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论文:预设 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教育论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设目标的构建研究
【中文摘要】本文立足于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目标,通过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所存在的不合理现状进行综合研究,并对导致其不足的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分析,试图找出进行合理目标预设的相关因素,建立一个相对全面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体系,为教学内容的合理设置,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教学评价的顺利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同时也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合理的文本解读与教学目标预设提供理论与事实依据。在对已有研究文献考察的基础上,本课题研究的问题确定为: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预设目标?围绕这一问题,要回答另外四个问题:首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什么样的目标?现在的小学课堂普遍具有什么样的预设目标?怎样才能使这种现状得以改善?要如何才能构建起来?因此,本文首先对教学目标及与临界概念的关系进行了界定,全面分析了预设教学目标的内涵与特点;然后对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了解其普遍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指出了预设教学目标在理论上的行为目标与过程目标两大主要价值取向与在操作上的认知、设置与表述三个方面的主要误区;之后对些缺陷与不足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出与目标预设相关的因素,提出构建预设目标的维度、原则、依据,指出实施预设目标:要以...【英文摘要】This article bases 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high section language reading education goal, through the
unreasonable present situation which exists to the current language reading education object design conducts the synthetic study, and to causes its insufficient reason to carry on the thorough diagnosis,attemmpts to discover carries on the reasonable goal preinstall the correlation factor, establishes a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language classroom instruction target system, as course content’s reasonable est...【关键词】预设 阅读教学 教学目标
【英文关键词】Goal-setting Reading education Teaching-goal
【目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设目标的构建研究4-5Abstract5
引言8-9
摘要绪论案例与反思——问题的提出9-169-13
1.1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与反思
1.1.2 1.1.1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实例9-11课例教学目标设计反思11-1313-1614-16
1.2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2.2 研究的方法与意义16-22
2.1 教学目标1.2.1 研究的内容142 语文阅读教学预设目标的定位及与临界概念的关系16-17与特点17-22
2.2 预设教学目标的内涵
2.2.2 预设教
2.2.1 什么是预设17-18学目标的特点18-192.2.3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19-2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设目标的实施现状分析22-30标的两大主要价值取向22-2522-24
3.1 学目
3.1.1 行为目标取向
3.2 课堂预设教学3.1.2 过程目标取向24-25
25-30目标存在的主要误区25-26
3.2.1 认知方面的误区
3.2.3 表述方面3.2.2 设置方面的误区26-28的误区28-3030-4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设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4.1.1 4.1 课堂阅读教学预设目标的设计30-37教学预设目标设计的维度30-33依据33-3535-36
4.1.2 课堂教学目标预设的4.1.3 课堂教学目标预设的原则4.1.4 课堂预设教学目标的陈述36-37
4.2 课堂阅读教学预设目标的实施37-45用三维目标或整合目标37-38教学目标38-42的达成4245-46
4.2.1 根据内容的解读使4.2.2 以教学活动为中心实施
4.2.3 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评价目标
结论4.2.4 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42-45参考文献46-47
致谢47
第二篇:浅析教学目标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
浅析教学目标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
淳化县方里学区 寇润利
一、课堂生成的意义
“对智慧没有挑战的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也不具有生成性。从生命的高度来看,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被灌输的器皿,更不是书本奴隶、教师的“应声虫”,而是要体现出“个性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生命力的学生。而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其主要任务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当学习的“主人”。
二、当今课堂的现状
叶澜教授曾如此描述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课时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照教案设想做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这段话精辟的评价了传统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的课堂出现了这样的尴尬:面对老师精心备好的课,学生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新情况生成出来,或是提出与教学目标相差甚远的问题,或是表达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或是出现教学设计以外的偶发事件……这些“节外生枝”的情况会迅速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共鸣。如果教师置之不理,继续按照预设的目标进行教学,学生会失去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将变得“死气沉沉”;如果教师遵循学生的意愿进行探讨、学习,那么课堂教学预设的任务就不能完成,预设目标也不能实现。因此,面对课堂生成的新情况与预设的教学目标不 1 统一,成了课堂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1、思想先行,理念更新。
