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税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

时间:2019-05-13 02:25: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地税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地税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

第一篇:广东地税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

中国税务报电子版

2010年3月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中国税网首页>>中国税务报电子版

广东地税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 www.xiexiebang.com2010.02.10

■赵永清李友乔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要求,规范管理流程,防范税收风险,提高纳税遵从度,促进税收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广东省地税局审时度势,认真分析税源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决定借鉴国际先进的税收管理理念,在全省地税系统逐步构建起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缘起篇

2004年以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广东地税系统全面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开发了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和纳税评估软件,积极推进纳税评估工作,税源管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在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强化税源管理工作中也遇到不少问题:

——税收管理员人数少、管户多。截至2008年底,广东地税共有税收管理员7196人(不含深圳,下同),管理的固定业户2057248户,人均管户285户。珠三角地区人均管户更多,东莞市地税局、中山市地税局人均管户高达700多户,有的税收管理员管户高达3500户。

——税收管理员素质参差不齐,事务繁重。广东地税的税收管理员职责有7大项27小项,还要负责社保费的征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税收管理员大部分的工作时间被案头、事务性工作挤占,难以抽出时间到户调查,实地深入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同时,税收管理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素质高、业务熟的人员较少,难以高质量地完成众多的管理任务,特别是纳税评估工作。

——纳税辅导有待加强。纳税辅导,尤其是税前辅导是提高纳税遵从度和税源管理质效的重要一环,但当前的税前辅导力度比较薄弱,纳税辅导的系统性、及时性、准确性需要进一步增强。

——纳税评估作用发挥得不够。纳税评估是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依托海量信息数据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举措。但是广东地税纳税评估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实际效果都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未能充分发挥其强化税源管理的作用。

——风险防范亟须加强。目前,税收风险加大,需要进一步健全防范税收风险的机制,既要防范纳税人不依法纳税导致税收流失的风险,又要防范税务人员失职、渎职或不廉行为导致税收流失的风险。税收管理员对管理事项统包统揽,不仅工作效率低下,使征管工作难以到位,而且存在廉政隐患。

通过调研分析,广东地税认为必须打破全能型集权式税收管理员制度格局,以专业化为抓手重构税源管理架构,在科学分工的基础上,合理设置税收管理员岗位,理顺税收管理员职责。为此,广东地税决定构建“以信息共享为基础,以分类管理为核心,以征管流程为导向,优化服务,强化评估”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在部分地区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

行动篇

2008年5月,广东地税在珠海市香洲区地税局开始进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的试点,2008年11月又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在佛山市禅城区地税局祖庙分局、石湾分局试点。2009年,省局印发了《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工作方案》(粤地税发〔2009〕90号),决定在全省逐步建立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其中,2009年3月~10月在珠海、佛山全市进行试点,其他市选择一个县级局(分局)试点,为全面推广积累经验。粤地税发〔2009〕90号文件下发之后,各地高度重视,各市局党组都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试点工作方案,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按照粤地税发〔2009〕90号文的要求和各地试点方案,调整了机构人员,明确了工作职责。6月,广东地税又按照全国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会议关于大力推进信息管税的部署,决定扩大试点范围,珠海、佛山、汕头、江门4个地级市局和其他地级以上市的16个县(市、区)局被纳入试点范围。这些试点单位共有税收管理员2008人,管理纳税户76.98万户。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已从2009年11月起在全省逐步推广。

以税源科学分类为核心,调整管理机构职能

广东地税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纳税户的分布情况和税源管理人员状况,按规模或按行业或按纳税遵从度对税源进行分类,将其区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小规模税源。在此基础上,调整税源管理机构的职能,赋予不同的专业化管理职能。突出管理重点,将主要人力和主要精力放在对重点税源的管理上。税源管理机构的设置根据各地的税源分布和人员状况,灵活地采取外分离或内分离的方式,构建与税源实际相适应的分类管理机制。所谓机构外分离,是指按照抓大、控中、规范小的要求设置独立的税源管理机构,不同规模的税源分别由不同的税务分局(局)管理。所谓机构内分离,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小税源都归一个税务分局(局)管理,其内设的税源管理机构分别负责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小税源的管理。在试点单位中,珠海的香洲、拱北、斗门城区,汕头的中心城区,江门的江海区、新会区、开平市,肇庆的怀集县和云浮的云城区实行外分离方式,其他试点单位实行内分离方式。

