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地方税务局税务行政处罚实施办法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发布《江苏省地方税务局税务行政处罚实施办法》的公告
苏地税规〔2010〕6号
2008年7月2日制定的《江苏省地方税务局税务行政处罚实施办法》于2010年8月15日修订,现予以公告。
附件:
1、江苏省地方税务局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基准
2、行政处罚适用文书
二○一○年八月二十日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税务行政处罚实施办法
(2010年8月15日修订)
第一条 为加强税务行政处罚工作,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地税机关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地税机关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税务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税务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两个以上税务机关对税务行政处罚管辖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税务机关指定管辖。
第四条 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应当遵循合法性原则。地税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作出处罚决定。
第五条 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应当遵循合理性原则,符合立法宗旨和逻辑理性。处罚决定应当全面考虑相关因素,与行政相对人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危害后果相当。对不同性质、情节及危害后果的税收违法行为,应当区别情况作出不同的处罚决定。不得滥用或者怠于行使自由裁量权。
第六条 税务行政处罚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原则,相同情况相同对待。对违法事实、性质、情节等因素基本相同的税收违法行为,是否实施行政处罚以及处罚的种类、幅度等应当基本相同,不得因案件以外的因素影响行政处罚的结果。
第七条 对有关行政处罚的羁束性规定,地税机关必须适用。对有关行政处罚的选择性规定,地税机关应当遵循裁量原则和标准,结合具体情况在规定的条件和要求范围内选择适用。
第八条 税务行政处罚应当由行政处罚法及税收征管法规定的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税务机关行使。
第九条 行政相对人一年内首次实施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违法行为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税收违法行为,地税机关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在规定期限内改正的,不予行政处罚;逾期不改正的,应予行政处罚。行政相对人一年内实施上述同类税收违法行为两次以上的,应当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前款所指“一年”是指本次税收违法行为发生之日前12个月,“同类税收违法行为”是指应当适用同一处罚条、款、项的税收违法行为。除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外,责令限期改正的期限一般不超过15日。
第十条 行政相对人实施的数个税收违法行为之间存在手段与目的或者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应当选择对法律责任较重的违法行为实施处罚。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行政相对人实施的一个税收违法行为可以适用数个处罚条款的,应当选择适用处罚较重的条款实施处罚,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的罚款处罚。
第十一条 对法定罚款幅度以金额计的税收违法行为,处罚对象为公民(含个体工商户)的,处罚金额不得低于50元;处罚对象为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处罚金额不得低于200元。
第十二条 法律法规规定的罚款处罚以倍数计的,罚款的倍数应当为10%的整数倍。罚款处罚以金额计的,罚款金额应当为50元的整数倍。
第十三条 税务行政相对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予行政处罚:
(一)税收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二)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税收违法行为的;
(三)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税收违法行为的;
(四)税收违法行为在五年内未被发现的。
(五)其他依法应当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
第十四条 税务行政相对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根据其违法情节从轻或减轻处罚:
(一)主动消除、减轻税收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积极配合地税机关查处税收违法行为,主动补缴少缴税款的;
(三)主动报告地税机关尚未掌握的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违法行为的;
(四)检举他人重大偷税、逃避追缴欠税、抗税、骗税违法行为,经查证属实的;
(五)受他人胁迫有税收违法行为的;
(六)其他依法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形。对偷税行为的处罚不适用减轻处罚的规定。
第十五条 行政相对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罚:
(一)一个纳税年度内实施同类税收违法行为三次以上的;
(二)逃避、拒绝或者以其它方式阻挠税务机关检查情节严重的,(三)拒绝提供资料或阻挠他人反映真实情况的;
(四)恐吓、威胁、报复税务人员、证人、举报人的;
(五)违法手段恶劣,严重干扰税收管理秩序的;
(六)其他依法应当从重处罚的。
第十六条 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自由裁量基准执行,有特殊情况不能按裁量基准实施的,应当报上一级税务机关批准。
第十七条 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应当依法听取行政相对人的陈述申辩意见。符合听证条件的行政相对人要求听证的,地税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对行政相对人在陈述申辩及听证程序中提出的事实、理由及有关证据,地税机关应当认真审查判断,必要时应当进行调查,情况属实的应予以采纳。不得因行政相对人陈述申辩及要求听证而加重其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除适用简易程序外,行政处罚案件未经审理,不得提前告知行政相对人拟处罚的金额或幅度。未经地税机关负责人批准,不得撤销行政处罚案件。
第十九条 行政处罚案件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员应当根据具体案情,对照裁量标准,在案件调查材料中对是否实施行政处罚以及处以何种处罚、具体处罚幅度提出建议,并明示裁量的理由及事实依据。
行政处罚案件的审理、审核、审批人员应当综合全案情况,对调查人员的处罚建议进行审查判断,在有关报告中签署意见,并说明依据和理由。对调查人员未按照规定说明裁量的理由及事实依据的,审理、审核、审批人员应当将案卷退回,或者要求有关人员补充说明。