其一,改变对教科书的态度,不再把教科书看作“圣经”,而是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重组。其二要改变对教案的认识,不再把教案看作等执行的程序,要变显性为隐性,设计应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其三,改变对教学过程的认识,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与学生共同追求新知、共同创造生命意义的一个动态的、人文的过程。其四,改变教师角色意识,作为平等的人与学生作真正意义上的对话,成为他们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最后改变对学习方式的认识,关注课堂学习,同时也关注学生课外学习、综合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等具有动态开放性、自主性的新型学习方式。
2、吃透学生,精心备课。
预设教学目标时要根据社会要求,不同年龄学习的思维及已有的学习经验来确定,同时多方面了解学生,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中有怎样的体验,对文本的解读会有哪些感悟,探究会有哪些答案,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教师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中就能自如地面对学生生成的问题,加以引导、肯定、纠正等。我国教育家袁振国认为:“要学生有感受,首先教师要有感受;要学生能体验,教师首先要能体验;要学生动情,教师首先要动情。”那么,教师在备课中更应精心地研读教材,只有深刻地读懂文本,当学生课堂生成问题时就能灵活地加以引导了。
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是新课改下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也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课堂生成与目标预设是对立的,矛盾的,更是统一 2 的。让我们的教师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凭着厚实的学识,扎实的基本功,灵活的教学机智,驾驭好千变万化的开放性的课堂。唯有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第三篇: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育论文
我们语文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直接导致了课堂效率的低下:
首先,目标要求过高或过低。一是教师没有吃透教材,二是教师对学生了解不够,高估或者低估了学生认知水平和语文能力。目标要求过高,脱离学生实际,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目标内容茫然不知所措,加重学生思想负担,教学任务无法完成,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目标要求过低,所教内容学生低年级已经理解并掌握,到了高年级还是不断训练要求,学生勉强学习,教学效益低,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
其次,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忽视语文本体性。对教材没有进行深挖、吃透,灵活组织,导致教学目标的不明确。要么面面俱到,凸显不出重点,加上补充大量资料,内容过多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要么目标确立过低,课堂容量太小,一节课只抓一两段,密度小,学生掌握不到实际知识。
教学过程中只是热闹的解读文本内容,忽视了语文本性,将语文课上得像生物课、科学课等等。用洪镇涛老师的话说就是“我们都热心去种别人的田,却荒了自己的地”。
那么,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合理明确地确立教学目标呢?笔者觉得应当注意下面两点:
第一,准确深入地解读文本,深入地了解学生实际,结合文本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确实可行及落实。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应该根据学段和单元目标,结合学生阶段特点和认知能力,照顾学生的认知差异,不能确立过高于或过低于学生实际的目标。
第二,确立教学目标应该整体把握,突出重点,突出语文本体性。
课堂教学目标不能过于宽泛,要突出教学目标中的重点,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要想面面俱到,平均分配教学时间,只能都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所以,必须结合学段特点和文本特点,筛选出教学内容,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并突出教学重点。在确定目标时要结合文本培养学生感受语言、品味欣赏语言的能力,重视语言学习和训练,突出语文本体。文本中涉及其他领域的知识点到为止。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我们深入钻研教材、整体把握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筛选教学内容,合理明确地确立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出语文本体性,我们的课堂就有了导向性,我们的课堂就会充满语文课的味道,教学的实效性也就有了基础保障。
第四篇:《犟龟》教学预设
《犟龟》教学建议
江夏区教研室
张春霞
童话故事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本中。因为童话的文体特点,孩子们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高年级也偶尔会出现童话课文。德国作家米切尔·恩德的《犟龟》就是其中一篇。
《犟龟》是一篇励志童话,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看就明白,但蕴含的教育价值却不是简单就能悟出来的。曾听几位老师讲过这课,效果一般,处理方式大同小异:熟读课文,整体感知,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第二步,研读课文,从犟龟跟几个小动物的对话中感受犟龟的形象。由与蜘蛛的对话感受犟龟的满怀信心、自信;由与蜗牛的对话感受犟龟的虚心接受意见、知错就改;由与壁虎的对话感受犟龟的不迷信权威;由与乌鸦的对话感受到犟龟的坚持不懈。最后通过美好的结局让学生感悟文章主旨: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第三步,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身边有没有这样的“犟人”,回归主题,解读“犟”的多层含义。第四步,要求学生回家写读后感。从面上看,课上教师确实让学生经历了听说读写的过程,可是,仅仅如此,我觉得还没有突出这篇童话的真正教育价值。
因为学生在预习时,就很容易通过文本读出犟龟的“坚持不懈”,读出“信念”的重要性。可是,如果两节课后,学生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这个层面,教学目标就不能算达成。
这篇课文放在六年级下册,我们首先要考虑高年级的阅读教学重点。我们的教学,学生会有哪些收获?
