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属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修改稿)

时间:2019-05-13 19:2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属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修改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属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修改稿)》。

第一篇:北京市属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修改稿)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修改稿)

第一章

第一条

为提升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以下简称“市属高校”)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北京经济的能力,规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学研究项目(以下简称市教委科研项目)的管理,保证科学研究项目的顺利实施,依据《北京市市级教育经费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教委科研项目是指由市财政教育经费专项支持,根据北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和市属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需要,在高校中设立的建设项目。

第三条 市教委科研项目设立的目标是:通过专项经费的支持,鼓励高校科技工作者开展科研工作,培养科研学术骨干,带动学科建设和发展,以促进高校科学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提升市属高校的科技竞争力,为北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四条

市教委科研项目包括科研计划项目(科技计划与社科计划)、科研基地建设项目(科技创新平台、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市工程技术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北京市技术转移中心、北京市大学科技园孵化项目、产学研合作项目、发明专利实施与转化项目)三类,是由市财政教育经费专项支持,在高校中设立的科学研究与建设项目。

第二章 项目建设内容

第五条 科研计划项目分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三类。重大项目主要为解决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取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志性研究成果,以应用科学为主,重大项目支持市属高校与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申请;重点项目主要在国家和北京市优先发展的重要领域内实施,以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重点项目支持市属高校与中央在京高校联合申请;面上项目主要用于支持中青年学术骨干开展科学研究,面上项目一般不支持跨校联合申请。

第六条 科研基地建设项目主要用于资助基地科学研究中的条件和环境建设,以及基地的运行、管理、培训、调研、检查等工作;其中,科技创新平台项目主要用于资助市属高校中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的优势科研方向、特色与交叉学科的重大关键项目的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促进科技资源与学科资源的共享,平台项目按照科研计划项目进行管理。

第七条 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主要用于资助市属高校中密切结合北京发展需要、具有良好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成果、发明专利的转化与产业化。该项目按照科研计划项目进行管理。

第八条

科研计划项目每年评选一次,重大项目研究年限不超过五年,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研究年限不超过三年;科研基地建设项目和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一般不超过一年。

第三章 项目组织与实施

第九条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与研究生工作处(以下简称市教委科研处)是市教委科研项目的管理机构,负责项目咨询、评审、监督、检查和验收工作,授权或委托有关高等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部分管理工作。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包括申请、审批两个基本程序。

第十条

市教委科研处每年3月底以前下发下一年度科研计划项目实施的主要领域、资助条件、资助强度等有关要求。

第十一条

科研计划项目申请人根据申报工作要求,由所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组织进行申报;根据《北京市市级教育经费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和科研项目经费列支范围编制预算,并列入下一年度单位部门预算。市教委市财政局组织评审科研计划项目,市教委科研处于每年12月底前确定批准立项名单,并签订相应的《项目任务书》。

第十二条

科技创新平台项目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要根据本年度市教委工作要求和学校计划安排,由所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组织申报并填写《科研基地建设项目任务书》或《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任务书》。市教委市财政局组织评审科技创新平台项目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市教委科研处根据审核结果于每年12月底前确定批准立项名单。

第十三条 市教委科研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如遇目标调整、内容更改、项目负责人变更、关键技术方案的变更以及因不可抗力因素等对项目执行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必须及时报告。项目负责人因特殊原因(出国、因病、工作调动等)一年以上不能参加研究工作,项目所在高校如有能力继续完成项目计划,应事先提交更换项目负责人的书面申请,经市教委科研处书面同意后,继续予以资助。否则按撤项处理并收回资助经费。

第十四条 市教委科研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因人为因素致使项目难以实施或在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任务,可视具体情况给予通报批评或取消立项并追缴资助经费,并在三年内不再受理其项目申请。

第四章 项目经费管理

第十五条 市教委科研项目研究经费主要来自专项拨款,鼓励多渠道联合资助,鼓励有关高校给予配套经费。

第十六条 项目承办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对专项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及随意改变项目支出内容。

第十七条 市教委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以下费用:

(一)设备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原则上不允许购置通用类设备。

(二)材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三)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项目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加工、计算以及问卷调查等费用。原则上不超过总经费的15%。

(四)差旅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国内外学术会议等所发生的国内外差旅费、北京市区(不含城八区)交通费用。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五)会议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为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

(六)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原则上不超过总经费的10%)、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利申请(专利成果已形成,申报专利过程中)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每本专著支出费用不得超过3万元(含)。

(七)劳务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在校学生的劳务性费用,其中,在校学生的助研费每人每月不超过300元(含),劳务费原则上不超过总经费的5%。

(八)专家咨询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其中:本市专家费只包括咨询费,外埠专家费可包括食宿费和交通费。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课题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

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0-8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0-500元/人天的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第三天及以后的咨询费标准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300元/人天执行。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0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0-80元/人次的标准执行。