第二十条 地税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应当在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载明以下内容: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当事人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主要违法事实及证明违法事实的证据材料;行政处罚裁量的理由和事实依据;听取当事人陈述申辩意见情况;行政处罚的种类和法定依据;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不服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出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日期并加盖税务机关印章。
第二十一条 重大税务行政处罚案件应当集体审议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是重大税务行政处罚案件:
(一)罚款数额较大的案件(具体数额标准由上一级地税机关确定);
(二)争议较大的案件;
(三)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四)其他重大疑难案件。
达到省政府规定的重大行政处罚标准的案件,应当按照省政府的规定进行备案。第二十二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建立税务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制度。对于案卷评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通知相关单位依法纠正或直接纠正。各地开展案卷评查工作的情况应定期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报告。
第二十三条 上级地税机关应当通过行政复议、案卷评查、群众举报、来信来访、执法投诉等多种途径,及时掌握税务行政处罚实施情况,对问题突出的单位和事项开展专门督查。
第二十四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税务行政处罚统计报告制度,按照省政府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法制监督关于行政处罚报备案的要求进行报备。各省辖市及苏州工业园区地方税务局、张家港保税区地方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直属分局应于次年1月底前向省局报送上年度税务行政处罚统计表及统计分析报告。
第二十五条 实施税务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税务行政处罚决定被人民法院终审确认违法的;
(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被复议机关确认违法的;
(三)税务行政处罚决定被上级机关确认违法或不当的;
(四)因税务行政处罚权行使不当引起行政相对人投诉,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其他不当行使税务行政处罚权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税机关的政策法规部门负责税务行政处罚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未规定事项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江苏省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沈阳市地方税务局税务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实施办法
沈阳市地方税务局税务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了防止和纠正税务机关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和监督税务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暂行)‣和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可依法向税务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沈阳市地方税务局各级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作出行政复议决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税务复议机关应依法行政、有错必纠,认真履行行政复议职责;行政复议活动应当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
第四条 各级税务行政复议机关均应设立税务行政复议委员会(以下简称复议委员会)。复议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及委员组成。主任由局长或副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副局长担任,委员由负责法规、税政、社保、征管、发票、监察、稽查等部门负责人担任。
复议委员会下设复议办公室,负责具体办理行政复议事项。复议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政策法规部门。第五条
税务行政复议案件需经税务行政复议委员会集体审理后,作出复议决定。
第六条 复议委员会成员和 复议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办理税务行政复议案件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有下列关系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夫妻关系;
(二)直系血亲关系;
(三)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四)近姻亲关系;
(五)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其他利害关系。第七条 复议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一)审理税务行政复议案件;
(二)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第八条 复议办公室的工作职责:
(一)受理行政复议申请;
(二)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文件和资料;
(三)审查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与适当,拟定行政复议决定,提报复议委员会审理;
(四)处理或者转送对•税务行政复议规则(暂行)‣第九条所列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
(五)对被申请人违反行政复议规定的行为,依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提出处理建议;
(六)组织召开复议案件审理会议;
(七)办理因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应诉事项;
(八)按照职责权限,督促行政复议决定的履行;
(九)对下级税务机关的行政复议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十)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赔偿事项;
(十一)办理行政复议、诉讼、赔偿等案件的统计、报告和归档工作;
(十二)负责复议委员会审理会议记录,制作行政复议决定文书;
(十三)负责承办复议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第九条 复议委员会委员的工作职责:
复议委员会委员在接到复议办公室转来的案件资料10日内,根据本岗位职责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条 复议机关受理申请人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
(一)税务机关作出的征税行为,包括确认纳税主体、征税对象、征税范围、减税、免税及退税、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以及税款征收方式等具体行政行为和征收税款、加收滞纳金及扣缴义务人、受税务机关委托征收的单位作出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行为。
