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防洪堤环境保护设计
环境保护设计
9.1 区域环境现状
本项目治理河段流经本洞村及乃文村,沿河两岸是本洞村的1620亩水田和300亩水田,并且河岸旁的本洞村级公路及河上的镇南桥是本洞村、乃文村、洞马村江马村村民到三防镇的必经这地。现状为:
(1)河道淤积、两岸蹋岸时有发生,常年得不到有效的管理,使河流环境日益恶化。
由于河道年久失修,河中水利工程建筑物老化加上对河道疏于管理,造成目前本洞河两岸没能得到很好的界定。河道两岸被人为的破坏如在河岸种蔬菜、农作物、倒垃圾、建房均有发生,而被水流冲刷的河岸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造成河道淤积,河流流水不畅,河岸蹋岸裸露、杂草丛生,洪水暴发时经常使河床改道,吞蚀沿岸的农田,若长此下去,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2)洪水暴发时,由于河道淤积造成泄洪不畅,冲毁农田及河堤,并造成沿河公路及河上桥梁被淹,退水后,淤泥遍地,恶化群众生活环境。
总之,本洞河的环境存在问题十分严重,已严重影响到本洞河两岸居民群众的正常生活、生产,严重影响到环境的形象与质量。
9.2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9.2.1 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
工程施工对水环境造成影响的污(废)水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来自混凝土养护等。这部分废水主要特点是泥沙等悬浮物含量高、无毒,因此排入水体后增加水的混浊度。且混凝土冲洗水PH值稍高,排入水体后有可能增加水体的碱性。而本工程建筑物规模较小,且分布分散,各施工点生产废水排放量相对较少,只要经过适当处理不会对河流水质造成太大的影响。
施工生活污水排放量少,对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源进行集中处理后对环境就不会造成太大影响。9.2.2 施工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工程施工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施工机械及机动车辆燃油排放的废气和施工、公路运输产生的粉尘。施工期废气污染源多为流动性、间歇性污染源,污染强度不大,污染源较分散,施工场地大多数位于农村旷野,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大气扩散条件好,因此施工期间仅给周围地区的大气环境带来极轻度的危害。
9.2.3 施工对声环境的影响
本工程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土方工程施工、砂石料加工系统和交通运输系统,主要施工机械有铲运机、混凝土拌和机、振捣器及其它施工机械等。夜间施工距离施工区较近的居民区噪声将超标,影响居民的睡眠休息,施工期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在铲运机、拌和机和振捣器附近工作的施工人员连续接触噪声,对施工人员的身心健康将产生危害,应采取劳动保护措施。
9.2.4 施工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本工程固体废弃物主要由各类房屋拆建而产生,还将产生一定的生活垃圾,生活垃圾都以有机物为主,易对环境造成污染。施工时应做好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9.3 环境保护设计综述
9.3.1 环境保护设计的任务
广西融水县2011年以工代赈示范项目本洞河小流域治理工程环境保护设计的任务主要是根据本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具体落实环保措施,使不利影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得到减免,并安排对潜在的不利因子进行监测,避免不利环境因子的发生和恶化,使工程建设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各方面和谐而统一。
综合前述的环境影响分析成果,本次环保设计主要内容有:
(1)施工期环境保护设计;(2)运行期环境保护设计;(3)环境监测设计;(4)环境保护管理;(5)环境保护投资概算。
9.3.2 环境保护设计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
9.3.2.1 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7)《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1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修订)。9.3.2.2 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2)《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管理条例》(1993)(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87)(5)《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功能区划》(2002)(6)《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6)
(7)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桂政函【2002】239号“关于原则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功能区划的批复”。9.3.2.3 环境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2008);(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6)《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90);
(7)《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9.4 施工期环境保护设计
9.4.1 水环境保护
9.4.1.1施工生产排水处理
施工生产排水主要包括施工降水、混凝土养护及砂石料冲洗水等。该工程地下水位较高,土料含水量较大,因此必须做好施工排水及排水水质检测点。9.4.1.2施工人员生活引用水及污水处理
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质是有机污染物,但因生活用水量较少且施工区附近为农田,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影响,只需将污染物质集中处理,其余生活污水可直排入水体,做好排水水质检测点。
9.4.2 大气环境保护
9.4.2.1 大气污染源
工程施工区扬尘与废气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如开挖机械、空压机、钻机、汽车等排放的废气;混凝土拌和、公路运输、堆料弃渣等引起的粉尘和飘尘;生产与生活中的燃煤烟尘。10.4.2.2 保护目标
工程施工期间,环境空气质量采用《环境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尽量减小对现场施工人员和附近居民点的影响。9.4.2.3 保护措施
(1)混凝土拌和机防尘 混凝土拌和机应设降尘或除尘设施,原料可适度加湿,减少扬尘的产生;工作人员配备如口罩、面罩等防尘劳保用品。
(2)车辆运输减尘
运输车辆在公路上行驶,特别通过临时性道路或土路时,会引起扬尘,因此运输路线应充分利用永久性高规格公路,实施现场车辆速度控制。旋工道路应定期养护、清扫、洒水,并加强道路两侧绿化。配备车辆洗涤设备,车辆离开施工场地用软管冲洗。来往于各施工场地卡车上的多尘物料用帆布覆盖以减少车辆运输扬尘。
(3)材料防尘
材料(尤其是水泥和粉煤灰)应尽可能采用袋装或罐装运输,运输、装卸过程应密闭进行,运输过程遮盖帆布,利用贮仓和储存罐,避免露天堆放,施工场地上多尘物料也应用帆布覆盖。
(4)燃油废气防治
施工燃油机械排放的废气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不达标的,应安装尾气净化器。推行更新报废制度,对发动机耗油多、效率低、尾气排放超标的老旧机械,应予以更新。实施《汽车排污监管办法》和《汽车排放监测制度》,严格执行《施工区运输车辆排气监测方法》。
(5)减少开挖粉尘
据类似工程土石方施工开挖现场监测数据,钻机作业时粉尘浓度高达317mg/m3,粉尘超标率为33.3‰安装除尘装置后,现场作业点的粉尘浓度降低到1.8mg/m3。因此建议安装除尘装置,采用湿法作业,减少粉尘。作业人员必须配戴防尘口罩(工作服、头盔、呼吸器、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6)弃土扬尘控制
减少弃土落地次数,掘土直接装车,避免风干后再运输。弃渣场应做好挡护工程,必要时用洒水车定时喷水,减少扬尘产生。9.4.3 噪声防治措施
9.4.3.1 噪声污染源
施工噪声与震动主要来自土石方开挖工程、混凝土拌合浇注系统及交通运输系统。施工期施工场界声环境现状评价标准采用《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噪声控制参照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l2523—90)。施工期一部分高噪机械设备噪声在80m范围内仍超出昼间标准,600m范围内大部分超出夜间标准。9.4.3.2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控制噪声污染可采取三个有效途径:降低声源噪声、限制声传播和阻断声接收。
(1)对现场施工人员的保护
噪声源控制:应尽可能使用先进的、噪声小的机械设备;大型固定施工设备应在其进气、排气口设置消声器;振动大的设备应配备减震装置,也可以使用阻尼材料;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减少其工作噪声。
①传播途径控制:高噪设备尽量布置在远离居民点密集的区域及施工生活区。②受体保护:当必须进入强噪声环境作业时,对操作人员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如戴防声头盔、耳塞、设隔音操作室、轮流操作等,以减轻噪声对操作人员的影响。对于强噪声源,如混凝土拌和、土石方爆破开挖、骨料破碎等作业,尽量提高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实现远距离的监视作业,既可减少作业人员,又可使作业人员尽量远离噪声源。
(2)噪声敏感区防护措施
①高噪声设备的工作场所应尽可能远离居民点及施工生活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
②在经过居民区的运输线路出入口设立提示牌,提醒出入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应限制车速,车辆穿过居民区时应适当降低车速,并禁鸣喇叭。
③加强施工队伍中各种车辆驾驶员的教育,建立扰民惩罚制度,要求施工队伍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应严格限制车速,车辆穿过居民区时应适当降低车速,并禁鸣喇叭,扰民惩罚制度由当地群众监督严格执行。
9.4.4 弃渣及生活垃圾处理
(1)弃土弃渣应及时运往指定弃渣场,不得随意堆放于工程区周边,以免影响本洞 村、乃文村的生活环境及交通,更不能沿河边堆放或直接弃于河中。(2)为减少水土流失,工程土石方开挖应尽量避免在雨天作业;弃渣场应做好相应的水土保持工作,弃渣场的水保措施主要以弃渣表面整治措施为主,辅以绿化等措施。(3)在各施工生活区内各布置垃圾桶2个,收集生活垃圾,并集中运至生活垃圾处理场。工程施工期间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及管理,禁止将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影响工程区及周边环境。
9.4.5 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
工程施工期对生态造成的主要影响是工程施工过程中开挖、建设等造成的影响,拟采取以下的保护措施:
(1)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队伍和外来人员的教育及管理,教育、约束施工人员严格保护施工区周围的森林植被。
(2)不能随意砍伐施工场界内、外的树木,施工和生活所需的木料、燃料等尽量从外地购买运入,严禁在当地砍伐。
(3)工程完工后施工迹地应及时清理,种植树木,恢复植被。所有临时用地使用后,应结合景观美化尽快进行生态恢复。绿化及水土保持的草种、树种应采用当地种,尽量不用或少用外来种,避免因引进外来种从而威胁到本地种。工程的砂石及施工弃料应及时清除,以免对景观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弃渣场堆渣完毕后需进行土地整治,根据当地条件植树植草或土地开垦。工程弃渣场的生态恢复措施详见水土保持章节。
(4)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应按照“减免-减缓-补偿”的原则,先尽量避免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对确实不可避免的破坏(如淹没、永久占用),应按照“破坏多少,恢复多少”,“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减缓不了的情况下必须采取生态恢复措施,竣工验收时必须对此进行验收。
9.4.6 人群健康保护
9.4.6.1 影响分析
工程动工兴建后,施工人员将陆续进驻工地,施工高峰期工地施工人员较多,施工区生活设施的建设标准相对较低,且工作条件较差,劳动强度大,因此施工人员健康问 题不容忽视。9.4.6.2 保护措施
(1)施工区卫生清理
在施工前,结合施工场地开挖、平整工作,运用消毒剂对施工区(特别是生活和施工作人员集中活动场所)内原有的厕所、粪坑、畜圈等进行消毒。在施工区开展灭蚊、灭蝇和灭鼠活动,能有效地控制自然疫源性疾病的传染源,切断其传播途径,以控制和减少疾病的发生。
(2)卫生检疫、预防免疫及卫生防疫
卫生检疫:对准备进入施工区的人员进行卫生检疫,以了解将要进入施工区的施工人员的健康状况及带菌情况,发现和控制带菌者将新菌种带入施工区,经检疫后认定不宜进入施工区的带菌人员不得进入施工区,以免在施工人群中造成疾病的相互传染和流行。
