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纳雍扶贫知识及相关专有名词解释
扶贫知识及相关专有名词解释后35问
四、社会扶贫
1、社会扶贫
社会扶贫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社会扶贫,指国家或政府公共资源力量之外的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在政府的动员和倡导下,利用自身资源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所开展或参与的一系列扶贫活动。广义的社会扶贫,指除专项扶贫、行业扶贫之外,在政府的动员、倡导或部署下,全社会各界力量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所开展或参与的一系列扶贫活动。
2、集团帮扶
按照“党政领导、部门负责、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思路,本着“定点到乡、帮扶到村”的原则,把脱贫、增收和摘帽作为基本目标,把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作为根本保证,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村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加快体制创新,加快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通过规划统筹,整合资源,重点突破,培育典型,板块推进,使每年定点帮扶的贫困乡镇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跨越式发展,达到帮扶一个乡镇脱贫一个乡镇的目的。
3、四帮四促 “四帮四促”即帮助学习领会精神,促进思想统一;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增比进位;帮助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和谐稳定。2010年12月起在全省开展,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及领导干部均建立工作联系点。
4、企业扶贫
企业扶贫是指市场主体在国家或政府的动员和倡导下,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事业,帮助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特色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公益事业,加快脱贫致富。目前,企业参与扶贫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参与政府组织的定点扶贫。二是各类企业(国有、合资、民营企业等)利用其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信息、品牌等方面的优势,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采取村企共建、产业扶贫、技术服务、提供就业、农产品收购、资源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与贫困地区、贫困乡村开展经济合作。三是各类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投资、捐资或资助贫困地区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抗灾救灾等公益事业,以及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福利事业等。
5、百企帮百村
“百企帮百村”是指组织100家规模以上企业对口帮扶100个贫困村。
6、万名干部下基层 全省共组织20000名各级机关干部下基层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扎扎实实帮群众”活动,与群众促膝谈心、广交朋友,了解社情民意,宣讲方针政策,解决实际困难,共谋致富之策。
7、“4321结对帮扶”
“4321结对帮扶”是指党员干部个人结对帮扶困难党员和群众,即,市级领导干部每人帮扶4户贫困户,县级干部每人帮扶3户贫困户,科级干部每人帮扶2户贫困户,一般干部每人帮扶1户贫困户。
8、深圳对口帮扶工作
深圳市帮扶毕节市情况:1996年8月开始,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东西扶贫协作的部署(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组织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报告的通知“国办发[1996]26号”),深圳市对毕节地区进行对口帮扶。并明确“三区三委”:即宝安区帮扶纳雍,福田区帮扶赫章,南山区帮扶威宁,市直机关工委和市委民营经济工委(2005年明确)帮扶大方县,市委驻深工委帮扶织金县。
2013年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对口帮扶贵州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11号),继续明确深圳市对口帮扶毕节市,标志着新一轮动口帮扶工作的启动。并确定将“推进扶贫开发攻坚、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开展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加强干部人才培养交流”作为新时期对口帮扶工作的重点任务。这一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推动了两地政府、区县、企事业单位、民间团体及个人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开展。并完成了《深圳市对口帮扶毕节市工作计划(2013—2015年)》,明确深圳市7个区“一对一”结对帮扶毕节市7乌蒙山片区县的工作(罗湖区帮扶七星关区[新增]、龙岗区帮扶大方县[新增]、光明新区帮扶黔西县[新增]、盐田区帮扶织金县[新增]、宝安区帮扶纳雍县、福田区帮扶赫章县、南山区帮扶威宁县)。
深圳市帮扶毕节地区从帮扶方式上,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6年-2002年):深圳市级和区级帮扶毕节地区主要是采取借款办培训班、捐资捐物、支教等方式帮扶。
第二阶段(2003年——2012年):除举办培训班、捐资捐物外,市区级主要是安排财政项目资金帮助实施“双改项目”。按深圳市要求,深圳项目资金重点用于改善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条件的道路、饮水、住房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等社会公益项目建设。项目资金中,深圳市级财政资金由地区扶贫办具体负责,区级财政安排的资金主要由区级帮扶的县直接负责,不通过地区。
第三阶段(2013年——2015年):按照《深圳市对口帮扶毕节市工作计划(2013—2015年)》,由深圳市级和区级共同筹资,安排资金帮助毕节贫困乡村完善基础设施、支持毕节工业学校实训楼建设和对毕节干部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等项目。
9、“三支一扶”计划
“三支一扶”计划指国家实施的引导和动员高校毕业生志愿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服务的人才支持计划。
2005年6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号召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06年3月,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等八部委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正式提出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统一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全日制应届高校毕业生,安排到乡镇(重点是贫困地区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服务期限为2-3年。
“三支一扶”计划的实施,有利于改善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结构,有利于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缓解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尤其对推进贫困地区的社会事业发展和扶贫开发具有重要作用。
10、党建“1+1”结对帮扶活动
党建“1+1”结对帮扶活动是指市直单位和部门及县直机关单位与扶贫发工作重点乡镇和一类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
11、深圳帮扶项目资金主要操作程序
