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前堆事迹有感

时间:2019-05-13 02:30: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邓前堆事迹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邓前堆事迹有感》。

第一篇:邓前堆事迹有感

“索道医生”邓前堆事迹学习有感

-----房地产综合管理科

沈长结

邓前堆同志是云南怒江拉马底村的一名平凡却又伟大的乡村医生。邓前堆同志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一名最基层的医务工作者,二十多年如一日恪守“服务乡亲、奉献家乡”的理想信念。始终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28年的坚守换来了群众的健康。

他是新时期基层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时代楷模。他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时刻牢记宗旨,全心为民;他作为一名基层医务人员,时刻忠于职守,无私奉献。

通过学习邓前堆的先进事迹,我更加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前进方向,我要坚持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开始。要始终满怀对党和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先进”和“优秀”的时代特征,我想,在邓前堆“无私”和“大爱”的感召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邓前堆学习材料

邓前堆先进事迹报告

邓前堆,男,怒族,47岁,中共党员,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乡村医生。邓前堆生活的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位于福贡县境内怒江峡谷深邃而狭窄的地方,那里山势险峻,江流湍急。全村有害扎、老娃当、格扎、拉马底、托底、培建六个村民小组,共265户人家,1043人。六个村民小组除了拉马底小组集居在瓦贡公路(省道)边外,其余的五个村民小组和全村60%以上的群众散居分布于50°以上的怒江峡谷两岸半山腰和边远山区。1983年,初中毕业的邓前堆开始与哥哥一起到缅甸做生意。在一次回家的途中,他不幸感染了疟疾,大病了一场,在村里的乡村医生的细心照顾下才得以康复。正是因为这段治病的经历,邓前堆深深感受到了乡村医生对于村民健康的重要性,也下了当乡村医生的决心,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邓前堆热爱农村卫生事业,为了村民的健康,他节假日从没休息过。28多年来,邓前堆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是到地里劳动,还是赶集、做客、走亲戚,他都会习惯性地挎上药箱,以便随时在田边地头、林间崖下为村民提供医疗服务。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只要乡亲们病了,他都随叫随到,通过索道奔波于高山峡谷间。

为了医治因腹痛而处于昏迷状态的村民,邓前堆曾在深夜独自一人摸黑通过溜索到达怒江对岸,并爬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为了给被火烧伤的老人治疗,他曾连续十余天每天过溜、爬山,赶到老人身边为老人清创上药、打针输液;因为联系不上病人家属,为了将摔伤的病人送回家,他曾背负病人在陡峭的山路上走了一个多小时;为了准确诊断病人的病情,他曾冒着被感染结核病的风险自费到县城进行化验,然后将药品亲自送到病人手里。如果遇到突发事故,邓前堆还会主动赶往现场展开医疗救助工作。给乡亲们看好病,仅初中毕业的邓前堆,坚持边学习边行医,从没有放弃任何一次学医培训的机会。同时,他还坚持每月进山入寨巡诊,用民族语言宣传解释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常识,提高了村民的保健意识。28年如一日,邓前堆同志像牛一样默默奉献,像草一样朴实无华,他锲而不舍地坚持学习,将满腔热情地倾注于解除乡亲的病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所在的村计划免疫建卡、建证率达100%,预防接种率达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从医28年来,他累计出诊5000多次,诊治患者13万余人(次),从未出现过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乡村医生的收入是微薄的,特别是作为贫困地区的乡村医生。28年的艰辛付出,邓前堆得到的却是微薄的报酬。1983年至1992年,他的工资从一开始的28元涨到了38元;2009年之前,每月仅有126元的补助;2010年,由于计划生育工作也由乡村医生负责,每月工资性收入涨到了400元,再加上300至400元的诊疗费和各项公卫补助,仅够一家4口人勉强过日子。1992年,为了方便当地群众看病,邓前堆把家搬到距村卫生室500米的公路边。从昔日的茅草房、油毛毡房到现在的小平房,九年的光阴,省吃俭用的邓前堆一家在靠大岩石而建的三间小平房里除了几件简单的家具外,就是只有去年新添的一台小电视机。由于待遇太低,有三名曾与邓前堆一起工作的乡村医生离开了,只有他一直坚持下来。石月亮乡的领导有意让邓前堆出任拉马底村委会副主任,但他婉言谢绝了,因为村里本来就缺医少药,村民看病需要他。有人曾劝他放弃乡村医生,到外地打工,每个月至少也能挣1000多元,邓前堆同样放弃了。他说:“我不干,这么贫穷的村寨,谁愿意来干医生呢?”不仅如此,邓前堆每年都组织村里村民帮五保户砍柴、种地等,力所能及帮助五保户解决生活困难。对于前来就医的群众,他更是尽量伸出援助之手,从未收取一分出诊费。仅近几年,他就因为给乡亲治病购买药品而欠费达25000多元,为乡亲垫付医疗费达1000多元,但他从来没有主动上门催收欠款。他总是说:“乡亲们只要手里宽裕,是不会欠我的。所以我从不开口去向他们讨债。倘若他们不主动来还,也就算了。” 邓前堆就是这样一个让乡亲们可亲可敬又为之感激不尽的乡村医生,他用简陋的听筒、针筒和一张张发黄的欠条换来了无数村民的健康。为了当好乡村医生,他历尽艰险通过索道奔波于高山峡谷间,放弃了很多改善家庭生活的机会,宁

