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严格执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条件的通知
关于严格执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 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条件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口计生委:
全省政策法规工作培训会后,各地按照会议安排和有关规定有序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各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已按要求于2月15日前将两项扶助对象初审人数上报省人口计生委。郑州、许昌、安阳、信阳、驻马店等省辖市地还专门组织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培训班,我们非常感谢各地同仁的认真负责、辛勤付出和对省人口计生委工作的支持。但是,从近期各地人口计生工作人员咨询政策情况看,有的地方对《河南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性解释》理解还不够准确,尺度把握不准。为确保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有效实施,减少工作失误,现就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申请人1973年以来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或政策规定生育
指1973年以来没有违反国家、省实行计划生育的号召和计划生育法规、规章或政策有关生育子女数量的规定生育,即:1973年1月1日至1982年6月15日之间没有生育第三个子女、1982年6月15日以来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或政策有关生育子女数量的规定超生子女(符合政策生育双胞胎、多胞胎除外),而不用考虑生育间隔、审批程序和是否领取生育证。
二、关于1973年以前的生育问题
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有关要求,对1973年以后没有再生育的夫妻,参照1973年1月1日至1982年6月15日之间没有生育第三个子女要求执行,即1973年1月1日前生育3个及以上子女的不纳入奖励扶助(生育第一个子女后又生育双胞胎、多胞胎除外)。
三、关于不纳入奖励扶助制度的情形
根据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一是双方未曾生育的不纳入奖励扶助制度;二是违法收养子女的不纳入奖励扶助制度;三是违反规定多生育子女的不纳入奖励扶助制度(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有关规定和我省政策沿革,对1982年6月15日以来农村独女户和2002年12月31日之前的独女“半边户”生育第二个子女均可视为没有违反政策法规规定生育,其他无论何种情况,只要曾经有超生行为的一律不得纳入奖励扶助制度。例如:①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过一个子女,再婚后违反政策法规规定又超生一个子女的,双方均不得纳入奖励扶助制度;②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生育两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再婚后违反政策法规规定又超生一个子女,无论现在是否又离婚,双方均不得纳入奖励扶助制度)。
其他规定和要求不再赘述,希望各省辖市人口计生委加强质量抽查,县(市、区)人口计生委在审批确认过程中严格把关,对符合条件的对象要及时纳入,按时录入上报,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能纳入奖励扶助制度。
省人口计生委奖励扶助工作处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三日
第二篇:大连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办法
大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文件 大人口发„2006‟31号
关于调整《大连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办法》的通知
各区市人口计生局,长海县卫生和人口计生局,开发区教育卫生局:
根据•辽宁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性解释‣(辽人口发[2006]3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对•大连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办法‣(大人口发[2004]44号)进行调整。请按照调整后的政策规定严格把握,认真做好奖励扶助对象的资格确认工作。
本通知自2007年1月1日起执行,原•大连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办法‣(大人口发[2004]44号)同时废止。
二○○六年八月二十五日(发至乡镇、街道)
大连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对象资格确认办法
根据国家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有关规定和省人口计生委•关于下发修改后的†辽宁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性解释‡的通知‣(辽人口发[2006]35号),结合我市实际,调整本办法。
一、奖励扶助对象条件
(一)基本条件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1、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2、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曾经生育(或收养,下同)子女,1973年以来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
3、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4、年满60周岁。
符合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条件、但同时又符合大连市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条件的,按就高的原则,不重复享受。
(二)对奖励扶助对象基本条件的具体解释
1、关于“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1)“本人及配偶”包括原配夫妻、再婚夫妻、丧偶或离婚后现无配偶的。丧偶现无配偶的,以本人的户口性质界定;离婚现无配偶的,以本人和原配偶的户口性质界定,若离婚后对方再婚或死亡,以本人户口性质界定;离婚后再婚的,以现夫妻户口性质界定。
(2)“农业户口”以公安部门注册登记的户口性质为准。在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地区,“农村居民户口”是指与“城镇居民户口”相对应的户口类型。待定待落、没有户口的,暂不予资格确认。
