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
发布日期:2011-8-31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皖发〔2005〕8号)精神,切实加强我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1.辅导员的身份定位。辅导员是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事务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
2.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是:
(1)协助学校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积极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2)密切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协助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自我意识、自我调节、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3)深入了解和准确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把握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不断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迅速报告并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4)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积极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5)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6)指导学生党团组织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各类学生骨干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发挥他们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作用;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组织开展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以及素质拓展等方面的活动,营造优良的校风和学风;
(7)辅导员可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院(系)团组织负责人等相关职务。辅导员应主动与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共同做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承担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党课和团课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
要严格按照教育部24号令的相关规定,杜绝专职辅导员兼职过多、精力分散现象,保证辅导员集中精力做好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二、辅导员的配备与培养
3.辅导员的配备。高校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在
此基础上,起码做到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配备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应配备一名兼职或专职班主任。凡是招收研究生的高校均须配备专职研究生辅导员,专职研究生辅导员由具有硕士学位或具有副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担任,具体比例参考本、专科生配备的标准执行。
4.辅导员的选聘。专职辅导员选聘应当坚持如下标准: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原则上是中共党员;道德品质优良,作风正派,身心健康,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有条件的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的研究生中择优选聘辅导员,工作2至3年后,再攻读研究生学位。高校实行辅导员试用期制度,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留任。兼职辅导员可从党员专业教师、党政管理人员或党员研究生中选聘,兼职辅导员任期一般不少于2年,期间应将主要精力用于辅导员工作。
5.辅导员选聘工作的组织。辅导员选聘工作要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高校组织人事、学生工作部门和院(系)等相关单位应按照辅导员任职条件,通过笔试、面试、考察等相关程序做好辅导员选聘工作,并在一定范围内对拟选聘的辅导员进行公示,听取师生意见。
6.辅导员的教师职务评聘。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按各校统一的教师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的教师职务岗位。专职辅导员可以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资格条件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
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坚持工作实绩、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原则,对于申报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务的应侧重考察工作实绩。省教育厅和具有高级职称评审资格的高校,对辅导员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可在其申报的学科组内将专职辅导员作为单独类别,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7.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由于辅导员工作性质、方式的特殊性和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高等学校要设立辅导员岗位津贴。因工作调动等原因不在辅导员岗位上继续工作的,不再领取该岗位津贴。
8.辅导员的培训。支持教育部及省级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加强对全省高校辅导员进行系统的上岗培训、岗位培训、骨干研修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及在职学历提高或进修工作;有计划地组织优秀辅导员进行学习考察;鼓励和支持开展辅导员工作研究,举办辅导员论坛,进行学术研究和工作交流。建立和完善辅导员上岗培训、岗位培训及骨干研修的系统化培训体系,实行辅导员“先培训、后上岗”的准入制。学校要有计划地安排辅导员进行脱产、半脱产或在职培训进修。辅导员每工作2至3年,必须参加一次省级及以上教育部门组织的骨干研修培训。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设立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专项经费。高校应按生均不少于 10元的标准设立本校的辅导员队伍专项经费,用于辅导员的表彰、培训、科研和考察活动。
9.支持开展辅导员科研活动。省教育厅每年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列出专项支持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校要积极支持、鼓励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和思想政治教育学
科的发展开展科学研究,确保其在学校科研立项及对外申报科研项目中占有相应比例。
10.畅通辅导员的职业出路。高校要重视辅导员的个人发展,畅通辅导员的职业出路,创造条件鼓励辅导员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学校党委应将优秀辅导员纳入学校各级后备干部、党政管理骨干、教学科研骨干培养计划中去。要积极向学校其它管理岗位选派或推荐工作满一定年限的优秀辅导员。对从事辅导员工作一定时间后选择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学校应安排不少于一年时间的专业进修。
三、辅导员队伍的管理与考核
11.建立辅导员的管理机制和考核体系。高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与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位置,统筹规划,统一领导,加强建设。辅导员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管理。党委学生工作部是学校管理辅导员队伍的牵头职能部门,会同组织人事部门与院(系)共同做好辅导员管理工作。院(系)对辅导员进行直接领导和管理。辅导员工作轮岗或调动,要征求学生工作部门的意见。高校要根据辅导员工作职责,制定辅导员工作条例和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建立健全对辅导员的考核体系。对辅导员的考核应当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学生工作等部门、院(系)和学生共同参与,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对于考核结果优秀的辅导员,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考核结果不合格的辅导员,学校应及时调整其工作岗位或予以解聘。高校要将辅导员的表彰奖励纳入学校表彰奖励体系中,每年对优秀辅导员进行表彰。
12.加强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领导。高校应当从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统筹高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以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出发,加强新形势下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领导,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职能部门和院系各负其责的管理体系。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将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作为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本意见适用于全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成人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参照本意见执行。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规定,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实施细则。
第二篇:陕西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
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
陕办发〔2010〕26号
为贯彻落实《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结合我省实际,就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维护高等学校稳定、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近年来,我省高等学校十分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整体素质稳步提高,地位作用日益凸显。但总体上看,我省辅导员队伍现状还不能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存在着配备不到位、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二、岗位职责