愿让在外打工的儿女回家照顾不能干重活的妻子,为的只是乡亲们的健康。在乡亲们的眼里,邓前堆是随叫随到的“阿邓医生”,对于他们来说,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拉马底村的很多人都能绘声绘色的讲述有关“阿邓医生”的感受事迹,这些事迹正不断地被乡亲们传颂着。

邓前堆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由于工作出色,多次获得了上级部门的表彰。2002年他被共青团福贡县委评为优秀团干部;2004年,他被云南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实施世界银行第七个卫生贷款先进个人”称号,被石月亮乡卫生院授予“优秀乡村医生”称号;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被石月亮乡中心卫生院授予“优秀乡村医生”称号;2006年被福贡县卫生局授予“2006疾病预防控制先进个人”称号;2009年石月亮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特别是2011年1月中央电视台“索道医生”邓前堆的先进事迹播出以后,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强烈的反响,感动了亿万观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做出重要指示:“邓医生的事迹十分感人,”要求中宣部、交通部和云南省把宣传先进典型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尽快帮助邓前堆实现“希望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的朴实心愿。2011年2月,邓前堆被云南省卫生厅授予“优秀乡村医生”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1年3月授予中共怒江州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怒江州卫生局评为“优秀乡村医生”,2011年4月被中共云南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1年6月,邓前堆同志被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评为“全国卫生系统职工职业道德标兵”。

“阿邓医生”成为新闻人物的事,让整个拉马底村顿时沸腾起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拉马底村就吸引了众多媒体记者的聚焦和关注,这让瞬间成为新闻人物的邓前堆始料不及。面对这些突如其来荣誉和赞扬,邓前堆却显得十分平静。他反复说:“我只是做了乡村医生应该做的工作,在怒江别的乡村医生也和我一样做事,做得更好的医生还很多,而我却被宣传了,心里有点不安啊!”时至今日,在他的心中至今仍然有着自己的夙愿:一份牵挂 “我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学一些接骨方面的知识,多帮助村里的百姓解决病痛”;一份担忧“希望我们这批乡村医生老了,没有力气看病的时候,国家能够出一些政策解决我们将来的生活问题”;一个希望“我希望早日在村子里修一条能通车的桥”;一份执着“乡亲们对我好,国家对我好,这辈子除了当医生,我什么也不想当了”。

第三篇:学习邓前堆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邓前堆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河西中学

