第一篇: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策研究
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对策研究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近年来,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市的“两新”组织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本文紧密结合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践,深入分析制约“两新”组织党组织发展的问题,积极探寻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机制和办法。
一、主要做法
(一)抓组建,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面的拓展。市委组织部门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和灵活组建的原则,按照“四个必须”的要求,采取单独、联合、挂靠等多种方式,加快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组建步伐。
(二)抓指导,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能力的提高。按照属地管理的办法,各县、区分别成立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主抓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建立市、县(区)领导干部联系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市、县(区)领导通过调研、检查等方式,积极为新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抓基础,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整体素质的提升。一是选好配强新经济组织支部书记。二是加大学习培训工作力度。三是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
(四)抓载体,重视“两新”组织经济和党务工作的互动和双赢。按照建设“五个好”“两新”党组织的目标要求,以开展“立岗敬业”主题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在促进“两新”组织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抓制度,不断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我市注重加强非公党建各项制度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党建各项制度的应有作用,使非公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非公党建制度化建设扎实推进。
(六)抓文化,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彰显。“两新”组织在党建工作中注重在员工中塑造和养成荣辱与共、企兴我荣的团队意识,追求“两新”组织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七)抓和谐,重视“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践行。“两新”组织党组织将构建和谐“两新”组织、和谐社会作为己任,努力做到关爱社会、回报社会。
二、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规模以下的新经济组织和部分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的组建率和覆盖率不高,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有限。
(二)党员素质参差不齐,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党组织活动缺乏针对性、结合性和新颖性,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问题比较突出。
(四)“两新”组织员工流动大,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五)“两新”组织党务干部的整体素质有待增强。
(六)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尚未理顺和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比较明显。
(七)少数业主和党员干部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思想认识不足。
三、成因分析
(一)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理论上的规范和指导滞后于实践的发展是重要原因。当前,除了《党章》第32条第三款和《公司法》第十九条中有指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原则规定外,其他相关的指导性理论和可操作性的规定并不多,这同日益发展的“两新”组织的形状不符。
(二)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是主要原因。“两新”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是有关的。有人认为在“两新”组织没有必要设立党组织;有人认为当前工作的着重点应当放在国有企业、农村等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有的企业主担心党组织会“外行领导内行”,影响生产秩序等等。有的党员“受雇用”思想严重,组织观念淡薄,放松了党性要求。
(三)党员流动性大、党务干部缺乏是关键性原因。“两新”组织的用工灵活,员工流动性大,党员也不例外。党组织负责人中有不少以前未从事过党务工作,对在新形势下对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底气不足。
(四)“两新”组织党组织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内部原因。在“两新”组织中,一些党组织把自己定位为一般的群众性组织。有的党员主动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有的“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党的制度、机制建设不健全。以上情况制约了党组织的能力建设和先进性作用的发挥。
(五)体制性因素是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如党员管理方式的统一性与“两新”组织党员流动性大的矛盾,要求党员保持先进性与少数“两新”组织中党员趋利思想倾向的矛盾等,又如在组织设置和领导体制上,有的“两新”组织实行兼职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制约了保证监督作用的全面发挥。
四、对策思考
(一)突出发展、把握核心,正确处理好“两新”组织党组织与“两新”组织的关系。“两新”组织党组织要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意识,坚决克服“雇用”思想,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切实担负起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努力成为“两新”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两新”组织党组织要正确处理好同“两新”组织的关系,通过工作努力实现“双赢”。“两新”组织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的范围应具体化。党组织要保证和支持业主依法行使职权,组织党员带头执行决策,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二)创新理念、改进方式,积极探索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一是在工作方法上,要更多地体现“两新”组织党组织教育、引导、团结、服务的功能,把工作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二是在活动内容上,要本着“小型、分散、业余、务实”原则,开展党的活动。三是在工作思路上,要引导“两新”组织党组织灵活设计党的活动,将原来的以大型集中活动为主变为以分散活动和小型活动为主的方式,增强活动的适应性。
