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核心价值观传播新模式范文

时间:2019-05-13 02:5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打造核心价值观传播新模式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打造核心价值观传播新模式范文》。

第一篇:打造核心价值观传播新模式范文

打造核心价值观传播新模式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和全国文明单位,以开展道德讲堂建设为抓手,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国家电网公司核心价值体系,全面加强员工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积极营造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推动干部员工人人争做“光明使者”、争当“道德先锋”。

每一个讲堂

都是垒砌核心价值观的基石

浙江自古文化底蕴深厚,信仰道德、传承道德、践行道德蔚然成风。国网浙江电力在历史积淀和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依法治企、以德育企和文化强企的发展理念,把“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价值观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在社会主义道德观念和优良传统美德起主导作用的意识形态下,人们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特征,并具备快速传播和造势的条件。开设道德讲堂,既是文明创建的内在需要,也有利于应对社会转型时期道德领域面临的挑战,有利于传播和弘扬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流价值,推动国民道德意识觉醒和规范养成,推进社会和谐。作为电力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开设道德讲堂,对于强化企业核心价值理念、明晰干部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尺、养成“遵礼仪、讲规矩”的意识和习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近年来,国网浙江电力在系统内全面铺开道德讲堂建设,开始从全省系统内获得省级文明单位以上的下属单位设立讲堂,再到市级文明单位设立分堂;从地市级公司设立正式挂牌的讲堂,到各个基层供电所开设的班组讲堂;从面向行业系统内的讲堂拓展到面向社会公众的讲堂。短短几年时间,全省系统共建成实体化道德讲堂110个,每年开堂讲课300余期,年参与人数2万余人次。为了提升道德讲堂的传播效果,提高参与度,扩大覆盖面,国网浙江电力系统在各实体讲堂基础上,依托网络技术资源,推出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网上道德讲堂”,实现每一期讲堂内容第一时间向全体员工推送和宣传。这一批批“线上”“线下”道德讲堂的建成和使用,极大地丰富了文明风尚的传播途径,增强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力,起到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目的,成为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

按需选题

让每一次开讲都别具活力

国网浙江电力道德讲堂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为主线,以“四德”为主要宣讲内容,以倡导廉洁从业、忠诚负责、担当奉献、诚信规范、文明高效为重点,构筑道德高地,共建员工和企业共成长、企业和社会共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了避免道德讲堂流于形式化,让干部员工真正愿意看、愿意听、愿意学、愿意说、愿意做,公司注重讲堂内容与时代发展形势相结合、与企业中心工作相结合、与员工生产生活相结合,针对不同时期的热点、焦点问题,按需打造“主题菜单”,并在流程环节上下足工夫。其中,国网温州供电公司在规定的“做反省、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谈感悟、送吉祥”等6个环节外,还根据每期不同的主题,增设若干项附加的“做善事”“鞠躬礼”等环节,并在规定的环节上进行精心策划,让每期的讲堂都有亮点和感动。国网衢州供电公司将衢州“最美精神”的践行与公司卓越文化传播结合,通过移动道德讲堂等形式,做活传播窗口。

为了让讲堂更具实效性,国网浙江电力还根据业务属性分类的不同和员工日常工作的特点,兼顾应时、应人的差异化需求,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开办道德讲堂。其中,国网金华供电公司将道德讲堂作为领导干部培训班的首堂课,强化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国网湖州供电公司道德讲堂以“百姓百人讲百事”的方式,用质朴通俗的语言,让道德教育更接地气,传播更有底气。不管是环节的创新,还是功能的拓展,国网浙江电力这些既基于需求导向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员工”的生动诠释,润物细无声地推动了公司统一的价值认同,促进了统一的行为规范。

