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教案-语文第六册[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02:0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燕子教案-语文第六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燕子教案-语文第六册》。

第一篇:燕子教案-语文第六册

燕子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资料交流导入课题;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学习7个生字)

一、交流“我知道的春天”,导入课题

1、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图片并用优美词句描述给大家听。

2、师小结导入:从同学们介绍的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我们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特别是小燕子,更是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篇课文《燕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读准字音:开火车读个个过关。

(2)讨论识记难记的生字、不懂的词语。

(3)出示生字词集体点拨:“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的读音是“fú”,不要错读成“fó”。“掠”是撮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燕子的?

4、集体交流。(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描写)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机灵的小燕子。“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6个生字。

1、出示本课生词:燕子、赶集、聚拢、增添、掠过、稻田、尾尖、偶尔、一圈、荡漾、音符、演奏、赞歌、生机勃勃、沾了一下水面、飞倦了

2、出示生字“燕、聚、增、掠、稻、尖、偶”认读、组词

3、自己观察识记,集体点拨:

“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艹”;“聚”的下面是“

”,不要写成“水”;“尖”,上小下大,”稻“右下部第一笔是撇,中间横没有连着。

4、师根据需要范写,学生书写练习。

第二课时

(复习生字词;学习2—4自然段,通过朗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习作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词:燕子、聚拢、增加、稻田、偶尔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2—4自然段

1、轻声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段话讲什么?(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花儿争相开放)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

“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4、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燕子飞行的各种姿势)

5、再读,说说这段话写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活泼、可爱、机灵)

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6、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作者还写了什么呢?

7、读第四自然段

8、指名说说第四自然段写什么。(写燕子停歇花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9、这段话里有几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

(结合插图理解,想象)

lO、“演奏的春天赞歌”你说,这首歌在赞美春天怎么样呢?(畅所欲言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指导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再回顾课文的脉络,点拨作者的观察写作方法。(由近到远,按照燕子的外形——美好春光里的小照子——燕子的飞行利停歇的顺序)

2、指点背诵方法。背诵本课,可以按照的课文脉络来背诵,记住每段话中描写的先后

顺序,如,第一自然段由羽毛到翅膀到尾巴及活泼可爱的燕子的顺序。第二自然段由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3、自由背诵。

第三课时

(学习7个生字;完成课堂练习)

一、学习“沾、圈、漾、倦、符、演、赞”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观察识记字形。

3、“集体点拨范写:

“演”字里面有一横,写时不要丢掉;“倦”字的右下部分是“

”,不要写成“巳;“漾”的下部分是“永”,而不是“水”。

4、书写练习。

二、完成课堂练习3

1、出示例句“有的横掠过湖面,„„“掠”字好在什么地方?(明确什么样的词称作好词)

2、自己再寻找一些用得好的词语。想一想为什么用得好?

3、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积累语言练习

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布置作业,1、鼓励学生在课外再摘抄一些描写春光的句予。

2、背熟课文。

第二篇:第六册语文教案

长城和运河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 2.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3.生齐读课题)4.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以什么为主线

(2)引出主要内容的.(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3)运用“解词六法”,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谱写不朽创造奇迹天堂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3.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 蜿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奇迹 天堂 杭州 绸带

(2)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3)指名解释词语.连绵起伏: 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连接不断,一起一伏.曲折蜿蜒: 这里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的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谱写: 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不朽: 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创造: 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奇迹: 奇异的景象.天堂: 这里指美丽的杭州.(4)齐读出示的生词.(5)指导书写生字.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看看诗歌的两部分都围绕“奇迹”讲了哪三个方面? 学生自学后讨论.四.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导读.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起奇景呢?

2.讲读.比较:

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我看见了一个奇异的景象.“穿行”能否改成“爬行”?(运用动画)景象的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

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觉得长城怎样? “东起山海关,西起嘉峪关,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 7 诗篇.” “不朽”有哪 两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发谱写了一篇又一篇诗歌,这里为何

要说是万里长城谱写的?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

“创造”分别跟前面的哪一个短语,跟后面的哪一个词相照应? “祖先”该怎么理解?比较: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3.指导朗读.(1-4行)写“奇迹”的出现和特点的句子怎么读?(惊喜地)

(5,6行)写对“奇迹”抒情的句子怎样读?(赞美地)

(7,8行)写“奇迹”的创造者的句子又该怎样读?(敬佩并自豪地)将第一部分三方面内容分组读.生评议.指名读, 生评议.齐读.五.布置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2.观察文中长城的插图,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话.巨龙 连绵起伏 奇迹 曲折 蜿蜒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3.哪个词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赞叹?(不朽)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2.讲读.(1)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像绸带飘落在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句话是把比成它们之间存在之处,你能说说吗?(相似之处在于:扁,柔,有光泽等)

(2)比较:

像绸带飘落在大地.像绸带飘落到大地.像绸带飘向大地.(3)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

(4)句话读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过渡)

“动人”一词可否换成“不朽”?

3.指导朗读.4 这部分结构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联系奇迹的历史和特点,想一想:朗读时的语气是否也和朗读第一部分的语气一致?

同学们不妨自己试着读一读.7 指名说说两大部分读法的区别.8 同座可分两大部分互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妥的地方.9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眼体会,听后纠正.10 师读两部分相同的前两句,男生读两部分关于描写特点的两句,女生读两部分关于抒情的两句,齐读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两句.三.总结全文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我们祖国的美仅仅在于两大奇迹吗?

2.文章仅赞美了祖国吗?

3.师总结.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2.课后作业.美丽的南沙群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顺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星罗棋布”,“合壁”等词语.4.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南沙群岛迷人的景色和丰富的特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4 海疆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欣赏课件画面.2.配乐解说: 宽广无限的大海真美啊,浪花飞溅,蔚为壮观.一派“烟波荡荡接天河,巨浪悠悠通地脉”的迷人景象.这就是祖国的南大门,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3.指导读题: 美丽的/南沙群岛.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3.结合学生朗读纠正字音.三.感知全文内容

1.引导学生边读边看图思考:

2.在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齐读这三个句子.3 教师小结: 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不仅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而且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四.指导生字

1.巩固生字.(1)认读生字新词及其所在的主要句子.浩瀚 海域 岛屿 辽阔

繁衍 心旷神怡 星罗棋布 海龟

(2)查字典,说说带点字词的意思.星罗棋布 心旷神怡 繁衍 碧波 浩淼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礁”和“域”两个左右结构的字.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上节课我们读了<<美丽的南沙群岛>>这篇课文,你们知道些什么?

2.这节课请同学们放慢脚步,边读边想象,细细欣赏那蓝色宝库般迷人的海岛.二.精读感悟

1.传说中的南沙群岛是什么样的?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1)“晶莹的珍珠”指什么“ ”一串串晶莹的珍珠“说明什么?

(岛屿多)

(2)南沙群岛有多少岛屿? 齐读第二句,边读边想象.(3)指导朗读第一,二句.师小结.(4)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在南沙群岛上生活的?

u 指名读第三句,其他同学注意听.u 评议朗读,结合朗读理解”浩瀚“, ”生息繁衍“等词语的意思.3.默读第1自然段,回答课后第五题.师小结.4.了解南沙群岛的悠久历史后,我发给你们每人一把金钥匙,开动脑筋去

打开这座蓝色宝库.u 学生自学第2自然段.思考: 你用什么方法打开”宝库“? 在”宝

u 库“里你发现了什么?

u 组织讨论自学方法和所学内容.结合句子理解”蕴藏“和”用之

u 不竭“的意思.u 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宝库? 请你通过朗读告诉我们.u 为什么说南沙群岛是一座蓝色宝库?

u 师生朗读,体会总分写法.小结: 南沙及其海域有丰富的矿产资

u 源,水产资源,真不愧是一座巨大的蓝色宝库.5.讴歌了南沙群岛的富饶,你们想背上小画板去海边散步写生吗?

a 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把表示颜色的词画下来.b 那金色的沙滩, 黝黑的礁石, 雪白的浪花, 翠绿的海水……任

c 意的组合都是一幅美丽迷人的热带风光图.这些句子你们读懂了

d 吗? 试着画下来.e 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创作绘画.f 评点学生作品,讨论为什么这样画?用书上的词语和句子说说.结合

g 创作绘画和课文理解”清澈明亮“, ”蓝玉“, ”五彩缤纷“, ”心旷神

h 怡“, ”碧波浩淼“, ”充满魅力“等词语的意思.指名朗读学生喜欢的 i 词句.j 指导朗读本段的两个比喻句.用”……像……“的句式把这两句练习说一说.k 练习试背第3自然段.三.仿段练习

1.课文的第2,3自然段都是围绕中心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南沙群岛的2.富饶和美丽.3.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以”公园真是鲜花的海洋“或”菜市场真是

4.营养的宝库“为中心句写几句话.四.布置作业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根据课文写几句歌唱南沙群岛的歌词,老师为你们谱曲.让我们一同讴歌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3.摘抄课文中的妙句佳句.3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的

学习课文,认识总分段式,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庐山的云雾》(齐读课题)庐山的云雾秀丽多姿,神奇多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指名回答

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你们喜欢云雾的哪个特点,下面请小朋友分组去选择你喜欢的一个特点来读。

二、学习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回答

1)学习第二自然段

指名朗读

师:为什么云雾“有时像绒帽,有时又像玉带,有时又像大海,有时像天幕”学生再读.指名回答:云雾的位置不同,所以形态也不同

师:你们还能怎么来形容云雾?

