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行XX支行发展战略实施建议
中行XX支行发展战略实施建议 组织管理优化
1.1 扁平化组织
网点能力相对不足是中国银行XX支行的业务短板之一,该行必须积极创新网点管理模式,实现扁平化的组织管理,从而有效缩短管理半径,实现集约化经营和网点能力的最大化,也更符合国有商业银行“统一法人制度”下集约化经营的有关要求。
(1)营业网点统一由支行集中管理,客户单位可在区内任何营业网点开户,实现区内网点资源共享,网点所属对公存款全部分配到支行各客户经理小组。
(2)支行实行单店式管理。调整支行内设机构,即设立客户经理部(下设若干客户经理小组)、营业部和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兼支行内勤组)。支行正、副行长除管好营业部外,直接担任客户经理部和资产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负责人,建立直面市场的新模式。
(3)对区内网点实行“大计划”管理,做到“三个统一”.即财务、会计由市分行统一建账核算;资金、计划、信贷、信息由市分行统一管理;后勤、科技、保卫由市分行统一保障。
(4)成立支行营业网点经营管理部,除原来的经营管理职能外,专门负责拓展新兴业务领域,参与网点布局的规划、调整等相关事宜,承担协调网点进行“大兵团作战”的职能,以确保支行网点整体功能的发挥。
(5)实行零售业务的统一管理。储蓄业务归口支行个人金融部统一监督、检查、辅导、管理,统一柜台服务规范,统一业务培训,集中储蓄事后监督,与网管部一起制订网点布局的调整规划,负责网点的营销策划、实施工作。网点的工作重点是抓内部管理,为客户和支行提供优质服务。
(6)实行公司业务的统一管理。支行直接经营、管理本级的信贷业务,各网点的信贷业务由网管部推荐上报支行审批。支行公司业务部根据方便客户服务的原则将网点自然新增开户单位安排归属到有关路支行,再由支行进一步明确到客户经理小组,该账户存款及其单位的联系管理,均归属该客户经理小组负责。
1.2 网点能力提升
(1)公司板块
未来五年XX支行公司板块要彰显网点特色,有序推进渠道建设,提高经营效能。围绕市行全功能网点发展策略,制订对各全功能网点公司业务发展考核方案,建立并完善公司金融网点渠道体系。进一步研究和落实对公网点的各项配套支持政策措施,引导和促进网点对公业务销售服务水平的提升,提高经营效能。同时结合市行网点分类管理的具体要求,质量并重地推进XX支行公司业务主导型网点建设工作。
各网点应当根据自身优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适宜的突出本网点的特色产品吸引客户,打响在当地的知名度,力求做到“一网一品”、“一网一特”,彰显各中行网点的市场效应,间接拉动负债业务、资产业务的发展及中间业务收入的提升。
(2)个金板块
在灵石路支行、通河路支行和友谊路支行改造的基础上,努力提升XX支行整体机构对外服务形象,全面提高网点的服务功能和综合竞争力。根据总行、市行提升网点机构的要求,计划从2011年-2015年每年至少新增6-7家网点,至2015年末网点数由目前的8家增至14家左右。在自助银行建设方面争取5年内在城区主要街道、高档小区、产业园区等交通、经济、居民居住等核心区域增加自助银行建设,至2015年末计划增加至10家左右。在离行式ATM投放方面争取5年内在居民集中居住区、大型商场、超市等区域以每年至少增加5台ATM的计划进行增投,争取为客户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服务。人力资源管理
为适应未来发展要求,中行XX支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围绕分行总体工作要求,持续推进“管目标、管规则、做服务”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步伐,统筹好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绩效和费用资源的作用,持续推进业务和管理流程优化,提升整体竞争力,促进全行绩效进步,为推进中行XX支行又好又快、持续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2.1 人力资源战略配置
树立人力资源按需超前配置的战略思路,适度加大人员投放。根据总行对未来几年人员总体规模适度增长的战略规划,结合XX支行业务发展和渠道建设的需要,五年内力争净增100人;在五年内力争补充的员工全部为全日制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员工,以提升持续发展能力;以投入产出为衡量标准,明确以发展目标预测人员投放计划,以人员投放促进业务发展,对全行各单位进行编制的量化测算和核定,不断完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在明确分行人员结构调整目标的基础上,以增量促进存量的调整,调整和优化现有人员分布和人员结构,五年内营销人员的占比要提高10%以上。在年龄结构方面,保持全辖员工平均年龄的相对稳定,总体上控制在36岁以内;在学历结构方面,全辖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员工占比要上升7%以上;在用工方式方面,将通过招聘配置结构调整和优秀编外员工纳编,全辖编外派遣制人员占比下降7%左右,占比控制在25%左右。建立和完善员工的岗位退出和各类职位的准入与退出机制,畅通人员退出渠道,促进员工素质提高。
同时,有效强化关键岗位人才培养,加强关键岗位继任人队伍建设,细化优秀人才培养方案,对各级各类关键岗位继任人才进行分层、分类选拔和培养。五年内,支行直接负责的优秀人才应达到200人左右;重点加强35岁以下、全日制大学及以上学历优秀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经过5年的努力,支行直接管理的每个领导班子要有1-2名30岁左右、全日制大学及以上学历的成员;各单位要逐步储备至少1名35岁以下的正职后备人才和2-3名30岁以下的副职后备人才;全行五年内累计补充50名管理培训生,为优化基层管理人员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人才考核激励机制
(1)加强绩效管理
加强绩效管理,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促进全行绩效进步:积极传导总、市行的绩效管理理念和发展战略目标,加强绩效研究和绩效辅导,以提高价值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导向,完善激励约束,促进分行竞争力和绩效持续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
重视绩效结果应用,培育良好的绩效文化:进一步将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费用投放、职位管理、人员配置、培训开发等主要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有机结合起来,强化相互间的磨合和互动,在相关办法中均要明确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运用,从而树立价值创造的导向,切实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干事业的激情,促使员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绩效进步。
(2)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
进一步完善价值创造与价值回报相匹配的薪酬管理机制:围绕价值创造和战略性业务重点,深化薪酬和费用分配机制改革,使薪酬等级、绩效奖金与价值创造和贡献动态匹配;完善员工收入增长机制,充分发挥薪酬及福利的保障和激励约束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牢固树立以资源配置促进价值创造的思想,根据全辖对今后五年盈利增长、投入产出的边际增长及战略性的重点区域、业务条线、产品、职位的分析预测结果,进行人力资源、费用资源的同比例或适度超前的结构调整,使资源配置与价值创造相匹配、相促进。强化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永远是商业银行战略实施中的重中之重。本文认为,XX支行应当围绕总、市行总体工作部署,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性的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原则,深入推进内控长效机制建设,创新思路,提高内控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创新技术,提高内控管理的科技含量;务实作风持续推进工作落实,使内控管理更加契合外部监管和业务发展的要求,实现经营管理无案件、无重大违规的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理工作目标。3.1 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建设重点是:(1)以“提升管理质量”为重点,以主动化、精细化、差别化为工作方向,提升预警能力,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持续、有效改善信贷资产质量;围绕构建“全面系统、动态、主动、可证实和可持续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集中精力解决内控工作的突出问题,确保实现“无重大案件、遏制重大违规事件”的内控战略目标;(2)以“实现服务领先”为目标,提高上报、审批效率、加快授信投放、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基础性工作,持续推进人才培养,建设风险管理与内控合规的专业化队伍,使XX支行走在新一轮科学发展的前列。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推进内控长效机制建设工作