(三)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全方位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道德法纪、荣辱观、形势政策及心理健康等教育工作,培养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认真组织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事关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加强与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联系,共同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
(五)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组织学生勤工助学,帮助其完成学业。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六)增强政治敏锐性,努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引导。一旦发生群体性或突发事件,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全力做好稳定学生工作,化解矛盾冲突,切实维护学校和社会大局稳定。
(七)指导学生党团支部、班委会和团体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营造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和文艺体育等集体活动。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拓展工作途径,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配备选聘
(八)辅导员配备要求。高等学校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配备,由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会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负责落实。高等学校要按照省上核定的编制配齐配强辅导员。辅导员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研究生辅导员参照本、专科生辅导员的比例配备。
(九)辅导员选聘条件。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把热爱学生工作、具有强烈责任心、具备一定业务水平且有多年在校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选聘到辅导员岗位。辅导员应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研究生辅导员应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兼职辅导员应从专业教师、管理干部、在读研究生中选聘,鼓励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做兼职辅导员。
(十)辅导员准入制度。辅导员选聘要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由组织、人事、学生工作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采取组织推荐、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所有选聘的辅导员必须在接受系统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辅导员队伍。
四、培养培训
(十一)加强理论研究和专业建设。辅导员科研工作纳入学校总体规划,按一定比例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高等学校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等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将其纳入专业建设规划。鼓励和支持辅导员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党课团课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要设立高等学校辅导员专项课题。省教育厅要在每年科研项目中,按照定向申报、择优遴选、集体攻关的原则,面向专职辅导员单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定期开展辅导员工作研究优秀论文、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在有关学术刊物上开辟专栏,为辅导员的科研成果提供交流平台。
(十二)加大辅导员培训力度。以省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培训为重点,高等学校日常培训为主体,加 1
强对辅导员的系统培训。加大投入,支持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高等学校要按照每位辅导员每年不少于1000元的标准设立辅导员专项培训经费,加强辅导员日常培训。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参加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创业咨询师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试,有计划地组织辅导员到省内外高等学校进行短期挂职锻炼和工作交流。
五、管理考核
(十三)合理设置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专职辅导员可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实行指标、评审单列。高等学校要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坚持工作实绩、科研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制定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具体条件,突出其从事学生工作的特点。根据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确定相应级别的行政待遇。新聘任青年教师和干部,晋升职称、职务,同等条件优先考虑具有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经历者。
(十四)建立辅导员激励机制。高等学校要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在保证其享受学校规定的奖金、津贴的同时,按照每生每月不低于2元的标准设立辅导员岗位津贴,确保其实际收入不低于本校同等条件专任教师和管理干部的平均收入水平。
(十五)积极开展评优树模活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组织开展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创建活动,每两年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辅导员进行表彰,评选“全省十佳辅导员”。高等学校要定期开展评选表彰优秀辅导员活动。(十六)建立辅导员评价体系。根据辅导员岗位特点,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常规工作与特殊工作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的考评制度,形成学生、院(系)、学校三位一体的工作评价机制。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惩等挂钩。
六、加强领导
(十七)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所属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将其纳入议事日程,加大投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设立高等学校学生工作部,负责管理和指导全省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
(十八)落实领导责任制。高等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要承担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领导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明确专人分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要把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作为教学、科研、管理干部的后备队伍培养。学校党政职能部门和院(系)要通力合作,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各高等学校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中共陕西省委办公厅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0年12月17日
第三篇: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
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
(鲁高工委[2006]36号)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和《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24号)等文件精神,为切实加强我省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特制定以下意见。
一、要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辅导员是高校教师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把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具有长期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精心规划,制定政策,采取措施,抓好落实。
二、要明确辅导员队伍工作职责。辅导员应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工作,寓教育于引导之中;以学生发展指导为主体工作,寓指导于辅导之中;以学生事务管理为基础工作,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要了解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大学生思想特点和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指导和组织开展好形势政策教育和各种专题教育活动。
要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校规校纪,加强对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参与处理涉及学校和社会安全稳定的事件。
要发挥大学生基层组织作用,指导学生党团组织建设、班委会建设和学生社团组织建设,指导和组织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
要做好大学生日常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帮困助学、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与大学生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有关的工作。
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要做好辅导员的选聘和配备工作。高校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根据辅导员工作特点和职责要求,选聘政治立场坚定、品行端正,奉献精神强,有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关心热爱学生,善于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备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优秀人才担任辅导员工作。
