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语学院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测评细则
西语学院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测评细则
(讨论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外语人才及相关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培养学生具备“外语应用与跨文化沟通能力、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与职业发展能力”三个核心能力。综合素质测评根据SPT人才培养体系下的三个核心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三个方面的内容。现根据综合素质测评的内容要求,特制定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
第二条综合素质测评是一项非常严肃和细致的工作,必须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三条各学院根据本测评办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并报学校学生处审批、备案。
第四条
综合素质测评工作每学年进行一次。
第五条
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作为评定奖学金、“SPT”系列推优、入党及毕业推荐的主要依据。
第六条
综合素质测评适用对象为具有我校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学生。
第七条
综合素质测评本科设4学分,每学年1学分。高职设2学分,大
一、大二各1学分。本科、高职综合素质测评总分为100分,60分及以上合格并获得相应学分。
第二章
指标体系
第八条
综合素质由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人文素质三个方面组成,在综合素质总积分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60%、20%。计算公式为:综合素质测评总分=思想道德素质×20%+业务素质×60%+人文素质×20%。
第九条 思想道德素质(满分为100分)
1.思想道德素质由政治素质、品德修养、学习态度、集体团队意识、身心健康素质五部分组成。
2.思想道德素质测评分由基础分和浮动分两部分组成。基础分为70分,浮动分酌情认 定,思想政治素质测评分最高分不得超过100分,低于60分者取消当年所有先进评优评奖资格。
3.思想道德素质测评基础分的基本要求:
(1)政治素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爱党、爱国、爱人民,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认真参加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具有正确的政治立场,能明辨是非,弘扬正气,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合格。
(2)品德修养:认真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注重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努力养成具备与成功的应用型外语人才相一致的文明习惯和礼仪风范;能尊重劳动,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社区义工等公益活动。
(3)学习态度:学风端正,学习目标明确,不迟到、早退、旷课,能够达到或基本达到分阶段人才培养目标。考风良好,考试不舞弊。
(4)集体团队意识:自觉维护集体利益,集体荣誉感强,积极参加各项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他人和社会服务;具有尊重他人、倾听他人、与他人和谐共处、善于沟通、团结协作、信守承诺的处事风格,有懂得感恩、忠诚负责、追求进取的积极向上的态度。(5)身心健康素质:身体素质各项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质标准,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合格;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体育课成绩合格;心理素质指具有正确判断事物、认识事物,能主动适应职业岗位的自制力、自信心和进取心;具有能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能主动适应工作需要、不怕吃苦、勇于承担工作的意志力和应变力。4.思想道德素质测评浮动分的基本标准: 符合下列情况者可酌情加分(仅限当年)
(1)政治上积极要求上进,已递交入党申请书者加0.5分;(2)业余党校结业者加1分;
(3)发展为预备党员者加2分,转为正式党员者加3分;(4)参加社区义工服务(含青年志愿者)每次加0.5分;
(5)被国家级、省级、市级、学院、二级学院各级党团组织授予先进荣誉称号者每学期
分别加7分、5分、4分、3分、2分(该项得分以最高得分计算);(6)参加无偿献血者每次加0.5分;
(7)因好人好事等先进事迹受表彰者:国家级加7分、省级加5分、市级加4分、院级加3分、二级学院级加2分(该项得分以最高得分计算);
(8)积极参加学生社团活动者加0.5分,被评为优秀社员者加1分,被评为优秀社长者加2分;
(9)所在寝室被评为SPT寝室,成员每人加0.5分;(10)所长寝室被评为SPT特色寝室,成员每人加1分;
(11)所在班级被评为全国、省级、市级先进集体分别加7分、5分、4分;所在团支部被评为全国、省级、市级先进团支部分别加7分、5分、4分;所在社团被评为全国、省级、市级先进社团分别加7分、5分、4分(该项得分以最高得分计算);
(12)所在班级被评为学院“SPT”班级,班级成员每人加1分;所在社团被评为学院“SPT”社团,成员每人加1分;
(13)达到人才培养分阶段目标者加0.5分;
(14)积极参加国家级组织的比赛等集体活动者加4分/次;积极参加省级组织的比赛等集体活动者加3分/次;积极参加市级组织的比赛等集体活动者加2分/次;积极参加学院级组织的比赛等集体活动者加1分/次;积极参加学院级组织的比赛等集体活动者加0.5分/次;
(15)积极参加省组织的相关心理活动者加4分/次,积极参加市组织的相关心理活动者加3分/次,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心理活动者加2分/次,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相关心理活动者加1分/次。
符合下列情况者应酌情减分(仅限当年)
(1)参加有悖于党和政府、学院教育要求的活动,参加者每人扣1分;参加非法宗教组织者,每人每次扣2分;组织并策划活动使扰乱学院正常教学生活秩序者,每人每次扣3分;
(2)参加业余党校学习迟到者每次扣0.5分;无故不参加者每次扣1分;参加集体组织的政治活动迟到者每次扣0.5分;无故不参加集体组织的政治活动者每次扣1分;团学干部无故不参加集体组织的政治活动者每次扣2分;
(3)早晚自修迟到者每人每次扣0.5分;早晚自修、课自修无故缺旷课者每人每次扣1分;
(4)因参加违反治安管理条理、法律法规等非法活动者扣3分;
(5)因考试作弊、违反校纪校规受处分者:留校查看扣6分;记过扣5分;严重警告扣4分;警告扣3分;学院通报批评扣2分;二级学院通报批评扣1分;(6)无故不参加集体组织活动者每人每次扣2分;
(7)所在寝室每学期获评“D”级寝室两次及以上者成员每人扣2分;所在寝室每学期获评“C”级寝室两次及以上者成员没有扣1分;
(8)体育健康测评成绩不合格者(含晨练未达到规定次数者)扣1分;(9)体育课成绩不合格者,每人扣1分;
(10)拒绝参加学院心理部门组织的心理测试者,每人扣1分。
第十条
业务素质(满分为100分)
1.业务素质由学习成绩、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组成。
2.学习成绩以教务处记载为准,学习成绩测评主要指必修课成绩(包括专业必修课和公共必修课);专业技能以技能证书的获得、专业实践和专业竞赛获奖为测评标准,业务素质测评分最高分不得超过100%,低于60分者,取消当年一切先进评优评奖资格。3.学习成绩测评分计算方法:∑课程成绩÷∑课程门数,注:(1)公共选修课程除外;(2)五级记分制转化为百分制记分分别为:优秀90分,良好80分,中等70分,及格为60分,60分以下为不及格;(3)不及格者按实际考试成绩计算,考试作弊者该成绩以零分处理。 符合下列情况者可酌情加分(仅限当学年)
