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违规选人用人问题调查复核复查实施办法
违规选人用人问题调查复核复查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严明组织纪律,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保证《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严格执行,现就违规选人用人问题调查复核复查提出如下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知的违规选人用人问题调查复核复查是指对群众举报反映的线索清楚、内容具体或实名举报的违规选人用人问题,以及工作中发现、新闻媒体反映的违规选人用人问题,进行认真调查核实的活动。
第三条
复核复查工作一般要在得到明确线索后一个月内开展。未及时进行核查处理的,要作出说明;不按规定进行复核复查的,要按照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四条
复核复查的内容
1.核查严格执行用人原则和标准情况,看用人导向是否端正。着重看是否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和“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的“三重”用人导向贯穿于干部选拔全过程。
2.核查是否严格把握用人资格和条件,看用人把关是否严格。着重看征求纪检监察机关党风廉政情况,干部档案“三龄两历一身份”情况,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情况,干部任职公示期间收到的问题反映情况。
3.核查是否严格履行用人程序和步骤,看用人程序是否合规。着重看在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环节,— 1 — 是否存在着搞变通、做选择、走形式。
4.核查是否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看用人风气是否清正。着重看是否存在跑风漏气、说情打招呼、封官许愿等情况。
第五条
复核复查的标准
(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标准。
1.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持公布职位、任职资格、任职条件、符合条件的干部名单及工作要求等。
2.执行民主推荐、任前考察和任前公示等规定程序。3.按规定召开组织(人事)部(处)务会议和党委常委(党组、党委)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
4.执行干部交流、回避和职务任期规定。5.开展公开选拔、竞争上岗。6.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相统一。
7.坚持“组织意图、群众意见、个人意愿”相结合。8.坚持“干部品行、才能、资历与任职岗位”相匹配。
(二)防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工作标准。
1.创新监督形式,健全监督工作机制,开展选人用人监督检查。
2.认真落实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畅通群众举报和监督渠道。
3.建立违规用人问题倒查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制度。
4.开展“一报告两评议”、离任检查等,坚持把干部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选人用人风气的重要依据。
— 2 — 5.开展干部人事档案审查复核工作,把好选人用人审核关。第六条
复核复查的方式
1.细化复核复查指标。要对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突出用人导向、执行纪律、制度改革、选任环节、选任结果和抵制用人不正之风等重点,科学设置违规选人用人问题调查复核复查指标。具体可从选人用人的导向、过程、结果、环境等几个方面来考虑,将这些作为“一级指标”,然后根据各自的内涵要求,逐一进行分解细化,明确二、三级指标,构建复核复查评价要素的总体框架。
2.丰富复核复查方式。违规选人用人问题调查复核复查工作可以采取定期核查和不定期核查相结合、全面核查和个别核查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民主测评、问卷调查、座谈讨论、个别访谈等形式进行,还可以积极探索网络核查、短信核查等其他方式,拓展核查渠道。为保证核查工作的客观公正性,应推行组织实施主体的多元化,积极探索由组织部门、统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等对违规选人用人问题进行核查。参与复核复查人员要体现广泛性、代表性,对象应包括参与和了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领导干部、普通干部以及社会群众。
3.注重复核复查整改。建立复核复查结果公示反馈制度,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向社会通报违规选人用人问题调查复核复查结果,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在全社会征求意见、建议,把复核复查结果反馈给调查对象,发挥激励警示作用。注重督查整改,综合分析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存在的问题,深入查找根源,督促完善整改措施,责令限期整改。
— 3 — 第七条
复核复查的程序
1.查找问题。各相关单位对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及四项监督制度等政策法规,对近年来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进行自查。在自查的基础上,通过适当方式广泛征求单位干部群众,尤其是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
