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
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txt结婚就像是给自由穿件棉衣,活动起来不方便,但会很温暖。谈恋爱就像剥洋葱,总有一层让你泪流。
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 2008年03月21日 16时02分 482 主题分类: 计划物价
“县域经济”
“社会发展”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的通知
鲁政办发[2008]11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财政厅、省统计局等部门对《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完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修订后的《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三月十日
山东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年度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意见》(鲁发[2003]25号)、《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意见》(鲁发[2006]13号)和《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健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考核监督体系的意见(试行)》(鲁发[2007]21号),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坚持好字优先,坚持分类指导,坚持科学导向,全面、客观、公正地对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鼓励先进,促强扶弱,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贡献力量。
二、组织领导
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评价考核工作的组织协调,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外经贸厅、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环保局、省统计局、省安监局和人行济南分行等部门负责有关数据的收集与初步审核,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统计局负责评价结果的计算综合等工作。
根据评价与考核相统一的原则,考核指标数据由各市、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统计、整理,由市、县发展改革委(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初步审核,确保数据真实可靠。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有关部门组成审查小组,负责对数据进行检查、核定,对评价结果进行确认。评价结果报省委、省政府审定。
三、考核范围、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
为保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合理性、科学性,采用46个指标和国际通用的评价方法,对全省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考评。
(一)考核范围。县域经济社会综合评价考核的范围为122个县(市、区),重点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30个经济强县和30个欠发达县。
(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反映县(市、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为主要内容,共分为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民生状况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约束条件等四大部分46个指标,其中定量指标40个、定性指标6个。
(三)评价方法。采取分类指数和综合指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过程是:收集并计算评价指标的基础数据;对评价指标的基础数据进行同度量处理,形成评价指标的比较值;用各指标的比较值乘相应的权重,得出单项指标的指数;各单项指标指数相加得出分类指数,以分类指数进行加权合成,计算出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
四、奖励办法
按照综合评价指数对全省122个县(市、区)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排序,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审定的考核结果,对实绩特别突出的县(市、区)进行奖励。实行一年一考核,每三年进行一次表彰奖励。
具体表彰奖励办法是,对30个经济强县、30个欠发达县和其他县(市、区)中三年综合评价结果位于前5位的县(市、区),进行通报表彰,并给予资金奖励。
五、考核纪律
参加评价和考核的县(市、区)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如实填报各项统计数据,严禁虚报、瞒报、迟报。如发现弄虚作假,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并取消参评资格;对已经进入30个经济强县和30个欠发达县的,及时进行调整并严肃处理;对已获得奖励的,追回奖励,严肃处理。在考核年度内,如果县(市、区)内发生重大责任事故(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重大社会治安案件、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重大违法用地事件、计划生育达不到规定要求、节能减排任务未完成)并经查实的,取消表彰奖励资格。
附件:山东省县(市、区)年度综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附件:
山东省县(市、区)年度综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类别 评价考核指标
(一)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
1.地区生产总值(GDP)及增长率
2.人均GDP及增长率
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及升降幅度
4.地方税收收入及增长率
5.地方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及升降幅度
6.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率
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及升降幅度
8.农业机械化水平
9.农业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重及升降幅度
10.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率
11.人均地方可用财力
1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及增长率
