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中介业务解析(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3 19:52: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票据中介业务解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票据中介业务解析》。

第一篇:票据中介业务解析

票据中介业务解析

2014-04-12周密金融

(上海国信证券投行徐先生推荐武汉某新三板挂牌水处理公司招聘“财务总监”一职,详情请在平台内点击“小服务”招聘栏目查看)

票据中介伴随票据市场的发展已存在多年。近几年来,随着票据市场波动的加剧,票据中介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大,出现了专业化、公司化经营的机构。

一、票据中介的最新情况

(一)票据中介向大型化、公司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票据市场出现了大型化、公司化的票据中介,其规模、人员素质和业务量已经远超过我们所熟知的“票据掮客”。这些中介大多注册为某贸易公司或投资管理公司,部分担保公司也从事了票据中介业务。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约有几十家公司化的票据中介,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一般规模不大,人员数在20-30人左右。其中以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规模最大。该公司人数多达300余人,已在全国各地建立20多家网点。人员多来源于银行,大多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票据业务从业经验以及较强的专业背景。

(二)票据中介业务量大幅增加

目前票据中介在票据市场上的参与程度较高,据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估计,通过中介的直贴业务量约占全部直贴量的40%,通过中介的转贴业务量约占全部转贴量的20%。而部分银行反映,以上数据还是保守估计,由于目前农信社是直贴业务的主体,而农信社主要依靠中介跨区域收票,因此估计通过中介的直贴业务量约占全部直贴量的60%以上。该公司全部交易量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130%;而同期工行票据营业部全部交易量累计为8743.59 亿元,同比下降43.12%。

(三)各类银行和企业广泛与票据中介开展业务

与中介合作的银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签订咨询顾问协议的银行,简称协议银行;另一类是未签订协议的银行,简称交易银行。协议银行与中介关系更为密切,需向中介付费;而交易银行是协议银行的交易对手,不向中介付费,但能通过中介买入或卖出票据。据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统计,该公司与16家协议银行(主要为东北、内蒙古、河南、湖南和广东等地的农信社和地方法人机构),与470家交易银行(含大型银行、股份制等各类银行分支机构)开展了业务。

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累计拥有企业客户7411家,同比增加2442家,增长49%;其中大中型企业客户4916家,同比增长68%。部分大中型企业贴现量年累计达20亿元以上。企业客户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原等经济发达地区。

二、票据中介运作模式

目前市场上的票据中介运作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参与票据交易,赚取买卖利差;另一类是提供票据买卖信息,收取手续费和佣金。

模式一:直接参与票据买卖,赚取买卖利差

据了解,这种模式是目前票据中介经营的主流模式,市场上多数中介以上述模式运作,约占全部中介的90%以上。这种模式下,票据中介不仅给银行介绍票源,还直接参与票据的买卖。具体操作方式是:票据中介先注册空壳公司,将从企业买入的票据背书到空壳公司,然后制造贸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以空壳公司的名义到银行办理贴现,获取资金,扣除利差或手续费后把余款打入持票企业账户。

模式二:提供票据买卖信息和交易撮合,收取手续费或佣金

这种模式是去年以来市场上出现的一种新的票据中介运作模式,该模式下,票据中介不直接参与票据交易,只是提供交易信息以及交易撮合等服务,范围覆盖直贴和转贴业务。经了解,此业务模式主要是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的运作模式,此外,部分担保公司也提供类似服务,但交易量相对较少,对市场的影响有限。

(一)收集、发布交易信息,撮合交易

上述业务模式下,中介的作用主要是收集、发布交易信息,撮合交易。以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为例,该公司每日通过各地网点收集全国主要区域企业和银行(一般能分别达到200家以上)次日的各类业务品种、各种交易期限、各类票面金额的买入和卖出信息,并于下午5点交易结束时通过内部短信报价平台向合作银行和合作企业发布,当晚10点前再接收各银行和各企业次日拟交易的信息,并将交易信息进行汇集和配对,撮合协议银行完成交易。如果当晚接收的协议银行买入需求与市场上卖出需求不匹配时,该公司还需在次日上午帮助协议银行调高或调低交易利率,以促成交易。

(二)直贴和转贴业务运作模式

1.直贴业务盈利模式

直贴业务模式下,中介需帮助与其签订协议的直贴银行(简称直贴协议银行)完成先向企业收票(直贴),再向银行卖票(转贴)的全业务流程,以赚取买卖利差。具体操作如下:

一是帮助企业在直贴协议银行开立账户并向企业收票。由于直贴协议银行在异地,中介一般会代替企业在异地开立银行账户。具体业务发生时,中介再与直贴协议银行共同上门服务。手续完成后,直贴协议银行会将款项直接打入企业上述账户。

二是帮助直贴协议银行将收来的票据当日转卖给大中型银行。直贴协议银行收票后并不持有票据,而是由中介当天转卖给大中型银行。具体操作中,中介主要帮助直贴协议银行跑量,即不断在市场上收票、卖票、再收票、再卖票。单笔业务利差相对较簿,一般在10-15个BP左右,而同期市场上直贴与转贴间的利差可能超过30个BP以上。虽然单笔业务利差不高,但由于票据买卖均于当天完成,不占用直贴协议银行资金和规模,因此总体收益较高。

需要指出的是,具体业务中,中介是倒过来操作的,即中介是根据转贴现需求方(市场上票据资金和规模最终提供方)的交易需求,帮助直贴协议银行到市场向企业收票的。

2.转贴业务运作模式

转贴业务模式下,中介主要根据与其签订协议的转贴银行(简称转贴协议银行)的资金和规模情况提供整个交易链,以帮助转贴协议银行达成交易目的。具体操作如下:

转贴现业务具体有资金和信贷业务双重属性,中介为协议银行撮合交易时,一般将一笔业务拆成多笔业务进行交易。如果某转贴协议银行有资金无规模,中介就安排该银行买入返售票据;如果某转贴协议银行有规模无资金,就安排将票据卖断给该银行;如果某转贴协议银行能做托收,就安排票据到期前由该银行买回;如果某转贴协议银行既没资金又没规模,就安排该银行作为“搭桥行”。

例如:某转贴协议银行A有5000万元可用资金而没有信贷规模,而市场上只有F银行需要卖断5000万元票据。上述情况下,中介为A银行安排买入返售交易,即在市场上寻找有规模的交易对手B银行,安排B银行以买断方式从银行F买入该笔票据,然后再以卖出回购方式卖出给A银行。如果在银行A与银行B或者银行B与银行F之间没有授信不能直接进行交易时,中介还为其找来“搭桥行”C和D。

此外,如果银行B不愿意在票据到期进行托收,这样还需在B银行和F银行之间寻找银行E,安排银行E以买断+双卖断的方式将票据先从银行F买入,再卖断给银行B。这样,中介就将协议银行A买入返售的业务需求与市场上F银行卖断的业务供给相对接,满足了A银行交易需求。而上述交易链中,协议银行A为核心,B、C、D、E、F都是为配合A银行完成交易的,中介一般会将收益安排在A银行实现,以便向A银行收取交易佣金。

三、票据中介的利弊分析

模式一:通过注册空壳公司、伪造贸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进行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贴现业务,既违反相关法律,也扰乱票据市场,应坚决禁止。无锡市检察院提取公诉的王斌案就属于上述情况。对于王斌案,江苏省检察院认为,由于资金支付结算是客户与银行间的双向行为,王斌利用空壳公司贴现资金并支付给持票人,实际上充当了银行角色,构成了非法经营罪。因此无锡市检察院最终判处王斌非法经营罪,这是全国首例因非法票据贴现被判刑的案例。

模式二:不直接参与票据交易,只是提供票据交易信息以及进行交易撮合等服务,这在表面上不违反法律法规,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票据市场的发展,但同时存在较大风险隐患。以下是对这类票据中介的利弊分析。

(一)有利影响

1.提供交易信息,给银行带来业务便利

由于人员、网点和专业的优势,中介信息较为集中,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银行、不同期限、不同业务品种等同时报出50、60种交易价格,因此部分银行在人手和信息不足的情况下,会向中介询价,借助中介进行票据买卖。

据了解,部分票据专营机构在特定时点急需买入或卖出大量票据时,也会借助中介完成交易。而一些协议银行,更是借助中介获得了较高业务收益。因为借助中介,协议银行可以采取当天买入、当天卖出的流量交易模式,赚取比传统持有票据到期更高的收益。

2.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给企业带来融资便利

据企业反映,直接到银行贴现需2-4天才能收到款项,而通过中介,一般只需要半天就能收到贴现款项,这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中介的贴现利率比市场上贴现利率一般低30个BP以上,这直接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但值得注意的是,中介贴现利率低主要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中介主要帮助协议银行跑量,单笔业务利差相对较簿;二是中介利用了各地对营业税管理上的差异进行套利(具体见下述分析)。

3.提高票据交易效率,有助于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的形成

一方面,票据中介不断向企业和银行询价、报价、撮合交易,并在不同业务品种、不同区域市场、不同金融机构间进行套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票据市场参与主体,活跃了票据市场各项业务,提高了票据市场交易效率。另一方面,票据中介帮助银行异地收票、提供跨区域票据流转信息,这使得不同区域票据市场间的信息更加透明,买卖双方信息更加对称,有助于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的形成。

(二)不利影响

1.部分业务操作不规范,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一是中介与农信社等中小金融机构签订直贴业务合作协议后,以不同机构的名义在异地大量收票。机构派人携带印章常驻中介办公,或随中介各地游走,有关收票的具体交易对手、交易价格、交易金额和交易期限等均由中介说了算,机构仅负责验票、打款等业务操作。可以说,中介“承包”了多家机构的收票业务,这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操作风险隐患。

二是转贴现交易一般涉及多家银行,而且交易在同一天内完成,出现了 “过桥行”不走资金,而直接签协议、做账的现象,这不利于银行风险控制。

三是中介为银行提供转贴现服务时,有时安排银行进行双买断业务操作,这违反了票据转卖时不得安排显性或隐性回购条款的规定。

2.利用监管上的差异进行套利

一是利用各地对营业税管理上的差异进行套利。因为商业银行一般按照全额贴现利息收入缴纳营业税,而与中介签订协议的银行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其采用净贴现利息收入缴税,因此经营成本明显低于商业银行。