(1)获得小语种考试高级证书者加3分;中级证书者加2分;低级证书者加1分;(2)获得专业四级证书者加3分;专业三级证书者加2分;
(3)获得英语六级证书者加3分;英语四级证书者加2分;英语三级证书者加1分;(4)参加国家、省级、市级、学院专业技能比赛获奖者分别加7分、5分、4分、3分、2分(该项得分以最高得分计算);
(5)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如单证、报关员、导游证者、会计资格证等)者每人加1分;(6)获得公共技能证书(如计算机二级证书,驾驶证,普通话二乙以上证书等)者每人加1分;
(7)专业实习先进个人者加2分;
(8)参加国家、省级、市级、学校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者分别加7分、5分、4分、3分、2分(该项得分以最高得分计算)。
第十一条
人文素质(满分100为)
1.人文素质由跨文化沟通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与职业发展能力四部分组成。2.人文素质测评分由基础分和浮动分两部分组成。基础分为70分,浮动分酌情认定。人文素质测评分最高分不得超过100分,低于60分者,取消当年一切先进评优评奖资格。3.人文素质测评基础分的基本要求:
(1)跨文化沟通能力:学生具备能与外国人士交流、学习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外事活动或外事项目,具有一定的国际化视野与外语应用能力。
(2)实践与创新能力:学生在学习、工作、科技和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创新素养以及科研能力。
(3)综合素质与职业发展能力,应具备:
社会工作能力: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活动,并在学校、学院团委学生会、社团、班级、各部门学生助理、女子教官队等岗位上,能够立足本岗位积极做好工作或组织开展活动,具有较强的社会工作能力;
人文修养与技能:具有较高的人文修养,并体现在人文类活动参与、人文艺术创作等方面; 职业发展能力层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力,能够在不同时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完成职业规划课程,并积极参加校内外职业规划各项比赛或活动。4.人文素质测评浮动分的基本标准:
符合下列情况者可酌情加分(仅限当学年)
(1)担任学院或西语学院团委学生会干部者加2分,干事者加1分;(2)担任班级学生干部者加1分;(3)担任社团学生干部者加2分;(4)担任学校、学院学生助理者加2分(5)参加女子教官队者加3分;
(6)参加学校组织的海外学习、交流、实践者加2分;(7)担任留学生、外籍教师语伴者加2分;
(8)参加国家、省级、市级、学院相关文艺活动获奖者,分别加7分、5分、4分、3分(该项得分以最高得分计算);(9)国家、省级、市级、学院、二级院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者分别加7分、5分、4分、3分、2分(该项得分以最高得分计算);(10)参加学院级以上学术研讨会者加2分;(11)在公开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者加5分;
(12)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者。国家级加7分、省级加5分、市级加4分、院级加3分、二级学院级加2分;
(13)参加国家、省级、市级、学院级创新大赛货奖者,分别加7分、5分、4分、3分(该项得分以最高得分计算);
(14)参加校级以上职业规划比赛及项目并获奖者。国家级加7分、省级加5分、市级加4分、院级加3分、二级学院级加2分。 符合下列情况者应酌情减分(仅限当年)(1)学生干部考核不合格者,每人扣2分。
第三章 管 理
第十二条 各学院党委负责本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细则的制订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工作。
第十三条
班级建立综合素质测评小组,成员由班长、副班长、团支书和学生代表(以上各类人员总计5-7人)组成。测评小组成员必须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办事公道、有代表性。在评审测评组成员时,被评审人员应当回避,以保证评审工作的公正、顺利开展。测评小组在辅导员/班主任指导下进行本班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工作。班级测评结果应当向全班同学公布,征求广大同学意见。
第十四条
班级综合素质测评小组必须建立健全的“记实”制度,设立专用记录本,由专人负责,详细真实地记录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反映品质特征的关键行为。
第十五条
每学年末,学生个人对照测评内容,实事求是地向综合素质测评小组提供学年个人小结(内容包括取得的成绩及进步情况、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评定自己的各项得分),同时提供相关证书和材料,由班级测评小组审核、记录。
第十六条
第二学年初班级测评小组根据上学年的“记实”情况,结合学生所提供的材料,计算出每位在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总分,由班长和团支书负责,按照学期综合测评总积分高低排列名次,并填写《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汇总表》电子表格,书面稿一式三份,经辅导员/班主任审核、签字,一份留辅导员/班主任存档,另两份报学院学工办即学院综合素质测评办公室。
第十七条
学院综合素质测评办公室召开测评工作会议,认真审核测评结果,按照得分高低顺序排列成绩,加盖公章后向学生张榜公示三个工作日(同时公布加减分原因)。学生若有异议,应在三天内向学院测评办公室提出意见,学院测评办公室经过审核要在24小时内作出裁决。若遇突出问题,学生可向校学生处提出申诉。
第十八条
学院综合素质测评办公室复核审批测评结果后,一份《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汇总表》留学院存档,将另一份盖章后的《汇总表》原件及电子表格报校学生处备案。
第十九条
综合素质测评成绩逐级审核确认后,辅导员/班主任将结果分别填入每位学生的《大学生成长手册》,毕业时归入学生本人档案。
第二十条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应在每学年开学后两周内完成。
第二十一条 学生每学年综合素质测评结果以实际测评分的形式输入到教学管理系统中,作为综合素质测评学分取得的依据。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凡在综合素质测评中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取消其评奖评优资格,并根据情节给予纪律处分。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西语学院学工办负责解释。
西语学院学工办 2013/9/18
第二篇:国际关系学院学生综合测评条例
国际关系学院学生综合测评条例(试行)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调动广大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生综合测评条例》。
第二条 学生综合测评成绩将作为学生在校学年表现的鉴定纳入学生档案,也作为学年奖学金评定及“三好生”、“优秀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评选的主要依据(并建议各系在推免工作中作为参考依据)。有下列情况者不参评:
1、参评内的课程有重修者不参与评学年奖学金;
2、有课程重修或受到学院、学校警告以上处分者不参评上述荣誉称号。
第三条 测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学业成绩、体育锻炼、科技学术能力和素质拓展、社会工作及实践能力等方面。
