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材料
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中,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由于受封建残余思想和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部分农民封建迷信思想较严重,个别地方歪理邪说盛行,打牌****、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违反计划生育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少数青年农民受不良外来文化的侵蚀,精神空虚,追求格调低下的文化娱乐,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和道德责任淡化,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减少,好吃懒做、偷摸扒窃现象增多,导致一些地方社会风气恶化;一些农民法制观念淡薄,虐待老人、遗弃女婴,以野蛮行为对付野蛮行为,****斗殴、宗族械斗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随着农村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生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要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拿出新举措,坚持整合力量、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扎扎实实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长期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呈“大而化之”的倾向,主要以开大会、听广播为形式,以讲大道理、念文件为内容。近年来,虽然电视、广播等媒体日益普及,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但是这种大众化的传播教育,对解决农民的思想实际问题贴近性不强,分层施教不够。
努力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贴近实际,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村实际出发,从群众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不讲空话、套话,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实在,更加深入。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农村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展示美好前景、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好地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和实际生活,与群众建立深厚感情,使群众亲之信之,使各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不断丰富工作内容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当前,重点抓好十七大精神在农村的学习、贯彻和落实,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农村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 的自觉性。针对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大力宣传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取得的成就,用群众身边的巨大变化教育群众,激发群众的建设热情,把广大群众的认识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建设富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
要切实加强对农民的共同理想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教育农民克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思想,树立敢闯敢干、开拓创新的观念;克服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的思想,树立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观念;树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观念;克服盲目乐观或畏难消极思想,树立脚踏实地,迎难而上的观念。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着力加强民主法制教育,继续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推进民主治村进程。认真贯彻《农业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引导农民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农民守法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要坚持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农民道德水平,要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逐步构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家庭为立足点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明确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内容和方法。加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字公民基本规范教育,结合村镇实际,在村民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以家庭美德、职业道德
和社会公德为主要内容的村规民约,通过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逐步改变农村社会不良风气。大力发展村镇文化,努力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通过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科技文化素养。进一步抓好农村中小学建设,提高学生入学率、巩固率。继续搞好****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学习农业实用技术,提高科技致富能力。加强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和文化市场的管理,多渠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杜绝“法轮功”邪教组织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对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侵蚀。
