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为同步跨入小康社会二努力奋斗

时间:2019-05-13 19:5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为同步跨入小康社会二努力奋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为同步跨入小康社会二努力奋斗》。

第一篇: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为同步跨入小康社会二努力奋斗

万众一心 奋力拼搏

为同步跨入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大兴镇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

孙义杰

(2016年8月

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共大兴镇第十六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这是我镇“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的一次盛会。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市、县全会精神,全面总结我镇第十五届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工作目标任务,选举产生中共大兴镇第十六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组织动员全镇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解放思想、坚定信念、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全面推进转型跨越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全力构建和谐大兴,为同步跨入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大兴镇第十五届委员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第十五届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是各项 工作顺利推进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五年,是全镇安全稳定的五年,是实施“强镇富民”战略成效显著的五年。五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兴镇党委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紧密团结镇人大、镇政府一班人,紧紧依靠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不断解放思想,深化认识,完善思路,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强化措施,推动了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全面完成了第十五届党代会提出的各项奋斗目标,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了又好又快的良性发展轨道,呈现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农村经济强力推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回顾五年的工作,亮点纷呈,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立党为公,基层党组织建设明显加强 大兴镇党委坚持从严治党先从自身做起,先从基层党组织建设入手的原则,狠抓自身建设和组织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1.从抓班子建设入手,不断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一是以党委理论中心组为龙头,搞好自身学习,带动全镇基层党组织认真组织班子成员学习,以习近平系列重要讲 话为重点,规范了学习内容。机关干部继续实行周五学习制,基层支部每月集中学习一次。通过学习,增强了领导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思想觉悟、政治素质、理论水平明显增强,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不断提升,促进了工作作风的明显转变;二是制定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机关干部工作规则》、《镇村干部岗位责任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重点抓好制度的执行,做到凡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增强了广大干部依法行政自觉和依法执政能力,2.从抓队伍建设入手,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镇党委十分重视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一是注意发现和培养后备干部,实现村支部书记一职两备,村干部一职一备。定期对后备干部进行培训,尽快提高适应工作需要的能力;二是选优配强村班子成员,以换届选举为契机,把“三高三强两满意”的优秀人才选进来。对极个别不适应工作需要和其中反响大的、有违纪行为的及时采取措施;三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有效方式对镇村干部进行培训,五年来共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达30余次,参加培训人员达475人次。通过学习教育和各种培训,提高了基层干部的综合能力和为群众办事的能力和自觉性,得到群众的认可;四是依据《发展党员细则》严格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按照“改善结构,慎 重发展”的原则发展党员,注意把年富力强,有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积极要求进步的优秀人才发展为党员。五年来共发展党员76名,消除了党员发展空白村。改变了党员队伍年龄老化、学历低下、作为平庸的状态;五是全镇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按时学习,掌握科学致富的技能;六是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管理。对外出半年以上的党员进行了调查摸底,建立了名册,流动党员得到有效管理。

3.从抓思想作风建设入手,不断树立干部的良好形象。近几年来,镇党委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要求,扎实开展了“三项工程”、“创先争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走进三促进活动”及“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教育,进一步推动了镇、村干部转作风、接地气、重实干、求实效,全面提高了镇、村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两学一做”教育正按照县委要求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活动的开展,着实改变了广大干部的思想和工作作风,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干部形象,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从落实重点任务入手,不断提升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

近几年来,镇党委狠抓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的落实。一是 狠抓主体责任的落实。镇党委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按照省、市、县委要求,全面落实好“两议四抓一述”制度,全面开展了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二是狠抓乡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落实,推动干部作风转变,增强服务意识。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建立党建工作办公室,配备专职党务干部,提高基层干部政治待遇,村干部报酬达到当地农村劳动力平均收入水平;三是狠抓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落实,全镇12个村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大兴、福利、安胜、北安、金凤、金星等6个村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福利、金凤、金星成为我镇的亮点村;四是狠抓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建设得落实,加大对村部改造升级工作的支持力度,12个村全部改造升级,三室一厅一广场达到标准化、规范化要求。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建设工作走在全县前沿,2015年,全县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建设现场会在我镇安胜村和朝阳村召开,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五是狠抓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落实,建立动态监测和常态整顿机制,通过对症式整改、组团式帮扶、造血式转化、台账式管理,抓好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提高。

(二)坚持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 镇党委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点,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措施、分解责任、细化考核,以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制订党风廉政建设计划,分解责任目标,与各支部签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党委书记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单位负责人和各村支部书记分别签属了《一岗双责责任书》。各村、各单位负责人分别与镇、村干部签订了《廉洁自律承诺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原则,明确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认真抓好党员干部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坚持用制度约束党员干部的原则,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强化民主监督机制,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一章一法两条例”,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播放党风廉政建设电教片,用典型案例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定期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五年来,我镇领导清正廉洁,依法秉公办事,共查处违纪案件16起,县查处10起,有效扼制了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受到群众欢迎。

(三)坚持执政为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稳步推进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保证。镇党委坚持执政为民,加大发展经济措施,注意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使大兴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截止2015年底,GDP实现14.1亿元,比2010年增加4.4亿元,同比增长9.8%;招 商引资到位额1.617亿元,比2010年增加0.967亿元,同比增长20.5 %;农业生产总值实现2.43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9.7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1600元,比2010年增加5440元,同比增长 13.2%。

1.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我镇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从引进规模企业和税源型项目入手,狠抓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全镇共有规模企业5户.一是新建了辽源市金刚水泥东丰分厂年产60万吨的水泥粉磨项目;二是新建了吉林省联博袜业有限公司袜生产项目;三是建成东丰县天成保温材料项目;四是东丰金刚商品混凝土项目;五是;新建万达墙体材料有限责任公司20万立方米蒸压加气轻质隔墙板和加气砖项目。五年来,共招商引资6.9亿元,就地转移剩余劳动力2680余人次。

2.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在发展农业工作中,我镇注重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五年来共举办各类种养业培训班20余期,培训2500余人次,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同时以农村各类经纪人、产业带头人、种养业技术人员为重点,培养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注重示范引导,推广普及农业新科技,认真落实万亩吨粮田、玉米高光效园区建设,迎接市、县参观、检查3次,带动全镇高效种植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土地集中流 转模式,顺利完成土地确权工作,推进农牧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的发展;注重扶持发展各类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夯实新农村建设工作,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相继建成金星、福利2个省级示范村,带动全镇示范村的建设。

在林业工作中,我镇注重落实责任,不断加大林业工作力度。五年来共清收还林608.55公顷;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镇已发展林下经济302亩,积极引导农民利用还林地栽植各种苗木,培育樟子松、云杉、白桦和刺嫩芽等10.1万株;狠抓森林防火工作,五年来无重大火灾事故发生。林权制度改革顺利完成。

我镇畜牧业发展迅速,畜禽防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养殖户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规模化专业养殖基地逐步形成。农林牧百业兴旺,带动国民生产总值创造新高。