按照可操作、可复制、实用性、有效性、持续性要求推动长效机制建设,结合IT蓝图上线,牵头业务条线部门进一步完善内控长效机制内涵,落实各项措施。以 “贯彻落实长效机制建设进程”为重点项目,创新工作思路,推进长效机制建设。
(2)做好蓝图上线前后的风险管控工作
一是组织二道防线内控人员开展充分有效的培训、学习、交流,尽快掌握蓝图新线下业务流程,并针对新系统、新流程查找内控风险点;二是针对新线生产系统业务数据的结构,研究搭建多维度、多层级、集约化、科技化的监控体系,重点关注远程集中核准、BGL账户使用管理,柜员管理等关键风险点,监控相关部门落实管理职责。
(3)充分履行牵头管理职能,提高二道防线整体管控水平
一是组织制定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做好非现场数据的采集工作,开展每季度联合检查,加强问题整改,促进基层机构提升内控履职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二是进一步明确二道防线部门的内控管理职责及相互合作关系,加强服务指导,强化其管控意识的主动性,管控手段的有效性,促进管控水平的提升。
(4)加强培训与队伍建设工作
积极开展多层次的操作风险、合规风险、法律风险培训,加强基层调研与风险研究,开阔工作思路,营造开放、协作、创新的学习和工作模式。
3.2 合规风险管理
(1)合规文化建设
在今后五年中全行合规文化建设以新员工合规教育和强化基层负责人履职能力为重点,围绕蓝图上线后的业务操作和风险防范,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实质内容的各类合规主题活动,使合规文化建设真正做到人人自觉参与,“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植根于每个员工心里。
(2)反洗钱管理
开展新反洗钱系统的投产培训工作,保证平稳上线;根据外部监管、业务流程的变化及总市行最新要求,梳理修改现行反洗钱制度,优化反洗钱业务流程;强化员工反洗钱合规意识及合规能力,确保基本监管要求落实到位。
(3)规章制度管理
进一步落实各部门支行规章制度管理责任人制度,强化各部门、机构规章制度实施管理与维护,定期评估制度执行效果,提高规章制度管理质量。
(4)授权管理
根据蓝图上线业务经营管理流程的变化,调整相关岗位人员的岗位基本权限,完成每年度高管人员岗位基本授权工作;在市行统一部署下深化XX支行岗位基本授权工作,结合蓝图落地的流程变化,尝试开展全员岗位授权工作。
(5)法律风险管理方面
加强法律风险的预判和对策研究。提炼法律信息管理系统归集的信息,结合法律事务处理过程中遇到的热点、风险点、纠纷等开展前瞻性法律研究,并制订相应的防范应对措施。
3.3 操作风险管理
(1)风险服务前置,实现有效投放
保持与业务单位及审批中心的有效沟通,定期分析各业务单位新增客户信贷资产余额和新增客户数占比,引导业务单位新增授信主要投向,以增强公司授信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在加快服务审批、提高效率之外,发挥风险专业人员政策把握、风险识别、把控分散风险专长的能力,提高项目成功率。
按照总行的授信政策的规定,合理配置资源,择优支持优质企业的发展。对经营不善、环保不达标、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较大、综合效益较低的企业采取压缩和退出的策略。
主动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动预判经济形势,增强宏观意识和全局意识,加强对金融海啸发展变化以及对经济形势影响的跟踪、监控和分析,准确把握信贷政策,趋利避害,全力维护资产业务持续健康安全发展。
(2)授信业务管理方面将加强监控,防范大额新增不良
近两年由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不确定因素较多,对XX支行的资产质量有可能会造成严重影响,会新增一部分不良贷款,为反映XX支行资产真实情况,在了解常州地区经济的实际状况即企业变化情况的基础上,加大监控管理,制定合理的计划有效缓释风险,督促全辖授信从业人员全面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风险管控能力、风险管控技术,防止XX支行信贷资产产生不良。
加强对客户经理的行为过程管理。制定客户经理行为规范,明确客户经理所必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强化客户经理在授信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的过程管理,统一和规范整个授信业务流程中客户经理必须进行的具体工作事项和时间要求。通过对行为过程的详细记录,提高客户经理的合规意识,同时行为过程记录信息也将成为以后各环节管理的事实依据,从而达到防范客户经理道德风险的目的。(3)加强对不良资产重点区域、重点不良客户的清收压降,控制关注类资产,改善资产质量
对存量的不良资产和新发生的不良资产,制定详细的清收方案,集中优势力量,上下联动,多策并举,加大压缩不良贷款的考核力度,严格控制新不良授信的发生,加大对潜在不良的监控,使授信资产质量有显著改善。
(4)加大调研力度,支持XX支行授信投向的准确定位
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全球经济出现了诸多不利的因素,商业银行所面对的经济环境和经营环境错综复杂,各种不确定因素很可能诱发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情况出现问题,XX支行将在总、市行的政策指导下,重视行业分析,开展在XX支行授信占比较大的行业的研究,及时调整相关授信政策,做好预警、风险提示工作,研究分析方法,注重内部分析与外部分析并重。注意收集省内行业的平均财务指标、企业竞争力的排序等信息。同时加强经济运行总体形势的分析,关注产能过剩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银行业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行业变化对其他关联行业的影响,适时采取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措施,全面防范信用风险,引导授信业务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建设
在战略规划期内,全行将高度重视软实力的提升,要将软实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成为中行XX支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源动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
(1)继续深化“行心工程”建设
要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员工文化生活。要关爱员工身心健康,搭建员工压力缓释平台并建立更加务实、高效的员工沟通机制。在绩效提升的前提下让员工分享发展成果,提高福利待遇,切实为员工办实事、做好事。将员工职业生涯发展机制完善作为“行心工程”建设的重点突破点,同时推进“行心工程”建设逐步从满足员工关怀性需求转向关注员工深层次需求的满足,开发员工能力,激发员工内在潜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和谐统一。
(2)深入推进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品牌形象
坚持以“文化促服务、以服务促发展、打造内外部客户首选银行”为目标,深入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全行各级要视员工为内部客户,优化措施,创新形式,切实推进内部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全行整体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内部客户满意度。另一方面要强化外部客户服务体系建设,树立“服务领先”的理念,要优化对外服务环境,服务流程,优化服务体系建设考评方案,加大考核挂钩力度,推进服务品牌建设,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扩大中行知名度,提升中行品牌形象。
(3)加强员工思想教育,深化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
围绕全行工作目标和管理要求,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员工思想教育、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注重过程管理,加强精细化管理;全行要大力弘扬正气,激励士气,宣传典型,树立榜样;要持续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将“创先争优”活动与XX支行战略目标的实现紧密结合,通过活动的深入开展,发挥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模范表率作用,带动全行员工共同为分行战略目标的达成贡献更多智慧。
第二篇: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几点建议
