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文明单位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3 19:3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扬州市文明单位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扬州市文明单位管理办法》。

第一篇:扬州市文明单位管理办法

扬州市文明单位管理办法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文明单位建设的管理,充分发挥文明单位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不断提高文明单位的质量,使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文明单位是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成绩突出,效益显著,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经社会认可和有关主管部门严格考核、评选,由地方党委和政府命名的先进集体,是同级党委和政府授予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各行业、各系统命名表彰先进单位,原则上不使用“文明单位”字样。第三条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是把两个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的有效途径;是吸引群众广泛参与,使精神文明建设保持旺盛生命力的主要形式;也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各级党政领导要把创建文明单位作为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两个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纳入目标管理,组织和带领广大于部、群众积极开展创建活动。

第四条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要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文明共同进步,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软件硬件一起抓,致力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塑造奋发向上的精神,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五条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文明委”)负责组织实施。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文明办)作为具体办事机构,负责本地区文明单位建设的日常工作。

二、评选的范围、标准

第六条 全市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具有独立经济核算和单独建立党委(总支、支部)的企业、事业单位,农村行政村,城市街道办、居民委员会,驻扬单位、部队,都应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并可申报参评。实行统一核算的、紧密型的大型企业集团可以申报参评,其所属单位和松散型企业集团不予参评。中外合资企业、合作企业中,中方注册资金高于外方,且单独建立党组织的,可以申报参评。外方独资企业不参评。乡(镇、街道办)作为整体申报参加县(市、区)级文明单位评选的,须有1/2以上村(居民委员会)和直属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超过全县(市、区)的平均水平,至少有1/3所属单位获得县(市、区)以上精神文明建设荣誉称号。

第七条 文明单位的基本标准是:

1.党政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团结协调,求实创新,廉洁自律,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能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重视文明单位建设,经常开展各种活动,创建水平不断提高。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规章制度健全,内部管理严格。能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本地区或同行业中都达到先进水平。

3.注重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网络、阵地完备,教育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干部、群众精神振奋,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党风和行风端正,党员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群、干群关系融洽。4.经常进行民主与法制教育,干部、群众能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生产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优良,无重大案件和重大事故发生,民事纠纷发生率低。干部、群众敢于同各种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模范执行《江苏省计划生育条例》,全面完成计划生育各项指标。

5.认真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极组织干部、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展技术业务培训,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不断增加智力投资。有良好的科教文体设施,经常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科普活动。移风易俗,革除陋习,坚决制止赌博、封建迷信、大操大办等歪风邪气,杜绝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6. 能持之以恒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单位内外环境整洁优美。除害灭病措施落实,健康教育成效显著。绿化工作、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均达到有关规定要求。

第八条 在评选年度内,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位的评选: 1.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工作不达标;

2.发生严重经济案件或重大治安、刑事案件或重大责任事故,在当地影响较大;

3.因人为因素造成严重经济亏损或持续多年经济亏损; 4.环境污染严重,又不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5.出现其它与文明单位称号极不相符的事件与行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

第九条 文明单位的标准可以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上级提出的新要求不断修订、充实和完善。

三、工作要求

第十条 强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创建意识,激发他们投身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第十一条 认真制订符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的创建规划,并扎扎实实地付诸实施。建立健全文明单位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体系,把任务分解落实到职能科室和责任人。

第十二条 坚持不懈地开展创”三优“(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三提倡、三反对“(提倡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提倡艰苦创业,反对奢侈浪费;提倡民主与法制,反对违法乱纪行为),党员”三带头“(带头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发展集体经济、带头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大力开展争当文明市民、文明职工、青年岗位能手,争创文明户、文明班(柜)组、文明车间(科室)、文明小区、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广泛开展新老文明单位共建、军(警)民共建、厂村联建、厂校联建、厂商联建、村校联建等活动。抓住这些载体,推动和促进文明单位建设。第十三条 增加投入,为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提供必需的物质保障。办好宣传教育阵地,重视科教文体设施建设。要为民多办实事,使广大群众受益。

第十四条 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推广文明单位建设的典型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导向、辐射作用。针对实际情况,实行分类指导。经常开展理论研讨和经验交流,推动本地区、本单位整体创建水平的提高。第十五条 文明单位的日常管理实行条块结合,分级管理。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工作指导,确保文明单位的质量和声誉。文明单位要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经常听取群众意见,虚心接受群众的批评。对存在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加以改进。

第十六条 建立创建文明单位档案。内容包括:单位概况,创建规划,申报、审批表,会议和活动记录,总结汇报材料,考核、奖惩情况,重大问题处理决定和群众及社会各界的反映等。

