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十一五”实施方案_会议资料_文件资料_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网站
陕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陕 西 省 财 政 厅
中 国 农 业 银 行 陕西省分行 文 件 陕 西 省残 疾 人 联 合 会
陕残联〔2006〕157号
关于印发《陕西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十一五”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设区市扶贫办、财政局、农业银行、残联,杨凌区财政局、农业银行、残联:
为做好“十一五”期间残疾人扶贫工作,根据《陕西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制定了《陕西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十一五”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十一月三十日
陕西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十一五”实施方案
一、背景
——“十五”期间,我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陕西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政府扶贫计划,统筹规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
——制定实施了《陕西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01年—2010年)》,使559万残疾人得到扶持;实施中国残联彩票公益金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对4373户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危房进行了改造,受益残疾人达5262人。
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依据《陕西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01年—2010年)》和《陕西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制定本方案。
二、任务目标
——扶助50万尚未解决温饱的农村残疾人基本解决温饱,初步解决温饱的稳定提高经济收入。
——帮助5万农村贫困残疾人接受实用技术培训。
——有计划的开展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扶持1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户进行危房改造。
三、主要措施
1、继续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01年—2010年)》和《陕西省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01年—2010年)》,将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全面纳入各级政府扶贫规划,统一组织,同步实施。
2、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残疾人扶贫工作。国家和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要开展对贫困残疾人贫困情况的调查摸底工作,将农村低收入和未解决温饱的贫困残疾人切实纳入到整体扶贫开发扶持范围,保证各项扶持措施真正落实到残疾人贫困户;国家和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外的县(市、区),残疾人扶贫以解决温饱、稳定提高经济收入为重点,制定计划,安排资金,省上将继续安排国家康复扶贫贷款给予支持;经济较发达的市,将残疾人扶贫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重点研究解决低收人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的相对贫困问题。
3、积极建立“多元化”的扶助贫困残疾人的资金投入机制。省上和各市、县(市、区)财政要加大用于残疾人扶贫的资金投入,省上继续安排财政扶贫资金和国家康复扶贫贷款贴息,开展残疾人专项扶贫;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农村贫困残疾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康复扶贫贷款主要用于农村残疾人口发展生产,贷款实行项目管理,规范运作,应用康复扶贫贷款项目数据库进行动态监管和量化绩效考核,提高康复扶贫贷款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
4、积极筹措资金,大力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的投入,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各级残联要按照当地产业化要求和农业结构调整需要,依托社会各类培训机构,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方式,切实搞好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村残疾人真正掌握脱贫致富的技能。
5、继续坚持走扶贫开发的路子,各市、县残联要结合地域、产业及残疾人特点,选择并落实能够使残疾人直接受益的项目,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公司加农户”、基地扶持等扶贫方式的辐射带动作用,稳妥开展小额信贷扶贫到户到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对贫困残疾人开展“帮、包、带、扶”活动,采取单位包村,领导干部、党员和志愿者包户,帮助残疾人选项目、学技术,带领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解决困难,尽快提高贫困残疾人的收入。对不适合参加生产劳动,无法通过扶贫开发解决温饱的贫困残疾人,要纳入当地的社会救助范围,保证基本生活需求。制定落实针对贫困残疾人的各项优惠措施,减轻贫困残疾人负担。
6、依托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改造、发展科技教育等措施,倡导针对农村残疾人的科技扶贫、科技下乡等活动,提高贫困残疾人的科技文化水平;针对不同残疾类别、残疾程度和居住的环境条件,对贫困残疾人开展分层培训、实施各种形式的短期培训、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和经营项目、资金管理培训,加强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实用技术培训,增强贫困残疾人掌握实用技术的能力;根据城镇化进程,针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口由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移和跨区域的流动,要加大对农村贫困残疾人转移培训的力度,合理有序引导,增加培训的针对性,提高贫困残疾人的就业和服务技能。
7、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服务社职能,加强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各种行业协会的合作,积极组织、帮助和指导贫困残疾人选择适当项目,为贫困残疾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列有效服务。完善基地扶贫扶持体系,研究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指导性意见,引导各地切实发挥扶贫基地示范、培训、扶持一体化的功能,使扶贫基地逐步纳入规范管理。
8、各级政府要将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的居住条件纳入各级政府扶贫开发工作计划,采取有力措施,给予资金支持,逐步改善其住房条件;有计划地进行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危房改造工作与扶贫开发规划、新农村建设、移民搬迁、灾后重建等工作相结合,统筹安排,同步实施。
9、认真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国家和省财政对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实施补贴,各市、县政府要按规定比例匹配配套资金;乡(镇)、村委会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发动社会捐助,制订帮扶措施,确保项目的实施;省残联负责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的规划、实施和监督抽查;各市残联要制定本市危房改造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负责所辖县(市、区)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县(市、区)残联在政府领导下,具体负责本地危房改造工作实施,制定实施办法,落实危房改造资金。
