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方案的前期分析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材分析
《我不能忘记祖国》是小学课标语文版第五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课文记叙了15岁的宋庆龄到美国留学时,在一次讨论历史方面问题的班会上,以自己对祖国的真挚情感有力地驳斥一位美国学生关于 “……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都被历史淘汰了……”的谬论,表达了宋庆龄对祖国的未来充满着信心,充满着理想和希望。课文故事内容具体、感人,语言优美、生动,学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在感受语文的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
《我不能忘记祖国》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是培养孩子学习能力、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三年级孩子随着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而不断提高,注意力、记忆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开始从被动的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注意力的目的性增强,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更持久,由15-20分钟提高到20-30分钟,书面语言水平逐步增强。
《我不能忘记祖国》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庆、州、斯、讨估、洲、史、淘、汰、亿、仁、振、斗、忧、虑;掌握词语:讨论、资料、思索、估计、所谓、亚洲、淘汰、温文尔雅、亿万、无忧无虑。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句子的含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宋庆龄的优秀品质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篇:《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方案前期分析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方案
兴城华山九年制学校 王波
一、概述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的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知识迁移,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加强课堂学习的信息交流,学生通过猜想、探究、归纳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理解其作用,为后面的简便计算作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意义,能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2、过程与方法
经历发现归纳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全过程。学习“猜想—验证”的科学思维方式,提高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运算定律的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本课前已经学习掌握了加法的运算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中感知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这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进行知识迁移,帮助学生自主探索,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学生日常课堂学习使用网络,利用BBS进行讨论交流,所以电脑操作比较 熟练,能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在之前已经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等相关知识,对乘法运算定律也应让学生自己在叙述过程中形成,教师要加以引导,学生能准确地阐述什么是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比较中体会不同特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灵活性。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本节课主要采用抛锚式教学策略,利用生活实际及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过程中巩固认识乘法运算定律,并通过练习使学生再次将知识进行迁移,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出谜语来考我,现在我也出一道题考考你们,可以吗?课件出示:教师读题: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符号。32+56○56+32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89+72○72+89
学生举手抢答。(逐个出示学生答一个出一个)师问:你为什么算得这样快呢? 学生回答:应用加法交换律。师:怪不得呢。(课件出示 a+b=b+a)
师问:再来看这道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课件出示:12+39+28= 23+34+27=(学生举手回答)(逐个出示学生答一个出一个)
问: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应用加法结合律)
师: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算得这么快呢。看来我还真没有难住你们,你们真聪明。(课件出示:(a+b)+c=a+(b+c))(设计说明:通过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拉近和学生的距离。通过这种复习形式,将学生已经学过的旧知识迁移出来,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大胆猜想(学习乘法交换律)