生:可以说像穿上了迷你裙

生:像撑了一把大伞

师:你们形容得真好,你们谁能把这一自然段读好。

指名读是身失声、师生评价

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也看到了这些云雾,老师也想读一读

教师范读。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云雾(像白色绒帽,像玉带,像茫茫的大海,像巨大的天幕)谁来画画这些云雾?谁来画山头的云雾?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的云雾?遮挡在山峰的云雾?指名学生上黑板画画,其余学生分组画画,师巡视。展评学生的画。

师:画的真美,你们能根据这些画把这一自然段背出来吗?学生试背指名背诵

2)师:云雾还有什么特点?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师:谁来读这一自然段?

指名读

师:你觉得云雾怎么样?

生:云雾变化速度非常快

师:你怎么知道?从哪些词语中知道它变化快?

生:瞬息万变,转眼间,还没完全看清楚

师:谁能把再读这一自然段

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为什么这些地方读得较慢?谁再来试试?

师:有谁能向他挑战,读得更好?

师:你能想象一下,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

庐山给云雾笼罩着,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庐山增添了神秘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学生说出)“流连忘返”

谁能读好最后一句话

齐读课文

小练笔: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令人心旷神怡。老师想到我们的苏州园林也堪称一绝。教师范文

学生试练

习作1

教材分析:

本次作文为看多幅图的作文训练,共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例文。它包括四幅图和一篇看图作文《穿棉衣》。根据图意短文共写了四段话。第二部分是对例文的评析。编者紧扣本次习作训练重点,凭借例文,向学生提示了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注意点。第三部分包括一段文字和两幅图,紧扣本次习作的训练要点,提出习作要求和注意点。

学情分析:

本次作文为看多幅图的作文训练,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第一次练习。它和观察一幅图习作不同的地方是:先要看明白每一幅图的图意,再连起来看看这几幅图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然后想一想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们在做这件事时会怎么想怎么做。这就要求学生整体感知多幅图形成整体印象,并透过画面适当展开想象,写出的习作语意要连贯。

教学要求:

1.能借助观察图画读懂例文《穿棉衣》,感知小作者的所思所想。

2.能通过讨论交流,明确观察多幅图作文训练的要领。

3.能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书上提供的两组图,选你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其中书面习作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察画面,学习例文,总结要点

1.图上有几个人物?能说清图上人物的关系并给他们分别取个名字吗?

2.这四幅图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分图简要说说图的意思。

4.观察第二幅图的景物,引导学生思考叙述图上场景的顺序。

(1)要交代小树所在的地方。

(2)要描写小树在寒风中的样子。

(3)想象小华对小建说了些什么。

(4)引导学生看图口述。

5.阅读全文。

6.教师小结:

这四幅图画的是小建的妈妈给小建买了一件棉衣,穿在身上很暖和,由此想到要为家门口的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穿棉衣的事。全文按图写了四段话,交代了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他们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样的方法仔细观察下面两组图,也请大家选你自己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

二、观察图画,运用要点,分图口述

1.观察第一组图,说说这三幅图讲了一件什么事,给这件事加个题目,给图中人物起个名字。

(讲的是要爱护公物,不能乱写乱画的事。小猴子叫孙小圣,熊猫叫常助林。题目可以是“我错了”)

2.观察第一幅图。

说说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3.观察第二幅图。

这时他们到了什么地方?孙小圣做了什么?常助林怎么做的?

说说孙小圣是怎么想的,常助林是怎么劝阻的。

4.观察第三幅图。

常助林在做什么?孙小圣的表现怎样?

说说常助林怎么批评孙小圣,孙小圣的态度怎样,孙小圣会怎么说。

三、学生练写,指名点评,修改文稿

同座同学先看图分段口述,再连起来完整地说,相互补充,相互纠正。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检查指导,收集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选择两名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修改文稿,指导誊写。

练习1 教材分析:

这次练习共安排了7道题,包括按笔顺写字、比较四组字的读音、区别形近字和同音字并组词、认识打比方的句子、熟记成语、看图说一段话和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1.按笔顺正确书写“隶”、“族”、“嘉”3个字。

2.读一读,区别“沉”与“城”、“劲”与“敬”、“阻”与“主”、“蓝”与“南”的读音。

3.区别同音字、字形相近的字并练习组词。

4.认识打比方的句子,体会打比方的表达作用。

5.熟记8条成语。

6.回忆过春节的感受,并按要求根据图意做口述。

7.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隶”、“族”、“嘉”3个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笔顺练习书写,了解笔顺。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难写,难在哪里。

(5)重点指导:“隶”的第四笔是“竖钩”;“族”的最后一笔是“捺”;“嘉”的第七笔是“横”。

3.练习。

(1)学生练习。

(2)根据练习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指导。

(1)学生各自轻读8个词(找出每组加点字读音的区别)。

(2)指名读词(教师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3.练习。学生边读边记,读准字音。

4.反馈。打乱顺序后“开火车”读。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指导。

(1)指名分别读一读这四组字(注意纠正学生读得不准的字音)

(2)引导学生比较四组字的异同。

3.练习。先口头组词,再选择最有把握、最合适的词语写在书上的括号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指导。

(1)各自轻声读这三句,分别找出句中表示比喻的词。

(2)指名读,想一想这三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3)思考:是否句中带有“像”就是使用了打比方的用法?

小黑板出示:小玲长得像她的妈妈。(要求学生辨别。让学生明白:同类事物不可作比,打的比方要贴切、生动)。

3.练习。反复朗读,加深印象。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只要大体说说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学生自由练读。同桌练习背诵。

4.反馈。集体背。指名背。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谈话揭示话题:快乐的春节。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分组讨论:今年的春节,你过得好吗?

回忆春节中的情景,谈谈过春节的感受。

(2)用投影出示教材中的五幅图,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五幅图的主要意思。

(3)选取五幅图中任意一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准备进行口述(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印象最深刻的事来说,才能说得生动、具体)。

3.练习。

(1)引导学生按照顺序,抓住重点来说(选择其中一幅图的内容用小黑板出示主要顺序,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打好腹稿)。

(2)学生分小组练习口述。

(3)任意上台来说。

(4)同座互说。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口述进行点评。

(2)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练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第七题(略)

4微笑着承受一切

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16岁女体操运动员桑兰在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遇到了一个天大的不幸——脊椎骨骨折,但她没有绝望,而是微笑着承受一切,坚强地与伤痛作斗争的事。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回忆桑兰在一次跳马比赛中不幸负伤,在伤痛治疗期间,表现出了一位小姑娘面对重大打击的顽强的毅力和无比的勇气。

学情分析:

关于桑兰的受伤、治疗及生活情况,中央电视台体育栏目中曾作过专题报道。学生可通过查阅报纸杂志、搜集音像资料、书信专访等了解。在此基础上学文,有助于学生感受桑兰的顽强精神,最后用朗读表达出来。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康复”、“意外”造句。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

理解体会第三至六自然段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识写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交流预习,质疑问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示图)同学们,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2、介绍桑兰(同学们根据预习说)。

3、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桑兰,板书课题——微笑这承受一切。

4、质疑。谁?“一切”?怎样承受一切?为什么会微笑着承受一切?

二、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读通课文,标自然段号。

2、默读时勾划不理解的词句。

3、思考问题。自读。

三、交流预习。

1、指读带拼音的生字,齐读。

2、指读生词,齐读。

3、指名读课文,相机纠正。

四、将课文读流利。

五、试着解决默读时不理解的词句。

六、写字指导。

七、作业:习字册第4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有关语句,自己解决问题;能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切身体会,并通过朗读表达出真实感情,讲述自己的观点,在阅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检查朗读,思考:桑兰是怎样的一个运动员?

1、指名读,记分。

2、指名答:优秀、坚强。

三、为什么说她优秀?读第一自然段,突出“优秀”。

四、“可是在98年的一天,意料不到的事发生了”——

1、指名读,“……骨折。”

2、出示小黑板:

“这真是天大的不幸!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

自己读,读懂了什么或不懂什么?

提问:天大的不幸?美好?也许?永远?

讨论交流。

3、桑兰得知自己伤势后表现如何?(坚强)让你最感动、印象最深的地方?