四、经费
1中央经费:用于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及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补贴。国家和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残疾人的扶贫工作纳入当地扶贫开发规划,资金统筹安排;国家和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外地区继续安排康复扶贫贷款贴息,人民银行优惠利率与基准利率的差额,由中央财政据实补贴。
2地方经费:省和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增加对残疾人扶贫的投入,重点用于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
五、统计、检查
1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指标的要求,做好残疾人扶贫及危房改造项目的统计工作,进行效益分析和总体评估。
2按照中国残联康复扶贫贷款项目数据库和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数据库的管理要求,严格运行程序,量化绩效考核,做到项目齐全、数据真实、传送及时。3加强对康复扶贫贷款的使用指导、监督、检查和对残疾人扶贫资金的审计,准确掌握残疾人扶贫工作进展情况。省政府残工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对全省残疾人扶贫及危房改造工作进行中期抽查,2010年进行全面检查、总结表彰。
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2006年12月5日发
第二篇:陕西省扶贫工作决定
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摘编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进程,确保顺利完成《陕西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确定的目标任务,就进一步加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作出如下决定:
一、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扶贫开发既是一项事关经济发展大局的经济问题,更是一项十分重大的政治问题。搞好扶贫开发,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是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实现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是我省全省建设小康社会、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改变“二元”经济结构、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省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贫困地区农村工作全局,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切实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四年全省实施建设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3126个,搬迁贫困人口35万人,实施劳务技能培训和输出安置8万人,解决了15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使223万贫困人口脱了贫。2004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12元,比2000年增长37%;人均占有粮食达387公斤。贫困地区水、电、路、基本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产业开发步伐加快,群众增收基础有所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干部群众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健康发展。
我省新阶段扶贫开发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新阶段扶贫开发十年规划实施4年,仅完成扶贫任务的三分之一,如期实现新阶段扶贫开发目标的时间相当紧迫,任务十分繁重。现有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社会发育程度低的陕北白于山区、黄河沿岸土石山区和陕南秦巴中高山区等偏远地区,这些地方是扶贫开发多年难啃的“硬骨头”,扶贫开发难度很大。已经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生产和生活水平仍然较低,持续发展的基础还相当薄弱,稳定解决温饱、防止返贫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目前,全省新阶段扶贫开发正处于关键的“爬坡”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扶贫开发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切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从讲政治的高度和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准确把握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形势,进一步增强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加大力度,开拓创新,锲而不舍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开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与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扶贫开发统揽贫困地区农村工作全局,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增加收入为目标,坚持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同时推进,坚持让贫困人口直接受益,以整村推进为主体,以产业化扶贫和专业技能培训为两翼,认真搞好重点村建设、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外资扶贫和社会扶贫等工作,切实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奠定坚实基础。
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开发式扶贫,坚持综合开发、全面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
从现在起到2010年,全省扶贫开发的任务是:用5年多时间,全面完成7574个重点村的建设任务,搬迁贫困人口88万人,基本解决232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实现594万贫困人口脱贫,确保《陕西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各项目标顺利实现。
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措施
(一)坚持整村推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建设坚持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村推进的原则,落实各方责任,突出工作重点,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建设水平。
重点村建设规划瞄准贫困群体,坚持先难后易的原则,优先安排建设最贫困的村,到户项目向贫困农户、贫困人口倾斜。
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农田建设,加大产业开发力度,加强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和村容村貌的改善。落实重点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后管护责任和措施,促进贫困村经济持续发展。