师:同学们,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快速的计算,那么,我们前面学过的乘法,是不是也有运算定律呢?会不会也有交换律?猜想一下?(学生:应该也有)
师:你为什么这么说呢?(预设:学生可能想到根据乘法口诀,也可能想到根据加法交换律想到乘法也有交换律)举例说明。(如:3×2=2×3)多找学生举例并且板书出来 2.验证
师:大家提出了自己的设想,那么我们的这个设想成立吗?让我们来验证一下。
分组计算:(课件出示)教师读题:用计算器计算,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符号。学生分组计算645×32()32×645 203×46()46×203 180×53()53×180(每个小组计算一组算式)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计算完后,分组汇报结果。你还能写出几组这样的算是吗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组算式,看看等号的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吧)学生在小组内观察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明确:左右两边乘法算式的两个乘数调换了顺序,其结果相同。)(两个同学)
师:你们和他发现的一样吗?我还有点不太相信,要不我随便说一个乘法算式,再帮我验证一下。例如:398×96()96×398 学生用计算器分组计算证明两个算式相等。
师:这下我相信了,原来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谁能把我们这个伟大发现再说一说?(一个学生)
师:你说的真好。这就是乘法交换律(课件出示:乘法交换律内容)谁能把这段话大声朗读一遍?(一个学生)
问:我们自己也能总结出定律了,真了不起。如果用a和b表示两个因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吗?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a×b=b×a齐读一便。
3、小组学习讨论乘法结合律。
师:同学们,通过大家的猜想验证我们总结出乘法有交换律,很了不起。那么乘法还会不会有结合律?我们先来看这幅图。出示课件:饮料箱,学生看图。
师:同学们观察这幅图,看一看这些饮料箱每行有几个,有几行,有几排? 学生回答。
师:你们能算一算一共有多少饮料箱吗? 自主计算。
师:你是怎么列算式的?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学生回答(教师将学生的算式板书在黑板上)师:这个算式中你先算的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如果学生只列出了一种算式,教师加以引导。比如:大家请看从侧面(或正面)看,每行有几个有几行有几排呢?学生说出算式并计算)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整理出两种算法:(6×4)×5=6×(4×5)
师: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算式,看看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注意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师 :三个数相乘,先算前两个数和先算后两个数,积却没有发生改变。师:真是太神奇了。我们再找两组算式来试一试。出示试一试中两组式题(1)(36×4)×25(2)(28×5)×6 36×(4×25)28×(5×6)
学生分组计算。(每一组算式分两组做)
每人举出一个这样的算式来算一算是不是相等然后教师引导归纳 汇报计算结果,师:同学们观察每组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在小组里先交流交流。
指名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将学生的话做一下梳理,课件出示: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师:这就是乘法结合律。谁能再说说这句话?(课件出示定律内容)(一个学生)问: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上面的规律用字母怎样表示?学生思考回答。师:板书(a×b)×c=a×(b×c)
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猜想、验证得出了结论,都很聪明。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七、教学评价设计
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八、帮助和总结
说明教师以何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设计相应的不同帮助和指导,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水平的要求,给予不同的帮助。
在学习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做出简要总结。可以布置一些思考或练习题以强化学习效果,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或补充的链接鼓励学生超越这门课,把思路拓展到其他领域。
第三篇:教学前期分析
第一题:(多选题)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一般包括下列环节中的(acde)
A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 B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C学习者特征分析 D E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 教学目标分析
第二题:(单选题)下列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中,不属于学习动机分析的是:(b)
A大部分学生能将好成绩的获得正确归因为自身努力的结果 B大部分学生习惯于组织良好的学习活动 C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
D学生能认识到本课内容对个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启示作用
第四篇:《财务报表分析》教学设计方案
《财务报表分析》教学设计方案
一、课程基本说明
