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的研究
摘 要:该文分析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所产生的弊端及影响,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计提折旧和会计核算方法,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做到账实相符。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中图分类号:f53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10-0068-02
计提折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我国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准则。自《制度》和《准则》实施以来,加强了财务管理,有效地规范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行为。但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部分事业单位采用企业化管理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等新的问题也逐渐的显现出来。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概念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以上,使用价值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状态的资产。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是由财政拨款购置的。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资产负债表中一直是以历史成本反映其存在的事业单位的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在其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成本、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核算是通过“固定基金”和“固定资产”两个科目进行核算的。对固定资产只做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增加减少、报废等做了相关规定。账面处理从购置到使用固定资产,固定基金与固定资产的数值都不会变化。而在实际的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固定资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相应合理的价值损耗。
二、不计提折旧带来的弊端和影响
(一)从会计信息准确性和真实性角度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如电子产品等资产淘汰周期会越来越短,如若不计提折旧,会造成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虚增了资产价值和单位净资产总量,从而产生了资产价值和财务会计信息的失真这一问题。当前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只限对于固定资产增加或减少这两个环节的反映和监督,不能反映出固定资产的具体的、时刻的真实情况和实际净值。账面价值与实际净值的差距会随着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大,不符合会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原则。
(二)从正确体现收入与支出的配比原则分析。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在事业单位日常业务活动和经营活动中必然会发生,企业是通过计提折旧的方法计入成本的,收入和支出遵循配比原则。折旧是成本的组成部分,如果事业单位在经营中不能体现出固定资产的价值,会直接影响到单位的利益,政府各项职能部门就不能有效的发挥相应的职能,也不能正确的反映出资产状况,致使财务信息不够准确的被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所掌握。
(三)从现代会计关于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分析。实质重于形式原则(substance over form principle)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会计信息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现实和实质,而非根据法律形式进行核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是非经济特性。会计主体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在现实中,对于同一种固定资产,因使用环境的不同,会造成该固定资产实际的损耗不同。但是在当前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下,同时购入和使用同一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是一致的,而未考虑到实际的损耗。这一事实违背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
(四)从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方面分析。由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在报废、毁损、丢失时,直接按固定资产原值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这样不能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损耗,难以划清责,从而使用人对此类资产往往不够重视也不太认真,会造成固定资产提前报废、盲目提出购置计划以及固定资产处置时流失等问题。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意义
(一)有利于正确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价值。根据会计制度以及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固定资产在形成到处置的过程中,一直是以历史成本的形式反映在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数值都不发生变化。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增加后,会造成账面价值严重偏离实际价值,违背了会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原则。那么采用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之后,将会较准确的反映和监督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情况和实物状况。
(二)有利于固定资产的补偿价值损耗。在使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价值损耗和磨损,那么在引入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以后,事业单位采购固定资产的成本按月摊销到每个月的成本中,进行稳定的计提折旧,为固定资产维护、更新及修理等提供保障,并为固定资产的损耗价值提供一定的补偿。
(三)有利于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以及合理编制预算。引入固定资产折旧制度,能及时的准确的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单位会加大固定资产的清理与盘点,避免了账实不符的现象。资产的使用情况如是否需要报废、更新等情况就能及时掌握,便于提前做好计划安排,也能使上级单位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考核有了更明确的依据,方便了对资产管理使用的监督。在上级确定的使用标准内,能够使用的继续使用,接近报废的及时更新,减少盲目投入,使得编制的资产购置计划较为合理,预算更加准确。
(四)有利于对事业单位的收入成本的核算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的比重越来越高,成本核算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折旧是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价值不能在经营中体现,不利于事业单位发展。
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和会计核算处理
(一)折旧的计提方法。根据现行的会计制度,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只需要根据经营收入和事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够基金。这样做忽略了经济效益问题,事业单位的产出难以通过会计核算的方式加以量化。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是由财政拨款购置的,所以不需要像企业那样按件进行计提折旧,可以根据资产的消耗方式和资产的性质,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同的资产类别(固定资产其分类分别为以下几类:房屋和建筑物、图书、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以及其他固定资产),可以选择不同的比例,再按其对应的固定资产年底账面余额乘以该比例计提折旧。
(二)会计核算处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取得的时候,仍然是采用原来的记账方法,即:事业单位购买固定资产事,按照资金不同的来源分别借记“专用基金——修建基金”、“专款支出”、“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与此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表明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增减变化。但是因为引入折旧,因此会计核算时,就需要在“专用基金”科目下增加一个子科目为“固定资产折旧基金”来进行核算。而每一年的年底将按前面所讲方法计提的折旧数额记入该科目。并在年底终的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出来。相对的,在“事业支出”科目下增设一个子科目“固定资产折旧”。如果单位有购置固定资产的需要时,就先从“专用基金”科目下的“修购基金”进行购买,当金额不足时,则通过“固定资产折旧基金”转入“修购基金”抵消不足部分。
