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六上《伯牙绝弦》教案
25.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准备】
1.乐曲《高山流水》。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学习目标:读通读顺课文,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一、揭题导入,板书课题
1.师: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读到的《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与我们平时读到的文章不一样。有时,我们也把文言文简单地称为古文。与古文相比较,我们今天常见的文章就叫白话文。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开始喜欢古文,喜欢古文特有的味道。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2.板书课题:25.伯牙绝弦 3.齐读课题,理解课题的意思。
二、检测“先学”,读通课文
过渡: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大家拿出导学案,一起分享我们的学习成果。
1.【课件出示课文】指名试读,师生点评。(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字音。)2.【课件出示课文停顿】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好下面语句,必要时教师范读、带读。
①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②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3.小组练读,比赛读。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理解词句的意思
1.【课件出示预习题2第①小题】指名交流加点字词的意思,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四个“善”字不同的用法。
预设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①说说意思:伯牙非常擅长弹琴,钟子期非常喜欢听伯牙弹琴。②“善”字怎么解释?(善于,擅长)
③“善”字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出现都是一样的解释吗? ④小结:“善哉”就是对别人表示赞叹,“哉”是一个语气词,相当于现在的“啊”,“善哉”就是“好啊”!既然“善哉”是表示赞叹,我们变通一下,用现在的表达方式,肯定不只“好啊”这一种方式,我们还可以说 “好啊”“妙啊”“棒啊”“行啊”,都表示赞叹。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①组内交流,互相补充。
②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补充。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峨峨”“洋洋”的意思,在学生理解了字面的意思后,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后再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韵味,读出伯牙的善鼓琴和钟子期的善听,为下文“初解绝弦”做好铺垫。
(二)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1.学生自己试讲。2.组内交流,互相补充。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三)初解绝弦
1.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
2.文章还在哪里提到了伯牙绝弦?这里的“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教师引导:它意味着终身不再弹琴,向世人宣告了彻底地放弃弹琴。3.伯牙绝弦说明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是什么关系?(知音)
四、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1.学生完成“精练反馈题1”。2.小组代表汇报答案,师生点评。3.背诵课文。
五、小结并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领略了伯牙高超的琴技,伯牙仅仅是在向钟子期展示自己的琴技吗?伯牙绝弦仅仅是因为没有人知道自己高超的琴技了吗?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课文。
第 二 课 时
学习目标:理解伯牙绝弦的真正原因,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一、复习导入,积累铺垫 1.指名背诵课文。
2.交流导学案中的“自我检测”第2题。3.齐读“ABCC”式词语。
清风徐徐
杨柳依依
明月皎皎
炊烟袅袅
流水淙淙
芳草萋萋
霞光灼灼
春雨绵绵
(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这些都是美丽的自然景物。)
二、自主合作,研读探究
(一)感受知音相遇之美
1.【课件出示】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说说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2.指名读出相关句子。
3.小组交流自己的理解,并派代表汇报,其他小组补充;教师点拔引导: 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
4.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①交流“精练反馈题”,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 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 ②想象这样的一幅幅画面,以排比句的形式大声朗读。
5.小结: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相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二)感受失去知音之痛
1.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课件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课件出示】钟子期死后,伯牙做出了怎样的举动?你体会到什么?
①各小组讨论交流。②汇报交流。
③师小结点拔:子期死了,伯牙没有知音,无人理解。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2.引读。
3.拓展阅读:伯牙难掩内心的悲痛,在子期墓前写下这样的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课件出示】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齐读。)
4.小结:同学们,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荡气回肠。古书《列子》《吕氏春秋》及唐代诗文明朝小说等,都传诵着这个千古佳话,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传诵着它。(齐读课文。)
三、当堂检测,及时反馈。1.学生完成导学案“积累拓展”。
2.小组代表汇报交流,课件出示部分诗句,齐读。【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志在高山
念
必得之
知音 志在流水
【教学反思】
25.《伯牙绝弦》导学案
第 一 课 时
学习目标:读通读顺课文,根据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一、自主预习1.读
①读课后资料袋,了解俞伯牙和钟子期。②把课文认真读两遍,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③试着给课文划分节奏线,反复诵读,做到声音响亮,语速适当。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2.注
①借助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念: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谓: .