杨孟荣

2011年4月17日,我在乡政府参加了邓前堆先进事迹报告会,通过面对面的听他讲,看他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令人可亲可敬。同时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渠道进一步加强了学习,通过学习,本人触动很大,感受很深。

他冒着生命危险,在溜索上往返,只为守护乡亲的健康;他行医28年,尽管条件艰苦,却从未放弃。他叫邓前堆,我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

壁立千仞的怒江大峡谷中段,一根铁索横跨滔滔怒江。一个肩背药箱的身影,紧紧抓住索绳,使劲蹬腿,滑轮呼啸而去,载着他滑向对岸„„

他叫邓前堆,石月亮乡拉马底村一名普通的乡村医生。为了村民的健康,他在这条约125米长的溜索上来来往往已28年了,当地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为“索道医生”。

一、偏远山村守护健康

他累计出诊5000多次,步行约60多万公里。

早春时节,天还很凉。80多岁的老阿妈娜马称胃病又犯了,邓前堆闻讯,立即赶到娜马称家里。“有邓医生在村里,我们都心安了。”20多年来,娜马称一直找邓前堆看病,她已记不清邓前堆有多少次半夜三更到她家里来出诊。

1983年,邓前堆在拉马底村卫生室治病时与村医熟识。在乡卫生院培训了6个月,1983年11月,邓前堆开始了他的行医生涯。

一晃28年过去了,今年46岁的邓前堆早已成为这个偏远小山村的健康守护者。

2006年,村民娜友哈从汽车上摔下来,腿上被铁板刮开一条大口子,鲜血淋漓。正在山地里劳动的邓前堆听说后,立即赶去救治。缝合好伤口后,一时与伤者家属联系不上,个头不高的邓前堆就背起娜友哈,踏上陡峭的山路,把她送回了家。

除了临时出诊,邓前堆每月都要上山巡诊一次。巡诊前先打电话告诉村民小组组长,通知有病、需药的村民到指定地点集中。如果哪位病人没来“集中报到”,他就“送医上门”,亲自看了才放心。

28个寒来暑往,邓前堆不辞辛劳,累计出诊5000多次,步行约60多万公里。除了按规定收取医药费,他从未向村民收取过出诊费。一些贫困的乡亲还常常赊欠医药费,仅2010年就欠下2。5万元。“乡亲们只要手里宽裕,是不会欠我的。”邓前堆从没开口催乡亲们还过钱。他不觉得自己吃了亏,“治病救人,对医生来说,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二、溜索行医坚守不懈

“我舍不得乡村医生这个岗位”。

邓前堆所在的拉马底村,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全村265户人家1043人,大部分分布在坡度达50度以上的崇山峻岭间。毫无安全保障的溜索,一度成为怒江两岸村民往来交流的主要交通工具。

要当好乡村医生,邓前堆不得不学着溜索。最初,他也心有怯意,也曾因速度控制不好而被拴铁索的柱子撞伤。渐渐的,他的技术熟练起来。哪怕是在深夜,他也能独自溜索过江,打着手电筒攀爬大山了。

山间行医的岁月是艰苦的。拉马底村卫生室两名乡村医生要负责该村1043名村民的诊疗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宣传等工作。邓前堆每3个月就要给全村儿童做一次体检,整个村子走下来要花一个星期。而直到2010年,卫生局发放给他的补助也不过每月400元。

邓前堆的家是公路边依大岩石而建的3间小平房,屋顶未封牢,四面都会灌风进来。家里除了一台早已过时的小电视机、必要的被褥和几件破旧家具,再无其他财产。

2010年,邓前堆的妻子打付恒做农活时摔断了3根肋骨,然而由于工作繁忙,身为医生的邓前堆却没有时间给妻子仔细医治。打付恒至今无法再干重活。说起这事,邓前堆的眼睛红了。妻子却理解地说:“只要他把别人的病看好了,我就高兴。”