第四条 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按百分制计分,各测评项目最高分值分别为:政治思想素质,10分;学业成绩,75分;体育锻炼,5分;科技学术能力和素质拓展,5分;社会工作及实践能力,5分。(其中体育锻炼、科技学术能力和素质拓展两项的最高分值允许1~2分的浮动。)
第五条 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活动均要求进行登记,以作为综合测评的依据。
第六条 评议程序及办法。学生根据测评条例,认真填写《综合测评个人登记表》进行自评,由班级成立综合测评评议小组进行审核,最后团总支成立评议小组,在辅导员的指导下进行复核,并进行公示。班级评议小组一般5—9人,由班长、团支书、若干班委和若干普通同学组成,团总支评议小组9—11人,由团总支书记、若干名团总支委员和各班班长组成。评议过程中如有特殊情况需提交学院学生工作组讨论处理。
一、德育(10分)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党、团活动和政治时事学习(包括党团生活、团校学习、团员评议、党章和邓理学习小组学习等活动)。(0~4分)
(1)党员主要以参加党内组织生活及出席各种有关会议的考勤状况为标准,3分为基准分,每无故缺席一次即扣0.3分;若未能严格要求自己起应有先锋模范作用,应酌情扣分。此项由学生党支部操作,可扣至0分。
(2)团员主要以是否参加党章、邓理学习小组的学习及团支部活动为标准,参加者以3分为基准分,视具体学习表现上下浮动,每无故缺席一次即扣0.3分,此项可扣至2分,团员评议缺交自评小结的扣0.5分,由系团总支组织部根据各团支部组织委员提供的数据统一操作。
(3)非团员基本分为3分,视平时表现上下浮动,此项由各班级操作。
(4)所有由校、院、系组织的时事政治学习缺一次扣0.3分,此项由各班级统一操作, 可扣至0分。
2、遵守学生宿舍管理条例,搞好内务卫生。(0~2分)
(1)点操未出勤次数超过10次的部分,每人每次扣基本分0.025分,扣完为止。
(2)学内卫检过程中被评为优秀宿舍的成员,每人每次加0.2分;被评为文明宿舍的成员每人每次加0.3分;卫生检查中,有两次被评为“较差宿舍”的,宿舍成员每人扣0.2分,三次扣0.5分,依此类推,扣完为止。
(3)晚归检查违规且无正当理由者,每人每次扣0.025分,扣完为止。
(4)用电检查违规次数超过2次(含2次)/学年以上者,每人每次扣0.5分/次,扣完为止。
3、关心支持、积极参加校、系、班各项集体活动(包括校、院、系、班级大会、升旗等活动)。(0~2分)
该项以1.0分为基准分。规定必须参加的活动每缺席一次扣0.2分。积极参与支持系、班组织的集体活动的同学可酌情加分,鼓励报名参加的讲座、报告会等参加一次可加0.1分;此项最高分2分,最低可扣至0分。
4、学习态度端正,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0~2分)
每旷课一次即扣0.2分,迟到(或早退)四次按旷课一次论处,由院学生会科技学术部和各班级根据教学秘书提供的数据统一操作,此项可扣至0分。
5、获得校级表彰加1分/次;院级表彰加0.5分/次。其中,校区学生会、社团联合会表彰等同于院级;上一获得校级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校级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不加分;院级三好学生、优干、优团可以加分。
获得国家级嘉奖。加3分/次;获得省级嘉奖,加2.5分/次;获得市级嘉奖,加2分/次;获得市级以上集体嘉奖(如优秀班级、优秀团支部等)加分按0.5分/次计算。
以上四点评分中,各班参评的同学应针对各个同学的实际情况,认真审议、逐项评分。
德育项目得分最高为10分。
二、智育(75分)
以各班级/年级(已分专业的班按班级,未分专业的班按年级)学习成绩加权平均值
(加权平均值=∑[各科成绩×各科学分]/∑各科学分)第一名的分值为满分75分计,其他按比例得分。实验等以五级记分的课程优以90分,良以80分,中以70分,及格以60分,不及格以50分计;参评的选修课经各班班委提议,由班主任讨论决定,校级选修课不计算在内。体育成绩不计算在内,考试不及格以不及格成绩计,不计重修后的成绩。
智育项目得分最高为75分。
三、体育(5分)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达到体育课要求和体育锻炼达标测定要求,获基本分1.5分。根据实际表现,按以下情况酌情加减分数,不同项目可累加:
1、未能取得体育课合格成绩和体锻达标成绩,扣1分;该未修体育课的不计算在内
2、代表学校参加体育竞赛每项加0.5分,取得名次加1分;
3、经过选拔代表学院参加校运会主要竞赛项目加0.3分(集体项目加0.2分);获个人前四名,加2.5分;五到八名加1.5分;获数项名次,可累计加分;2—5人参加的集体项目按照上述标准分数减半计算; 5人(含5人)以上集体参赛,获得一等奖或前三名每人加0.3/次,二等奖或四到六名每人加0.2/次,代表学院参加广播操、啦啦操比赛和运动会队列表演的,每人加0.3分/次。
4、经过选拔代表学院参加校级及以上其他类体育比赛,每项加0.2分,多项多加分;获前四名或比赛一、二等奖加1.0分,获得五到八名或三等奖加0.5分;取得数项名次,取最高一项加分,不累加;
5、参加本学院组织的比赛,加0.1分,取得前四名可加0.3分,五到八名可加0.2分。
体育项目得分最高为5分,为鼓励体育健身,表现突出者经学生工作组讨论可酌情加分,最高加至7分。校级具体指校团委、校区团工委、校(区)学生会等校一级机构部门主办的各种活动。
四、科技学术能力和素质拓展(5分)
基本要求: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团总支、社团组织的科技活动(科技讲座、竞赛等)和素质拓展活动(除体育类的其他各种活动),可得基本分1分,若学年内未参加过任何科技学术或素质拓展教育活动,本项不得分。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可考虑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分,不同项目可累加:
1.参加所有学术类竞赛与素质类竞赛:
参加国家、国际级竞赛获奖一等奖4分,二等奖3分,三等奖2分,优胜奖1分
参加省部级竞赛获奖一等奖3分,二等奖2分,三等奖1分,优胜奖0.5分
参加校级竞赛获奖一等奖2分,二等奖1分,三等奖0.5分,优胜奖0.3分
参加院系级竞赛获奖一等奖1分,二等奖0.5分,三等奖0.3分,优胜奖0.2分
参加系、社团级竞赛获奖一等奖0.5分,二等奖0.3分,三等奖0.2分,优胜奖0.1分
注:
(1)学术类竞赛若为组队参加,主要成员或团队前三名加满分,其他成员折半加分;不分先后的则取平均数
(2)积极参加学校内外各类学术活动(例如:挑战杯、个人创业计划等)及专业学术科技活动、竞赛,虽未获奖,可根据其表现酌情加0.2——0.5分/人
(3)素质类竞赛指除体育类比赛以外,如征文、演讲辩论、主持人、文娱、美术、知识竞赛、职业规划等
(4)同一项目不同级别获奖分数只计算最高一项,不累加
2、发表文章加分
校外刊物(有CN刊号的报刊):学术类加2分/篇,综合类加0.5分/篇;
校内刊物、电台:学术类加0.4分/篇,综合类加0.2分/篇,报道类加0.1分/篇,此项上限为2分。在《厦大国关》刊物上,则分别减半加分。所有申请加分的文章必须为原创文章。承担宣传任务的学生干部在工作职责范围以内进行的宣传报道不予加分,在院刊发表其他原创性文章则按上述标准加分。
同一项学术科研成果发表在不同等级的报刊或者获得不同等级的奖励或者既发表又获奖的,应从最高加分,不得累加。上述学术科研成果如果由2人或者2人以上共同完成,加分折半计算;如果由5人(含5人)以上集体创作,加分按1/5计算。
科技学术能力和文化素质拓展项最高分为5分,为鼓励科技创新,表现突出者经学生工作组讨论可酌情加分,最高加至7分。
五、社会工作及实践能力(5分)
认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开学,在规定时间上交社会实践报告;可获得基本分1分。根据下列情况加减分数:
1、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未按规定上交社会实践报告,扣1分;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加1分,学校表彰加0.5分,学院表彰加0.2分,团队受表彰则个人加分减半。
