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决行程问题的教学设计方案
《解决行程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相遇求路程的行程问题过程中,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图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会解决和行程有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经验激活,探索研究距离与路程的关系。
1.随图出示: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70米,4分钟到校。谈话: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出示: ①小明一共走了多少米路? 出示算式:70×4=280(米)②小明家与学校相距多少米? 出示算式:70×4=280(米)
指出:小明从家到学校所要走的路程就是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2.文字出示:小芳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60米,4分钟到校。说说根据这些信息,你同样可以求出什么? 列式算出小芳家到学校的距离。60×4=240(米)
【说明:在小明上学的情景中,以情境图的形式揭示了小明是沿直线运动的。通过提问和解答,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果一个对象沿直线运动,其出发点到终点的距离就等于它所行的路程。这也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
3.提问:如果小明和小芳是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觉得还可以求出什么?
明确:还可以求出“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出示例题: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70米,4分钟到校。小芳也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60米,4分钟到校。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4.谈话:你能试着用表示小明、小芳家和学校的图片摆一摆,再算一算吗? 全班交流,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中可能的摆法和算法: ①小明家和小芳家在学校两侧。70×4+60×4 =280+240 =520(米)②小明家和小芳家在学校同一侧
70×4-60×4 =280-240 =40(米)
指出:根据经验,我们知道小明家、小芳家和学校如果是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会有以上两种情况。小明家和小芳家的距离等于他们两人上学时所行路程的和(或差)。
【说明:基于已有的经验,再借助学具的摆放,学生很容易就研究出了三者可能的位置关系,并由此明晰了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两个运动对象出发点之间的距离等于它们所行进路程的和(或差)。】
5.谈话:如果没有图片,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你能试着画出小明家和小芳家在学校两侧的线段图吗?画一画。
展示交流:
提醒学生画图时注意:
①用直线上的三个点表示两人的家和学校,而小明家离学校稍远些。②用括线和问号表示所求的问题。
二、情境再现,演示体验行程问题的特点。
(一)进一步研究小明家和小芳家在学校两侧的情况。
1.讲述:早晨,小明打电话给他的好朋友小芳,约好两人一起从家里出发去上学。谈话:你知道他们约好一起上学的目的是什么吗?经过几分钟他们同时到达学校? 指出: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家里出发到学校,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将原来的例题简化为: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家里出发到学校,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芳每分钟走60米,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2.谈话:谁愿意来演示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家出发,在校门口相遇的情景? 请两名学生到前台第一次演示。
谈话:看了刚才两名同学的演示过程,你能借助自己的双手,一只手表示小明,一只手表示小芳,也演示一遍他们同时出发,最终相遇的情景吗?
3.谈话:我们知道了更多小明和小芳上学的细节。那两家的距离有没有因为这些细节的增加而发生改变?我们可以怎样求他们两家的距离?
进一步明确第一种解题思路:他们两家的距离等于他们两人所行的路程之和。4.谈话: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有时候需要放慢脚步,放大细节,这样有时会有意外的发现呢!
请两名学生再到前台进行第二次演示,重点演示小明和小芳每行进一分钟所处的位置。
相机提问:在第一分钟,小明前进了多少米?小芳呢?第二分钟呢?第三、四分钟呢?
借助自己的双手,用手势再演示一下这样的过程。
谈话:通过演示,你有什么发现吗?把你的发现先在小组里交流,再汇报。指出:每经过1分钟,小明都走了70米,小芳都走了60米,两人一共走了70+60=130(米)。到相遇时,两人共走了4个130米。
5.提问:你能将两人在每分钟前进的情况在线段图中表示出来吗?
指导进一步完善线段图:把小明家到学校的线段以及小芳家到学校的线段分别平均分成4段,每一段表示1分钟行走的路程。4段表示行走的时间。
提示:学校是两人同时出发后相遇的地方,我们可以用一面小旗来表示。6.谈话:弄清了两人每分钟所前行的情况,你觉得还可以怎样求他们两家的距离? 先试着做一做,再全班交流解题过程,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70+60)×4 =130×4 =520(米)
【说明:行程问题的第二种解法的理解和掌握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它的突破需要建立在学生对两个对象的位置、运动时间、方向以及结果的深刻体验上,现场演示无疑为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生动体验的机会。在完善线段图的过程中,更是促进了这种体验的内化。】
7.比一比:这种解法和之前的解法有没有什么联系?
