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补贴政策研究
农业补贴政策研究
摘要 为了解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和实施效果,促进农民生活改善、农村和农业发展,该文通过对安徽黄山地区农业补贴政策实施状况的调研和分析,针对目前农业补贴政策中存在的补贴标准低、补贴项目不够齐全、补贴政策目标不清晰等问题,提出整合政策、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拓展补贴门类、制定分类补贴政策、明确补贴政策目标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补贴政策;现状;建议;安徽黄山
中图分类号 F3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0-0284-02
2004年,实施了数千年的农业税制度被农业补贴政策所取代,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的农业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10年过去了,为了解此项政策的实施情况,笔者对安徽省黄山市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农业补贴现状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部,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全市总人口150万人,农业人口占75.2%,现在耕地面积4.74万hm2。黄山市落实的涉农补贴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2013年,黄山市政府对“三农”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通过“一卡通”发放惠农资金7.0亿元,净增1.4亿元,同比增长24.8%,其中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接补贴4 142万元,良种补贴1 667万元,粮食直接补贴707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2 277万元。
1.1 粮食直接补贴
2003年,以“两放开,一调整”为核心内容的粮食直补试点覆盖到安徽全省。2004年,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主产区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全国共有29个省份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由表1可见,黄山市的粮食直补资金由2004年的75元/hm2增涨至2013年的234.15元/hm2,增长212.2%,其中2004―2005年上涨了40%,足以见得质的飞跃。
1.2 良种补贴
良种补贴是指国家对农民选用优质农作物品种而给予的补贴,目的是支持农民积极使用优良作物种子,提高良种覆盖率。国家良种补贴在2004年由之前的大豆、小麦和玉米扩大到水稻、小麦等品种,在增加补贴种类的同时,补贴面积和金额也都有了较大程度的增长。黄山市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水稻的补贴直接按照种植面积确定金额后,以现金方式发放。相关部门向农户推荐良种,农户自行购买。2004―2009年,早、中、晚3季水稻的补贴金额每年都保持相对稳定,其中中稻补贴最多(225元/hm2),晚稻相对较少(105元/hm2)。2010年后由于早、晚稻面积基本没有,故而只对中稻进行良种补贴,补贴金额仍然为225元/hm2。
1.3 农机具购置补贴
农机具补贴发放的主要对象是购买国家和政府推荐的农业机械的农民和相关生产经营组织,目的是促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这对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农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黄山市发放的农民购机补贴资金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到2012年为最高,达3 084万元,比2011年增长27.6%。2013年有所下降,为2 277万元。
1.4 农用生产资料综合直补
这一类补贴主要在农民购买化肥、农药、农膜、柴油等生产资料的过程中发放。发放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农资的市场价格变化,及时调整,建立动态的补贴调整机制,合理发放补贴资金,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黄山市每年的农资综合直补都有一定的变化,但总体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5年开始实行农资综合直补,补贴金额从2005年的150元/hm2上升至2013年的1 060.5元/hm2,提高6倍,可见政府对该项补贴的重视和实施力度。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农业补贴政策自实施以来,取得了提升产业、助民增收、利农利工的一举多得的好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了我国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2.1 补贴标准低
国家在取消农业税后,创新性地推出农业补贴政策,并不断完善结构而形成了如今以种粮直接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四大类补贴。各级政府也在逐年增加补贴金额,并将其作为支农政策的重中之重。但农民人均享受的补贴仍是很低,如安徽省黄山市,2013年农民人均4项补贴收入为77.9元,占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 0389元)比例不足1%,而且随着农业生产成本的急剧增加,补贴对农民的增收效应甚微。低标准的补贴,在当前农民务工收入比重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实属杯水车薪,难以真正实现对农民利益的保障作用[1]。
2.2 补贴项目不够齐全