第十八条 用项目经费购置的资产,必须纳入项目承办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

第五章 项目验收与监督

第十九条 市教委科研项目均须进行验收。

科研计划重大、重点项目验收以《任务书》为依据,科研计划面上项目验收以《申请书》为依据,注重对项目的整体研究水平、创新成果、应用前景和人才培养业绩的评价。

科研基地建设项目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验收以《科研基地建设项目任务书》或《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任务书》为依据,第二年年初,项目负责人提交建设任务的自查报告与相关材料清单,由学校组织专家组进行检查、评审与绩效考核通过后,上报市教委科研处验收。

第二十条

科研计划项目验收须在任务规定期限之后半年内完成。重大、重点项目验收由所在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教委科研处批准并组织实施;面上项目验收由所在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并组织实施,报市教委科研处备案;重大、重点项目验收一般采取会议验收的方式,面上项目的验收可采取会议验收或函审验收的形式。

第二十一条

市教委科研处会同有关单位负责组织科研计划重大、重点项目验收专家组,并主持项目验收工作。项目验收专家组根据项目完成情况须做出“通过验收”、“需要复议”或“不通过验收”的结论,并以书面形式正式下达。

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视具体情况给予“需要复议”或“不通过验收”的结论:

(一)完成合同或协议规定的任务不足80%;

(二)预定成果未能实现或成果已无科学或实用价值;

(三)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不完整;

(四)擅自修改《任务书》或《申请书》规定的研究目标、内容、技术路线和方案。

第二十二条

需要复议的验收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在接到通知后30日内向批准验收的有关管理部门提出复议申请,有关管理部门在接到申请后30日内对其进行复议。

未能通过验收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在接到通知后半年之内,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

第二十三条 项目承办单位应接受主管机关、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接受市教委和市财政局组织的绩效考评。

第二十四条 对有截留、挪用、滞留专项经费等违法行为的,由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六章

第二十五条

除合同或协议各方事先约定以外,市教委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著、专利、软件、数据库、研究报告、咨询报告等均应明确标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项目资助”、“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社科计划项目资助”、“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基地建设项目资助”、“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资助”。有关知识产权的归属和使用,以及无形资产使用和经营产生的经济效益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同时,鼓励科学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积极申报各级奖励、申请专利以及高新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二十六条

本管理办法由市教委、市财政局按各自职责分别解释。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30天后执行,原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篇: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2008年05月05日 15时44分 411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 教科文体

“学校人才”

“强教计划”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京教人[2008]2号

各市属高等学校:

为加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项目管理,我们制定了《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教委2007年第15次主任办公会通过,现印发你们,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请遵照执行。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项目管理,根据《北京市市级教育经费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京财文[2006]2486号)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实施意见的通知》(京教人[2005]19号),结合本市教育系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人才强教计划的目标与任务

努力造就一批在国际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力、居于国内同领域学术前列的学术带头人;重点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建设,在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建设上发挥突出作用;努力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使其成为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技术开发以及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有一批中青年骨干成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和高级管理人员;努力创造条件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教师和管理人才提供接受教育培训、访问进修或攻读学位的机会,优化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增强人才发展后劲和队伍整体素质。

第二章 项目内容

第三条 人才强教计划在北京市属普通本科院校、高等职业学院范围内实施,由人才引进计划、创新人才选拔计划、人才培训计划三个层次九个项目构成。

第四条 人才引进计划人才引进计划由“北京市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计划“、“人才引进资助计划“2个项目组成。

项目1:北京市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计划项目

本项目主要面向国内外聘请能够领导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带领相关学科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设置北京市特聘教授岗位的学科一般应为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及重点建设学科、普通本科院校的主干学科以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需求的前沿学科或新兴交叉学科。原则上每校每个岗位只能聘任1名特聘教授,北京市特聘教授聘期三年,要求全职在校工作。受聘人员除享受原单位工资福利待遇外,享受北京市特聘教授工作资助经费每人每年8万元。

北京市讲座教授不受设岗学科限制,由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需求聘请,属于兼职工作性质。北京市讲座教授在聘请学校工作时间累计不得少于3个月,享受北京市讲座教授工作资助经费每人每月1万元。聘请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重要学术组织负责人或一流学者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讲座教授的,可以享受北京市讲座教授工作津贴每人每月2万元。

北京市讲座教授不能同时享受教学名师待遇。

项目2:人才引进资助计划项目

本项目是指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根据本校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工作和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引进的高水平学术人才、教育专家、高级管理人才,市教委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科学研究经费资助。高层次人才引进依据《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引进资助计划实施办法(试行)》。

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哲学社会科学著名学者,资助50万元;

引进国外及国内211学校重点学科带头人资助30万元、博士生导师资助10万元;

引进国内外院校知名学者资助10万元、优秀留学归国人员资助5万元;

引进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资助5万元。

引进教育部“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艺术、体育类院校可放宽到硕士研究生)资助3万元,高级教育管理人才资助2万元。

第五条 创新人才选拔计划

本计划包括“拔尖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学术创新团队百团计划“和“骨干教师千人计划“3个项目。

项目3:拔尖创新人才项目

本项目要在市属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第一线教师中遴选100名品德高尚、学术造诣较高、教学科研成果突出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优秀教师,给予重点扶植资助和培养,使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成为优秀拔尖创新人才。自然科学项目每人每年资助科研经费30万元,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每人每年资助科研经费20万元,连续支持3年。