第十七条 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中,文明委的各成员单位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上下、条块之间要互相支持,密切配合。

四、申报、验收、命名

第十八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坚持日常考察与集中验收相结合,上级部门考核与群众评议、社会监督相结合,综合部门考核与业务主管部门考核相结合,以块为主、条块结合。

第十九条 文明单位一般实行逐级升格。省级文明单位在连续两届市级文明单位中产生,市级文明单位在连续两届县(市、区)级文明单位中产生。对两个文明建设成绩特别优异的单位,经当地文明委审核推荐,上级文明委批准,可不受上述条件限制。

第二十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命名,必须坚持标准,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不搞照顾,不搞平衡。

第二十一条 市级文明单位每两年评选一次,第一年初评,第二年总评、命名。原命名的文明单位一律重新参加评选,不搞”终身制“。第二十二条 申报评选市级文明单位,坚持自愿原则。申报单位必须在第一年一季度前,提出书面申请并附创建规划,按照隶属关系,分别报县(市、区)文明办和市各系统局(公司)、市级机关党委,汇总报市文明办。驻扬单位可直接向市文明办申报。

第二十三条 申报单位要对照标准,积极开展各项创建工作。各县(市、区)文明办和市各系统局(公司)、市级机关党委要负责抓好所属单位基础性工作的日常考核和初评,市文明办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明查暗访。日常考核、初评情况作为总评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四条 市级文明单位的总评验收由市文明办统一组织实施。具体步骤是:

1. 申报单位自查,写出创建文明单位的汇报。

2.县(市、区)文明办和市各系统局(公司)、市级机关党委分别组织初查验收,并向市文明办提出推荐名单。县(市、区)的推荐名单,须经同级文明委和党委、政府认可。

3.被推荐单位填写市级文明单位推荐审批表,并附详细材料,报市文明办。

4.市文明办统一组织验收,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后,提出初定名单。5.市文明委全体委员会议审核,报市委、市政府审定命名。

五、奖惩

第二十五条 对文明单位的奖励实行”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

第二十六条 凡被评为文明单位的,由命名的党委和政府通报表彰,颁发牌匾和证书。获得两级以上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门前只悬挂最高一级”文明单位"牌匾。

第二十七条 凡被评为文明单位的,可给予职工一次性的物质奖励。奖励标准:按单位在册职工人数,省级文明单位可按人均月工资的2/3发给奖金;市级文明单位可按人均月工资的1/2发给奖金。同时获得两级以上文明单位称号的,奖金按最高级别标准发给,不得重复奖励。奖励资金来源,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可从按规定提取的基金中支出,行政事业单位可从预算包干结余经费中支出。

第二十八条 企业一般应在获得市级以上文明单位称号后,方可参加省级、国家级企业的升级评定。评选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为劳模或先进,须征求当地文明委的意见。

第二十九条 已命名的文明单位,若创建工作平淡、水平下降或出现严重问题,应视其具体情况,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警告、限期整改,直到撒销荣誉称号、收回牌匾和证书的处理。

第三十条 凡在文明单位评选中弄虚作假,或在评上后出现重大问题而隐瞒不报,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其参评资格,或撤销荣誉称号、收回牌匾和证书、扣回已发奖金,也不得参加下一年度的评选,同时建议有关部门追究其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一条 对文明单位通报批评、警告、限期整改处理批准命名的党委、政府授权所属文明委决定并行文,报党委、政府备案。撤销文明单位称号由批准命名的党委、政府决定并行文,遇特殊情况,所属文明委可直接作出撤销决定。

第三十二条 受到处理的单位,要认真吸取教训,落实整改措施,并向批准命名的党委、政府及文明委作出书面报告。受到通报批评(警告、限期整改)处理的单位,改进后写出书面申请,由文明委组织复查认可。被撤销荣誉称号的单位,经认真整改,条件成熟后,可重新申报参加评选。

六、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以前规定与本办法有不符之处,以本办法为准。如与上级规定抵触时,则按上级规定执行。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文明委负责解释。

第二篇:扬州市文明单位管理办法

扬州市文明单位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创建水平,使创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扬州市文明单位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群众满意、社会认可,各项工作在同类单位中位居前列,经有关主管部门测评考核,由市委、市政府批准并命名表彰的先进集体。

第三条创建文明单位是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是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结合,并落实到基层的有效载体。

第四条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注重实效、多办实事,广泛吸引群众参与,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素质,树立单位良好形象。

