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科研先进集体申报材料概要
贵阳市花溪第一中学先进教科处申报材料
根据筑教研通(2015)71号《关于开展贵阳市教科研先进集体、先进个人推荐评选的通知》,我校认真对照考核细则,积极开展自查自评工作,现将《花溪第一中学先进教科处申报材料》上报,请予以审查。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完善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
开展教育科研,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旨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在开展教育科研过程中,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全校上下团结一心,不断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探索教育科研的新途径。学校经过认真研讨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计划,我校成立以校长为领导,以教科处为主要组织者,以教研组长为各组教科研活动实施者的教科研领导小组,认真制定每学年的教科研计划,按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制度和计划逐步落实各项任务,校领导为首的领导小组全程监督指导。同时要求全体管理者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奋斗、创造条件。利用学校可利用的一切资源,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每位教师,包括中层管理人员,都有规定的听课节数, 为开展教育科研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校先后出台了《贵阳市花溪第一中校本研修制度》及《老带新工作制度》、《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并按制度严格执行, 每学期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末有考核、总结。
二、改善条件,落实经费,为开展教育科研提供保障。
在教育科研中,学校积极投入,提供经费。各级专项培训都能及时为教师解决交通、食宿补贴,每年各教研组都有外出培训任务,单是“生本教育”培训,我校先后派出20余位教师前往广东生本培训中心进行培训,近两年来学校已先后组织行政人员和教师外出到北京、广州、上海等地进行外出学习观摩。受训老师回校后都能运用并推广外出的学习经验,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教科处还组织开展优秀教研组评比活动,对各教研组的教研工作进行量化评比,并推选优秀教研组进行奖励。2015年3月我处推选出理化教研组参与市级优秀教研
组评选,被市教科所评为“市级优秀教研组”。三..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是21世纪国家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技能培训的重要举措。自课程改革以来,学校教科处积极创新,不断拓展教育科研的内容和渠道,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校级教研制度化,校级教研经常化。学校专门制订了校本研修制度和计划,要求全体教师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严格遵循教学原则。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教学经验,踊跃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坚持有计划的在职进修,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学校鼓励教师勇于改革,创新、开拓。根据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及时掌握教改信息,从实际出发,确定教改付诸实践。在教学研究课题上,大胆实践创新,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每学期完成一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学校给予奖励。学校提倡教师相互听课、评课、议课共同探讨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每学期各教研组按照规定,一半以上的教师上公开课,新进校教师第一年要上一节汇报课,老教师要上示范课。同时还要求教师互相听课,新教师每月至少听8节课,老教师每学期至少要听10节课;校级领导每学期不少于 30节;教研组长每学期不少于 15节,听课要作记录,听后要及时研讨、交流,形成书面的记录。为了发挥我校的教学优势,利用学校资源优势,我校还和其他学校开展“聚焦课堂,同课异构”等活动,两校教师互相点评,取长补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继续推行教研组集体备课、教研组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要求每个教研组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每次活动都要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教研活动方法有:推行教法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实践反思、观摩讨论等。并积极倡导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和即时反思。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如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科研论文选题与撰写等培训。
3、实施“老带新”活动,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我校每年都有新进教师数十名,青年教师占多数,这既是优势,但也有不足。为此,学校决定以新课程改革为
契机,以师资培训为突破口,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二年成型,三年成才,五年成名”的奋斗目标。为了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我处依据新教师的学科和经历,精心挑选业务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有责任心的老教师与新教师进行传、帮、带结对活动。并制定了严格的“老带新”活动制度和要求,平时通过听课、学习、交流、指导,促进新老教师的共同提高。我处定期开展新教师汇报课活动、比赛课活动,对成长快、成绩优的新教师及其指导教师予以奖励。学校还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在职进修,提升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近两年我校已有一名教师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并有两名青年教师正在攻读硕士研究生。
四、实施“科教兴校”战略,以科研课题促进教育科研。
加强教育科研,不仅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内驱力。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搞好课题研究。推动教育教研,提高教师素质,使教师从“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是教科处工作重点之一。因此,我处非常重视课题研究,自2011年“综合实践”课题结题以来,针对在此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种种苦难和迷惑,为加强我校教师课题研究能力,我处专门于2011年购买了《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讲座》全套光碟,并组织各教研组认真学习,从课题选择、科研方法、实施过程以及鉴定与结题、科研论文撰写等各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我校教师课题研究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校近三年接了市级以上课题三个,其中理化组的省级课题《用“情境-问题”教学思想改造传统课堂教学的实验与研究》已结题,课题研究报告获得省级“一等奖”;英语组市级课题《初中英语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究——英语单元(模块)教学整体设计研究》已通过专家组的评审,正在结题中;2012年初我校申报的《关于初中学生家庭作业减负增效的研究》市级课题虽然最后因为种种原因未能立项,但在我处的积极引导下,各种资料收集和各阶段总结仍