项目4:学术创新团队项目

本项目主要在北京市属高等学校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以及高等学校重要主干学科中遴选100个学术创新团队,给予重点支持和资助,带动高等学校学术团队建设,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自然科学每个团队每年资助经费50万元,哲学社会科学每个团队每年资助经费30万元,连续资助3年。

项目5:中青年骨干教师项目

本项目主要面向在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中青年教师,年龄不超过45岁,遴选1000名作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给予重点培养。使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成为教学名师、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提高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家。每人每年资助经费2万元,用于教学改革研究、科学研究预研;调查研究工作;出版著作、教材,发表论文;连续资助3年。

第六条 人才培训计划

本计划包括访问学者研修计划、教师教育技能和实践技能培训计划、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计划和高级管理人才培养计划。

项目6:访问学者研修项目

本项目包括选派国内、国外访问学者。

设立国内访问学者计划就是要充分发挥国内高等学校资源特别是北京地区高等学校云集的优势,在一批国内一流大学建立北京市高等学校访问学者研修工作站,轮流派遣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教师作为访问学者进“站“开展教学实践、合作研究、科学实验工作一年。根据不同类型、学科资助学费,其中教育部骨干类访问学者:文科专业每人3000元,理工科专业每人4000元;市级一般访问学者:文科专业每人6000元,理工科专业每人7000元。校级国内访问学者:文科专业每人5000元,理工科专业每人6000元。

国外访问学者的选派由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为主实施操作,一般每人每期半年到一年,半年期的资助不超过30000元,一年期的资助不超过50000元。也可以由各学校根据专业需要自行派遣。

项目7:教师教育技能和实践技能培训项目

本项目由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为主与学校合作共同承担,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基本教育教学技能为重点,开展基本教学技能、学术科研能力、双语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培养和现代教育技术等培训,同时包括组织境外培训项目,并针对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开发新的培训项目。

项目8: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项目

高等学校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对于研究生导师,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要有更高要求。高等学校教师要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营造高等学校优良的育人环境。

根据市委教育工委和市教委的部署和要求,各校从实际出发提出师德建设的具体要求和工作计划,组织安排专题讲座、社会实践考察、走访学生家庭,开展师德建设情况调查、测评、考核,积极探索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新鲜经验,提高教师文化修养及综合素质。

项目9:高级管理人才培养项目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建设一支政治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管理人员队伍,市教委和市属高等学校将有计划的组织高等学校管理干部进行国内交流调研和国内外中短期进修等相关业务培训。国内培训项目每人次培训费5000元,交通费5000元;国外培训项目每人次培训费20000元,交通费20000元。

第三章 实施与管理

第七条 市教委是计划项目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实施意见(试行)》,于每年4月底前按照人才强教计划相关项目的进度要求和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布置下一工作任务。对学校上报申请材料组织审核,6月底前将初审项目名单下达各项目实施单位。

(二)组织高校配合市财政对计划项目预算进行专项评审;

(三)检查、督促和考核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

第八条 市属高校受市教委委托对项目实施组织管理。其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市教委下达的下一工作任务,编制下一项目计划和经费预算,并按照部门预算申报时间要求上报市教委;

(二)配合市财政对计划项目预算进行专项评审;

(三)对通过评审的项目组织实施;

(四)检查、督促和考核项目实施和经费使用。

第四章 经费管理

第九条 “人才强教计划“项目经费主要来源于市财政拨款同时鼓励多渠道联合资助。项目经费用于资助北京市属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引进、培养和选拔人才,师德建设,开展教学技能培训和管理人员培训等项目。

第十条 人才强教计划经费的支出范围包括:

1.会议费: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相关学术研讨、咨询等发生的会议费用;

2.培训费: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有关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的费用;

3.差旅费: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发生的差旅及交通费;

4.文献资料费: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必需的图书资料、进行文件检索、专用软件的开发及购置以及复印等费用;

5.出版印刷费: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编写出版费、版面费及印制费用;

6.专家聘请费:项目实施过程中聘请专家所发生的费用。其中:聘请国内专家费用只包括咨询费(外埠专家可含住宿费和交通费),咨询费标准为: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0-8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0-500元/人天的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第三天及以后的咨询费标准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300元/人天执行;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0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0-80元/人次的标准执行;聘请国外专家费用包括咨询费、食宿费和交通费;

7.设备及原材料购置、租赁费: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或租赁必需的专用仪器设备、原材料、元器件及必要耗材的费用,以及委托外单位进行试验、加工和测试等费用(本项不适用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计划和高级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项目)。

第十一条 用项目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必须纳入项目承担单位的固定资产帐户进行核算与管理。

第十二条 人才强教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挪用、截留本计划项目经费。

第五章 项目验收与监督

第十三条 凡在“人才强教计划“各项目资助下取得的成果,发表论著以及成果鉴定时,必须标注“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

英文翻译为:

Funding Project for Academic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Beijing Municipality