第五条 创建文明单位要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进行,并纳入总体工作目标和年终考核。各县(市、区)文明委及其办公室要认真做好协调、指导、督查工作,各参创单位要认真组织开展创建活动,把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第二章标准

第一条领导班子坚强有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把创建活动列入单位发展总体规划,计划周密、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责任落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勤政廉政,关心职工,作风民主,领导班子在各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第二条 业务工作实绩显著。生产经营单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居于同行业前列;党政机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依法行政,廉洁高效,办事公道,群众满意率高;教学科研单位风气良好,成果优异;医疗卫生单位文明行医,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依法经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第三条思想道德风尚良好。扎实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积极参加和支持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干部职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组织志愿服务。

第四条 文化建设扎实有效。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科学文化素质;文化建设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氛围浓厚,凝聚力强;典型影响广泛且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

第五条 民主管理科学规范。工会、职代会等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落实,职工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单位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等各项制度健全、措施落实;治安状况良好,无黄、赌、毒和邪教活动等丑恶现象。

第六条 内外环境整洁优美。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单位环境整洁有序,绿化工作达标,职工工作生活环境良好;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环境质量指标、环境污染控制指标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第三章创建

第一条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专门负责,班子其他成员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协调,党、政、工、团共同努力,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条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从实际出发,明确创建目标及实施步骤,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定期检查考核,把创建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三条精心组织干部职工广泛参与。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不断增强创建意识,充分调动其创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创建目标共同奋斗。

第四条 建立健全创建工作机制。逐步加大对创建工作的投入,制定相应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措施,将创建成效与干部职工的收入挂钩。强化社会监督,及时妥善处理群众投诉和意见,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评价创建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

第五条努力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参与当地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新风,承担社会责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第四章评选

第一条全市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实行独立经济核算,建有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或建有中国工会基层组织的各类所有制形式的企事业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驻扬部队,均可申报参评。

第二条扬州市文明单位每两年评选一次,评选工作以日常考评与集中验收相结合,上级部门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满意度测评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获得上一评选扬州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单位,参加下一评选,要重新申报参评。

第三条县(市、区)单位申报评选市级文明单位除符合第二章所列标准外,须已获得县(市、区)级文明单位称号。

第四条在评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参加本的评选:

1、领导班子成员严重违法乱纪的;

2、出现社会影响恶劣的黄、赌、毒、邪教活动和刑事案件的;

3、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

4、发生重大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事件的;

5、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

6、出现其它与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不相符事件的。

第五条扬州市文明单位的申报、评选程序为:

1、自查申报。凡根据市文明委的统一部署,按照文明单位管理办法规定,认真组织开展创建活动的单位,认为符合标准条件的,可向县(市、区)和市文明委提出书面参评申请。

2、推荐上报。各县(市、区)组织初评,推荐上报至市文明办。市直、驻扬单位直接向市文明办提交申报材料。

3、考评验收。市文明办组织文明委成员单位,采取看现场、听介绍、问情况、查资料和随机调查等形式对申报单位进行考评验收,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

4、社会公示。市文明办在市主要媒体对申报单位进行集中公示,各申报单位在单位醒目位置自行公示。

第五章奖惩

第一条扬州市文明单位由扬州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并授予奖牌。

第二条本着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对获得扬州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单位,可给予干部职工一个月人均工资的物质奖励。奖励经费按正常渠道解

决。

第三条对已被命名表彰的扬州市文明单位,凡发现有与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不符的严重问题的,给予通报批评,要求限期整改,并报请市文明办复查认可。对整改不力的,取消下一的参评资格。

第四条对已获得扬州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的单位,凡发现在评选中弄虚作假,或在评选内有第四章第四条所列严重问题之一的,撤销荣誉称号,给予通报批评,并提请有关部门追究相关人员责任。被撤销荣誉称号的单位,下一评选不得申报参评。

第六章管理

第一条扬州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日常管理实行“块上扎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相互促进”的原则。各县(市、区)文明办要定期向市文明办汇报辖区内市级文明单位日常创建工作情况。

第二条扬州市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日常管理包括:

1、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的整理、分类按照管理办法第二章进行,逐步建立电子档案。

2、建立健全报告制度。市级文明单位每年要将创建计划、总结和创建活动开展情况报当地文明办。

3、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加强文明单位之间的交流联系,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推动本地区整体创建水平的提高。