道德讲堂倡导的是“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为此,国网浙江电力除了大力弘扬和宣讲“劳动模范、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先进典型的事迹外,还特别注重挖掘企业普通员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最美故事”,让他们走进道德讲堂,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实现“身边人”讲身边事。这些“身边人”中,有他们的直管领导、部门同事,也有家属亲朋,甚至还有他们曾经默默帮助过的人。一个个故事分享下来,产生的共鸣效果非常好,在之后的“谈感悟”环节中,大家能够敞开心扉,互动交流,不仅巩固提升了道德认识,也加深了道德情感。除了把身边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之外,国网浙江电力还把道德讲堂办到了海岛、山区,走进了工地、社区,把电力人的道德好故事,讲给社会听,讲给老百姓听,共同品悟道德力量,接受道德熏陶。一批批贴近受众、吸引力强、亲和力浓的流动道德讲堂在群众中受到了欢迎,不仅增进了公众对电力行业的了解,也放大了“道德讲堂”的社会效益。

从“知”到“行”

实现了核心价值的输出

道德讲堂宣讲的不只是一个个道德理想、一个个传统美德,更是传统文化价值的回归和文明的复兴。从呆板的道德说教,到身边的价值讨论,从单向的导师讲课,到多方位的交流互动,宣讲主体的变化、内容形式的创新,让国网浙江电力系统的道德讲堂现象持续升温,不仅让更多的人看到、听到、学到那些优秀人物和团队的感人事迹,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也让更多的人以他们为榜样,效仿他们的行为,将道德力量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其中,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员工张亚芬的慈孝事迹登上市民道德讲堂,时任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号召市民广泛学习和发扬。多年来,国网浙江电力常态化开展“感动浙电年度人物”评选活动,共培育选树了40名“最美员工”;涌现出了一大批全国和省级劳模、技术创新能手;培育出了全国先进典型“不倒的铁塔江小金”“道德模范邹林根”“光明卫士蒋海云”“慈溪活雷锋钱海军”“宁波妈妈张亚芬”等一批奉献企业、岗位建功、影响深远的榜样人物。国网浙江电力对他们的事迹和精神进行了多维度、立体化的展示和传播,公司本部道德讲堂还特邀他们亲身讲述心路历程。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中国人勤劳质朴、正直乐观、谦虚智慧、深情善良、诚信无私的品质;他们引领着更多的员工把道德观念、道德规范、道德情操内化为精神追求,凝聚共识,知行合一,身体力行地做道德新风尚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促进了道德价值的主流蓬勃、支脉畅通,也让国网浙江电力的道德讲堂变得越发鲜活和丰盈。

如果说,文明创建是道德讲堂得以产生的原始推动力,那么,道德讲堂的成功实践也为国网浙江电力的文明创建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2015年年底,公司系统有全国文明单位15家、省级文明单位89家,建成了一大批公益服务设施和志愿服务队伍,常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不仅让越来越多的百姓感受到了电力人的良言善行,也成功实现了企业价值的有效输出,国网浙江电力的文明创建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在关注民生、社会履责方面也愈发具有影响力,已连续五届获得浙江省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称号。

在“互联网+”时代下,国网浙江电力道德讲堂将全面整合盘活“线上”“线下”各类资源,打造优势互补、融贯一体的道德讲堂新模式,逐步将道德讲堂升级为解读形势任务、弘扬时代精神、传承中华文化、倡导文明和谐的综合性“文化礼堂”;同时,进一步制订完善道德讲堂建设的各项制度,探索建立科学、可行的考核激励措施,促使道德讲堂持续健康茁壮成长。

(责任编辑:李万全)

第二篇:企业文化传播新模式探讨

企业文化传播新模式探讨

中铁隧道集团从2001年企业改制以后,积极导入企业文化理念识别系统(MI)、行为识别系统(BI)和视觉识别系统(VI),用三年时间搭建起了企业文化的基本框架,实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步跨越。而三大识别系统的建立并不能完全解决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让企业文化真正深入员工的内心,让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从企业文化与传播的关系看,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指出,“英文中文化是传播的同义词,实际上二者在很大程度上同构、同质。”但在实践操作中企业文化往往是相对静态的,而传播则是主动出击,用传播学的原理就是建构一个“虚拟”的二次环境。这个人为组成的环境的出现及存在,就使越来越“不可触、不可见、不可思议”的企业文化,变成了似乎可见、可触、可思议的东西,从而影响企业的行为,使企业和员工据此确定或调整自己的言行。

