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域支行发展规划建议
县域支行发展规划简述
县域市场不同于一线和二线城市,有着自身鲜明的特点,是乡土气息孕育下的熟人社会,历来有讲“情”优先于讲“法”的传统。把握县域乡土文化特点对县域支行明确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有着重要意义。
(一)从业务特色上看,一是对公客户主要以中小企业所支撑的实体经济为主。从经济结构上看,整体上吕梁区域仍然以煤焦铝等重工业以及由此产生的上下游贸易链企业为主导,这些行业支撑着整个区域普通老百姓的就业空间,因此相比较于一二线城市的产业结构而言,其抗下行周期影响的能力可能更弱,行业的周期性对县域客户的影响较大。二是优惠扶持政策多。吕梁13个县,9个贫困县,扶贫政策的倾向性较大,而且在国家实施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各级政府针对农田水利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种植户养殖户的投入以及各种补贴资金非常丰富,同时包括农村林地、农地、宅基地等在内的各种综合改革试点都在大力推进,一些重点项目也选择在县域落户,政策支持的力度非常大,其中的商机不容错失,需要总行在认真分析研判县域市场的前提下,将这块市场找准抓牢。三是劳务经济特色明显。老百姓的收入和创业有着明显的劳务经济特色,特别是贫困县的乡镇地区异地务工、经商人员占比较大,每年带回的资金总量非常可观,针对这部分资金和客户,有强力拓展空间。
(二)从县域客户的营销特点看,有“两大市场”、“三类客户”从对公存款看,县域机构客户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机构客户形成的存款量大且较稳定,往往可以占到当地经营的相对较好的银行对公存款的三到五成,而且机构客户还能联动带来大量其他的资源和业务机会。
从客户规模划分,县域客户以大众小微客户为主,主要是以各类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主,大中型企业和个人中、高端客户资源相比一二线明显偏少,主要原因是中高端客户考虑到老人需要的医疗资源和小孩需要的教育资源,导致中高端客户流向一二线城市的体量越来越大。
从客户营销的难易程度看,县域支行独特的“熟人社会”使得关系营销特色明显,业务拓展中受人际关系因素的影响非常大,客观上导致银行的品牌优势、服务优势、产品优势有时无法充分发挥。因此,县域支行必须充分结合县域市场和客户的特点,找准当前的商机,把握未来的先机,有针对性和前瞻地进行人员招聘、市场开发。
所以把握 “三类客户”、“两大市场”应该作为县域支行当前和未来的主攻方向。
1.三类客户。一类是机构客户,县域地区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政府对经济金融资源的分配具有主导地位,抓住政府实际上也就抓住了市场竞争的主要矛盾,占据了“制高点”,因此,当前必须将政府作为最大、最优质和最重要的客户来维护,特别是以财政、社保、公积金、水利、土地和重大建设项目等政府主导领域为重点,抓好财政龙头,服务好地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最大程度赢得政府支持。这类客户建议总行在县域支行的人员招聘上,对有政府资源背景的人员,降低其他门槛,强力吸收这部分人员充实到县域支行队伍中,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二类是总行授信类客户,这与县域产业特点相适应,目前全省有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均为我行的授信客户,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存量授信客户资源,开展链条式营销,比如针对授信客户,要打通其整个链条,以及相关企业的股东和高管、员工等各关联方面,做到开立账户、支付结算以及各种主要产品公私联动的全覆盖。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县域经济中发挥作用较大和影响力较高的民营企业2013年均上收的能源事业部,受能源事业部上收的影响,实质上异地分、支机构对这部分企业的粘结度和话语权均很小,导致开展链条式营销存在很大的障碍,建议总行从考核导向上整体考虑能源事业部客户与异地分支机构的联动营销。将会成为县域支行发展的潜力增长点。
三类是“长尾”客户,这是基于县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决定的,从县域客户的结构看,不管是对公还是对私,高端客户资源总体上比较有限,而且这类客户的维护拓展成本非常高,市场争夺已经是一片红海,但小康客户资源非常丰富,包括小微企业、各类商户等多种类型,同时这些客户的忠诚度一般比较高,抓住这部分客户可能比仅仅单纯地营销本地高端客户的实际效果更好,但是该类型客户需要总行出台相应的支持小微企业、商户的存贷一体化的产品,比如在吕梁小微商户做的较好的民生银行,有(T+O)POS机具+储蓄卡+流水贷等相关产品,致使商户对其忠诚度很高,倘若我行有类似的产品,将对县域支行抢占大众客户市场有很大的帮助。
2.“两大市场”。一是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形成的大市场,目前吕梁区域市民占比要远远小于农民的占比,农商行、信用社和邮储银行在农村、农业这类市场占有主要的优势,但是随着县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基本设施改造和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以及伴随建设改造产生的代发、代偿等业务;随着“撤村建居”(即撤销村委会,将若干自然村进行合并建立居委会)、地质灾害治理、资源型村镇的整体搬迁以及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使城镇居民的范围成倍增长,城镇居民集中之后必然将在农保、医疗、教育、消费等民生领域产生大量的需求。应该说这些领域需要总行未雨绸缪,使县域支行有相应配套的产品,针对乡镇农村客户的特点在这些领域做好深耕细作的准备。
二是县域务工创业人员形成的大市场,人口输出一般在县域地区都不同程度存在,现有的村镇结构体系中,都有大量年轻劳动力在异地务工创业,老人小孩留守农村,年轻劳动力每年带回的资金总量非常可观,针对这部分市场的拓展,首要的是在思想上做到“三个破除”:即破除对务工人员经济实力的低估,据了解,这部分在外务工的人员中,每人每年在外务工的纯收入约在3-5万,8—12万元左右不等,比如像吕梁山护工等形成产业链和一定知名度的务工人员,如夫妻双方均在外务工则家庭年纯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而且由于在外务工开销支出非常少,一般这些收入带回之后除少量供家庭留守成员使用外,大部分都是形成定期存款;破除对务工人员接受新事物能力的担忧,从客户经理在企业为员工办理手机银行的了解程度看,中青年务工群体,实际上对手机银行等新渠道的接受程度非常高,而且养成了非常好的使用习惯;破除对营销务工市场实际效果的怀疑,从客户经理营销情况看,只要找准务工人员的集中地区和关键人员,建好“网点一乡镇联系人一目标客户”这套网络,营销基本上都能取得预期效果,可以说由于这类市场同业的拓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还处于“处女地”状态,营销起来成本低、效果好。但是拓展这个市场需要特定的时点,需要乡镇一级的公关,需要部分相关费用的支撑,需要移动开卡机具升级,开通具备转账功能的手机银行、网银等功能,提高服务效率,这些问题均需要总分支联动解决。
二、在网点建设所涉及的人员配置方面。县域网点的人员目前确实存在不足,究其原因除网点自身配置原因外,主要是由四个方面的因素所导致:一是客户因素,这与当前客户的交易习惯有关,县域支行目前老龄人口的比例在逐步加大,但是这部分人群均有一定的积蓄,而大龄、老龄客户仍然习惯于在柜面办理各种业务,增加了人力资源的占用;二是网点运作因素,目前网点承担了大量的非核心事务性业务,占用了宝贵的人力资源,比如县域分支机构无自己的现金库、柜员机维护、离行式自助加钞等就占用了员工很大一部分的有效工作时间,三是业务处理的自助化程度不高,还有大量简单业务要求客户必须到网点办理。四是网点人员流失率较高,甚至在员工之间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玩笑话:有能力的都跳槽走了,剩下的都是没有能力的,想走却走不了的。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应该引起思考:运营制度是否更该人性化、操作流程是否更加优化,零售产品是否更要创新,公司业务上收之后是否更应做好与县域支行公私联动的衔接。
针对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且不说增加网点人员配置,目前来看至少有两条路径可以缓解:其一,实施非核心业务外包。未来网点的一些低风险、事务性的非核心工作应当外包出去,不能让宝贵的人力资源从事一些低效低价值的工作。虽然会增加支出,但总体上是节省人力成本的有效途径,节约出来的人员可以从事市场拓展等更能创造价值的工作。其二,实施业务远程办理。一些简单、普通业务只要是通过技术手段能解决的风险控制问题,客户能自助办理的就不要柜员介入,能远程办理的就不让客户到实地办理。好地适应网络化、电子化的客户服务趋势,这也是县域支行缓解网点人员不足的途径之一。
三、从财务资源配置方面,县域支行竞争力在逐渐加大,开业较早的支行发展逐渐进入瓶颈期,财务资源配置也出现了新的情况,不管是人力基础费用还是营销费用增量都极其有限,有的甚至是负增长;信贷资源的上收,加之县域体量总体上也比较有限,与经济低谷新常态基本合拍;人员增长依然受到限制。以往靠资源投入拉动业务增长的模式已经很难行得通。新常态下资源配置需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总体上遵循一个导向,即以业绩导向,坚持以业绩增加值挂钩为核心的薪酬分配制度,激励价值创造,体现对核心业务和价值创造链前端的发展要求;二是健全两个体系,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多维考核体系,以及客户维度的资源配置体系(即按照所维护全量客户配置基础性维护费用,对新拓展的客户按照客户类型和价值贡献配置专门拓展费用),有多少客户、有多大贡献相应配置多少财务资源;三是优化配置模式,除员工薪资、网点运营等固定的支出项目外,其他资源尽可能地都纳入弹性项目中实行动态配置和调整,让资源随着战略走,高目标高贡献的给予高配置,低目标低贡献的给予低配置,实施主动过程管理,引导全力以赴抢市场。