《财务报表分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程,实行全国统一考试。本课程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会计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课,课内学时72,4学分,一学期开设。
本课程以“已经编成的财务报表”为基础,围绕“财务报表的分析利用”展开。本课程不讲报表的编制,以便和《财务会计》分清界限;也不讲财务报表以外的分析问题,以便和《企业财务管理》等其他课程分清界限。财务报表分析作为管理的分析工具可以广泛用于财务管理、投资管理和企业管理,但本门课程的重点是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而非各项管理本身。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加深对财务报表的理解,掌握运用财务报表分析和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方法,基本具备通过财务报表评价过去和预测未来的能力,以及帮助利益关系集团改善决策的能力。
本课程的先修课有《高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会计》和《管理学基础》等。
二、课程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
《财务报表分析》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核算与分析方法,要达到这一教学要求,除学生自学外,面授辅导课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辅导老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配合文字教材、录像课,对学生进行辅导,负责教学答疑并按中央电大的统一教学要求布置并批改作业。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教学服务,帮助他们掌握本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学习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好能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适当增加自学和辅导课时,组织学生收看录像课和直播课,课时要算在自学和辅导课时中。
第一章 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Ⅰ、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历史
(一)为贷款银行服务的信用分析
(二)为投资人服务的收益分析
(三)为经营者服务的管理分析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定义
财务报表分析,以财务报表为对象,采用专门方法系统地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过程,目的了解过去、评价现在和预测未来,以改善报表使用人的决策。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对象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结果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过程
财务报表分析不同于企业分析、经营分析、财务分析和经济活动分析。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
(一)投资人:目标、主要决策、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二)债权人:目标、主要决策、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三)经理人员:目标、主要决策、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四)政府:目标、主要决策、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五)其他人员:目标、主要决策、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四、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一)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二)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三)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四)现金流动分析
(五)盈利能力分析
(六)投资报酬分析
第二节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原则
目的明确的原则;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分析的原则;动态分析的原则;系统分析的原则;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的原则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一般步骤
明确分析目的;设计分析程序;收集有关信息;将整体分为各个部分;研究各个部分的特殊本质;研究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得出分析结论
三、比较分析法
(一)比较的对象:历史标准;同业标准;预算标准
(二)比较的指标:总量指标;财务比率;结构百分比
四、因素分析法
(一)因素分解法
(二)定基替代法
(三)连环替代法
第三节 财务报表分析使用的资料
一、财务报表的种类
财务报表分析所使用的资料主要是财务报表,还包括其他有关的财务报告。
(一)资产负债表及其附表
(二)损益表及其附表
(三)现金流量表
(四)财务报表附注
(五)其他财务报告
二、财务报表使用的理论和概念
为了正确运用财务报表数据,要了解财务报表编制的假设前提和使用的主要概念。
(一)会计目标
(二)会计的基本假设
(三)经济业务与会计要素
(四)会计原则
(五)会计程序和方法
三、财务报表编制的实务规范
为了准确理解财务报表,要了解与编制财务报表有关的规范。
(一)会计法
(二)会计核算制度
(三)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揭示制度
(四)国际会计标准的协调
(五)会计师的职业道德
四、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的可靠性有密切关系。
(一)财务报表审计