2、担任学生干部(任职时间应达半学年以上),根据职务、工作绩效,按以下标准加分:担任校学生会委员、博学园区楼委会主席副主席、院学生会主席副主席、院青协主任、院宣传中心主任副主任、党支部书记、系团总支书记副书记,0~4分;担任博学园区楼委会各部部长、党支部委员、院学生会、团总支各部部长、院青协副主任、宣传中心各组组长,各班班长、团支书,0~3分;担任院学生会、团总支各部副部长、宿舍楼长,各班班委,团支部委员,校级团体负责人,0~2分。担任博学园区楼委会各部干事、院学生会、团总支各部干事,各宿舍舍长,0~1分。(凡工作出现重大失误者,不得加分;学生干部有兼职者,此项奖励分取最高分。)
3、担任学校报刊、《厦大青年》等校级刊物、厦青、网站等的编辑、记者、通讯员等加0~2分(社团刊物的编辑、记者加0~0.5分),不再计算发表文章数量,其身份和工作表现由所在单位出具证明;制作院刊、系刊担任主编加0~3分,担任副编加0~2分,编委加0~1.5分。所有院刊编委会成员,按照宣传人员标准加分后,在院刊上发表的报道类文章不再进行叠加加分。
4、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义务献血)、志愿者活动,每次加0.1分,最高分为1分。
社会实践项目得分最高为5分。
注:同一项目不得重复累加,只取最高分;集体项目若得奖加分,替补成员减半。
六、罚分
1、受校记过以上处分扣5分/次,严重警告扣4分/次,警告扣3分/次。
2、被校通报批评扣2分/次。
3、被院、系通报批评扣0.5分/次,被院严重警告扣1分/次。
说明:
在本文件生效后,对学生的社会工作分将采用分层评定的方法。具体如下:
1、每学年第二学期开学第二周内,学生会、团总支统计并公示上一学期相关资料;并在下一学年第一学期开学第二周内,完成统一操作的项目,报院学生工作小组,下发各班;
2、第二周内,院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及团总支书记、副书记的社会工作分将由学生工作小组的老师作综合评定;
3、第二周内,学生会各部长及各班班长的社会工作分由学生会主要干部来评定,系团总支各部长及各班团支书的德育分由团总支主要干部评定,并交学生工作小组审核后,下发各班。
4、第二周内,各班班干部及其它同学的测评分由各班班级评议小组组织评定。
5、每学期第三周内,德育及奖惩部分评定应该完成,附上奖惩加减分详细说明,上交班主任、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学生工作小组有权酌情浮动0~2分;同时,党员由党支部审核。审核结束后在班级公布,收集反馈信息。第四周完成测评,报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及班主任,班级各留底一份。
附:荣誉称号评选办法
(一)由班级工作小组,在综合测评结果的基础上,根据校级荣誉称号的评选条件,向团学联评议小组提出各荣誉称号候选人名单,并由学院评议小组评定。
(二)以下情况取消荣誉称号的参评资格
1、学生学习成绩未进入可比范围(同班级或者同专业的前二分之一)
2、评奖内出现必修科目重修者
3、所学政治理论课程(具体包括: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政治)单科成绩未能达到70分者。
4、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者不能参评“优秀学生干部”
5、未经请假,无故未按时到校注册者,取消评奖评优资格
6、被评选为校级优秀三好学生者,同时享受一等奖学金;被评选为校级三好学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或者校级优秀团员者,同时享受二等或三等奖学金。获得校级优秀团员者,若学习成绩不符合荣誉称号评选办法,不得享受相应奖学金。同一内获得校级优秀团员者,可以兼得校级三好学生或者校级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7、如有任何疑义或意见,应通过正常渠道向本系辅导员或相关领导反馈。
此条例最终解释权归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
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2008-12
第三篇:土木工程学院学生综合测评暂行规定
土木工程学院学生综合测评暂行规定
(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反映和测评学生所取得的成绩,激励学生不断进取,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逐步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依据《烟台大学学生综合测评办法》,并结合学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学生综合测评坚持全面性、指导性、透明性、公平公正和实事求是的评定原则。
第三条
学生综合测评每学年进行一次,以同一年级同一专业为单位进行(专升本班按同一年级独立进行),其结果将作为评定奖助学金、荣誉称号及就业推荐的主要依据。
第二章
综合测评的内容
第四条
学生综合测评的内容由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组成,以学生的平均学分绩作为学年综合测评的基础分(即课程学习测评总评分,包括必修课和限选课,不包括任选课),再根据学生在思想品德、文体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学术创新、组织管理能力、遵纪守法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测评。测评公式如下:
每学年学生综合测评总成绩=思想品德测评总评分×10%+课程学习测评总评分×80%+实践与创新能力测评总评分×10%
第三章
综合测评的具体细则
一、思想品德测评
思想品德测评主要对学生在团队合作、爱国守法、明礼诚信、积极向上、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拾金不昧等思想品德素质进行测评。该项目满分为100分,包括基本素质得分、奖励加分、惩处减分三部分。其计算公式为:
思想品德测评总评分=基本素质得分+奖励加分 — 惩处减分(??)其中:
(一)、基本素质得分:该部分满分80分,最终得分是学生宿舍卫生成绩、(??)早操出勤成绩、上课出勤成绩的加权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基本素质得分=宿舍卫生成绩×30%+早操出勤成绩×20%+上课出勤抽查成绩×30% 其中:宿舍卫生成绩=学生宿舍卫生平均成绩;早操出勤成绩=早操出勤率×100分;上课出勤抽查成绩=100分—旷课次数×2分。
宿舍卫生成绩依据学校社区管理服务中心每周卫生成绩通报结果,由学院学生会生活部统计提供;早操出勤率和上课出勤抽查成绩由学院学生会自律部统计提供。最终由学院学工办负责审核。
(二)、奖励加分:该部分基础起点分为0分,最高得分不得超过20分。最终得分是通报表扬加分、社会活动加分、突出贡献加分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奖励加分=通报表扬加分+社会活动加分+特殊贡献加分 其中:
1、通报表扬加分:受到学校通报表扬的,每次加4分,受到学院通报表扬的,每次加2分;
2、社会活动加分:在学院组织参加的各种会议、讲座、演出、劳动、扫雪以及其它重要活动中,积极参与者,经学院团委或学工办审核后,每次加1分;
3、特殊贡献加分:对学校或学院有特殊贡献者,经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根据其贡献大小加1—10分。
(三)、惩处减分:该部分基础起点分为0分,所减分数的最高值不得超过20分。最终得分是班级活动减分、班会减分、违纪减分之和,其计算公式为:
惩处减分=班级活动减分+班会减分+违纪减分 其中:
1、班级活动减分:班级活动(包括团日活动)要求每学年一年级学生至少参加10次,二年级学生至少参加6次,三年级(包括专升本)学生至少参加4次,少1次,减1分,记为-1分,多参加不加分;
2、班会减分:班会要求每学年一年级学生至少参加15次,二年级学生至少参加12次,三、四年级(包括专升本)学生至少参加10次,少1次,减1分,记为-1分,多参加不加分;
3、违纪减分:违规违纪按照《烟台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中规定的处分种类进行减分。留校察看减20分/次,记为-20分;记过减18分/次,记为-18分;严重警告处分减16分/次,记为-16分;警告处分减14分/次,记为-14分;校级通报批评减10分/次,记为-10分;院级通报批评减5分/次,记为-5分。
注:(增加大四活动,此外这些扣分是否与学校一致?)
二、课程学习测评
课程学习测评主要是对学生在课程学习(智育)方面的能力进行测评。该项目满分为100分。是以每个学生本学年的平均学分绩作为课程学习测评总评分。(??)