(三)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不断提高“两新”组织党员干部工作管理水平。加大“两新”组织党务干部选拔培养力度,挑选优秀人才担任“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要引入竞争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要注重加强对“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进行党建工作的业务培训。市委组织部门要利用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举办“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素质和条件的书记队伍。
(四)疏通渠道、健全制度,为“两新”组织党建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证和政策支持。“两新”组织党务活动经费是加强党建工作的基础。要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国税局和省地税局联合下发的《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问题的通知》(组通字[2007]25号)和新修改的《公司法》的规定。我市可借鉴东部发达地区的做法,克服“两新”组织党务活动经费主要由内部自筹的办法,试行党组织活动经费在公司管理费中列支税前扣除的制度。经费问题的解决,为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提供了长久的物质保证,也更加有利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
(五)促进和谐、强化领导,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两新”组织党组织先进性作用的发挥。要进一步规范“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形成整体合力,大力营造党委统揽全局,区县组织部综合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格局;要健全和完善“属地管理为主、行为管理为辅”的管理机制。从实际出发,形成单位、社区、行业和挂靠等不同的管理模式。我市应以块为主、以条为辅的属地管理模式较为适宜;要坚持分类指导,抓示范组织,抓大带小,抓先进带后进,逐级明确领导责任制,从领导体制上保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业务指导制度,包括对党组织的组建和管理模式,党员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党员的吸收和发展,党组织与企业、企业主关系的处理等问题,要在有效指导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
第二篇:街道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街道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汇报材料
一,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状况:
**街道辖区内共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数 907,其中非公有制企业 15 家,个体工商户 892 户,新社会组织数 3 家(均为民办非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共有党员 8 名,占从 业人员总数的 0。38%,其中非公企业职工 4 名,个体工商户 4 名,党组织关系在社区党支部的有 1 人,无具备建立党组 织条件的”两新“组织。各社区党支部均建立了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党建工作的党务工作者为党建工作指导员, 共计 12 人。
二,推进辖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做法:
一是宣传教育到位,增强”两新“组织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各社区均建立了党建工作联系点,积极与辖区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联系,大力宣传建立党组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组织街道与企业员工座谈交流,开展联谊活动等形式,增强了非公企业和员工对党组织的认同感。车辆段路东 社区与辖区非公有制企业中大威尔实业有限公司组织开展 了非公企业党员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暨入党宣誓活动。
二是落实制度到位,加强”两新“组织自身建设。街道党工委将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党组织党建工作, 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和新社会组织全覆盖列入到党建目标考核中,制定了《**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工作细则》,设立了组织机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 担任组长,社区党务工作者担任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联络员,采取划片包干的办法,做好党建工作的宣传,指导和联络工作,为非公企业更好地开展党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在党员人数少,开展工作难度较大的企业,街道选派 企业所属社区的支部书记负责协调,帮助企业培养入党积极 分子,发展党员,并及时填写《非公企党建指导工作记录情况表》。
三是指导帮教到位,全面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水平。由于每个非公企业对建立党支部的认识不同,态度差异也很大,特别是有些企业的负责人对组建党组织缺乏正确的认识,存在很多顾虑和抵触情绪,街道党工委坚持”不干涉企业的内部事务,不干涉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不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的原则,主动联系非公企业,帮助和指导开展党建工作。街道积极为非公企业开展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和支持,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举办人才交流会,为辖区非公企业经济推荐,介绍,招聘工作人员,协调区委,司法,税务等部门解决厂方用地,法律援助,纳税等问题。