进一步加大重点村建设投入力度。除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外,各级各有关部门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把涉及重点村建设项目的各类扶持资金捆绑起来,集中使用,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
(二)严格政策标准,稳步推进移民扶贫,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户生存条件。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统一规划、有土安置的原则,坚持开发式移民的方针,切实改变特困人口的生存条件。
扶贫移民搬迁的对象必须是生存条件恶劣或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贫困村组和贫困户。对移民新村进行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户建为主,量力而行,避免政府大包大揽。各级政府帮助移民户解决宅基地审批、土地调整、户口迁移和子女上学等问题,协调各部门认真落实移民新村“五到村”(水利部门引水到村,电力部门送电到村,发改委、交通部门负责道路到村,邮电部门负责邮递、电话到村,广电部门负责广播电视到村)政策,确保移民新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落实。扶贫移民搬迁与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建设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结合,与退耕还林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与农业综合开发结合,增强移民搬迁的效果,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继续执行省级“1+5”(即每搬迁1人补助1000元,每户再补助5000元)的扶贫移民建房补助标准和市、县两级每搬迁1人各配套500元的规定。重点村中无房、危房和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按移民扶贫的补助标准就地建房。
(三)加大信贷扶贫资金投入,培育主导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按照市场导向、项目覆盖、龙头带动、贷款扶持的思路,加大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化发展,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
充分发挥信贷扶贫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快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信贷扶贫到村到户的有效方式,提高扶贫贷款到户率和使用成效,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快建立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大力扶持贫困地区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以农副产品加工、销售、出口为重点的龙头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围绕产业开发,扶持建设一批城镇中心市场、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培育一批运销大户,大力发展信息中介组织,积极建立营销网络,切实搞活流通市场。
(四)搞好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培训就业、跟踪服务的原则,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输出前技能培训力度,做到培训、就业、脱贫相结合,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稳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对培训基地实行动态管理。积极推广订单培训,对学员就业后进行定期回访,搞好跟踪服务。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培训对象必须是在册的且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贫困户子女。引进、示范、推广一批先进农业实用技术,提高贫困地区的科技应用水平。继续实行技能培训省级报账制。
(五)坚持改革开放,积极争取外资项目,扩大扶贫领域的国际合作。切实抓好秦巴山区扶贫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后续管理和收贷还贷工作,确保项目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按期足额还贷,全面实现项目“扶贫、还贷、持续发展”三大目标。在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开拓新的外资扶贫领域,拓宽扶贫开发投入渠道;引进新的扶贫模式,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机制。
(六)动员各界力量,开展社会扶贫,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扶贫的良好氛围。坚持领导带头、部门包抓、定点帮扶、社会参与的做法,继续做好社会扶贫工作。加强对省级“两联一包”扶贫工作的领导,明确包扶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积极为中央国家机关在陕定点扶贫搞好联络和服务工作。不断加强苏陕对口扶贫。积极创造条件,争取东部发达地区对我省的扶贫开发给予更多的支持。积极引导,广泛宣传,动员、鼓励社会各界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帮困活动。加大扶助残疾贫困人口和困难青少年学生工作的力度。
(七)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中央财政扶贫资金集中用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市、县政府落实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政策,确保每年新增财力5%用于扶贫开发。一般转移支付方式增加的市、县财力,重点用于扶贫开发项目。在重点县动态管理中退出重点县范围的县,减少的扶贫开发资金由市、县财政补充,确保这些县扶贫投资力度不减,并逐年增加。金融部门严格执行信贷扶贫资金管理的有关政策,加大信贷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加强调查研究,积极进行体制创新,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贷扶贫的新路子。抓好到户扶贫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的实施工作,总结经验,积极推广,切实解决扶贫信贷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以工代赈扶贫资金按国家有关规定主要用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重点用于贫困地区区域性及重点村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各级政府要把与扶贫开发相关的涉农资金统筹安排,捆绑使用,并向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倾斜。
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并进一步严格和完善报账制管理。扶贫资金的分配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在相应的范围内公告和公示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加大对扶贫资金的检查和审计力度,确保项目资金按时足额到位,防止资金被截留和挪用。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依法依纪从严惩处。
(八)群众参与,自力更生,充分发挥扶贫开发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不等不靠,苦干实干,自强不息,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广泛实施参与式扶贫,让群众充分地参与到扶贫开发项目的确定、实施、管理和监督的各个环节。
(九)搞好动态监测,加强信息交流,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实行扶贫开发专项监测统计制度,建立健全扶贫开发动态监测体系。完善监测手段,建立健全全省扶贫开发信息化网络,动态监测扶贫开发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扶贫成效。