13.企业上市数量及融资额度
14.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
15.工业利税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及升降幅度
(二)民生状况与社会发展
16.城镇新增就业任务完成率
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率
18.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
19.城乡低保覆盖率
2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21.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及增长率
22.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率
23.农村居民人均年末住房面积
24.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及增长率
25.人均教科文卫事业费支出及增长率
26.义务教育巩固率
27.初中升入高中段比例
28.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和床位数及增长率
29.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
30.每万人中的财政供养人口
31.每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及升降幅度
32.每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
33.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及升降幅度
(三)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34.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取水量及降低率
35.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
36.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
37.城市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率
38.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达标率
39.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任务完成率
4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任务完成率
(四)约束条件
41.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情况
42.重大社会治安案件发生情况
43.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情况
44.重大违法用地事件发生情况
45.计划生育达标情况
46.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情况
第二篇:2011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办法
东种委发[2011]3号
种畜场2011经济与社会发展
目标及考核办法
为了全面完成2011年全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实
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争取全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经场党委、政府研究,特制定本目标及考核办法。
一、目标与分值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60分)
1、村庄建设、用地符合规划要求,无乱搭乱建等违法违规现
象。(100分)
2、村主干道两侧干净卫生,无暴露垃圾、无乱堆乱放、无污
水流溢。(20分)
3、村内主次干道平坦畅通,无坑洼、无积水,逐步硬化。
(10分)
4、自然村组均配有垃圾池,并有专人打扫垃圾。(20分)15、做好秸秆禁烧和回收工作。(10分)
(二)全民创业及招商引资(210分)
1、完成新上私营企业任务。(20分)
2、完成新增个体工商户任务。(20分)
3、完成招商引资任务。(50分)
4、双带双强型村干部队伍建设。(30分)
5、发展高效农业项目。(40分)
6、扶持发展创业典型。(30分)
7、完成清理酸洗石英砂目标。(20分)
(三)社会稳定(150分)
1、认真做好矛盾调处化解工作,年内无一例来场集访和上县及以上信访、上访。(40分)
2、完成综治平安与法治建设工作任务,年内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100分)
3、无重大安全事故。(10分)
(四)农村规范化管理(40分)
1、顺利完成村支两委换届工作。(20分)
2、村级财务管理达到规范化标准。(10分)
3、无违反财经纪律现象。(10分)
(五)党建(70分)
1、班子团结,有战斗力,有号召力,年终综合测评满意率达85%以上。(20分)
2、搞好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30分)
3、年内至少发展一名新党员。(10分)
4、党员、干部无违纪、违法现象。(10分)
(六)社会事业(90分)
1、完成计生站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30分)
2、规范农村幼儿园管理。(20分)
3、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任务。(20分)
4、完成民兵营连正规化建设及征兵各项任务。(20分)
(七)中心活动积累分
每次中心活动计20分,每次完成者得满分,完不成不得分。获奖者加分:一等奖加15分,二等奖加10分,三等奖加5分。
(八)附加分
1、奖励分:获场表彰加3分,获县级表彰加5分,获市级以上表彰加8分。此项分值加分最高不超过20分。
2、专题现场加分:场级一次加分10分,县级一次加20分,市级以上一次加30分。
3、规划建设居住小区,主体基本完工的加50分。
二、考核细则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60分
第一项由建管所和国土所负责制定好考核细则进行考核。第二项、第三项和第四项由考核组看现场打分。第五项考核依据为各村完成秸秆回收情况。
(二)招商引资:210分
第一项新上私营企业数完成(指当年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资金到位的)得20分,每增加一个私营企业加5分,加分不封顶,不完成不得分。
第二项完成个体工商户任务数(指当年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得20分,每超一户加2分,不完成不得分。
第三项2011年内带领至少一批客商来我场正式洽谈,并由场招商领导小组考核认定为有效信息的得分。
第四项2011年底所有村干部必须有个人致富项目(家庭年生产经营性收入在5万元以上),全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在10%以上。
第五项完成成片农业结构调整50亩得10,耕地面积2000亩以下,每增加10亩得6分,超过100亩按每增加100亩得10;耕地面积2000亩至4000亩,每增加15亩得6分,超过125亩按每增加100亩得10;耕地面积4000亩以上,每增加20亩得6分,超过150亩按每增加100亩得10,成片农业结构调整品种为蔬菜、瓜果,且需保护地栽培,此项最高分值为80分。新增加设施种养殖小区得30分,每小区不低于大棚30栋或圈舍15栋,最高分值不超过50分。