缩写为:PHR(IHLB)

第十四条 人才强教计划的有关管理部门和项目承担者有义务接受主管部门或审计部门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人才强教计划各项目验收:

(一)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实行聘期目标管理,通过签订聘任合同和工作任务书的办法明确聘任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市教委每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根据聘任合同和任务书对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的履职情况和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继续履行合同;不合格者解除聘任关系。考核结果报市教委备案。

(二)市教委每年对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引进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评估。

(三)“拔尖创新人才计划“实施过程中,受资助者必须填写《拔尖创新人才计划进展报告》和《拔尖创新人才计划总结报告》,并附相关材料,资助期限结束后3个月内,有关高等学校单独编制《拔尖创新人才计划经费决算汇总表》,由所在高等学校人事处一并上报市教委人事处。

(四)学术创新团队负责人应按填写《高等学校创新团队进展报告》,经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查后报市教委人事处,资助期限结束后3个月内,由市教委委托专家组成考核小组采取适当方式重点对资助团队的标志性成果进行评估。

(五)受资助的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每年必须认真填写《北京市市属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计划报告书》,并附相关材料,资助期限结束后3个月内,受资助对象必须认真填写《北京市市属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计划项目总结报告》,并附相关材料,以上材料由学校审核后报市教委人事处。

对未能正常履行工作职责或调离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岗位的上述受资助者,终止资助;对违反职业道德、弄虚作假或触犯法律的受资助者,终止并追回已经给予的资助。

(六)中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研修结束后,填写《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结业考核表》,进行自我鉴定;指导教师和接受学校管理部门应对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研修期间情况,做出考核评价。结业考核时,人文社会科学类访问学者至少提交两篇达到公开出版的论文,其他学科至少提交一篇公开出版的论文。

(七)在实施“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技能和实践技能“、“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项目“时,市教委将定期检查、督促各高等学校、培训机构师资培训计划的实施情况,以及参加培训人员的实际效果,通过学习考核和出勤考核进行评估,不断予以完善,总结经验,确保效果。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与北京市财政局按各自职责分别负责解释。

第三篇: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修改稿)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

项目管理办法(修改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项目管理,根据《北京市市级教育经费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京财文„2006‟2486号)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实施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的意见》(京教人[2008]17号),结合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项目是指由市财政教育经费专项支持,根据北京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在高校中设立的建设项目。

第三条 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的目标与任务

通过实施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努力造就一批在国际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力、居于国内同领域学术前列的学术带头人;重点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建设,在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建设上发挥突出作用;努力培养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使其成为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技术开发以及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有一批中青年骨干成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和高级管理人员;努力创造条件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教师和管理人才提供接受教育培训、访问进修或攻读学位的机会,优化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增强人才发展后劲和队伍整体素质。

2008年—2012年,通过5年的重点建设,努力创造条件,引进和聘任150名杰出人才到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工作;为50名高层次人才、150名创新人才和300个创新团队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1000名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提供国外访问、进修或攻读学位的机会;为20000名左右的教学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教育培训、更新教育观念的机会。

第四条 本计划在北京市属高等学校范围内实施。

第二章 项目建设内容

第五条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由“杰出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人才资助计划”、“创新人才建设计划”、“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教师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计划”6个计划组成。

(一)杰出人才引进计划

杰出人才引进计划主要指面向海内外引进、聘请、遴选和资助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知名学者、学术带头人、高级管理人 2 才,搭建人才梯队,组建学术团队,带领相关学科达到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全面提升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杰出人才引进计划”设置学科首席专家岗位、特聘教授岗位、讲座教授岗位。2008年—2012年在高等学校设置10个学科首席专家岗位、40个特聘教授岗位、100个讲座教授岗位,设立50个左右校外名师讲学资助点。学科首席专家岗位主要设置在国家级、教育部及北京市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工程研究中心。学科首席专家可获得总额2000万元的支持经费,根据工作需要分核拨,同时享受学科首席专家工资每年100万元;特聘教授岗位一般设在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及重点建设学科、主干学科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需求的前沿学科或新兴交叉学科,在聘请到学校全职工作期间,享受特聘教授工资每年10万元;讲座教授岗位的设置不受学科限制,由高等学校根据教学科研工作的需求聘请,讲座教授在聘请学校全职工作时间一年不得少于3个月,在全职工作期间享受讲座教授工资每月1万元。

校外教学名师讲学资助经费,根据《北京高等学校市级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执行。

其他人才根据引进人才的不同情况分别给与10至100万元的一次性科研经费资助。

1.对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资助科研经费额度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2.国外著名高校教授、国内211、985学校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内外知名学者:

(1)自然科学提供最高为5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2)社会科学提供最高为3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3.优秀留学归国人员、优秀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和管理人才:提供最高为1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

(二)高层次人才资助计划

本计划是加强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建设,进一步落实市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高层次人才发挥作用创设良好环境,促进高层次人才成长。

高层次人才资助计划主要是支持北京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发展,对入选北京市教育系统高层次人才库第一、二层次的市属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进行资助。累计资助50名。“高层次人才资助计划”每人每年最高资助科学研究经费为100万元,连续资助3年。