农业补贴经过10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形成了主要的四大类补贴,一度对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起到了较大作用[2]。但一些能有效促进农业发展的且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物价过度上涨和过度下跌的补贴没有运用。如在种、养殖业补贴方面,对种粮大户、生猪规模养殖、畜牧业规模养殖、渔业规模养殖等方面的补贴和补助措施少[3]。再如安徽省地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连接我国北方与南方,农业生产同时具有南北方的特色,农作物品种丰富,而西部地区更是由于资源的缺少需要更为全面的补贴。因此,应该考虑地域特色,从农业均衡发展的角度给予综合考虑[4]。
2.3 补贴的政策目标不清晰
一方面,现行“四大补贴”属于“普惠制”,很多地方是根据农户承包的耕地面积进行补贴,只要有地,不论耕种与否,或是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均享受种粮补贴,这种情况下,粮食补贴与是否种粮脱钩,并不能起到鼓励种粮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因流转而进行扩大种植面积的种粮大户来说,却拿不到补贴或很少,也就不利于激励种粮农民特别是种粮大户的积极性[5-6]。
建议
3.1 整合政策,加大农业补贴力度
整合各项惠农资金,建立国家、省、市(县)三级补贴体系,拓展农业补贴来源资金,提高补贴标准。资金是制约我国农业补贴政策落实的重要因素。要做好农业补贴工作,就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持。要通过财政补贴、地方筹集、银行信贷等多种方式,保证农业补贴资金及时到位。在农业补贴发放过程中,要将有限的资金进行整合,投入到能够产生最大效益、让农民群众最大程度受惠的产业的项目中,真正形成农业资金的引导功能和政策效应。
3.2 拓展补贴门类,因地制宜制定分类补贴政策
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在种粮投入比、种植作物品种、田块质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制定更为全面的分类补贴政策。对于经济发达、农业基础好的地区,补贴主要用于引导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产;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地区,农业补贴主要侧重于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另外,对于中西部地区,由于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弱,农民的竞争力不强,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状况,农业的脆弱性和风险性大大高于东部地区,故而需建立与农业补贴政策相配套的农业保险体系,提高农业防灾抗风险能力,保障农民利益,以支持中西部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扩大对中西部地区农业主导产业作物的补贴范围,支持农民打造特色拳头产品,增强当地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农业补贴发放过程中,还要对近几年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大、与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产品进行适当补贴,以平衡物价、稳定菜农的收入[7]。
3.3 明确补贴的政策目标
明确农业补贴政策的根本目标就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通过中央文件对农业补贴总体政策目标进行规范和明确,保证目标的清晰性,并将目标进行具体化、细致化。只有如此,农业补贴政策的实施和执行才更有方向性[8]。明确农业补贴保障粮食安全的目标后,必然要改革现行粮食补贴与鼓励发展粮食生产政策目标存在偏差的问题,纠正粮食补贴在实际操作中不管种不种粮都给补贴的做法,真正体现谁种粮谁受益的原则。探索建立补贴向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的新机制,尝试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基本补贴单元来加强规模化,以解决个体农户生产难题[9]。同时,将种粮补贴按照实际的种粮面积进行发放,还能够提高粮食种植大户的积极性,让真正的从业者获得受益。在农机补贴中要加大对农机大户和合作社购机的补贴,也可以选择市场信誉好、规模大、效益好的农业合作社,奖励大型使用机械[10-11]。
3.4 完善法律法制监督体系
由政府牵头在调研农业补贴发放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农业补贴的申请、发放、使用、效果等情况进行规范,避免农业补贴发放过程中的腐败现象出现,最大程度地保障农民的利益。参考文献
[1] 孙峰,吕永刚.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在中西部地区的增收效应研究[J].知识经济,2012(2):79-81.[2] 黄山市统计局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材料[Z].2014.[3] 易泽忠.WTO框架下我国农业补贴问题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6:10-14.[4] 姜少敏.中国农业补贴政策:不足及对策[J].教学与研究,2006(6):31-38.[5] 刘鹏凌,栾敬东.安徽省农业补贴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1):8-9.[6] 李扬.试析我国农业补贴政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6):195-197.[7] 李晓辉.完善我国农业补贴的若干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12(1):63-64.[8] 张勇,张国梅.完善我国农业补贴制度的思考[J].金融与经济,2013(2):41-43.[9] 邓尚华.偏远山区农业补贴政策实施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12):14-16.[10] 陈璐,李炜,林艳.我国农业补贴现状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14(11):15-16.[11] 杨国强,殷秋霞,郭锦墉,等.农业补贴政策对不同资源禀赋稻农土地流转意愿影响机理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100-105.