定期体检:工人施工期进场前体检一次,以掌握施工人员健康状况,及时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施工人员身体健康。
预防免疫:根据工程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结合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疾病流行的一般规律,主要对施工人群采取疟疾预防性服药、乙肝疫苗接种等预防措施。
’
(3)食品卫生管理与监督
委托地方有关专业部门,加强对施工区食品卫生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卫生许可证”制度,对食堂工作人员及副食品经营、销售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实行“健康证制度”,对蔬菜、肉类等原料以及食盐的进货渠道进行严格检查与控制,对施工区各类饮食业进行经常性的食品卫生检查和监督,发现食物中毒应立即采取有效控制和保护措施,防止污染源的扩大。
(4)生活垃圾
对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粪便、垃圾进行集中处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5)卫生教育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卫生教育宣传。9.5 运行期环境保护设计
本工程为本洞河小流域治理工程,属非污染生态型项目,工程建设后不会产生水环境污染物。
做好对工程所在融水县三防镇居民的环保宣传和动植物保护宣传工作,保护好工程区周围的森林植被,以及工程区内人工生态景观的保护。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应集中处理,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9.6 环境保护管理
针对工程建设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发生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为对项目施工期环保措施的实施进行有效监督管理,必须明确该项目的政府环境管理监督机构与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机构的具体职责和分工,并建立有关管理制度。
9.7环保投资概算
根据环保措施,本工程环保专项投资估算为5.1万元。
9.8 结论
(1)通过本次环保设计,可减免工程施工对施工区周围环境的影响,保证工程建设过程中本洞河施工河段水质及生态环境、施工区周围大气和声环境处于良好状态,施工区人群健康得到保障。
(2)通过对工程施工区施工完成后植树种草,有利于水土保持和美化环境,改善生态景观。通过加强施工人员的教育和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减小对工程周区景观生态的破坏和影响,有利于工程周区的生态景观保护。
(3)在工程建设前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工程施工区污水排放口和下游河段水质进行常规监测,有利于及早发现潜在恶化水质的因子,及时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使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得到有机的结合,达到良性循环发展。
第二篇:防洪堤监理实施细则
黎平县九潮镇防洪堤三期工程
监 理 细 则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成都交大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黎平项目监理部 二O一六年十月
目录
第一节工程监理工作细则……………………………….………….3 第二节工程施工测量监理实施细则………………………………..8 第三节工程建筑材料质量监理实施细则………………………….11 第四节工程质量检测试验监理实施细则………………………….14 第五节工程合同计量与支付监理实施细则………………………..16 第六节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监理实施细则…………………………..18 第七节工程验收监理实施细则……………………… ……..……..22 第八节混凝土工程监理实施细则…………………………….……27 第九节旁站监理实施细则…………………………………….……29。。。。。。。。。。。。。。。。。。。。。。。。。。。。。
本监理实施细则是在监理规划指导下,在落实了监理机构各部门监理职责分工后,由专业监理工程师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编制的更具有实施性和可操作性的业务文件。它起着具体指导监理工作实施的作用。
本监理细则结合工程项目的专业特点,做到详细具体、可操作性。
。。。。。。。。。。。。。。。。。。。。。。。。。。。。
第一节、水利工程监理工作细则
一、目的
为规范水利工程监理工作,明确本工程监理工作职责和程序,提建设工程质量,制定本细则。
二、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黎平县九潮镇防洪堤三期工程(以下简称本工程)。
三、监理工作依据
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批准的项目建设文件、施工承包合同、监理合同、工程设计文件、国家及国家有关部门制定颁发的施工技术及工程验收收规范、规程、规定和质量检验标准等。
四、监理机构职责
项目监理机构应依照监理合同中项目法授予的职责与权限,与参加工程建设各方密切协作、检查、督促施工单位严格履行工程施工合同的职责和义务,通过认真、谨慎、勤奋与高效的工作,促使工程建 设合同目标得到实现。
4.1总监理工程师全面负责组织实施项目监理工作,保证项目监理机构高效有序运转;负责对项目监理工作分解,指定相关项目监理员对相关项目监理工作负责。
4.2项目监理机构综合部门应作好文件收发登记和文件、资料、记录管理,监理人员行为规范监督、监理人员上岗培训、业务考核、岗位管理、内部协调和对外公共关系处理等项工作。
4.3项目监理机构应做好检测监理和监理检测工作。检测监理是对施工单位检验和测量机构的资质、手段、方法与成果的监理;监理检测是监理单位自身为施工质量与合同支付控制所进行的对照平行检测。4.4项目各级监理人员直接负责相应工程项目现场的施工准备、资源投入、工序作业、目标实施、合同履行等全过程的跟踪监理和信息记录处理;承担工程进度、施工质量、合同支付三项目标控制和合同商务管理等业务,负责工程施控制目标与对策措施的制订、进展跟踪、过程分析与目标调整。
五、监理工作程序
5.1工程建设监理的一般程序
1、以施工承包合同文件为依据,按工程建设进度,编制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2、按照建设监理实施细则进行监理。
3、组织、主持或参与工程验收及工程竣工预验收,并签署监理意见。
4、监理业务完成后,和向项目法人提交工程建设监理资料和工作总 结报告。
5.2准备阶段监理工作程序:
1、组建项目监理班子。
3、熟悉设计文件;备齐与工程有关的技术文件、资料;可做好检测设备和仪器的配备工作。
4、进行工程项目划分,确定关键部位和特殊过程并制定相应监理控制方法,工作记录表格和质量控制、支付计量控制样表。5.3施工质量控制原则和工作程序: 5.3.1施工质量控制原则:
以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质量验评标准为依据,督促施工单位全面实现工程项目施工合同约定的质量目标。
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以质量预控为重点。对工程项目人、机、料、法、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监督施工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到位。
严格坚持本工序质量不合格或未进行验收不予签证,下一道工序不得施工的制度。5.3.2事前控制:
受项目法人委托组织设计和施工单位研究确定工程项目划分和工程关键部位,将划分结果报相应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认定。进行监理交底,明确监理工作的控制方法和要求。
审批施工单位报送的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内容至少包括:施工布置是否合理、施工方案是否可行、质量保证措施是否可靠并具有针对 性等。
核查开工条件(设计文件、施工技术、措施、计划及质量标准、工程项目划分等已交底;主要施工设备、机具到位;施工安全、工程管理和质量保证措施到位;原材料、半成品报验合格;水、电等必需的辅助生产设备就绪;场地平整、交通、临时设施和准备工作就绪;主要材料供应已落实),签署开工意见,发布开工令。
查验施工测量放线成果(包括内业资料、外业成果),签署查验意见。
5.3.3事中控制:
对施工现场有目的的进行检查巡视,对施工过程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重点部位和关键控制点进行旁站监理、抽样(平行)检测和控制工序交接;检查施工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并及时纠正施工中不符合要求的问题,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监理工程师整改通知单》、《现场罚款单》等。
依据设计文件和工程验收规范,及时核定单元工程质量等级,签署核定意见。
根据施工单位隐蔽工程报验单,对隐蔽工程进行现场检测、核查,签署隐蔽工程检查验收意见。对合格的准予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对不合格的由监理工程师签发《不合格工程项目通知》,待施工单位整改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复验。对重要的隐蔽工程验收需建设、监理、设计和施工等四方到场签署联合验收意见。
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分部工程质量报验单>及资料(包括原材料和 中间产品资料)进行审查,并到现场进行抽查、核查,签署质量等级评定意见,做好检查记录。
5.3.4当工程建设达到一定阶段,应按《水利建设工程验收规程》和《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与验收规程》进行分部工程验收、阶段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工程验监理工作程序按《水利工程验收监理实施细则》执行。5.3.5施工质量问题处理:
监理工程师对施工中的质量问题除在日常巡视、重点旁站、分部工程检验过程中解决外,可针对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分别处理。
对可以通过返修弥补的质量缺陷,应责令施工单位先写出质量问题调查报告,提出处理方案,监理工程师审核后批复施工单位处理,处理结果应重新进行验收。
对需要返工处理或加固补强的质量问题,应责令施工单位先写出质量问题设查报告,提出合理意见,总监理工程师应签发《工程部分暂停指令》,并与项目法人和设计单位研究,由设计单位提出处理方案,项目监理机构批复施工单位处理,处理结果应重新进行验收。
施工中发现的质量事故,施工单位应按《水利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暂行规定》上报处理,总监理工程师应书面报告项目法人和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应对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处理结果进行复查。第二节、本水利工程施工测量监理实施细则
一、测量开工许可证申请程序
1、人员准备: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必须具有测绘工作的技术资质或相关工程的测量经验。施工测前必须持有相关人员的资质、职称、专业工作的简历列表报监理审查。
2、测量设备:施工单位必须备好适应本工程的测量设备,施测前必须把测量设备配置情况列表报监理审查,监理应到现场实地核验。
3、根据设计图纸资料及现场查勘资料,确认工程所应用的平面、高程控制网和控制导线、基准点的位置和状况,拟定施测方案,做出设计,在施测前应将有关情况编入工程测量技术说明书。
4、施工单位在准备施测前7天,应将包括4.1条所列各项内容及开工申请报告一式四份报监理。测量监理工程师应认真审核报告材料,并到现场核实实际情况,在3天内回复审签。审签意见包括“照此执行”“按意见修改后执行”及“修改后重新报送”3种,除非接到的审签意见单审签意见为“修改后重新报送”,否则,施工单位在收到审签意见单后即可向监理站申请开工许可证。
二、测量过程监理控制
1.施工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平面控制测量系统应尽量布设成闭合导线,通视条件不好、验以形成闭合环的,可布设成复测支导线,导线测量的精度应不低于测量规范中二级导线的精度。导线点应设在通视良好、地基稳固、易于保存的地方,最好是埋置混凝土桩,并有点位中心标志和科学编号。
导线点间距以200~300 m为宜,当施工单位不拥有测距仪或全站仪时,导线点间距不应大于100m。2.施工高程控制测量技术要求:
施工高程控制点,应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以直接水准测量方法测定。
3、施工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测量成果,必须报监理部审查,以监理部批准后方可使用,施工单位应保护好所有测量控制点,如发现遭受破坏,应立即书面向监理部报告,并根据施工需要,按测量监理工程师认可的方案局部恢复或整体重建,恢复或重建的控制测量成果同样须报监理批准。
4、施工放样测量:
工程施工放样测量工作必须以监理批准的导线点、水准点为基准,未经监理批准的控制点为基准所进行的测量工作及其成果资料,均视为无效。
施工单位任何测量数据都必须通过较核条件进行自我校核,凡未经自我校核的测量、计算数据均视为无效。5.工程计量测量:
挖、填方类的工程测量控制断面应根据工程性质及地形特点,选择设计图纸有明确标识的点、线、面作为基本控制,在此基础上再适当增加控制断面,并按测量工程师和现场监理工程师指示确定方案。各种工程量的测量报告必须包括原始状态图和施工后的状态图,施工前后的测量必须是相同的控制网站和相同的控制断面。
