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教学论文主小学珠心算教学与训练
小学教学论文主:小学珠心算教学与训练
实践证明,珠心算教学与训练是一项健康有益的活动,不但培养儿童超常的计算技能,而且能进一步发展儿童的智力,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振奋民族精神。珠心算教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与珠心算本身的形成规律,合理安排教学与训练时间,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是提高珠心算教学与训练质量的关键。
一、确定科学的教学与训练途径
教学与训练的途径决定着教学与训练的基本模式。在教学与训练中只有客观地遵循教学原则,根据教学对象、培养目标及珠心算本身的特点,确定科学、高效的教学与训练途径,才能实现珠心算教学与训练质量的最优化。
珠心算是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的心智技能。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可分五个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即先要知道什么和怎样做;
2、物质或物质化阶段;即借助实物或模型、图样等进行手的操作;
3、有声言语阶段,却离开实物用出声言语完成活动,这是智力活动的开始;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即以词的声音表象、动觉表象为支柱进行与外部言语相似的默语活动;
5、内部言语阶段,即凭借简化了的内部言语、不需要有多少意识参与就能自动化地进行智力活动。加里培林这一“心智技能按阶段形成”的理论为珠心算技能的形成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确定珠心算的教学与训练途径指明了方向。
珠心算教学与训练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课外兴趣小组提高型;二是课堂教学班普及型。后者又可分为课外与课内两种。
以兴趣小组形式进行的提高型,由于参加的儿童一般从一个或几个年龄相当的班中挑选出来的各方面素质较好的儿童,所以教师要采取熟练珠算,逐步过渡到珠心算的思路进行教学。从加强珠算的基本功(即记数、拨珠、写数等)和珠算加减法训练着手,待加减算能算10笔两、三位数时,再引入珠心算。这样基本功扎实,进度快,有利于培养心算尖子,参与竞技。
对于全班进行的普及型,特别是进入数学课堂教学的,最好走珠算与珠心算基本同步的路子,即从认识数开始逐步渗透珠心算的思想。在认识数时,对所教的数通过实际拨珠、模拟译珠(想珠)、描盘式图、做盘式卡等,建立起脑中正确、清晰的算珠映像。同时将基本加减算按拨珠的难易程度分类,边熟练珠算(主要让儿童仔细观察运算的过程与结构,明确什么情况下,拨珠动作应怎么做)边进行珠心算教学。在教学中,最好采用彩色盘式图,要求1—5盘式图上的算珠分别用五种较为活泼的颜色表示,并且每个数所表示的珠色要有一定的反差,中间的梁为黑色。6—9则是1—5组合而成。这样有利于儿童对脑中算珠映象的理解,也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引起他们对学珠心算的兴趣。这条途径教学要求低,进度慢,难度小,容易与数学课堂教学接轨,便于大面积推广。
二、安排适当的教学与训练时间
在加里培林看来,智力动作不同于操作动作(外部动作,实践动作),但来源于操作动作,是通过反复操作“内化”而实现的。所以要掌握珠心算的技能需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
从目前开展珠心算的教学与训练情况看,教学与训练时间上安排不一,主要有以下两大类型:一是课内数学结合型;二是课外独立型。
珠心算的教学要求教师精讲,儿童多练,才能实现珠算向珠心算的转化。多练也并不是无限制花大量的时间练,必须有一个“度”。由于加减、乘、除、传票、帐表算等项目不同,其实质相同,都离不开加减算,所以每次训练时间长了大脑容易疲劳。许多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指出,任何一种过于长久和单调的活动,对儿童都是极其有害的。儿童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对儿童珠心算的训练,而忽视了对他们其它方面的能力培养和应有知识的掌握,那么这样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同时,在教学中教师也应考虑到儿童的注意不稳定性及人的记忆与遗忘的规律性等因素。因此,在珠心算的教学与训练中,除了每次课间要安排些休息,最好让儿童到室外做些全身运动,如打球、做操等,以保持大脑清醒,调节精神和视力外,建议珠心算的普及型教学每周最好分散活动2—3次,每次30—40分钟;提高型每周最好安排课余活动5—6次,每次1至1个半小时,这样既能提高训练效率,又能使学习珠心算的儿童有时间参加一些其他活动,使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三、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是提高珠心算教学与训练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知道每个儿童在接受、理解、记忆等能力方面存在着差异,如果只考虑算法的先进性,而忽视了儿童的接受能力等,那么势必影响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反之亦然。同时珠心算教学要求与目标不同,所以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有所区别。