第六项年内村扶持发展(新上)种养大户15户以上,得30分。每少一户扣3分(大户标准:设施种植大棚不少于3栋,圈舍不少于30间;或种养殖土地流转不少于50亩;或创利税10万元以上)。
第七项完成清理酸洗石英砂目标。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现有酸洗石英砂厂家进行清理,使之生产达标,或予以取缔,不得出现违法违规生产。完成该项目的得20分,否则不得分。
(三)社会稳定:150分
1、全年无信访的得40分,来场集访一次扣10分;去县信访(上访)一次:个访扣10分,集访扣20分;去市信访(上访)一
次:个访扣20分,集访扣40分;去省信访(上访)一次:个访扣40分,集访扣80分;进京信访(上访)一次:个访扣100分,集访扣200分。分值不够扣的在总分中扣除,采取上不封顶原则。
2、完成全年的综治平安与法治建设工作任务得100分,此项由综治办负责考核。
3、无安全事故的得10分,出现的不得分。
(四)农村规范化管理:40分
1、年底依法顺利完成村支两委换届工作,无违法事件和因选举引起的信访事件发生得20分,否则不得分。
2、民主理财制度健全,村务公开按月进行的得10分。每减少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3、违反财经纪律,并受到处罚的,在总分中扣10分。
(五)党建:70分
1、班子团结,有战斗力,有号召力,得20分。村三位主职干部按时参加党委召开的各项会议并遵守会议纪律,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查看记录)得10分。干部之间有较大矛盾和分歧影响整体工作,或者年终综合测评满意率低于85%的不得分。
2、有规范的公开栏得10分,按要求及时进行公开,得20分。
3、年内发展一名新党员的得10分,未发展的不得分。
4、党员、干部无违纪、违法现象,得10分。
(六)社会事业:90分
1、完成计生站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得30分。
2、规范农村幼儿教育管理的,得20分。
3、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任务。按场要求,期内完成下达任务数的得20分,不完成不得分。
4、完成民兵组织建设及政治教育、训练、整组、征兵等各项工作的,得20分。
三、考核兑现:
1、本目标考核作为村干部工资发放的主要参考依据。
2、对考评优秀的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进行表彰和经济奖励。
3、工作中出现重大问题的村,以及在招商引资、高效农业发展、双带双强型村干部队伍建设中考核不得分的村,在评比先进党支部、优秀支部书记和目标考核奖时,实行一票否决。
4、本考核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不因负责人变动而废止。
二0一一年一月一日
第三篇:山东省寿光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立足农业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
——山东省寿光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省寿光市经济快速成长,社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由当初贫穷落后的小县城跃升为山东县域经济的“领头羊”和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发展之初,寿光既无区位优势,也无资源优势,但就是依靠初始的农业比较优势,由农业起步,通过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培养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又适时调整和推进工业发展,全面构筑现代工业体系。依靠农业富民、工业强市,寿光实现了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城市和农村共同繁荣。寿光的经验告诉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自身实际出发,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大胆创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利用已有发展条件,努力挖掘发展潜力,不断创新发展优势,就能在实践的基础上开拓出适合自身的特色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之初,寿光市农业结构单一,生产水平低下;工业基础薄弱,仅有的工业都是封闭型的县办工业和社队工业,工业总产值只有2.6亿元;城乡基础设施落后,城区道路不到15公里,农村道路坑坑洼洼;群众生活水平低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只有417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有74元。
改革开放30年来,寿光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显著变化。1978-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
长14.6%,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3.7%和11.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25.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3.5%和16.8%。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19元,城乡基础设施显著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面快速发展使寿光在山东省和全国县域经济中的位置快速跃升。在国家统计局组织的全国百强县(市)评选活动中,寿光市连续9届跨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2005年名列第四十一位。如今的寿光,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中国蔬菜之乡”,成为山东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和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寿光市在区位上属于典型的农业地区。不毗邻大城市,享受不到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没有资源优势,缺乏依靠富集资源实现发展突破的条件;不靠近交通运输要道,无法借助物流集散和交通便利起步。就是在这样一个既没有区位优势、也没有资源优势的地区,寿光人民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靠解放思想和大胆创新,靠辛勤劳动和扎实工作,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路子。这条路子的特点,概括起来讲就是:发挥初始的农业比较优势,由农业起步,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提升经济,靠农业富民,靠工业强市,实现工农互助、城乡互动,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
寿光发展农业的条件较好。改革开放之初,寿光及时认