二是中介利用农信社会计科目管理的不规范进行套利。农信社未严格按照银监会要求执行新会计准则,其还存在票据卖出回购消减信贷规模的情况。因此,中介安排转贴现交易时,一般将信贷规模隐藏至农信社。这造成了我国票据余额大幅下降的假象,降低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模式二的存在对票据市场发展的影响利弊参半。但模式二能够在市场上生存并得以发展,说明其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票据市场的客观需要,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关制度规范,趋利避害,规范票据中介经营行为,促进票据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 李成业 刘彦生

第二篇:票据中介调查报告范文

票据中介调查报告:票据中介伴随票据市场的发展已存在多年。近几年来,随着票据市场波动的加剧,票据中介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大,出现了专业化、公司化经营的机构。同时,票据中介业务规模也发生明显改变,业务量迅速增大,对银行、企业及票据市场已产生了较大影响,亟需引起关注并予以规范。

一、票据中介的最新情况

(一)票据中介向大型化、公司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票据市场出现了大型化、公司化的票据中介,其规模、人员素质和业务量已经远超过我们所熟知的“票据掮客”。这些中介大多注册为某贸易公司或者投资管理公司,部分担保告公司化的票据中介,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一般规模不大,人员数在20——30人左右。其中以上海普投资管理公司规模最大。2010年末,该公司人数多达300余人,已在全国各地建立20多家网点。人员多来源于银行,大多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票据业务从业经验以及较强的专业背景。

(二)票据中介业务量大幅增加

目前票据中介在票据市场上的参与程度较高,据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估计,通过中介的直贴量的40%,通过中介的转帖业务量约占全部转帖量的20%。而部分银行反映,以上数据还是保守估计,由于目前农信社是直贴业务的主体,而农信社主要依靠中介跨区域收票,因此估计通过中介直贴业务量约占全部直贴量的60%以上。2010年,该公司全部交易量为

1.5万亿元,同比增长130%;而同期工行票据营业部全部交易量累计为8743.59亿元,同比下降43.12%。2011年3月10日这一天,该公司仅为企业提供直贴的业务量就超过10亿元,创单日历史最高水平。

(三)各类银行和企业广泛与票据中介开展业务

与中介合作的银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签订咨询顾问协议的银行,简称协议银行;另一类是未签订协议银行,简称交易银行。协议银行与中介关系更为密切,需向中介付费;而交易银行是协议银行交易对手,不向中介付费,但能通过中介买入或卖出票据。据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统计,2010年该公司与16家协议银行(主要为东北、内蒙古、河南、湖南和广东等地的农信社和地方法人机构),与470家交易银行(含大型银行、股份制等各类银行分支机构)开展了业务。

2010年,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累计拥有企业客户7411家,同比增加2442家,增长49%;其中大中型企业客户4916家,同比增长68%。部分大中型企业贴现量年累计达20亿

元以上。企业客户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原等经济发达地区。

二、票据中介运作模式

目前市场上的票据中介运作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参与票据交易,赚取买卖 利差;另一类是提供票据买卖信息,收取手续费和佣金。

模式一:直接参与票据买卖,赚取买卖利差

据了解,这种模式是目前票据中介经营的主流模式,市场上多数中介以上述模式运作,约占全部中介的90%以上。这种模式下,票据中介不仅给银行介绍票源,还直接参与票据的买卖。具体操作方式是:票据中介先注册空壳公司,将从企业买入票据背书到空壳公司,然后制造贸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以空壳公司的名义到银行贴现,获取资金,扣除利差或手续费后把余款打入持票企业账户。

模式二:提供票据买卖信息和交易撮合,收取手续费或佣金

这种模式是去年以来市场上出现的一种新的票据中介运作模式,该模式下,票据中介不直接参与票据交易,只是提供交易信息以及交易撮合等服务,范围覆盖直贴和转帖业务。经

了解,此业务模式主要是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的运作模式,此外,部分担保公司也提供类似服务,但交易量相对较少,对市场的影响有限。

(一)收集、发布交易信息,撮合交易

上述业务模式下,中介的作用主要是收集、发布交易信息,撮合交易。以上海普兰 投资管理公司为例,该公司每日通过各地网点收集全国主要区域企业和银行(一般能分别达到200家以上)次日的各类业务品种、各种交易期限、各类票面金额的买入和卖出信息,并与下午5点交易结束时通过内部短信报价平台合作银行和合作企业发布,当晚10点再接收各银行和各企业次日拟交易的信息,并将交易信息进行汇集和配对,撮合协议银行完成交易。如果当晚接收的协议银行买入需求与市场卖出需求不匹配时,该公司还需在次日上午帮助协议银行调高或调低利率,以促成交易。

(二)直贴和转帖业务运作模式

1.直贴业务盈利模式

直贴业务模式下,中介需要帮助与其签订协议的直贴银行(简称协议银行)完成先向企业收票(直贴),再向银行卖票(转帖)的全业务流程,以赚取买卖利差。具体操作如下:

一是帮助企业在直贴协议银行开立账户并向企业收票。由于直贴协议银行在异地开立银行账户。具体业务发生时,中介再与直贴协议银行共同上门服务。手续完成后,直贴协议银行会将款项直接打入企业上述账户。

二是帮助直贴协议银行将来的票据当日转卖给大中型银行。直贴协议银行收票后并不持有票据,而是由中介当天转卖给大中型银行。具体操作中,中介主要帮助直贴协议银行跑量,即不断在市场上收票、卖票、再收票、再卖票。单笔业务利差相对较薄,一般在10——15个BP左右,而同期市场上直贴与转帖间的利差可能超过30个BP以上。虽然单笔利差不高,但是于票据买卖均于当天完成,不占用直贴协议银行资金和规模,因此总体收益较高。

需要指出的是,具体业务中,中介是倒过来操作的,即中介是依据转帖现需方(市场上票据资金和规模最终提供方)的交易需求,帮助直贴协议银行到市场向企业收票的。

2.转帖业务运作规模

转帖业务模式下,中介主要依据与其签订协议的转帖银行(简称转帖协议银行)的资金和规模情况整个交易链,以帮助转帖协议银行达成交易目的。具体操作如下:

转帖现业务具体有资金和信贷业务双重属性,中介为协议银行撮合交易时,一般将一笔业务拆成多笔业务进行交易。如果某转帖协议银行有资金无规模,中介就安排该银行买入返售票据;如果某转帖协议银行有规模无资金,就安排将票据卖断给该银行;如果某转帖协议银行能做托收,就安排票据到期前由该银行买回;如果某转帖协议银行既没资金又贸易规模,就安排该银行作为“搭桥行”。

例如:某转帖协议银行A有5000万元可用资金而没有信贷规模,而市场只有F银行需要卖断5000万元票据。上述情况下,中介为A银行安排买入返售交易,即在市场寻找有规模的交易对手B银行,安排B银行以买断方式从银行F买入该笔票据,然后再以卖出回购方式卖出给A银行。如果在银行A与银行B或者银行B与银行F之间没有授信不能直接进行交易时,中介还为其找来“搭桥行”C和D。此外,如果银行B不愿意在票据到期进行托收,这样还需要在B银行和F银行之间寻找银行E,安排银行E以买断+双卖断的方式将票据先从银行F买入,再卖断给银行B。这样,中介就将协议银行A买入返售的业务需求与市场上F银行卖断的业务供给相对接,满足了A银行交易需求。而上述交易链中,协议银行A为核心,B、C、D、E、F都是为配合A银行完成交易的,中介一般将会收益安排在A银行实现,以便向A银行收取交易佣金。

三、票据中介的利弊分析

模式一:通过注册空壳公司、伪造贸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进行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贴现业务,既违反相关法律,也扰乱票据市场,应坚决禁止。2010年9月无锡市检察院提取公诉的王斌就属于上述情况。对于王斌案,江苏省检察院认为,由于资金支付结算是客户与银行间双向行为,王斌利用空壳公司贴现资金并支付给持票人,实际上充当了银行角色,构成了非法经营罪。因此无锡市检察院最终判处王斌非法经营罪,这是全国首例因非法票据贴现被判刑的案例。

模式二:不直接参与票据交易,只是提供票据交易信息以及进行交易撮合服务,这在表面上不违反法律法规,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票据市场的发展,但是同时存在较大风险隐患。以下是对这类票据中介的利弊分析。

(一)有利影响

1.提供交易信息,给银行带来业务便利

由于人员、网点和专业的优势,中介信息较为集中,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银行、不同业务品种等同时报出50、60种交易价格,因此部分银行在人手和信息不足的情况下,会向中介询价,借助中介进行票据买卖。据了解,部分票据专营机构在特定时点急需买入或卖出大量票据时,也会借助中介完成交易。而一些协议银行,更是借助中介获取了较高业务收益。因为借助中介,协议银行可以采取当天买入、当天卖出的流量交易规模,赚取比传统持有票据到期更高的收益。

2.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给企业带来融资便利

据企业反映,直接到银行贴现需2——4天才能收到款项,而通过中介,一般只需要半天就能收到贴现款项,这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中介的贴现利率市场上贴现利率一般低30个BP以上,这直接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但值得注意的是,中介贴现利率低主要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中介主要帮助协议银行跑量,单笔业务差相对较薄;二是中介利用各地对营业税管理上的差异进行套利(具体见下述分析)。

3.提高票据交易效率,有助于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的形成一方面,票据中介不断向企业和银行询价、报价、撮合交易,并在不同业务品种、不同区域市场、不同金融机构间进行套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票据市场参与主体,活跃了票据市场各项业务,提高了票据市场交易效率。另一方面,票据中介帮助银行异地收票、提供跨区域票据流转信息,这使得不同区域票据市场的信息更加透明,买卖双方信息更加对称,有助于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的形成。

(二)不利影响

1.部分业务操作不规范,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一是中介与农信社等中小金融机构签订直贴合作协议后,以不同机构的名义在异地大量收票。机构派人携带印章常驻中介办公,或随中介各地游走,有关收票的具体交易对手、交易价格、交易金额和交易期限等均由中介说了算,机构仅负责验票、打款等业务操作。可以说,中介“承包”了多家机构的收票业务,这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操作风险隐患。