3.重点工作、民生事业成效显著。镇党委非常关注民生工作。一是大力争取项目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据统计,争取项目资金8200万元,用以修筑水泥路、建桥涵、自来水改造、、安装太阳能路灯、建铁栅栏、修机耕路,以及水库出险加固修暗排、路面硬化、文化活动广场硬化等;二是争取资金480万元,加强水利建设。各类水库、塘坝全部除险加固。打自来水井14眼,保证了3120 人的饮用水,抗旱机井80眼,保证了2460亩水田用水。三是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奖抚政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全面落实,奖励扶助金及时发放到位;四是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落实工作措施,尤其是建立健全常态的保洁机制,确保农村环境改善行动的成效;五是加强民政工作,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严格按照政策法规进行各种救助,坚决杜绝徇私舞弊现象发生;六是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对群众合理上访热情接待,妥善解决,杜绝了越级上访现象的发生,保证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七是文化、教育、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五年来,学校办学条件、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改善,大兴中学中考升学率在全县乡镇中学名列前茅。大兴中心校新建教学楼,成为全县一流的农村学校。大兴卫生院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实施。

二、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资金匮乏,经济整体实力弱;干部思想观念相对保守;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产业化水平较低,种养业科技含量不高;产业布局不够优化,农民产业意识差;缺乏招商引资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我镇经济总量不大,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 本改变;工业基本以传统工业为主,农业种植比重偏大;土地流转进程相对较慢,相当一部分农民旧的农耕传统还没有破除,用现代理念经营农业的观念还没有形成;镇区面积小,人口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金匮乏,专业人才短缺,尤其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等问题制约、影响着发展。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未来五年工作规划

今后五年是我镇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以实现“十三五”规划的各项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的指示精神,坚持“党建引领、政风清明、农业稳镇、工业强镇、劳务富镇、科技兴镇”的思路,明确未来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继续大力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进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赶超争先,全力建设生态、和谐、富裕、幸福新大兴镇。到2020年,GDP实现19.18亿元,招商引资到位额2.27亿元,农业生产总值实现3.32亿元,工业总产值实现13.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5000元。为实现上述的奋斗目标,我们 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夯实党建基础,切实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按照党建 “两议四抓一述”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夯实党建工作的措施,使党建工作达到规范化、制度化、活动化、实用化。尤其是要强化村级班子建设,不断提升村支部书记和村班子人员的整体素质,实现党建工作的新突破。

1.坚持“党建统领”理念。从执政的角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以党建带动工作,以工作检验党性的氛围进一步形成。

2.坚持作表率带头履职。以党委书记为主体,始终把党建作为凝集力量的堡垒,严于律己,时时处处为党员干部树立表率形象,敢于叫响“向我看齐”,凡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3.坚持在一线排忧解难。全面推行党政领导每周到分管科室研究工作和到包保村解决问题,带头深入基层一线了解党员群众实际需求,尽心尽力为党员群众排忧解难。

4.坚持高标准推进工作。对各项工作做到有布臵、有落实、有检查,确保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如着力在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上下功夫,依法依规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按照上级部署,一环不漏,环环紧扣精 心部署基层党的“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立足于难事一点一点做、小事一件一件做、大事一步一步做、烦事一心一意做,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认同。

(二)强化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党风廉政建设是从严治党、端正党风的重要前提,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系和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树立党的形象,确保我镇各项决策部署圆满完成的重要措施,从而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1.以完善惩防体系为抓手,开辟反腐倡廉的新途径。按照惩防体系基本制度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分解工作任务,明确每项工作的牵头领导、配合单位和责任人员,加强沟通联系,定期交流情况,研究问题,形成目标统一、信息共享、运转顺畅的协调机制,做到上下联动,部门配合,齐抓共管。

2.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推动反腐倡廉的新发展。坚持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任务,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对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建设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3.以加强领导落实主体责任为根本,构建反腐倡廉的新机制。完善领导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齐抓共管,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纪检监察组织协调,依靠群众支持和社会监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我们把反腐倡廉工作摆上重要位臵,列为全镇工作的重点任务,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发挥作用、履行职责,经常听取汇报,提出指导性意见。班子各成员和各职能部门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建设责任书的要求,切实担负起各自的责任,并将其贯穿落实到各自工作中去。进一步加强对纪检监察工作的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保障,以行动来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全面履行职责。

4.以有效执行制度为关键,争取反腐倡廉的新成效。我们着眼机关部门,着眼农村基层,组织多部门建立协调监管机制,统筹抓好对村级班子在执行四议两公开、三会一课、一事一议、民主评议、党务政务及财务公开等制度方面的监管,实现村级工作规范运转,从农村基层消除容易滋生腐败的各种不规范现象。

(三)实施农业稳镇战略,促进实现农业现代化 结合我镇实际,积极发展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正常运营,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发展壮大各类种养合作社发展规模。继续扶持服务好金星、金凤、新胜等村食用菌基地建设,不断扩大发展规模,创办食用菌合作社,积极扶持发展其他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

2.加大服务力度,扩大原主导产业基地的发展规模。继续扶黄牛、生猪、永平蛋鸡等主导产业的发展,为合作社提供政策支持、信息和技术的服务,使其成为大兴镇农牧产业的支柱产业。

(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全力打造工业先导 “十三五”期间,我镇将积极争取支持,采取多种融资模式,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动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广泛招商引资。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加速工业化进程,工业总量不断扩大。落实好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为民营经济提供相关服务,使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我镇处303国道沿线,为我镇的物流提供了便利交通。凭借区位优势,拟在福利村二组和四组规划建设一个占地五十万平方米的物流产业园区。其中,农机物流园区占地二十万平方米、行政服务区站一万平方米、产业孵化基地占五千平方米、维修及技术服务区占三万平方米、商贸区占两万平方米、生活区占五万平方米、工业集中区占地十万平方米、特色居住区占地八万平方米休闲区占地五千平方米,建设一个镇中镇,进而带动全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实施规划、招商、建设同步推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我们将坚持高点定位、高标打造,精心包装大兴镇交通区位独有优势,积极与有实力的大公司、大企业洽谈合作。

1.坚持高起点规划。今后五年,我们重点抓紧发展乡村旅游业。在安胜、北安两村发展特殊瓜菜、花卉、林果业,利用自种、自摘、观赏等方式吸引游客;利用废弃采石矿坑修建人工池塘,搞特种水产养殖开发种植莲花等特色水生花卉,融休闲垂钓、特色鱼类、水上花卉观赏等游览活动于一体。

2.坚持高标准建设。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乡道、村村通街道建设,同时抓好路肩维护、路肩美化、亮化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地客商到我镇投资。

3.加强市场建设。完善市场功能,加强市场管理,为流通经济发展提供好的平台;要培育和发展各类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商贸流通中的中介作用,促进商贸经济发展;要积极扶持小饭店、小商店,帮助他们不断扩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安排更多的人就业;建设连锁化“农家店”。积极建立农村现代化的流通网络,促进农产品快捷流通,增加农 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促进农村发展。

4.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大兴村为中心筹建群众经商购物的商贸中心,新建大兴镇集贸市场,大力发展餐饮、娱乐、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将镇内街道向西延伸至林场家属楼,建立一个规模较大的产品批发市场一条街。

(六)实施富民工程,使发展成果惠及全镇人民 为确保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保证补贴资金运行安全,积极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认真抓好惠农政策落实工作,进一步推动全镇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