四是发挥作用到位,切实增强非公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街道党工委通过每年召开非公企业老总座谈会,党建联席会,邀请”两新“组织党员参加支部活动等,不断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针对非公企业党员数量少,人员分散,工作性质各不相同,不好集中,不好统一的特点,社区党建联系员将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材料送到企业, 帮助党员学习。辖区非公企业始终把诚实守信,依法经营, 服务社会作为企业发展的经营理念,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辖区非公企业组织积极吸纳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就业,帮助近30 名就业困难人员重新走上工作岗位。近年来, A 力扣件厂等企业积极帮助弱势群体,资助 5 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在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等事件发生后,辖区非公企业党组织主动与街道党工委联系,向灾区伸出援助 之手,捐款捐物近2 万元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并购买防暑品,食品慰问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
三,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非公有制企业主大多持无 思想认识不到位。所谓或排斥的态度。相当一部分”两新“组织的业主认为自 己只要守法经营,照章纳税即可,担心组建党组织以后,会 议多,活动多,开销多,赞助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二是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员存在矛盾心理。有些党员组织纪律 观念淡薄,认为自己工作变动频繁,哪家企业经济效益好就 到哪家企业去工作, 流动性大, 经常要接转组织关系太麻烦, 因而对在私营企业成立党组织不热心,不关心甚至不支持。管理手段不到位。
(二)管理手段不到位。非公企业中流动党员存在 ”五 难“,即去向难掌握,日常难管理,教育难开展,活动难组 织,作用难发挥的问题。街道辖区内非公企业中 20 人以上 规模企业有 5 家,剩下的都是一些只有十几名员工乃至一两 名员工的餐饮,贸易等服务性质的小企业,个体户,无行业 管理协会,无行政隶属关系,无主管部门,不仅员工流动性 强,自身生命力也不强,在这样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 党组织建设工作更加困难。党组织活动缺乏新意 缺乏新意。
(三)党组织活动缺乏新意。由于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 规模小,党员人数少,以及其经济性质的原因,社区党支部 组织的党员活动只能是学学文件读读报,组织的实践活动往 往因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不能正常开展。
四,建议与意见
(一)加强教育引导转变观念。进一步加强对党务工作 者,”两新“组织企业主和党员的宣传教育,使他们充分认 识到,”两新“组织是在党的富民政策下产生的,其成长壮 大,同样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党的组织建设作保障,使他们牢 固树立抓好 ”两新“ 组织的党建工作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促进企业发展,促进个人成长的新观念,彻底抛弃抓不抓一 个样,参与不参与一个样,任其自由发展的错误认识,切实 增强责任心和紧迫感。
(二)加强党员的发展管理和学习指导。党员的发展管理和学习指导 采取 企业招,群团推”的办法,不断壮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员队伍, 要注重党员发展,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促大队伍力量, 把一些中坚力量吸纳到队伍中。加强对“老板党员”的引导, 让其处理好双重身份的关系,通过培养使之成为“书记老 板”。重视发展符合党员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入党,使 之成为“党员老板”。加强流动党员管理,让手持流动党员 证的党员成为企业中党建的有效力量。要鼓励党员参与社会 组织负责人选举,发挥党员在社会不同层面的影响力。结合 企业文化开展党务工作,将党的主张和基本理论融入企业文 化理念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增强党员的荣誉感, 以企业的中心工作为轴,开展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活动,教育引导职工敬业爱岗,做好本职工作,支持企业搞好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建立扶持党组织发展机制和长效机制。党组织发展机制和长效机制
(三)建立扶持党组织发展机制和长效机制。上级党组织部门应出台措施扶持企业党组织建设,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经费补贴,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把当前的一些好的工作方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持之以恒,推动工作,实现 长效。建立“两新”组织党建访问制度,加强与“两新”企业业主的沟通,提升企业的党建意愿和动力,坚持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把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定期走访,座谈,把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难点,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和企业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作为今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点,实现党组织建设工作与企业经济工作同步推进, 互相促进。
**街道党工委
第三篇: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摘要:新 经济 组织和新 社会 组织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 发展 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必须理清新经济组织、新社会党的建设中存在的 问题,强化措施,健全制度,狠抓落实;注重典型引路,扩大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覆盖面,巩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
关键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重点是指非公组织(包括私有、民营 企业,个体工商户,及独资、境内外合资等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主要指新建立的社团、协会、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性,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为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许多地方,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本级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在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创造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到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新社会组织中的社会中介组织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经纪、法律 等各种服务,具有政府行政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社会团体积极开展国际交往、开辟国际合作大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各项社会事业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是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需要。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的现状