然坚持到2014年。英语组常静老师省级课题《初中阶段英语学科教学中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探索》于2014年12月20日正式立项,并于2015年3月27日正式开题。近两年来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和获奖的论文10余篇。另外,由我处自行联系的“大语文学习法”课题研究,经我处组织协调,交由语文组进行,目前已进入第二阶段,将于明年12月左右结题。
2、重视科研理论学习。近年来我处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等方法,相继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教师培训手册》等内容。每学期根据情况安排 2至 3次专家讲座。2014年邀请了市教科所蒋宗智老师为我校语文教师做“谈谈语文的命题技术”讲座;肖一明老师为我校化学教师做市级公开课的辅导;省话剧团的董瑜老师为我们做“课本剧”的讲座,广大教师通过学习,掌握了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初步具备了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懂得了如何选题、方案设计、研究及资料的整理。学校在贵阳市教育局组织的课本剧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邹娜老师、潘玉蓉老师的市级公开课也获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3、搞好教师论坛。教科处每学年都要组织1-2次教师论坛。“中考研讨会”是我校的特色之一,每年3月初各教研组先开展初步研讨,确定中心发言人,3月下旬进行全校性的学科研讨,分为文理两个大组,研讨的内容包括出题范围、卷面分析、解题构思、复习技巧及本年度中考预测等构想。这种形式使我校中考成绩年年在贵阳市和花溪区名列前茅。从2011年起,花溪区各学校纷纷自发组织教师到我校参加中考研讨活动,2013年花溪教育局、教培中心就以正式形式通知花溪区各校必须选派教师参加我校的中考研讨会。至2014年,我校的“中考研讨会”还被正式升级为区级教研活动,在全区进行推广,并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正是因为我校中考研讨会开展得扎实有效,我校的中考成绩也逐年进步,2015届我校学生中考成绩600分以上的达到23人,500分以上386人,首次超过毕业生总数的51%。
4、每年学校教科处都要组织教师参加贵州省教育科学院和市教科所组织的论文及案例评比活动,经过校级初评、专家点评、认真修改,提高论文质量,再送市级、省级参加评选。上学期选送了30余篇参评,获奖论文达到25篇,对于优秀论文,学校教科处还积极推荐向各级各类杂志投稿发表。除了参加上级部门的论文比
赛,我校2014年1月-3月还组织了读书、论文比赛活动,通过让老师们在假期阅读《幸福地做老师》一书,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和生活,每位老师都认真撰写了心得体会和论文,经过认真评选,我校对获奖论文的教师进行奖励。
扎扎实实创建,实实在在收获。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取 得了明显的成效。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和专业引领,全校教师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变得有思想、有个性,教学工作不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大多数教师都能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教师逐步向名师、名家转化。其次,教育科研的氛围进一步形成,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活动方式引入,教师由不自觉逐步走向自觉,参与热情不断高涨。其三,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通过教育科研,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明显增加。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其四,一大批教学能手脱颖而出。“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制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在社会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现在我校参评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再次有效激发了广大教师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为我校造就一支学习型、创造型的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健全和完善各种教育科研制度,充分挖掘本校教育教学资源,不断探索教育科研的新途径,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增强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使教育科研成为我校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花溪一中教科处 2015.10.20
第二篇:教科研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平顶山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根据平教普「2015」4号文件《平顶山市教育局关于评选2014平顶山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的通知》精神,我校认真对照考核细则,积极开展自查自评工作。现呈上《郏县新城小学参评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申报材料》,请予以审查。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完善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
在开展教育科研过程中,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全校上下团结一心,不断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探索教育科研的新途径。学校经过认真研讨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校长为领导,以教务处为主要组织者,以教研组长为各组教科研活动实施者的教科研领导小组,认真制定全学年的教科研计划,按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制度和计划逐步落实各项任务,校领导为首的领导小组全程监督指导。同时要要求全体管理者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利用学校可利用的一切资源,结合我校的第二届集体教研展示课比赛、优质课比赛活动,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每位教师,包括中层管理人员,都有规定的听课节数,为开展教育科研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校先后出台了《集体备课制度》和《青蓝结对与教学相长制度》、《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并按制度严格执行。每次活动后都及时进行总结,并务必使教研活动材料归类汇总,作为校级名师评选活动的依据。
二、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校教务处积极创新,不断拓展教育科研的内容和渠道,促进教育科研工作常态化。
1、校级教研制度化、经常化。学校专门制订了教育科研的制度和计划,要求全体教师,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严格遵循教学原则。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教学经验,踊跃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坚持有计划的在职进修,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学校鼓励教师根据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及时掌握教改信息,从实际出发,确定教改付诸实践。学校提倡教师相互听课,评课、议课共同探讨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借助学校优质课、集体教研展示课平台,教研组内集体教研、作锤炼课,促进教研组每个成员教研水平的提升。在做公开课、展示课时,学校老师全员参加观摩,认真进行听评课活动,校领导也参加每次的听评课活动。听课要作记录,听后要及时商讨、交流,形成书面的记录。