传统的企业文化宣传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我们企业的需要,企业文化活动必须走出小打小闹,在浅层次上徘徊的局面。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硬件上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宣传贯彻的具体实践上,我们还感到方法匮乏、模式单一。在以往的工作中,集团公司企业文

化部是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工作的具体执行单位,一些项目前期的开工仪式,施工中高规格的参观、会议,媒体上的宣传,后期的竣工典礼等都要企业文化部进行直接参与,随着集团规模的扩大,项目数量不断的增加,这种方法必将会使企业文化部因工作过细而应接不暇,从而也影响企业文化的整体传播效率。

目前,集团企业文化的最重要工作就是先让企业文化落地,进而使其在基层生根开花、结果,而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去思考企业文化在其传播过程中自有的规律和方式,然后依据这些实践客观地分析、总结出一套适合中铁隧道集团现实的企业文化宣贯模式。本文正是遵循这样的原则和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归纳出一些不尽成熟的思考方法。

一、“种子公司”模式

贯彻中隧集团理念识别手册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不搞“本本主义”。作为企业文化的精髓所在,集团理念识别系统不应该生硬地被搬来搬去,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理念被当成简单的口号喊来喊去,而未起到其精神统领的作用。各单位应根据各自的实际去发挥,而企业文化部的主要职责就是收集“种子(成果)”。打个比喻就是企业文化部是“种子”公司,而每个中隧集团成员单位都是农户,企业理念、实践经经验是一颗颗“种子”,项目是一块块具体的田地让企业理念的“种子”播种下来生根、开花、结果,以此循环往复。

企业文化部由送硬件转变为送理念、送经验,各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在实践中去阐释集团理念。

中隧集团的理念识别系统(MI)已颁布两年多,她是企业长期形成的伦理和大多数员工所共识的观念。每个理念都是一个总结性、抽象性很强的概念。如果把集团企业理念作为种子,项目可依据此进行发挥,加入某些不违背其内涵的阐述,在用词上甚至可以超越。举个例子,我们提出了“大产业、大学校、大家庭、大舞台”的企业理念,而具体结合某个单位时,它可能感到与实际情况有一些距离,这时候就需要结合单位实际进行阐述。企业文化部前一阶段进行了一次有益的尝试。我们把中隧集团4个核心理念、16个单项理念、中隧之歌和形象广告用语依据项目实际,进行一次通俗化的阐述。比如集团公司的竞争观是:“实力、公平、策略”,结合一些项目的实际阐述为“不争第一就是落后”;集团公司诚信观是“忠于国家,奉献社会”,结合一些项目的实际可阐述为“我们把获得的信任凝结在产品中”。各单位完全没有必要将核心理念、单项理念简单罗列,可结合实际选取最需要的一部分进行阐述。这样做必将使企业理念更符合项目实际,从而也更利于其落地生根。

二、“类别模块”模式

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在使用中往往都有其规律性。比如说许多项目都有旗帜、形象门、围墙、形象墙、宣传栏等,而

这些形象宣传的成品如果都去联系当地广告公司从头来做,无疑在经济上和时间上都是一种浪费。如果能建立起集团企业文化形象识别“模块库”,不但能解决项目前期企业文化建设较为零乱和多随意性的状况,还能使集团项目形象识别做到整齐划一,突出整体实力。

依据不同类别工程,应制定不同的“模块库”。按照中隧集团目前的情况应建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水利工程、穿越江河海隧道工程、工民建工程7大类“模块库”。如铁路工程“模块库”应包括适合铁路工程的标语、门洞联铁路工程为主的业绩图片、影视资料,向铁路业主汇报的幻灯框架、文件纸样等,其他工程依此类推。“模块库”为便于交流和传播,以数字模式为主。“模块库”里还应包括模块样板模型和示范项目的画册、影视资料。