4、讨论、朗读、相机交流。

5、“忍不住失声痛哭”。桑兰“没有掉一滴眼泪,反而急切地询问队友们的比赛情况”。把伤势、队友心情、桑兰心情进行比较。

6、“忍着剧痛”与“哼着乐曲”的强烈对比,体会桑兰的惊人毅力。

7、“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但她出院时带着“动人的微笑”以及所说的话包含的感情读出来。

五、通过刚才大家共同的研究学习,我们都深深体会到了桑兰是一个坚强的小姑娘,令人敬佩。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桑兰的事迹,准备开展“桑兰故事报告会”。

板书:

微笑着承受一切

美好→不幸 忍不住

急切

剧痛

哼歌

大汗淋漓

气喘吁吁 微笑 雪儿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趣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一个发生在受伤的孩子和受伤的白鸽之间的故事,题目是:雪儿。

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⑴自由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一说你知道的”我“和雪儿之间的故事。

⑵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会读田字格前面的生字。

⑶运用”理解六法“并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明媚

敷药

喃喃

哀伤

艰难险阻

忠实

盼着

弧线

施展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⑵指名逐个读,指名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读准子音。

⑶指名解词。

明媚:鲜明艳丽。

敷药:涂药、搽药。

喃喃:小声叨唠。

哀伤:非常悲伤。

艰难险阻:繁重的困难和危险的阻挡。

忠实:忠诚可靠。

盼着:迫切地希望。

弧线:圆周的一段,本文比喻白鸽飞行的轨迹。

施展:发挥、显示。

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在精读课文时去体会理解。

⑷齐读生字词。

⑸指导书写生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盼望--渴望--快慰“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想想每部分讲了什么。

学生自学讨论:

四、精读第一部分

1、导读。

从第1自然段看,你能了解”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吗?从第2自然段看,”我“是怎么对待受伤的白鸽的?

2、讲读。

⑴用○圈出第1自然段中表示情感的词。”向往“是什么意思?”明媚的春光“又是什么意思?你知道明媚的春光指哪些?”我“为什么非常向往明媚的春光?

⑵爸爸捡回一只受伤的白鸽,什么样子?读一读这些语句,说说”我“当时的心情怎样。

用横线画出第2自然段中”我“对刚到家的”小客人“的做法。读一读,谁能概括一下?

为何给它取名”雪儿“呢?

这一系列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⑶过了几天,雪儿和”我“的关系怎样?具体表现是什么?

”飘飘悠悠“可以换成哪个词?”蓝天白云“跟雪儿有什么关系?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3、指导朗读。

4、过渡:”我“的盼望有没有成为现实?请同学们课后预习下面的内容。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⑴有钢笔描红。

⑵读一读,比一比,再组词。

2、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口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3、”我“的盼望成为现实了吗?请看地第二部分。

二、精读第二部分

1、导读。

”我“了解到雪儿有哪些本领?这使”我“的心情更加怎样?

2、讲读。

用波浪线画出并理解描写信鸽本领的词。

用波浪线画出并理解表示信鸽品格的词。

正因为信鸽有以上高超的本领、忠实的品格,人们称赞它是什么?也正因为如此,”我“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更盼着“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

3、指导朗读。

4、小结并过渡。

三、精读第三部分

1、导读。

自由放声朗读第三部分,侃侃哪些动作能够作者的情感。边读边圈出有关词语。

2、讲读。

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作者”惊喜--矛盾--快慰“的情感变化。

四、总结全文

1、指名学生看看”板书“,口述全文。

2、讨论:”我“的腿伤好起来后,会做些什么令父母惊喜一番呢?

3、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

2、课后作业。花瓣飘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不知所措”“惶恐”“红艳艳”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通过充分地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

教学准备:一束月季花、文字片、录音带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

2、查字典:俯、惶、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读课文。

1、出示一束月季花,展示在讲台上。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今天清晨老师特意从花市场买来的,仔细观察一下,说说月季花怎么样?你们喜欢吗?(启发学生看看样子,闻闻香味)红艳艳的花朵在绿叶衬托下显得真美,还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有一位小女孩,她也很喜欢,大家想认识她吗?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2、板书课题:花瓣飘香

3、齐读课题。

4、同学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能把课文读通吗?愿意来读给大家听的请举手。看看课文,该请几位同学来读比较好呢?提示学生:课文写了哪几个时间段中发生的事?请你找出 表示时间的词语。

出示:一天清晨(2)、几天后的一个清晨(3-10)、第二天早晨(11)

第二部分比较长,请两位同学读,3-

5、6-10,请4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可得仔细听,生字读准了没有、句子读通了没有,他们读完请你发表意见。

5、学生分段朗读,读中相机正音,读后学生评价,教师给予肯定性评价。

6、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说。(小女孩摘花瓣送妈妈)

结合进行板书:摘花瓣

二、引导自学,读中感悟。

1、围绕小女孩“摘花瓣”这件事,同学们想深入了解哪些?教师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提问。(出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怎么摘花瓣的?

⑵为什么只摘花瓣呢?

⑶摘花瓣做什么?

2、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几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下面该怎么办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书解决行吗?就请大家对照问题去读读相应的课文段落,圈圈画画,同桌两人还可以进行讨论。

3、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这三个问题都读懂了吗?指名回答。

4、这篇课文描绘的情境美,展现的人物美,课文的语言也很美,想不想再去细细地读读。

(一)探究问题1,学习第2段。

1、怎么摘花瓣的?在哪一节?出示段落2,指名读,你觉得小女孩摘花瓣时怎样?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体会:俯在、小心地摘、双手捧着、飞快地)

2、交流摘花的动作。

3、谁来把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演演。都想演,恐怕花瓣摘光了,咱们商量一下,就请一位同学来演。学生上台表演小女孩摘花瓣的情形。

4、学生评价。

5、请表演学生自己说说:

你摘花瓣时动作那么轻,为什么?(小心)

你俯在花前闻到了什么?心里怎么想的?(多美多香的花呀!)

你摘下以后是怎么拿的?再示范一下。(双手捧着)

小小的一片花瓣为什么要“双手捧着”?

(一片小小的花瓣包含了小女孩对妈妈的一份真情。)

(怕花瓣上的露珠滚掉。)

6、谁能把小女孩当时摘花瓣的情形读好呢?指名读,齐读。

(二)探究问题2,学习第3-5段。

1、“为什么只摘花瓣呢?”请你把3-5段连起来读读,⑴指名答,板书:舍不得,怎么说的?(低着头不好意思)为什么?

⑵知道摘花瓣是不对的,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不知所措、惶恐),想象当时小女孩被我叫住后的情形。(很突然,来不及反应;感到惊慌害怕)

⑶知道了,这句话该怎么读?指名读。

⑷我理解她吗?哪儿看出来?(我轻轻地问)(读读,她知道自己错了,我当时不忍心责备她,)

⑸分角色读好3-5

(三)探究问题3,学习第6-9段。

1、摘花瓣做什么?出示6-9段,指名回答。

⑴送给生病的妈妈。

⑵为了让妈妈高兴。(板书:送给妈妈让妈妈高兴)

让学生摸一摸,闻一闻,花瓣柔软舒服散发出淡淡清香,心里什么感觉?

2、再读读还有什么原因?

⑴爸爸是一位保卫祖国的边防战士。

⑵小女孩肯定会经常给爸爸写回信,在信中会说些什么呢?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板书:听妈妈话,不惹妈妈生气)

(爸爸远在千里,照顾不到妈妈,她不但不惹妈妈生气,还要让妈妈高兴;不但听妈妈的话,还听爸爸的话。)

⑶小女孩想起了爸爸心里会怎样呢?(爸爸不在身边,妈妈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过)

这是一位怎样的孩子?(爱妈妈,懂事)

⑷分角色读好6-9段。

三、总结升华,体验感情。

1、读到这里,三个问题都理解了,此时你们最想说一句什么?

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学生齐读)板书:懂事的好孩子

2、老师也忍不住想吟诵一首小诗,读给你们听。(配乐朗诵,字幕滚动)

3、这么美的文字、这么美的情境、这么可爱的女孩,课后自己再去读读把感受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4、最后,请同学们给老师帮个忙,今天,老师特意买来了这一束美丽的月季花,课也结束了,这束花该怎么处理呢?老师想请你们出出主意。

⑴送给课文中的小女孩

⑵送给老师的妈妈

⑶送给同学们。愿你们就像那一片片带着清香的花瓣。

花瓣飘香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道一声祝福,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像绒布一样柔软,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像露珠一样透亮,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精读课文,体会文中蕴涵的深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演课本剧。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作者的家门口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十分美丽。可是有一天清晨,作者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板书:我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板书:小女孩

2、出示第二自然段

3、自读:你从小女孩采花的动作中体会到了什么?

摘花很小心(小心地

双手捧者)

心里急(飞快地

穿过

跑)

师相机指导朗读

4、再读读这段话,你看到这个小女孩的行为,你会产生什么疑问?

(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

过渡:作者跟我们一样,也产生了疑问,你们想不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机会终于来了。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小女孩又来了,作者便把她叫住了。

三、学习第三至十自然段

1、想要知道其中的秘密,那就应该问她?现在你们来做作者,老师来做小女孩,你们来文问看,看看能不能问出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2、学生问,师答(语气不好的不回答,语气好的回答。引导学生用温和的语气来说。)

3、看看作者是怎样来问的?

出示4—10自然段

4、为什么作者用这样的语气?

(发现小女孩已经不知所措了,为了消除她的惶恐)

5、同桌试试这样的语气,是不是更能让人接近。

6、指名读,分角色读

7、通过询问,作者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团,而且还知道小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你有没有体会到?你从哪里体会出来的?自由读4—10自然段,思考

8、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9、过渡:小女孩的妈妈生病了,为了让妈妈高兴她想到用漂亮有芳香的花瓣来送给妈妈。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10、如果是你,你会向小女孩孝敬你的妈妈吗?为什么?