上报的测量结果必须与“工程量核算与支付申请”同时上报监理部,监理部将在认真核实后才能予以签批。6.工程竣工测量:
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须立即进行工程测量,测定竣工结构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工程竣工测量的精度,应不低于工程施工放样测量的精度。对于在施工图中平面位置以坐标表示的结构物,在竣工图中其折点、端点位置必须以坐标表示。
工程竣工测量图纸、资料必须报监理工程师审查、认证。
三、测量质量控制
1.施工测量工作必须实行测量工作申报制度,做到测量过程公开,测量监理工程师应进行旁站监理,必要时应进行监理检测,并做好监理检测记录。
2.测量监理工程师应随时检查现场确定的测量基点的状态,必要时要求施工单位设置保护标志并要求施工单位复测。
3.施工单位的基准线复核测量资料、施工控制测量成果资料及工程竣工测量资料应报测量监理工程师和监理部审核或认证。
4.工程放样测量资料和日常施工检测工作应报测量监理工程师认证。第三节、本水利工程建筑材料质量监理实施细则
一、申报签证程序
1.建筑材料进场前,施工单位应按承建合同有关条款规定,将拟选择的有生产许可证的厂家、采购或使用计划,一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2.在建筑材料进场时,施工单位应按合同文件规定,进行自检检测试验,并按规定格式向项目监理部报送《进场材料报验单》。3.《进场材料报验单》按一式四份报送,项目监理部在接到申报后7天内完成认证检查,在检查合格后予以签证确认,项目监理部完成认证手续后,返回施工单位质检部门两份,以作为单位、分部工程和单元工程的施工基础资料和质量评定依据和以后验收时和备查资料。4.监理工程师根据施工情况可随时进行抽检,抽检数量按施工单位自检数量的30%以内控制。
二、质量检验程序 1.水泥
水泥的生产厂家应具有生产资质和生产许可证,运至施工工地的每个批号的水泥,均需要有出厂合格证和厂家的质量检验报告单。施工单位必须进行送检试验,按同厂家、同品质、同编号、同生产日期,每200t为一批(不足200t按一批对待)验收,每批至少取样一次,做强度(7天、28天)、安定性,凝结时间和细度试验。监理工程师若发现有与规范要求不符合的水泥,则要求施工单位从工地运走。当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3个月时,应做复检试验,并按 试验结果使用。2.砂、石骨料:
砂、石骨料的品质应满足施工承建合同中技术规范、设计要求。施工单位按每200立方米取一组砂样和每500立方米一组碎石样进行送检试验,送检试验项目按砂石骨料质量评定表的要求进行。3.水利工程配制水泥浆、水泥砂浆、混凝土等所用的水必须符合JGJ-63-89《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4.外加剂:
外加剂生产厂家应具有生产资质和生产许可证等,每批应有产品出厂日期、出厂合格证、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及使用说明。当储存时间超过产品有效存放期、或对其质量有怀疑时,必须重新进行质量检验鉴定,为此,施工单位每2个月必须提交一次生产合格证,以证明其材料特性与原来的相同。外加剂用量应根据配合比的试验及设计要求或监理工程师的指示使用。第四节、水利工程质量检测试验监理实施细则
一、监理职责
(一)、项目监理部负责对施工单位自检检测试验工作进行监理,并依据监理合则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样检测试验。其职责分述如下:
1、负责检查各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是否符合工程施工承建合同文件、设计文件、技术规程规范、质量检测与评定标准试验室,核查试验室仪器、设备配置情况及仪器仪表的率定和计量检验证明。
2、负责检查施工单位的检测试验室,核查试验室仪器、设备配置情况及仪器仪表的率定和计量检验证明。
3、负责督促检查施工单位按照质量事故的审定方案对施工质量事故处理,及时向项目法人报告事故处理情况及检测监理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二)、项目监理部的检测监理工程师依据监理合同授予的职责和权限,充分运用检测技术和技能有效的开展工作,行使工程质量检测监理权与工程量签证权。
二、其它
1、建筑材料和工程项目的检测内容、技术要求及检查频率,按有关规程规范、技术标准和监理实施细则以及质量评定和验收、检测标准执行。
2、施工单位应按工程施工承建合同文件规定,估计到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测、审核的合理与必须的时间。如果因施工单位拖期或报检不合格造成相应工程项目开工的延误,以及由此产生的一切损失,由施工 单位承担合同责任。
3、施工单位的所有报验报表均一式四分,所有检测试验计划、试验成果、检验报告和质检资料等在报送项目监理部审批前,均须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签署。
4、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的检测、抽查和复验,以及对施工单位检测、试验成果的批准,并不意味着可以减轻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应承担的合同责任与义务。
5、施工单位对检测监理工程师的复检结果或签证意见有异议时,可于收到书面意见后的7天内向监理工程师提出确认或要求变更的申请。如对总监理工程师的确认意见有异议,可于收到总监理工程师签署的确认意见后的7天内向项目法人申请复查或复检,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费用与损失。施工单位为工程施工过程中所进行的质量检测与试验工作及其发生的一切费用均按施工承建合同文件执行。第五节、水利工程合同计量与支付监理实施细则
一、合同工程计量及支付依据
1.工程施工承建合同及其它有效的合同组成文件。
2.经项目监理部或其授权项目监理分部签发的工程施工详图、技术要求、设计变更通知及其它有效设计文件。
3.国家及部门颁发的施工技术规程
一、规范、技术标准中关于工程量计量规定。
4.经项目法人或项目监理部确认并有文字依据的有关工程量度量与量测图件等资料。
5.只有按有效设计文件施工完成、工程质量检验合格,按合同文件规定应度量支付,并按合同规定程序和监理文件要求进行的已完工程项目的工程量,才能列入支付计量与合同支付申报。6.工程质量的认证,依据工程施工承建合同技术规范等进行。
二、合同支付申报控制
项目监理部只承认工程施工中的合格的工程量,并据此以合同工程量报价单分类、分项进行支付计量结算。
施工单位应于当月25日前,向项目监理部递交合同支付结算申请报告。
项目监理部只接受符合下述条件的工程量合同支付申报: 1)当月完成或当月以前完成尚未进行支付结算的。属于监理范围,工程施工承建合同规定必须进行支付结算的。
2)有相应的开工指令、施工质量终检合格证和单元工程质量评 定表(属于某分部或单位工程最后一个单元工程者,尚必须同时具备该分部或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等完整的监理认证文件的。有监理确认签证的合同索赔支付。
施工单位向监理部递交的合同支付申报,必须包括下列内容: 1)申请支付工程项目的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和单元工程名称及其编码。
2)施工作业时段及设计文件文图号。
3)申请支付工程项目施工中的质量事故、安全事故、停工或违规警告记录,以及施工过程处理说明。
4)由监理工程师签署的支付工程量确认签证。
5)必须进行施工地质测绘工作的工程项目,还必须同时提供地质测绘工作已经完成的认证记录。
如果因为施工单位报送资料不全,或不符合要求,引起合同支付审签的延误,由施工单位承担合同责任。
项目监理部对施工单位递交的合同支付申请的签证意见,包括下述3种:
1)全部申报工程量准予结算。2)全部或部分申报工程量暂缓结算。3)全部或部分申报工程量不予结算。
对于暂缓结算或不予结算的工程量,在接到项目监理站的审签意见后的7天内,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可书面报请总监理工程师重新予以确认,也可在下次支付申报中再次申报。第六节、水利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监理实施细则
一、监理职责
总监理工程师负责组织施工进度计划监理工作的实施,负责合同工程项目进度总目标的控制。
项目监理工程师负责实施相关项目的施工进度控制。
二、施工进度计划的申报
1、施工单位应根据合同工期、设计文件、技术规范、现场自然条件及施工水平,完成施工组织设计,于开工前14天将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报送项目监理站批准,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应应包括以下内容:
1)合同工程项目概述。2)施工管理组织与机构。3)施工总布置图。
4)合同工程项目控制性施工总进度计划。5)主要工程项目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和措施。
6)分月主要施工设备、材料、劳动力等施工资源投入计划。7)建材供应计划。
8)工程质量管理组织与控制措施。9)安全防护措施及安全作业规程。
各单项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按有关单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要求的内容向项目监理部报送单项工程施工措施计划,当单项工程监理实施细则未作具体要求时,该施工措施计划至少应于该项目工程开工前14d送达项目监理部。
三、施工进度控制
1.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按承建合同文件规定,以报经批准的合同工程项目控制性施工总进度计划为依据,向项目监理部报送年、季、月施工实施进度计划。2.进度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包括临建工程在内的计划按期完成的施工进度、工程形象和工程量。
(2)主要物资材料(水泥、砂石骨料等)计划耗用量。(3)各类主要施工设备投入计划。
(4)施工现场各类人员数量和下期劳动力安排计划。(5)材料设备的定货、交货和使用安排。
(6)累计合同价款结算情况以及下期预计完成的合同支付额。(7)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3.施工单位应按报经批准的施工措施计划和施工实施进度计划,做好施工准备,合理安排资源投入,做到安全生产、均衡生产、按章作业、文明施工。
4.由于各种合理的或不合理的原因,致使施工实施进度计划在执行中必须进行实质性修改,施工单位应提出修改的详细说明,并须在修改计划实施的前7d提出修改的进度计划报送项目监理部批准。必须时,项目监理部也可以按承建合同文件规定直接向施工单位提出修改指示,由施工单位调整实施进度计划,报项目监理部批准。5. 由于施工单位的责任或原因,施工进度发生严重拖延,致使工程 进展可能影响到合同工期目标的按期实现,或项目法人为提前实现合同工期目标而要求施工单位加快施工进度,项目监理部将根据施工合同规定发出要求施工单位加速赶工的指令,施工单位应予以执行并做出调整安排。
6. 因加速赶工所增加的费用,属于施工单位合同责任与风险的,由施工单位承担。属于项目法人责任、风险与要求的,因加速赶工所增加的费用,由施工单位申报项目监理部审核并经项目法人确认后列入合同支付。
7.施工单位未能执行项目监理部发出的加速赶上指令,或因执行不力造成合同工期延误,由施工单位承担合同责任。
8. 施工单位必须在次月7d前,向项目监理部递交当月施工进度实施报告,报告中应附有适当的文字说明、形象进度示意图和图片。
四、合同工期管理
1.属于下列任何一种情况所造成的工期延误,施工单位均不能提出延长工期的要求。项目法人也不为此而给予费用补偿:
(1)由于施工单位失误或违规、违约引起的,或因此而被项目监理部指令的暂停施工。
(2)由于现场非异常恶劣气候条件引起的正常停工。
(3)为工程的合理施工和保证安全所必须的,或因此而被项目监理部指令的暂停施工。
(4)施工单位未得到项目监理部批准的擅自停工。(5)合同中另有规定的。2. 工程施工暂停后,施工单位在妥善保护、照管工程和提供安全保障的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消除停工因素的影响,创造早日复工条件。当工程具备复工条件时,项目监理部应立即向施工单位发出复工通知,施工单位应在复工通知送达的2d内复工。
3.在施工过程中,若造成工期延误,属于项目法人的合同责任与风险,施工单位应立即通知项目法人和项目监理部,并在发出该通知后的7d内向项目监理部提交一份详情报告,详细申述发生工期延误事件的细节和对工期的影响程度,此后的3d内,施工单位可按合同文件规定和监理文件要求修订进度计划和编制赶工措施提交项目监理部审批。
若施工单位未能按承建合同文件规定的程序及时限要求,向项目监理部提出顺延合同申报工期,由施工单位承担合同责任。4. 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施工计划的审查和批准,并不意味着可以变更或减轻施工单位对合同工期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第七节、水利工程验收监理实施细则
一、组织
水利工程验收是指水利工程的分部工程验收、阶段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对于其它阶段的验收工作,项目监理机构作为参加单位,应做好相关资料的准备工作,并履行监理合同中赋予的职责。
二、职责
1. 协助项目法人制定验收计划、安排验收工作。
2.组织编写、审定工程验收监理工作报告,该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1)工程概况。
(2)监理规划及监理制度的建立、组织机构的设置、检测采用的方法和主要设备等。
(3)监理过程的“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情况。(4)对工程质量的评定结果及分析评价意见。
(5)对工程量计量及进度控制的监理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评价。(6)经验与建议。
(7)监理机构的设置与主要工作人员情况。(8)工程建设监理大事记。
3.主持分部工程验收,参加阶段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竣工验收,签署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和复核意见。
4.负责督促施工单位按计划完成验收资料整理工作。5.
按时完成监理验收资料的整理工作。6.