四、加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组织领导
(一)进一步完善扶贫开发的领导机制。各级党委、政府继续实行扶贫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非重点县的党委、政府也要把扶贫开发摆到重要位置,把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落实到村、落实到户。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改进领导方式,创新工作方法,总结新鲜经验,解决突出问题,真心实意地为贫困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二)积极推行扶贫开发绩效考核制度。在各级推行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把扶贫开发成效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扶贫任务完成情况考核体系,每年对各级扶贫开发的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对完成扶贫开发任务且成效显著的市县,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进展迟缓、项目实施不力、资金使用不当的市县进行处罚,相关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
(三)切实搞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动态管理。在重点县检查中,受到两次通报批评的县,要向省委、省政府写出专题报告;受到三次通报批评的,或在全国组织的重点县检查、验收中没有通过的,或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有重大失误,给全省扶贫工作造成重大影响的县,要追究党政一把手的责任,对直接责任人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大力鼓励经济实力增强、能够依靠自身力量完成扶贫任务的县退出重点县范围,率先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县,调整退出重点县范围。退出重点县的县扶贫任务保持不变,享受的政策可保持二年。
(四)夯实各部门扶贫工作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加大对部门扶贫工作的考核,夯实工作责任,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安排,整合各种扶贫资源,形成扶贫开发合力。各有关部门继续落实“五到村”的政策,确保重点村和扶贫移民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落实。财政、金融部门负责积极筹措扶贫资金;国土部门负责帮助贫困户移民落实宅基地和生产用地;林业部门负责退耕还林与重点村建设、移民搬迁结合中有关扶贫任务的落实;农业、人事和科技部门负责贫困地区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乡土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教育部门负责发展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全面落实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地区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文化部门负责加强贫困地区文化事业发展;卫生部门负责发展贫困地区农村合作医疗,落实农村贫困户医疗救助,逐步建立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各级残联负责做好扶助残疾贫困人口的工作。对没有履行扶贫职责、不能如期完成扶贫任务的部门,追究该部门及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三篇:沧源佤族自治县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终期检查总结
沧源佤族自治县残疾人联合会关于“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终期检查总结
根据《临沧市残疾人联合会转发<云南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关于进行“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终期检查的通知>的通知》(临残发„2010‟73号)要求,我县高度重视,按照《通知》要求,对我县“十一五”期间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情况进行了自查总结。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计划纲要实施以来,我县残疾人康复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市残联的具体指导下,在县级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各司其职,以县残疾人康复服务站为依托,以全面推进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的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为抓手,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计划纲要》和云南省各项康复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创新工作理念,不断拓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领域,加强部门联系和配合,积极争取国内外慈善机构和人士的捐赠、支持,为残疾人康复工作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圆满完成了我县“十一五”期间的各项康复指标。现将自查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各项康复工作完成情况
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是残疾人工作的永恒主题。一年来,县、乡(镇)残联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社会化工作方式,在卫生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残疾人康复工作。
(一)视力残疾康复工作
1、白内障复明
一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成立了复明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工作经费,确保项目工作顺利实施。二是完善白内障康复工作网络与医疗机构紧密合作,组织医疗队赴基层进行白内障筛查,有计划组织贫困的患者就地、就近接受复明手术和定期分批到定点医院眼科进行手术。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救助贫困白内障患者的长效工作机制,为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提供减免优惠治疗服务。四是加强与国际慈善机构的合作,密切与卫生等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积极寻求支持和帮助,深入乡镇、农村、社区对白内障患者进行术前筛查,确定白内障复明对象,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组织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十一五”以来我县共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77例,其中,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275例,人工晶体植入率98%以上。
2、低视力康复
发挥卫生医疗机构的作用,把低视力康复点建在有条件的医院眼科、眼镜店,并对从事低视力康复的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使他们掌握低视力的检查、诊断、康复训练知识,对低视力患者作专门登记、建立档案。“十一五”以来我县建立低视力配镜点1个,为48名低视力患者验配助视器,指导训练、培训家长48名。
3、盲人定向行走训练
发挥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无障碍设施的作用,组织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7例。
(二)聋儿康复工作