(二)税务机关作出的税收保全措施: 1.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存款; 2.扣押、查封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三)税务机关未及时解除保全措施,使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合法权益遭受损失的行为。
(四)税务机关作出的强制执行措施:
1.书面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
2.变卖、拍卖扣押、查封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五)税务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 1.罚款;
2.没收财物和违法所得。
(六)税务机关不予依法办理或者答复的行为: 1.不予审批减免税或者出口退税; 2.不予抵扣税款; 3.不予退还税款;
4.不予颁发税务登记证、发售发票; 5.不予开具完税凭证和出具票据;
6.不予核准延期申报、批准延期缴纳税款。
(七)收缴发票、停止发售发票。
(八)税务机关责令纳税人提供纳税担保或者不依法确认纳税担保有效的行为。
(九)税务机关不依法给予检举奖励的行为。
(十)税务机关作出的通知出境管理机关阻止出境行为。
(十一)税务机关做出的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河道工程修建维护费、社会保险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会经费等,以及加收滞纳金的行为。
(十二)税务机关作出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第十一条 对各级地税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上一级地税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一)对沈阳市地方税务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辽宁省地方税务局申请行政复议。
(二)对各区、县(市)地方税务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沈阳地方税务局申请行政复议。
(三)对税务所(分局)、各级税务局的稽查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主管税务局申请行政复议。
(四)对扣缴义务人作出的扣缴税款行为不服的,向主管该扣缴义务人的税务机关的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对受税务机关委托的单位作出的代征税款行为不服的,向委托税务机关的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五)国税局(稽查局、税务所)与地税局(稽查局、税务所†分局‡)、税务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联合调查的涉税案件,应当根据各自的法定职权,经协商分别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得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对国税局(稽查局、税务所)与地税局(稽查局、税务所†分局‡)共同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国家税务总局申请行政复议;对税务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共同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六)对被撤销的税务机关在撤销前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继续行使其职权的税务机关的上一级税务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第十二条 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提出行政复议申请,除不符合法定申请条件的,税务复议机关必须受理。
第十三条 税务行政复议申请符合下列规定的,应当予以受理:
(一)申请人具备申请资格;
(二)有明确的申请人和符合规定的被申请人;
(三)有具体的行政复议请求和理由;
(四)在法定申请期限内提出;
(五)属于规定的税务行政复议范围;
(六)申请人就纳税发生争议,已按规定缴清税款、滞纳金,或者已按规定提供担保;
(七)属于收到行政复议申请的行政复议机构的职责范围;
(八)其他行政复议机关尚未受理同一行政复议申请,人民法院尚未受理同一主体就同一事实提起的行政诉讼。第十四条 申请人可以在知道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因不可抗力或者被申请人设置障碍等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第十五条 行政复议申请期限的计算,依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当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自具体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计算;
(二)载明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直接送达的,自受送达人签收之日起计算;
(三)载明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律文书邮寄送达的,自受送达人在邮件签收单上签收之日起计算;没有邮件签收单的,自受送达人在送达回执上签名之日起计算;
(四)具体行政行为依法通过公告形式告知受送达人的,自公告规定的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五)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未告知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事后补充告知的,自该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收到行政机关补充告知的通知之日起计算;
(六)被申请人能够证明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自证据材料证明其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计算。
税务机关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应当向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送达税收法律文书而未送达的,视为该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不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
第十六条 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依照行政复议法第六条第(八)项、第(九)项、第(十)项的规定申请税务机关履行法定职责,税务机关未履行的,行政复议申请期限依照下列规定计算:
(一)有履行期限规定的,自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二)没有履行期限规定的,自行政机关收到申请满60日起计算。
第十七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纳税担保人对本办法第十条第(一)项和第(六)项第1、2、3目行为不服的,申请人按规定申请行政复议的,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确定的税额、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方可在实际缴清税款和滞纳金后或者所提供的担保得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确认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