11、下面我们来听首歌,在歌声中希望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想想你的妈妈、爸爸为你 操劳的情景。

12、听歌曲《妈妈的吻》

13、你有没有看见往日你爸妈为你操劳的场面,谁来说说?

14、我们再来读一下对话,看看你是否会有一些新的感觉。

学生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15、读得真感人啊!如果把这个场面拍成电影一定很感人,愿意做小演员把这个场面演出来吗?现在请你找到你的好朋友,把这个场面演出来。(要求:熟读对话,练好对白)

板书:用心、用情

16、指名表演

17、总结:其实小姑娘送的不只是花瓣而是一份孝心。

板书:孝心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师范读11自然段

2、你是作者,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做吗?(受了感动,激发了孝心)

板书:买花

3、齐读

4、如果你是作者,送花时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作者的母亲,你看见了月季花,你又会说些什么?

五、总结全文

1、虽然我们手中没花瓣,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片花瓣,那就是我们的孝心,希望我们能用我们的心,让爸爸妈妈每天都能闻到淡淡的清香。

2、现在让我们听完歌曲《妈妈的吻》在歌声中为爸爸妈妈送上一份祝福。

(闭上眼睛,双手握十靠额头。)

板书:

小女孩

摘花

花瓣飘香

(孝心)

送妈妈

“我”

买花

练习2 教学目标:

1、能区别并正确读出前后鼻韵母,能给多音字“冲、宁、担、背”按读音组词;能写出“盼头、精心”的近义词;能区别“建”与“键”的字形、字义和用法。

2、能仿照例子把句子写具体;能给课文有关人物说的话加上冒号和引号。

3、能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指导学生比较上下两行注音的字,在读音上有什么异同。

2、让学生先上下行对应一组一组地练习拼读,体会前后鼻音的不同读法,再分上下行归类拼读,强化前后鼻韵母的不同。

3、把词语打乱,让学生独立辨析,正确读出。

二、教学第二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三、教学第三题

参考答案:奔头、希望用心、细心

四、教学第四题

1、读一读。

2、抄一抄。

3、另行组词、造句。

五、教学第五题

1、复习有关冒号、引号的知识,知道它们的使用方法。

2、独立完成。

3、校对纠正。

六、教学第六题

1、学习例句,说说第一、二句有什么不同。

2、学习后两句,说说可以在哪些地方加上修饰语。

3、练习。

七、教学第七题

1、读一读各句。

2、想一想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

3、排一排。

4、再次读一读。

5、交流、反馈。

八、完成作业 菩萨兵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军爱民的一个感人故事。朱德总司令带领的红军以菩萨似的心肠为藏民着想、替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赢得了藏胞的信赖与欢迎。

全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双线并进。一条线正面写朱德领导的红军部队,一条线侧面写藏胞。写红军部队,着重写典型人物的典型语言,从而体现红军的菩萨心肠,略写红军怎么找藏胞,怎么搞春耕,详略得当。

学情分析:

估计学生能通过课前预习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朱德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品质,课上要让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并学会在习作中通过语言表达心声。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18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读讲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什么是“菩萨兵”?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出示:

菩萨 糟蹋 藏族 一段 同胞 反动 朱德 翻译 糊涂

不饶人 哪怨不得 春耕 挨饿 播种 干干净净

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读讲课文,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 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讲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课文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3、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4、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5、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深知藏民疾苦的感情和对藏胞的一片爱心。

6、分角色朗读。

三、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交流所画词语。

4、出示“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引导理解含义:表面讲春耕,实质是要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说说这两段讲了什么。

四、读讲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3、感情朗读。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小结: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话: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

板书:

10、菩萨兵

朱德

急坏了

怎么受得了

尽心尽力

藏民

躲跑

返回

流泪 大作家的小老师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肖伯纳的资料及他的作品以及关于谦虚方面的格言.[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你能解释一下课题吗?”大作家“是谁?”小老师"是谁?为什么这么说?

二、自学课文.导语: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们应该怎样来学?第一步做什么?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朗读情况.3,第二步做什么?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4,你查到了或读懂了那些词语?

5,第三步做什么?反复朗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三、读中感悟,学议释疑.1,请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也可跟同桌或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2,学生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点拨.3,相机引导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四、总结全文.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收获,感想)?

五、布置作业.1,把你搜集到的格言讲给别人听.2,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一些肖伯纳的作品.3,完成课后练习.附:萧伯纳:英国作家,主要成就在戏剧.一生共写剧本51部,小说5部,还有其他著作多部.主要剧作有《华伦夫人的职业》《康蒂妲》《魔鬼的门徒》《人与超人》《巴巴拉少校》《苹果车》《真相毕露》等.1933年到中国访问,在上海时曾与宋庆龄,鲁迅,蔡元培等会面.板书:

大作家的小老师

不能自夸

读文

平等相待 永远谦虚

解词

读懂

练习3 教材分析:

这次练习共安排了8道题目,包括按笔顺写字、写出相同偏旁的字、读一读、认识打比方的句子、修改病句、熟记成语、口语交际、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1、按笔顺规则,把“陷”、“遮”、“傻”写正确,写端正。

2、写出带有指定偏旁的汉字各3个。

1)、读一读,认识含有数量词的词语。

2)、读一读,说说作者是怎样打比方的。

3、照样子修改病句。

4、熟记8条成语。

5、通过口语交际实例,学会商量。

6、练习毛笔字。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1、审题。

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陷”、“遮”、“傻”3个字。

(2)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字的笔顺。

(3)让学生按照书上的笔顺练习书写,了解笔顺。

(4)让学生说说哪个字难写,难在那里。

(5)重点指导:“陷”的第七笔是一左短“横”,第八笔是“横折”,第九笔是一右短“横”;“遮”的第五笔是一左短“竖”,第六笔是一右短“竖”,第七是一短“横”。

3、练习

(1)学生练习。

(2)根据练习情况,教师及时小结。

4、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强化练习。

一、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自由认读这6个偏旁的名称。

(2)指名认读。

(3)出示“反犬旁”,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字中,哪些字是“反犬旁”

3、指导学生学习其他的偏旁,方法同上。

4、练习。

(1)学生各自在自己的书上分别填上带有指定偏旁的字,同时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

(2)教师巡回指导。

5、反馈

(1)检查学生填写情况及黑板上学生填写情况。

(2)表扬做得正确的同学,指出问题并进行纠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指名读题,说说这一题应怎样练习。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的试读6个词,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集体读,教师指导,读正确。

(3)指名读,思考:这6个词有一个相同之处,是什么?

(4)小黑板出示“万众一心”“瞬息万变”“万里长城”这3个词。

(5)小结:今后我们在学习时遇到类似的词语,就要细细地揣摩、分辨,搞懂它们的真正意思。

3、练习。

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自由练读。

4、反馈。

(1)请学生个别读。

(2)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指名读题目,明确训练要求。

2、指导。

(1)请一位学生读一读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两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用什么比喻什么?

(2)想一想:为什么云雾一会儿像“忙忙的大海”,一会儿又像“巨大的天幕”?

(3)教师范读,让学生想象这两个句子所要描绘的情境,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与以前所学有什么不同之处?

3、练习

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进一步加强加深体会。

4、反馈。

检查学生的情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

2、指导。

(1)用小黑板出示例句。

(2)出示第一句病句。

(3)教师归纳修改病句的一般步骤:一读;二找;三思;四改;五再读。

3、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找,三思,四改,五再读的方法自己练习修改下面的病句。

(2)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

4、反馈。

(1)评议第二句。

(2)同法评议第三句。

(3)表扬修改全对的同学,让有错的学生进行订正。

(4)让学生大声朗读修改后的3个句子。

一、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8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8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第三课时

教学第七题

1、课前准备。

()准备好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可选择三幅图中的一幅,找几位同学排练一下,以便在课堂上示范。

2、谈话揭示课题。

要点:同学们,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可能辉碰到做事拿不定主意,可能会碰到做事时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情况。那么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呢?我想,最好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去跟别人商量。会不会商量可是一种本领噢,今天我们就学习去跟别人商量。

3、自读本次口语交际要求。

4、引导学生看图,弄清图意。

5、让学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6、引导学生想象一下每幅图中所遇到的事情的原因。

7、以第一幅图为例,让学生说说,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准备怎么办,你准备怎样去同别人商量。

8、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己方面的指导:(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

度要诚恳;(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1、分组练习商量,准备表演。

2、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的。

3、启发学生出题,想一想平时自己还遇到过哪些与课本上相似的情况,根据这种情况练习商量的话题。

4、选两组公开表演他们是怎样商量的。

5、小结:我们平时遇到难事时,这样可以把我们的事情做得更好些。

二、教学第八题(略)赶海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中“武将”“战利品”的意义。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初步领会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大海的动态画面。

2、说说对大海的印象,出示()的大海。

2、板书:海,用海口头组词。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与海有关的,题目叫赶海,板书:赶海

4、齐读课题,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你准备怎么学习呢?

2、出示要求: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

(3)标好自然段序号。

3、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师相机正音。

暑假 舅舅 努努 嘴儿 束手就擒 夹住 痒痒的 大虾 一捏 俘虏 偏西 满载而归

螃蟹 嘿 不甘 东逃西窜 哎哟

大螯 咦 吹 拂 哼

(2)你觉得课文中哪些句子最难读,读给同学们听听。相机出示难读的句子.

