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徐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转发《江苏省地方税务局
徐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转发《江苏省地方税务局 预防和化解税务行政争议实施办法》的通知
徐地税发[2009]17号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市地税局各分局、稽查局,市局机关各单位:
现将《江苏省地方税务局预防和化解税务行政争议实施办法》转发给你们,并补充如下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积极建立税务行政争议预防和化解机制
预防和化解税务行政争议,是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客观需要,是坚持依法治税的重要体现,是优化纳税服务、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纳税人和税务机关的良性互动。为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局决定成立由一把手任组长、各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的预防和化解税务行政争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税务行政争议调处办公室,成员由市局各处(室)、稽查局和纳税服务中心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市局法规处。各部门具体职责分工为:市局纳税服务中心负责受理、调处或者转送纳税人提出的税务行政争议事项,并具体承办省局和市政府交办的税务行政争议事项;市局税政一处、二处、征管处、法规处和稽查局负责调查、处理相关的税务行政争议事项;其他处(室)应做好配合及有关衔接工作。税务行政争议案件处理的 -1-
统计、报告、归档和备案等日常事务工作由市局法规处办理。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认真组织好《江苏省地方税务局预防和化解税务行政争议实施办法》的学习与贯彻落实,要结合工作实际,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进一步细化管理措施,明确岗位和责任,按照要求积极建立税务行政争议预防和化解机制,从制度上为我局预防和化解税务行政争议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预防为主,多措并举,更好地树立良好的地税机关形象 各单位应按照“三个一流”工作目标的要求,在强调收好税的同时,更要强调服好务。应转变强势管理观念,强化服务型机关的建设。在处理税务行政争议中,更要转变以我为是的思想,尽可能从公正、平等、合理的角度给予纳税人说理的机会,认真听取纳税人的意见,对纳税人合法、合理的要求应积极采纳。在预防和化解税务行政争议上,各单位应以预防为主,统筹谋划,通过引入说理式执法文书,规范执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完善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制度,健全税收执法责任制等措施,进一步巩固我局“税收执法规范年”各项成果,以规范税收执法为抓手做好预防和化解税务行政争议工作。税务行政争议的妥善处理,促进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良性互动,将争议解决在基层,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利于更好地树立良好的地税机关形象,缓解日益突出的征纳矛盾,增强纳税人对税务机关的信任度和对税法的遵从度,从而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
-2-
三、严格考核,认真分析,确保税务行政争议预防和化解工作落实到位
各单位要认真落实《江苏省地方税务局预防和化解税务行政争议实施办法》,严格遵守规定的程序、时限等具体要求。市局将加强对该项工作的考核与监督,不定期对各单位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组织不力、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将进行责任追究,对工作实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将进行通报表彰。
各单位应建立税务行政争议预防和化解统计报告制度,并于每季末10日内向市局法规处报送税务行政争议预防和化解季度统计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税务行政争议案件的基本情况、预防和化解税务行政争议的具体措施及工作建议。
附件:1.江苏省地方税务局预防和化解税务行政争议实施办法
2.税务行政争议事项受理转送书
3.调查报告
4.税务行政争议案件调解书
二○○九年三月四日
-3-
第二篇:山东省地方税务局办公室转发
山东省地方税务局办公室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通知
鲁地税发〔2006〕68号
各市地方税务局(不发青岛)、省局直属分局:
现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5]129号,以下简称《办法》)转发你们,并就具体实施问题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减免税管理的部门分工 各级地税机关税收管理部门负责税收减免的审核审批、政策咨询、政策调研、业务培训、政策监督等工作;各级地税机关的征管部门负责税收减免的业务规程、税收文书、岗责设定、程序监督等工作;各级地税机关的政策法规部门负责税收减免的执法监督工作;各级地税机关的计统部门负责税收减免的核算统计工作;主管地税机关负责税收减免的申请受理、宣传辅导、审核上报、备案登记、数据采集、清理检查及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二、报批类减免税工作流程 根据《办法》第十条规定,纳税人可以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减免税,也可以直接向有权审批的税务机关申请。根据我省地税工作实际,纳税人原则上应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减免税。其申请审批工作流程如下:
(一)纳税人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减免税
1、主管地税机关的办税服务厅(或纳税申报受理岗)负责受理纳税人减免税申请。纳税人提出申请时,应填报《减(免)税申请审批表》和地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申请
资料。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即时制作《受理通知书》(附件1),送达纳税人;资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向申请人开具《补正申请资料通知书》(附件2),并将申请资料退回申请人补正;申请的减免税项目,依法不需要由税务机关审查后执行的,应即时制作《不予受理通知书》(附件3),告知纳税人不予受理,并将其申请资料退回纳税人。
2、主管地税机关的办税服务厅(或纳税申报受理岗)应在受理后2个工作日内将纳税人的申请资料转交到税源管理部门(或税源管理岗)的税收管理员审核。需对申请资料的内容进行实地调查核实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税收管理员按规定程序进行。调查核实意见经主管地税机关负责人同意后,负责调查核实的税收管理员应在《减(免)税申请审批表》“初审意见”栏中签署意见,由主管地税机关盖章后,于受理后10个工作日内直接上报有权审批的地税机关。
3、减免税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有权审批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准予减免税的书面决定,并逐户制发《减(免)税批准通知书》(附件4)。依法不予减免税的,逐户制发《减(免)税不予批准通知书》(附件5),说明理由,并告知纳税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
4、市级以上(含市级)有权审批机关需委托纳税人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就纳税人申请资料的相关内容进行实地核实的,应制发《涉税事项委托调查(核实)通知书》(附件6);受托主管地税机关负责实地核实,并形成《涉税事项调查(核实)报告》(附件7),按规定时间上报委托机关。
5、有权审批机关依法作出准予减免税或不予减免税决定后,应及时将《减(免)税批准通知书》或《减(免)税不予批准通知书》直接下发至主管地税机关;《减(免)税申请审批表》由有权审批机关及时送达县(市、区)级地税机关和主管地税机关,县(市、区)级地税机关为审批机关的,应及时送达主管地税机关。主管地税机关应自决定作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减(免)税批准通知书》或《减(免)税不予批准通知书》送达纳税人。
(二)纳税人直接向有权审批机关申请减免税
1、有权审批机关的税收管理部门负责受理纳税人减免税申请。纳税人提出申请时,应填报《减(免)税申请审批表》和地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申请资料。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及时制作《受理通知书》,直接送达或由主管地税机关送达纳税人;资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向申请人开具《补正申请资料通知书》,并将申请资料直接退回或由主管地税机关退回申请人补正。申请的减免税项目,依法不需要由税务机关审查后执行,应及时制作《不予受理通知书》,直接告知或由主管地税机关告知纳税人不予受理,并将其申请资料退回纳税人。
2、需市级以上(含市级)有权审批机关审批的减免税项目,有权审批机关不能进行实地核实,应委托纳税人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进行实地核实的,应制发《涉税事项委托调查(核实)通知书》;受托主管地税机关负责实地核实,并形成《涉税事项调查(核实)报告》,按规定时间上报委托机关。
3、减免税申请符合法定条件、标准的,有权审批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准予减免税的书面决定,并逐户制发《减(免)税批准通知书》。依法不予减免税的,逐户制发《减(免)税不予批准通知书》,说明理由,并告知纳税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
4、有权审批机关依法作出准予减免税或不予减免税决定后,应在决定作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减(免)税批准通知书》或《减(免)税不予批准通知书》直接送达纳税人;《减(免)税申请审批表》由有权审批机关及时送达县(市、区)级地税机关和主管地税机关,县(市、区)级地税机关为审批机关的,应及时送达主管地税机关。
三、备案类减免税工作流程
(一)主管地税机关的办税服务厅(或纳税申报受理岗)负责受理纳税人减免税备案申请。纳税人提出申请时,应填报《减(免)税情况备案表》(附件8)和地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申请资料。资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即时制作《受理通知书》,送达纳税人;资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向申请人开具《补正申请资料通知书》和申请资料一并退申请人补正。申请备案的减免税项目不属于备案类减免税范围的,应即时制作《不予受理通知书》告知纳税人,并将其申请资料退回纳税人。
(二)主管地税机关的办税服务厅(或纳税申报受理岗)应在受理后2个工作日内将纳税人的申请资料转交到税源管理部门(或税源管理岗)的税收管理员审核,需要对申请资料的内容进行实地调查核实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税收管理员按规定程序进行。调查核实后,负责调查核实的税收管理员应在纳税人报送的《减免税情况备案表》中签署意见,主管地税机关盖章后登记造册。