大胆探索聋儿康复社会化的新思路,引进社会资源,举办聋儿语训及家长培训班,对聋儿进行了听力测试和语言训练,开办聋儿康复知识讲座,培训聋儿家长,对有部分残余听力的聋儿验配助听器。五年来,聋儿语训部共收训聋儿16名,培训聋儿家长24名。免费为7名贫困聋儿配备了助听器。配合新加坡医生对7名聋儿开展手术适应性调查,在新加坡慈善人士的资助下,护送3名聋儿到昆明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三)智力残疾康复工作
以县残疾人康复服务站为平台,以指导家庭训练为主体,组织开展贫困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20名,培训智力残疾儿童少年家长20名。
(四)肢体残疾康复工作
以社区、家庭为依托,开展肢体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72名。
(五)精神病防治工作
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领域,自加工作压力,在没有任务、没有项目经费的情况下,积极开展精神病患者康复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临沧市精神病医院的密切配合下,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工作体系和精防康复技术指导网络,整合资源,筹措经费和资金,开展具有沧源特色的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制定工作制度和职责,明确了专人负责,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对400多名精神病人建档建卡,跟踪随访。组织输送农村重症关锁精神病患者到临沧市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97人次,以县残疾人康复服务站门诊部为依托,在临沧市精神病医院的大力协助下,对216名精神病患者进行家庭管护、居家服药。
(六)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工作
1、辅助器具供应服务
了解和掌握残疾人对用品用具的需求,通过向省、市残联争取和与台湾曹仲植基金会对等捐助的方式,为残疾人无偿发放轮椅、拐杖、助行器、坐便器等辅助器具286件,解决了部分残疾人对用品用具的需求,使他们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
2、假肢装配 认真组织实施彩票公益金假肢项目,积极落实假肢装配对象,共为17名下肢截肢残疾人装配普及型假肢。
(七)其他康复工作
1、深入基层,开展脑瘫患者调查工作,共调查统计脑瘫患者40多名,确定脑瘫儿童康复训练对象16名,邀请挪威协力会到我县对脑瘫患儿及家属、县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脑瘫患儿康复培训一期37人,开展脑瘫儿童少年康复训练14人,其中送往昆明治疗7人,实施脑瘫儿童康复手术5例。
2、开展唇腭裂患者调查,在卫生部门的协助下,组织选送唇腭裂儿童到昆明进行修复手术治疗使32名唇腭裂儿童得到了康复,回归社会生活。实施儿麻矫治手术2例、股骨坏死髋关节植换手术3例、烧伤植皮整形手术1例.3、配合美国心血管病专家到沧源开展农村50岁以上居民体质检测,对10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进行手术矫治适应性筛查,实施残疾预防干预;输送2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到昆明、成都实施手术矫治。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⒈坚持政府主导,积极争取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和支持 “十一五”期间,随着我国残疾人事业的深入发展,对残疾人康复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康复工作必需上靠政府重视,下靠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和支持。县委、政府十分关心和重视残疾人康复工作,成立了沧源县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县形成了从上至下较为完善的的组织管理和工作体系,为我县的康复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由于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我县财政在经费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在经费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为顺利完成“十一五”期间各项康复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⒉整合社会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十一五”期间,县残联积极挖掘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开展康复工作,为残疾人康复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一是建立了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的长效工作救助机制,为进一步做好“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二是加强多部门的联系和合作,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在康复工作的作用,各有关部门对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密切配合,各尽所能。三是依托县残疾人康复服务站,加强与国内外慈善机构的合作,协调各方关系,为残疾人康复社会化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⒊充分发挥卫生部门技术指导作用,加强基础培训,提高康复服务质量
为做到“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围绕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以康复服务和康复训练为重点内容,加大对村(社区)残疾人联络员(专职委员)和卫生保健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业务素质,培养一支业务过硬、热心服务、乐于奉献的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举办了白内障手术治疗筛查、系统康复训练、精防工作培训班,使残疾人康复工作逐步步入专业化、规范化的轨道。
⒋实施扶贫助残,扩大残疾人康复受益面
针对残疾人这一特困群体,沧源县在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方面,制定了优惠政策,县残联和县民政局为农村残疾人缴纳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参合费,解决了残疾人医疗后顾之忧,卫生部门将精神病患者康复治疗费用、居家服药费用和白内障复明治疗费用等康复治疗经费纳入合作医疗报销补贴范围,并提高报销比例标准,为残疾人康复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⒌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康复工作的发展
为了大力宣传残疾人康复工作,我们充分利用“爱耳日”、“肢残日”、“爱眼日”、“精神病防治日”活动为契机,开展一系列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每年的活动日期间,残联和卫生等相关部门都举行了大型的义诊、咨询宣传活动,活动期间各新闻单位对活动情况都进行了报道。
三、存在的问题
1、基层康复工作者队伍专业知识比较欠缺,资料填写不够规范。基层康复工作者对整个残疾人康复的理念认识不够,对各类残疾人所需要的康复服务不太了解,实施康复服务中在医疗康复方面考虑得较多,针对不同类型残疾人的康复需要缺少提供相应的指导,服务方式简单化,档案的填写不规范。
2、残疾人对进行康复治疗的认识不足。一是由于信息闭塞,不了解康复工作的信息和重要性;二是由于残疾人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康复费用,对残疾和病痛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3、经费不足成为制约康复工作发展的瓶颈。随着残疾人康复工作领域的拓展,现有经费越来越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特别是“康复进社区、服务进家庭”--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的开展,资金的缺口将越来越大。
第四篇:XX年陕西省追赶超越工作实施方案
XX年陕西省追赶超越工作实施方案
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委“追赶超越”会议精神,下面由fwdq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XX年陕西省追赶超越工作实施方案,仅供大家阅读与借鉴!