2、关于“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曾经生育子女,1973年以来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
(1)夫妻生育子女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以该夫妻生育行为发生时的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为依据。1974年6月底以前生育子女不超过两个的,视为符合政策规定生育;生育子女在3个以上(含3个)的,视为不符合政策规定生育。
(2)1974年6月底以后未达到生育间隔以及再生育年龄规定生育的、1988年5月28日以后早育的、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生育且后来结婚登记的,均推迟4年即奖扶对象年满64周岁始享受,奖励扶助金从2008年起发放,届时已超过64周岁的,按照实际年龄为起点发放。
3、关于“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1)夫妻现存的子女包括生育的子女(含送养、离婚判随前夫或前妻的子女)、合法收养(含1992年4月1日•收养法‣实施前收养已形成事实收养关系的)子女。
(2)再婚夫妻双方均无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或政策规定生育,再婚前和再婚后生育(收养)子女的现存数合并计算。
(3)生育子女送养,该子女现存活的,应计入现存子女数。(4)生育双胞胎、多胞胎的,以子女的个数计算子女数量。(5)子女在生育了下一代后死亡的计入现存子女数。(6)奖励扶助对象不包括违法生育(收养)后其子女死亡或送养的。
4、关于“年满60周岁”
以本人身份证的出生时间为准,户口簿年龄与身份证年龄不一致时,以出生时间较晚的为准;奖励扶助金年满60周岁开始享受,夫妻一方达到一方享受;届时已超过60周岁的,按照实际年龄为起点发放。
二、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程序
(一)本人申请。本人应在到达60周岁当年的1月31日前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大连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见附件1),连同本人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子女身份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及相关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一并交村委会。因个人原因未纳入本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程序的,从纳入起计发奖励扶助金。
(二)村民委员会审议。村委会对申请人的出生时间、户口性质、生育状况、有无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生育等情况进行认真核实、审议,对符合条件的奖励扶助对象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将拟上报的奖励扶助对象的情况在村及村组张榜公示10日(样式参见附件2),无异议的由村计生主任和村委会主任在•申报表‣签署意见,加盖村委会印章,连同申请人申请材料于2月28日前上报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三)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初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村委会上报的奖励扶助对象进行审核,将符合条件的申请人情况再次在其所在村及村组张榜公示10日。无异议的,在•申报表‣签署意见,连同申请人申请材料于3月31日前上报所在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四)县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审查认定。4月30日前,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上报的奖励扶助对象进行审核确认,将符合条件的奖励扶助对象情况在县级人口计生网和奖励扶助对象所在村及村组张榜公布10日,无异议的,发给•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证‣,建立奖励扶助对象信息档案。5月20日前,经确认具有奖扶资格的对象,由县级将其录入“奖励扶助管理信息系统”。
5月21日至5月31日市人口计生委对全市信息录入质量进行网上审核。县级人口计生委于6月10日前将最终确认的申请人名单汇总报县级财政部门和市人口计生委。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年审制度。
在每年的资格确认过程中,村(居)民委员会应将下一个的目标人群进行摸底,并逐级上报,以备下一的资金预算。
(五)市人口计生委复核、备案。市人口计生委对全市奖励扶助对象进行复核、备案,会同有关部门对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奖励扶助对象确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三、奖励扶助对象的退出
(一)退出条件
(1)现存子女数增加的(包括收养、过继、婚姻变动等导致子女数增加);
(2)农转非的(含成建制农转居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的);
(3)户口迁出的;(4)死亡的;
(5)审批错误的(因弄虚作假等原因取得奖励扶助金的,取消其奖励扶助对象资格,已领取的奖励扶助金全额退回);
(6)其他情况。
(二)退出程序
2月28日前,村委会对上一年奖励扶助对象信息变动情况填报•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退出情况报告单‣(附件3),签字、盖章后上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生办。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生办审核无误后,3月31日前上报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于4月30日前汇总上报,并于5月20日前将因故退出奖励扶助的对象录入“奖励扶助管理信息系统”。
为使奖励扶助工作顺利开展,特拟定•大连市人口计生委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工作流程‣(附件4)。
附件:1.大连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申报表
2.××区(市、县)××乡(镇、街道)××村关于拟上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的公示
3.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退出情况报告单 4.大连市人口计生委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工作流程
第三篇: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
吉人口字〔2005〕96号