2.规范完善。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相关制度规定。要建立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界定整改时限,有针对性的逐项开展整改,整改结果要在本单位进行通报。
3.检查评估。组织部门会同纪检监察机关对相关单位违规选人用人问题的整改整治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其开展选人用人问题专项集中整治工作情况进行通报。
第八条
复核复查的处理
1.对跑官要官的,一律不得提拔使用,并记录在案,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组织处理。
2.对拉票贿选的,一律排除出人选名单或取消候选人资格,已经提拔的责令辞职或者免职、降职,贿选的还要依纪依法处理。
3.对买官卖官的,一律先停职或免职,移送执纪执法机关处理。
4.对违反规定作出的干部任用决定,一律宣布无效,按干部管理权限予以纠正。
5.对说情、打招呼和私自干预下级干部选拔任用的,一律坚决抵制,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组织处理。
— 4 — 6.对查处的严重违规失责用人问题,要及时进行通报,以典型案件的查处通报推动责任追究制度的切实执行。
第九条
组织保障
1.充实复核复查力量。建立一直政治素质好、勇于担当、熟悉干部选任监督工作的核查员队伍,切实加大查核工作力度,查实一起、处理一起、追究一起。
2.完善复核复查制度。完善和落实复核复查工作责任制,每一项核查的受理、实施和处理都要明确主要负责人和具体责任人。
3.确保复核复查效果。要以零容忍的态度向选人用人突出问题鲜明亮剑,坚持高压治标的“不敢”、制度治本的“不能”、信念支撑的“不想”统筹推进,让正风肃纪成为一种常态。
第二篇:选人用人调研问题对策
选人用人调研问题对策
党的*大以来,*区委坚持以思想为指导,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等法规文件,坚持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为*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委高度重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上坚持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任前公示等制度,在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大力加强监督和风险防控,并始终贯穿于推荐提名、考察考核、讨论决定等各个环节,确保实施过程的规范和透明。*年以来,区委共讨论调整区管干部*批*人次,其中,属提拔的干部*人次(职级提拔*人次,职务提拔*人次),交流轮岗及换届留任*人次,改任非领导职务*人,军转安置*人,调任*(*人与提拔人数重复计算)人,其它情况(领导兼职、免兼职、机构改革重新任命、免现职、调入、辞职等)*人。
近年来,反映选人用人问题的投诉较少,特别是在*年乡镇换届工作中,实现组织正式提名人选全部高票或满票当选,换届选举工作实现“零投诉、零上访、零违纪”目标。但对照新时代干部选任工作的新要求,对照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需要,仍然存在“树立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用人导向不鲜明;选用的干部不能体现高素质专业化要求;坚持事业为上不够,不能做到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等问题亟待解决。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现有的干部选任方式与人民群众对新时代干部选任的期望还有差距,用人导向还不够鲜明。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既是涉及干部群体质量的问题,也是涉及党风、良好政治生态的问题,更是涉及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生死存亡的问题。但用人导向是一个复杂且在实际操作中比较难把握的问题,需要从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上去保证。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关注度越来越高,期望值越来越高。近年来,我们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干部选任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但是与人民群众的期盼和要求相比,与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需要相比,干部选任工作仍然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比如说:精准的知事识人体系还不够完善,完备的“人岗相适”匹配研判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科学的以事择人、依事选人体系尚不够完备等。
(二)现有知事识人体系与对干部考察的高要求不够匹配,考察的手段还比较单一。
目前的干部考察主要采取的方式是任前考察。考察结果往往仅停留在平面“画像”,缺乏对干部平时表现的积累掌握,特别是对干部“八小时以外”的所作所为、言谈举止等无法挖深摸透,干部的真实情况较难全面了解。一是考察考核方式方法还不够科学。
