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
XX医院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
为加强职业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为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提供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尘肺病防治条例》、《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颁布的《北京市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疾控处负责职业病报告工作的管理;感染管理科负责职业病信息报告的数据统计、业务指导、质量管理;各临床、医技医生为疑似职业病报告人,各科主任负责对本科室的职业病报告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二)、我院为接诊遭受职业病的劳动者的医疗机构,是疑似职业病报告单位。我院不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故不是职业病确诊报告单位。
(三)、职业病报告名单,以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职业病目录”为准。(如:电光性眼炎、噪声性耳聋、尘肺、农药中毒、急.慢性放射病、布氏杆菌病、沼气中毒等等)
(四)、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依照国家、我市和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下列人员发生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属于报告范围:
1、直接从事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
2、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岗位辅助工或同一作业场所的其他劳动者;
3、在作业场所内有职业病因素的作业岗位与一般作业岗位交叉或混杂布局的,应该包括在该作业场所内从事工作的所有劳动者;
4、参加急性职业中毒事故抢救的人员,或因事故发生中毒的其他人员。
(六)、疾控处负责组织培训临床、医技科室报卡医务人员,培训后上岗。
(七)、职业病报告卡统一使用由XX市卫生局制定的《XX市尘肺病报告卡》、《XX市职业病报告卡》和《XX市农药中毒报告卡》。
(八)、首诊医生在接诊急性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病人,应当立即电话报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立即上报疾控处,并在30分钟内电话上报宣武区疾控中心。
(九)、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诊断后,填写相应的职业病报告卡。填写职业病报
(十)、感染管理科负责职业病网络报告工作,职业病报告采取职业病报告卡网上直报形式,通过专用大疫情网上报。职业病上报人员经培训上岗,按要求制订《XX医院职业病报告工作守则》。
(十一)、职业病报告由感染管理科在接到临床、医技科室疑似职业病诊断报告卡后,24小时网上直报,报告后及时报告卡信息登记。职业病报告卡加盖疾控处公章后,在10个工作日内,邮寄到患者工
告卡要求及时准确,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不得涂改。
作单位所在地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外省市职业病报告卡邮寄到宣武区疾控中心)
(十二)、院内如因事故或其他发生本院工作人员疑似急性职业病,除及时网络直报外,感染管理应当在发现事故后2小时内电话报告XX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XX区卫生监督所一科,来院流调。
(十三)、职业病报告工作,是国家统计工作的一部分,负责职业病报告的临床、医技和感染管理科应当认真执行本办法的规定,不得以任何借口虚报、瞒报、漏报、拒报、伪报和篡改,不得擅自泄密、公布。
(十四)、所有上报的职业病卡由感染管理留备份并登记,备查。每月感染管理专人进行职业病卡自查。如发现漏报及时通知相关科室补报。对其产生不良影响的,按照相关规定对当事科室进行处罚。
第二篇:宁夏回族自治区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
附件:
宁夏回族自治区职业病报告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健全、完善宁夏回族自治区职业病报告系统,加强职业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准确掌握全区职业病发病情况,消除职业病危害,有效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报告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范围内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职业健康体检机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用人单位的职业病报告及管理工作。
第三条
凡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在宁夏回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依法从事职业病防治的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急性职业中毒
和农药中毒首诊的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相关行政部门审批的各类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以下简称责任报告单位)。
第四条 职业病报告是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的组成部分,依托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报告。根据属地化管理原则,以各类责任报告单位为基础,实行一次性网络报告,逐级审核、确认的分级管理制度。
第二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职业病报告统计管理工作,制定相关计划,转发相关文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做好职业病报告工作。
第六条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负责对辖区内职业病责任报告单位的报告工作予以监督检查。
第七条 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全区职业病报告工作的组织实施、业务指导、技术培训、质量控制和日常管理;检查、考核、评估网络报告系统运行情况;定期收集、汇总和分析全区的职业病报告情况,每年将汇总、分析情况报送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抄送自治区卫生监督所,并反馈至各级基层卫生主管部门;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技术支持,配合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各责任报告单位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第八条 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本市辖区内职业病网络报告工作的日常管理、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评价;督促并审核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上报信息;组织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定期开展漏报调查、相关质量控制与评价;每半年将本市职业病报告情况汇总分析后报送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抄送同级卫生监督机构;完成上级交付的与报告相关的工作。
第九条 县(市、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辖区内各责任报告单位的网络报告资格进行审批、备案,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审核、分析和上报,定期开展质量控制和评价;定期组织漏报调查和质量评估;接受辖区不具备报告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送来的报告卡并代其报告;每季度将本县(区)职业病报告情况汇总分析后报送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抄送同级卫生监督机构。
第十条 各责任报告单位必须承担与审批范围内的工作内容进行报告,上报信息及时、准确,登记和存档规范、整齐,定期进行信息核对,查缺补漏,每季度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报汇总信息;接受检查、监督和业务培训;不具备网络报告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应按照各类报告卡的时限要求,报送当地疾病预 3
防控制机构,由其进行网络报告。
第三章 职业病报告内容
第十一条 全区职业病报告内容包括:法定职业病报告,报告范围以职业病目录为准,属于报告范围的职业病共10类115种;农药中毒报告,报告范围指在农业、林业等生产活动中使用农药或生活中误用各类农药而发生中毒者;有毒有害作业健康监护报告;作业场所职业病有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的监测报告。第十二条 职业病网络报告卡根据内容分为6种,即:《尘肺病报告卡》、《职业病报告卡》、《农药中毒报告卡》、《职业卫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卡》、《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卡》。
第十三条 尘肺病报告由依法承担尘肺病诊断的责任报告单位负责,辖区用人单位的劳动者首次被诊断为尘肺病,或尘肺晋期病例由诊断单位负责报告,调出(入)本区的尘肺病患者和尘肺死亡者由用人单位填卡送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代其网络报告。
