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二五”期间法治瑶海建设的意见
中共合肥市瑶海区委关于“十二五”期间
法治瑶海建设的意见
为进一步巩固“十一五”期间依法治区成果,根据宪法、法律法规和省、市 “十二五”期间法治建设意见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十二五”期间法治瑶海建设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十二五”规划确立的发展目标,深入开展法制瑶海建设,不断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法治化管理水平,巩固和深化依法治理成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瑶海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工作目标:通过开展创建活动,促进我区普法效果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法律服务水平全面升级,法制宣传教育取得显著成效,公民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大幅提高,法治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具体内容:
(一)各级党委逐步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执政能力明显增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面进步。
(二)行政决策、执法、监督体制机制健全规范,各级政府高效廉洁、公正透明、依法行政水平显著提高。
(三)司法机关坚持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司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公平正义的司法权威充分彰显。
(四)法律监督机制健全并有效发挥作用,社会信用制度基本健全,法律服务体系完备,社会治安良好,安全、诚信、规范的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全面建立。
(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职、服务百姓的理念和能力普遍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普遍提高。
(六)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学法、用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1、切实提高各级党委依法执政的能力。各级党委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带头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办事,支持人民政府依法行政,保证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和执行宪法和法律。
2、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保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实现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行使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畅通人民群众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与监督的渠道。改进人大代表选举工作,优化代表构成,提高代表的综合素质和履行职责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中国共产党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领导,不断完善政治协商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
3、稳步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建设,提高法治化管理水平。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村(居)民自治制度及其他形式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有效保障公民民主权利,推进基层民主政治进程。以开展创建基层“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活动为载体,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重点内容,不断扩大基层民主。切实加强基层自治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村(居)民民主议事决策制度和议事规则,全面实行村(居)务公开,扩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选择权。建立健全基层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工会在民主管理、协调劳动关系、保障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重视农民工依法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
(二)加强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1、以建设服务型、法治型、效能型和廉洁型政府为目标,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加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做好面向基层和群众的服务与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2、进一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科学合理界定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决策权限,完善政府内部决策规则;完善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程序,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把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建立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严格决策责任追究,不断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3、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行政执法体制。继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和机制改革,稳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实现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处罚权工作全覆盖。建立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完善行政执法行为规范,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
4、完善公共权力有效制约机制。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公共权力运行机制。强化信息公开、政务公开和责任追究,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质询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确保公共权力的行使公开、透明、科学、民主,合乎法律、顺乎民意。
(三)坚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围绕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加强政法经费保障等重点,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加快建设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2、促进公正司法,维护司法权威。着眼于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审判、检察职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坚持司法为民,严肃查处损害群众经济权益、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案件,着力破解诉讼难、执行难等突出问题,维护司法尊严和权威。实施“阳光”司法,进一步增强司法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3、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加快改革司法机关人事管理制度,严格司法人员职业准入条件和程序,加强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建设,提高司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严肃查处司法人员滥用职权、徇私枉法等违法违纪行为,防止和惩治司法腐败。
4、进一步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完善包括律师、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在内的法律服务体系,拓展法律服务领域、方式及功能,规范法律服务主体、行为、秩序和管理。坚持并完善行政管理与行业自律两结合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法律援助质量监督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对弱势群体 的法律援助工作。
(四)加强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和谐安定
