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控强力成形磨床加工实例介绍
数控强力成形磨床加工实例介绍
强力成形磨削也称为缓进给成形磨削,是一种先进的磨削工艺。这种先进工艺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半个多世纪中,风靡全球,长盛不衰,并且技术不断进步。这项先进技术大大拓宽了平面的加工领域,成功地使平面磨削的加工范畴跳出“平面”,而成为表面磨削,也就是英文“surface”的概念,可以磨削形状轮廓各异的工件。从平面到表面,这实在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工艺革命,是一大技术创新。随着数控技术的进步,缓进给强力成形磨削技术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不断扩大和拓展应用领域,把这种先进工艺推广到包括航天、航空、汽车、精密机械加工等工业部门,成为加工诸多新型难加工材料的重要手段。对缓进给强力成形磨削而言,某一个工件的成功磨削就能拓展一个领域,就能为这个领域的用户承担交钥匙工程,在提供先进装备的同时还提供了先进的加工工艺,为用户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飞机制造工业中发挥作用
在现代飞机制造工业中,有许多形状复杂、采用各种难加工材料制成的工件,用其它机械加工方法很难进行精密加工。几年来,杭机已为中国的国防工业、尤其是飞机制造工业提供了高技术含量的MKL7140数控双磨头强力成形磨床、MKL7150七轴五联动数控强力成形磨床、MKH450成形磨削、MKL7120数控强力成形磨床等机床,用来加工飞机发动机叶片枞树根榫齿、导向叶片圆弧叶冠、航空发动机蜂窝段圆弧面以及锁片槽等,多次得到国家国防工业部门的表彰。
如飞机发动机叶片加工精度、形状轮廓精度和对称度等要求很高,叶片的互换性要求很严。叶片的材料一般为镍基耐高温合金,属于难加工材料,用常规磨削或其它金切加工手段很难进行加工。叶片的安装根部,一般为对称的枞树根形状,两个的对称度要求很高,要求能一次加工成形。采用单磨头机床就要两次装夹两次加工才能完成磨削枞树根叶片的安装根部,这样精度很难保证。杭机开发的MKL7140数控双磨头强力成形磨床已成功用于叶片加工十年。整个修整与磨削过程均由程序控制自动进行,包括冷却液和滚轮的开停,操作者只需拆装工件即可。针对不同型号的叶片磨削,只需更换金刚滚轮即可。批量生产中,只需对第一个叶片进行对刀调试。按照叶片榫齿磨削单边余量2.5mm,齿部长度50mm来算。此类叶片的磨削效率为6分钟/件。此外,这种双磨头强力成形磨床在汽轮机行业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涡轮发动机的工作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近年来各国在设计制造涡轮发动机时,其各级涡轮叶片密封环组件大多采用蜂窝结构。根据每级涡轮叶片工作环境的不同,有的采用整体结构,而大多采用由多个扇形镶块组件拼合成一个密封环。而单个扇形镶块的蜂窝段弧面最后工序往往是由磨削加工完成的。
双磨头成形磨削照片
本文由硅片www.xiexiebang.com 吊篮www.xiexiebang.com 吊篮www.xiexiebang.com 吊篮www.xiexiebang.com 吊篮www.xiexiebang.com 吊篮www.xiexiebang.com www.richjx.net 联合整理发布
吊篮
第二篇:数控铣床椭圆形加工宏程序的编程实例
数控铣床椭圆形加工宏程序的编程实例
实际应用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椭圆形加工特征。在现今的数控系统中,无论硬件数控系统,还是软件数控系统,其插补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只是实现插补运算的方法有所区别。常见的是直线插补和圆弧插补,没有椭圆插补,手工常规编程无法编制出椭圆加工程序,常需要用电脑逐一编程,但这有时受设备和条件的限制。这时可以采用拟合计算,用宏程序方式,手工编程即可实现,简捷高效,并且不受条件的限制。加工椭圆形的半球曲面,刀具为R8的球铣刀。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和圆的参数方程来编写宏程序。
椭圆的参数方程为:X=A*COS&;
其中,A为椭圆的长轴,B为椭圆的短轴。
编制参考宏程序如下:
%00518
#1=0
#2=20
#3=30
#4=1
#5=90
WHILE #5 GE #1 DO1
#6=#3*COS[#5*PI/180]+4
#7=#2*SIN[#5*PI/180]
G01X[#6]F800
Z[#7]
#8=360
#9=0
WHILE #9 LE #8 DO2
#10=#6*COS[#9*PI/180]
#11=#6*SIN[#9*pi/180]*2/3
G01X[#10]Y[#11]F800
#9=#9+1(计数器)
END1
#5=#5-#4(计数器)
END2
M99
Y=B*COS&;
第三篇:先进材料加工成形技术专题报告
先进材料加工成形技术专题报告