辅导员的配备要坚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高校要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专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可兼任院(系)学生党支部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团委(团总支)书记等相关职务。专职辅导员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中共党员,主要从优秀本科毕业生党员和毕业研究生党员中选聘。兼职辅导员可从党员专业教师、党政管理人员或党员研究生中选聘。兼职辅导员任期一般不少于两年,期间应将主要精力用于辅导员工作。高校新聘用的专业教师,原则上要从事一定时间的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
辅导员的选聘工作要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高校组织、人事、学生工作部门和院(系)等相关单位具体负责选聘工作。
研究生规模较大的高校,要重视加强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按师生比不低于1:300的比例配备研究生专职辅导员。
四、要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发展工作。高校要制定辅导员培养发展规划,建立辅导员上岗培训、日常培训、职业培训、专题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对新选聘的辅导员,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实行严格的准入制。要有计划地组织辅导员参加国际国内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攻读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门人才,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专职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和国内外业务进修,要纳入学校师资规划和人才培养规划,享受学校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和有关鼓励政策。
高校要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要重视辅导员的经历。根据工作需要及本人的条件和志向,高校可将专职辅导员向校内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岗位选派或向地方组织部门推荐。
要坚持相对稳定与合理流动相结合,既完善政策以事业留人,又畅通出口鼓励合理流动,使辅导员队伍实现在动态中保持相对稳定,努力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辅导员骨干队伍。
五、要严格辅导员队伍的管理和考核。高校要按照辅导员工作职责,制定辅导员工作具体考核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管理考核体系。对辅导员的考核由学生工作部门、组织人事部门、院(系)和学生共同参与。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对工作不称职的辅导员要及时调离辅导员工作岗位。要将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按一定比例选评,统一表彰。要树立一批优秀辅导员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
省委高校工委自2006年开始,每两年组织开展一次全省高校优秀辅导员评选表彰活动。
六、要切实解决辅导员的职称待遇等实际问题。辅导员既是教师又是管理干部。专职辅导员既要按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也要根据实际表现和工作年限确定相应的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行政级别,享受相应待遇。
高校要根据辅导员工作职责、任职条件和工作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专职辅导员职称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要按学校统一的教师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的相应教师职务岗位。专职辅导员职称评聘要实行标准单列、指标单列、序列单列、评审单列。高校要成立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具体负责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要由学校分管领导、学生工作部门、组织人事部门、教学科研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组成。要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职辅导员比例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标。
高校要将辅导员的岗位津贴等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确保辅导员的实际收入不低于学校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要在办公条件、交通补助、通讯经费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保障。要设立辅导员工作研究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开展辅导员工作方面的科学研究。要鼓励、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承担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七、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不是真正重视解决问题、能不能下决心解决问题,关键在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要建立高校党政“一把手”领导责任制,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高校党委要明确专人分管辅导员队伍,定期召开党政专题会议分析、研究、部署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
党委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处)是学校管理辅导员队伍的主要职能部门,学校组织、人事、教学、科研等部门要积极参与和支持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队伍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体制,学校党委要统一规划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对全校的辅导员实行统一的领导和管理。高校各院(系)要建立完善学生工作机构,配备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分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并兼任副院长(副主任)。高校各院(系)分党委(党总支)对所辖的辅导员进行直接管理和领导。
高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保证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去。
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将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作为对高校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德育工作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进行督导检查。
各高校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 2006年8月24日
第四篇: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教社政[2005] 2 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现就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
多年来,各地各高等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总体上看,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一样重视辅导员、班主任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使他们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贡献。
二、认真做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选聘配备工作
做好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配备工作,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基础。高等学校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同时,每个班级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
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负有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的职责,要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重大政治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及高校稳定。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工作,必须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中来。专职辅导员原则上要从党员教师和党政干部中选聘。专职辅导员应关心热爱学生,善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从本校免试推荐的硕士生、博士生中择优选聘专职辅导员,专职从事辅导员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攻读研究生学位。班主任应从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中选聘,原则上应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工作要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结构,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高等学校广大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要把担任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作为教书育人应尽的责任,积极主动承担这一光荣任务。