1.努力抓好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培育劳务经济。要加大劳务输出的组织力度,建立输出人员档案,建立综合信息平台,做到全程跟踪服务。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提高务工者素质。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开展多渠道、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积极与用工规范地区沟通和联系,争取做到每年输出劳务1000人以上。到2020年,基本形成农村劳动力一半从事种养殖业,一半外出务工的格局,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劳务富民。

3.加大政策扶持。挖掘农民增收潜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搞活农民家庭经营,提高农民务农收入;进一步落实 各项强农惠农补贴政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4.积极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实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和救助水平。逐步减轻人民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负担,加大对农村“五保户”的救助力度,保障好困难群体的生活。

(七)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支撑保障功能 我们要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统一规划建设新镇村。

1.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全面搞好镇村运输线路和客运等基础设施建设。

2.进一步加大村容镇貌改造力度。重点做好改水、改厕、改灶和清理围墙院落、清理垃圾粪便、清理边沟污泥、清理乱堆乱建等工作,重点搞好镇中河道的治理。

3.进一步加强引导农民搞好房前屋后绿化。做好道路的绿化、美化工作。

4.进一步加速农村电网改造以及农村信息化建设。搭建农村信息交换平台,拓展综合信息网络功能,提高信息入户 率。用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农业管理等的信息技术应用。

(八)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民生优先,改善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全面发展教育事业。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促进公平的方针,合理配臵教育资源,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传统文化学习,倡导“孝行天下”;努力办好家长学校,不断提升家教水准;全面开展农民职业培训工作,以经济管理、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务工技能和服务技能为重点,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科技致富能力。

2.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着力提升大兴镇文化“软实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敬业诚信,构建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的道德和行为规范。继续实施科技兴镇工程,构建覆盖全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3.加快发展卫生事业。加快健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全面加强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建设,进一步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臵体系。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切实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和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4.切实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等问题,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改善出生人口素质。坚持男女平等,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发展妇女儿童事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5.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健全完善社情民意调查机制和社会矛盾多元解决机制,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努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难题。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工作。加强农村警务、群防群治等基层队伍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 高政府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各位代表,我镇面临的形式催人奋进,任务光荣艰巨。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倍加珍惜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倍加珍惜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活动,依靠全镇人民,开拓创新,奋发图强,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今后五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推进我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生态、富裕、和谐、幸福新大兴镇,共同谱写大兴镇跨越式发展新篇章而不懈努力。

第二篇:从我做起为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从我做起为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广大青年就必须树立理想、坚定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每个青年都有自己的理想抱负,这是青年人的特点。但个人的理想抱负只有与全民族的共同理想相一致、与祖国发展的历史洪流相融合、与人民前进的伟大步伐相统一,才能真正得到实现。正确的理想信念应当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认识的基础之上。广大青年要牢固树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就必须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为当代青年的成长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广大青年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积极投身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上下功夫,进一步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切实增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强大的精神支柱。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广大青年就必须刻苦学习、发奋成才。学习是我们认识自然和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对我们的学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青年时期是一个人学习的黄金阶段。广大青年要跟上时代步伐,履行历史使命,就必须珍惜宝贵时光,勤奋刻苦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切实增强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本领,提高应对竞争和挑战的能力。要全面学习,既抓紧学文化、学知识,又注重学技术、学技能,学习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善于学习,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努力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自觉向实践学习,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在亿万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中增长学识和才干。要坚持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始终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旺盛的求知欲望,使自己通过学习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只要全面学习、善于学习、坚持学习,广大青年就一定能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用之才。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广大青年就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具有不竭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前途无量的民族;具有不竭创新精神的国家,才能成为繁荣昌盛的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把这一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青年人风华正茂,最少保守思想,最具创新潜力,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走在全社会创新的前列。要勇于创新,带头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保持创新锐气,努力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要善于创新,把创造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寻求突破和日积月累结合起来,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努力取得更多更好的创新成果。要立足岗位创新,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扎实苦干的工作作风,把创新和做好本职工作有机统一起来,力争在本职岗位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亿万青年的创新实践必将汇成奔涌的创新洪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源源不断地注入强大动力。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广大青年就必须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实干成就宏伟事业,苦干造就灿烂人生。一切辉煌的成就,都是通过艰苦奋斗取得的。要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必须艰苦奋斗。广大青年必须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的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就是全民奋起、艰苦创业的过程。广大青年要清醒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真正懂得坚持艰苦奋斗的极端重要性,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要矢志奋斗、永不懈怠,而不能无所作为、半途而废;要勤勉敬业、埋头苦干,而不能心浮气躁、好高骛远;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而不能贪图享受、铺张浪费。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青年去奋斗,越是艰苦的奋斗越能够成就事业。广大青年要自觉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风雨、见世面,在艰苦的磨炼中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广大青年就必须陶冶情操、锤炼品德。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青年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担当重任,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而且要有高尚的情操、顽强的意志,努力成为有德有才、全面发展的人。这

就要求广大青年大力发扬开风气之先的光荣传统,勇敢地站在开创社会文明新风的最前列,带头实践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积极促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要从自身做起,自警自省,自励自强,加强自身修养,规范自身行为,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要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一点一滴中积累,在一言一行中培养,打牢自身道德修养的根基。要从参与做起,积极投身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自己的行动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行为,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为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全社会的文明程度贡献力量。

时势造英雄,危难见精神。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疫病的斗争中,广大团员青年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与人民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不畏艰险、勇挑重担,立足岗位、勤奋工作,特别是战斗在防治工作第一线的广大青年医护人员舍身忘我、冲锋在前,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奏响时代的最强音,充分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希望广大青年继续发扬这种伟大的精神,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建立新的功勋。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一切热爱中华民族的中华青年,都应增强民族自豪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团结奋斗。海外留学青年虽然远离祖国,但祖国始终关注着你们,盼望你们早日学有所成,回国服务或以多种方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聪明才智。我们要团结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广大青年,为实施“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和稳定作出贡献。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广泛团结全体中华青年特别是台湾青年,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积极促进两岸关系发展,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共同努力。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是共青团必须始终坚持的工作方向。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准确把握当代青年的特点和青年工作的规律,与时俱进,奋发有为,不断拓宽工作领域,全面履行各项职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努力开创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要进一步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坚持用科学理论教育引导青年,用宏伟目标凝聚激励青年,把广大青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进一步发挥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把竭诚为青年服务作为共青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协助政府管理青年事务,不断提高服务青年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维护青年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共青团的自身建设,积极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团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努力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共青团事业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要坚持发挥共青团在青联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对学联的指导和对少先队的领导。要加强同各国青年组织和青年的交流与合作,同各国青年一道,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我们的民族就是这样的民族,我们的党就是这样的党。”全党全社会都要从党和国家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支持共青团工作。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充分认识当代青年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正确引导青年,积极为广大青年各显其能、施展才华提供舞台和途径,注重了解青年的成长愿望和需求,认真解决他们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青年在实践中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切实加强对共青团的领导,坚持以党的建设带动团的建设,支持共青团依照法律和自己的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共青团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青年朋友们,同志们!