指出:这两种解法的算式符合乘法分配律。在解题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乘法分配律由一种计算方法很快想到另一种计算方法。
(二)进一步研究小明家和小芳家在学校同一侧的情况。
1.谈话:你会用另一种方法来求第二种情况中小明和小芳家的距离吗?试一试。(70-60)×4 =10×4 =40(米)
2.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与前面(70+60)×4相比,这种解法是什么意思? 指出:小明四分钟比小芳多行的路程就是小明家到小芳家的距离,所以要先求出小明每分钟比小芳多行的路程。
【说明:当小明家和小芳的家位于学校的同一侧求两家距离,它的第二种解法算理比较抽象,即便通过演示或画图,学生理解起来依然有一定困难。如果先根据乘法分配律得出第二种算法,再对照小明家和小芳家处于学校两侧时的第二种算法的算理进行类推,无疑能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促进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三、练习巩固,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1.变式1(运动方向变化):试一试改编
放学了,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学校各自回家,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芳每分钟走60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距多少米?
谈话:你能用手势演示一下他们是怎样走的吗?
提问:根据题意和演示的情况,你能画图整理,再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70×3+60×3 =210+180 =390(米)(70+60)×3 =130×3 =390(米)
2.小组讨论、比较:与前面上学时的第一种情况相比,这两题有什么异同点? 指出:出发时的位置不同:上学时是在各自的家,放学时是在学校;行进的方向不同,上学时是面对面走的,放学时是背对背走的;结果不同,上学时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最终相遇,放学时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远。相同的地方是,都需要求两人的路程和。
3.变式2(运动路线变化):“想想做做”第2题 读题,看图说说什么是反向而行? 指出:反向而行就是背对背跑。
激疑:刚才我们所做的题目中,小明和小芳背对背走,两人的距离不是越来越远吗?为什么这儿却说两人相遇了呢?
提问:你能用手势演示一下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绕环形跑道反向而行,最终相遇的情景吗?会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两种不同的解法,说说各自的解答过程。4.变式3(情境对象变化):“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你觉得解这道题目与之前所做过的题目有没有相通的地方? 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交流:你能用画图或手势的方式来解释你的解题思路吗?
【说明:通过变化两个对象运动的位置、方向、路线以及情境的练习,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行程类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实现了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迁移、内化,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回顾总结,激发进一步研究的兴趣。1.回顾总结:
本节课,我们所研究的是有关什么的实际问题?(行程问题)
通过学习,你觉得解答这类问题需要考虑哪几个方面的因素?(位置、时间、方向、距离)解答这列问题最常用的解题策略是什么?(画图、用手势比划)(板书课题:解决行程问题的策略)2.拓展提升:
今天我们研究了两个对象同时运动的情况,如果一个对象先运动,另一个对象后运动,又会怎样呢?如果它们离相遇还有一段距离,还能求路程吗?如果它们相遇后又继续前行呢„„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第二篇: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79页例5.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结合具体事例,列出方程解决稍复杂的相遇问题。
过程与方法:根据相遇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解答,感受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注重数学练习生活实际,快乐学习列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寻找数量间的等量关系式。
教学难点: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等量关系。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1)教师:我们学过有关路程的问题,谁来说一说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
学生:速度×时间=路程。(2)引导学生:一般情况下,咱们算的路程问题都是向同一个方向走的。那么,想一想,如果两个人同时从一段路的两端出发,相对而行,会怎样?(相遇)(3)揭示主题:今天我们就利用方程来研究相遇问题。2 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79页例5.小林家和小云家相距4.5km。周日早上9:00 两人分别从家骑自行车相向而行,两人何时相遇?