比如:事业单位购买了某一固定资产花费10000元,则在做以下会计处理
借:专款支出1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
借:固定资产10,000
贷:固定基金10,000
提取折旧时,按使用年限法进行计提折旧,该固定资产估计净残值为1000元,预计使用年限是9年,则做以下处理
借:专用基金——固定资产折旧基金1,000
贷:事业支出——固定资产折旧1,000
购买另一固定资产需20000元,而“修购基金”只有18000元,则从“固定资产折旧基金”转入“修购基金”中,抵消不足部分。
借:专用基金——固定资产折旧基金2,000
贷:修购基金2,000
这样就能在“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中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
结束语: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可以相对的解决上述的四种不足,从而加强了会计工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可以使报表的使用者一目了然的了解年度固定资产折旧情况和固定资产的净值,也为单位在日常固定资产的管理上提供了决策的依据。通过对固定资产的情况的了解可以做一个相对比较合理的预算,从而限制了某些事业单位毫无节制的购买固定资产。
作者单位: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游许敏(1986—),女,汉族,浙江省丽水市人,安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王兵(1986—)男,汉族,安徽省望江人,安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童卫(1987—),男,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安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第二篇:关于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探究
关于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探究
【内容摘要】
固定资产折旧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企业应当按照确定的方法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状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折旧金额的大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收益、风险和现金流量,合理处置固定资产折旧的相关问题,对企业的经营关系十分重大。
本文通过在对固定资产折旧内涵和方法的论述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和企业经营的关系,最后探讨了固定资产折旧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企业经营;探究
前言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
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一般不得随意变更。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本理论
1.1固定资产折旧的定义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的分摊。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状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简而言之,固定资产的折旧就是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内对固定资产成本进行系统事理分配的过程。
1.2 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及范围
1.2.1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由于性质的不同而有一定的区别。就固定资产折旧而言,可以将固定资产分为专用设备部分、通用设备部分、房屋建筑物部分。他们的折旧年限是不同的。例如,在通用设备部分,机械设备是10~14年;动力设备是11~18年;传导设备是15~28年等等。在专用设备部分,机械工业专用设备是8~12年;冶金工业专用设备是9~15年;建材工业专用设备是6~12年等等。而在房屋建筑物部分,生产用房是30~40年,受腐蚀生产用房是20~25年,受强腐蚀生产用房是10~15年等等。
因此,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时,主要考虑下列因素: 1.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2.该项资产预计有形损耗,如设备使用中发生磨损、房屋建筑物受到自然侵蚀等;
3.该项资产无形资产的损耗,如因技术的出现而使现有的资产技术水平相对陈旧、市场需求变化使其所生产的产品过时等。
4.法律或类似规定对资产使用的限制,某些资产的使用寿命受到法律的约束。
1.2.2 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
除下列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已提足该项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后,则该项固定资产不用再计提折旧;
2.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3.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进行折旧。4.转入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下面将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做详细的叙述。
2.1 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就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使相等的。其计算公式如下:
1预计净残值率年折旧率*10%0预计使用寿命(年)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 12 现就年限平均法举例如下:
甲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5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预计残值收入为3000元,预计清理费用为1000元,则: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50000-(3000-1000)]/10=4800元/年
固定资产月折旧额=(4800÷12)=400元/月
这种折旧方法比较适合使用程度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从使用方法上来讲就是简单明了,易于掌握。可是其缺点是只注重于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长短,没有考虑资产的利用程度和使用强度,分摊固定资产成本看似平均其实并不均匀。
2.2 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从实质上来说就是平均年限法。其原理是将预计折旧总额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工作量。其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现举例如下:
某施工企业一辆轿车,其原始价值150 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4%,预计总行驶里程为50万公里,某月行驶里程4 000公里。则:
每公里折旧额=150 000×(1-4%)÷500 000=0.288(元)
本月折旧额=0.288×4 000=1152(元)
采用工作量法计算折旧,能使所计提的折旧额与资产的使用程度相联系,它适用于在各个期间使用不均衡的固定资产。
工作量法的优点是假定资产价值的降低不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是由于使用的缘故。对于许多种资产来讲,工作量法这一假定是合理的,特别是在有形磨损比经济折旧更为重要的情况下。可是由于整个服务价值的降低事实上并不是均匀的、未能考虑到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递减等因素等。
2.3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2年折旧率*100%预计使用寿命(年)月折旧额=每月月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现举例如下:
某企业2002年11月1日购入一项固定资产。该固定资产原价为498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5万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该固定资产2003年应计提的折旧额是()万元。
第1年(2002年12月~2003年11月)498×40%=199.2(万元);第2年(2003年12月~2004年11月)(498-199.2)×40%=119.52(万元);
2003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99.2×11/12+119.52×1/12=192.56(万元)。
2.4 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分母代表使用寿命逐年数字总和。
年折旧率
或者:
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寿命已使用年限*100%
预计使用寿命*(预计使用寿命1)/2尚可使用年限*100%
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和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额