四、从县域支行的功能定位方面,一方面,传统业务和传统市场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然是重点,依旧会占据较大的比重,毫无疑问必须抓紧抓牢,不能轻言放弃。另一方面,对于市场正在发生的变化、对于行业即将到来的变革,县域支行必须未雨绸缪,不能用传统方式来开展新型业务、迎接新兴市场,所以总行应该配套制定前瞻性新的转型战略措施。
明确一个目标定位,就是要改追求“大而全”为打造“强而精”,把握城镇化、新型农业化和网络经济发展机遇,适应当前市场特征和未来市场趋势,围绕“三类客户”、“两大市场”,实施“双头鹰”错位发展战略,在坚持传统银行业务发展战略的同时,定向精准拓展网络金融市场和县域特色市场,打造具有鲜明县域特色的支行。
县域市场有着不同于一二线城市的特点,但实践中,总行对异地分支机构在经营管理上很多是套用直属行的办法,导致了一些问题,另一方面能源事业部与异地分支机构客户资源共享不够,联动营销滞后;在业务授权上控制过紧,特别是在经济下行期大量权限上收,加之存在条线分割,使县域支行难以适应县域客户“小额、快速、灵活”的现实需求。因此,总行需要进一步优化异地分行管理架构,以适应县域市场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总行可以探索区域业务审批部模式:一是在组织架构方面,下沉异地分行层面的县域业务审批部,明确业务审批部门定位和职责,直接联动到县域支行,直接参与一线的营销、业务指导和业务审批,且终生负责制,规避道德风险的同时,将把控风险的职能前移,其考核与绩效管理直接与整个异地分行的发展、风险把控情况挂钩。
二是在产品创新方面,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的行业特点,需要根据各个区域的特点,开发推广相应的产品,很多市场是需要探索,因此为有效把握先机,分行必须要有县域产品创新与市场推广的产品经理,创新一些符合地域特征的产品,现在管理基础较好的支行进行新产品的试点与推广,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和积累经验后,再进行区域全面推广。
三是服务和销售平台,从常规业务中脱身出来之后,县域支行有两项业务仍然要成为重点:一个是信贷业务,主要是通过信贷或相关表外业务为客户解决筹集资金的问题;另一个是理财服务,为客户解决使用资金获得收益的问题。基于这种认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县域支行的营销运作模式需要朝着“三个联动”的方向发展,即“公私联动”(支行要能够综合应用对公对私各类业务,网点零售客户经理应该和分行对公业务团队共同建立综合营销团队,才能够有效推动对公对私各类产品。)、“资产负债一体化”(单纯营销负债业务一没有抓手,二没有竞争力,所以除了营销负债业务外,还必须能够经营资产业务,特别是一些小额化、批量化的针对商户的信贷产品,以资产带动负债,以负债促进资产。)、“传统新兴联动”(除了能提供各种传统银行服务外,还要能够提供各种跨界的和我行的各种新产品与服务)。应该说,这些趋势预示着未来县域支行将有更多“高技术含量”的工作,无疑就会对人员素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建议总行应该做好相应的规划,提升员工整体的素质,以适应县域支行未来业务重心的转移。
五、从员工的科学考评体系方面。业务发展和转型,人的管理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实施这项工程主要是如何适应未来的精细化管理,发挥好人的作用。目前,县域支行基本没有一套完整、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只是沿用条线出台的本条线的考核办法,但是按照今年分行对支行的考核体现的改变,原有的考核评价办法总体上不太能适应县域支行的体系化、系统化管理,导致实际工作中,在员工的岗位安排、绩效分配等重要事项上,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衍生了一些负面效果。因此,要实现充分的激励约束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员工评价体系,当然这比较复杂,而且牵动面广。这一体系需要有三个特征,即区分序列,分岗排位;指标明确,量化直观;综合评价,全面挂钩。依据其岗位工作的内容明确考核分项,再按照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程度设置权重,评价结果与薪酬绩效、年度考核、职业发展等相挂钩,真正发挥出激励约束、科学决策、促进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古人云“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自古以来都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石。对县域支行而言,也应该是商业银行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的一片沃土。但同时县域支行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其中还存在很多困难、问题和未知,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
第二篇:镇域经济发展规划
镇域经济发展规划
2008—2010年,是中江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乡镇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期。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镇域经济在中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重要。为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镇域经济更好更快地跨越式发展,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依据《平邑县第十二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全乡镇域经济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近几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镇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有了很大提高。镇域经济在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活跃乡场、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促进全乡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五个基本形成”:第一,发展基础基本形成。总的来看,主要体现在总量和速度两个指标上:2007年全乡镇域经济总量达到15亿元,增长速度连续几年保持在22%以上,为今后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领导体制基本形成。发展领导小组,配备了工作人员,形成了统一领导、横向协作、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新格局;第三,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近年来,国家、省、市、县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引导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镇域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第四,镇域企业队伍基本形成。涌现出了一批骨干企业,全乡镇域企业在数量与规模上也不断增加;第五,发展氛围基本形成。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政府表彰奖励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积极支持、广泛参与镇域经济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镇域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07年全乡实现GDP4.2亿元,是2002年的2.8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是2002年的2.6倍;实现财政地方收入320万元,是2002年的1.2倍;农民纯收入4620万元,是2002年的1.8倍;招商引资实现合同利用外资1.3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152万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5.1倍和4.5倍。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按照“五区一园一市场”的小城镇发展格局,完成了道路硬化和美化,架设了一条10千伏的工业电力专线。不断提升小城镇档次,使其真正成为镇域经济建设的平台和载体。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2008—2010年镇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镇域经济发展全局,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务实创新,大力实施科教兴邦、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先进工业化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加快全乡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全面建设惠及全乡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推进产业富民,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1.定性目标