第三条加强督促检查。各级文明办组织有关部门,不定期对辖区内的扬州市文明单位进行工作督查,检查结果作为下一申报评选和推荐评优的依据之一。

第四条扬州市文明单位如变更单位名称、变动隶属关系,须报市文明办重新确认。因故撤销建制的,荣誉称号不再保留。

第三篇:扬州市文明村管理办法

扬州市文明村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第一条

为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文明村工作,进一步加强管理,不断提高创建水平,使创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扬州市文明村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成绩突出,在同类村中位居前列,群众满意,社会认可,并经有关主管部门测评考核,由市委、市政府批准并命名、表彰的先进集体。

第三条

创建文明村是我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我市“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是不断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讲文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也是把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有机结合、落实到基层的有效载体。

第四条

创建文明村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始终坚持“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发展思路,围绕“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的目标,以思想道德教育、和谐文化建设为主线,以多种形式的文明户创建为基础,以“城乡结对、文明共建”、“村企共建”为载体,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切入点,动员和吸引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着力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要求,着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

第五条

创建文明村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纳入当地总体工作布局,并作为上级党委、政府考核下级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内容。各县(市、区)文明委及其办公室要认真做好指导、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把文明村创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二章

第六条

经济发展效益良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合理的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速度超过所在县(市、区)村平均水平;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幅度超过所在县(市、区)平均水平;严格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农民实际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均住房面积、电话和电脑拥有率超过所在县(市、区)农村平均水平。

第七条

思想道德建设成效明显。加强对村民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增强诚实守信意识;广泛开展文明村、文明户等创建活动,邻里团结,家庭和睦,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村风民风优良;关心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成效明显;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发挥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倡导良好的道德风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效遏制封建迷信、大操大办,无违反殡葬管理规定、乱建坟墓等现象。

第八条

村容村貌整洁。以农民集中居住为导向,加强村建设规划和管理,新建、翻建房屋按规划建设;公共设施比较齐全,自来水入户率和绿化、道路建设达到市级先进标准;节约和保护耕地,无违法用地、无乱占乱建现象;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环境质量、环境污染控制达标;建立农

第二十条

市级文明村的评选程序:

1.自查申报。凡根据市文明委的统一部署,按照文明单位管理办法规定,认真组织开展创建活动的村,对照标准、条件自我评估,认为基本符合标准、条件后,可向同级文明委提出书面参评申请。2.推荐上报。县(市、区)单位填写扬州市文明村申报表,由各县(市、区)文明委签署意见,加盖公章汇总报至市文明办。

3.初评公示。市文明委根据各县(市、区)文明委推荐,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初评,并在媒体公示,申报村须按照市公示要求,在村委会门前醒目位置公示。

4、考核验收。考核验收工作由市文明办负责。市文明办可委托各县(市、区)文明办组织实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抽查验收。

第五章

第二十一条

扬州市文明村由市委、市政府命名表彰,并授予奖牌。

第二十二条

已被命名的扬州市文明村出现严重问题的,命名机关将视情予以批评、限期整改。被要求限期整改的单位,三个月内就整改情况写出书面报告,报请市文明委进行复查认可。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并取消下一评选的参评资格。

第二十三条

对已获得扬州市文明村荣誉称号的村,凡发现在评选中弄虚作假,或在评选内有第四章第二十二条所列严重问题之一的,撤销荣誉称号,并给予通报批评,同时提请有关部门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被撤销荣誉称号的村两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第六章

第二十四条

市级文明村创建的日常管理工作,在市文明办的指导下,由所在县(市、区)文明办负责,并定期向市文明办报告。

第二十五条

市级文明村创建工作的日常管理包括:

1、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的整理、分类按照管理办法第二章、第三章及考评细则进行,逐步建立电子档案。

2、建立健全报告制度。扬州市文明村每年年终要如实将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各项奖惩及有关情况填表报所在县(市、区)文明办,各县(市、区)文明办汇总报市文明办。

3、建立健全学习交流制度。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加强文明村之间的横向联系,互相学习,促进交流,形成合力,推动整体创建水平的提高。

第二十六条

加强检查督促。在非评选年,各县(市、区)文明办要对所辖范围内的扬州市文明村复查一次,并将复查情况报市文明办。市文明办组织有关部门,不定期对扬州市文明村进行检查和督促。

第二十七条 扬州市文明村如改变名称、变动隶属关系,须报省文明办重新确认。因行政区划变动合并、撤销的村,荣誉称号不再保留。第七章 附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由扬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文明单位管理办法