必得之:
乃破琴绝弦。乃:
.②我能结合课文后面的注释说说句子的意思。
二、研读探究
1.根据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每一句话的意思,并在书上作批注,再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2.“伯牙绝弦”意味着什么,向世人宣告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精练反馈
读一读,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二 课 时
学习目标:理解伯牙绝弦的真正原因,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一、复习检测
1.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2.写出ABCC式的词语,如:杨柳依依。
清风 明月 芳草 云雾 炊烟 流水 春雨 白雪
二、研读探究
1.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在书上划出这些句子并说说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写上批注。
2.钟子期死后,伯牙做出了怎样的举动?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精练反馈 仿写句子
伯牙既然“善鼓琴”,那么想一想,除了能弹高山、流水,还能弹出什么?试着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 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 伯牙鼓琴,志在,钟子期曰:“!”
四、积累拓展
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请写出几句关于古今交友的名句名诗吗?要写明作者和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第二篇: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能借助注释理解词句意思。
3、通过朗读,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体会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故事。谁来读读课题。
二、整体读文
1、自由读,反复读,一直把课文读顺口,第一次读古文有什么感觉
2、教师范读,让学生一句一句跟读,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
3、再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来
4、指名读,教师随机点评(我想请教一下)
5、再读,读出古文的韵味
三、品味文情
几遍读下来,我们一定知道,文章写了两个人,他们是伯牙、钟子期(板书)
1、出示第1句,说说你对他们有什么了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相机解决“善”、“鼓”的意思,让学生明白学习古文的一种方法就是借助注释理解
2、你从课文哪些句子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① 让学生再读课文,用笔划出相关句子。
② 出示第二句,说说你是如何体会到的?
③ 指导朗读,假如你就是钟子期,当伯牙志在高山,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景象?(强调“峨峨兮若泰山”)
④ 你还能从哪个词感受到?(善哉!相机解决“善”在文中的不同意思)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会怎么赞叹?再齐读。
⑤ 学了这一句,下面一句就不在话下了。当伯牙志在流水,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江河?用朗读表现出来!
⑥ 伯牙是当时有名的乐师,他的琴声中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还会表现哪些场景?
⑦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作为子期,会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教师可适当提示相应词语。
3、高山也好,流水也罢,清风也好,明月也罢,无论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听得懂,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投影出示)
① 你对这句读懂了什么?哪个字的意思跟上文的“志”相似。(解决“念”“志”。)
② 你觉得这句话朗读的重点应该放在哪个字上?让学生读读这句。③ 再引导学生跟读前面两句。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就会赞叹:“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就会赞叹:“善哉,洋洋
兮若江河!”
④ 无论伯牙弹什么,子期都能听的懂,这就是知音。
四、感受知音相遇之喜
1、投影出示故事背景:伯牙当时是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虽然听者众多,他却始终觉得无人真正懂得他的琴声,所以独自一人来到山间排遣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他却万万没想到,此时,此地,此人,钟子期,一个山野村夫,竟如此懂得他的琴声。
2、此时伯牙心情如何
3、此时的伯牙最想对子期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写出来。)
4、是啊,琴声也懂,心声也懂,情怀更懂!这才是知音。
五、感悟知音离世之悲
1、伯牙和子期多么想像高山像流水那样相伴相随,他们约定来年在老地方再见。一年后,伯牙满怀欣喜乘一叶扁舟如期而至。然而,然而等他来到去年相会的地方,等待他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此时,高山默默,流水无语!站在坟前的伯牙多么想鼓一段琴给他的知音子期听啊!于是他拨动琴弦,把千言万语都化作琴声。
2、播放悲戚音乐
3、你从音乐中感受到什么?
4、用课文中的句式来形容伯牙的琴声。____哉,____兮若____!
5、是啊,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没有人赞叹:“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再也没有人赞叹:“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6、出示第五句把伯牙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7、“绝”是什么意思?(断绝)伯牙断绝了什么?
8、再次齐读这一句。
六、指导背诵
1.如此动人的故事,竟然短短不到百字,能不能把这段生动的文字记在自己的心上。(准备一下)
2.都记住了吗?已经记在心头的举手。
3.指名背。相机评价(两句话记在心头了;厉害,四句记在心头了;更厉害了!„„)
4.齐背。
5.齐读课题,下课。
第三篇: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揭题导入:
1.课前谈话: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看图猜成语游戏,看看将来谁有可能是文学家。我们知道中国的语言文字最有情味,从文字中,我们能读出颜色、声音、画面、情节,甚至能读出气味。我给你一个词,你能想到哪个成语呢?(出示课件)“看图猜成语”——鸟语花香、高山流水。不过,当老师看到“高山流水”这个词时,我读出来的是一个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伯牙绝弦》,因为高山流水觅知音就是讲的伯牙绝弦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个故事。
2.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指导生读准“弦”。《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古人们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现在我们就通过“读”来品味这篇千古绝唱。
二、初读读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2、课件出示课文断句:教师范读三句难读句子。(生齐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3.指名读,读出古文的韵味。(学生评议)
三、理解课文
(一)初解绝弦
理解文章题目:“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讲的是谁与谁之间的故事?伯牙为什么要“绝弦”?(板书:俞伯牙,钟子期)
(二)再解绝弦
1、何为知音
1).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在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述的?