时代召唤青年,青年创造未来。党中央相信,全国各族青年一定能发扬光荣传统,在新世纪的伟大征程上再创新的辉煌。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万众一心,奋发图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第三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积极参与“寻梦、织梦、圆梦”活动

1.践行“中国梦”与实现“师大梦”

(1)践行“中国梦”必须与个体相连

在了解了“中国梦”的提出与科学内涵之后,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将一个宏大的概念落到实处呢?若咱们只是学习了理论知识、掌握了历史,是不是真的就能将“中国梦”很好地实现呢?打几个简单的比方来说:法学院的同学,当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法律,是否真的能作为一名律师在公堂上展开精彩的雄辩?文学院的同学,当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文艺理论,是否能写出一篇视角新颖、有深度、有力度的评论文章?以后立志当老师的同学,当咱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教育理论,但是否真正懂得了怎样和学生相处?像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只是,现在的我们还很难回答,因为,我们几乎还没有把所学的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技能。

同样,要真正地实现“中国梦”,只有将“中国梦”转化为每个中国公民的梦想,只有将“中国梦”与每个实实在在的人联系起来,只有将灵魂与每条血脉联系起来,整个主体才会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2)“师大梦”与师生紧密相连

咱们师大一直在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而努力,一直为了打响川师大的名气而努力,一直为了传承优良的文化而努力,一直为了创新开放的学风而努力,因为,咱们的师大也有一个“师大梦”。要实现这样一个梦想,需要依靠每一个师大的教师和学子的努力,而这一份努力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取得成效的。回望我校历史,一九三八年,战火纷飞,日寇侵华,早已从沈阳流亡至西安的国立东北大学被迫内迁四川三台县,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来自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学开始逐步重返家园,而在四川省滞留下来的东北大学部分师生,在四川省尤其川北地区的支持下,在三台校址上重立“私立川北农工学院”即四川师范大学前身。私立川北农工学院不仅是四川师范大学的骄傲,而且是当时四川省乃至全国的骄傲,从1947年起,学院造就了胡大鹏等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从1948年起,学院也出现了中国民主同盟的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这些组织的生产及活动,在师生中传播了进步思想,培养了进步力量,推动了川贝的革命事业,在传世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经历了多次的合并、拆分与搬迁,1956年定址于成都狮子山,校名沿用四川师范学院。文革时期,师大度过了一个最曲折的发展阶段,虽然全校师生受到冲击且停止办学,但是师生很多仍然以学习为精神,直至文革结束,学校重新办学。1985年,经原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正式更名为四川师范大学,由此展开了师大新时期的发展道路。

四川师范大学从一个川北地方私立学院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知名大学并不是偶然,这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非不开。经过60余年的建设,学校从仅具有单一师范类专业发展为拥有狮子山校区、成龙校区、东校区以及电影电视学院的综合研究性院校。四川师范大学电子传版社是四川省唯一一家省属高校出版社,学校图书馆是四川省第三大图书馆。话说回来,我校的图书馆秩序依然有待加强。重温了我校坎坷曲折的历史,审度了前人的努力与奋斗,作为当代师大人,除了为自己的生计努力以外,是不是也应该为培育我们的母校贡献一些自己的力量呢。教师更敬业地传授知识;学生更深入地钻研学术,更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努力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我们大家的每一点努力都是在为构筑“师大梦”添砖加瓦。

2.师大“中国梦”主题教育

为相应“中国梦”的号召,近段时间以来,我校广泛动员、全域覆盖、凝练载体,迅速组织开展关于“中国梦”的主题教育,在师生中兴起了努力践行“中国梦”,共同实现“师大梦”,正确追求“个人梦”的热潮,全校上下形成了高度的认同感、凝聚力和向心力。

(1)从重视程度上来说,学校对此是高度重视的,并及时作出了工作部署。为加强对主题教育的统一部署和总体安排,学校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成立了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党委分管副书记为副组长的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的通知》、《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在学生党员中开展“坚定自信、自强圆梦”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共四川师范大学委员会四川师范大学关于深入开展“弘扬抗震精神,凝聚四川力量,树立四川形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主题教育的通知》等文件,紧密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紧密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对相关活动的开展作出统一部署,这些文件共同规划了学校开展主题教育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着重突出了“中国梦”与学校每位师生“个人梦”的紧密结合和内在一致性,从而为弘扬抗震精神,凝聚四川力量,树立四川形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激发起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结合师生实际,召开主题教育座谈会。学校结合少数民族学生多、来自雅安地震灾区学生多的实际,并紧密结合近期成都社会相关敏感热点问题,于5月2日召开校级层面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座谈会,邀请学校领导、教授代表与学生代表座谈交流,包括邀请了大量少数民族同学和来自雅安芦山地震灾区的同学参加。会上,维、藏、彝等少数民族同学通过介绍家乡的巨变,纷纷表示“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来自雅安芦山地震灾区的同学介绍了芦山地震后,自己亲见亲历的感人事迹和对抗震精神、四川力量、四川形象的理解和认识,并号召同学们立远大之志、扬希望之帆,用个人的青年梦托起“中国梦”。

(3)开展的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都是新颖的。学校将主题校园文化活动细分为“寻梦行动——在追寻中坚定信仰、织梦行动——在活动中升华理想、圆梦行动——在实践中勇担责任”三个板块,结合纪念五四运动94周年和建校67周年等纪念庆祝活动进行组织,现已启动和正在进行的活动包括:征文比赛、校园红旗青年选拔活动、微故事创作、青春励志歌曲传唱活动、主题摄影比赛、微电影创作等活动。各位同学都可以积极参与到此类活动中,在践行“中国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对自己才华的展示和对自己能力的锻炼。

3.参与实现“中国梦”

咱们又回到了要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个中国公民的参与的问题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当代大学生,咱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力量之一,因此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就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我们赢树立理想远大,热爱祖国。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勇于奉献的形象,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同学们生逢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极好历史机遇,理应树立起“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把为振兴中华作贡献作为自己不懈奋斗的目标!

第二,我们要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

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多创造活力的诸多优势,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夯实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掌握善于创新的技能,努力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方法论,努力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

第三,我们应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人民。没有见识的科学知识,就不能发展经济,更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社会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我们应该知道,“德”是绝对不可以没有的。第四,咱们应该做一名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大学生。用开阔的视野不断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试着吧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中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第五,我们应当知行统一、脚踏实地,努力将书本知识和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一个人能都做到言行一致,是其能都在立身处世等方面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应时时提醒自己,比如应该做的事情,认识到了,但是是否做到了。