教师提出问题:1,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们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理解“相距”,“相向而行”,“相遇”含义)
3,你能用图把这道题的意思表示出来吗?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了一段时间后 学生:我知道了题目中的已知信息是:小林每分钟骑250m,小云每分钟骑200m.小林和小云相距4,5km。问题:两人何时相遇? 学生:“相距”是说两地之间的距离;“相向而行”是他们两人互相面对着面而行;“相遇”是他们两人碰到了一起。学生:用线段图表示为
老师:对,你们很棒!回答的很正确。
教师:有同学知道这副线段图表示的意思吗?你们用手比划比划这两个人。他们是怎么走的,边比划边说说。
同学用手比划:两地 同时 相对(相向)相遇
活动:让学生上台走一走演示相遇,并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
老师提出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独立列式解答,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伙伴商量商量。
教师引导学生:这里的路程已经不是一个人行驶的了,而是两个人行驶的路程之和。相遇的时间就是两个人共同行驶全程用的时间。
学生交流汇报: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教师质疑:现在能不能求出小林骑的路程和小云的路程呢? 引导学生汇报:都不能求出,因为他们行驶的时间不知道。再思考:他们俩行驶的时间一样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后会发现:他们是同时出发,所以相遇时行驶的时间应该是一样的,可以把他们行驶的时间都设为x.教师让学生根据分析,尝试列方程解答问题。小组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小林骑的路程+小云骑的路程=总路程 解:设两人x分钟后相遇。
0.25x+0.2x=4.5
0.45x=4.5
X=10 答:两人在9:10相遇。
教师:你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思考交流一下。学生交流汇总:学生1:
(两边的路程分别分成了若干段,分别表示每一分钟行驶的路程)
学生2:
两人每分钟骑的路程和)×x=总路程
解:设两人x分钟后相遇。
(0.25+0.2)x=4.5
0.45x=4.5
X=10 答:两人在9:10相遇。
教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想出来的,这每一步是怎样来的。这一段一段的路程表示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汇总:
学生:可以先求总速度,就是他们两人一分钟骑的总路程,相遇时间一样,再乘以一起骑的时间(相遇时间)就是他们一共骑的路程。设相遇时间为x.教师:真聪明,你回答的真棒!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知道这两种方法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引导小结:在相遇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 甲的路程+乙的路程=总路程
(两人每分钟骑的路程和)×相遇时间=总路程 3.巩固拓展
教师出示例题:
两个工程队同时开凿一条675m长的隧道,各从一端相向施工,25 天打通。甲队每天开凿12.6m,乙队每天开凿多少米?
教师引导:1 自己读题,找出已知所求,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
2.用方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自己试着做一做。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动手完成。
若干分钟后对学生的解题过程汇总: 学生:解:设乙队每天开凿x米。
(12.6+x)×25=675
12.6+x=675÷25
12.6+x=27
12.6+x-12.6=27-12.6
X=14.4 答:乙队每天开凿14.4米。4 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有哪些收获? 引导总结:
①通过画线段图可以清楚的分析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②解决相遇问题要用数量关系:甲速×相遇时间+乙速×相遇时间=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路程。
③列方程解求速度,相遇时间等问题时,首先要根据以前学习的相遇问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再正确的解答。5 作业
完成课本上第82页11,12,13,14题。
(谢谢)
设计人:沙口镇下新河中学 杨燕
2017年12月9日
第三篇:教案解决行程问题
解决行程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解决行程问题的策略(线段图)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解决行程问题以及类似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感受画图法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会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教学难点: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课明标
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为了能来和大家一起上课,老师早早的就出发来学校了。
(ppt出示)这一路,我们用了20分钟,已知,我们的速度是0.8千米/分。请问这段路一共有多长?
谁会计算呢?数量关系是什么呢?(指名学生口答)
(出示课题):涉及速度、时间、路程等关系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行程问题”.2、复习旧知:
速度、时间、路程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创设情境
1、出示题目。
1)、读题:从题目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学生说出每个人所用的时间,速度,求两人所走路程和)
2)、关键词:题目中存在3个关键词,看哪位同学找得又快又准。(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这三个词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3)、注意:题目当中还有哪里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4)、(题目中的信息比较多,为了让同学们能清楚、直观的理解题意,我决定借助线段图来来帮助我们整理这些信息。)对于线段图,你知道一些什么?
2、小组合作,初步感知
请用直尺,铅笔在白纸上画出线段图。尽可能的用画图的方式表达出你对这道题的理解。注意将题目中的相关信息整理出来。
(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学生的整理过程,调控时间)
3、展示交流
哪一位学生来展示你整理的结果?说说你是怎么整理的?每一部分各表示什么?