负责督促施工单位按验收遗留问题处理意见要求,完成对遗留问题处理工作。
三、验收工程程序
1.单元工程(工序)质量评定:
单元工程质量在施工单位质检部门组织自评后,监理人员在复核施工记录的基础上依据旁站或巡视的检(抽)查数据和有关规范检验评定标准,对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进行核定;单元工程(或工序)质量达不到合格要求时,监理人员要令其进行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验收。
2.分部工程验收:
2.1 在分部工程的所有单元工程已经完建且质量全部合格时,提请项目法人组织进行分部工程验收。
2.2 分部工程验收由项目监理机构主持。分部工程验收成立验收工作组,由建设、监理、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单位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分部工程验收是专业技术性的验收,应有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并人员相对固定,以保持验收尺度的连续和统一)。验收程序和验收《水利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2.3 分部工程验收,以单元工程验收签证为基础,相互衔接。监理机构应在分部工程验收前,按竣工验收标准准备下列文件和资料:(1)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报告(报告内容至少包括:工程概况、监理规划、监理过程、监理效果、经验与建议、监理工作大事记等)。(2)工程建设监理资料(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表、分部工程质量评 定表、隐蔽工程联合验收记录、原材料质量验收签证单、见证检测报告单、抽样试验报告单、中间产品验收签证单、质量事故(缺陷)处理结果验收单、监理过程中与项目法人、设计、施工等单位有关的文件资料等)。
(3)提交《分部工程验收签证》草稿。
(4)资料整理应按竣工验收标准制备,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整理质量。2.4 督促、指导、检查施工单位按时完成《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的编写和备查资料的整理工作及已完建报验的工程项目清单。2.5 派出相应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分部工程验收:对验收组在现场和验收会议中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签署分部工程验收意见。3 单位工程验收:
3.1 所有分部工程已按批准的设计文件规定的内容全部建成并验收合格或在竣工验收前,项目监理机构提请项目法人组织进行单位工程验收。
3.2 对需要进行外观质量评定的单位工程,按照有关工程验收规程的规定和质量监督站制定的外观质量评定办法,参加对外部尺寸、观感质量进行评定。
3.3 单位工程验收以分部工程验收为基础。在单位工程验收前,项目监理机构按竣工验收标准准备下列文件和资料。(1)工程建设监理工作报告。
(2)工程建设监理资料(分部工程验收全部资料、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单元工程施工质量检测资料核查表和监理过程中的有关与设计、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的文件资料等)。
3.4 督促、指导、检测施工单位按时完成单位工程验收的《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报告》编写和备查资料整理工作及已完建报验的工程项目清单。
3.5 派出总监理工程师和主要技术负责人参加单位工程验收,对验收委员会在现场和验收会议上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
3.6 督促施工单位按验收遗留问题处理意见要求,完成对遗留问题的处理工作。受验收委员会委托,对处理结果组织验收、评价。3.7 单位工程监理资料验收后,移交给项目法人并办理移交手续。4 竣工验收:
4.1 竣工验收应在全部工程完建后3个月内进行。竣工验收前应进行初步验收(不进行初步验收必须经过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批准)。4.2 初步验收由初步验收工作组负责。初步验收工作组由项目法人主持,由设计、施工、监理、质量监督、运行管理、有关上级主管单位代表(技术人员)以及有关专家组成。
4.3 初步验收以单位工程验收为基础。在初步验收前,项目监理机构应按5.3.3条的要求准备文件和资料。报告和资料的内容还应包括:工程质量的检查鉴定意见;工程项目施工质量评定表;历次验收中遗留问题处理情况和已投入使用的单位工程在运行中所发现问题的处理情况;尾工情况和清单;对重大技术问题的处理建议;工程档案资料准备检查情况等。
4.4 督促、指导、检查施工单位按时完成竣工验收的《工程施工管 理工作报告》编写和备查资料整理工作及已完建报验的工程项目清单。
4.5 派出总监理工程师和主要技术负责人参加初步验收,对验收委员会在现场和验收会议上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4.6 列席竣工验收会并接受验收委员会的检查验收。
4.7 受项目法人委托,督促施工单位对遗留问题进行处理,并对处理结果组织验收。第八节、混凝土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一、开工申请控制
1、在混凝土工程施工20d以前,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完成拟使用的各种标号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并提供包括7d和28d龄期的试验成果资料,报监理部审批。试验中所用的所有材料来源应符合合同文件要求或事先得到监理部批准。且应与实际施工时使用的材料一致。
2、在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2d前。施工单位应通知监理部,以便监理工程师在必要时能从材料取样开始,对试验全过程进行检查、监督。
3、混凝土工程开工前20d,施工单位必须根据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包括施工图纸、设计通知、技术要求)及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编制混凝土工程施工组织计划,报监理部审批。
二、施工过程控制 2.1 原材料控制:
2.1.1 混凝土工程中使用的水泥,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生产厂家的出厂检验报告和施工单位的自检报告。试验检查项目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水泥标号(水泥强度等级)。(2)凝结时间。
(3)水泥安定性。袋装水泥贮运时间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超过6个月,使用前应重新检验。2.1.2 混凝土浇筑用的砂石骨料的性能指标应满足设计文件中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对砂的细度模数、含泥量,碎石级配、超、逊径及含泥量等指标应重点检测。
2.1.3 外加剂应有产品出厂日期、生产厂家出厂合格证、产品质量检验结果及使用说明书。
2.1.4 因设计要求或施工的需要,必须在混凝土中掺用减水、缓凝、引气、调稠等外加剂及其他胶凝材料和掺合料时,其掺量及材料必须符合设计文件或技术规范的规定,并经过试验确定后报监理部批准。2.2
混凝土浇筑:
2.2.1 在混凝土浇筑开仓1d以前,施工单位应对浇筑仓面边线及模板安装位置进行复核,交将施测成果报监理部审核。为了确保放样质量,避免造成重大失误和不应有的损失,必要时,监理部可要求施工单位在监理工程师直接监督下进行对照检查。2.2.2 混凝土的运输应遵守以下原则:
(1)混凝土运输设备应根据施工条件选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或过多降低塌落度等情况的发生。
(2)应尽量缩短运输时间或减少转运次数;因故停歇过久,混凝土产生初凝时,应作废料处理;在任何情况下,严禁途中在混凝土中加水后运入仓内。
(3)不论采用何种运输设备,当混凝土入仓自由下落高度大于2m时,应采取缓降措施。
2.2.3 仓内的泌水应及时排除,严禁在模板上开孔赶水,以免带走灰 浆;严禁用振捣器赶料;严禁在流水中浇筑混凝土;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硬化之前不得受水流冲刷。
3.2.4 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如因故中止且超过允许间歇时间,则应按施工缝处理;若能重塑者,仍可继续浇筑混凝土。2.2.5 雨季或冬季施工时,应有防雨、防冻等措施。
2.2.6 对于施工中发生的质量事故,施工单位应保护好现场,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同时应立即查明其范围、数量,填报质量事故报告单,分析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提出处理措施,经监理部审批并报请项目法人和设计认可后,方可进行处理。
2.2.7 混凝土模板拆除的期限应得到监理部的同意。除非设计文件另有规定。
第九节、旁站监理实施细则
一、检查施工企业现场质检人员到岗、特殊工种人员持证上岗以及施工机械、建筑材料准备情况;
二、在现场跟班监督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施工方案及工程强制性标准的执行情况;
三、核查进场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混凝土的质量检验报告等,并可在场监督施工企业进行检验或者委托具有资格的第三方进行复验;
四、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和监理日记。
五、旁站监理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对需要实施旁站监理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在施工现场跟班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旁站监理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如实准确的做好旁站监理记录。
六、旁站监理人员实施旁站监理时,发现施工单位有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行为的,有权责令施工企业立即整改。
第三篇:城市防洪堤设计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
CJJ 50—92
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施行日期:1993年7月1日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防
洪工程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3〕72号
根据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83)城科字224号文和水利部水规(89)41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主编的《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 50—92,自1993年7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及水利部归口单位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共同负责归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主编单位负责。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1993年2月8日
1 总则
1.0.1 为防治洪水危害,保护城市安全,统一城市防洪规划、设计和建设的技术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城市范围内的河(江)洪、海潮、山洪和泥石流防治等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工矿区可参照执行。1.0.3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应以城市总体规划及所在江河流域防洪规划为依据,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兼顾、讲求效益。
1.0.4 城市范围内的河道及沿岸的土地利用必须服从行洪要求,各项工程建设及其防洪标准不得低于该城市的防洪标准。
1.0.5 重要城市的防洪工程设计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参照现行《水利经济计算规范》进行经济评价,其内容可适当简化。
1.0.6 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城市防洪工程,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根据现行《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
1.0.7 内容。
1.0.8 规定。
1.0.9 的规定。
2.1.1 2.1.1。
2.1.2 城市防洪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阶段,设计文件应包括工程管理设计地震设防区城市防洪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的城市防洪工程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涉及其它专业时,还应符合有关规范2 设计标准 2.1 城市等别和防洪标准 城市等别应根据所保护城市的重要程度和人口数量划分为四等,见表
