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散步》教案

时间:2019-05-13 02:1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语文《散步》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语文《散步》教案》。

第一篇:初中语文《散步》教案

《散步》说课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散步》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莫怀戚先生的一篇情词真切的散文,文章表现的是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但作者并没有把笔墨铺展开来写,只是像一名技艺高超的摄影师一般抓住了家庭生活中平凡而又蕴涵丰富的一个镜头——家人散步,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学本文,应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和动人的情节,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写作方法。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把课堂还给他们极为重要。但是他们又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尊老爱幼的观念也比较淡薄。因此要进行拓展,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再者,利用多媒体教学,既能满足他们的期待视野,又能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激活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感情。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积累词语,掌握他们的读音,并学会运用。②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③抓住关键语句,揣摩语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

①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去品味文中画面的优美和细节的动人。②在阅读中把握关键信息,理解全文的内容。

③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圈点勾画,找出优美的句子进行品评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

②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教学重点

①揣摩精美词句,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②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六、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朗读、讨论和品读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借 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有利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2、学法

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主旨,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边听,教师边导入: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那么这种水一定叫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学到坚韧,那么这座山一定叫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已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一起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设计意图:音乐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2、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嫩芽nân 霎时shà 拆散chāi 熬过áo 分歧qí 水波粼粼lín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停顿、重音等方面。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 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如: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去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2、听完后抢答下列问题:(屏幕显示)A、散步的地点?(田野)

B、散步的人有哪些: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C、散步的季节呢?(初春)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分歧)E、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走小路)设计意图:朗读是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因此我设计了这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理解课文、品味语言而不是流于形式。在“听”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几道简单的问题,我认为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三)、研读课文 探究主旨

1、同学们谁能说说当他们发生分歧的时候,究竟听谁的呢?

“我”听母亲的;母亲听孙儿的;妻子听“我“的;儿子听“我”的;一霎时,感觉到了责任的重大

2、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是一家之主,在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时必须处理得当,否则就会影响家庭成员的感情。作为一个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既要爱幼,更要尊老,生活的沉重使命使“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为什么这么说?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探讨一下,然后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 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惟恐哪一步有闪失,因为瘦弱的母亲已经不起任何摔碰。含蓄的点明了中年人的责任:赡养老人、抚养孩子,承前启后,责任重大。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四)、探究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下面我们认真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并大声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一)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二)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以上这些句子不仅形式美观,互相映衬,读起来还有一种音乐美。我们把这样的句子叫做对称句。对称是一种形式,句子大体整齐即可;对偶是一种修辞。)

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拓展延伸,教育学生

不同的家庭往往也有相同的幸福,因为爱是永恒的,因为亲情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请回忆一下,3 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学生准备1分钟,全班交流。)

这个环节教师要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亲情故事讲出来,要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六)、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愿同学们把这种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平时身体力行,把它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用心去孝敬你的父母,体谅他们的每一份苦心。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片刻的时间来体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该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就是通过小结再次让同学们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七)、作业布置:真诚行动,建设亲情。

1、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把你的真实感受写在周记上。

2、在课外阅读中,你读过类似课文这样感人的文章吗?请向大家推荐一篇让我们同学来共同感受一下。

该节课的作业设计,既要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又要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自学能力。同时让同学在实践中懂得用爱心来营造我们的家园,用责任来回报我们的社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前进!

第二篇:《散步》初中语文教案

1、学习散文诉朗读的停顿,训练朗读

2、通过关键语句理解、体会人物的形象美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大家有散步的习惯吗?其实写文章不一定就是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在作家的笔下,小事也能写出大意境来!关键是看你的悟性如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莫怀戚的一篇著名散文--《散步》(板书课题--散步)看看它的意境究竟大在哪里?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一个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母亲和儿子累的时候,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我感觉到我和妻背起的是整个世界。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明确:①通过散布,些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 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有: “他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他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人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我母亲老了”--“他总是听我的。”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②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 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有:

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我理所当然的照顾母亲,反映了对母亲的尊敬。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③“我”是一个中年人,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最后。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说明我和妻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有一种使命感。4.三步前文章还有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写。找出来体会作用。

提示:第4段是对初春的描写。心率、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在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同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是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

三、总结梳理,回扣目标

这篇文章通过运用抓住“散步”这个聚焦点的写法,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三代之间深沉的爱”这一主题。

四、拓展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下面这篇文章,共同欣赏此文。又是一天阳光中 4月20日星期一晴