这种折旧方法的优点是因资产的原始成本在早期获取收入过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后期大,因此早期折旧费应大于后期。还有,资产的净收入在后期要少于早期,即使不计利息成本,资产净收入的减少。因此,加速折旧法在使用上是合理的,也是最趋于现金收支规律的一种方法。其缺点是对影响折旧分配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能完全考虑并体现。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计提的折旧应当计入“累计折旧”科目,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当期损益。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基本生产车间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管理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所使用的固定资产,其计提的折旧应计入销售费用;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其应提的折旧额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企业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三、固定资产的影响
3.1 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企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组成。其中,当期所得税是根据企业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确定当期的应纳所得税额并据以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是当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或予以转销的金额的综合结果。
我国会计制度允许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发。不同的折旧方法对纳税企业会产生不同的税收影响。首先,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和补偿时间会造成早晚不同。其次,不同折旧方法导致的年折旧额提取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额受冲减的程度,因而造成累进税制下纳税额的差异及比例税制下纳税义务承担时间的差异。企业正是利用这些差异来比较和分析,以选择最优的折旧方法,达到最佳税收效益。《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中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采用直线折旧法,而在申报企业所得税时,则可以“对促进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国家鼓励投资的关键设备”等规定项目资产中请加速折旧,以当地主管税务机关审核,逐级报国家税务局批准后,按照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方法进行纳税调整。这就给企业使用加速折旧方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3.2 固定资产折旧对利润表的影响
利润表是指反应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
通过提供利润表,可以反应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费用、利润的数额、构成情况,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成国果,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及盈利增长趋势,从而为其做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固定资产的折旧对利润表也是有一定的影响。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其内容包括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管理费用中折旧+销售费用中折旧 或: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折旧期末数-累计折旧期初数(注:未考虑因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而减少的折旧。)
企业计提折旧费用的时候,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用计入制造费用,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用计入管理费用,销售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费用计入销售费用。因此,不同的折旧方法计算出来的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费用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对利润表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此,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使得企业尽可能的实现利润的增长。
结论
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是通过计提折旧的形式进行补偿的,计提的折旧计入企业的成本、费用,是成本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合理、正确地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关系到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因此,固定资产折旧问题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实际中固定资产核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企业随意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和年限,企业未按规定选用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不合理等,这样会影响企业财务成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影响了经营成果的准确性。
针对上述出现的一系列的情况,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财务人员应该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思想道德的培养,抵制各种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还要熟悉固定资产的特点,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正确的使用折旧方法,合理的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从而为企业经营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致谢】:
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学年论文的撰写。在此,我要向我的指导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
首先,我要真诚的感谢论文指导老师龚自力老师。龚自力老师给予了本论文很多新颖的观点和宝贵意见,而且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给以了精心指导,对老师的辛勤付出,我仅能在此向老师表示真诚的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和精心为我们教授课程的老师们,正式因为有了老师们的教授,使我们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完成学年论文的写作。
最后,我要感谢经济类的学术权威们,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资料,让我们在课后利用课外书籍来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从而也有助于我们顺利的完成学年论文的写作。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初级会计实务.2007年12月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中级会计实务.2008年1月 3.王来群主编.基础会计学.2007年8月
4.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用书编审组编审.初级会计实务全程应试辅导
5.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号—固定资产(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第三篇:小企业固定资产折旧问题
小企业固定资产折旧问题