三、大力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培养工作,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关键。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制定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要重点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时事政策,学习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适时安排辅导员进行脱产、半脱产或在职培训进修,选拔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学位。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高校辅导员示范培训,各地教育部门也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导员、班主任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积极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使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长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才干。要制定并落实辅导员、班主任参加实践锻炼的具体办法。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辅导员参加挂职锻炼和学习考察等活动。
四、切实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和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制定促进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和发展的政策,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保障。要切实解决好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问题,根据辅导员岗位职责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按学校教师职务岗位职数的适当比例评聘专职辅导员的教师职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应成立专门的评审组织,评审中要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点,注重考核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绩,特别是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兼职班主任在晋升专业职务时,要充分考虑其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经历和业绩。专任教师晋 升高一级教师职务时,原则上要有担任班主任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经历。
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要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根据工作需要,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输送或向地方组织部门推荐。高校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要重视专职辅导员的经历。根据本人的条件和志向,也可向教学、科研工作岗位输送。
要创造条件为辅导员、班主任获取工作信息和资料提供方便。通过多种渠道,帮助辅导员、班主任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各地和高等学校有关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向他们通报学校改革发展的情况。
要完善辅导员、班主任评优奖励制度。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将优秀辅导员、班主任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按一定比例评选,统一表彰。要树立一批辅导员、班主任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肯定辅导员、班主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贡献。
要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管理。制定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其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要完善辅导员、班主任的考核制度,定期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工作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对工作不称职的要进行批评教育,仍无改进的应调离工作岗位。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
要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创造必要条件。高等学校要根据实际,将辅导员、班主任的岗位津贴等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确保辅导员、班主任的实际收入与本校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当。专职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和国内外业务进修,应纳入学校教师培训计划,享受学校有关鼓励政策。要创造条件鼓励并支持辅导员、班主任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办法。
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意见和细则。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教育部令第2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当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条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第二章 要求与职责
第四条 辅导员工作的要求是:
(一)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
(二)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成才;
(三)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
(四)定期开展相关工作调查和研究,分析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
(五)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第五条 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
(一)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 4 念。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二)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三)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化解矛盾冲突,参与处理有关突发事件,维护好校园安全和稳定;
(四)落实好对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工作,组织好高校学生勤工助学,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六)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
(七)组织、协调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组织员等工作骨干共同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中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八)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做好学生骨干培养工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三章 配备与选聘
第六条 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
第七条 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比例配备研究生辅导员,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生专业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要担负相应职责。
第八条 辅导员选聘应当坚持如下标准:
(一)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二)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
(三)具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上岗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
第九条 辅导员选聘工作要在高等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高等学校组织、人事、学生工作部门和院(系)等相关单位按辅导员任职条件及笔试、面试考核等相关程序具体负责选聘工作。
第十条 新聘任的青年专业教师,原则上要从事一定时间的辅导员、班主任工作。
专职辅导员可兼任学生党支部书记、院(系)团委(团总支)书记等相关职务,并可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第四章 培养与发展
第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结合实际,按各校统一的教师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合理设置专职辅导员的相应教师职务岗位。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
第十二条 高等学校应根据辅导员岗位基本职责、任职条件等要求,结合各校实际,制定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的具体条件,突出其从事学生工作的特点。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应坚持工作实绩、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中级以下职务应侧重考察工作实绩。
第十三条 高等学校应成立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具体负责本校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
高等学校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一般应由有关校领导,学生工作、组织人事、教学科研部门负责人等相关人员组成。
第十四条 高等学校可根据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确定相应级别的行政待遇,给予相应的倾斜政策。
第十五条 辅导员的培养应纳入高等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
第十六条 高等学校应当鼓励、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
第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承担所在区域内高等学校辅导员的岗前培训、日常培训和骨干培训,对辅导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事政策、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 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化辅导与培训,开展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科学研究。
各高校负责对本校辅导员的系统培训。
第十八条 高等学校要积极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内国际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支持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学位,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