4、同学们已经读通了课文,刚才你们提了许多问题,现在请同学们读一遍课文,看看哪些问题能自己解决。

5、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的读读。(配上音乐)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齐读,说说你认为哪个生字比较难写。

2、指导学生记住难写的字。

3、指导学生描红,注意坐姿。

四、作业。

五、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

教后感:

一、激情入境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本课一开始,我就出示了有关大海的优美画面,唤起了学生对大海的美好印象,接着让学生用一个词来表达对大海的印象,最后自然地引入课题“赶海“,这样做既丰富了学生的词

汇量,又为学习课文作了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以读感知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反复让学生进行朗读,每一遍都有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

在读书前,学生已经针对课题进行了质疑,所以他们迫切地想通过学习来寻求解答。一开始,我让学生自己来提出学习要求,在第一次读书中解决了生字新词和读通课文。第二次读书时,我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阅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理清了课文脉络。第三次,我让学生带着一定的感情,配上音乐来读书,学生进一步感悟了课文。

这样一次一次的阅读理解,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学习,既避免了教师的烦琐讲解,又培养了他们独自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

同时,通过反复的阅读,学生逐步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促进了语感的积淀,并将感悟品位的文字通过激情朗读表达出来。

三、重视字词教学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识字、写字还十分重要。这堂课,我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丰富识字教学,并留有时间让学生当堂写字,对于写字姿势正确的同学给予表扬,不正确的及时纠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整堂课我就是从以上几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让学生真正地做学习的主人。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时的乐趣,激发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赶海”是什么意思?(人们赶在大海退潮时,在海边捡拾一些海鱼、海虾之类的东西。)

2、课文讲了谁在什么时候去赶海?(“我”童年时,跟舅舅去赶海。)

3、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我”那次赶海的情景的?(第2至5自然段。)

(复习的几个问题,很有层次。说明对教材的理解很清楚。)

二、讲读第2至5自然段。

过渡:“我”童年赶海时,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在赶海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怎样呢?我们来细细地阅读课文。

1、讲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个意思?

(2)交流。

①舅舅带我去赶海。

指导朗读。你已经读懂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真不错。这句中有个字用得特别好,注意了吗?我为什么“闹”?会怎样“闹”?

(这个“闹”字,抓得好。“闹”,既说明是再三的要求,又体现儿童的特点。)

②到了海边,“我”看到海水“哗哗”往下退,浪花不时回过头来。

你想亲眼看一看这样的情景吗?(点击出示浪花画面)

看到这样的情景,耳听着浪涛拍岸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

作者看到这样的大海,他又是怎么写的?(点击出示文字)指名读。

③我兴奋极了,追赶浪花。指导朗读,读出“兴奋极了”。

(3)小结。

这一自然段讲舅舅带“我”去赶海。一到海边,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很动人的情景,“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浪花。板书:追赶浪花。

(这一段话,要求学生细细阅读,感悟三个意思,引导是到位的。)

2、讲读第3自然段。

过渡:“我”和舅舅一起来到海边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我也立刻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做了些什么?

(1)自由读,思考以上问题。

(2)结合交流,指导朗读。

①“我”抓螃蟹。(板书:抓蟹)

指导朗读。螃蟹好捉吗?你怎么知道不好捉?你读读看?(生读)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摸呀摸呀”读得很慢,很小心。捉到小螃蟹真是一件开心事,老师教你一个好办法,笑着读这个“嘿”字,会读得很好。你试试?

②“我”捉大虾。(板书:捉虾)

“我”又是怎么捉大虾的?读一读,用小括号括出有关句子。

指名读。指导读:你读得真好!尤其是1、2两句。(点击出示文字:“咦……逗我呢!”)刚才老师看到了他的表情,觉得是种享受。我们请他转过身读,大家注意看他脸上有什么变化。(生答后,点击“咦”和“哦”变红色。)

读得这么好,老师要奖励你们亲眼看看这只大虾。(点击出示大虾画面)这只大虾怎么样?怪不得作者说它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呢!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生读),只——(生读),这武将就——(生读),再也——(生读)啦!

读到这里,同学们的心里和手里一定也已经痒痒的了,让我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摸一摸这只大虾。(点击画面出现文字)齐读。

③小伙伴捉螃蟹。

过渡:“我”抓到了螃蟹,捉住了大虾,心里美滋滋的。小伙伴们在干什么呢?他们也像“我”一样觉得有趣吗?

结合回答,点击出示螃蟹画面及句子:“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

指导朗读。看看这只大螃蟹,它可不好惹,正想着办法四处逃窜呢!谁来读?(指名读)所以,小伙伴只努努嘴儿,可不能惊动了它。

(3)小结。

同学们,“赶海”是多么有趣呀!(板书:趣)“我”摸到了小螃蟹;小伙伴虽被螃蟹夹住了手,但还是很开心;“我”还亲手俘虏了一只大虾呢!

(讲读“我”赶海的情境,先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描写“我”的句子,接着理解描写伙伴的内容,最后小结时又根据作者思路进行叙述。这样的安排是好的。)

3、讲读第4、5自然段。

(1)细读第4自然段,展开想象,重点理解“满载而归”。

过渡: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太阳偏西了,我们不得不回家了。瞧,每个人的背篓里都沉甸甸的,你知道里面会有些什么吗?(自由发言)这可都是他们的“战利品”啊!

所以书上用了一个很好的词,叫“满载而归”。(板书:满载而归)

(2)细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表达感情的。

背着沉甸甸的背篓,“我”的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迎着腥咸的海风,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最爱唱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这样的设计,能课堂教学达到一定的高潮。)

三、讲读第1自然段

这首歌多美啊!现在,每当我听到这首歌,便会想起童年时赶海的那件往事。

四、总结全文

今天,我们跟着童年时代的作者一起到海边赶了海,感受了浓浓的赶海乐趣。如今,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赶海时“抓蟹”、“捉虾”的情景,真是趣味无穷。

五、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表情朗读,也可配上动作读,进行表演。

附板书:

25、赶海

赶到海边

抓蟹捉虾

满载而归 荷花

生课前唱歌

师:多美妙的歌声!相信你们的读书声也一定很好听,让我们在今天的课堂上尽情的畅读!课前同学们积累了描写荷花的古诗吗?谁来背一背?

生1:背白居易的《池上》。

生2: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生3:背《江南》(汉乐府)

师:还有我们学过的一首诗-----

生:《小池》

师:一起来背背。(学生齐背)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不仅是因为荷花的美丽与清香,还因为它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你们想看看这样的荷花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不要拘束,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喊出来、说出来!(课件播放荷花的精美图片)

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生:我觉得荷花非常的美丽。

生:我发现了荷花的生长过程,荷花先是一个花骨朵,然后长出两三片花瓣,最后全展开了。(边说边用手做动作)

生:我看到了荷叶挨挨挤挤的。

生:我看到了荷叶上有水珠,就像晶莹剔透的珍珠一样,非常美丽!

生:我看到了有的荷花还是花骨朵,有的已经完全绽开了,绽开的荷花里面有嫩黄色的小莲蓬(f?ng)

生:(齐说)小莲蓬(p?ng)

师:(对刚才那位同学)你再把这个词读一读。(生读了两遍)

生:我发现了有的荷花饱胀得要破裂似的。(听课老师露出惊讶、赞叹的表情)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所以有这么多美好的发现,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曾经观察过荷花,并且把他的发现和感受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课。板书:《荷花》

师: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

生:喜欢,因为课文把荷花写得很美。

师:哪些地方写出了荷花的美呢?请你们自己读课文,把你觉得荷花美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读出荷花的美。(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荷花美的句子,练习朗读)

(师指名朗读,一生读第二自然段,生自评没感情,一点都不美。再请一生读,读得较好,师评价:这是一朵比较美的荷花,还有更美的荷花吗?生继续读第四段,第二段。最后

齐读学生认为美的二、三、四自然段。整体效果还是很好的)

师: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荷花呢?

生:因为作者仔细观察,并发挥了想象。

师:那作者是怎样观察和表达的?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先读读第二段,边读边体会哪些词句用的特别好!想好了,可以和旁边的同学互相说说。

(学生读课文,边读边说,有的和旁边的同学议论)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我觉得这一句写得很好,“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因为这句话写出了荷叶的样子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作者写得好,你也读得不错!还有觉得这句好的吗?

生:这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就写出荷叶多,长得很茂盛,而且还把它当成人来写了。

(师板书:挨挨挤挤)

师:你能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体会到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

生:在公共汽车上,人特别多,挨挨挤挤的。

生:在火车上。

生:我们在食堂打饭的时候也是挨挨挤挤的。

生:在广场上,有一次我在广场看到好多的人挨挨挤挤的,原来他们在看打狗。(众人大笑)

师:谢谢你,带给我们一个幽默笑话。同学们挨挨挤挤这个词在这里是形容荷叶长得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播放荷叶视图)

生:我觉得这句也写得很好“白荷花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因为……因为……

(学生说不出来,气氛有点紧张)

师:觉得它就是写得好,没有理由,是吗?哦,你喜欢它是不须要理由的!