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方式包括保证、抵押及质押。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应当对保证人的资格、资信进行审查,对不具备法律规定资格,或者没有能力保证的,有权拒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税务机关应当对抵押人、出质人提供的抵押担保、质押担保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抵押担保、质押担保,不予确认。第十八条 申请人书面申请行政复议的,应当在行政复议申请书中载明下列事项:
(一)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公民的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工作单位、住所、邮政编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邮政编码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被申请人的名称;
(三)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和理由;
(四)申请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五)申请行政复议的日期。
第十九条 申请人口头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复议办公室应当当场制作•口头申请行政复议登记表‣交申请人核对或者向申请人宣读,并由申请人签字或盖章。
第二十条 复议办公室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进行审查,并作如下处理:
(一)对符合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予以受理,并制作•受理复议通知书‣,报经复议机关负责人签批后,送达申请人。
(二)对不符合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并制作•不予受理决定书‣,报经复议机关负责人签批后,送达申请人。
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未按前款规定期限审查并作出不予受理决定的,视为受理;对符合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自复议机关法制工作机构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二十一条 税务行政复议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表述不清楚的,复议办公室可以自收到该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5日内书面通知申请人补正。补正通知应当载明需要补正的事项和合理的补正期限。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补正的,视为申请人放弃行政复议申请。补正申请材料所用时间不计入行政复议审理期限。
第二十二条 在行政复议中,被申请人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
在行政复议过程中,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其他有关组织或者个人收集证据。
复议办公室按规定的职责所取得的有关材料,不得作为支持被申请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
第二十三条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用书面审查的办法,但是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复议办公室认为有必要时,应当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并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了解情况。
第二十四条 复议机关审理重大、复杂的行政复议案件,可以采取听证的方式审理。
税务复议听证可以依申请人申请或者由行政复议办公室决定举行。第二十五条 复议机关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事实证据、法律程序、法律依据及设定的权利义务内容之合法性、适当性进行全面审查。
第二十六条 复议办公室应当自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之日起7日内制作•提出答复通知书‣,连同行政复议申请书副本或者•口头申请行政复议登记表‣复印件发送被申请人。
第二十七条 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或者•口头申请行政复议登记表‣复印件之日起10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
被申请人不按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第二十八条 申请人和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复议机关不得拒绝。
第二十九条 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申请人要求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可以撤回,但不得以同一基本事实或理由重新申请复议,申请人能够证明撤回行政复议申请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的除外。
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由复议办公室制作•行政复议终止通知书‣,报经复议机关负责人签批后送达申请人,行政复议终止。
第三十条 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依法一并提出对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的,复议机关对该规定有权处理的,应当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复议办公室应当在7日内制作•规范性文件转送函
(一)‣,报经复议机关负责人签批后,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法处理,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在60日内依法处理。
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由复议办公室制作•行政复议中止通知书‣,报经复议机关负责人签批后送达申请人。
第三十一条 复议机关在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本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当在30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复议办公室应当在7日内填制•规范性文件转送函
(二)‣,报经复议机关负责人签批后,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依法处理。
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由复议办公室制作•行政复议中止通知书‣,报经复议机关负责人签批后送达申请人。
第三十二条 行政复议期间被申请人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不影响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但是,申请人依法撤回行政复议申请的除外。第三十三条 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对税务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在行政复议决定作出前自愿达成和解的,应当向复议办公室提交书面和解协议;和解内容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复议办公室应当准许。由复议办公室制作•行政复议终止通知书‣,报经复议机关负责人签批后送达申请人,行政复议终止。