1、优化社会管理与服务。以建设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为契机,着重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综合治理、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信息网络管理。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就业和人才队伍、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体系、保障性住房建设,推进医药卫生体制、城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健全残疾人服务体系,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2、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各项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依法维护群众权益,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深入开展“平安瑶海”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大对严重影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犯罪的防范打击力度,减少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3、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政府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五)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经济法治建设
1、依法促进和保障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可持续性发展。加强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保障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展的法治环境。加强教育法制建设,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健全文化管理法制建设,培育和完善繁荣、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加强生态和环保法制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健全和完善养老、失业、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障。依法协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
2、强化市场监管,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完善政府监管、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和限制竞争行为。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 认真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深入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的自觉性,广泛宣传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在全社会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增强各级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素质和本领;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流动人口和农民法制宣传教育;
继续推进“法律六进”、“江淮普法行”活动,全面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七)健全监督机制,推进各项监督体系不断完善
1、加强监督体系建设。构建全方位的监督网络,健全制度、完善机制、规范程序、创新形式、保障效果。充分运用党内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及民主监督等各种监督手段,加强权力制约,确保公共权力置于严密的监督之下。
2、强化人大、政府、司法的职能作用。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加大对“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监督力度,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重大建设项目等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领域的监督,坚决纠正和查处各种执法不严和严重违法的行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监督等层级监督和审计、监察等专项监督,强化对重要部门、重大事项和重要岗位的监督,实行严格的决策责任追究和绩效评估制度,确保行政部门依法严格履行职责。强化司法监督,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的职能作用,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遵守和执行法律的情况进行监督,努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3、切实加强社会监督。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注重社会监督效果。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加强人民政协及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和工会、共青团、妇联
等群众团体对政府和社会事务的参与、监督;加强信访工作,健全完善受理、处理机制,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控告、检举等权利;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功能,促进法治建设。
三、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法治瑶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区委领导,人大、政协监督、政府实施、各单位、各部门整体联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切实加强对法治瑶海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把法治瑶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执政为民的实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统一规划部署,明确目标要求,确保工作落实。各街道、镇、开发区、区直各部门一把手作为法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落实,要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确保法治瑶海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推进法治瑶海工作进程。
2、强化工作机构建设。各单位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承担法治瑶海建设任务,负责本地、本部门、本单位法治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督促。按照区委关于法治瑶海建设工作部署,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本地、本部门法治建设的重大事项,牵头制定本地、本部门工作的整体规划,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加强对工作的考核验收。要高度重视,根据法治瑶海
建设的目标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普法经费按年人均0.2元予以保障到位。各单位要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并报区依法治区普法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3、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各单位要把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建立法治建设考评体系,完善考核运行评估机制,把《意见》实施情况的考核与“六五”普法工作检查考核同部署,将考核结果作为对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4、加强舆论宣传。各单位要大力抓好法治瑶海建设的舆论宣传工作,大力宣传法治瑶海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要意义,动员人民群众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法治瑶海建设,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法治瑶海建设的积极性。
第二篇: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十二五”规划
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十二五”规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通知》(国发〔2004〕10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08〕17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粤府〔2011〕47号)精神,特编制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核心任务,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深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增创广东改革发展的法治新优势,为我省进一步当好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二)总体目标:建立健全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套、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完善依法行政工作制度和法治政府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形成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法制学习和培训,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