2、严格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在备课活动中搞教研。我校的集体备课定在每周一上午举行,要求每个组根据组内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时,要有有记录、有实效,积极倡导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和即时反思。
3、实施“教师系统培训工程”,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对于外出学习的老师,学校要求除在学期期间认真听课、做笔记外,还要在学习结束后撰写学习感悟及经验,向全体老师汇报心得体会,并把有关材料上传至学校网站。我校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如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科研论文选题与撰写等培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是我校的一大特色。为了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每个学年都要为教龄未满两年的新教师进行传、帮、带结对活动。平时通过听课、学习、交流、指导,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提高。
三、实施“科教兴校”战略,以科研课题促进教育科研。加强教育科研,不仅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内驱力。
1、重视科研理论学习。我们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等方法,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程标准》。2014年4月,邀请卫东区教研室的鲁慧琴、雷锋小学的毛红丽校长来我校传授说课标说教材的方法,懂得了用知识树诠释课标与教材的方法,使广大老师真正将课改理念和课标要求融汇贯通在教学实践中。
2、每学期组织一次论文和案例评比活动。要求人人参与,经过校级初评、专家点评、认真修改,提高论文质量,再送上级评选。对于优秀论文,学校教务处还积极推荐向各级各类杂志投稿发表,论文发表或获奖学校给予奖励。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搞好课题研究。学校提出要求,全校老师根据各自学科教学特点,每人必须参与研究课题,至少是课题组成员。目前我校有《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小学生经典诵读实践研究》市级课题已经立项,多个县级课题立项,并已经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
四、教研研活动月深化教科研。
我校于2014年11月7日召开了教科研活动月的动员大会,鼓励教师人人参与,活到老学到老。随后学校出台了详细的教科研月活动方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确保了教科研月活动的顺利开展,不走过场。
在集体教研中各教研组首先确定每一次的“探路课”和作课教师,其他成员参与“共同讨论”。参与者不能袖手旁观,等待“索取”,人人有事做,个个都是活动的主角。从而确保了活动的人人参与,让集体教研更有吸引力、凝聚力、生命力。
在集体教研中我们还强调以个人备课为前提,为基础。每个备课组成员要充分作好准备。个人备课时敢于钻研、独立思考。集体教研时能集思广义,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从而使教师能博采众长、团结共进,并在教研过程中进行了课标解读。依托学校举办的第二届优质课大赛,我校将新课标学习融入其中,提高每位老师解读新课标、运用新课标搞好课堂教学的。为检验全体教师的新课标学习情况,我校让老师们互相出题,进行新课标考试,深化了对新课标的理解。
2014年11月23日,由市第三届名师王凯兰作了《宏观把握,高屋建瓴》说课标说教材讲座,使老师们更加深入了解并掌握了课课标说教材的窍门。组织6月份参加县、市“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的张慧、牛凯歌、李燕会3位获奖教师谈“说课标、说教材”参赛经历及感悟,使广大老师掌握了说课标说教材的方法与技巧。
为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2014年11月14日,从我校的第二届名师中推选课堂教学能力较强的名师郭利娟为全校教师了观摩课,老师们在观摩活动中获取了教学经验。
此外,我校还十分重视老师们撰写教研课题的能力,鼓励每位教师参加课题培训活动,对在省、市、县课题立项、结题的成果进行大力表彰。2014,我校李芳芳、秦素霞老师的课题顺利通过市级立项,郭利娟、李运伟、李建星等老师的课题顺利通过县级立项。
五、积极开展新教育实验,创建特色学校。
我校认真实施上级新教育实验方案,把新教育实验作为主线,纳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我们坚持高目标定位、高起点追求、高强度推进,力求让新教育实验成为师生实现共同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
2014年上半年,我校全体老师共读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下半年,又共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通过共读及交流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除倡议家长为学生购书外,为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我校购置了44套4400余本图书供学生在进行阅读,还采用“图书漂流”的形式让书籍流动起来,使学生读到更多的书。通过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创设了校园浓厚的书香氛围。通过优质课、集体教研成果展示课、推门课等活动,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努力构建理想课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我校在本学年组建了学生书法社团、美术社团、舞蹈社团、合唱、电子琴社团,在每周二、周四下午第三节进行活动。同时,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社团活动的督导检查,除要求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做好活动记录外,在每次社团活动时,学校领导总会到达现场检查活动情况及活动效果,对好的及时表扬,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
四、踏踏实实工作,实实在在收获。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和专业引领,全校教师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变得有思想、有个性,教学工作不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大多数教师都能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教师逐步向名师转化。
其二、教育科研的氛围进一步形成。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活动方式引入,教师由不自觉逐步走向自觉,参与热情不断高涨。
其三、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通过教育科研,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明显增加。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其四、一大批教学能手脱颖而出。2014年3月,我校教师郭利娟、林姣、张慧、柏艳芳、李旭娟、王慧敏在县优质课比赛中,均获一等奖,其中郭利娟、杨艳伦、张慧、王慧敏被推荐参加市级优质课比赛。“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制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健全和完善各种教育科研制度,充分挖掘本校教育教学资源,不断探索教育科研的新途径,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增强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使教育科研成为我校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郏县新城小学