呼伦贝尔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健康、快速发展,大力加强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文明单位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1993年呼伦贝尔盟精神文明委员会办公室制订的《呼伦贝尔盟文明单位建设暂行规定与验收办法》的基础上,对应《内蒙古自治区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总结和吸收全市各地在贯彻执行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三大创建活动的基础,是把两个文明建设的任务落实到基层,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良好环境的有效途径。

第三条 文明单位是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群众认可并经过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的培养、考核、评选,由地方党委和政府授予的两个文明建设的本级最高综合性荣誉称号。

第四条 创建文明单位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齐抓共管、务求实效的原则,以经济建设

为中心,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公民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干部职工素质、提高干部职工生活质量、提高单位文明程度为目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促进单位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和满足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第五条 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级党政领导要把创建文明单位作为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两个文明建设的基本任务之一,纳入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领导班子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六条 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驻呼伦贝尔市各大企事业单位、驻军部队的创建活动受所在旗(市)和呼伦贝尔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检查、指导、验收和管理。

第七条 本办法适用于呼伦贝尔市级文明单位和文明单位标兵的命名、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文明单位的基本条件

第八条 市级文明单位的基本条件是:

(一)领导班子团结有力。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把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纳入领导班子议事日程,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班子开拓进取、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作风民主,办事公道,群众满意,表率作用突出。

(二)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效果好。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三)创建活动卓有成效。争创文明单位意识强,创建工作机构健全、人员到位、经费落实、工作得力。积极主动参与到当地文明城、文明社区、文明村镇等创建活动,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做贡献。

(四)工作实绩突出。生产经营单位,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条件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做到文明生产、安全生产、产品质量高,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市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非生产经营单位,内部管理严,工作效率高,服务质量好,社会效益显著,达到盟或同行业领先水平,特别是行政执法部门和窗口行业(包括行业窗口)单位要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和社会服务承诺制度,达到群众满意。

(五)认真贯彻执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经常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各民族干部群众和睦相处,未发生有损于民族团结的人和事。

(六)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状况良好。防范措施得力,无重大刑事案件,无重大经济案件,无火灾等重大责任事故,无迷信邪教活动、聚众赌博、吸毒贩毒、制贩淫秽物品等重大治安案件,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七)环境卫生、环境保护建设好。单位内外环境卫生达标,防疫工作和群众保健工作先进;环卫设施完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三废”排放符合标准,治理环境污染效果明显;绿化、美化水平高,积极创建花园式单位,逐步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八)计划生育无超标现象。模范地执行计划生育国策,优生、优育、优教成绩显著。

(九)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重视单位职工教育,加强在职职工教育,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经常开展各种类型的科普活动,引导干部群众学习科学知识,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增强识别抵制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和各种伪科学的能力;注重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十)文明单位创建档案内容齐全,管理规范,达到自治区档案管理三级以上管理水平。

第三章 文明单位的评比和命名

第九条 市级文明单位的名称有:市级文明单位标兵、文明单位、文明镇、文明乡、文明苏木、文明村、文明嘎查。

全市文明单位分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文明单位、旗(市)级文明单位三级,命名权限分别属于呼伦贝尔市和旗(市)党委和政府。

第十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范围: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以及有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或基层工会组织,经济独立核算并具有法人资格,能独立开展社会活动,能够承担权利和义务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事业单位均在创建文明单位活动范围之内。特别是要组织培养民营企业、事业单位积极参加创建文明单位活动。

第十一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坚持“逐级晋升、提档升格”、“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推荐自治区级文明单位要从市级文明单位标兵中择优,由呼伦贝尔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向自治区推荐;市级文明单位标兵从市级文明单位中产生,市级文明单位从旗(市)级文明单位中产生,由旗(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向呼伦贝尔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推荐,经呼伦贝尔市文明办考核验收后,在征求旗(市)以上纪检监察、环保、计划生育、税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族宗教等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同意的基础上,经呼伦贝尔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立会研究,报请市委、市政府命名。跨旗(市)大企业的申报工作要在所在旗(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统一向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申报。

第十二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和命名要严格掌握标准,推行竞争机制,坚持执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按照单位申报

和组织推荐相结合,认真做好评选工作,确保文明单位的质量。

第十三条 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实行届期制。市级文明单位每年命名一次。凡命名满四年的文明单位要重新申报、考核、命名,不参加评比或评比未能入选者,不再享有“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文明单位”称号,牌匾存放到本单位荣誉室内,作为一种历史荣誉。

第十四条 文明单位的考核验收程序:

(1)听取创建单位的两个文明建设的情况汇报。(2)查阅创建档案资料(包括声像档案)(3)查看单位内外环境、各类设施。

(4)创建单位领导班子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工作作风、团结协作、廉洁自律等方面在职工中进行民主测评。