第十四条
职业病(除尘肺病和放射性疾病)报告由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责任报告单位负责,辖区用人单位发生的急性和慢 4
性职业病的新诊病例有首诊单位负责报告,死亡病例由出具死亡证明的医疗机构负责报告,疑难转诊病例由确证单位进行报告。
第十五条 农药中毒报告由首次诊断农药中毒的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未实现网上报告的,由首诊的医疗卫生机构填写《农药中毒报告卡》两份,加盖公章后将一份送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代其报告,另一份作为档案保留。
第十六条 职业卫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程序进行,最初接诊急性职业病或疑似急性职业病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电话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组织、协调有资质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并报告。
第十七条 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报告由依法承担职业健康监护机构负责,以一个用人单位的健康监护报告为统计单位。
第十八条 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由依法承担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负责,以一个用人单位的危害因素监测报告为统计单位。
第四章 职业病报告办法及要求
第十九条 责任报告单位均需填写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用户申请表,报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审批,基层疾病预防 5
控制机构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经审批备案后方可上报,并建立本单位职业病报告工作制度。
第二十条 责任报告单位应设有专(兼)职人员负责职业病报告工作,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实施专人负责专用计算机报告。职业病报告工作人员应相对稳定,经培训后考核合格后,报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审批授权后方可进行报告,如有变动应提前向审批机构提出申请。
第二十一条 职业病报告工作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转让或泄露信息报告系统操作帐号和密码。发现登录帐号、密码已泄露或被盗用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更改密码,同时向权限审批单位报告。
第二十二条 职业病报告纸质卡统一使用国家卫生部制定的《尘肺病报告卡》、《职业病报告卡》、《农药中毒报告卡》、《职业卫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卡》、《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卡》、《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卡》。
第二十三条 责任报告单位应完整填写职业病报告纸质卡,确保网络数据和纸质报告卡信息的一致性,报告卡须经单位盖章、报告人签名和填写报告日期后方能生效。纸质报告卡由责任报告单位纳入档案管理,并永久保存。
第二十四条 尘肺病新病例、晋期诊断病例在作出诊断15 6
天内报告。急性职业病应在确诊后的6小时内报告;慢性职业病(包括慢性职业中毒)在确诊后15天内报告;农药中毒在确诊后24小时内报告;特大和重大职业卫生事件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报告,一般事故应当在接到报告后6小时内报告;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监护和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报告时限为出具报告后15日内。
第二十五条 职业病报告的自然统计为每年1月1日—12月31日。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各报告单位应于6月30日和12月31日前完成半年和全审核、确认和报告工作;各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于7月5日和次年1月5日前完成半年和全审核、确认工作;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于7月10日和次年1月10日前完成半年和全审核工作。
第五章 监督与管理
第二十六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形成多部门联合的监管体系,使职业病报告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第二十七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定期对职业健康体检机构、职业病诊断机构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网络报告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并将每次的检查结果纳入资质续展的考核评审中。
第二十八条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对责任报告单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未报、漏报、错报、迟报等问题,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追究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九条 职业病报告是国家统计工作的一部分,责任报告单位应当认真执行本办法的规定,不得以任何借口虚报、瞒报、漏报、拒报、迟报、伪造和篡改,不得擅自泄密、公布数据。
第三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干扰职业病报告人员开展报告工作。
第三十一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期对辖区责任报告单位进行工作督导检查。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负责解释。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职业病健康管理办法
甘肃万胜矿业有限公司 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甘肃万胜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员工职业病健康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坚持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控制职业危害因素,努力防范职业性中毒事故发生;提高全员职业卫生意识;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依法保护职工健康权益;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促进职工健康,落实职业病危害源头控制的“前期预防”制度,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职业病健康防护管理的目标是为公司职工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公司职工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职业病健康防护管理工作。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第四条
公司成立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组织和领导公司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工作。
第五条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组成 组
长:董事长 副组长:总经理
常务副总经理
主管生产副总经理
财务总监
组
员:所辖矿井主管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工程技术部负责人、机电动力部负责人、安全监察部负责人。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在公司人力资源部下设办公室,人力资源部主任、副主任负责职业危害防治协调工作。
第六条
公司所辖矿井所属各科室(区队)的主要负责人在职业卫生防治领导小组的领导与安排下,各负其责,做好本部门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好日常检查的职业卫生管理台账,并建档保存。
第七条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应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的规定,每年按期向庆阳市煤矿职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
第八条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应依法履行向职工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职工,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并以职业危害因素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公告栏等形式告知并提高职工对职业病危害的防范意识。第九条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提出技术改造、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防护用品等,并重点抓好落实工作,积极改善劳动条件。
第十条