2008—2010年,进一步改善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舆论环
境、融资环境,大力拓展镇域经济的产业空间,全面提升镇域企业的发展质量。在产业集群化、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促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镇域经济成为中江经济增量的重要支撑,在吸纳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2.定量目标
镇域经济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10年,全乡民营经济力争完成增加值5.2亿元,占全乡经济比重达到68%。
重点扶持一批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到2010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企业达到15户以上,超亿元的企业达到5户以上。
增强产业集群的产业竞争优势和特色集聚效应,全面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到2010年,全乡产业集群实现工业增加值3.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9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培育2个以上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产业集群。
镇域经济财政贡献能力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到2010年,全乡民营经济实缴税金占全乡税收比重达到80%。
镇域经济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到2010年,镇域经济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
三、主要任务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引导企业做好资源的高效利用、综合利用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鼓励企业循环式清洁生产、建设绿色工厂。综合利用各种建筑废弃物及秸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大力推广大中型沼气工程,促进沼气产业化发展,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使全乡民营企业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废弃物排放显著减少,初步建立起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工业化格局。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实施战略性调整,推动镇域经济产业结构转型。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注重技术进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努力把中江建设成为先进工业化基地。一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拜尔、金太阳、高明科技、等龙头企业的作用,积极推进瑞丰、阳光木业的规模化建设。二是巩固传统产业。木材加工业业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2.2亿元,年均递增21%。
(三)加快创新步伐,提高竞争能力。一是制度创新。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推动企业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改革,进一步理顺政企关系,建立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引导民营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监督和约束机制。二是管理创新。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逐步健全生产、质量、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制度,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转变为企业文化先进、战略目标明确、管理方法得当、运行状态良好的先进企业。三是技术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先进、适用、成熟技术的引进、开发和产业化,全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立镇域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和促进机构,引导和鼓励镇域企业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利用政府资金,引导、带动风险资本和各类社会资
金支持镇域企业的技术创新。
(四)引导产业集聚,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引导和支持镇域企业、中小企业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特色经济发展。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引导和规划,形成有特色、有规模、体系完整科学的产业集群,提高企业的聚集度,加快特色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引导同类产品生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资源整合,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加强上下游产业的纵向合作和产品研发、品种配套、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横向联合,形成专业化分工明显、企业间协作紧密、产业链完整、服务体系健全的产业集群。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推进产业融合,培育块状经济。到2010年,力争形成石膏开采、石膏加工、木材加工、花岗石开采和加工、纸业、新型饲料、规模养殖等一批专业化经营、社会化协作、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带、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五)加强合作交流,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引进管理技术、人员培训、信息交流和产品展览等方式,与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国际贸易,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吸收外商投资,切实改善投资环境,把引进外资和引进技术、引进智力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大力发展三资企业。加快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由初加工产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转变。加快镇域企业从单纯的产品出口逐步开始探索资本、技术、管理的输出,从主要利用国内资源向利用国外资源转变。积极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加强我乡镇域企业与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大引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力度,鼓励镇域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收购、兼并、重组不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拓宽新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领域。
(六)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企业要全面掌握国内外企业发展的趋势和动向,密切关注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全方位、多触角收集和发布各种信息,为企业发展提供快速、准确、及时的信息和政策导向;推进各企业实现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信息手段,构建全社会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健全向全社会开放的民营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及时、准确地向企业提供急需的人才、技术、市场、融资信息以及法律政策咨询;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针对不同类型的镇域企业举办信息化培训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水平,在企业内部实现商务信息的快速、安全传输与共享。积极探索和尝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的贸易方式在镇域企业中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系统化。
