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述材料科技的地位
简述材料科技的地位
摘要: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20世纪70年代,人们把信息、材料和能源作为社会文明的支柱。80年代,随着高技术群的兴起,又把新材料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作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90年代以来,材料、信息、能源和生物技术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现代社会,材料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既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的里程碑,又是社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与先导。
关键词: 物质基础,技术先导,战略需求,重要产业,发展前景
一、人类进步的物质基础
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勾画了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人类使用材料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悠久。人类早期的历史,就
表1-1 人类使用材料的七个 是以所用的材料来划分成“石器时时代的开始时间○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石器时代 的。见表1-1,从远古的石器时代到公元前10万年
公元前3000年 青铜器时代 公元前的铁器时代,金属的使用标
公元前1000年 铁器时代 志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开始
水泥时代 逐渐进入文明的社会。到18世纪钢公元0年
时代的来临,引起世界范围的工业1800年 钢时代 革命,因而产生若干基金发达的强1950年 硅时代 国。继钢时代之后,1950年开始了1990年 新材料时代 硅时代,这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时代,对当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钢时代和硅时代中,人们强烈的认识到材料科技对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作用。无论是专门从事研究材料的科技人员,还是经济学家、财政金融的银行家、企业界的巨头,直到经济决策人的国家领导阶层,都密切注意材料研究的动向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把握住时机作出正确判断与决策,以使在世界经济发展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是国民经济,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也是新技术革命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材料的发展水平制衡了整个社会科技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
二、社会现代化的技术先导
我们都知道,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材料,特别是新材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先导,是高科技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先锋。”○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发明带动了纺织机械、交通运输工具(火车、轮船)和发电、输电等的发展。但是,不要忘记,蒸汽机的发明除了物理学和机械学的发展基础外,它的重要的物资基础是材料。显然,没有钢铁材料的发展也就没有蒸汽机的出现。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现代科学与科技的发展已离不开材料的发展,材料科学与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的突破,都会引起生产技术的革命,给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把人类物质文明推向前进。大家都知道,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有电子管制成,信息处理速度仅每秒10万次,体积有几个房间大。而我们现在的计算机,信息处理速度已达每秒上亿次,体积仅为世界第一台计算机的几十万分之一。没有电子材料的发展,特别是半导体材料的发展,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以航天技术的进步为例,“现代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一靠信息网络的大发展,形成全球性的电子商业;二是运输工具的高效、远程、大容量。前者是电子及光电技术发展的结果,后者是航空技术与水上、地面运输工具不断改进的结果,这些都与材料有着密切联系。”○航天与卫星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对材料的要求处理高比强度和高比刚度之外,还需要耐超高温、抗辐射、耐粒子云以及原子氧侵蚀等的材料,对比强度和比刚度的要求更为苛刻,因为航天飞行器每减重1kg,可使运载火箭减轻几百千克。这就说明材料在航天技术的重要性。
从以上可知,说明材料,特别是先进材料与现代文明的关系十分密切,而且先进材料是先进技术的先导。没有半导体和其他功能材料,就不会有今天的信息社会,没有耐高温、高强度的材料,就不会有今天的航空航天技术,而且全球一体化、人类社会的频繁往来就会存在很大阻碍。
三、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
当今是高技术主宰着社会,一方面高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又是国防安全的保证,另一方面高技术是传统产业改造和发展支柱产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先进材料又是高技术的先导和基础,所以开发先进材料已受到高度重视。
先进材料具有强烈的基础性、支撑性、技术价值和迫切战略需求。材料的发展水平高低已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标准之一。
资料显示,在未来20年时间里,我国会在能源方面面临一系列挑战。这一时期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经济结构、城市化水平、居民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阶段。而能源材料是解决能源危机的关键。“能源材料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新能源技术材如果我们能在能源材料方面取得突破,不仅能解决料、能量转换与储能和节能材料等。”○即将到来的能源危机,而且能大大促进我国今后的发展。