摘要:本文对材料加工成形技术现状做了一个概述,同时对未来先进材料加工技术作了展望。重点介绍了几种先进材料加工成型技术的应用,包括激光加工技术,超声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
关键词:先进材料 加工技术 激光加工 超声加工 电磁加工
0 引言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先导[1]。人们通常把材料、信息和能源并列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是现代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而材料科学显得尤为重要[2]。一般而言,材料可以分为传统材料和先进材料两大类,先进材料是指那些新近开发或正在开发的,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先进材料不仅是对于高科技和新技术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发展高科技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掌握先进材料是一个国家在科技上处于领先地位的标志。
但是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材料的生产,制备,应用都越来越发杂,这就迫切需要材料加工成形技术的发展。正如学者认为的材料制备、[3]成形与加工技术发生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一样。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与科学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时候甚至可以对材料的性能产生决定性影响。特别是现在先进材料在航空航天,机械,汽车领域越来越多的采用,其加工成形技术的重要性也尤为突出[4]。如今,为了适应全球竞争的需要,同时也为了占据有利形势,改善材料及相关制备技术对国家是非常重要的[5]。
当今先进材料加工成形技术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从尺度上看,精密制造技术已经突破了微米级技术,进入了亚微米和拉米技术领域。同时,在加工过程中也更多的开始强调成形质量的问题,其要求开始向无缺陷方向过度。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成形加工技术也越来越与社会需求联系紧密,其倾向于快速化方向发展,来提高竞争力。并且随着复合材料的应用日益广泛,也迫切需求其加工成形工艺的提高。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材料成形加工过程也在向建模与仿真靠近,同时也注重材料加工成形的信息化与清洁化,这也是未来材料发展的主流方向。几种先进材料加工技术
1.1 激光加工技术
激光具有亮度高、方向性强、单色性和相干性好等性能,加上激光的空间控制性和时间控制性很好,易获得超短脉冲、尺度极小的光斑,能够产生极高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足以融化世界上任何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特别适合自动化加工,而且对加工对象的材质、形状、尺寸和加工环境的自由度都很大[6]。由于激光热处理有相当明显的优势,其解决了困扰已久的传统金属热处理不能解决或不易解决的技术难题。激光加工技术作为一项综合集成激光技术、新材料技术、计算机与数控技术的现代化先进制造技术,一直得到世界各国重要研究机构和大学的重视和推广
目前激光加工技术有五大热点:激光焊接、激光成形与制造、新激光器与新激光加工研究、激光表面强化及激光加工过程的传感、检测与控制。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研究方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分。而激光热处理的技术关键有三个:高功率的激光器;多自由度的加工设备并与计算机配套;不同应用的激光处理工艺[7]。
[8]分析对比中国与国际激光加工研究领域不难看出:(1)中国激光材料加工研究紧扣国际研究主导方向,研究成果丰硕;(2)中国在激光表面强化领域基础扎实,实力雄厚,特别是激光熔覆技术的研究特色鲜明;(3)现在中国激光焊接与激光成形制造领域的研究与产业化紧密结合,形成了良性发展;(4)但是也明显看到我国在新型激光器和应用方面的研究严重不足,光学元器件方面研究也很微弱,成为了掣肘我国激光加工技术提高的瓶颈。
1.2 超声加工技术
超声加工是利用超声振动工具在有磨料的液体介质中或干磨料中产生磨料的冲击、抛磨、液压冲击及由此产生的气蚀作用来去除材料,或给工具或弓箭沿一定方向施加超声频振动进行振动加工,或利用超声振动使工件相互结合的加工[9][10]方法。大量实验研究和加工结果表明,超声振动加工有能量集中、瞬间作用、快速切削的特性,能有效地改变传统加工的切削机制,具有独特的加工工艺效果。