“我从没想过不做乡村医生,我舍不得乡村医生这个岗位。”邓前堆不肯改行去开药店赚钱,也放弃了当村干部的好机会,心甘情愿地坚守着乡村医生这个岗位。

三、无私奉献百姓称赞

村民们的认可是让他最欣慰的事。

邓前堆28年的辛劳使得当地医疗卫生状况有了极大改善拉马底村计划免疫健康建证率达100%,预防接种率达98%,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0%以上。

说起邓前堆,拉马底村没有人不竖大拇指。“整个村子的人都认得我,在村里走着,碰到的人都会说:‘邓医生你去哪里,到我们家吃点饭再走吧。邓前堆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村民们的认可是让他最欣慰的事。

“其实,怒江州有500多名乡村医生,他们和我做着一样的工作,他们同样应该受到尊敬。”邓前堆说,“像我们村卫生室,2008年来了一位女乡村医生,我就轻松多了。”

在邓前堆心里,一直有三个愿望:希望村子里修一座能通车的桥,这样乡亲们再得什么大病,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送到外面的大医院去了;再建一栋带厨房、休息室和卫生间的卫生室,这样家住得远的病人就不用连夜奔波赶回家了;拉马底村山高坡陡,村道狭窄艰险,村民们很容易跌伤骨折,他希望自己能全面掌握骨折复位技术,这样,伤筋动骨的病人就不用下山进城看病了。

现在,邓前堆的愿望都快实现了,这让他特别激动当地政府已经在着手筹建能通车的桥和路;新的村卫生室也即将动工;他自己也于2008年开始在怒江卫校就读,2009年又参加了云南省“兴边富民”工程乡村医生在岗培训,专业基本功更加扎实了。

“乡亲们对我好,国家对我好,我这医生要一直当下去,直到终老。”朴实憨厚的邓前堆是这样说的。

邓前堆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胆忠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四篇:索道医生《邓前堆》观后感

《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索道医生《邓前堆》观后感

2014年4月21日,我在电视上党员网收看了系列片《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索道医生《邓前堆》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邓前堆同志用毕生的时间践行了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用全部的忠诚坚守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事迹感人,精神可贵。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要进一步学习邓前堆同志先进事迹,大力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推动我单位第二批群众路线活动深入开展,努力开展好“三学四创五争”主题实践活动,在推进深化为民服务水平中创先争优、作出贡献。

邓前堆是我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怒族乡村医生。28个寒来暑往,为了治病救人,他不分昼夜,随时以最快速度奔至大山深处的人家,怒江两岸高耸入云的高黎贡山,记录下他跋涉的脚印。

一、28年的溜索行医生涯

在怒江边长大的邓前堆,家在怒江东,比起怒江西的人家来,交通便利多了,进城赶集不需过江,也无需过溜索,所以直到18岁时他也不会过溜索。

怒江两岸的村寨隔岸相望、鸡犬相闻,但两岸村民若要相见却得爬上几小时山路。溜索是这里最“现代”的交通工具,而溜索过江的危险故事在怒江两岸并不鲜闻。

19岁那年,邓前堆通过乡卫生院培训后在村里做了乡村医生。江对岸山梁上的一个村小组,住着20多户人家。过人马吊桥到这个村,得绕路走两三个小时。邓前堆前去看病时,若不耽搁时间,就得过一条125米长的溜索。工作和责任使他不得不学会过溜索。有一次,邓前堆由于溜滑速度太快,滑轮刹不住,一下子撞到对岸拴铁索的柱子上,他左腿被撞伤,药箱里的玻璃注射剂也被撞碎得仅剩一只。慢慢地,邓前堆可以熟练过溜索了。

在努力钻研中,他的医术也一天天提高。不仅本村的,外村的乡亲也来找他看病。年逾八旬的老奶奶,双手皮肤皱如核桃,输液时他总能一针就扎准;烧伤的老人,在他救治下顺利康复。