2015.1.15
第三篇:教科研先进集体自查报告
教科研先进集体自查报告
一、学校教育科研条件优越
①领导重视。教育科研处于先导地位,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学校领导带头承担课题研究。
一所成功的学校首先应该具有成熟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应富有时代意识、科研意识、协作意识和改革意识。为了实现“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科研助教”的理想,探索教育科研的新途径,学校将教育科研工作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专门成立了由吴旭涌校长任组长,分管副书记、教科室主任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各学部部长、各学科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教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并详细制订了学校教育科研中长期规划和每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计划。另外,学校各项教科研制度不断地建立和完善,先后出台了《教科室岗位职责》、《教科研工作管理条例》、《教科研发展规划》、《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和《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并按制度严格执行。每学期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末有考核、总结。
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火车龙头带。为了推动教科研氛围的形成,学校领导亲自带头承担课题研究。吴旭涌校长亲自负责国家级科研课题《基于个性化学习的中职教学质量提升的实践研究》、《构建中职“三让四有”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郑建忠书记负责金华市重点课题《中职学校小组合作践行研究》;教科室主任徐建军负责金华市教研课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心理辅导中心主任负责浙江省中青年课题《生涯主题心理辅导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学校领导还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每位教师(包括中层管理人员)都有规定的听课节数,为开展教育科研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②重视教育科研投入。教育科研经费充足、落实,科研硬件先进,图书资料丰富,订有《教育研究》、《浙江教育科学》、《金华教育》等教育理论刊物16种。
在教育科研中,学校舍得投入。除了每年给校图书室、阅览室添置大量图书、报刊外,还为每位教师出资订阅教学资料和专业书刊。每个教师办公室、备课组都配备了办公电脑,并在所有教室和实训室内安装了多媒体设备,方便教师查阅资料。学校还提供经费,不但保证了课题组课题研究活动的正常开展,而且也给 1
每个教研组、每位教师提供了每一学年有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近两年来学校已先后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到北京、长春、深圳、上海、杭州、温州、宁波、等地培训学习。学校还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在职进修研究生学历,进修合格给予报销学费2/3的奖励。
二、教育科研工作管理规范
*①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健全。专门由校级领导胡民安副书记负责分管教育科研工作,徐建军、施飞云分别担任教科室正、副主任职务(属学校中层干部、校委会成员),教科室力量充足。
②有教育科研的中、长期规划和学年(期)的工作计划,定期进行总结、评价。
学校详细制订了学校教育科研中长期规划和每学期的教科研工作计划,并在每个学年、学期之初都要召集课题组成员制定修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及时总结和反馈。
③有教育科研的管理、评比、奖励制度。
学校制定了《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每学期还组织一次论文评比活动。要求人人参与,经过校级初评、专家点评,认真修改,提高论文质量,再逐级送区、市级评选。对于优秀论文,学校教科室积极推荐向各级各类杂志投稿发表。
④教育科研的档案齐全。
为了避免教育科研材料分散,学校专门设立了教育科研档案柜,由专门档案管理员郑桂芳老师负责做好及时归档工作。
三、教育科研工作深入
*①教育科研方向正确,特色明显,承担市重点级及以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我校一直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目前,我校老师主动申报承担了有国家、省、市、区四级课题16个,其中国家级重点课题2个(《融文化下的德育内容体系构建研究》、《基于个性化学习的中职教学质量提升的实践研究》);省级中青年课题1个(《生涯主题心理辅导课程的开发与应用》);金华市级课题5个。
②课题研究实践扎实,研究方法科学,外请的指导力量较强。
聘请原国家教育科研规划办公室主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著名教学教材专家阎立钦教授和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余祖光副所长为远程指导专家,并积极参加中央教科所、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课题培训、教学研究等活动;
邀请金华市教科所所长金跃芳、金华市教科所副所长叶鑫军、婺城区教科所所长郑正林为我校的教育教科研课题予以指导,为我们的科研指明方向,从而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③教育科研理论学习、教育科研知识讲座、教育科研信息服务等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
近年来,我们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等方法,相继组织教师学习了《职校教师素养》、《教会思维》和《教师怎样做研究》等师训教材。每学期根据情况安排2至3次专家讲座,近两年邀请了浙江省特级教师金华市教研室副主任朱孝平、金华市教研室职教部主任张国洪、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吴立德来校作报告。广大教师通过学习,掌握了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初步具备了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懂得了如何选题、方案设计、研究及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写结题报告等。
我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与专家面对面交流活动。邀请金华市教研界的专家领导来校课题指导。既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舞台,又发挥其带动作用。
④积极承担省、市教育科研活动,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各种科研活动。近年来,我校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成果评奖活动外,还积极参加省、市组织课题研讨活动。其中,课题《现代“君子淑女”型职校生的培养研究》在2013年4月举行的金华市德育研讨活动中作为会议的研讨材料,收到良好效果。研讨活动结束后,永康职技校、江南中学、东阳技校等学校纷纷前来参观考察,对我校在中职生中开展塑造“君子淑女”的课题研究大加赞赏。
四、教育科研工作成效显著
①教育科研氛围浓厚,63.4%的教师承担或参加课题研究。
广大教师积极开拓创新,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搞好课题研究。学校提出要求:全校老师根据各自学科教学特点,每人必须参与研究课题,至少是课题组成员。近两年我校共178名教师主动申报承担研究了35个国家、省、市、区四级课题,承担或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占全校教师数比达到67.9%(全校262名教师),超出本次评比60%的要求。
*②科研成果丰硕。
两年来,全校有35个课题在国家、省、市、区课题立项,其中19个课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吴旭涌校长负责的课题《中职生顶岗实习就业指导及管理