(三)创新人才建设计划

本计划主要是在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人才队伍中遴选150名品德高尚、学术造诣较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或科研成果突出并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优秀教师,以及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管理能力突出的管理人才,给予重点扶植资助和培养,使其进一步提高科学研究能力和水平,形成市属高校的中坚力量,带动学科建设、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

“创新人才建设计划”中,自然科学学术创新人才每年每人最高资助科学研究经费为30万元,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人才、教学创新人才(教学名师)和管理创新人才每年每人最高资助科学研究经费为20万元。连续资助3年,分下拨。

(四)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本计划主要是加强对学术创新团队、优秀教学团队、管理创新团队的支持和资助。通过教学、科研、管理创新团队建设,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团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累计遴选资助300个,连续资助3年。资助金额依据学科建设需求、团队成员人数、人才梯队建设等因素确定。学术创新团队的自然科学团队每个每年最高资助科学研究经费为50万元,哲学社会科学团队每个每年最高资助科学研究经费为30万元;优秀教学团队和管理创新团队每年最高资助科学研究经费为30万元。

(五)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

本计划是为培养一批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提高其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带动高等学校人才队伍整体水平提升。本计划共资助1000名,每人每年资助经费4万元,连续资助3年,使其成为创新人才、教学名师的后备队伍。受资助的市属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人才可优先作为国内外访问学者到国内知名高校或国外高校访学。

(六)教师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计划

本计划主要是在加强和提高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重点,有计划、分层次、有步骤地对北京市属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及教学辅助人员系统地进行高质量、高水平和高标准的全员培训,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依据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实有人数,原则上按每人每年资助经费1000元给予资助。具体项目和经费根据学校培训计划和实际需要由高等学校提出申请,市教委审核,由学校统筹安排。

在五年的时间内,对市属高等学校20000余名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为教师外出考察和社会实践提供机会并给予资助。本计划由高等学校和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共同承担。

第三章 项目组织实施

第六条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事处负责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项目的立项、检查、验收以及监督管理等具体工作。

第七条 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项目申请程序是: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根据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工作有关规划,于每年7月前确定下一项目计划,根据项目计划确定项目承办单位,项目承办单位按照有关程序将项目经费列入下一单位部门预算。

第八条 项目承办单位要加强对项目的组织和管理,并按要求组织项目的申报、论证、监督、管理和验收工作。

第九条 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制度,项目负责人必须是项目的实际主持人,必须是项目承办单位的在职人员,项目负责人具体落实项目的建设任务,对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承担责任并确保项目效益。

第十条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一般不对项目内容做大的调整,如确需对项目内容进行重大调整,须按相关程序报批。

第四章 项目经费管理

第十一条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市级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项目经费主要来源于市财政专项拨款,鼓励多渠道联合资助。

第十二条 项目承办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和本办法规定。对专项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及随意改变项目支出内容。

第十三条 人才强教深化计划经费的支出范围包括: 1.工资:是指用于杰出人才引进计划中学科首席专家、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的工作报酬。

2.会议费: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原则上不超过总经费的15%。

3.培训费:是指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实践能力组织、参加相应培训的费用,包含新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基本功培训、教学技能培训及师德培训等(不包括学历教育)。

4.差旅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国内外差旅费(不含市内交通费)。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不超过总经费的5%)、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资料检索费、正在申报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每本专著支出费用不得超过3万元(含)。

6.材料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开发、试验所需的原材料、辅助材料、低值易耗品、零配件的购置费用以及为此发生的运杂包装费用。

7.试验外协费:是指研究、开发项目带料外加工或因本单位不具备条件而委托外单位协作进行试验、加工、测试、计算等发生的费用。试验外协费原则上不超过项目经费的15%。

8.专家咨询和成果鉴定费:是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的专家咨询报酬和成果鉴定等费用,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总经费的15%。其中:聘请国内专家费用只包括咨询费(外埠专家可含住宿费和交通费)。咨询费标准为: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0-8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0-500元/人天的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第三天及以后的咨询费标准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300元/人天执行。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0 8 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0-80元/人次的标准执行。专家聘请费不能支付给项目申报单位在职人员。

9.设备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原则上不能购置通用类设备。教师职业技能及职业道德培训计划项目不可申报设备费。

10.劳务费: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学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其中,在校学生的助研费每人每月不超过300元(含),劳务费原则上不超过总经费的5%。

第十四条 用项目经费购置的资产,必须纳入项目承办单位的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

第五章 项目验收与监督

第十五条 凡在“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各项目资助下取得的成果,发表论著以及成果鉴定时,必须标注“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英文翻译为:Funding Project for Academic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Beijing Municipality,缩写为:PHR(IHLB)。

第十六条 人才强教计划各项目验收:

(一)本计划资助引进的杰出人才由高等学校负责对其在校工作期间的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估,每将考核材料报市教委。9 市教委人事处对高等学校的杰出人才引进和使用工作进行检查。