“模块库”的建立将使中隧集团企业形象宣传实现流水化作业。项目部成立之初即可在企业文化部复制一份相应的“模块库”,而“模块库”里的资料都是经过加工的成品或半成品。项目部只需找到合适的广告公司进行输出作业即可。企业文化部在每年的年底对各项“模块库”进行更新作业,保持企业形象宣传的时效性和时尚性。

三、“个性展示”模式

国资委在《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

见》中明确提出:大型企业集团要处理好集团文化与下属企业文化的关系,注重在坚持共性的前提下体现个性化。要以统一的企业精神、核心理念、价值观念和企业标识规范集团文化,保持集团内部文化的统一性,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向心力,树立集团的整体形象。同时允许下属企业在统一性指导下培育和创造特色文化,为下属企业留有展示个性的空间。在企业重组和改制的过程中,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促进文化融合,减少文化冲突,求同存异,优势互补,实现企业文化的平稳对接,促进企业文化的整合与再造,推动企业文化的创新发展。

中隧集团的光荣历史,其实就是每一个基层单位荣誉的集合。集团发展到今天,各子分公司也都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一方面我们要维护整个集团企业文化的完整性和权威性,另一面我们也不能抹杀客观存在的企业文化个性。形象地说,集团公司企业文化是蓄水的湖泊,每个子、分公司是源头活水,而集团公司企业文化部是一个抛出的石头,石头在水面击出几个落水点,满池子的水都涟漪不断,水波荡漾。中隧集团的企业文化靠这种水波以点带面的方法进行高效率传播,就会不落死角,传播开来。

在这种以点带面的传播中,应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在正确落实集团企业文化三个识别系统的前提下,鼓励各单位做出自己的特色。第一工程处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提出要建

设“智慧一处、诚信一处、文化一处”,在没有违背集团理念的前提下,把自己的企业精神和价值总结出来,并不断宣贯落实,显现出了个性。这个理念也得到了广大员工的认可。在集团内部提倡企业文化的个性,也是鼓励各单位在经营、生产上的比学赶超。各单位在宣传有自己特色企业文化的同时,也是在树立自己一面战旗。这样做的结果是,一方面集团企业文化建设能取得百花齐放的效果,另一方面员工乐于接受符自己工作实际的企业价值和理念,集团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在基层落地生根。

四、“结合渗透”模式

大道无形,企业文化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少人都感觉“虚”,不知道文化建设从哪入手,重点在哪,所以也导致了很多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与VI混为一谈,口号标语满天飞,但企业文化建设却总是不入门,在门外徘徊,根本无法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无法提升管理水平。我们可以把企业文化的宣贯过程当作一座大厦的框架,而企业的各项管理体系就是大厦的建筑材料,企业文化只要理顺各项遵循管理的理念就是最大的管理。

搭框架就是要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管理制度和人事管理等工作的深度融合,把全体员工认同的文化理念用制度规定下来,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在管理方法上要注意强调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和人本管理,在管理方式上要使员工既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约束,制度标准与价值准则协调同步,激励约束与文化导向优

势互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现阶段,企业文化建设还要靠制定制度来落实,将企业文化约束机制纳入其中。企业文化要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要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包括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的教育体系以及制定严格的绩效评估办法。要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分工负责、关系协调的企业文化建设责任体系,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顺畅运行。要建立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定期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进行考评和奖惩。

具有中隧集团特色的企业文化的传播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企业范围内的传播,可以使企业所有员工共享企业的共同目标、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并最终将企业精神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通过自身行为表现出来,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与竞争力。在企业外部环境中的传播,可以使社会有关群体、个人更好地了解本企业,如企业与业主、监理、政府机构、当地群众的沟通,企业的各种宣传、公关活动,都更有力地塑造和传播了企业形象,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第三篇:打造弘扬核心价值观新阵地

打造弘扬核心价值观新阵地(宏观扫描)

——关于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葛慧君

《 人民日报 》(2014年08月17日

05 版)