以征管流程为导向,合理设置人员岗位

新模式以流程导向代替传统的职能导向,按照征管流程,归拢一定范围内的流程节点,合理设置岗位(设置纳税辅导、税源管理、纳税评估等岗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明确职责分工,优化重组业务流程。

重点税源采取管户为主、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专业化管理方式。一般税源和小规模税源采取管事为主、管事与管户相结合的管理方式,规模较大、人员较多的非重点税源管理机构按管理环节或事项如户籍管理、催报催缴、一般涉税事项管理等设置岗位,具体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可灵活掌握。规模较小、人员较少的非重点税源管理机构,则仍实行分户到人的管事与管户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各试点单位出台税源管理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各环节中的操作程序和任务分解,明晰相应的工作准则,配套对应的考核指标,确保税源管理各项工作统一规范。

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强化税源采集分析

进一步拓宽税源信息采集渠道,提高税源信息采集质量。首先,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涉税信息交换制度。广东地税机关与工商部门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信息交换和共享,广州、揭阳、梅州、河源、珠海、肇庆等市由政府主导,率先建立税务机关与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交换制度,实现了涉税信息共享,也取得了明显效果。其次,各个管理环节负责采集与本环节相关的税源信息,指定专人负责税源分析和预测,以确保税源信息的及时完整,全面把握税源整体情况,增强税源分析和税源预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依托征管信息系统,保证各个管理环节衔接顺畅,实现信息共享。

优化服务加强辅导,贯穿税源管理全过程

将纳税服务贯穿于税源管理的全过程,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为增强纳税辅导的系统性、及时性、准确性,广东地税专门出台了税收管理员纳税辅导试行办法,要求各地在税源管理的各个环节为所有纳税人提供文明高效、及时准确的纳税辅导。对新办税务登记的纳税人以及重要的办税规程、税收政策法规、办税信息系统(软件)实行集中辅导,对具体的纳税人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面对面的纳税辅导。各试点单位专门成立了纳税辅导机构或设置岗位,定期举办纳税辅导培训班,特别是强化了税前辅导。税收管理员定期下户,及时与管户进行沟通,为管户提供“量身订制”的咨询服务和纳税辅导。

成立机构专设岗位,强化评估堵塞漏洞

省局、市局和各县(区)局成立纳税评估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和实行纳税评估工作;基层税务分局设立纳税评估岗位,负责各类税源的纳税评估以及定期定额户税额核定工作。全省试点单位专门从事纳税评估的人员已达626人,与税收管理员比例约为1:3。为了明确纳税评估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规范纳税评估工作,广东地税起草了《纳税评估员制度》、《纳税评估管理规范》。

各地试点单位按照广东地税的要求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在目前信息化、智能化评估系统尚未完善,第三方涉税信息采集渠道不够畅通的阶段,各地纳税评估员充分凭借管理经验,以案头评估形式开展数据分析,对存在疑点的业户开展质疑约谈及到户核实,及时纠正纳税人错误的涉税行为。其他非试点单位也按照省局的部署,全面开展了纳税评估工作。

成效篇

广东部分地区的试点实践证明,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能集中管理力量管好重点税源,确保税收事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能有效解决全能型集权式管理税收管理员权力过大的问题,能有效解决税收管理员管理事务多穷于应付的问题,能有效解决不同素质的税收管理员工作适应性问题,尽量做到人尽其才,能有效提高税收遵从度,防范税收风险,能有效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征管质量。

以专业化实现精细化

新模式改变以往税收管理员一人统揽税源管理职能的情况,根据税源管理流程设置岗位,体现分工精细化、专业化,把税收管理员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腾出时间去掌握税源变动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去探索新的征管方法。