多位数加减算是若干个20以内加减算组合而成的。如5392+4086,即千位上5+4,百位上3+0,十位上9+8,个位上2+6。不管有多少笔数或位数多么多,始终是两个数相加减,且同位数上都是20以内加减算。所以,在珠心算教学中,一般加减数先利用凑数、补数的方法熟练20以内基本加减算,在此基础上学习逐行多位数加减算。这种方法与儿童数学课中所学知识相联系,既适用于提高型,也适合于普及型。而乘法则不同,目前较为先进的有两种:一种是运用乘法九九口决(即表内乘法口诀)进行空盘前乘算;另一种则是运用乘数是一位倍数速算法(即一口清)进行空盘前乘算。两者比较,前者可以借助儿童数学课中所学的知识,难度偏低,适用于普及型,但对乘心算能力的增强不如后者;后者在2—9倍数乘算时,由于需要记每个倍数的本个与后进规律,同时掌握一个倍数的规律后,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复习巩固,才能运用自如,所以难度较大,一般的儿童不易掌握,只能适用提高型。如果一定要让所有的儿童都去掌握一种方法,那是不科学的。据国内某些地区在普及教学中尝试“一口清”结果,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不利于教学。除算与乘算同样情况,普及型应用乘法九九口诀的商除法进行除法运算较好,提高型则应用倍数一口清较为理想。
四、有效地指导教学与训练
珠心算教学与训练是珠心算理论和心理学、教育学等边缘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门学科。如何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小的精力创造最佳的教学与训练效果,是教学工作者所期待的。在教学训练中除了采取些趣味练习,讲故事、开火车、比一比等形式,激发儿童学珠心算兴趣,调动儿童积极性外,还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和珠心算学科的特点,把握珠心算教学的方向,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与训练效果。
1、要处理好“准”与“快”的关系
准与快的关系是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培养一般的珠心算儿童(普及型),则强调准,准中求快,即先有质量后有数量;培养珠心算选手(提高型),则要求快,快中求准。
提高型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儿童珠心算方面的才能,参与竞赛,所以作为一名选手,特别是尖子选手,没有速度是不行的,起码不是一名好选手。比如:甲、乙两名儿童心算全国加减算赛题,5分钟时间,甲做30题,全对,而乙做了40题,对36题,尽管甲比乙准确率高,但乙对的题数还是超过了甲。当然这个“快”是相对的,它必须在掌握正确运算方法的基础上的“快”。由于“快”造成算题差错率高,但错的题一般有规律可找,答案与正确答案很接近,或多1或少1,或多1颗珠少1颗珠(即多5少5),或数字顺序颠倒等,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作为教练不必担心,应牢牢抓住这一时机,适当增加珠算的实际操作和增大珠心算训练题的难度等,有规律的错就会逐渐减少。
普及型就不同了,应着眼于质量,因为教育的目标不同,要求全面丰收。由于普及型的儿童能力差异远远大于提高型。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字上做文章,尽量让所有的儿童符合要求。
2、要重视听的训练
听是珠心算和珠算教学与训练中的一种形式,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珠心算教学效果看,无论是珠算还是珠心算,听是看的基础,一般先听后看,再听、看交替较为理想。由于加减心算时,看算题的结构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按分节号或小数点进行分割计算,这样降低了难度,但不利于珠心算实力的增强。如果不分割一次心算下来,那么看的就要比听的难。所以先练听,待听心算过关后,再试练看,这样有利于看心算能力的提高。在进行乘、除心算时,应先看后听,因为听心算时需要记实、法,记忆的位数多,同时还要在脑中用心算计算出结果,难度较大。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一般听心算能力强的儿童,其看心算能力也较强,如我国的优秀选手吉林的李欣、解放军的王青等,她们的听心算能力都较强,一般可以听六位数以上的加减心算和多位数乘、除心算。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重视听的训练,听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开始阶段以听为主,以后以看为主,以听为辅,听、看交替,这样互相促进,才能提高训练的效率。
第二篇:小学珠心算教学与训练
小学珠心算教学与训练
关键词珠心算;教学;训练
教育改革在不断的发展,科学技术也日新月异,数学科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但“传统的”珠心算教学依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够较好的完成数学科教学任务,还能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益,进而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发展学生的“三维”潜智。
一、训练关键——精讲“多+巧”练
数学教学要求教师精讲,孩子多练。珠心算教学也是一样,这样,才能实现珠算向珠心算的转化。要熟练掌握珠心算的技能需要安排一定的训练时间,多练、巧练是必不可少的,但也不是花大量的时间练,必须做到多有 “度”,巧有“方”,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课内“巧结合”数学教学与训练。
我们可以将珠心算教学与训练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纯计算课可能很好结合安排,但对于非计算课我们该如何结合训练呢?要做好一下三点:一是在上课前3分钟“1+1+1”训练(珠算、听算、心算各练1分钟),二是在教学中用心算巧“查”一下,三是在课末让有余力的学生再用珠算巧“比一下”,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吃饱”,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二)、课外单独教学与训练。