习近平同志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深入研究阐释,推动核心价值观通俗化、大众化;广泛传播普及,推动核心价值观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注重实践养成,推动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抓好结合融入,推动核心价值观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三个倡导”正日益深入人心。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感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以文化建设为基础。2013年以来,浙江省围绕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在全省广泛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并以此为依托,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旗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充分融入农村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科学普及、继续教育、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目前,全省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1705家,计划通过3至5年时间实现中心村全覆盖。农村文化礼堂已逐步成为对农民群众具有较强感召力的共同精神家园,成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阵地。

注重价值引领,丰富农民群众精神世界

农民群众是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也应是现代化建设成果的受益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目前,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6万多元。富裕起来的农民群众在精神文化生活、思想道德建设等层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越是急剧变化的时代,越需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浙江省通过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推动单纯文化活动场所向综合精神家园“华丽转身”,面向农民群众广泛开展理论政策宣讲、乡风文明弘扬、文明礼仪教化、文化知识传授,着力丰富和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强调以“理”为先。在农村思想文化这块阵地上,正确的思想不去占领,错误的思想必然去占领;真善美不去占领,假恶丑必然去占领。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浙江省坚持把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摆在突出位置,建“红色殿堂”,种“红色细胞”。一方面,推动教育教化进礼堂。在文化礼堂里设置讲堂,把中国梦宣传、形势政策宣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讲故事”“拉家常”,不断增强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融化在心灵里,体现在行为中。另一方面,推动礼节礼仪进礼堂。举办升国旗、奏国歌等活动,创设村干部集体就职礼、新兵入伍壮行礼等创新活动,潜移默化影响农民群众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切实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突出以“德”为要。当前,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了大幅改善,农民群众文明素质也有了一定程度提高,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在农村社会生活中仍有不同程度表现。浙江省十分注重农民群众“德”的养成,利用农村文化礼堂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和农村的文明程度。推动“最美浙江人”巡回报告进礼堂,组织道德模范、好人好事、“文明示范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并举行经常性的道德宣讲活动,全面展 2 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涌现出的各类先进事例和农民群众身边的“最美人物”,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

坚持以“智”为基。积极推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进文化礼堂,定期对农民群众开展科学知识、实用技能、法律常识、健康生活等的教育培训。利用文化礼堂的文化宣传栏、文化长廊等各种载体,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在“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工作中,注重为农民群众提供一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这些举措,切实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把“文明”的种子种进农民的心田,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文化知识基础。

提升整体效用,建设有效管用实事工程

任何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融入生产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这些年,各地建了不少文化设施,但有些设施没能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相融合,利用率不高,影响了实际作用的发挥。浙江省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坚持“建、管、用”一体化思路,突出内容为魂、服务为王,运用好各种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有标准。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依然是薄弱环节。之所以弱,很大程度上就弱在缺乏最基本的设施。浙江省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把设施建设作为基础,制定“五有三型”(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的标准,推动各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建一个成一个。各地在坚持“五有三型”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经济实力、人口规模、群众需求等多种因素,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禀赋,注重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3 在建筑风格、展示内容、活动样式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做到“一村一色”“一堂一品”,形成属于这个村子独特的集体记忆,将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承载乡愁、展现乡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村庄客厅”。

“管”有队伍。以农村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关键是落实人员保障,解决好“有人办事”问题。浙江省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高度重视基层文化队伍的培育和使用,组建农村文化礼堂工作指导员、管理员、志愿者三支队伍,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全省各地层层建立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专家指导团和工作指导员,确保方向不偏、标准不降。每个文化礼堂基本都配备了一名懂文化、会管理、热心文化事业的专(兼)职管理员,使礼堂真正用起来、转起来、活起来。重视培养乡土文化能人、文化活动积极分子,动员他们投身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目前,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工作有指导员1741人、管理员1397人、志愿者4805人。