(二)审计报告的类型
Ⅱ、教学要求
一、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主体(谁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目的(为什么要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客体(分析谁的财务报表)、对象(财务报表范围)、分析的步骤和方法(如何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分析的结果(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
二、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具有决定意义,决定了资料的选择和方法的采纳。
三、理解财务报表分析是个分析研究过程,而不是有固定程序的计算过程。
四、了解财务报告包括的内容范围;
五、准确理解有关财务报表的理论概念和报表的各个项目。
第二章 财务报表的初步分析
Ⅰ、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的初步分析
一、资产的初步分析
初步分析是指通过阅读财务报表,准确理解报表各项目数据的含义,分析项目具体构成、确认和计量是否合理、总量或结构变动的趋势以及有无调整项目等。初步分析只利用本报表数据和本单位数据,目的是理解报表的项目及其变动趋势。
(一)资产的的概念: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
(二)流动资产分析:现金和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其他流动资产;营业周期
(三)长期资产分析: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四)递延借项分析
三、负债的初步分析
(一)负债的概念: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
(二)流动负债分析
(三)长期负债分析
(四)递延贷项分析
四、股东权益的初步分析
(一)股东权益的概念: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
(二)股本分析
(三)资本公积分析
(四)盈余公积分析
(五)未分配利润分析
第二节 损益表的初步分析
一、收入的初步分析
(一)收入的概念: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
(二)销售收入分析
(三)投资收入分析
(四)其他收入分析
二、成本和费用的初步分析
(一)成本和费用的概念: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
(二)销货成本分析
(三)期间费用分析
(四)税金支出发
三、利润及其分配的分析
(一)净利润形成分析
(二)利润分配分析
Ⅱ、教学要求
一、会阅读财务报表;
二、掌握总量指标的趋势分析法。
三、熟练掌握结构百分比的趋势分析法
第三章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Ⅰ、教学内容
第一节 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
一、短期偿债能力的概念
二、营运资本
三、流动比率
四、速动比率
五、现金比率
第二节 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一、同业比较分析
二、历史比较分析
三、预算比较分析
四、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表外项目
Ⅱ、教学要求
一、会计算短期偿债能力有关财务比率
二、掌握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第四章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Ⅰ、教学内容
第一节 利用资产负债表分析长期偿债能力
一、长期偿债能力的概念
二、资产负债率分析
(一)资产负债率的计算
(二)资产负债率的分析
三、产权比率分析
(一)产权比率的计算
(二)产权比率的分析
四、有形净值债务率分析
(一)有形净值债务率的计算
(二)有形净值债务率的分析
第二节 利用利润表分析长期偿债能力
一、利息保障倍数分析
二、固定支出偿付倍数分析
第三节 影响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一、长期资产和长期债务
二、长期租赁
三、退休金计划
四、或有事项
五、承诺
六、金融工具
Ⅱ、教学要求
一、会计算长期偿债能力有关财务比率
二、掌握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第五章 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Ⅰ、教学内容
第一节 资产运用效率的衡量
一、资产运用效率的概念
资产运用效率,是指营业净收入与营运资产的比例关系。
二、资产运用效率比率
(一)现金周转率
(二)应收账款周转率
(三)存货周转率
(四)营运资产周转率
(五)固定资产周转率
(六)其他资产周转率
(七)总资产周转率
第二节 资产运用效率的分析
一、影响总资产周转率的因素分析
二、资产周转率对投资报酬率的影响分析
Ⅱ、教学要求
一、理解资产运用效率的概念
二、掌握资产运用效率评价的方法
三、熟练掌握各项资产周转率的计算和分析
第六章 获利能力分析
Ⅰ、教学内容
第一节 销售利润率分析
一、销售毛利分析
(一)毛利的计算
(二)影响毛利变动的因素
(三)单一产品毛利变动分析
(四)多种产品毛利变动分析
二、销售净利率分析
(一)销售净利率的计算
(二)影响销售净利率的因素
(三)经营杠杆
(四)销售净利率分析:同业分析
第二节 资产收益率分析
一、总资产收益率分析
(一)总资产收益率的计算
(二)影响总资产收益率的因素
(三)总资产收益率的分析:变动分析
二、长期资本收益率分析
(一)长期资本收益率的计算
(二)影响长期资本收益率的因素
(三)长期资本收益率分析:同业分析
三、分部报告和中期报告分析
(一)分部报告分析
(二)中期报告分析
Ⅱ、教学要求
一、理解获利能力的概念
二、会计算获利能力的有关财务比率
三、掌握获利能力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第七章 投资报酬分析
Ⅰ、教学内容
第一节 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一、财务杠杆的计算
(一)财务杠杆的定义
(二)财务杠杆程度的计算
二、财务杠杆对净收益的影响
三、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析
(一)按权益乘数分解(杜邦分析法)
(二)按财务杠杆收益率分解
第二节 每股收益分析
一、每股收益的计算
(一)简单资本结构的每股收益
(二)基本每股收益
(三)充分稀释的每股收益
(四)每股收益的报告
二、每股收益分析
(一)影响每股收益的因素
(二)每股收益的变动分析
