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水利局关于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情况

时间:2019-05-13 02:5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水利局关于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情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水利局关于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情况》。

第一篇:区水利局关于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情况

关于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情况的

河口区水利局(2012年8月24日)

近年以来,区水利局抢抓实施黄蓝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的法则和要求,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建立满足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为我区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行业支撑和保障。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以河道治理工程为依托,大力推进生态水系建设近年来,区水利局把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放在重要位臵,加大生态河道治理、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力度,大力实施水系生态综合治理,生态水系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2006年实施了挑河综合治理工程,疏浚河道28.12公里,土方180万立方米,配套建筑物7座,两岸绿化3420亩,投资1918万元。二是2007年实施了马新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疏浚河道11.81公里,土方128万立方米,建筑物5座,投资899万元。三是2008年实施了草桥沟综合治理工程,疏浚干流28公里,支流3.55公里,新建道路8.5公里,投资1411.7万元。四是2009年实施了神仙沟综合治理工程,疏浚河道47.87公里,投资1000万元。五是2011年实施了潮河疏浚治理工程,疏浚河道19.95公里,配套建筑物9座,动用土方135.8万立方米,投资2830万元。六是2012年实施马新河综合治理工程,疏浚河道19.6公里,复堤13公里,配套建筑物13座,投资1300万元。七是滨海大道绿色生态河工程效益凸显。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拦截地下海水入侵,降低地下水位,促进自然生态修复,按照“水路林一体化,突出综合效益”的理念,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自2006年开始实施滨海大道绿色生态河工程。该工程位于我区北部,全长36公里,横贯潮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和挑河五大排河。该工程的实施,盘活了河口区北部百万亩滩涂,极大的带动河道北部盐及盐化工“银色”产业的发展,为河道南部高效生态农业“绿色”产业的崛起提供了可靠保障,以滨海大道绿色生态河为轴线,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条海洋经济隆起带。

二、扎实推进田间节水工程,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区水利局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我区共计实施田间节水灌溉工程7项:一是实施了义和镇现代化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总控制面积0.22万亩,共衬砌中心渠道1条,长1.23公里,衬砌农渠24条,长13.9公里,新建各类建筑物24座,投资183万元;二是义和镇西南片节水灌溉项目,总控制面积1万亩,衬砌支渠1条,长1.56公里,衬砌斗渠2条,长1.9公里,新建各类建筑物28座,总投资120万元;三是六合乡西南片节水灌溉项目工程,总控制面积0.5万亩,渠道衬砌15条,共计6.53公里,新建建筑物提水盘15座、毛门293座,总投资142.05万元。四是义和镇北大片田间节水灌溉工程,工程控制面积1.2万亩,衬砌支渠1条长1.63公里,衬砌斗渠10条,长9.75公里,新建配套建筑物86座,测量水设备11座,总投资452万元。五是东水源灌区南林场片末级渠系改造项目,工程控制面积2000亩,修建并衬砌斗渠,长1360米。衬砌农渠9条4250米,同时新建农门、斗门、量水设施等建筑物119座,维修农门5座,概算投资98.01万元;六是2011年实施义和镇三合片、义和镇王集水库北片、河口街道西五片和新户镇北李片田间节水改造工程,总投资630万元,共动用土方97.8万立方米,衬砌改造各类渠道42.8公里。七是2012年实施仙河镇镇东片田间节水项目,控制面积0.53万亩,投资826万元。

三、抓好水土保持工作,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水生态及环境建设成绩斐然

一是全区水环境总体规划由北京大学、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二是实施了城区路域绿化和水网生态绿化工程,实施了沾利河绿化、六支渠、东水源、河王渠、挑河等水系绿化,高标准完成水系绿化51公里,城郊绿化31.1公里。三是实施了沾利河流域老鸦片、南李片、薄家片、五村片风沙治理、神仙沟流域未动风沙片和孤东风沙片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39平方公里,耕地产出率明显提高,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四是实施了北水源疏浚治理工程、孤东-孤北干渠疏浚治理、义太支渠综合治理、六合乡三干疏浚治理工程、义丰干清淤和丰产河清淤工程、义和镇王集水库南片、仙河卫东水源配套工程、河口街道三合片和六合街道一支沟清淤治理工程。工程的实施极大的提高了我区的水土保持能力,增强了农业生产抗御干旱、洪涝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群众生活水平,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五是水景观建设扎实推进。结合城市开发和水文化建设,2007年实施了挑河水系景观和羊栏河水库衬砌景观建设,完成投资2200万元,形成了集水景观、水文化、休闲、旅游多功能为一体的观光风景带;2010年实施了西湖拓宽改造土方工程。整个工程概算投资2000万元,截至目前,湖体开挖土方工程已经完成,景观工程正在扎实推进。

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先后经历了土坑塘、坑塘衬砌、小康型饮水到城乡饮水一体化四个阶段,我区自2004年按照“标准化建设、多渠道融资、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开始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008年上半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户户通,户户通率100%。共铺设PE管线2802.2公里, 其中铺设主管线51.3公里,支管线261.9公里, 入户管线2489公里,总投资3974.8万元。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水,水质达到了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2012年实施农村集中供水智能化管理及村内管网改造工程。工程改造主管线3.7公里,支管线34公里,实施4633户智能化水表改造,投资492万元。