实践研究》获国家级一等奖;吴旭涌校长负责的课题《基于精神成人的中职德育工作实践研究》获市二等奖;郑建忠书记负责的课题《基于校本课程的中职学校课程过程性评价探究》获市二等奖,教科室主任徐建军负责的课题《基于情境适应性评价的项目教学行动研究》获区一等奖。其中2014年金华市教科研课题成果评比,我校10个课题参加8个获奖,获奖率为80%,其中市二等奖1个,市三等奖1个,区一等奖1个,区二等奖2个,区三等奖3个。此次评比共有502个课题参加,有232项课题获奖,获奖率为46.22%,高出市获奖率33.78个百分点。2014年金华市教研课题成果评比,我校有2个课题全部获奖。《基于校本课程的中职学校课程过程性评价探究》、《中职数控专业理论实训化教学的研究》分别获二等奖、三等奖。此次评比共有205个课题参加,92项课题获奖,获奖率为44.8%,高出市获奖率55.2个百分点。
③教师重视并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撰写论文。
近两年来,学校先后组织教师参加浙江师大班主任工作研究中心论文、金华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科研论文、金华市第四届教育教学成果评比、金华市中职教学论文、金华市第七届教育科研专题论文、婺城区职教学会论文、金华市教育学会论文等比赛,共有195人次获奖,发表文章9篇。2013年金华市教科所组织的金华市教育科研优秀论文和金华市第七届教育科研专题论文比赛,我校33篇论文参加21篇获奖,获奖率为63.6%,高出全市平均获奖率3.6个百分点,其中一等奖5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0篇。2013年金华市中职第十三届教学论文比赛,12论文参加9篇获奖,获一等奖3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3篇。
④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开拓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成果在县级以上推广。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和专业引领,全校教师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变得有思想、有个性,教学工作不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大多数教师都能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教师逐步向学者型、专家型转化;其二,教育科研的氛围进一步形成。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活动方式引入,教师由不自觉逐步走向自觉,参与热情不断高涨,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其三,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通过教育科研,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师生互动、合作探
究明显增加。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由于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科研助教”之路,并成立专门听课小组和教学能力评定小组,建立推门听课、邀请听课、研讨课摄像等多种形式的听课评价机制,帮助教学暂时落后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按月动态调整教学能力系数,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继2008、2010年、2012年连续三届获得金华市中职师生技能比武中团体总分第一名后,在2014年金华市中职师生技能比武中再获佳绩,以总分222分的成绩名列全市总分第一名,实现“四连冠”。
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研比赛中屡屡获奖:傅克诚、周水花两位老师获得金华市和婺城区中职教师优质课评一等奖;程英、陈奕获老师获得婺城区中职优质课二等奖;包霞飞老师参加金华市中职学校文化课教师教学论坛比赛获市二等奖。欧阳军、童子吟、钱闪老师参加浙江省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职业技能大赛获得3个三等奖。盛黎黎、张周临老师参加金华市中职学校课件评比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在浙江省中职学校课件评比中张周临老师获一等奖,盛黎黎老师获二等奖;凌建辉老师获得创业创新一等奖。
⑤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形成特色。
搭建教育科研平台,健全“三让四有”教育教学模式
只有搭建教育科研平台,加大课题研究力度,才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针对职校学生 “低着头、板着脸、听不懂”的现状下,我校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探索、课题研究,现在我校已初步构建“三让四有”的教学模式,即以“让学生抬头、让学生微笑、让学生有作为”的“三让教育”为课堂效果考核标准,以“有度、有趣、有用、有为”为课程实施原则,促进学生“责任、敬业、学习、沟通和解决”五大能力的培养。现已逐渐形成了以项目导向、情境导向、行为导向、主题导向等课堂教学模式的特色教育,这种模式变革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该教学模式以快乐为载体,以合作为形式,以动态为形态,以高效为目的,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分组实践、合作交流等形式来达到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消除课堂不良现象,引导学生乐学、能学、善学,并学有成效,对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现作为典型在省市推广介绍。2013年4月9-10日,金华市各中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齐聚我校,秉承“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教科研原则和优良传
统,共谋职教发展大事,与会教师通过听课、评课、座谈、研讨等形式深入了解我校“三让四有”教育教学模式的开展情况,对我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深化教育科研机制,探索“培养‘君子淑女’型职校生”德育模式 我校在德育特色的营造上注重顶层设计、高端规划,我们选择“君子淑女”作为职校生的人格设计母型,从培养学生的传统品格、现代人格、职业技能三个维度规划,从“君子博学于文”的国学经典教育、“君子约之以礼”的文明礼仪教育、“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创新创业教育、“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赏识激励教育四方面入手加强君子淑女的形象塑造。2014年12月25日,郑建忠书记在浙江省第十届中职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作了《全力打造学生成长平台 倾心构建成人德育模式》的专题讲座。
发挥教育科研作用,引领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是学校发展的一项复杂工程,包括的方面很多,比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等。我校在学校科学发展过程中注重发挥教育科研先导作用,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不断提升开发学校“软件”,促进师生发展。
我们以省级课题《中职学校融和管理文化构建研究》为点,结合近年来学校“融文化”的不断孕育成熟,进一步升级提出了“融和管理”的理念,结合学校管理实际,提出从制度文化、民主文化、执行文化、幸福文化四个维度构建中职学校融和管理文化,注重以“文化治校”的理念为引领,在文化中管理学校,发展人。2013年3月24日,吴旭涌校长应邀为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做《践行“融和管理”理念,构建师生幸福家园》专家报告。
由于我校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领导重视,狠抓落实,我校逐渐形成德育、专业、体艺、安全、创业五大特色体系,并汇编成《金华实验中学教育集团特色教育丛书》在2011年9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分别为《为你喝彩》——专业特色、《润物细无声》——德育特色、《体艺教学初探》——体艺特色、《创业从这里起步》——创业特色、《责任的力量》——安全特色,现正在以特色成果向全市推广。