其计算公式为:
课程学习测评总评分=∑(本学年各课程学分数×课程所得分数)/∑(本学年各课程学分数)。
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限选课,全校性及学院内任选课不计入课程学习测评项目。课程成绩采用五级评分制时,按优为90分,良为80分,中为70分,及格为60分,不及格为50分进行计算。
三、实践和创新能力测评
实践和创新能力测评主要是对学生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学术创新活动、组织管理工作、个人或集体创优等方面的素质表现或能力进行测评。该项目满分为100分,其计算公式为:
实践和创新能力测评总评分=出版著作得分+发表学术论文、文学、艺术、新闻作品得分+组织管理工作得分+文体竞赛、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活动得分+先进个人或集体得分。
其中:
1、出版著作得分:在学年内有著作出版的(以著作最终出版时间为准)主编加14分/本或套; 副主编加12分/本或套; 编委加10分/本或套; 其他加8分/本或套。
2、发表学术论文、文学、艺术、新闻作品得分
学年内在各类正规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文学、艺术、新闻作品:
国家级加14分/篇; 省级加12分/篇;
市(在此指地级市)级加10分/篇; 校级加8分/篇。
以上各级别中,署名为第一作者的加满分;署名为第二作者的加 满分×80%;署名为第三作者的加 满分×70%;其余一律加 满分×50%。
注:同一内容作品在不同级别的报刊杂志上发表,不累计加分,按最高得分级别进行加分。
3、组织管理工作得分:在学校各级学生组织中任职: 校学生会主席加1—14分/学年;
校学生会副主席、办公室主任、校社团联合会主席或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学生会主席加1—12分/学年;
校团委及学生会各部部长、办公室副主任、校社团联合会副主席、校社团协会会长、校艺术团团长或学院学生会副主席、秘书长加1—10分/学年;
校团委及校学生会各部副部长、校社团协会副会长、校艺术团副团长、校各部门学生助理或学院团委及学院学生会各部部长、党支部书记、学院社团协会会长及学院艺术团团长、各班团支书及班长加1—8分/学年;
校团委及校学生会各部干事、校社团协会及艺术团机构其它成员或学院团委及学院学生会各部副部长、学院社团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及学院艺术团副团长、各班副班长、学工办助理加1—6分/学年;
学院团委及学院学生会各部干事、学院社团协会机构及学院艺术团机构其他成员、党支部其他委员、各班团支部及班委会其他成员加1—4分/学年;
各宿舍舍长加1—2分/学年。注:
(1)同一同学担任不同级别的职务,不累计加分,按最高得分级别进行加分;
(2)学生干部在所从事岗位上任职期限不足一个月的,不予加分;一个月至半年的,最高可加所对应分值的一半;半年以上的,最高可加所对应分值的满分;
(3)校广播台及校电视台等其他团体归入到校社团协会类。
4、文体竞赛、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活动得分
参加由学校或学院组织的各级文体、科技创新及社会实践活动(如:篮球赛、足球赛、运动会、演讲比赛、辩论赛、书画比赛、“挑战杯”比赛、创业大赛、科技创新竞赛、结构设计大赛、暑期社会实践、文艺演出等等):
国家级第一名或一等奖加14分,第二名或二等奖加12分,第三名或三等奖 加10分,其余名次或奖励等级一律加8分,未获得任何名次或奖励等级的加6分;
省或直辖市级第一名或一等奖加12分,第二名或二等奖加10分,第三名或三等奖加8分,其余名次或奖励等级一律加6分,未获得任何名次或奖励等级的加4分;
市(在此指地级市)级第一名或一等奖加10分,第二名或二等奖加8分,第三名或三等奖加6分,其余名次或奖励等级一律加4分,未获得任何名次或奖励等级的加2分;
校级第一名或一等奖加8分,第二名或二等奖加6分,第三名或三等奖加4分,其余名次或奖励等级一律加2分,未获得任何名次或奖励等级的加1分;
校社团级第一名或一等奖加7分,第二名或二等奖加5分,第三名或三等奖加3分,其余名次或奖励等级一律加1.5分,未获得任何名次或奖励等级的加1分;
院级(包括学院社团)第一名或一等奖加6分,第二名或二等奖加4分,第三名或三等奖加2分,其余名次或奖励等级一律加1分,未获得任何名次或奖励等级的加0.5分;
注:(1)、某一级别奖项中的特等奖相当于上一级别奖项中的二等奖;最佳个人单项奖等同于同一级别奖项中的二等奖;
(2)、参加各个级别的文艺演出活动,按相应级别活动二等奖加分(注:在同一场演出活动中,无论表演几个节目,只加一个节目的分,不累加);
(3)、同一类比赛或活动获得不同级别的奖励,不累计加分,按最高得分级别进行加分。
(4)、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立项的,国家级加14分,省级或直辖市级加12分,市(在此指地级市)级加10分,校级加8分,参与学校答辩但未获批立项的加4分,参与申报活动但未能参加学校答辩的加2分。
(5)、参加学校或学院科研工作(不包括本专业学习任务内的科研课程,如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及科研技能课程要求的科研工作)并且取得一定成果的,由科研指导教师提供相应证明,经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根据其成果大小加1—6分。
5、先进个人或集体
学年内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国家级加14分; 省级加12分;
市(在此指地级市)级加10分; 校级加8分; 校社团级加7分; 院级加6分。注:(1)、《烟台大学学生奖励条例(修订 烟大校发(2009)43号)》中的奖学金奖励称号不予加分,荣誉称号给予加分;
(2)、同一种荣誉获得不同级别的表彰,不累计加分,按最高得分级别进行加分;
学年内以学生会、学生团委、社团、团支部、班级、宿舍等为单位,在各 项评比中获得集体荣誉称号如优秀学生会、先进社团、红旗团支部、先进班集体/优良学风班及其他集体奖励)的:
国家级:主要负责人(班长/团支书)加14分,次要负责人(副班长、其他委员及舍长)加12分,其他成员加10分;
省级:主要负责人(班长/团支书)加12分,次要负责人(副班长、其他委员及舍长)加10分,其他成员加8分;
市(在此指地级市)级:主要负责人(班长/团支书)加10分,次要负责人(副班长、其他委员及舍长)加8分,其他成员加6分;
校级:主要负责人(班长/团支书)加8分,次要负责人(副班长、其他委员及舍长)加6分,其他成员加4分;
院级:主要负责人(班长/团支书)加6分,次要负责人(副班长、其他委员及舍长)加4分,其他成员加2分。
注:若集体荣誉项目为优秀部门或宿舍类,则只有该部门或宿舍成员享受加分,其中部长/副部长或舍长与上述各级别中次要负责人所加分值相同,部门干事或舍员与上述各级别中其他成员所加分值相同;若集体荣誉项目为优秀学生会或学生团委或社团,则只有该集体所属成员享受加分,其中主席团成员或学生团委副书记或会长与上述各级别中主要负责人所加分值相同,各部正副部长或社团其他机构成员与上述各级别中次要负责人所加分值相同,各部干事或各社团会员与上述各级别中其他成员所加分值相同。各部门或班级获得的优秀组织奖等同于先进集体奖。
注:前面的第三章分成第几条为好!