(一)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现状和特点
1、各级党组织把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列入党的重要议事日程。取得显著成效。凡符合建立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都及时建立相应组织;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要以辖区管理为主,行业管理为辅。其中,对于区外注册、坐落在区内的非公有制企业,以企业所在地的街、镇党组织负责管理。并主动与注册地党组织进行协商,定期沟通情况,不重管、不漏管:对于没有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可将组织关系转入企业所在地的街、镇党组织,参加那里的组织生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书记的人选由街、镇工委(党委)严格把关。
2、新经济组织党组织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开展活动。针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特点,大部分企业党组织能积极寻找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的结合点,按照“参与、支持、引导、监督”的四原则和“刚柔相济、灵活多样”的工作 方法,积极开展党的活动。绝大部分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能够及时组织党员 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利用内部报刊、局域 网络、墙报专栏等载体开辟学习宣传 教育 阵地,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取得了较好效果。
3、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利用党员身份的特点,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党建工作新格局。不少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党员与业主是一种雇佣的、松散的关系,党员不可能依靠党组织而获取在“两新”组织中的职位、权力和其他利益,那么党员和党的干部凭什么为党积极工作。凭自己坚强的党性。凭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凭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凭对党和人民事业无限忠诚。凭建设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责任感和崇高使命感。这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提出了更高要求,对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一是有些基层党组织、社区负责人对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实际上重视不够。认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性质特殊,党员人数少,建不建党组织关系不大:新经济组织情况复杂,党建工作难开展。存有畏难情绪。不能从本质上理清 政治 和经济的内在联系,出现过于看重现实物质利益而缺乏抓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果敢和坚韧精神。一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业主对加强党的建设认识不一,心态比较复杂,有些企业主对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心存疑虑,认为企业资产属个人所有,建立党组织没有必要;怕党组织活动多,加重负担。影响 生产:担心党组织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二是有些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从业的党员对开展党的建设缺少认同,积极性不高。这些党员对在新经济、新社会组织中党的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缺乏认识,如一些党员存在“雇佣”思想,认为党员和其他员工一样同是企业主的“打工仔”。谈不上发挥什么带头作用:有的党员认为自己到私营企业工作是为了赚钱,过不过组织生活无所谓。对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深入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2、开展党建工作难度大。一是党员数量难准确统计。从目前的统计渠道中无法得到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党员的确切数字,各个系统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统计数据中,均没有党员统计项目:二是党组织建立后难巩固。党员流动性大,党组织难建立。即使建立了,也难以稳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分化组合非常频繁。党组织也相应地随之变动,造成开展党建工作非常困难。三是党务干部的选配和党务工作的开展有困难。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党支部书记理想人选少。很难选配。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开展工作很大程度要受企业主的制约,客观上使有些党组织活动、党员管理教育、党员发展等工作难以有效地开展。
(三)党组织作用难以正常发挥
一是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无论独立地开展活动还是领导工会、共青团和妇联开展活动。都要受到时间、经费、场地等要素的制约。从时间来说。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劳动强度大,工作满负荷运转,员工要利用业余时间顾及家务或知识更新。很难集中时间活动。另外,一些跨度大、地域分布广的分散型企业,党员更难以被召集和组织到一起。同时,活动经费和场地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二是发展党员难。据调查。新经济组织中申请入党的员工较少。而且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时间不能保证,企业一般很难抽出专门时间让他们参加集中培训。同时。发展对象考察难,尤其是异地考察,经费不能落实,工作没有保证,一般企业的员工能在一个企业连续工作三年以上的很少。三是新经济组织党员与普通员工的亲和力不足,尤其在中小企业,支部工作就事论事,简单说教,缺乏吸引力,致使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能较好发挥。
二、新时期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
(一)明确指导思想,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