五、引黄蓄水能力不断增强

全区共有小

(一)型水库10座,小

(二)型水库69座,总库容6278万立方米。其中油田小

(一)型以上水库5座,蓄水能力1.2亿立方米。全区总蓄水能力达到1.8亿立方米,“十一五”期间完成水库除险加固2座,增容改造2座,蓄水能力不断增强。今年,我区1月27日开始引水,6月2日结束,共引蓄黄河水1.5亿立方米,保证了我区的春灌用水需求,促进了全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六、防潮减灾工程积极推进

我区沿海防潮堤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石质海堤,另一类是土质海堤。目前,我区沿海石质海堤主要为孤东海堤,长度为31.5公里,防御标准较高,可达20年一遇;土质海堤主要在我区北部沿海,总长95.2公里,由区政府组织建设或企业自行建设。另外,在我区北部沿海仍有65公里需要建设防潮堤,目前北部沿海防潮堤建设工程已完成可研报告编制,数模、物模实验报告编制工作;河口采油厂委托胜利油田设计院编制了可研报告,并上报胜利石油管理局规划处;地震安全评价已完成,海域使用论证正与国家海洋局北海预报中心签订合同,环评报告已与山东环科院签订合同,安评已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安全评价中心签订合同,防潮堤水土保持方案已委托水利科学研究院编制。

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灌区工程配套不完善。近年来,虽然我区连续实施了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但目前多数干、支渠还没有实施衬砌,水利用系数不高,水资源浪费比较严重。二是田间灌溉工程缺乏。我区田间节水灌溉面积仅有3.1万亩,田间有灌少排、渠系不配套、大水漫灌粗放低效的灌溉模式仍然突出,严重影响了用水方式转变。由于该项工程投资以市级资金补助为主,且补助标准较低,致使该项工程推进较慢。三是河道防洪减灾能力有待提高。我区骨干河道虽经周期性治理,但与防大洪、抗大灾的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生态河工程,虽然目前河道开挖已完成,但建筑物尚未配套完善,工程的综合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四是生态环境亟待改善。我区水土流失面积719.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0.4%,强度以上流失面积为494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68.7%,目前已治理面积27.4平方公里,仅占流失面积3.8%。五是防潮体系不完善。我区北部沿海防潮堤多为土堤,防御标准低,且仍65公里需建设防潮堤,由于工程投资巨大,涉及问题复杂,推进缓慢。防潮体系不完善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八、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

第二篇: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正面临一系列新的重要机遇。从国际上看,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将引领世界经济转型。从国内来看,我国将继续实施积极的生态城市建设,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将实施新的十年西部大开发,努力把西部地区建设成为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集聚区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域,加快构建生态文明城市。

一、生态文明

首先,生态它是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内存在着有规律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且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在较长时间保持着相对稳定,即生态平衡。所以我们不能仅把自然看作人类征服和掠夺的对象,而应该把人看作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观念。

其次,生态文明包括一系列为促进资源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和建设而建立起来的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与人们在生态文明观念指导下和生态制度的规约下所采取的生态实践活动。所以生态文明是人类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而付出的努力及其获得的积极成果,表征着人与自然关系的进步状态。我国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人类文明结构和文明进程认识的拓展和深化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因此,人类在利用和开发自然环境过程中,必须从整体的角度,遵循自然界动植物的发展规律,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也就是说,人类必须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去认识和处理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用生态学的方法去解决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基于生态危机、反思传统发展观念而进行的理性选择。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之一,可逐渐缓解我国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减缓生态环境的破坏速度,使我们摆脱能源危机、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样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过去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以及科学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类不仅要积极倡导进步的生态文明思想和观念,而且要推进生态文明意识在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的延伸。在经济领域,经济活动要走“绿色化”、无害化道路,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利用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但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能忽视自然规律去改变自然环境,更不能牺牲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地球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它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力更是有一定限度的。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所以人类的活动必须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得以长久地生存与发展。

二,城市建设

从生态学的意义上讲,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由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建设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效益观、消费观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强调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生态城市建设是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城市建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行态,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城市经过规划、建设后投入运行并发挥功能,提供服务,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是城市建设的主体,只有做好生态文明,才能使得整个城市系统得以稳定点的运转和发展。

其次,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类发展的必然方向。它不仅涉及城市物质环境的生态建设、生态恢复,还涉及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政策法规等方面。所以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也必然成为当今人类文明发展的主题。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应全面的从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各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以人为本制定战略性的、能指导和控制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蓝图与计划。它必须具备科学性、综合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生态城市总体规划应把生态建设、生态恢复、生态平衡作为强制性内容。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一旦批准,必须具有法律的权威性,任何改变都必须严格地按照程序进行。现在可持续发展到处都在讲。但是,如果没有能够指导可持续发展实践的经济理论和具体的评价指标,又如何知道决策和实践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呢?长期以来,城市建设的理论和政策都是重资源开发,以发展国民经济为主线兼顾市民的基本生活要求。因此,必须针对我国国情建立一套适用于生态城市建设的科学理论和指标体系。城市个性集中体现于城市建筑,城市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绘画、实用的雕塑,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实用性与观赏性的和谐统一,是一个城市个性最直观的表达,是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时代风格、崇尚理念在建筑上留下的烙印。不同城市的建筑体现着不同城市的文化韵味,并在城市的演进中日益积淀为城市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其中城市文明多品位。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向上的科学人文精神,永远是城市的灵魂。城市的包容性决定了城市文化建设的多元性。在推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更应该关注人的精神状态和人文素养,在追求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专业文化与群众文化协调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展示城市风采。