第四章
综合测评的实施
第五条
学生综合测评在每年的9月中旬进行,是在学校学工部(处)的指导下,由学院学工办在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各班级每学年要在测评前成立以导师为组长,班长、团支书、学习委员及3名普通学生代表为成员的“综合测评评定小组”,具体负责本班学生的综合测评工作,并将“综合测评评定小组”名单在测评工作开始前上报学院学工办审核。
第六条
各班级“综合测评评定小组”要在学院规定的时限内,认真、按时完成本班学生的综合测评,并在“综合测评评定小组”所有成员签字后,将测评结果及时上报学院学工办,学院学工办将组织人员对各班综合测评结果进行审核,然后反馈给各班级。
第七条
各班级“综合测评评定小组” 要将学院审核后的综合测评结果修改后及时向本班全体学生进行公示,提醒班级每位同学认真审核自己的每门课程成绩和加减分项目,如有异议及时向班级“综合测评评定小组”提出,对确属因工作失误或疏忽大意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给予更正,并将更改情况上报学院学工办,以确保综合测评的公开、公正和透明性。
第八条
各班“综合测评评定小组” 对同学们提出的异议要做好解释工作,如有疑问请及时与学院学工办联系。
第九条
学院学工办将各班公示后的综合测评结果按照同级部同专业进行最终排名,并在学院网站及学工办通知栏内进行公示。
第十条
公示后的综合测评结果经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最终审核后,计入学生本人学年考核表。第十一条
注意事项
一、各班“综合测评评定小组”在测评工作中要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对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二、各班级要严格按照学院学生综合测评暂行规定中规定的项目进行测评,不得任意增加或减少测评项目。
三、组织管理工作项目加分中,校级学生干部由校团委或校学生会统一进行考核,并出具标有学生干部任职职务及期限的相关加分证明(加盖公章),由学院团委按照组织管理工作加分细则进行打分。
四、组织管理工作项目加分中,院级学生干部由学院团委(学工办)、学生会及导师负责考核打分,具体考核办法由各负责部门依据实际情况另行制定,实施办法如下:
1、团委学生副书记、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及学工办助理由学院团委(学工办)老师负责考核打分。
2、团委各部部长(包括社团协会会长)由学院团委(学工办)老师及团委学生副书记共同负责考核打分;学生会各部部长(包括艺术团团长)由学院团委(学工办)老师及主席团成员共同负责考核打分。
3、团委及学生会各部(包括社团及艺术团)其他成员由各部部长(或会长、团长)负责考核打分。
4、各班班长及团支书由学院团委(学工办)老师及所属班级导师共同负责考核打分。
5、各班团支部及班委会其他干部由所属班级导师负责考核打分。
五、班级活动(包括团日活动)和班会以团委或学工办记录为主。在上报过程,各班一律不得虚报。否则,一经查实,将对主要责任人(班长或团支书)进行严肃处理。
六、由其他学院新转入我院的同学不参加当的综合测评。
七、本实施办法中涉及的所有成绩除整数外,其余一律保留小数点后三(二??)位。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土木工程学院具有烟台大学学籍的计划内统招的全日制本科(包括专升本)学生,并且只针对学生的第一至第三学年进行,第四学年不进行综合测评。
第十三条
本细则由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解释。第十四条
本细则自2009—2010学年起开始实施。
土木工程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
2010.6.25
第四篇:信息学院学生综合测评条例范文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综合测评条例(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调动广大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制定《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综合测评条例》。
第二条学生综合测评成绩将作为学生在校学年表现的鉴定纳入学生档案,也作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即学年奖学金)的评定,以及“三好生”、“优秀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评选的主要依据。参评内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参评当奖学金或荣誉称号:
1、违反校规校纪受纪律处分;
2、必修课或限定性选修课出现补考或重修;
3、在校园网等网络媒体上发布或转发不当言论,引发负面影响;
4、受学院通报批评1次以上不参评荣誉称号,2次以上者不参评奖学金。
第三条测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学业成绩、体育锻炼、科技学术能力和素质拓展、社会工作及实践能力等五个方面。
第四条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按百分制计分,各测评项目满分值分别为:政治思想素质与纪律意识,7分;学业成绩,75分;体育锻炼与竞赛能力,5分;科技学术能力和素质拓展,6分;社会工作及实践能力,7分。其中政治思想素质与纪律意识、体育锻炼与竞赛能力、科技学术能力和素质拓展三项的最高分值允许最高另加2分的浮动。
第五条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活动均要求进行登记,以作为综合测评的依据。
第二章测评的程序
第六条学生根据测评条例,认真填写《综合测评个人登记表》进行自评,由班级成立综合测评评议小组进行审核,再由团总支成立评议小组,在辅导员的指导下进行复核,并进行公示。班级评议小组一般5—9人,由班长、团支书、若干班委和若干普通同学组成,团总支评议小组9—11人,由团总支书记、若干名团总支委员和各班班长组成。评议过程中如有特殊情况需提交学院学生工作组讨论处理。
第七条对学生的社会工作分将采用分层评定的方法。具体如下:
1、每学年第二学期开学第二周内,学生会、团总支统计并公示上一学期相关资料;并在下一学年第一学期开学第二周内,完成统一操作的项目,报院学生工作小组,下发各班;
2、第二周内,院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及团总支书记、副书记的社会工作分将由学生工作小组的老师作综合评定;
3、第二周内,学生会各部长及各班班长的社会工作分由学生会主要干部来评定,系团总支各部长及各班团支书的政治思想素质分由团总支主要干部评定,并交学生工作小组审核后,下发各班。
4、第二周内,各班班干部及其它同学的测评分由各班班级评议小组组织评定。
5、每学期第三周内,测评的基础工作应该完成,附上奖惩加减分详细说明,上交班主任、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同时,党员由党支部审核。审核结束后在班级公布,收集 1
反馈信息。
6、第四周完成测评,报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及班主任,班级各留底一份。
第三章测评的实施
第八条政治思想素质与纪律意识(基准分5.5分,最高分7分)
政治思想素质一般最高不超7分,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最高可突破到9分。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党、团活动和政治时事学习(包括党团生活、团校学习、团员评议、党章和邓理学习小组学习等活动)。(基本分3分)
(1)党员主要以参加党内组织生活及出席各种有关会议的考勤状况为标准。每次无故缺席即扣0.3分;若未能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应酌情扣分。此项由学生党支部操作,可扣至0分。
(2)团员主要以是否参加党章、邓论学习小组的学习及团支部活动为标准。每无故缺席一次即扣0.3分,团员评议缺交自评小结的扣0.5分,由系团总支组织部根据各团支部组织委员提供的数据统一操作,可扣至0分。
(3)非团员须参加团组织各项活动,参照本条(2)项加减分。
(4)所有由校、院、系组织的时事政治学习缺一次扣0.3分,此项由各班级统一操作, 可扣至0分。