(二)受本计划资助的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中青年骨干人才在资助中期须填写《北京市属高等学校资助计划中期报告书》,进行工作总结和经费使用说明,并于资助的次年10月31日前由所在学校报送市教委人事处。

(三)受本计划资助的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在资助期结束的下一3月31日前,获资助者要填写《资助计划总结报告书》,并附相关材料,经所在高等学校人事处审核后报送市教委人事处。资助期限结束后3个月内,由高等学校编制《资助计划经费决算汇总表》,由学校人事处报市教委人事处;同时,由市教委委托专家组成考核小组,采取适当方式对受资助人员、团队进行考核。

(四)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计划,培训项目完成后,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和各高等学校将培训总结上报市教委人事处。

第十七条 项目承办单位应接受主管机关、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接受市教委和市财政局组织的绩效考评。

第十八条 对有截留、挪用、滞留专项经费等违法行为的,由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各项目均按 10 各计划的实施办法执行。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与北京市财政局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进行解释。

第二十一条法同时废止。

本办法自2008年11月1日起实施,原管理办 11

第四篇:“科学研究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科学研究工程”项目管理办法(2010年11月修订)

一、总则

第一条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广西科学实验中心暂行管理办法》,为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将竞争机制引入科研项目,加强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本办法适用于广西文科中心“科学研究工程”设立的非开放基金项目。

第二条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广西文科中心)项目设立的宗旨是:针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和方向设立科研项目,开展联合攻关,积极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理论支持和智力服务,力争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为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提供形象化的标志性检验尺度。

第三条项目的组织体现“公开竞争、择优立项、铸造精品、打造团队”的要求,引入竞争机制,采取招标、委托、自由申报等方式。

二、项目申报

第四条广西文科中心科学研究项目类别包括:重大项目、委托项目、一般项目。

第五条重大招标项目由广西文科中心学术委员会依据文科中心项目设立的宗旨确定相关重点研究领域的招标课题,面向广西文科中心所依托学校(广西师范大学)招标。委托项目由广西文科中心学术委员会根据《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发展规划(2009~2011)》“科学研究工程”建设规划的重点研究领域与内容确定重要研究课题,面向广西文科中心所依托学校(广西师范大学)委托研究。一般项目由广西文科中心根据《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发展规划(2009~2011)》“科学研究工程”建设规划的研究领域与内容,结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以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设立课题指南,面向广西文科中心所依托学校(广西师范大学)接受课题申报。

第六条 各类研究项目的申报条件是:

1.各类项目的申请者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具有独立开展和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能作为项目的实际主持者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

2.项目强调跨学科、跨学校、跨部门和跨地区的联合攻关,鼓励联合高校系统的相关专家以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实际工作部门的人员参加课题组研究工作。

3.每个申请者作为主持人限报一个研究项目。已获得国家、省部、市厅级资助的课题或其中的子课题及已发表出版的成果不得重复申报。不得将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项目申报。

三、项目评审

第七条项目评审贯彻公平公正、择优资助的原则,项目评审委员会主要由广西文科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组成。所有项目均由广西文科中心学术委员会进行评审,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立项项目及资助经费额度。批准立项的项目,由广西文科中心向申报者发出《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立项通知书》。立项时间从通知书下发之日起计算,项目研究期限一般为1-2年。

第八条获得立项的项目由广西文科中心和项目主持人以项目合同书的形式明确责、权、利关系。

四、项目经费

第九条广西文科中心项目的科研经费,采取“一次批准、分期拨款”的办法,由广西文科中心和财务部门管理监督使用。第一次拨款与立项通知同时下达,后续拨款视项目研究的进展情况确定。未通过中期检查的项目,不予拨付二期经费;未通过验收结项的项目,不予拨付剩余经费。

第十条项目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支付与课题研究无关的开支。

项目经费开支范围包括:

1.图书资料费:指购买图书、翻拍、翻译资料以及打印、复印、誊录、制图等费用。

2.数据采集费:指围绕项目研究而开展数据跟踪采集、案例分析等所需的费用。

3.调研差旅费:指为完成项目研究而进行的国内调研活动、参加相关学术会议的交通费、食宿费、通讯费及其他费用。

4.设备购置和使用费:指购买和使用收集资料、采集分析数据所需器材的费用。设备使用费包括资料录入费、资料查询费、上网费和软件费等。

5.会议费:指围绕项目研究举行的项目开题、专题研讨、成果鉴定等小型会议费用。

6.专家咨询费: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发生的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咨询费的支出总额,原则上不得超过项目资助额的5%。

7.劳务费:指直接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助研津贴,以及非课题组成员、科研辅助人员的劳务支出等。劳务费的支出总额,不得超过项目资助额的5%。

8.印刷费:指打印、誊写调查问卷材料、调研报告和研究成果的费用。

9.其他:与项目研究直接相关的其他支出。

第十一条项目经费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财务规定,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设立单独的经费科目帐号。

1.项目责任人要合理编制项目经费预算,严格执行项目合同的经费预算方案,保证将项目经费用于科研本身。项目结题后要及时办理结账手续。

2.学校财务部门和广西文科中心对项目经费开支行使监督权,做到手续完备、账目清楚、内容真实、核算准确、监督措施有力,确保项目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