新模式的实行让各个岗位人员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到各自的专项工作中。在实行前,税收管理员约90%的时间集中于处理催报催缴、征管资料整理等案头工作,只有10%的时间用于企业数据采集和下户调查分析等税源动态性管理。在实行后,由于有人专门负责催报催缴、征管资料整理等案头工作,税收管理员用于案头性事务的时间,占其全部工作时间的45%,而从事税源动态管理的时间则跃升至55%。专业化管理还直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珠海市香洲区地税局的催报催缴岗现在平均每人每月完成催报催缴300户左右,催报催缴成功率从20%左右提高到80%左右。

提高税收遵从度

通过设置纳税辅导岗,主动给纳税人提供专门、系统、长效的纳税辅导,进一步密切了征纳关系,提高纳税人税收遵从度。截至2009年12月底,广东省试点单位共举办新办登记的纳税人税前培训辅导班989期,培训131814人次。通过培训,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明显提高。目前,珠海市香洲区地税局电脑系统内新办企业的准确率达100%,纳税申报率为98%,申报税种准确率为100%,使用广东地税网报系统成功率达100%,事后咨询率下降了8成。佛山市禅城区地税局祖庙分局的入库率从97.3%提高到99.5%,新办企业的按时申报率从92%提高到96%。清远市开发区地税局的申报率从95%提高到97%,入库率从95%提高到98%。

促进税收收入增长

2009年1月~12月31日,试点单位以管促收入库税款460468.91万元、滞纳金11564.43万元。其中,催缴入库欠税75400.73万元、滞纳金4265万元,纳税评估入库298943.29万元、滞纳金5992.13万元,通过采取其他措施查补入库86124.89万元、滞纳金1307.30万元,以管促收成效显著。

整合盘活人力资源

佛山市禅城区地税局祖庙分局从事税源管理的人员(包括税收管理员和纳税评估员)从试点前的23人增加到34人,石湾分局从21人增加到29人,清远市开发区地税局从21人增加到31人。新模式明确岗位职责,制定工作标准,规范操作流程,实行绩效考核,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利于激发工作热情,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实行新模式后,按管理流程设置专业岗位,职权细分,各类管理事项环环相扣,各管理环节相互制约监督,使管理的有效性直接体现出来,化解了许多工作中的隐性风险,使各个工作环节隐藏的问题能够及时暴露和解决,有力地保证了各岗位依据法定职权,按照法定程序办事,规范了税收执法行为,及时解除了税务管理中的风险,强化了执法监督,有利于防范执法风险,保障队伍廉洁自律。

体会篇

在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的工作中,广东地税有以下几点体会:

——必须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是国际上通行的、比较先进的税收管理理念。在对纳税人的纳税遵从风险、税收管理员的执法风险、廉政风险进行认真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只有查找出容易产生纳税遵从风险或容易出现执法风险、廉政风险的节点,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提高纳税遵从度,才能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有效防范执法和廉政风险。如可将纳税遵从风险较大的建筑安装、房地产等行业的纳税人列入重点管理范围,实施专业化管理;加强税前辅导,提高纳税遵从度;按征管流程设置岗位,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建立相互制约监督的廉政保障机制,有效防范执法和廉政风险。

——必须抓住专业化这一关键。只有专业化才能实现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的税源管理是含义非常丰富、内容非常广泛的,是全方位、立体式的专业化。既包括以分类管理为核心,按规模或按行业或按纳税遵从度将纳税人分为重点税源、一般税源和小税源,在此基础上设置专业化的税源管理机构来分别管理不同的税源,也包括按不同管理环节、管理事项来设置税源管理岗位,还包括明确税源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让税源管理人员专门从事某个环节事项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明确职责分工,优化重组业务流程,提高管理质效。

——必须夯实信息共享基础。信息共享是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建立和实行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必须加快征管信息化建设。一是完善各个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持。二是依托征管信息系统,保证各个管理环节衔接顺畅,实现信息共享,防止工作脱节,避免出现漏洞,提高管理效能。