摘 要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价值随着使用而转移,最终形成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这些随其使用而转移的价值就是固定资产所需要计提的折旧,为保证企业简单而生产,同时实现期间收入费用的正确匹配,企业必须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内计提折旧。因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问题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选择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将会产生不同的报告利润和税务负担,从而最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小企业固定资产折旧只需提供简略型的资产负债表和报表注释,不必编报损益表和董事会报告书,小规模企业享有编制与提供现金流量表的豁免权,但会计信息应坚持真实性和公允性。关键词: 固定资产 真实性公允性 经济效益 折旧 小企业 1 1 固定资产折旧的概述 1.1 固定资产折旧的定义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照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或按国民经济核算统一规定的折旧率虚拟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它反映了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中的转移价值。各类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实际计提的折旧费;不计提折旧的政府机关、非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居民住房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统一规定的折旧率和固定资产原值计算的虚拟折旧。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是对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一部分价值 的补偿。这种磨损和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有形损耗指由于物质磨损、时间侵蚀、外部事故、破坏因素等原因造成的。无形损耗指由于技术进步造成的固定资产使用效能下降,这主要从经济角度来考虑。固定资产折旧是一种费用,只是这种费用没有在计提时发生实际的货币资金支出,属非付现成本。这部分费用计提进入产品生产成本、期间费用等,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偿,为企业的固定资产更新、维持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做好资金积累。1.2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因素 1.2.1 是计提折旧基数 计提折旧基数是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或帐面价值。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一般以固定资产的原价作为计提依据,但选用双固定资产折旧主要受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计提折旧基数,计提折旧基数是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或帐面价值。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一般以固定资产的原价作为计提依据,但选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企业,以固定资产的帐面净值作为计提依据; 1.2.2 是折旧年限 折旧年限的长短直接关系到折旧率的高低,是影响折旧额的关键因素; 1.2.3 是折旧方法 2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选择折旧方法,折旧方法一经选定,不提随意变更; 1.2.4 是净残值 净残值是指预计固定资产清理报废时可收回的残值扣除清理费用后的数额。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方式,合理估计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加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企业,以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作为计提依据; 2 小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必要性及其范围 2.1 小企业固定
资产折旧的必要性 小企业的会计处理进行一些豁免和简化处理,如对商誉等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对固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等。在信息披露方面做了简化,小公司只需提供简略型的资产负债表和报表注释,不必编报损益表和董事会报告书,小规模企业享有编制与提供现金流量表的豁免权,但会计信息应坚持真实性和公允性。首先,在当今的世界市场经济是一种充满竞争的经济,公司迫于市场而不得不把许多设备和机器提前报废,这就会形成大量的无形损耗。减少以致避免这种无形损耗给公司带来损失的惟一方法,就是对资产进行折旧。对企业资产进行折旧,不仅使公司避免损失,还可以尽快收回资金,使公司有充足的资金购置或开发新型设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司发展的后劲。对固定资产折旧不仅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而且也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固定资产的折旧一方面使折旧费用尽快进入成本,分散了风险;另一方面又使费用尽快转化为企业资产,增强了公司承担风险的能力,因而对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是企业加强企业自身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环节。2.2 固定资产折旧筹划的意义 由于固定资产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具体环节,其对企业的发展和提高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实现对固定资产的良好管理和投资,就势必会 3 阻碍企业的发展和预期经济效益的实现,因此对其在使用中发生的折旧进行筹划具有重要的意义。固定资产折旧的筹划有利于增强投资收益:固定资产是一个企业或单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进行生产和经营的必要前提之一,由于其在使用中会发生损耗,因而对固定资产的资
金投入更是不可避免的。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或投资者来说,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固定资产的使用不仅关系到资金的使用效果,而且还关系到资金投入的预期收益效果。其次有利于控制成本:由于固定资产是从具体的物质形式存在的,因而在自然环境中固定资产具有具体的使用年限,在使用中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会发生各种不同的损耗情况,因而固定资产本质上也是一种费用支出,只是这种费用在计提时没有发生实际的变动或流动,但是在企业成本预算中却是要将其加入其中的。另外由于固定资产的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一般这种损耗所形成的费用支出或损耗值要通过计提折旧的形式来进行补偿,把固定资产的损耗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在产品的价值上进行补偿;加上这些费用要计入产品成本或期间预算费用中,因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要不断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更新和维护,延长其使用寿命,以减少对固定资产的资金投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3 固定资产折旧计算的影响及方法 3.1 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 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能够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量。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以累计折旧抵减调整固定资产原值,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和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互一致,在会计报表中,资产总量中的固定资产是净值,而不再是原值,从而反映出的是事业单位实实在在的资产数额,实实在在的偿债能力。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能够如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净资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能够真实地反映成本费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能够为固定资产适时
更新积累资金;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有利于增强资产意识,加强资产管理,节约资金;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能够规范收益分配 4 3.1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 年限平均折旧法 工作量法 加速折旧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4 固定资产折旧对小企业税收筹划的影响 4.1 折旧年限变动时,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的影响 固定资产折旧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或预计工作量、采用直线法或工作量(或产量)法计算出来的。对于固定资产折旧,税法规定按分行业财务制度的规定执行。而企业财务制度虽然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作出了分类规定,但仍有一定的弹性。由于折旧年限本身就是一个预计的经验值,使得折旧年限容纳了很多人为的成分,这为税收筹划提供了可能性。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从而使前期会计利润发生后移。由于资金存在时间价值,因前期增加折旧额,税款推迟到后期缴纳。在税率稳定的情况下,所得税的递延缴纳,相当于向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4.2 折旧方法不同时,固定资产折旧对小企业企业的影响 会计上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折旧方法有直线法、作设法和加速折旧法。税法赋予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权。(但选择加速折旧法须经批准,并且选择之后不能任意变更)出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费用的计算,因此,对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用,应当科学合理。不同的折旧方法表现为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内,计入各会计期或纳税期的折旧额会有差异,进而影响到各期营业成本和利润这一差异为税收筹划提供