材料科技的发展对国防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从简单的兵器到飞机坦克、从简单的手机到通信卫星,材料的发展制约了这一切。材料产业的发展如果没跟上科技的步伐,那国家势必遭到如清朝时期般的凌辱。所以,国家要发展,材料科技先行。
四、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人们往往用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水平来衡量一个行业的发展水平,一个国家的国力强弱,科学技术的进步程度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
第一次工业革命,欧洲各国特别是英国一跃成为世界强国就是借助了钢铁材料的大力发展;二战后的日本认识到那时的世界仍是处于钢铁时代,于是大力发展自己低成本而且高质量的钢铁业,经济得以有了很快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日本迅速从二战中恢复的一大主要原因;在1970年以后,日本认识到当时世界已处于硅时代,因此瞄准了硅材料,发展半导体工业,使得家用电器的生产在世界市场中占有绝对优势。但是英国却忽视了硅时代的到来,其结果当然是经济迅速落后日本。英国人今天抱怨说:“英国没有硅工业了,英国从第一流的经济大国变为第二流的经济发达国家,而日本却从第二流的经济发达国家变为第一流的经济大国,英国的状态恰似一个仍停留在石器时代的国家,而没有进展到青铜器时代。”
材料科学是现在世界各发达国家和我国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美国总统布什的科学顾问Allany Bromley曾经明确说:“材料科学在美国是最重要的学科”。早在1986年就有人提出了“先进材料对未来的宇航、电子设备、汽车以及其他工业的发展是必要的,材料科学的进展决定了经济关键部门增长速率的极限范围。”的观点。○可见,材料科学是技术进步的支柱,是一个国家发展有力的保障,它的发展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产业。
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毋庸置疑,未来材料科技发展的方向为:精细化、超高性能化、高功能化、复杂化、生态环境化、智能化。
近年来,人们觉悟到:人类对宏观物体的知识已经比较丰富,对原子—分子尺度的微观世界的知识因近代物理的进步也有进展。但对于“纳米世界”的研究和利用都很不够。所以纳米材料和器件研究正在成为“大热门”。纳米技术研究正酝酿着材料科学技术的新突破。
现在世界很多地区都处于缺水状态,那么能“筛”出海水中的淡水——分离膜材料的广泛应用便可以解决这一棘手问题。“这种膜材料是应用纤维素衍生物、聚氯乙烯、聚乙烯醇等高分子材料制备而成„„这种膜材料就像筛子一样,它能够让水分子通过,而把海水中的泥沙、盐分、细菌及其他杂质‘筛’掉„„”○世界上首个“芯片人”的问世就已经意味着那并不遥远,齐云·沃里克是世界上第一位在人内植入硅芯片,借助该芯片与电脑网络的联通作用,成功地进行了各种自动控制实验的人。“长23毫米、直径3毫米的小型玻璃管„„管内装有一枚芯片及微型电磁线圈„„芯片含64条指令,这些指令通过特殊信号发出,网络传感器收到这些指令后,再将其传入
7他的实验证实了人体内的移植物能一台主控电脑,电脑便根据指令完成各种自动操作。”○与外界进行通信,那么也就能用于未来实时观测人体的健康状况。
材料学科的发展,未知与挑战并存,但前景依然广阔。
总之,材料科技的重要性及地位任何时候都不会下降,可以说,谁把握住了未来材料学科的发展,便占据了主动权。
参考文献:
「1」 西安交通大学 石德珂著:《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2」 邓海金,陈秀云等著《重新构架一切——新材料》,科学出版社1998年。「3」 冯端,师昌绪等著《材料科学导论——融贯的论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4」 《产业透视》2004年第8期,张志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能源材料战略需求与中长期科技发展》。
「5」 《科学的美国人》杂志,1986年专期。「6」 奚同庚著《原来如此——无处不在的材料》,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年。「7」 神奇的科学奥秘编委会著《神奇的科学奥秘——材料科学的奥秘》,中国社会出版社2006年。
班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专业
学号:083882 姓名:龚道程
第二篇:关于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简述
西方哲学史论文
学院: 土木学院 班级: 08-3班 学号: 04号 姓名: 霍凯
关于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简
[论文摘要]西方科技伦理思想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西方古代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肯定科学技术的价值,重视科学技术的功能;初步探讨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提出科技道德准则;重视科学家自身的道德修养。西方近代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强调科技道德并非起源于宗教道德;剖析科技与道德的关系,提出统一、对立、分离三种观点;提出求实精神、怀疑精神、创新精神、献身精神等科学精神;进一步校准科学道德准则。西方现代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探讨科学家应肩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规定科学技术领域的道德要求。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的特点是:较早提出科技人员的道德问题;十分注重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特别强调价值中立的科技伦理观。
[论文关键]西方科技伦理思想 简述 特点
一、西方科技伦理思想
西方科技伦理思想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其思想内容依次为:
(一)西方古代科技伦理思想
西方科技伦理思想在古希腊罗马的神话传说中已初见端倪,诸神与英雄在同自然环境作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力量和品德,在一定程度上曲折地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的科技道德思想,包括善战胜恶、造福人类、追求真理等。它不仅对当时的自然哲学家、政治家,而且对后世的科学家、伦理学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西方科技伦理思想最古老的宝库。这一时期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1.肯定科学技术的价值,重视科学技术的功能。这是科技道德精神的重要表现。虽然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但当时的科学家和哲学家已经开始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价值。例如,毕达哥拉斯学派特别崇尚数学与医学,认为数学是“最聪明的事物”,医术是人“最有智慧”的表现,而知识则是“最有力量”的。