这些年,拉马底村的村医换了四茬。他曾经的同事,有的去沿海打工,有的在当地谋其他活计。他也有外出挣钱的机会,但为了深山里的乡亲们他不能离开,尽管这份危险而忙碌的工作收入微薄。

这两年,拉马底村预防接种率达98%,传染病控制效果非常好。“我有一点医学技术,就想干好它。”出诊路上,邓前堆边走边说。

二、“伤员的病情等不得” 他的心,系在病人身上。

有一次,江对岸的一位村民上山采石耳,一不小心摔下了悬崖,他被乡亲们找到抬回家时已是凌晨3点。在睡梦中接到求助电话的邓前堆马上背起药箱,打着电筒过溜索到对岸,攀爬三个小时山路赶到伤员家,他的手被路旁的荆棘划出一道道血痕。天刚蒙蒙亮,邓前堆又赶回村#from 本文来自学优高考网,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这些年邓前堆在陡峭的山路上,出诊5000多次,从来不收出诊费。有的病人交不起药费和治疗费,他也照样给治病。

他说:“他们有条件还,自然会还。不还,自然是没条件还。”

村里80多岁的老阿妈娜马称20多年来一直找邓前堆看病。她已记不清因自己身体不舒服,邓前堆半夜三更到家里出诊过多少次。老人说:“„阿邓‟在村里,一叫他就来,他来我就心安。”

三、他有一个个善良的愿望

艰难的行医生涯使邓前堆成了村里的“溜索冠军”,“溜索比赛”时他过一趟125米长的溜索仅需39秒。但他一直希望,村里人过江不要再过溜索,村里能架起一座可通车的桥。这样,“乡亲们无论得了什么病,都能以最快速度送到外面的大医院去。”邓前堆说。

不久前,在中央领导关心下,有关部门开始着手为拉马底村建桥。邓前堆说:“听到这个消息,我太激动了。有这么多人关心我们呀。”

邓前堆还有一个愿望:目前,拉马底村卫生室有两间诊室和一间输液室,如果还能为远道而来看病的村民增设一间厨房和休息室就好了。

他还希望自己能掌握骨折复位技术。因为拉马底村乃至福贡县,坡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5%,常年在山上劳作的人们容易跌伤骨折。“如果有机会,我会努力学习的,村里人太需要这门技术了。”邓前堆说。

我相信这位善良村医的一个个美好愿望能尽快实现。邓前堆同志作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一名最基层的医务工作者,二十多年如一日恪守““服务乡亲、奉献家乡”的理想信念。始终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28年的坚守换来了群众的健康。他是新时期基层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新时期基层医务工作者的时代楷模。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牢记宗旨,全心为民的理想信念,充分体现了一名基层医务人员忠于职守,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邓前堆同志的先进事迹,既是激励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推动工作,加快发展,推进怒江实现“二次跨越”的需要,更是以先进楷模的崇高信念和感人事迹激励人,鼓舞人,武装人,塑造人,推动社会进步的时代呼唤。我要学习他对党忠诚、热爱事业、扎根基层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学习他不辞辛劳、不甘落后、不辱使命的敬业精神;学习他甘于清贫、情系乡亲、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

第五篇:学习杨善洲和邓前堆的文章报道

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更坚强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历史的流水带走了多少几经沧桑的生命。当我们回首时,那些青春是否鲜亮如初,是的,没有永葆鲜亮的生命,只有永垂不朽的历程。2010年一个老人带着安详的面容从容不迫的离开了我们。2010年的365天我们每天都希望阳光打在每个人的脸上,使人们绽放笑容。而这一年我才知道,有位老人能如此轻易的使坚强的人们泪流满面。他,就是共产党员杨善洲。原保山地委书记:一个给百姓带来了无尽幸福与希望,给家人留下了太多的心酸和遗憾的人。他所守望的山川记录了自己平凡而坚实的一生。