了可能。在直线法下,计入各期的折旧额相同,从而使各期之间的损益相对均衡;在加速折旧法(即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前期折旧多而后期折旧少,从而使企业前期利润减少而后期利润增加。造成各纳税期利润波动较大。当企业所得税实行比例税率的情况下,虽然各 5 种折旧方法总的看来影响纳税的金额相同,但加速折旧法同直线法相比,加速折旧法滞后了纳税期,可收到延缓纳税的好处。4.3 加速折旧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采用什么折旧方法在理论上没有什么区别,因为在利润率和适用所得税率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固定资产损耗总是要补偿的,只是不同折旧方法所补偿的时间早晚之分。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由于不同折旧方法造成的年折旧提取额的不同直接关系到利润额受冲减的程度。如果是实行累进税率,采用加速折旧法使企业增加了企业所得税的支出,致使经营者可以支配使用的经营资金减少,一部分资金以所得税的形式流失,而采用直线法则可以为企业节税提供可能。不同的折旧方法对纳税企业会产生不同的税收影响。首先,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和补偿时间会造成早晚不同。其次,不同折旧方法导致的年折旧额提取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额受冲减的程度,因而造成累进税制下纳税额的差异及比例税制下纳税义务承担时间的差异。企业正是利用这些差异来比较和分析,以选择最优的折旧方法,达到最佳税收效益。5 中小型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中小企业折旧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平均年限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企业税收的影响不同,本文试对折旧方
法的选择与税收筹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不同折旧法对税收的影响在直线法下,每年的折旧额是均等的,而在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前期的折旧额大于以后年份的折旧额,年折旧额前期计提的多,后期计提的少,这样就加快了计提折旧的进度,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收益,因此也叫加速折旧法。由此可见不同的折旧方法在成本核算中会对企业盈利水平产生不同的影响,体现在纳税上也就存在着差别。进行税务筹划的目的就是要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5.1.不同发展企业选择折旧方法 6 对于固定资产比较少且价值不高,使用情况比较均衡的小规模企业,其会计也不健全,每一期折旧额都不高,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对各期的财务状况及税负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故可以选择简单易操作的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对于正处在发展中的中小型企业,需要从外部吸收大量资金。但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都会对企业的财务及经营状况进行考查。此种情况小企业必须使自己的财务报表对外界资金有一定的吸引力,那么采用加速折旧法会导致前期较高的折旧费用和较低的净利润,这显然是不可取的,一般采取评价年限法甚至在制度允许情况下采取递减这就发。对于经济效益比较好但不要从外界融资的中小型企业可以采取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一方面企业能够提前收回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投资,加速设备的更新改造,也可以减少和较快的弥补企业在通货膨胀下发生的价值损失;虽然加速折旧在最初几年提取折旧比较多,必然使产品成本升高,利润相对减少,使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受到影响,但后期折旧减少,利润增大,设备更新加快,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对于基本上不盈不亏只能维持目前状况的中小型企业,如果能部分得实行加速折旧,使设备尽快更新,有利于企业从困境中走出来。因此,这种类型企业可以部分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主要是设备,对于房屋、建筑以及其他固定资产任可采用平均年限法,逐步提高折旧的速度。对于亏损中小型企业,暂时无法承受加速折旧的压力,仍继续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5.2.企业内部不同性质的固定资产选择折旧的方法 对于固定资产价值较高的精密机器以及运输设备,这些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一般不是很均衡,每期的折旧额同本期固定资产所完成的工作量成正比关系,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比较合理。每一期间完成工作量越多,其所带来的收入额必然比较大,高收入和高费用相配比,能够缓解企业财务压力,体现了配比性原则。对于固定资产价值不高,使用情况比较均衡,每一期的折旧额都不高,采用不同的 7 折旧方法对各期的财务状况及税负都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故可以选择简单易操作的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 对一般的固定资产企业可以根据折旧利益选择不同方法,如果需要融资,可以采用平均年限或在制度允许下采用递减折旧法,为了为企业获取一笔无形贷款,采用加速折旧方法更有利。6 小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折旧方法及改进建议 6.1 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折旧应注意的问题 固定资产折旧是一项基本的财会制度,科学合理确定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对于正确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计提固定资产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在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应按实
际成本调整原暂估价值,并调整已计提折旧额,作为当月的成本费用处理。②如果在内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应按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暂估价值,调整原来已计提折旧额,同时调整年初留存收益各项目。③企业因更新改造等原因而调整固定资产价值的,应根据调整后的价值,预计尚可使用年限和净残值,按企业所选择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④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和盘盈的固定资产,其入账价值中应扣除估计的折旧金额。按照现行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计提当月折旧时,应以月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为依据。对于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即本月增加的固定资产本月不增计折旧,从下月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即本月减少的固定资产本月不减计折旧,从下月停止计提折旧。另外,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无论采用何种折旧方法,也无论折旧年限的长短,但是固定资产的应计提折旧总额均是一致的。同时,固定资产到期报废时,其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总额一定等于固定资产的累计已计提折旧额。6.2 改进固定资产折旧的建议 8 我国现行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提取是按固定资产原值和一定使用年限确定的折旧率计算的,未考虑通货膨胀及固定资产价格上涨的影响,从而造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提取的严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计算经济效益的虚假性。因此对现行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进行改革非常必要。因为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均具有一定的武断性,而且其所依据的数据,如现金流量或净收入是相当难于计量的变数,因此,折旧方法还需要不断的更新、完善。
可考虑使用的备选方案是:不需分配的方法而以每期期末的市价来计量剩余资产的价值。以现金流转和资金流转表代替收益表,避免折旧分配。侧重于使用能够预测的统一折旧方法,而不管其逻辑性。尽量采用折中的分配方法。对于企业而言,选取哪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最好,主要看企业所选取的资产折旧方法是否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税收的负担等,企业在选择新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时必须综合考虑上述影响因素,统筹安排,科学决策,从自身出发,全面观察企业所处经济大环境,扬长避短。然而由于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都有自身的特点和适用的范围,在不同的情况下各有利弊,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一旦超出其适用范围,对企业财务状况、企业价值、纳税和现金流量、管理人员业绩、盈亏情况等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适合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才是最好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企业才会从中受益。所以必须全面考虑,扬长避短,选择最适合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9 总结 固定资产折旧的折旧方法很多,但每个企业选择的折旧方法都是为了企业和国家能更好的了解固定资产的现在价值,是根据不同的经济环境、企业状况、企业主体的目标和国家的有法律规定,再结合自身的选择目的来认真挑选适合本本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按照国际会计的惯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常见的折旧计提方法有:一类是直线法,一类是加速折旧法。在我国,财政部允许的折旧方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是制订企业会计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选取不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将会导致不同的资产负债表和资产估价,并对