【XX年陕西省追赶超越工作实施方案一】
日前,陕西省省委制定出台了党政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试行)办法,引起了全市各地党政干部的关注和热议。大家认为“三项机制”出台及时,给干事创业干部吃下“定心丸”,让干事创业者真正“敢作敢为,有所作为”,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三项机制”精神,努力激发干事创业的新活力,确保省委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市委政研室副主任萧诚更看重“三项机制”对于改革创新的推动作用,他认为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在改革,在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的现实挑战面前,处于欠发达地区的安康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各级干部怕出差错、怕受影响的顾虑更重一些,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胆魄更弱一些,这与“追赶超越,绿色崛起”的要求极不适应。“容错机制将会解除改革创新者的后顾之忧,使其轻装上阵;激励机制将极大地激发干部开拓创新的激情,提高工作效率;能上能下机制既能让干事创业者‘上’,又能让不作为者‘下’,能进一步激发干部勇于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萧诚说,“三项机制”就是一场“及时雨”,是针对上述“痼疾”的三剂良方。
高新区外宣办主任孙传泽说,“三项机制”的出台,表明省委正在把人才培育和机制建设作为追赶超越的关键提升到战略层面加以重视,可谓给干事创业之士注入了“强心针”、注射了“兴奋剂”、吃下了“定心丸”,必将为陕西实现追赶超越提供全新活力和组织保障。
陈延安是岚皋县委通讯组组长,看到“三项机制”的出台备受鼓舞。“随着反腐败和作风建设持续深入,一些政治信仰不坚定、为民服务宗旨意识不强的干部开始出现庸政懒政的现象,‘三项机制’的出台,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三管齐下’治懒奖勤机制一旦落实,将让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职务不能靠‘保’、日子不能靠混,也让众多清正廉洁、愿干事能干事的干部看到希望,少了顾虑,敢啃‘硬骨头’,从而真正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干事创业环境。”陈延安说,“我仿佛看到了干部个个追赶超越、奋勇争先的精神面貌。”
平利县人社局副局长王建春把“三项机制”总结为能者上、庸者下。“干事创业不拼搏、不争先,怎么行贪图享乐,无所作为,就会被淘汰,理应让贤让位。”王建春说,“三项机制”让干部卸下思想包袱、勇谋善为,也给干事创业干部吃下“定心丸”,让干事创业的领导干部真正“敢作敢为,有所作为”。
“‘三大机制’释放了一系列政策利好,其一是政府为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发红包’,方案把目标责任考核作为各级干部评优评先、考核奖励和选拔重用的主要依据,还明确提出奖金分配方案由各市(区)、县(市、区)制定,奖金应发放到人,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能吃草,极大激发了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其二是政府为能干事创业者撑腰,文件特别规定建立合理的容错机制,让敢干事的干部心里有底、无后顾之忧、轻装上阵;其三是让有为者有位,让无为者让位,方案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既能让不干事的干部腾位子,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让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看到希望。”市人大财经工委办公室主任朱荣军这样解读“三项机制”赋予干事创业者的时代内涵。
关于此次出台的容错纠错机制,旬阳县纪委第一派驻纪检组副组长徐银迁认为容错纠错的前提是要厘清哪些错误能容,哪些不能容,要把从主观上出于公心,客观上由于不可抗力、难以预见等因素未达到预期效果,造成不良影响和损失的行为或失误,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有效甄别、区分开来,不但在制度层面要具有开创性,在实践层面还要具有导向性。
安康金扬宾馆董事长陈志越对于鼓励奖励办法深有感触,他认为,该机制的核心是奖赏,鼓励激励干部勇于担当,奋发有为。针对的是懒政怠政庸政的行为,针对的是“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日子心态,针对的是“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无为”之举。奖,就要奖励那些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想干事、能干事、不坏事的奋发有为者。罚,就要惩罚那些“树叶掉下来怕打破头”,“一推二拖三磨”的昏官庸官糊涂官,板子实实在在打到这些人的屁股上。
“‘三项机制’以目标责任制考核为基本依据,让干部能上能下有了标尺,为干部干事创业指明了方向,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明确了宽容失败的底线,打通了干部能上能下的通道,让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干部更有希望。‘三项机制’的建立,不仅为全体干部注入了强心剂,也为懒政者敲响了警钟。”市人社局法规信息与基金监督管理科科长胡高琼对该机制充满信心,“贯彻落实‘三项机制’必将激发全体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必将加快各地经济结构快速转型升级,形成比工作、比进退的良性运行机制。”
除了感受到“三项机制”传递出的强大正能量,全市许多干部也表示只有积极抓落实,才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XX年陕西省追赶超越工作实施方案二】