(5)向旗市以上纪检监察、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族宗教、环境保护、税务等部门对创建单位近两年有关情况征求意见。

(6)向上二级主管部门征求意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被考核单位在同行业中的情况。

第四章 文明单位的惩罚

第十五条 凡被命名的文明单位,由批准命名的党委、政府发文通报表扬,并在当地新闻媒体上公布,颁发牌匾,授予荣誉称号。市级文明单位标兵、文明单位(文明镇等市委、政府和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命名的文明行业等)牌匾由呼伦贝尔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统一制作。

第十六条 对文明单位的奖励实行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获得市级文明单位标兵、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和其上级主管部门对做出突出成绩的领导班子和具体职能部门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本单位可向职工发放奖金。

第十七条 文明单位的标志是“文明单位”牌匾。单位门前明显位置,只悬挂最高一级的“文明单位”牌匾。

第十八条 文明单位在届期期间发生违反文明单位基本条件的问题,应视情节轻重予以警告、限期整改、撤销荣誉称号。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撤销文明单位称号。(1)领导班子严重不团结,班子成员中有违纪违法行为,受到党纪、政纪、法纪处理的;

(2)因经营原因企业效益明显下降或亏损严重的(政策性亏损企业完不成生产指标的);

(3)制销假冒伪劣商品或不讲职业道德,行业风气不正,群众反响大的;

(4)发生火灾等重大责任事故,造成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的;

(5)发生嫖娼、卖淫、吸毒、贩黄等丑陋现象,造成重大影响的;

(6)发生聚众赌博、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的;(7)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状况混乱的;(8)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出现计划外生育的;(9)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意识不强,污染治理不达标,卫生面貌差的;

(10)申报时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11)没有创建档案材料的;

(12)单位领导班子创建意识差,不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

第二十条 被撤销的单位,由命名机关公开通报并收回其牌匾。

第二十一条 被撤销荣誉称号的单位,经过两年以上创建,达到标准可以重新申报参评。

第五章 文明单位的管理

第二十二条 具有参加评选文明单位资格的所有单位,都必须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凡在一年内未能按照当地文明办的有关要求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单位,对其领导班子和班子主要领导干部的精神文明建设考核,视为不合格。连续两年精神文明建设不合格的单位由当地文明办

向上级党委或上级主管部门建议其主要领导不能继续留任。

第二十三条 文明单位管理,坚持同级管理的原则。市级文明单位管理,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委托旗(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市级文明单位的复查,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也可委托旗(市)文明办进行复查。

第二十四条 各级文明办、各行业主管部门文明办和各级文明单位都要建立和完善文明单位档案,档案管理达到档案部门的要求。市级以上文明单位档案管理必须达到自治区档案管理三级以上。

第二十五条 文明单位发生重大刑事案件、重大经济案件、重大责任事故、重大治安案件等问题,经上级党委、政府或有关部门处理后,将结果在一个月内向呼伦贝尔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报告。

第二十六条 文明单位如改变名称、合并或变动隶属关系,要向市文明办和当地旗(市)文明办申报变更名称手续,对合并后的单位要重新考核、验收、命名。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各旗(市)根据本办法制定本级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呼伦贝尔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

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1993年呼伦贝尔盟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制订的《呼伦贝尔盟文明单位建设暂行规定与验收办法》同时停止执行。

呼伦贝尔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2002年6月10日

第五篇:文明单位管理办法

宁文明办[2008]5号

各市、县(区)文明办,区直各部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直属事业单位:现将重新修订的《自治区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具体创建方案,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宁夏回族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2008年3月19日

主题词:文明单位 创建办法 通知 抄送:中央文明办

杨春光、郑小明同志;自治区文明委各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2008年3月19日印发自治区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自治区文明单位是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社会公认,经自治区文明委考核、审定,命名表彰的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是区内综合性的最高荣誉称号。第二条 创建自治区文明单位,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注重实效。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建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融洽相处的人际关系,营造平等友爱、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努力推动全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为构建幸福宁夏、文明宁夏、法治宁夏、平安宁夏,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道德基础和文化条件。第三条 创建文明单位是我区四个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把四个文明建设任务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各级党政领导要把创建文明单位作为本辖区、本系统、本单位四个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纳入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领导班子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没有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的单位及单位领导不能被授予其他先进称号。第四条 凡经济独立核算、开展社会活动、能承担权利和义务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独立的办公环境,在职干部职工在20人以上的公有制形式的企业、事业单位,中直驻宁单位,均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标 准