公司安全监察部定期、不定期组织对各科室(区队)职业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报领导小组批准后整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落实科室(区队)解决情况,做到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有结果并留有记录。
第十一条 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联系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机构,组织职工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定期进行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
第十二条 安全监察部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规定》,组织公司所辖矿井安检队开展对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工作,建立好职业病危害监测档案,并妥善保存。
第十三条 公司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在全公司进行公布。
第十四条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建立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预案,成立应急救援小队,落实人员、职责、资金、物品、药品以备急需,严格执行职业病危害事故报告制度。
第三章
职业危害的告知、宣传及教育培训 第十五条
职业危害的告知
一、告知的内容:
1、职业病防治制度和岗位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操作规程;
2、劳动过程中可能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
3、提供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体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4、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
5、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教育;
6、提供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7、为职工定期进行职业病体检。
二、告知的方式:
1、劳动合同职业危害告知书;
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的告知:(1)、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
(2)、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3、职业危害与健康告知;(1)、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公司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当地煤矿职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向职工公布;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3)、职业病防治规章制度,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职工进行公布;
第十六条 公司履行告知义务后,公司职工要按照告知事项严格履行下列义务:
(1)、自觉遵守公司制定的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岗位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操作规程;
(2)、正确使用佩戴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3)、积极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定期参加职业病健康体检;
(4)、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
(5)、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职业病的发生;
第十七条 告知责任部门为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对告知责任部门进行考核。
第十八条 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
1、公司领导负责审批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计划和所需经费,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监督实施;
2、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入矿安全和职业健康教育、制定煤矿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生产作业厂房根据岗位特点负责申报培训需求,实施职业健康宣传、协助有关部门组织员工实施培训;
4、班组负责入岗职业健康危害和岗位安全教育。第十九条 各部门根据岗位特点每年按期负责向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培训需求。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申报的培训需求和内外部变化的情况进行培训。
第二十条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职业卫生培训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学时,在岗期间职业卫生培训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小时;
1、培训内容:煤矿内各岗位相关职业健康知识、岗位危害特点、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职业健康安全岗位操作规程、防护措施的保养及维护注意事项、防护用品使用要求、职业危害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2、培训形式:内部培训、外部委托培训。
第四章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 第二十一条 职业危害防护设施是指以控制或者消除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目的,采用通风净化系统或者采用吸除、阻隔等设施以阻止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影响的装置和设备。
第二十二条 公司应对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设置、安装有效的防护设施,保障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国家的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第二十三条 公司物资供应部购置防护设施时必须选择具有生产资质的单位,并应当注意索取:合格证、使用说明书、防护性能、适应对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不得购置使用没有生产企业、没有产品名称、没有检测报告的防护设施产品
第二十四条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应对在用防护设施进行检查并安排专人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
第二十五条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对从业人员进行使用防护设施操作规程、防护设施性能、使用要求等相关知识的培训,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第二十六条 公司任何人员未经申报批准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防护设施。如因检修需要拆除的,应当采取临时防护措施,并向作业人员配发防护用品,检修后及时恢复原状。
第五章
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及使用 第二十七条 为保证安全生产,改善劳动条件,预防职业病发生,保护从业人员的健康,使从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及职业病危害进行相应的防护,公司必须给予配备防护用品。
第二十八条 对生产过程中因接触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粉尘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人员,均应配备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第二十九条 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免费为生产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不得以货币形式或其他物品替代。
第三十条
员工在矿内调动工作时,其享有的劳动保护用品可随身转带。工种变化或其他原因导致劳保用品发放及使用变更的,参照《甘肃万胜矿业有限公司劳动保护用品管理办法》实行。
第三十一条 员工因特种作业确需配置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须经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认定后配置或借用。
第三十二条 给予作业环境会对从业人员产生危害的岗位按照相关规定发放保健品。
第三十三条 凡在作业过程中佩戴和使用的保护人体安全的器具,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面罩、过滤式面具、空气呼吸器、防护眼镜、耳塞、防毒口罩、特种手套、防护服、绝缘手套、绝缘胶靴、绝缘垫等防护器具,必须妥善保管,正确使用。第三十四条 员工进入井下或施工作业现场,必须按照规定穿戴防护用品,否则按照违章处罚。