三、努力创新工作方式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寓于各种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生动活泼、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寓教于乐,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是抓好载体创新。要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在抓好创建文明村镇、“三户”创评、“婚育社风进万家”等活动的同时,广泛开展农民读书活动、知识竞赛、科技讲座和日常性群众文体活动,以春节、端阳、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为契机,充分调动发挥民间文艺团体、老龄协会、妇联、共青团、民兵等群团组织力量,以成教中心、农民职业技术学校、农村中小学为基本阵地,大力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在群众中树立科学观念,倡导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破除封建迷信,促进村镇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
二是抓好培育先进典型。用群众身边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来教育群众,具有更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要及时发现、培养、宣传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中的典型。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鼓励和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道德水平,使他们自觉地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
三是继续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鼓励、支持和组织文化、科技、卫生工作者到农村去,紧扣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服务,把科技、文化、卫生成果送到农村,密切党和政府同群众的联系,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各级各部门要对“三下乡”活动作出具体安排,完善各种制度,把“三下乡”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常下乡”。
四、着力强化工作力度
由于历史、社会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比较落后,农民文化生活仍比较贫乏,科技文化素质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针对农村思想文化建设无资金、无阵地、无专职人员的“三无”状态,马鞍山市宇科重工机械科技有限公司(http://yuke01.jdol.com.cn/)优质冲床厂家、联合冲剪机厂家、液压闸式剪板机厂家
一是要加大投入,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利用个体或股份制等形式建设村镇文化、卫生、体育等
公益事业设施,完善村级四站四室设备。各级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要加强对农村基层文化工作的指导,努力兴建村级文化中心,健全农村群众文化阵地。抓好农村广播电视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广播网,提高农村电视覆盖率,搞好“村村通”工程,切实解决偏远地区农民看电视难问题。
二是加大对农村文化活动队伍的扶持力度。从资金、政策上鼓励乡镇文化骨干长期进行农村文化活动,积极支持农村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文艺团体的建设,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娱乐方式。逐步恢复和发展、农村电影放映队,多渠道、多方式解决电影放映经费,通过电影“走村入户”,向群众进行科学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要取得好的工作成效,必定要有好的工作机制。因此,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分类细化,纳入目标考核,使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硬任务,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领导机制、激励机制和工作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做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章可循。
第二篇:2010年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材料
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中,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由于受封建残余思想和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部分农民封建迷信思想较严重,个别地方歪理邪说盛行,打牌赌博、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违反计划生育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少数青年农民受不良外来文化的侵蚀,精神空虚,追求格调低下的文化娱乐,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和道德责任淡化,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减少,好吃懒做、偷摸扒窃现象增多,导致一些地方社会风气恶化;一些农民法制观念淡薄,虐待老人、遗弃女婴,以野蛮行为对付野蛮行为,打架斗殴、宗族械斗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
随着农村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和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生活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要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不断拿出新举措,坚持整合力量、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扎扎实实做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长期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呈“大而化之”的倾向,主要以开大会、听广播为形式,以讲大道理、念文件为内容。近年来,虽然电视、广播等媒体日益普及,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发挥了重要的宣传作用,但是这种大众化的传播教育,对解决农民的思想实际问题贴近性不强,分层施教不够。