第三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复议机关负责人同意,复议办公室可以按照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
(一)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对税务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
(二)当事人之间的行政赔偿或者行政补偿纠纷。当事人经调解达成协议的,经复议机关签批后,由复议办公室制作行政复议调解书。调解书应当载明行政复议请求、事实、理由和调解结果,并加盖行政复议机关印章。行政复议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字,即具有法律效力。
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生效前一方反悔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及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第三十五条 复议办公室应在受理复议申请之日起20日内将案件材料送交复议委员会成员,复议委员会成员应根据职责分工,书面提出审理意见。复议办公室综合复议委员会成员的意见,在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40日内书面提出初步审理意见,提报复议委员会审理,并在复议委员会开会审理5日前,将案件材料送交复议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委员。
第三十六条 复议委员会会议由复议委员会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主持。复议委员会会议必须有2/3以上复议委员会委员到会。
复议办公室的有关人员,可列席会议。第三十七条 复议委员会会议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复议办公室汇报案情及审理意见;
(二)复议委员会委员就审理情况提出意见;
(三)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第三十八条 复议委员会审理复议案件应充分听取各委员的意见。做出审理决定时,应实行表决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复议委员会各委员有权参加表决。
复议委员会委员若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会议的,可授权他人参加,并可代委员行使表决权。
第三十九条 复议委员会主持人可视案件情况决定采取下列方式表决:
(一)复议案件情况简单,各委员无不同意见,采用表态方式表决;
(二)复议案件情况较复杂,各委员意见不统一的,采用举手方式表决;
(三)复议案件情况复杂,各委员意见分歧较大的,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
第四十条 复议委员会应按照下列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一)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二)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三)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2.适用依据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5.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纳税人及其他当事人对被申请人重新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十一条 行政复议机关在申请人的行政复议请求范围内,不得作出对申请人更为不利的行政复议决定。第四十二条 复议办公室根据复议委员会作出的复议决定,制作•税务行政复议决定书‣,报经复议机关负责人签批后,送达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税务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四十三条 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复议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由复议办公室制作•决定延期通知书‣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30日。
第四十四条 复议机关受理税务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
第四十五条 复议机关在受理、审查、决定税务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可使用行政复议专用章。行政复议专用章与行政机关印章在行政复议中具有同等效力。
第四十六条 行政复议期间的计算和行政复议文书的送达,依照民事诉讼法关于期间、送达的规定执行。
本办法关于行政复议期间有关“5日”、“7日”的规定是指工作日,不含节假日。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由沈阳市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关于印发†沈阳市地方税务局税务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沈地税发„2002‟37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广东地方税务局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广东国家税务局
广东省税务系统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保障和监督广东省各级税务机关依法履行行政处罚职责,规范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广东省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我省税务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各级税务局、税务分局、税务所和各级税务局稽查局(以下简称“税务机关”)依法行使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是指税务机关在依法享有的税务行政处罚权限范围内,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其他税务管理相对人(以下简称“当事人”)违法行为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给予何种行政处罚和给予何种幅度行政处罚进行裁量的权限。
第四条
本办法所指的税务行政处罚种类包括:
(一)警告;
(二)罚款;
(三)吊销许可证;
(四)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税务行政处罚。
第五条 税务机关行使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遵循合法、合理原则,依照法定权力、条件、范围、幅度和程序进行,综合考虑情节与事实,做出的处罚决定应当与所保护的法定利益相一致。
第六条 税务机关行使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对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基本相同的税务事项,给予基本相同的处理。
第七条 税务机关行使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应当依法告知执法依据、执法过程、处理结果,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第八条 税务机关行使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税收违法行为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并给予行政处罚的,或者规定直接给予行政处罚的,不得以教育或者责令限期改正代替行政处罚。