二是转帖现交易一般涉及多家银行,而且交易在同一天内完成,出现了“过桥行”不走资金,而直接签协议、做账的现象,这不利于银行风险控制。

三是中介为银行提供转帖现服务时,有时安排银行进行双买断业务操作。这违反了票据转卖时不得安排显性或隐性回购条款的规定

2.利用监管上的差异进行套利

一是利用各地对营业税管理上的差异进行套利。因为商业银行一般按照全额贴现利息收入缴纳营业税,而与中介签订协议的银行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其采用净贴现利息收入缴税,因此经营成本明显低于商业银行。

二是中介利用农信社会计科目管理的不规范进行套利。2009年以来,农信社为严格按照

银监会要求执行新会计准则,其还存在票据卖出回购消减信贷规模的情况。因此,中介安排转帖交易时,一般将信贷规模隐藏至农信社。这造成了我国票据余额大幅下降的假象,降低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规模二的存在对票据市场发展的影响利弊参半。但规模二能够在市场上生存并得以发展,说明其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票据市场的客观要求。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关制度规范,趋利避害,规范票据中介经营行为,促进票据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四、政策建议

(一)减少监管差异,消除中介套利空间

票据中介的盈利空间很大程度取决于监管差异的套利。因此,建立有关部门尽快规范农村金融机构会计科目设置、规范地方性金融税收管理,加强对票据业务的管理,消除中介的套利空间,促成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

(二)规范票据中介经营行为

目前票据市场上,票据中介;良莠不齐,给票据市场带来较大风险。建议出台票据中介管理办法或监管要求,规范票据中介经营行为。禁止中介直接买卖或通过注册空壳公司买卖票据,禁止帮助银行逃避信贷规模调控,禁止以银行名义从事票据经营活动等行为。并努力将提供票据买卖信息和交易撮合的中介培育成合法、合规经营的票据经纪公司,提高票据市场的活跃和交易效率。同时,加强中小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风险。

(三)建立票据交易平台,提高票据交易效率和信息透明化程度

近年来票据中介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对票据交易信息及交易效率的迫切需求。因此,建议加快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基础上建立银行票据交易平台,为银行提供实时交易信息以及交易撮合交易,提高票据交易效率和信息透明化程度,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

第三篇:票据中介新业务模式需引起关注

票据中介新业务模式需引起关注

票据中介伴随票据市场的发展已存在多年。近几年来,随着票据市场波动的加剧,票据中介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大,出现了专业化、公司化经营的机构。同时,票据中介业务模式也发生明显改变,业务量迅速增长,对银行、企业及票据市场各项业务已产生了较大影响,亟需引起关注并予以规范。

一、票据中介的最新情况

(一)票据中介向大型化、公司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票据市场出现了大型化、公司化的票据中介,其规模、人员素质和业务量已经远超过我们所熟知的“票据掮客”。这些中介大多注册为某贸易公司或投资管理公司,部分担保公司也从事了票据中介业务。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约有几十家公司化的票据中介,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一般规模不大,人员数在20-30人左右。其中以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规模最大。2010年末,该公司人数多达300余人,已在全国各地建立20多家网点。人员多来源于银行,大多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具有丰富的票据业务从业经验以及较强的专业背景。

(二)票据中介业务量大幅增加

目前票据中介在票据市场上的参与程度较高,据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估计,通过中介的直贴业务量约占全部直贴量的40%,通过中介的转贴业务量约占全部转贴量的20%。而部分银行反映,以上数据还是保守估计,由于目前农信社是直贴业务的主体,而农信社主要依靠中介跨区域收票,因此估计通过中介的直贴业务量约占全部直贴量的60%以上。2010年,该公司全部交易量为1.5万亿元,同比增长130%;而同期工行票据营业部全部交易量累计为8743.59 亿元,同比下降43.12%。2011年3月10日这一天,该公司仅为企业提供直贴的业务量就超过40亿元,创单日历史最高水平。

(三)各类银行和企业广泛与票据中介开展业务

与中介合作的银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签订咨询顾问协议的银行,简称协议银行;另一类是未签订协议的银行,简称交易银行。协议银行与中介关系更为密切,需向中介付费;而交易银行是协议银行的交易对手,不向中介付费,但能通过中介买入或卖出票据。据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统计,2010年该公司与16家协议银行(主要为东北、内蒙古、河南、湖南和广东等地的农信社和地方法人机构),与470家交易银行(含大型银行、股份制等各类银行分支机构)开展了业务。

2010年,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累计拥有企业客户7411家,同比增加2442家,增长49%;其中大中型企业客户4916家,同比增长68%。部分大中型企业贴现量年累计达20亿元以上。企业客户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原等经济发达地区。

二、票据中介运作模式

目前市场上的票据中介运作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参与票据交易,赚取买卖利差;另一类是提供票据买卖信息,收取手续费和佣金。

模式一:直接参与票据买卖,赚取买卖利差

据了解,这种模式是目前票据中介经营的主流模式,市场上多数中介以上述模式运作,约占全部中介的90%以上。这种模式下,票据中介不仅给银行介绍票源,还直接参与票据的买卖。具体操作方式是:票据中介先注册空壳公司,将从企业买入的票据背书到空壳公司,然后制造贸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以空壳公司的名义到银行办理贴现,获取资金,扣除利差或手续费后把余款打入持票企业账户。

模式二:提供票据买卖信息和交易撮合,收取手续费或佣金

这种模式是去年以来市场上出现的一种新的票据中介运作模式,该模式下,票据中介不直接参与票据交易,只是提供交易信息以及交易撮合等服务,范围覆盖直贴和转贴业务。经了解,此业务模式主要是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的运作模式,此外,部分担保公司也提供类似服务,但交易量相对较少,对市场的影响有限。

(一)收集、发布交易信息,撮合交易

上述业务模式下,中介的作用主要是收集、发布交易信息,撮合交易。以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为例,该公司每日通过各地网点收集全国主要区域企业和银行(一般能分别达到200家以上)次日的各类业务品种、各种交易期限、各类票面金额的买入和卖出信息,并于下午5点交易结束时通过内部短信报价平台向合作银行和合作企业发布,当晚10前再接收各银行和各企业次日拟交易的信息,并将交易信息进行汇集和配对,撮合协议银行完成交易。如果当晚接收的协议银行买入需求与市场上卖出需求不匹配时,该公司还需在次日上午帮助协议银行调高或调低交易利率,以促成交易。

(二)直贴和转贴业务运作模式

1.直贴业务盈利模式

直贴业务模式下,中介需帮助与其签订协议的直贴银行(简称直贴协议银行)完成先向企业收票(直贴),再向银行卖票(转贴)的全业务流程,以赚取买卖利差。具体操作如下:

一是帮助企业在直贴协议银行开立账户并向企业收票。由于直贴协议银行在异地,中介一般会代替企业在异地开立银行账户。具体业务发生时,中介再与直贴协议银行共同上门服务。手续完成后,直贴协议银行会将款项直接打入企业上述账户。

二是帮助直贴协议银行将收来的票据当日转卖给大中型银行。直贴协议银行收票后并不持有票据,而是由中介当天转卖给大中型银行。具体操作中,中介主要帮助直贴协议银行跑量,即不断在市场上收票、卖票、再收票、再卖票。单笔业务利差相对较簿,一般在10-15个BP左右,而同期市场上直贴与转贴间的利差可能超过30个BP以上。虽然单笔业务利差不高,但由于票据买卖均于当天完成,不占用直贴协议银行资金和规模,因此总体收益较高。

需要指出的是,具体业务中,中介是倒过来操作的,即中介是根据转贴现需求方(市场上票据资金和规模最终提供方)的交易需求,帮助直贴协议银行到市场向企业收票的。

2.转贴业务运作模式

转贴业务模式下,中介主要根据与其签订协议的转贴银行(简称转贴协议银行)的资金和规模情况提供整个交易链,以帮助转贴协议银行达成交易目的。具体操作如下:

转贴现业务具体有资金和信贷业务双重属性,中介为协议银行撮合交易时,一般将一笔业务拆成多笔业务进行交易。如果某转贴协议银行有资金无规模,中介就安排该银行买入返售票据;如果某转贴协议银行有规模无资金,就安排将票据卖断给该银行;如果某转贴协议银行能做托收,就安排票据到期前由该银行买回;如果某转贴协议银行既没资金又没规模,就安排该银行作为“搭桥行”。

例如:某转贴协议银行A有5000万元可用资金而没有信贷规模,而市场上只有F银行需要卖断5000万元票据。上述情况下,中介为A银行安排买入返售交易,即在市场上寻找有规模的交易对手B银行,安排B银行以买断方式从银行F买入该笔票据,然后再以卖出回购方式卖出给A银行。如果在银行A与银行B或者银行B与银行F之间没有授信不能直接进行交易时,中介还为其找来“搭桥行”C和D。此外,如果银行B不愿意在票据到期进行托收,这样还需在B银行和F银行之间寻找银行E,安排银行E以买断+双卖断的方式将票据先从银行F买入,再卖断给银行B。这样,中介就将协议银行A买入返售的业务需求与市场上F银行卖断的业务供给相对接,满足了A银行交易需求。而上述交易链中,协议银行A为核心,B、C、D、E、F都是为配合A银行完成交易的,中介一般会将收益安排在A银行实现,以便向A银行收取交易佣金。

三、票据中介的利弊分析

模式一:通过注册空壳公司、伪造贸易合同和增值税发票,进行无真实贸易背景的票据贴现业务,既违反相关法律,也扰乱票据市场,应坚决禁止。2010年9月无锡市检察院提取公诉的王斌案就属于上述情况。对于王斌案,江苏省检察院认为,由于资金支付结算是客户与银行间的双向行为,王斌利用空壳公司贴现资金并支付给持票人,实际上充当了银行角色,构成了非法经营罪。因此无锡市检察院最终判处王斌非法经营罪,这是全国首例因非法票据贴现被判刑的案例。

模式二:不直接参与票据交易,只是提供票据交易信息以及进行交易撮合等服务,这在表面上不违反法律法规,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票据市场的发展,但同时存在较大风险隐患。以下是对这类票据中介的利弊分析。

(一)有利影响

1.提供交易信息,给银行带来业务便利

由于人员、网点和专业的优势,中介信息较为集中,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银行、不同期限、不同业务品种等同时报出50、60种交易价格,因此部分银行在人手和信息不足的情况下,会向中介询价,借助中介进行票据买卖。据了解,部分票据专营机构在特定时点急需买入或卖出大量票据时,也会借助中介完成交易。而一些协议银行,更是借助中介获得了较高业务收益。因为借助中介,协议银行可以采取当天买入、当天卖出的流量交易模式,赚取比传统持有票据到期更高的收益。