准了这个优势,依靠家庭承包经营激发出的广大农民的生产热情,大力发展农业,推动经济发展快速起步。寿光发展农业的思路和模式是:靠蔬菜产业领跑,靠科学技术助力,靠产业化经营提升。为了使蔬菜成为一个主导产业,采取生产、流通、加工、品牌一起抓的办法。生产方面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发明推广冬暖式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流通方面先后建立蔬菜批发市场、举办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兴建全国第一家蔬菜电子拍卖中心和全国第一家蔬菜网上交易市场;加工方面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瞄准国际市场对蔬菜进行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积极扩大出口;品牌方面先后认证优质农产品312个,用品牌开拓和占领市场。在蔬菜产业链条上发育形成了储藏、包装、运输、加工、流通、出口、服务、科研、会展、旅游等一大批产业,这些产业已成为寿光崛起的重要支撑,成为寿光的标志性产业。在农业及其培育的工业基础上,寿光市不断拓宽发展视野,明确提出工业立市的发展思路,根据不同阶段的实际和要求,适时调整工业发展重点和模式,推动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实现了靠工业强市。从2001年起,重点建设晨鸣、科技、东城三大工业园区,促进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有效聚集,实现规模效应。2005年以来,积极实施寿北开发战略,在寿光北部规划建设了渤海化工园和侯镇项目区。目前,寿光已初步形成了造纸包装、纺织服装、海洋化工、机械装备、板材家具、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6家。
工业崛起使寿光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财政收入大大增加。寿光市及时抓住这一有利条件,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着力推进市区、中心镇和重点村发展联动,实行“城市向农村延伸、农村向城市聚集”。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确定“五化”、“五通”、“两改”、“一有”建设标准,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把每年新增的社会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重点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技、社保等社会事业。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2007年财政用于农业农村的支出达45837万元,比2000年增加7倍;农业农村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3%,比2000年提高10.5个百分点。
寿光坚持不懈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科学发展活力。围绕工业经济发展,先后实行了企业划型动态管理、名牌奖励、上市融资、出口创汇等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企业抓投入、上项目、调结构、增效益、快发展。围绕农业经济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技人员等牵头创办各种形式的农业园区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采取多种形式合理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围绕城市经济发展,组建城市投资建设管理中心,探索采取特许经营和“转让-经营-转让”(TOT)、“建设-经营-转让”(BOT)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对市场建设等重大项目成立专门的投资管理中心,由政府注入启动资金,实行封闭运作,企业滚动发展。
寿光一以贯之地抓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
性和模范带头作用。几十年来,寿光市一以贯之地抓党的建设,围绕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了抓党建、促发展的优良传统和长效机制,为实现各个时期的目标任务提供了坚强保证。
寿光市提出,以建设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强市为基本目标,到“十一五”末,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500亿元,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到300亿元和15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达到更高水平。根据自身的区位条件、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十一五”及2020年期间,努力构筑区域经济的“六大板块”,即突出现代商贸特色的中心城区板块、重点发展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的东城新区板块、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的南部板块、重点发展市场物流业和造纸包装业的西部板块、集中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北部板块和重点发展盐化工、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产业的寿北板块。
第四篇:山东省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山东省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调查
编者按:改革开放30年来,威海市充分利用区位比较优势,向解放思想要出路,坚持把开放作为一切工作的总抓手,以对外开放促改革、促调整、促发展、促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如今,曾被称为沿海开放城市的“小弟弟”的威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经济外向度由0.35%提高到5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28.2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山东省的位次跃升到第二位。
值得欣喜的是,威海的发展并非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通过大力发展对韩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培育特色产业以及不断促进机制创新,威海成功将区位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和发展强势,走上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威海的实践鲜活地证明,只有秉承改革的精神、科学的态度、开放的胸怀、创新的思路、发展的方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特别是1987年地级威海市成立以来,威海市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上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之路。
一、威海发生了巨变