(七)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企业发展。要充分运用政府、社会中介组织、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金融机构、商业性公司等社会服务资源,围绕镇域企业的需求,构建市、县、乡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服务体系。建立以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投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市场营销、产权交易、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今后发展镇域经济的措施
1、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一切影响镇域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思想的解放程度直接影响到镇域经济发展的快慢与成效。领导干部要敢于解决、善于解决镇域经济发展中思想观念不适应的深层次问题。坚持与时俱进,着眼于“创”,要
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机制,创新发展工作方法。坚持自力更生,着眼于“干”,要坚决摈弃过去依赖实际扶持的思想,充分发挥主动性,立足自身谋发展,依据资源求突破。坚持舍得付出,着眼于“闯”,按部就班因循守旧,是什么事都做不成的,要打破常规,大胆闯、大胆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转”,从过去主要依靠资源转到主要依靠市场,从过去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转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总之,要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促进镇域经济的大发展。
2、以工业化为核心,园区为载体,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总量。一是把做好工业园区的布局和发展规划,实现从工业项目向园区聚集作为发展工业主要方式,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按照“产业聚集发展”的原则,强力打造工业园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落实好已签约或在建的工业项目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引导工业有序向园区聚集,构筑产业链,推动企业集群发展,使工业园区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增长亮点。二是鼓励和支持企业以改革和创新为切入点。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动力和发展后劲,逐步走上规模扩张、产业升级、品牌带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要在工业发展认识上要有新提高、新境界,发展有新思路、新举措,借鉴先进乡镇工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全力培育壮大规模企业和支柱产业,以形成后发优势,走出工业立镇之路。
3、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招商引资,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后劲和动力。镇域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招商引资是关键,项目建成是要领。要创新招商引资机制,要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我乡实际,不断探索招商引资新路子,努力做到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快。要树立乡外以外都是外的思想,把乡外资金都当作外资引进。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经济能发展、农民能增收、乡财政收入能增加的原则,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全力加快推进镇域经济发展。
4、努力营造镇域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发展镇域经济。镇域经济是镇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也是希望所在。因此,发展镇域经济关键要鼓励发展镇域经济,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要进一步清理和废止一切歧视和限制镇域经济发展的规定,尽可能降低镇域经济投资创业成本。二要进一步规范镇域企业的税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三要引导私营业主相信诚信敬业、守法经营观念,通过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改变作坊式、家族式管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四要增强镇域农行、信用社信贷功能,改善金融服务,加强对镇域经济信贷支持。
5、加快小城镇规划建设。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把小城镇建设好。一是要突出重点、科学布局,高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建设好小城镇,当前要把建设的重点放在道路、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上。二是要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进程,引导集体、个体、私营企业以各种形式参与小城镇建设。三是政府要着力在教育、卫生、文化、商业服务、居住小区等配套建设上,要有新的突破。
6、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发展镇域经济的过程就是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农村剩余劳动转移非农产业的过程。农村劳动力要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按照“农民知识化、知识技能化、技能实用化”的要求,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农业信息网络的优势。通过开展“科普村村通”、“科技入户”、“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阳光工程”,举办电视讲
座等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市场、政策等信息的传播和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努力使全乡适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
第三篇:农业银行支行三年发展规划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市支行三年发展规划
(2014-2016)
201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认真贯彻落实总行“三农”和县域业务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总行“服务好新主体、把握好新要素、建设好新渠道、开拓好新市场、释放出新活力”、“提质、增效、创新、控险”的战略部署。省分行年初工作会议最核心工作重点是:要“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的工作总基调,贯穿“一条主线”,强化“四个机制”、夯实“六种意识”,突出“抓大、攀高、创新、强基”八字方针,改革发展、真抓实干,以科学稳健发展统揽全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风险防控为前提,以提升价值创造力、系统贡献度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实现“跨入区域第一方阵银行”的宏伟蓝图。实施3510改革和发展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以服务“三农”为中心,切实贯彻“面向三农、服务县域”的方针。全面实施县域蓝海发展战略,支持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改进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实现业务经营安全运行,以推进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四大工程”为抓手,实现“三农”和县域业务“五个有、可持续”发展目标开好局、起好步。结合我行自身实际,经过反复研究,特制定《中国农业银行**市支行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未来三年,我行总体目标和工作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保障,以“稳中求进、稳中有为”为基调,突出“提质、增效、空险”六字方针,培育亮点、打造特色、努力做到同业进位、系统提升、实现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围绕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强化工作措施;围绕调结构、控风险、强基础提高保障能力;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员工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将资本管理做细求精。积极推进“三农”业务经营转型步伐,调整贷款结构,推进大客户营销和巩固力度,营造安全经营环境,全面实施“三农”和县域蓝海市场发展战略,积极围绕“强农、惠农、富农”为主线。探索特色服务“三农”新模式,倾斜信贷助力现代农业,大力推进“惠农通”工程建设,电子银行的投放、推广和应用,全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努力打造区域内城乡联动、综合经营、优质服务的综合性、科技型的现代国有精品主流商业银行。
