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举办2015年医疗卫生和传染病防治p信息
举办2015年
医疗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培训班
按照青海省卫计委《关于开展2015年医疗卫生和传染病防治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青卫监督[2015]3号)文件的要求,省卫生监督所于2015年6月9日举办了2015年传染病消毒隔离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等相关法律、法规培训班。省人民医院、青大附院等18家医院的院感科、血液净化室、口腔科、妇产科的53名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上李国新副所长做重要讲话,并提出五点要求:一是做好本院消毒管理工作,保障医院服务质量;二是解疑释惑、正面引导,解读、宣讲院感及防控知识;三是做好感染性疾病风险监测、非感染性安全风险评价标准执行工作;四是把好消毒产品进货、验收、使用管理关;五是向院领导提出防控建议,开创性的开展工作。
培训班邀请省人民医院院感科王凯副主任护师、省红十字医院院感科潘丽杰副主任护师分别就《传染病防治、血液透析及口腔诊疗的标准和规范》、《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进行了专业、详细的讲解。我所卫生机构监督科两名监督员对《消毒隔离执行情况的监督管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监管》、《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监管》、《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内容进行了授课,并对开展2015年医疗卫生和传染病防治专项监督检查工作要点进行解读,要求各单位回去后先自查,并撰写自查报告。
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各单位管理相对人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防治、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等工作的管理水平,进一步保障了群众的健康权益。同时,对开展2015年医疗卫生和传染病防治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表范文
附件1:
长治市医疗卫生单位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表
(监督检查疾控机构时,选择性填写以下内容。)
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________ 地 址 联系电话 核准床位数 开放床位数
人员总数 执业医师 执业护士 医疗机构等级 三级□ 等 二级□ 等 一级□ 其它□ 1.传染病防治管理和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1.1预防保健机构 有□ 无□ 1.2专人负责传染病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有□ 无□ 负责(专人)人员: 院长□ 科主任□ 干事□ 医师□ 护士□
1.3疫情报告制度(下列制度可以合并)1.3.1年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查2007年)有□ 无□ 1.3.2传染病报告制度 有□ 无□ 1.3.3传染病报告登记制度 有□ 无□ 1.3.4疫情报告培训记录 有□ 无□ 1.3.5传染病报告登记自查制度 有□ 无□ 1.3.6 自查工作记录 有□ 无□ 1.3.7 门诊日志使用管理制度 有□ 无□ 1.3.8 门诊日志使用管理检查记录 有□ 无□ 1.3.9 违反规定的处理制度 有□ 无□ 1.3.10人员处理的记录 有□ 无□ 1.4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
1.4.1是否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现了网络直报 是□ 否□
否时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方式为: 网络直报系统是否畅通(开机检查)是□ 否□ 1.4.2传染病报告登记本 有□ 无□(查门诊日志登记,查出10例法定传染病病例后与报告登记记录核对)A 传染病报告抽查情况 符合 例 缺 例 B 传染病报告符合时限要求(针对疾控机构也查10例)
符合 例 缺 例 1.4.3 传染病报告登记项目完整情况(查登记记录)完整□ 缺 例 缺项为:姓名 性别 年龄 发病时间 初诊时间 地址 确诊时间 报告时间 报告人
1.5实行传染病病例首诊负责 是□ 否□ 1.6传染病病例转诊记录(查门诊日志登记或病历、处方等原始记录)
有□ 无□
1.7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消毒处置情况 1.7.1 门诊、急诊的场所、物品消毒处置情况
1.7.1.1 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有□ 无□
日常消毒记录(每日1次~2次, 查1月记录)有□ 无□
使用的消毒药剂为: 1.7.1.2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有□ 无□ 设备、设施完好情况(现场检查)完好□ 不全□ 1.7.1.3急诊抢救室及平车、轮椅、观察床等应每日2次定时消毒(查1月记录)有□ 无□
使用的消毒药剂为: 1.7.1.4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分类、处置记录 有□ 无□ 1.8.3 传染病房的场所、物品消毒处置情况(有则查)
1.8.3.1日常清洁、分区消毒制度(污染区、半污染区、相对清洁区)
有□ 无□
1.8.3.2空气消毒的记录(2次/日,查当年开诊的记录)有□ 无□
使用的消毒药剂为: 1.8.3.3地面消毒的记录(2次/日,查当年开诊的记录)有□ 无□
使用的消毒药剂为: 1.8.3.4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一般常规使用的诊疗用品用后立即消毒处理 是□ 否□
使用的消毒药剂为: 1.8.3.5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病房污水必须经消毒处理后排放
是□ 否□
1.8.3.6固体医疗废物应进行分类收集、无害化处理(集中处置)或焚烧
是□ 否□
使用的消毒药剂为: 1.8.3.7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使用后分类、处置记录 有□ 无□ 1.8.3.8医院重点科室消毒效果监测档案 有□ 无□ 2.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情况 2.1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
是否建立预检分诊制度 是□ 否□ 是否备有宣传资料及必要的防护用品 是□ 否□ 是否设置呼吸道(发热)和肠道(腹泻)疾病患者的独立诊区