第五条 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准:

(一)领导班子坚强有力。能够认真学习、贯彻、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重视四个文明建设,树立科学发展观,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措施,实行各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班子成员团结协作,作风民主,开拓创新,勤政廉洁,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业务工作实绩突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生产经营单位积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进取,诚信经营,科学管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当地或同行业前列;非生产经营单位内部管理完善,廉洁高效,服务优质,群众满意,业务工作处于全区领先水平。

(三)思想道德风尚良好。切实加强政治工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扎实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单位风气正,干群关系好,社会信誉高。

(四)党建工作深入扎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单位党报党刊征订任务完成好。

(五)科教文体深入开展。重视科技进步,发展文化教育,加强科普宣传,有功能较完善、设施较齐全的文体科普活动阵地。举办科普报告会,坚持对干部职工进行科技文化、专业技能的教育培训,经常开展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努力建设“学习型”单位。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支持和参与社区文体科普活动。落实卫生防疫制度,深入扎实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率100%。

(六)综合治理稳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治安防范网络健全,民主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干部群众懂法、守法、用法。单位内部工作纪律严明,治安状况良好,领导干部无违法违纪案件,员工无严重违法违纪行为及刑事案件,单位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黄赌毒”、封建迷信等丑恶现象,无邪教活动。

(七)内部管理规范有序。采用先进技术,管理工作科学化,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规范到位。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健全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厂务公开、政务公开等公开办事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内部各项制度健全,劳动保护设施完善,安全生产措施落实。档案管理科学规范,党政机关达到一级以上标准,企事业单位达到二级以上标准。

(八)工作环境整洁优美。内外环境清洁整齐,无脏、乱、差现象。搞好绿化、美化,卫生工作达标,单位各项服务设施配套。环保制度健全,措施落实。工业企业建立了切实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成效明显,环境污染控制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和自治区有关规定。

(九)民族团结繁荣进步。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经常进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和民族团结教育,民族团结思想深入人心。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反对非法宗教活动。

(十)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创建活动有领导,有专人负责,经费落实。广泛开展规范化优质化服务和文明处室、文明车间(科室)、文明班组、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员工等各项评选活动;积极参加属地各项创建活动;支持社区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圆满完成各级文明办安排的工作任务。第三章 创 建

第六条 创建自治区文明单位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方针,围绕中心抓创建,实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推动四大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第七条 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各部门要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实行创建管理目标责任制。努力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工团一齐抓的创建格局。第八条 制定创建规划。根据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准,从本单位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规划和措施,明确创建重点和实施步骤,层层分解任务,落实到岗到人,定期检查考核。第九条 设计活动载体。围绕经济建设,贴紧业务工作,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精心设计主题鲜明、目标明确、群众乐于参与的活动载体,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积极参与军(警)民共建、区域共建、城乡共建、社区共建等各类共建活动。第十条 动员群众参与。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宣传,教育广大干部职工不断增强创建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创建重点,使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在创建中获得利益。

第四章 评选和命名

第十一条 文明单位的评选要坚持标准,严格考核,实行公示,从严掌握,切实保证文明单位的质量。评选工作以块为主,条块结合,逐级升格。自治区文明单位每年评选命名一次。第十二条 自治区文明单位从获得市级“文明单位”、自治区级“文明机关”满两年的单位中产生。个别在三个文明建设中成绩特别突出的单位,经各市文明委或区直机关文明委推荐,可不受命名时间限制,破格评选。第十三条 自治区文明单位的评选实行申报制。申报评选程序是:

(一)根据本办法第四章第十一条“自治区文明单位每年评选命名一次”的规定,自治区文明办于当年年初下发评选通知,分配评选名额。凡符合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准的单位可向所属市文明委提出申请,自治区文明机关向区直机关文明委提出申请。

(二)五市文明委和区直机关文明委征求单位所在县(区)、市文明委意见,组织进行初选,并按自治区文明办分配名额,择优确定推荐单位,在市级新闻媒体上公示后,于规定时间报自治区文明办。

(三)自治区文明办组织检查考核组,对推荐单位进行考核后,报自治区文明委全体会议审定,并在区内主要媒体上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评议与监督。

(四)公示期满后,由自治区文明委正式进行命名表彰。第十四条 被命名后的自治区文明单位实行届时制,每届四年。已届满的自治区文明单位,须向五市文明委和区直机关文明委重新申报。经五市文明委和区直机关文明委初审,自治区文明办进行考核验收后,如符合条件,报自治区文明委全体会议审议批准,重新命名为自治区文明单位。