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建议
一、正确把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涵和意义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我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两层含义:一是中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而不是传统的劳动力以及资源能源驱动; 二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驱动发展,而不是为了发表高水平论文。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以及十七大都明确提出科技发展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任务,要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尤其是明确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高技术不再是独立发展的产业,而要与传统产业全面结合。十八大的“创新驱动发展”是对上述认识的精辟总结,也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必须充分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抓住重点,形成合力。
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
一是对我市形成国内乃至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战略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市同全国一样,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源于发挥了劳动力和资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这种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与低成本优势相比,技术创新具有不易模仿、附加值高等突出特点,由此建立的创新优 1 势持续时间长、竞争力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市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是对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现实意义。科技创新具有乘数效应,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且可以通过科技的渗透作用放大各生产要素的生产力,提高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可以全面提升我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是对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具有长远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产业技术创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既可以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变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发展模式,又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三篇:股改后县域支行发展战略选择
XX股改后县域支行发展策略选择
摘要:从股改后XX县域支行面临信贷资产空心化及经营转型与经济环境、现行管理体制之间等之间存在的五大矛盾入手,创造性地阐述县域支行经营转型的四种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四新”风险防范、“三针对”分类绩效考核以及人本管理等管控措施。
关键辞:股改 县域支行 发展策略
目前,XX正在深入开展股份制改革前的各类准备工作。经过股改后,大量信贷资产被剥离,面临信贷资产空心化挑战,县域支行该如何在“三农”市场定位下调整业务发展战略、业务经营重心及创利增效模式?相应,该如何适应这一变化,调整对股改后县域支行的绩效考核、风险制约、内控监督?县域支行是XX组织机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XX支持县域经济、服务“三农”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力军作用,因此,对这两个问题的前瞻性考量和布局,对提升XX的整体经营实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一、股改对县域支行发展的影响
做为最后一家实行股改的商业银行,农行股改后必将使县域支行一些潜在的、隐形的的问题和矛盾集中凸显,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减轻财务包袱与信贷资产空心化的矛盾。大量不良资产剥离后,减少了呆帐准备计提等方面的资产占用,更有利于县域支行适应经济资本管理,轻装上阵,加速业务转型步伐,成为经营有方、管控有力、富有活力的支持“三农”发展的金融机构。同时,近年来随着信贷政策日益严格,许多县域支行新增信贷资产规模有限,面临大量不良资产的剥离,信贷资产空心化的局面将进一步凸显,从而短期内将减轻农行在当地的话语权,不利于业务拓展。
2、经营阵地收缩、贷款权限上收与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矛盾。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中小企业法》等,并对金融机构提出了相应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但随着我行前几年普遍收缩了在县域地区的经营阵地,机构撤并较多。再加之在信贷经营策略普遍实行扁平化管理,纷纷采取经营管理权上收、实行严格的授权授信制度以及资金全国统一调度等措施,致使县域地区农行支持县域经济显得有心无力。
3、银行信贷管理机制“硬管理”与政府、社会对企业贷款管理的“软约束”的矛盾。目前,我行为防范信贷风险,全面强化了信贷管理机制,制定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就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做了明确规定。如制定严格的贷款准人标准、贷款责任人终生责任追究制度等。但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政府和社会对
企业贷款的使用和本息的归还却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管理职责不明确,奖惩措施未落实,《破产法》执行不严格,债权胜诉执行中政府干预执行难,往往是胜了官司输了钱,法律“白条”现象严重,金融机构为保全债权而采取的依法收贷效果不佳。再加之贷款运用得好坏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自身利益约束差等,不可避免地助长了企业贷款使用不按规定用途或拖欠本息不还的现象,使银行贷款风险防不胜防,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信贷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挫伤了银行投贷的积极性。
4、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商业银行信贷计划管理体制改革要求相矛盾。目前县域经济的现状是:农业基础薄弱,基本上还是以传统的种植为主,靠天吃饭依赖性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没有形成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带农户这样高层次主导型的拳头企业和产品,未能形成规模农业经济。县域工业基础薄弱,企业生产规模小,设备落后,技术含量低,产品结构不合理,无市场竞争力,亏损严重,整体效益落后,多数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尤其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随意性大,银行对企业贷款后管理难,债权没有保证,如此现状与银行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优势行业倾斜的信贷计划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极不相适应,使县域贷款增量相对减少。从另一方面说,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优势行业倾斜虽然对银行企业化经营是合理和必要的,但这种过度集中不仅使银行自身的潜在风险加大,还导致对县域信贷投放不足问题更加突出,加剧了区域经
济发展的不平衡。