第二篇:基于政府与农民关系视野的农业补贴政策研究
基于政府与农民关系视野的农业补贴政策研究
【摘要】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们农业产业化模式加强,农民生产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为减轻农民的负担,政府逐步取消了农业税,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鼓励和引导农业发展。基于此,站在政府与农民关系的立场对农业补贴政策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是基于政府与农民关系视野的农业补贴政策研究。
【关键词】政府与农民关系 农业补贴政策 研究
农业补贴则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机耕定额亏损补贴”,随着社会发展,农业补贴的范围不断扩大,补贴政策不断健全和完善,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农业补贴政策的实质是对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从而缓解涉农利益冲突,优化社会利益分配,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步前进。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现行补贴政策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补贴结构不合理、资金总量不足、资金分散等等,须引起足够重视。
一、我国农业补贴政策运行的特征
基于政府与农民关系视野,检视我国的农业补贴政策,近六十年来,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运行特征主要有:政府与农民互动不对称。处于利益双方的政府和农民偏好并不一致,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的支持力度向工业倾斜,农业补贴政策打上了政府意志的烙印,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不足。与此同时,互动双方力量存在不平衡性,广大农民群众缺乏话语权,其利益诉求无法进入国家事业,国家的政策也没有完全体现农民的意志,最终使得农业补贴政策安排在某种程度上几乎由国家单方决定。农业补贴政策安排呈现强制性特征。改革开放前,我国农业发展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受到国家严格控制,农民几乎失去了生产和经营的所有权利。改革开放来,政府的政策顺利了农民的利益诉求,实行的农业补贴政策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但农民缺乏话语权而政府拥有从经济资源控制权到话语权的绝对优势并未改变,封闭式的农业补贴政策构件系统仍没有根本性改革,政策安排的强制性色彩依然很鲜明,农民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政策效率较低。政策掌握绝对话语权的形势下,农民缺少参与政策决策的机制和途径,因而出台的农业补贴政策不能够客观反映农民的利益诉求,最终导致了政府单方兴致勃勃,而农民却没什么太大回应。这就造成了补贴结构的不合理和政策效率的低下,农业“贫血”现象长期得不到改善。
二、基于政府与农民关系视野的农业补贴政策完善对策
(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农民的利益关系
只有正确理顺、规范好政府与农民的利益关系,构建和谐的利益生态链条,才能不断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切实提高农业补贴的效率,让农民享受更多实惠。因而,需要全面加强农民与政府的利益纽带,增加农民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政治制约,将农民的支持情况和满意度作为政府政策决策、执行合法性的重要来源。同时,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不能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还应适当将农民满意度、地方综合发展情况等方面列入考核范围,并将政府和农民直接的全债关系付诸于法律形式,从而构建稳固、和谐的利益关系。
(二)不断提升农民的组织能力
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让农民以绝对力量与政府及强势利益群体之间进行利益博弈,从而获取资金的利益,促进政府与农民平等互动关系的实现。农民的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经济组织能力。农民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专业化组织形式从事现代化、机械化、产业化的农业生产和经营,其实农业的财富创造能力和农民的经济地位,从而促进农民在农业补贴利益博弈中地位和分量的全面提升。政治组织能力。应不断扩展渠道,提高农民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主人翁意识,以制度化和组织化的方式积极参与国家农业各项决策的制定、执行全过程,确保农业补贴政策切实体系农民的意志,保障广泛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权组织能力。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切实提升农民的权利意识和维权意识,权益受到侵犯时,应以法律为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不断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农民是自己利益的最佳判断者和表达者,农业补贴政策的完善,应充分体现广大农民的利益诉求,确保政策绩效的真正实现,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农民权利表达机制的完善,可通过:开辟并不断规范农民政策参与的制度化渠道。农民只有享有畅通的政策参与渠道,如公开听政制度、民意调查、网络互动平台等新形势,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促进农业补贴政策的不断完善。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综合能力。农民素质高低决定了自身利益的表达程度,只有不断培养农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技能,提高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利益表达能力,才能最好更好表达自己的利益和主张,与政府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从而确保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
三、小结
我国是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人口大国,农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前提。只有以广发农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立足点,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补贴政策体系,才能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农民的关系,才能真正发挥农业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和支持作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陈美球,钟太洋,吴月红.农业补贴政策对农户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4,(01).[2]彭慧蓉,钟涨宝.新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阶段性分解与分析[J].农村经济,2011,(01).[3]邓尚华.偏远山区农业补贴政策实施影响因素分析--以张家界市为例[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12).