2.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给企业带来融资便利

据企业反映,直接到银行贴现需2-4天才能收到款项,而通过中介,一般只需要半天就能收到贴现款项,这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中介的贴现利率比市场上贴现利率一般低30个BP以上,这直接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但值得注意的是,中介贴现利率低主要由于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中介主要帮助协议银行跑量,单笔业务利差相对较簿;二是中介利用了各地对营业税管理上的差异进行套利(具体见下述分析)。

3.提高票据交易效率,有助于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的形成 一方面,票据中介不断向企业和银行询价、报价、撮合交易,并在不同业务品种、不同区域市场、不同金融机构间进行套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票据市场参与主体,活跃了票据市场各项业务,提高了票据市场交易效率。另一方面,票据中介帮助银行异地收票、提供跨区域票据流转信息,这使得不同区域票据市场间的信息更加透明,买卖双方信息更加对称,有助于全国统一票据市场的形成。

(二)不利影响

1.部分业务操作不规范,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一是中介与农信社等中小金融机构签订直贴业务合作协议后,以不同机构的名义在异地大量收票。机构派人携带印章常驻中介办公,或随中介各地游走,有关收票的具体交易对手、交易价格、交易金额和交易期限等均由中介说了算,机构仅负责验票、打款等业务操作。可以说,中介“承包”了多家机构的收票业务,这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操作风险隐患。

二是转贴现交易一般涉及多家银行,而且交易在同一天内完成,出现了 “过桥行”不走资金,而直接签协议、做账的现象,这不利于银行风险控制。

三是中介为银行提供转贴现服务时,有时安排银行进行双买断业务操作,这违反了票据转卖时不得安排显性或隐性回购条款的规定。

2.利用监管上的差异进行套利

一是利用各地对营业税管理上的差异进行套利。因为商业银行一般按照全额贴现利息收入缴纳营业税,而与中介签订协议的银行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其采用净贴现利息收入缴税,因此经营成本明显低于商业银行。

二是中介利用农信社会计科目管理的不规范进行套利。2009年以来,农信社未严格按照银监会要求执行新会计准则,其还存在票据卖出回购消减信贷规模的情况。因此,中介安排转贴现交易时,一般将信贷规模隐藏至农信社。这造成了我国票据余额大幅下降的假象,降低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模式二的存在对票据市场发展的影响利弊参半。但模式二能够在市场上生存并得以发展,说明其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票据市场的客观需要,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出台相关制度规范,趋利避害,规范票据中介经营行为,促进票据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四、政策建议

(一)减少监管差异,消除中介套利空间

票据中介的盈利空间很大程度取决于监管差异的套利。因此,建立有关部门尽快规范农村金融机构会计科目设置、规范地方性金融机构税收管理,加强对票据业务的管理,消除中介的套利空间,促进市场的公平有序竞争。

(二)规范票据中介经营行为

目前票据市场上,票据中介良莠不齐,给票据市场带来较大风险。建议出台票据中介管理办法或监管要求,规范票据中介经营行为。禁止中介直接买卖或通过注册空壳公司买卖票据,禁止帮助银行逃避信贷规模调控,禁止以银行名义从事票据经营活动等行为。并努力将提供票据买卖信息和交易撮合的中介培育成合法、合规经营的票据经纪公司,提高票据市场的活跃度和交易效率。同时,加强中小金融机构票据业务的监管,督促其完善业务流程,加强风险控制,防范票据业务风险。

(三)建立票据交易平台,提高票据交易效率和信息透明化程度近年来票据中介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银行对票据交易信息及交易效率的迫切需求。因此,建议加快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在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基础上建立银行票据交易平台,为银行提供实时交易信息以及撮合交易,提高票据交易效率和信息透明化程度,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

第四篇:票据中介公司介绍

票据中介公司介绍

近年来,民间票据贴现业务迅猛发展,民间票据市场成为正规票据市场之外的重要补充。在这过程中,民间票据中介机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银行内票据专营机构发展还不壮大,导致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另一方面,现实的局限和市场的需求两者之间的矛盾又导致了民间票据中介机构的大量存在,这类机构的存在便利了票据的流通、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促进了我国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但是法律的空白使得他们的存在有着巨大的风险,同时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一、我国民间票据中介机构概述

票据中介机构是指办理票据贴现、转让、交易及代理业务的票据专营机构,如票据承兑所、票据贴现所和票据交易所等。实践中的票据中介机构不仅包括票据承兑、贴现机构,还包括为票据买卖双方撮合交易的经纪人,在融资性票据发达的市场中,甚至还包括为商业票据发行进行评级的专业评级机构以及信用担保机构。而民间票据中介机构,是指在票据市场中利用自身信息优势,通过介绍需要资金的待贴现企业和银行完成交易并赚取佣金的民间组织和个人。在实践中票据中介机构不仅有名为“投资管理公司”、“咨询公司”的机构性中介,也有单个自然人为主体的个人中介,而他们所从事的业务主要是针对票据贴现的经纪 业务和买卖票据的自营业务。其中票据经纪业务不涉及票据中介机构的资金介入,对票据市场起到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和润滑作用,是合法并值得鼓励的行为;而自营业务则参与到票据交易当中,通过低买高卖赚取差价,在现实中这些票据中介机构往往通过包装不合规票据从而帮助企业融资。按照现行的《票据法》规定,票据交易必须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和债权债务关系,所以规范的民间票据中介机构的行为不应参与票据买卖及交易,而只能提供票据咨询及经纪等业务,主要是撮合市场双方进行交易。

民间票据中介机构,作为市场统一的行动团体,在交易信息的汇总、处理,活跃票据市场,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和合理性以及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存在,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很好地解决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且可以充当流通性中介,发挥做市商的作用。但是,当前民间票据中介机构中,除了少数像普兰投资那样取得了金融服务公司的牌照外,大多数是以“投资有限公司”或“咨询公司”的名义存在于监管的灰色地带,由于缺乏风险分散机制的设计,通过票据形成的资金链极易断裂。实践中也时常有伪造的票据经由民间票据中介机构之手,进入到市场中流通,甚至进入银行等系统,造成了风险的转嫁,危及国家的金融稳定与安全。

二、民间票据中介机构存在的原因

按照央行统计,2012年金融机构累计贴现(直贴、转贴)金额达31.6万亿,2013年上半年为22.4万亿元,目前行业估计,这些贴现交易中,由民间票据公司撮合的占比超过30%。民间票据中介机构一直处于法律监管的灰色地带但又大量存在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一句话:现实的局限和市场的需求。

(一)现行《票据法》封杀了融资性票据的生存空间

与一般银行贷款相比,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获取资金具有的成本低、速度快等特点,是企业获取短期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从最新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2012年商业汇票承兑余额为8.3万亿,占同期短期贷款比例超30%。企业短期贷款票据化趋势较为明显。然而,现行的《票据法》第十条把“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作为产生票据的基础关系,这一规定从法律层面上封杀了融资性票据存在的空间。企业出于降低融资成本的考量,往往倾向于编造贸易背景、骗取银行贴现资金。民间票据中介机构往往利用其在银行熟稔的人脉关系,通过伪造增值税发票等形式,对票据进行形式上包装,帮助企业获取银行贴现资金或者直接为企业提供贴现服务。

(二)中小企业票据融资需求催生了民间票据中介机构的发展

由于中小企业在银行的授信额度很少甚至没有,取得贷款比较困难,银行承兑汇票的流通性基于承兑行信誉,与出票企业信用关联度不高,通过票据融资,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企业出于降低融资成本的需求,也倾向于用票据融资替代短期贷款。但是正规金融机构业务流程较为繁杂,不能及时满足中小企业票据贴现需求。民间票据中介机构的存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或是利用自己庞大的营销网络为企业找到贴现银行,或是直接利用自有资金为企业办理贴现。他们的存在极大的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现行票据贴现审核流程影响了票据的流通性

票据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支付结算功能,通过银行的承兑,加大了票据的信用等级,促进了票据的流通性。然而在现行票据流转过程中,银行出于风险防范和经营成本的考虑,往往消极对待小额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的贴现业务,加之银行贴现业务的审批流程较长,对贴现申请企业会有较多的要求。漫长的审批流程使得有急切资金需求的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因此更倾向与票据中介机构合作,依靠其搭建的营销网络和客户资源获取贴现资金,满足短期资金周转需求。

(四)中小金融机构迫切需要发展票据业务

当前,诸多中小金融机构都面临比较严格的存贷比的考核压力,银行承兑汇票的诸多特性使之成为银行调控存贷比的重要工具。一方面,银行可以在一级市场通过开具银行承兑汇票收取保证金存款,增加本行的存款金额;同时,贴现、转贴现票据是纳入贷款限额管理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票据业务买卖调节本行的存贷比;而且票据业务具有良好的盈利效能,且风险较低,诸多因素使得中小金融机构都迫切发展票据业务。但是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因数的制约,中小金融机构不具备与大型商业银行竞争的能力。银行追求盈利的冲动和经营考核的双重压力迫使中小金融机构与民间票据中介机构合作,这也在客观上为民间票据中介机构的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

三、我国民间票据中介运作模式介绍

民间票据中介机构之所以能够在不被监管当局认可的情况下长期存在并逐渐发展壮大,除了现行票据制度安排未能有效满足企业融资需求为民间票据中介机构留有生存空间之外,其自身独特的商业模式也为其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业务运作模式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票据中介运作模式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参与票据交易,赚取买卖利差;另一类是提供票据买卖信息,收取手续费和佣金。

模式一:直接参与票据买卖,赚取买卖利差

这种模式是目前票据中介经营的主流模式,市场上多数中介以上述模式运作,约占全部中介的90%以上。这种模式下,票据中介不仅给银行介绍票源,还直接参与票据的买卖。具体操作流程如下:票据中介先注册空壳公司,在银行开立账户,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空壳公司,将从企业买入的票据背书到空壳公司,然后伪造虚假的商品交易合同和增值税专用发票,以空壳公司的名义到银行办理贴现。获取贴现资金后,扣除利差或手续费后把余款打入持票企业账户。