第十九条 高等学校要积极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创造便利条件,应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在岗位津贴、办公条件、通讯经费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为辅导员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必要保障。
第二十条 高等学校应把辅导员队伍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根据工作需要,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选派或向地方组织部门推荐。
第五章 管理与考核
第二十一条 高等学校辅导员实行学校和院(系)双重领导。高等学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放在与学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同等重要位置,统筹规划,统一领导。
学生工作部门是学校管理辅导员队伍的职能部门,要与院(系)共同做好辅导员管理工作。院(系)要对辅导员进行直接领导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 各高等学校要制定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具体办法,健全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对辅导员的考核应由组织人事部门、学生工作部门、院(系)和学生共同参与。考核结果要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
第二十三条 教育部设立“全国高校优秀辅导员”称号,定期评选表彰优秀辅导员。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将优秀辅导员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按一定比例评选,统一表彰。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其他类型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其他工作队伍建设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规定,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实施细则,并报相应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其他有关文件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五篇: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
队伍建设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现就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
多年来,各地各高等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总体上看,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 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一样重视辅导员、班主任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使他们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贡献。
二、认真做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选聘配备工作
做好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配备工作,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基础。高等学校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和班主任。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同时,每个班级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
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负有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的职责,要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重大政治问题上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及高校稳定。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工作,必须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人员选聘到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中来。专职辅导员原则上要从党员教师和党政干 部中选聘。专职辅导员应关心热爱学生,善于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以及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工作需要,从本校免试推荐的硕士生、博士生中择优选聘专职辅导员,专职从事辅导员工作一段时间后,再攻读研究生学位。班主任应从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中选聘,原则上应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工作要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在保证数量的基础上,不断优化结构,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高等学校广大教师特别是党员教师要把担任辅导员、班主任工作作为教书育人应尽的责任,积极主动承担这一光荣任务。
三、大力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培养工作,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关键。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制定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要重点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时事政策,学习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适时安排辅导员进行脱产、半脱产或在 职培训进修,选拔优秀辅导员定向攻读学位。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高校辅导员示范培训,各地教育部门也要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导员、班主任培训。通过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积极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参加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使他们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长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才干。要制定并落实辅导员、班主任参加实践锻炼的具体办法。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辅导员参加挂职锻炼和学习考察等活动。
四、切实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和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制定促进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和发展的政策,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保障。要切实解决好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问题,根据辅导员岗位职责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按学校教师职务岗位职数的适当比例评聘专职辅导员的教师职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应成立专门的评审组织,评审中要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点,注重考核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绩,特别是在关键时刻的表观。兼职班主任在晋升专业职务时,要充分考虑其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经历和业绩。专任教师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时,原则上要有担任班主任等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经历。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要把专职辅导员队伍作为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根据工作需要,向校内管理工作岗位输送或向地方组织部门推荐。高校选拔党政领导干部,要重视专职辅导员的经历。根据本人的条件和志向,也可向教学、科研工作岗位输送。
要创造条件为辅导员、班主任获取工作信息和资料提供方便。通过多种渠道,帮助辅导员、班主任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各地和高等学校有关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向他们通报学校改革发展的情况。要完善辅导员、班主任评优奖励制度。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将优秀辅导员、班主任表彰奖励纳入各级教师、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按一定比例评选,统一表彰。要树立一批辅导员、班主任先进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肯定辅导员、班主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贡献。要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管理。制定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其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要完善辅导员、班主任的考核制度,定期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工作考核。考核结果要与职务应聘、奖惩、晋级等挂钩。对工作不称职的要进行批评教育,仍无改进的应调离工作岗 5 位。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辅导员、班主任工作。要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创造必要条件。高等学校要根据实际,将辅导员、班主任的岗位津贴等纳入学校内部分配体系统筹考虑,确保辅导员、班主任的实际收入与本校专任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相当。专职辅导员在职攻读学位和国由外业务进修,应纳入学校教师培店计划,享受学校有关鼓励政策。要创造条件鼓励并支持辅导员、班主任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办法。
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意见和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