第三节 市价比率分析
一、股票获利率分析
(一)股票获利率的计算
(二)股票获利率分析
二、市盈率分析
(一)市盈率的计算
(二)市盈率分析
三、市净率分析
(一)市净率的计算
(二)市净率分析
Ⅱ、教学要求
一、理解盈利能力分析和投资报酬分析的区别
二、理解每股收益的含义
三、掌握财务杠杆对投资报酬的影响
四、掌握投资收益率、每股收益和市价比率的分析方法
第八章 现金流量分析
Ⅰ、教学内容
第一节 现金流量表的初步分析
一、现金流量的概念
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
(一)直接法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
(二)间接法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
三、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
四、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
第二节 现金流量的财务比率
一、现金流动性分析:营业现金与债务比较
二、获取现金能力分析: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每股营业现金净流入;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三、财务弹性分析:现金满足投资比率;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四、收益质量分析:营运指数
第三节 现金流量分析
一、变动分析
二、同业分析
三、业绩分析
Ⅱ、教学要求
一、会计算各种现金比率
二、掌握现金流动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第九章 企业业绩的评价
Ⅰ、教学内容
第一节 企业业绩的计量
一、企业业绩的财务计量(依据NAA的《计量企业业绩》公告)
(一)业绩计量的财务指标:净收益和每股收益;现金流量;投资收益率;剩余收益;市场价值;经济收益。
(二)调整通货膨胀的业绩计量
(三)财务计量的局限性
二、企业业绩的非财务计量
(一)业绩计量的非财务指标:市场占有率;质量和服务;创新;生产能力;雇员培训。
(二)非财务指标的优点
三、企业成长阶段与业绩计量
(一)创业阶段
(二)成长阶段
(三)成熟阶段
(四)衰退阶段
第二节 企业业绩的综合评价
一、沃尔的评分法
二、综合评价原理
(一)指标的选取
(二)权重的分配
(三)标准比率的确定
(四)评价指标的综合三、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制度
(一)评价的主体和对象
(二)评价的方式
(三)评价的指标体系
(四)评价的步骤和方法
(五)评价结果的分级
Ⅱ、教学要求
一、理解企业业绩的概念
二、理解综合评价的原理
三、会计算衡量业绩的财务指标
四、掌握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的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媒体说明
财务报表分析课程教学使用的媒体有:
(一)文字教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务报表分析》一书,为本课程的主要文字教材。
(二)音像教材
配合文字教材的教学,录制10课时录像带,主要讲授重点、难点、案例分析。
(三)IP课件
为方便同学们学习,制作2节IP课件,进行课程重点、难点的讲授以及期末复习指导。
(四)计算机网页
按照教学进度,进行网上辅导,并定期更换网页内容。
(五)网络课程
将全部内容有机组合成五大模块,每部分设计学前准备,帮助学生进行前导只是的回顾。将学习资源整合,增加案例辅导和讲解,重点讲解分析思路,补充学术动态和相关链接,方便学生拓宽知识面。
四、教学过程的组织
(一)试点电大成立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组
课程组一般由3名专职教师组成,组长须由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课程组也可吸收1——2名兼职教师参加。
课程组成立后,试点电大请将名单通报中央电大财经部财务报表分析课程组。
(二)教学研讨
为保证该课程教学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保证教学质量,中央电大课程组与试点电大课程组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如师资培训会,网上BBS等。
(三)中央电大提供网上指导与教学服务
主要内容包括;教学信息、课程进度、重难点辅导、答疑、作业安排与要求等。网上内容依据实际需求及时更新。
(四)电子信箱
中央电大、地方电大课程组都要开通电子信箱,并且课程组的每一成员都要公开自己的信箱,同时要求各教学点具备上网条件,以便及时传递、沟通信息,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五)电话答疑
地方电大课程组对外公布办公电话,定期举行电话答疑。
(六)直播课堂
中央电大课程组制作2节直播课堂节目,就有关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和说明。各试点电大要认真组织收看,将有关信息传达至每个教学点和学员。
(七)集中辅导
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各试点电大应安排一定量的集中辅导。集中辅导一般每两周一次,辅导总时数原则上不超过课程总教学时数的25%,但希望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因班而异。
(八)作业
独立完成一定量作业是学好本课程的重要手段。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中央电大安排4次作业,其余由地方电大安排。要求学员必须完成,辅导教师要认真批阅,并根据完成情况,进行评分,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该课程的期末考试,作业成绩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占总成绩的20%。四次大作业及期中测验进度安排:
第一次作业:第一章-第二章
第二次作业:第三章-第四章
第三次作业:第五章-第七章
第四次作业:第八章-第九章
(九)自学
自学是远程开放教育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自学状态下,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认真阅读文字教材,充分利用中央电大和地方电大所提供的其它媒体,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学习。
(十)小组学习