五、项目中期检查

第十二条广西文科中心负责组织项目中期检查,每年12月20日前由项目负责人填写《中期检查报告书》,中期检查应针对《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申报书》提出的中期研究成果要求,由学术委员会对项目进展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根据项目发展趋势,对后期研究工作及经费使用提出建议。

第十三条遇到下列情形之一者须报广西文科中心审批:

1.变更项目负责人;

2.研究内容有重大调整;

3.改变成果形式;

4.推迟完成时间;

5.其他重要事项的变更。

六、项目结项与成果推广应用

第十四条研究成果需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影响,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理论支持和智力服务,成为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提供形象化的标志性检验尺度。

第十五条广西文科中心项目原则上必须按期结项,无特殊原因,不能延期。

第十六条为了评估研究成果的质量、水平和意义,项目完成后,均需进行成果鉴定、验收和结项,履行必要的结项手续。

1.项目最终成果形式可以是专著、系列论文、研究报告、工具书等。

2.项目最终成果鉴定工作由广西文科中心组织,鉴定专家主要由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及其他校外相关领域专家组成,成果鉴定合格后出具由鉴定专家签名的鉴定证明材料。成果鉴定合格者方可申请结项。

3.重大项目、一般项目须分别达到以下目标管理指标方可结题。

重大项目目标管理指标:(其中(1)-(3)项指标为须达到的指标;(4)-(5)项指标至少须努力达到其中一项)

(1)项目责任人按项目合同和任务计划书完成了研究任务;最终成果与立项时批准的“最终成果形式”相符,不存在署名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争议;经费开支合理合法。咨询报告类成果须有采纳单位的证明材料,并详细注明采纳内容和实际价值;

(2)以项目责任人或参与者为首席专家纵向获得教育部以上级别的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科研项目,或经费总量不低于50万元的其他纵横向项目;主要子课题在研期间均须申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且至少有两项获得立项;

(3)在学校认定的人文社科奖励期刊发表论文6篇以上(我校为第一完成(通讯)单位且第一作者);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与项目相关的专著一至两部;

(4)项目整体研究成果必须具备冲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或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实力和水平(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各子项目成果须具备冲击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三等奖的实力和水平(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

(5)项目成果为厅级以上决策所采纳。

一般项目目标管理指标:(其中(1)为必须达到的指标;(2)—(5)项指标至少须达到其中一项)

(1)项目责任人按项目合同和任务计划书完成了研究任务;最终成果与立项时批准的“最终成果形式”相符,不存在署名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争议;经费开支合理合法。咨询报告类成果须有采纳单位的证明材料,并详细注明采纳内容和实际价值。

(2)以项目责任人或参与者为首席专家纵向获得省部级以上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或经费总量不低于6万元的纵横向项目;

(3)在学校认定的人文社科奖励期刊发表论文1篇、或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2篇以上(我校为第一完成(通讯)单位且第一作者);或出版与项目相关的研究专著1部。

(4)成果为厅级以上决策所采纳。

(5)项目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以上科研奖励(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

4.申请结项者须填写《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结题申请书》,并向广西文科中心提交相应课题研究成果及相关证明材料归档。

5.广西文科中心对通过验收、确认可以结项者,颁发结项证明或鉴定证明,拨付项目经费的其余部分,并将验收结项情况予以公布。

第十七条由广西文科中心经费资助的所有项目研究成果(包括专著、系列论文、研究报告、工具书等),由广西文科中心和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共有。出版专著、发表论文、申请奖励时应注明“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第十八条强化成果转化意识,拓展成果转化渠道,注重成果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广西文科中心项目成果的社会效益。

1.鼓励项目负责人通过报刊、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积极宣传项目进展情况和相关成果。鼓励研究成果提交各级党委、政府作为决策依据。

2.鼓励项目成果向课程、教材、教学转化,为培养优秀人才服务;向决策咨询转化,为政府和企业科学决策服务;向社会转化,为提高全民族人文素质服务;向文化产品转化,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服务。

3.项目负责人应注意收集本课题的引用、转载、采用、获奖或进入教材、产生效益的情况,并上报广西文科中心。对那些通过一个项目形成一个创新领域、一支创新团队、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要认真总结和推广其成功经验。

4.广西文科中心应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和资助项目优秀成果的出版,积极协助项目负责人做好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工作。学校出版社对中心研究成果的出版、宣传、品牌包装打造给予政策倾斜。

七、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负责解释。

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三十日

第五篇: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国家和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繁荣我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下称社科研究),保证社科研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下称高校社科计划)的编制,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理论联系实际、“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条

高校社科计划是我省科学研究和教育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项事业的发展规律,为党和政府进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加强应用研究的同时,要重视基础研究,加快发展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综合研究,推动我省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升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第四条

高校社科计划贯彻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采取多形式立项,多渠道融资;实行省教育厅和学校两级管理。