二、发展目标
未来三年我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3年内主要经营指标达到全省县支行上游水平;其中:2014年打基础各项经营指标达到全市上游水平,2015年各项经营指标进入全省先进水平。2016年保持全省领航地位,力争实现以下主要具体目标:
1、业务发展目标
--本外币各项存款以年初****亿元为基数,未来三年以每年****%速度递增,三年内增加****亿元。
即:2014年底各项存款增量达到****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计划增量**** 亿元,对公存款计划增量****亿元,同业存款计划增量****亿元。
2015年底各项存款增量达到****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计划增量****亿元,对公存款计划增量****亿元,同业存款计划增量****亿元。
2016年底各项存款增量达到****亿元,其中:个人储蓄存款计划增量****亿元,对公存款计划增量****亿元,同业存款计划增量****亿元。人均达到****万元。
--银行卡 2014年计划发卡实现****万张,卡存款余额达到****亿元。
2015年计划发卡实现****万张,卡存款余额达到****亿元。
2016年计划发开实现****万张,卡存款余额实现****亿元。
--上银行 2014年计划实现开户****户,交易额实现****亿元。
2015年计划实现开户****户,实现交易额****亿元。
2016年计划实现开户****户,交易额实现****亿元。
--客户拓展 2014年计划发展企业法人客户****户、个人客户****以上,其中存款在100万元以上的客户****户,存款计划实现****亿元。
2015年计划发展法人客户****户、个人客户在****户以上,其中100元以上大客户达到****户,存款力争达到****亿元。
2016年计划发展法人客户****户,个人存款记****户以上,存款力争达到****亿元。
--资产总量 2014年年初****万元的基础上增加****万元,平均余额达到****万元年末余额达到****元,其中:三农贷款****万元,个体工商户贷****万元,法人、小微企业贷款****万元,综合消费、个人住房贷款****万元,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万元。
2015年年末贷款余额计划实现****万元,其中:三农贷款****万元,个体工商户贷款****万元,法人、小微企业贷款****万元,综合消费、个人住房类贷款****万元,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万元。
2016年年末贷款余额实现****元,其中:三农贷款****万元,个体工商户****万元,法人、小微企业贷款****万元,综合消费、个人住房类贷款****万元,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万元,其它贷款****万元。末其在个人业务、中小企业业务、银行卡业务、资金营运业务、保险代理业务、电子银行业务等领域争取处于同业前列。
2、利润发展目标
1、经营利润目标
经反复测算:
2014年年末实现拨备前利润达到****万元,拨备后利润达到****万元,中间业务收入实现****万元,其中:保险手 续费收入****万元,银行卡业务收入****万元,电子银行收入****万元,结算业务收入****万元,基金、贵金属销售收入****万元,往来收入****万元,贷款利息收入****万元。
2015年年末实现拨备前利润达到****万元,拨备后利润达到****万元,中间业务收入实现****万元,其中:保险手续费收入****万元,银行卡业务收入****万元,电子银行收入****万元,结算业务收入****万元,基金、贵金属销售收入****万元,往来收入****万元,贷款利息收入****万元。
2016年年末实现拨备前利润达到****万元,拨备后利润达到****万元,中间业务收入实现****万元,其中:保险手续费收入****万元,银行卡业务收入****万元,电子银行收入****万元,结算业务收入****万元,基金、贵金属销售收入****万元,往来收入****万元,贷款利息收入****万元。
2、资产质量目标
--在3年内对于新形成的不良贷款占比将严格控制在****%以下,计划2014年末不良贷款率在****%;2015年末不良贷款率在****%,2016年末不良贷款率在****%。信用卡透支不良率控制在****%以内,在没有不可抗力因素等客观因素造成贷款形成不良的情况下,将不良贷款率控制到零。
3、结构调整目标
--客户结构优化,3年内每年个人优质客户和法人优质客户分别提升客户总数的****%、****%和****%。
--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3年内中间业务收入占有效收入最终达到****%。
--点结构进一步优化,3年内所有点转型精品化、明星化、现代化、科技化;储蓄存款均要达到****亿元以上。
--员工和部门结构优化,3年内整合点人员,前后台人员合理搭配;柜员、客户经理实现知识型、专业型、复合 型、年轻型的新一代员工;机关与基层员工合理流动,充实前台人员,压缩机关人员,竞争上岗。
三、发展思路
1、组织架构、激活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建设一流的商业银行,需要一流的人才;而造就一流的人才,离不开一流的人力资源,抓好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支部堡垒作用,将思想觉悟高、执行力强,富有创造性、知识型、开拓型、技术型人才担当重任。以县域青年英才进行重点培养,因此,从增强市场竞争力出发,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改革,必须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
员工队伍老龄化,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不适合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应完善多通道、多维度、多层级的岗位“软转型”,充分体现岗位价值贡献和员工能力素质差异,创建全新的岗位管理体系,拓宽员工职业发展路径,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拓宽员工晋升发展通道,提高人岗匹配度。建立跨序列的岗位流动和晋升机制。加快推进员工发展“双通道”建设,逐步构建起“横向流动、纵向晋升、多维发展、动态调整”的员工职业发展新格局,让员工有希望、有奔头。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竞争性岗位获得机制和岗位流动机制,实现按岗选人、人尽其才。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现代商业银行薪酬管理机制。按照“以岗定级、体现差异,以级定薪、拉开差距,以绩定奖、突出贡献”的原则,持续提升全行薪酬竞争力,充分发挥薪酬分配的激励约束作用。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深化员工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坚持以绩定奖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员工绩效工资与个人绩效挂钩力度,完善优秀人才激励和岗位工资保障机制。尽力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切实加强培训管理机制建设,认真落实“软转型”核
心培训计划,培训工作考核、岗位资格考试、员工培训积分等管理机制。
2、科技兴行、构建精品物理明星点
继续以优化物理点布局、充分发挥物理点主渠道作用,深化点转型,扎实推进点建设。实现各类渠道的无缝链接,将物理点、电子银行、自助银行建设优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采取多项措施,努力保持点服务的高品质,加快自助银行建设和加速电子银行发展三轮驱动,着力推进渠道建设,构筑物理点、自助银行、上银行、手机银行为一体的,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增强服务辐射能力。加快物理点的转型升级,全行10个点全部装修改造完成。在营业点设立电子银行体验区、自助服务区,将存取款一体机、自助服务终端、银体验机等作为点的基本配置自助设备,并按业务发展状况进行合理增配,以进一步提升点转型效能。
大力推广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自助银行、金穗惠农通等多元化新兴渠道,建立涵盖“三农”业务电子银行有效发展的全新模式,丰富电子银行产品功能,推广企业银对账、电子渠道理财产品销售、手机银行客户端应用、充分发挥好电子银行产品分层分流服务作用,将个人客户在柜面办理的小额取现、转账汇款、信用卡/贷款还款、基金理财等业务逐一进行梳理,实施“各个击破”策略,引导逐步转移到电子银行渠道办理,以典型业务分流促进电子银行业务占比的提高,确保全行电子银行业务占比达到70%。
突出增强对周边商户、居民的辐射能力,进一步优化自助设备的布局,加大自助设备的投放,向园区型、商圈型、市场型、城乡结合部、新建城区、县域、重点乡镇、商品交易市场等区域布放自助设备,进一步延伸营销和服务。将营业点打造成区域的金融服务中心,实现营业点从提供“银行的服务”转型为提供“服务的银行”的黄金“自助服务银行”的远大目标。
3、创新产品、智能型促存款投资理财