——必须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人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实现税源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必须建立一支素质好、业务精的税收管理员队伍。一是要调整人员配备,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二是要将业务能力较强和素质较高的人员向重点税源户管理和纳税评估岗位的分配上倾斜。三是要强化业务培训、提高整体素质,要根据不同专业岗位的业务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切实提高税收管理员适应专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四是要建立能级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形成以能定级、按能配岗、岗能匹配的工作局面,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和纳税评估员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税源管理水平。

——必须建立部门互动机制。税源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不及时,特别是第三方信息来源不充足是制约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素。必须加强与发展和改革委、工商、统计、公安、海关、国土房管、建委等政府相关经济管理部门以及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协调,逐步建立经济税源信息的共享机制,为加强税源管理提供充分、真实的第三方数据。在税务系统内部实现纳税评估与税收分析、税务稽查以及税政管理、征收管理之间的良性互动,逐步建立一个以分析引导评估和稽查,评估为稽查提供有效案源,稽查部门根据评估疑案有针对性地进行税务稽查,评估和稽查反馈结果改进评估方法和税收分析的工作机制。征管部门定期总结分析评估发现的税收管理隐患,推动相关部门从制度层面完善管理工作,努力实现评估一个行业促进一个行业的管理,评估一个地区提升一个地区的管理,不断提高纳税人纳税遵从度,建立防范税收风险的长效机制。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中国税务报社

第二篇:如何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

一、如何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目标是建立 “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类分级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的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规范税 收征管秩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以建立和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为支撑” 的新型管理模式。必须紧紧围绕 “工作流程更加优化,岗责体系更加规范,组织制度更加完善” 三项 要求,依法实施、求实创新、积极稳妥、注重结合。一是优化工作流程。保留好的、优化差的、精简多的、再造缺的,实现税收管理从 “职能导向型”向“流程导向型”转 变,在简化办税程序、清理涉税资料、清理征管文书、规范数据管理、拓展数据应用、调整业务分工布局等方面不断实现重组和创新,对现有的业务、执法、监督、考核等系统 有机整合,实施过程控制、绩效评估。二是规范岗责体系。明确岗位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和工作时限,强化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考核评价。有效解决税务人员在专业 化模式下干什么、如何干、干不好该追究什么责任的问题。三是完善组织制度。要尽快形成适合专业化管理的制度体系,规范操作,化解风险,为依法、规范、有序开展工 作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实践依据。对原有的工作制度进行梳理、整合和完善、修订,进一步激励和激发干部队伍的动力和活力,提高各项工作的整体效能,从而实现办税更加 方便,税收更加公平,征管质量提高,人力资源优化,执法风险减少,税收稳步增加的目标。要通过落实以下四项措施积极构建属地管理和分类管理相结合,管户制和管事制相 结合,单兵作战和团队协作相结合的税源专业化新格局。一是管理方式协作化。合理划分征、管、评、查事权,建立相互制约、协同管理的税源管理体系,规范税收征管程 序,完善运行机制。实现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业务驱动型向流程驱动型转变。二是管理机构扁平化。统一和规范全市机关和基层征管机构及 其职能,市县级机关从风险识别、选案等直接融入到税源管理过程,促进市县两级实体化管理,机构更加科学合理,逐步解决机关基层对基础信息掌握不对称的问题,增加防控 环节,减少基层人员的执法风险和纳税人的 税收风险。三是管理手段信息化。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全面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建立数据标准规范体系。四是纳税评估

专业化。以核查申报纳税的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充分发挥风险评估分局的职能作用,全面提高评估贡献率。
9

第三篇: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7日 信息来源:连云港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字 体:【大 中 小】访问次数:173

在当前税收征管实现省级数据大集中的技术条件下,如何构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税源管理模式,把总局提出的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要求落实到位,实现技术与业务的完美融合,建立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严密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是各地税务工作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课题。今年以来,连云港市地税系统从强化全省数据大集中后的“信息管税”出发,创新构建了税源管理新模式,并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为新时期优化税源管理探求了一条新路子。