5、企业贷款资信不足与贷款需求大的矛盾。在目前县域经济欠发达地区,信用活动外部环境不佳,企业贷款资信不足,符合贷款条件的企业少之又少,而又缺乏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由于风险补偿机制欠缺,银行很难找到符合条件的贷款项目和贷款企业,致使金融机构无法对其开展信贷业务。据调查,许多县中小企业AA级以上的寥寥无几。即使是对部分符合条件的企业办理贷款,而中介机构门槛多,收费高,名目繁多的手续费增加了企业的支出,抬高了贷款的门槛。
二、股改后县域支行发展战略抉择
股改后,意味着县域支行必须加速经营方式、盈利模式的转型步伐,要改变以往靠清收不良贷款、发放贷款赚取存贷利差的单一盈利模式,逐渐开拓多元化的盈利创收渠道。按照其业务重心或发展目标定位,基本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
1、负债业务银行。即以发展各类存款业务为主,以资金组织成本与资金上存利息收入之间的利差为主要盈利来源。我国邮政储蓄和国外许多储蓄银行都基本是以负债业务为主,通过赚取资金上存中央银行或者资金拆借利息收入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因此,做为负债业务银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中间业务银行。即以结算业务、卡业务、代收代付、基金销售、保险代理、代理国家开发银行等其他银行业务等中间
业务为主要利润来源。目前,国外发达国家许多银行的中间业务净收入高达60%左右,国内商业银行也纷纷围绕卡业务建立了准事业部制的组织机构,充分证明了这一发展道路的可行性。
3、零售业务银行。即地处集贸市场等商品聚散地,或当地特色经济发达,形成一定规模和产业带的县域支行,应积极深入研究,优化作业流程,依托行业协会、产业化组织及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对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扶持力度,走以小额贷款零售为主营业务的发展道路。
4、县域“准中央银行”。除了“发行的银行”、“国家的银行”职责之外,中央银行很重要的一方面职责就是“银行的银行”,即为银行提供支付结算及资金拆借等方面服务。目前,许多经济欠发达县域,其他三家国有商业的分支行或者撤离或者降格,当地人民银行受人员、机构等方面限制,功能日益萎缩。因此,作为县域唯一一家资金实力强大且具有覆盖全国、功能健全结算网络的商业银行,可承担起邮政储蓄、信用社以及将来大量成立的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合作社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清算、拆借等职能,部分承担起县域范围内“银行的银行”职能,从中赚取结算手续费即金融机构往来净利息收入。
三、股改后对县域支行发展的管控
1、全面管控,重点防控四类新风险
一是新机构风险。重点做好三类风险管控:一是对扁平化产生的单点支行,要在业务授权、内控制约等方面加大管控力度;
二是对新设立的自助银行、自动柜员机等新型远程网点,要密切关注,加大巡查力度,强化风险管控;三是对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要从综合实力、金融资信、人才配臵等角度入手,决定与其合作的方式、规模、产品。
二是新产品风险。一方面,要积极开发,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按照“总额控制、随贷随借”的原则,为客户提供实用的“简式便捷套餐型”金融产品,同时又要从客户准入、还款来源等各个角度综合考量,有效控制产品风险。另一方面,严防新金融产品推广风险。随着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金融产品同质化局面即将被打破,金融产品创新推广的步伐必将进一步加大,县域支行做为金融产品推广管理体系的神经末梢,要高度关注新金融产品与现实的衔接性,前瞻性采取防范措施
三是新业务风险。要严格落实“三分”、“三双”“三有”岗位制约制度,加强电子银行证书管理,切实防范利用电子银行虚假注册和欺诈案件的发生,严格规范电子银行产品客户群体管理,严防网上银行等新兴业务风险。同时,支持“三农”既是责任,又是机遇,同时面临着政策、体制、自然灾害等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在支持“三农”的过程中,既要开拓思路,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又要时刻把风险臵于业务拓展、金融创新之前去考虑、去部署、去规划,积极稳妥地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有效防范严防支持“三农”过程中的风险。
四是新客户风险。要积极发掘和培养一批产品竞争力强、科
技含量高、诚实守信、经营规范、效益好的县域企业,树立典范,促进县域金融环境好转;要适度支持农户经济,对前景好、潜力大、信誉良好的农户适度进行信贷支持;要针对县域经济的特殊性,借鉴信用社的“信用村”、“信用户”创新等方式,引导信贷人员有效优化信贷客户结构。
2、分类管理,提升绩效考核成效
一是针对不同发展趋向支行要区别对待考核。本文第二部分按照其业务重心或发展目标定位,明确了县域支行的四类发展模式。显然,针对不同模式、不同目标定位的支行绝对不能以一套指标体系去考核约束。因此,要基本立足上述四类模式,分门别类,制订与之相适应的配套经营指标考核体系,制定指导性的战略发展规划。
二是针对不同地域区位支行要区别对待考核。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经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经济区域,区分经济发达区、城乡结合区、传统农业区、资源工矿区、产业集群区等不同区位,针对性地做好信贷产品、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的制订工作,切实抓好风险控制是寻找结合点的重要保障,要结合各个产业和各种模式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
三是针对不同岗位员工要区别对待考核。一是支行高管人员。目前,我行高管人员薪酬分配主要采取的是“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奖励工资”的组合薪酬分配制度,今后应逐步与市场接轨,逐步推行年薪制,根据单位经营能力、盈利水平和高管人员
岗位分工情况来确定每名高管人员的年薪工资,并分为基础工资和效益工资两部分,每月发放基本生活费,年终总评考核发放效益工资。二是客户经理。应坚持“以利润为核心,量化考核指标,体现按绩取酬,鼓励多劳多得”的原则,将其工资总额分为基础工资和效益工资,基础工资保生活,效益工资与开发的客户及产生的效益紧密挂钩。三是专业清收盘活人员。既要考虑生活所需,又要体现效益原则,将专职清收人员工资分为两大类:基本工资保证生活所需,按月发放;效益工资根据完成任务多少、工作质量好坏、表现优劣于次月考核发放。采取“按月考核,按月兑现,按年通算”办法,当月任务超额部分可顶下月任务,当月欠任务部分累加到下月任务,次月将上月所欠任务补上完成任务的,可返还所扣效益工资。四是一线柜员。其工资考核应主要以每名柜员的业务量、服务技能和营销业绩为主,实行星级管理,定期对全行所有柜员进行技能考核,根据柜员的考核成绩以用日常工作业务量、营销创利来确定每名柜员的星级档次,按照不同的星级标准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五是机关员工。业绩考核应通过部室目标及员工岗位目标责任制的办法来量化实施,全行对部室按部室目标百分考核办法考核管理,部室对员工按岗位分工情况建立责任制实行百分考核。考核指标设臵应涵盖业务学习、劳动纪律、环境卫生、遵纪守法、工作作风、尽职履责和本专业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其中前台部门应以存贷业务、中间业务等业务指标完成情况为重点,依据“模拟利润”或“经济增加值”测
算;后台部门以各项管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为重,主要通过各项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以及上级行主管部门、支行下属部门的评价反映情况来考核。
3、以人为本,强化员工素质
一要建立网点联包制度。全行任务落实的重点、管理执行的关键、责任承担的主体是基层。离开基层所有的经营指标、内控管理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为了畅通与一线沟通的渠道,搭建良性互动的平台,要实施行长包点、经理主任包人,带着真情实意,带着满腔热情,为基层网点排忧解难,关心疾苦。要通过分级联包,努力实现“四个确保”,即网点基础管理水平、综合竞争实力显著提高;网点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基层员工业务水准、综合素质、合规意识明显提升;员工收入随着全行业务发展进步稳步提高,使全行上下形成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利益共同体。
二要切实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要广泛倾听员工的心声,逐网点、逐员工虚心听取意见,持续开展“两排查、两改善”活动。即全面排查员工薪酬待遇落实情况,排查必需机具、设备配备情况;改善基层网点的工作环境,改善基层员工的生活条件,要尽最大努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争取初见成效。
三是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表率示范作用。行长要做全员的楷模,部门主管要做职员的表率,以追求卓越的思想境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充满激情的忘我投入,务实高效的具体行动影响