按照一流现代商业银行的标准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规律,重塑以客户为中心“全口径统筹、全流程管理、全员参与”的产品体系,集中力量和优势资源加强重点领域产品创新,加快产品经理队伍建设,大力提升产品应用能力,推动我行产品创新由引领型向智能型转变,全面提升我行产品综合营销竞争力。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消费金融需求,我行将全力打造种类齐全的零售产品体系:将金融IC借、贷记卡营销作为一个整体,以“金融服务民生 银行卡走进‘芯’时代”为主题的金融IC卡营销宣传。将金融IC卡发展为功能强大、技术先进、应用广泛的战略性产品,提升我行金穗卡品牌形象,提高我行银行卡市场影响力,不断提高社会大众,特别是行业客户和贵宾客户对我行金融IC卡的认知度。打造在线供应链金融平台,推进信用卡支付渠道及功能创新,构建覆盖各类移动终端的移动金融产品体系,打造新型电子商务金融服务平台,全面提升投资理财服务水平,积极抢占市场,使其成为竞争的焦点。建设种类齐全、层次分明、优势突出的个贷产品和“社保卡”一号工程体系。以智能型优质产品拉动我行的存款。确保我行零售业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为把握农村“四化”同步发展良机、大力推进“惠农通”工程,加大POS机、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多远化渠道,依托“金穗惠农通”工程,提升“三农”渠道产品,巩固“三农”产品领先优势,紧抓农村和县域居民收入提高,以及消费升级的有利时机,建全“三农”客户消费、投资等专属产品条线;深入创新银行理财、贵金属、保险、基金等重点营销产品。
充分利用个人优质客户系统挖掘高端客户的信用卡、基金、自营名优品牌“传世之宝”实物黄金营销,提高我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4、铜墙铁壁、三化三铁保驾高效运营
持续推进临柜业务“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促进营业机构实现“铁账、铁款、铁规章”的管理目标,强化“三化三铁”理念培育。使“三化三铁”理念深入人心,人人讲“三化”、个个重“三铁”形成一种风气,成为每位员工的工作准则。
强化风险防控,继续实行例会制度和突击检查制度。按月召开运营主管例会,及时掌握基层点会计内控情况,强化“三化三铁”工作的机制落实,抓队伍、抓短板、抓监管、抓重点、抓整改、抓考核等六项措施,按月组织柜面人员业务知识学习,并实行以考促学,通报监管检查问题等。使每个员工熟知并掌握本岗位业务操作中的主要风险点和防控措施,受面达100%。
提升全行风险管理能力、市场竞争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夯实基础。抓好运营监管经理、运营主管、柜员三支队伍建设。首先,突出围绕做好“基本制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三基本”学习培训,促进“三化三铁”学习正随着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而“三化三铁”是防控临柜业务风险的一个重要抓手。促进各项业务稳健、高效、安全运行。
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激发基层经营活力,持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要严格执行“1430”监管原则,持续做好监管工作,不断提升运营风险管控能力;要加大业务培训力度,快速提高一线员工的业务技能;要全面推进“三化三铁”监管工作,要持续改进和优化营业点柜面劳动组合管理,全面推广“翼柜通”系统在全行的推广应用,有效减轻柜面压力,提高服务效率。
强化信息技术的保障支撑,继续推进波音系统三期应用推广工作,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生产。层层签订生产运行安全责任状,对生产安全和信息安全风险事件实行“零容忍”。保障系统安全,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行同业核心竞争力。
5、惠及民生、“金穗惠农通”亮点工程
“金穗惠农通”工程是全行新时期服务“三农”的一项基础性和战略性工程,也是此次群教活动集中展示我行服务“三农”成果的亮点工程,“金穗惠农通”工程作为总行党委确定的惠农金融服务主要形式和标志,必须做到坚持不懈、持续推进。
我行务必从政治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金穗惠农通”工程的重大意义,把金穗“惠农通”工程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服务“三农”工作的重点,抱定只能做好、没有退路的决心,坚定可以做好、能够做好的信心,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坚持不懈地推进,决不能有任何犹疑和退缩,决不能仅停在表面上、停在口头上,努力推动“金穗惠农通”工程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真正把“金穗惠农通”工程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络平台,成为惠农政策金融服务的主要通道,成为修到广大农民家门口的方便快捷的金融高速路,进而形成我行贯通城乡的新型渠道竞争优势,到2016年末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品牌形象。
以此为基础,充分发挥其对“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努力将“金穗惠农通”工程打造成为发现目标客户的新手段、发展县域负债业务的新阵地、壮大县域中间业务的新渠道、经营农户贷款业务的新平台。推进“金穗惠农通”工程提质增亮和粮农交易非现金结算业务。进一步扩大工程覆盖面,在现有行政村覆盖率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升,年底全行工程覆盖率达到100%。要进一步做精做优工程,对无固话络的区域布放无线机具。重点选择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为代表的超市商店、医务所、农资站,农村新型合作社提高主渠道,完善智付通、农商通、POS机的跨行交易,扩展服务点的功能应用,使一些简单、小额、标准化的金融产品尽可能地通过服务点办理。主动对接,宣传“金穗惠农通”工程的优势和积极的社会效益,关注金融IC卡发展趋势和金融IC卡在社保医保领域的推广应用,抓住新农保、新农合项目统筹机遇,大力发展惠农社保“IC一卡通”。真正使惠农卡发挥出应有的效用,让农民会用、爱用、时时用的良好习惯,从而,促使增加我行卡存款。
6、美丽乡村、金融服务助力县域三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举措,描绘了新时期中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以服务“三农”为中心,积极探索强化服务“三农”模式创新,提升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以“强农、富农、惠农、便农”为主线,塑形提质,“送金融知识”下乡,将丰富的金融知识扎根乡村、开花结果。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未来最大发展潜力在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大县域金融支持力度,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在金融支持“美丽乡村”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的具体方向上,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支持带动效应突出的农业化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打造农户转型发展特色品牌。以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经济,以专业大户为主导,重点扶持有产业带动,有经营特色、有效益支撑的专业大户,助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从而加快增收致富。以从事订单农业生产的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支持其产业链上下游的种养、流通大户资金需求,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着力支持改善县域、乡镇、农村人居环境,助力适合集中居住的新型社区建设、农村基础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建设,优先满足“美丽乡村”建设贷款需求。