现阶段建党工作面临的问题,比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计划经济时期复杂得多。企业也复杂了。工作原则应是“分类指导、分类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外资、合资、高 科技 民企、传统私企、个体工商户。社会组织——协会、中介组织、民间组织等等,都需要区别对待,分类实施。在建立党组织工作中。可以先大(中)后小,抓大(中)联小,大中型企业中尽力建立党组织,对众多小企业(流动性多的企业),通过园区、市场、中心、楼宇、社区等党组织把党员组织起来,联系积极分子,进而对众多的企业、社会组织扩大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当前建党组织工作的重点之一,有条件(党员三人以上)的尽可能抓紧建立党组织。这方面多数做得比较好。中组部提出100名职工以上的非公经济组织要建立党组织,50名员工的企业中有党员,我们应努力争取落实重点之二。依托党的力量相对强的社会组织,如开发区、工业 园区、商业街、市场管理机构、社区街道、楼宇、服务中心、协会等等,建立专门联系非公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把党员组织起来,把工作渗透进去,依托这些资源,工作相对比较容易做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和新经济组织独特的社会经济性质,科学 地定位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目标和功能。如何定位新经济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目标和功能,是推进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首要问题。在计划经济 时代,党政不分、政企不分,企业基层党组织实际是各级行政权力的组成部分,直接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利是其重要功能之一,随着改革的深入,党政政企分开,原有的功能不复存在。但为了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在国有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又被赋予了政治核心、战斗堡垒的功能定位,要求对企业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经营方向起保证监督作用。然而,由于国企改革的复杂性,企业基层党组织这种功能定位往往难以真正与之契合,反而使改革中的许多企业无所适从,出现核心与中心的摩擦,企业内部权力之间的扯皮、冲突、内耗屡见不鲜。而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基层组织。苦于没有成功经验可循。套用国企做法也难以得到普遍认同。
(二)建立健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制度建设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要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运行 规律 的党建工作制度,用严格科学的制度规范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党章有关规定,保证在生产经营状况好、员工队伍稳定、党组织开展活动较好的企业中发展党员。根据新经济组织人员流动大、申请入党的人员少等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培养、培训和考察,切实改变目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人数少、党的力量薄弱的状况。三是加大对新经济、新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力度。要突破陈规,创新党员教育培训形式,将教育培训活动与企业管理、企业形象、机制转变、创建品牌等结合起来,融入综合素质培训之中。同时,采取多渠道解决新经济组织党组织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新经济组织党组织交纳的党费,上级组织部门可全额返还,上级党组织还可从所管党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新经济组织党建活动经费,也可以争取从经营好的新经济组织的行政费用中拨出一部分资金,作为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第四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问题现状及对策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是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两新”组织为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扩大就业,维护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两新”组织党的建设也逐步得到加强。但与“两新”组织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还相对滞后,基础比较薄弱,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
是部分人对“两新”组织党的建设思想认识还不到位。首先是重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氛围尚未完全形成,有些部门和党务工作者思想上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有的认为,“两新”组织一般规模比较小,党员人数少,抓不抓党的建设无关紧要;有的对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存在畏难情绪,认为与“两新”组织无领导、管理关系,开展党建工作难度大。其次是相当一部分“两新”组织负责人思想上有疑虑。有的担心党组织建立起来后会团结员工与自己对抗;有的担心党组织开展工作影响生产经营、加重企业负担;有的认为企业、社会团体、中介组织靠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按章程办事,无需设立党组织;还有一部分“两新”组织负责人持观望态度。第三,“两新”组织中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漠。党员不愿暴露身份或不愿将组织关系转入,已成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最大难题。有的党员负责人一心忙于挣钱,对建立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漠不关心;有的务工党员存在雇佣思想,认为自己是打工者,参不参加组织活动无所谓,有的甚至隐瞒党员身份。凡此种种都说明,无论是有关组织和部门,还是“两新”组织和党员,都没有真正认识到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并有效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导致思想上模糊,行动上落后。
二是“两新”组织中党组织的地位还不够明确,作用发挥不够理想。目前,对“两新”组织中党组织处于什么地位、发挥什么作用、主要职责和任务是什么等,尚未完全明确。因此,往往存在着“两新”组织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工作上无所适从,影响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加之“两新”组织在产权结构、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特殊性,业主对企业的一切活动具有最终决定权,这一特点决定了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党的工作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往往把党组织“从属化”、“隐形化”。