员工、带动员工、激励员工、凝聚员工。
四是不断丰富员工文化生活。要利用节假日等有效时机,坚持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文娱活动,通过举办职工运动会,开展文艺演出、举办知识竞赛、趣味比赛等形式,寓教于乐,提高全行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四篇:中行支行岗位精彩竞聘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各位领导给我这次参加竞聘的机会。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剖析自己,推介自己,恳请评委们指正和大力支持。
一、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和成果
20XX年,我从银行学校毕业入行,平凡的度过世纪,豪情的步入世纪。风雨年,在领导、同事们的关怀和帮助下,我成长并逐渐成熟。期间辗转数个基层营业机构、机关部室,从内勤到外勤,从基层员工到任部室副职多年,辛勤与汗水相伴,已锻炼成为一名遵章守纪、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中行人。
二、竞聘优势
1、有长时间的基层工作实践,丰富的社会阅历,从事岗位多,业务知识比较全面。对于这点,通过我上面的简单介绍,相信各位评委一定有所了解。但我深信一点:时间、社会和平凡的工作最能锻炼人、培养人,它使我有理智、有激情、更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2、思想端正,有良好的人生观、处世观,能善解人意,甘于奉献。年经县行党委认真考察、考核,我被组织接受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并如期转正,成为一名正式党员。日常工作中,我也是严格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廉洁奉公,助人为乐;坚持正义,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
3、勤奋好学,积极进取。工作中,我认真地学习领会上级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合规文化为契机,严格贯彻执行,杜绝出现违规、违纪行为。工作之余,培养自学能力,年通过自学考试,取得山东经济学院金融专业专科学历,年参加开放式高等教育,取得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本科学历;年通过了经济师资格考试,并于年被县行正式聘用;年参加国家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考试,顺利取得执业资格,并在年山东省国资委举办的继续教育中被评为“优秀学员”。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行领导的支持。他激发了我积极进取的工作热情,也为我日后更好开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4、有多年的管理经验,能服从大局、服从领导。自年4月以来,一直从事副职工作,一方面认真的履行岗位职责,切实抓好自身主要业务和分管工作,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另一方面,积极地当好主任的参谋、助手,及时办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能识大局、识时务,服从领导,协同作战,圆满的完成县行分配的任务。
三、以后的工作打算
如果竞聘成功,我会从以下几点努力开展工作:
1、服从党委安排,及时进入角色,带好身边的人,切实履行好部门负责人职责。现在正逢新年伊始,各项工作刚起步,头绪也比较多,因此,首先应服从县行党委的工作安排,服从大局,树立“全行一盘棋”观念。根据年初县行全年任务指标分配,及时分解落实,不留任何死角。工作中以身作则,大胆管理,充分调动部门全体人员工作积极性,以饱满的激情全面完成工作任务。
2、继续发扬自己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作为部门负责人,应全面掌握金融法律法规、银行专业知识和上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勤奋好学,搞懂、学会,并及时传达贯彻落实。工作中坚持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身先士卒,积极发扬“班长”的表率带头作用。
3、团结友爱,共同协作,确保全年工作安全无事故。作为部门负责人,首先应加强合规经营意识,始终坚持“安全就是效益”观念,紧抓内控管理,严防工作隐患,确保各项业务快速、健康发展。其次坚持谈心制度,要切实关注身边人,常交心,常进行思想交流和沟通。本部门全体人员之间应搞好团结,发扬团队精神,坚决杜绝武断、独裁。最后,充分利用好绩效考核体系,做到公平合理,奖惩分明,形成一种团结友爱、人人都求积极上进的良好氛围。
最新,无论结果如何,我都会一如既往,继续努力工作。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全力实施五大发展战略
全力实施五大发展战略
为把辽阳建设成为特大型城市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辽阳市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唐志国
(2011年6月20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辽阳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辽阳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在省委的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发图强,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在辽阳的发展历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
这五年,是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的五年。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35亿元,年均增长16.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76.5亿元,年均增长2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1332亿元,年均增长35.3%。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五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一批关系辽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芳烃及精细化工、工业铝材、汽车配套、钢铁精深加工、日用化工、装备制造六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芳烃基地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辽阳国家芳烃及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县域经济实现“三年翻番”,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全面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城区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弓长岭成为全省首个温泉旅游度假区,佟二堡皮装裘皮的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民营经济主力军地位日益突出,我市成为全省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节能减排成效明显,淘汰了大量落后产能。大规模实施植树造林、水系建设、大气治理、污水和垃圾处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这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五年。河东新城建设全面展开,16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辽阳人民期盼的跨河而立的城市正在逐步成为现实。三年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多亿元,整理土地9.3平方公里,开工建设118个重点项目。市民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市民广场、河东高中、辽溪铁路搬迁、三座跨河大桥等重点工程即将竣工。多个全国知名企业投资的城市综合体项目正在建设。老城区改建力度空前,城市南部开发初具规模,中心城区改建面积逐年扩大,城市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城市面貌不断改观。灯塔、首山、汤河新城和佟二堡、望水等新市镇建设全面展开,多点推进的城镇化格局初步呈现。全市城镇化率达到63.5%,五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