超声加工系统由超声波发生器、换能器、变幅杆、振动传递系统、工具、工艺装置等构成。近年来,随着不同领域实际加工的特殊需要,超声加工系统的应用研究有了新的发展[11]。目前超声加工技术主要应用在深小孔加工、拉丝模及型腔模具研磨抛光、难加工材料超声加工、超声振动切削以及超声复合加工。但是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以及对材料要求的提高,未来超声加工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12]超声振动切削技术、超声复合加工技术和微细超声加工技术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非金属硬脆材料同时具有高脆性、底断裂韧性及材料弹性与强度非常接近等特点,因此加工难度大[13],而超声加工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其领域内得到了大量应用。1.3 电磁加工技术
材料的电磁加工是指利用电磁能量实现材料的熔化、精炼和成形等加工过程,其理论基础是研究电磁场和流体间相互作用的电磁流体力学[14]。利用磁性的同性磁极相吸,异性磁极相斥,位于磁场中的磁性物质按磁力线有序排列原理,将高强度磁性颗粒置于工件与工具之间,并处于高频转换的磁场之中,辅以一定的工具运动作用,磁力与工具运动之间形成“共振”,使磁性颗粒在工具及磁场的作用下以很大的加速度不断地撞击被加工表面,把工件材料剥落下来,从而形成加工过程[15]。
由于电磁加工中电磁力的易控性和没有接触摩擦,用它作为加工的执行手段,使大量的复杂操作,简化到少数手柄上。只有电磁加工时如此的易于实现自动化[16]和生产的高速度。
材料电磁加工的特点可以概括为:(l)以最廉价和方便的手段将高密度电磁能量作用于各种材料,特别是金属材料;(2)除去加热功能以外,充分发挥电磁场的各种功能.例如对熔融金属进行非接触性搅拌、输运和形状控制;(3)运用电磁流体力学理论可以有效地解决加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例如电磁力的计算;(4)与电磁场相关的各种检测及控制技术日新月异,为材料电磁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条件.2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需要,材料科学的发展会不断向前,而先进材料作为未来的主流方向,其加工成形技术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上介绍的方法也只是一小部分,其代表着先进材料加工成形技术发展的一些成果,可以预见,材料作为三大支柱之一,其成形加工技术也会迅速发展,带来更多的效益。引用文献 [1] 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材料科学技术百科全书(上册).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2]陈拥军,魏强民,李建宝.先进材料科学与应用的展望[J].21世纪青年学者论坛.[3]Thomas W E.The quiet revolution in materials processing[C], Advanced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 Proceedings of PRICM-3, 1998.3-11 [4] 荣烈润,新世纪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J],金属加工.2012,23:(36-38).[5] Feder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R].USA, 1995.[6] 江海河,激光加工技术应用的发展及展望[J],光电子技术与信息.2001,14(4):1-4.[7] 孙晓辉,激光加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J].机械工人.2004,4:35-37.[8] 钟敏霖,刘文今.国际激光材料加工研究的主导领域与热点[J].中国激光.200811(35):1654-1658.[9] 曹凤国,张勤俭.超声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电加工与模具.2005年增刊:25-28.[10] 张存信,杨继先,曹文燕.超声振动精密加工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06,27(5).[11] 曹凤国.超声加工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2] 张雄,焦锋.超声加工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工具技术.2012,46(1):3-5.[13] 郭昉,田欣丽,张保国等.超声振动在非金属硬脆材料加工中的应用[J].新技术新工艺.2009,9:14-18.[14] 张军,傅恒志,谢发勤等.金属熔体的电磁成形与凝固[J].材料研究学报.1997,11(6):612-614.[15] 陈养厚,电磁成型加工及其实现方法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0,10(6):6-8.[16] 王金光.电磁加工探讨[J].电加工.