模式二:提供票据买卖信息和交易撮合,收取手续费或佣金

这种模式以“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为代表,在该模式下,票据中介不直接参与票据交易,只是提供交易信息以及交易撮合等服务,范围覆盖直贴和转贴现业务。在该业务模式下,票据中介的作用主要是收集、发布交易信息,撮合交易。以上海普兰投资管理公司为例,该公司每日通过各地网点收集全国主要区域企业和银行次日的各类业务品种、各种交易期限、各类票面金额的买入和卖出信息,并在下午5点交易结束时通过内部短信报价平台向合作银行和合作企业发布,并将交易信息进行汇集和配对,撮合协议银行完成交易。如果当晚接受的协议银行买入需求与市场上卖出需求不匹配,该公司还需要在次日上午帮助协议银行调高或调低交易利率,以促成交易。

 直贴业务盈利模式

直贴业务模式下,中介需要帮助与其签订协议的直贴银行(简称直贴协议银行)完成先向企业收票(直贴),再向银行卖票(转贴)的全业务流程,以赚取买卖利差。具体操作如下:

一是帮助企业在直贴协议银行开立账户并向企业收票。由于直贴协议银行在异地,中介一般会代替企业在异地开立银行账户。具体业务发生时,中介再与直贴协议银行共同上门服务。手续完成后,直贴协议银行会将款项直接打入企业上述账户。

二是帮助直贴协议银行将收来的票据当日转卖给大中型银行。直贴协议银行收票后并不持有票据,而是由中介当天转给大中型银行。具体操作中,中介主要通过帮助直贴协议银行做大交易量获取利润,即不断在市场上收票、卖票、再收票、再卖票。单笔业务利差相对较薄,一般在10-15BP左右,而同期市场上直贴与转帖的利差可能超过30个BP以上。虽然单笔业务利差不高,但由于票据买卖均于当天完成,不占用直贴协议银行资金和规模,因此总体收益较高。需要指出的是,具体业务中,中介是反向操作的,即中介是根据转贴现需求方的交易需求,帮助直贴协议银行到市场向企业收票的。

 转贴现业务运作模式

转贴现业务模式下,中介主要根据与其签订协议的转贴现银行(简称转贴现协议银行)的资金和规模情况提供整个交易链,以帮助转贴现协议银行达成交易目的。具体操作如下:转贴现业务具有资金和信贷业务双重属性,中介为协议银行撮合交易时,一般将一笔业务拆成多笔业务进行交易。

如果某转贴现协议银行有资金无规模,中介就安排该银行办理买入返售业务; 如果某转贴现协议银行有规模无资金,就安排将票据卖断给该银行。如果某转贴协议银行能做托收,就安排票据到期前由该银行买回; 如果某转贴协议银行既没资金又没规模,就安排该银行作为“搭桥行”。例如:某转贴协议银行A有5000万元可用资金而没有信贷规模,而市场上只有F银行需要卖断5000万元票据。上述情况下,中介为A银行安排买入返售交易,即在市场上寻找有规模的交易对手B银行,安排B银行以买断方式从银行F买入该笔票据,然后再以卖出回购方式卖出给A银行。如果在银行A与银行B或者银行B与银行F之间没有授信不能直接进行交易时,中介还为其找来“搭桥行”C和D。此外,如果银行B不愿意在票据到期进行托收,这样还需在B银行和F银行之间寻找银行E,安排银行E以买断+双卖断的方式将票据先从银行F买入,再卖断给银行B。这样,中介就将协议银行A买入返售的业务需求与市场上F银行卖断的业务供给相对接,满足了A银行交易需求。而上述交易链中,协议银行A为核心,B、C、D、E、F都是为配合A银行完成交易的,中介一般会将收益安排在A银行实现,以便向A银行收取交易佣金。

(二)业务运作特点

 注重业务链条营销,有效提升客户粘性

传统商业银行在经营票据业务过程中往往都有清晰的业务定位,有些银行专注于直贴市场、有些银行专注于转贴现市场,有些银行以持有票据赚取利息收入为主、而有些银行则以赚取交易利差为主。在传统的票据业务链条中,由于直贴银行需要为票据流通环节留有一定的利差空间,这就导致其直贴利率较二级市场转贴现利率要有一定价差。而“大型票据公司”在业务营销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覆盖全业务流程的链条式营销模式,暨在安排协议银行为企业办理直贴的同时,会在市场中找到相匹配的出口。一笔票据从直贴行到最终的托收行“大型票据公司”都会为合作机构安排好。这样一来减少了票据在银行间市场流通的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可以以低于银行的直贴价格争夺直贴票源;二来提高了合作银行对其的依赖度,由于民间票据中介机构能够有效整合各类银行的业务资源,提高了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便利性。

 注重潜在客户的深度挖掘

传统票据市场,商业银行无论从风险控制还是业务模式角度都未给民间票据中介机构留有生存空间。但是民间票据中介机构巧妙的发现了与农商行、农信社的合作机会。一方面,作为我国金融机构中的独特群体,大量存在的农信社、农商行有着非常富余的资金来开展票据业务;另一方面,大多涉农机构受制于存贷比控制、贷款渠道投放限制等因素,往往亟需为资金找到有效投放途径。但是农商行、农信社等中小金融机构受制于业务能力、人员素质等诸多因素,自行开展票据业务与大型商业银行竞争难度较大。所以在业务起步初期往往会选择与业务模式已比较成熟的民间票据中介机构合作提升自身业务效率。

 打造民间票据直贴市场做市商

“大型票据公司”实行的分散营销、统一决策的业务管理模式,公司在全国设有业务网点,广泛分布于全国主要经济城市。每天上午公司总部都会将当天的业务报价信息通过内部交易平台发送给每个业务网点,各网点的业务员再将报价信息统一报送给客户。当天下午,各网点业务员再将搜集到的本区域的交易信息通过内部交流平台上报给总部业务部,总部根据各网点提供的交易信息匹配撮合交易,敲定交易细节。公司这种标准化的报价流程、业务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极大的提高了公司的市场营销效率。

 通过技术处理实现票据资产的标准化

银行承兑汇票由于属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这给票据资产在二级市场流通转让过程中带来了障碍。“大型票据公司”利用自身票源充足的优势,按品种、分期限对票据进行分类,实现了票据资产形式上的标准化,有效提升了票据资产的流动性。

 建立多层次客户营销体系,提升公司市场影响力

“大型票据公司”通过邀请相关权威人士赴公司调研和召开票据业务培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公司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得到持续提升。合理利用监管政策,加强新产品研发;

民间票据中介机构的存在一直以来不被监管当局所认可,其业务模式也屡遭质疑,被认为是我国票据市场案件频发的元凶。但是“大型票据公司”敏锐的发掘了撮合交易这一新的业务模式,一改传统票据中介机构通过买卖票据赚取利差的盈利模式。这种业务模式一是拓宽了机构的生存空间,由于大部分金融机构都有明确规定不能与票据中介发生业务往来,如果票据公司自己持有票据再转卖赚取点差的模式将大大减小其交易对手的范围,其自身业务量也必然受到影响。但是票据公司通过协议银行帮其办理贴现的业务极大的扩大了其交易对手,自身的生存空间也进一步拓宽。二是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公司本身仅充当交易撮合者的角色,有利于充分利用银行的资金优势,扩大业务体量。

 大力倡导融资性票据,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票据法》明确规定了金融机构开展票据业务必须遵循真实贸易背景,即票据的签发和转让需要当事人之间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受制于《票据法》的规定,商业银行在办理票据贴现业务往往需要对贸易背景进行严格审查,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融资需求。民间票据中介机构准确找到市场定位,利用其在银行熟稔的人脉关系,通过伪造增值税发票等形式,对票据进行形式上包装,帮助企业获取银行贴现资金或者直接为企业提供贴现服务。

五、民间票据中介机构的利弊分析

(一)有利因素分析

1.提供交易信息,给银行带来业务便利

由于人员、网点和专业的优势,中介信息较为集中,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银行、不同期限、不同业务品种等同时报出50、60种交易价格,因此部分银行在人手和信息不足的情况下,会向中介询价,借助中介进行票据买卖。据了解,部分经营票据业务的商业银行在特定时点急需买入或卖出大量票据时,也会借助中介完成交易。而一些协议银行,更是借助中介获得了较高的收益。因为借助中介,协议银行可以采取当天买入、当天卖出的流量交易模式,赚取比传统持有票据到期更高的收益。

2.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给企业带来融资便利

根据现行业务流程,企业直接到银行办理贴现需要2--4天才能收到款项,而通过中介,一般只需要半天就能收到贴现款项,这大大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中介的贴现利率比市场上贴现利率一般低30个BP以上,这直接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但值得注意的是,中介贴现利率低主要由于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介主要通过帮助协议银行做大交易量获取收益,单笔业务利差相对较薄。但是虽然单笔业务利差不高,但由于票据买卖均于当天完成,不占用直贴协议银行资金和规模,因此总体收益较高。二是中介利用了各地营业税管理上的差异进行套利。商业银行一般按照全额贴现利息收入缴纳营业税,而与中介签订协议的银行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其采用净贴现利息收入缴税,因此经营成本明显低于商业银行。

3.提高了票据交易效率,有利于全国一体化票据市场的形成

一方面,票据中介不断向企业和银行询价、报价、撮合交易,并在不同业务品种、不同区域市场、不同金融机构间进行套利,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票据市场各项业务,提高了票据市场交易效率。另一方面,票据中介帮助银行异地收票、提供跨区域票据流转信息,这使得不同区域票据市场间的信息更加透明,买卖双方信息更加对称,有助于全国一体化票据市场的形成。

(二)不利因素分析

1.部分业务操作不规范,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一是中介与农信社等中小金融机构签订直贴业务合作协议后,以不同机构的名义在异地大量收票。机构派人携带印章常驻中介办公,或随中介各地游走,有关收票的具体交易对手、交易价格、交易金额和交易期限等均由中介说了算,机构仅负责验票、打款等业务操作。可以说,中介“承包”了多家机构的票据业务,这给银行带来了较大的操作风险隐患。二是转贴现交易一般涉及多家银行,而且交易在同一天内完成,出现了“过桥行”不走资金,而直接签协议、做账的现象,这不利于银行风险控制。

