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具体规定
河北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具体规定(试行)
2006-12-15
河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印发
《河北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对象确认条件的具体规定(试行)》的通知
各市人口计生委、各县(市、区)计生局:
现将《河北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具体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严格遵照执行。
二○○五年四月三十日
河北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对象确认条件的具体规定(试行)
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和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方案(试行)》及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性解释》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条件规定如下:
一、确认奖励扶助对象的基本原则
1、严肃政策,把握重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是国家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一项基本的奖励制度。奖励扶助的重点为:按照国家及我省有关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性规定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夫妻。生育行为违反国家及我省有关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的,不纳入奖励扶助对象。
2、统一政策,严格掌握。对夫妻生育子女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界定,在符合国家大政策的前提下,以我省制定的有关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为依据。市、县(区)自定政策严于或宽于省有关政策规定的,以省有关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为依据。
3、条件同备,不可或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严格按国家、省规定的条件确定。国家规定的四个条件:一是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二是1933年1月1日后出生,1973年至2001年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三是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四是年满60周岁。
本省规定的条件是:独生子女意外死亡现无子女的父母且符合国家规定的前三个条件的,从年满55周岁起提前纳入奖励扶助对象。
二、奖励扶助对象确认的具体政策规定
(一)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1、本人及配偶户口在本乡(镇、街道)。
2、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特指在实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地区,与“城镇居民户口”相对应的户口类型。成建制农转非人员,本人及配偶现户口登记地址在村委会,有承包责任田,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且不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3、对整体村改居的村民,参照成建制农转非人员的确认条件(有承包责任田,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且不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执行,经市级政府认定,并报省人口计生委备案。
4、非转农人员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参照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和成建制农转非人员的确认条件执行,即本人及配偶现户口登记地址在村委会,有承包责任田,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且不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5、丧偶或离异现无配偶的,以本人户口是否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进行界定。
6、本年度迁移落户为当地农业户口,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从下一年度1月1日起享受奖励扶助待遇。
(二)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1973年至2001年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7、1972年8月15日冀革[1972]91号文件是我省最早制定的明确提出“提倡每对夫妇生两个孩子”的政策性文件。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1972年8月15日前结婚生育子女是否符合计
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的界定,以此文件为依据向前追溯。1972年8月15日至1979年7月6日期间的生育政策也以此文件为依据。
8、1979年7月7日至1989年3月19日期间的生育政策,以当时各阶段省制定的政策性文件为依据。
9、1989年3月20日至2001年12月31日期间的生育政策按《河北省计划生育条例》执行。
10、1972年8月15日至1979年7月6日期间生育两个女孩的,不考虑间隔。
11、对在有关早婚早育规定前不足法定婚龄生育的,按生育年龄比法定婚龄提前的时间相应推迟享受奖励。
(三)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该条件包括以下情况:
12、符合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只生育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
13、符合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后,现存活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