“用”有实效。近年来,浙江省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文化惠民工程,但建设高水平、可持续、更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而不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浙江省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的文化惠民作用,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文化惠民有机统一起来。一方面,强化菜单式的“送”,把群众“要”文化和政府“送”文化匹配起来,推进“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平台建设,明确政府要提供什么、提供多少文化服务,做到全省“一张网”。另一方面,致力于自主性的“种”,广泛开展“种”文化活动,支持群众自办文化团体,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文化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农村文化礼堂不但成为承载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缩小城乡公共文化 4 服务差距的有效载体,而且成为在农民群众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形成工作合力,实现各类资源统筹整合利用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统筹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培育和弘扬的合力。农村文化礼堂作为一项具有鲜明价值导向、事关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综合性文化工程,牵涉面广、工作量大、周期性长,需要变“独角戏”为“大合唱”,加强资源整合,形成工作合力。

工作推进形成一盘棋。浙江省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把加强组织领导作为关键,确保工作可持续推进。省委、省政府对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十分重视,省政府连续两年将其列为十件民生实事项目,专门成立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市、县各级都形成了由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财政、农办、党史、国土资源、建设、体育、文联、科协、档案、文物、方志办等部门不仅做好“加法”,不加牌子加内容,在志愿服务、乡村旅游、科学知识普及、村落文化挖掘等方面给予支持;还做好“乘法”,相互之间协作联动,形成品牌活动,产生“叠加”效应。

文化资源拧成一股绳。长期以来,农村文化建设形成了一套以部门分割和行政层级为主要导向的文化资源供给体系。这一传统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农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也不符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趋势。浙江省按照农村文化综合体的要求,整合了原有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农村电影放映、未成年人“春泥计划”、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宣传文化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类设施场所的综合利用率。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成为把资源配置倾斜到基层、把工作重心 5 转移到基层、把活动载体落实到基层的有效抓手,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做到全覆盖、保基本。

考核评价绘成一张表。浙江省把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队伍的重要依据,纳入文明县(市、区)、文明村镇、文化先进县(市、区)、文化强镇、文化示范村创建等相关评价体系。同时,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作为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统筹整合考核评价资源,促使相关部门和单位最大限度地为农民群众带去更多、更丰盛的精神食粮,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为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第四篇:践行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

践行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

任何价值观念都根植于社会实践之中。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们在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的同时,也容易滋生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思想。譬如: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等问题。

事实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以科学发展观和公平正义的原则去解决市场经济带来的矛盾,才能以对人类未来文明和后人负责的态度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才能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要求,去解决人的生活方式中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矛盾。更好地形成社会的文明道德风尚,同心协力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使广大青年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成为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成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成为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现在,我们应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在教育的舞台上传播正能量,让祖国的未来洒满阳光!

第五篇:渗透核心价值观 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渗透核心价值观

打造高效物理课堂

摘要: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成功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高效的课堂。具体地说,从教师角度讲,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全面顺利地完成预定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项目标)的教学;从学生角度讲,高效课堂教学是指学生获得显著发展的教学,这里的发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体性、持久性的发展。本文从营造课堂气氛、优化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讨。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