5点30分,家中--朦胧中感到有人轻轻走近我的床。虽然我还没睁开眼,但知道那一定是妈妈。耳边又响起那熟悉的声音:“快起床吧。”同时一双温暖的手扶摸着我的额头,撩开上面覆盖的几绺头发。我拥着暖和的被子坐起来,睁开眼后第一眼看到的又是妈妈微笑的脸。她疼爱地望着我,提醒我时间不早了。我蹦下床去洗脸刷牙,吃爸爸为我准备的可口的早餐,然后背起书包,向爸爸妈妈说声“再见”走出家门。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春天的太阳格外温暖。一阵风儿吹到脸上,使我想到妈妈那双温柔的手。尽管天气这么好,但我没有放慢脚步,因为我已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阳光洒在我身上。6点,教室中--我已经开始早晨的学习了。这时邻座的女同学刚到。她冲我一笑,长睫毛的大眼睛忽闪 忽闪地眨着,露出了洁白的牙齿,那样子是说“早上好”。我也向她报以一笑。我很喜欢她 这样纯真笑着的样子,当我向她借东西时,她总这样笑着把东西递给我。这不,我低头看书 时不小心把笔碰掉在她桌旁,她连忙俯身起,放在我的桌上。我道谢时,她又抿嘴一笔,那 是说“不用谢”。其实把这样随处可见的小事写在日记里没什么价值,但总觉得每一次笑都 很美,不该轻易放走它们。望着太阳,望着身边的同学,突然觉得这些笑容如甘泉一般,静 静地在心底流淌,突然觉得同学之间这种暖暖的感觉真好!窗外的阳光照在身上,也暖暖的,真好!6点50分,操场上--今天是周一,有升旗仪式。我们穿着整洁的校服,站在蓝天和太阳下。望着那鲜红的五 星红旗缓缓升起,顿时有种亲切而严肃的感觉,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静静地站在国旗下,感受“崇高”这个词的境界。耳边仍响着那雄浑激昂的旋律:“前进,前进,前进进„„” 此刻,我们握紧拳头,举起手臂在国旗下宣誓,一种深沉的声音从胸腔中迸发出:“报 效祖国,为祖国服务!”太阳依旧暖暖的,照着国旗也照着我们。此刻的阳光照在国旗上,国旗又增添了几分美丽、神圣和庄严;此刻的阳光照在我们身上,我们又多了几分豪情、信 心和力量。

7点20分,英语课上--这是周一的第一节课,美丽的英语老师轻盈地走进来。“goodmorning,class.(早上好,同学们。)”“goodmorningteacher.(早上好,老师。)” 在明亮的教室里,老师亲切流利的讲解声和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交响乐。“铃--”下课了。我是英语课代表,上前帮老师拿作业本。老师边走边对我说:“这一次月考怎么没考好?”我抱歉地笑笑:“这次没准备好,下次我一定考好。”老师信任地点点头。从办公室出来,看看挂在天边的太阳,阳光暖融融的。阳光中我似乎又看到老师和蔼的面庞,又听见鼓励的声音在耳边轻轻地回响:“下一次一定要考好啊!” 黄昏5点,家中--放学后,在阳台上远眺,见那火红的太阳焉镶嵌在青山与蓝天之间,把薄云映得通红。在落日的余辉下,我赶紧开始学习,不知不觉夜已深了。妈妈过来劝我早睡,直到亲眼看着 我躺在床上,替我盖好被子才离去。我躺着静静地想:“明天一觉醒来,保准又是一个艳阳天。” 每天我都重复着相似的故事。故事中的我尽情地享爱着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温暖,就 像我每天享爱着太阳给予我的温暖一样。我也同样爱着我的父母、同学、老师和我的祖国,就像我热爱给我们带来光明的温暖的太阳一样。我生活在阳光中。我爱生活的第一天。赏析:

来似乎是平凡的生活故事进行了深刻的理性化思考,抒写出自己对生活独特的新鲜感悟,揭 示了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所蕴含的极不平凡的意义。做到这一点,确实可贵。

空顺序,运用细腻、质朴、清新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洋溢着亲情、友情、师生情、祖国情 的生活画卷,真实而具体地揭示了花季少年生长在阳光季节的无比幸福与快乐,同时也表现 了一代少年热爱生活,为报效祖国而珍惜时光、勤奋学习的时代风貌。

暖来烘托或比喻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感受,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文末运用抒情和议论点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学习本文的感受,题目自拟,课下交流。

第三篇: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

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赏析意蕴,领悟作品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宽容忍让的真挚感情,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品读文章之美。

2.能够领悟作品主题,领悟文章朴实文字下丰富的意蕴。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以“让爱住我家”这首歌曲导入。家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避风的港湾,是幸福的摇篮。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暖,因为有了浓浓的情而美好,所以人们才会产生让爱永远住我家的美好愿望。本节课,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口去散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感受这份亲情,思考课文内容,体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听教师诵读课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3.品读课文,体味意蕴

提出问题:文章叙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平凡小事。那么,你觉得这篇文章美在哪里?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该文章有景物美、人情美和语言美。