第九条 税务机关行使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遵循法定程序和权限,依法保障当事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等各项法定权利。违反法定程序和权限的,行政处罚决定无效。
第十条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税收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同一个税收违法行为违反两个以上条款的,-2-适用处罚较重的条款进行处罚,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当事人实施的数个税收违法行为之间存在手段和目的或原因与结果关系的,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但应当适用处罚较重的条款进行处罚。
税务机关对当事人的税收违法行为责令限期改正时已给予行政处罚的,不得对其逾期不改正的行为再次实施行政处罚,法律、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税务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
行政处罚决定不得因当事人的申辩而加重处罚。
第十二条
税务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应当结合本办法,按照《广东省税务系统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见附件,以下简称《裁量基准》)执行。
《裁量基准》根据税收违法行为的具体情节,将违法程度分为“较轻(或轻微)、”“一般”和“严重”三个档次,并细化相应的处罚基准。
《裁量基准》中发票违法行为既可按涉案发票份数也可按涉案金额处罚的,按照处罚孰重的原则适用相应的处罚基准。
第十三条
当事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不予行政处罚:
(一)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
(二)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税收违法行为的;
(三)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税收违法行为的;
(四)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在五年内未被发现的;
(五)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六)其他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
第十四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一)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税收违法行为的;
(二)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三)受他人胁迫、诱骗、教唆实施违法行为的;
(四)配合税务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五)其他依法从轻行政处罚的。
从轻处罚是指,根据税收违法行为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等因素,在《裁量基准》所规定的“较轻”档次内确定较低处罚。
减轻处罚是指根据税收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低于法定处罚标准幅度,依法确定处罚档次或者处罚数额。
第十五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从重处罚:
(一)税收违法行为恶劣,造成严重税款流失的;
(二)在共同实施税收违法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三)五年内两次实施同一类税收违法行为且被税务机关处罚又实施同一类税收违法行为的,实施《裁量基准》第33项违法行为的除外;
(四)阻挠税务执法人员查处其违法行为的;
(五)隐匿、销毁税收违法证据的;
(六)胁迫、诱骗他人或者教唆未成年人实施税收违法行为的;
(七)对举报人、证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八)其他依法从重处罚的。
从重处罚是指,根据税收违法行为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等因素,直接适用《裁量基准》所规定的“严重”档次并在该档次内确定较高处罚。
第十六条
税务机关行使行政裁量权涉及法定回避事项的,应当依法告知纳税人享有申请回避的权利。税务人员存在法定回避情形的,应当回避。
第十七条
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拟对个人(含个体工商户)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第十八条
除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情形以外,按照一般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按照一般程序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办理人员应当提出税务行政处罚意见,报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5-第十九条
税务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或者对个人(含个体工商户)处以二千元以上罚款决定,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一万元以上罚款决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税务机关应当组织听证。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在实施税务行政处罚时,应当经过集体审议决定:
(一)案情复杂、争议较大的;
(二)对违法行为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
(三)依照本办法第十四条拟给予减轻处罚的;
(四)在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
(五)其他需要集体审议的。
第二十一条
集体审议决定行政处罚,由实施行政处罚的税务机关负责人召集,有关部门参加。
集体审议意见由参与审议人员签名确认,并由实施行政处罚的税务机关负责人批准。集体审议有不同意见的,应一并记录在案并签名。
经过集体审议的案件,可以适当突破《裁量基准》的档次,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按照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须经集体审议的行政处罚案件,应先经集体审议再报行政处罚实施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符合重大税务案件审理条件的行政处罚案件,适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重大税务案件审理有关规定。
-6-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的税收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税务机关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法律法规规定按税款倍数处罚的,罚款的倍数应当为0.1倍的整数倍。
第二十四条 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税务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五条
税务机关实施行政处罚,制作行政处罚文书,应当引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不得单独引用本办法及《裁量基准》作为做出处罚决定的依据。
第二十六条 各级税务机关要逐步推行使用说理式执法文书,实施税务行政处罚时,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对证据采信、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裁量基准的适用等说明理由,并最终作出相应的处罚决定。