坚持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不断改进金融服务水平。针对“美丽乡村”区域优势产行业,探索建立差异化信贷政策和业务授权制度。加强农村专属金融产品创新,切实适应“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需求,深入推进业务经营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客户下沉”战略,全力服务小微企业发展,在担保方式上制定专门为农户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融资性准入准则,探索完善农户贷款三权抵押贷款、创新农机、大宗农产品抵质押等多种担保方式,缓解“三农”客户贷款提供担保难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发展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继续发挥好“三农”金融服务主力银行的作用,大力支持“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把现代农业和规模农业作为重点,积极支持国家粮食核心区建设,创新担保方式,做好基础金融服务和金融扶贫工作。准确把握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支持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三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有效投入,突出支持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和扩大我行在县域地区的差异化发展优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改革、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的大战略,我行“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将迎来难得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紧紧围绕省行“3510”发展目标,全面实施“三农”和县域蓝海市场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服务“三农”的投入总量和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服务“三农”的运作效率和水平,切实提升“三农”业务的风险控制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强化面向三农的市场定位和责任,发挥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和骨干作用,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原则,做大、做强、做精县城业务,稳步做细、做广、做活农村金融业务,着力打造县城业务与农村业务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城乡联动发展,适时推出个人助业贷款、个人消费类贷款、房屋抵押贷款、小额工资担保贷款,不断满足各类客户的金融需求,把我行建成面向“三农”、城乡联动、综合经营、优质服务的综合性、科技型的现代国有精品主流商业银行。
7、企业文化、聚焦“四风”问题不放松
中央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企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总书记在中央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全党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正确方向。
[L]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情、气正的良好发展环境。强化支行党委主体责任,落实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真正形成硬约束。强化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宗旨、党风党纪和廉洁自律教育;落实权利制衡,程序制约的各项规定;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四风”问题。转变作风,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和农行28条措施等制度要求,深入开展“职工之家”建设,做好困难员工帮扶工作。重视基层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让良好的作风融入农行的企业文化、把“高品质、高效率、负责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总追求。[/L]
我行提出,通过全面系统深入的企业文化建设,用三年时间实现四大目标:将“高品质、高效率、负责任”的理念,引领业务发展;将“高品质、高效率、负责任”的要求,融入内控管理;将“高品质、高效率、负责任”的追求,植入员工行为;将“高品质、高效率、负责任”的行动,提升社会形象。一是要促进企业文化与业务经营协同发展;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开拓奉献者为本,把企业文化真正办成员工文化,用文化理念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习惯,达成默契;三是价值创造,推进文化与战略、产品、服务、管理、制度、环境、员工行为的深度融合;四是塑形提质,增强农业银行品牌吸引力、价值观感召力、文化理念感染力,以及干部员工的形象魅力与亲和力。
四、措施保障
按照全面提升、重点突破的原则,要突出存款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存款是发展其它各项业务的基础,加大存款组织力度不放松,努力保持存款增长的良好势头。完善目标考核办法和激励约束机制,落实一把手工程,抢占份额;前后台密切配合,及时掌握沟通信息,瞄准优质客户营销;实施精细化服务,遏制优质客户流失;准确把握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支持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三农”有机结合起来,加大有效投入,突出支持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和扩大农业银行在县域地区的差异化发展优势。
按照服务三农、商业运作的总要求,我行要积极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有效贷款投放,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在选择业务领域上,优先发展个人业务,个人业务是基础业务,也是核心业务,在县域有广泛的市场拓展空间,优先发展,刻不容缓。在定位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上,在支持传统农户同时,重点支持带动效应突出的农业化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村商贸流通上,以经济繁华的集镇为主导,大力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打造新型农村,着力打造县城业务与农村业务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实现城乡联动发展,适时推出个人助业贷款、个人消费类贷款、房屋抵押贷款、小额工资担保贷款。
加大中间业务发展力度,培育新的效益增长为。大力推进“惠农通”工程,加大POS机、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多远化渠道,依托“金穗惠农通”工程,提升“三农”渠道产品,巩固“三农”产品领先优势,紧抓农村和县域居民收入提高以及消费升级的有利时机,建全“三农”客户消费、投资等专属产品条线;深入创新银行理财、贵金属、保险、基金等重点营销。
加强形象建设,提高窗口规范化服务水平。以省市行规范化服务文件相关要求为依据,规范化服务工作为基础,实现操作上的程式化、内部环境净化、外部环境亮化、服务上的亲情化、管理上的精细化。狠抓重点,注重实际,强化效果,突出实用,从织建设、环境卫生、服务设施、语言行为、仪容仪表、工作纪律、柜面服务等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营业单位服务水平整体提高。
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式方法,形成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干部管理机制;盘活员工队伍存量,优化组合,激活细胞,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凝聚力;开展各岗位技能大比武活动,提高工作适应能力,培养造就出一支敢拼善战、勇立潮头、拉得出、叫得响的高素质员工团队;强化先进的经营理念、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精熟的业务知识和可靠的政治思想,始终保持敢于争先的锐气和自我加压的勇气。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和新举措,描绘了新时期中国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新的一年,我行将抓住农村改革新机遇,加快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大力支持现代农业,探索有效的城镇化金融服务新模式,持续巩固我行差异化竞争优势。新的一年,我行将深入推进业务经营转型,全力服务小微企业发展,不断增强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能力。新的一年,我行将全面深化产品营销、建立更加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更加坚实的管理基础,进一步提升发展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洪流中,我行150名员工将与时俱进、开创未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开拓创新、走进新时代,迎接改革创新的一年,共同谱写我行未来发展的新篇章。力争2014年走出松原;2015年冲出吉林;2016年奔向全国县级农行先进行列。
第四篇:银行xx支行发展规划
XX支行发展规划
一、现阶段经营情况
截止2012年9月31日,我行存款余额万元,较年初下降万元,其中对公存款万元,下降万元,储蓄存款万元,下降万元,贷款万元,较年初增长万元,其中公司贷款增加万元,个人贷款增加万元。
二、未来三年发展目标
(一)经营指标
指标各项存款各项贷款利润等级行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
(二)实施措施
1、统一思想认识,在全员范围全面树立质量意识、合规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相统一的风险理念。
2借助“后三峡”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资产业务,拓展新客户,从而带动负债业务,扩大支行基础客户群。建立完善的存款任务考核机制,调动员工揽存积极性。