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对陕西作出了“正处于追赶超越阶段”的论断,提出了“五个扎实”的要求,为我省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省委已出台了贯彻落实的20项具体措施,省政府也就扎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制定了25条意见,当前的关键在于狠抓落实。作为省政府承上启下、联系各方的中枢神经,办公厅必须把抓落实作为生命线,确保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尽快落地见效。
一是强化抓落实意识,积极适应发展新常态。
首先,我们党求真务实的光荣传统,激励我们务必抓好落实。毛泽东同志强调“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则必做到底,做到最后胜利”。邓小平同志多次告诫全党“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凡事都要“落在实处”。习近平同志指出“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办公厅必须秉承和弘扬党反对空谈、强调实干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强化落实意识,加大落实力度。其次,守纪律、讲规矩的政治纪律,鞭策我们务必抓好落实。一个强有力的党,必然是纪律严明、集中统一的党,而纪律的权威来自于执行。办公厅要从站稳政治立场的高度扎实做好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努力形成上下步调一致、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第三,办公厅的职责使命,要求我们务必抓好落实。办公厅既是落实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后一个环节,一定要牢固树立不抓落实是失职渎职的理念,大力提倡真抓实干、马上就办,一步紧跟一步走、一锤接着一锤敲,进一步巩固雷厉风行抓落实的良好风气。
二是创新抓落实方法,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抓落实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工作方法十分重要。一是要用系统化思维抓落实,杜绝“眉毛胡子一把抓”。善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搞好统筹协调,对工作“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做到有条不紊、忙而不乱。二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抓落实,防止讳疾忌医回避矛盾。敢于直面工作中的难点、焦点、热点问题,特别是对一些薄弱环节和不太起眼但事关全局的“关节点”高度重视,绝不“和稀泥”、“绕道走”,把小问题淤积成了大事件。三是要运用智慧创造性抓落实,反对“依葫芦画瓢”式的机械执行。要跳出按部就班、凭经验办事的框子,顺应事物变化规律不断改进抓落实的方式方法,多一些换位思考,处理好坚持原则与灵活变通的关系,使工作更具针对、实效性。
三是突出抓落实重点,切实做到服务大局。
一是要围绕追赶超越这个中心任务抓落实。协调督促各地各部门逐条跟进拿出落实措施,确保每项举措都符合追赶超越的要求,每个任务都体现追赶超越的目标,每件工作都有利于加快追赶超越的进程。二是要紧盯全面深化改革抓落实。省政府在去年取消556项省级审批事项的基础上,今年又从经济体制、简政放权、社会领域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安排,办公厅要主动协调组织有关方面紧扣这一系列改革措施狠抓落实,特别是针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着力以简政放权降低创业门槛、以优化工作机制提高审批效率、以精准服务解决企业难题,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三是要聚焦改善民生抓落实。坚决按照省委、省政府“经济越是困难越要高度重视民生”的要求,始终站在落实民生政策的第一线,找准群众关注的焦点、民生的难点、社会反映的热点,督促做好兜底补短各项工作,真正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四是要围绕法治政府建设抓落实。积极学法、懂法、用法,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办文办事办会,把好政策法规关,杜绝文件、法规之间相互冲突。
四是增强抓落实能力,全面提升各项工作实效。
要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切实加强作风建设,重点解决衙门习气、浮躁情绪、本领恐慌等问题,教育党员干部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和廉洁奉公的表率,确保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要立足搞好“三个服务”抓好学习培训,进一步加大调查研究力度,掌握第一手资料,撰写观点明晰、操作性强的调研报告,同时继续办好办公厅机关大讲堂和政府系统应急、机要、信息、督查等模块化培训,使广大干部开阔眼界、提升能力。要完善和坚持各业务处室全面参与的“大督办”机制,全程跟踪督办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任务,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全年有台账,把抓落实的压力层层传导到各级各部门。
第五篇:陕西省社会人才职称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
陕西省社会人才职称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文
件陕社人职办【2010】12号
关于报送2010陕西省社会人才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认定、初级评审材料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陕西省社会人才职称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是经陕西省职称改革办公室批准成立的,主要负责承办非国有单位、人事代理单位、无主管上级单位、社会中介组织、外省市驻陕办事机构等单位中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价管理服务工作。根据人事部人职发【1990】4号、人职发【1991】11号、陕人发【2008】242号文件规定,现就2010年我省社会人才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认定、初级评审工作有关事