(三)主管地税机关应在受理纳税人减免税备案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登记备案工作。符合备案条件的,将《纳税人减免税情况备案表》送达纳税人执行;不符合备案条件的,主管地税机关应逐户制发《减(免)税不予备案通知书》(附件9),说明理由,并告知纳税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权利,依法需要补交税款的,主管地税机关应追缴纳税人应缴未缴税款及滞纳金。
四、备案类减免税适用范围和备案执行时限 备案类减免税限于已办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
文到之日前,凡属享受备案类减免税的纳税人应于2006年6月10日前完成备案手续,符合备案条件的,依照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减免税规定享受减税、免税;文到之日后,新增应享受备案类减免税的纳税人,符合备案条件的,其减免税按《办法》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自登记备案之日起执行。
五、减免税文书及台帐 在总局《办法》未对减免税文书及台帐作出统一规定前,省局参照总局已下发的执法文书和原《山东省地方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鲁地税发[2005]31号)的有关式样,设计了减免税有关文书、报表和台帐(见附件1—14)。各税种《减(免)税申请审批表》由省局各业务处室自行设计确定。各级应严格按规定使用和填写。
六、税收减免情况统计报告 县(市、区)局计统部门负责提供减免税核算数据,同级税收管理部门负责填报《减免税情况统计表》(附件10),并形成减免税总结报告上报市局税收管理部门;市局各税收管理部门将县(市、区)局上报的有关情况与本级直属分局的有关情况进行汇总,填报《减免税情况统计表》,形成全市减免税总结报告,由征管部门汇总后于每年6月20日前,以电子文档形式上报省局征管处;省局征管处对全省减免税情况进行汇总后,填制《减免税情况统计表》,并形成全省减免税总结报告,经省局相关业务处室审核确认后上报国家税务总局。减免税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减免税基本情况和分析;减免税政策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减免税管理经验以及建议。
七、减免税的核算统计 总局《办法》第29条规定,减免税的核算统计办法另行规定下发。在总局减免税核算统计办法未出台前,各地暂按《山东省地方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鲁地税发[2005]31号)中的有关规定执行,待总局相关规定出台后再按总局规定执行。
八、减免税管理的其他有关规定
(一)各级地方税务机关应当建立税收减免集体审议制度。对数额较大、情况复杂、条件认定等有歧义的税收减免事项,应当经局长办公会议集体审议后办理审批。集体审议的具体范围和标准由各级地方税务机关根据权限自行确定。
(二)上级地税机关应加强对下级地税机关税收减免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建立经常性的检查制度。日常检查按照职责分工由相关部门组织,执法检查由政策法规部门牵头组织。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1、是否对纳税人减免税申请情况进行认真审查,有无把关不严或弄虚作假情况;
2、是否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作出减免税审批决定;
3、是否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减免税审批决定;
4、是否违反法定程序作出减免税审批决定;
5、是否对不具备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作出准予减免税审批决定;
6、是否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减免税申请未及时受理、审批或备案;
7、是否对未按规定登记备案的纳税人办理了减免税申报;
8、对同一纳税人的减免项目和非减免项目的核算情况是否进行了日常监控管理,是否按规定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是否对减免税项目按单独核算的要求进行了核定;
9、是否对已终止执行的减免税及时进行了纠正;
(三)在税收减免期间,发现纳税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主管地税机关应及时向审批机关报送《终止减(免)税申请报告》(附件11);审批机关审查批准后,制作《终止减(免)税事项通知书》(附件12)逐级送至主管地税机关,由主管地税机关及时送达纳税人执行,并按征管法有关规定追缴其不应享受减免的税款:
1、享受税收减免优惠的纳税人,减税、免税条件发生变化的;
2、主管地税机关在管理中发现纳税人实际生产经营情况不符合减免税规定条件的。
3、经检查发现纳税人以瞒报、虚报等手段骗取减免税的。
(四)减免税批复未下达前,纳税人应按规定办理申报缴纳税款。税收减免批复下达后,主管地税机关应及时办理已征税款的抵退手续。
(五)纳税人应自减免税期满次日起恢复缴税;到期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缴纳税款的,主管地税机关应及时制作送达《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附件13),责令其限期申报缴纳,并视情节按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六)各级审批机关应建立分类减免审批资料档案,县(市、区)局地税机关同时负责省、市地税机关审批的减免税的批复文件的收集、整理和保管。主管地税机关应按《办法》规定设立减免税管理台帐(附件14),并及时将减免税批复文件、备案文书及其他相关资料归入纳税户户管档案。
(七)主管地税机关的纳税申报受理岗负责减免税申报数据的审核、录入,未经批准或未经备案的减免税数据不得在纳税申报时进行减免税申报。主管地税机关的综合管理岗负责减免税批复文件、备案文书及相关资料的汇集、整理,并及时将有关批复、备案内容录入征管信息系统。
九、报批类、备案类减免税的政策规定、具体项目划分、减免条件及需报送的证明材料、相关资料由省局相关处室整理后下发。