城市文化的核心在于广大市民的人文素养。应从塑造城市精神的全局着眼,从提高市民综合素质的细节入手,从营造城市文化氛围的整体抓起,用文化环境感染人,用文化行为带动人,以此提升城市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

综上所述,城市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为基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此城市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三,生态文明是构建城市建设的基础与根本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固然是每坐城市运行与发展的理想方向,但自然的和谐并不是绝对的和谐,而是有“冲突”的和谐,即一种动态的平衡,它既包含合作,也包含斗争,表现为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即人与自然系统各要素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只不过这些或对立或互补或一致的“作用力” 与“反作用力”形成的合力能保持在可承受的生态稳定阈值或生态稳定空间内波动,即每一个系统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从局部、短期看是动荡的、不平衡的,但从整体、长期看,是一种“发展过程的稳定性”,从而保持系统整体持续稳定,达到整体协同进化、发展。文化建设既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保障力量。但从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的整体情况看,普遍存在着文化建设滞后的问题,一些城市在现代化的名义下,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城市形象变得千篇一律,直接影响了城市化进程中的质量。要正确引导城市发展,科学提高城市品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以形成和强化自己城市的特色。

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现代社会中,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它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判断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人们已不再单纯看发展速度和国民生产总值,还要看城市环境和文化品位,以此来判断城市的综合实力,是否可持续发展。要建设现代化的城市,文化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文化的城市是没有品位的城市,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城市。

生态城市的形成是社会文明进化的结果,它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城市是一个“进化”的定义,这一“进化”的概念,反映了生态城市不是一个理想的终极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目标”,或者说是一个协调、和谐的进化过程。这种“进化”式发展过程不是强调发展的数量和速度,而是更重视发展的质量及要素间的协调、平衡,以不断提高其整体质量水平,或者说发展的目标是整体功能的完善。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能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喝上干净的水、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舒适的房子等。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加注重人类福利、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缓解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弥补自然资源的结构性缺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有利于促进环境质量与现代化进程协调发展,引导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方向。

如今,不少城市都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那么什么样的城市才能算作生态文明型城市呢? “生态文明型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的目的就是保证经济、社会、环境各系统的协调性和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型城市应满足以下一些标准: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生产;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发展模式,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率高;有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生活质量高;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环境质量高;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建立完善的、动态的生态调控管理与决策系统等等。

大力提倡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这既是顺应城市演变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城市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有利于高起点涉入世界绿色科技先进领域,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和形象。同时,也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政府把“可持续发展”与“科教兴国”并列为两大战略,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贯彻实施好这一重大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型城市,还是解决城市发展难题的需要;城市作为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同时也是各种矛盾的焦点。城市的发展往往引发人口拥挤、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矛盾的反映,建立一个人与自然关系协调与和谐的生态文明型城市,可以有效解决这些矛盾。21世纪是生态世纪,即人类社会将从工业化社会逐步迈向生态化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下一轮的国际竞争实际上是生态环境的竞争。从一个城市来说,哪个城市生态环境好,就能更好的吸引人才、资金和物资,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因此,建设人居环境优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已成为下一轮城市竞争的焦点,城市管理和文化建设,是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保持城镇健康发展的保证。要在城市管理中强化生态理念,注重生态平衡,正确处理建设生态文明与繁荣文化事业的关系,让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

为此,需要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把资源消耗、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使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生态效益是长远的经济效益,保护资源和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加强生态建设就是提高竞争力,坚决摒弃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的做法。通过广泛宣传和深入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提高群众的资源环境意识,促使人们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理念,树立珍爱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树立绿色文明消费的理念。同时,要不断开展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各种宣传和推进活动。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和中华环保基金会已经共同开展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推进项目”活动。通过理念宣传与实践互动,在城镇建设中强化生态理念,通过促进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促进城镇建设,在规划、建设、管理、文化建设全面推进。只有在城镇建设和管理中全面贯彻和实施生态文明,城镇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对于一些重点、难点工作,集中力量进行突击是必要的,这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局面。但如果不能做到坚持不懈,成果就难以巩固,目标就难以实现。同样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基础。它不仅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仅能够保证人类有个舒心的生活环境与良好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且能够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实现代际公平与代际和谐。目前,我国不仅要致力于自身发展,而且作为一个大国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我国只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回应国际社会在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问题上的关切,致力于与国际社会一起通过协商与合作解决共同面临的生态问题,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的世界、美丽的城市、温馨的家园。文化兴,经济兴。

在进入新世纪的时候,人们给予了文化更多的关注和厚爱,文化也必将带给人们更多的回报。文化改变着我们的城市,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它将使城市内涵不断丰富,品位不断提高,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

第三篇: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报告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报告

2007年是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重要的一年。2007年12月29日中国共产党贵阳市第八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贵阳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经济市的延伸和发展,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一、2007年情况

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为确保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标,市委发布公告,将《贵阳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责任分解表》公布,并在贵阳市各大媒体重要位置刊登。分解表对《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进行了详细分解,共9大类别,每项类别又分成若干项,每项除明确完成时限外,还明确具体负责人,从贵阳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负责人逐项分工负责,对口各局、委为责任单位。

制定法规,提供法制保障。贵阳市人大常委会计划在2008年制定贵阳市阿哈水库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贵阳市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含磷洗涤用品规定、贵阳市促进旅游发展办法、贵阳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地方性法规,修订贵阳市水污染防治规定等多项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法规列入立法计划,为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提供法制保障。同时,对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贵阳市劳动监察条例的修改和贵阳市人民调解工作条例、贵阳市青岩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办法、贵阳市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条例、贵阳市城乡规划管理条例等项目开展立法调研。