第一阶段:一般为每年的3-5月,深圳市对口办将当年计划安排毕节市的资金量以“函件”方式发到毕节市扶贫办,由市扶贫办组织县(区)扶贫办按要求报项目,申报项目待市级预审后,报送深圳市对口办,深圳市组织相关部门和帮扶区人员赴毕节考查后,将年度项目报深圳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论证后,下批函。第二阶段:每年的年底或下旬,深圳市对口办下达资金文件,将资金下拨到市扶贫办,市扶贫办下发资金文件,各县区开据财务票据到市扶贫办拨款。
五、规划计划
12、片区扶贫攻坚规划编制与实施
片区扶贫攻坚规划编制与实施是指按国家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由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组织编制并报请国务院批复的《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本着“雪中送炭、突出重点”的原则,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2年共同组织编制11个连片特困地区(不含西藏、四省藏区和新疆南疆三地州)的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明确了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空间布局、建设内容、政策措施、组织保障等。
同时,国家批准了“十二五”支持西藏、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设项目方案。为加强跨省片区协调,国务院确定由13个部委对口联系11个片区。即交通运输部联系六盘山片区,科技部和国家铁路局联系秦巴山片区(中国铁路总公司配合),国家民委联系武陵山片区,国土资源部联系乌蒙山片区,水利部和国家林业局联系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教育部联系滇西边境片区,农业部联系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工业和信息化部联系燕山-太行山片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系吕梁山片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系大别山片区,民政部联系罗霄山片区。
为加大对连片特困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国家及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专门面向连片特困地区的相关扶持政策。如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教育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水利部、旅游局、农业部等出台了针对片区县的支持政策。
13、贵州省“33668”扶贫攻坚行动计划
2015—2017年(三年重点攻坚期):全省减少贫困人口300万人以上;实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完成“六个小康建设”任务;使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24个贫困县、375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5800个贫困村出列。2018—2020年(三年巩固提升期):减少贫困人口163万人以上,1个贫困县、34个贫困乡镇实现“减贫摘帽”,3200个贫困村出列。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160余万贫困人口,按照农村低保标准实行政策性兜底保障。
14、扶贫攻坚“1+6”行动计划
扶贫攻坚“1+6”行动计划中:“1”指毕节市扶贫攻坚行动计划(2015—2018年),“6”指农业产业培育行动、基础设施夯实行动、生态环境绿色行动、乡村农家靓丽行动、人口控量提升行动、基层组织固本行动。
15、绿色贵州行动计划 绿色贵州行动计划即《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以县乡村造林绿化、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为抓手,用3年时间,全面绿化宜林荒山荒地,将符合政策条件的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六、资金项目管理
16、四到县
“四到县”是指目标到县、任务到县、资金到县和权责到县。
17、四个具体
“四个具体”即目标、任务、进度、措施。
18、六个规范
六个规范:一是规范项目库建设。充分利用建档立卡工作成果,根据贫困村、贫困户需求,以县为单位编制扶贫开发规划,建立扶贫项目库并报市扶贫办备案,对贫困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未纳入扶贫项目库的项目原则上不能立项。二是规范项目审批,坚持扶贫项目审批“七流程”。三是规范程序管理,坚持扶贫项目管理“十步骤”。四是规范采购原则。项目实施和管理过程中有关事项属于政府采购和招投标范围的,必须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和招投报有关规定执行;未达到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标准的,项目实施单位必须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要求,实行阳光操作。五是规范乡级报账。严格按照《贵州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关于建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全运行机制的意见》(黔府办函〔2015〕46号)文件规定执行。六是规范利益联结。建立健全贫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扶贫项目安排必须实施到村、落实到户,确保贫困农户受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到户形成的资产为项目受益农户所有,非到户项目形成的固定资产为项目受益村民集体所有。
19、四个全程参与
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的作用,实行驻村工作队在扶贫项目建设中“四个全程参与”,即:全程参与项目申报、全程指导项目实施、全程加强项目监管、全程督促项目评估。
20、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指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国有贫困农场、国有贫困林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贫困团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扶贫对象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提高收入水平,促进消除农村贫困现象的专项资金。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预算来源,分为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地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按使用方向,分为7类:(1)发展资金;(2)以工代赈资金;(3)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5)国有贫困农场扶贫资金;(6)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7)扶贫贷款贴息资金。
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使用范围,遵循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投向:(1)围绕培育和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支持扶贫对象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民族手工业和乡村旅游业;承接来料加工订单;使用农业优良品种、采用先进实用农业生产技术等。(2)围绕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支持修建小型公益性生产设施、小型农村饮水安全配套设施、贫困村村组道路等,支持扶贫对象实施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等。(3)围绕提高农村扶贫对象就业和生产能力,对其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给予补助。(4)围绕帮助农村扶贫对象缓解生产性资金短缺困难,支持贫困地区建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对扶贫贷款实行贴息等。(5)围绕编制、审核扶贫项目规划,实施和管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而发生的项目管理费。