(5)在参加政治学习活动(党章学习小组活动、团校教育)中受到学院表彰(被评为优秀学员)加0.2分;政治德育课程学习成绩85分以上每门加0.2分,不及格每门扣0.2分。
(6)在入学军事训练中,被评为校军训优秀学员,加0.5分。
(7)被评为先进集体称号(如团总支、班级、团支部、团队等)的,该集体成员均按省部级及以上、校级、院级分别加1、0.6、0.3分;同时拥有多个集体荣誉,只选最高等级记分,不累加(如同时评为红旗团总支、红旗团支部,不累计加分,只记一个)。集体被评为最差或通报批评以上处分或处理,该集体成员均按校区以上级别、学院级别分别扣1分、0.5分。
(8)优秀团员、单项奖学金等校级评奖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不作为另外的加分条件。
2、遵守学生宿舍管理规定,搞好内务卫生。(基本分1分,最高分2分,最低分负2分)
认真执行、遵守生活社区规章制度,文明住宿,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保持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可得基本分0.5分。
因违反学生宿舍管理规定,受到通报批评的每次扣0.5分;被评为周优秀宿舍的每次加0.05分,最高加0.5分;被评为周不合格宿舍的每次减0.05分,最高减0.5分;获得校或院级最佳宿舍称号,加0.5分;获校或院级最差宿舍通报,扣0.5分。
3、学习态度端正,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课。(基本分1.5分,最低分负1.5分)每旷课一节即扣0.1分,迟到(或早退)四节按旷课一次论处。校、院、系要求必须参加的讲座、会议等,未经请假而无故缺席者每次扣0.1分。
由院学生会科技学术部和各团总支根据缺课记录及活动点名记录统一操作扣分。
第九条学业成绩(最高分75分)
学业成绩项目得分最高为75分,除特殊情况外。具体课程成绩以教学秘书提供的为准。
1、个人学业成绩得分=成绩加权平均值×0.75。(成绩加权平均值=∑[各科成绩×各科学分]/∑各科学分)。以年级为单位计算学习成绩加权平均值;实验等以四级记分的课程优
以90分,良以80分,及格以65分,不及格以50分计;体育成绩及英语课成绩因分班差异大不计算在内;课程考试不及格以不及格成绩计,不计重修后的成绩;参评的选修课经各班班委提议,由班主任讨论决定。
2、英语考级另计加分:CET4成绩[425—499]分,加0.5分;CET4成绩500分及以上或CET6成绩425分及以上,加1分(每年取历史最高分计算)。
第十条体育锻炼与竞赛能力(最高分5分)
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体育课程成绩合格且体育锻炼符合达标测定要求,则获基本分2分。根据实际表现,按以下情况酌情加减分数,不同项目可累加:
1、代表学校参加省、市级体育竞赛每项加1分,取得前四名另加1分,获得五到八名另加0.5分。
2、经过选拔代表学院参加校运会主要竞赛项目加0.5分(参加多项另加0.1分);获个人前四名,另加0.5分,五到八名另加0.3分,获数项名次,可累计加分;参加校运会集体项目加0.1分,超过两项集体项目的最多加0.2分,获奖每项另加0.2分,集体项目个人总加分累计不超过0.6分。
3、经过选拔代表学院参加校级及以上其他类体育比赛(比赛项目在学校全年总竞赛记分项目范围内),每项加0.2分,多项多加分;获前四名或比赛一、二等奖加0.5分,获得五到八名或三等奖加0.3分;同一赛事取得数项名次,取最高一项加分,不累加。参加厦门国际马拉松全程比赛并完成者加0.4分,参加半程比赛并完成者加0.2分。
4、广播操、啦啦操参赛队员加0.3分,获得团体第一至第四名另加0.5分,获得团体第五至八名另加0.2分。
5、参加本学院组织的体育比赛,加0.1分,取得前四名可加0.2分,五到八名可加0.1分。
6、以上各项替补队员得分减半,领队、教练、队长额外加0.05分。
7、未能取得体育课合格成绩和体锻达标成绩,扣1分。
第十一条科技学术能力和素质拓展(最高分6分)
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社团组织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包括讲座、竞赛和演出等),每人每学期参加2次以上集体活动,可得基础分3分。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分(其中,加分系数一等奖为1,二等奖为0.8,三等奖为0.6,优胜奖为0.4,比如,国际级竞赛二等奖得分为3*0.8=2.4分)
科技学术能力和文化素质拓展项一般最高分为6分,若参加省部级以上竞赛获奖者可酌情加至8分(需经过辅导员老师审核,院学生工作组审批)。由团工委主办,校区学生会、校区社联会、校区青年宣传中心、校区艺术团承办的活动以校区级别计算。社团承办的各类竞赛活动以团总支级别计算。
1、科技竞赛获奖:国际级或国家级加3分,省部级以上加2分,校区(校)级(包括学院举办面向全校的比赛)前三名加1分,其余名次加0.5分;学院级别竞赛获奖者加0.3分;系或团总支内举办的活动,获奖加0.1分;同一内容的不同级别比赛,加分时只计算最高的一项,不累加。
2、在各类文化(如征文、演讲辩论、主持人、知识竞赛等)素质竞赛中获奖,省部级以上加2分,校区(校)级(包括院系、工作站举办面向全校的比赛)前三名加1分,其余名次加0.5分;学院级竞赛获奖者加0.3分;系或团总支内举办的活动,加0.1分;同一内容的不同级别比赛,分数只计算最高的一项,不累加。
3、参加文艺演出(包括组织保障人员):省部级以上1分,学校、校区、学院等一次0.2分,团总支(系)活动每次0.1,主办、承办、协办部门或团体的成员不得作为组织保
障人员加分;文艺演出获奖者按以下要求另行加分,省部级以上加0.7分,校区以上级0.4分,院级以下级0.2分。同一内容的不同级别竞赛,分数只记一次,不累加。校区艺术团成员参加演出不加分,另作为部门干事在第五条中加分。
4、社团活动:普通成员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加0.2分,院、校级以上加0.1分。第十二条社会工作及实践能力(基本分1分,最高分7分)
1、认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开学,在规定时间上交社会实践报告,可获得基本分1分。未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未按规定上交社会实践报告,扣1分;受到省级以上表彰加1分,学校表彰加0.5分,学院表彰加0.2分,团队受表彰则个人加分减半。
2、担任学生干部(任职时间应达半学年以上),根据职务、工作绩效加分。工作出色者可酌情加分,由其任职单位的负责老师会同辅导员,根据工作表现确认加分情况,但不得超过0.5分;履行职责情况一般者,不得加分;凡工作出现重大失误者,可酌情扣分,但不得超过0.5分。学生干部有兼职者,此项奖励分只取最高分。
(1)校区或学院主席团成员(含宣传中心主任,楼委会主任),团总支书记,加2.5分。
(2)校区或学院院学生会部长(包含有副主席兼任部门正职的副主任),团总支副书记,楼长,国防生连长、指导员,班长、团支书,加2分。
(3)校区或学院学生会副部长,团总支委员,国防生副连长、副指导员、排长,副楼长,加1.5分。
(4)院团委、学生会、团总支各部干事,层长,班委(除班长、团支书),国防生排长以下其他干部,加1分。
(5)担任党支部书记者,加2分;担任党支部副书记者、党支部委员者,加1.5分;党小组长加1分(支部设立在50人以下的班级者加分减半。)
3、担任学校报刊、《厦大青年》等校级刊物、厦青、网站等的编辑、记者、通讯员、学院宣传中心记者站成员等加1分(社团刊物的编辑、记者加0.5分),不再计算发表文章数量,其身份和工作表现由所在单位出具证明;制作院刊、系刊担任主编加0.5分/次,担任副主编加0.3分/次。
4、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献血)、志愿者活动,每次加0.1分,最高分为1分。
5、社团骨干(指社团的会长、副会长等核心骨干)加1分,所在社团获得校级(校区级)表彰另加0.25分。导游队成员按部门干事加分,不另计参加活动分。
6、国防生南京军区表彰以校级计算加分。国防生被评为“优秀国防生”或“优秀骨干”加0.5分。
7、个人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在本学年内获得各种荣誉称号(除校优三、三好、优干外),可按省部以上、学校、校区、学院级别分别加3、2、1.5、1分(若获得多级荣誉称号,取最高等级加分),不累加。同一内同一类称号或同一项目不得重复累加,只取最高分;集体项目若得奖加分,替补成员减半。
第十三条因各种原因被院内通报批评扣0.5分/次。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四条此条例从发布之日起适用于本院2007级及之后的本科生。