2.探讨了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问题。赫拉克利特认为科学研究是为了按自然办事,听自然的话,即认识与服从“逻各斯”,以便过上理性的、道德的生活,达到认识幸福的目的。他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用智慧把握“逻各斯”,而不在于物质享受,如果只是狼吞虎咽地吃饱肚子,那么就把人降到了牲畜的水平。苏格拉底把具体的科学知识与道德关系上升到一般命题,提出“美德即知识”的命题,认为科学的真知与道德的真知都是知识,知识即善。在此命题中,他把求善与求真相统一,以真为善的基础和前提,使德行与知识相一致。苏格拉底客观地预示出人类道德与科学知识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总趋势,从而揭示出科学发展和道德进步二者互为条件的内在规律。亚里士多德也提出:“一切技术,一切研究以及一切实践和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标。所以人们说,万物都是向善的。”所以,数学、物理学等是高尚的科学。在他看来:“在科学的理智活动中,凡是思辨所及之处都有幸福,思辨力强,享有的幸福也就大,因为思辨本身就是荣耀。”
3.提出科技道德准则。西方学者较早认识到科学家必须注重一定的道德标准,其中柏拉图、德谟克利特、赫拉克利特等人则明确提出具体的道德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崇尚科学知识,轻薄名利钱财。这是古代科学家和哲学家的普遍品质,包括一些贵族富人都很重视科学知识。最有代表性的是赫拉克利特,他出身王族,是王位的继承人,但他为了探求科学真理把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弟弟,独自一人隐居山林专心进行科学研究。(2)重视自然和观察实验。古代科学家主张向大自然学习,他们认真观察天体和生物,通过对动物的解剖来进行科学研究。(3)提倡为国家服务。这是古代进步政治家和科学家的共识。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维护国家的利益是个人应尽的道德义务。正因如此,当罗马帝国的军队侵犯阿基米德的家乡时,年逾古稀的阿基米德挺身而出,用自己发明的抛石机、弩炮等先进武器对付敌人。(4)提倡谦虚谨慎,自我批评。科学家们较早提出“不能自以为是”、“自满是进步的退步”等观点,认为有了成绩不应自满,更不应到处炫耀。(5)实行科学保密。当时的科学家注重对科研成果的保密。例如,毕达哥拉斯对其学派的成员有着极严格的规定,不准将科学成果私自外泄。他们只把自己的哲学秘密口头告诉给亲友,而不行诸于文字。
4.重视科学家自身的道德修养。科学家们追求灵魂与肉体、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他们认为道德修养的目标是通过沉思默想、祛除灵魂中的“污秽”,通过过简单的生活,使身心达到健康,做“最优秀的人”。例如,德谟克利特提出的修养目标是成为“贤智的人”,其中“贤”指的是道德,“智”指的是智慧、知识。亚里士多德也提出,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是有智慧的、高尚的、幸福的人。理想人格中包含智慧因素,换言之,是把“智”作为道德人格的重要方面。
(二)西方近代科技伦理思想
与16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末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相适应,近代西方的科技伦理思想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趋于成熟,显示出其对科技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如牛顿、卢梭、休谟、培根、波义耳、笛卡儿等人的科技伦理思想。其中又以培根的科技伦理思想最具代表性,可以说培根是科技决定论的先驱。这一时期的科技伦理思想主要可归纳为:
1.强调科技道德并非起源于宗教道德。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从哥白尼向宗教神学提出挑战,到后来牛顿通过他所创的“神的第一次推动”恢复了哥白尼与伽利略所动摇过的“神定方案之可信”,都导致了长期以来科技伦理与宗教伦理的一致关系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达尔文等进化论者不仅证明了人不是由上帝创造的,而是由高等动物进化而来的,进而还创立了进化伦理学来说明道德的起源与发展。这驳斥了基督教道德的欺骗与伪善,使伦理和宗教完全分离。宗教所讲的道德是以神为主的,而人类的伦理道德则是以人为本的。此时的学者也认为宗教神学使人脱离自然,阻碍人类认识的发展。培根就明确反对宗教迷信,反对宗教崇神贬人,虽然他对基督教表现出相当的虔诚,但实际上他却是无神论者。
2.剖析科技与道德的关系,提出统一、对立、分离三种观点。对科技和道德关系的剖析,存在分别以培根、卢梭、休谟为代表的三种完全不同的观点:(1)科技与道德相统一。培根提出“科学就是力量,力量就是科学”的口号,认为科学有道德的价值,科学进步会给人类带来利益;同时道德也有科学价值,品德高的研究者容易获得科学真理。(2)科技与道德相对立。这种观点认为科技与道德是互不相容、彼此排斥的。如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中提到,随着科学与艺术的完善,人们的灵魂腐化了,美德消失了。(3)科技与道德互相分离。这种观点认为关于感情领域的道德同关于事实知识的科学没有关系。休谟认为科学与道德是中立的,作为反映事实领域的科学技术与作为价值领域的道德是分离的,不能从“是”推出“应该”。19世纪上半叶的空想家对这一时期科技与道德的关系也作了深入思考。他们一方面无情地揭露社会中科技与道德的尖锐对立,另一方面却不认为这是由科技进步造成的。
3.提出求实精神、怀疑精神、创新精神、献身精神等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指的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道德精神,它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家的研究发明。这些科学精神直到现代还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1)求实精神。科学家在重视自然现象、重视观察实验的同时,也注重实事求是。他们常常与发明家、工厂主一起研究生产与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从而拿到第一手资料,以便更客观地进行科学研究。(2)怀疑精神。“怀疑一切”是当时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对任何人的话都不要信以为真,对任何看到的事物都不要盲目相信,一定要追根究底,找出事物现象背后的本质。近代自然科学就是伴随着这种怀疑、批判精神的增长而萌生、发展的。(3)创新精神。科学家在科研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好奇心、进取心以及取得成果的光荣感、幸福感,从而增强了这一时期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力和创新力。(4)献身精神。以布鲁诺、哥白尼为代表的科学家不畏教会的迫害,不畏艰难险阻,不求名利享受,专心致力于各种科学实验与理论研究,以生命的代价来换取真理,成为人类的骄傲。