第二章 项目申报

第五条

高校社科计划每年申报一次,实行限额申报,由省教育厅科研处根据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往计划完成情况核定申报指 标;申报时间一般在每年的第一季度。

第六条

高校社科计划从资助形式上分为经费资助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非省直属高校教学、科研人员只能申报自筹经费项目。

第七条

申报项目应具备的条件

1、项目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鼓励深入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回答新问题的探索性课题。

2、项目研究方向正确,内容充实,论证充分,拟突破的难点明确,研究思路清晰,研究方法科学、可行。

3、具有学科结构和梯队合理的项目组,科研工作基础扎实。

4、项目申请经费实事求是,预算合理。

5、项目近期可望取得预期成果或阶段性成果,研究周期一般不超过三年。

6、学校管理组织健全,具备必要的科研条件和资金自筹(匹配)能力。

7、自筹经费项目应提供本学校或外单位出资证明。

8、教学研究项目和已列入有关部门科研计划的项目或其中的子课题不得申报。

第八条

申请者应具备的条件

1、项目申请者必须是高校的在岗教学、科研人员,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年龄在55岁以下。

2、应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学风,并具有独立开展和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与精力。

3、项目申请者(即项目负责人)协调参加研究工作人员组成课题组并担任组长,必须担负实质性的研究工作,是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

4、承担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尚未完成者不得申请新项目。第九条

高校社科计划以学校为单位统一申报,不受理个人或其他形式的申报。

第十条

申请者要认真填写《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请书》。

第十一条

申请者所在学校应按本办法的有关规定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初审,对《申请书》内容的真实性、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经费预算的合理性、基本科研条件能否保证和预期目标能否实现等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由学校社科管理部门汇总后将《申请书》一式2份和《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申报一览表》1份及其电子版材料报送省教育厅科研处。

第三章 项目审批

第十二条

省教育厅科研处依据本办法第五条、第七条、第八条、第十一条之规定对申报项目进行资格审查。

第十三条

审查通过的项目按所属学科领域进行分组并组织专家评审。

第十四条

评审专家按照《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指标体系》对每个申报项目进行量化赋分。

第十五条

省教育厅会商省财政厅,根据专家评审结果和财政支 持情况确定资助比例,并联合发文下达社科计划。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十六条 高校社科计划管理实行检查制度。检查内容包括:

1、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是否按计划投入了研究力量;

2、学校是否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研究经费是否到位,开支是否合理,管理是否规范;

4、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办法。

第十七条

检查采取不定期实地检查和定期填报检查报告书的方式进行。项目负责人每年末填写项目本进展情况报告书,学校社科研究管理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后,于次年1月报省教育厅科研处。

第十八条

项目实施中不得擅自更改项目负责人或研究内容或延长研究时限或终止计划,确因不可抗拒原因需要更改或终止的,学校应及时提交更改或撤项申请报告,并附项目实施小结,报经省教育厅批准。

第十九条

对严重失职等主观原因造成项目失败的项目负责人,3年内不得申报高校科研计划;所在学校要有处理意见并写出检查。

第二十条

高校社科计划研究经费,来源于省财政补助、社会支持和学校自筹。省财政补助经费在确定计划时一次核定,分拨款,原则上实行无偿使用,其不足部分,学校应适当予以补足。

第二十一条

项目研究经费实行专款专用,其支出与管理要严格 执行《山东省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鲁财教[2008]16号文)的规定。

第五章 成果管理

第二十二条

高校社科计划项目完成后,应及时作出工作总结,由项目负责人填写《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结题报告书》,经学校社科研究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后,连同成果材料一式3份报请省教育厅结题。

1、所获理论性成果应随时写出论文发表,在核心期刊正式发表2篇以上。

2、尚未正式出版的成果(书稿)和研究报告等应用性成果,由学校组织同行专家评审验收。可采取会议评审或通讯评审的方式,参加评审的专家不得少于5人,其中校外专家不少于五分之三。

3、正式出版著作名称应与原计划项目保持基本一致。

4、必须有项目负责人作为第一署名者所产生的成果。

5、资助项目的成果评审验收,确需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鉴定的,应由学校提出申请。

第二十三条

成果出版发表时须注明“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字样,无标注成果不予作为项目结题材料。

第二十四条

课题组和学校社科研究管理部门应积极做好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应用单位对成果的反馈意见,要及时报省教育厅科研处。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解释权和修改权属山东省教育厅。2001年发《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下载北京市属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修改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属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修改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京市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5篇)

    北京市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 (试行) 一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市属高校使用政府投资进行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质量和投资效益,规范基本建设管理工作,根据《北京市教......

    北京物资学院本科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项目管理办法

    北京物资学院 本科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项目管理办法 一、总 则 第一条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通知》(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改革和完善人文社会......

    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繁荣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实现科研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

    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江苏省普通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提高江苏省普通高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精选合集]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推进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加强和改进教......

    北京高等学校市级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北京高等学校市级 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修改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北京高等学校市级质量工程项目的管理,保证质量工程目标的实现,提高立项资助经费的使用效益,依据《......

    5.《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和加强我省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下简称社科研究项目)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