十、各市地税局接此《通知》后,应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并根据总局《办法》和省局实施意见制定具体操作办法和考核办法,明确工作分工,加强部门协作,严格操作规程,强化监督考核,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确保税收减免工作依法、规范、高效、有序进行。
二OO六年六月九日 山东省地方税务局办公室
第三篇: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办公室文件(范文)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办公室文件
苏地税办发[2005]28号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关于各级税务机关切实做好本单位个人 所得税扣缴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各省辖市及苏州工业园区地方税务局,常熟市地方税务局,省地方税务局直属分局:
现将国税办发[2005]27号《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各级税务机关切实做好本单位个人所得税扣缴工作的通知》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五年七月一日
主题词:个人所得税 代扣代缴 通知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办公室 2005年7月4日印发 打字:孙红敏 校对:四处 季志祥
第四篇:江苏省地方税务局依法行政考核办法
江苏省地方税务局依法行政考核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和《江苏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全省地税系统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全省地税系统依法行政工作考核,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依法行政考核总体目标是: 建立健全决策民主、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税收管理与税收执法体制,公正、严格实施法律和法规,全面提升税务干部依法行政水平,促进全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不断深入开展。
第四条 省局和省辖市局应当建立层级考核制度,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本级税务机关的依法行政考核工作,对省辖市和县(市、区)地税机关的考核结果抄告同级人民政府。
第五条 依法行政考核应当遵循实事求是、公平公正、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二章 考核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六条 依法行政考核的内容包括:
(一)依法履行税收职责;
(二)科学民主决策;
(三)加强税收制度建设;
(四)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五)强化税务行政监督;
(六)预防和化解税务行政争议;
(七)落实依法行政保障措施;
(八)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确定的其他内容。第七条 依法履行税收职责的基本要求:
(一)坚持依法组织收入。坚持依法征收原则,保持税收增长与经济发展实际水平相适应,杜绝虚收空转、收过头税、转引税款、有税不征等税收违法情况的发生,认真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依法查处涉税违法案件。
(二)促进税收征管改革。依法、合理设置和划分各级税务机关的职能和权限,进一步整合税收管理资源,推进税源专业化改革,促进征管资源与管理职能的合理匹配,提高税收管理的整体合力。
(三)持续优化纳税服务。建立健全现代纳税服务体系,遵循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服务理念,不断丰富纳税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四)深化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明确行政审批职责和权限,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强化行政审批后续管理。
(五)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网上办税。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扩大网上办税范围,完善公开承诺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明确公开主体、事项、形式和时限等内容,推行“阳光税务”,实现与政府部门、纳税人之间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
(六)建立税务部门征收管理与社会化综合治税的有效协调和长效管理机制,落实《江苏省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办法》,形成以依法治税、应收尽收为目标,以综合治理、源头控管为主要方式的地方税收征管保障体系。
(七)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保障正常的税收管理秩序。
第八条 科学民主决策的基本要求:
(一)完善行政决策规则,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明确重大税收决策的具体范围、事项和量化标准,将系统发展规划、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重要人事任免和奖惩、财务预算和重大财务支出、税收征管改革及信息化建设中重大问题、重大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制定、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和重大税收执法督察决定等事项,确定为重大决策事项。