“只求耕耘,不问收获”,不代表没有收获。在科学发展的征程上,我们先后收获了浙江省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中职
30强、浙江省科研兴校200强、浙江省骨干职业学校、浙江省中职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浙江省首批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国家级德育先进实验学校、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教育实验学校、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全国文明礼仪示范单位、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全国五五普法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收获了师生的阳光与幸福。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坚持科研引领学校发展,抓好科研质量,在科学发展、精品办学道路上,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细微处下功夫,抓牢教育科学研究,抓好教师专业发展,抓实教育科研管理,争取实现科研质量的飞跃。
第四篇:教科研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平顶山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申报材料
根据平教普「2015」4号文件《平顶山市教育局关于评选2014平顶山市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的通知》精神,我校认真对照考核细则,积极开展自查自评工作。现呈上《郏县新城小学参评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申报材料》,请予以审查。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完善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
在开展教育科研过程中,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全校上下团结一心,不断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探索教育科研的新途径。学校经过认真研讨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校长为领导,以教务处为主要组织者,以教研组长为各组教科研活动实施者的教科研领导小组,认真制定全学年的教科研计划,按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制度和计划逐步落实各项任务,校领导为首的领导小组全程监督指导。同时要要求全体管理者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利用学校可利用的一切资源,结合我校的第二届集体教研展示课比赛、优质课比赛活动,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每位教师,包括中层管理人员,都有规定的听课节数,为开展教育科研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校先后出台了《集体备课制度》和《青蓝结对与教学相长制度》、《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并按制度严格执行。每次活动后都及时进行总结,并务必使教研活动材料归类汇总,作为校级名师评选活动的依据。
二、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学校教务处积极创新,不断拓展教育科研的内容和渠道,促进教育科研工作常态化。
1、校级教研制度化、经常化。学校专门制订了教育科研的制度和计划,要求全体教师,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严格遵循教学原则。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教学经验,踊跃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坚持有计划的在职进修,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学校鼓励教师根据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及时掌握教改信息,从实际出发,确定教改付诸实践。学校提倡教师相互听课,评课、议课共同探讨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借助学校优质课、集体教研展示课平台,教研组内集体教研、作锤炼课,促进教研组每个成员教研水平的提升。在做公开课、展示课时,学校老师全员参加观摩,认真进行听评课活动,校领导也参加每次的听评课活动。听课要作记录,听后要及时商讨、交流,形成书面的记录。
2、严格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在备课活动中搞教研。我校的集体备课定在每周一上午举行,要求每个组根据组内教师在集体备课活动时,要有有记录、有实效,积极倡导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和即时反思。
3、实施“教师系统培训工程”,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对于外出学习的老师,学校要求除在学期期间认真听课、做笔记外,还要在学习结束后撰写学习感悟及经验,向全体老师汇报心得体会,并把有关材料上传至学校网站。我校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如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科研论文选题与撰写等培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是我校的一大特色。为了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每个学年都要为教龄未满两年的新教师进行传、帮、带结对活动。平时通过听课、学习、交流、指导,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提高。
三、实施“科教兴校”战略,以科研课题促进教育科研。
加强教育科研,不仅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内驱力。
1、重视科研理论学习。我们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等方法,组织教师学习了《新课程标准》。2014年4月,邀请卫东区教研室的鲁慧琴、雷锋小学的毛红丽校长来我校传授说课标说教材的方法,懂得了用知识树诠释课标与教材的方法,使广大老师真正将课改理念和课标要求融汇贯通在教学实践中。
2、每学期组织一次论文和案例评比活动。要求人人参与,经过校级初评、专家点评、认真修改,提高论文质量,再送上级评选。对于优秀论文,学校教务处还积极推荐向各级各类杂志投稿发表,论文发表或获奖学校给予奖励。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搞好课题研究。学校提出要求,全校老师根据各自学科教学特点,每人必须参与研究课题,至少是课题组成员。目前我校有《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小学生经典诵读实践研究》市级课题已经立项,多个县级课题立项,并已经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
四、教研研活动月深化教科研。
我校于2014年11月7日召开了教科研活动月的动员大会,鼓励教师人人参与,活到老学到老。随后学校出台了详细的教科研月活动方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确保了教科研月活动的顺利开展,不走过场。
在集体教研中各教研组首先确定每一次的“探路课”和作课教师,其他成员参与“共同讨论”。参与者不能袖手旁观,等待“索取”,人人有事做,个个都是活动的主角。从而确保了活动的人人参与,让集体教研更有吸引力、凝聚力、生命力。
在集体教研中我们还强调以个人备课为前提,为基础。每个备课组成员要充分作好准备。个人备课时敢于钻研、独立思考。集体教研时能集思广义,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从而使教师能博采众长、团结共进,并在教研过程中进行了课标解读。依托学校举办的第二届优质课大赛,我校将新课标学习融入其中,提高每位老师解读新课标、运用新课标搞好课堂教学的。为检验全体教师的新课标学习情况,我校让老师们互相出题,进行新课标考试,深化了对新课标的理解。
2014年11月23日,由市第三届名师王凯兰作了《宏观把握,高屋建瓴》说课标说教材讲座,使老师们更加深入了解并掌握了课课标说教材的窍门。组织6月份参加县、市“说课标、说教材”活动的张慧、牛凯歌、李燕会3位获奖教师谈“说课标、说教材”参赛经历及感悟,使广大老师掌握了说课标说教材的方法与技巧。