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07年,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在建项目共481个,总投资89.8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其中:2007年完成投资16.34亿元,超额完成了10亿元的目标任务。完成贵阳环城高速公路西南段建安投资10.2亿元。金阳新区城市道路工程中金朱路、迎宾东路(二期)、兴筑东路(二期)已建成通车;金岭东路已正式开工;金朱东路不涉及拆迁和林地路段已开工,正在进行路基土石方施工;兴黔路(一期)A标已建成通车,正在进行人行道、边坡及管道工程的施工,B标已建成通车;兴筑东路(二期)A标已实现通车。开工建设贵金线、北京西路、花溪二道、朝阳洞路、市北路二期、水东路、西南环线一期等七条道路,道路总长50公里。完成服务大楼立交桥、10个人行过街系统建设。贵阳市轨道交通工程前期工作步伐加快,完成《贵阳市轨道交通网线规划》编制及报审工作。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2007年,共完成农村公路改造1077公里,完成投资36804万元。其中,县乡公路完成221公里,村公路完成856公里,顺利完成“10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 实事目标任务1042公里。农村乡镇客车站共开工14个,完工10个,圆满完成了10个乡镇客车站建设的实事任务。以坡改梯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及配套小水池工程建设已全部完工,实际完成1371口/44670立方米;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4.88万亩,占计划的100%。300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完成3370户,超额完成计划的13%。动工建设沼气池36750口,完工35984口;改圈29186间,改厕29147座,改灶28763个。完成串户路改造634.7公里,占计划92.7%。“万户小水池工程”进展迅速,解决1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超额完成实事任务。农村市场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了400个农家店和20个农资超市工程总量的95%。“建立150个无公害蔬菜基地”任务完成176个。

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清镇东郊水厂厂区土建工程完成90%,城区供水管网已完成50%。金阳新区消防指挥中心、金阳医院已完工投入使用。贵阳市新庄污水处理厂厂龙塘大沟改线工程已完成,厂外截污沟工程进展顺利。贵阳市小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构筑物基础已完成,SBR池结构已完成,沉砂池上部结构完成。小黄河二期工程河道开挖已完成,河道档墙施工完成92%,安装完成50%,完成总量95%。市妇幼保健院门诊楼完成地下室和边坡防护工程。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地勘工作基本完成。贵阳市传染病院改扩建项目消化道病区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呼吸道病区基本完成即将进行竣工验收,贵阳市护理职业学院建

1设完成教学楼、1号学生楼基础。全市用以接纳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8所公办学校改扩建已完成。

着力巩固生态优势,城乡生态文明意识增强。扎实抓好以营林工程和绿化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出台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开展严厉打击违法占用林地专项行动,拆除违法占用林地建房35357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32.7万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9.19%。初步建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节能减排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提前关停华电清镇发电公司2×6.5万千瓦机组,对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113户企业加强了监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88户。实施水晶集团、贵阳煤气气源厂等企业的14个重点节能减排技改项目,确定10户企业为第三批清洁生产试点企业。加快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测,在中心城区开展了以治理噪声、饮食油烟污染为主的“双降”工作。全年大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达346天,比上年增加7天。全面启动“依法治理两湖一库,确保市民饮水安全”工作,初步建立了“两湖一库”治理保护的长效机制。2007年5月30日,贵阳市正式向国家建设部提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申请,建设部专家组于2007年10月19日—10月21日到贵阳检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最终,在11月底国家建设部组织的评审会中,贵阳市由于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从全国众多申报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旅游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我市把创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工作,作为旅游行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抓手和切入点。完成创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的申报、创建方案和组织动员工作。以创建“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为目标,巩固贵阳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建设成果,做好迎接优秀旅游城市复核工作,促进中心旅游城市、旅游集散地基础设施及接待设施的配套完善和提升。2007年,贵阳市旅游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双中心”发展战略和打造“中国避暑之都”城市旅游形象的目标,按照“树雄心、展‘两翼’、抓落实、促腾飞”的工作思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强化营销宣传,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大力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狠抓行业监管,完善景区基础设施,使全市旅游业保持了协调、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314.14万人次,与上年同比增长25.44%;接待海外旅游者12.09万人次,与上年同比增长35.56%;旅游创汇5872.28万美元,与上年同比增长50.41%;国内旅游收入120.81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48.36%;旅游总收入125.28亿元,与上年同比增长48.19%。

高技术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发展速度保持稳定增长。2007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40.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全市规模以上的高技术产业总产值119.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9%。经济效益稳定增长,发展后劲继续增强。高技术产业实现利润总额9.0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05.0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1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7.51 %,12.83 %,15.09%。