(板书:善鼓琴、善听)
2).生找出有关句子,师课件出示句子,生理解。(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善“字?意义相同吗?“善鼓琴”“善听”中的“善”字可以理解为“擅长、善于”,而“善哉”中“善”字可以理解为赞叹之意。
3)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时,别人可能会怎样赞叹?
师:听的出你是在真心诚意地赞美伯牙,那伯牙只是在用琴声表现泰山的高大和江河的宽广吗?(指名答)
师: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常以琴言志,将自己的心声、志向融入琴声中。他表现高山就是诉说自己的志向像高山般远大,表现江河就是说自己拥有江河般的胸怀。指名读读2.3句,体会句子深刻的含义。
4)小组合作:(出示课件)既然说伯牙善于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中还会出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引导学生想象回答:徐徐清风、皎皎明月、潇潇春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应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
5)正是文中所说的:“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出示课件)这可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志在清风、志在明月,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板书:知音)对于我们师生之间,“老师所念,——”引导学生说出“同学们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之)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而我今天能拥有这么多的知己,真是太令人感动了!
提示:这里的“念”和前面哪个字所表达的意义相同?
2、相遇相知
1、不过,这两句话主要表现的是子期的善听,文中还写到伯牙的善鼓,其实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会怎样赞美他的琴音?(炉火纯青、琴艺高超)你感受到了什么?
2、当伯牙听到别人哪些不着边际的赞美时,你能体会到他的心情吗?(伤心、失落)
3、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强烈的渴望,渴望什么?(有一个懂自己琴音的人)
4、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欣喜若狂)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知我者,子期也!)(出示课件)
师:知音相遇,一定非常快乐,非常融洽。指名读1——4句,感受知音相聚的快乐与融洽。
3、知音之死
1.过渡:同学们的朗读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身亡。(课件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生理解句子。
2、子期死,伯牙为什么认为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呢?此时子期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悲痛)
3、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没人理解的日子了,他已经不能忍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那就是——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你能想象到伯牙当时是怎样“破琴”、“绝弦”的吗?(把琴摔破、把琴弦割断)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琴绝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板书:绝弦、死)
4(三)深悟绝弦
1、悲痛欲绝的伯牙,在子期墓前,写下了一首短歌,课件出示诗歌师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师:子期一死,伯牙又要回到那无人理解日子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谁听呢?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下面我们再一次齐读课文,共同感受伯牙的悲痛。
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动人的乐曲,心中再次默读本文。试着背诵。(个别背诵)
4、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什么?将你的想法写下来。
(过渡)我们一起感受了伯牙、子期的动人故事,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有关他们的知识。
(四)资料袋阅读
四、小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的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人生苦短,知音难求,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的知音。
五、作业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六、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所念绝弦
(知音)
子期善 听必得之死
第四篇:伯牙绝弦 教案
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
《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鼓琴,六马仰秣”是人们熟知的成语典故,出自《荀
子.劝学篇》:春秋时,琴家伯牙为楚王君臣弹奏自己的成名琴曲《水仙操》,但是只知追求声色之娱的楚王君臣不会欣赏,无动于衷。伤心的伯牙经过马棚时,正在吃草的马儿见到有人来了,一齐抬头亲热的嘶鸣。伯牙见状不由心动,说:“整个楚宫无人知晓琴艺,马儿啊,难道你们懂吗?”说罢就为马儿弹奏一曲,并唱道:“琴艺高妙无知音,知音难觅奈我何!不见知音对谁弹,一曲弹罢自叹息。”琴声令马儿仰头倾听而忘记了吃草。于是就有了后世这句“伯牙鼓琴,六马仰秣”的成语。
“伯牙鼓琴,六马仰秣”是人们熟知的成语典故,出自《荀
子.劝学篇》:春秋时,琴家伯牙为楚王君臣弹奏自己的成名琴曲《水仙操》,但是只知追求声色之娱的楚王君臣不会欣赏,无动于衷。伤心的伯牙经过马棚时,正在吃草的马儿见到有人来了,一齐抬头亲热的嘶鸣。伯牙见状不由心动,说:“整个楚宫无人知晓琴艺,马儿啊,难道你们懂吗?”说罢就为马儿弹奏一曲,并唱道:“琴艺高妙无知音,知音难觅奈我何!不见知音对谁弹,一曲弹罢自叹息。”琴声令马儿仰头倾听而忘记了吃草。于是就有了后世这句“伯牙鼓琴,六马仰秣”的成语。
第五篇:伯牙绝弦教案
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朗读文言文时能注意到节奏和韵律。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疏通文章大意,能够感受到伯牙和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并理解伯牙绝弦的痛苦与无奈。
4、客观看待伯牙在子期死后的消沉、极端的做法,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伯牙和子期的深厚情谊,理解伯牙在子期死后的伤心欲绝和痛苦绝望。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
读书指导法,教师示范法、角色互换法,小组合作法等。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第一课时
一、课前热身:
师:同学们,又到了我们语文课的时间了,上课之前,老师和大家一起做个“一句话”游戏,好吗?(教师说具体要求:用“我”和“语文”说一句话表达一定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肯定其在语文学习方面的成绩,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更加喜欢语文课。
二、情境导入。
师: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动画城,来欣赏一个动画。希望所有的同学用心看,看过之后我们来交流一下各自的收获,好吗?