第四篇: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科技前沿概览
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科技前沿概览
200811102039
王志
摘要:论述了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作用及地位,介绍了快速产品与工艺开发系统、新一代制造工艺与装备、模拟与仿真3项关键先进制造技术,指出轻量化、精确化、高效化将是未来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正文:
一、引言:
材料先进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是近二三十年来材料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活跃的方向之一。一大批先进技术和工艺不断发展和完善,并逐步获得实际应用,如快速凝固、定向凝固、连续铸轧、连续铸挤、精密铸造、半固态加工、粉末注射成型、陶瓷胶态成型、热等静压、无模成型、微波烧结、离子束制备、激光快速成型、激光焊接、表面改性等,促进了传统材料的升级换代,加速了新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解决了高技术领域发展对特种高性能材料的制备加工与组织性能精确控制的急需。
二、历史沿革: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历史进程的宏观来看,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先导。而材料和材料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首先应归功于金属材料制备和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人类从漫长的石器时代进化到青铜时代(有学者称之为“第一次材料技术革命”),首先得益于铜的熔炼以及铸造技术进步和发展,而由铜器时代进入到铁器时代,得益于铁的规模冶炼技术、锻造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所谓“第二次材料技术革命”)。直到16世纪中叶,冶金(金属材料的制备与成型加工)才由“技艺”逐渐发展成为“冶金学”,人类开始注重从“科学”的角度来研究金属材料的组成、制备与加工工艺、性能之间的关系,迎来了所谓的“第三次材料技术革命”——人类从较为单一的青铜、铸铁时代进入到合金化时代,催生了人类历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快速发展。
进入20世纪以后,材料合成技术、符合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而电子信息、航天航空等尖端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对高性能先进材料的研究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促成了一系列新材料和新材料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一般而言,材料需要经历制备、成型加工、零件或结构的后处理等工序才能进入实际应用,因此,材料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与材料的成分和结构、材料的性质一起,构成了决定材料使用性能的最基本的三大要素。
先进工业国家对材料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十分重视。美国制定了“为了工业材料发展计划”,其核心是开放先进的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提高材
料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满足未来工业发展对材料的需求。德国开展的“21世纪新材料研究计划”将材料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列为六个重点内容之一。在欧盟的“第六框架”计划中,先进制备技术时新材料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先后实施了“超级金属”、“超钢铁”计划,重点是发展先进的制备加工技术,精确控制组织,大幅度提高材料的性能,达到减少材料用量、节省资源和能源的目的。
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综合反应了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与工业化水平,而先进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的发展,对于新材料的研制、应用和产业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先进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的出现与应用,加上了新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进程,促成了诸如微电子和生物医用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形成,促进了现代航天航空,交通运输,能源环保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传统结构材料向高性能“,复合化,结构功能一体化发展,尤其需要先进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及装备,可使材料的生产过程更加高效,节能和洁净,从而提高传统材料 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开展本科学领域色前沿和基础研究,并综合利用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和科技发展成果,提供预备新材料的新原理新方法,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
因此,材料先进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发展,对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突破先进工业国家的技术壁垒与封锁,保障国家安全,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以及促进材料科学与技术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需求。