城市防洪设计标准应根据城市等别、洪灾类型可按表2.1.2分析确定。
2.1.3 对于情况特殊的城市,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防洪标准可以适当提高或降低。
2.1.4 城市分区设防时,可根据各防护区的重要性选用不同的防洪标准。2.1.5 沿国际河流的城市,防洪标准应专门研究确定。2.1.6 临时性建筑物的防洪标准可适当降低,以重现期在5~20年范围内分析确定。
2.2 防洪建筑物级别
2.2.1 防洪建筑物级别,根据城市等别及其在工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划分为四级,可按表2.2.1确定。
2.3 防洪建筑物安全超高
2.3.1 防洪建筑物的安全超高应符合表2.3.1的规定。
2.3.2 建在防洪堤上的防洪闸和其它建筑物,其挡水部分的顶部标高不得低于堤防(护岸)的顶部标高。
2.3.3 临时性防洪建筑物的安全超高,可较同类型建筑物降低一级。海堤允许越浪时,超高可适当降低。
2.4 防洪建筑物稳定安全系数
2.4.1 堤(岸)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表2.4.1的规定。
2.4.2 建于非岩基上的混凝土或圬工砌体防洪建筑物与非岩基接触面的水平抗滑时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表2.4.2的规定。
2.4.3 建于岩基上的混凝土或圬工砌体防洪建筑物与岩基接触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表2.4.3的规定。
2.4.4 防洪建筑物抗倾覆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表2.4.4的规定。
总体设计
3.1 一般规定
3.1.1 总体设计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和流域防洪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洪水特性及其影响,结合城市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和城市发展的需要确定。
重要城市防洪工程总体设计,对超设计标准洪水应制定对策性措施,减少洪灾损失。3.1.2 总体设计应实行工程防洪措施与非工程防洪措施相结合,根据不同洪水类型(河洪、海潮、山洪和泥石流),选用各种防洪措施,组成完整的防洪体系。
3.1.3 总体设计应注意节约用地和开拓建设用地;建筑物选型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
3.1.4 总体设计应与市政建筑密切配合,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兼顾使用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要求,提高投资效益。
3.1.5 总体设计应保护生态环境。城市天然湖泊、水塘应予保留。
因防洪设施影响造成的内涝,应采取必要的排涝措施。
3.1.6 总体设计必须收集、分析和评价水文、泥砂、河道、海岸冲淤演变趋势、地形、地质、已有防洪设施以及社会经济、洪灾损失等基础资料。
3.1.7 在地面沉降地区,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3.1.8 在季节冻土、多年冻土及凌汛地区,对冻胀的影响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3.1.9 主要防洪建筑物应设置观测和监测设备。
3.2 河洪防治
3.2.1 总体设计应考虑人类活动及河道变化是否影响流量与水位关系的一致性,分析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城市防洪产生的影响。
3.2.2 总体设计应避免或减少对水流流态、泥砂运动、河岸等不利影响,防止河道产生有害的冲刷和淤积。
3.2.3 总体设计应与上下游、左右岸流域防洪设施相协调,注意城乡接合部不同防洪标准的衔接处理。
3.2.4 总体设计应与航运码头、污水截流管、滨河公路、滨河公园、游泳场等统筹安排,发挥防洪设施多功能作用。
3.2.5 位于河网地区的城市,根据市区被河网分割情况,防洪工程布置,宜采用分片封闭形式。
3.3 海潮防治
3.3.1 沿海城市防潮工程总体设计,应分析风暴潮、天文潮、涌潮的特性和可能的不利遭遇组合,合理确定设计潮位。
3.3.2 海口城市防潮工程总体设计,应分析江河洪水与设计潮位的不利遭遇组合,采取相应的防潮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3.3.3 总体设计应分析海流和风浪的破坏作用,确定设计风浪侵袭高度,采取有效的消浪措施和基础防护措施。
3.3.4 防潮堤防布置应与滨海市政建设相配合,结构选型应与海滨环境相协调。
3.4 山洪防治
3.4.1 山洪防治应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坡面汇水区应以生物措施为主,沟壑治理应以工程措施为主。
3.4.2 排洪渠道平面布置应力求顺直,就近直接排入城市下游河道;条件允许时,可在城市上游利用截洪沟将洪水排至其它水体。
3.4.3 在城市上游修建小水库削减洪峰时,水库设计标准应适当提高,并应设置溢洪道,确保水库安全。
3.4.4 当排洪渠道出口受外河洪水顶托时,应设挡洪闸或回水堤,防止洪水倒灌。
3.5 泥石流防治
3.5.1 泥石流防治应采取防治结合、以防为主,拦排结合、以排为主的方针,并采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及管理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3.5.2 应根据泥石流对城市及建筑物的危害形式,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5.3 泥石流沟,宜一沟一渠直接排入河道,合并或改沟时应论证其可行性。泥石流沟设计断面应考虑沙石淤积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设计洪水和设计潮位
4.1 设计洪水
4.1.1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所依据的各种标准的设计洪水,包括洪峰流量、洪水位、时段洪量、洪水过程线等,可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计算其全部或部分内容。4.1.2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洪水可采用城市河段某一控制断面洪水。4.1.3 计算设计洪水必须有基础资斜。充分利用已有的实测资料,运用历史洪水、暴雨资料,对计算设计洪水所依据的暴雨洪水资料和流域特性资料应重点复核。
4.1.4 洪水系列应具有一致性。当流域修建蓄水、引水、分洪、滞洪等工程或发生决口、溃坝等情况,明显影响各年洪水的一致性时,应将资料还原到同一基础,对还原资料应进行合理检查。
4.1.5 根据资料条件,设计洪水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计算: 4.1.5.1 城市防洪控制断面或其上、下游邻近地点具有30年以上实测和插补延长洪水流量或水位资料,并有历史洪水调查资料时,应采用频率分析方法计算设计洪水和设计洪水位。
4.1.5.2 工程所在地区具有30年以上实测和插补延长暴雨资料,并有暴雨洪水对应关系时,可采用频率分析法计算设计暴雨,推算设计洪水,然后通过控制断面的流量水位关系曲线求得相应的设计洪水位。
4.1.5.3 工程所在流域内洪水和暴雨资料均短缺时,可利用邻近地区实测或调查暴雨和洪水资料,进行地区综合分析,计算设计洪水,然后通过控制断面的流量水位关系曲线求得相应的设计洪水位。
4.1.6 对设计洪水计算中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及其主要环节、各种参数和计算成果,应进行多方面分析检查,论证其合理性。
4.1.7 设计洪水的地区组成可采用下列方法拟定:
4.1.7.1 典型洪水组成法:从实测资料中选择几次有代表性的大洪水作为典型,以设计断面的设计洪量控制,按典型洪水的各区洪量组成的比例,计算各分区相应的设计流量。
4.1.7.2 同频率组成法:指定某一分区发生与设计断面同频率的洪量,其余分区发生的相应洪量用典型洪水的组成比例进行分配。
4.1.8 各分区的设计洪水过程,应采用同一次洪水过程线为典型,以分配到各分区的洪量控制放大。
4.1.9 对拟定的设计洪量地区组成和各分区的设计洪水过程线,应从洪水地区组成规律、水量平衡及洪水过程线形状等方面进行合理性检查,必要时,可适当调整。4.1.10 当设计断面上游有调蓄作用较大的工程时,应拟定设计洪量的地区组成,计算各分区的洪水过程线,经工程调洪后的洪水与区间洪水组合,推求受上游工程调蓄影响的设计洪水。
4.2 设计潮位
4.2.1 设计潮位包括设计高潮位和设计低潮位。在分析计算高(低)潮位时,应有不少于20年的实测潮位资料,并调查历史上出现的特殊高(低)潮位。4.2.2 当实测潮位资料大于5年不足20年时,可采用短期同步差比法与附近有20年以上实测资料的验潮站进行同步相关分析,计算设计高(低)潮位。采用短期同步差比法应满足下列条件:
(1)潮汐性质相似;
(2)地理位置临近;
(3)受河流径流影响相似;
(4)气象条件相似。
4.2.3 设计高(低)潮位可采用第一型极值分布律或皮尔逊Ⅲ型曲线计算。4.2.4 挡潮闸设计雨型的选择,应分别研究季风雨和台风雨两种成因对渍涝及排水的不利影响。
4.2.5 挡潮闸设计潮型的选择,应以典型年相应时间对排水偏于不利的潮位过程或相应时间的平均偏于不利潮位过程为主,并以最不利的潮位过程校核。4.2.6 挡潮闸设计潮位的确定,应考虑建闸后形成反射波对天然高潮位壅高的影响和低潮位低落的影响。
5 堤防
5.1 一般规定
5.1.1 堤线选择应结合现有堤防设施,综合地形、地质、洪水流向、防汛抢险、维护管理等因素确定,并与沿江(河)市政设施相协调。堤线宜顺直,转折处应用平缓曲线相连接。
5.1.2 堤距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河道地形、水面线计算成果、工程量、造价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1.3 堤防沿程设计水位的确定,当沿程有接近设计流量的观测水位时,可根据控制站设计水位和水面比降推算,并考虑桥梁、码头、跨河、拦河等建筑物产生的壅水影响;沿程无接近设计流量的观测水位时,应根据控制站设计水位,通过推求水面曲线确定。在推求水面曲线时,其糙率选择应力求符合实际。有实测或调查洪水资料时,应根据实测或调查资料推求糙率。所求水位应用上下游水文站水位检验。5.1.4 堤顶和防洪墙顶标高按下式计算确定:
5.1.5 当堤顶设置防浪墙时,堤顶标高应不低于设计洪(潮)水位加0.5m。
5.2 防洪堤
5.2.1 防洪堤可采用土堤、土石混合堤或石堤。堤型选择应根据当地土、石料的质量、数量、分布范围、运输条件、施工场地等因素综合考虑,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5.2.2 当有足够筑堤上料时,应优先采用均质土堤,土料不足时,也可采用土石混合堤。
5.2.3 土堤填土应注意压实,使填土具有足够的抗剪强度和较小的压缩性,不产生大量不均匀变形,满足渗流控制要求。粘性土压实度应不低于0.93~0.96;无粘性土压实后的相对密度应不低于0.70~0.75。
5.2.4 土堤和土石混合堤,堤顶宽度应满足堤身稳定和防洪抢险的要求,但不宜小于4m。如堤顶兼作城市道路,其宽度应按城市公路标准确定。
5.2.5 当堤身高度大于6m时,宜在背水坡设置戗道(马道),其宽度不小于2m。5.2.6 土堤堤身浸润线应根据水位、筑堤土料、背水坡脚有无渍水等条件计算。浸润线逸出点宜在坡脚以下。
5.2.7 土堤边坡稳定计算,可采用园弧法。迎水坡应考虑水位骤降的影响,若高水位持续时间较长,背水坡应考虑渗透水压力的影响;堤基若有软弱地层时,应进行整体稳定性计算。
5.2.8 当堤基渗径满足不了防渗要求时,可采取填土压重、排水减压以及截渗等措施,以防止产生渗透变形。
5.2.9 土堤迎水坡应采用护坡防护,护坡形式有干砌石、浆砌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板等。应根据水流流态、流速等要求选用。背水坡可采用草皮护坡。
5.2.10 迎水坡应设置护脚,其宽度和深度可根据水流流速和河床土质经冲刷计算确定。
5.2.11 当堤顶设置防浪墙时,防浪墙高度不宜大于1.2m,并应设置变形缝。缝距可采用:浆砌石结构为15~20m;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为10~15m。
5.2.12 迎水面水流流速大、风浪冲击力强的堤段,宜采用石堤或土石堤。受潮水和海浪冲击强度大的海堤,宜用重力式浆砌石堤或土石堤。土石堤可在迎水面砌石或抛石,在其后填筑土料。在防渗体和堤壳之间,根据需要可设置反滤层和过渡层,或只设反滤层。
5.3 防洪墙
5.3.1 城市中心区的堤防工程,宜采用防洪墙。防洪墙应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高度不大时,可采用混凝土或浆砌石防洪墙。5.3.2 防洪墙必须满足强度和抗渗的要求。基底轮廓线长度应满足不产生渗透变形的要求。
5.3.3 防洪墙必须进行抗滑、抗倾和地基整体稳定验算。地基应力必须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地基应进行加固处理。
5.3.4 防洪墙基础砌置深度,应根据地基土质和冲刷计算确定,要求在冲刷线以下0.5~1.0m。在季节性冻土地区,还应满足冻结深度的要求。
5.3.5 防洪墙必须设置变形缝,缝距可采用:浆砌石墙体15~20m,钢筋混凝土墙体10~15m;在地面标高、土质、外部荷载、结构断面变化处,应增设变形缝。
5.4 基础处理
5.4.1 当堤基渗流控制、地基稳定不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基础处理。
5.4.2 砂砾石堤基应进行防渗处理,处理措施应根据堤型、砂砾石埋藏深度、厚度以及当地建筑材料、施工条件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4.3 垂直防渗措施应可靠而有效地截断堤基渗流,在技术可能而又经济时,应优先采用以下措施:
(1)砂砾层埋藏较浅,层厚不大时,可采用粘土或混凝土截水墙;
(2)砂砾层埋藏较深,厚度较大时,可采用高压定喷或旋喷防渗帷幕。
5.4.4 当垂直防渗不经济或施工有困难时,可采用粘土铺盖或堤后填土压重,并设反滤体和排水体,或设与排水减压井相结合的措施。
5.4.5 对判定可能液化的土层,应挖除后换填好土。在挖除困难或不经济时,应采用人工加密措施,使之达到与设计地震烈度相适应的紧密状态,并有排水和增加压重措施。
5.4.6 软弱土基的处理措施,应挖除软弱土,当厚度大、分布广、难以挖除时,可打砂井加速排水,增强地基强度。