年轻人插秧不规范他亲自插,砌涵洞的石头打磨不平他亲自打,农田受灾时,村民不会用复合肥给麦种催芽,他就用手和着牛粪、钙肥和水教大家。他,在百姓眼中是如此有办法。

家中房子到处漏雨,妻子要钱修房时,他拿出三十元让买几个瓦盆接一下。后来全家人借了五万元盖了间房,杨善洲东拼西凑却只有九千六百块,全家人看着他,看着还没有搬进住过一天的新房,默不作声的把房卖掉了。

退休后,带着对家乡的承诺,他来到没树没水的大亮山,在山中的草棚和破房中一住就是二十几年,大亮山上有了枝繁叶茂,附近村子有了汩汩流水,他却有了满头白发。当人们把一面鲜红的党旗覆盖到他身上时,那个戴着草帽了解民情,穿着草鞋示范农活,拄着拐杖爬山种树的他,是否看到了无数百姓伤痛欲绝的神情,是否也听到了大亮山上松涛阵阵的呼唤。

日历正在一页页减去,没有什么可以把人轻易打动。除了真实。我们有理想但也有幻象,我们得到过安慰也蒙受过羞辱,我们也曾经不再相信别人也不再相信自己。好在这些人让我们深知“真”的宝贵——真实、真情、真理,它让我们远离凭虚御风的危险,认清了虚伪和欺骗的另一种含义是人生的懦弱。尽管,“真实”有时让人困难重重,但直面真实的民族是成熟的民族,直面真实的人群是坚强的人群,而作为优秀共产党员的他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这一年我们也懂得了另一个人,邓前堆,一个党员,一名拉马底村的普通医生,在汹涌的峡谷上,在陡峭的山崖间,在纤细的溜索上背负着药箱,已是46岁的他用28年的持之以恒铸就了生命和承诺的颜色,“服务乡亲,奉献家乡”,他做到了。

试问人生有几个二十八年?敢问人生有几段宝贵青春?而是什么让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财富吗?三件平房,一台电视,几个旧家具就是他全家的全部财产。2009年之前他每月只有126元德尔补助,2010年时不过400元,而他为乡亲垫付的医疗费已有一千多元。他的收入和付出是多么的不均衡啊,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呐喊,没有鼓励,他默默的做着一切,承受着一切,也享受着峡谷两岸一千多双信任的眼睛。是啊,这些显得多么微不足道,他却享受着,感受着,也时常被感动着。所以他会为半夜救人过溜索而让自己受伤,所以他会为没钱看病的乡亲们留下药品,所以他会在一切荣誉来临时挥挥手只留下背影。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不正是他们的一生吗?像极了高原峡谷中随处可见的木棉花,默默的给人们带来清香和喜悦,平凡的让人感动。

每个人都希望遇到阳光一样的他们,告诉我们幸福的真谛。在物欲横流诱惑遍地的高速发展中,在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转型期,这两位共产党员用他们瘦弱而执着的身影,饱经风霜而灿烂依然的笑容,坚守承诺而贡献一生的精神震撼了多少人,感染了多少人,也鼓舞了多少人。

而此刻,2011年的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着,在新年的转角我们发现真相,是有多少像他们的这样的坚守者,我们才能幸福如斯。多少像他们的这样的阳光者,我们才能温暖如斯。此刻我竟感到自己是如此的庸俗和渺小,他们就是我渴望的太阳,阳光射入我的内心,照出我内心的我荒芜,使我温暖,使我成长,更使我坚强。

长夜漫漫,回想自己曾有过热血沸腾的高瞻远志,曾有过匡扶天下的雄心抱负,有过每个文学青年所有过的青涩年纪和狂热虚幻。但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刻,面对一双双清澈而纯净的眸子,我内心已被震撼了,不管他们来自哪里,不管他们家境如何,在学校我就是他们的亲人,并且是他们又敬又爱的亲人。可是,一月月,一年年过去了,时间洗涤了人生一切新鲜的颜色,红的,白的,紫的 ……剩下了太多的借口来填补空洞的失败。我们可以随处听到耳熟能详的借口:年轻时没有经验,过十年又忙于家庭没有时间,再过几十年,年纪大了没有精神。我在接受了平凡的同时是否也默许了平庸的生活。