为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2014年11月14日,从我校的第二届名师中推选课堂教学能力较强的名师郭利娟为全校教师了观摩课,老师们在观摩活动中获取了教学经验。
此外,我校还十分重视老师们撰写教研课题的能力,鼓励每位教师参加课题培训活动,对在省、市、县课题立项、结题的成果进行大力表彰。2014,我校李芳芳、秦素霞老师的课题顺利通过市级立项,郭利娟、李运伟、李建星等老师的课题顺利通过县级立项。
五、积极开展新教育实验,创建特色学校。
我校认真实施上级新教育实验方案,把新教育实验作为主线,纳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我们坚持高目标定位、高起点追求、高强度推进,力求让新教育实验成为师生实现共同发展的理想舞台,成为学校提升教育品质的理想平台。
2014年上半年,我校全体老师共读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下半年,又共读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通过共读及交流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除倡议家长为学生购书外,为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我校购置了44套4400余本图书供学生在进行阅读,还采用“图书漂流”的形式让书籍流动起来,使学生读到更多的书。通过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创设了校园浓厚的书香氛围。
通过优质课、集体教研成果展示课、推门课等活动,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追求高效课堂与个性课堂,努力构建理想课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积极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我校在本学年组建了学生书法社团、美术社团、舞蹈社团、合唱、电子琴社团,在每周二、周四下午第三节进行活动。同时,我们加强了对学生社团活动的督导检查,除要求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做好活动记录外,在每次社团活动时,学校领导总会到达现场检查活动情况及活动效果,对好的及时表扬,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
四、踏踏实实工作,实实在在收获。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和专业引领,全校教师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变得有思想、有个性,教学工作不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大多数教师都能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教师逐步向名师转化。
其二、教育科研的氛围进一步形成。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活动方式引入,教师由不自觉逐步走向自觉,参与热情不断高涨。
其三、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通过教育科研,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明显增加。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其四、一大批教学能手脱颖而出。2014年3月,我校教师郭利娟、林姣、张慧、柏艳芳、李旭娟、王慧敏在县优质课比赛中,均获一等奖,其中郭利娟、杨艳伦、张慧、王慧敏被推荐参加市级优质课比赛。“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制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健全和完善各种教育科研制度,充分挖掘本校教育教学资源,不断探索教育科研的新途径,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增强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使教育科研成为我校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郏县新城小学
2015.1.15
第五篇:教科研先进集体申报材料[范文]
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渝职学会「2012」21号文件《关于开展2008—2012年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认真对照考核细则..积极开展自查自评工作。现呈上《重庆开县巨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参评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申请材料》请予以审查。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完善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开展教育科研,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旨在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在开展教育科研过程中,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全校上下团结一心,不断建立和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探索教育科研的新途径。学校经过认真研讨制订了教科研工作计划,我校成立以校长为领导,以教务处为主要组织者,以教研组长为各组教科研活动实施者的教科研领导小组,认真制定每学年的教科研计划,按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制度和计划逐步落实各项任务,校领导为首的领导小组全程监督指导。同时要要求全体管理者共同学习、共同参与、共同奋斗、创造条件。利用学校可利用的一切资源,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每位教师,包括中层管理人员,都有规定的听课节数。为开展教育科研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学校先后出台了《开县巨龙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业务进修与外出学习制度》和《师徒结对与考核制度》、《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并按制度严格执行。每学期做到期初有计划,期末有考核、总结。
二、改善条件,落实经费,为开展教育科研提供保障。在教育科研中,学校舍得投入。每年每位教师出资订阅教学资料和专业书刊。每个教师办公室、备课组都配备了办公电脑,每台电脑都可以上网,方便教师查阅资料。学校还提供经费,保证每个教研组组、每位教师每一学年有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近两年来学校已先后组织行政人员和教师外出到广东、厦门、上海、江苏等地进行外出学习听课、深入企业了解一线工作人员工作现状和技术要求。学校还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在职进修,提升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三..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展以校为本 的教学研究活动是21世纪国家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教师技能培训的重要举措。自
课程改革以来,学校教务处积极创新,不断拓展教育科研的内容和渠道,主要 有:
1、校级教研制度化,校级教研经常化。学校专门制订了教育科研的制度和计划,要求全体教师,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探索教学规律,严格遵循教学原则。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先进教学经验,踊跃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究活动,坚持有计划的在职进修,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作 出贡献。学校鼓励教师,勇于改革,创新、开拓。根据现代化教育的要求及时掌握教改信息,从实际出发,确定教改付诸实践。在教学研究课题上,大胆实践创新,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每学期完成一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学校给予奖励。学校提倡教师相互听课,评课、议课共同探讨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每学期每位教师,上公开课不少于 2节,新进校教师第一年要上一节汇报课,老教师要上示范课。校级、县级、市级骨干教师每学期要上3节公开示范课,同进还要求新老师教师互相听课,新老师每月至少听6节课,老师教师每月至少要听4节课;校级领导每学期不少于 40节;中层管理人员每学期不少于 30节,学科带头人、校、县、市级山骨干教师每学期不少于 25节。听课要作记录,听后要及时商讨、交流,形成书面的记录。为了发挥我校的教学优势,利用学校资源优势,我校还和重庆三峡学院联合办学,让中职学生在学校期间还可以套读大专,目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上,学校规定各教研组每两周进行一次教学交流。老师上了公开课后听课老师要对主讲老师公开课进行打分、评课。在此基础上我校还争取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尽量争取到我校来进行,开县教委职成科2012年中职学校教师培训机械专业示范课就安排在我校,给我校的教师有一个展示的机会,更使我校教师在“家门口”能学到优秀教师的教学本领。
2、继续实行各教研组共同备课每组每周一次、教研组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要求每个组根据组内教师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教研活动方法有,推行教法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实践反思、观摩讨论等。并积极倡导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和即时反思。
3、实施“教师系统培训工程”,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如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多
媒体课件制作、教科研论文选题与撰写等培训,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校本培训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我校青年教师占多数,这既是优势,也有不足。为此,学校决定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师资培训为突破口,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二年成型,三年成才,五年成名”的奋斗目标。为了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每个学年都要为教龄未满两年的新教师进行传、帮、带结对活动。平时通过听课、学习、交流、指导,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提高。期末学校组织学科带头人,校、县、市级骨干教师从课堂教学、听课、汇报课、教学成绩、获奖及特色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考核,对成长快、成绩优的新教师及其指导教师予以奖励。
四、实施“科教兴校”战略,以科研课题促进教育科研。加强教育科研,不仅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内驱力。
1、重视科研理论学习。近年来我们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辅导与自学相结合等方法,相继组织教师学习了《中职学校新课程标准》、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学校教学使用等内容。每学期根据情况安排 2至 3次专家讲座。仅 2008年第一学期就邀请了市教科院职成研究所谭绍华所长、和谢红博士到我校主讲职业教育发展及中职学校教学模式讲座,2011年邀请了深圳上维教育集团黄华主讲了《教师领导力的五项修炼》,广大教师通过学习,掌握了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初步具备了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懂得了如何选题、方案设计、研究及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写结题报告等。学校还获得了“开县第十五、十六个教研月”活动优秀组织奖。
2、搞好教师论坛。自 2008年起,我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师论坛。聘请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及外出培训教师开设讲座交流经验,同时邀请有关专家教授进行现场点评。既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舞台,又发挥其带动作用。
3、每学期组织一次论文和案例评比活动。要求人人参与,经过校级初评、专家点评、认真修改,提高论文质量,再送市级评选。上学期选送了篇到市级参评。对于优秀论文,学校教务处还积极推荐向各级各类杂志投稿发表。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搞好课题研究。学校提出要求,全校老师根据各自学科 教学特点,每人必须参与研究课题,至少是课题组成员。目前我校有市级课题《发展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作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实证研究》和县级课题《农
村中职学校能力本位教学》课题各一个。近两年来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发表和获奖的论文近篇。
五、扎扎实实创建,实实在在收获。通过几年的实践,我校的教育科研工
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首先,教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提升。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和专业引领,全校教师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变得有思想、有个性,教学工作不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大多数教师都能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教师逐步向名师、名家转化。
其二、教育科研的氛围进一步形成。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活动方式引入,教师由不自觉逐步走向自觉,参与热情不断高涨。
其三、课堂教学焕发了活力。通过教育科研,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明显增加。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其四、一大批教学能手脱颖而出。“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制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平台,教师的教学水平明显提高。如肖艳、莉老师参加市级课堂实录荣获三等奖,张俊老师参加市级语文课教师基本功大赛荣获三等奖;肖艳、陈文武、邸玲玉参加开县中职学校教师基本功大赛荣获上课、备齐、说课一等奖,在技能大赛中我校成绩也比较突出,近4年间先后荣获市级技能大赛奖项达40人次,其中2012年获得三个技能大赛一等奖好成绩.由于我校积极开展教科研活动、领导重视,狠抓落实。学校先后荣获了“重庆市级重点中职学校”、重庆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在社会上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现在我校参评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再次效激发了广大教师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为我校造就一支学习型、创造型的教师队伍指明了方向。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健全和完善各种教育科研制度,充分挖掘本校教育教学资源,不断探索教育科研的新途径,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科研活动,增强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使教育科研成为我校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2012.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