5.4.7 湿陷性黄土地基宜采用挖除、翻压、强夯等措施,清除其湿陷性。5.4.8 防洪墙基础持力层范围内若有高压缩性土层,可采用桩基。
6 护岸及河道整治
6.1 一般规定
6.1.1 在城市市区的河(江)岸、海岸、湖岸被冲刷的岸段,影响到城市防洪安全时,应采取护岸保护。护岸布置应减少对河势的影响,避免抬高洪水位。
6.1.2 护岸选型应根据河流和河(海)岸特性、城市建设用地、航运、建筑材料和施工条件等综合分析确定。常用护岸类型有坡式护岸、重力式护岸、板桩及桩基承台护岸、顺坝和短丁坝护岸等。
6.1.3 护岸设计应考虑下列荷载:
(1)自重和其上部荷载;
(2)地面荷载;
(3)墙后主动土压力和墙前被动土压力;
(4)墙前水压力和墙后水压力;
(5)墙前波吸力;
(6)地震力;
(7)船舶系缆力;
(8)冰压力。
6.1.4 沿海护岸可参照现行《港口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
6.2 坡式护岸 6.2.1 坡式护岸常用的结构形式有干砌石、浆砌石、抛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板、混凝土异形块等,其形式选择应根据流速、波浪、岸坡土质、冻结深度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当岸坡高度较大时,宜设置戗道。
6.2.2 坡式护岸的坡度和厚度,应根据岸边土质、流速、风浪、冰冻、护砌材料和结构形式等因素,通过稳定分析计算确定。
6.2.3 砌石和抛石护坡,应采用坚硬未风化的石料,砌石下应设垫层、反滤层或土工织物。
6.2.4 浆砌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板护坡应在纵横方向设变形缝,缓距不宜大于5m。
6.2.5 坡式护岸应设置护脚。基础埋深宜在冲刷线以下0.5~1.0m。若施工有困难可采用抛石、石笼、沉排、沉枕等护底防冲措施。
6.3 重力式护岸
6.3.1 重力式护岸宜在较好的地基上采用,在较差的地基上采用时,必须进行加固处理,并应在结构上采取适当的措施。
6.3.2 重力式护岸结构形式选择,应根据岸边的自然条件、当地材料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常用重力式护岸形式有:整体式护岸、空心方块及异形方块式护岸和扶壁式护岸。
6.3.3 重力式护岸基础埋深,不应小于1.0m,在有冲刷的情况下,处理同6.2.5条。
6.3.4 抛石基床的厚度应根据计算确定。对于岩石和砂卵石地基不宜小于0.5m,对于一般土基不宜小于1.0m。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设置抛石基床:
(1)当采用水下安装时;
(2)当地基承载力满足不了要求时;
(3)当为了墙身能在施工水位以上砌筑或浇筑时。
6.3.5 重力式护岸沿长度方向必须设变形缝,缝距可采用:浆砌石结构为15~20m,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为10~15m。在下列位置必须设置变形缝:
(1)新旧护库连接处;
(2)护岸高度或结构型式改变处;
(3)护岸走向改变处;
(4)地基土质差别较大的分界处。
6.3.6 重力式护岸应设排水孔,孔后应设置反滤层或水工织物。6.3.7 重力式护岸后土压力按主动土压力计算,护岸前土压力可按1/2被动土压力取值。
6.3.8 回填土与护岸背之间的摩擦δ应根据回填土内摩擦角φ、护岸背形和粗糙度确定,可按如下规定采用:
6.3.8.1 仰斜的混凝土或砌体护岸采用1/2φ~2/3φ。
6.3.8.2 俯斜的混凝土或砌体护岸采用1/3φ。
6.3.8.3 垂直的混凝土或砌体护岸采用1/3φ~1/2φ。
6.3.8.4 卸荷平台(板)以下的护岸采用1/3φ。
6.3.9 重力式护岸壁后地面无特殊使用要求时,地面荷载可取5~10kN/m²。6.3.10 重力式护岸壁前正向行进波高小于0.5m时,可不考虑波吸力。6.3.11 设计重力式护岸时,应进行下列计算和验算:
(1)护岸的倾覆稳定;
(2)护岸的水平滑动稳定;
(3)沿抛石基床面的水平滑动稳定;
(4)基床和地基应力;
(5)护岸底面合力作用位置;
(6)整体滑动稳定;
(7)护岸前冲刷深度。
6.4 板桩式及桩基承台式护岸
6.4.1 在软弱地基上修建港口、码头、重要护岸,宜采用板桩式及桩基承台式,其构造和计算可参照现行《港口工程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6.4.2 板桩式及桩基承台式护岸型式选择,应根据荷载、地质岸坡高度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6.4.3 桩板墙宜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桩,当护岸较高时,宜采用锚定式钢筋混凝土板桩。在施工条件允许时,也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
6.4.4 钢筋混凝土板桩可采用矩形断面,厚度经计算确定,但不宜小于0.15m。宽度由打桩设备和起重设备能力确定,可采用0.5~1.0m。
6.4.5 有锚板桩的锚碇结构型式应根据锚碇力、地基土质、施工设备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
6.4.6 板桩墙的入土深度,必须满足板桩墙和护岸整体滑动稳定的要求。
6.4.7 护岸整体稳定计算可采用圆弧滑动法。对板桩式护岸,其滑动可不考虑切断板桩和拉杆的情况;对于桩基承台式护岸,当滑弧从桩基中通过时,应考虑截桩力对滑动稳定的影响。
6.5 顺坝和短丁坝护岸
6.5.1 顺坝和短丁坝护岸应设置在中枯水位以下,可按以下情况选用:
6.5.1.1 在冲刷严重的河岸、海岸、可采用顺坝或丁坝保滩护岸。
6.5.1.2 在波浪为主要破坏力的河岸、海岸、通航河道以及冲刷河岸凹凸不规则的河段,宜采用顺坝保滩护岸。
6.5.1.3 在受潮流往复作用而产生严重崩岸,以及多沙河流冲刷严重河段,可采用短丁坝群保滩护岸。
6.5.2 顺坝和丁坝按建筑材料不同可以分为土石坝、抛石坝、砌石坝、铅丝石笼坝、混凝土坝等类型。坝型选择可根据水流速度的大小、河床土质、当地建筑材料、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6.5.3 顺坝和丁坝均应做好坝头防冲、坝身稳定积坝根与岸边的连接,避免水流绕过坝根冲刷河(海)岸。
6.5.4 河道急弯冲刷河段宜采用顺坝护岸,其平面布置应与河道整治线一致。6.5.5 顺坝顶纵向坡度应与河道整治线水面比降一致。
6.5.6 短丁坝护岸宜成群布置,坝头连线应与河道整治线一致;短丁坝的长度、间距及坝轴线的方向,应根据河势、水流流态及河床冲淤情况等,由分析计算确定,必要时应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
6.5.7 丁坝坝头水流紊乱,受冲击力较大,应特别加固。宜采用加大坝顶宽和边坡系数,扩大护底范围等措施。
6.6 河道整治
6.6.1 河道整治必须按照水力计算确定的设计横断面清除河道淤积物和障碍物,以满足洪水下泄要求。
6.6.2 裁弯取直及疏浚(挖槽)的方向应与江河流向一致,并与上、下游河道平顺连接。
6.6.3 在城市防洪工程中的河道裁弯取直,应达到改善水流条件,去除险工和有利于城市建设的目的。
6.6.4 裁弯取直应进行河道冲淤分析计算,并注意水面线的衔接,改善冲淤条件。
7 山洪防治
7.1 一般规定
7.1.1 山洪防治工程设计,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沟壑发育情况,因地制宜,选择缓流、拦蓄、排泄等工程措施,形成以水库、谷坊、跌水、陡坡、排洪渠道等工程措施与植树造林、修梯田等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
7.1.2 山洪防治应以各山洪沟汇流区为治理单元,进行集中治理和连续治理,尽快收到防治效果,提高投资效益。
7.1.3 山洪防治应充分利用山前水塘、洼地滞蓄洪水,以减轻下游排洪渠道的负担。7.1.4 排洪渠道、截洪沟的护砌形式可按本规范第6.2节的规定采用。
7.2 小水库
7.2.1 当采用小水库调蓄山洪时,应与城市供水、养鱼、旅游相结合,进行综合利用。
7.2.2 水库设计应适当提高防洪标准,并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
7.3 谷坊
7.3.1 在山洪沟整治中,应充分利用谷坊截留泥沙、削减洪峰、防止沟床下切和沟岸坍塌。
7.3.2 选择谷坊类型应考虑地形、地质、洪水、谷坊高度、当地材料等因素,可采用的谷坊有土谷坊、土石谷坊、砌石谷坊、铅丝石笼谷坊,混凝土谷坊等。7.3.3 当沟床整段受冲刷时,应连续设置谷坊群,各谷坊间沟床设计纵坡应满足稳定坡降要求。
7.3.4 谷坊位置应选在沟谷宽敞段下游窄口处,增大拦蓄泥沙容积。
7.3.5 谷坊高度应根据山洪沟自然纵坡、稳定坡降、谷坊间距等条件确定。谷坊高度以1.5~4.0m为宜,如大于5m,应按塘坝要求进行设计。
7.3.6 谷坊间距,在山洪沟坡降不变的情况下,与谷坊高度接近正比,可按下式计算:
7.3.7 谷坊溢流口应设在中部或沟床深槽处,当谷坊顶部全部溢流时,必须做好两侧沟岸防护。
7.3.8 谷坊应建在坚实的地基上,岩基要清除表层风化岩,土基埋深不得小于1m,并应验算处基承载力。
7.3.9 谷坊下游一般应设置消能设施。护砌长度可根据谷坊高度、单宽流量和沟床土质计算确定。
7.3.10 浆砌石和混凝土谷坊,应隔15~20m设一道变形缝,谷坊下部应设排水孔排除上游积水。
7.3.11 土谷坊和土石谷坊,不得在顶部溢流,宜在坚实沟岸开挖溢流口或在谷坊底部设泄流孔,同时应做好基础处理,防止淘刷破坏。
7.4 跌水和陡坡
7.4.1 跌水和陡坡是调整山洪沟或排洪渠道底纵坡的主要构筑物,当纵坡大于1∶4时,应采用跌水;当纵坡为1∶4~1∶20时,应采用陡坡。
7.4.2 跌水和陡坡设计,应注意水面曲线衔接,水面曲线计算,可采用分段直接求和法和水力指数积分法。
7.4.3 跌水和陡坡进出口段,应设导流翼墙与上下游沟渠护岸相连接;平面布置宜采用扭曲面连接,也可采用变坡式或八字墙式连接。
进口导流翼墙的单侧平面收缩角可由进口段长度控制,但不宜大于15°,其长度L由沟渠底宽B与水深H比值确定。
当 B/H<2.0时,L=2.5H;
当 2≤B/H<3.5时,L=3.0H;
当 B/H=3.5时,L=3.5H。
出口导流翼墙的单侧平面扩散角,可取10°~15°。
7.4.4 跌水和陡坡进出口段护底长度应与翼墙平齐,在护砌始末端应设防冲齿墙;跌水和陡坡下游应设置消能或防冲措施。
7.4.5 跌水高差在3m以内,宜采用单级跌水,跌水高差超过3m宜采用多级跌水。7.4.6 陡坡段平面布置应力求顺直,陡坡底宽与水深的比值,宜控制在10~20之间。
7.4.7 陡坡护底在变形缝处应设齿坎,变形缝内应设止水或反滤盲沟,必要时可同时采用。
7.4.8 陡坡护底设置人工加糙,加糙形式及其尺寸应经水工模型试验验证后确定。
7.5 排洪渠道
7.5.1 排洪渠道渠线布置,宜走天然沟渠,必须改线时,宜选择地形平缓、地质稳定、拆迁少的地带,并力求顺直。
7.5.2 排洪明渠设计纵坡,应根据渠线、地形、地质以及与山洪沟连接条件等因素确定。当自然纵坡大于1∶20或局部高差较大时,可设置陡坡或跌水。7.5.3 排洪明渠断面变化对,应采用渐变段衔接,其长度可取水面宽度之差的5~20倍。
7.5.4 排洪明渠进出口平面布置,宜采用喇叭口或八字形导流翼墙。导流翼墙长度可取设计水深的3~4倍。
7.5.5 排洪明渠的安全超高可按本规范表2.4.1的规定采用。在弯曲段凹岸应考虑水位壅高的影响。
7.5.6 排洪明渠宜采用挖方渠道。修建填方渠道时,填方应按堤防要求进行设计。7.5.7 排洪明渠弯曲段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最小容许半径及渠底宽度的5倍。最小容许半径可按下式计算:
7.5.8 当排洪明渠水流流速大于土壤最大容许流速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冲刷。防护形式和防护材料,应根据土壤性质和水流流速确定。7.5.9 排洪渠道进口处宜设置沉砂池,拦截山洪泥砂。
7.5.10 排洪暗渠纵坡变化处,应注意避免上游产生壅水。断面变化宜改变渠底宽度,深度保持不变。
7.5.11 排洪暗渠检查井的间距,可取50~100m。暗渠走向变化处应加设检查井。7.5.12 排洪暗渠为无压流时,设计水位以上的净空面积不应小于过水断面面积的15%。
7.5.13 季节性冻土地区的暗渠基础埋深不应小于土壤冻结深度,进出口基础应采取适当的防冻措施。
7.5.14 排洪渠道出口受河水或潮水顶托时,宜设防洪闸,防止洪水倒灌。排洪明渠也可采用回水堤与河(海)堤连接。
8 泥石流防治
8.1 一般规定
8.1.1 条(包括泥流、泥石流、水石流)是指流动体重度大于14kN/m³的山洪。8.1.2 泥石流作用强度分级,应根据形成条件、作用性质和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等因素按表8.1.2确定。
8.1.3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标准,应根据城市等别及泥石流作用强度选定。大型(严重)的宜采用表2.1.2的上限值,小型(轻微)的宜采用下限值。泥石流防治应以大中型泥石流为重点。
8.1.4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应预测可能发生的泥石流总量、沿途沉积过程、冲淤变化及沟口扇形地的变化,并考虑撞击力及摩擦力对建筑物的影响。
8.1.5 泥石流流量计算,应采用配方法和形态调查法,计算时两种方法应互相验证。也可采用地方经验公式。
8.1.6 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应根据山洪沟特性和当地条件,采用综合治理措施。在上游宜采用生物措施和截流沟、小水库调蓄径流;泥沙补给区宜采用固沙措施;中下游宜采用拦截、停淤措施;通过市区段宜修建排导沟。
8.2 拦挡坝 8.2.1 拦挡坝类型选择,应根据地形、地质、泥石流性质和规模等因素来确定。常用拦挡坝类型有:重力坝、土坝、格栅坝等。
8.2.2 拦挡坝坝址应选择在沟谷宽敞段下游卡口处,拦挡坝可单级或多级设置。8.2.3 拦挡坝坝高应根据以下情况确定:
8.2.3.1 以拦挡泥石流固体物质为主的拦挡坝,对间歇性泥石流沟,坝的库容不应小于拦蓄一次泥石流固体物质总量;对常发性泥石流沟,其库容不得小于拦蓄一年泥石流固体物质总量。
8.2.3.2 以淤积增宽沟床,减缓冲刷沟岸为主的拦挡坝,其坝高应使淤积后的沟床宽度相当于原沟床宽度的两倍以上。
8.2.3.3 以拦挡淤积物稳固滑坡为主的拦挡坝,其坝高应满足拦挡的淤积物所左生的抗滑力大于滑坡的剩余下滑力。
8.2.4 拦挡坝基础埋深,应根据地基土质、泥石流性质和规模以及土壤冻结深度等因素确定。
8.2.5 拦挡坝背水面宜垂直,泄水口宜有较好的整体性和抗磨性,坝体应设排水孔。
8.2.6 拦挡坝稳定计算,其稳定系数应符合本规范表2.4.1中基本荷载组合的规定。验算冲击力作用下的稳定性,其稳定系数应符合本规范表2.4.1中特殊荷载组合的规定。