14、符合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后,其子女死亡现无子女的。
15、符合政策生育的前一个子女死亡后再生育的,前一个子女不计入子女数。
16、再婚夫妻再婚前生育子女数和再婚后生育子女数合并计算,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
17、合法收养子女后,子女合计数为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依法解除收养关系的,不计入子女数。
18、婚后生育的子女死亡,离婚、丧偶后单方合法收养一个子女的。
19、送养的子女计入其父母的曾生子女数和现存子女数。
(四)年满60周岁
20、按本人出生年月,在2005年1月1日以后年满60周岁的夫妻。
21、夫妻双方只有一方符合年龄条件的,只将符合年龄条件的一方列为奖励扶助对象。
22、根据国家的规定,奖励扶助对象年龄的认定应以其本人身份证的出生时间为准,对于从未办理过身份证的,则以户口簿登记的出生时间为准。
(五)关于省规定独生子女意外死亡现无子女的父母从年满55周岁起提前纳入奖励扶助对象
23、独生子女意外死亡现无子女的夫妻按本人出生年月,在2005年1月1日以后年满55周岁界定。
24、独生子女死亡现无子女从年满55周岁起纳入的奖励扶助对象,应符合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条件,且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三、双方均未生育的夫妻不列为奖励扶助对象
四、终止奖励扶助的规定
享受奖励扶助的农业人口的户口性质、婚姻状况、子女情况发生变化的,村民委员会应及时核实,发生以下情况之一的,终止奖励扶助金,并办理退出奖励扶助手续:
1、本人或配偶的户口性质改变,不符合规定条件的。
2、本人或配偶违反政策规定再生育子女的。
3、子女数增加(包括依法再生育、收养、过继、婚姻变动导致子女增加)后,子女数不再符合规定条件的。
4、再婚后,合并子女数不再符合规定条件的。
5、本人死亡或户口迁出本地的。
6、审批错误。
7、其它。
五、享受奖励扶助的申请材料
1、户籍证明;
2、身份证明;
3、婚姻状况证明;
4、单位或村委会出具的子女状况证明;
5、近期免冠一寸照片;
6、其他有关证明。
六、属于下列情形的,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1、1992年4月1日《收养法》实施前形成收养事实的,要具备以下条件:(1)收养后户口在一起;(2)有村委会、村计生协会证明;(3)有十人以上群众证明。
1992年4月1日至1999年3月31日收养子女的,需提供收养人、送养人订立的书面协议或民政部门颁发的收养证;1999年4月1日以后收养子女的,需提供民政部门颁发的收养证。
与子女解除收养关系的,需提供民政部门出具的解除收养关系的证明。
2、子女死亡,且曾办理过户籍登记的,需提供公安部门出具的注销户籍的证明;子女死亡,但未曾办理户籍登记的,需提供公安部门或者医院或者村民委员会出具的,经乡级计划生育机构核实的死亡证明。
3、离婚的,需提供离婚证或者离婚判决书、离婚协议书。
丧偶的,需提供公安部门或者医院或者村民委员会出具的死亡证明。
4、缺失婚姻证明的,需提供原发证机关开具的证明或户籍卡及户口底册以确认婚姻状况。
缺失生育证件的,由发证机关以各阶段生育政策为依据出具证明,并签字、盖章。
独生子女光荣证》丢失的,由原发证机关核实后出具证明,并签字、盖章。
本规定由河北省人口计生委负责解释。
第二篇: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
吉人口字〔2005〕96号
关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修改的通知
各市、州人口计生委:
根据国家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2004年和2005年试点工作情况,参考外省、区、市的规定,对《吉林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试行)》(吉人口字[2005]13号)做如下修改,请各地以修改后的规定审核确认2006年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
一、删除的内容
《确认条件》“
三、有关情况处理办法”中“
(一)符合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数量生育的子女有生育行为后死亡的,该死亡子女计入现存子女数”一条删除。
二、修改的内容
“
二、特殊情况的确认条件”中“
(二)属于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享受奖励扶助待遇”的“2.单身(未婚、离异、丧偶者)收养子女的”,改为:“单身(未婚的,离异、丧偶未生育的)收养子女的”。“4.夫妻一方为城镇居民,现离异无配偶的”,改为:“夫妻一方为非农业户口,现离异,双方均未再婚的”。
三、增加的内容
在“
二、特殊情况的确认条件”的“
(一)符合基本条件,属于下列情形之一者,也应当享受奖励扶助待遇”中增加“7.一方为非农业户口的夫妻离异,非农业户口一方再婚,农业户口一方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
附:吉林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修改稿)。
二○○五年十一月七日
吉林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
(修改稿)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关于开展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21号)和国家人口计生委《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性解释》,结合我省试点地区经验和本省计划生育法规、规章、政策规定,本着从严把握的原则,确定本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如下。
一、奖励扶助对象的基本条件
夫妻及丧偶现无配偶者同时符合下列基本条件,享受奖励扶助待遇:
(一)为农业户口,有承包责任田,未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二)2001年12月29日(不含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前,没有违反本省计划生育法规、规章或政策规定数量生育行为。
(三)现存一个子女或者两个女孩或者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四)1933年1月1日(含1日)以后出生,年满60周岁。
二、特殊情况的确认条件
(一)符合基本条件,属于下列情形之一者,也应当享受奖励扶助待遇:
1.现为农业户口的农、林、牧、副、渔场不再领取工资的原职工,有承包责任田(山林、牧场、水面等),没有退休金,未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
2.承包的责任田被征用,夫妻双方仍为农业户口,未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
3.聘用、合同干部、工人仍为农业户口,没有退休金,未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
4.无子女的,与符合奖励扶助基本条件一方结婚,有生育条件而未生育的。