第三篇:农业补贴
2014年农业最新资金补贴政策
总书记强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国家对粮棉补贴力度大,对种植类项目扶持力度也大,特别是对于大田示范项目,扶持资金众多,以下一一列举国家各个部委发布的农业种植类政策:
一、项目发布单位: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综合开发办:
项目名称: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土地治理项
支持范围:种植、养殖基地和设施农业项目;棉花、果蔬、茶叶、食用菌、花卉、蚕桑、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80—16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3月
二、项目发布单位:科技厅、科委:
项目名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范围:现代种业、食品加工、饲料、生物农药、农业机械装备、生物利用与生物能源、林产加工、乡村环保、乡村物流等涉农产业的重大技术成果转化
资金补助数额:100-30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4月
三、项目发布单位:农业部:
项目名称:农产品促销项目资金
支持范围:主要用于组织农产品海外市场促销、开展国内市场产销对接、网络促销、市场开拓等方面
资金补助数额:10-80万
往年申报时间:6月
项目名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
支持范围:选择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确定的800个产粮大县(场)以外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600元/亩,单项不超过10000亩
往年申报时间:5月
项目名称: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
支持范围:重点扶持蔬菜(包括食用菌和西甜瓜等种类),适当兼顾果、茶,每个设施基地200亩以上(设施内面积,下同),每个露地基地1000亩以上
资金补助数额:5000元/亩,不超过300万
往年申报时间:7-8月
项目名称: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储备项目
支持范围:从事蔬菜集约化育苗3年以上、已有年培育蔬菜优质适龄壮苗500万株以上能力,近3年内未出现假劣种苗问题
资金补助数额:中央资金500万内
往年申报时间:5-6月
四、项目发布单位:财政部:
项目名称: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
支持范围:农业基础设施、良种繁育、农业污染物防治、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公益性项目建设,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农产品精深加工等
资金补助数额:500-800万
往年申报时间:10月
项目名称:一般产业化项目扶持
支持范围:农产品、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
资金补助数额:50-150万
往年申报时间:10月
五、项目发布单位:农业部、财政部:
项目名称: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
支持范围:重点扶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马铃薯贮藏窖、果蔬通风库、冷藏库和烘干房等产地初加工设施
资金补助数额:先建后补,是具体情况
往年申报时间:9月
六、项目发布单位:供销合作总社:
项目名称:新网工程
支持范围:农副产品及农资配送中心、连锁经营网点、批发交易市场改造;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改造;
农副产品及农资市场信息收集与发布、农化服务体系、质量安全服务体系等公益性服务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200—40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4月
七、项目发布单位:国家扶贫办
项目名称:扶贫项目
支持范围:带动农民增收性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
资金补助数额:50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不定
八、项目发布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项目名称:现代农业园区试点申报立项
支持范围:优质高产粮食生产基地、名特优新经济作物(或林果业)规模种植基地、粮食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等各类功能区
资金补助数额:1000-2000万
往年申报时间:5月
项目名称: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支持范围:粮食主产区,灌区位于或跨越农业综合开发县(市、区),灌溉面积为5~30万亩
资金补助数额:单个项目的总费用不超过200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8月
项目名称: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
支持范围:种植、养殖基地和设施农业项目;棉花、果蔬、茶叶、食用菌、花卉、蚕桑、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300万
往年申报时间:6月底
项目名称:农业综合开发专项—园艺类良种繁育及生产示范基地项目
支持范围:品种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特色优势和出口优势。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且辐射带动能力强,促进周边群众增收作用显著。
资金补助数额:15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6-8月
九、项目发布单位:各省发改委、商务厅:
项目名称:冷链物流和现代物流项目
支持范围:仓储设施、运输工具
资金补助数额:100万
往年申报时间:7月
国家对种植类的扶持只增不减,只多不少,申报时间每年略有差异。
(一)畜牧良种补贴
能繁母猪1652.25万头。任务量与上年保持不变,省内项目县数量和任务量根据上年执行进度,可做适当调整。
奶用能繁母牛897.5万头。继续对全国751万头荷斯坦牛(含娟姗牛),安徽、福建、河南、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等8省(区)51万头奶水牛,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四川、西藏、青海、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10个项目区54.5万头乳用西门塔尔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2万头褐牛,青海省4万头牦牛,以及内蒙古自治区5万头三河牛实施良种冻精补贴。
肉用能繁母牛451万头。项目省区和任务量与上年保持不变。
种公羊24.7万只。项目省区和任务量与上年保持不变。
牦牛种公牛1.82万头。继续在四川、西藏、甘肃、青海、新疆5个牧区省份实施,补贴任务量与上年保持不变。
各省级畜牧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将任务分解到项目县。
(二)畜禽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
畜禽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重点支持主产区、中心城市周边及距中心城市相对较近的优势产区,注重提高抗灾害能力、畜禽渔业产品应急供应能力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畜禽标准化养殖主要支持生猪、蛋鸡、肉鸡、肉牛和肉羊等畜种。肉牛、肉羊项目优先支持饲养母畜的标准化养殖场。各省(区、市)2014年支持肉牛、肉羊养殖场的资金比例不得低于2013年。扶持建设的养殖场需达到以下标准:生猪出栏0.5-5万头;蛋鸡存栏1-10万只;肉鸡出栏5-100万只;肉牛出栏100-2000头;肉羊出栏300-3000只。