一、充分认识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是适应税收发展趋势,实行扁平化管理提升征管质效的客观要求。流程管理是实行扁平化管理的业务条件,从税收管理成功的国家看,其税收管理大都机构少、层次少、人员少、但征管质量和效率高,而我国基层税务管理部门境况恰恰相反,面临很大管理压力。以连云港市地税局为例,2009年,全市地税系统共管理纳税户71875户,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为268户,是1994年机构成立之初的10多倍;同时各种新组织形态的纳税人不断涌现,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经营核算方式日趋复杂,税源分布更趋广泛。管理环境的日趋困难,税收任务压力的日益加大与管理状态的分散粗放形成强烈反差,特别是在重点税源企业的所得税评估以及业务部门的协同管理上,税源管理的能力与水平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优化管理机制,整合管理资源,汇集高素质人员发挥规模效应,强化税源管理。同时,我国“宽税基、低税率”的简税制取向税制改革,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符合现代税收制度扁平化的发展趋势;而发自以信息化为依托、以标准化为基础、以学习力为支持的税收管理能力的提升,为实施现代税收管理扁平化奠定了基础。

二是适应税源管理内在规律,实施信息管税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税源管理实质上是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管理,税源控管的内在要求是最大限度地获取真实、完整的涉税信息和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涉税信息,实现对纳税人纳税状况的全面掌控,其发展方向是实现“信息强税”。当前全能型职权式管理与快速的税源变化已不相适应,在信息的采集及深度应用上存在瓶颈,需要从根本上建立流程式管理,即扁平化的横向管理。从许多发达国家的征管状况看,其基本的管理模式是依托信息化实现税收数据的集中共享和处理应用,集中业务精英对有问题的纳税人进行税务审计,发现税收异常后做出相应处理,这已成为税收征管达到高效能、高水平的必然选择。从连云港市实际情况看,近年来,全系统征管基础日益牢固,信息化建设应用不断深入,特别是省级数据大集中工程的顺利实施,实现了数据的高度集中,实行“信息强税”的数据条件和技术环境也逐渐成熟,迫切需要各级各部门遵循税源管理的内在规律,以流程管理为工具,树立风险意识,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强化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强化纳税评估,为“信息强税”效能更好发挥,实现税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根本性提升提供坚实支撑。

三是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新要求,优化税收管理员制度的重要手段。现行税收管理员制

度的中心思想是“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管事与管户不分离”,以实现税收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但在基层实践中同样面临着两个管理困境:一是一个税收管理员往往分管几百户甚至上千户或者几个行业企业的税收征管,税收管理员既管事又管户,既要管理又要服务,这种不合理的工作职能分配,直接导致税收管理员整日忙于应付,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入,“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二是税收管理权力制约与效率问题。一方面管理质量与效率仍不尽人意,另一方面仍然存在因为管理员权力过大、与企业接触过于密切而出现违法违纪的现象,税收管理员制度管事与管户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为权力滥用提供了客观环境上的可能,这说明税收管理员制度仍然没有摆脱税收专管员制度最根本的弱点,并没有有效地解决税收征管模式中效率与权力制约的平衡问题。对此,总局提出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指导意见,一些地方分别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而流程式税源管理,就是在专业管理与属地管理的框架下,基于大集中系统的要求,按照相互制衡、相互服务原则优化工作流程,按照简明、清晰、扁平、高效原则设置组织机构,有效优化了税收管理员制度。

为全面构建“以3.0系统为依托,以信息管税为取向,以流程优化为主线,以分类管理为核心,以绩效考核为保障,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纳税评估”的流程式税源管理新模式,连云港市地税部门在认真学习借鉴广东、山东以及上海等地税收征管改革经验做法,本着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原则,在选择有代表性的市区第三税务分局、赣榆县局先行试点,探索经验基础上,3月5日下发了《关于实施税源管理新模式的工作意见》,将流程式税源管理新模式从试点单位向全系统复制推广,通过税收征管方式变革,不断提升全系统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再造业务流程,调整征管职能,构建“权责清晰、高效运转”的专业化分工岗责体系