5.夫妻生育的子女(含子女死亡现无子女)与合法收养的子女合计为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
6.夫妻离异现无配偶的。
7.一方为非农业户口的夫妻离异,非农业户口一方再婚,农业户口一方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
(二)属于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享受奖励扶助待遇:
1.夫妻双方均未生育过子女的。
2.单身(未婚的,离异、丧偶未生育的)收养子女的。
3.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生育的当事人。
4.夫妻一方为非农业户口,现离异,双方均未再婚的。
三、有关情况处理办法
一)送养的子女与现存的子女合并计算。
(二)再婚夫妻(包括2001年4月28日[不含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案]》颁布前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有稳定婚姻关系,属于事实婚姻的)再婚前后生育的子女合并计算。
(三)1974年4月28日(含28日)以后未达到间隔规定生育的、1988年7月31日(含31日)以后早育的、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生育的,推迟一年发放奖励扶助金。
(四)夫妻双方户籍不在同一地的,分别在本人户籍地申报。
(五)年龄计算以本人户口和身份证登记的出生时间为依据。每年的奖励扶助对象为当年12月31日(含31日)以前年满60周岁的人员。
(六)是否有超过数量生育行为,要按照同时存活过的子女数量计算。
(七)最后一胎为双包胎或者多包胎的,按只生育一个子女确认其是否超数量生育。
四、法律规范和政策适用要求
(一)1974年4月28日(不含28日)以前生育子女的数量是否符合规定,以1974年4月28日吉林省革命委员会《批转省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作好计划生育工作意见》(吉革发[1974]39号)的规定为依据,确定为每对夫妇生两个孩子。
(二)1974年4月28日(含28日)以后的生育行为是否符合生育数量规定,以各个时期有效的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为依据予以确认。
(三)1992年4月1日(不含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实施前收养的子女,已形成事实收养关系的,视为合法收养子女;《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实施以后,未办理收养手续收养子女的,视为违法收养子女。
(四)从外省(区、市)迁入我省的,以生育子女时所在省(区、市)的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生育。
第三篇: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基本确认条件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基本确认条件
(一)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三)1973年以来,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规定生育。
(三)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其他说明
(一)申请确认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的,向户籍所在地申报,非湖南省户籍的,不受理其申报。
(二)1933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不得纳入奖励扶助范围。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双方均不得纳入奖励扶助范围:
1、本人或配偶没有户籍的;
2、本人或配偶非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城镇居民户口的;
3、现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领取退休金、养老金等)的被顶替工(轮换工)户口返迁为农业户口的;
4、因土地征用将村委员会改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户口变更为城市居民户口的;
5、违法生育子女的;
6、违法收养子女的;
7、同时存活子女数量曾经超过两个的;
8、夫妻终身未生育的。
四、奖励扶助金按年计算,以个人为单位,一年发放一次,奖励扶助对象已超过60周岁的,从确定奖励扶助资格时发放奖励扶助金;3月31日以后死亡的,可享受当年的奖励扶助金,下一退出奖金扶助范围。
(五)对发生生育、收养子女或户口发生的变化,不再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奖励的扶助对象,应自发生时起终止发放奖励扶助金。
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及计生特别扶助对象确认程序
一、本人申请,并带身份证、户口簿、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及复印件、相片4张等材料,填写《湖南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人员申请表》,交村民委员会。
二、村(居)民委会员会主评议并张榜公示。将拟上报名单交村计划生育协会理事会和村民代表会议评议,同时将张榜公示十日。如无异议,村填报《申请表》一式三份,连同材料一并上报乡镇计生办审核。
三、乡计生办对村委员上报的奖励扶助或特别扶助对象资料逐一进行审核并张榜公示十日,同时设立举报信息,公布举报电话,对无异议的审核对象建立个人档案,并上报区人口计生局。
四、区人口计生局审批、公布、上报。区人口计生局对乡人民政府所上报的拟奖励对象逐一审查确认,经初步复核确认后,将奖扶和特扶对象名册引发至各个村(居)民委员会张榜公布,如无异议,在规定时间内将最终确认对象名册提交区财政部门,并上报市人口计生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奖扶每人每年960元,特扶对象每个每年扶助1320或1600元。
第四篇:贵州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
贵州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
1、夫妻双方均为农业户口的。
2、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1973年以来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含以下情况:
(1)在1975年8月27日以前生育子女的,判断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生育,以《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省发〔1975〕41号文件)的规定为依据(结婚年龄按法定婚龄规定);