4.进一步校准科学道德准则。科学道德准则贯穿于整个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过程中,成为调节科学家之间、科学家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按照自己或所属团体所制定的科学道德准则行事。例如,爱迪生奉行为人类发展而刻苦钻研、奋力拼搏等科学道德准则;达尔文提出在科学研究中要遵循追求真理、献身科学、不重名利、忠于事实、谦虚谨慎等道德准则。(三)西方现代科技伦理思想
从19世纪末到当代,西方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科技革命时代.而科技伦理思想也进入了蓬勃发展与全面繁荣时期。这一时期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1.探讨科学家应肩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由于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大大增强,技术的双重效应日益突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出来的军事武器的巨大杀伤力,特别是核武器已积聚到有可能多次摧毁地球与整个人类,使得科技专家面临着重大的道德责任与义务选择问题。部分科学家认为,他们虽然肩负道义责任,但对新技术被应用于社会生活所产生的负效应却又无法控制、无可奈何。但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他们不仅在科学研究中负有道德责任,而且还有义务通过参加社会活动,使科学造福于社会,而不是祸害于社会。另外还有一部分科学家认为科学研究不存在道德和责任,这是西方的价值中立观,这种观点在西方少数极端科学家中屹立不倒。
2.规定科学技术领域的道德要求。在当代,科学技术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未来。为了保证科技研究活动的正常进行,更好地为国家、民族和人类的利益服务,不少国家的科学团体与科研机构向科学家们提出了道德要求,并以法律方式对其进行具体规定。例如,早在1948年,世界科学工作者联合会通过的《科学家宪章》规定了科学家个人或集团对于科学、社会、世界应负的责任,其中关于科学责任的有4条:(1)维护科学研究的健全性,抵制对科学知识的压制和歪曲;(2)全部公开发表科学上的成果;(3)跨越种族乃至民族的障碍,与其他科学家协力合作;(4)适当考虑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平衡,以确保科学的发展。1949年,国际科学协会联合理事会第五次大会通过的《科学家宪章》,对科学家的责任与义务也作了9条规定,如科学家“要保持诚实、高尚、合作的精神”,“受雇时需了解工作的目的,弄清有关道义的意义”,“防止对科学的错误利用”,“强调与发展科学技术所具有的人性价值”,虽然“有权公开发表自己所从事研究的成果”,但“出于社会的或伦理的正当理由而必须加以限制者除外”,等等。这些规定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真执行。
此外,现代西方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都十分重视科技道德的研究,提出许多宝贵思想:一是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问题。美国著名哲学家杜威将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上升到哲学中心问题的高度,并主张通过理性、实验与科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将两者统一起来;罗素在科技与道德关系问题上的观点虽然比较复杂,但总的来说他肯定科技的道德功能,认为不懂得科学是野蛮的道德准则存在的根源,科学有助于克服社会上的不良行为,科学的发展将会使人们的道德更加美好。杜威与罗素的观点将这个问题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二是在科学研究的动机与目的问题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如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科学学的奠基人贝尔纳说:“我们不希望人们决定当科学家仅仅是由于科学工作收入丰厚,或者„„由于科学家能摆脱商业工作的许多令人不快的限制。”‘为人类服务”、“为社会无私奉献”应该是科学研究的目的与动机。“科学发现,不论是思维性还是实用性的,都应该由一切能利用它的人加以支配,而不应作为私人或国家的机密秘而不宣。”三是在科学家的人生价值观问题上的卓越见解。如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对人类从根本上说是善的,而技术应用到实际时则有双重效应,由此产生了科学家的道德责任和人生价值观。
二、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的特点
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可以将其特点归纳如下:
(一)较早提出科技人员的道德问题
西方科技伦理界较早鲜明地提出科技人员的道德标准问题。毕达哥拉斯最早意识到并提出科技人员的道德问题,他制定了许多科技从业者所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后来有位叫希波克拉底的医生也制订了相对系统的科技人员行业规范体系。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科学技术还不是特别发达的情况下,西方人就已经注意到科技人员的道德问题,这是具有远见的。在知识的价值取向上,涉及科学的道德价值问题,但在科学发现的情况下,多数科学家都是不考虑自身利益的。科学在没有成为一种职业之前,只是有闲阶级的业余爱好。科学家完全是出于一种好奇心和兴趣去研究大自然,他们不受功利因素的影响,如波义耳、达尔文、孟德尔、伽利略等人,从而让科学“超凡脱俗”,使自身成为一个象牙塔。应该说这种行为与西方较早就形成科技人员的道德思想有关。