(二)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听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等制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应在决策前交由法规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法的,不能提交讨论和作出决策。重大行政决策须经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
(三)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评价和跟踪反馈制度,通过政策调研、行业调查和跟踪反馈等形式,了解决策实施情况,分析评估决策执行效果,及时发现并纠正行政决策存在的问题,减少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
(四)建立健全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责任追究,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
第九条 加强税收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一)健全和完善税收管理制度。加强税源监控,强化行政权力的规范、监督和约束,形成覆盖税收管理全过程的税源监控、执法监督和纳税服务制度体系。
(二)严格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规范制定权限和程序,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公开征求意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公开听证制度、集体讨论决定制度、异议处理制度和成本效益分析制度。
(三)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推进备案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规范性文件修改、废止、定期清理和评估制度。第十条 规范税收行政执法的基本要求:
(一)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加强对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税收保全、税收强制、税务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的管理。严格执行法定程序,规范税收执法文书管理,积极推行说理式文书。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动态调整和有效应用机制。完善并落实重大税务案件集体审理制度,建立大额减免税、重大行政审批及后续管理集体审理制度。
(二)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制度,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取得执法资格。
(三)依法开展税收执法,程序正当、定性准确、裁量适当,有效解决随意执法、趋利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
(四)建立健全税收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建立税收执法案卷评查规则,形成税收执法案卷评查的长效机制,采取评查和评比等多种方式,促进税收执法在证据采集、程序实施、法律适用等方面的全面规范。
(五)实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主体、执法依据、职责权限、执法内容、裁量标准、程序步骤、具体时限、监督方式等应当采取有效形式向社会公示。
(六)积极推进税收执法风险的防范。建立税收执法风险的动态识别和防范、风险评估和预警、归类处置和责任追究机制,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力、运转高效的税务行政执法风险内部防范体系,有效预防和控制税收执法风险。
(七)不断改进税收执法方式。大力推进税收执法的信息化,依托税收大集中系统,对税收执法行为进行标准化管理,并形成有效的电子预警和监控。积极开展重大行政处罚、重大行政许可网上备案审查工作。第十一条 强化税务行政监督的基本要求:
(一)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内部层级监督,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增强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整合纪检监察、政策法规、征管税政、督察内审的各自层级监督优势,协力推进内部监督的深入开展,切实保障监督效果。加强税收执法检查,不断创新检查方式方法,严格整改落实,确保检查成效。
(二)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完善纳税人投诉处理机制。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诉讼的监督功能。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审计、财政等部门的监督,尊重并落实监督决定。接受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网络舆情等社会监督,全面提升应对社会舆情的能力。
(三)落实问责制度。严格执行行政监察法、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建立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完善岗责体系,强化环节控制,实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强化税收执法责任追究。对行政不作为、失职渎职、滥用职权和严重损害纳税人利益的行为,以及决策严重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第十二条 预防和化解税务行政争议的基本要求:
(一)健全争议预防和化解机制。根据《江苏省地方税务局预防和化解税务行政争议实施办法》的要求,明确税务行政争议调解机构和职责,健全行政调解工作机制,加强对信访投诉处理的考核。畅通信访渠道,及时、稳妥处理税务行政相对人的投诉,有效防止涉税矛盾和争议的升级。探索建立信访、投诉、复议和诉讼相结合的联动机制。
(二)加强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发挥行政复议在解决纠纷中的作用,畅通复议申请渠道,规范复议程序,注重运用调解、和解方式解决纠纷。严格履行行政复议决定,建立健全复议机构人员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应诉行政案件,尊重并自觉履行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认真对待司法建议。第十三条 落实依法行政保障措施的基本要求:
(一)加强依法行政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领导、监督和协调机制,落实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制度,统一领导、协调依法行政工作。建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依法行政领导小组,领导班子应定期调研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积极支持法规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注重发挥法规部门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作用。
(二)制定并落实依法行政规划和计划,落实依法行政报告制度、统计分析制度和监督检查、考核制度。
(三)健全法制工作机构,使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保障依法行政工作经费。
(四)建立健全学法制度,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培训,落实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测试制度。领导干部每年应按规定集中学习相关法律知识,税收执法人员每年应按规定参加相关法律知识培训。
(五)加强税收法律知识宣传普及,营造全社会依法诚信纳税、依法维权的税收法治环境,促进征纳和谐,提高纳税遵从度。
第三章 考核方法
第十四条 依法行政考核采取日常考核与考核相结合、全面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自查与互评相结合、群众评议与专业部门考核相结合、材料审查与实地检查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第十五条 考核机关应当依据本办法,结合本系统依法行政工作重点和主要工作目标,制定依法行政考核评分标准,明确具体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形式、评分细则,并组织考核。
第十六条 考核以自查自评为基础。由考核对象对照考核办法和评分标准规定的内容,对依法行政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并于每年12月20日前向考核机关提交依法行政情况书面报告。
第十七条 考核应当坚持内部考核与外部评议相结合。内部考核可以采取审阅报告、听取工作汇报、查阅案卷和文件资料、抽查下属单位工作情况以及考核机关确定的其他方法进行。外部评议可以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征求意见等方法进行。外部评议可以由考核机关自行组织实施,也可以由考核机关委托其他机构实施,或参考采纳其他部门对税务部门的评议结果。
第十九条 考核采取百分制计分方式。根据考核得分情况,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等次的分值划分由考核机关确定。第二十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加分:
(一)依法行政方面的创新创优举措被市级(含市级)以上行政机关作为经验推广的;
(二)依法行政工作成绩突出,获市级(含市级)以上表彰、奖励的;
(三)依法行政有关工作被市级(含市级)以上新闻媒体作为典型经验予以宣传报道的;
(四)考核机关确定的其他情形。加分事项为同一事项的,不累积加分。
第二十一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核为不合格等次:
(一)因违法行政行为引发恶性事件或重大责任事故,违法作出决定、命令、指示,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
(二)因失职渎职给公共利益、公民合法权益造成严重损害或引发恶性事件的;
(三)因违法执法造成重大税款流失的,或存在重大有税不征、收过头税、引税、虚收空转等违法行为被查实的;
(四)领导班子成员因职务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的;
(五)受到省(部)级以上单位通报批评的;
(六)考核中弄虚作假,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影响的。
(七)考核机关确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 考核结果及其应用
第二十二条 依法行政工作开展情况作为评定领导干部政绩、干部业绩的重要依据,作为考核评价和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
第二十三条 依法行政考核结果应当与绩效考核、奖励惩处挂钩。第二十四条 建立依法行政考核结果通报机制,对考核情况进行整体通报。对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的,考核机关给予通报表彰。对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考核机关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
第二十五条 对考核中发现的严重违法行为,考核机关应当启动行政问责程序,严肃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局依法行政考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地方税务局工作总结