有□ 无□
缺
2.1.1三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
是否设置处置室和抢救室 是□ 否□ 缺 2.1.2二级以上综合医院:
是否制定感染性疾病科各级医师、护士等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
是□ 否□
是否制定完善的感染性疾病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是□ 否□
2.2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情况
2.2.1腹泻病门诊 2.2.1.1腹泻病门诊设置符合要求 是□ 否□
缺少: 诊疗室 观察室 药房 专用厕所 专用通道 专(兼)职医、护、检验人员 专用医疗设备 抢救药品 消毒药械 工作规则与隔离消毒制度
2.2.1.2腹泻病门诊日志登记完整 是□ 否□ 缺少: 姓名 性别 年龄 工作单位 职业 详细地址 就诊日期 发病日期 主要症状 体征 初诊印象 检验结果 治疗方法 儿童应有家长姓名
2.2.1.3针对腹泻患者是否做到逢泻必检、逢疑必报 是□ 否□ 2.2.1.4腹泻病门诊日常消毒的记录(2次/日,查当年开诊的记录)
有□ 无□
使用的消毒药剂为: 2.2.2 发热门诊
2.2.2.1发热门诊设置方面符合要求 是□ 否□
缺少: 独立区域 引导标识 明显标识 通风不良 备用诊室 专人发口罩和就诊须知
2.2.2.2 发热门诊日志登记完整 是□ 否□
缺少: 姓名 性别 年龄 工作单位 职业 详细地址 联系方式 发病时间 就诊日期 流行病史 主要症状 体温记录 检验检查结果 初步诊断 治疗方案 2.2.2.3 发热门诊日常消毒
A 空气消毒的记录(2次/日,查当年开诊的记录)有□ 无□
使用的消毒药剂为:
B 地面消毒的记录(2次/日,查当年开诊的记录)有□ 无□
使用的消毒药剂为: 陪检人员:______ 监督员:___________
___年__月__日 ___年__月__日
第三篇: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传染病预防和控制
主讲人:廖传军
一、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预防是传染病管理工作中一项极其重要的措施。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就能减少、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对此,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必须做好下列各项工作。
(一)开展卫生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让群众掌握预防传染病和识别传染病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减少或防止传染病发生和早期发现传染病人的重要环节。
(二)消除各种传染病传播媒介
传染病都是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传播的,例如蚊、蝇、蚤、虱等虫媒通过叮咬吸血可传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传染病;鼠可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因此,要发动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农牧、林业、卫生、城建、水利等部门要协调配合,共同做好灭鼠、消除各种病媒昆虫以及传播传染病或引起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禽畜等宿主动物的防治管理。
(三)加强管理和改善公共卫生状况
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是预防传染病发生的重要措施。应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四)做好计划免疫工作
计划免疫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能力,达到控制、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辖区内计划免疫工作规划、目标,并组织实施。各级卫生防疫机构负责辖区内计划免疫工作的技术指导。
预防接种(人工免疫)
1.人工自动免疫:指以免疫原性物质接种人体使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2.人工被动免疫:指将含有抗体的血清或其制剂注入人体内,使机体马上获得现成抗体而受到保护。
3.被动自动免疫:指在有疫情时用于保护接触者的一种免疫方法。如给接触过白喉传染源的易感者注射白喉抗毒素,使他马上得到抗毒素被动免疫的保护,同时接种白喉类毒素刺激其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而得到自动免疫的保护。
四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
防六病:结核、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
(五)严格遵守各项卫生制度
1.健康检查制度 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或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和水源管理、整容、托幼机构、集体食堂、宾馆、饭店、浴池等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此类工作人员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消毒管理制度 消毒是指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病性微生物,这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重要工作。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指导监督下进行严密消毒后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当地政府可以采取强制措施。被乙类、丙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粪便,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卫生防疫机构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处理。医疗保健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防止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被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生活“三废”必须严密消毒后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当地政府可采取强制措施。处理要求如下:
(1)被鼠疫病原体污染
①被污染的室内空气、地面、四壁必须进行严格消毒,被污染的物品必须严格消毒或者焚烧处理;
②彻底消除鼠疫区内的鼠类、蚤类;发现病鼠、死鼠应当送检;解剖检验后的鼠尸必须焚化;
③疫区内啮齿类动物的皮毛不能就地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时,必须在卫生防疫机构的监督下焚烧。
(2)被霍乱病原体污染
①被污染的饮用水,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②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排放;
③被污染的食物要就地封存,消毒处理; ④粪便消毒处理达到无害化; ⑤被污染的物品,必须进行严格消毒或者焚烧处理。被乙类、丙类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生活“三废”按卫生防疫机构的要求处理。处理要求如下:
①被污染的饮用水,应当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②污水经消毒处理后排放;
③被污染的物品,应当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或者焚烧处理; ④粪便消毒处理达到无害化。
死于炭疽的动物尸体必须就地焚化,被污染的用具必须消毒处理,被污染的土地、草皮消毒后,必须将10厘米的表层土铲除,并在远离水源及河流的地方深埋。
第四篇:传染病防治管理制度
福山小学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1.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开展经常性的预防传染病宣传教育,定期出有关疾病预防知识板报,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对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对能力。
3.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卫生死角。
4.加强学校饮用水和生活用水的管理,确保给学生供应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置,防止因污染水源引起的传染病流行。
5每年对小学入学新生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做好登记并及时报告卫生防疫部门,督促学生家长带学生到具有预防接种资质的地段医院补种疫苗。
6.教室、宿舍、会议室、阅览室等人群密集场所保持良好通风透气,使用空调的场所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和开窗通风透气。
7.制订传染病预防控制方案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8.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学校疫情报告,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认真履行报告职责,不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学校一旦出现传染病疫情,在第一时间内以最快速度上报教育主管部门、疾病控制中心、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协助卫生部门做好传染病防治、隔离、消毒、转诊工作,并做好病情登记。
9.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把晨检作为检疫时间。对校内疫区进行消毒处理,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易感人群和密切接触人群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根据疫情变化趋势,暂时停止大型集会,或经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暂时停课;严格控制疫区转入或转出的学生。
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
当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学校班主任马上向政教处主任报告,学校在24小时内向属地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或疾控中心)报告。
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福山小学
2017年3月
福山小学
传染病管理制度
2017年3月
第五篇:传染病防治规章制度
传染病防治规章制度
1、严格遵守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坚持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科学,依靠群众,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的原则。
2、针对国家规定传染病(甲、乙、丙)制定出具体有效的防控、医疗救治及处理管理原则,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具体实施办法和合理有效的工作流程,有应急预案,有监督,有记录。
3、确定专门人员承担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本院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及责任区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依据医疗技术和科研能力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治科学研究,提高传染病防治的科学技术水平。
4、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各项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院内感染,实行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制度,按法律规定要求,及时准确填报传染病卡。
5、发现法定传染病疫情和其它传染病暴发、流行以及突发的和原因不明的传染病,应当遵循疫情报告属地管理原则,按卫生部规定的内容、方法、时限及时报告,对传染病漏报、瞒报应有明确的处理原则。
6、通过各种健康教育宣教方式对就诊病人、职工积极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宣教,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传染病的防治意识和应急能力。
7、按计划免疫规定完成新生儿二苗的预防接种工作,使传染病发病率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