(二)十分注重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在多数西方科学家看来,科学和宗教并不存在冲突。科学和宗教各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并有不同的语言。科学是关于自然现象有条理的知识,是寻求人们感觉经验之间规律性关系的思想。科学解决的是实际问题,它力图用系统的思维把世界中可感知的现象尽可能地联系起来。宗教的本质特征在于对神的信仰。当人类感到对自然界异己力量不能掌控并因而无法依赖时,便会转向对超自然的宗教世界的信仰和依赖。西方科学家普遍具有强烈的宗教信仰趋向,这种趋向就是肯定上帝的存在,信仰上帝。这种趋向决定了西方科学家视野中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他们认为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止人们把自然科学的世界秩序和宗教的上帝等同起来,甚至连达尔文也认为宣传进化论同信仰上帝完全没有冲突。爱因斯坦认为,“在我们这个唯物论的时代,只有严肃的科学工作者才是深信宗教的人”“你很难在造诣较深的科学家中找到一个没有自己的宗教感情的人”。西方科学家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领悟到了一个神圣的奥秘,就是需要有同上帝一脉相通的感觉,这就构成西方科学家宗教信仰趋向的根本基础。科学和宗教存在着牢固的相互关系和依存性,“科学没有宗教就像瘸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西方科学家视野中的科学与宗教是并行不悖、和谐一致的。他们一方面探求世界的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又似乎总想寻找和确证那种至高无上的、伟大睿智的秩序创造者,体现了他们对终极世界不懈的追求。西方科学家对宗教的这种特殊感情,源于宗教中的神圣形象对他们的吸引。这种神圣形象成为他们力量的源泉、智能的根据、情感的标准、价值的尺度。
(三)特别强调价值中立的科技伦理观
特别强调价值中立的科技伦理观是西方科技伦理思想中最主要的特点。一些西方哲学家认为,在价值领域是没有真伪可言的,因为在这里“不再是命题中通常的‘是’与‘不是’等联系词,而是没有一个命题不是由一个‘应该’或一个‘不应该’联系起来的”“自然哲学所探讨的全是‘是什么’的问题,而道德哲学所探讨的是‘应该怎样’的问题”。以孔德、斯宾塞等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思想家们认为,一切科学的任务都是为了描述和发现事物之间重复出现的现象,经过归纳和提炼,最后形成一般性的结论。科学家的任务只是陈述或描述客观事实,寻求客观规律,为了保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就必须不掺杂研究者的任何好恶,对被研究的对象和所获得的结果的本质只能作“事实判断”,而不能作任何“价值判断”,只说“是”,而不说“应该”。专门研究“善恶”、“正义”等道德价值观念的伦理学也应与价值无关,“伦理学只给人以知识而不给人以任何别的东西,它的目标只是真理,就是说,任何科学,就其为科学而言,都是纯理论的”“对于一个伦理学家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从伦理学家变成道德家。从研究者变成说教者”。
继韦伯和逻辑实证主义者之后,西方有些学者,尤其是技术统治论者,更是把科学与价值完全对立起来,以科学性反对价值性,以科学的中立性来否定价值因素。丹尼尔·贝尔认为,科学不应包含价值因素,不应有价值的参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个独特的体制,科学没有意识形态,因为它没有一套必要的正式信仰。科学是独立的、自由的,“如果提出独立和自由的绝对要求,那么,它就强调科学成果的无党派性”。而意识形态是与科学相对立的政治偏见,是一种类似宗教的信仰,是被歪曲的虚假意识。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科学价值中立说虽然有所不同,其中有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原因,但都以主体与客体、存在与意义、事实与价值、“实然”与“应然”的划分为理论基础,主张科学价值中立或价值自由、价值无涉,比较彻底地解决了科学与价值的区分问题。其基本观点是一致的:科学知识与价值观念是完全对立的两极,二者互不相关——科学是关乎事实的,价值是关乎目的的;科学是客观的,价值是主观的。
第三篇:简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简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邓小平理论历史地位的集中概括,我们应当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中国历史与现实,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三个方面来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新特征相结合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大道,而是根据新的实践和新的时代特征,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具有中国特色,是中国历史与现实的产物,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下,立足中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南,开拓性的探索和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课题的理论成果
3.邓小平理论第一次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实施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党制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比较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因此,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第四篇:简述公安信息化与科技强警
简述公安信息化与科技强警
公安战斗力等于科学技术与警力、警用工具、警务对象、警务管理之和的乘积。公安科技具有乘法效应,这一论述非常准确的阐明了公安科技在公安工作中的作用。
公安科技工作的核心任务就是要全面提高公安战斗力。公安战斗力的第一要素就是警力,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能否完成维护社会稳定这一重要任务,每个公安干警科技素质更是关系到我们能否高质量的完成保持社会稳定的任务。我国目前公安干警与人口的比例是非常低的,但依靠增加警力,只能是“治标”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提高公安干警的科技素质,让每个公安干警更多的掌握与业务相关的公安科技知识和先进的技术手段,这是提升警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我们要加大公安科技项目的研究,不断提高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大力加强科技培训,全面提升全体民警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和公安工作的需要。
以信息化为龙头的公安科技工作促进警务管理的重大变革,指挥系统的建立和各类信息库的建设,将使每个指挥员的思维方式和指挥手段,都发生重大的改变,新的警务管理模式正在形成。手拿话筒的现场指挥,已经被各种信息、图像传输、全球定位系统等先进手段所取代,运筹帷幄,决
胜千里之外已成为现实。这一切都印证了公安科技在公安工作中的乘积效应。