(1)景物美

学生欣赏文章的景物美,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的段落,思考自己感觉在景物描写的句子中,作者通过什么样的词语、写作手法来表现春天的景色,品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生找到第4段和第7段的景物描写很美,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句子和词汇,如“新绿”、“嫩绿”、“冬水”等这些词汇中感受生机勃勃的春天,以及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

(2)人情美

提出问题:文章为我们描绘了4个人,在这4个人中,你最欣赏哪个?找出描写的文字,简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学生分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通过和他人交流,了解他人的观点,对文章有更加深入的体会领悟。

(3)语言美

提出问题:文章的景色美,人情美,接下来进入欣赏的第三个环节“语言美”。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

如学生觉得文章第一句话很美。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很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4.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提出问题: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一同在散步中进行了一次感情的熏陶。这美丽的一幕时常发生在生活中。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公益视频《给妈妈洗脚》,让学生对该视频进行评价。

5.小结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个关于亲情的文章。

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为:

重点:

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难点:

③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教学关键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通过教师配乐朗读、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诵读等环节,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使整个课堂氤氲在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养了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通过组织“鲜花献给可敬的人”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对文字作细致揣摩,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体味,品味其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

三、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4.语文活动式教学法: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习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亲情(约三分钟)

播放歌曲《让爱驻我家》,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歌词,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进行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家”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感悟亲情(约八分钟)

1、听读课文,初步感受亲情。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三)、精读课文,探究美点(约二十分钟)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2、采用“我最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 ”的句式,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课堂活动设计

:鲜花献给可敬的人

多媒体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的理由。

(1)学生阅读可以进行小组间的合作。

(2)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

(3)学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可以献给文中的“我”,因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责任感,在处理家人的分歧时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②可以献给文中的“妻子”,因为她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③可以献给文中的母亲,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④可以献给文中的孩子,他聪明活泼,也很懂事。

(4)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请同学们齐读文章最后一段,感受一家人的温馨幸福。

(四)、拓展阅读,升华亲情(约八分钟)

1、多媒体展示作者写作本文的契机之一,为学生阅读思考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内涵作铺垫。

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他还同我一起去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2、朗读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通过反复诵读这句话,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母亲”代表老一辈,“儿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背负起赡养老人,抚养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2、多媒体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让学生观看体会中年人的爱心力量。

(五)、真诚行动,抒发亲情(约二分钟)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脚……帮助父母做点家务,陪父母散散步……

打个电话告诉家人,你很爱他们。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六)、总结全文,表达祝福。(约二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老师把下面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七)、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原则是既要简洁、形象、直观,又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要点,突出教学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为:

散 步

莫怀戚

尊老

母 亲

整 个

我 爱 妻子

世 界

儿 子

爱幼

我的课说完了,谢谢大家!

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3

一速读文章,整体感知

组织同学们用最短的时间读文章,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做好归纳与整合。本文主要写了我们一家四口人早春在田间散步的事情,展现了作者一家互敬互爱、和谐相处的生活画面。

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还是遵循了“轻松走进”课堂的原则,让同学们感觉到学习语文是很简单的事情,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只不过是不同的人所说的内容不同而已,程度好一点的学生概括的全面一些。同时,这样既锻炼了同学们的整体感知能力,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并且还营造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下面课堂的推进做了很好的铺垫。时间5分钟左右。

二细读文章,感悟品味

同学们细读文章,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加以品析。要求每人至少找两处来品析,并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赏析,提示学生可以从句子内容出发,抓住关键词语来赏析,比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子中“熬”字既写出了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还可以从语言特点方面来分析,如“有的浓,有的淡”“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句式对称,形式优美,读起来有一种节奏感;还可以从个人感受来谈。在这个过程中,要别关注待转化生,因为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很难在短时间内进入状态。这时老师一句温馨的话,比如有困难吗?需要我帮忙吗?或者是一个友爱的眼神,就能帮助他们尽快投入到学习中。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圈点勾画,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愉悦。

根据学生圈点批注的情况,组织同学们小组交流,互相借鉴、补充、添加、完善。

时间约8分钟。

三自主汇报,成果分享

汇报的环节为先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哪一段,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来,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其他同学可以即兴评价,可以补充,可以质疑,可以拓展。比如有的同学可能会谈到文章第四段: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对初春美景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一般情况下,同学们都会说到这一点。有的同学不仅理解了这一点,可能还会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写景的片段诵出来;或者想到自己家乡初春的景色,即兴说出来或写出来;或为这段文字写上一首小诗;或者围绕着这种美景画出一幅画,然后说出画面的内涵;或者为这段文字配上音乐唱出来等。

补充说明:由于此处设计的是学生自主回报,难免会出现学生的发言头上一句脚上一句的现象,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别着急,越是这样,越能看出老师的教学智慧。一个比较好的做法便是对学生的发言要洗耳恭听,当学生说到某一个关键词或句子时,要追问。比如文章第五段: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同学们可能会说出这个地方可以看出家庭的和谐和幸福,气氛融洽、祥和。我抓住关键点:和谐和幸福,气氛融洽、祥和。请同学们找一找文章中哪些地方还表现了这一点?同学们便会把体现这一点的内容找到,老师做好总结与归纳,再进入下一个关键点的赏析。