努力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贴近实际,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村实际出发,从群众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开展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不讲空话、套话,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实在,更加深入。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农村火热的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展示美好前景、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共同奋斗,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贴近群众,就是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更好地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和实际生活,与群众建立深厚感情,使群众亲之信之,使各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不断丰富工作内容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以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当前,重点抓好十七大精神在农村的学习、贯彻和落实,用十七大精神指导农村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针对党和国家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大力宣传新中国成立60周年、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农村取得的成就,用群众身边的巨大变化教育群众,激发群众的建设热情,把广大群众的认识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建设富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
要切实加强对农民的共同理想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教育农民克服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思想,树立敢闯敢干、开拓创新的观念;克服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的思想,树立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观念;树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观念;克服盲目乐观或畏难消极思想,树立脚踏实地,迎难而上的观念。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着力加强民主法制教育,继续贯彻《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推进民主治村进程。认真贯彻《农业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引导农民树立法制观念,增强农民守法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要坚持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高农民道德水平,要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逐步构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家庭为立足点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明确道德建设的方针、原则、内容和方法。加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二十字公民基本规范教育,结合村镇实际,在村民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以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为主要内容的村规民约,通过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逐步改变农村社会不良风气。大力发展村镇文化,努力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通过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农
第三篇:2011年华阴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材料
强示范
破陋习
惠农民
树新风 给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陕西省华阴市文明办
近年来,华阴市围绕构建山水绿色华阴、打造中国西部旅游休闲之都的奋斗目标,按照“一项要求”即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抓好“五项工作”即一抓“创评”强示范,二抓“教育”破陋习,三抓“服务”惠农民,四抓“卫生”树新风,五抓“活动”促和谐,着力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有效推动了农民文明新风的形成,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严格标准抓创评,树标立杆强示范
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推动各项工作的综合载体,通过各项创评活动的开展,树立先进典型,倡扬社会正气,更好的促进民风的教化和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创评过程中,我们重点做到“四个创新”。(1)创新思路。2008年初,围绕构建山水绿色华阴、打造中国西部旅游休闲之都的宏伟目标,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提出了深化、细化“我是华山人”主题教育的设想,决定在全市以农村为重点深入开展“十创十评”活动,并在以后每年突出一个创建主题,开展一项“创评”活动,在全市各个层面树立一批 先进典型,经过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教育身边人,影响身边人。(2)创新方法。我们把过去由创评单位和部门申报创建的方法改变为在申报的基础上,由市文明委根据全市中心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体部署,提出创评任务和要求,作为硬性工作进行下达和落实。以市委、市政府名义每年下发关于创评活动的《安排意见》,召开动员大会,进行专题安排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还与各创评责任单位签订《精神文明创建目标任务书》,进一步把“创评”活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市文明办还根据市委、市政府文件及《渭南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编印了《华阴市精神文明创建文件汇编》、《华阴市各类精神文明创建规划(方案)汇编》,对精神文明创建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要求、考核分值及工作方案等作了进一步细化、量化,使各创建单位做到了有章可循,有册可依。(3)创新载体。围绕“创评”活动,我们每年突出一个创建主题,开展一项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强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2009年我们在全市开展了“十佳医生”、“十佳教师”、“十佳公务员”和“十佳诚信工商户”的评选活动,并在年末岁首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2010年我们又结合实际开展了“文明市民”和“文明市民标兵”的评选活动,以广大农村为重点把所有候选人分为农民类、村干部类、教师类、党政干部类、企业类五类共评选出了10名文明市民标兵和100名文明市民,分别由市委市政府和市文明委隆重表彰,树立了一大批先进典型,倡扬了社会正气。今年,我们还将重点组织开展“道德模范 人物”的评选活动,要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出敬业奉献勤奋人、助人为乐热心人、遵纪守法规矩人、孝老爱亲贤惠人、诚实守信实在人五类道德模范人物。