3、提高优质服务水平,秉承“一切为你着想”的服务理念,让我行成为客户心中最佳的银行。
4、完善内控机制,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一是加强
内部制度建设,查找各项工作风险隐患点和薄弱环节,建立健全覆盖全业务、全岗位和工作环节的内部机制,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约束和控制,有效方法各类事故或案件的发生。二是认真贯彻学习总行的各项规章制度及业务操作规程,提高员工思想素质、业务技能水平和操作风险意识,定期开展案件风险滚动式排查工作,查出问题,限期整改,消除风险隐患。
5、强化贷款检查制度。一是进行市场调研,进行行业分类,培育优质客户群体,满足客户的信贷需求;二是注重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增加抵押贷款比重;三是完善贷款检查制度,定期进行贷款检查,保证贷款按借款用途使用;四是建立和完善公司贷款业务流程,并按照流程进行信贷管理,实行贷款责任人制度,控制贷款风险;五是加强贷后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借款人的经营和贷款使用情况,建立预警机制,化解信贷风险。
6、加强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排除,组织营业网点员工学习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增强员工的应变能力。
7、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积极探索有利于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激励机制,组织员工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和归属感。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三日
第五篇:学校发展规划建议
学校发展规划建议
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中学,尽管学校始终坚持不渝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努力造就“会学、会做、会创新”的一代新人。尽管学校付出百倍努力,教师们辛勤耕耘,无奈农村学生较多,知识面窄,家长教子观念相对滞后,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导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高,教科研水平相对滞后,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有待一步更新。当然,学校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制度需进一步完善,诸多因素严重阻碍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建设“管理规范、特色明显、师生共进、学生向往、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现代化品牌学校,不仅影响到学校的声誉,甚至还危及到学校生存。为此,本人有一些不成熟的建议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大局意识,树立集体观念。
学校发展,人人有责。学校是一个集体,一个单位,需要人人献出一点爱,才能组建成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才能真正发挥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否则,就是一盘散沙,人心一旦涣散,学校怎能正常运转哪?怎能做到“异口同声”哪?所以,学校作为教育职能部门,容不得个人“英雄主义”,容不得自私自利之心,否则,何以学高为人师,德高为人范?为了帮助一些“自私”的人转化,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一些教师的“过火”行为,逐步培养每位教师的集体意识、大局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水涨船高”。大家才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才会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二、统筹协调,各负其责。
学校下设校长办公室、教导处、团支部、总务处、政教处等相关科室部门。如能把这些职能部门协调统筹起来,那么学校的整体工作就基本上“盘活”了,“人心齐,泰山移”,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细节决定成败,所以,对于一些工作安排要慎之又慎,特别是一些交叉工作,处理好了,皆大欢喜,处理不好,可能相互扯皮、推诿,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反而可能导致部门之间出现摩擦,甚至纠纷,可能会为以后的工作埋下隐患,那就有点得不偿失了。所以,工作制度化,问题原则化,职能条理化,细节个人化,学校工作才能做到有条不紊的和谐发展。
另外,教学的细节上也需要认真打理,尤其是课余时间的安排上,应该学校统筹管理,应该从学校长远发展合理分配。比方说初三的课余时间分配方案,应该是大部分时间学习主课才更合理,副科不应该以各种形式挤占,因为副科的集中学习时间应该安排在考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很好了,如果一味的盲目的挤占学生的课余学习时间,结果就会导致学生为了作业而作业,哪有心思思考,这不是逼着学生抄袭作业吗?不仅没什么效率,反而会事倍功半,甚至会影响教师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那就更微妙了。不能因为自己暂时的个人利益,而牺牲集体长远发展的整体利益,是不是有点鼠目寸光了。
三、教学改革,打亲情牌,拉近与学生距离,提高学习效率。
经过近段时间的摸索,感觉分组合作学习效果很好,确实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我姑且称之为“生本化”课堂模式。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扬弃,努力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生本化”课堂教学模式。
遵循“以学定教”课堂教学基本原则,以全面实施“预习反馈、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反馈总结、当堂训练、拓展升华”为八大教学基本流程的“生本化”课堂教学模式为重点,提炼和完善学校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使90%教师能胜任“生本化”课堂教学工作。
分学科成立课堂教学改革中心教研组,落实好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同时积极全面改革备课,积极探讨网络环境下的备课新模式,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实效性。而且还应继续完善、推广“导学案”改革实验,积极探索建立“导学案”学生学习制度。
四、加强德育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充分利用学校德育资源,培养学生健全的身心品质和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以创建“让我们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学生”的德育品牌为重点,从制定和落实具体小目标入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强烈的责任意识和良好的道德素养。从学生最基本的言行举止做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改变学生行为,塑造新学校的新学生,建立完善的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和考评体系。应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
①制定学校“学生一日常规”,引导学生做文明事、做文明人。
②制定小目标管理细则,明确学校、家庭、社会等具体责任,从具体细节入手改变学生行为。
③开展规范化班级评选活动。
④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⑤搞好社团建设。
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
⑦改变家长观念,塑造新学校的新家长。以问卷调查形式,确定家庭教育方面急需解决问题,系统设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课程,引导广大家长转变教子观念,塑造新学校新家长良好形象。
⑧发挥家校育人合力,认真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形成学校、家长、社会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局面。
⑨全面落实和完善“中层以上干部联系班级制度”,强化关注学生“特殊群体”工作。
五、招生工作多管齐下,争取多点开花。
我校地理位臵比较特殊,处于城乡边缘地带,虽说生源地不少,但仍然是招生的空白地带,因为有一部分是打工子弟,一部分是外县区的,极不稳定,所以应该加大招生力度,除了加大宣传发动力度,组织动员所在片区生源按时入学,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外。还应广撒网,广宣传,增加更多的生源地,即使片区生源不能称心如意,或许还会出现“东方不亮西方亮”、柳暗花明又一春的局面,保证我校的招生工作取得圆满。
总之,学校是“我”家,工作靠“大家”,齐抓共管,方显强校本色。让我们携起手来,共筑爱的家园吧!相信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