第四篇: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

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王三运

(2012年4月24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全省上下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喜迎党的十八大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大业,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一、砥砺奋进,不断迈出坚实步伐的五年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全省上下在克难攻坚中勇创辉煌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社会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 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省委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认真实施“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团结带领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着力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圆满完成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谱写了甘肃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崭新篇章。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生产总值和投资规模连跨三个千亿元台阶,分别翻了一番和两番,由2006年的2277.35亿元和1024.87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5020亿元和4547.66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2.17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19倍。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粮食连续8年增产,总产量突破千万吨大关。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强化,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节能减排目标基本完成,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强力推进交通、水利、生态、能源、通信及城乡公用设施等骨干项目建设,干成了一批关系长远和全局的大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00公里,柳园至敦煌等6条铁路建成通车,新建和改建7个机场,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框架基本 形成。引洮供水、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等一批骨干工程顺利实施,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区域发展迈出新步伐。兰州新区建设全面启动,兰白核心经济区建设扎实推进,东部四市整体融入关天经济区力度加大,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酒嘉、金武一体化进程加快,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加速推进,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加快,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人民生活有了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9%和12.9%。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1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5%以内。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速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建设,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不断改善。扶贫攻坚成效明显,国扶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解决了65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51%。特别是在抗击“5〃12”特大地震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灾害的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全国人民大力支持,全省上下共赴时艰,积极开展抢险救援重建等工作,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灾区群众生活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夺取了抢险救灾、重建家园的伟大胜利。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各级财政社会事业投入由291亿元增加到1079亿元,增长了2.71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两基”攻坚目标圆满完成,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普及,基层医疗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富有成效。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党史、档案、参事、地方志、慈善、老龄、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健康发展。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累计发放量居全国首位。平安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基本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公共应急管理机制不断健全,信访工作得到加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任务全面落实,文化、医药卫生、投融资体制、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等改革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政策性破产全面完成,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完成。区域合作、部省合作、对外经贸合作和社会领域合作日益密切,“兰洽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等活动成效明显,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民主法制呈现新气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落实,人民团体的优势和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形成了团结协作、心齐气顺、和谐融洽、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认真贯彻 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宗教和睦。宣传舆论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依法治省加快推进,地方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工作得到加强,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深入推进,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市县乡三级换届顺利完成,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成效。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健全,巡视制度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得到加强,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五年的历程极不平凡,五年的成就令人振奋。在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瓶颈制约严重的情况下,我们不仅夺取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抗击特大自然灾害斗争的重大胜利,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更为重要的是,全省上下在战胜挑战中进一步砥砺了克难奋进的意志,在加快发展中进一步打开了思想解放的空间,在奋力赶超中进一步增强了跨越发展的信心,为转型跨越、富民兴陇打下了坚实基础,开拓了广阔前景。奋斗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 人民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与历届省委和省级几大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密不可分。在此,我代表中共甘肃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甘部队指战员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甘肃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过去,更加激励我们推进又好又快发展的豪情壮志;面向未来,更加要求我们清醒认识存在的困难挑战。我们一定要看到,前进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制约,主要表现在:我省发展与全国的差距拉大,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仍很突出,非公经济比重低、节能减排任务重,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城乡居民收入低、贫困人口多、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还不相适应;区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发展环境不够优、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脆弱,与大开放大开发的形势还不相适应;一些干部和党员思想解放不够,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不强,一些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与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任务还不相适应,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绝不辜负全省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五年来的实践探索,使我们深切体会到,办好甘肃的事情,最根本的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中央精神和甘肃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坚持深化省情认识,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必须坚持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优良传统,大力倡导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不断把甘肃的各项事业扎实有效地推向前进;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把激活内力同借助外力结合起来,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坚持把维护稳定放在突出位臵,坚持依法办事,夯实基层基础,严格责任落实,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着力提高各级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五年的发展实践昭示我们,今后的工作中,只要我们倍加珍惜取得的重大成就,倍加珍惜积累的宝贵经验,倍加珍惜难得的重大机遇,倍加珍惜良好的发展氛围,就一定能够不断开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二、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发展和积累,今天的甘肃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经济社会正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迈上了加速转型跨越的高位平台,展现出更加美好光明的发展前景。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寄予了殷切期望,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推动甘肃又好又快发展增添了无穷的信心和力量!

未来五年,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也是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面临的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机遇是政策叠加、最大希望是开放开发、最大责任是富民安民,必须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转化政策和机遇,积极应对风险和挑战,努力走出一条内陆边远地区开放开发和艰苦贫困地区后发跨越的新路子。综合分析和判断,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特征和变化:一是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但外部总体环境日益复杂。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加速,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国内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为我省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又好又快发展,提 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国内外经济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我们面临着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二是发展的优势更加凸显,但区域竞争压力日益加大。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随着经济的梯度推进,我省区位、资源、能源、市场、劳动力等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比较优势日益彰显,特别是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以及为我省量身定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使我们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集中叠加期和效应释放期。但同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我国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国际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强化,国际市场份额不断受到挤压;在国内区域发展中各地竞争日趋激烈,对资源、市场、资金、人才的争夺处于白热化,加上我省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千帆竞发不进则退,百舸争流慢进也是退。三是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但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无论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还是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都表明我省具备了在较长时期内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甘肃已经到了加速跨越的阶段。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我们这样一个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的省份来说,必然对资源和能源的保障、对生态和环境的支撑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是我们在未来发展中必须面对和破解的重大课题。四是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但社会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在各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时代大潮中,具有坚韧不拔、艰苦 奋斗精神的甘肃人民,思富求变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跨越发展的信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奋力赶超的氛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浓厚,这是我们转型跨越发展最为深厚的根基和宝贵的力量。同时必须看到,随着我省人均GDP迈过3000美元大关,社会发展进入了观念深刻转变、利益加速调整和矛盾集中凸显的交织阶段,党的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主动作为,调动好一切积极因素,解决好各方利益诉求,努力在全省进一步形成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根据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历史任务,未来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围绕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不断解放思想,大胆开拓创新,深入实施“四抓三支撑”和“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战略,更加注重开放开发、更加注重转型转移、更加注重创新创业、更加注重民族民生、更加注重安全安定,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具体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一项重大使命”,始终坚持“八个发展取向”,深入实施“十大重点行动”。

必须牢牢把握的一项重大使命,就是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和使命的重托,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既是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打下决定性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必须长期为之奋斗的不懈追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就是努力实现“三个翻番”、“六个提升”、“两个接近”、“一个缩小”: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翻番,经济发展质量、人民生活水平、产业发展层次、文化发展实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和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接近西部平均水平,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发展的差距。再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使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裕祥和的新生活,使全省上下形成更加和谐稳定的新局面,使陇原大地展现更加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必须始终坚持的八个发展取向是:

——坚持好中求快取向。推进又好又快发展是我省面临的首要任务。我们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在发展 中加快转型、在转型中加快发展。要着力把做大经济总量同提高发展质量结合起来,把调整优化存量与引进扩大增量结合起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我省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三化”并进取向。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对滞后,统筹发展的任务相当繁重。我们必须在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着力增强工业反哺农业、促进城市发展的能力;在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着力增强城市带动乡村、承载工业发展的能力;在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着力增强农业支撑工业、保障城市发展的能力,加快形成“三化”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生动局面。

——坚持基础优先取向。基础条件薄弱,既是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制约,也是转型跨越发展的潜力所在。我们必须坚持把夯实基础放在全省发展的优先位臵,突出交通、水利和城乡公用设施三大关键环节,加快构建适度超前、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发展的保障能力。

——坚持开放带动取向。开放开发是推进甘肃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观念的大 更新,以市场的大开放促进资源的大开发。要充分发挥我省坐中连六和战略通道的区位优势,充分利用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等战略平台,充分营造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环境,充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在大开放中推进大开发,在大开发中实现大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取向。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转型跨越的强大引擎。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教资源比较丰富和创新能力比较强的优势,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挖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潜力,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使甘肃创新经济蓬勃发展、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创新活力充分释放。