我们还在市电视台设立专题栏目,集中报道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并组成先进人物代表巡回报告团,下基层、进机关,宣讲好人好事,让文明之风吹到社会的各个角落。(4)创新内容。我们除了开展创建主题活动外,还大力开展各项基础性创评活动,在全市开展了以“文明用语”万人讲、“文明礼仪”万人学、“文明行为”万人行为主题的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各镇(办)、各单位大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在农村广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巾帼文明示范岗”、“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新农村建设,并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妇女之家”职能,广泛宣传和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美德,在全市普及礼仪知识,着力塑造华阴人讲文明、重礼仪;讲礼貌,重行为;讲知识,重素质;讲团结,重奉献的良好形象,为我市构建山水绿色华阴、打造中国西部旅游休闲之都创造良好了的人文环境。
活化形式抓教育,美德滋养新农村
公民道德是农村精神风貌的一面旗帜。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我市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线,始终坚持政府引导教育与村民自我教育相结合,全面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让美德滋养农村、美化风尚。一 是编印了《华阴市民文明手册》,附以插图、照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通俗易懂,在全市范围内免费发放,达到全市每户一册,让群众加强文明礼仪学习,增强了广大群众的文明意识;二是在全市镇(办)挂牌设立“文明市民学校”,以“文明市民学校”为主阵地,组建文明礼仪教师队伍,开设礼仪讲座,通过集中学习与入户谈心等方式,对农民进行集中教育,增强道德观念;三是充分发挥“妇女之家”、“家长学校”、关工委作用,在全市农村组织开展家庭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对农村家庭成员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家庭成员文明素质;四是成立“四会”民间组织,切实加强村民的自我教育和管理。即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理事会、治安维护民事调解会,让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村风、民风进一步好转。
广开渠道抓服务,阳光政策惠农民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健全服务机制,创新服务体系,广开服务渠道,丰富服务品类,有力的促进了农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提高。一是科技致富服务。充分发挥科协作用,带领各成员单位广泛开展活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同时,在每年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中,以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提供咨询服务、发放物品、实地指导、发放宣传资料、开办科普栏目等多种形式为农民群众培 训,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非农就业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二是公共卫生服务。我市共建有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197个,其中:乡镇卫生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村卫生室186个,共有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925名,其中乡村医生340名。近年来,我们争取建设资金660余万元,先后对全市乡镇卫生院门诊楼和住院楼进行了新建,新建业务用房近7000余平方米;投资300余万元,给乡镇卫生院配置了X光机、B超、生化分析仪等基本医疗设备和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300余台(件),争取到救护车4辆。我们还给每个村卫生室按照7000元标准,配备了制氧机、病床、药品柜等基本设备,全面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服务能力,基本满足了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的需求。2007年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全市参合率巩固在93%以上,筹资标准由每人50元提高到现在的每人230元,补偿最高支付由最初的1万元提高到现在的5万元,基本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三是公共文化服务。近年来,我市共建成华西镇、罗敷镇、华山镇五方管区、孟塬镇、太华办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均已安装了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卫星信号接收系统,健全和完善了文化站服务功能;建成基本达标的村级文化活动室28个;建成文体活动广场18个,正在筹建的文体活动广场5个,2010年,我们还给兴乐坊村、岳东村、红丰村等12个村,发放了锣鼓、乐器、服装等文化活动器材,为丰富和活跃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太华办红丰村、南营村、红星村,罗敷镇 托西村、夫北村等40个村建起了农家书屋,对农家书屋管理员进行了专职培训,建立健全了相关管理制度,并给每个村配发了价值2.4万元的图书及书柜;建成了覆盖全市60个农村的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每年给群众免费送电影2000多场,文化体育活动实现了大众化、经常化,满足了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了农民文化素质,有力推动了我市新农村建设。四是教育惠民服务。目前,我市共有学校101所,其中公办学校96所,民办、厂矿学校5所。在公办学校中,岳庙中学、华山中学均为省级示范学校,我市初中、小学示范学校达19所。近年来,我市投入7967万元用于农村中小学校校舍改建,改建面积约60544㎡,受益学生达9909人,大力改善了教育教学环境,教育教学效果年年攀升。
标本兼治抓卫生,美化环境树新风