4、归纳小结
(课件出示画线段图整理的结果)
强调:用线段图整理信息要注意,先确定两点表示小明家和小丽家,再连接两点画一条线段,中间画出相遇的地点,学校离小丽家稍近一些。用括号线和问好表示所求时间。
(学生小组内比较自己整理的结果,共同提出改进意见)
5、看图列式:
用两种方法计算出结果。
根据线段图,我们直观的可以找到等量关系式。根据等量关系式列式计算。
6、回忆巩固
解决行程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三、拓展练习,巩固提升
1、“试一试”
认真读题,明确信息。
学生独立画线段图,再解答。
展示交流:用线段图是怎样整理信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比较:这道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想想做做” 读题明确信息。
画线段图整理信息并解答。
交流汇报:学生结合图说数量关系,说解题思路。
3、“想想做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小结
用线段图的方法整理信息一定要注意,信息整理全面准确,标注清晰,简介明了。
你还有哪些新的收获呢?
第四篇:解决行程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行程问题的策略
杏花村小学 包桂萍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苏教版第8册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学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数量关系以及会解答某一单个物体运动的问题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与以往不同的是有两个物体在运动,教材上的例题介绍了其中一种,即“两个物体同时相对运动结果相遇”的情况。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并使学生掌握解题的两种策略,同时也为后继学习更复杂的应用题做好准备。
我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综合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两个物体相对运动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速度、时间、路程这三个相关量之间的关系及变化趋势;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并掌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策略。
2、发展性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联系生活素材,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和创新的精神以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量和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与数学运算的意义建立联系,能正确地确定算法。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能运用有关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分析问题的思路,掌握分析方法和解题思路。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能告诉大家你都喜欢看哪些动画片吗?为什么喜欢看?你们想知道老师小时候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吗?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喜欢看吗?对,因为他很聪明,在解决问题时很有头脑,很讲究策略。
2、你们也象 一样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吗?那我们在做事情、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也要先想一想用什么策略来解决?
师:其实在我们的数学上,用数学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需要策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学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出示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创设情境,复习揭题
谈话:今天老师要来问问我们班级有没有哪位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你有没有留心过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呢?生答。看来你们跟小明一样是个大马虎,今天小明在上学的路上特意留心了一番,他发现自己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70米,走了4分钟(课件演示)你知道从他家到学校有多远吗? 生口头列式子:70×4=280米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你看,小明这么一走,就走出了一个重要的关系式,这是我们过去学习的知识。介绍“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出示:速度*时间=路程 今天我们就在“速度”、“时间”、“路程”这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再研究点新问题,怎么样?
三、探究,认识并运用策略解决行程问题。
1、理解词语“同时、相对、相距、相遇”
师:接下来有这么几个词,你们读一下,自己读自己的。出示“同时、相对、相距、相遇”,好了,能用你们的动作和语言把这四个词语表演出来吗?两个人一小组,好不好?(生小组合作)小组演示,两人上台(同时—--他们俩“预备走”叫不叫同时?相对—---生面对面,师让一生或两生背对问:这叫相对吗?不叫,转过来。相距—---他们俩中间有一段距离,只要没挨在一起就行。相遇—---老朋友相见,充满了感情,这就叫相遇。)
师:那这样,你暂时叫小明,站左边,你叫小芳,小明小芳面对面站好,8:00开始同时从家向学校走来,8:04两人相遇了,大声告诉大家,你走了多长时间?你呢?他们同时用了几分钟?为什么是4分,同意吗?好了,同学们,我们现在又通过演示了解了4个基本概念同时、相对、相距、相遇,那么有了这么一个基础,我们来挑战一个难关好不好?
2、课件出示例题:早晨,小明和小芳同时从自己家里出发走向学校,小明每分钟走70米,小芳每分钟走6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到相遇点学校在哪里?中间?离小芳较近?说出理由)那么老师奇怪啊,同学们,小明和小芳相对而行,正是这样一个信息,你们却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你们同意哪种观点?生答,再问错生,听了别人的介绍,你有什么启发?(读题一定要细心)然后问他们相遇时用的时间相同吗?分别用了几分钟?)