第二十七条
广东省国税局、地税局不定期发布典型案例,指导行使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
第二十八条
各级税务机关通过税收执法督察、执法责任制考核、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等工作方式,加强对行使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包括《裁量基准》)所称的“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特别注明的除外。
第三十条
《裁量基准》所规定期限的最后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期满的次日为期限的最后一日;在期限内有连续三日以上法定休假日的,按休假日天数顺延。
第三十一条
税务机关可以以公告或者其他形式,将已经生效的税务违法案件行政处罚决定进行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二条
各市国家、地方税务局可以共同在本办法规定的《裁量基准》幅度内,根据实际进行细化,并报上一级税务机关备案。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广东省国税局和广东省地税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广东省国家税务局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试行)》(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公告2013年第15号公告)与《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广东省地方税务局2014年第4号公告)同时废止。
附件:《广东省税务系统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第四篇:安徽省地方税务局规范税务行政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安徽省地方税务局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地方税务行政处罚行为,保障全省各级地税机关依法正确行使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保护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其他税务当事人(以下统称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我省地税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有税务行政处罚权的全省各级地税局、地税分局、地税所和按照国务院规定设立并向社会公告的各级地税稽查局(分局)(以下统称地税机关)。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是指各级地税机关在法定的税务行政处罚权限范围内,根据行政处罚的原则和标准,对税务违法行为是否给予行政处罚、给予何种行政处罚和给予何种幅度行政处罚进行自由裁量的权限。
第四条:各级地税机关行使税务行政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法定、公开、公正、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地税机关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并根据违法行为事实、性质、情节、危害后果等情况,在《安徽省地方税务局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执行基准》(以下简称《执行基准》)规定的幅度内,对税务行政相对人分
别作出行政处罚或不予行政处罚的决定,但低于或高于《执行基准》的,必须向上一级地税机关报备后再实施。
税务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条:本办法所指的税务行政处罚是指罚款,主要适用于以下违法行为:
(一)违反税务管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账簿、凭证管理等)的行为;
(二)妨碍税款征收的行为;
(三)妨碍税务检查的行为;
(四)未按规定执行地税机关依法作出的行政决定的行为。
第七条: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不予税务行政处罚:
(一)违法事实不清或违法事实不成立的;
(二)初次发生较为轻微的税务违法行为的;
(三)应当给予税务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在五年内未被发现的;
(四)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中规定为“可以”、“并可处”、“可以并处”等行政处罚条款,但情节轻微且在地税机关责令限期改正期限内改正的或是违法行为发生后,主动改正违法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五)未按照规定预缴税款的;
(六)因不可抗力导致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有违法行为发生的;
(七)因地税机关原因导致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发生违法行为的;
(八)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不予税务行政处罚的行为。
第八条: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税务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二)受他人胁迫实施税务违法行为的;
(三)积极配合地税机关查处税务违法行为,主动补缴少缴税款的;
(四)检举他人重大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五)主动报告其地税机关尚未掌握的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违法行为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应当从轻、减轻处罚的。
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幅度内,根据税务违法行为情节、性质、手段、后果、影响等因素,在法定的处罚幅度内,对税务行政相对人按照较低处罚数额或适用较低处罚比例进行处罚。
减轻处罚是指根据税务违法行为情节、性质、手段、后果、影响等因素,在法定处罚的最低限以下,依法对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给予税务行政处罚,但不得免于行政处罚。
第九条: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罚:
(一)一个纳税内实施同类税收违法行为两次以上的;
(二)逃避、拒绝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挠地税机关检查,情节严重的;
(三)拒绝提供资料、转移、隐匿、销毁有关资料或阻挠他人反映真实情况的;
(四)恐吓、威胁、报复地税人员、证人、举报人的;
(五)违法手段恶劣,严重干扰税收秩序的;
(六)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
(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依法应当从重处罚的。
从重处罚是指在法定幅度内,根据税务违法行为情节性质、手段、后果、影响等因素在法定处罚幅度内对税务行政相对人按照较高处罚数额或适用较高处罚比例进行处罚。
第十条:对法定罚款幅度以金额计算的税收违法行为,处罚对象为公民(含个体工商户)的,处罚金额不得低于20元;处罚对象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处罚金额不得低于100元。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罚款处罚以倍数计算的,罚款的倍数应当为10%的整数倍,罚款处罚以金额计算的,罚款金额应当为20元的整数倍。