企业的税收负担、现金流量产生影响。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的研究,将会促进企业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向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上迈进,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虽然总结了不同中小型企业的几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但因自己知识浅薄,能力有限,所以未能深入研究探讨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不过,无论如何,我会继续努力!10 致谢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写论文致谢语写就的那一刻也真正标志着我与这所学校就此别离了,没有伤感,更多的是不舍,但人应该大胆向前看,所以这段文字应该像它的标题一样充满感恩和致谢,感谢三年来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扶持过我,指点过我的人。这篇论文所涉及的议题是和我的指导老师交流后定下的,在前期的实习积累经验,到中期的修改和讨论,及最后的反复斟酌,我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写出一篇具有现实意义的论文。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我还是遇到了相当多当初没有预料的困难,也曾经令我迷茫和彷徨,论文最终的定稿,也没有我当初设想的那么完美,但是总归是自己尽力完成的著作,和我的每一篇球评一样都是我心血的累积。论文得以顺利完成,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首先要衷心地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蔡婧老师,您严谨的治学态度,开阔的思维,循循善诱的指导一直给我很大的帮助。当我对论文的思路感到迷茫时,您为我理清思路,指导我往一条比较清晰的思路上进行修改。在论文的不断修改中,我也努力做到及时积极地跟胡老师交流,因为我觉得这样可以使得我的论文更加完善。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进行精心的修改,不断地去研究各方面的文献,认真总结。
在这次毕业论文中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商量相关专业问题,这种交流对于即将面临毕业的我们都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经历,在此更要感谢我的专业老师,是你们的细心指导和关怀,使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经过长时间的撰写,此篇毕业论文终于完成了。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即将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很感激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照顾,给我的帮助,谢谢你们!更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蔡靖对我的悉心教导,使我的实践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谢谢您在校期间对我的关心和鼓励。感谢所有朋友以及我的同事,在我成长的每一步里,都离不开你们的关心与支持,谢谢你们。
第四篇:事业单位改革相关问题研究
事业单位改革相关问题研究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行进和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社会组织,事业单位以其独有的姿态矗立着,事业单位中的事业法人与企业法人、机关法人、社团法人并驾齐驱为我国的四种重要法人,事业单位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涉足,同时承担着我国最主要的公益事业与服务的工作,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做出了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精神与指导思想,督促我国的公益、事业单位向更快、更强、更好的前景大踏步迈进。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取向、路径选择及切入点。
一、事业单位改革现状及其问题分析
(一)人员膨胀,机构设置重复
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样会受到事业单位的影响,经济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事业单位的支持,以计划经济为主要基础和前提发展的大部分的事业单位改革的结果不容乐观,也就是改革反而导致他们的机构增多,并同时出现重复性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就是人员的膨胀,人员数量的增加对财政开支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和不可避免的不堪重负的压力。事业单位需要改革,但以往的改革不可取,比如许多政府人员都向事业单位靠拢,作为了政府机构精简人员时的避风港和缓冲地。
(二)事业单位改革机构中,政事不分,严重浪费资源
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握需要时时探究,如果一味地停留在传统的经济体制庇佑下,只单单考虑政府部门需求的特殊性,那后果可想而知。各级政府为了达到各项事业都能顺利不出差错地发展进行下去,设立了许多有利于事业单位管理的部门和机构,他们的管理权都归属于政府,这种现象让事业单位出现了条块分割、以政府利益为首任局面,直接的后果就是政事不分,还有就是那些重复性的机构设置使原本很明朗的工作变得错综复杂,办事效率大大降低,同时存在的行政垄断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三)事业单位的资源不能得以合理利用
我国社会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地成熟起来,在资源分配中市场调配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用来弥补事业单位在政府作用下出现的资源分配问题的缺陷。传统事业单位解决办法让事业单位中的资源不能合理和有效的利用,并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和问题,让社会利益因个人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让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能力、理念都大大折扣,挫伤了社
会效益。
(四)改革落后,管理缺乏统筹规划
我国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可追溯到改革开放以来,对其进行的结构、资源的调整和改革都进行了局部推广和实验。但在此过程中政府力度严重失衡,造成了相应法规不健全,进而让改革没有了制度上的保障,所以一直以来都没有取得相应的强有力的效果。监管力度缺失的同时科学合理的统筹也需要合理规划,所以事业单位的改革缓慢行进。
二.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义
第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需要事业单位改革的支持和内在要求,更多的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存在于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中,尤其在诸多体制都在不断深化和改革的时候,作为行政管理体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份子,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应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相匹配的体制性改革。对于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要想出相应措施将其一一解决,让事业单位的改革在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的理念下更具划时代的意义。
第二,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有效途径
事业单位涉及到人才的输出,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总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的改革是党和国家目前最重大、最紧迫的一项挑战性的势在必行的任务。事业单位中的人才占我国人才资源总数的大部分,是生发人才的重要集聚地,所以必须进行改革事业单位,事企分开,政事分开、分清职责,理顺关系,打破身份管理的终身制,让人才的有效和有利流动有序地进行,让劳资分配中的大锅饭主义彻底毁灭,充分激发各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更新用人机制,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原则,让人才成为推动社会主义进程的巨大力量,实现人才兴国。