2011年11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下发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就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预算与分配、使用与拨付、管理与监督等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并要求各地充分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拓宽扶贫开发投入渠道,加大整合支持农村贫困地区各类资金的力度,统筹安排、集中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1、信贷支持精准扶贫
省扶贫办、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于2014年9月25日印发了《信贷支持扶贫实施办法》。明确各县(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商业银行为承贷主体;贷款对象为注册资本300万元以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国家级、省级、市州级农业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档立卡的贫困信用农户。扶贫龙头企业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贫困农户贷款额度最高不超过5万元,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贷款利率及贴息按照《关于印发<中国人民银行贵阳支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扶贫开发实施办法>的通知》(贵银发〔2014〕95号)规定,通过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的比例不低于1:1。对扶贫龙头企业贷款,利率应在其同类同档次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的基础上下浮不低于2个百分点。对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贷款,原则上实行特惠金融政策,执行基准利率。
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农户贷款均按年利率5%给予贴息补助。扶贫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实行以奖代贴,即贷款主体按照贷款合同要求先行支付利息,县级扶贫部门对企业带动贫困农户情况进行考评后,给予贴息补助。扶贫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资金由省扶贫办次年根据贷款额度、贴息比例计算下达。
贫困农户支付利息后,依据借款合同、借款凭据、利息支付单据等向乡镇扶贫工作站申请贴息补助。乡镇扶贫工作站与乡镇信用社共同审核后,每半年与财政部门共同审核,经县扶贫领导小组审定后进行贴息。财政部门依据贴息清单委托农村信用联社将贴息资金统一支付给农户。贴息资金由县扶贫资金安排。
22、扶贫项目审批“七流程”、“十步骤” 七个流程:省下达资金计划→县制定项目申报指南→乡镇申报项目→县级扶贫部门初选项目→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确定项目立项→项目申报单位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县批复项目实施方案后下达项目资金。
十个步骤:建立项目库→编制项目申报指南→竞争立项并立项批复→项目实施单位编制实施方案→批复实施方案(县录入电子政务平台)→项目逐级报备→分级分类公告公示→项目实施及报账→项目验收→报送年度工作总结。
七、经验总结
23、精准扶贫“十子机制”
精准扶贫“十子机制”是指:一是瞄靶子,建识别机制;二是梳辫子,建分类机制;三是结对子,建驻村机制;四是理路子,建规划机制;五是想法子,建帮扶机制;六是找票子,建配置机制;七是甩膀子,建动力机制;八是强班子,建引领机制;九是凑份子,建联动机制;十是造册子,建管理机制。
24、精准扶贫“四看”识别法
精准扶贫“四看”识别法是指: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
25、扶贫开发改革试验“三大机制”、“五种模式” 三大机制:即指整县推进改革试验机制、集团帮扶改革试验机制、投融资改革试验机制。
五种模式:即指产业化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劳务经济推进扶贫开发模式、非农产业助推扶贫开发模式、农村能人带动扶贫开发模式、社会保障扶贫开发模式。
26、毕节试验区精神
毕节试验区广大干部群众在践行“三大主题”实践中,凝练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试验区精神和“践行使命、勇于探索、艰苦奋斗、拼搏争先”的新阶段实验区精神。毕节试验区全面改革推进会概括,“毕节精神”为“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同心攻坚。”
27、文朝荣精神
文朝荣精神就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愚公移山、改变面貌”的精神。艰苦奋斗就是不甘落后、不怕困难;无私奉献就是勤政为民、清正廉洁;愚公移山就是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改变面貌就是发展经济、脱贫致富。
28、威宁精神和威宁经验
威宁精神: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于争先 威宁经验:解放思想、增强信心,综合施策、重点突破,集团帮扶、整体推进,激发内力、狠抓落实。
八、相关情况
29、毕节扶贫开发五个阶段阶段
根据扶贫目标、扶贫方式、时代背景等的不同,我区的扶贫开发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改革开放以后到1985年,这一时期的扶贫主要以救济式扶贫为主。改革开放初期,全区农村人口的绝大部分处于贫困状态,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几十元。通过推行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加之政府的扶持,贫困状况有所缓解,到198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1元;
第二阶段从1986年开始到1993年,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并于198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把扶贫开发列为试验区三大主题之一。通过8年的努力,到1993年末,全区贫困人口下降到216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22元;
第三阶段从1994年至2000年,根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要求,地委、行署提出了到2000年末基本解决全区剩余农村贫困人口绝对贫困问题的扶贫攻坚目标。从1997年起,大方等5个国定贫困县均先后越过温饱线。到2000年末,全区农村贫困人口下降到了74.34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16元;
第四阶段从2001年开始即进入扶贫开发新阶段,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要求,我区进一步加大了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到2010年底,全区1274元以下的低收入贫困人口下降到了93.81万人。
第五阶段即新一轮扶贫攻坚时期(2011—)。2011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明确将乌蒙山区等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今后十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县、织金县、纳雍县、威宁自治县、赫章县等7个县区被列为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以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启动实施为标志,毕节市的扶贫开发进入了新一轮攻坚时期。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试验区重点解决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改善发展环境,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区域整体脱贫致富。2011-2014年,省级共下达我市中央及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9.74亿元(中央资金17.04亿元、省级资金2.7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3354元增加到2014年的6223元,年均增长16.71%。农村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93.81万人减少到2011年的65.52万人(1274元标准),净减少28.2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9.31%。2011年底,国家提高扶贫标准,按照2300元新标准,2012年来,国定贫困人口从250.05万人下降到2014年的138.99万人(含省定贫困人口仍有165.9万人),实现了织金、大方、威宁3个县和威宁县迤那镇、七星关区小坝镇等66个乡镇减贫摘帽。