公安机关在社会治安不断出现新变化、新情况、新问题的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提高整体战斗力,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就需要有一个强大信息化的公安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夯实基础,注重信息,已成为公安机关科技强警工程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当前公安机关不可能大幅增警以及公安工作步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走科技强警之路的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公安战斗力的重要途径。
一、公安信息化和科技强警的内在联系
公安基础与科技信息紧密相关,公安科技虽不是公安战斗力的独立要素,但它直接影响着公安战斗力的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某种意义上讲,科技就是公安工作的第一战斗力。
(一)公安民警是公安信息应用的主力军。实践充分证明,犯罪与反犯罪的斗争中绝不是量的拼杀,而是质的较量。特别是当前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犯罪嫌疑人越来越多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现代装备进行犯罪,犯罪的智能化日益明显,尤以计算机犯罪为代表的高技能犯罪令人震惊。如果我们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公安民警队伍,不会运用各种信息通信
技术和现代科技手段,就无法克敌制胜。因此,公安机关必须切实把提高民警的科技素质作为提高公安整体战斗力和整体工作效能的重要措施来抓,以开展“大练兵”活动为契机,不断加强队伍素质培训,向科技要警力,才能适应现实斗争和形势发展的需求。
(二)公安信息化是科学技术的具体成果和应用。近几年来,公安信息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从而被广泛地运用到公安工作的各领域中,并在现实斗争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公安信息和高科技手段,公安工作就无法适应现实斗争,克敌制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公安信息化建设,以延伸和拓展人力资源,切实提高公安工作的战斗力。
(三)公安信息化建设在激活公安基础工作为现实斗争服务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近年来,随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大批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大量公安信息进入数据库,形成综合信息查询平台,在公安业务查询和公安信息服务等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将沉睡多年的基础数据、台帐翻新变成活的信息,并通过信息共享,有效地提高了整个公安战斗力,真正实现了科技强警的目的。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公安工作要牢牢把握信息工作的主动权,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打造“信息化公安、数字化公
安”,作为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坚持向科技要警力、要效率、要战斗力,实现数字化公安工作的新飞跃。
二、公安信息化对提高公安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有利于引导公安队伍树立科技意识,进一步推进警务信息化。在当前治安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公安专项斗争持续不断,民警超负荷工作、专项斗争虽声势浩大,但收效甚微,这与公安机关掌握信息的质量和民警的科技素质直接相关。由于平时不注意收集信息,把握信息,致使网上比对,网上追逃等先进科技手段无法发挥最大效益。信息就是基础,只有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才能固本强基。要发挥公安科技手段的作用,就必须以科技效益谋求警力效益、谋求治安效益,才能使公安机关的科技意识、基层领导的指挥艺术和思维方式发生深刻的变化,进而提高民警的工作效率,使信息化转化为战斗力,实现科技强警。
(二)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的推进,有利于取得党委、政府的支持,提高公安工作科技含量和信息应用水平。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公安机关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工作中信息的基础性作用,对建设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公安队伍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而对公安机关
提高战斗力的举措--“科技强警”工程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不断加大投入,从而使公安机关能把信息化建设用到社会治安管理上来,不断增强打防控工作效能,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三)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有利于公安自身管理和决策更加科学化、现代化。实施科技强警,掌握和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快工作速度,严密工作精度,能够使公安机关进行更加高效的管理决策,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战斗力。如根据形势、任务变化信息,及时调整计划与部署,突出工作重点,保证完成中心任务;根据各类统计数字信息,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根据警员配合协调、自我意愿的信息,优化组合部门结构,提高公安机关的整体功能。
(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的推进,有利于深化公安工作运行机制改革,以适应形势的发展。提高公安战斗力始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没有任何一种特定运行模式。因此,提高公安战斗力的根本途径在于信息化,数字化的推进,不断加快实施科技强警,把现代信息化高新科技与整个公安工作相结合,从根本上实现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的有效管理。具体到公交分局讲就是要依托当前公安信息网络建设,积极争取市局党委的支持,将前期开发的出租车出城登
记、查询、监控系统尽快立项投建,以提高分局公安工作的科技含量,提升驾驭我市“一车两线”治安大局的能力,走科技强警之路。
三、当前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克服的认识误区
公安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公安工作科技强警的一场革命。当前各级公安机关正在积极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以实现公安工作从量的发展迈向质的提高。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在公安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不利信息化建设及科技应用的认识误区,必须切实地加以排除和克服。