三、研究现状
1.快速凝固
快速凝固技术的发展,把液态成型加工推进到远离平衡的状态,极大地推动了非晶、细晶、微晶等非平衡新材料的发展。传统的快速凝固追求高的冷却速度而限于低维材料的制备,如非晶丝材、箔材的制备。近年来快速凝固技术主要在两个方面得到发展:①利用喷射成型、超高压、深过冷,结合适当的成分设计,发展体材料直接成型的快速凝固技术;②在近快速凝固条件下,制备具有特殊取向和组织结构的新材料。目前快速凝固技术被广泛地用于非晶或超细组织的线材、带材和体材料的制备与成型。2.半固态成型
半固态成型是利用凝固组织控制的技术.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Flemings教授等首先提出了半固态加工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枝晶凝固模式,开辟了强制均匀凝固的先河。半固态成型包括半固态流变成型和半固态触变成形两类:前者是将制备的半固态浆料直接用于成型,如压铸成型(称为半固态流变压铸);后者是对制备好的半固态坯料进行重新加热,使其达到半熔融状态,然后进行成型,如挤压成型(称为半固态触变挤压)。3.无模成型
为了解决复杂形状或深壳件产品冲压、拉深成型设备规模大、模具成本高、生产工艺复杂、灵活度低等缺点,满足社会发展对产品多样性(多品种、小规模)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柔性加工技术的开发受到工业发达国家的重视。典型的无模成型技术有增量成型、无摸拉拔、无模多点成型、激光冲击成型等。4.超塑性成型技术
超塑性成型加工技术具有成型压力低、产品尺寸与形状精度高等特点,近年来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型结构件、复杂结构件、精密薄壁件的超塑性成型,如铝合金汽车覆盖件、大型球罐结构、飞机舱门,与盥洗盆等;二是难加工材料的精确成形加工,如钛合金、镁合金、高温合金结构件的成形加工等。5.金属粉末材料成型加工
粉末材料的成型加工是一种典型的近终形、短流程制备加工技术,可以实现材料设计、制备预成型一体化;可自由组装材料结构从而精确调控材料性能;既可用于制备陶瓷、金属材料,也可制备各种复合材料。它是近20年来材料先进制备与成型加工技术的热点与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自1990年以来,世界粉末冶金年销售量增加了近2倍。2003年北美铁基粉末。相关的模具、工艺设备和最终零件产品的销售额已达到91亿美元,其中粉末冶金零件的销售为64亿美元。美国企业生产的粉末冶金产品占全球市场的一半以上。可以预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粉末冶金工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率。
粉末材料成型加工技术的研究重点包括粉末注射成型胶态成型、温压成型及微波、等离子辅助低温强化烧结等。6.陶瓷胶态成型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避免在注射成型工艺中使用大量的有机体所造成的脱脂排胶困难以及引发环境问题,传统的注浆成型因其几乎不需要添加有机物、工艺成本低、易于操作和控制等特点而再度受到重视,但由于其胚体密度低、强度差等原因,他并不适合制备高性能的陶瓷材料。
进入90年代之后,围绕着提高陶瓷胚体均匀性和解决陶瓷材料可靠性的问题,开发了多种原位凝固成型工艺,凝胶注模成型工艺、温度诱导絮凝成形、胶态振动注模成形、直接凝固注模成形等相继出现,受到严重重视。原位凝固成形工艺被认为是提高胚体的均匀性,进而提高陶瓷材料可靠性的唯一途径,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逐步获得实际应用。7.激光快速成型
激光快速成形技术,是20实际90年代中期由现代材料技术、激光技术和快速原型制造技术相结合的近终形快速制备新技术。采用该技术的成形件完全致密且具有细小均匀的内部组织,从而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同时零件的复杂程度基本不受限制,并且可以缩短加工周期,降低成本。目前发达国家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主要应用于国防高科技领域。国内激光快速成形起步稍晚于发达国家,在应用基础研究和相关设备建设方面已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具备了通过进一步研究形成自身特色的激光快速成形技术的条件。8.电磁场附加制备与成型技术
在材料的制备与成形加工过程中,通过施加附加外场(如温度场、磁场、电场、力场等),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组织,提高材料的性能,提高生产效率。典型的温度场附加制备与成形加工技术有熔体过热处理、定向凝固技术等;典型的力场附加制备与成形技术有半固态加工等;典型的电磁场附加制备与成形加工技术有电磁铸轧技术、电磁连铸技术、磁场附加热处理技术、电磁振动注射成形技术等。近年来,有关电磁场附加制备与成形加工技术的研究在国际上已形成一门新的材料科学分支——材料电磁处理,并且得到迅速发展。9.先进连接技术
①铝合金激光焊接 ②镁合金激光焊接
③机器人智能焊接 10.表面改质改性
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材料的表面性质和功能非常重要,许多体材料的失效也往往是从表面开始的。通过涂覆(或沉积、外延生长)表面薄层材料或特殊能量手段改变原材料表面的结构(即对处理进行表面改性),赋予较廉价的体材料以高性能、高功能的表面,可以大大提高材料的使用价值和产品的附加值,是数十年来材料表面加工处理研究领域的主要努力方向。
四、发展前景
材料加工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三个综合,即过程综合、技术综合、学科综合。由于上述材料加工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可以预见,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材料制备、成型与加工技术的发展将具有以下两个主要特征:
(1)性能设计与工艺设计的一体化。
(2)在材料设计、制备、成型与加工处理的全过程中对材料的组织性能和形状尺寸进行精确控制。
实际上,第一个特征实现材料技术的第五次革命、进入新材料设计与制备加工工艺时代的标志。实现第二个特征则要求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的高度发展;二是材料数据库的高度完备化。