我市坚持把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作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品味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们一是加强领导,夯实责任。领导小组由市委分管领导任组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工部、卫生局、考核办、财政局、华阴公路段、各镇(办)等33个单位为成员,下设国省县道及主干线环境整治组、村镇环境整治组、环境绿化组、整治宣传组、协调督查组5个组,明确工作职责,夯实工作责任;二是精心组织,扎实安排。我市专门出台了《华阴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意见》,并将《意见》及时下发到各镇(办)及相关部门,召开动员大会,进 行专题安排部署,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农村环境卫生情况纳入各镇(办)目标考核内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与各镇(办)签订目标任务书,各镇(办)还与各村、社区负责人签订了卫生整治责任书,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村组、保洁员包巷道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工作成效;三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横幅、标语、板报、宣传单等形式宣传卫生知识。累计发放《卫生知识宣传手册》万余册;在出租车、公交车、大客车上粘贴卫生公益广告1000余条;在城乡结合部、社区、乡镇设立卫生宣传牌1400余块;散发卫生宣传资料60000余份,悬挂横幅200余条,出动宣传车150余台次,全市形成上下互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营造出了“华阴是我家、创卫靠大家”的浓厚氛围;四是突破难点,集中整治。2010年,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百日集中整治活动,确定把沿国省道的9个乡镇(办)54个村作为活动的示范点和重点,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大力推进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根除柴草乱垛、粪土乱堆、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禽畜乱跑的“五乱”现象。据统计,整治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动用垃圾清理车辆及大型机械2000余台次,清理建筑、生活垃圾6千余吨,拆除乱搭乱建230处;五是抓点示范,典型带动。在抓好整治活动的同时,深入开展卫生示范村、卫生示范巷道的创建工作,树立了华西镇冯东村、演家村、夫水镇托西村等一批示范村,并组织各镇(办)互相交流、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工作全面开展;六是定 期督查,力求实效。我们不定期组织整治办、创卫办、两办督查室多次对农村环境卫生,特别是国省道沿线环境卫生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有问题的单位下发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通知单和督办单,做到“工作有标准,督查有依据,管理无漏洞”,达到“不留死角、不留尾巴、干净、彻底”的效果。
积极引导抓活动,丰富生活促和谐
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结合上级部门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市委宣传部、市文体局精心组织,各单位、各部门大力配合,开展了一系列比较大型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一是开展了送文化下乡活动。每年春节前后,组织电影公司、剧团等文化单位深入各镇(办)开展送戏剧、送歌舞、送图书、送电影、送春联下乡的“五送”活动,并利用传统节庆组织书法、美术协会与村级书画协会进行交流辅导,深受农民群众的喜爱;二是开展了重大节庆活动。每年在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各镇(办)都积极组织举办锣鼓、焰火、秧歌、灯展、戏曲、社火表演等民俗文化活动,并在政府广场等公众场合进行集中展示,内容丰富、场面宏大、影响广泛,给节日增添欢乐、祥和、喜庆的气氛,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三是开展了社团文化活动。近年来,全市90﹪的村成立了锣鼓队、秧歌队,70﹪的村成立了戏剧社和民间自乐班,并成立村级书画协会3个。我市“夕阳红”、音协等一批社团组织,还积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包括中老年舞蹈大赛、健身操大赛、才艺展示、合唱比赛、书画展览等活动。据了解,近两年来,全市各类群众文艺演出300余场(次),参演人员达约万余人,观众人数达2万余人次,充分展示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陶冶了情操,增强了体质,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了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学习。虽然我们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及兄弟县市的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大与兄弟县市间的学习交流,在上级文明办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努力使我市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为构建山水绿色华阴、打造中国西部旅游休闲之都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
2011年8月11日
第四篇:太平岭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材料
太平岭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材料
农村自然情况:太平岭满族乡位于庄河市的西北部,乡政府所在地距庄河市政府24公里。东临大营镇,西接光明山镇,南连徐岭镇,北毗蓉花山镇和仙人洞镇。2009年,全乡辖6个行政村,75个村民小组,共6241户,21789人,男11185人,女10640人,其中农业人口20540人,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的比例是94.3%,全乡人口密度208人/平方公里。全乡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地貌为“五山一水三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其中耕地面积38737亩,林地面积57066亩。全乡大小河流11条,其中庄河流经我乡帽盔、青林、大赵和土城等4个村。土壤质地属棕壤土和沙壤土,低山区和丘陵以棕壤土较多,宜发展水果生产,小平原地区以沙壤土为主,适宜水稻生产和保护地蔬菜生产。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高粱、大豆、蔬菜、花生、红薯等,水果主要有歇马杏、苹果、梨、桃、葡萄等。植物资源有桦树、云杉、刺槐、红松、油松、落叶松、柞树等;野生动物资源有松鼠、獾子、狐狸、黄雀、野鸡、山兔等。
我乡辖区内有闻名遐迩的歇马山,传说因唐朝大将薛礼东征时在此驻马歇脚而得名。歇马山一年四季风景各异,是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歇马山下还盛产歇马杏,2001年,“歇马杏”被评为庄河市“十大”农业品牌,2002年被大连市评为“无公害”食品,同年庄河市把“歇马杏”列入《庄河市“十五”发展规划纲要》。大连天一庄园就坐落于歇马山脚
下,它是台商独资企业,集果树栽培、苗木繁育、农业观光、休闲采摘于一体之的综合性开发项目,以独特地利、世外桃园般优美环境、加上复古的巧思规划而闻名。另外,我乡花岗岩储量丰富,石材产业初具规模,以大连嘉扬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矿山、石材加工企业近百家,产品远销哈尔滨、长春等地;大连乾峰菌业有限公司,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大连唐琴果业的产品出口欧美亚非等国家;钢珠产业也是我乡的工业支柱产业之一。我乡具有地方特色的满族皮影戏被列入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太平岭乡紧抓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实现跨越”为主题,深入推进生态旅游乡镇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了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良性互动。全乡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均呈现出和谐、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09年,全乡社会总产值实现116092万元,同比增长15.8%。其中实现工业总产值84505万元,同比增长10.3%;实现农业总产值23195万元,同比增长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75万元,同比增长67%;财政收入1620万元,同比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6988元,同比增长18.5%。