(一)必须克服对公安信息内涵与外延问题认识的误区。加快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在公安系统已形成共识,但在其内涵与外延问题上,认识不同,有的单纯地认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只是技术、资金问题,而忽视建设过程中信息的应用。这种误区往往导致警务信息与实战相脱节。
(二)必须克服信息资源开发、应用认识的误区。通过多年的努力,公安计算机信息通信宽带光纤网络基本建成,网络中心设备基本到位,作为硬件建设为信息运行载体的网络有了良好的保障条件。但目前的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主要原因是忽视了网络资源的利用和信息资
源的共享,不利于提高设备、网络、软件的使用效率,影响通过科技提高公安战斗力的深度和广度。
(三)必须克服民警素质与科技强警关系认识的误区。基层公安机关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其主要项目是计算机系统、通讯系统、刑侦办案技术系统、社会面技术防范系统,而要使这些系统充分发挥作用,关键是要达到规模效益。但目前,公安队伍没有系统地、计划地组织广大公安民警科技素质培训,第一因素的第一资源未能充分有效地得到开发,民警的认识滞后,认为信息化,数字公安离我们还遥远,也有的认为信息化建设与我无关,不学习,不努力,不争取;甚至在日常警务工作中不比对、不应用,使先进的信息实战应用手段不能发挥整体效益。
综上,要实现公安信息化和科技强警,提高公安整体战斗力,必须加强警力素质培训,警务信息培训,克服认识误区,打造信息公安、数字公安,进一步推进金盾工程,全面实现科技强警。
第五篇:赛亿科技企业文化综合发展简述
赛亿科技企业文化综合发展简述
一、深圳市赛亿科技工作环境与企业文化
深圳市赛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坐落在环境秀丽、配套设施完善的集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检测、软件开发应用、科技交流和培训为一体的科技创业服务基地深圳市宝安西乡桃花源科技创新园。公司成立初期,业务以含程序的单片机芯片代理为主,经过13年的行业积累,深圳赛亿科技由起初的代理加小规模技术人员服务转变为凭借精湛技术和更具规模的全流程产研用团队为客户提供电子产品软硬云解决方案开发设计的服务模式。深圳赛亿科技起初出于小芯片在整个产品研发生产中发挥的重大作用,由此便结合“奥妙科技,从芯开始”的企业目标将“奥芯”注册为商标,得益于公司“研发和服务两手抓”的正确战略方针和公司各部门团队的辛勤积累、专业付出,赛亿科技所持有的“奥芯”商标已成为广东省著名品牌商标,经过13年的积累沉淀,赛亿科技也已发展成为电子行业应用设计方案开发设计领域的口碑企业。
赛亿科技企业文化
深圳市赛亿科技以“用卓越的技术推动中国的技术走向世界”为企业使命,以“致力于成为电子设计服务业的领导者”为企业愿景,竭企业全力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电子产品应用方案设计和服务,与行业同道企业一同倡导智能、绿色、人文的智慧生活,实现引领电子设计服务行业发展的伟大目标。
深圳市赛亿科技深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凝人聚力、引向续源的强大作用,所以在企业发展的初期便格外注重企业文化的塑造和传承,在经过十来年的坚持积淀,深圳赛亿科技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企业文化体系,在公司管理层管理方面、员工行为规范方面、道德品行推崇方面等都有整理提炼并形成体系,使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公司全员都能心有所指、相互间同心同行。深圳市赛亿科技全体一直深刻践行“合作、共赢,创新、精进,奋斗、奉献”的企业价值观,举全员之力争做中国最大的电子应用技术方案设计服务提供商并持续发展100年,实现从深圳赛亿向中国赛亿、世界赛亿的巨变。做到为客户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为员工谋求福利和增加收入、为股东回报投资和资产增值、为社会解决就业和创造税收。
赛亿科技内部环境
深圳市赛亿科技各部门有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和科学全面的工作服务流程,能够协同高效的为公司合作伙伴提供高质有保障的技术开发服务。公司深知良好的办公环境既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激励员工产生更大的协同力,从而推动员工的快速成长和企业的高速发展,所以公司相关部门也一直注重营造温馨、和谐而又不失快节奏的工作环境。
公司有宽敞的办公场所,办公场所周边有绿植环绕,健康而又怡人。公司员工中80后90后占较大比例,满怀激情与活力的年轻团队在充满无限可能的科技型的智能产品行业中犹如鱼儿置身于水中,正尽情的向远方遨游。公司所在园区内员工餐厅供应价格实惠的饭菜,公司也配备有微波炉和冰箱等,设有多个自助售货机柜,极大方便了员工解决饮食问题。
在福利待遇方面,深圳赛亿科技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公司提倡按劳分配、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薪资福利制度,采用“基本薪资+岗位津贴+提成+PK金+奖金+双薪+绩效奖金+宝马奖”等。公司为员工还提供了多种福利,如内外培训学习,感恩父母基金,节假日礼物,员工生日会,团队聚餐、外出团建活动以及组建公司篮球队组织内部篮球训练和内外友谊赛等。
二、深圳市赛亿科技细分战队
深圳市赛亿科技成立13年以来,一直秉持“为客户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的发展宗旨,为合作客户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电子产品软硬云整套解决方案开发设计服务,涉足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能家电、智能穿戴、智能医疗、智能车载、智能数码、共享类八大行业,提供终端设备开发、移动应用开发、固定PC端Web应用开发、云端服务管理四大服务。自成立以来,与100多家上市企业及行业高端企业展开紧密合作,累计开发电子产品应用设计方案10000多个。为客户提供理念超前的手机app开发、智能家居系统、电子技术、电子线路设计、PCB设计、电路板设计、单片机技术、智能控制、嵌入式系统、智能控制器、模拟数字电路、物联网工程、云服务、云计算、云存储的大数据管理软件设计等技术服务,并于2013年于前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代码660005)。
深圳市赛亿科技经过13年的风雨前行,已经形成了专业“软硬云”研发的85开发平台、中央研究开发中心、数据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生产制造中心、奥芯方案技术平台和在建的创客孵化为目的的创客服务中心。
中央研发中心