——坚持绿色发展取向。甘肃生态具有多样性、脆弱性、战略性、全局性的特点,推进绿色发展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坚持把加快发展同高效利用资源能源、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节约型生产方式、低碳型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坚持人才支撑取向。人才是富民兴陇的第一资源。我们必须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做到用足用好本土人才和引进吸收急需人才相得益彰、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统筹抓好、培养开发人才和选拔使用人才同步推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

——坚持产业富民取向。发展富民产业是破解我省城乡居民收入低、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的根本路径。我们必须把产业选择、项目建设和资源利用同富民惠民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共同促活,着力拓宽富民产业发展的渠道空间;坚持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共同打造,着力提升富民产业发展的层次水平;坚持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技术帮扶共同推进,着力营造富民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富民产业铺天盖地,使强省与富民同步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的十大重点行动:

第一,联村联户行动。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符合中央的要求、发展的需要和人民的愿望。要进一步在深入推进、创新方式、务求实效上下功夫,让广大机关干部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让人民群众在了解政策、提升技能中开阔眼界、脱贫致富,让干部和群众在结对帮扶、解决问题中密切关系、双向受益,真正使这项行动成为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

第二,多极突破行动。支撑转型跨越和富民兴陇,必须突出各地优势和特色,着力培育多元支柱产业和多层次区域增长极。要在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着力把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旅游文化、现代服务、农副产品加工和新医药及生物产业等培育成新的支柱性产业。要按照“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要求,加快兰白都市圈建设,推进东部四市整体融入关天经济区,促进河西经济区发展,努力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错位发展、多极支撑的新格局。

第三,项目带动行动。项目是支撑发展的载体,也是转型跨越的保证。今天的项目数量就是明天的经济总量,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要在全省上下进一步树立和强化项目意识,不断提高谋划项目、争取项目和落实项目的能力。各级都要建立动态管理的重大项目库,围绕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和民生改善的需求,做到储备一批、论证一批、报备一批、建设一批,以大项目好项目拉动大投资、培植大财源、带动大就业、促进大发展。

第四,扶贫攻坚行动。贫困地区既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加快发展的潜力和希望。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新十年扶贫攻坚的重大机遇,统筹各种资源力量,突出重点区域领域,科学制定时序进度,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举全省之力打一场扶贫开发的攻坚战和整体战,切实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第五,全民创业行动。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要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把丰富的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把分散的民间资金变成发展资本,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者变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创业主体,把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让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第六,生态屏障行动。甘肃作为西北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这是国家的战略定位。要明确生态地位的全局性、紧扣国家的大战略,立足自身生态的脆弱性、采取有效的大举措,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以重点生态区位治理 为依托,以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载体,以重点生态项目实施为抓手,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良性循环。

第七,文化提升行动。我省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要着眼于建设文化大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龙头,着力在基础项目建设、文化精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下功夫,特别要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倾力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努力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不断增强文化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文化竞争力,提高文化传播力,扩大文化影响力。

第八,效能风暴行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提升干部素质、优化发展环境的迫切要求。要在全省各级机关掀起一场“效能风暴”,着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着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精简和下放一批审批事项,着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行风和政风评议活动,坚决整治庸懒散慢的现象,坚决整治中梗阻塞的问题,坚决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的行为,破除一切不利于加快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进一步强化服务开放、服务发展、服务基层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增进一切为了群众、真诚关心群众、有效帮助群众的思想感情,进一步焕发 一心谋事、扎实干事、能够成事的创业激情,努力形成人人讲效能、处处创效能、事事高效能的浓厚氛围。

第九,和谐构建行动。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福祉,是加快发展的前提。要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与平安创建活动,加快构建多层次的治安防控体系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竭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确保生产安全、社会安全和公共安全,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第十,先锋引领行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坚持把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同提高执政能力结合起来,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真正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锻造成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和时代先锋,为转型跨越、富民兴陇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是时代所需、民心所向、使命所系。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一定要自觉承担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不为任何困难所阻、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勇于担当、善谋敢为的责任感,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发有为,努力创 造无愧于时代要求、无愧于人民愿望、无愧于岗位职责的光辉业绩!

三、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坚持发展速度、质量与效益有机统一,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突出主攻方向,创新工作举措,奋力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加快形成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格局。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优势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打造一批千亿元企业、千亿元产业、千亿元园区,努力形成以重化工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农业、轻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产业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充分挖掘我省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和潜力,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拉长产业链条,着力打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化工、先进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集群,提高产业规模和集中度。积极支持国防、军工企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立足我省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着力培育新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五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建设西部重要旅游目的地,推动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转变。用好区位、科教和战略通道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信息、服务外包、保健养生等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努力把现代服务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二)加快推进特色城镇化。坚持群落式布局、节点式推进、特色化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提升容纳人口、吸纳就业和承接产业功能,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布局合理、连接通畅、特色鲜明的城镇化建设新格局。一是建设中东西三大城市群。中部地区以强化兰州辐射带动能力为突破口,加快建设环兰州城市群,形成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支点、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东部地区以资源为纽带,大力发展东部四市城市群,建设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加快融入关天经济区;西部地区以战略通道为依托,发展河西走廊城市群,建设以新能源开发利用为重点的绿色经济带。三大城市群要实现通道连接顺畅,产业协作配套,融合互动发展。二是做大做强门户城市。支持兰州加快老城区改造提升、高新区及经济区增容扩区和新区开发建设,把兰州建设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关天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有利时机,支持天水、平凉、庆阳加快城市建设,辐射带动东部地区发展。加快酒嘉、金武一体化进程。大力加强其他市州所在地城市建设,提升辐射和影响力。三是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中小城镇。依托县城和中心城镇,以发展特色产业为纽带,以加大职业教育、提升劳动力素质为着力点,在大中城市周边、主要公路铁路沿线、大型矿区、重点景区等区域,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承载力和容纳力强的中小城镇。(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一是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调整和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引导特色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做大做强马铃薯、现代制种、中药材、经济林果、蔬菜和草食畜六大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十亿元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精深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二是突出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加强以水利和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三农”投入逐年增长机制。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高产技术普及化、高效农业规模化。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设施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 和规模化。三是突出农村社会化服务。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积极发展农村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大力发展农业保险,创新抵押担保方式,积极构建符合农业特点和农民需求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劳动力培训,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务农能力、转移就业能力、创业致富能力。科学编制村镇建设和村庄布点规划,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强化基础和公共服务建设,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四)加快提升基础承载能力。牢固树立基础优先的理念,通过科学的规划、政策的扶持、市场的办法、高效的运作,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要全面提升交通通达能力。按照骨干道路高速化、省内交通网络化、运输方式立体化的要求,抓好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主要出省通道、省会与各市州所在地之间高速公路连接,县县通高等级公路,力争14个市州全部通铁路,大幅度提升兰州机场枢纽地位,加快改造和建设支线机场,鼓励发展通用航空,努力形成内通外畅、运能充分、布局合理、安全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全面提升水利支撑能力。按照大中小并举、开发与节约并重、城市与乡村统筹的原则,加快建设事关重要资源开发、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的大型跨区域、跨流域骨干水利工程,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切实提高水旱灾害防治能力,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水利体系。要全面 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数字社区、数字城市、数字村镇和数字企业,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和商务、物联网产业,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和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五)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要深化关键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财税、投融资和资源要素价格、国有资产监管、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事业单位等各项改革,更加有效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建立、培育和引进更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产业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加快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建立公开透明、规范有效的上市培育机制,加快各类企业上市进程,提高利用资本市场能力。特别要注意发挥好各类各层次融资平台的作用,破解基础设施、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综合配套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地林木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激发农村发展活力。要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各级都要把招商引资引智作为重中之重,紧紧抓住和用好国内外产业、资本、技术、人才加速转移流动的重大机遇。要加快产业园区、技术开发区等载体建设,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提高吸引力、承载力和投资强度,努力使省级以上开发区的数量、规模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番。加强各类展会、节会等平台建设,高起点引进和培育一批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努力使更多的企业成为中国和世界500强。支持骨干企业在境外建立原料和生产基地,扩大境外投 资合作。大力开拓中亚、西亚市场,打造国家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大通道,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合作格局。要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培育更多富有竞争活力的市场主体,力争未来五年非公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50%以上,成为推动转型跨越、富民兴陇的重要力量。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制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稳步推进扩权强县试点改革,鼓励和引导科技、人才、资金等各类生产要素向县域经济流动,推动县域经济向园区集中、向城镇集中,培育发展一批经济强县。