目前的干部任前考察程序较为紧凑,没有太多时间用于综合分析和反复印证。干部评价标准也较为模糊,比如对“政治标准”的评价不够清晰,没有较为明确、统一的量化标准,导致在不同单位、不同领导班子之间的理解和认识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二是考察和考核机制结合不够。在对干部选拔任用的评价上,往往只是依据考察的一些结果,在考核与考察的有效衔接上存在差距,缺乏综合评价机制,导致平时考核成果没有很好地在干部考察工作中得到运用。如,在党政正职责任考核方面,考核指标设定差异化不够突显,在全面评价干部工作实绩和综合能力上存在欠缺。三是缺少“人岗相适”研判机制。干部任前考察主要以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为主要途径。这种考察偏重于间接式静态了解,缺少近距离动态跟踪考察,也就不能及时掌握干部的思想变化、工作绩效等,从而影响对干部德才表现和岗位匹配性的分析研判。(三)干部专业化能力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干部担当能力有所欠缺。
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干部队伍,是对未来一段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尽管我区做了一些探索,但选人用人如何才能体现“高素质”与“专业化”的充分结合,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专业化干部储备不足。
由于我区是军转安置大区,每年接受的军转干部数量较多,目前区管科级干部中军转干部占比达到*%,单一的进人渠道造成了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梯次搭配不合理,专业对口率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受干部年龄、学历、经历等各种因素影响,我区在专业化后备干部储备方面没有建立常态化的优进绌出机制,专业干部储备还比较欠缺,特别是机构改革后相关职能下放我区,在国土、交通、规划、园林等方面的专业型干部人才储备更是极其缺乏。二是少数干部存在业务“专”方法“不专”的问题。
在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中,往往缺的不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干部,而是缺具有专业方法的干部,干部的专业能力除了体现在知识领域,还体现在工作方法上。有的干部思想方法不专业,对中央和省、市的方针政策、重大举措了解不多掌握不够,导致工作中缺乏谋划和思考,推动工作方法不多,群众不接受;有的干部工作方法不专业,不重视钻研业务,喜欢凭经验凭感觉做事,工作方法单一,群众不认可;有的干部管理方法不专业,缺少抓统筹、抓协调、带队伍的管理能力,缺乏统揽全局的管理思维和逻辑,群众不服气。三是干部队伍整体文化程度偏低。
*区科级干部中高学历、专业型的比例还不高。研究生学历*人,占*%,全日制中专以下学历*人,占*%。干部专业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和行政管理专业,总人数近*人,占*%。很多干部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岁以上干部占比为*%,这些干部普遍学历偏低,专业素质不强,虽然具有较为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但大多在工作中存在因循守旧、思路不活,靠经验办事的现象,缺乏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精神。三、提高选人用人质量的对策措施。
(一)突出专题专业专项,在树立鲜明导向上下功夫。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多方面多渠道挖掘干部,聚焦城区高质量发展目标,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一是建立“人岗相适”的专题研判机制。
在领导班子换届和领导岗位出现空缺时,开展领导班子专题分析研判,注重岗位资格条件、能岗匹配、差额比较研判,注重实绩实干实效导向,优先匹配在基层一线努力工作、敢闯敢干、表现优秀的干部,树立“有为就有位”的鲜明导向。二是建立专项批次的晋升激励机制。
每年集中选拔一批政治素养高、勇于担当作为、敢于开拓创新的年轻干部;一批学历高、专业精、业绩优的高素质干部;一批基层经验丰富、一线工作突出、群众口碑好的基层干部,倡树鲜明的干部选任导向。用好公务员职级晋升机制,每年集中晋升一批表现优秀、工作业绩突出、在重大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以规模效应激发工作激青。三是建立“事业为上、依事择人”的专业选拔机制。
敢于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平衡照顾”等陈旧观念,综合工作需要、岗位特点、干部特长等因素用人,在干部选拔考察中增加干部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考评,做到人岗相适、以事择人、用人之长,使领导班子成员专业素养整体覆盖一个地方发展需要、一个单位核心业务,减少干部使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二)完善考察机制,在精准识人上下功夫。
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干部考察方式,经常性近距离有原则接触干部,把功夫下在平时,考准考实干部业绩。一是建立多维度考察机制,为干部表现“贴标签”。
每年集中开展一次覆盖全区的综合性调研,结合“一建三示范”考察、考核和综合调研等时机,着力发现一批工作上敢为人先、考验面前敢于亮剑、难题面前敢于负责、矛盾面前敢于担当的“四敢干部”。逐步实现调研、考核、考察、检查等工作结果互联互通和共享的多维度考察,实现干部的精准调研画像。二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
有效运用考核评价结果和干部业绩积分档案,将考核积分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绩效分配、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既能实现干部选任的“好中选优”,又能实现干部甄别的“提优补差”。三是建立量化的实绩衡量机制,给干部实绩“定方向”。