1.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建立健全政府常务会议及部门领导班子会议会前学法、领导干部集中培训、法律专题研究班、专题法制讲座等学法用法制度,切实增强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逐步推行领导干部任用前依法行政情况考察制度。对拟任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要考察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依法行政的情况,并把考察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重视培养和提拔使用政治素质高、法律素养好、依法行政能力强的优秀干部。
3.全面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法律素质。建立公务员录用法律知识测试制度,适当增加法律知识在公务员录用考试相关科目中的比重。对拟从事行政执法、政府法制等工作的人员,要组织专门的法律知识考试。健全公务员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把培训情况、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之一。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1.坚持依法行政与改革创新相统一。依法推进富县强镇事权改革、大部门体制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理顺权责关系,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法定化,推进行政职能与技术职能相对分开。在符合条件的省有关部门和地级以上市推进法定机构试点工作。
2.依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创新审批服务方式,积极推行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健全和规范集政务公开、行政审批、电子政务、信息发布、投诉受理于一体的各级综合政务服务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规范和管理。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加大政府职能向社会组织授权和转移力度,加快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转变。
3.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适度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以基本公共服务为重要导向的政府绩效考评体系,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推动地区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健全行政决策机制,提高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能力
1.完善行政决策规则和程序。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增强行政决策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建立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决策咨询委员会制度。
2.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对行政决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的监督,建立健全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后评估和责任追究等制度。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责任追究的主体和权限、对象和范围、程序和形式,及时纠正决策偏差。
(四)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政府法制工作质量和水平
1.突出政府立法重点。科学把握立法时机和立法规律,重点加强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自主创新、改善和保障民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创新社会管理、完善行政体制机制、规范行政行为等方面的立法,实现立法决策与改革发展决策相统一、立法进程与改革发展进程相适应。
2.完善科学民主立法机制。建立健全立法工作者、实际工作者和专家学者相结合的立法工作机制,提高政府立法的社会公众参与度,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建立健全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立法后评估和定期清理制度,探索开展政府立法成本效益分析、社会风险评估和相对集中政府规章草拟权等工作。
3.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发布制度,完善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和发布机制,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和有效期制度。
(五)规范行政执法,提高行政执行力
1.继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加快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共享。加大行政权限依法下放力度,进一步减少行政执法层次,推进行政执法重心下移。
2.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审查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加强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严格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加快推进行政执法职权重新核准界定公告工作,建立健全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制度。
(六)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提高行政透明度
1.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广东省政务公开条例》,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协调机制,加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力度,依法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健全政务公开配套制度。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社会评议、报告、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制度,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评议、考核、检查。推进行政工作透明化改革,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监督和投诉机制。
3.拓宽政务公开领域。面向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要健全办事公开制度,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程序和结果。逐步推进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政府预决算重点支出逐步细化到“项”级科目,“三公”经费公开工作有序推进。进一步推进医院、学校、公交等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办事公开工作。
(七)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确保行政运作安全
1.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完善行政执法投诉举报、行政听证、民意征集等制度,规范信访行为,着力引导人民群众以合法、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加强政府网站政民互动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民意表达及反馈机制,及时受理、依法处理社会公众的举报和申诉。
2.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畅通行政复议渠道,改革行政复议办案方式,完善办案程序,提高办案效率。扩大行政复议委员会试点范围,完善试点工作机制。强化监督功能,加大行政复议纠错力度,增强公信力。推行行政复议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加强队伍建设。
3.建立健全化解社会矛盾的联动机制。建立各级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职能部门为主题的行政调解工作机制。完善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想结合的大调解联动机制。加强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信访、人民调解、劳动仲裁、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形成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合力。
(八)完善行政监督体系,强大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
1.强化行政机关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向人大报告工作、接受质询,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及建议,自觉接受司法机关依法实施的监督,虚心接受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2.落实依法行政定期报告制度。各级政府每年要向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政府报告本地区推进依法行政的情况,各级政府部门每年要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推进依法行政的情况。
3.完善依法行政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依法行政评议考核制度,完善政府层级监督、专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依法行政监督机制。保障审计、监察部门依法独立行使监督权,增强监督效能。进一步推进电子检查系统建设,强化对行政审批许可行为的监督。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