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重构专业化岗责体系,将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进行分解,连云港市局按照总局“信息管税”和建立健全信息化、专业化、立体化税源管理体系的要求,按照省级大集中系统要求,“依事项设流程、依流程设岗位、依岗位定职责”,对原有征管要素进行科学整合,在市局机关成立数据分析中心,负责收集外部门涉税信息,并建立本级预警指标体系和风险特征库,下达风险预警指标数据和纳税评估重点,组织、监督、考核本地税源管理工作,使机关直接融入到信息管税的大流程格局中;在县局,以推进县局机关实体化和创新机构设置为重点,按征管流程重要节点设置工作分工,设立税源管理分局、纳税评估分局、稽核执行分局、纳税服务分局和稽查局;在市区管理分局,按征管流程重要节点设置工作岗位,设立五个类型的业务性部门:税源管理科、综合业务科、信息采集科、纳税评估科和稽核执行科。如税源管理部门负责纳税人基础数据的维护、适时更新工作,收入预测和税收分析等事务性工作;纳税评估部门负责纳税评估的实施,纳税评估案例的制作等;稽核执行部门负责注销检查、日常检查以及行政处罚、税收保全、强制执行等工作;综合部门负责纳税评估计划制定、委托代征、协税护税等具体工作,通过内设机构调整,为推进“信息管税”和流程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固化业务流程,导入信息系统,推进税源管理方式从个人管理向专业化团队管理转变

为贯彻落实税源管理新思路,进一步优化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流程操

作,强化内控机制,建立起“专业、专类、专人”税源分类管理新机制,连云港市局以“管户不下户,管事不定户”为理念,以分权制衡、信息推送为主线,根据《江苏省地方税收业务管理规程(试行)》,结合连云港市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有关规定,研究制定了《关于印发税源管理新模式下税收业务流程操作规范(试行)的通知》,确立了“数据采集→分析评估→派工核实→结果反馈→评估讲评→移交稽查→评价考核→征管建议”税源管理流程,明确规定将原有征管流程中管理核查、纳税评估及日常检查权限由某一管理员分送到某一类税务人员,在信息流程推送上由“一户所有事”的推送改为“一事所有户”的推送,在工作方式上推进税源管理从传统“单兵保姆式”向现代“团队流程化”转变,编制了与税源管理新模式相适应同时也与省局3.0系统相衔接的新的机构代码、税务人员管理区域代码及岗位配置代码,共编写了新机构代码、税务人员管理区域代码500多个,清洗作废数据2万多条,补充采集数据1万多项,调整数据2千余项,完成岗位配置近300个,配置功能角色1万余项(次),组合应用工作流240多条,将全市所有地方税收的纳税(费)人基础信息,通过《大集中系统》配置数据的全局性调整,使全局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提升,业务制度得到了优化创新,征管流程得到了规范统一,涉税数据得到了整合共享,调整后的《大集中系统》实现了全面平稳运行,推进连云港地税新型税源管理模式迈入崭新阶段。

(三)科学分类税源,实施“三化管理”,构建税源管理多层次管理网络

根据 “重点税源管理精细化、一般税源管理规范化、零散税源管理社会化”总体要求,在重点税源管理方面,为了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不断提高重点税源监控和管理水平,努力实现重点税源管理的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连云港市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有关规定,制定《连云港市地方税务局重点税源管理办法》,对重点税源,按户开展税源日常管理,建立健全重点税源局长挂钩联系和调查研究制度、重点税源多维分析制度、涉税信息综合采集制度、重点税源风险预警管理制度、涉税数据综合分析和推送制度以及重点税源管理专业化制度、重点税源重大经济事项双向报告制度、重点税源重点服务制度等8项制度,并在大企业税源管理中建立起涉税风险的评价控制、涉税诉求的快速响应和大企业税源的深度管理“三位一体”机制;对于一般税源,根据税收风险程度和征管环节,按税源管理事项实施专业化岗位分工管理,通过流程式作业,使原来一个人管多户不胜其累的状况变为数据分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新的管理格局,促进了一般税源管理的规范化;在个体税收和社会零散税源管理方面,以《江苏省地方税收保障办法》为指导,出台了《连云港市地方税务局个体及零散税源社会化管理工作意见》,构建了“地税牵头、部门参与、乡镇(街)共管”的零散税源社会化管理新格局,切实提高社会化协税护税水平。