师:还有觉得这句好的吗?

生: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好!因为它写出来了荷花是怎样长出来的。(师板书:冒)

师:那荷花是怎样长出来的呢?

生:慢慢的长出来的。

生:不对,应该是很快的长出来,一下子长出来的意思。

生:老师,我们刚才不是说荷叶是挨挨挤挤的吗!所以荷花就在荷叶的之间长出来了!

师:(鼓掌)你说的太棒了!正是因为荷叶挨挨挤挤的,所以白荷花就在荷叶之间冒出来了!你们还可以换上哪些词呢?

生:探出来

生:像小草一样,从泥士中钻出来。

生:荷叶已经在那展示自己的碧绿的衣裳了,荷花也赶紧探出头来张望着这个美丽的世界。(鼓掌)

师:还有觉得好的吗?

生:老师我觉得这句也好: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白里透红的花瓣本来已经很美了,再加上嫩黄色的小莲蓬就更迷人了。

师:老师觉得你正像那迷人的荷花一样。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很好: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句话写出了花骨朵儿很饱,就像人吃得太饱了,像要爆炸似的。(用手比画了一下肚子,引得老师发笑)

师:那这里是形容花骨朵儿快要-----

生:快要绽放了。

师:同学们用心去品味了,才能有这么多感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生齐读第二段)

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同学们荷花池中的白荷花会有哪些不同的姿势呢?就像后面听课的老师一样,有站着的,有坐着的……荷花也会有不同的姿势吧,(学生思考)你看,有的荷花低着头,弯着腰,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还有哪些姿势?你能用有的……仿佛……说说吗?(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

生:有的荷花昂着头,挺着胸,像一个哨兵站在那儿一样。

(边说边挺直着自己的腰杆,好像她就是那哨兵一样)

生: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在欣赏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

生:有的荷花躲在荷叶背后,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生:有的荷花舒展自己的双臂,好像在晒着温暖的太阳。

……

师:哇!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生:叶对陶

师:再想想,是叶圣陶吗?叶圣陶是来欣赏荷花的,那这一池荷花是哪位画家的作品?(生想了一会,忽然有一个学生低声的说大自然)

师:刚才老师好像已经听到了一个学生说对了,这位画家是谁?

生:大自然(很多学生一齐说)

师: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第三段)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也像作者一样被荷花陶醉了,你们就像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一样,绽放自己的美丽的笑脸,你们愿意变成一朵荷花吗?

生:愿意!

师: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的在荷花池中听听会有什么动人故事。

(师范读第四段的内容,学生闭眼静静地听)

师:可爱的荷花仙子们,睁开眼吧!能说说你们刚才在荷花池中听到了什么吗?

生:我听到了蜻蜓对我说他清早飞行得很快乐!

生:我听到了小鱼在我脚下游过时,对我说他昨夜做了个好梦!

师:那除了听到蜻蜓和小鱼说说,在荷花池中你还听到了哪些悄悄话呢?

(生想,一会儿,陆续有几个学生举手)

生:我听到岸上有人说话的声音,他们说:“多美的荷花呀!真想采回家去。”“不能采,荷花是让大家欣赏的!而且它以后还可以结成莲子!”

生:我听到风姑娘说:“哇!多么美丽的荷花呀!让我再让她们跳上一支欢快的舞蹈吧!”于是荷花跟着风姑娘一起翩翩起舞。

生:我听到池中水的说话声:“看!长在我上面的荷花多么美丽呀!”

师:哪位荷花姑娘和这位水先生对话呢?(一女生有点羞怯的站起来)

水先生: 荷花姑娘,你长得可真美,真让我羡慕!我每天在你下面看着你的倒影。怎么也看不够!

荷花姑娘:我能长得这么漂亮,也多亏有了你呀!是你让我每天吸收那么多的营养!

谢谢你了,水先生!(众人露出喜悦的笑容,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

师:同学们丰富的想象真是让老师敬佩!看得出来你们对大自然的喜爱。现在你们就用

你的声音,你的情感,加上你的动作来表达你对荷花的喜爱,表现你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学生齐读课文)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收集、了解有关描写荷花、荷叶的文字资料或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乐曲《出水莲》,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想象音乐带给你画面!

师: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告诉我,音乐带给你什么样的画面?

生:听了刚才的音乐,我好象看见一个仙女在亭子里弹琴,亭子旁边是满池的荷花!

生:我好象看见有一大池荷花在随风飘舞!

生:我仿佛就在荷花池里采荷花!

……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

(板书课题:

21、荷花,齐读课题)

师:想看看荷花吗?

生:(齐答)想!

师:那就跟着我乘着音乐的翅膀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听一听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和你身边的伙伴交流、议论。

(课件播放荷花录象,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观看时指指点点,交流议论,当不同的荷花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惊喜地叫起来,都急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同学与老师,46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师:你们看得都入迷了,能给你们带来美的享受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好了,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你刚才看到的荷花吗?

生:亭亭玉立的荷花!

生:千姿百态的荷花!

生:洁白无暇的荷花!

生:冰清玉洁的荷花!

生:含苞欲放的荷花!

生:翩翩起舞的荷花!

生:争奇斗妍的荷花!

生:相看两不厌的荷花!

……

师:你说得太好了,相看两不厌,只有白荷花!同学们,我觉得你们就是最伟大的诗人,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老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还是让我们先来读读课文吧!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学的很认真,我为你们认真的态度而鼓掌!这么多人想说呀,我可不急着听,我觉得好的东西应该在第一时间让好朋友与我分享,赶快找到你的朋友,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他听,告诉他你的感受,在他分享你的快乐的同时你也可以分享他的快乐,这样你就收获了双份的快乐!

(学生下位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互读课文,互说感受)

师:和朋友在一起总是很快乐的,能把你的快乐让我们一同分享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读给我们听一听,把你的感受告诉我们!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表现了荷叶很多,“碧绿”不是一般的绿,是比绿色还要绿,说明荷叶颜色很美,“大圆盘”是写荷叶形状象个圆盘,而且很大,也很美。

师:你真会读书,体会得很好,也很会说话!还有哪位同学也喜欢这一句的,也来读一读!

生:我也觉得这一句写得最美!(生读)

生:老师,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我很喜欢小莲蓬,所以我觉得很美!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我喜欢吃莲蓬,所以我喜欢!

生:我也喜欢!(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嫩黄色”这种颜色,说不清楚,反正我喜欢!

师:喜欢就是喜欢,不需要理由!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似乎马上要破裂似的。”我很喜欢那种饱胀得要破裂的感觉!

师:你的感觉就是最美的!

生:我也喜欢这一句!(读)这一句是写荷花含苞欲放,所以我喜欢!

师:同学们,你们刚才谈到的其实是荷花的不同姿态,课文中一共描写了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生自由读书)

师: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生:我能想象到荷花从荷叶中长出来,歪着脑袋的样子!

师:你能模仿一下吗?

生模仿,其他学生都笑了!

生:我还知道荷花翘着嘴巴的样子!

师:你能学学吗?

生做翘嘴巴的样子,教室里又是一阵笑声!

师:荷花的姿态这么多,多美呀!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

生:我还能想象荷花的姿态!(又一阵笑声)荷花的花瓣都张开了,就象一张花瓣床,小莲蓬就象个调皮的孩子,在床上玩耍!

师:你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真佩服你!还有你觉得能体现荷花美的句子吗?

生:我也想象到荷花的一种姿态!(笑声)好多荷花挨挨挤挤的靠在一起跳舞!

师:你的想象很美!还有能体现荷花美的句子吗?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很美,好象荷花……荷花……

师:你说不清楚了,是吗?不要紧,说不清楚是很正常的,你能体会到“冒”字很美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师:我也觉得这个冒字用得特别美,同学们,请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能叫“冒”呢?

生:使劲地长!

师:那你能读出使劲的感觉吗?

生:能!(读)

师:你还觉得怎样的长叫“冒”?

生:快速地长!

师:那你能读出快速的感觉吗?

生读。

生:老师,我觉得黄爽同学读得还不够快速!

师:好样的,那你来读读!让我们感受一下快速是怎样的感觉!

生读。

师:果然快!同学们,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呢?

生:我可以用“跳”!

师:(竖大拇指)把“跳”字带到原句中读一遍!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跳出来!

生:我可以用“探”!

师:带到句子中读!

生: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探出来!

生:我想用“蹦”!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蹦出来!

生:我用“伸”!白荷花在大圆盘之间伸出来!

生:老师,我用的是“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钻出来!

师:好一个“跳出来”、“探出来”、“蹦出来”、“钻出来”!同学们,我要为你们喝彩,我想如果今天叶圣陶爷爷也在现场的话,他也一定会你们而骄傲的!

师:(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生:荷花想到外面来透透气!

生:她想向人们展示她的美丽!

生:她想让人们都来观赏她!

生:她想和我们交朋友!让我们欣赏她的美丽!

师: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

(师生齐读第二段)

师:荷花的形象是那么美丽动人,荷花的清香是那么幽淡迷人,荷花的魅力是那么令人难忘,于是,面对这满池的荷花,作者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生:叶圣陶!

师:再想想?

生:(恍然大悟)大自然!