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非国有单位、人事代理单位、无主管上级单位、社会中介组织、外省市驻陕办事机构等单位中在岗的专业技术人
员,国家已统一组织考试的专业除外。
二、申报程序:
1、个人申请:符合申报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由本人提出申请,按规定填写表格,提供申报材料。
2、单位审核推荐,上报材料。
三、申报条件及提供材料:
(一)基本条件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
敬业精神,能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努力工作。
(二)业务条件
1、职称认定:
适用于国家统招正规全日制毕业生,见习期满单位考核
合格,可按以下要求申请办理职称认定:
①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中专学历,见习一年期满,单位考核合格后,可认定“员”级;
②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专学历,见习一年期满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二年,单位考核合格后,可认定助理级;
③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学历,见习一年期满,单
位考核合格后,可认定助理级;
④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工作满三年,单位
考核合格后,可认定中级;
⑤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博士学位,毕业当年可认定中
级。
2、职称认定提供材料:
①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认定表
一份;
②申报人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身份证(申请教师职称还需提供相应级别的教师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③工作总结一份;
④两寸近期彩色照片二张;(一张贴认定表上,另交一
张)
⑤档案管理卡或存档证明;
⑥档案不在省人才中心代理的需提供档案所在地出具的委托函一份。
3、初级职称评审:
适用于取得中专学历或非统招专科、本科(自考、成教、电大、网络教育、学历文凭等)毕业生申报职称。①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专学历,见习一年期满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四年以上,单位考核合格后,可申报助理
级;
②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专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单位考核合格后,可申报助理级;
③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单位考核合格后,可申报助理级;
4、在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从事工程技术的人员,申报助
理工程师职称的年限可按以下规定执行:
①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专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三年以上,可申报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
②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专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满二年,可申报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
③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学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一年以上,可申报助理工程师任职资格;
④破格申报
不具备申报专业毕业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取得大专院校本专业主要科目(三门以上)进修结业证书(含专业证书班结业证书),或参加大专院校本专业培训累计一年以上,或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年限增加二年。
5、初级职称评审提供材料:
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二份; ②学历证(申报教师职称需提供相应的教师资格证)、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③工作总结一份;
④两寸近期彩色照片三张;(二张贴评审表上,另交一
张)
⑤档案管理卡或存档证明;
⑥档案不在省人才中心代理的需提供档案所在地出具的委托函一份。
四、材料填写及有关要求:
1、上报材料必须实事求是,发现弄虚作假者,取消其
申报资格。
2、表格须用蓝黑钢笔填写或打印,要求字迹工整、清
晰、内容真实。
五、材料报送时间、地址:
材料报送时间:2010年5月至10月(工作日受理),各类表格可在http://→职称评价→下载专区
直接下载。
材料报送地址:西安市长安北路14号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三楼:陕西省社会人才职称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室
联系电话:8526***2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