课堂气氛

优化教学环节

物理学史教学 正文: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014年2月26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并且强调,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作为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光荣使命,认真领会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我们教师就是要塑造学生的灵魂,净化学生的情感,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应素材,运用灵活有效的手段,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读书明理,不但“知之”,而且“好之、乐之”。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没有这一个人目标的实现,前面的国家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实现也就失去了基础。为此,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进行了以下一些尝试。一. 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育就是要在每一个个体独特生命的基础上去促进他们的成长、发展和完善,而不是去遏止、压抑和抹杀这种个性和独特性”。每个生命都有尊严,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爱学生的心灵世界,为每个学生创造公平、轻松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既是师生,更是朋友。教师关爱学生,学生尊敬老师,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在《传统与回归》的演讲中说,教育应该成全孩子的尊严、人性和未来。教师应真正地放下师道尊严,以为学生提供快乐为天职,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乐之者”。如在讲《大气压的作用》一节时,教师取出两个插着吸管的椰子(其中一个在吸管附近钻了一个不显眼的小孔),请一位同学上台用力吸带孔的椰子,他立刻喝到了一大口甜美的椰汁,同学们都羡慕不已。再请他吸另一个椰子,只见他用尽全力,吸得满脸通红,可什么也没有吸出来。大家哈哈大笑,又充满了好奇:这是为什么?这是如果教师告诉他们小孔的秘密并加以点拨,学生便能很快明白道理。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气氛下,学生理解的快,记得也劳。二.优化每一个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细节构成的,教师要结合每个知识点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教师的人生连着学生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讲,师生的人生就是由一节节的课堂串联而成,践行高效课堂的过程,就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美好的人生之旅。为此,课堂教学的导入、讲授、练习、总结等各个环节实现了最优化,这堂课才是高效成功的。1.注重课堂教学的导入。导语的设置就好像一台戏前的序曲,为整节课堂教学定下了情感基调,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例如,在《平抛运动》教学前,可提出问题:一架水平飞行的运输机,怎样把救援物资投向指定地点?是在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投下,还是在离指定地点有一段距离时投下?再如,讲《参考系》一节时,由宋代王之涣《登鹳雀楼》引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面两句研究白日和黄河的运动时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山和海岸;唐代李白《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考系是运动的船和静止的河岸;这样以优美的诗歌形式导入,趣味无穷,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求知欲轻松地调动起来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剩下的就全在教师的掌控中了。此外,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特点,还可以采用“实验导入法”、“事例导入法”、“温故知新法”等。

2.运用灵活多变的讲授技巧。教师的课堂讲授技巧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状态。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形象直观的课件制作、自制的教具或创新实验、甚至教师的歌声、简笔画、书法等,都可以在课堂上点燃学生的激情,为突破教学难点服务。乏味的授课让人昏昏欲睡,风趣的讲解则引人入胜。而精心的备课与认真的授课也给学生以“敬业”的感染,学生自然“亲其师,信其道”。例如,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研究物体下落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取两个大小一样的白纸,同时从同样高处落下,两张白纸飘飘悠悠基本同时落下;而后,将其中一张白纸团成纸团,再同时从同样高处落下,纸团明显先落地。学生看得目瞪口呆又兴趣盎然,教师趁机轻松点拨即可解开谜团。再如,讲解“惯性”、“加速度”、“曲线运动”等较抽象的概念或规律时,利用教学课件的演示,化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度。

3.运用启发探究式教学。成功的课堂教学必然是追求高效的教学。高效教学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使学生获得最高之效率。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要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就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了。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施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往往不是自由,而是惶恐和茫然。这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差异。要实现总书记所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出领先世界的中华文明,离不开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高效的课堂教学必定会是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例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启发学生思考万有引力的大小为何会与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呢?这里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有向心力方程、开普勒第三定律以及牛顿第三定律,教师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引发学生思考向心力方程用什么表达式最好分析?进而得出引力与哪些量有关?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推导出引力也与另一个物体的质量有关,最后关于为何是“万有”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好课本材料中关于苹果落地的加速度与月球绕地运动加速度的计算得出这一引力的计算可以推广到任意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之间。这样,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推导讨论出万有引力方程,并由此很自然地进行“万有引力常数”的讨论,让整个的教学过程变得十分顺畅,对于结论的得出,学生也能比较自然地接受。