循环经济扎实推进。2007年4月印发了《中共贵阳市委、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2007年8月下发了《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阳市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贵阳生态经济市建设总体规划》于2007年4月编制完成;正式下发了《贵阳市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实施意见》。目前已选择金阳新区和一些大型的楼盘进行试点。按照国家环保总局要求,在全市积极开展创建绿色社区和绿色学校的工作。目前已命名了39个绿色社区和75所绿色学校,为全市的大力推广建设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在项目实施方面,确定了16个项目做为2006-2007循环经济试点项目。这16个项目中,农业资源综合利用项目2个,工业类节能项目2个,工业类节水项目1个,工业类废气、废渣循环利用项目9个,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项目1个,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项目1个。项目总投资79768.7万元,目前,已完成3332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1800万元,利用粉煤灰及其他废渣近19万吨、废旧塑料1000多吨。其中,有9个基本完工,3个开工建设并取得一定的进展,还有4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民生事业得到加强,社会更显和谐。全市新增就业岗位4.6万个,城乡统筹就业7.2万人,率先在全省实现基本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年末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城市低保继续做到“应保尽保”,城镇低保惠及3.49万户7.85万人,农村低保惠及3.16万户7.06万人。全市养老参保人数达42.95万人,扩面达6.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33.8万人,扩面3.5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5.5万人(含离退休人员21.3万人),扩面5.6万人;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6万人。对困难群众中的患者实行医疗优惠政策,为“低保”户减免医疗费约16万元。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住有所居”行动计划开始启动,已开工廉租房建设5万平方米,备案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达58.5万平方米。科技创新不断加强,完成136项科技计划项目,预期新增产值14.64亿元。教育事业取得新进步,再次扩大“两免一补”范围,免除全市农村和城市低保人群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和书本费,对8万多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行补助。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成功举办第六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间舞大赛,县级“两馆”建设目标顺利实现。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低于前三年平均水平,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2.63%,高于全年目标。保持稳定的低生育水平,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8.06%,人口自然增长率4.31‰。强化安全生产,我市安全生产工作评比在全省名列前茅。扎实开展打击“两抢一盗”活动,群众对社会治安的安全感显著上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

二、2008年展望

一是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发展能力。2008年贵阳市将配合省抓好贵广高速铁路贵阳站建设,确保年内完成环城高速路西南段建设;启动龙洞堡机场改扩建工程;修编城市路网规划,拓宽城市发展空间,扩大城市规模;按照“三环十六射线”骨干路网规划,加快南环线等道路建设,力争启动北京东路建设;新增3000个停车位。加快金阳新区路网建设,建成连接老城区的贵金线,打通新区至百花湖、清镇的快速通道,推动贵广铁路金阳客站建设。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10个重点镇的规划建设;完成1000公里村寨串户路,新建15个农村乡镇客运站、8个农村乡镇渡口;解决20万户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开工建设7座小型水库;完成中低产田改造4.26万亩、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治理2万亩;建成“四改一气”

1.76万套。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生态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做大做强八大生态产业,大力发展以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现代中介服务、金融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确保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以上,尽快形成稳定的“三、二、一”产业结构,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三是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实施四大治理工程。开展以治理“两湖一库”为重点的治水工程;开展以林业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绿化工程;开展以提高空气质量为重点的治污工程,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工作,继续推进第三批试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重点抓好年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工业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订并实施《贵阳市发展循环经济条例》,继续推进开阳磷煤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息烽磷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清镇铝、煤化工循环经济工业示范基地建设。

四是实施“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努力构建“和谐贵阳”。实施“学有所教”计划,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落实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免除全市中小学杂费,确保所有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劳有所得”计划,继续贯彻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抓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万个,力争实现城乡统筹就业6.8万人,完成农村劳动力非农技能培训1.8万人,转移就业1.44万人,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施“病有所医”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着力加强困难群众医疗保障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市农村,确保参合率达90%以上。实施“老有所养”计划,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年内养老保险扩面3.3万人、医疗保险扩面2.2万人、失业保险扩面2.2万人、工伤保险扩面2.2万人、生育保险扩面1.1万人。实施“住有所居”计划,加大保障性廉租房建设,建立和完善廉租房制度,进一步理顺经济适用房管理体制,加快城区危房、旧住宅区、棚户区、城中村的改造。建成廉租住房5万平方米,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完成4000户农村危房改造改建。实施“居有所安”计划,深入推进“平安贵阳”创建工作,继续开展 “严打‘两抢一盗’专项斗争”。

五是努力平抑物价过快上涨。提高粮、油等重要商品储备能力,制定重要商品供应应急预案,完善流通渠道,积极搞好食品市场供应,加强食品质量和市场价格监管。健全物价上涨与提高低收入人群补贴和保障标准实行挂钩联动的机制,切实保障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不受大的影响。

第四篇: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势大局。本人通过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情况的初步调研,撰写此调研报告,报告分为四个部分:

一、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突出提高执行力主题

市以旅游业为龙头,促进了本市服务业的长足发展,目前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城市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城高速公路、新庄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相继建成;生态环境持续的改善,“两湖一库”水质得到提升,环城林带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群众普遍关注的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的完善,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出台了《生态功能区规划》,制定了《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搭建了11个投融资平台;生态文明观念逐步强化,开办生态文明城市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通过公推竞岗、公开选拔、实施“双百”工程等方式选拔干部,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实践证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完全符合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完全符合的实际,顺应了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我们对本市增强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思考:市的最大的比较优势是生态优势。市的环境比较好。有两条环城林带,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区植被最好的中心城市,空气良好。气候凉爽。夏季,市的平均气温在24℃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6.9%左右,不湿不燥,而且平均风速每秒2.1米,风和凉爽,非常舒适。纬度适宜。专家认为人类最佳的居住纬度为20-30度,市恰好处于北纬26度,处在最佳居住纬度上。海拔适中。市海拔在1000米左右,使人体处在大气压感觉的最佳地域上,非常适合人居住。自然灾害比别的城市少。从来未有地震和沿海地区的台风灾害,生活居住安全。资源丰富。市有丰富的磷、铝等矿产资源,有尚欠开发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资源,这是别的很多城市也没有的。这些优势构成了市发展的比较优势,进而构成向纵深发展的后发优势。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尚处于发展初期,进一步的向纵深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生态产业发展仍较缓慢;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仍较粗放,城市品位亟待提高;发动基层和群众广泛参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够深入,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不够丰富;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干部素质和作风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执行力不强。因此,强化责任,切实提高各级干部执行力应是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要明确责任主体。对全市性重要工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实行项目负责制。按照分工负责与项目负责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市领导工作安排,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建立市领导牵头的专项工作推进机制,把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完成时限,逐一分解落实到具体的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二是加大督查力度,建立督查专员制度,强化督查督办机构职责职能。改进和创新督查方式,对全市重点工作实行专项督查、全程督查。建立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参与的大督查机制。健全重要工作责任报告制度和通报制度,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定期或不定期报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凡向社会公开承诺的重大工作进展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要通过电视、报纸、政府公众信息网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三是严格干部考核。严格执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方式,增强考核工作透明度,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把执行力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重点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重点工程、重要工作、重大突发事件和关键时刻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情况。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公示,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监督管理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二、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服务于“三创一办”