2.利用监管上的差异进行套利,影响宏观调控有效性

一是利用各地对营业税管理上的差异进行套利。因为商业银行一般按照全额贴现利息收入缴纳营业税,而与中介签订协议的银行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其采用净贴现利息收入缴税,因此经营成本明显低于商业银行。二是中介利用农信社会计科目管理的不规范进行套利。2009年以来,农信社为严格按照银监会要求执行新会计准则,其还存在票据卖出回购消减信贷规模的情况。因此,中介安排转贴现交易时,一般将信贷规模隐藏至农信社。这造成了我国票据余额大幅度下降的假象,降低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民间票据中介的存在对票据市场发展的影响利弊参半。但民间票据中介能够在市场上生存并得以发展,说明其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票据市场的客观需要,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第五篇:票据诉讼解析专题

票据诉讼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明确规定:“因行使票据权利或者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而引起的纠纷,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由此可见,我们将“票据诉讼”界定在“因票据权利义务关系即票据关系而发生的纠纷和因票据法上的与票据有关的法律关系而发生的纠纷”[1]而引起的诉讼,是十分恰当的。那么,什么是票据权利?什么是票据法上的非票据权利?明确上述两个问题,是我们回答何为票据诉讼及分析票据诉讼类别的基础。因此,本文由此出发,对票据诉讼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票据诉讼的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法律关系是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而发生的,这种法律事实或者是法律事件,或者是法律行为。票据法律关系的发生同样也是基于一定的法律事实——票据行为而发生的。然而,在票据活动中,一项票据行为不仅能引起一个票据法律关系(亦称票据关系)的发生,而且,它还会涉及其他两个与其关联的法律关系——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和民法上的非票据关系。民法上的非票据关系,作为票据授受前提的关系,是票据的基础关系,它受民法而非票据法所调整,因此,因民法上的非票据关系发生纠纷,我们只能适用民法的规则加以解决。而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尽管不是因票据行为直接发生的,但它是为了保证票据关系的实现而由票据法的直接规定而引起的,为票据法所调整。所以,当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发生纠纷,我们就应当根据票据法的规定进行处理。故此,票据诉讼应当包括因票据权利义务关系——票据关系发生纠纷而引起的诉讼和因票据法上的非票据关系发生纠纷而引起的诉讼两大类。具体包括:

一、付款请求权诉讼。即票据的最后持票人提起的、要求法院判令票据的主债务人根据票据的记载支付票面金额的诉讼

付款请求权是主票据权利,是票据权利人行使的第一次请求权。它是指持票人对票据的主债务人或其他付款义务人请求按照票据上记载的金额支付金钱的权利。当票据权利人向票据债务人行使付款请求权而不获实现时,票据权利人既可以向其前手行使追索权,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付款请求权诉讼,要求票据主债务人支付票面上所确定的金额;如果该持票人没有其他前手,则只能向票据付款地(包括代理付款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提起付款请求权诉讼,以实现对其票据权利的司法保护。

二、追索权纠纷诉讼。即当事人之间因追索权的行使发生争议向人民法院提出要求确认并保护的诉讼

追索权,是指持票人在票据到期不获付款,或者期前不获承兑,或有其他法定原因时,在依法行使了或保全了票据权利后,向其前手请求偿还票据金额、利息及其他法定款项的一种权利。

与付款请求权相比较,追索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a)追索权是一种期待权。它是为了补充票据上第一次权利即付款请求权而设立的,它以付款请求权不获实现为其行使的前提。(b)追索权是持票人履行了保全手续后才能行使的权利。(c)追索权的请求范围较付款请求权更广泛。持票人在行使追索权时,除票据上的付款人以外,票据上的其他债务人都可以成为行使追索权的对象。(d)持票人可以自由选择追索对象行使追索权。持票人在行使追索权时可选择被追索的对象,而不受承担票据债务的前后顺序的限制,也可以选择前手中任何一人、多人或者全部债务人行使追索权。(e)追索权可以多次行使。在发生一次追索权而将票据转移到被迫索人以后,该被追索人同样可以作为持票人向其前手行使追索权,直到最后债务人清偿债务为止。

在票据理论中,追索权有期前追索权与到期追索权,最初追索权与再追索权之分。

根据持票人行使追索权的时期不同,追索权可区分为期前追索权与到期追索权。

到期追索权,是指在票据已届付款日期,持票人向付款人请求付款而遭拒绝或不获付款时而行使的追索权。票据在到期日被拒绝付款、不获付款是持票人行使追索权的最一般、最主要的原因。在通常情况下,除票据法有特别规定的外,持票人不得在票据到期日前行使追索权。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第一,持票人在法定付款提示期限内合法提示付款被拒绝时,始能行使追索权;第二,持票人不获承兑时,在汇票到期日后仍应提示付款。但如果已经作成拒绝承兑证书的,则无须再为付款提示即可行使追索权。

期前追索权,是指在票据上记载的到期日之前,因发生到期付款的可能性显著减少甚至付款成为不可能时,持票人所行使的追索权。根据我国《票据法》第61条第二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持票人可以在票据到期日前行使追索权:(a)汇票被拒绝承兑的。(b)承兑人或付款人死亡、逃匿。(c)承兑人或者付款人被依法宣告破产的或者因违法被责令终止业务活动的。

在这里还需要说明一点,由于支票是一种见票即付的票据,它不存在到期日的问题,因此,也就无所谓期前追索和到期追索的问题了。

最初追索权与再追索权,是依照行使追索权人不同而对追索权进行的划分。这里所说的“最初追索权”是指最后持票人在提示承兑或提示付款遭拒绝(或有其他法定原因)时所行使的追索权。比如,出票人甲出票给乙,指定丙为付款人,乙向丙提示承兑后,丙依法进行了承兑,此后,乙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了丁,丁又该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了戊。戊在汇票到期后向丙提示付款遭到丙的拒绝,为此,戊就可以向其前手行使追索权。此时,戊所行使的追索权即为最初追索权。“再追索权”则是指被追索人清偿了最初追索金额以后所获得并行使的追索权。如上例中的戊在向其前手丁行使最初追索权后得到了丁的清偿,丁因清偿了票据债务而取得该汇票成为持票人,并因此而取得对其前手的追索权。此时,丁所行使的追索权即为再追索权。同样,当乙为清偿债务后,因此也取得了对其前手的追索权,该追索权也为再追索权。

在票据实务中,持票人在票据到期不获付款,或期前不获承兑,或有其他法定原因时,在依法行使了或保全了票据权利并将拒绝事由通知前手后,既可以向其直接前手提出偿还请求,也可以在其前手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要求偿还,还可以向全体前手提出偿还要求。票据权利人的追索权可以基于第二债务人的主动偿还而实现,也可以基于权利人的非诉讼请求而实现,还可以通过权利人的诉讼请求即向法院提起追索权纠纷诉讼的方式得以实现。

三、票据交付请求权纠纷诉讼。票据交付请求权,亦称票据交还请求权,是指票据债务人根据票据法的规定,在支付票据金额后所享有要求持票人交出票据的权利

票据是一种交回证券。票据债权人向票据债务人行使票据权利,受领了票据上所记载的给付金额后,应当将票据交回给票据债务人,这样,才能使票据上的权利义务消灭,或者由给付票据金额的票据债务人向其前手行使追索权。否则,如果票据债务人对持票人已经给付了票据上记载的金额而票据债权人仍不交回票据,票据就难免会被债权人恶意利用,且票据一旦落人善意第三人手中,付款人对新的持票人又不能免责,这无疑是加重了票据债务人的责任。而且,票据作为提示证券,票据权利人向票据债务人行使权利时,必须出示票据。所以,当票据债务人依法履行票据金额偿还义务而取得持票人的地位后,如果票据债权人不将票据交回,则该票据债务人也将因无法提示证券而不能行使票据追索权。因此,我国《票据法》第55条明确规定,持票人获得付款的,应当在汇票上签收,并将汇票交给付款人。(该条规定当然适用于本票和支票)由此可见,交回票据是受领票据金额的票据债权人的一项义务,而相对于支付了票据金额的票据债务人来说则是一种权利。如果票据债权人违反了该项义务,拒绝交回票据的,即发生票据交付请求权纠纷。

当然,此类案件在实务中是很少发生的。因为,票据作为提示证券,票据债权人要行使票据权利就必须向票据债务人出示票据,只有当持票人出示了票据,票据债务人才能明确票据债权人到底是谁,并向其履行票据债务。而且,当票据债务人履行票据债务时,通常也都会要求票据债权人签收,并收回已为给付的票据。否则,如果票据债权人拒不提示票据的,则票据付款人就可以票据债权人不提示票据为由进行抗辩,拒绝履行票据债务。

四、票据返还请求权纠纷诉讼。票据返还请求权,是指根据法票据法规定,票据上的正当权利人所享有的要求因恶意或者重大过失而取得票据的持票人返还其占有的票据的权利

票据权利是证券权利,它属于一种复合权利。票据权利包含对票据的权利(即对该票据本身的所有权)和票据上的权利(即对票据记载内容所享有的权利)两方面的权利。票据作为完全的有价证券,其行使权利必须以持有票据为前提,如果票据权利人不持有票据,亦即票据权利人脱离了对票据的占有,就会使其行使票据上的权利受到阻碍,甚至无法行使票据权利。所以,为了保障票据权利人能够正常地行使票据权利,维护票据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赋予票据权利人以对票据的返还请求权是十分必要的。我国《票据法》对票据返还请求权未作明确的规定,而在第12条规定了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等手段取得票据的,或者明知有前列情形,出于恶意取得票据的,以及因重大过失取得不符合本法(即我国《票据法》)规定的票据的,持票人不得享有票据权利。这实际上就是明确了正当持票人对该脱离占有的票据享有票据权利,从而也就确定了该正当持票人对恶意或重大过失而取得票据者享有请求返还票据的权利。

在一般的票据理论中,只有在持票人因恶意或重大过失而取得票据的情况下,正当持票人才可以行使票据返还请求权。

这里所说的“正当持票人”是指具有对价、善意,对票据逾期或曾被拒绝承兑或付款,以及对其他任何人提出的抗辩或权利主张概不知情的票据持有人。一般认为,凡符合下列条件的持票人可作为“正当持票人”:(a)其所取得的票据在表面上是完备的、合格的。即在票据上的各项绝对应记载事项已经记载,没有遗漏,而且,票据票面记载的方式符合要求,不存在可能受人查询、质疑之处。(b)其在成为持票人时,票据尚未过期,如该票据过去已被退票,但其对退票的事实毫不知情。(c)其在取得票据时是善意的,且付过对价。(d)受让票据时,其未发现转让者有以欺诈、胁迫、暴力、恐吓或背信等行为而取得票据。正当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不受前手权利瑕疵和对人抗辩的影响,它可以向所有对票据负有义务的当事人主张权利。