建立干部业绩积分档案,完善干部业绩电子个人档案,按照“一人一事一记、动态积分评价、量化跟踪管理”原则量化细化干部实绩,实现干部考核定性与定量兼施,静态与动态兼备,以排位评判工作优劣,凭结果决定进退留转,有效破解干部管理粗放、识别不准等问题,不断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和追赶超越的“新动能”。(三)提升担当本领,在精准选育上下功夫。
制定领导干部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增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前瞻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一是拓宽渠道,扩充专业化干部“增量”。
加大公务员补录力度,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空余编制用于公考招录和省统一组织的公务员选调,不断改善公务员队伍年龄和专业结构。完善公务员转任办法。提高公务员转任学历条件和年龄限制,着力引进一批高学历、年轻化、懂专业的高素质干部。在专业性较强的区直单位推行公务员遴选制度,每年拿出一定岗位公开遴选,推动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向*流转。二是分类选任,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落到实处。
结合干部的年龄、专业、经历、履职需要等情况合理培养使用干部,逐步形成老中青搭配、男女比例合适、党内与党外合理、综合类与专业类相补的干部配备体系。拓宽后备干部的活水源头。力争用三年时间,打造“*个*”后备干部队伍,即:*名*岁以下副科级后备干部,*名*岁以下正科级后备干部,*名女干部、党外干部,为选人用人提供充足的干部资源。大力选拔优秀基层干部。对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奖励的干部、在一线考察中表现优秀的干部、在和绩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的干部,优先入档、优先入库、优先推荐提拔使用。选好用好专业干部,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选好用好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不断改善干部队伍结构。畅通事业干部晋升机制。加大事业干部调任力度,积极推动一批优秀科级事业干部调任公务员。出台事业干部流通办法,推动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类别之间事业干部合理交流流通。
三是精准培养,盘活专业化干部“存量”。
抓好分类培训。通过点名调训的方式对优秀年轻干部进行培养性培训;对日常考核、调研发现的优秀干部,安排到著名高校进行针对性培训;对从事专业性工作的干部,安排到高校或一线项目进行专业性培训,以优质培训提升干部素质。抓好挂职锻炼。抓好“三个一批”挂职锻炼,即:选派一批干部到省直、市直单位以及深圳等发达地区“跟班挂职”;选派一批干部在区直单位和基层一线之间“双向挂职”;选派一批干部到“三大攻坚战”一线、重点项目一线、美丽乡村建设一线、党的建设一线等重要工作中“历练挂职”,让干部在克难攻坚中砥砺品质、增长才干。第三篇:选人用人工作调查问卷
附件 4
选人用人工作调查问卷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年龄状况:□35周岁以下 □3610 年 □5年以下
(请在所选答案后的括号内划“√”,每个问题限选1-2项)1.您认为本单位在选人用人制度建设方面: ① 选人用人制度比较健全()② 有一些制度,但不够健全()
③ 选人用人制度建设滞后, 不能适应事业发展的要求()④ 基本上无章可循()⑤ 不了解()
2.您认为本单位现行选人用人制度: ① 科学合理,能够体现选贤任能的要求()② 总体比较合理,但有一些需要修改完善的方面()③ 制度设计存在严重缺陷()
④ 存在违背有关政策法规问题,应予纠正()⑤ 不了解()
3.您认为本单位在执行上级发布和本单位制定的选人用人制度方面:
① 能够严格执行制度,照章办事()② 基本上能够按制度办事,但不够严格()③ 选人用人带有较大随意性()④ 制度形同虚设()⑤ 不了解()
4.您认为本单位选人用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 不够公道正派,存在任人唯亲现象()② 不能很好地按程序办事()
③ 存在严重拉票及“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现象()④ 用人决策上存在主要领导个人说了算的情况()
⑤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选此项,请填写具体内容)⑥ 无()
5.您认为本单位选人用人方面哪个环节最需要规范: ① 提名环节()
② 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环节()③ 组织考察、考核评价环节()④ 领导班子讨论决定环节()
⑤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如选此项,请填写具体内容)⑥ 无
6.您认为改进本单位选人用人工作的重点是: ①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选人用人制度()② 进一步理顺选人用人的体制、机制()
③ 进一步加强对领导班子选人用人工作的监督检查()④ 严肃处理选人用人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⑤ 加强组织(人事)部门自身建设()