由于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往往孩子们喜欢哪句就说哪句,对于个别较难理解且又是重点的句子无人设计,比如文章最后一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如果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注意及时把问题抛出来,让同学们交流讨论,自主发言,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进行总结:中年人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既尊老又爱幼,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以上内容预计15分钟左右。争取人人展示,个个发言,每个同学既是分享者,参与者,合作者,又是学习者,收获者。

结合学生发言的情况,教师做好总结和归纳:《散步》这篇文章是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

四拓展延伸,回味亲情。

幸福家庭是美好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它不仅在莫怀戚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家里。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家里的亲情故事。学生小组交流,代表发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设计讲述亲情故事,就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亲情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

时间约5分钟。

五。动情落笔,抒写亲情。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拨动了,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或祝福。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或对联的方式,或仿写,或歌曲,或三句半,或写一点自己独特的感悟……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六。总结全文,表达祝福。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4

一、说教材

《散步》选自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本篇课文是一篇叙事类的散文,话题选取贴近生活的小事——散步,以小见大地引发了作者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学生学习此文,能够学会文中的关键字词,感受语言美,并体会到浓浓的亲情。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也有自己的阅读和学习方法,但是他们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较弱,具化形象思维占主导,本文是一篇生活故事类的散文,以小见大的手法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是学生们理解的难点,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具体学情制定教学策略。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品词析句。

2.通过朗诵法和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3.体会浓浓的亲情,懂得应该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哲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朗诵法和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体会浓浓的亲情,懂得应该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哲理。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将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导入新课:家是一个温馨的词汇,是温暖的港湾,更是幸福的摇篮。他给了我们无尽的关怀和温情。亲情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表现在生活中的点滴,比如:散步。大家有和家人散步的经历吗?你们有何感受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下面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和家人散一散步。顺势引出课题——《散步》。【板书:散步】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

首先,根据课前预习,出声诵读课文,播放音频,圈点勾画出关键字词。

其次,再读文章,谈一谈你对于文章主要内容的了解。

明确:本文通过全家三辈四口人一次的散步经历,以小见大地引发了作者生命的感慨,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文中展现了一家四口人的人物形象,你最喜欢哪一位呢?说一下理由?

明确:(1)喜欢文中的作者——有责任感,孝敬老人,懂得疼爱妻儿;(2)喜欢母亲——虽然自己腿脚不灵便但宁愿受累选择了大路,说明她有爱,和蔼;(3)喜欢文中孩子——聪明,可爱;(4)喜欢妻子——温柔贤惠。无论选谁,这里面都有着浓浓的亲情。【板书:责任感、爱、可爱、贤惠——亲情】

2.请你谈谈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明确:这篇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友爱意识、责任意识的传统美德,但是文章只选取一个普通家庭的一次散步小事来写,从小的角度入手,貌似很不起眼,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责任与爱。这种小事情表现大主题的方法就是“以小见大”。【板书:以小见大】

3.通过作者为我们展现的散步,你悟出了什么人生道理?

明确:莫怀戚这篇散文里的人文精神和民族传统,不仅仅在于写中年人的家庭责任,更是在写整个民族进程中起到的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精神。只要有亲情在,只要有爱在,只要多尽一些责任,我们的生命就是幸福的,生活就是美好的。【板书:亲情传递】

通过以上三个串联的问题,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解决了文章重难点,既学会了知识,掌握了能力还有了深刻的情感体会。

(四)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我将这样拓展延伸:安排学生思考:家庭生活中的许多小事,如过生日、家长会、购物、旅游等,都体现了浓浓的亲情,时常也会掀起一些浪花,涌起一些波澜。请撷取生活中的一朵浪花,说说你感受到的至爱亲情。明确: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实际感受,谈谈真实感受就可以了。

(五)小结作业

阅读教学应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所以小结至关重要。师生共同总结本课重难点,教师提问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收获。

课后作业是课堂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因此,我的作业设计为:学生在课下,认真观察生活中体现亲情的一件小事,把它记录下来,上课与同学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散步》,下面我就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及作用

《散步》是苏教版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人生体验)第二篇课文。《散步》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入牧歌式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第二点、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三、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的要求,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具体教法如下:

(1)多媒体教学-激发热情,引起兴趣。

(2)诵读教学法-熟悉文本,整体感知。

(3)提问练习法-发挥想象,体验情感。

(4)对话讨论法-互动合作,拓展思路。

四、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诵读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讨论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首先,我请学生讲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悟文本。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的形式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学生先推选代表与我进行配乐朗读比赛,由学生进行评判并归纳出本文的朗读要求后,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找出散步的人、时、地、原因。这样,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学生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文的第一、二节,找出并品味这两节中比较“特别”的词语和句式,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与习惯上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头郑重其事地推出这样一个镜头?这样,通过比较、讨论,归纳出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举轻若重。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发现本文用词、句式的不同寻常,切入到本课的主要目标——通过语言的探究,品味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分四人小组合作,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体现“举轻若重”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这样,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与全班交流,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本文运用“举轻若重”方法的词语和句式很多。在探讨这些词语时,主要是要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举轻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我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渗透情感教育。提出“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么大的词?”等问题。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体会文章意境,逐步领悟做人的道理,得到情感的熏陶。

在探讨文章中“举轻若重”的句式时,我注重锻炼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文中体现主旨的一句话:“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在句式上整散结合,使文章语言显得错落有致,同时也使文章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鼓励他们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强化发现

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散步》这篇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我出示这三句话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因为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学生有一定难度,我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我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且放杜鹃林中啼”,因为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平等的,从而养成学生平等审视的意识。

然后,我又努力调动学生的积累,向课外拓展。指出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有些能使文章变得轻松幽默。引导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从而使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在学生理解运用之后,我进一步点明:语言运用上有举轻若重,也有举重若轻。并引导学生举例分析。最后进行小结: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然后,我出示北京申奥时何振梁先生的一席话让学生课后去仔细品味语言的得体、精妙。

(六、比较:验证发现

在课文后面有一篇题为《三代》的短文,主题与《散步》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语言风格也各有千秋。可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验证发现,探讨哪个故事更感动?并说说理由。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的,因此鼓励学生言之成理即可。这项任务如果来不及在课上完成的话,就作为一项研究性的作业,向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与小结

在反思与小结这个环节,我先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通过本课学习后的收获和启示。设计这样一个空白点,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我进行总结,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师生齐唱。这样,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作业布置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布置了两个作业:1、老师的建议:大家把文章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我认为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的一种形式。也是孩子与成人的一种交流。2、尝试用“举轻若重”的写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或者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因为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并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六、板书设计

我这节课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启下

本课的板书,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设计了一个围着“爱”字的心形,四个人物的位置也做了处理,这些都紧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获得无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设计扣住文章的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第四篇: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教案:《散步》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教案:《散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赏析意蕴,领悟作品主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宽容忍让的真挚感情,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品读文章之美。

2.能够领悟作品主题,领悟文章朴实文字下丰富的意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以“让爱住我家”这首歌曲导入。家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避风的港湾,是幸福的摇篮。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暖,因为有了浓浓的情而美好,所以人们才会产生让爱永远住我家的美好愿望。本节课,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口去散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感受这份亲情,思考课文内容,体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听教师诵读课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3.品读课文,体味意蕴

提出问题:文章叙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平凡小事。那么,你觉得这篇文章美在哪里?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该文章有景物美、人情美和语言美。

(1)景物美

学生欣赏文章的景物美,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的段落,思考自己感觉在景物描写的句子中,作者通过什么样的词语、写作手法来表现春天的景色,品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生找到第4段和第7段的景物描写很美,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句子和词汇,如“新绿”、“嫩绿”、“冬水”等这些词汇中感受生机勃勃的春天,以及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

(2)人情美

提出问题:文章为我们描绘了4个人,在这4个人中,你最欣赏哪个?找出描写的文字,简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学生分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通过和他人交流,了解他人的观点,对文章有更加深入的体会领悟。

(3)语言美

提出问题:文章的景色美,人情美,接下来进入欣赏的第三个环节“语言美”。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

如学生觉得文章第一句话很美。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很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4.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提出问题: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一同在散步中进行了一次感情的熏陶。这美丽的一幕时常发生在生活中。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公益视频《给妈妈洗脚》,让学生对该视频进行评价。5.小结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个关于亲情的文章。

第五篇: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通用)

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通用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及作用

《散步》是苏教版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人生体验)第二篇课文。《散步》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入牧歌式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第二点、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三、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満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学的要求,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具体教法如下:

(1)多媒体教学-激发热情,引起兴趣。

(2)诵读教学法-熟悉文本,整体感知。

(3)提问练习法-发挥想象,体验情感。

(4)对话讨论法-互动合作,拓展思路。

四、说学法

教会学生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在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诵读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讨论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首先,我请学生讲述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接着让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感悟文本。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我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的形式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学生先推选代表与我进行配乐朗读比赛,由学生进行评判并归纳出本文的朗读要求后,再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一家人在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是怎么解决的?找出散步的人、时、地、原因。这样,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学生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课文的第一、二节,找出并品味这两节中比较“特别”的词语和句式,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这与习惯上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在文章开头郑重其事地推出这样一个镜头?这样,通过比较、讨论,归纳出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举轻若重。学生经过自主探究,发现本文用词、句式的不同寻常,切入到本课的主要目标——通过语言的探究,品味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可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分四人小组合作,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体现“举轻若重”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这样,小组活动,师生互动。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与全班交流,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本文运用“举轻若重”方法的词语和句式很多。在探讨这些词语时,主要是要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举轻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我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同时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渗透情感教育。提出“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么大的词?”等问题。学生围绕问题思考讨论、发表见解,体会文章意境,逐步领悟做人的道理,得到情感的熏陶。