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重点扶持渔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具体标准如下:池塘类养殖场200亩(西部地区100亩)以上,工厂化养殖水面3000平方米以上。
(三)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
在东北、华北、西北的苜蓿优势产区和奶牛主产区实施。2014年,在河北、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4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设50万亩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
二、补助对象及标准
(一)畜牧良种补贴
补贴对象为项目区内使用良种精液开展人工授精的母猪、奶牛、肉牛养殖场(小区、户),以及存栏能繁母羊30只以上、牦牛能繁母牛25头以上的养殖户。
生猪:每头能繁母猪每年使用4份精液,每份精液补贴10元。补贴品种包括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等国家批准的引进品种,以及培育品种(配套系)和地方品种。
奶牛:补贴对象包括荷斯坦牛、娟姗牛、奶水牛、乳用西门塔尔牛、褐
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2014年畜牧发展扶持资金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农业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牛、牦牛和三河牛等品种的能繁母牛。荷斯坦牛、娟姗牛每年使用2剂冻精,每剂补贴15元;奶水牛每年使用3剂冻精,每剂补贴10元;乳用西门塔尔牛、褐牛、牦牛和三河牛每年使用2剂冻精,每剂补贴10元。
肉牛:按照每头能繁母牛每年使用2剂冻精,每剂补贴5元。补贴品种包括国家批准引进和自主培育的品种,以及优良地方品种。
羊:绵羊、山羊种公羊每只一次性补贴800元。补贴品种包括国家批准引进和自主培育的品种,以及优良地方品种。
牦牛:牦牛种公牛每头一次性补贴2000元。补贴品种包括自主培育的品种以及优良地方品种。
(二)畜禽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
重点支持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规模养殖场、农民合作社(优先支持畜禽集中饲养的农民合作社)。科研、技术推广等事业单位不能作为补助对象。为避免资金过于分散或过于集中,每个改建、扩建项目单位补助资金规模控制在50-100万元之间,其中蛋鸡、肉鸡规模化养殖场,肉牛、肉羊专门化育肥场,西部地区渔业养殖场的补助资金规模控制在25-100万元之间。省级畜牧、渔业部门和财政部门可根据当地实际和中央安排资金情况,细化本地区具体补助标准。
为创新财政支农模式,探索推动金融资本加大畜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17号)精神,2014年在山东、河南、河北、四川等四省开展财政促进金融支农创新试点,试点省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可采用信贷担保、贴息等方式引导和带动金融资本,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应,重点支持牛羊肉生产。四省畜牧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强化与金融机构的沟通配合,科学设计试点方案,注重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资金使用效益的有机结合,探索满足养殖户在规模化养殖场建设、架子畜及饲料采购等方面信贷需求的有效模式,充分激发养殖户内生活力,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省级试点方案请于2014年8月底前报农业部、财政部备案。
(三)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建设
补助对象为农民饲草专业生产合作社、饲草生产加工企业、奶牛养殖企业(场)和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优先扶持合作社。补助对象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资产结构及经营状况良好。合作社成立1年以上,有规范的章程、完善的管理制度,有独立的银行账户和会计账簿,建立了成员账户,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和收益分配制度健全。饲草生产加工企业须具有A级(含)以上资信等级(未申请过银行贷款的企业除外),具有苜蓿生产加工经验,注册资本200万元(含)以上。奶牛养殖企业(场)须存栏300头以上。对相对集中连片3000亩以上的苜蓿种植按照每亩6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第四篇:农业补贴
中国财政补贴农业政策探研
[摘要]中国财政补贴农业政策始于1950 年代末,1978 年以来尤其是2004 年至今,财政补贴农业政策迅速发展,力度空前。不过,中国财政补贴农业政策亦存在着诸如缺乏长效的法律制约机制、补贴框架单
一、补贴重点不突出、管理部门多、农业保险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此,建议建立保证献策政补贴农业政策的成文法;建立立体补贴框架,增加长远性补贴;既普遍关怀,又突出重点;建立财政补贴农业—综合管理机构;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等。
[关键词]财政补贴农业;现状;问题;建议
一、中国财政补贴农业政策的沿革与现状
中国的财政补贴农业政策始于1950 年代末,那时是以国营拖拉机站的机耕定额亏损补贴形式间接向农民补贴,之后逐渐扩展到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补贴、农业生产用电补贴、贷款贴息补贴等诸多方面。1978 年实行改革开放后,不断加大财政补贴农业政策的力度。1978 年以来,中国财政补贴农业政策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4),是财政补贴农业政策的形成时期。第二阶段(1994—2003),是财政补贴农业政策初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财政补贴农业的力度逐渐增加,强化了对生态建设及农村改革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的支持。第三阶段(2004—2010),是财政补贴农业政策的迅猛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中央每年均通过“1 号文件”对“财政补贴农业”进行政策性指导和支持。
2004—2009 年,国家财政补贴农业总额26553. 9亿元,平均年递增率为22. 49%。2009 年,国家财政补贴农业总额7161. 4 亿元(比上增加1205. 9 亿元)。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四项达1230. 8 亿元(比上增长19. 4%)。其中,发放粮食直补151 亿元;农资综合补贴795 亿元;农作物良种补贴154. 8 亿元,水稻、小麦、玉米、棉花良种补贴全国实现全覆盖,大豆良种补贴实现在东北地区全覆盖;农机具购置补贴130 亿元,补贴种类由九大类扩大到十二大类,补贴范围覆盖到全国所有农牧业县[1]。
由上可知,七年来,国家财政补贴农业的标准逐年提高,补贴范围不断扩大,资金投入持续增加,并实施了公共财政覆盖农村政策,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补贴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同时在基本建设投资方面加大了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变了财政补贴农业的方式,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并不断加大对农作物良种和购置农机具的补贴力度,调整了粮食风险基金使用结构。