30、毕节试验区有关情况
毕节位于贵州西北部,与云南、四川接壤,是乌江、珠江的发源地,“北临蜀水、西拥滇山”,堪称“鸡鸣三省钟灵地”,属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国土面积26853平方公里。2011年10月撤地设市,辖7县1区262个乡(镇、街道),居住着汉、彝、苗等45个民族,2014年末户籍人口880.7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28%。
(1)扶贫开发。全市有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片区县7个(除金沙县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个、重点乡镇173个、重点村1981个。2014年末有贫困人口165.9万人,其中:国定贫困人口138.99万人,省定贫困人口26.91万人,国定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22.3%,农村贫困发生率19.75%,仍高于全国8%、全省18%的比重。2014年末,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223元,为全国的62.9%、全省的70%,在全省排第8位;人均GDP仅1.9万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4.6万元的41.3%、全省平均水平2.6万元的73%,全省挂末;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76元,占全国的17.3%、全省的45.6%,全省挂末;人均固定资产投资1.7万元,占全省的68.9%、全国的46.9%;全面小康实现程度81%,比全省低4个百分点,比全国低7个百分点。
(2)生态建设。节试验区建立27年来,累计造林2081万亩,治理石漠化和岩溶面积2693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07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14.94%提高到46.23%,仍比全省低3个百分点。
(3)人口方面。27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91‰下降到6.04‰,但人口基数较大,人口增长较多,人均受教育年限为仅为7.7年,按省的规定还需修建中小学校舍500多万平方米、补充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师2.2万余名。医疗卫生事业方面,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0.84人,仅相当于全省的52.5%、全国的40.8%;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3.44张,相当于全省的88.9%、全国的75.6%,需要补充卫生技术人员1.5万人。
(4)绿色毕节行动任务。全市仍有5436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积需要治理,仍有289万亩坡耕地和194万亩荒山需要绿化。实施“绿色毕节”三年行动,计划到明年底完成造林绿化300万亩,现已完成141.62万亩。
31、一届七次全会提出的“五大重点”
突出抓牢现代农业、做强新型工业、加速城镇开发、壮大主导产业、保障民生事业“五大重点”。
32、一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六件大事” 抓好重点项目、美丽乡村、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生态建设、多党合作“六件大事”。
33、一届七次全会提出的“五大突破”
实现产业提质、改革开放、民营经济、精准扶贫、人口控制“五大突破”。
34、一届七次全会奋斗目标提出的“一个赶超” 到2018年和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9500元、11000元以上,力争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35、一届七次全会奋斗目标提出的“完成三项任务” 到2018年,森林覆盖率达52%以上,环境保护各项指标走在全省前列;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左右;小康实现程度90%以上;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73个贫困乡镇全部实现省级“脱贫摘帽”。到2020年,以县为单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万元以上,小康实现程度95%以上,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子,为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探索新经验。
36、一届七次全会提出的“推动六大跨越” 传统农业向山地现代高效农业跨越,资源型工业向节约集约型新型工业化跨越,粗放扩张城镇向品位提升的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跨越,区域发展由条块分割向规模集聚跨越,社会建设由低水平托底向多元化保障跨越,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效能型跨越。
第二篇:房地产专有名词解释
沉降观测费
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沉降观测应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三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
关于《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综[2002]23号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限制袋装、鼓励散装”的方针,规范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支管理,根据《国务院对进一步发展散装水泥意见的批复》(国函[1997]8号),以及国家有关政府性基金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属于政府性基金,收入全额缴入地方国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三条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使用和管理政策由财政部会同国家经贸委统一制定,由地方财政部门和散装水泥行政管理部门(指散装水泥办公室,下同)负责组织实施。
第四条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使用和管理应当接受财政、审计部门和上级散装水泥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第二章 征 收
第五条 凡袋装水泥生产企业(包括水泥粉磨站,下同)、使用单位,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缴纳散装水泥专项资金。
第六条 对水泥生产企业销售袋装水泥(包括纸袋、复膜塑编袋、复合袋等,下同),按照最高不超过每吨1元标准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对使用袋装水泥的单位按照最高不超过每吨3元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其中,工程建设使用袋装水泥,由建设单位在工程开工前,按照工程建设概算预计袋装水泥使用量预缴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并在工程竣工之日起30日内,凭有关部门批准的工程决算以及购进袋装水泥原始凭证等资料,经地方财政部门和原预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机构核实无误后,办理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清算手续,实行多退少补。工程建设使用袋装水泥应当缴纳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不得向施工单位重复征收。禁止对使用本行政区域内和本行政区域外生产的袋装水泥征收不同标准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具体征收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依照本条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及企业承受能力制定,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七条 除国务院、财政部规定外,任何地方、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改变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对象、扩大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或减免。