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会议精神,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卫生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协办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三创一办”)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从调查情况反馈来看,市党员干部对“三创一办”活动知晓率达100%,卫生状况满意率≥90%,健康知识知晓率≥70%。认为全市大环境的卫生状况明显好转,生活环境整洁,创建工作很有必要,支持创建活动,但要加强群众对创建工作的再教育和再认识,以引导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培养卫生的长效保洁意识,同时要加强卫生死角的保洁力度。使“三创一办”领导小组了解了群众的心理,为下一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假日旅游带动休闲娱乐业的发展。假日旅游的启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镇居民的消费模式逐渐向休闲娱乐转变。休闲娱乐不仅让游客参与各种游乐设施和娱乐活动,体验其中的知识与乐趣,而且以休闲娱乐为载体,将休闲文化、体育运动等形式与游乐主题融为一体,使娱乐变得丰富多彩,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健身的愿望。调查显示,节假日50%的人考虑外出旅游,在外出旅游的人群中,64.8%参与人休闲娱乐。为了适应这一新的需求,各地兴起了许多休闲娱乐行业,如茶馆、陶吧、酒吧、迪吧、氧吧、健身房、射击、水上运动、网球、高尔夫和跳舞机等,到了节日这些地方都是处处爆满。另外,假日旅游还带动金融业、网络电信业、农牧业和建筑制造业的发展。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协办2011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们三创一办的具体内容。“三创一办”是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事关全市乃至全国人民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大事实事,对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塑造城市文明形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三创一办”涉及到各行各业,涉及到千家万户,是一项“人人有责、家家受益”的社会工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三、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办好职业教育

近年来,市通过整合资源、增加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等多项实招为职业教育发展“护航”。同时依托国家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好政策,市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职业院校50所,其中高职院校2所,在校生4200人,年招生近3000人,专任教师442人。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市属中等职业学校40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52598人,年招生2万人,专任教师2393人。2010年初比2005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增加了13所,在校学生数同比增加33800余人,是2005年的2.8倍。这标志着我市职业教育驶入“快车道”。根据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新建和扩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县级职教中心;争创6所国家级、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重点建设10个以上重点优势特色专业。全市高等职业学院在校生规模达到1.5万人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7万人以上。到2020年,形成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职前职后教育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四、把生态文明市建设作为富民强市的“总抓手”

生态文明作为一个新概念、新思维,不仅进一步完善了科学发展的理论,而且是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抓生态文明建设,才是真正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根据调研工作我们了解到,2010年市加快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编制完了成铝、磷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优化了矿产资源配置。强力推进了铝、磷、煤等资源型企业技术改造,加强了磷渣、粉煤灰、赤泥等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处置。同时加大了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坚持绿色招商,严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项目落户。推广清洁生产,逐步实行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完善企业污染源档案。加大整治违法排污力度,对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企业限期治理或关停。加强以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为重点的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加快了清镇发电厂、钢厂、贵州水泥厂等重点污染源的异地改造项目建设,强化了生态植被恢复治理。采取了科学、有序、合理的开采方式,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督促矿山企业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大力实施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水土流失、石漠化和沙石采掘场综合治理、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加大了交通干线绿化力度。因此,市要把握好、利用好生态文明市建设这个总抓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努力优化生态环境,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全面构建生态社会,并以此去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去规划发展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整合生产要素、增强发展潜力;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政治文明、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真正把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的强市名城。

第五篇: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教案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教案

第一章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

课题:人类发展的必然先择——生态文明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明确生态文明的内涵。

2、了解党的相关方针、政策及贵阳市生态林城建设的思路。

3、联系生活实际,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当代中学生应如何践行。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交流、讨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博爱、宽容、悲悯、善待自然、尊重规律的和谐心灵。

2、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四、德育目标。

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人类的文明作出贡献。

五、生态目标。

为共建爽爽的贵阳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自我做起。

保护好山好水好地方,珍惜大自然的馈赠。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

2、体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教学方法:介绍、讲解、读图、理解、讨论。

教学时数:4课时。

第一节和谐——生态文明之魂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爽爽的贵阳》,老师和学生共唱。展示:贵阳市位于祖国西南部的云贵高原上,这里风光秀美,气候宜人。地上奇峰翠谷,山环水绕;地下溶洞暗河,别有洞天,这为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理念把握(多媒体课件)

(学生交流合作,将搜集到的有关知识个别发言,进行交流)

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可能有的回答是: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引导人们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它同样强调发展生产力,提高物质生活,但它更强调尊重自然,建设精神文明。