二、中国财政补贴农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一)财政补贴农业尚未提升至法律层面
中央已经连续七年在“1 号文件”中对财政补贴农业进行了指导和支持,相关部门亦根据中央“1 号文件”出台了一些支农规定,但这种指导、支持和规定都只是政策性的,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和制度约束,尚未形成对农业保护和农业补贴的长效机制。这就导致一种隐忧: 如果今后中央文件里淡化了这种支农政策,那么财政补贴农业也就将失去依据。
虽然2002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但因缺乏明确的管理办法和监督机制,故在财政紧张的状态下实际执行和操作起来仍比较困难。即使出现执行不到位,也无法对执行情况实施监督和问责。
(二)补贴框架单一,长远性补贴较少
在补贴框架方面,对以产量、数量、规模等硬性指标为补贴条件的短期性投入较多,对培训农业技术骨干等方面的长远性投入较少,财政补贴农业的项目资金,大多为短期性补贴投入,故不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农业技术资源匮乏的现状,也不利于农业技术的发展和推广。
对生产环节的补贴比较多,对农产品的加工、储运、销售等服务行业基本上还没有出台支持性政策;在农产品的检验服务方面,由于资金缺口较大,不能满足检验设备更新换代的需要,故而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农产品的进出口规模。
(三)普降毛毛雨,补贴重点不够突出
当前,中国财政补贴农业的项目几乎涉及农业(包括林、牧、渔等)生产、流通的各个阶段,补贴面广、补贴分散,各农业项目上所获得的补贴数额相对较少,财政补贴农业的综合效用难以集中发挥。在补贴项目较集中的粮、棉方面,虽然有选择地补贴优良品种,但仍不太到位,一些农业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的“龙头”企业依然得不到财政补贴农业政策的强有力支持。
(四)管理部门多,不利于提高工作效能和透明度中国农业财政资金目前实行的是“分块管理”体制,就大多数地区而言,农业基础性的投资由发改委系统单独管理,或由发改委系统与政府主管农业的部门共管;农业科研性的投资由财政部门、科技部门与政府主管农业的部门共管;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农村生产性补贴支出、农林水利等部门的事业费开支由财政部门单独管理,或者由财政部门与政府主管农业的部门共管;农产品补贴由财政部门单独管理,或者由财政部门与流通部门共同管理。就拨款方式而言,财政补贴农业资金一般采取由上级财政部门层层下拨的方式,由于目前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规范性和透明度还不是很高,这就容易造成财政补贴农业资金的流程较长,成本较高,而且资金在下拨中的监督机制尚未完善,容易造成流程链接失调、资金到位困难。
(五)农业保险投入不足,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尚未建立
参加农业保险是保障农业效益、化解农业风险的有效措施而农业保险机构要实现财务平衡,保险费率的设定会相对较高,如果没有财政补贴农业资金的支持,仅靠农民个体自身能力难以承担保险投入。资料显示,为缓解农业保险的供需矛盾,仅2009 年,中央财政投入农业保险费补贴资金就达79 亿元,比2008 年增加了约60%;而农业保险机构2009 年为农业保险受灾户理赔金额为102 亿元,保险受益农户2186 万户次[2]。但农业保险补贴的品种和范围还是十分有限,长效农业风险防范机制远未形成。
三、健全中国财政补贴农业政策的建议(一)建立保证中国财政补贴农业政策的成文法
为了保证中国财政补贴农业政策的持续有效和稳定执行,建议制定《农业补贴法》,使中国的财政补贴农业政策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都是通过法律形式来保证国家对农业的财政补贴政策落到实处,这样不但可以节约年年制定政策、年年宣传政策、年年学习政策的政策执行成本,更为主要的是,稳定的支农政策可以消除农业投资者的心理观望隐患,放开手脚去大干农业。而中国的财政补贴农业政策是通过一年一个文件的形式实现的,农业生产、养殖、深加工等涉农经营者或管理者均很难制定长远的投资规划,这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二)建立立体补贴框架,增加长远性补贴
建议出台对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检验等服务行业的支持性政策,建立长、短期投资相结合的财政补贴农业框架,在稳定和完善以产量、数量、规模等硬指标为补贴条件的短期性支农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增加长远性支农投资。所谓长远性支农投资,包括培训农业技术骨干、推广农业技术、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支持农业科技研究、提高农民机械化水平以及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等等方面。只有在这些方面增加了财政补贴农业投资的额度,才能降低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科学发展。
与此同时,还可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对农业的支持,建立立体的农业投入体系。可对农业培训、农业深加工、农业生态、农业保险等行业采取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发行政府债券等手段引导银行、保险、企业和个人投资农业项目。
(三)既普遍关怀,又突出重点
让农民都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这是值得肯定和坚持的。但也应该实行和加大对那些能够主导农业取向、符合科学发展、引导农民共同致富的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农业产业的财政补贴力度,鼓励其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农民共同致富。为此,建议将以下几方面列为关键项目:1.农业物流。现代物流集采购、制造加工、运输、仓储和销售于一体,是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的大趋势。自1995 年《乌拉圭回合最终协议》生效以来,世界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取得极大发展,这为中国农产品出口带来市场机会,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了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而中国农业运输、仓储设施等物流环节的薄弱成为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国家应注意对农业物流环节的财政补贴,以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农业发展后劲。
2.农业生态补贴。应加大对退耕还林、还草、还水等方面的资金投入,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中韩、中日、中越渔业协定实施后,中国渔民要撤出传统作业区域,为了减少实施海洋专属经济区制度给地方带来的不利影响,中央财政从2004 年起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实施渔船报废制度与渔民转产转业。所以,要启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态补贴措施,按照农业规划和资源条件,逐步按区域化、专业化来进行农业生产,对不适合当地优势的应进行结构调整,并给予相应补助。
3.引进农业人才、培养农业技术。对在农村工作或愿意到农村工作的农业科技人员进行工资补贴,使其工资待遇不低于城市水平,鼓励农业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展示才华,鼓励农村建立农业科技院校,培养适用人才。
(四)建立财政补贴农业的综合管理机构