第八条 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纺一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印制的政府性基金专用票据。
第九条 生产袋装水泥企业缴纳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在管费用中列支;使用袋装水泥单位缴纳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建设单位计入建安工程成本,水泥制品企业在管理费用中列支。
第十条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由地方散装水泥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征收,也可由地方散装水泥行政管理部门委托其他单位代征。
第十一条 地方散装水泥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委托单位征收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的规定,全额缴入地方国库,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具体缴库办法依照《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字[1996]435号)的有关规定执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监督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缴和入库。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缴入国库,填列“基金预算收入”科目第80类“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收入”第8016款“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收入”;财政部门拨付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填列“基金预算支出科目”第80类“工业交通部门基金支出”第8016款“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支出”。
第十二条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代征手续费按实际代征缴入国库数额的2‰比例,由地方同级财政部门按规定计提和拨付,纳入预算管理。第三章 使 用
第十三条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使用范围包括:
(一)新建、改建和扩建散装水泥、预拌砂浆专用设施;
(二)购置和维修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设备;
(三)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建设项目贷款贴息;
(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科研、新技术开发、示范与推广;
(五)发展散装水泥宣传;
(六)代征手续费;
(七)经地方同级财政部门批准与发展散装水泥有关的其他开支。
其中
(一)、(二)、(三)和
(四)开支合计,不得少于当年散装水泥专项资
金支出总额的90%。
第十四条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和更新改造的,作为增加国家资本金处理。
第十五条 地方各级散装水泥行政管理部门作为行政机关或预算拨款事业单位的,其管理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按照编制从正常预算经费中核核拨;地方各级散装水泥行政管理部门经费仍从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中核拨的,要逐步变为从正常预算经费中核拨。
第十六条 地方各级散装水泥行政管理部门应按同级财政部门规定编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预、决算,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和上级散装水泥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用于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设施、装备建设或改造项目的,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及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
(二)由散装水泥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组对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审查;
(三)基本建设、技术改造项目和科研开发项目,应按国家规定的审批程序和管理权限办理;
(四)经散装水泥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纳入散装水泥专项资金预算;
(五)财政部门根据散装水泥专项资金预算拨付项目资金。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凡袋装水泥生产企业、使用单位不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由地方散装水泥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委托单位督促补缴应缴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并自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应缴未缴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第十九条 凡袋装水泥生产企业、使用单位虚报袋装水泥量,或者拒缴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由地方散装水泥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委托单位责令其改正,并限期补缴应缴的散装水泥专项资金。
第二十条 地方散装水泥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委托单位不按本办法规定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不按规定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政府性基金专用票据,截留、挤占、挪用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由地方同级财政部门责
令其改正,并根据《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地方散装水泥行政管理部门不按本法规定比例使用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由上级财政部门和散装水泥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改正。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到第二十条规定行为的行政主管部门、企业或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关于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281号)以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处罚;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至2005年12月31日