2007年与1987年相比,威海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8.2倍,在山东省由第十三位上升到第九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全省第二位。产业层次显著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49:35:16
调整为8:62:3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净值达到51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的比重由7%提高到30%。开放型经济发展步伐显著加快。截至2007年,威海累计实际利用外资80.6亿美元,年进出口额达到110.8亿美元,经济外向度提高到51.1%。
威海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城市人口2007年比1987年增长9.6倍,城市化率由9.2%提高到57%。2613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自来水、柏油路、远程教育、闭路电视、宽带网、公共汽车、低高压电、电话邮政“村村通”。社会事业显著进步。小学、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城镇职工5项社会保障覆盖率平均达到75.4%,农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率和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分别达到46%、96.9%。
威海人民生活显著改善。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987年增长了15.1倍,达到1628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9.5倍,达到7737元,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和农村居民住房面积分别达到19平方米和34平方米,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轿车11辆。威海还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20多项国家级以上荣誉称号。
二、威海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成功的经验
威海市把解放思想作为万事之先,把转换观念作为释放潜能的切入点,不断破除思想禁锢,坚定了前进方向。建市之初,威海地处青岛、烟台、大连的“夹缝”中,是沿海开放城市的“小弟弟”。通过考察学习,他们提出了“经济要外向,思想先解放”的口号,把培养开放意识作为敲开世界大门的突破口。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他们又提出“按经济特区模式办、照经济特区样子干”。解放思想增强了机遇意识,1997年,威海市抓住亚洲金融危机后韩资急于寻找新投资方向的机遇,引进韩资项目数量大幅增加。党的十七大以来,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威海开展了以“理念创新、环境创优、机制创活、企业创效、人民创业”为主题的新一轮解放思想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上下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威海把对外开放放在最突出的位置上,以开放总揽发展全局。威海市同韩国、日本隔海相望,他们先是大力实施“借韩兴威”战略,目前,韩国已经成为威海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实际利用韩资占利用外资总额的60%以上。此后,又提出“巩固韩国、扩大日港台、拓展欧美”,加快推进“三个转变”,即由利用国内外资金向利用国内外资源、技术、管理和智力并重转变,由追求出口规模向追求出口质量和品牌转变,由“引进来”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转变,开放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
威海的竞争力体现在了区域特色经济上。他们立足区位、海洋等禀赋优势和产业基础条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一是积极承接韩国、日本产业转移,并注重与周边城市错位发展,培植了运输设备制造与维修、电子信息、机电工具、食品医药、轻工纺织“五大产业群”。目前,五大产业群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3.7%,销售收入过
亿元企业759家。二是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建设旅游度假基地。先后投入300多亿元,建设了950项旅游设施和近百处景区景点。20年来,旅游接待量增长10.4倍,旅游总收入增长126.5倍。三是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加快从渔业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跨越。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26.9%。
威海走经济与环境双赢、人与自然和谐的路子。“十五”以来,全市环保投入累计达到11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九五”期间的1.68%提高到2.24%。饮用水源、近岸海域水质全部达到和优于相应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十五”以来森林覆盖率平均每年增加2个百分点。建立完善生态建设的保障机制,严格执行环保一票否决权,建市以来因环境因素累计拒绝外资20多亿美元、内资200多亿元。威海建立多方联动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他们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市级以上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174家,其中国家级5家。拓展纤维、心脏支架、人造血浆、热转印打印机等一大批科技项目填补国内空白,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们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先后与1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建成了5个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863计划海水养殖种子基地,实施863计划项目50多项。加大引才借智力度,全市人才总量超过17万人,还有34名院士和一大批不在威海的科技人才通过不同方式与威海合作。
威海坚持把齐鲁文化、海洋文化与改革创新精神相融合,形成了“自强不息、创新创业、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威海精神。1990年9月,在中韩尚未建交的情况下,争取开通了中韩第一条海上航线,此后相继争取设立了2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出口加工区、3个国家一类开放港口。威海市平等对待外来企业,亲商、安商、富商的气氛越来越浓,目前已有2万多韩国和20多万国内外地人口在此生活工作。威海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使“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有机结合。一是把规划作为第一资源。坚持超前性、科学性和严肃性,建立了严格的专家论证、公众参与的规划编制程序,一张蓝图管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二是大力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威海高等级公路密度已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三是强力推动重大项目。五大产业群都由市领导牵头,成立项目推进小组;重点项目建立领导干部责任制。四是优化政策环境。凡是达到市场准入条件或经营标准的都及时为申请者办理许可手续,提出“企业创造财富、政府营造环境”、“院内的事企业干、院外的事政府办”,引导政府部门增强服务意识。在世界银行的“中国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报告”中,威海在全国120个城市中名列第十一位。