⑥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如选此项,请填写具体内容)7.您认为本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应当采取的重点措施是: ① 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中层领导人员()
② 积极在本单位(本系统)推行竞争上岗,择优选拔中层领导人员()
③ 完善中层领导人员考核评价机制()
④ 改进中层领导人员的提名、推荐、考察办法()⑤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如选此项,请填写具体内容)8.您认为本单位对领导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 ① 措施有力,工作到位()
② 总体上比较严格有效,但存在一些薄弱环节()③ 有一些监督管理措施,但没有认真执行()④ 疏于管理,监督流于形式()⑤ 不了解()
9.您希望本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加强: ① 坚持原则,坚决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② 增强改革创新意识,进一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③ 提高能力素质和识人用人水平()④ 加强对中层领导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
⑤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如选此项,请填写具体内容)
第四篇:宁夏专项整治选人用人问题
宁夏专项整治选人用人问题
重点看是否违反干部选任程序,是否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
严肃整治拉关系、打招呼、“隐形”拉票现象。深入学习贯彻《干部任用条例》,对各级党委(党组)贯彻《条例》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重点看是否存在违反干部选任程序等问题。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的实施意见》,加强选人用人工作经常性监督检查,每3年对有用人权的党委(党组)选人用人工作普遍检查一次。认真执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对20个区直部门单位进行一次选人用人工作监督检查。认真执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建立“特别监督档案”,对跑要的、托人说情的,一律不列为考察对象,并视情严肃处理。
严肃整治一把手说了算以及把关不严、“带病提拔”现象。把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和中心组学习内容,增强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意识。严格执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认真贯彻《关于全面推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意见》,明确和规范党委(党组)书记的用人权。对县(市、区)和部分区直单位选人用人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并建立常态化抽查机制。建立拟提拔人选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情况核查制度,对发现问题或存在不如实填报、隐瞒不报的,坚决不上会、不提拔。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对公示期间接到的举报反映,没有查清之前,不办理任职手续。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制度,对选拔任用干部的动议、推荐、考察、讨论决定等情况全程纪实。
严肃整治破格或越级提拔干部现象。制定下发《关于坚决杜绝违规破格或越级提拔干部问题的通知》,从严掌握破格或越级提拔干部,除符合《条例》关于“特别优秀”或“工作特殊需要”的规定外,一律不得破格或越级提拔。对不执行《条例》和《干部选拔任用有关事项报告办法》的,严肃追究责任。加强破格或越级提拔干部的管理监督,让年轻干部“墩墩苗”、经风雨、多历练。一方面保持任职稳定,原则上3年内不调整职务;另一方面,加强实践锻炼,对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任职满3年后,有计划地安排到基层任职锻炼。
严肃整治超职数配备干部现象。制定印发《关于严格做好超职数配备干部整改工作的指导意见》,做好超职数配备干部整改消化工作。各地各单位超职数配备的领导干部未消化完成前,不得新配领导干部。建立组织、编制、人事、财政等部门联合检查制度,对各地各单位超职数配备干部情况进行检查。开展党政一把手分设问题专项整改,对违规搞党政分设的,2015年年底前要全部消化到位。开展低职高配问题专项整改,严格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职数、职级配备干部。严格执行《关于防止县乡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的意见》和《加强对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管理的通知》,开展“一刀切”退二线问题专项整改。