第三十五条 对常用的防护用品应存放在公众易于取用场所,做到防潮、防高温、防锐器损坏。对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的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呼吸器等必须认真研读使用说明,正确掌握其使用方法。对因工作原因造成损坏的特种型防护用品,由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更换,对非因工造成劳动防护用品损失的按原价赔偿。
第六章
职业危害监测管理
第三十六条 煤矿井下必须安装安全监控监测系统,对井下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测,监控中心负责对安全监控系统进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三十七条 监控中心工作人员每天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有超标现象立即查明原因,编制相应处理措施进行预防。每天由监控中心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并上报矿长和总工签字后,进行备案。
第三十八条 瓦检员每班对作业场所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两次监测,将相关数据填写至现场管理牌板上,并汇报调度部门做相关记录。第三十九条 每月由所辖矿井通风队专职人员对作业现场的粉尘进行两次监测,噪音进行一次检测,并做好相关记录,有超标现象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第四十条
公司每年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存在超标现象的地点编制防治整改措施进行治理,有毒有害气体及粉尘检测报表必须经过主管领导签字审核后备案,其结果定期向职工公布。
第七章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
第四十一条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必须根据煤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类别、接触水平等情况,严格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职工有计划地到法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应当视同正常出勤。
第四十二条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必须组织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员工(包括转岗到该作业岗位的人员)、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员工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新入矿员工必须经职业健康体检合格后方可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
第四十三条 对长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员工必须组织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各生产工区要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进行登记,每年按期向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核实后,结合各工区实际制订体检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四十四条 人力资源部要及时向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通报即将离岗的员工,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员工进行离岗前的体检;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90日内,可视为离岗体检。在未对其进行体检时,不得解除或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四十五条 对体检中发现有职业禁忌症应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发现健康损害或者需要复查的,除及时通知用人工区外,还应及时告知员工本人,按有关部门的要求,进行复查和医学观察。
第四十六条 在生产、检修中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严重超标,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员工,所在工区应立即报告,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必须及时组织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第四十七条 若发现有疑似职业病员工,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必须按规定向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报告,并按要求其进行职业病诊断或医学观察。
第四十八条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必须将体检结果及时告知相关工区及个人。除职业禁忌证外,其他体检结果不得公开,确保医学资料的机密,维护员工职业健康隐私权、保密权。体检结果存入个人健康袋内保存。
第四十九条 各工区不得安排未经岗前体检、有职业禁忌症的员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和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各部门(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孕期、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个人、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第五十条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将职业健康检查的资料整理归档,按照规定期限妥善保管,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定期监督检查与考核。
第五十一条 职业健康体检、检查、医学观察和职业病诊断、鉴定、治疗等费用由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财务资产部按规定执行。
第五十二条 公司所辖矿井应就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情况建立台账,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工区职业健康管理情况每两月进行一次监督检查,查出的不符合项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根据公司《职业病防治考核办法》进行考核。
第八章
职业危害申报
第五十三条 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本办法的规定,及时、如实申报职业危害,并接受职业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第五十四条 公司所辖矿井应当按照规定对本单位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按照职责分工每年向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一次。
第九章
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
第五十五条 公司和从业人员应当如实为职业病诊断和鉴定提供有关或必要的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等资料。
第五十六条 公司应安排职业病患者进行相应的医治和疗养,对在诊断后被确认为不宜继续在原岗位作业或工作的,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调整岗位意见后,由人力资源部安排工作。
第五十七条 职业病患者的诊疗、康复和复查等费用以及伤残后有关待遇和社会保障,应依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执行。对疑似职业病的职工应及时进行诊断,在其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按职业病待遇办理,在此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第十章 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 第五十八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对矿各科室区队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员工个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简称“两档”,并由专人保管。第五十九条 “两档”资料按档案管理的要求建立目录、统一编号、专册登记;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期限及时进行归档,“两档”资料应字迹清楚、图表清晰、文字准确可靠,并管好和用好“两档”,随时、定期地根据本矿人员的变动,及时调整和补充“两档”,各表卡每年按期系统地调整一次。“两档”档案中各种资料按要求每三年复核一次;日常职业卫生工作须将测定结果、健康检查结果、职业病管理情况随时过录,以备分析。
第六十条
员工离开公司时,有权索取个人健康档案资料,公司应如实地、无偿地提供,并在所提供的个人复印件上签章。利用职业卫生档案的人员应当爱护档案,严禁对职业卫生档案拆卷、涂改、污损、转借和擅自翻印。
第十一章
职业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
第六十一条 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应当在醒目位置按照下列规定设置警示标识:
1、可能引起尘肺的粉尘工作场所,设置“注意防尘”警示标识;