三、威海今后的发展战略目标
到2012年,威海市力争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到2020年翻三番。重点坚持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高水平地打好4张牌,努力把威海建设成为创新、开
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城市:
一是打好科技牌,加快建设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建设创新型城市。二是打好开放牌,力争把威海建成中国对韩开放的桥头堡。
三是打好环境牌,适度超前、求精求美,把威海建设得天更蓝、水更清、人与自然更和谐。
四是打好海洋牌,重点发展能源、石化、船舶修造、港口物流和海产品加工五大产业,建设海洋经济基地。
第五篇:经济综合考核办法2
隆尧县乡镇主要经济指标考核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一、考核内容
固定资产投资及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税收、民营经济营业收入。
二、考核办法
(一)经济指标考核办法
1、固定资产投资及项目建设(基础分100)
按照县发展改革局下达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100%完成计划的得100分,每超额、降低一个百分点分别加、减1分,但完成计划比例低于60%的,不得分。每新开工一个投资500万元及以上、1000万元以下项目,加5分;每新开工一个1000万元及以上、5000万元以下项目,加10分;每新开工一个5000万元及以上、1亿元以下项目,加15分;每新开工一个1亿元及以上项目,加20分。
2、招商引资(基础分100)
全年引进一个县外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以实际认定为准)的项目,得100分,每多引进一个县外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以实际认定为准)的项目,加100分。
3、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基础分100)
按照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下达的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计划,100%完成计划的得100分,每超额、降低一个百分点分别加、减 1
1分,但完成计划比例低于60%或境内没有规模以上企业的,不得分。境内拥有一个规模以上企业的,加1分;每新增1个规模以上企业的,加10分。
4、税收(基础分100)
按照全县乡镇税收收入目标任务,100%完成计划的得100分,每超额、降低一个百分点分别加、减1分,但完成计划比例低于60%的,不得分。每新增一个年纳税50万元及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企业,加5分;每新增一个年纳税100万元及以上、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加10分;每新增一个年纳税500万元及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加15分;每新增一个年纳税1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加20分。
5、民营经济营业收入(基础分100)
按照县工业和信息化局下达的民营经济营业收入计划,100%完成计划的得100分,每超额、降低一个百分点分别加、减1分,但完成计划比例低于60%不得分。
(二)工作情况考核办法
1、工作信息(基础分100):每季度均能及时向主管部门报送辖区内经济运行分析情况,可得基础分,每漏报一次扣25分,迟报一次扣10分;能及时督促辖区内重点企业及时上报企业经济运行分析、主要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信息表的,每次加5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重大信息,被主管部门采纳后加10分。每及时向项目办报送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的重要信息(包括有
签约、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等)的,加10分。
2、工作会议及培训(基础分100):全年均能按时参加由主管部门组织召开的工作会议或培训的,可得基础分。迟到一次扣5分,未按规定要求参加会议或培训且未请假的扣10分,无故不参加会议或培训一次扣20分。
3、经济指标月报(基础分100):每月能按时报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重点项目月报表》、《规模以上企业月报表》、《民营经济主要指标月报表》的,可得基础分。每迟报一表一次的,扣5分;未报、漏报一表一次的,扣10分。
三、总分
总分 = 经济指标得分×70% + 工作得分×30%
经济指标得分 = 固定资产投资及项目建设×25% +招商引资×15%+ 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20% + 税收×25%+民营经济营业收入×15%
工作得分 = 工作信息得分×25% + 工作会议及培训得分×25%+ 经济指标月报得分×50%
四、考核管理部门
1、固定资产投资及项目建设:由发展改革局、重点项目办公室考核;
2、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及销售收入:由工业和信息化局考核;
3、税收:由财政局考核;
4、招商引资:由商务局考核;
5、民营经济营业收入及增加值:由工业和信息化局考核;
6、工作信息:由发展改革局、重点项目办公室考核;
7、工作会议及培训:由组织会议及培训的牵头部门考核;
8、经济指标月报:
(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由发展改革局考核;
(2)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及销售收入:由工业和信息化局考核;
(3)民营经济营业收入及增加值:由工业和信息化局考核。
(4)重点项目完成情况由重点项目办公室考核。
五、考核结果
做为县委组织部年终考核乡镇、园区的重要依据,和干部选拔任用的参考依据。做为项目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依据。
六、备注
1、项目位于两个相邻辖区的,由项目业主认定归属地。
2、涉及招商引资的项目,完成投资额按飞地分享政策执行。
3、仅完成围墙圈建或场地平整的,不视为新开工。
4、项目建设考核年终得分排位前三的,评为“隆尧县项目建设先进集体”。
5、项目建设考核年终得分是科学考核评价各乡镇和园区项目建设工作的依据,年底报县委组织部。
6、本办法由县发展改革局、重点项目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解释,适用于全县所有乡(镇)人民政府、园区管理委员会。
7、县城工业园区和东方食品城工业园只考核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