远程开放教育师生经常处于分离状态,缺少学习交流,容易产生惰性和陷入孤独,因此建议学生按一定方式组成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对疑难问题互相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十一)考试
考试是对教与学的全面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本课程考试由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难度适中,题量适度。具体的考试要求及题型以中央电大下发的本课程考核说明为准。各试点电大要严格考试纪律,统一把握评分标准。学员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试卷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易、中、难三个等级。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为:易30%、中40%、难30%。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改错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计算分析题,突出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课程组应及时通报考试统计结果及分析报告。
(十二)中央电大的职责
1、提供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多种媒体教材和媒体使用意见。
2、组织对地方电大教师的专业和课程培训。召开全国性的课程专、兼职教师的业务培训会或用直播课、VBI、计算机网页等方式及时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课程特点、媒体使用、教学过程服务等。
3、提供教学管理的指导性意见和相应的教学过程服务。
4、提供本课程的平时作业。
5、制定课程考核说明,进行期末考试的命题、制卷,制定评分标准。
6、提供本课程实践性环节的指导性意见。
7、及时传递各种教学信息。用信函、传真、电话、直播课堂、VBI、电子邮件等手段及时传递有关教学信息。
8、对本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和评估。
9、为课题的研究和工作开展搜集资料。根据需要和可能对试点单位进行巡教和巡考工作,集中收集教学和考试中的问题,加以研究和解决。巡教和巡考工作将以访问、讨论、抽查学生作业、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巡教、巡考的结果将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依据。
(十三)地方电大的职责
1、为学生提供视听阅览室、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室、VBI阅览室、小组讨论室、面授辅导教室等学习环境的服务。
2、配备2名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的专职教师负责教学辅导、答疑、作业检查与批改、实践环节指导、考试组织等工作。
3、制定本课程具体的实施方案(特别是平时作业的教学安排等内容)。
4、指导学生运用远程教育的学习方法使用多种媒体教材和多种教学支持服务手段。
5、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定期对学生开展咨询和答疑活动。
6、指导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帮助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引导小组学习活动。
7、定期检查、批改学生的作业。
8、每门课程每月进行1到2次面授辅导。学生的课堂表现计入平时成绩。
9、指导学生的课程实践环节,并将评定成绩计入平时成绩。
10、建立学生档案,将学生的自然情况,平时学习情况,考试情况记录在案,以备研究。
11、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的教学支持服务。
12、帮助学生作好期末复习和考试准备工作。
13、积极配合中央电大的巡教和巡考工作,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五、教学安排建议
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分成了解、掌握、重点掌握等三个层次要求。属于了解层次的,考试时所占份量较轻;属于掌握和重点掌握层次的是考试的重点,一定要深入理解。
本课程的各章教学时数分配如下(各地区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实际水平自行安排,可多于本课时,但不得少于本课时安排)。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章名
<>第一章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第二章财务报表的初步分析
<>第三章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第四章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第五章资产运用效率分析
<>第六章盈利能力分析
<>第七章投资报酬分析
<>第八章现金流动分析
<>第九章业绩的计量与评价
<>总复习
学时合计
课内学时 6 6 8 8 8 8 8 10 10 72
建议录象学时 0.5 0.5 1 1 1 1 1 1.5 1.5 1 10 注:总课时包括教学课时、自学课时和电视课时。
第五篇:教学前期分析的概念
教学前期分析的概念、作用
教学前期分析(Front-End Analysis)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哈里斯(J.Harless,1968)提出来的,意即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随着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以及相关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于教学前期分析的概念以及其包括的环节提出了不同的表述。有的认可哈里斯的表述,认为教学前期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和学生特征分析;有的认为包括教学目标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张文兰、林君芬,《教学系统设计》);还有的认为前期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分析,并将教学目标分析单单作为一个环节进行阐述。