2、有毒物品工作场所设置“当心中毒”或者“当心有毒有害气体”警示标识;
3、产生噪声的场所设置“噪声有害”警示标识;
4、高温作业场所设置“当心中暑”警示标识。第六十二条 接触有毒化学品的作业岗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作业岗位有毒物品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使用有毒物品工作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高毒物品工作场所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
第六十三条 在工作场所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上,应当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发生故障时,应设相应的禁止标识;维护和检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装置时,应在工作区域设置相应的禁止标识;设置的警示标识应当醒目、保持完整,使用的警示信号保持功能完好。
第十二章
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工作时间
第六十四条 公司所辖矿井实行三班八小时工作制度。在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特做如下规定:
1、作业场所的噪声,不应超过85dB(A)。大于85dB(A)时,需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大于或等于90dB(A)时,还应采取降低作业场所噪声的措施,并缩短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
2、井下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当空气温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超过34℃时,必须停止作业。
3、在产生粉尘、煤尘等其他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应采取相应的灭尘措施,工作人员并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在浓度较大时应缩短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超过最高允许浓度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
4、任何领导和组织都不得让员工在职业危害的工作场所下加班加点。
第十三章
附
则
第六十五条 本管理办法由公司职业危害防治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六十六条 本管理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职业病检查管理办法2015
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规范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职业健康检查是指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的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健康检查。
第三条 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全国范围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监督管理;结合职业病防治工作实际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加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能力建设,并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
第二章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第四条 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经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批准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名单、地址、检查类别和项目等相关信息。第五条 承担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以下简称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涉及放射检查项目的还应当持有《放射诊疗许可证》;
(二)具有相应的职业健康检查场所、候检场所和检验室,建筑总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每个独立的检查室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具有与批准开展的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和项目相适应的执业医师、护士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
(四)至少具有1名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
(五)具有与批准开展的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和项目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开展外出职业健康检查,应当具有相应的职业健康检查仪器、设备、专用车辆等条件;
(六)建立职业健康检查质量管理制度。
符合以上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颁发《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批准证书》,并注明相应的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和项目。
第六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具有以下职责:
(一)在批准的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和项目范围内,依法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并出具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二)履行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禁忌的告知和报告义务;
(三)定期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情况,包括外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情况;
(四)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五)承担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七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指定主检医师。主检医师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执业医师证书;
(二)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
(四)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相关工作三年以上,熟悉职业卫生和职业病诊断相关标准。
主检医师负责确定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和周期,对职业健康检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审核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第八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关心、爱护劳动者,尊重和保护劳动者的知情权及个人隐私。第三章 职业健康检查规范
第九条 按照劳动者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健康检查分为以下六类:
(一)接触粉尘类;
(二)接触化学因素类;
(三)接触物理因素类;
(四)接触生物因素类;
(五)接触放射因素类;
(六)其他类(特殊作业等)。
以上每类中包含不同检查项目。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根据批准的检查类别和项目,开展相应的职业健康检查。
第十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应当与用人单位签订委托协议书,由用人单位统一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也可以由劳动者持单位介绍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第十一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依据相关技术规范,结合用人单位提交的资料,明确用人单位应当检查的项目和周期。
第十二条 在职业健康检查中,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以下职业健康检查所需的相关资料,并承担检查费用:
(一)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
(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接触人员名册、岗位(或工种)、接触时间;