地方税务局工作总结
201*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税收经济形势,XX地税局全局系统始终坚持围绕市财税局、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组织税费收入为中心,以建设地税文化为引领,扎实推动了税收业务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齐头并进,有力巩固了地税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始终坚持组织收入原则,税费收入实现新增长
201*年,全局系统共组织各项税费收入48.91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地方税收收入32.01亿元,同比增长9.8%,其他费、基金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11.6%。
一是加强重点税源监控管理。根据全局户管纳税人持续增长、征管力量相对不足的实际,坚持把重点税源监控作为税收管理和组织收入的重要手段,进一步扩大重点税源监控面,从191户增加到357户。健全“税收管理员基础分析、基层分局概括分析、区局全面分析”三个层面的重点税源监控月度分析报告机制,确保从点上掌握影响收入的微观因素,从面上反映整体收入情况和走势,从分析比对中发现税源异常情况。通过实时跟进、及时预警、提早介入,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201*年,357户重点税源企业共入库税款22.62亿元,占全部税收收入的70.66%,有力支撑了全局收入平稳增长。
二是加强潜在税源分析调研。进一步树立“从管理存量税源到掌握增量税源”的组织收入观,切实加强与区发改委等经济部门的横向沟通联系,及时把握新增项目、重点引进企业的开办进度,对新开办的金融保险机构、文化创意和动漫企业等开展了动态跟踪管理,提前介入纳税服务,及时进行上门走访和政策辅导,实施收入分析预测,挖掘增收空间。重视个体户税源,筛选出纳税贡献大、有增长潜力的个体户,通过设立专门台帐进行专项管理,确保潜在增长税源心中有数。
三是加强薄弱环节税收征管。健全部门信息交流机制,与区土管部门建立了土籍资料共享制度,加强房、土两税征管底册资料比对,全年经比对补缴土地使用税240万元,与国税部门完善了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工资费用支出等信息数据比对,补征相应税费137万元。做好股权转让行为纳税情况审核把关,全年办理股权转让137户,入库税费2285万元。分别组织了契税和耕地占用税征管调研、非居民企业税收政策调研、外籍人员个人所得税征管情况调研、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政策调研等薄弱环节的政策和征管情况调研,为逐步完善管理、坚持应收尽收打下坚实基础。
二、积极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扎实推进“营改增”工作。为进一步促进服务业发展,开展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全面摸排试点企业纳税情况,组织专题政策调研,并通过宣传册、专题培训、“一对一”辅导等形式向企业宣传政策、讲解流程,全年完成1488户试点纳税人的确认和移交。“营改增”工作有条不紊推进,有助于完善税收抵扣链条,提振第三产业发展。
二是全面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对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进行重新梳理,进一步明确了减免税的权限设置、报批流程和备案管理,不折不扣地做好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宣传、解释、落实工作,充分运用政策杠杆,帮扶企业解困,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全年共计减免各税、费1.44亿元,惠及企业1200余户。其中,为227户高新技术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减免所得税2481万元;为977户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减免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约1.18亿元,为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减免营业税、个人所得税66万元。免收了小型微利企业发票工本费41万元,惠及2754户企业。
三是深入开展一线解难创优活动。根据“进村入企促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活动部署,加大税源走访力度,加强税企沟通交流,全年走访企业1300多户,及时了解纳税人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针对企业在技术改造、资金紧张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切实提出建设性意见,给予税收扶持,积极帮助企业用足、用活、用好税收政策,促进税源可持续发展。
三、切实构建现代征管平台,管理质效得到新提升
一是深入建设国、地税共管平台,提高办税效率。认真落实税收工作协作制度,实现了国、地税联合办理业务、联合征收税费、信息共享交流三方面的突破。联合办税实施以来,双方共联合办理税务登记、变更、停业、违章处理等业务2969户次;交换共管户定额、非正常户认定等各类信息8352户次;在国税局设立的地税窗口201*年共征收了2681户次纳税人的地方税、费(基金)223万元。通过联合办税,既为纳税人带来实在便利,也有助于国、地税双方掌握更加完善的税源信息,出台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从而推进税收工作打破部门限制,在全区高效有序开展。
二是拓展应用信息化技术平台,夯实征管基础。推进存量房交易评税系统和房地产交易税收征管一体化系统的上线运行,实现了房地产交易环节所有税费纳入一体化管理,提高了房地产交易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同时实现了自然人房产交易涉税事项同城办理,进一步方便了纳税人办税。持续抓好“税易07”、平易系统等各类征管软件的维护更新,扎实开展数据质量清理,大力推广企业网上申报、CA证书应用和机打发票推广,巩固了信息管税基础。