第二十三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可会同同级散装水泥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报财政部、国家经贸委备案。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家经贸委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布之日起施行,财政部《关于印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字[1998]157号)同时废止。
墙改基金
湖南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加快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保护土地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能源,根据《湖南省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条例》、《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07〕77号)以及有关政府性基金管理规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属于政府性基金,收入全额缴入同级国库,纳入同级财政基金预算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年终结余结转下年安排使用。
第三条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和管理实施办法由省财政厅和省经委负责制定,由各级财政部门和新型墙体材料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由各级墙体材料改革办公室(以下简称墙改办)负责征收和使用管理。
第四条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征收和使用管理应当接受财政、审计、新型墙体材料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墙改办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
征
收
第五条 凡新建、扩建、改建建筑工程的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缴纳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不得向施工单位重复收取,也不得在墙体材料销售环节征收,严禁在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外加收任何名目的保证金或押金。
第六条 建设单位使用的新型墙体材料应符合《湖南省新型墙体材料目录》(见附件
2),并取得《湖南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证书》。
省经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湖南省新型墙体材料目录》。
第七条 为确保建筑工程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建设单位应当在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施工许可证》前,按照规划审批确定的建筑面积,按每平方米10元的标准预缴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不便于计算建筑面积的,按预计用砖量缴纳,标准为每块标砖0.05元。
第八条 建筑工程墙体完工后未进行墙面遮蔽处理前,建设单位应书面向原预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墙改办提出墙体工程核验申请,并提供建筑设计图纸等证明文件。墙改办在接到申请三个工作日内应到现场验收并签署验收意见,作为返退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依据。
墙改办接到申请后三个工作日内未派员验收的,视作同意申请处理。
第九条 建筑主体竣工后
30日内,建设单位凭有关工程招投标预算书确定的新型墙体材料用量、《湖南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定证书》、墙体工程验收意见以及购进新型墙体材料税务发票等资料,经原预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墙改办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办理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清算手续。第十条 建设单位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比例达到下列要求的,按照核定的单体建筑物新型墙体材料用量比例,扣除代征手续费后,由各级墙改办按月汇总,向同级财政部门办理退库手续,返退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一)对已列入国家和省公布的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的城市规划区内的建筑工程,单体建筑物±0.00以上(含架空层)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比例达到70%(含)以上;
(二)对未列入国家和省公布的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的城市规划区内的建筑工程,单体建筑物±0.00以上(含架空层)应用新型墙体材料的比例达到60%(含)以上;
(三)对使用烧结页岩多孔(空心)砖部分,按照核定实际使用比例的60%确定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返退比例。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退库工作,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建设工程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建设单位预缴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不予返退:
单体建筑物使用新型墙体材料比例未达到第十条规定比例的建设工程;
建筑工程墙体完工后,未向墙改办提出墙体工程验收申请擅自进行墙面遮盖处理的。
第十二条 除国务院、财政部以及省人民政府规定外,任何地方、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改变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对象、扩大征收范围、改变征收标准或缓、减、免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第十三条 征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应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非税收入票据。
第十四条 建设单位缴纳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计入建安工程成本。
第十五条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实行分级征收。即按行政隶属关系,省属单位和中央在湘单位(含部队)的建筑工程由省墙改办征收;市州、县市所属单位的建设工程,分别由建筑工程所在市州、县市墙改办征收;未单独设立墙改办的县市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由市州墙改办征收。
各级墙改办征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有困难的,同级新型墙体材料行政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负责组织协调,由墙改办委托当地有关部门代征,并按有关规定签订委托征收协议。
第十六条 各级墙改办及其委托单位征收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应当按照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开具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非税收入票据,全额缴入同级财政部门设立的“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或用于非税收入汇缴结算的财政专户,由各级非税收入管理机构及时全额缴入国库。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监督同级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收缴和入库。