基于上述材料加工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和特征,金属材料加工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常规材料加工工艺的短流程化和高效化。
打破传统材料成形与加工模式,工艺环节,实现近终形、短流程的连续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例如,半固态流变成形、连续铸轧、连续铸挤等是将凝固与成形两个过程合二为一,实行精确控制,形成以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为主要特征的新技术和新工艺。
目前国外铝合金和镁合金半固态加工技术已经进入较大规模工业应用阶段。铝合金半固态成型方法主要有流变压铸、2)发展先进的成形加工技术,实现组织与性能的精确控制
例如,非平衡凝固技术、电磁铸轧技术、电磁连铸技术、等温成形技术、低温强加工技术、先进层状复合材料成形、先进超塑性成形、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复合热源焊接、扩散焊接、摩擦焊接等先进技术,实现组织与性能的精确控制,不仅可以提高传统材料的使用性能,还有利于改善难加工材料的加工性能,开发高附加值材料。
3)材料设计(包括成分设计、性能设计与工艺设计)、制备与成形加工一体化
发展材料设计、制备与成型加工一体化技术,可以实现先进材料和零部件的高效,近终形,短流程成型。典型的技术有喷射技术、粉末注射成形、激光快速成型等,是不锈钢、高温合金、钛合金、难熔金属及金属间化合物、陶瓷材料、复合材料、梯度功能材料零部件制备与成型加工的研究热点。材料设计、制备与成形加工的一体化,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过程的组织性能精确控制的前提和基础。
4)开发新型制备与成形加工技术,发展新材料和新产品 块体非晶合金制备和应用技术、连续定向凝固成形技术、电磁约束成型技术、双结晶器连铸与充芯连铸复合技术、多坯料挤压技术、微成形加工技术等,是近年来开发的新型制备与成形加工技术。这些技术在特种高性能材料或制品的制备与成形技术加工方面具有各自的特色,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5)发展计算机数值模拟与过程仿真技术,构建完善的材料数据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材料科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交*学科,是除实验和理论外解决材料科学中实际问题的第3个重要研究方法。它可以比理论和实验做得更深刻、更全面、更细致,可以进行一些理论和实验暂时还做不到的研究。因此,基于知识的材料成形工艺模拟仿真是材料科学与制造科学的前沿领域和研究热点。根据美国科学研究院工程技术委员会的测算, 模拟仿真可提高产品质量5~15倍,增加材料出品率25%,降低工程技术成本13%~30%,降低人工成本5%~20%,提高投入设备利用率30%~60%,缩短产品设计和试制周期30%~60%等。
目前,模拟仿真技术已能用在压力铸造、熔模铸造等精确成形加工工艺中,而焊接过程的模拟仿真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高性能、高保真、高效率、多学科及多尺度是模拟仿真技术的努力目标,而微观组织模拟(从mm、μm到nm尺度)则是近年来研究的新热点课题。通过计算机模拟,可深入研究材料的结构、组成及其各物理化学过程中宏观、微观变化机制,并由材料成分、结构及制备参数的最佳组合进行材料设计。计算材料科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从埃量级的量子力学计算到连续介质层次的有限元或有限差分模型分析,此范围可分为4个层次:纳米级、微观、介观及宏观层次。在国外,多尺度模拟已在汽车及航天工业中得到应用。
铸件凝固过程的微观组织模拟以晶粒尺度从凝固热力学与结晶动力学两方面研究材料的组织和性能。20世纪90年代铸造微观模拟开始由试验研究向实际应用发展,国内的研究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在用相场法研究铝合金枝晶生长、用Cellular Automaton法研究铝合金组织演变和汽车球墨铸铁件微观组织与性能预测等方面均已取得重要进展。锻造过程的三维晶粒度预测也有进展。
6)材料的智能化制备与成形加工技术
材料的智能化制备与成形加工技术是1986年由美国材料科学界提出的“第三代”材料成形加工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日本等先进工业国家的重视它通过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先进控制技术等,以成分、性能、工艺一体化设计与工艺控制方法,实现材料组织性能与成形加工质量,同时达到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环境负荷的目的。
材料的智能化制备与成形加工技术的研究尚处于概念形成与探索阶段,被认为是21世纪前期材料成形加工新技术中最富潜力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
其他的材料先进制备与成形加工前沿技术
电磁软接触连铸、钛合金连铸连轧技术、高性能金属材料喷射成形技术、轻合金半固态加工技术、泡沫铝材料制备、钢质蜂窝夹芯板扩散-轧制复合、金属超细丝材制备技术、超细陶瓷粉末燃烧合成、模具表面渗注镀复合强化、金属管件内壁等离子体强化技术、钛合金激光熔覆技术、非纳米晶复合涂层制备技术等。
五、个人认识与评论
中国已是制造大国,仅次于美、日、德,居世界第4位。中国虽是制造大国,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表现在:(1)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低,不到美国的5%;(2)技术含量低,以CAD为例,仍停留在绘图功能上;(3)重要关键产品基本上没有自主创新开发能力。材料成形加工行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成形加工技术是汽车、电力、石化、造船及机械等支柱产业的基础制造技术,新一代材料加工技术也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内容。铸造、锻造及焊接等材料加工技术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技术。据统计,全世界75%的钢材经塑性加工成形,45%的金属结构用焊接得以成形。又如我国铸件年产量已超过1400万t,是世界铸件生产第一大国。