由于加减、乘、除算等项目不同,但其实质相同,都离不开加减算,所以每次训练时间长了儿童的大脑容易疲劳。他们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对儿童珠心算的训练,而忽视了对他们其它方面的能力培养和身体健康的关爱,那么这样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因此,在珠心算的教学与训练中,每次训练要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以保持大脑清醒,调节好儿童的精神和注意力。
二、教学与训练模式——科学
在珠心算的教学与训练中,只有客观地遵循教学原则,再根据教学对象、培养目标及珠心算本身的特点,确定科学、高效的教学与训练途径,才能确保珠心算教学与训练质量的最优化。珠心算是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的心智技能,培养儿童多种感官的协调发展。其教学与训练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课堂教学班普及型;二是课外兴趣小组特长型。
对于进入数学课堂教学的训练,最好走珠算与珠心算基本同步的路子,即从认识数开始逐步渗透珠心算的思想。在教学中,最好采用彩色盘式图,要求1—5盘式图上的算珠分别用五种较为鲜艳的颜色表示,并且每个数所表示的珠色要有一定的反差,中间的梁为黑色。6—9则是1—5组合而成。这样有利于儿童对脑中算珠映象的理解,也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 1
展,引起他们对学珠心算的兴趣。这条途径教学要求低,进度慢,难度小,容易与数学课堂教学同步,便于大面积推广。
而课外兴趣小组特长型,是课堂教学班普及型的提高和延伸,是教学中因材施教的见证,训练要求要高,进度、难度要大,让学生体会到竞技成功的快乐,适用于特长生的培养。
三、指导教学与训练——巧妙
珠心算教学与训练是珠心算理论和心理学、教育学等边缘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科。“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小的精力创造最佳的教学与训练效果”,是所有教学工作者所期待的。在教学训练中除了采取些趣味练习,讲故事、比一比等形式,激发儿童学珠心算兴趣,调动儿童积极性外,还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和珠心算学科的特点,把握好珠心算教学发展的总体方向,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听力训练——重视
听是珠心算和珠算教学与训练中的一种形式,也是日常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珠心算教学效果看,无论是珠算还是珠心算,听是看的基础,一般先听后看,再听、看交替较为理想。由于加减心算时,看算题的结构是固定不变的,可以按分节号或小数点进行分割计算,这样降低了难度,但不利于珠心算实力的增强。如果不分割一次心算下来,那么看的就要比听的难。所以先练听,待听心算过关后,再试练看,这样有利于看心算能力的提高。但在进行乘、除心算时,应先看后听,因为听心算时需要记忆的位数多,同时还要在脑中用心算计算出结果,难度较大。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一般听心算能力强的儿童,其看心算能力也较强,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必须重视听的训练,听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开始阶段以听为主,以后以看为主,以听为辅。只有听、看有机结合,互相促进,才能提高训练的效率。
2.计算方法——恰当
多位数加减算是若干个“几”加减“几”组合而成的。如3657+9438,即千位上9+3,百位上6+4,十位上5+3,个位上7+8。不管有多少笔数或位数多么多,始终是两个数相加减,且同位数上的加减都是20以内。所以,在珠心算教学中,一般加减数先利用凑数、补数的方法熟练10以内基本加减算,在此基础上学习逐行多位数加减算。乘除法的方法很多,但是运用乘法大九九口诀表进行空盘前乘算,比较适合我们的随班教学,学生易掌握。
3.“准”与“快”的关系——辨证
准与快的关系是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培养珠心算儿童,一般起初强调准,准中求快,即先有质量后有数量;在培养珠心算特长儿童时,则要求快中求准,准中求快,快准结合。
4.珠算操作——加强
从珠心算的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珠心算来源于珠算,是珠算的高级形式。如果训练教师忽视了珠算的训练,那么心算将成为无源之水,儿童的心算水平就无法再提高。所以在心算教学与训练中,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好这一关系,珠算引路,珠心算渐进,可再进一步过度到心算,即使儿童掌握珠心算的技能以后,珠算不但不能放弃,而且实际练习的难度要比珠心算略大一点。在练习中,教师也可以将珠算作为检验珠心算的一种手段,采用珠算与珠心算互查的办法,以加深儿童的珠心算技能。
5、尊重儿童的天性——快乐
对儿童而言,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事,才会认真努力去做,去体会其中的快乐,在珠心算的训练中,教师必须尊重儿童的爱好,让快乐陪伴他们度过每一次训练,要知道,快乐是孩子的天性。
总之,珠心算是一门既传统又现代的学科,它有独特的教学与训练方法,教师必须掌握其形成、发展的规律,不断地探索珠心算训练与教学方法,才能使珠心算这朵奇葩在二十一世纪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让更多的孩子在珠心算中受益,快乐地在数学的海洋中遨游。
第三篇:小学2012—2013学二年级珠心算教学总结
东海县海陵路小学2012-2103学珠心算工作总结