(2)有活产生育史的夫妇,符合计划生育政策合法收养子女(含1992年4月1日《收养法》实施之前收养的子女,已形成事实收养关系的)后,现存子女合计数为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的夫妻;
(3)再婚夫妻双方均未违反过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性规定,再婚前后生育子女数的现存数合并计算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的夫妻;
(4)送养子女现存活的应计入其亲生父母的现存子女数;
(5)夫妻双方达到法定婚龄结婚生育的;
(6)二女户生育间隔:两个孩子生育间隔期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1979年6月15日以前生育的二女户间隔期按四周年计算;1979年6月16日至1987年12月31日期间生育的二女户间隔期按三周年计算;1988年1月1日后生育的二女户间隔期按四周年计算。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二女户再婚家庭或女方30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不受间隔限制。
3、奖励扶助对象不包括双方均未生育的夫妻。
4、出生时间按公安机关户籍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年月日为准。
5、奖励扶助金按年计算,以个人为单位发放,每半年发放一次,发放时间以年满60周岁之年开始(超过60周岁从2005年起开始发放)。
第五篇:四川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
四川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
确认条件的解释及认定程序
一、基本条件
奖励扶助对象应是同时具备以下四个基本条件的已婚农民,包括丧偶或离异尚无配偶的人。
(一)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
(二)本人及配偶没有违反过相关时期的计划生育政策。
(三)本人及本配偶曾经生育过子女,现存一个子女,或现存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四)出生于1933年1月1日至1948年12月31日之间(即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且年满60周岁)。
二、确认条件的政策解释
(一)关于户口界定的问题
1、夫妻(含再婚)双方有一方为非农业户口或城镇居民户口的,双方不予奖励。
2、现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领取退休金、养老金等)的被顶替的轮换工(即子女顶替父母参加工作,其父母户口返迁回农村的)户口反迁为逐业户口的,其本人和配偶不予奖励。
3、户口在农村但其领取退休金的口袋户,户口待定待落(户口未确定),没有户口的人员不予奖励。
4、夫妻双方户口不在同一村民委员会,分别由所在村登记申报。
(二)关于生育行为合法性的问题1、1979年1月1日以前共存子女不超过2个,子女出生间隔无年限要求。
2、1979年1月1日至1980年8月31日前生育的子女数量应符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关于计划生育工作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川革委[1979]14号)关于生育数量的规定,即不超过两个,但子女出生需间隔3年。
3、1980年9月1日至1987年7月4日生育的子女数量应符合《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川府发[1980]177号)的规定,提倡生育1个子女、生育2孩的需持有准生证(第1个孩子为病残的;离异后再婚的;抱养后怀孕又生育的;归国华侨)。
4、1987年7月5日至今,按地区类别执行,照顾生育2孩的需间隔4年。
5、夫妻第一次合法生育的子女在下一次生育子女之前死亡的,在衡量一下生育的合法性时,应视为合法,如:某妇女生育第一个孩子在其生育第二个孩子之前死亡,生育的第二个孩子在生育第三个孩子前死亡,该妇女生育子女数虽然超过了两个,但其生育行为符合有关政策规定,视为合法。
(三)关于“现在子女“计算的问题
1、本人及配偶现存的子女包括亲生子女(含送养、寄养、判随前夫或前妻)和收养子女。
2、夫妻生育的子女有生育行为以后死亡的,该死亡子女计为该夫妻现存子女数。
3、再婚夫妻双方再婚前后子女合并计算。
(四)享受奖励扶助的两女户夫妻的条件
符合《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第十四章第(九)项、(十)项照顾生育政策地域内现存两个女孩的夫妻属于奖励扶助对象(其中未生育现存两个收养女孩的夫妇、有生育行为现存两个收养女孩的夫妇不属于奖励对象)。
(五)关于收养子女的问题1、1992年3月31日前事实收养且要求户口在2003年12月31日前登记视为合法收养。
2、1992年4月1日—1999年3月31日,收养需在民政部门登记,收送双方订立协议,且户口在2003年12月31日以前入户登记方可认定为合法收养。
3、1994年4月1日收养需向县民政部门申请办理收养手续,已在2003年12月31日以前登记入户,方可认定为合法收养。
4、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通知,无生育收养的夫妻不列入本次奖励扶助对象。
5、依法生育并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收养依法收养子女,其中依法生育或者收养的子女死亡,现存一个子女,属于奖励扶助对
象。
(六)年龄认定
年龄以夫或妻个人为单位认定,夫妻双方一人符合规定即一方为奖励扶助对象。
(七)婚姻合法性1、1986年3月15日前,没有配偶的男女,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可认定为事实婚姻。
2、1986年3月15日以后,需持有结婚证,方可认定为合法夫妻关系。
3、合法夫妻关系,现证已遗失或未办证的,由村上开出证明民政办补证明。
三、是否符合奖扶条件的认定程序:
1、个人申请。每年12月31日前到村填写申报表,本人签字盖右手大姆字印,提供个人身份证或户口簿、结婚证复印件各1份,免冠1寸相片5张。
2、资格确认
(1)村级评议,张榜公示上报镇。评议会每社至少2人(年龄50周岁以上的)参加,会上分别对每个人对象进行介绍,参会人员逐个发言、签字、填写评议表、盖手印,评议之后进行公示,时间不低于10天,无异议后上报镇。
(2)镇级调查、审核。调查内容:申报对象的出生年月、婚育史、生育时间、地点。与申报对象见面填写目标调查表,走访知情群众,(每名对象不低于3个)填写知情群众调查表,调查对象签字盖手印。对往年已享受人员,填写年审表即可,然后镇组织计生、公安、民政、纪检集体复核,填写复核表,参会人员签字盖手印,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当事人,再次公示,时间不低于10天,无异议后镇领导在申报表上签署意见,上报县。
(3)县级复核、确认、公布、镇接通知后再次公示。
(4)归档。工作档案:①文件、计划、总结、评估;②表格;③奖励对象名单;④影像资料;⑤相关资料。个人档案:①申报表;②个人证件:结婚证、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③目标人群调查表;④知情群众调查材料3份;⑤村级评议材料;⑥镇级评议材料;⑦审核复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