三是“两新”组织党员比例少,党组织组建率低。由于党员人数少且流动性强,再加上一些党员不愿意把党组织关系转到“两新”组织中来,使相当数量的“两新”组织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条件。此外,即使具备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往往因为没有合适的党组织负责人人选,而迟迟不能建立党组织。
四是部分“两新”组织党组织设置不合理,隶属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目前,大多数“两新”组织存在无上级主管部门、无行政隶属关系、无行业协会的“三无”现象。其党建工作由谁来管还不够明确,存在多头管理、分散管理甚至无人管理的情况。一些国有、集体中小型企业被个体私营企业收购、兼并后,往往由于兼并企业没有建立党组织,被兼并企业党组织不知隶属何处,兼并企业党组织与被兼并企业党组织在建制上有时也出现不匹配的现象。
五是部分“两新”组织的党组织活动不正常,作用难以发挥。由于受时间、场地、经费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过去一直沿用的静态管理模式也与“两新”组织党员工作的流动性、变动性不相适应,这些都影响了活动效果。此外,一部分“两新”组织虽然有党组织但无活动,有的缺乏健全的组织生活制度,使党组织的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
上述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这种情况下如何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加大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方法和途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第80页),成为当前党建工作研究和实践的重点课题之一,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决。
1、进一步提高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自觉性。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人阶级的队伍在不断扩大,在“两新”组织中从业的职工群众包括广大农民工在内,都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都是我们党重要的阶级基础。要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必须切实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真正做到凡是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包括新社会阶层广大人员在内的一切力量团结在党的周围,进一步夯实党的阶级基础和执政基础。同时,搞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也是维护广大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政治稳定的迫切需要。因此,各级党组织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入手,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纳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
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之中,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之中,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方面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格局,为“两新”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2、积极进入,着力抓好“两新”组织党组织的组建工作,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党章第二十九条明文规定:“凡是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的建立不能也不该有被遗忘的地方。因而在对待“两新”组织中党的建设问题上,应当理直气壮,积极进入,努力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具体工作中,要坚持因地、因企制宜,采取“独立、联合、挂靠、派入、统建”等灵活多样方法,抓好组建工作。具备条件的“两新”组织要按照党章规定,及时建立党组织;对暂不具备条件的,要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方便工作”的原则,建立联合党支部;对没有党员的,采取派驻党建指导员、党员联络服务站或依托工会组织等形式开展党的工作。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及时总结推广一些地区的楼宇党建全覆盖的经验,探索在这一领域“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办法,加快在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组织等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步伐,力求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健全一个,健全一个巩固一个,使在“两新”中建立党组织工作有突破性进展,减少“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空白点”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在准确把握并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应把握好三个问题:一是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优先考虑在规模较大、员工人数多、生产经营比较稳定、具备党组织书记人选、业主比较开明的“两新”组织中组建党组织。二是搞好协调,形成合力。组建过程中,党委组织部门要负责组织协调宣传、统战、工商、人事、劳动、税务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和各类协会等,密切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组建工作。三是结合实际,理顺关系。从实际出发,本着有利于加强“两新”组织的政治领导、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原则,理顺“两新”组织党组织的隶属关系。
3、准确定位,找到党组织在“两新”组织中作用发挥的最佳点。党组织在“两新”组织的地位问题,实际上是党组织同企业(社会组织)、企业主(业主)、职工群众的关系问题。“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的正确定位应该是在企业(社会组织)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首先,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党的基层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而对“两新”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没有这一提法。其次,“两新”组织的业主、董事会拥有法律赋予的生产经营决策和人事任免权,而“两新”组织中党的基层组织不能直接参与重大问题决策以体现政治核心作用。其三,按照党章的要求“党的基层党组织领导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党组织必然成为职工的政治核心,由此而积极影响了“两新”组织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但并不能说明党的基层组织在“两新”组织中发挥了“法定”的政治核心作用,这只是政治影响力之所及。