师:真聪明!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有感情朗读第三段)

(在学生结束读书后,教师立即播放音乐,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

师:美吗?喜欢吗?想读吗?那就美美的读吧,可爱的荷花仙子们!”

(学生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师:我感觉大家都陶醉了,谁来做我们第一朵荷花!

生:(自己站起来)我做第一朵荷花!

师:你真勇敢!我为你配上音乐吧!其他同学,你可以和她一起舞蹈、飞翔、游动。

生读,学生跟随着进行即兴表演,有的学蜻蜓飞,有的学小鱼游,有的翩翩起舞!

师:第二朵、第三朵在哪里?

生:(很多学生一起站起来)在这里!

师:哇!这么多荷花!好吧,你们就都做荷花吧!

站着的学生边做动作边读书!坐着的同学也跟着表演!

师:还有更多的荷花吗?

(几乎全班站起来)

师:这一次,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静静地,用心灵去看、去听、去感受荷花荷花的世界吧!

学生轻轻闭上眼睛,教师播放背景音乐《采莲》,学生在音乐声中自由想象,教室里显得很安静!直到音乐结束!

第三篇:第六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

1.会认33个生字,读准字音即可;会写47个生字,掌握字的音、形、义。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能摘录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河语段,积累语言。

3.“口语交际”要求学生结合本组综合性学习说说发生在课余生活中有趣的是,把话说通顺,完整,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晰,声音响亮。

4“习作”要求能用自己的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就可以。“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展示台”要求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5通过朗读、讨论、交流来理解课文内容。

6.恰当借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课文描写的意境,加深理解。7.通过摘抄、读读背背来积累语言。

8.通过对话交流,完成口语交际,通过协作实践,完成”习作” 9.感受童年快乐,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1.燕子

目的要求 :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运用图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运用图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并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你从这首儿歌中知道了什么呢?是啊,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为春天增添了生机,那你们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

1、按自学要求读课文。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时,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研读课文第一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你们仔细读第一节,读后说说你脑子里浮现

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6、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7、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说说这段主要写什么。

四、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节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教师板画)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五、研读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呢?(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唱《小燕子》

7、同学们唱得美,从歌词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再自己细细体会。

六、齐读三、四自然段。

七、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课文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

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1、2、3自然段。

2、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

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指名第二段,读后评价。

(1)学习第二句话,这个句子是个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 法,该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色的嫩叶的柳丝”指的是怎样的?(再 读句子)

(3)师画简图,“黄色的嫩叶柳丝”指的就是柳芽,大家进一步 想想:作者为什么把柳芽说成黄色的嫩叶的柳丝不就说嫩芽呢?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长长的细丝。)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3)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4)齐读第三句,这句是什么句式?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 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 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三、总结,朗读全文。

四、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羽毛

外形

翅膀

尾巴

赞 热

燕子

飞回

增添生机

美 爱

春 大

姿态优美

天 自

飞行

速度快

心情高兴

停歇

电线—曲谱

燕子—音符

教学反思:

2、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 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咏柳》)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咏柳》全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咏柳》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诵《春哓》)今天我们还要随着 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 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枝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诗句意思,你们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看谁说得好。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四、师小结:是啊,大自然的伟大神奇,诗人的想象力又是那么的丰富。

五、作业:背诵古诗,体会诗情。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学习《春日》)教学目标:

1、背诵《春日》全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

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大体了解《春日》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学习《春日》,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诗句意思,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 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背诵古诗。

五、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六、书写练习。

七、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八、作业:

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3.荷花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 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 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 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理解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课文描写我幻 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教学过程:

一、引题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 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

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呢?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小声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你能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吗?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默读课文,读后同桌交流,用笔划出课文的三部分内容。

2、汇报交流:

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池漂亮的荷花 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六、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从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分组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导朗读。

二、细读课文,深究文意。

1.精读第一部分。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

(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4)质疑:

①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

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

②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吗?

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③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议议。)

(5)出示挂图:瞧,这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教师指图口述):一眼看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我们看见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开,刚吐花蕾。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像一位老爷爷,看着自己的爱女——满池荷花,不住点头称赞: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2、导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

(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朵很美„„那朵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是呀连画家都难以做到,那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也突显出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3.自读第4、5自然段。

(1)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2)(再次出示图)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教师可出示幻灯进行点拨: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3)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了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提导书写生字。

五、作业:①抄写生字词;②背诵课文;③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话。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珍珠泉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并在读中欣赏、感悟

珍珠泉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 山的热爱之情。

3.理解并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并背诵指定段落。

教学难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泉水吗?在哪里见过描述一下。

2.老师带领大家去作者的家乡珍珠泉看一看。

(1)配乐教师范读。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珍珠泉的美景。

(3)问题:你想到了什么?描写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图

画?然后用一个字来概括。(创设情境发展想像)

二、自读课文

1.预习课文

(1)通过字典、词典、结合上下文、换近义词等方法,自

学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 检查预习

(1)查字词,教师抽读。

(2)不理解的字词全班帮助解决。

(3)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是否正确流利)。

(4)根据学生质疑解疑。

(5)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珍珠泉?读后说说体会。(引

导学生自主探究)

三、朗读感悟.

1.同学们旅行开始了,小组以旅行团的形式进行汇报。(品 味语言的具体形象)

例:泉的位置:同学张贴绘画。导游朗读。游客谈体会。

同学评议。(从多种角度评价,加深学生对景物特点的理解,发 展思维,丰富语言)

2.其他两个部分方法同上。

3.重点指导学习“水泡儿”这部分。(有难度)

教师提示:文章最有趣的部分应是“水泡”,作者是从几方

面描写的?你喜欢哪一部分?为什么?

4.师生共同朗读背诵,我们都是小导游,让我们带领游客

再一次欣赏珍珠泉的美景。(看图、加上表情动作,感受美与作 者产生共鸣)

5.评价。你们这次旅行愉快吗?谈谈感受。

四、教师小结

五、布置作业:抄写喜欢的词、句子。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3、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4、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教学重难点:

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2、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教学目标:

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 己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之情。课前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

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难点

1、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2、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课前准备:

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发现了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如:大小 多少 东西 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4)多样读

(5)背诵

第二单元(主备人:吴凌冰)

第二单元

单元目标:

1.会认19个生字,读准字音即可;会写40个生字,掌握字的音、形、义。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摘抄或背诵喜欢的段落,加强积累。

3.通过任务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这些名人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了解学习他们可贵的品质。

4.收集名人故事,在口语交际中显身手,能把话说完整、通顺、清楚,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交际能力;学写一人一事,有条理写下来;从语文园地其他活动中积累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5.通过默读或朗读,讨论、交流、自读自悟,来理解课文内容。6通过品味人物对话,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7.通过手机、整理、交谈来完成“口语交际”。

8.通过写一人、一事的习作训练,提高语言运用能力。9.与人相处时,学会尊重、体贴他人,爱护他人的自尊心。

10、养成城市守信的好品质。翠鸟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教学重点 :

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3、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难点:弄清翠鸟的捉鱼本领与它的外形关系。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词语。

3、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教学难重点 :

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教学过程:

一、指导预习

1、启发谈话: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挂图,幻灯或标本)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会爱上翠鸟的。

2、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查查字典,理解下面的词语:鲜艳、疾飞、锐利、饲养、玲珑。

3、学生自学课文。

二、检查预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读词语。

cuì yàn fù chìhè

chèn

翠 鸟

鲜 艳 腹部

赤 褐 色

衬 衫

líng jí dài pào

ruì

灵 活

疾 飞 等 待

小 泡

锐 利

dǎi

饲 养

逮 住

希 望

注意正音:“腹”读fù,不读fú。

“疾”读jí,不读jī。

“逮”读dǎi,不读děi。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内容?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

第2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

第3自然段讲述了翠鸟捕捉小鱼的过程。

第4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2、指名 分段读课文

(1)教师分别出示几种颜色(翠鸟各部分的着色图形),让学生辨认。

红色、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

(2)结合课文说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3)把几种颜色图拼成翠鸟图。

一双小爪子——红色。

头上的羽毛——橄榄色、翠绿色花纹。

背上的羽毛——浅绿色。

腹部的羽毛——赤褐色。

四、齐读课文,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五、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词。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的特点,进而理解这些特点和翠

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教学难重点 :

1、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3、弄清翠鸟的捉鱼本领与它的外形关系。教学过程 :

一、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

1、提问: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讲了翠鸟外形几方面特

点?

2、回答:第1自然段共6句话,讲了翠鸟外形三方面特点。

第一句:讲翠鸟爱停在苇秆上,突出了翠鸟有“一双红色的

小爪子”。

第二、三、四、五句:讲翠鸟身上的羽毛非常鲜艳。

第六句:讲翠鸟小巧玲珑,突出了翠鸟“透亮灵活的眼睛”

及“又尖又长的嘴”。

3、作者是怎样观察、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1)读一读有“鲜艳”一词的句子,再查字典讲讲“鲜艳”的

意思。(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

鲜艳:鲜,有光彩的;艳,色彩鲜明。

鲜艳:鲜明而美丽的意思。

(2)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先总说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再一步步从上到下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介绍羽毛如何鲜艳。

4、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这是理解

词语的另一种方法:“联一联,想一想”。)

(1)画出描述翠鸟身上羽毛颜色的几个句子,把这几个句

子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翠鸟羽毛的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翠鸟羽毛的颜色又鲜亮又美丽。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鲜

艳”。)

(2)找出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时,课文用的几个比喻。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师小结:课文介绍翠鸟羽毛颜色时,用“头巾”、“头巾上的花 纹”、“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二、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翠鸟活动时有什么特点?从哪里可以看出?