汽车结构中65%以上仍由钢材、铝合金、铸铁等材料通过铸造、锻压、焊接等加工方法成形。但是,我国的材料成形加工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举例说, 重大工程的关键铸锻件如长江三峡水轮机的第一个叶轮仍从国外进口;航空工业发动机及其他重要的动力机械的核心成形制造技术尚有待突破。因此,在振兴我国制造业的同时,要加强和重视材料成形加工制造技术的发展。高速发展的工业技术要求加工制造的产品精密化、轻量化、集成化;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要求产品性能高、成本低、周期短;日益恶化的环境要求材料加工原料与能源消耗低、污染少。为了生产高精度、高质量、高效率的产品,材料正由单一的传统型向复合型、多功能型发展;材料成形加工制造技术逐渐综合化、多样化、柔性化、多学科化。因此, 面对市场经济、参与全球竞争,必须十分重视先进制造技术及成形加工技术的技术进步。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1.明晰专业内涵,确定发展方向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作为1998年专业调整时设立的一个新的专业,由于其涵盖范围较广泛,涉及的内容较繁杂,因而使其专业内涵不够明确。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是以成形技术为手段、以材料为加工对象、以过程控制为质量保证措施、以实现产品制造为目的的工科专业。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和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均隶属于机械学科,要求共同的机械工程基础理论。以材料为加工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材料科学也成为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而以过程控制为质量保证措施这一特点,决定了控制理论也成为本学科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材料类学科专业和自动化专业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等都成为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学科。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科交叉,本专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地依赖诸如数学、物理、化学、微电子、计算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及现代化管理等各门学科及其最新成就。
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这一隶属于机械学科、具有机械类学科典型特征的专业,同时还具有浓厚的材料学科的色彩,成为一个业务领域宽、知识范围广的名副其实的宽口径专业。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准确界定专业内涵,对专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培养目标的定位
培养目标定位很重要,涉及到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问题。尽管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市场只需要通才,而不需要专才。并且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这两方面的需求也要求培养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因此,不同类型学校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特点来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一部分高等院校应该担负起精英教育的责任,以培养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学科的科学研究型和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
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为主,本科阶段应是以通识为主的专业教育;另一部分学校应以普及高等教育为主,负起大众化教育的责任,以培养本学科的工程技术型、职业应用复合型人才为主,本科是通识与专业并重的教育;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则以培养职业应用型、职业应用复合型人才为主,专科是完全职业专业教育。各学校可根据学校自身的层次来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在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中,还应考虑市场需求。本科教育培养通才还是专才,是以普通教育为中心还是以职业教育或专业教育为中心,历来是高等教育激烈争辩的问题。西方国家本科通才教育是建立在完善的继续教育基础上的,我国在这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方面是一些大型企业公司已有完善的教育培训体制和充足的教育经费,而另一方面是大量的中小企业仍然需要行业背景强的毕业生,因而高校应进一步适应市场的需求,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调整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比例,拓宽专业口径,灵活专业方向,建立和健全第二学位、主副修制度等。
3.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实践落脚点