(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等相关资料。第十三条 职业健康检查的项目、周期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执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235)等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可以在执业登记机关管辖区域内开展外出职业健康检查。外出职业健康检查进行医学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测,必须保证检查质量并满足放射防护和生物安全的管理要求。第十五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在职业健康检查结束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包括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总结报告,书面告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当将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等情况书面告知劳动者。
第十六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同时向所在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发现职业禁忌的,应当及时告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第十七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要依托现有的信息平台,加强职业健康检查的统计报告工作,逐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第十八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建立职业健康检查档案。职业健康检查档案保存时间应当自劳动者最后一次职业健康检查结束之日起不少于15年。
职业健康检查档案应当包括下列材料:
(一)职业健康检查委托协议书;
(二)用人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三)出具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总结报告和告知材料;
(四)其他有关材料。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辖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监督管理。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做好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监督检查主要内容包括:
(一)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执行情况;
(二)按照批准的类别和项目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情况;
(三)外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情况;
(四)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控制情况;
(五)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疑似职业病的报告与告知情况;
(六)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管理情况等。
第二十条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对本辖区内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抽查;设区的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每年应当至少组织一次对本辖区内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监督检查;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日常监督检查。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监督检查时,有权查阅或者复制有关资料,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予以配合。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四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 对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八十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二十四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一)超出批准范围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的;
(二)不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履行法定职责的;
(三)出具虚假证明文件的。
第二十五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未按照规定报告疑似职业病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进行处理。第二十六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给予警告;逾期不改的,处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指定主检医师或者指定的主检医师未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
(二)未建立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的;
(三)违反本办法其他有关规定的。
第二十七条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出租、出借《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批准证书》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予以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伪造、变造或者买卖《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批准证书》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撤职或者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2002年3月28日原卫生部公布的《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同时废止。内容解读
修订背景 根据2001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原卫生部于2002年制定发布了《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原卫生部令第23号),其对加强职业健康监护、规范职业健康检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职业病防治工作需要,国家卫生计生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和承担的职责任务,将《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修订为《职业健康检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为做好《办法》的修订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多次组织专家进行研讨论证,在广泛征求各部门及各地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国务院法制办网站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并进行了实地调研。根据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经国家卫生计生委委主任会议审议通过后,《办法》于2015年3月26日公布,自2015年5月1日起实施。
职业健康检查必要性
职业健康检查是指医疗卫生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的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健康检查。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在于掌握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发现职业禁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劳动者的健康损害;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是为了解劳动者离开工作岗位时的健康状况,以便分清健康损害的责任。职业健康检查如何进行 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应当与用人单位签订委托协议书,由用人单位统一组织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也可以由劳动者持单位介绍信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承担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具备的条件
(一)持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涉及放射检查项目的还应当持有《放射诊疗许可证》;
(二)具有相应的职业健康检查场所、候检场所和检验室,建筑总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每个独立的检查室使用面积不少于6平方米;
(三)具有与批准开展的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和项目相适应的执业医师、护士等医疗卫生技术人员;
(四)至少具有1名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