关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修改的通知
各市、州人口计生委:
根据国家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2004年和2005年试点工作情况,参考外省、区、市的规定,对《吉林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试行)》(吉人口字[2005]13号)做如下修改,请各地以修改后的规定审核确认2006年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
一、删除的内容
《确认条件》“
三、有关情况处理办法”中“
(一)符合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数量生育的子女有生育行为后死亡的,该死亡子女计入现存子女数”一条删除。
二、修改的内容
“
二、特殊情况的确认条件”中“
(二)属于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享受奖励扶助待遇”的“2.单身(未婚、离异、丧偶者)收养子女的”,改为:“单身(未婚的,离异、丧偶未生育的)收养子女的”。“4.夫妻一方为城镇居民,现离异无配偶的”,改为:“夫妻一方为非农业户口,现离异,双方均未再婚的”。
三、增加的内容
在“
二、特殊情况的确认条件”的“
(一)符合基本条件,属于下列情形之一者,也应当享受奖励扶助待遇”中增加“7.一方为非农业户口的夫妻离异,非农业户口一方再婚,农业户口一方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
附:吉林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修改稿)。
二○○五年十一月七日
吉林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
(修改稿)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关于开展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21号)和国家人口计生委《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性解释》,结合我省试点地区经验和本省计划生育法规、规章、政策规定,本着从严把握的原则,确定本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如下。
一、奖励扶助对象的基本条件
夫妻及丧偶现无配偶者同时符合下列基本条件,享受奖励扶助待遇:
(一)为农业户口,有承包责任田,未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二)2001年12月29日(不含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前,没有违反本省计划生育法规、规章或政策规定数量生育行为。
(三)现存一个子女或者两个女孩或者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四)1933年1月1日(含1日)以后出生,年满60周岁。
二、特殊情况的确认条件
(一)符合基本条件,属于下列情形之一者,也应当享受奖励扶助待遇:
1.现为农业户口的农、林、牧、副、渔场不再领取工资的原职工,有承包责任田(山林、牧场、水面等),没有退休金,未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
2.承包的责任田被征用,夫妻双方仍为农业户口,未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
3.聘用、合同干部、工人仍为农业户口,没有退休金,未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
4.无子女的,与符合奖励扶助基本条件一方结婚,有生育条件而未生育的。
5.夫妻生育的子女(含子女死亡现无子女)与合法收养的子女合计为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
6.夫妻离异现无配偶的。
7.一方为非农业户口的夫妻离异,非农业户口一方再婚,农业户口一方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
(二)属于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享受奖励扶助待遇:
1.夫妻双方均未生育过子女的。
2.单身(未婚的,离异、丧偶未生育的)收养子女的。
3.有配偶与他人同居生育的当事人。
4.夫妻一方为非农业户口,现离异,双方均未再婚的。
三、有关情况处理办法
一)送养的子女与现存的子女合并计算。
(二)再婚夫妻(包括2001年4月28日[不含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正案]》颁布前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有稳定婚姻关系,属于事实婚姻的)再婚前后生育的子女合并计算。
(三)1974年4月28日(含28日)以后未达到间隔规定生育的、1988年7月31日(含31日)以后早育的、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生育的,推迟一年发放奖励扶助金。
(四)夫妻双方户籍不在同一地的,分别在本人户籍地申报。
(五)年龄计算以本人户口和身份证登记的出生时间为依据。每年的奖励扶助对象为当年12月31日(含31日)以前年满60周岁的人员。
(六)是否有超过数量生育行为,要按照同时存活过的子女数量计算。
(七)最后一胎为双包胎或者多包胎的,按只生育一个子女确认其是否超数量生育。
四、法律规范和政策适用要求
(一)1974年4月28日(不含28日)以前生育子女的数量是否符合规定,以1974年4月28日吉林省革命委员会《批转省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关于作好计划生育工作意见》(吉革发[1974]39号)的规定为依据,确定为每对夫妇生两个孩子。
(二)1974年4月28日(含28日)以后的生育行为是否符合生育数量规定,以各个时期有效的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为依据予以确认。
(三)1992年4月1日(不含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实施前收养的子女,已形成事实收养关系的,视为合法收养子女;《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实施以后,未办理收养手续收养子女的,视为违法收养子女。
(四)从外省(区、市)迁入我省的,以生育子女时所在省(区、市)的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确定其是否符合规定生育。
第四篇:山东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和信息管理办法
奖励扶助:
山东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