在探讨文章中“举轻若重”的句式时,我注重锻炼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的能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文中体现主旨的一句话:“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在句式上整散结合,使文章语言显得错落有致,同时也使文章更有深意,富有哲理,它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时,我让学生反复朗读、品味,鼓励他们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挖掘出主旨,感受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五、拓展,强化发现

在这里,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散步》这篇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我出示这三句话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因为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学生有一定难度,我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我尽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且放杜鹃林中啼”,因为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平等的,从而养成学生平等审视的意识。

然后,我又努力调动学生的积累,向课外拓展。指出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有些能使文章变得轻松幽默。引导学生联想平时生活或阅读中类似的例子,从而使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语言。在学生理解运用之后,我进一步点明:语言运用上有举轻若重,也有举重若轻。并引导学生举例分析。最后进行小结:无论是举轻若重还是举重若轻,关键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得体是前提,在这个基础上,再追求个性化的表达,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然后,我出示北京申奥时何振梁先生的一席话让学生课后去仔细品味语言的得体、精妙。

(六、比较:验证发现

在课文后面有一篇题为《三代》的短文,主题与《散步》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语言风格也各有千秋。可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验证发现,探讨哪个故事更感动?并说说理由。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的,因此鼓励学生言之成理即可。这项任务如果来不及在课上完成的话,就作为一项研究性的作业,向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与小结

在反思与小结这个环节,我先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通过本课学习后的收获和启示。设计这样一个空白点,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我进行总结,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师生齐唱。这样,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作业布置

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布置了两个作业:1、老师的建议:大家把文章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我认为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的一种形式。也是孩子与成人的一种交流。2、尝试用“举轻若重”的写法,描述自己生活中被小事感动过的经历或者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因为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有机结合、相得益彰,并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六、板书设计

我这节课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板书设计

散步莫怀戚

母亲走大路↑承上

散步分歧→{我妻子责任重大→使命感

儿子走小路↓启下

本课的板书,我把它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设计了一个围着“爱”字的心形,四个人物的位置也做了处理,这些都紧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获得无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设计扣住文章的重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2

一、速读文章,整体感知

组织同学们用最短的时间读文章,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做好归纳与整合。本文主要写了我们一家四口人早春在田间散步的事情,展现了作者一家互敬互爱、和谐相处的生活画面。

之所以这样设计,主要还是遵循了“轻松走进”课堂的原则,让同学们感觉到学习语文是很简单的事情,是每个人都能做好的事情。只不过是不同的人所说的内容不同而已,程度好一点的学生概括的全面一些。同时,这样既锻炼了同学们的整体感知能力,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并且还营造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下面课堂的推进做了很好的铺垫。时间5分钟左右。

二、细读文章,感悟品味

同学们细读文章,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加以品析。要求每人至少找两处来品析,并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赏析,提示学生可以从句子内容出发,抓住关键词语来赏析,比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子中“熬”字既写出了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为母亲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还可以从语言特点方面来分析,如“有的浓,有的淡”“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句式对称,形式优美,读起来有一种节奏感;还可以从个人感受来谈。在这个过程中,要别关注待转化生,因为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很难在短时间内进入状态。这时老师一句温馨的话,比如有困难吗?需要我帮忙吗?或者是一个友爱的眼神,就能帮助他们尽快投入到学习中。给学生充分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去圈点勾画,找自己喜欢的语言品析、玩味,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过程的愉悦。

根据学生圈点批注的情况,组织同学们小组交流,互相借鉴、补充、添加、完善。

时间约8分钟。

三、自主汇报,成果分享

汇报的环节为先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哪一段,并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来,然后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其他同学可以即兴评价,可以补充,可以质疑,可以拓展。比如有的同学可能会谈到文章第四段: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对初春美景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一般情况下,同学们都会说到这一点。有的同学不仅理解了这一点,可能还会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写景的片段诵出来;或者想到自己家乡初春的景色,即兴说出来或写出来;或为这段文字写上一首小诗;或者围绕着这种美景画出一幅画,然后说出画面的内涵;或者为这段文字配上音乐唱出来等。