听完老师的课,我也想到是不是可以从下面三个层面着手:内容(情感)、形象、形式,引导学生去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让内容浅显、意蕴深长的文章发挥它应有的价值。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复述课文,初步感知形象。
第一步,通读全文。要求: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理清文章顺序,小乌龟前后都碰到了谁?都说了什么?学生自读8分钟后,教师提出要求,复述故事。因为复述主要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更何况这篇课文故事情节性强,容易引起学生复述的兴趣。
第二步,有了复述的基础,要求学生再读,可以是指名读,可以是同桌互读,也可以学生自主大声读,教师要提醒学生在读中特别揣摩人物的对话,尝试读出一点“味道”。最好有对话的部分,同桌能分角色读。学生都能字正腔圆地读好后,要求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犟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人物形象。这样,第一课时的时间就到了。学生读好了课文,初步感知了形象。这节课,老师的任务很轻松。第二课时就需要老师的引导点拨了。
第二课时:研读课文,深入感受人物形象,读写结合,领悟童话特点。
第一步,学生自由读文章4——12自然段,找到犟龟说的话,思考:犟龟这些话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从犟龟与其他小动物的对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开始作批注。交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四处“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让学生逐步感知“要达到目标,是要与困难作斗争的,需要坚持不懈;不能瞧不起人,要不耻下问,对那些自己弱小的人的建议,要虚心接受,学会知错就改;还要不能迷信权威”等。
到这里了,很多老师就会戛然而止,但精彩还要继续。学生读过结尾后,老师要话锋一转,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辩论:如果小乌龟没有看到第29世狮王的婚礼,是不是这样的坚持就没有意义了?常人读这个故事,第一感觉都认为犟龟的做法不可取,太犟了,都会觉得这只乌龟傻。但作者写这篇童话的主旨却不是这样的,我们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悟出更深层次的内涵。
这时候的辩论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这个环节是锻炼学生思辨能力的最佳手段,是学生内化情感的一个极佳途径。可以让学生开始准备一下再开始,这样更有价值。教师要学会引导,让学生明白“有信念、有追求、不放弃、不抛弃”很准确,但我们还要树立一个观念:结果固然重要,但寻求结果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坚持不懈去努力,就算没看到狮王的婚礼,但是认识了朋友,欣赏了风景,锻炼了自己的毅力,内心也在这种历练中越来越强大。这难道不是一种很重要的收获吗?不过分关注结果的努力,会让人静下心来享受过程,那种只追求结果的努力,往往会因为中期结果不尽人意而半途而废。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此时,再让学生回到课题,理解“犟“的真正含义。
第三步,学生的认识上了一个层面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到课文,要学生们去关注作者的布局谋篇的巧妙。教师可以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把文中的几个小动物的出场顺序颠倒一下,行不行?说出理由。这是一个开放度很大的问题,学生通过探究,很快会发现,人物不能换。因为作者的安排符合动物的本性特征:乌鸦的黑羽毛像丧服;壁虎的高高在上、不好动,正如不作为官员的作风;猴子的机灵活泼正好适合出现在热闹的婚礼现场;蜗牛比乌龟的速度还要慢,他就象征了那些不如自己的人等等。正是这样的安排才使得这篇童话成为经典的励志佳作。经过这个环节,学生会真正感受到大师作家的匠心,这对学生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学生在写童话时,瞎编的多,对故事人物随意安排。
学生悟出了这些道理,教师适时地安排练写环节:乌龟参加狮王婚礼回来的路上又碰到了这几个小动物,他们会说些什么呢?请你续写童话。这时的练写比直接要求学生写读后感的效果肯定要好得多了。
这样的设计,淡化了内容分析,注重了情感体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领悟了文章的表达方法。
这个设计应该可以达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自然通透的效果。
第五篇:《南辕北辙》预设教学设计
《南辕北辙》预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想到南方去,而他走的路却是朝北方。别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在乎。人们用“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义,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学习过类似的文章,对寓言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寓言故事都是利用故事来说明道理,有的学生甚至提前看过这两篇寓言故事;而且寓言故事的内容一般比较有意思,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有兴趣。但是,对于寓言所蕴涵的深刻寓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回忆学过哪些寓言,是如何学会的,并与同学交流。预习课文时,自学生字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这两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情节,也就是要弄清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要在掌握故事情节的同时,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深入思考,一步步加深对寓言里形象的认识,体会蕴含的道理。学习目标:
1.会认“缠”等生字,会写“盘、缠、硬”等字。2.学习寓言《南辕北辙》,理解词句的意思。3.理解寓意。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件展示】1.词语学习
南辕北辙 好把式 盘缠
关系 硬要 提醒
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这些词语,然后找一个同学领读。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简要实录:
【课件展示】2.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思考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要求:带着问题认真朗读课文,完成角色扮演,然后举手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课文是同学感兴趣的朗读方式之一,概括课文的内容是考察同学们的表达能力。简要实录:
二、细读课文、分享感悟
【课件展示】1.那个人目的地是哪里?而他是怎么走的?理由是什么?
目的地:楚国
走的方向:楚国在南边,他却硬要往北边走。
往北走的理由是: 1.马跑得快 2.车夫是个好把式 3.盘缠多
要求:独立思考,然后举手回答。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课文重点的掌握情况。简要实录:
【课件展示】2.你认为那个去楚国的人能顺利的到达目的地吗? 要求:和小对子互相讨论,然后举手回答。
【课件展示】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设计意图:考察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情况。简要实录:
三、拓展延伸、丰富知识
【课件展示】1.你想对那个去楚国的人说些什么呢? 要求:和小对子互相讨论,然后举手回答。
【课件展示】无论条件多么好,你的方向走错了,就永远不会到达你要去的地方。设计意图:拓展同学们的思维,引导同学们分析去楚国人的行为是不对的,是永远到不了楚国的。简要实录: 【课件展示】2.学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求:和小对子互相讨论,然后举手回答。
【课件展示】方向错了,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了南辕北辙。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体会故事寓意。简要实录:
【课件展示】3.你能说说这个成语故事的寓意吗? 要求:独立思考,然后举手回答。设计意图:本课的教学重点,揭示主题。简要实录: 【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 简要实录:
【课件展示】
【课件展示】
【课件展示】
【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习题巩固这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回顾重点内容。简要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