生态文明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即生态意识文明、生态法治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生态意识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意识形态思想、生态心理、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生态法治文明是人们正确对

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法律、制度和规范。生态行为文明是一定的生态文化观和生态文明意 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各种推动生态文明向前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发展环境产业、开展环保行动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对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以上三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辩证的统一体。

生态文明建设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四个层面。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经济领域,要求各种经济行为都把生态效益纳入其中,形成与生态平衡要求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和循环经济形态。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政治领域,强调要将生态观纳入党和政府的执政观,加强生态环境管理,设立生态保护机构,完善生态保护法制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指向的文化领域,要求摒弃传统文化中的“反自然”性质,建设“尊重自然”的文化,增加生态研究、生态教育、生态道德、生态科技、生态文艺等内容。生态文明指向的社会生活领域,要求全社会树立适度消费、节约资源的生活理念,形成健康、文明、科学、节俭的生活方式。

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有机体系,它具有多维指向。它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互动关系,必须全面加以把握。

三、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时代背景:(多媒体课件)

2007年12月28日,贵阳市委召开八届四次全会。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诠释一个理念——生态文明城市,坚定一个信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对于贵阳要建的生态文明城市,李军用六句话这样描绘:生态环境良好,生态产业发达,文化特色鲜明,生态观念浓厚,市民和谐幸福,政府廉洁高效。

以此为标志,贵阳市踏上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新征程„„

有评价称,这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这一理念之后,我国首个明确将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施政纲领和总体战略目标的城市。

四、小结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认同。生态文明观的核心是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学术界有个观点,包括贵阳、贵州在内的生态效益决定了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生态效益,广州和上海的经济能发展得这么好,在两江上游的贵阳、贵州和西南地区作出了贡献。从这个角度讲,贵州的环境立省战略和贵阳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受益者绝不仅仅是贵阳、贵州。

第二课时

四、人类为什么要保护环境

人类为了生存所进行的资源及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所有开发和利用都应当从整个自然界,尤其是地球环境的生态系统,即所谓生物圈的平衡状况加以全面地和科学地考虑,然后再在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多样性的基础上,达到人和自然之间的协调。当前,不但要加强和扩大那些具有原始性状,即受人类影响较少的生态系统,通过人为的保护和再建、使其维持原始的自然面貌,保持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平衡,而且要重视人类在认识化学物质毒性问题上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对于各种化学物质,从生产到废弃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一个防止污染环境的安全措施,更应当寻求无污染的生产方法,制取无毒性的化学产品,显然,这是给化学工作者提出的一个更高、更难的任务。

五、如何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支持者和践行者(多媒体课件)

我国宪法第二十六条已经明确指出:“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国

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这样,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领导下,我们要大力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为创造一个无污染和公害、生态保持平衡和优美的环境而共同努力。保护地球公约。

(一).节约篇:

1.节约用水.淘米水洗菜,洗完菜冲马桶.洗脸水洗脚.。

2.节约用电.夏天不要总开,这样很浪费电.电灯灯泡合理使用,也会节约电。

比如 :在厕所等用电时间短的地方用普通灯泡;在客厅,卧室,学习桌等用电时间长的地方用节能灯泡.此外,不要总闷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可以在外面打扑克,踢毽子.3.节约木材.坚决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尽量不使用木制铅笔,可以用环保性铅笔或自动铅。

(二.)不扔篇:

1.不乱扔纸.纸可以回收,把纸放进“可回收”垃圾箱,便能循环使用。

2.不乱扔废电池.废电池中有大量有害成份。一节废电池可以让一平方米的土地50年里寸草不生,让3立方米的水5年内持续剧毒。

(三)善行由家里开始:(多媒体课件)

打扫清洁家居,减少使用化学清洁剂或杀虫剂。

用柠檬及炭等消除异味,代替化学空气清新剂,食具不大油腻时用暖水清洗,减少使用洗洁精

室内外多种植物可使周围阴凉,减少开风扇、冷气

时常留意保养电器(特别是冷气机),减少耗电

选用效能好的电器用品(参考消委会的介绍)

非必需的电器(电动牙刷等)可以少买

若不是太热时,用电风扇代替冷气较省电

冰箱放在阴凉角落可省电,开门取物后尽快关上

使用日光灯及省电灯炮较省电,更可多利用天然光

离开房间时关掉电灯和冷气机

冷天多穿衣服,必要时才开暖炉

储积一机的衣物才开洗衣机,既省水、省电又省工夫

多用淋浴少用浴缸,可省下许多水

多用快锅或闷烧锅煮食,既省燃料又省时间,更保存营养

多做户外活动,少逛商场,少到空调室内运动场 多做不会污染的运动,例如太极、气功、慢跑、健行

自己设计玩具,既益智、省钱、又有满足感

自制礼物或贺卡,既有心思、省钱、又省资源

实行垃圾分类,送废纸、铝罐、铁罐、塑胶罐等去再生

习惯每张纸写两面才丢掉,把旧信封再用

多用再生纸及其他可循环再生的物质

较稀有品种的宠物不要养,以免令它们加速绝种

宠物罐头及粪便用沙既浪费资源又花钱,可以少买

凡是用过即丢的物品都尽量少用,减少浪费污染

尽量买可以回收的商品,减少浪费资源

喷雾剂破坏臭氧层,尽量用其他代用品

尽量多用尿布,少用婴儿纸尿片,减少垃圾

尽量用蓄电池或可充电电池,少用普通电池

旧电池放进垃圾资源回收,切勿丢在郊外、海里、街上

习惯随身带手帕,少用纸巾,减少树木砍伐

商店购物拒绝不必要的塑胶袋,并把塑胶袋多次使用 用盆栽代替切花作礼物,因为生产切花浪费又污染

不抽烟,劝使他人不在人前吸烟,检举非法吸烟

如果要装饰圣诞树,不买真树,珍惜林木

把垃圾邮件退回,附上字句请以后勿再寄来

留意本区污染事件,随时投诉揭发 多公开发表支持环境的意见,例如打电话给电台 向污染的机构抗议,六、教师小结:

要珍惜一粒米,一寸布,一张纸,一只铅笔。“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享受的每一份服务,我们使用的每一件物品,都凝聚着人们辛勤劳动的汗水。我们吃饭时只看到雪白的大米,却看不到农民在烈日的暴晒下赤脚在田里耕作;我们用精美的铅笔学习写字,却不知道制造一根铅笔从划木到油漆包装直至送到文具店,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所以,要懂得惜福。

要有悲悯的情怀,人生在世,要心存感激,有一颗感恩的心。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父母的养育,长大后,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吃着别人生产的粮食,穿着别人缝制的衣服,住着别人建造的房屋,生了病还要别人照顾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花朵,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活动中,中学生应努力学习书本知识,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讲究个人卫生,爱护环境,不在墙上乱涂乱画、不乱扔垃圾、尊敬师长、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应自觉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形成良性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宣传者。

第二节

生态文明城市——贵阳人共同的追究求

第三课时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第一个层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1、课件投影:(图片)世界十佳和谐乡村

2、学生阅读、了解:

和谐村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此处可放一些贵阳优美的生态文明的自然风光、乡村的照片)

3、老师讲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这是实现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生产发展是文明发展道路的基础环节,生活富裕是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生态良好是文明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文明发展的道路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者的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第二个层次: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1、学生阅读了解:建设生态文明,走文明发展之路,应该成为13亿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自觉行动。

2、设置情境活动。问题:根据我国实际,在我们国家应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小组讨论、交流、发言。

老师评价引导,概括总结,课件投影:

(1)从价值观念上,全社会要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包括国家、集体和个人)

(2)从国家层面上,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

(3)从公民个人角度,每个公民都要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参与者。

3、补充材料:(视频)山东省建设生态文明,努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4、思考回答:

(1)谈谈你所了解的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事例

(2)结合实际,说一说青少年可以为建设生态文明做出哪些贡献?

结束:

1、学生畅谈感受,说一说本节课的体会和收获。

2、老师:结束语,理论上的提升。(上升到科学发展观的高度)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时代潮流滚滚向前,中华大地风光无限,我们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登高望远,策马扬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谱写更加辉煌灿烂的美好篇章。

第四课时

放飞共同的梦想

一、导入

作为贵阳市民,我们对生态文明城市有什么样的畅想呢?今天让我们放飞共同的梦想。

二、新课教学

第一个层次:对文明发展道路认识的深化

文明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和向往,但对文明的认识是不断发展和升华的,对文明发展的道路也有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

1、了解:我们党对于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2、归纳,课件投影:

我们党对文明发展道路认识的深化过程:

3、(过程)党的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把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内容,党的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对传统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也是在建设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

4、(意义)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党对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更高要求,标志着我们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得到了又一次的升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个层次: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1、课件投影:我国的国情与现状

(通过文字材料和触目惊心的图片来显示)

(1)人口:2008年末中国大陆人口13.28亿,占世界人口的20%、亚洲人口的33%,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2)资源: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4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全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

我国矿产资源现状并不乐观,在人均占有资源非常少的情况下,矿产资源的利用方式还比较粗放,浪费严重,综合利用率仅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

2、小组合作探究:

结合材料,思考交流,为什么说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贵阳市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3、小组发言、交流探讨,老师评价引导:

三、归纳总结:我们的家乡贵阳,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经过数百年历史的传承,不公积淀了丰厚的文化,还成为了一个多民族和谐聚居地,是在党的址七大提出“生态文明”理念后,第一个明确将其作为总体战略目标的城市。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希望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共创美好的家园。建设生态贵阳城

下载区水利局关于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情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水利局关于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情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2016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势大局。本人通过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情况的初步调研,撰写此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案

    第一课 我的家乡——爽爽的贵阳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家乡贵阳概貌的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贵阳”的情感。 2.了解家乡贵阳主要的名片。 3.培养学生口语交......

    2018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2018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势大局。本人通过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情况的初步调研,撰写此......

    四年级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案

    四年级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读本教案 第一课 我的家乡———爽爽的贵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介绍自己的家乡; 2、设计一张能反映自己家乡的名片。 过程与方......

    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名单

    2014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名单发布 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名单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四川省成都市、福建省福州市、安徽省合肥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宝鸡国家高......

    生态城市建设的探讨123

    生态城市建设的探讨7摘要:本文论述了生态城市建设的背景、理论、科学内涵及相应的建设措施。为了缓解日益凸显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矛盾,生态城市的建设迫在眉睫。生态城市......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第二章 爽爽贵阳 可爱家乡 第一节 独特的生态与区位优势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贵阳市的地理位置、气侯、地貌特征、繁多的生物品种还有丰富的......

    九原区城市建设材料

    九原区:从城郊集镇到新型城区三十年前的九原区政府所在地二道沙河是一个由不毛 沙滩发展成的中心集镇,在这片不足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机关大院为核心,几条棋盘式布局的黄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