补充说明:由于此处设计的是学生自主回报,难免会出现学生的发言头上一句脚上一句的现象,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别着急,越是这样,越能看出老师的教学智慧。一个比较好的做法便是对学生的发言要洗耳恭听,当学生说到某一个关键词或句子时,要追问。比如文章第五段: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同学们可能会说出这个地方可以看出家庭的和谐和幸福,气氛融洽、祥和。我抓住关键点:和谐和幸福,气氛融洽、祥和。请同学们找一找文章中哪些地方还表现了这一点?同学们便会把体现这一点的内容找到,老师做好总结与归纳,再进入下一个关键点的赏析。

由于学生的学习是自主的,往往孩子们喜欢哪句就说哪句,对于个别较难理解且又是重点的句子无人设计,比如文章最后一句: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如果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注意及时把问题抛出来,让同学们交流讨论,自主发言,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进行总结:中年人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既尊老又爱幼,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以上内容预计15分钟左右。争取人人展示,个个发言,每个同学既是分享者,参与者,合作者,又是学习者,收获者。

结合学生发言的情况,教师做好总结和归纳:《散步》这篇文章是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启迪学生的灵性,诱发学生的悟性。《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

四、拓展延伸,回味亲情。

幸福家庭是美好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它不仅在莫怀戚家中,也在我们每个人家里。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家里的亲情故事。学生小组交流,代表发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语文教学要联系生活,设计讲述亲情故事,就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亲情的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解读。

时间约5分钟。

五、动情落笔,抒写亲情。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看到别人一家人温馨和谐,互敬互爱,想必同学们心中感情的弦也被拨动了,有千言万语想对亲人倾诉。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或祝福。可以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或对联的方式,或仿写,或歌曲,或三句半,或写一点自己独特的感悟……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六、总结全文,表达祝福。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

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本说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所处地位和作用)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表达一个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第五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散步》,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2.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我确定的三维目标是:

①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②过程与方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阅读,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感情、感受亲情并珍爱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3.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别为:

重点:

①感受文章浓浓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②透过文章浅显质朴的语言,品味文章深刻含蓄的意蕴。

难点:

③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4.教学关键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家庭生活的温馨回忆,通过教师配乐朗读、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诵读等环节,使教师、学生、文本三位一体,使整个课堂氤氲在浓浓的亲情及和美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沉浸于文本,培养了学生良好朗读习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通过组织“鲜花献给可敬的人”这样一个语文活动,让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对文字作细致揣摩,感悟文章的语言魅力。然后通过小组讨论或班级交流方式,对文字进行深刻体味,品味其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遵遁语文的特点;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践行;语文课程还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并有助于学生与课程文本的互动。

根据以上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理念:动情朗读,探究内涵,体情悟道。

三、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活泼好动,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营造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浓厚的亲情氛围。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体现人文性。

4.语文活动式教学法:结合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语文活动“鲜花献给可敬的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学法指导:

1.圈点勾画。让学生勤动笔墨,养成良好习惯。

2.朗读感悟。抓住关键语句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思想感情。

在学习时,我认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渲染亲情(约三分钟)

播放歌曲《让爱驻我家》,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歌词,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进行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然后请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家”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感悟亲情(约八分钟)

1、听读课文,初步感受亲情。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整体感知文本,用简练的语言讲述散步过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三)、精读课文,探究美点(约二十分钟)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朗读,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2、采用“我最喜欢的是,因为它美在——— ”的句式,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语文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课堂活动设计

:鲜花献给可敬的人

多媒体展示:假如你有一束美丽的鲜花,请你把它献给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献给谁?请你结合文中描绘人物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说说你献花的理由。

(1)学生阅读可以进行小组间的合作。

(2)交流反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点评。

(3)学生的解答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可以献给文中的“我”,因为他孝敬老人,有家庭责任感,在处理家人的分歧时讲原则,不宠爱孩子。

②可以献给文中的“妻子”,因为她贤惠、明理,孝敬老人,尊重丈夫。

③可以献给文中的母亲,母亲慈祥善良、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④可以献给文中的孩子,他聪明活泼,也很懂事。

(4)一个散步中的分歧,在一家人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中消除了,于是他们共同走向了那条开着金色菜花、长着整齐桑树、闪着粼粼水波的幸福小路。请同学们齐读文章最后一段,感受一家人的温馨幸福。

(四)、拓展阅读,升华亲情(约八分钟)

1、多媒体展示作者写作本文的契机之一,为学生阅读思考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内涵作铺垫。

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他还同我一起去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2、朗读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通过反复诵读这句话,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明白“母亲”代表老一辈,“儿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背负起赡养老人,抚养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2、多媒体播放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让学生观看体会中年人的爱心力量。

(五)、真诚行动,抒发亲情(约二分钟)

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揉揉肩、洗洗脚……帮助父母做点家务,陪父母散散步……

打个电话告诉家人,你很爱他们。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六)、总结全文,表达祝福。(约二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老师把下面这副对联送给大家,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赏析意蕴,领悟作品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宽容忍让的真挚感情,体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品读文章之美。