三、组织保障和落实机制
(一)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建立健全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强化行政首长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定依法行政考核指标和办法,将考核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绩效考评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对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典型示范,整体推进。加快推进珠三角地区创建法治政府示范区进程。鼓励支持各地、各部门在科学立法、依法决策、简政放权、规范执法、行政争议调解、行政问责、相对集中行政复议权和依法行政考核等方面开展示范点创建活动。
(三)注重基层,夯实基础。加强市县(区)政府法制队伍建设,确保法制机构的设置及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按照《广东省县镇事权改革若干规定(试行)》的要求,明确镇、街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全面加强镇、街法制工作力量。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推进本地区、本部门依法行政中的统筹规划、部署落实、督促检查、协调指导等职能作用,不断加大依法行政工作力度,确保建设法治政府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三篇:瑶海小学体育工作制度
瑶海小学体育工作制度
为了促进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发展,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技能和体育技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1、我校按教学计划开足体育课。
2、体育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3、认真做好体育达标工作。
4、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经常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单项竞赛和生动会活泼的课外体育活动。
5、每年都安排一定的经费,有计划地增添和更新体育活动器材和设备,并充分发挥其效益,使之为教学服务。
6、体育教师负责组织好晨跑、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
7、每年的冬、春季,体育教师与值周教师共同好组织、带领师生进行晨跑。体育教师与教导处协同做好晨跑记录,列入教师工作考核。
8、每年举行一次体育运动会。
9、体育教师应将体育运动会成绩记录、学生达标成绩及有关记录和资料整理成册,妥善保存,每年年末叫教导处桂东,已备查用。
2008.2
第四篇:瑶海小学双拥工作制度
瑶海小学双拥工作制度
为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推动我校双拥工作顺利开展,教育少年儿童树立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增强国防意识,特制定本制度:
一、落实双拥、国防教育责任人。
二、将国防教育纳入校本课程教学。
三、定期开展拥军优属、军民互动活动。
四、每表扬一批双拥工作、国防教育先进学生和教师。
五、讲双拥、国防教育纳入校对教师的综合考评。
瑶海小学
第五篇:瑶海2011年工会总结
瑶海区教育工会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是瑶海教育体育局全面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瑶海教育工会在上级工会组织和区教育体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先导,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两个立足”、“五个方面”、“一条主线”,坚定不移地推动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指导思想,努力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强化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把握大势,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稳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民主建设和工会自身建设,切实履行工会职能,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实现瑶海教育事业新的跨越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一、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跨越式发展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一年多来,区教育工会认真组织广大教职工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继续坚持、深化“管理、质量、队伍、特色、品牌”的教育发展理念,组织全区教师开展“学习李林森”、“廉政文化进校园”、“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系列活动,支持教职工参加学历进修和专业继续教育培训,配合行政部门开展各项教研活动,“骨干教师联盟”、“网络教研”、“131工程”,一批优秀教育人才脱颖而出,为我区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今年瑶海教育硕果累累,全区获得市级及以上教育教学成果5288项,其中,国家级2984项,省级981项,市级1323项,较上年增长了71.58%,再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二、验收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教育工会认真学习贯彻市教育局《合肥市中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和《关于深入推进合肥市教育系统校务公开工作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精神,以“全心全意依靠广大教职工”方针为根本,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民主建设和工会自身建设,不断规范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努力促使工会工作程序化和规范化,切实保障广大教职工的合法权利。组织全区广大教职工有计划,有重点地深入学习新《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严格遵守市教育局“六要六不准”、“二十四个不得”和我区教育系统“八条禁令”,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依法执教能力和水平,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使全区广大教职工在思想与行动上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与时俱进。
三、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加强学校工会组织
为加强我区教育系统工会组织建设,我们教育工会利用暑期开设培训班,组织广大基层工会干部认真学习、讨论《工会法》。指导基层教育工会换届选举工作,强调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操作方法等。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树立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区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引导教师大练内功,提升教师良好形象,通过打造师德品牌,提升师德素养。
四、拓展送温暖活动内容,丰富教职工精神生活
为了让广大教职工感到组织的温暖,进一步激发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教育工会积极配合各区属学校党政领导,大力开展送温暖活动,千方百计地为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积极探索送温暖工程的新形式,促进送温暖工程的经常化、制度化。坚持从实际出发,使送温暖活动逐步向精神、权益、生活、健康等方面拓宽,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舒缓精神压力,培育集体情感,不断丰富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今年,我们先后慰问了60多名特困教职工,慰问金合计伍万伍仟柒佰多元。对教职工在其它方面的思想动态,学校工会也努力尽到第一知情人的责任,凡是知道教职工(含离退休教师)患病住院的,工会领导都能陪同学校领导前往医院或家里看望和安抚,帮助病人消除思想顾虑,尽早恢复身体的健康。同时我们还把关心离退休人员的工作落到实处,定期组织集会、聚餐和体检;慰问生活特别困难的离退休教师等。
五、活跃教职工文体活动,体育竞技硕果累累。
为了进一步活跃校园的文化氛围,丰富广大教职工的课余生活,在局党委领导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教育工会积极主动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娱和体育活动,如:跳绳比赛、拔河比赛、教职工趣味运动会等。
在今年9月合肥市第二届职工运动会上,我区教师荣获2金、1银、3铜的好成绩;在10月市教育局组织的第二届教职工“育人杯”排球比赛中,我区教师荣获二等奖……
本的工作还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如:收集教职工的意见建议还不够全面,对教职工的疾苦有些了解得还不够深入,解决实际问题还做得不多,桥梁作用还发挥得不够好,2012年我们的工作还要加强,力争各方面做得更好,同时要做好新一届工会委员换届选举工作,积极配合局党委认真开展“大走访”及“三抓一促”活动。我们将再接再厉,继续发扬优良传统,更好地为教职工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努力团结和带领全系统广大教职工勤奋工作,争创一流,努力把工会办成教职工最温馨的家。
瑶海区教育工会
2012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