对象资格确认和信息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做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的个案信息登记和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目标人群的有关情况,建立完善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社会监督等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和制约的运行机制,确保奖励扶助制度全面、深入地推广和实施,根据《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信息管理规范(试行)》(人口厅发【2005】84号)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关于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按照“分工协作、分级负责、管理规范、快捷高效”的原则,建立信息核查、登记、传输、应用、质量控制等制度,确保全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目标人群个案信息及时、准确、全面。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财政部门、资金代理发放机构进行奖励扶助信息的管理。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四条
按照财政部《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和省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关于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明确人口计生部门、财政部门、委托代理发放机构的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责任。
第五条
县以上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内相关业务部门职责分工:政策法规部门负责奖励扶助对象确认口径解释及资格审定工作;发展规划(规划统计)部门负责组织专门统计调查、确定奖励扶助对象、录入维护奖励扶助对象个案信息并进行质量控制;财务部门负责联系财政部门和代理发放机构、编制资金需求计划、掌握和监督专项资金的运行情况。
第三章
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与信息上报
第六条
全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的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2、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1973年以来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生育;
3、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4、年满60周岁。
第七条
全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实行年审制。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程序分为个人申报、村级审议公示、乡级初审公示、县级审查确认四个步骤。
符合奖励扶助条件但因故当年未纳入资格确认程序的人员,原则上应纳入下一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程序。
第八条
每年1月31日前,个人申报。上未纳入奖励扶助、本符合奖励扶助对象条件、要求确认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的人员,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村(居)提出书面申请(格式见附件1),填写《山东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申报表》(见附件2,以下简称《申报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见附件3)。
上的奖励扶助对象,原申报信息发生变化的,要重新申报。
第九条
每年2月28日前,村级审议公示。村(居)民委员会对本申报要求确认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的和上的奖励扶助对象,都要逐户逐项上门核实情况,并将核实情况张榜公示(格式见附件4)。
公示结束后村级应在《申报表》上签署审议意见。对本申报要求确认奖励扶助对象资格但不符合条件的,要向申报人说明原因;符合条件的,要将《申报表》和相关证明材料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初审;对上符合条件,本因信息发生变化不再符合的,要向当事人说明原因,并填写《山东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退出情况报告单》(见附件5,以下简称《退出报告单》),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初审;有关信息虽发生变化但仍符合条件的,要将新的《申报表》和相关证明材料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初审。
第十条
每年3月31日前,乡级初审公示。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对村级上报的资料进行初审,并进行公示(格式见附件6)。公示结束后,将经审定的《申报表》、《退出报告单》等资料报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审查确定。
第十一条
每年4月30日前,县级审查确认。县级人口计生部门对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上报的资料进行审查和公示(公示格式见附件7),确认本奖励扶助对象。
第十二条
每年5月31日前,信息录入和变更阶段。经确认具有奖励扶助对象资格和因故退出奖励扶助的对象,由县级依据《申报表》和《退出报告单》,将其信息录入“全国奖励扶助管理信息系统”。
各市人口计生部门要随时登录“全国奖励扶助管理信息系统”,负责督促所辖各县(市、区)及时录入上报信息,并对汇总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下载工作,将奖励扶助对象名单进行备案。
第十三条
每年6月10日前,部门信息报送。人口计生部门要向同级财政部门和代理发放机构提供当年奖励扶助对象的个案和汇总信息,即《奖励扶助对象花名册》(见附件8)、《奖励扶助对象人数(预测)汇总表》(见附件9)。
第四章
奖励扶助资金信息
第十四条
每年6月15日前,省财政厅按照省人口计生委提供的当年奖励扶助对象人数,将所负担的奖励扶助专项资金下达到各市。6月31日前,市、县财政负担的配套奖励扶助专项资金应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第十五条
每年7月31日前,各县(市、区)代理发放机构应根据人口计生部门提供的当年《奖励扶助对象花名册》,将上半年的奖励扶助金划拨到奖励扶助对象个人储蓄帐户;次年1月31日前发放下半年的奖励扶助金,填写《奖励扶助金发放情况花名册》(见附件10),反馈给人口计生部门,每年12月31日前,由人口计生部门将信息录入“全国奖励扶助管理信息系统”。
人口计生部门在奖励扶助资金划拨到个人帐户之前,发现奖励扶助对象信息有误,不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应立即终止向该对象发放资金,并填写《退出报告单》,立即作退出处理。
第十六条
每年1月15日前,各市人口计生部门向同级财政部门反馈上奖励扶助专项资金发放情况,即《奖励扶助资金发放情况汇总表》(见附件11)。