第十七条 省级对市州、县市征收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实行统筹调剂使用,即各市州、县市征收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按入库金额(不含退库部分)的3%上缴省级国库。上缴省级国库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年终12月25日关账前,由市州、县市通过调库一次集中上缴省级国库。对未按规定足额上缴省级国库的部分,年终结算时从市州财政扣缴。
第十八条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列第103类“非税收入”01款“政府性基金收入”19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入”。
第十九条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代征手续费按实际代征额
2%的比例,由同级财政部门通过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预算安排和拨付。
第二十条 各级墙改办应加强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严格会计核算。建立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返退台账,确保工作正常进行。
第三章
使
用 第二十一条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必须专款专用。使用范围包括:
(一)新型墙体材料生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的贴息和补助;
(二)新型墙体材料新产品、新工艺及应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三)新型墙体材料示范项目和农村新型墙体材料示范房建设及试点工程的补贴;
(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宣传、培训和奖励;
(五)代征手续费;
(六)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用于发展新型墙体材料有关的其他开支。
第二十二条 各级墙改办履行职能的经费,由同级财政部门通过部门预算予以核拨,不得从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中列支。
第二十三条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支预算编制、预决算管理和资金财务管理,按照同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用于新型墙体材料基本建设工程、技术改造和科研开发项目的,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由使用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及项目可行性报告;
(二)由墙改办组织专家对项目可行性报告进行审查;
(三)基本建设工程、技术改造和科研开发项目,应按照国家规定的审批程序和管理权限办理;
(四)经墙改办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纳入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预算;
(五)财政部门根据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预算拨付项目资金。
第二十五条 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列第21
5类“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03款“建筑业”04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出”。第二十六条 各级墙改办应将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支情况报同级财政部门、新型墙体材料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墙改办。
各市州新型墙体材料行政主管部门应于每年第一季度结束前,将本地区上一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收支情况报省墙改办汇总后,报省财政厅、省经委。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不及时足额缴纳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由同级墙改办及其委托单位督促补缴应缴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并自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应缴未缴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虚报建筑面积以及新型墙体材料购进数量的,由同级墙改办及其委托单位责令改正,并限期补缴应缴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逾期仍不足额缴纳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同级墙改办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 各级墙改办及其委托单位不按本实施办法规定征收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不按规定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非税收入票据,或者截留、挤占、挪用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的,由同级财政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281号)以及国家、省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或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 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省财政厅省经贸委关于印发〈湖南省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湘财综〔2003〕47号)同时废止。其他有关规定与本实施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实施办法规定为准。
第三篇:光棍节专有名词解释
光棍节是一个充满了趣味和娱乐精神的节日,而这个节日专有的那些名词也已经成为了网络爆红词汇,今天就带光棍们了解一下光棍节专有名词的意思吧。
光光——男光棍
明明——女光棍
脱光——男光棍名草有主
失明——女光棍名花有主
光复——重新回归光棍状态
小鸟级——不是不想找,而是找不到的级别
菜鸟级——处于两场爱情的间歇期,纯属休息的那种
肉鸟级——因各种原因而不想再谈恋爱,但也期待真命天子的级别
骨灰级——万花丛中过进而看破红尘的级别
白骨精——身为白领、骨干、精英的女性,构成了最受瞩目的单身群落。比她们赚得多的男人不多,比她们智商高的男人不多,比她们见识广的男人不多,直接导致了娶得了她们的男人着实不多。剩女——就是那些漂亮,学历高,有思想,有个性,有品位,有理智,清高,孤傲,感情丰富,心思细腻……单身的女孩子。剩女和圣女的区别,只在于有没有男朋友。”简言之,就是才貌双全却适龄未嫁的现代女性。她们的3s特性是:single(单身),stuck(被卡住的),seventies(大多是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
北大荒——“北”,北京;“大”,大龄;“荒”,没有固定异性伴侣。北大荒,意即身在北京到了岁数还嫁不掉或者不想嫁掉,闹得身边发“荒”的女青年
电车男(女)——电车男原型本为典型御宅族,后经电视电影改造后影响扩散,逐渐演变为泛指性格自闭,交际圈狭窄,对陌生事物、异性感觉恐惧,避之不及的懦弱男(女)性类型。
御宅族——指一些人因为过分沉迷于某种事物,如网络、游戏、动漫,把自己完全封闭于自我世界中,社会适应力低下,无法与外界、异性进行有效沟通。
单身寄生族——子女成年后仍与父母同住,借以节省生活开支,收入却投入于“3p”:个人电脑(pc)、移动通讯(pager)、游戏机(playstation)及娱乐聚会等非必要消费之中。
伪单身——他说“我单身”,意思可能只是“此时、此地、对你,我是单身”。工作升职,艳遇机会,同事关系,往往都会与手指上的婚戒关联。这个世界上乐子太多,不装作单身又怎么能玩得过来。
第四篇:“两学一做”专有名词解释
“两学一做”专有名词解释
1.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2.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3.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4.三学三争:学习周恩来公仆精神,争当服务标兵;学习周恩来担当精神,争当项目先锋;学习周恩来认真精神,争创一流业绩。
5.“五查摆五强化”:查摆信仰信念是否动摇,强化政治定力;查摆纪律规矩是否松弛,强化党的意识;查摆宗旨意识是否淡薄,强化群众观念;查摆精神状态是否懈怠,强化担当精神;查摆德行表现是否缺失,强化道德修养。(针对党员)