4.提高课堂结尾的艺术。课堂结尾是教师在完成一个教学内容时,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巩固、扩展、延伸、迁移,使课堂教学完美结束的行为,它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如何设计一堂课的结尾,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针对不同的课型及教学内容和要求,考虑到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出与之适应的结尾,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关于《摩擦力》的教学,当通过实验得出f=un后,学生一看公式如此简单,且马上要下课了,所以,容易产生松懈情绪。若教师仍用总结归纳式结尾的方法,单纯强调公式的重要性以及各量的物理意义,则不易被学生很好地接受。此时需将要强调的内容巧妙地化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如可通过对斜面上的物体的受力分析,弄清物体对斜面的压力n与斜面倾角的关系,这样有效地防止学生将物体的重力与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混为一谈的现象发生,从而加深对f=un中n的理解。再将黑板檫按在黑板上,问学生:“设板擦重力为0.2牛顿,手对板擦的垂直压力为5牛顿,板擦与黑板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为u=0.5,则此时黑板对板擦的摩擦力f为多大?”,由于学生对f=un的适用范围认识不清,所以不少学生会很快算出f=0.5x5=2.5牛顿的错误结论。通过教师的正确的引导分析,则可以使在盲从中顿悟,在倦怠中振作,在“吃一堑,长一智”中加深对f=un的理解。在这样的问题探究结尾中,也提高了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学素养。此外,常用的课堂结尾方式还有总结归纳式、首尾照应式、引导预习式、比较识记式等。

三. 在物理学史教学中渗透价值观教育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批判性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结合物理学史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例如16世纪以前,亚里士多德的运动理论居于统治地位。他把运动分成自然运动和强迫运动;重物下落是自然运动,天上星辰围绕地心作圆周运动,也是自然运动;而要让物体作强迫运动,必须有推动者,即有施力者。力一旦去除,运动即停止。从而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于是,从亚里士多德的教义出发,就必然得出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结论。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一直被人们奉为圣贤之言,不可触犯。伽利略敢于怀疑亚里士多德的关于落体的理论和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假设推论得到一个自相矛盾的结论,来批判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否定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还用实验研究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得出了正确的落体理论和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论,为物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再如,卢瑟福根据“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否定了他的导师汤姆生关于原子的“枣糕模型”,创造性地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正确图景、——“核式结构”;爱因斯坦敢于质疑几千年来根植在人们头脑中的绝对的时空观,提出了相对论,等等,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从中我们体会到敢于怀疑和挑战权威、乐于思考的批判精神,以及由此取得的伟大成就。可见在物理学的发展中蕴藏着丰富的批判性思维教育素材。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物理学也一样。新的科学发现会对已有的理论知识构成挑战,这要求我们不断地对这些理论进行检验和修改。物理学的发展日新月异,这要求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对问题的价值、难度、性质等进行估计,对解题信息进行筛选,对思维的指向性的恰当与否作出判断,对推理过程的严密性与真实性以及结果的合理性进行检验,对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进行批判性的评价,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不能只关注结果的正确与否。通过运用批判性思维,学生可以考察自己的活动经历,探究其中的问题和答案,激活思维,重构自己的理解。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成立条件和发展演变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物理规律并不是绝对的,不容质疑的,从而培养学生对否定的乐观态度和敢于质疑权威,不断探索的批判精神。

结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从提升民族精神看,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从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作为党的教育工作者,理应把“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为教书育人追求的目标,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下载打造核心价值观传播新模式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打造核心价值观传播新模式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打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样板细胞

    打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样板细胞广大基层单位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今年以来,东莞在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诚信制度化、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常态......

    深化统计核心价值观 打造新时代统计队伍

    深化统计核心价值观 打造新时代统计队伍 内容提要:“坚持求真精神,争创一流佳绩”的统计核心价值观是朝阳统计文化的灵魂。本文主要阐述了统计文化对于推动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

    培育核心价值观 打造一支过硬队伍

    培育核心价值观 打造一支过硬队伍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大战略......

    关于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关于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摘 要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自十八大以来,党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与实践。当下中国信息技术......

    践行核心价值观,传播青春正能量5篇范文

    践行核心价值观,传播青春正能量 ----江西财经大学武宁服务团 “大宣教”让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7月3日, 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暑期三下乡武宁服务团积极响应三下乡相关文件精神,......

    打造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一、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南京远洋公司走出困境并取得骄人业绩的根本原因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受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劳动者--人力资......

    打造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打造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来自国企的案例分析 _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发布人:chjhdl4546dgd一、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南京远洋公司走出困境并取得骄人业绩的根......

    核心价值观

    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翻开人类历史的长卷,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一支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离不开崇高的价值追求。从我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