具体来说,这种政治影响力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实现:其一,党员尤其是党组织班子成员要树立先做业务“能人”,后做政治“红人”的观念,通过依法进入企业管理层的渠道,以“能人”和“红人”先锋模范作用的双重效应,影响企业决策,实现引导和监督;其二,通过党员在生产、科研、销售等方面的表率作用和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凝聚人心,激发热情,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三,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提高职工的思想文化素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其四,通过领导并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积极协调劳资关系,既保护业主的正当合法权益,又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地位,实现企业发展、劳资双赢。
4、完善机制,创新载体,着力增强“两新”组织中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当前出现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下,“两新”组织党员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流动性、分散性、差异性、多变性显著增强。应当积极探索对“两新”组织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找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与企业(社会组织)发展有机结合的切入点,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两新”组织中党建的时代特征。为此,应该在实践中努力把握四个环节:
一是要改进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从“两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律出发,坚持为“两新”组织所需要,为党员所欢迎,为职工所拥护,为所有者、经营者所理解和支持的原则,改进和完善社会化的党务工作者配备方式、网络化的党务工作方式和“灵活、小型、业余、多样”的活动方式,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要与“两新”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业务和管理单位建立双向联系制度,把业务指导和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服务凝聚党员、业主和职工群众为重点,以服务渗透教育,以关怀实现凝聚,对“两新”组织的党员、业主和职工群众实施政治关怀,实现思想凝聚;实施人文关怀,实现文化凝聚;实施事业关怀,实现发展凝聚。三是要探索“两新”组织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两新”组织在治理结构、劳资关系等方面对党的工作的接纳性较小,党组织在其中没有制度化的安排,加之“两新”组织及其人员变动频繁,使得对“两新”组织党员的教育培训有较大的困难。因此,要建立党员教育培训档案,做到时间、内容、方式、人员、形式、效果六落实,形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新格局。四是应积极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实现“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高科技化。有条件的“两新”组织党组织应当在本单位的局域网中增加党建活动的相关栏目和内容,开设“热点问题论坛”,引导党员用“留言板”、“网上聊天”等形式,发表意见,统一思想,引导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关心理论热点,让社会上更多的党员干部参与网上学习和讨论,使更多的人关心党的建设,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思想理论武器。
第五篇:我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思考
我市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思考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近年来,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市的“两新”组织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本文紧密结合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实践,深入分析制约“两新”组织党组织发展的问题,积极探寻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机制和办法。
一、主要做法
(一)抓组建,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面的拓展。市委组织部门坚持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和灵活组建的原则,按照“四个必须”的要求,采取单独、联合、挂靠等多种方式,加快新经济组织党组织的组建步伐。
(二)抓指导,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能力的提高。按照属地管理的办法,各县、区分别成立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主抓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建立市、县(区)领导干部联系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市、县(区)领导通过调研、检查等方式,积极为新经济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抓基础,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整体素质的提升。一是选好配强新经济组织支部书记。二是加大学习培训工作力度。三是加大党员发展工作力度。
(四)抓载体,重视“两新”组织经济和党务工作的互动和双赢。按照建设“五个好”“两新”党组织的目标要求,以开展“立岗敬业”主题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在促进“两新”组织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抓制度,不断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我市注重加强非公党建各项制度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党建各项制度的应有作用,使非公党建工作有章可循,有制可依,非公党建制度化建设扎实推进。
(六)抓文化,重视“两新”组织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彰显。“两新”组织在党建工作中注重在员工中塑造和养成荣辱与共、企兴我荣的团队意识,追求“两新”组织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机统一。
(七)抓和谐,重视“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践行。“两新”组织党组织将构建和谐“两新”组织、和谐社会作为己任,努力做到关爱社会、回报社会。