2.能够领悟作品主题,领悟文章朴实文字下丰富的意蕴。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以“让爱住我家”这首歌曲导入。家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避风的港湾,是幸福的摇篮。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暖,因为有了浓浓的.情而美好,所以人们才会产生让爱永远住我家的美好愿望。本节课,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口去散步。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感受这份亲情,思考课文内容,体会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听教师诵读课文。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3.品读课文,体味意蕴

提出问题:文章叙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平凡小事。那么,你觉得这篇文章美在哪里?通过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该文章有景物美、人情美和语言美。

(1)景物美

学生欣赏文章的景物美,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的段落,思考自己感觉在景物描写的句子中,作者通过什么样的词语、写作手法来表现春天的景色,品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学生找到第4段和第7段的景物描写很美,找出自己觉得最美的句子和词汇,如“新绿”、“嫩绿”、“冬水”等这些词汇中感受生机勃勃的春天,以及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

(2)人情美

提出问题:文章为我们描绘了4个人,在这4个人中,你最欣赏哪个?找出描写的文字,简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学生分小组讨论,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通过和他人交流,了解他人的观点,对文章有更加深入的体会领悟。

(3)语言美

提出问题:文章的景色美,人情美,接下来进入欣赏的第三个环节“语言美”。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

如学生觉得文章第一句话很美。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句话很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4.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提出问题: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一同在散步中进行了一次感情的熏陶。这美丽的一幕时常发生在生活中。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公益视频《给妈妈洗脚》,让学生对该视频进行评价。

5.小结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摘抄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语句。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个关于亲情的文章。

初中语文散步说课稿5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1min)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而和亲人一起散步,更是一个幸福的时刻。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莫怀戚一家一起散步,去感受家庭里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散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2min)

问题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

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好,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师明确: 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问题二: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师引导: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真要出去散步,多累啊,应该让母亲在家多休息才好呢。

生1:老人更需要关爱,如果把母亲一个人留在家里,母亲会觉得很孤单。一家人一起散步,会让母亲感受到家的温暖。

生2:文中说,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说明母亲的心里是期盼春天的到来,希望出去走走。

师引导:春天总算来了,“总算”说明了什么。母亲熬过了一个严冬,“熬”反映了什么。

(朗读指导:“太迟、太迟了”、“挺不住”、“总算”、“熬”)

师明确:初春的景色很美,而且母亲也熬过了一个严冬,出去走走还可以唤醒母亲心中的活力,所以一家四口一起出去散步。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它究竟表达了人间的什么情感?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与他的创作背景,思考以上问题。

(三)作者与创作背景。(2min)

莫怀威:笔名 周平安、章大明。现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步》和《家园落日》等。本文创作于1985年,创作的契机在于作者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乎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而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在追求对外开放、大力提高经济水平时代所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作者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作者想通过此文呼吁人们捡回失落的亲情,多关心自己的亲人。那么下面让我们细读文章,体味文章的亲情。

(四)、品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14min)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5分钟]

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

(孝顺,善良的人)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说:‘走大路。’”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

关于我的母亲:[4分钟]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五).教师总结: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颂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板书:小事情表现大主题)。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实,在我们经过的平写出凡日子里,都蕴涵了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就像文中提到的那转瞬即逝一幕幕将永远留在我们心底久久回味,从而使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

下载初中语文《散步》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语文《散步》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语文《散步》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散步 课题:《散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知识储备点: 积累重要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积累语言,揣摩语言 2.能力培......

    初中语文第一册(金黄的大斗笠,散步)初中语文教案

    《金黄的大斗笠》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掌握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斗笠 啃 翘 悠闲 雨帘 2.掌握下列词语解释,特别注意对语境义的掌握: 柔和 看管 梳理 翘 偶尔 雨帘 生气 3.描......

    《散步》教案

    一、教学目的: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高审美情趣。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尊老爱幼,珍爱生命的情感。3、体会文章用人物性格来表现文章主题的写作思路。二、教......

    散步教案

    一、教学构想: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其构思之精巧,遣词之独特,内涵之丰富,令人叹服。尤其在情理交融上,浑然一体,看似情醉人,其实,不知不觉中,人已为作者蕴含其间的意境和......

    《散步》教案

    《散步》莫怀戚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听读课文,培养学生把握情感的能力; 2.通过男女生分读,品读语言,体会作者的用意; 3.把握主题,理解作者立意。 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第六课《散步......

    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腾鳌实验学校王健宁 《散步》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词语含义,拼读文章清新质朴的语言。 2、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

    散步教案

    1、导入:听着温馨甜美的音乐,我想同学们一定都会想到自己温暖的家,我想问问大家,当你们一家人在一起时会做些什么呢? 伴乐萨克斯《回家》 生::…… 看来一家人在一起,真是其乐融融......

    《散步》教案

    《散步》教案 阿城区第四中学隋凤云 [教学目标] ①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②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