这五年,是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的五年。市属国有企业改制基本完成。民营企业机制创新实现新突破,忠旺集团和奥克集团成功上市。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政府机构大部门体制初步建立。燃气、供暖等公用事业实现了市场化。对内对外开放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显著提高,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五年来,实际利用外资15亿美元,年均增长83%;引进域外资金830亿元,年均增长55%;外贸出口37亿美元,年均增长32%。
这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6570元和8095元,年均分别增长14.5%。五年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27.7万人,实现了创建充分就业城市的目标。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实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广覆盖。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了省下达的棚户区改造任务,新建廉租房、经济适用房104万平方米,改造了3500多户农村的危房。控辍保学、职业教育、普及高中教育等工作处在全省先进水平。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完成了“文化惠民”五项工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这五年,是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人大及其常委会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政协组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不断深入。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工作更加活跃。党务、政务、村务公开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参与公共管理的范围不断扩大。圆满完成“五五”普法任务,依法治市水平有新的提高。保持了“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殊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开展,公民的文明素质进一步提高,我市跨入省级文明城市行列。平安建设成效明显,我市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市”,连续四年被省评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先进市”。
这五年,是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提高的五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卓有成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明显成果。理论武装工作不断深化,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有新的进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健全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全面落实中央换届要求和“四项监督”制度,形成了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各级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增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监督检查工作持续加强,保证了中央和省、市委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规范了行政权力制度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开展了机关作风整顿工作,机关作风明显转变。
各位代表,同志们,辽阳的发展是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努力工作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十届市委,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向驻辽部队、武警官兵以及所有关心、支持辽阳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还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发展方式有待转变;老城区改建任务繁重,新城新市镇建设进展不平衡;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压力较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亟待加强;个别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发展观念、工作作风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消极腐败的问题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解决。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加深了以下六个方面的认识:
一是必须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的领导核心作用,正确把握全市发展的方向,汇集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是必须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使经济社会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三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激活发展动力,拓展发展资源,扩大发展空间,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
四是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握群众新期待,满足群众新要求,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群众更多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五是必须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注重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相结合,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保持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
六是必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良好的选人用人风气,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建设一支能干成事业、善抓落实的干部队伍,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开创辽阳更加美好的明天。
二、实施五大发展战略,把辽阳建设成为特大型城市
今后五年,是辽阳发展的重要时期。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确定了建设滨水型城市、全域城镇化城市、特色产业化城市、和谐文明城市、生态宜居城市五大发展战略,把辽阳建设成为特大型城市的奋斗目标。这是我市在沈辽鞍营经济带上崛起的必然要求,是统筹全市城乡大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战略目标,去年经市委十届十次全会确定后,已经成为引领全市人民再创辽阳新辉煌的一面旗帜。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已经向这一战略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未来五年,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咬住目标不动摇,使这个宏伟蓝图成为美好的现实。