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村屯广场文化活动情况:太平岭乡6个村每个村都有文化大院,每个村都有至少一支秧歌队。在开展活动时,认真贯彻的农村文化活动的方针、政策,遵循一个原则:就地就近,小型多样,因地、因人制宜;两个面向:
面向全乡人,面向全社会;三个第一:安全第一,健康第一,友谊第一;四个结合:组织集中活动与日常分散活动相结合,推广新项目与传统项目相结合,文娱与体育相结合,比赛与展示相结合。做到既有特点,更有亮点,既有声有色,又扎扎实实,丰富多彩。几年来,我们乡抓好健步走、篮球、乒乓球、象棋、秧歌,健身操等传统项目的同时,重点开辟了皮影戏、太平鼓舞、曲艺等娱乐项目,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掌握技能,发展新项目,我们派人到瓦房店学皮影艺术,又请名师来歇马长时间传授皮影技艺。又从庄河市文化馆聘请了舞蹈教师张丽杰任指导教师,教大家太平鼓舞,歇马皮影戏。自编自演的三句半,群口快板、二人转,东北大鼓等节目,在全乡巡回演出受到普遍欢迎。皮影戏在庄河举办的广场乘凉晚会展演多日,受到观众一致好评,太平鼓舞参加庄河市展演获得银奖。
农民学校学习情况:太平岭乡有职校1所,乡职校每年都定期举行关于春耕生产、反季草莓、反季蔬菜等培训班;乡农业、果树等部门还定期聘请市农业、果树的专家来我乡授课,群众积极性非常高,每次课堂都爆满,参加培训的群众均表示通过培训能增加他们的知识,提高种田的科技含量,而且还能解决很多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
文化活动队伍建设情况:太平岭乡6个村每个村都有文化大院,每个村都有至少一支秧歌队。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和精品情况:为了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文化活动内容的要求更加多样这一新形势的需要,我们非常注重加强典型的选树,注重选树文体活动各方面的带头人的工作,特别注意培养一批有文化、有威望、肯奉献的骨干队伍,对各类文体骨干有计划的进行培训,通过培训技艺,提高技艺,提高为群众服务的本领,使他们懂得在工作中如何去团结和组织群众参加活动。充分发挥骨干带动作用,对表现好的骨干、典型通过公告形式给予表扬和奖励,并予以宣传、推广。
歇马村郭屯杨华是供销社退休职工,现在自家开个农资经销店和百货超市,她性格开朗、热情豪放,善于助人,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带动力,她对参加文体活动情有独钟,于是我们因势利导,将这个活动点进行重点打造。安排她到庄河、大连、山东等地学习,开眼界,启发引导她先后投资30多万元建起一个拥有练歌室、阅览室、文体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基地等7个活动场所,配备了健身器材和开展文娱活动所用的服装、道具等等。这是一个融学习、娱乐、健身、商贸于一体的播种文明火种的大乐园。每天都有人来这里活动,分享快乐。最多有100多人。周边的徐岭镇双丰、石庙等部分村民也来此活动,效果非常好。特别难能可贵的是杨华一副热心肠能使姐妹驱病健体,消愁解闷,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郭屯65岁的王淑香老人,几年前得了忧郁症,整日不愿接触任何人,曾两次服药自杀未成,杨华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跟着着急,硬是把王淑香推进文化活动室,手把手教她参加各种文体互动,空闲时就和她聊天、谈心,逐渐地王淑香的病不治自愈了。过去有些人走门串户唠闲话,传瞎话,现在在杨华的感染带动下,都积极参加杨华文体活动中心的文化娱乐活动。
道德金卡工程实施情况:市道德信贷金卡工程工作会议结束后,我乡立即召开了全乡的专题会议,积极推进道德信贷金卡工程。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责成乡妇联开展道德信贷金卡的普查、发放及管理工作。
目前,我乡正按照庄河市“十星级文明户”标准搞好“十星级文明户”的复查、审核和评定工作。预计五月中旬对符合条件和标准的农户颁发“十星级文明户”牌匾和道德信贷金卡及金色贷款证。对“十星级”文明户申请的贷款简化手续。在“十星级文明户”的评定过程中,我乡严格按照“十星级文明家庭”的评定标准执行。各村确定的“十星级”文明户,要在村屯进行张榜公示,如有群众提出质疑,并经村评定小组调查属实的,取消其称号。“十星级”文明户贷款发放后,信贷员要经常深入农户,了解和掌握农户的贷款使用情况、生产经营情况和道德行为状况,加强贷后管理,做好跟踪服务,保证信贷资金安全。我乡政府相关部门将积极组织协调农业实用科技等相关单位和专业人员,为“十星级”
文明户送思路、送技术、送信息,确保文明户贷款项目产生效益,保证贷款资金安全。
太平岭乡党委
2010年4月22日
第五篇: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构建安定和谐社会
林学院 09级旅游管理一班 朱虹 0902106024
近年来,物质文明的发展进步带来了广大农民精神面貌的新变化,全国各地农村将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充分发挥本地区的特色和优势,走出了一条条符合地区实际、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精神文明建设成功之路。
一、在新农村建设当中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基本现状
1.1思想观念不断进步。近年来,随着农村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精神方面的消费逐步增多,休闲方式逐步多样化。就是在边远乡镇,也有不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唱歌跳舞,健身娱乐,村级文化活动也开始发展。由于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和广泛开展宣传政策法规及“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开展,农民的政策、法制、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运用政策、法律、科技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1.2农村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包括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和领域。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纷纷把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发展政策和投资安排上都加大了支持力度。对困难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设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服务体系,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实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1.3农村社会治安呈现稳定。各地坚持依法治村,普法教育广泛深入,基层创安活动逐步深化,初步建立健全了群防群治队伍和治安防范网络,及时调解民事纠纷,有效地遏制了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实现了农村稳定,普法教育取得明显实效。