第五篇: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问题研究[范文]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问题研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选人用人公信度,评价主体是广大党员群众,所反映的是他们对被选拔任用的干部和党组织选人用人工作的公认程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干部工作的价值取向和努力方向,意味着领导干部的选拔与任用制度将由党内民主走向社会民主,将更多地吸收民意、集中民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了党的干部工作坚持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对于改进党管干部方式、提高党管干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干部选任工作中,群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参与了干部选任工作的群众。第二个层次就是没有参与选任过程,但比较了解被选任干部情况的群众。第三个层次就是既没有参与干部选任工作,也不了解被选任干部情况的群众。这三个层次的群众由于参与选任工作的深度不同,对选人用人工作的评价角度和期望值也存在差异。参与了干部选任工作的群众,关心的是干部如何被选任的,对选任过程的知情要求比较高,即选任工作透明度问题;没参与干部选任工作但对被选任干部比较了解的群众,关心的是干部为什么会被选任,即选人用人质量问题;没有参与选任工作的群众,所关心的是领导干部的日常表现,即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问题。因此,干部任用工作的透明度问题、选人用人质量问题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问题,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实践中,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对这三个问题的解决存在不足,影响了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的信任度和信服度,主要表现为:
(一)群众对选任工作“雾里看花”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群众享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近年来,落实群众的“四权”取得明显进展,但是,与群众的期望值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干部选任程序、选人条件中存在不公开、不透明现象,造成了组织和群众在干部选任上的信息不对称,群众没有充分享受到“四权”。少数地方和部门干部工作的神秘化和封闭性仍然存在,以至组织上提拔的通过民主推荐出来的干部有时会受到群众的猜疑、非议甚至是不信任,这种对干部认同上的偏差不但损害了党委和组织部门在选人用人上的形象,也成为了提升干部公信度的瓶颈。
(二)选人用人存在“失准现象”
能否选准用好干部,很重要的一点取决于干部考察的质量如何。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发后,进一步规范了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的程序和基本要求,有力地促进了干部考察质量的提高。但是也应看到,在干部考察中,还确实存在着失准、失察的问题。有的领导干部考察时各方面反映不错,但任职后表现一般,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不能服众;有的领导干部的“政绩”,或成为后任沉重的包袱,或水分多,为群众所不齿;甚至有的领导干部到任不久,便暴露出严重的思想作风和违法违纪等问题。
(三)监督管理趋于“疲软乏力”
随着党的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完善,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也不断得到加强。但尽管如此,领导干部腐败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严重制约了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提升。尤其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在实践中往往存在着上级监督鞭长莫及、同级监督有名无实和下级监督无能为力,监督不到位,必然会出现违法违纪等腐败问题,导致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缺乏信任、信服,难以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二、原因分析
(一)选任工作不够民主。
随着我国选人用人机制的不断完善,干部选任工作的民主在近年来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民主化程度不够和民主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存在。一是公开性、透明度不够。在实际操作中,干部选任工作公开的内容、方式和时间在制度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操作中对公开的“度”和“量”难以正确把握,出现该公开的没有公开,公开的内容只见皮毛、没有血肉,公开不及时、不全面等问题。对空缺职位、选任条件的公开内容没有统一的要求,没有达到引导群众充分参与选任工作的目的;对民主推荐情况、考察结果一般都没有硬性要求公开,造成参与选任工作的群众对选任过程“一知半解”,对选任结果“半信半疑”。二是搞形式上的民主。有的地方和单位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表面上程序一步不少,实际上仍然是体现主要领导的意图,使程序“空转”。部分地方在选举中存在“陪选”和“软差”的现象,干部群众对这种走过场的选举十分反感。三是民主失真失实。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参加民主推荐的范围确定不规范、符合推荐条件的对象确定不规范的问题,随意放大和缩小范围,使部分干部群众失去了推荐和被推荐的权力和机会。少数地方和部门存在拉票贿选的现象,群众反映强烈。四是简单地以票取人。有的地方为了对上级好交待、对同级好平衡,对下级好说服,简单地以得票多少定干部。