第十五条此条例最终解释权归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二〇〇九年七月
第五篇:厦门理工学院学生综合测评办法
厦理工〔2005〕82号
厦门理工学院学生综合测评办法
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配合教学管理工作,推动学校全面素质教育计划的实施和正确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综合测评是学校对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表现的综合评定。评分的成绩作为当年评定“优秀学生奖学金”、“三好生”、各类单项奖,以及评定“优秀毕业生”的依据,测评结果直接与升级、留降级、评优、毕业推荐、推荐入党挂钩。
第三条综合测评总成绩由德育、智育和文体三方面成绩组成。构成比例:综合测评成绩=德育成绩×0.2+智育成绩×0.7+文体成绩×0.1。
一、德育表现测评
第四条德育成绩=思想品德基本分+附加分-扣分
第五条思想品德行为表现基本分为60分,按以下六项内容,每项分优、良、中三个等级,分别计10分、8分、6分,表现差者可计5分以下。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维护学校的正常秩序,不参加非法组织和活动,不参与任何有损祖国尊严和荣誉、危害社会秩序和校园稳定的活动。
2、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自觉参加政治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
3、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无违法违纪行为。
4、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勤奋好学,勇于创新,课堂纪律好、出勤率高。
5、关心集体,热爱劳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公益活动,热心为同学服务,努力完成校、系、班级交给的任务。讲文明、懂礼貌、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6、加强自我修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培养严谨的生活作风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勤俭朴素,不吸烟,不酗酒。
第六条品德行为表现的附加分为40分(超出者以40分计),按以下内容加分。
1、担任校团、学生会称职的加4—7分,担任系团、学生会称职的加3—6分,担任班级团、班干部称职的加2—4分,担任宿舍长称职的加1—2分;学生干部不起作用的不加分,身兼多职的以最高职务计分。干部得分与否,班干部由班主任评定,平均分不得超过4分;系级团、学干部由主管学生工作的系领导、辅导员评定,平均分不得超过5分;校级团、学干部由团委会评定,平均分不得超过6分。(校、系有关部门及学生会各部门聘请的人员,不列入干部范畴,但考虑工作关系可加2—3分)。
2、见义勇为、舍已救人,经校、市书面表彰嘉奖者分别加6分、8分。
3、积极参加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活动者加1—5分。
4、参加班、系、校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加分不得超过20分。
第七条品德行为表现扣分规定:
1、凡违反四项基本原则,参加非法组织和非法游行、示威及张贴大字报者,视其情节扣20分以上。
2、凡未经准假而不参加政治学习、集体活动、劳动者每次扣2分。
3、通报批评一次扣6分;受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处分的分别扣10分、20分、30分、40分。
4、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及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不合格的集体,具体组织者每次每项扣3分,成员每次每项扣2分。违反学校宿舍管理规定者每次扣3分,违规达三次者取消评奖评优资格。
二、智育表现测评
第八条智育成绩=学业基本分+学业表现附加分-学业表现扣分
第九条学业基本分为90分,以学年所有必修课和规定选修课的成绩计算,考查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分别按90分、80分、70分、60分、50分折算。插班生经审批同意免修课程的分数以所在班级平均成绩计算。
计算公式:
Σ单科成绩×课程学分
--------------------×0.9
Σ各科学分
第十条学业表现附加分为10分(超出者以10分计),按以下内容加分。
1、凡个人在校、市、省或全国公开出版刊物发表论文者,每篇分别加0.5、1、2、3分(同一篇以最高分计)。
2、在校、市的专业知识竞赛、科技活动中获奖者,每项按一、二、三等奖分别加分为:校级(1、0.6、0.4),市级(1.4、1、0.6)(同一项目以最高分计)。
3、通过专业等级考试、资格认证者每通过一项加1分,以证书、成绩证明为准。
4、满勤(含上正课、选修课及班一级以上组织的报告会、讲座及集体活动等)加2分(有请病假或事假者不加)。
第十一条学业表现扣分规定:
1、必修课和规定选修课考试不及格者,按各门课程学分值的一半扣分。
2、考试作弊一次扣10分,并按学籍管理条例处理。
3、无故旷课一节扣1分,迟到早退三次作旷课一节论处。课堂纪律差受老师批评、警告,每次扣0.5—1分。
4、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违反纪律造成不良影响、违反规程造成事故或损坏设备者,酌情扣5—10分。
三、文体表现测评
第十二条文体表现=基本分+附加分-扣分
第十三条文体表现基本分为60分,凡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体育课成绩及格,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文体活动,可得基本分。
第十四条文体表现附加分为40分(超出者以40分计),按以下内容加分。
1、参加省级以上(部级、国家级)文体比赛中个人获前六名者,按名次加10、8、6、4、3、2分,体育项目破省高校记录者加15分,运动员每次加1分。
2、校、市运动会个人获前六名者,分别加12、8、6、4、3、2分,运动员每次加1分。
3、凡获校、市、省级以上文艺项目比赛前三名者,每人按等级加分:校级4、3、2分;市级6、4、2分;省级12、8、4分。获优秀奖者,校级加1分;市级加2分;省级加3分。
第十五条文体表现扣分规定:
1、对学校规定的文体活动消极对待,无故不参加校、系要求统一参加的文体活动者每次扣5分;累计达10次者,扣除体育基础分;累计达20次者,文体分以零分计。
2、体育课考试不及格者扣30分(经批准免修体育课者除外)。
四、实施办法
第十六条测评时间:每学年进行一次(毕业班为本学年5月份,非毕业班为下一学年9月份),由下至上公开、公正地进行。
第十七条品德行为表现分、学业成绩分和文体表现分,同成果不能重复使用。第十八条综合测评实施细则如下:
1、各系由主管学生工作的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组成领导小组,负责本系学生的综合测评工作。
2、各班成立品德行为表现、学业表现、文体表现的三个测评审议组,每组3至5人,由负责该方面工作的学生干部任组长,吸收小组长、宿舍长和部分学生参加,负责核准分数,然后上交班主任,各评议组应将加减分项目每学期二次张榜公布,以便及时纠正;对循私舞弊者,视情节轻重,在总分中扣5—10分,并给予必要的纪律处分。
3、评比前由学习委员公布本班本学期的学生学习成绩。
4、学生必须按测评的办法实事求是地填写综合测评的评分表,并出具有关证明,供小组审议、评分。
5、班主任应全面复核各组的结果,签名后交系领导小组,经审核后向全系学生公布。
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自2005年9月1日起实施。
第二十条本办法由厦门理工学院奖、助学金综合评定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公布后,各系可根据本系的实际,在不违反本办法的原则下,制定实施细则。
主题词:学生综合测评办法
抄送:各系团委有关部门
厦门理工学院2005年8月26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