深圳市赛亿科技打造的中央研发中心拥有近千名电子应用开发工程师、单片机程序及嵌入式系统设计工程师等,团队按专业领域分体系而成,覆盖项目评估、功能设计、测试、转产等全周期的方案开发生态系统。研发团队分设产品算法研究,专利和知识产权服务,产品硬件电路、软件程序设计、产品调试和样产,系统软件开发、APP设计、云服务和大数据开发,客户产品项目评估、测试验证,产品售后技术支持,产品成熟方案及主板芯片定制研发等多种研发工程师细分体系。
中央研发中心在公司战略的指引下,制订了“加强平台建设,培育核心技术;立足产品优化,服务生产市场;关注用户价值,引领市场需求”的职能定位。紧密围绕客户产品项目开展可行性评估,产品算法研究、软硬云设计开发,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及产品售后技术支持。
数据中心 企业每时每刻都在生产数据,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利用进而开展数字化营销,实现业务数据化到数据业务化已经成为深圳市赛亿科技企业发展的新常态。在用户注意力碎片化需求个性化产品快速更替的时代,赛亿科技力求尽可能充分结合企业各环节的营销场景,对碎片化数据进行管理,通过对数据采集整理、清洗分析、挖掘和建模,把这些数据由无序无结构变成有序有结构,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建立客户画像,推动更好地分析客户价值,预测客户行为,研判项目得失、优化精准营销,做到把数据管起来、用起来,让数据活化。
深圳市赛亿科技搭建了以数据管理为目的的企业数据中心,对各类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实时收集整合线上线下数据,然后通过挖掘和分析资料数据,实现针对客户群的定向营销。不管数据来源是赛亿官网或是下属各类平台网站流量数据、企业客户到访、签约项目、电话等显性数据,还是匿名访问、客户推测分析等隐性数据,赛亿科技都力求将这些数据进行整合管理并得出客户行为轨迹图,建立客户画像和得到高清质量、可放大的市场图景。争取对这些流动性、不确定性超大的数据做到聚合管理挖掘利用,形成大数据营销闭环,创建清晰可辨的客户利益。
技术服务中心
深圳赛亿科技方案公司作为电子产品软硬云方案开发的科技型公司,公司的客户主要为需要电子产品解决方案开发的各类相关行业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等,而连接赛亿科技和客户的团队即是赛亿科技的技术服务中心团队。技术服务中心是赛亿科技的售前支持部门,是公司经营目标实现的重要责任部门之一,职责包括营销战略规划、营销网络建设、销售管控、市场管理、方案产品管理、项目管控、商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工作。
赛亿科技经过13年的行业积累,已经形成能够满足技术服务中心人员工作开展,保障员工丰富技能拓展市场的部门标准体系,如有完善全面的知识学习体系、专业标准的技术服务流程、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和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标准完善的部门体系能够帮助员工快速学习了解行业现状、行业规则、特点等在内的行业知识,营销理论知识,产品用户群、产品功能、产品技术应用在内的产品知识等,提高员工对市场分析与判断能力、沟通与谈判能力、市场策划能力等。在绩效考核方面,透过职务评级、薪资调查、薪资结构以及绩效培育等管理办法,赛亿科技技术服务中心已经建立了兼顾企业内部公平性及外部市场竞争性的完整薪资管理制度。
生产制造中心
赛亿科技打造的生产制造中心以模组、PCB设计、芯片的研发生产与服务为中心,为客户提供样品打样、测试、调试以及小批量生产服务。
赛亿科技制造中心根据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制造、掌控生产信息,协调人、财、物资源配置,依据公司生产计划,分解为季度、月度生产计划,明确各生产单位(班组、工段)的生产任务,以及各种型号产品的投入产出期和投入产出量,制定各产品的生产周期、在制品定额和生产批量等标准,执行生产计划,进行生产物料、设备、人员、工艺的有机配合,确保按时、保质地完成生产任务。
85开发平台
85开发定位是国内创新型在线智能软硬件创新设计方案服务众包平台。平台通过整合国内外智能软硬件制造和研发设计领域的供需资源,推动基于客户的需求标签(功能作用),精准设计整套的研发方案,包括开发设计方案、在线人才派遣方案、资源整合优化方案等一系列超高性价比的的供应链资源服务体系。85开发平台通过把各类电子产品解决方案开发设计服务进行透明化、规范化处理,实现海量智能电子产品方案商超选购式开发。85开发平台通过整合电子应用行业的开发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资源服务,构建供需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精准对接需求方和服务方,为企业、个人用户整合优质的设计团队或方案公司,同时也为设计团队或方案公司获取更多的线上订单。85开发平台能为客户提供电子产品软硬云方案开发、技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学习资源供应和供需对接服务等五大服务。能够为客户提供全流程标准化的方案开发设计;提供理念超前的移动APP、后台管理系统、PCB设计、智能控制、云服务等技术服务;提供专业的专利申请认证、科技项目申报、商标服务;建立技术开发学习体系并提供在线获取学习;整合开发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资源,搭建企业间供需对接桥梁。
三、深圳市赛亿科技企业综合实力
深圳市赛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持有广东省著名品牌商标“奥芯”,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双软企业、国家商务部AAA级信用企业。荣获中国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100强、全国成长型中小企业100强、广东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中国优秀民营企业、深圳市政府创新型企业重点培育对象、深圳市宝安区创新型百强企业、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创客服务平台等荣誉称号。拥有689项国家知识产权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作为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和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赛亿科技先后为包括美的、格力、TCL、创维集团、莱尔德、沁园集团、飞毛腿、西顿照明、海川科技股份、正泰集团、联创电器集团、恒洁卫浴集团、九安医疗、拓璞集团、安吉尔集团等在内的100多家上市企业及行业高端企业提供一整套的电子产品技术解决方案。成立以来累计服务超过5000多家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累计开发10000多款成熟电子产品方案。
经过13年的积累,公司实现专利挖掘及撰写超800件,科技项目申报服务超80家客户,处理商标版权案件超4000件,已经拥有689项专利认证,形成技术壁垒1832项,成熟稳定产品达24832款,多系统同步研发仅需1.5月,组件采购和新技术应用成本直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