今后五年全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力实施五大发展战略,为把辽阳建设成为特大型城市而奋斗。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第一,以河东新城为重点,推进新城新市镇建设和老城区改建,加速全域城镇化进程。这是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建设特大型城市的首要任务。要完善城镇化布局,形成滨水中心城区和七个卫星城竞相发展的全市城镇化新格局。
河东新城建设,是辽阳的希望所在。未来五年,要举全市之力全面掀起大开发、大建设的高潮。坚持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执行新城总体规划和控详规划。高标准提升滨水生态景观,使一河两岸成为中心城区景观走廊。完成起步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成若干城市综合体和标志性建筑。加快发展以商务商贸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强化新城的产业支撑。经过五年的奋斗,一座滨水现代化新城区将崛起在河东大地。
老城区改建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愿望,是提升城市形象的紧迫任务,要坚持高标准,改出特色、改出精品。要重点抓好城市出入口改建,抓好城南、西关和站前等重点地段改建,抓好主干道两侧危旧房屋改建。做活水的文章,把太子河水更多地引入市区。保护文物古迹,复建历史景观,弘扬古城文化,展示古城悠久的历史风貌。要依法加强城市管理,切实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在辽阳县、灯塔市、太子河区、弓长岭区、宏伟区建设七个新城新市镇,形成围绕中心城区的七个卫星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举措。七个新城新市镇要各具特色,高起点做好各项规划。要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承载能力。要着力打造特色产业,每个新城新市镇至少形成一个主导产业。经过五年努力,全市城镇化率达到70%,基本实现全域城镇化。
第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这是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建设特大型城市的重要基础。要坚持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特色产业,显著增强全市的经济实力。
以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加速工业化进程。工业是我市经济的主要支撑。要坚持走工业强市之路,做大做强芳烃及精细化工、工业铝材、汽车配套、钢铁精深加工、日用化工、装备制造六个工业产业集群。经过五年努力,六个工业产业集群销售收入要占全市工业的75%以上。加速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助推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
加快发展服务业,推动城区经济大发展。要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作为城区经济的支柱产业。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力推进河东新城商务商贸旅游、弓长岭温泉旅游、佟二堡皮装裘皮、西关至站前商贸四个服务业集中区建设,引进世界知名企业,培育服务业骨干企业。
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要实现县域经济的第二个“三年翻番”,两县(市)在全省综合排名前移,力争进入全国百强县。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辽阳县和灯塔市要形成“一县一业”的格局。支持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施整乡推进工程,使山区群众生活明显改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把经济增长建立在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优势产业发展腾出更多的环境容量。全面推进污染物总量减排,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污染防治,加大辽河流域辽阳段治理力度,保护好汤河水库饮用水源。加快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再制造利用产业的发展。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积极推进生态建设,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增加城乡绿地面积,全面优化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第三,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这是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建设特大型城市的不竭动力。
以更大的决心深化改革。积极落实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措施,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完成市属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主辅分离任务,探索集体企业改革。推动民营企业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大力度扶持企业上市。经过五年努力,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达到80%以上。深化农
村综合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探索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稳妥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基本实现市政公用事业社会化。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
全力建设大开放的辽阳。积极营造亲商安商助商的环境,形成大开放的浓厚氛围。坚持引进外资和内资并重,创新招商机制,改进招商方式,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重点围绕新城新市镇建设、老城区改建、产业集群发展,引进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保持外贸出口稳步增长。
第四,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建设特大型城市的重要保证。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扎实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和社会氛围。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法律和工作监督权、人事任免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组织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认真做好民族、宗教和对台、侨务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切实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和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政,认真抓好“六五”普法教育。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执法权、司法权监督制约,确保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加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城市影响力。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保持“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荣誉。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争创全国文明城为载体,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广大市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素质。第五,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这是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建设特大型城市的根本目的。要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美好生活。