三是持续优化纳税服务平台,促进征纳和谐。建立起“办税服务厅-地税网站-上门走访”三位一体的纳税服务体系。办税服务厅服务更重专业化,在落实“一窗式闭环服务法”的基础上,加强大厅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服务礼仪培训和心理疏导,增强一线工作人员处理疑难问题、突发事件的工作能力,努力为纳税人提供规范、专业、优质的办税服务。网络服务更重便捷化,充分运用好“地税快线”服务平台,及时更新“视频讲堂”8期,发布纳税人办税指南4大类30种,回复纳税人政策咨询128条,有助于纳税人及时了解最新的税收政策和办税指南。走访服务更重针对性,结合纳税人具体情况和个性化办税需求,组织了局班子走访、分局长走访、管理员走访三个层面的分级走访活动,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宣传和辅导,促进征纳双方互动交流,引导纳税自觉。
四、不断推进依法治税进程,税法遵从迈上新台阶
一是税收宣传有声有色。以税收宣传月活动为契机,逐步建立起“重在四月、贯穿全年”的税收宣传工作机制。在税收宣传月,组织了“税收发展民生”国地税局长网络问政活动、“解难谋发展、创优惠民生”税收现场答疑会等一系列主题活动,通过集中宣传强化依法纳税意识。平时,通过“电子台历入万部手机、便民手册送千户纳税人、税收信息进百个社区”等延伸活动,建立起税收知识通过手机定期发送、通过手册广泛传播、通过屏幕滚动更新的宣传长效机制,做到宣传服务全年不间断。
二是纳税评估加速推进。通过建立模型、指标比对、实地核查、分类约谈等手段,全年共实施纳税评估136户,经评估补缴税费2783万元,评估户数、补缴税费均有大幅增长。其中,对全区轴承业开展的行业评估,对82户企业能耗、生产力成本、销售单价、下脚料、产成品、利润率等进行全面比对,筛选出17户企业进行实地核查、重点约谈,切实丰富了开展行业评估的经验;另对餐饮业、外籍个人缴纳个人所得税、在建工程等开展的专项评估也取得丰硕成果,有力发挥出纳税评估在强化税源管理、防范税收风险、减少税款流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三是税收政策深入落实。持续开展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编发辅导材料2000余份,采取视频培训、现场政策答疑等方式对2000余户纳税人进行了政策辅导。落实货物运输业年审工作,坚持严查严审,共取消自开票、代开票纳税人资格11户,进一步堵塞交通运输业征管漏洞。切实抓好企业政策性搬迁税收政策调整工作,共受理65户企业政策性搬迁和处置收入11.95亿元的登记备案。落实土地增值税清算要求,动态监控房地产项目,达到清算标准的实施清算,201*年实施清算项目8个,已完成3个,补税6343万元。扎实组织年所得12万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所得税征收方式认定、定期定额户个人所得税定额调整、企业社会保险费按工资总额征收户管清理等工作,严格落实税收政策,规范税收管理。
四是税务稽查成效明显。逐步完善起以自查为先导的税收专项检查工作模式,充分调动企业自查力量,既帮助企业规避税收风险,也集中更多力量共同规范税收秩序。201*年,共组织了10场税收自查辅导活动,安排企业自查463户,补税1082万元。集中稽查优势力量,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等税收违法行为,重点检查了“2.14”虚开用于抵扣税款发票案等要案,全年稽查50户,已结案并发现问题41户,稽查入库306万元。随着稽查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全年稽查选案准确率、查补收入入库率、总局督办案件协查按期回复率、协查信息完整率均达到100%以上,稽查案件结案率达到94.3%以上,有效促进税收法治。
五、着力开展地税文化建设,队伍素质展现新面貌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转变作风、提高能力为方向,以建设文化、激发活力为手段,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为载体,全面推进地税队伍建设。
一是打造“天一聚和”文化品牌,凝聚干事创业的力量。建成“一廊两刊三室六课堂”的地税文化载体,成立“税书苑”书画创作室,组织了第一届摄影作品展、第一届运动会、“我们的价值观”读书会等文化活动,致力于以优秀文化来凝聚人、鼓舞人、塑造人。各分局相继推出了“用心工作、快乐生活”、“清韵”、“潮水”等文化理念,通过举办文化沙龙等方式,促进了干部职工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二是形成“人人参与”学习氛围,增强创先争优的本领。扎实开展学习培训学分制管理,加大常规化业务培训力度,加强学习培训考核,全年共组织各类教育培训16期,参训干部758人次,组织业务考试2次,有效激发出干部职工的学习热情,增强知识,提高本领,在全国企业所得税业务考试中被评为优秀单位,在全市地税系统小企业会计准则考试中位列团体第一,被评为市级“书香单位”和“模范职工中心”。
三是推进“惩防并举”机制建设,夯实廉洁务实的作风。根据“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要求,经常开展违法违纪案件警示教育,深入落实分级分类谈话制度,召开3次集体廉政谈话,并在平时针对薄弱环节经常开展个人谈话、提醒谈话,做到防御在前。深入落实廉政风险分级内控机制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八项制度,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多次效能明察暗访,加大日常监督制约,全年未发现重大违纪违规行为和廉政风险预警。
四是完善“文明共建”工作网络,营造和谐向上的风气。以开展创先争优、“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持续推进文明创建,设立“道德讲堂”,建立“天一聚和”两级志愿者服务队,组织了纳税人权益维护、结对帮困等多样化志愿者服务,传递正能量,获得了省级文明单位、宁波市五一劳动奖状、宁波市五一巾帼标兵岗等新荣誉,1名同志被评为区劳动模范、省“廉洁高效先锋”,创建省级廉政文化进机关示范点已通过初步验收,树立了地税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