第十七条
建立奖励扶助对象人数和奖励扶助资金需求预测预报制度。各市要提前开展对下一符合奖励扶助条件对象的摸底排查工作,并根据奖励标准,预测下一奖励扶助资金需求。各市人口计生委于每年9月15日前,向省人口计生委和同级财政部门提供下奖励扶助对象汇总信息(见附件9)和下《奖励扶助资金需求计划表》(见附件12)。
第五章
信息管理与质量监督
第十八条
各相关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分工,建立信息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信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口计生部门要确定专人具体组织、协调此项工作,按规定及时处理和变更相关信息。
第十九条
各相关部门要建立信息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对本部门奖励扶助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省、市人口计生部门要对个案信息数据进行校核和评估,定期通报各地提交个案信息的进度与质量,并不定期地对上报的信息质量进行抽查,确保奖励扶助资金准确、及时发放。资金发放情况的检查可与奖励扶助对象资格年审结合进行。
第二十条
财政部门、人口计生部门、代理发放机构之间相互交流信息应同时使用书面和电子两种格式。书面格式的资料,须经单位负责人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后报送。
第二十一条
建立信息处理、利用、发布制度以及安全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明确各级各类用户的使用权限和安全责任。妥善保管密码,密码至少每半年更换一次,不得越权获取或处理信息,不得擅自对外提供相关信息。
第二十二条
将各种书面工作资料保存入档,并定期进行电子信息的备份,长期、妥善保存,形成安全可靠的备份信息资源。奖励扶助对象的申报材料应装订成册,一式三份,分别由村(居)民委会、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县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保存、归档、管理。
第二十三条
鼓励奖励扶助对象的管理与代理发放机构的信息系统、公安部门的户籍管理信息系统、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等有机结合,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各地育龄妇女信息系统中49周岁以上的个案信息应长期保存,10年后提示必要工作信息。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山东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办法》和《山东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个案登记与信息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的基本条件及资格确认程序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的基本条件及资格确认程序
(一)奖励扶助对象的基本条件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应当同时符合以下四个基本条件:
1、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2、1973 年到 2001 年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
3、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无子女;
4、年满 60 周岁。
(二)奖励扶助对象资格确认程序
1、个人提出申请,提交本人 2 寸照片 3 张,本人和配偶户口本及复印件、本人身份证及复印件、结婚证及复印件、子女户口和身份证及复印件。
2、村级审议公示;
3、乡级初审公示;
4、县级审查确认;
5、奖扶对象张榜公布。
“少生快富”扶贫工程
2006年6月26日至6月27日,贵州省全省利益导向暨“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工作座谈会在贵阳召开。贵州省人口计生委主任王培安出席会议并讲话。
对农村符合生育二孩而放弃政策内二孩生育的独女户一次性奖励4000元,独子户一次性奖励2000元的扶贫项目奖励。
《贵州省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制度实施办法》摘要
一、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界定
(一)独生子女死亡或者伤残的家庭。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情况:扶助对象应为贵州省城镇或农村户籍人口;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女方年满 49 周岁;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三级以上残疾。
(二)节育并发症的家庭。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情况:扶助对象应为贵州省农村户籍人口;因施行计划生育手术产生并发症鉴定为三等以上。
二、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及节育并发症的认定
(一)独生子女死亡以村(居)民委员会或乡级以上医疗部门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为依据。
(二)独生子女伤残以该子女持有中国残联统一制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鉴定为三级以上残疾的为依据。
(三)节育并发症以申请人持有县级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鉴定小组作出的《鉴定证书》、鉴定为三等以上的为依据。
三、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对象确认程序
(一)本人提出申请;
(二)村(居)委员会审议并张榜公示;
(三)乡(镇)人民政府初审并张榜公示;
(四)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审批并张榜公示。
四、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扶助金标准
(一)独生子女死亡或者伤残鉴定为三级 以上的家庭:在女方年满49周岁时,按夫妇双方每人每年1200元的标准发给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已超过49周岁,之前子女死亡、伤残已有鉴定结论的,从本办法施行之日的实际年龄为起点发放;之前子女死亡或者伤残没有鉴定结论的,从本办法施行后作出结论之日的实际年龄为起点发放。
(二)节育并发症鉴定为三等以上的,节育并发症对象本人每年按1200元发给扶助金,直到亡故为止。在本办法施行之前已有鉴定结论的,从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发放;本办法施行之后作出鉴定结论的,从作出鉴定结论之日起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