计算数学是小学数学的一大主块,多年来,尽管教师都很重视,但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计算速度不快。在这一背景下,我校自2012年9月起,承担省珠心算教育实验工作以来,在局领导和学校各部门的关心下,根据我校的实际,结合开发全脑功能的研究,设立了“珠心算”教改实验这个项目,本实验目的宗旨是通过借助打算盘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通过眼看算盘,脑想算盘,达到形成脑子里打算盘的要求,进行珠心算训练,有助于小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形成数的概念,认识数位,理解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又减轻学生负担,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性、记忆力、想象力等有了明显的基础。现对一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宣传启动工作
工作伊始,我校首先做好两个宣传,一是对教师的宣传、培训,开好教师会,组织好业务培训活动;二是对家长的宣传,开好家长会,让家长了解珠心算的教育功能,积极配合。
二、成立课改实验小组
组长:桑晓琴 副组长:刘中强 执行人:许敬
组员:全体珠心算任课教师
三、确定实验模式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采用5+2+1的模式开展实验活动,即每周5节数学课融合教学,灵活练习,1节珠心算教学课专门教学,每周2节兴趣小组活动课加强训练。此外,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坚持每天都带着练。
四、实验方法
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的指法与拨法,学生从仿拨到实拨,从
边拨边念到只拨不念,从单档练到双档练、多档练、全盘练,从听拨到看拨,从实拨到看拨,空拨想拨,各种形式的拨拨练练,学生根本不就得枯燥,造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同时,在一开始进行操作算盘后,就要求学生完整的叙述操作的过程,把话说得合乎逻辑。
五、落实活动工作
1.制定好教学计划,落实人员,定时定量,每天训练,从不间断,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学生进步、家长赞扬时,心里就感到欣慰。
2.训练形式丰富多样,有听看数记数、译珠、珠算、心算等,建立每周一赛制度,成绩好的学生当场公布分数,以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同时还采取师生陪练,同桌对练,助手帮助的多练形式,3.组织学生相互之间打擂台赛。
4.积极发挥兴趣小组的作用,利用课堂几分钟及课余时间的带练,提高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珠心算整体水平,加强了课堂与课外兴趣小组之间的联系。
5.组织好珠心算讲座、教学观摩活动,让老师在活动中提高教学技能。
6.组织珠心算骨干教师经常性开展县级校级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7.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成立珠心算兴趣小组,定期活动,培优提高。
8.做好期末测试、评比工作,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收集整理数据,做好实验分析、小结。
六、取得的成果
一年来,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珠心算学习手册》第一、二册的教学,通过测试,大部分学生能达到以下目标:
1、熟练拨珠基本功。
2、掌握两位数三笔珠算加减法。
3、初步掌握一位数5笔、两位数3笔心算方法。珠心算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以后的实验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还应看到不足之处,老师的珠心算教学水平不高,部分学生基本方法没掌握好,需在以后工作中不断探索前进。
七、保障措施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珠心算课程的实施和推进。1.学校在各项后勤保障珠心算活动的顺利开展。
2.督促珠心算建立珠心算兴趣小组,对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拔高。3.学校定期开展珠心算的展示课,促进教师的进步和其他年级老师对珠心算的了解。
4.学校定期安排骨干教师到苏南一些珠心算课改较成熟的学校听课学习,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
5.邀请市级专家莅临我校,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6.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条例,保证珠心算课程的开展不流于形式。
八、遇到的困难
困难一:教师普遍“功力”不足
教师“功力”不足是珠心算教学一项验证性的教学实验。由于绝大部分教师是刚接触这一领域,大部分的教学方法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上的力不从心由此产生。
困难二:家长不理解
一是怕孩子吃苦。现在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多少有些溺爱。珠心算教学要让学生由珠算到心算,在大脑形成珠像,为了不让学生计算能力退化,需要刻苦训练。
二是认为没有必要。有些家长认为现在都是信息化时代,人们都
在学习新东西,学校还搞这个劳民伤财的老八股做什么?何况再复杂的计算问题,电脑都可以轻松解决。
三是觉得增加了经济负担。学生用的算盘,都是专用算盘,一般每学期都要换一次,个别学生可能要换两次。经济条件较差的家长认为增加了负担。
九、采取的对策
对策一:长规划,短落实,以点带面促师训。
珠心算教学周期长,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多年努力,才能看到效果,取得成绩。刚参加实验的教师,多无经验,心理压力大,学校要给予更多的鼓励、信任和帮助,切勿急功近利,否则只能是拔苗助长。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实践,我们学校摸索出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实验模式和实验目标。珠心算教研组每年结合实验情况和教材变化对规划和阶段性目标进行微调和完善。珠心算工作小组日常抓好各年级阶段性目标落实情况的监测。