1、播放课件《高山流水》,师生一起欣赏。
2、学生交流看后自己的收获。(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在黑板上贴伯牙和子期两人的图片,并和学生一起疏通动画的主要大意。)
3、导入新课的学习。
师:子期和伯牙的故事千古流传,为后人称颂,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来学习他的经典原文。(课件出示课题)
三、学文明理。
(一)反复诵读,疏通大意。
1、通过课件展示全文,让学生初读课文,并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和学生一起弄清文言文的特点,(短小精悍、字词用法区别于白话文等。)并鼓励学生亲近文言文,感受文言文,进而喜欢文言文。
?
2、通过课件展示划分朗读节奏的全文内容,借助分割线的划分,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把握。
(1)教师范读。(2)学生的自由读。(3)找生读。(4)两人合作读。(5)男女生合作读。(6)师生齐读。(7)配乐朗读。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教师在各种形式的朗读过程中指导学生不仅要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还要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3、师:学习文言文,要了解文章的内容,是有捷径可以走的,老师今天就给大家请来了个小帮手(课件出示文章注释),学生借助注释的帮助,自己逐句了解文章意思,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老师组织大家在班级中交流各组的学习收获。
(二)精钻细研,感悟中心。
课件出示思考题,启发学生深入文章内容思考,伯牙善鼓琴体现在何处,子期的善听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深入感知课文。
1、读书自悟,思考伯牙的善鼓琴和子期的善听体现在课文中的哪些地方。
2、集体交流各自的体会与感悟。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并板书。
4、引导学生体会句子中的两个“善”字的意思,并与文章中另外两个“善”字比较,进行深入理解,感悟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言文的语言魅力所在。
5、利用超级链接导入教育网农远资源题库中的习题让学生在辨析中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1、“尽情说说说”,课件出示活动要求,让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如果听到伯牙的弹奏会说些什么。
师:同学们,伯牙的弹奏能展现高山的巍峨,能表现流水的气势,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啊,如果有幸听到伯牙的弹奏,你会说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意见。)
2、教师配乐讲述伯牙蓬莱东海学艺的传说故事。
3、师:伯牙有如此之高的琴艺,课文中也有相关的描述,他能在他的弹奏中生动展现高山流水的气势,那么他的弹奏中还会有什么情景呢?(学生驰骋想象,发表自己的意见)
4、教师通过课件出示相关的词语,让学生朗读。
5、“摇身变变变”,课件出示活动题,角色转换,让学生说说如果自己是善听的子期,将如何评价伯牙。
6、借助课件中的词语,老师引导学生模仿书中“善哉,„„兮 若„„”进行称颂伯牙的弹奏,通过师生的合作,生生的合作,让学生着实过一把子期瘾。
7、教师归结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感悟“知音”的含义,并结合课文中的句子“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
8、(配乐)教师讲解子期死后,有关资料中所介绍的伯牙在子期坟前摔破琴,从此以后不再弹琴的内容,并课件出示伯牙为子期写的一首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教师配乐朗读,让学生深切感受伯牙的伤心欲绝、无可奈何与绝望至极。
9、“真情劝劝劝”,在学生了解和理解了伯牙的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对伯牙破琴绝弦的极端做法予以劝阻。
(1)生交流自己将如何劝说伯牙。
(2)教师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
师:同学们,虽然知音千古难觅,生命也十分可贵,相信,有生命在,就有音乐在,就会有知音在!愿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用我们的勤勉演奏人生壮丽的曲谱,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播放《高山流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