在这些不同的表述中,说法不一,并且多个子概念之间的含义也不尽相同。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前期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阐述“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另一个方面就是如何对学习者特征进行把握,是教师分析“怎么教、怎么学”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本教材中,将前者称为“教学目标分析”,后者称为“学习者特征分析”,由这两个环节构成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部分。
一、教学目标分析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是促使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产生变化的过程,因此在教学系统设计中,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规范,直接影响到教学是否能沿着预定的、正确的方向进行。在学习需要分析阶段所确定的目标是教学的总目标,它是统贯教学活动全局的一种指导思想,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原则性规定。要使总的目标落实到整个活动体系的各个部分中去,必须对实际的教学活动水平作出具体的规定,即分析与编写具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学科教学设计中的一个至为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学习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展开。教学目的或称教学的总目标是作为统贯教学活动全局的一种指导思想而存在的,它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它所把握的是各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教学目标分析是教学设计面临的首要任务。分析和阐明教学目标具有以下意义。
1.有利于课程的规范化 首先,学习目标是和总的教学目标一致的,学习目标的阐明为任何教学计划提供了一个以能力为基础的框架。按这个目标体系调控整个教和学的过程,可以保证学生所学的东西正是所期望的结果,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其次,学习目标提供并保证了课程的方向性和稳定性,使有关人员对课程有一个清晰、统一的认识,而不至于造成个别人员对教学大纲任意作特殊解释。
再次,学习目标的阐明可以清楚地检查课程内容的范围,有利于促使学习内容覆盖动作、情感和认知领域以及每个领域的各个层次,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主要表现在:告诉学生学习目标,使学习目标内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是最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因素;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不至于摸黑走路,使学习过程顺利发生,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学生可以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对学习产生责任感。
3.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首先可以帮助教师以学习目标如何达到这种特定的方式思考问题,从而较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其次学习目标为教师选择成功的教学策略(教学顺序、活动、组织形式、媒体等)提供了具体的依据;再次,为评价学生学习的测试题编制和评价教学计划的有效性提供了方便和依据;最后,编写目标本身就是对教师的一种开发训练,迫使教师深刻思考教学,更好地提高业务水平。
4.有利于交流和沟通
学习目标使教师知道教什么,学生知道学什么,家长知道学生学习后能做什么。因此,是教师、家长、学生以及其他有关人员进行交流的最准确、清晰的方法。
尽管分析和阐明具体的教学目标具有上述诸种优势,但目前国内外教育界对阐明和编写具体的教学目标也有一些不同的认识,认为编写和阐明具体的学习目标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在教学以前先明确提出具体的目标有悖于发现法的学习;任何知识的学习中都存在多种途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采用行为目标的作用有限;学习目标的选择和编写有一定主观性,这就说明目标并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要求时刻对目标编写进行检验;适宜用规范格式编写的学习目标通常是较简单、低层次的学习目标。有些学习内容、有许多心理过程是不能完全通过外显行为表现出来的,特别是一些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学习目标的编写比较呆板,容易忽略首创精神;编写学习目标比较费时间、费精力,也比较困难。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具有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等特征都将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教学设计是否与学习者的特征相匹配,是决定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阶段,必须对学习者的个体、群体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使教学设计与学习者的特征相匹配,这个过程就是学习者特征分析。
受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个体之间既表现出一些共性的、稳定性的特征,又表现出多样化的差异。不同年龄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成熟水平不同,同一年龄段的学习者在认知结构、学习风格、学习动力等方面又会表现出诸多的差异性。分析学习者特征时,既需要考虑学习者之间的稳定的、相似的特征,又要分析学习者之间的变化的、差异性的特征。相似性特征的研究可以为集体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差异性研究能够为个别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