对策二:多动员、勤宣传,以沟通促理解
学校通过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上展示课、汇报课,开家长会以及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多角度的向家长和社会展示珠心算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让家长对珠心算工作多一份理解和支持。能让一些有潜力的优秀苗子被选拔到队伍中来。
对策三:传帮带、师教徒,以经验促生成
守护好珠心算种子教师的星星之火。珠算知识、珠算常规、动作操练等大都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承。对学生学习障碍的分析、判断、处理;如何在学生已有珠心算技能基础上渗透,诱导,催生新技能的孕伏;怎样让学生快速螺旋式发展等等,都需要依赖经验丰富的教师。这些“临床”经验是实验教师总结积累的财富,它可以让后来者少走弯路,直达目标。因此学校从感情、事业、待遇等多方面关心实验教师,守护好这些星星之火。
建立一支高素质,数量广,多层次的珠心算教师队伍是保证珠心算教学的关键。首先,我们根据学校实情,按照先培养种子,再发展骨干,最后全面普及的思想发展珠心算教师。让教师在珠心算教学实践中去运用珠心算教学方法,把握珠心算教学规律,让老师们在水中学习游泳。同时,经常开展珠心算教学校本教研活动,让教师在交流、碰撞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其次,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师。一方面让教师在网络中学习它山之石;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在校园网展示我校珠心算教学方面的经验。我们还积极参与省、市、县各级珠协组织的研讨,交流,培训以及比赛等,构建了立体式师训网络。
对策四:校内挤,外争取,引入绩效添活力.珠心算研讨,观摩,外出学习,参加竞赛都需要费用,特别是教师的训练费(寒暑假)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们学校的做法:一是内部挤。每年经费预算时在培训学习项目中适当倾斜;二是积极争取省、市珠协对此项工作的扶助,解决珠心算教学日常开支;三是将珠心算训练计入教师工作量,与绩效工资发放挂钩,解决教师训练补助问题。
总之,在珠心算教学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还要继续努力,积累经验,强化管理,把我校的珠心算工作做的更好,不断开创海陵路小学珠心算教学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初探小学篮球教学与训练
初探小学篮球教学与训练
我校是一所松江区篮球传统学校。近几年学校通过渗入体育课堂教学,组织校级篮球比赛,充分利用现有的篮球场地,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特别在课堂教学与运动训练中采用了按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分组教学,因材施教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将篮球教学溶入课堂
1、目的明确,对症下药。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制定课时计划时,做到难易适度繁简适量,详略得当,区别对待。教篮球技术要逐序渐进,由浅至深,使学生在每一次体育课教学中都有所得,使每一节课都能使“学生跳一跳”。篮球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活动过程。因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施教之功,贵在引导,关键之点就是要设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营造校园“篮球氛围”。
体育课是面向全校学生的普及性体育教学活动,我们将小学篮球活动渗透到体育课之中,这对在我校普及篮球运动起到至关重要作用。课堂中对低年级学生主要以培养兴趣为主:通过篮球韵律操、简单的篮球游戏,如拍球比多,并使学生初步了解篮球的有关常识,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篮球活动见闻,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感受。对中、高年级学生,在课中主要以传授基础的篮球技术为主。在课准备活动中,可采用篮球操练习,以培养手触球感觉;课的基本部份,教师可向学生传授运球、传球、投篮的基本动作,常采用示范练习,巡视指导,在练习中指导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在掌握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教师可采用一系列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与巩固所学的技术动作,如分组投篮赛,运球接力等。在体育与保健知识课中,教师可穿插几节篮球理论课,向学生讲述篮球的发展运态,篮球比赛中的规则,如时间规则、犯规与违例,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自觉积极去锻炼。
二、加强业余篮球队训练
1、培养学生对篮球训练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是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凡是学生产生兴趣的活动项目,他们都能积极地去参加和思考,学习气氛效果就好。故在有限的业余训练时间里,提高教学训练质量,首先要激发学生兴趣,采用的方法有:
(1)学习的目的和要求,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效果介绍篮球运动的发展概况,NBA的新动态,我国的篮球运动水平,上海小巨人姚明在美国篮球联赛中的辉煌业绩。并且利用电视录像观看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篮球比赛,来激发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学习兴趣。
(2)学习难度适中,循序渐进。如:三步上篮技术;先教篮板底下定点投篮技术→跨两步跳起投篮技术→拍一次跨两步跳起投篮技术→完整运球上篮技术。让学生看老师的动作,尽量地去练,获得三步上篮投术的第一感觉。
(3)采用竞赛法进行比投篮命中率比运球速度,注重让学生经常体会成功的快乐,这样使学生需要不断满足,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对教学训练的兴趣就易于形成和巩固。
2、篮球运动队训练的实施。
在将篮球渗入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选择优秀苗子作为培养输送少年运动员的重点,利用早上、下午和双休日的时间,进行专项培训。我校按中高年级分为两个运动梯队,各队都有一个专业教师来管理,中年级主要练基本的个人技术为主。训练过程由浅至深,循序进渐。根据中年级学生体质与接受有限的特点,在训练中常采用分解练习法,并利用一定的辅助手段;如训练运球中,在篮球场上设制几个标志物,让学生快速绕过,从而提高自己控球能力;练习三步上篮时可在场地上画上合适的标志线,让学生明确起步时自己与篮板的位置。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良好的个人技术,在加强练习自身技术的同时,主要以队员间的配合训练为主;内容有全场三人间的短传快攻与运球快攻、半场三打三与全场五打五等练习,教师常采用图解法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跑动与穿插的位置。
三、丰富多彩的校“超级联赛”
我校利用现有的两块篮球场地,每年三、四月份举行校“超级联赛”赛。赛前经过大队部、体育组大力宣传;在校黑板报上登出海报,吸引了许多学生的目光,都涌跃报名参加。以班级为单位分中年级与高年级两组,每班都是一个球队,班主任当教练,而且每个球队都有自己的名称:如“沙漠之狐”、“自由人”、“灰姑娘”等。学校根据次年的名次设立种子队,采用先分组循环,再交叉淘汰的赛制。在比赛中男生比赛,女生们都组织成了各式各样的拉拉队,都体现出了极强的班级荣誉感。通过校级比赛使学生们不仅了解了篮球规则,提高了篮球运动水平,达到了课内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且为选择少年运动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四、取得的成绩:
“保三争一”一直是我们岳阳小学历界参加松江小学生运动会的口号。在运动队训练的时间里,体育教师与学生一起迎朝阳,送晚霞,经历风风雨雨,列日严寒,指导学生训练。体育教师集中一起研究训练计划,设计训练方案。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高效益。经过我们体育组几位教师的共同努力,在每年的篮球比赛中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1996年9月获上海市小学生篮球比赛男子组(西部区)第二名;同年获松江县小学生篮球比赛男子组第一名;1997年获松江县小学生篮球赛男子组第一名;1998年获松江县小学生篮球赛男子组第一名;1999年、2000年获区小学生篮球赛男子组第三名;2001年获区小学生篮球赛男子组第二名;2002年获区小学生篮球赛冠军。成绩都属于过去,展望将来,我们要继续努力,争创辉煌。
第五篇:小学珠心算
营造和谐氛围,引导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春风,吹入学生的心田,给学生带来了一片自主学习的天空。如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语文教学谈论的焦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将来的文盲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理所当然要从小学习些自主读书的本领。激发学习兴趣,为今后阅读和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教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确立主体地位;实施教学民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求知欲,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内外结合,培养自学能力等,为学生学会学习创造良机,把语文教学的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一、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主体地位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始终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这就明显告诉我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不应成为一句空话,或是贴在墙上不起眼的标语。
首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录机”、“容器”、“观众”或是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其次,要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三多”(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控制得多)和“三少”(即学生读的少、练得少、自主探究的少)的弊病。最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成为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也应该成为传递治学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主人的艺术家。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 ”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