当一个人用守望大山的眼神凝视时,你可曾想到他的年龄?当一个人背着药箱的身影匆忙时,你可曾看到他的犹豫?想到他们,想到无数的杨善洲和邓前堆们。此时,我仿佛又看到了学校办公室深夜还在工作的领导们,他们是老教师,到现在还一直担负着第一线的教育和德育工作。多少个晚上我路过办公室时看到他们正当壮年的身影却在灯光下映出那鬓角的点点斑白;还有那些可爱又可敬的年轻同事们,多少次我晚上十点多钟从备课室走出时,看到那些还在为一道题的多种解法,一个字的深层含义反复咀嚼的年轻同事,那些一手馒头一手书本,还在苦苦求索如何管理学子的学校老师,他们的身影不也似千千万万优秀党员的身影吗?

平凡绝不等同于于平庸,生活绝不等同度日,我告诉自己,不能再这么把时光白白抛洒下去了,即使工作再平凡怕的唯有认真二字,加强自己的自身管束,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专业技能,争取在平凡的岗位锻炼出不平凡的自己。打磨心智,锤炼心态,端正自身,时时审视,争取早日成为为民族进步,国家富强而不懈追求的一员。

遥望大亮山,近观溜索道。生活的的一点困难算得了什么,工作中的一些挫折能成为虚度年华的理由吗? 在此,默默的念着:要把我的青春献给我最热爱的祖国,把我的热血洒在我最钟情的土地,而把我的一切回报给这片生我养我的东方大陆的善良的人们。

内心逐渐沉静,思维陡然开阔:粉笔犹如知识的画笔,不能歪曲一字。讲台犹如法官的制服,不能玷污一处。十点钟的步伐还太早,我转身,再次回到备课室中。

二十八年溜索从南到北砺心为民治病终不悔 八十三载人生由外而内夙愿种树亮山仍成功

他们用自己的人生引导了滚滚波涛中迷航的船只,透过窗我看到今夜的月色是如此洁白。

下载邓前堆事迹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邓前堆事迹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邓爷爷的事迹

    关于邓爷爷的事迹、故事、名言 邓小平(1904~1997)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关于邓遥佳的主要事迹

    关于邓遥佳的主要事迹 该生从志愿加入中国共青团,每天都在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而努力奋斗。自从进入大学以来,该生无论是从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还是行动上都......

    邓毅新优秀事迹

    邓毅新,男,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人,出生于1990年12月,经济管理系2010级工商企业管理二班学生,现任职务班长。 入学以来,在学校、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关心和培养下,我在思想、工作、学习......

    邓稼先的事迹

    总结归纳精选(1): 邓稼先的爱国故事: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邓稼先于1947年透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

    青年经纪人邓强事迹

    一路创业一路歌 ——记优秀青年经纪人邓强先进事迹 现年40岁的邓强,是新天镇闫户村人,他所创建的强劲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集摩托车、太阳能热水器、餐饮服务、家用电器、农......

    读《钱堆里的男孩》有感

    读《钱堆里的男孩》有感 五百双耐克鞋,后花园里有一个一级方程式标准赛道,来自日本的机器狗,一辆高尔夫电瓶车,两百万英镑的生日红包,两艘高速游艇,两条鳄鱼一条鲨鱼,一个IMAX高清......

    观《邓稼先》有感

    观《邓稼先》有感 姓名:王明阳 学号:PB09210286 昨天,我们集体观看了《邓稼先》这部电影。邓老那为祖国为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邓老将一生......

    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

    参观周邓纪念馆有感 带班党员王梦婷学姐组织我们班全体同学去参观周邓纪念馆,开展了解伟人生平、学习伟人精神的党课活动。虽然在路途中遇到了一些小插曲,但是经历挫折才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