第五章 表彰与奖励

第十五条 对文明单位实行“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原则。自治区文明委进行表彰,授予“文明单位”牌匾。“自治区文明单位”牌匾,由自治区文明办统一制作。文明单位门前标志是“文明单位”牌匾。文明单位只悬挂获得的最高一级文明单位称号牌匾。第十六条 凡被命名为自治区文明单位的党政机关、群众团体、事业单位、企业,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可对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作出贡献的个人给予一次性奖励,予以鼓励。

第六章 管 理

第十九条 自治区文明单位的管理实行条块结合,动态管理。自治区文明单位由自治区文明办管理,日常管理委托所在县(区)、市文明办及区直机关文明办负责。第二十条 自治区文明办要加强对文明单位的动态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定期复核制。

(一)各市、县(区)及区直机关文明办每两年在所辖自治区文明单位中实行定期复核制。

(二)各市、县(区)及区直机关文明办依据自治区文明单位标准,组织考核小组,进行考核评议。

(三)经考核评议,确定当年排序。在第二次排序后,如有单位在二次考核评议中都排在末位,各县(区)、市和区直机关文明办将其作为淘汰对象,报五市文明委和区直机关文明委审核后,经自治区文明委全体会议审定,撤销其“自治区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四)被淘汰的单位,仍保留下一级文明单位称号。经过努力,于第三年可重新申报自治区文明单位。第二十一条 各市、县(区)文明办及区直机关文明办要加强对文明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

(一)建立文明单位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文明单位的基本情况,申报审批表,主要事迹材料,考核和历次复查记录,重大事故,奖惩情况记载和总结等。

(二)建立文明单位年报制度。自治区文明单位每年应把工作总结、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奖惩及有关情况报所在市文明办及区直工委文明办,经汇总后报自治区文明办备案。

(三)指导自治区文明单位健全创建机构,督促制订创建计划,检查创建规划的落实和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分类指导。

(四)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抓好典型宣传;加强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调研,及时向自治区文明办报送创建工作信息;组织文明单位间的横向联系,协调文明单位积极参与部门间、地区间的共建、联建活动。第二十二条 自治区文明单位要加强自身建设,严格内部管理,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对重大创建活动及出现的重大问题,要主动、及时报告自治区文明办。第二十三条 自治区文明单位在命名后如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自治区文明委将视情况分别给予批评、警告、限期整改,直至撤销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一)领导班子不团结,工作不得力,班子成员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

(二)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明显下降、出现经济亏损或服务水平下降、社会形象不好的。

(三)发生重大刑事案件、重大安全责任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和人员伤亡的。

(四)单位内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

(五)环境污染,卫生面貌差,经过有关部门批评仍没有改变的。

(六)申报时弄虚作假,发生重大问题隐瞒不报的。

(七)发生其它重大问题的。第二十四条 被限期整改的单位整改期限为一年。经自治区文明办考核,到期没有改正的,撤销其“自治区文明单位”称号,收回牌匾,进行通报。第二十五条 被撤销荣誉称号的单位,经过认真整改,如符合创建条件,可以在两年后重新申报原级别文明单位。第二十六条 自治区文明单位如改变单位名称或变动隶属关系,要向自治区文明办申报办理更改名称手续。对合并或分设的文明单位要重新进行考核、命名。第七章 附 则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停止执行。

下载扬州市文明单位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扬州市文明单位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明单位管理办法

    文明单位管理办法 发布:北屯在线 栏目:行政事务 时间:2005-11-7 21:42:19 阅读:4970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各级各类文明单位的管理,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

    文明单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各级各类文明单位的管理,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充分发挥文明单位的示范辐射、带头引路作用,使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根据《甘肃某......

    文明单位管理办法

    111文明单位创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22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规范文明单位评选表彰工作,促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扬州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

    扬州市“青年文明号”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和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全面深化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青年文明......

    扬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办法

    扬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管理办法 (2008年修订)扬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以下简称“骨干教师”)是指扬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和各类教学科研机构中的市级学科带头人、中青年教学骨干和教......

    扬州市古运河交通管理办法

    扬州市古运河交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我市古运河的交通管理,保证航道畅通和船舶航行安全,发挥古运河在我市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

    2009-1010年度扬州市文明单位创建总结(合集五篇)

    2009-2010年度文明创建工作总结 扬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2010年10月 扬州市文明办: 2009-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明办的关心指导下,我中心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沾文明委[2008]8号 沾化县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改进对全县各级文明单位的建设和管理,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加快建设富足生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