二、实施教学民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教学活动中,实施教学民主,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自主学习的前提。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应解放学生的思想,改变发言先举手,上课手背后等许多制约学生发展的传统习惯。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站起来发言,自愿到讲台前演示;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合作伙伴,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样做的结果,真正给予了学生自由,放松了学生身心,还给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便于学生激发灵感,发展个性。
例如,教学清代诗人袁枚《所见》一课时,我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有的同学擅长朗诵,就让其朗诵。有的同学愿意说,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景象说出来。有的同学擅长画画,就让其把故事描绘的景象画下来,给诗配画。在一节课中,学生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且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率比平时大大提高。充分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真理。
三、激发求知欲,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一)、鼓励提问,放手质疑。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要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任何发明、创造、改革,无不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要下雨了》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针对课题提问,说出自己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谁知道要下雨了?”“它怎么知道要下雨了?”“真的要下雨了
吗?” ……然后,让学生带着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读课文、找答案……,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内容非常充实,课堂真正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展开讨论,深化理解。叶圣陶先生说:“上课,在学生是报告和讨论,不是一味的听讲;在老师是指导和纠正,不是一味的讲解。”展开讨论,畅所欲言,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有深度、有争议的问题,一时搞不明白,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在辩论中明析,相互启迪,共同提高。
以《路旁的橡树》为例,当师生学到一棵高大挺拔的橡树挡住了筑路工人向前铺路的计划时,我让学生质疑,有的学生这样说:“把橡树砍掉,因为修路计划要比一棵树重要”。有的同学当即回答:“这样一棵粗壮、结实的橡树砍掉多可惜呀!”还有的说:“修路计划不改,橡树也不砍,就让橡树长在公路中间。”这一回答,显然是不妥的。于是,我让全班同学再读书,再讨论,经过学生们的反复讨论,深入理解,终于明白:路改了可以通行,树砍了就没有了,为保护环境、确保道路畅通,做到两全其美,最好改线修路。
四、课内外结合,培养自学能力
“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句话道出了课内外 结合的重要性。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是有限的。如果发挥好课堂教学向课外的辐射作用。则可以使有限的时间、空间获得无限的延伸。仍以《要下雨了》为例。课后,我布置让学生查找、搜集一些预测天气变化的其他“大自然的语言”。第二天一上课,学生们便开始汇报。有的同学汇报早晨麻雀啭鸣表示天气晴朗。有的汇报蚯蚓出洞爬出地面表示将要下雨。还有的同学汇报了蜻蜓低飞、水泥地潮湿、蚊子成团等下雨前的自然现象。这样做,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语文实践的能力。
总之,二十一世纪呼唤回归自然,呼唤人的主体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一道新世纪的曙光,它将照亮漫漫教学。为了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夺目光彩,让语文成为一泓活水,成为学生爱学、会学的一门课程。教师需要的是积极引导,大胆改革课堂教学。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化作暖暖的东风,吹来素质教育的春天。
我真诚地希望:我们的语文课应是让孩子们得到享受的课堂,让他们享受自由的空气,享受个性的飞扬,享受学习带来的愉悦,享受一段段幸福快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