所谓“因恶意取得票据”,是指明知该票据非让与人所有而从让与人处取得票据的情形。根据我国《票据法》第12条规定,因恶意取得票据的情形包括:(a)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取得票据的情形;(b)明知有前列情形而仍受让票据的情形。

所谓“因重大过失取得票据”,是指受让人在受让票据时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得知让与人对票据无处分权而取得票据的情形。这里所指的“稍加注意”通常应当理解为票据受让人未尽票据交易上应尽的简单注意,比如受让人已经出票人等告知,其票据有由其前手因欺诈等原因,应注意丽不注意受让票据的。

在我国,为了维护诚实信用的市场规则,维护市场交易的安全,票据返还请求权纠纷诉讼除上述正当持票人对因恶意或重大过失而取得票据的持票人进行的外,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规定的“依照票据法第10条的规定,票据债务人(即出票人)以在票据未转让的基础关系违法、双方不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持票人应付对价而未付对价为由,要求返还票据而提起诉讼的案件”。所以,在我国,正当持票人可以提起票据返还请求权诉讼的事由包括:(a)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的手段取得票据的;(b)因拾得而取得票据的;(c)明知是以欺诈、偷盗或者胁迫的手段或因拾得取得的票据,出于恶意取得该票据的;(d)因重大过失取得不符合票据法规定的票据的;(e)未转让票据的票据基础关系违法的;(f)未转让票据的双方不具有真实交易关系的;(g)未转让票据的双方不具有真实债权债务关系的;(h)未转让票据的持票人应付对价而未付对价的。

凡具有上列情形之一的,正当持票人都可以通过票据返还请求权诉讼,要求持票人返还票据。

五、票据损害赔偿纠纷诉讼。即票据当事人因违反《票据法》的规定,侵害票据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发生纠纷的诉讼

根据我国《票据法》及有关法规规定,对于下列违反《票据法》规定,侵害票据有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行为,应当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a)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因其玩忽职守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

根据我国《票据法》第105条规定,由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因其玩忽职守行为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该金融机构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5条进一步规定:“依照票据法第105条规定,由于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在票据业务中玩忽职守,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贴现或者保证,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由该金融机构与直接责任人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b)付款人故意压票,拖延支付,给持票人造成损失的

这里所谓的“故意压票,拖延支付”是指票据付款人对明知是见票即付的票据或者到期的票据,不及时汇划款项和解付票据的行为。根据我国《票据法》第106条规定:”票据的付款人对于见票即付或者到期的票据故意压票,拖延支付,给持票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c)伪造票据,造成他人损失的

伪造票据是指无权限人假冒或者虚构他人名义为票据签章的行为。根据我国《票据法》第14条规定:“票据上的记载事项应当真实,不得伪造,伪造票据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票据伪造者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就其性质而言,它应属于一种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因为,在票据伪造中,伪造者并不是以自己承担票据债务为目的进行的,而且,票据伪造者也没有在票据上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签章,因而,在票据外观上看,票据乃至票据行为,均与伪造者无关。所以,票据伪造者不可能因此而承担票据责任。然而,票据伪造者虽然不承担票据责任,但必须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因为,从民法上看,伪造者的票据伪造行为,应当属于不法行为,即故意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由于伪造者的行为造成了他人民事权益的侵害,理应承担相应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第二,伪造者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是发生相应的财产上的损害。由于在伪造的票据上,伪造者未在票据上以自己的名义签章,因而,票据权利人不可能对其行使票据权利。而被伪造者也并未在票据上有过签章,所以他也不会对该票据承担票据责任。这样,就势必造成票据权利人的损害,该受到侵害的票据权利人当然有权向伪造者请求损害赔偿。

(d)变造票据而造成他人损失的

票据的变造是指无权更改票据内容的人,对票据上签章以外的记载事项加以变更的行为。票据的变造往往使票据上的权利义务发生变更,从而加重票据债务人的票据责任。根据票据行为的独立性原则,在票据变造之前在票据上签章的人,他只是对原记载事项(即变造之前的记载事项)负责,比如,甲出票给乙,票面记载金额为10万元;乙又将该记载金额为10万元票据背书转让给了丙;丙将该票据上的记载金额变更为20万元以后再将票据转让给丁。在这里,甲和乙只能对票据上记载的10万元承担付款义务。因为如此,支付了相应对价的持票人就可能因为不能获得相当对价的付款而受到损失。比如在上例中,丁因支付了20万元的对价而从丙处取得了经变造后记载金额为20万元的票据,但在其向甲请求付款时,却只能得到甲10万元的付款。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变造者的变造行为是一种以行使变造后票据上的权利义务为目的的不法行为,他理应对因此遭受损失的持票人承担赔偿责任。所以,我国《票据法》第14条规定:“票据上的记载事项应当真实,不得变造,变造票据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这里所谓的“法律责任”就其性质而言也包括了民事损害赔偿责任。

(e)付款人及其代理付款人未尽附带审查义务而造成他人损失的

我国《票据法》第57条规定:“付款人及其代理付款人付款时,应当审查汇票背书的连续,并审查提示付款人的合法身份证明或者有效证件。付款人及其代理付款人以恶意或者有重大过失而付款的,应当自行承担责任。”这是我国《票据法》对付款人审查义务的一项规定。根据这一规定可以看出,我国《票据法》规定的付款人(包括代理付款人。下同。)的审查义务主要包括两项,即背书连续的审查和提示付款人合法身份或有效证件的审查。

背书连续是指在票据转让中,转让票据的背书人与受让票据的被背书人在票据上的签章依次前后连接,即后一背书的背书人是前一背书的被背书人,这样相互衔接形成的背书链带。背书连续是持票人证明并行使票据权利的条件,如果背书不连续,持票人就不能证明自己享有票据权利,当然也就无从行使该票据权利。付款人对票据背书连续的审查,属于票据付款中的形式审查。根据票据法的有关规定,付款人对已经经过形式审查确认无误的票据进行付款,即为票据法上的有效支付,并因此而解除自己的票据责任。在付款人进行审查时,发现票据背书不连续或者形式不完备的问题时,则可以据此对一切债权人进行抗辩,拒绝履行付款义务。如果付款人在付款时未进行形式审查,或者疏于注意而未能发现形式上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付款发生错付的,则该付款属于无效的付款,付款人仍应承担票据责任。也就是说,付款人因为未尽形式审查义务而导致错付的,票据关系并不因此而消灭,付款人应对此自负其责,不得以自己已经付款为理由拒绝对正当持票人的付款请求。如持票人因此而被付款人拒绝付款的,该持票人对其提起的诉讼仍属于付款请求权诉讼,而不属于在此所述的损害赔偿纠纷诉讼。

付款人对提示付款人的合法身份或有效证件的审查义务,即通常所说的附带审查义务。根据票据法的有关规定,付款人在持票人向其提示付款时,除应对票据背书是否连续及票据形式是否完备等(即票据的形式)进行审查外,还应当对提示付款人的合法身份或有效证件进行审查。根据《支付结算办法》第15条规定:“办理支付结算需要交验的个人有效身份证件是指居民身份证、军官证、警官证、文职干部证、士兵证、户口簿、护照、港澳台同胞同乡证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家有关规定的身份证件。”附带审查就其性质而言,它不同于对持票人是否为真实权利人的实质审查,也不同于对持票人提示的票据背书是否连续及票据形式是否完备等的形式审查,它实际上是属于对票据外有关事项的审查。正因为如此,付款人尽管应当根据票据法的规定,对提示付款人进行附带审查,但如果付款人未进行或者未认真进行附带审查而发生错付等情况,造成票据权利人损失的,则不发生票据上的责任。票据权利人因此可以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纠纷诉讼。

(f)承兑人或者付款人未出具拒绝证明或退票理由书的 出具拒绝证明和退票理由书是承兑人或者付款人的法定义务,即持票人提示承兑或者提示付款被拒绝的,承兑人或者付款人必须出具拒绝证明或退票理由书。而且,由于拒绝证明或者退票理由书是票据法规定的证明方法,是持票人行使追索权的必备形式要件,如果承兑人或者付款人拒绝出具,就会使持票人行使追索权受阻或迟滞,从而扩大持票人的损失(如利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国《票据法》第62条第二款规定:“持票人提示承兑或者提示付款被拒绝的,承兑人或者付款人必须出具拒绝证明,或者出具退票理由书。未出具拒绝证明或者退票理由书的,应当承担由此产生的民事责任。”此外,《支付结算办法》第217条规定:“承兑人或者付款人拒绝承兑或拒绝付款,未按规定出具拒绝证明、或者出具退票理由书的,应当承担由此产生的民事责任。”

(g)持票人延期通知给其前手或者出票人造成损失的 这里所谓的“通知”即拒绝事由通知,是指持票人将自己已作承兑提示或者付款提示而被拒绝,或无法进行票据提示以行使付款请求权的事由,以书面形式告知被迫索人。拒绝事由通知,是持票人行使追索权必须履行的手续,也是持票人对其前手应尽的义务。根据我国《票据法》第66条规定:“持票人应当自收到被拒绝承兑或者被拒绝付款的有关证明之日起3日内,将拒绝事由书面通知其前手;其前手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3日内书面通知其前手。持票人也可以同时向各票据债务人发出书面通知。因延期通知给其前手或者出票人造成损失的,由没有按照规定期限通知的票据当事人,承担对该损失的赔偿责任,但是所赔偿的金额以票据金额为限。”

(h)签发空头支票的

根据我国《票据法》第88条规定:“支票的出票人所签发的支票金额不得超过其付款时在付款人处实有的存款金额。”“出票人签发的支票金额超过其付款时在付款处实有的存款金额的,为空头支票。禁止签发空头支票。”这是关于支票资金关系及空头支票的禁止的规定。