(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1.事业单位改革中需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邓小平的三个代表理论及邓小平思想是这次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指导方针,贯彻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实施人才兴业战略的总体部署,让人才的利用充斥其中,让党管人才、党管干部的思想原则得以实现,同时干部中提倡的“四化”方针与德才兼备的人才利用原则实现了政事职责分开,事业单位的人才选用可以自主化,人才的职业选择自由化,但需要得到政府相应的监管,真正建立起事业单位独有的具有特色性的体制方针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体制要充分=体现出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优胜劣汰,合理、灵活利用人才,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邓小平这一思想理论的应用让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中心与核心都投向了用人机制,改革的目标就是:“搞活、增效、减负”。
2.必须明确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任务
事业单位的改革任务应明确化,比如说用人机制,传统的干部职务终身化就是相当严重的一个问题,对事业单位中的员工,包括台前和幕后的,领导或基层的都要进行聘用制,真正实现岗位管理的力度,当然这可以有政策性安置或特殊保密方面的例外,其余只要是事业单位的员工,尤其是新进员工都必须进行公开公平的招聘。员工也要依据相关法律对其进行自愿平等协商的上岗,通过合同的签署,来明确建立单位与个人的人事聘用关系,同时必须清晰个人和事业单位的权利与相应需履行的义务。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事业单位改革任务顺利完成 1.对事业单位的领导力度要加强,责任明晰化
要充分认识到,事业单位改革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不能仅仅将事业单位改革视为人事部门的事情,视为部门行为,否则改革难以推进,即使推进也会因缺乏牵引力和推动力而不了了之。应将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列入各级党政班子的主要工作目标,各地也必须将此项改革列入目标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抓好落实。
2.计划改革需要精心设计,严谨地施行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改革成功,必须要对本单位、本县市、本部门等进行有效调查,全面了解,同时还有对国家和地方的改革思路与理念有精确的把握。面对国内复杂的形式,事业单位的改革存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困难性,目前尚没有一个固定改革模式,没有参考的范本,但一旦改革不到位就会造成社会性的震荡与不安,所以在事业单位的改革中必须要求实施中的细致、严谨、扎实等,在不断改革中制定相适应的举措,保证改革能够稳定妥善地进行。
3.改革力度需加强的同时保证稳妥
借鉴以往改革经验教训,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安置办法,妥善安置未聘人员,维护社会稳定。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使未聘人员理解改革、正确对待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需要注意的还有,在具体实施改革的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按政策和程序办事,如果哪个单位因工作不到位制造不稳定因素和新矛盾,一定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四)社会对改革的支持,完善制度,提供环境
事业单位的改革离不开社会的力量支持,比如现在社会做到的对事业单位人员实现的
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一系列社会性的保障制度,让事业单位的改革更具人性化,并且成为了事业制度改革必不可少的条件存在,国家对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要进行不断更新完善,并与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匹配,即要有事业单位的个性特征与特等规律可循,又要适应医疗、企业、各种保险制度的协调性原则。目前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要建立起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为重点,建立正常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待遇支付、调节和地方补充养老保险制度。保险金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筹措。事业单位参加社会保险要有时间限定,对抱有私心、徘徊观望的单位领导要追究责任。
三、事业单位改革的发展前景
改革当前,事业单位的整体性需体现出来,在系统性方面需要慎重的思考和考量,以便进行深入、全面、持续的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并产生巨大的动力和推力,在以后的改革工作中必须加强改革的力度,如果只是虚张声势,对改革力度只是做表面文章,那就会造成改革不彻底,造成后患重重,所以一个持续的、适合力度的推力,会让事业单位的改革能顺风顺水,呈现崭新态势。
同时事业单位的改革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加强财力的支持力度,事业单位的改革涉及到上千万人的切身利益。其改革成本从哪里来?事业单位的改革不像企业改制。还能通过破产、固定资产变现等方式给下岗职工补偿。而大多数事业单位最多有几栋办公楼或一个院子,变现的话只会留下债务。事业单位的改革需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社会保障机制做保证。对减员的事业单位员工的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完善。这些都阻碍了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当这些举措建立起来之后.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必然会得到根本改变。
总之,事业单位的改革需要逐渐加强,不断摸索,体制创新和加强社会保障的基础上才能彰显其巨大的力量,同时对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与人事制度改革,让创新贯穿事业单位的各个角落。充分落实十七大精神,让事业单位为社会服务,输出高素质、社会性质强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强大队伍阵容,对社会进步的促进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但事业单位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美实现的,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事业单位改革的艰巨任务会在提升事业单位效率、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向前迈进。
内容摘要
事业单位的概念是社会主义国家独有的,在西方国家根本就不存在这个事物。对于这个概念的意义,从广义上来说,就是不能也不会以营利为目的,除了人民团体、党政机关、生产企业等等之外的都可以在事业单位的范围之内。目前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公民意识的逐步提高,就要求事业单位的改革,这种形势迫在眉睫,也也被广大人们所认可,但具体到改什么,怎么改,又是值得思考的一个大问题,本文从事业单位的现状问题入手,经过分析提出改革的基本措施及未来前景,希望可以可以为事业单位的改革思路与走向做一助跑。
【关键词】改革,现状,问题,措施,前景,事业单位
目 录
一、事业单位改革现状及其问题分析....................................1
(一)人员膨胀,机构设置重复....................................1
(二)事业单位改革机构中,政事不分,严重浪费资源................1
(三)事业单位的资源不能得以合理利用............................1
(四)改革落后,管理缺乏统筹规划................................2 二.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思考和建议....................................2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义......2(二)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2(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事业单位改革任务顺利完成............3
(四)社会对改革的支持,完善制度,提供环境......................3
三、事业单位改革的发展前景..........................................4 参考文献............................................................5
参考文献
[1]赵立波.论中国的事业单位及其改革[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5.[2]岳云龙.从传统管理到现代治理一一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取向及路径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8,4 [3]黄胜泉.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策略选择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8 [4]李曙光.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思考[N].中国网,2004-06-23.
[5]左然.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事业制度——论事业单位改革方向、目标模式及路径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9(1).