四、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坚持惠民、利民、富民、安民导向,统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加大民生工程实施力度,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全省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幸福、更有体面尊严。

(一)全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自力更生与借助外力相结合,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以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统筹抓好六盘山区、秦巴山区、藏区三大片区和酒泉移民集中安臵区、“插花”型区域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深化拓展省内外对口帮扶工作,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 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工作格局,突出抓好基础设施改善、富民产业培育、人力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以深入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着力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二)大力促进创业就业。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充分就业、公平就业和稳定就业。深入开展创业型城市建设,建立一批创业性孵化基地和产业园,支持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城乡青年创业。发挥企业在促进就业中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就业援助制度,统筹解决重点人群的就业问题。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大规模推进职业技能培训,着力打造具有甘肃特色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劳务品牌,提高城乡劳动者创业就业能力。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三)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健全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多管齐下破解农民增收难题,充分挖掘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潜力,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完善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的政策措施,大幅度提高收入水平。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困难群众保障水平,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健全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津补贴正常增长机制,严格规范 国有企业高管人员薪酬管理,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物价调控监管力度,确保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四)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统筹城乡养老保险,逐步提高养老标准,实现养老制度全覆盖。加强城乡低保工作,实现动态管理下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有效保障。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切实解决特殊困难群体的住房问题。认真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强离退休干部工作,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五)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把新增财力更多地用于社会事业发展,把社会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基层倾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服务需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巩固“两基”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引导高校适应地方发展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甘肃特色的职业教育,建设西部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加快推进产学研相结合,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设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一体化的创新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完善和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强化重大疾病疫情防 控,加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重视发展中医药事业,积极发展妇幼保健事业。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适应社会加速转型的新形势,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的体制机制,全面落实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公众听证和专家论证制度,切实解决好群众关注、涉及民生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加强对流动人口、“两新”组织、互联网等薄弱环节和新兴领域的管理,加快公共安全体系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强化源头预防,加强基层基础,建立健全社会舆情分析研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努力把矛盾控制在源头、纠纷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一线,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七)切实做好民族宗教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建立健全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对藏区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切实加大省内对口帮扶力度,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建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示范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深入推进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加强宗教界爱国人士思想和队伍建设,保证宗教活动依法有序 开展。(八)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支持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积极扩大基层民主,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快依法治省进程,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加强国防动员力量建设,扎实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

五、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充分发挥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 区,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全面提升甘肃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一)深入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人民群众、引领社会思潮,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学雷锋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坚韧智慧、开明开放、求实创新、勇于争先”的新形象。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壮大主流舆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建设,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环境。(二)深入实施文化服务惠民工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共建,统筹发展城乡文化事业。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快捷实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农村配臵,抓好广播电视户户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设,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三)深入实施文化精品打造工程。引导文化工作者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深入挖掘甘肃历史文化深厚底蕴,热情讴歌当代陇原儿女伟大创造,大力繁荣发展文化艺术创作。认真组织实施“五个一工程”、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制定完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扶持办法,以开放的理念、现代的元素、市场的手段,着力推出一批具有中国气派、陇原风韵、民族特色的精品力作,力争形成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具有一定影响的文化品牌,努力打造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加大对优秀文艺作品的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推动甘肃文化走出去,着力提升甘肃文化的知名度。(四)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着力建设一批百亿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集群,力争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增长30%以上。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做大做强报刊发行、广播影视、演艺娱乐、出版印刷、文化旅游、动漫等产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企业,引进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企业集团,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要打好文化资源富集牌,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着力构建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东部历史文化利用展示基地、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示范基地、兰白都市圈现代文化和民族文化产业开发创新基地。(五)深入实施文化体制创新工程。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院团股份制改造,培育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全面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健全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完善有利于文化人才健康成长的体制机制,培养和引进一批文化领军 人才,特别是创意人才、经营人才和管理人才,形成一支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六、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保护好生态环境,既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需要,也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把“两型”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一)着力打造生态安全屏障。坚持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打好植树造林、水源保护、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整体战,全力打造生态建设、保护与补偿试验区,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努力把我省建成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把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成果,有序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加强重要生态区位的环境治理与保护。大力发展沙产业,有效促进防沙治沙和荒漠化治理。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二)着力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按照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的要求,认真实施《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法规政策支持体系、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建设7大循环经济基地,培育16条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加快形成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产业体系。以试点示范城市、企业和园区为重点,突破一批新技术、新工艺,培育打造一批龙头企业,推动循环经济大规模、多层次、高水平发展。

(三)着力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和综合利用水平。坚持资源开发市场化、资源应用产业化、资源效益最大化、资源利用持续化,摒弃粗放外延扩张,强化集约内涵挖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入推进找矿突破行动,积极推进开采、加工一体化,促进资源整装勘查、规模开发、综合利用,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和就地转化率。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加强水资源管理,深化水权制度改革,坚持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生活节水并举,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四)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还百姓一方碧水蓝天,留子孙一片青山沃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我们必须以对人民和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环境整治力度,让人民群众生活

得更加舒心。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全面完成各项节能减排指标。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加大兰州等重点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提高国土绿化水平。倡导节约、健康、文明、科学的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尊重自然、善待环境的社会风尚。

七、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转型跨越、富民兴陇提供坚强保证

转型跨越、富民兴陇,关键在党、根本在人。我们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以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凝聚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各级党委要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性任务来抓。要强化领导核心,切实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和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及各人民团体的优势和作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各方智慧力量,形成同心协力谋发展、同频共振干事业的强大合力。要牢牢把握重心,集中精力把好方向、抓

好大事、用好干部、带好队伍,从政治、思想、组织上加强领导,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要切实顺应民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努力使各项决策特别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符合科学规律,体现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真正做到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夯实团结奋进的思想根基。大力加强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从战略高度抓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引导党员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争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大力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认识,在大风大浪面前始终坚定正确立场,在各种诱惑面前始终筑牢思想防线,积极应对和经受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市场经济的考验和外部环境的考验,自觉防止和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和消极腐败的危险。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围绕全省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围绕用足用好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扶持政策,围绕学习借鉴国内外发展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在强化学习中提高自