支票是一种支付证券,又是见票即付的证券,因此要求支票的签发人在付款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有相应的存款资金。而且,支票的出票人是通过支票合同的形式,委托付款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进行付款的,因此,这就要求支票的出票人在付款人处有可以依法由其处分的资金。否则,支票的出票人若在其于付款人处无资金或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对收款人签发支票,那么,该收款人就不能从付款人处获得付款,这势必给收款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当然,出票人签发空头支票,这并不影响该支票本身的效力,持票人在不获付款的情况下,同样可以通过提起付款请求权诉讼,要求法院判令出票人支付票据金额。支票的出票人除应依法承担票据责任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3条规定:“因出票人签发空头支票、与其预留本名的签名式样或者印鉴不符的支票给他人造成损失的,支票的出票人和背书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即由于出票人签发空头支票而造成持票人损失的,持票人可以依法提起损害赔偿诉讼。此外,根据我国《支付结算办法》第125条规定,即使持票人并未造成实际损失的,持票人也有权要求出票人赔偿支票金额2%的赔偿金。

(i)其他违反《票据法》规定的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 我国《票据法》第107条规定:“依照本法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以外的其他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这是一项弹性规定,即除上述列举的几种情形以外,如果票据行为人违反票据法的规定并造成他人损失的,该行为人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为了进一步落实该法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76条有作了具体的规定:“依照票据法第107条的规定,由于出票人制作票据,或者其他票据债务人未按照法定条件在票据上签章,给他人造成损失的,除应当按照所记载事项承担票据责任外,还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持票人明知或者应当知道前款情形而接受的,可以适当减轻出票人或者票据债务人的责任。”

六、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纠纷诉讼。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是指票据权利人因票据时效届满或者手续欠缺而消灭时。持票人对出票人或者承兑人,在其所受利益的限度内,请求返还其利益的权利

由于票据权利的消灭时效与一般债权的消灭时效相比,其时效很短,所以持票人比一般债权人更容易因时效期满而丧失权利。而且,由于票据行为都是要式行为,票据法对各种票据行为都规定有严格的手续,因此,持票人很容易因为行使和保全票据权利的手续不完备,或者票据行为要件不齐全等原因而丧失票据权利。这样,因支付对价而取得票据的持票人就会因为失权而造成损失,而相应的债务人则因此无偿地取得与持票人相对应的对价(利益),这就导致了利益上的不公平。利益返还请求权制度就是为了纠正这种可能产生的不公平,并对丧失票据权利的持票人利益有所救济而设立的。

根据我国《票据法》的规定,在票据实务中,行使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应当具备以下构成要件:

(a)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人(即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诉讼的原告)必须是持票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人必须是票据上的权利消灭时的正当持票人,而以欺诈、偷盗、胁迫、恶意、重大过失取得票据以及未付对价取得票据的人,不能行使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

(b)票据利益返还义务人(即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诉讼的被告)应当是出票人或者承兑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并不是以所有的票据义务人为行使对象的,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行使对象只能是汇票、本票和支票中的出票人以及汇票中的承兑人。因为,背书人实施背书行为而取得票据时,多数是付出对价的,而且背书人在转让票据时也多从被背书人处取得对价,因此,对背书人无利益返还可言。而对于票据保证人,虽然在票据时效期间内,可以成为票据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的对象,但因无利益所受,因此也不能成为利益返还请求权行使的对象。

(c)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应当是持票人的票据权利因票据时效届满,或者手续欠缺而消灭时行使的一种权利。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是针对票据权利因票据时效届满或手续欠缺而消灭的一种救济制度。也就是说,在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中的票据曾经是有效存在的,只是因为持票人因票据时效届满或手续欠缺而丧失了该票据权利,因此而造成了持票人的利益损害。

(d)必须是出票人或承兑人受有利益。即出票人或者承兑人因为签发票据或承兑而实际上受到利益。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汇票出票人已因签发票据取得对价,但因票据权利消灭而免去了担保付款的义务;(2)本票出票人或者汇票承兑人因票据权利消灭,享受免去付款义务所获得的利益;(3)支票出票人因票据权利消灭,而该款在银行尚保存于自己帐户之下。如果出票人或承兑人在票据关系中并没有因票据权利而享受利益,则谈不上利益返还请求权。比如,汇票的承兑人没有收到出票人提供的资金;本票出票人签发票据目的是馈赠,本身并未收到对价等情况,承兑人或出票人不是返还义务人。

在具备上述条件之后,持票人即可行使利益返还请求权,被请求人应按所收到的利益向请求人返还其利益。

七、票据灭失付款请求权纠纷诉讼。票据灭失,亦称票据的绝对丧失,是指票据作为一种物已被消灭的情形。譬如,票据已被焚烧、毁损等

票据灭失是票据丧失的一种形态。如果持票人的票据因遗失、被盗而失去对票据的占有(票据的相对丧失),那么,持票人不仅会在行使票据权利时受到阻碍,而且还很可能被他人恶意利用,损害正当持票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我国《票据法》在规定了持票人可采取公示催告和诉讼的方式进行补救外,持票人还可以采用挂失止付这种临时性救济措施。但是,票据灭失后,票据作为一种物的形态已经不复存在,这样仅会给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产生阻碍,却无被他人冒领之虞。所以,持票人无需进行挂失止付,而可直接采用公示催告或诉讼方式进行救济。

票据灭失付款请求权诉讼,是我国《票据法》赋予持票人在其票据灭失时所采用的一种救济手段。我们之所以称其为是一种“救济手段(或者救济措施)”,是因为票据作为一种提示证券,持票人在行使票据权利时,必须向付款人提示票据,否则,票据债务人可以持票人不能提示票据为由进行抗辩,拒绝对持票人进行付款。而票据的灭失,已使票据的权利人提示票据成为不可能,该持票人也就不能通过正常的付款程序来实现自己的权利了。而且,由于票据权利人并未向付款人提示票据,因此,他也不可能取得付款人的拒绝付款证明,所以,该票据权利人当然也无法通过付款请求权诉讼来实现其权利。

票据灭失付款请求权诉讼不同于付款请求权诉讼。付款请求权诉讼是票据持票人在票据的主债务人拒绝付款后,为了保证票据的付款请求权的实现所采取的司法救济手段;而票据灭失付款请求权则是因为票据的灭失造成票据权利人行使票据权利的阻碍,使其不能通过正常的付款程序实现其票据权利时而采用的救济措施。而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规定,因付款请求权而提起的诉讼可由付款地或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而因票据灭失付款请求权而提起的诉讼则应当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票据灭失付款请求权诉讼也不同于票据返还请求权诉讼。票据返还请求权诉讼,是基于正当持票人脱离了对票据的占有,而要求恶意取得票据的人返还票据,使其恢复对票据的占有而提起的诉讼,这实际上是正当持票人对票据的所有权所提出的主张。而票据灭失付款请求权诉讼是在票据作为物的形态已经不再存在的情况下,票据权利人对失权所作的救济措施。还有,票据返还请求权诉讼是正当持票人(原告)对恶意取得票据的人(被告)提起的,而票据灭失付款请求权诉讼是灭失票据的持票人(原告)对票据付款人(被告)提起的诉讼。

八、汇票回单签发请求权纠纷诉讼。汇票回单签发请求权是指汇票的持票人在向付款人提示票据请求承兑时。依法享有的要求付款人向其签发汇票回单,以证明自己为汇票持票者的权利

在汇票中,付款人最终是否成为票据的第一债务人,需要看付款人是否为承兑行为。付款人在持票人向其提示票据后,承诺自己愿意在汇票到期后,无条件支付票面金额,即付款人为承兑行为的,则该票据付款人就成为该票据关系中的第一债务人。如果票据的付款人拒绝为承兑行为,则该付款人就不能成为票据的当事人,他就没有承担支付票面金额的义务。持票人因此取得对出票人的期前追索的权利。由此可见,付款人是否为承兑行为,直接关系到该付款人是否应承担支付票据金额的责任问题,为了保证付款人有足够的时间考虑是否为承兑行为,所以,在我国的票据立法中,对承兑期限采用的是“考虑期限主义”,即在持票人向付款人提示承兑时,付款人承兑与否,不要求付款人立即做出决定,而是给予一定的考虑时间和准备时间。根据我国《票据法》第41条第1款规定:“付款人对向其提示承兑的汇票,应当自收到提示承兑的汇票之日起3日内承兑或者拒绝承兑。”也就是说,该付款人可以临时占有该票据3日,并在这3天的考虑期限内决定是否为承兑行为。而我们知道,汇票权利人对汇票权利的行使,不仅是以履行某种保全手续为条件,而且,还是以实际持有票据为前提的。所以,当付款人接到持票人提示的汇票后,付款人应当向持票人签发一份收据,即汇票回单,因为,只有这样,持票人才能证明自己已经向付款人进行了提示承兑,也才能证明自己是真正的汇票持有人,保证持票人的汇票权利免受不利影响。所以,我国《票据法》第41条第2款规定:“付款人收到持票人提示承兑的汇票时,应当向持票人签发收到汇票的回单。回单上应当记明汇票提示承兑日期并签章。”提示汇票承兑的汇票持有人,因与付款人发生签发汇票回单的争议而提起的诉讼,即为汇票签发回单请求权纠纷诉讼。

(责任编辑:许康定)

下载票据中介业务解析(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票据中介业务解析(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查报告 - 票据业务

    关于XXXX银行开展票据业务自查情况的报告 为贯彻落实《关于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排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违规票据业务的通知》(银监办发[2013]135号)和《河南银监局办公室关于切......

    票据业务方案

    针对对象:银行远期汇票(定日付款汇票,出票后定期付款汇票) 方案一:票据质押(我方行使票据权利OR借款人赎回票据?) 利率:(同期存款基准利率上限)按借款金额算月利率; 还是根据票据到期日......

    加强票据业务管理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加强票据业务管理、完善票据经济的功能 戴国......

    票据业务行为规范

    票据业务行为规范第一章总则1.1为切实防范风险,促进集团加强对各经营单元票据业务的风险管理,根据《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制定本制度。1.2本制度所称集团是指XX股份有限......

    业务中介合同范本

    甲方: 法定代理人:地址: 电话:乙方:地址: 电话:公平与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为了使可能变成现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规定并参照行业惯例,遂达成以下共识:一、乙方为......

    票据业务审计案例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保险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票据业务审计案例 票据案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业务混乱引发关注 1、某分行再曝票......

    银行票据业务工作总结

    银行业务部门工作总结范文今年是我行实施“超常规、跨跃式发展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三年发展规划的第一年。在分行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支行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计......

    银行票据业务工作总结

    银行业务部门工作总结范文今年是我行实施“超常规、跨跃式发展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三年发展规划的第一年。在分行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支行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