(二)考察质量有待提高。
导致选人失察失准的主要原因在于考察环节出现漏洞。纵观干部考察工作的全过程,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难点。主要表现在:一是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对不同类型干部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特别是体现科发展观要求的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在实践中难以操作落实;二是考察主要以党委组织部门干部为主,队伍比较单一;三是考察办法相对落后,依赖于集中考察获取的信息。考察质量不高,直接导致选人失准,一旦这种被选拔出来的干部“投入使用”,出现问题,会直接引发公众对选人用人工作的质疑。
(三)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我们党一直非常重视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措施。面临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屡禁不止的严峻形式,2008年中央发出《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提出一系列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加大整治工作的力度。但是部分地方和单位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封官许愿、说情风干扰风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还出现了拉票贿选的不正之风。一些平时业绩平平,但善于投机钻营的人拉票,一些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担心
吃亏也拉票,而且方法更加隐蔽和日常化,有的干部从民主推荐和选举时的临时拉票,变为平时就注重“人情积淀”,请客送礼、拉关系,有的干部害怕丢票,工作中不敢坚持原则,做老好人,这些现象都严重扰乱了一个地方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四)监督管理有待加强。
从监督客体来说,有些领导干部受传统特权思想和等级观念的影响,存在“不让监督”、“权力受损”的心态。从监督主体来说,存在着“不敢监督”、“无须监督”、“难以监督”的种种不同心态。近年来组织部门干部监督机构不断完善监督制度,加大监督力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干部监督管理的科学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比如一些制度过于原则和笼统,缺乏全面性、规范性、系统性和操作性;有的制度提出正面要求的多,具体实施细则少,与制度配套的奖惩措施跟不上。此外,有的地方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惩处尚未达到应有力度,也是当前群众对干部选任工作公信度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制度建设
1、探索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现行的干部考察评价标准,对“德、能、勤、绩、廉”五大要素的规定比较抽象,没有体现职位特征,应当针对不同职位进行细化量化。一是分类设置考评指标。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根据不同职位的特征,分项进行细化和量化,确立核心评价要素。二是分项匡定考评权重。针对每个职位的不同特点,进行考察要素分析,科学确定不同被考评者各项指标的权重。要辩证对待发展业绩,淡化单一的GDP意识,提高资源、环境等指标的权重。三是分层量化考评分值。坚持以考评指标体系为标准,根据被考察人的身份、工作隶属关系、考评项目等内容,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测算得出测评结果。通过多层面、多角度的量化评价,获取不同测评对象对干部评价比较客观的信息。
2、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一要规范内容。明确提名主体,解决“谁有权提名”的问题;明确提名程序,解决“如何提名”的问题;明确提名条件,明确“哪些人可以被提名”的问题。二是要健全制度。建立署名提名制度,领导干部个人提名必须署名提交书面材料,介绍被提名人的有关情况,提名理由,申明与被提名人的关系等。落实民主推荐提名制度,坚持无论是组织提名还是领导干部个人提名都要经过民主推荐提名。三是探索建立党委全委会推荐重要干部制度,逐步扩大全委会表决重要干部的范围。
3、实行“两轮推荐”、“两推一述”(即两轮民主推荐和一次竞争上岗演讲)等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方法,给人选创造合理表达意愿和展示才华的渠道,形成引导干部依法有序竞争的良性机制。这种方式既包含选举制度的“直选”精神,又有委任制的“竞争上岗”精神,还有考任制的“考选”精神,融合了几种选人制度的价值精神,既可以防止暗箱操作,又可以防止简单以票取人。
4、探索实行差额选拔制度。实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规范“一把手”的用人行为,变少数人“点将”为民主“选将”,从“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变为“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增加透明度
1、探索建立干部初始提名情况在领导班子内部公开的制度。适度公开民主推荐结果,有助于通过群众的前期参与和适时监督,来保证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健康操作,有效防止搞小动作拉关系走后门的现象和行为,营造干部选任工作的良好空间和环境。