8.2.7 拦挡坝下游应设消能设施,宜采用消力槛,其高度一般高出沟床0.5~1.0m,消力池长度应大于泥石流过坝射流长度,一般可取坝高的2~4倍。
8.2.8 为拦挡泥石流中的大石块宜修建格栅坝,其栅条间距可按下式计算:
8.3 停淤场
8.3.1 停淤场宜布置在坡度小、地面开阔的沟口扇形地带,并利用拦坝和导流堤引导泥石流在不同部位落淤。停淤场应有较大的场地,使一次泥石流的淤积量不小于总量的50%,设计年限内的总淤积高度不超过5~10m。
8.3.2 停淤场内的拦坝和导流坝的布置,应根据泥石流规模、地形等条件确定。8.3.3 拦坝的高度应为1~3m。坝体可直接利用泥石流冲积物。对冲刷严重或受泥石流直接冲击的坝,宜采用混凝土、浆砌石、铅丝石笼护面。坝体应设溢流口排泄泥水。
8.4 排导沟、改沟、渡槽
8.4.1 排导沟是排泥石流的人工沟渠。排导沟应布置在长度短、沟道顺直、坡降大和出口处具有堆积场地的地带。
8.4.2 排导沟进口应与天然沟岸直接连接,也可设置八字型导流堤,其单侧平面收缩角宜为10°~15°。8.4.3 排导沟以窄深为宜,其宽度可比照天然流通段沟槽宽度确定。排导沟宜设计较大的坡度。排导沟沟口应避免洪水倒灌和扇形地发育的回淤影响。8.4.4 排导沟设计深度应为设计泥石流流深加淤积高和安全超高,排导沟口还应计算扇形地的堆高及对排导沟的影响。排导沟设计深度可按下式计算:
8.4.5 城市泥石流排导沟的侧壁应加以护砌,尤其在弯曲地段。排导沟护砌材料应根据泥石流流速选择,可采用浆砌块石、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结构。8.4.6 排泄泥石流的渡槽应符合下列要求:
8.4.6.1 槽底设置5~10cm的摩损层,侧壁亦应加厚。
8.4.6.2 渡槽的荷载,应按粘性泥石流满槽过流时的总重乘1.3的动载系数。8.4.7 通过市区的泥石流沟,当地形条件允许时,可以采用改沟将泥石流导向指定的落淤区。改沟工程由拦挡坝和排导沟或隧洞组成。
9 防洪闸
9.1 一般规定
9.1.1 防洪闸系指城市防洪工程中的挡洪闸、分洪闸、排洪闸和挡潮闸等。9.1.2 兼有城市防洪功能的其它水闸和船闸的工程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
9.1.3 建在季节性冻土地区的防洪闸,必须考虑土壤冻胀和冰凌对建筑物的影响。
9.1.4 防洪闸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水闸设计规范》的规定。9.1.5 建在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红粘土、淤泥质土和泥炭土等特殊地基上的防洪闸,还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9.1.6 通航河道修建防洪闸,除满足防洪要求外,还应符合航运部门的有关规定。
9.2 闸址选择
9.2.1 闸址选择应根据其功能和运用要求,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流、泥沙、潮汐、航运、交通、施工和管理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9.2.2 闸址应选择质地均匀、压缩性小、承载力大、抗渗稳定性好的天然地基,应避免采用人工处理地基。9.2.3 闸址应选择在水流流态平顺,河床、岸坡稳定的河段。泄洪闸宜选在河段顺直或截弯取直的地点;分洪闸应选在被保护城市上游,河岸基本稳定的弯道凹岸顶点稍偏下游处或直段,闸孔轴线与河道水流方向的引水角不宜太大;挡潮闸宜选在海岸稳定地区,以接近海口为宜,并应减少强风强潮影响,上游宜有的冲淤水源。9.2.4 水流流态复杂的大型防洪闸闸址选择,应有水工模型试验验证。
9.3 总体布置
9.3.1 防洪阐的总体布置应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运用方便、安全可靠、经济美观。
9.3.2 防洪闸应根据其功能和运用要求,合理布置。有通航、排冰、过木要求的闸孔,应采用开敞式。当洪(潮)水位高于泄洪水位,又无通航要求时,宜采用胸墙式。9.3.3 防洪闸底板标高,应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流、排涝、航运等条件,结合堰型和门型选择,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9.3.4 闸孔的总净宽必须根据设计水位和设计流量确定。过闸单宽流量应满足下游河床地质条件要求,闸室总宽度应与上、下游河道相适应。
挡潮闸总净宽,应使闸内设计暴雨径流量在规定的时间内顺畅排出闸外。
闸孔的孔径应根据防洪闸使用功能、闸门型式、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闸的孔数较少时,宜用单数孔。
9.3.5 防洪闸的胸墙和岸墙顶标高不得低于岸(堤)顶标高;泄洪时不得低于设计洪水位加安全超高;关门时不得低于设计挡洪(潮)水位加波浪高和安全超高。
闸顶标高的确定,还应考虑以下因素:
9.3.5.1 在有泥砂淤积的河道上,应考虑泥砂淤积后水位抬高的影响。9.3.5.2 建在软弱地基上的防洪闸,应考虑地基沉降的影响。9.3.5.3 挡潮闸还应考虑关闸时潮位壅高的影响。9.3.6 防洪闸与两岸的连接,应保证岸坡稳定和侧向防渗的要求,有利于水闸进、出水流条件,提高消能防冲效果,并减轻闸室底板边荷载的影响。
9.3.7 闸门和启闭机设计必须满足安全可靠、运转灵活、维修方便、动水启闭的要求。
9.3.8 消能防冲布置应根据地基情况、水力条件及闸门控制运用方式等因素来确定,宜采用底流消能。护坦、消力池、海漫、防冲槽等的布置应按控制的水力条件确定。9.3.9 防渗排水设施的布置,应根据地质、闸上下游水位差、消能措施、闸室结构和两岸的布置等因素综合考虑,形成完整的防渗排水系统。
9.3.10 防洪闸上、下游的护岸布置应根据水流状态、河岸土质的抗冲能力以及航运要求等因素确定。
9.3.11 有过鱼要求的防洪闸,应结合岸墙、翼墙设置鱼道,但不得影响闸的防洪功能。
9.3.12 防洪闸结合城市桥梁修建时,闸孔、桥孔布置和结构形式应互相适应。
9.4 水力计算
9.4.1 防洪闸单宽流量,应根据下游河床土质、上下游水位差、下游尾水深、河道与闸室宽度比值等因素确定。
9.4.2 闸下消能设计,应根据闸门控制运用条件,选用最不利的水位和流量组合进行计算。
9.4.3 海漫的长度预防冲槽埋深,应根据河床土质、海漫末端单宽流量和下游水深等因素确定。
9.5 结构与地基计算
9.5.1 闸室、岸墙和导流翼墙必须进行稳定计算,稳定安全系数应符合本规范表2.4.1~2.4.4的规定。
9.5.2 当地基受力层范围内夹有软弱土层时,应对软弱土层进行整体稳定验算。对建在复杂地基上的防洪闸整体稳定计算,应专门研究。9.5.3 防洪闸的地基沉降,只计算最终沉降量,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计算点进行计算,并考虑结构刚性影响进行调整。最终沉降量可按分层总和法计算。9.5.4 防洪闸应避免建在软硬不同的地基及地层断裂带上,否则必须采用严格的工程措施,以防止不均匀沉降。
9.5.5 对重要的防洪闸或采用新结构及地基十分复杂的防洪闸,宜设置必要的观测设备。
交叉构筑物
10.1 桥梁
10.1.1 本节桥梁系指在城市防洪工程中,河道和排洪沟渠与堤防、公路和城市道路交叉处设置的桥梁。
10.1.2 桥梁的设计洪水标准,不应低于所在河道或排洪沟渠的防洪标准。10.1.3 桥梁纵轴线宜与河道正交,桥墩轴线宜与水流方向一致。
10.1.4 桥闸(桥带闸)除满足排泄设计洪水流量要求外,还应考虑壅水影响。10.1.5 无通航河道桥下净空不得小于表10.1.5的规定。同时梁底缘不应低于堤顶。
10.1.6 桥梁引道与堤防交叉处不宜低于堤顶,否则应设置交通闸。
10.1.7 桥闸底板顺水流长度,除满足上部桥梁和启闭机布置要求外,底板的地下轮廓和边墙布置还应满足防渗要求,同时闸下游应采取消能及防冲措施。10.1.8 桥墩上应设置水标尺,以观测水位及冲淤变化。
10.2 涵洞与涵闸
10.2.1 涵洞(闸)单孔孔径不得大于5m,多孔跨径总净宽不得大于8m。10.2.2 为防止河水或潮水倒灌,闸门应设在涵洞出口处。
10.2.3 涵洞(闸)应与堤防、公路、城市道路正交,当上游水流流速或含砂量较大时,可与沟渠水流方向一致,不宜强求正交。
10.2.4 涵(洞)闸孔数及孔径,应根据排洪流量、闸门型式、启闭设备能力等因素确定。
10.2.5 涵洞(闸)地下轮廓线布置,必须满足不产生渗透变形的要求。
10.2.6 涵洞(闸)纵坡在地形较平坦地段,洞底纵坡不应小于0.4%,在地形较陡地段,洞底纵坡应根据地形确定。当纵坡大于5%时,洞底基础应设齿墙嵌入地基。10.2.7 无压涵洞内顶面至设计洪水位净空值可按表10.2.7的规定采用。
10.2.8 当涵洞长度为15~30m时,其内径(或净高)不宜小于1.0m;当大于30m时,其内径不宜小于1.25m。
10.2.9 涵洞进口段应采取防护措施。护底始端设防冲齿墙嵌入地基,其深度不宜小于0.5m。进口导流翼墙的单侧平面收缩角一般为15°~20°。10.2.10 进口胸墙高度应按挡土要求确定,胸墙与洞身连接处,宜做成圆弧形,以使水流平顺。
10.2.11 涵洞出口段应根据水流流速确定护砌长度,护砌至导流翼墙末端,并设防冲齿墙嵌入地基,其深度不应小于0.5m,出口导流翼墙单侧平面扩散角可取10°~15°。
10.2.12 洞身与进出口导流翼墙和闸室连接处应设变形缝。设在软土地基上的涵洞,洞身较长时,应考虑纵向变形的影响。
10.2.13 涵闸工作桥桥面标高,应不低于设计洪水位加波浪高和安全超高,并满足闸门检修要求。
10.2.14 建在季节冻土地区的涵洞(闸),进出口和洞身两端基底的埋深,应考虑地基冻胀的影响。
10.3 交通阐
10.3.1 堤防与道路交叉处,路面低于设计洪水位时宜设置交通闸。
10.3.2 闸址选择应根据交通要求,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水流、施工、管理以及防汛抢险等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0.3.3 交通闸孔径应根据交通运输要求,闸门型式、防洪要求等因素确定。10.3.4 交通闸底板标高应在满足道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抬高,以减少闸门关闭次数。
10.3.5 交通闸闸门型式选择:
10.3.5.1 一字形闸门宜用于闸前水深较大、孔径较小,关门次数相对较多的交通闸。
10.3.5.2 人字形闸门宜用于闸前水深较大、孔径也较大,关门次数相对较多的交通闸。
10.3.5.3 横拉闸门宜用于闸前水深较小、孔径较大,闸外空间受限制,关门次数相对较多的交通闸。
10.3.5.4 叠梁闸门宜用于闸前水位变化缓慢,关门次数较少,闸门孔径较小的交通闸。
10.3.6 闸底板上、下游两端应设齿墙嵌入地基,其深度不宜小于0.5m。闸侧墙应设竖直刺墙伸入堤防,长度不宜小于1.5m。
10.3.7 闸室布置必须满足抗滑、抗倾以及渗流稳定的要求。
10.4 渡槽
10.4.1 排洪沟渠跨越铁路、公路、灌溉渠道沟壑时,宜设置渡槽。
10.4.2 渡槽平面布置应与上、下游沟渠顺直连接,如确有困难,亦应在进出口段前后设置一顺直段。
10.4.3 渡槽内的水面应与上、下游沟渠水面平顺连接。渡槽设计水位以上的安全超高值应符合表2.3.1规定。
10.4.4 渡槽进出口渐变段长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10.4.4.1 渡槽进口渐变段长度,一般为渐变段水面宽度差的1.5~2.0倍。10.4.4.2 渡槽出口渐变段长度,一般为渐变段水面宽度差的2.5~3.0倍。10.4.5 渡槽出口护砌形式和长度,应根据水流流速确定。护底防冲齿墙嵌入地基,深度不应小于0.5m。
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
A.0.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A.0.1.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作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A.0.1.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作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A.0.1.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作的: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
A.0.2 条文中指定应按其它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附加说明: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 参加单位: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 天津大学 武汉市防汛指挥部 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太原市市政工程设计院 南宁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甘肃省科学院 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
马庆骥 方振远 章一鸣 杨祖玉
李鸿琏 王喜成 曾思伟 张友闻 李鉴龙 陈万佳 叶林宜 肖先悟 郭立廷 全学一 温善章
主要起草人:
第四篇:防洪堤工程施工总结
工程竣工总结
我公司承建的平江县汩罗江汉昌镇(大众片)防洪堤风光带工程,是平江县城沿汨罗江由东向西新建的城市次干道,兼有防洪堤功能,同时建设的的沿江风光带为居民提供了较好的休闲场所,提升了城市品位。有利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速平江国民经的快速发展。在施工过程中我司本着“安全第一,质量为本”的施工精神,克服了各种施工和技术上的困难,在业主单位、监理单位的积极配合下,于2011年12月25日圆满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内容,得到了业主单位、监理单位的充分肯定,在此表示感谢。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K0+520~K0+860,起点为平江大桥上游侧,沿河岸布线,下穿平江大桥通道后,跨甲山河至终点里程桩K0+860,其中K0+520~K0+565、K0+585~K0+705.4路幅宽度12.5m,K0+565~K0+585段为下穿平江大桥通道,路幅宽度11m。甲山桥段K0+705.4~K0+755.44路幅宽度14m。K0+755.44~K0+860段路幅宽度17m。全长340m。
二、工程招投标
1、投标准备:
本工程实行招投标,投标过程按规定的程序进行,项目法人平江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我公司组织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观现场后编制投标文件,内容大致包括项目投票书、预算书、施工组织设计、企业资质证书、企业营业执照、企业施工业绩、项目经理部人员组成等内容。
2、投标书的编制依据:
我公司投标书的编制依据以平江县汩罗江汉昌镇(大众片)防洪堤风光带工程招标文件为编制依据,分技术标各商务标两册。技术标编制依据以投标文件、设计图纸、现行规范、规程及现场考察情况为编制依据。商务标编制依据以《湖南省水利水电工程预算定额》、《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以及2010年第5期《岳阳工程造价》为编制依据。
3、开标、中标与签订施工承包合同:
本工程于2011年1月5日在平江县政务中心招投标办公室进行评标、开标,评定平江县汩江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为平江县汩罗江汉昌镇(大众片)防洪堤风光带C2标中标单位,2011年1月16日发中标通知书,并于2011年1月23日与项目法人平江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订施工合同。
4、投标书、合同主要标的及承诺:
本工程合同价为6,721710.22元,总工期为300日历天,按合同约定承担工程的实施、完成及缺陷修复。
三、参建单位:
1、项目法人:平江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2、监理单位:湖南江河监理有限公司
3、设计单位:湖南农林工业勘测设计院
4、施工单位:平江县汩江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
四、工程完成主要项目及工程量:
1、土石方部分:堤基全线清表5663M3,路基土方挖运7797M3,堤基土方填筑44813M3,砂卵石换填3068M3;
2、路面、通道、防护、绿化部分:路面宽度为17米,3米宽人行道+8米路面+6米人行道,路面采用18cm4%的水泥稳定砂砾石垫层+18cm5%的水泥砂砾砂砾稳定垫层+25cmC35砼,完成工程量9306M3;人行道铺设采用15cm厚的砼垫层+3cm厚的1:3的的水泥砂浆座浆+3cm厚的(60*30)麻石拉丝板,两边麻石侧石及C25锁边石,完成工程量C15垫层1991M3及麻石板铺设1991M2,安砌路沿石647米,锁边石631米;K0+520-567、K0+580-705、K0+760-800堤外侧采用格宾挡土挡及雷诺生态护坡,完成格宾2100M3,雷诺护垫121M3,K0+520-567、K0+560-690人行道外侧,K0+780-855堤内侧采用浆砌
石
挡
土
墙,完
成浆
石
1836M3;完成通道土方开挖2037M3,通道基础换填砂卵石311.9M3,砼浇筑 460.1M3;K0+560-707堤外坡栽种小灌木,红桔木球915株,七里香球17株,小苗315.2M2,K0+800-860堤外坡为草皮,完成草皮铺设1989M2,麻石树池112个,行道树采用10cm胸径乔木香樟 112株。
3、独立桥梁部分:甲山桥全长48米,分三跨16米长,宽为14米的预应力空心平板桥,桥梁灌注桩基9个,完成回旋钻机钻孔150M,C25砼灌注297M3,桥墩及盖梁C30砼113M3,预制箱形梁33片,C50砼290M3,桥面砼铺装137M3,桥台浆砌石1670M3,土方开挖1161M3,人行道护栏92米。
4、雨、污排水工程:横向雨水管采用DN300HDPE双壁波纹管111米,砖砌雨水进水井21座,雨水检查井8座,新型复合材料模压井盖井座8个,纵向雨水管采用800mmⅡ级钢筋混凝土管,铺设长度为300米。K0+620-700、K0+810-860原污水管加强加固,C30护壁砼107M3,污水管检查井加高加强9座。
五、完成施组计划保证措施
为确保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保证月、周计划实现,我项目部制定了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安全保证措施和工期保证措施。
⒈ 质量保证措施
⑴ 严格工程质量奖惩制度,认真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全员质量意识,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⑵严格按照路基工程施工工艺、桥涵桥梁施工工艺和工程规范组织施工,项目上场后立即结合工程特点和创优计划,制定各类工艺和技术质量标准细则。
⑶坚持设计文件图纸分级会审和技术交底制度。重点工程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把关审核;一般工程由专业工程师审核,每份图纸必须经过两名以上技术干部审核并填写审核意见。在严格审核的基础上由技术人员向施工单位进行四交底:施工方案交底,设计意图交底,质量标准交底,创优措施交底,并有记录。同时,应认真核对现场,并与监理、设计、建设等单位一道优化设计。
⑷认真贯彻ISO9002标准,质量管理与国际标准化接轨。工程施工中做到每个施工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每个过程都有《质量记录》,施工全过程有可追溯性,要定期召开质量专题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推进和改善质量管理工作,使质量管理走向国际标准化。
⑸技术资料和施工控制资料详实,能够正确反映施工全过程并和施工同步,同时满足竣工验交的要求。
⑹各施工队管区和重点工程编制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组织落实,抓好重要工艺流程、重点环节的摄影和编辑,为申报优质工程积累资料。
⑺同设计单位、监理单位联合创优。按规定办理各类变更设计并做到签证手续齐全。
⑻加强专业技术工种岗位培训,提高实际操作工艺水平。
⑼进一步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技术交底准确及时,认真执行测量复核制,确保定位准确,中线水平准确无误。
⑽桥梁混凝土浇筑时不得出现漏筋和空洞现象,以确保混凝土质量。⑾要加强对混凝土的质量、原材料的跟踪检测,结果及时反馈,以指导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⒉ 安全保证措施
⑴ 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安全方面,实施一套安全生产保证体系。
⑵ 从事起重、高空作业必须按照安全规则设臵安全网,拴好安全绳,戴好安全帽,并按规定戴好其它防护用品。
(3)在运输繁忙的道口设立安全监督岗,指挥行人和车辆,确保汽车运输和行人安全。
⒊ 工期保证措施
⑴ 建立强有力的指挥系统,统筹安排机械设备,材料供应,劳力调配,积极有效组织施工生产。随时掌握形象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控制工序建立奖惩领导负责制。制定分阶段工期目标,分解到人,落实到岗。同时建立工期奖惩制度,定期检查,强化制度。
⑵ 对控制工序的关键工程,选择业务素质高,经验丰富,能打硬仗的精干班组施工。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配足精良的机械设备,充分利用机械设备高效施工,保证工期按计划完成。
⑶ 加强材料及设备采购、储备、供应工作与进货检验紧密结合,确保生产供应及时。
⑷ 加强与地方各级政府及兄弟单位的联系,密切创造良好的外部施工环境,施工顺利有序地进行。
六、施工技术总结
为了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公司领导非常重视,把该工程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首先是组织强有力的富有经验的项目领导班子,选入技术精良、素质好的施工队伍来落实完成本工程,项目领导班子始终认真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坚持以质量求效益、以质量创信誉的经营方针,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全面贯彻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步骤、质量控制、施工进度、材料进厂等主要关键环节,进行安全、文明施工.准确的编制施工计划是完成该工程的关键,根据施工计划项目部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度机械设备和人力.把好工程质量关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首先是积极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复核水准点和道路中心线,认真进行图纸会审,并做好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做到层层清楚、层层落实.积极开展质量预控活动,把好原材料质量关,坚持水泥、砂、石等材料先实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的原则,对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不用,抓好每道工序的施工.,隐蔽工程坚持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提前24小时通知现场监理组织验收,使每道工序都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使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在施工期间加强各项施工管理,充分发挥机械的使用效率,加强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保证机械运转良好,协调好各工序之间的交叉作业,互创施工条件,避免相互影响,全体职工在夏天战高温、开夜班,不怕疲劳,发挥连续作战的精神,充分发扬了本公司重信誉、创质量的优良传统。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得到业主、监理和各家单位的大力配合和督促指导,是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我们在施工过程中不仅抓质量、抓进度,而且抓文明施工,积极开展安全生产评比活动,做到施工现场材料机械堆放整齐,场内无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各操作点做到工完场清,生活区卫生状况良好,整个施工过程中无工伤事故发生。
本公司通过该工程的施工要求不断地总结经验,加强自身队伍的建设,提高素质、增强施工管理能力,提高工程质量,发扬创优精神,提高本公司的信誉,为平江的基础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而言之,本工程施工特点是工期短,任务紧,技术难度较大,施工干扰多,特别是因堤线变更而影响工程进度,但项目部组织精干成员,精心组织,合理调配,终于在合同工期内,优质地完成了施工任务。
第五篇:防洪堤建设表态发言材料
倾情竭力抓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午好!
XX镇场镇防洪堤建设工程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已于5月15开工建设。它的修建,确保了场镇沿河的低洼地段428户1500余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将彻底改善场镇面貌和居住环境,对拉大城镇框架、促进XX经济发展起到划时代意义!为把我镇场镇防洪堤建设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满意工程,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宣传促发展
XX镇场镇防洪堤建设工程投资大、里程长、工期紧、任务重,建设中涉及土地征用、临时性占用、房屋拆迁、青苗赔偿等诸多问题,难免会损伤个别人的利益,为此,我们要充分发动全镇干部、群众会共同参与,要求从大局出发、以发展为重,不提过份要求,不设过高条件,扫清路障,全力支持防洪堤建设。
二是深入协调抓建设
在防洪堤建设中,我们一是给施工单位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 “三通一平”问题,确保了各标段按期开工;二是抽派专人、成立专班具体负责协调施工单位与当地村民的关系,遇到问题现场及时解决,为工程顺利施工做好保障工作;三是针对原材料供应紧张的具体情况,我们努力协调落实材料来源,以满足工程需要。1
三是加强监管保质量
在防洪堤开工建设中,质量就是生命、责任重于泰山。我们一是及时组织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并充分熟悉图纸,解答设计图纸的疑问,确保施工过程中能完整地执行设计要求;二是加强质量责任管理、明确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责任,设立“工程简介牌”,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强化原材料质量管理,对工程所需的沙石、水泥、钢材等主要建设原材料进入工地必须提供厂家出厂合格证和施工单位的送检结果,坚决杜绝不合格原材料进入工地;四是对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我们将派出业主代表和监理共同检查施工质量,待每一道工序验收合格并获准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四是做好评定重验收
在项目建设中,我们一是将会同监理人员对现场的每个施工数据进行仔细检查与认真核对,对不合格部分按规范要求,该补的应修补,该返工的一律返工;二是隐蔽工程做好专档的影像资料和现场记录,为工程验收和客观评定做好基础性工程;三是对工程施工中出现的一些质量缺陷要及时补救,确保工程质量。
总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充分利用渠江流域防洪工程和秦巴山区第二轮扶贫开发这一有利契机,抢抓机遇、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努力把XX建成宜居、宜商、宜业的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