高度关注民生,认真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要巩固创建充分就业城市成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努力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制度和新农保为重点,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对城乡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救助力度。推进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基本解决城乡贫困家庭住房问题。
坚持统筹协调发展,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办好第十二届全运会单项赛事,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提高社会管理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积极探索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注重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创新信访工作方式,切实解决信访突出问题。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力争进入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市行列。健全应急管理机制,狠抓生产、消防、交通和食品药品等领域的安全管理,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三、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推动辽阳各项事业发展,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建设特大型城市提供根本保证。
第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切实增强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能力。要始终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发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作用,抓好领导干部理论和业务学习。以县级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党校为主阵地,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校的优质培训资源和“辽阳讲坛”等载体,大规模培训干部,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理论水平。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健全考评机制,形成崇尚学习的浓厚风气。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来践行,作为精神境界来追求,作为能力素质来培养。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才能。第二,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重点,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各级领导班子和
干部队伍是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建设特大型城市的中坚和骨干。要以思想理论、组织制度和工作作风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知识、年龄、专业和性格结构,建设充满激情、团结和谐、干净干事的领导集体。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任前公示等制度,扩大公开选拔和竞争选拔干部的范围和比例,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透明度和公信度。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任用敢于负责、埋头苦干、实绩突出的干部,调整不思进取、工作平庸、落实不力的干部。健全和完善干部监督和管理机制,从严管理干部,落实干部监督四项工作制度。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注重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做好老干部工作,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充分发挥老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党管人才,落实人才工作责任制,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吸引人才,用好人才,把各方面的人才凝聚到实施五大发展战略,建设特大型城市的生动实践中来。
第三,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和战斗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以“活跃基层、打牢基础”为目标,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积极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注重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能力。扎实开展党群共建和谐文明社区活动,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促进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强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积极探索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发展党内民主,扩大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范围,实行党代表任期制。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工作。
第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绝不能有丝毫懈怠。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营造以廉为本、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落实和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全面推进“五大系统”建设,重点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深化纠风治乱和行政监察工作,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和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检查考核、结果运用和责任追究机制,形成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合力。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决不允许腐败现象危害我们的发展振兴大业。
第五,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形成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我们的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做到决策定一条落实一条,工作干一件成功一件。要围绕大局抓落实,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大局意识,把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一项一项地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基层中去,落实到群众中去;开拓创新抓落实,善于运用创新的思维和改革的措施,解决好改革、发展、稳定中遇到的难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雷厉风行抓落实,崇尚快节奏,追求高效率;转变作风抓落实,力戒形式主义,减少迎来送往,提倡现场办公,轻车简从下基层,减少会议和文件,提倡开短会、说短话。要让广大干部有足够的精力抓落实,使抓落实成为全市各项工作的主旋律。
各位代表,同志们,未来五年前景美好,宏伟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满怀激情,开拓创新,全力实施五大发展战略,为把辽阳建设成为特大型城市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