6.“七查摆七强化”:在“五查摆五强化”的基础上增加“查摆新发展理念是否树立和落实,强化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思想行动自觉;查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是否不力不严、强化全面从严治党责任”。(针对党员干部)7.廉洁自律准则规定的“四个必须”: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必须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必须自觉培养高尚道德情操。
8.廉洁自律准则规定的“四个坚持”:坚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坚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献。
9.廉洁自律准则规定的“四个廉洁”: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
10.廉洁自律准则规定的“四个自觉”: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11.七个有之: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有之。
12.五个必须: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
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13.四个服从: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14.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15.“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大会、支委(扩大)会、党小组会和党课。16.“三警一线”:警示教育展馆、警示教育片、警示教育报告、“两规”现场连线。
17.“组警合作”机制:我区不合格党员处置中的一个创新做法,公安等政法部门掌握的党员个人信息,与基层党组织共享,发现问题,及时处理。18.“四先”行动: 市委组织部在全市非公企业中开展的“创先、争先、领先、励先”行动。
19.双建双争: 建强党组织,争做服务标杆;建立新业绩,争当服务先锋。20.老少民情团: 以老党员、老模范、老教师、老干部、老医生“五老”为骨干,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入党积极分子、共青团员、新发展党员“五少”为主体,主要负责收集民情民意,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区建立的一个党建创新品牌。
21.“一正四负”党建责任清单:我区建立的区委常委会正向、区直机关党组织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居党组织书记和党员负向党建责任清单。22.区级机关党员中开展“四比四看四在前”活动:比学习,看党性,思想建设走在前;比作风,看作为,先锋形象树在前;比担当,看实绩,推动发展干在前;比奉献,看服务,联系群众做在前。
第五篇:党建概念专有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九家工作法:群众干部如家人、群众疾苦如家珍、干部下访如家访、群众来信如家书、群众农活如家活、群众难事如家事、群众致富如家业、党员服务如家务、群众监督如家长。
2.党员教育培训“十百千万”工程:在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基础上,组织实施以建立十个省级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百个党员创业就业培训中心、千个基层党员轮训课堂、万个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教育培训“十百千万”工程,全方位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为推动福建跨越发展、加快海西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3.“119”工程:整合全县党校办学资源,设立1个县级党员创业就业培训中心、1个远程教育“流动广场”和9个乡(镇)党员轮训课堂。
4.建立“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实行“联述”,年初各级党组织书记分别提出基层党建工作目标任务,报上级党委,年底就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分别向上一级党委进行专项述职;开展“联评”,组织基层党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对各级党组织抓党建工作情况进行评议;注重“联考”,把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作为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以及村(社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5.“168”党建工作机制:建立一套村党组织领导下的组织 1
“目标管理”、个人“设岗定责”机制;实行征求意见、议事决策、任务分解、公开承诺、组织实施、考评奖惩的“六步工作法”;发挥村党组织、村委会、党员队伍、群团组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老人协会和农民群众等村级各类组织和各支队伍的“八个方面作用”。
6.“5+5”管理办法:党支部:对有出国(境)党员的党支部明确了五项任务,在党员出国(境)前,对其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并提出要求;每年与出国(境)党员联系一次,介绍家乡的发展和变化,了解党员在外情况;每年召开一次回国党员和出国(境)党员亲属座谈会;帮助出国(境)党员亲属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出国(境)党员回国探亲期间,要及时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党员出国(境)必须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在出国(境)前向党组织做一次思想汇报,并报告出国(境)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出国(境)后,委托亲属每月或每季度向党组织代为缴纳一次党费;每年主动向党组织作一次思想汇报;每年为家乡做一件实事、好事;回国探亲期间,要主动参加一次以上党的组织生活。
7.“135”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强化社区党组织一个领导核心;建设社区工作者、党员和志愿者三支队伍;建立健全共同参与组织机制、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基本建设保障机制、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党建责任落实机制五项工作机制。
8.社区党员“1234”志愿服务机制:建立一支以党员为主导、社区志愿者为主体的党员志愿服务队,面对社区党员、社区
2群众两个群体做好生产生活、文化娱乐、安定稳定三个方面服务,并采取居民群众评议、社区党员评议、服务对象评议、上级组织评议四级评议办法。
9.社区“五项工程”:开展以基层组织为核心的党员先锋工程,以维护稳定为基础的平安社区工程,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的提高素质工程,以服务居民为宗旨的便民服务工程和以居民参与为重点的共驻共建工程。
10.“三五”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实现引领企业政治发展方向、引领构建和谐企业、引领先进企业文化、引领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引领企业党群共建;落实班子建设双进入、党务干部双选聘、党员队伍双培养、党群活动双联动、党建经费双保障;推进领导管理层级化、工作覆盖网络化、工作推动系统化、资源整合区域化、责任落实常态化。
11.双培双推党建主题活动:“双培”,即把党员培养成技术骨干、把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双推”,即把下岗职工党员推荐到企业就业,把党员技术骨干推荐为中高层管理人员。
12.机关党建“一定三评三落实”:机关党组(党委)决定目标任务,通过月点评、季小评、年总评,确保目标任务责任落实、进度落实、奖惩落实。
13.“1263”机关党建工作机制:明确机关党建走前头“一个目标”,落实服务中心、建好队伍“两大任务”,抓好“一岗双责”、促进履职、思想作风、党内监督、文明和谐、基层组织“六个重点”,坚持省、市、县“三级联创”机关党建工作先进单位。3
14.“四比四查四强化”主题实践活动:比观念,查思想根源,强化赶超意识;比能力,查工作态度,强化赶超动力;比实绩,查发展差距,强化赶超措施;比作风,查执行能力,强化赶超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