目前,中国实行的“分块管理”体制给支农补贴政策的落实带来很大困扰。为此,建议成立一个集监督与管理为一体的综合管理机构,专门负责财政补贴农业资金的整合,集中、高效地协调财政补贴农业资金,有效避免多头管理的弊端和在资金拨转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等问题[3]。
(五)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
建议出台《农业保险方案》,组建农业保险机构,由政府财政实行双向补贴,既对农业保险机构进行政策性补贴,又为入保农户承担部分保险费用,引导建立农业收入保障机制。当这种农业保险机构建立、运营并步入正轨后,政府可视具体情况逐步扩大保费补贴的品种和范围;在农业保险机构趋于成熟并保证其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可逐步减少对保险机构的补贴,以使其走向市场化的独立运营。
第五篇:2016农业补贴政策
1、种粮大户直补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元
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
3、良种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元。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施,补贴机具种类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
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
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同步实施。拖拉机根据马力段的不同补贴额从500元到1.1万元不等,联合收割机根据喂入量(或收割行数)的不同分为3000元到1.8万元不等。
6、新增农业经营主体倾斜政策
补贴234亿元,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
7、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
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保持2015年水平不变。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51亿元,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
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补贴35亿元,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具体包括规模化生猪养殖户(场)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理的支出,以及保险保费补助、贷款贴息、防疫服务费用支出等。
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
积极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
11、农业防灾减灾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资金,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
12、推进粮棉油糖高产政策
补贴20亿元,实现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可持续,进一步提升我国粮棉油糖综合生产能力。
13、菜果茶标准化创建支持政策
打造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的高标准、高水平的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和标准化示范区。
14、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投入资金7亿元,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15、化肥、农药零增长支持政策
安排996万元,开展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助试点,补助农民因采用低毒生物农药而增加的用药支出,鼓励和带动低毒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
16、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政策
安排8亿元资金,鼓励和支持还田秸秆,加强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17、设施农用地支持政策
支持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
18、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支持政策
国家粮棉油主产区140个大县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和技术培训,为农民选择优良品种、选用先进栽培技术提供指导和服务。
19、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基层可追溯体系运行所需的装备条件,强化基层信息采集、监督抽查、检验检测、执法监管、宣传培训等能力建设。20、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支持政策
80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补助资金重点用于制度创设、模式总结探索、人员培训等。
21、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投入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2亿元,主要用于对项目省养殖场(户)购买优质种猪(牛)精液或者种公羊、牦牛种公牛给予价格补贴。并探索开展优质荷斯坦种用胚胎引进补贴试点,每枚补贴标准5000元。
22、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25亿元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安排10亿元支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23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继续安排7.8亿元补助经费。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补助政策,畜禽疫病扑杀补助政策,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政策,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
24、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继续在13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补奖资金达到了190亿元。
25、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设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
26、农业保险支持政策
进一步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逐步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不断提高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保险的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保费补贴,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支持;扩大畜产品及森林保险范围和覆盖区域;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中央财政提供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有玉米、水稻、小麦、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天然橡胶、森林、青稞、藏系羊、牦牛等,共计15个。