身素质,在学以致用中推进跨越发展。

(三)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锻造科学发展的中坚力量。坚持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广泛开展政治素质好、团结协作好、用人导向好、作风形象好、科学发展实绩好的“五好”班子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构建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重用敢抓善成的干部,褒奖贡献突出的干部,支持一身正气的干部,鼓励踏实肯干的干部,真正把最优秀最适合的干部用在最关键的岗位,用在最能出生产力的地方,用在最重要的增长极和新的增长点,用在最复杂和困难的部位。要真正重视和体现群众公认,防止简单以票取人;真正重视和体现干部用业绩说话、项目为干部说话,干部用民意说话、公认为干部说话;真正重视和体现用人上的选贤任能和公道正派,在实践中有效落实,用机制加以保证。要认真总结推广我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拓宽视野发现干部,敢为事业选拔干部,不拘一格使用干部,满腔热情爱护干部,使陇原大地成为有志之士展示才华、成就事业、实现理想的一方热土。坚持以战略的眼光优化干部结构,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

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鼓励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和复杂环境锻炼成长。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不仅要采取有效办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而且要采取得力措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要不断完善人才支撑体系,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以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高层次、适应改革开放的人才,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智慧,为推进转型跨越、富民兴陇大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构筑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深化基层党建工作三级联创活动,创新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引导基层党组织把工作重心切实转移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上来。积极探索农村、社区、企业、机关、学校等基层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突出抓好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领域的党建工作,加强和改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加快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确保基层党组织工作有力量、办事有经费、活动有阵地。重视在生产一线、高知识群体、青年以及新社会阶层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断增强党员队伍活力和党组织亲和力。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让党

员、群众全面了解和有序参与党内事务,以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凝聚党心民心。

(五)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彰显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和人民至上观点,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关心疾苦,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在为民排忧解难中锤炼党性修养,在富民具体实践中增进群众感情,在惠民实际成效中汲取智慧力量。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提倡讲短话、开短会、发短文,坚持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失职追究制,实现办事提速提效、服务创质创优。狠抓工作执行落实,大力弘扬说了就做、雷厉风行的良好作风,建立健全一抓到底、跟踪问效的工作机制,真正把成效体现在求转型跨越之真、务富民兴陇之实上。要大兴改革创新之风。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就永无止境,改革创新也永无止境。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时代的要求,结合甘肃的实际,在解放思想上把自己、把本地区本部门摆进去,勇于变革、永不停滞,力求在改革创新上先人一步、在工作实效上胜人一筹。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劳民伤财,坚决反对贪图享受、铺张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促进发展、改

善民生上,争做为民服务的模范、甘于奉献的模范、艰苦创业的模范。

(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改革的推动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廉政教育力度,强化党员干部清廉从政意识、防微杜渐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做到珍惜岗位、珍视荣誉、珍重人格、珍爱家庭。加大源头防范力度,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权力寻租和权钱交易空间,让权力在阳光下行使。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持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强化对重大决策部署、重点建设项目、重大民生工程的监督检查,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工作开展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加大专项治理力度,积极回应社会和群众关切,认真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做到有案必查、违纪必究,绝不手软、绝不姑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廉政准则》,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树立

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同志们,伟大的时代赋予我们光荣使命,崇高的事业召唤我们开拓奋进。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勤劳勇敢的甘肃人民前仆后继、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解放和新中国成立,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壮丽画卷已经展开,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波澜壮阔。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自觉肩负神圣职责,顺应人民群众期待,坚定信念不动摇,扭住目标不放松,恪尽职守不懈怠,努力在科学发展、转型跨越、民族团结、富民兴陇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奋发进取,为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为全面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努力奋斗

抓改革 促发展 惠民生

为全面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努力奋斗

(第45届世界邮政日致辞)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 2014年10月9日

在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65华诞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第45届世界邮政日。借此机会,我代表国家邮政局,向关心、支持我国邮政事业发展的各地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全世界邮政业的同行们,特别是我国邮政行业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战略部署,对新时期邮政行业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发展,为邮政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邮政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快递服务首次纳入政府工作报告,邮政监管体制、税制改革、简政放权、行业安全监管等方面取得重要改革成果,邮政业基本面长期向好,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继续保持。2013年全行业业务总量完成2725亿元,同比增长34%;业务收入完成2548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快递业务量完成92亿件,同比增长62%,最高日处理量突破6500万件;快递业务收入完成1442亿元,同比增长37%。但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行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延续,邮政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正确研判形势,树立底线思维,强化担当意识,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坚定不移地向着“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的奋斗目标,以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推动行业发展。紧紧围绕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这条主线。邮政业是国家基础性、公共性、服务性行业,与生产生活和消费者利益紧密相连。惠民生既是邮政业发展的根本目标,也是检验发展成效的试金石。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统筹协调,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普惠为民,以全面深化改革统领全局,解决邮政业在促进发展、普惠民生过程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程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大程度地解放和增强行业活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继续实施“深化邮政改革创新,推动快递转型升级”两大战略。深化邮政改革,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形成激发活力的运营机制,探索邮政公共服务市场化机制,完善邮政普遍服务和竞争性业务分业经营制度。推动邮政业务创新发展,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邮政网络使用效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性业务,支持发展农村物流业务,满足多元化需求。完善邮政发展环境,健全责权统一的邮政普遍服务保障与监督机制,推动邮政普遍服务可持续发展,完善特殊服务和安全监管机制。推动快递企业从做大规模向做强实力转变,引导快递市场主体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打造核心竞争力、产业带动力、社会影响力强的现代企业集团,追赶国际领军集团。实施“快递下乡”、“快递西进”工程,加快农村和西部地区快递网络布局,支持企业建设跨境网络开拓海外市场。推动快递服务向综合快递运营体系转型,将业务板块由“1+1”向“1+3”拓展,在标准快递和国内电商快递基础上,着力发展服务先进制造业快递和跨境电商快递。

牢牢把握“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监管效能”两个重点。引导企业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提升邮政普遍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快递企业由价格竞争向服务竞争转变,打造服务品牌。引导企业加强内部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运营,提升企业公众服务满意度。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以企业服务质量承诺为重点的信用机制。建立行业自律约束机制,实施快递服务职业道德准则,建立行业内部监督机制、风险警示举报制度及处理机制。突出强化安全监管,完善落实安全保障机制、责任和工作制度,将人防、技防和流程管理相结合,严格收寄验视制度,全面保障寄递渠道安全。深化职能转变,提高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水平,加强改进邮政行政执法,实现执法重心下沉,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

始终坚持“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增进人民福祉”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用户权益保护的救济途径,加强投诉与申诉管理,着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督促企业按规定做好用户赔偿,保障用户求偿权。保障用户的人身财产和信息安全,严禁企业和个人非法泄露信息。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依靠全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拼搏努力和全社会的广泛支持,邮政全行业将会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转型升级贯穿邮政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坚持安全为基、发展为要、服务为上,注重稳态势转方式,注重调结构提质效,注重转职能惠民生,为全面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邮政业努力奋斗,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下载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为同步跨入小康社会二努力奋斗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为同步跨入小康社会二努力奋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