(五)具有与批准开展的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和项目相适应的仪器、设备,开展外出职业健康检查要具有相应的职业健康检查仪器、设备、专用车辆等条件;
(六)建立职业健康检查质量管理制度。
符合以上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后颁发《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资质批准证书》,并注明相应的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和项目。
职业健康检查的主要工作要求
(一)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经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并由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
(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在批准的职业健康检查类别和项目范围内依法开展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并出具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依据相关技术规范,结合用人单位提交的资料,明确用人单位应当检查的项目和周期;
(四)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
(五)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尊重、关心、爱护劳动者,保护劳动者的知情权及个人隐私;
(六)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劳动者本人和用人单位,同时向所在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发现职业禁忌的应及时告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主检医师的条件和职责
(一)具有执业医师证书;
(二)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
(四)从事职业健康检查相关工作三年以上,熟悉职业卫生和职业病诊断相关标准。
主检医师负责确定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和周期,对职业健康检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审核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职业健康检查分类
职业健康检查按照作业人员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接触粉尘类、接触化学因素类、接触物理因素类、接触生物因素类、接触放射因素类及特殊作业等六类。
职业健康检查的项目、周期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执行,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按照《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235)等规定执行。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处理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在职业健康检查结束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将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包括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检查总结报告,书面告知用人单位,由用人单位将劳动者个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等书面形式如实告知劳动者。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辖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监督管理。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做好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监督检查工作;设区的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每年应当至少组织一次对本辖区内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监督检查;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执行情况;
(二)按照批准类别和项目开展职业健康检查的情况;
(三)外出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情况;
(四)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控制情况;
(五)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疑似职业病报告与告知情况;
(六)职业健康检查档 案管理情况等。
职业健康检查与一般健康体检的区别
一般健康体检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对受检者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疾病线索和健康隐患的诊疗行为;而职业健康检查是由企业、事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的健康检查,目的在于筛查职业病、疑似职业病及职业禁忌。
第五篇:上海职业病鉴定医院 [范文模版]
上海职业病鉴定医院
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
本部地址:中国上海市成都北路369号
分院地址:中国上海市中漕路94号
分院地址:中国上海市斜土路2354号
电话:021-62672200-转各部门
传真:021-62672200-转各部门
上海职业病鉴定办事机构基本信息办事机构设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内,负责承担市级职业病诊断鉴定的组织和日常管理工作,上海职业病鉴定医院。地址:中兴路1105号504室上海职业病诊断医疗机构基本信息上海市职业病医院 政民路507号 65113665 尘肺、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并职业性眼并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并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 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 成都北路369号 62534848 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并职业性皮肤并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并职业性眼并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乌鲁木齐中路12号 62489999-6668 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并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控江路1655号 65790000-4172 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并职业性皮肤并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并职业性眼并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 四川北路1878号 56663031 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并职业性皮肤并职业性眼并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并其他职业病 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 长阳路1557号 65690520 职业尘肺、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并生物因素所致职业并职业性皮肤并职业性眼并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并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
市卫生局关于加强本市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卫生局、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有关大学、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各职业病诊断机构:近日,卫生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第82号),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职业技能鉴定《上海职业病鉴定医院》。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年)》,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进一步加强本市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工作,现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如下要求。
根据市卫生局的相关规定,目前本市共有七家医疗机构具备职业病诊断的资质,分别是:上海市职业病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杨浦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放射卫生研究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