第十一条: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的数个税务违法行为之间存在手段与目的或者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应当选择对法律责任较重的违法行为实施处罚。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二条: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以实施某一税务违法行为为目的,其行为、方法或结果又触犯其他处罚条款的,可以适用数个处罚条款的,应当选择适用较重的条款实施处罚。
第十三条: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应当依法听取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陈述申辩意见,符合听证条件的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要求听证的,地税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对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陈述申辩及听证过程中提出的事实、理由及有关证据,地税机关应当认真审查判断,必要时应当进行调查,情况属实的应予以采纳。不得因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陈述申辩及要求听证而加重其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案件查办人员调查取证时要注意收集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是否具有免于、减轻、从轻、从重处罚情节的证据;调查终结后,应当在案件检查(稽查)报告中提出行政处罚建议,说明税务违法行为的事实依据,处罚理由和法律依据等,并附相关证据材料。
第十五条;税务行政处罚案件的审理、审核、审批人员应当综合全案情况,对调查人员提交的处罚案件进行审查判断,在有关报告中签署意见,并说明依据和理由。对调查人员未按照规定说明裁量的理由及事实依据的,审理、审核、审批人员应当将案卷退回,或者要求有关人员补充说明。
第十六条:地税机关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应当在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载明以下内容:当事人姓名或者名称;当事人的主要违法事实及证明违法事实的证据材料;行政处罚裁量的理由和事实依据;听取当事人申辩陈述意见情况;税务行政处罚的种类和法定依据,税务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和期限;不服税务行政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出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作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的日期并加盖地税机关印章。
第十七条:对免予或从轻税务行政处罚的,须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决定;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或者拟减轻、从重处罚的,应当经过集体讨论决定。
第十八条:实施税务行政处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
有关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一)未按规定报请批准擅自作出税务行政处罚低于或高于《执行基准》的;
(二)税务行政处罚决定被人民法院终审确认违法的;
(三)税务行政处罚决定被复议机关确认违法的;
(四)税务行政处罚决定被上级机关确认违法的;
(五)因税务行政处罚权行使不当引起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投诉,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的;
(六)其他不当行使税务行政处罚权造成严重后果的。第十九条:各级地税机关应当建立案卷评查制度,对于案卷评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通知相关单位依法纠正或直接纠正。各地开展案卷评查工作的情况应当定期向上级地税机关报告。
第二十条:上级地税机关应当通过行政复议、案卷评查、群众举报、来信来访、执法投诉等多种途径,及时掌握税务行政处罚实施情况,对问题突出的单位和事项开展专门督查。
第二十一条:各级地税机关应当建立健全税务行政处罚统计报告制度,及时统计、分析、总结本地本部门发生的各类税务行政处罚案件情况。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地税机关法制工作机机构负责税务行政处罚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三条:各级地税机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开展行政处罚计算机辅助裁量试点工作。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仅作为内部规范,不得作为实施税务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引用,如有与法律、法规、规章不一致的,必须以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为准。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未规定有关税务行政处罚事项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处理。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和《执行基准》所称“以下”、“以上”均含本数。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由安徽省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税务局(稽查局)不予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
税务局(稽查局)
不予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税不罚„‟号:
经我局(所),你单位存在以下违法事实:上述行为违反规定,鉴于上述税收违法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第三十八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现决定不予行政处罚。
如对本决定不服,可以自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依法向内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税务机关(签章)年月日
使用说明
1、本决定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第三十八条设置。
2、适用范围:税务机关对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案件;或者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五年后发现的案件作出决定时使用。
3、“经我局(所)”:横线处填写“于年月日至年月日对你(单位)年月日至年月日情况进行检查”,或者“对你单位情况进行检查核实”。
4、“上述行为违反规定”横线处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正文直接填写相关法律规定条款。
5、“鉴于上述税收违法行为”:横线处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显著轻微,且能主动改正;或者属于超过五年被发现的违法行为。
6、“向”横线处填写有权受理行政复议申请的上级税务机关的具体名称。
7、本决定书与《税务文书送达回证》一并使用。
8、文书字轨设为“不罚”,稽查局使用设为“稽不罚”。
9、本决定书为A4竖式,一式三份,一份送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或者其他当事人,一份送征收管理单位,一份装入卷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