1.4村镇环境面貌有所改善。近年来,各地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切实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分期实施”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整治村容村貌,村镇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逐步配,套路面硬化、公路拓宽、改水改厕、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停车场修建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不够,认识偏差。一些乡镇,尤其是经济和基础建设较为落后的乡镇,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精神文明建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对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在干部队伍建设、设备资金投入等方面,偏重经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没有做到两者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使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形成了“两张皮”。
2.2文化阵地利用率低下。近年来,各地村级文体俱乐部创建数量明显增多,但普遍存在重建轻用的问题,活动场所使用率难有保证,管理不到位,功效发挥无从谈起。如农家书屋很少添置新的书籍,相当不逢属于东平西凑的陈旧报刊杂志,缺少农民需求的农村种养适用技术、致富信息和实用书籍,吸引力不强。
2.3基层组织弱化。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难以起到战斗堡垒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个别班子软弱涣散,缺乏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有些村干部不能以身作则,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使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缺乏说服力,无法深入到群众中去。加之个别村集体经济难于发展,村财相对匮乏,村干部没人愿意担当,也造成工作相对被动,工作方法简单,精神文明建设无人关心。
2.4观念不正,陋习抬头。由于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应严重不足,乡、村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下降,导致一些地方不良风气蔓延,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格格不入的现象屡见不鲜:封建迷信开始抬头、办酒风盛行泛滥、赌博风越刮越烈。一些农民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错位,崇尚科技文化知识的氛围不浓,农民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热情不高。
三、解决对策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特别要重视边远乡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因地制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才能扎扎实实地把我县精神文明建设推向前进。
3.1注重提高农民道德科学文化素质。
3.1.1突出德治抓教育。要认真贯彻落实“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方略,突出思想道德教育,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本功常抓不懈,结合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要求,通过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3.1.2突出典型促宣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要通过选树助人为乐典型、勤劳致富典型、移风易俗典型、热心公益事业典型等各类典型,并在村民中广泛宣传表彰,在农村中营造一种见贤思齐、追求上进的浓厚氛围,进而影响村民的思想、观念、情绪和行为。3.2注重提升农村发展服务功能。
3.2.1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当前广大农民进入市场、科技致富的热情和积极性日益高涨。要顺应这一新的形势特点,把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步伐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增实效的切入点。一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依托各类培训,组织农民参加农村适用技术培训,二要适应农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分层次培养“乡土人才”,支持培养乡土人才担当文明建设的生力军,3.2.2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用好农民信箱、农技110等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向农民提供市场预测、价格信息、营销物流、产品加工等多种服务,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网络,为农村发展奠定坚实信息后援保障。
3.2.3深化城乡共建同促发展。用好结对资源支持农村建设。要组织结对双方座谈会、走访活动,为结对活动升升温,引导结对单位逐步扩展“帮送”活动。3.3注重创新文明载体丰富农村精神文明生活。
3.3.1加强精神文明活动载体建设。以“新、奇、特”吸引农民群众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开。农民是最为实际的,只有能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带来实惠,才能吸引农民群众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因此,要加强调查访问,了解农民需求与口味,做到以娱乐型教育农民,以实用型引导农民,多举办开发一些符合当地实际、兼顾乡土气息与时代新风的活动载体,才能有效解决农民的参与问题。如:戏曲是村民乐于接受并喜爱的活动形式,则可以提倡老戏新唱,将时代理念、创富经验融入其中,双管齐下。
3.3.2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形成以乡镇宣传站、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的农村文化网络,下工夫建设好村民文明学校、农民夜校、图书室、阅报栏等各种思想文化阵地,继续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3.4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管理机制建立完善。
完善领导组织机制,强组织。解决好谁来抓的问题。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创建目标,落实各项工作,关键在领导。各级要建立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以文明办为主体的工作班子,把工作责任落实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