2、探索建立考察结果反馈制度和考察结果在干部所在单位一定范围内公开的制度。由考察组将考察结果向党委(党组)主要领导成员和本人反馈,并在一定范围公开考察中了解到班子成员的总体评价、意见建议、测评结果以及后备干部的推荐情况、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政绩、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等情况。
3、定期开展选人用人满意度调查。建立选人用人满意度调查制度,设置科学的调查内容,合理选择实施主体和参评主体。实施主体应为第三方或者专门的社会评价机构,参评主体的选择应坚持广泛性、代表性、知情性和认知力并重的原则,将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相关联的群体列入调查范围,并确保普通干部群众占有一定比例。完善调查方式方法,通过随机采集信息、集中听取民意,调查问卷、网络投票,设立专门信箱等方式进行。要把调查结果作为考核一个地方和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
4、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改进方法,规范程序,提高质量,定期组织公开选拔。把公开选拔作为选配干部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积极探索公推公选领导干部的办法。
5、建立干部谈心谈话制度。按照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要求,从关心、爱护干部出发,建立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制度。通过经常的谈心谈话,及时了解、掌握干部的思想、工作情况,加强沟通,密切关系,激发干部的工作热情。特别是发现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时,更应及时谈话打招呼,提醒本人,引导和帮助干部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三)强化监督管理
1、加强对“选人者”的监督。注重从选任程序、选任制度规范等方面对“选人者”进行监督。一是加强选拔任用干部工作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完善检查制度,创新检查方式、提高检查质量,特别是注意发现深层次问题,重点了解选拔的干部是否优秀,是否存在表面走程序、实际上搞不正之风的现象。发现违反《干部任用条例》的干部任免事项,要责成有关党委(党组)按干部管理权限纠正。二是要落实“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各县市党委主要负责人代表党委常委会向全委(扩大)会每年至少报告一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同时由全委(扩大)会对本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评议,对本党委提拔任用的干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测评。发现有违反《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法规的行为,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三是要落实干部选拔任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列席下级党委(党组)讨论重要干部制度,加强对干部任免关键环节的监督。四是实行选人用人问题举报立项督查制度。对反映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封官许愿、拉票贿选、突击提拔干部等问题进行立项督查。五是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制和干部监督工作责任制。确实存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问题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凡本地区
本部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严重,以及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查处不力的,要追究党委(党组)和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2、加强对“被选者”的监督。一是实行任前公示制。拟提拔干部正式任职前,向社会或在单位(系统)内部发出任前职公示公告,公布拟提拔对象基本情况和受理举报的方式,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二是坚持试用期制度。对提拔干部,全部实行一年试用期,试用期满,采取民主测评、征求意见和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试用期满考核。考核合格的办理正式任职手续;不合格或不胜任试任职务的,免去试任职务或调整工作岗位。三是适时跟踪回访考核。对试用考核合格后任命的提拔干部,党委组织部适时到提拔干部所在单位,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干部履行职责、适应工作等情况。四是届中、届末定期考核。考核采用自我画像与他人画像、领导画像与群众画像相结合的方式,既面对面集体听取干部的个人思想和工作情况汇报,又背靠背同班子成员、单位职工、基层干部、服务对象全面了解干部的情况。同时要加大领导干部举报查核、诫勉、函询、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全方位地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