二、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规模以下的新经济组织和部分新社会组织的党组织的组建率和覆盖率不高,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有限。
(二)党员素质参差不齐,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党组织活动缺乏针对性、结合性和新颖性,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问题比较突出。
(四)“两新”组织员工流动大,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五)“两新”组织党务干部的整体素质有待增强。
(六)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尚未理顺和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比较明显。
(七)少数业主和党员干部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思想认识不足。
三、成因分析
(一)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理论上的规范和指导滞后于实践的发展是重要原因。当前,除了《党章》第32条第三款和《公司法》第十九条中有指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原则规定外,其他相关的指导性理论和可操作性的规定并不多,这同日益发展的“两新”组织的形状不符。
(二)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是主要原因。“两新”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是有关的。有人认为在“两新”组织没有必要设立党组织;有人认为当前工作的着重点应当放在国有企业、农村等基层党组织建设上。有的企业主担心党组织会“外行领导内行”,影响生产秩序等等。有的党员“受雇用”思想严重,组织观念淡薄,放松了党性要求。
(三)党员流动性大、党务干部缺乏是关键性原因。“两新”组织的用工灵活,员工流动性大,党员也不例外。党组织负责人中有不少以前未从事过党务工作,对在新形势下对如何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工作底气不足。
(四)“两新”组织党组织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内部原因。在“两新”组织中,一些党组织把自己定位为一般的群众性组织。有的党员主动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有的“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党的制度、机制建设不健全。以上情况制约了党组织的能力建设和先进性作用的发挥。
(五)体制性因素是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如党员管理方式的统一性与“两新”组织党员流动性大的矛盾,要求党员保持先进性与少数“两新”组织中党员趋利思想倾向的矛盾等,又如在组织设置和领导体制上,有的“两新”组织实行兼职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党组织的相对独立性,制约了保证监督作用的全面发挥。
四、对策思考
(一)突出发展、把握核心,正确处理好“两新”组织党组织与“两新”组织的关系。“两新”组织党组织要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意识,坚决克服“雇用”思想,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充分发挥“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切实担负起做好党建工作的责任,努力成为“两新”组织中的政治核心。“两新”组织党组织要正确处理好同“两新”组织的关系,通过工作努力实现“双赢”。“两新”组织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的范围应具体化。党组织要保证和支持业主依法行使职权,组织党员带头执行决策,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二)创新理念、改进方式,积极探索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一是在工作方法上,要更多地体现“两新”组织党组织教育、引导、团结、服务的功能,把工作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二是在活动内容上,要本着“小型、分散、业余、务实”原则,开展党的活动。三是在工作思路上,要引导“两新”组织党组织灵活设计党的活动,将原来的以大型集中活动为主变为以分散活动和小型活动为主的方式,增强活动的适应性。
(三)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不断提高“两新”组织党员干部工作管理水平。加大“两新”组织党务干部选拔培养力度,挑选优秀人才担任“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要引入竞争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要注重加强对“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进行党建工作的业务培训。市委组织部门要利用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举办“两新”组织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具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素质和条件的书记队伍。
(四)疏通渠道、健全制度,为“两新”组织党建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证和政策支持。“两新”组织党务活动经费是加强党建工作的基础。要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国税局和省地税局联合下发的《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问题的通知》(组通字[2007]25号)和新修改的《公司法》的规定。我市可借鉴东部发达地区的做法,克服“两新”组织党务活动经费主要由内部自筹的办法,试行党组织活动经费在公司管理费中列支税前扣除的制度。经费问题的解决,为加强“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设提供了长久的物质保证,也更加有利于“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
(五)促进和谐、强化领导,建立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长效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两新”组织党组织先进性作用的发挥。要进一步规范“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形成整体合力,大力营造党委统揽全局,区县组织部综合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格局;要健全和完善“属地管理为主、行为管理为辅”的管理机制。从实际出发,形成单位、社区、行业和挂靠等不同的管理模式。我市应以块为主、以条为辅的属地管理模式较为适宜;要坚持分类指导,抓示范组织,抓大带小,抓先进带后进,逐级明确领导责任制,从领导体制上保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业务指导制度,包括对党组织的组建和管理模式,党员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党员的吸收和发展,党组织与企业、企业主关系的处理等问题,要在有效指导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