3、指导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问:你们打算用什么策略把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很清楚地整理出来?(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画线段图或列表的方法进行整理)列表法我们已经学过,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我们一起来填一填.生口答,师用课件演示.提问:我们用列表法整理了条件,有什么好处吗?(有条理,更清晰)今天我们重点要研究的是如何画线段图整理.问:先画什么?(一条线段,左端表示小明家,右端表示小芳家.)师演示,学校画哪里?还要表示哪些信息?(他们的速度和时间)怎样在线段图中
表示呢?接下来会画了吗?生动笔尝试.交流画法(生作业展示并根据线段图说题意)问:怎样表示问题呢?
4、解决问题
问:你能根据我们整理的结果,来求出两家相距多少米吗?(生列式解答,写在书本上。)全班交流(有没有勇敢者上台?有没有不同的做法?综合算式可以吗?两人交换下意见,师巡视。写好的同学请坐好,有没有困难的同学?)
解法1:70×4+60×4 解法2:(70+60)×4 生作业纸上台演示。
同学们,这两种方法,你们喜欢哪种就个哪种,好吗?老师今天很高兴,开始同学们一个问题都不问,后来有不少同学都举手提问了,我希望你们继续保持好良好的学习势头。受老师的表扬,怎么一点表情都没有啊,呵---终于给我灿烂的笑脸了。还愿意继续接受挑战吗?来,为自己喊一声“加油!”。
5、课件出示“试一试”。傍晚放学后,小明和小芳同时从学校出发回家。小明向西走,每分走60米;小芳向东走,每分走55米。经过3分,两人相距多少米?(先画图整理再解答)
生独立完成,并交流解题方法,作业展示。
6、比较两题异同点。
小结:虽然两人开始时站的位置不同,走的方向也不同,但从图上可以看出两题求的都是两个人一共走过的路程,所以都可以先求出每个人走过的路程再相加,或者先求出他们的速度和,再乘时间。
四.巩固练习想想做做2
下午第一节课是体育课,小明和小芳在学校的环形跑道上跑步
(课件出示题目和图)
提问:要求跑道长多少米,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样求?怎样列式呢?在小组中讨论讨论。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追问:如果把这条线剪断,拉直,你发现了什么?
这题有那么一点复杂,也有那么一点挑战性,送给你们回去思考,好不好?
五.梳理新知,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帮小明,小芳解决了不少问题,那这几个问题都跟行程有关,同学们,能说说你们这节课的收获吗?(主动提问,审题认真)
师总结:列表与画线段图这两种方法都是我们解决行程问题的策略, 列表的方法能助其一臂之力,但是有关行程计算的实际问题更适合应用画线段图的策略来解决,数学家华罗庚就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隔离万事休。
第五篇:《行程问题 》教学设计
《行程问题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54页的内容及练习八的5~10题。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使学生知道速度的表示法;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
2、通过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汇报展示、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数学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速度的概念及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
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调查。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你知道他们的速度吗?
(1)学生自由发言。
(2)出示几种交通工具的速度: 自行车
每分钟行驶225米 公共汽车每小时行驶30千米 摩托车
每小时行驶15千米 小汽车
每小时行驶60千米
师:可以看出,同学们真留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与“速度”有关的数学问题——行程问题。
2、提出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呢?
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目标:(1)速度指的是什么?怎么表示?
(2)行程问题中有哪些数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于生活。同时激发发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带着明确的目标进行自学。
三、分层练习,拓展延伸
1、基本训练
(1)出示几种速度,用简便方法写出来(练习八第5题)。猎豹奔跑的速度可大每小时110千米 蝴蝶飞行的速度可达每分钟500米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40米(2)练习八第6题。
2、拓展提高(1)速度 时间
路程 225米/分 12分
10小时 1200千米 50米/秒
350米
学生独立计算,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步行20分钟,他的步行速度是95米/分,每天上学放学要走两个来回。小明每天上放学一共要走多少米?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层次性作业,使各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所巩固提高。
四、总结反思,布置作业
1、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作业:练习八的第7、8、9和10题(第10题是提高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