第五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机制问题研究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机制问题研究
摘要:事业单位制度在我国的发展起步比较晚,且我国社会当前正处在一个关键性的转型阶段,尤其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的激励机制在某些领域和某些地方还存有很多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都对激励机制的实际效果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和阻碍影响,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激励也日趋成为新时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机制相关理论概念的总结归纳,分析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机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与不足,然后探讨研究了如何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机制进行重构设计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 工作人员 激励机制 问题 优化
一、引言
经过二十余年的不断探索和总结,我国的事业单位制度目前正处于一个日趋成熟的态势,有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也在不断走向完善。然而,我国社会当前正处在一个关键性的转型阶段,事业单位各项改革正在推进初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在某些领域和某些地方还存有很多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都对激励机制的实际效果起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和阻碍影响,激励机制的缺位也日趋成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黑色收入、灰色收入等等违法乱纪行为的重要动因之一。所以,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逐步构建起完善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机制是一项非常重要且迫切的任务。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精神激励的形式主义大于实际意义。长时间以来相关机构对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精神激励都是比较忠实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被放在社会公仆的位置上,不便明确的进行个人利益的追求,更多的只能是少讲利益,多谈奉献。这样一种缺乏科学性的人性假设在某种层面上否定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其实首先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物质而存在的,因此带来的政治宣传与教育和实际就出现了脱离,很难实现精神激励的初衷目的。形式化、表面化的精神激励在很大层面上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于精神激励的实际认识产生了扭曲,甚至出现了很多的负面和消极影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实际的精神面貌也很难得到较为显著的改观。
2.道德激励日趋弱化。强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的道德建设不但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激励机制的完善。然而,伴随我国逐渐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成员的道德观念也遭遇很大的冲击影响,传统道德逐步出现变化,全社会的价格观念与评价标准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传统的道德评价权威遭到挑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自身对所在岗位和工作的评价标准也日趋多元化,个人追求的具体价格观念存在差异,有关道德激励的作用也就受到了弱化。
3.考核激励存在缺陷。我国的事业单位制度发展起步较晚,当前仍处在一个相对初级的发展阶段,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机制里不可避免的有一些不完善的、有缺陷和不足的地方,对激励功能的充分发挥起到了制约作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是非常复杂的一项任务,稍微不注意就可能导致考核出现误差,进而影响到对于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业绩表现的公正评定和反映,进而让考核机制的激励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就考核方法看来,当前我国所实施推行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基本上都是定性的考核,在具体考核内容上,绩、勤、能、德等几个主要标准让定性工作非常容易,但是在定量操作上就非常难。
三、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激励措施建议
1.薪酬激励方面。在薪酬激励方面,笔者建议在事业单位内部实施全面薪酬管理的激励举措。全面薪酬包含了内在报酬和外在报酬两个部分,外在报酬涵盖了福利、工资、奖金等内容,内在报酬通常指的是一些不能通过量化货币的形式来表现的激励手段,主要是培训、环境、职权等形式的酬劳。具体来讲,事业单位目前需要做的工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制定科学的薪酬管理制度,完善所在单位机构当前的福利制度,加强对单位内部每个工作人员所在岗位具体工作的考核力度和合理性设计,定期设置表彰优秀职员和突出贡献职员等单项奖励,以完善激励效果的延续性,对于处在财政、能源等职能作用较为关键的岗位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加大业绩在考核中的比例,推行和工作业绩架构相关联的激励方案。
2.文化激励方面。第一,构建符合所在单位或者地区特色情况的事业单位自身的文化。要构建围绕“以人为本、共创价值”的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主要是指要通过对外是以服务社会大众为本,对内是以职员发展为本,进而持续不断的提升社会大众和工作人员队伍对事业单位各方面工作的满意度。第二,积极开展有益的培训工作。现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实现个人发展目标的过程中非常期盼得到有益的培训,对于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作所在的单位或机构而言,培训制度自然也是整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制度中的重要一环。
3.组织激励方面。第一,组织激励要注重层级性和互动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激励应当有互动性,作为一种组织,各级单位机构的领导干部人员的激励和各级单位中普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激励之间是互相影响的,二者保持良性互动对提升组织效率是非常有益的。第二,注重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内在动机的激励。事业单位机构的工作人员队伍缺乏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应当在各级领导干部人员身上,而并不在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身上,笔者建议各级行政单位做好下面一些工作: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实施全方位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进行,给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充分的自主工作权,积极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帮助普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更好的实现个人发展和成长进步。
4.工作激励方面。第一,创造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满意的岗位。作为责任和权利的统一体,工作岗位的合理创建是激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的重要步骤,岗位设计的关键在于要明确每一个岗位的责任和权利,然后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过自我分析和鉴定,最终通过自主选择的方式为主的方法来让大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能够得到和自身能力和喜好最为贴合的工作,继而得到最佳的工作模式。第二,制定清晰合理的发展计划。所在事业单位应当为每一名工作人员制定清晰明确的个人工作发展计划,让工作人员清晰地了解到自己在单位里的工作发展机会和前景。具体来讲,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官本位理念下的职务等级体系,为每一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量身定做符合其个体特征和需求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而让每一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发展目标和单位发展目标能够有机结合在一处,规避不必要的冲突和矛盾,强化工作目标上的一致性。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正逐渐上升,年轻高素质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比例也将越来越大,人力资源逐渐成为各级事业单位更好地做好自身工作的关键因素,对于现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激励也日趋成为新时期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最后,由于本人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方面不可避免的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因此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难免存在相应的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的指正。
参考文献
[1]刘正周.管理激励[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2]张向前.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J].科技与管理,2014(9)
[3]吉雷.浅谈现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管理[J].中国培训,2015(4)
[4]段保平.当前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4(3)
[5]冯仰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机制分析[J].青海师专学报,2015(2)
[6]黄晶梅.公务员制度中激励机制现状分析[J].长白学刊,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