27、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政策
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
一、种养类农业补贴
(1)畜禽良种基地项目申报;(2)商品粮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3)小杂粮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4)水产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5)蔬菜(食用菌)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6)茶叶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7)花卉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8)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试点项目;(9)水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项目申报;(10)桑蚕良种繁育示范基地项目申报;(11)深水网箱养殖基地项目申报;(12)秸秆养畜项目申报;(13)沼气工程项目申报;(14)经济林类项目申报;(15)设施农业类项目申报;(16)高产攻关作物项目申报
二、加工类补贴
(1)粮食加工项目申报;(2)果蔬加工项目申报;(3)畜产品加工类项目申报;(4)油料加工类项目申报;(5)水产品加工类项目申报;(6)生物工程类项目申报;(7)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申报;(8)食品加工类项目申报;(9)液态奶加工类项目申报;(10)酒花麦芽类加工项目申报
三、流通设施类补贴
(1)保鲜类项目申报;(2)集散地批发市场项目申报
四、基本建设类补贴
(1)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申报;(2)节水灌溉项目申报;(3)田间水电路改造项目申报;(4)中小型灌区水库改造项目申报;(5)盐碱地改造项目申报;(6)沙荒地改造项目申报;(7)草地建设项目申报发改委
(1)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与现代农业高技术工程项目申报;(2)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申报;(3)现代中药产业发展项目申报
财政部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3)中药材生产扶持资金项目申报;(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专项项目申报
商务部
(1)“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项目;(2)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项目
科技部
(1)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申报;(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申报;(3)国家推广计划项目申报;(4)国家高新技术科研项目申报
国家农业补贴项目补贴多少钱?
财政部部分项目扶持资金额度
1.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300-800万)2.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50万-300万)3.农业综合开发林业专项(不低于120万)4.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合作示范项目(50万-200万)5.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500万左右)6.现代农业园区试点申报立项(1000-2000万)7.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不低于1000万)
农业部部分项目扶持资金额度
1.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300万以内)2.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良种繁育、优势特色种养项目200-500万)3.大中型沼气工程中央投资项目(100-200万)4.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项目总投资的30%左右)
发改委部分项目扶持资金额度 1.现代农业示范项目(200万-2亿)2.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项目(项目总投资的10%)3.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项目总投资10%左右)4.经贸领域中央投资项目(500万左右)5.节能改造财政奖励备选项目(项目总投资的10%左右)6.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30-100万)7.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80-170万)8.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的10%左右)
其他项目扶持资金额度
能源局: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补助资金(2500万)
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60-300万)
科技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现代农业领域项目(不超过80万)
科技部:富民强县工程(一般300万以下)
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00万)
扶贫办:产业化扶贫项目(500万)2016农业补贴有哪些变化?
1、土地改革进一步“促家庭式流转”
一方面,土地流转试点以来,地方政府的政策倾斜,金融领域的宽松政策,大量资本盲目的进军农业,规模化的土地流转并没有带来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另一方面,2015年我国面临通缩压力,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土改力度,2015年土地改革将会倾向“适度规模的家庭经营”。2016年农地流转、财产权抵押、建设用地入市等试点将进一步扩大。
2、农业专项扶持资金向“示范园”倾斜
2014年专项资金较2013年加大了示范专项的力度。之前的专项资金更重视规模化、区域化,国内五花八门的农业项目放任式发展,出现了“撂荒地”“撂荒项目”的怪现象,鉴于此,国家专项扶持资金更倾向于“示范化”。
3、专项资金倾斜于“产业链”的打造
2014年我国首次把加工类合作社示范社单项列出,计划2014~2016年发展1000家国家级加工合作社示范社。补贴资金从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种植、养殖向产品储存、加工、流通等加大比重。鼓励农业企业与农户、农民合作社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合理分工、互利共赢。
4、环境评价占据专项的“一票否决”地位
雾霾的持续强劲,土壤的板结与污染,水土缺失依旧是我们迫切改善的重大问题,我国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农业项目的评价必须以不能破坏甚至能改善良好生态环境。因此环评将是2016年农业补贴及专项扶持资金不可或缺的评价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