当前,就高校自身来说,首先应抓好以下工作:(1)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教师的真本事,主要不是课堂上的公式运用和解题技巧,而是在于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过教学关、过外语关、过现代信息技术关、接受科研训练以及参加国内外的各种学术交流等,在当前显得特别重要。(2)在教学领域应当全方位地“联合行动”,即:突破传统观念,强化创新意识;提倡教育民主,尊重创新精神;改革评价方式,建立创新机制;关注个性培养,营造创新氛围;拓宽知识视野,夯实创新基础;开发情感智力,培养创新品质等等。(3)当前应特别注意加强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逐渐使学生从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中“向外突围”,通过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增加学生的自学时间,组织学生参加有指导的小型课堂讨论(Seminar),引导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鼓励学生参加课外科技和实践活动等等。(4)建设和改造一批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训练中心(基地),克服困难,保证实践和实验教学环节的落实。
六、结论
通过对材料成形专业领域的科技前沿技术的整理总结,我终于清楚地知道了我的专业(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的发展方向,并对本专业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这为我以后的学习指明了道路。看到还有许多富有潜力的先进技术还没有进行实际应用,这激发了我奋斗的激情,我争取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努力在材料成形领域有较大发展,推动材料成形技术的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为人类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21世纪材料成形加工技术》、《材料先进制备与成形加工技术》、《材料成形新技术》、《中国材料工程大典》、《先进材料定向凝固》、《材料成形界面工程》、《材料科学与工艺》、《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材料成形工艺基础》、《工程材料与成形技术》、《材料加工工程》、《先进制造技术》
第五篇:数控加工报告
一.实践目的
1.理解数控机床结构及组成,数控机床工作的原理。
2.掌握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基本操作,综合运用数控加工工艺知识,手工编制一定的复杂的加工程序,并独立完成数控机床的工作调整,加工出合格的零件。二.基本要求
1.自行阅读数控设备的配套教材,做好实践前的准备;
2.掌握实践设备的基本操作技术,在老师的指导下按规范操作数控机床; 3.制定加工工艺方案时,应充分发挥数控机床的特点,注意工艺方法的创新; 4.在编制完加工程序后,应认真检查校对,并试运行; 5.下班前或完成加工后,整理完机床经指导老师允许方能离开; 三.所用的设备,工装,刀具及量具
1.设备:XK713型数控铣床,MCV——810型立式加工中心 2.夹具:机用平口钳
3.刀具:立铣刀(直径为8)及适用于上述刀具的BT40型刀柄,拉钉和夹头。4.工量具:游标卡尺,磁力表座,扳手,铜棒。四.实践内容
1.加工方法和步骤
1)把机用平口钳装在机床上并固定住。
2)开启机床,先按接通键,过一会后,等所有指示灯都亮后在按住准备键。3)机床回零点,机床开启后要先回零点。
4)MDI启动主轴,在MDI模式下输入M03,S1000,按循环启动。5)换刀,装夹刀具和刀柄,换刀时,注意拿刀具的方式,避免被刀具刃口划伤,换刀时手不能握住上部,防止换刀时手被吸入。6)把胚料装在平口钳上夹紧并用铜棒敲平。
7)对刀并设定工件坐标原点即程序起点,先用快速运动,后用手轮慢慢靠近工件。对刀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对角,另一种是对中心。对角点时,使刀具分别靠在工件的两边,并把相对坐标的X轴和Y轴清零,记下此时机械坐标的值,此坐标值再减去或加上刀具半径即得工件角点的坐标。对中心时,刀具先靠在工件X轴上的一边,把相对坐标上的X轴清零,沿X轴移动靠在工件的另一边,把此时相对坐标的值除2,把刀具移动到所得数值上,为了方便记忆,可将X轴再次清零。同理,Y轴上也是如此。对Z轴时只要将刀具移到工件上表面即可。把对刀所得的机械坐标值输入到G54中,Z值输入到刀具长度补偿中。8)输入数值,输入刀具半径补偿数值和安全运行高度。9)输入加工程序(2)加工轨迹图
程序中采用刀具不偏置,在画轮廓线时往外偏置一个刀具半径4mm。如下图所示:
(4)加工程序
O00030;
G54 G90 G40 G49 G80;(设置工件做标系,取消刀具偏置和刀具补偿,取消固定循环)M03 S1500;(主轴转速1500r/min)G00 X58.5 Y0;(快速定位)G43 Z20.0 H01;(刀具长度补偿)
G01 Z-3.0 F500;(进给速度为500mm/min)G01 X58.5
Y5.9;G03 X49.5 Y14.9 R9.0; G01 X1;G02 X0 Y15.9 R1 G01 Y28.1;G03 X-9.0 Y37.1 R9.0;G01 X-46.4;G03 X-54.9 Y24.7 R9.0;G01 X-32.4 Y-31.1;G03 X-24.1 Y-36.7 R9.0;G01 X-9.0;G03 X0 Y-27.7 R9.0;G01 Y-15.9;G03 X58.5 Y-5.9 R9.0;G01 X49.5;G02 X0.0 Y26.8 R5.0;G01 Y0;G91 G28 Z20.0;(还回参考点)M05;(主轴停止转动)M30;(主程序结束)
五.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X,Y,Z轴要避免过行程 2.启动机床后运行程序时主轴不转
3.当有刀具半径补偿时,右补偿时向X轴负方向会有警报
4.刀具的长度补偿值的存储地址是H01,刀具的半径补偿值的存储地址不能用H02,而是D02。5.在加工中心进行镜象加工
6.取消刀具半径补偿指令G40要在机床运动过程中才起作用。六.实践体会
通过此次为期两周的实习,使我进一步了解数控加工的相关知识。1.通过认真的实践操作,老师的精心指导,让我们加深了对数控机床结构及组成,数控机床工作原理的理解。
2.掌握了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的基本操作,综合运用数控加工工艺知识,手工编制一定复杂程度的加工程序,并独立完成了数控机床的工作调整,加工出了合格的零件。
3.这次实践环节的训练,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加深了数控操作的知识,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