2、联系上下文理解“清脆”“ 疾飞”等词的意思。、交流:

翠鸟活动的特点,先讲了翠鸟动作敏捷。通过“贴着水面疾 飞”和“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对比表现的。另一个特点是翠鸟捉鱼时等待小鱼非常专心,“一动不动”。

清脆:声音清亮好听。

疾飞:疾,快。疾飞,飞得很快。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这句话表现了翠鸟行动迅速而敏捷的特点。翠鸟在“疾飞”中,眨眼间“轻轻地停在”细软的苇秆上。在“疾飞”与“轻停”的联系中,“敏捷”便显露出来。这里一是讲翠鸟飞得低而快,二是讲停得急而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提问:翠鸟是怎样捉鱼的?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

系?

2、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3、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说说“锐利”的意思。

锐利:尖锐,锋利的意思。课文先说小鱼非常“机灵”,再说“还是难以逃脱”,说明翠鸟的目光锐利极了。课文中的“锐利”指感觉灵敏。

4、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读句子,想一想括号里的词语的意思。

翠鸟()苇秆,()过去,()小鱼,()水面往远处()。

这句话活灵活现地再现了翠鸟捉鱼的经过。括号里的词语是翠鸟捉鱼时一连串的动作,“蹬开”、“像箭一样飞”、“叼起”、“贴着水面飞走了”,这些都是在一瞬间进行的,甚至连机灵的小鱼都没有反应过来。说明翠鸟捉鱼的动作熟练、连贯、毫不犹豫,而且从未落空。

5、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那是因为它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

(2)翠鸟为什么能发现“机灵”的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

(3)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走小鱼?(那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4)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低飞?(那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师:要知道翠鸟的捉鱼本领不只是因为它身体某一部分的特点,而是由于它外形各部分特点对整体发挥作用的结果。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4自然段。

2、这段讲了几层意思?

这段讲了三层意思。先讲了“我们”的想法:想捉一只翠鸟。再讲听了老渔翁的话,知道翠鸟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打消了“我们”想捉翠鸟的想法。最后讲了我们的希望是多看看翠鸟。

3、“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2)希望多停一会儿,是为了多看几眼。“远远地看着”,是因为知道翠鸟机警,怕惊走它。这里反映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4、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5、小结:通过看图、学习课文我们可以看出翠鸟的外形怎样的呢?动作怎样呢?(外形美,动作快),那通过学习你们还有什么收获呢?

五、作业设计:

选词填空。1.愿望 失望 希望

(1)爸爸今天有事没来开家长会,我很()。(2)小刚()成为一名优秀学生。

(3)()到北京去看天安门,这是奶奶的()。2.锋利 锐利

(1)这把刀很()。(2)翠鸟有双()的眼睛。

在括号里加上合适的词,使句子更具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6.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悟,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 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 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产生很多感慨!板书课题:6 燕于专列

二、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3、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

(1)你觉得该怎么读?

(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4、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 自己练习讲一讲。

B 指名说一说。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5、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五、作业:熟读课文。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小练笔。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3、练习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悟,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

1、师: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4、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1、你们知道《丹顶鹤的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

:“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书写、抄词语。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

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

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

文会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检查初读课文情况

1、出示生字词,认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根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3、交流问题: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四、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 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或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我 们大家共同解疑。

五、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2、小结:惋惜,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词。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 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读懂呢,提出来交流交流。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呢?

四、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板书设计:

美丽的小村庄(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教学反思:

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宽阔()挺拔()楔()子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平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

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四、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35

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五、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六、再读课文,说说你读后的想法。

七、作业:练习册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3、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4、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教学准备:

1、词语卡片。

2、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3、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4、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已经积极行动起来,去了解我们家乡的环境。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二、在小组交流:

1、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

推举代表,准备在班组汇报。

三、全班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交流,提醒: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

四、总结、引导讨论

1、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所掌握的情况。

2、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如:从我做起,不乱扔垃圾;遇到破坏环境行为,予以制止;做父母及周围人的工作,增强环保意识,为树林做广告拍;亲手种花种树等。

3、评出合理化的建议。

五、延伸拓展:

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第二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教学目标:

1、引导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2、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会认7个生字。

3、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教学重难点: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对对子)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4)你读了以后发现了什么?你能试着说几个吗?(荣对辱 生对死对近开对关)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

(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

(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

(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

(6)抄写诗句。

第三单元(主备:夏春梅)

一、单元概况

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类似的主题前面几册教材已有编排,要注意前后联系和区别。

三、教学目标

本组涉及到的语文能力方面的主要内容有: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字;

2、强调通过查字典和联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如”亡“和”牢“的意思;

3、收集资料(寓言故事);积累喜欢的词语;、4、抄写和背诵意思深刻的句子。”口语交际“是正确思想方法的运用,强调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再次强调要认真倾听、作补充并适当评价。

5、”习作"顺承口语交际,强调习作内容的真实性,并示例了题目,提示了另外一种修改方法(把习作读给了解你的人听,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

四、本单元内容教授14课时

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1、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教学准备:相关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教学难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板书)

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2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不明白地方吗?

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课件,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1)读书,小组讨论。(2)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五、小结

明确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2.联系实际,谈感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2.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教学难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复述《亡羊补牢》的内容和寓意)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找找生字的特点,比如: “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3.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车下的人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4.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谁来谈一谈?

不是车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车上的人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车下的人告诉车上的人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人不明白。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体会寓意: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表演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六、课堂延伸

1.假如车上的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该怎么办呢?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听老师朗读课文。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四、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教学难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过程

一、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

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边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二、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

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

⑤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不用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三、复述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

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样?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教学目标: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

思想方法的教育。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2、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3、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5、自由朗读第二段。

六、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教学难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朗读训练。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四、讨论思考练习第三题。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板书设计: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他人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培养创新意识。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燕子》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燕子》教学设计

头排中心校 龚燕华 2016.2.2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4、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课前预习: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词语:俊俏、吹拂、舒展、伶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3、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再读这一段。,思考: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4、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5、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小结朗读第一自然段。背诵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1、2、3、题。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2、3、4自然段,背诵第2、3、4自然段。

2、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再读第二自然段。

(1)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2)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读、背第一--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5、指导按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五、作业。

作业本第4、5、6题。

六、拓展训练

第五篇: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教案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我们的船……美丽的南国的树。)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

录像、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有许多游览胜地,它们有的是以种类繁多的游乐设备吸引众多的游客,有的则以绮丽的景观闻名遐尔。我们同学去过哪些自以为较好的地方?它以什么吸引你?是否听说过一处以“大榕树”而闻名的旅游胜地?

2、同学介绍有关资料。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这棵大榕树的课文。(板书:鸟的天堂,齐读课题。)

“天堂”是什么意思?

“鸟的天堂”指什么?

大榕树和天堂有什么关系?

二、各自读文,思考:

①、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

②、每次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象?找出有关语句。

③、每次看后分别有什么感受?请用“”划出语句。

1、相互交流。

2、集体交流。

三、学习(1—4)小节

1、指名读1—4小节,思考:写了什么?

投影显示句子:

“一个朋友解开了绳,拿起竹竿一拨,船缓缓地动了,向河中心移动。”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品一品:哪些词用得好?

“拨”、“移”让人感觉船行驶轻快,与下文的“没有一点波浪”相呼应。

“声音像乐曲”写出了心情的愉快。

四、质疑。

五、布置作业:

1、写出反义词

热闹()茂盛()不可计数()

2、选词填空

似乎几乎

他高兴得()要跳起来了。

()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陆续继续

我们()跳上一只船。

我们()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

3、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灿烂的()茂盛的()翠绿的()

平静的()美丽的()热闹的()

下载燕子教案-语文第六册[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燕子教案-语文第六册[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怎样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方法。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谁知道,火烧云指的是怎样的云呢?出示投......

    人教版语文《燕子》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燕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俊俏、聚拢、增添、倦了、音符”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朗读课......

    小学语文《燕子》精品教案

    燕子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描写了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

    燕子教案合集(优秀范文5篇)

    精选燕子教案范文合集七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教案

    《燕子》教案 上蔡县蔡都镇第一小学冀香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

    培智语文第六册教案

    培智语文第六册教案:交通工具(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交通工具:汽车、摩托车、自行车;认识部首“马”(马字旁);认识生字“汽”、“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视频、图片,......

    三年级语文第六册复习教案

    小学语文第六册复习计划 主备人: 【识字写字】 1.正确认读本册中200个生字,书写生字300个。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阅读】 1.正确、流利、......

    语文S版第六册教案

    1、 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教材简析: 这是台湾著名儿童文字作家陈木城先生创作的一篇散文。文中第一到第十四节描写了春雨落在不同的物体上,发出不同的声音。作者大量运用了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