(四)依托信息管税,突出预警分析,以涉税信息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强化税收征管监控

完成了综合治税信息数据库建设,逐步规范外部信息质量标准,实现了政府部门海量数据与大集中系统的横向整合,用较为统一的标准将散居于政府各部门的有效数据规范、高效、有序接入进行利用,促进内外部信息双向流动、实时共享和综合比对,夯实数据应用基础;整合征管、计财、税政、稽查等各部门的税源管理职能,成立专门的数据分析加工部门,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部分征管质量监控分析体系,到目前为止连云港市局已经建立了三项数据评估模型,即城市建设维护税评估模型、发票管理风险评估模型和个人所得税申报评估模型;强化税收数据管理,建立基础数据质量及征管指标定期通报制度,下发了《连云港市地方税

务局大集中系统数据标准(试行)》,规范了156项数据标准审计规则,确立了连云港市基础数据和征管风险监控状况发布月制度,目前已发布四期质量通报和一期征管风险监控报告。全市基础数据质量明显提高,征管风险显著降低,基础数据质量和征管风险状况在全省名列前茅。

(五)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保证,建立均衡合理,能岗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的不同要求和不同环节设岗,合理配备人力资源,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及技能考试把精通税收、财务及计算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选拔出来组成专业团队,负责重点税源、纳税评估、税收分析等专业化管理;而一般税源及零散税源管理中的调查核查,辅导服务,协查巡查,信息采集等制度性安排的事务性管理工作,则依托流程管理,交派具有一般管理能力的人员负责。

(六)注重效能发挥,坚持动态优化,以绩效考核、标杆管理为保障持续优化流程管理

新税源模式推行涉及面广、牵动力强,需要作为一项全员工程来抓,连云港市地税局拓展传统行政管理的理念和做法,把广大纳税人的根本利益作为税务行政的最高伦理标准,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市地税系统行政伦理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全市地税系统“心系大局、明德为公、勤勉敬业、清正廉洁、依法行政、务实创新、团结协作、品行端正”行政伦理基本规范要求,与此同时,还加强干部“德、能、勤、绩、廉”综合考核,以绩效考核、标杆管理为手段,深入开展“全员创标·提升绩效”主题实践活动,为模式推行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保障各岗责职能落实到位,依托《江苏省地税省级大集中税收管理信息系统》,自主开发了《连云港市地方税务局公共行政绩效考核及电子监察系统》,将全系统不同类别人员对应建立不同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市县局机关行政综合人员指标体系,市区分局、县局税收管理员指标体系,市、县办税服务厅人员指标体系以及

市、县稽查人员指标体系,重点从征管质量、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工作强度、社会评价等10个指标类别、30项考核项目进行量化考核,以绩效考核软件自动生成为主,手工台帐及其他方式为辅,引导干部有针对性地进行对标改进,促进征管绩效持续提升,实现了业务工作运行与干部绩效考评同机、同步管理,有效激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内生动力,使“尽心就是完美,到位就是至善”、“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以及“有效执行、高效落实”等理念深入人心。

三、构建税源管理新模式的主要收获及成效

一是适应信息管税下,信息真实性、及时性、海量性、共享性、互动性的管理要求,通过加强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有效提升了征管质效。流程式税源管理新模式确立“信息采集→纳税评估→核查稽查→增值应用”为主线的信息管税流程,组织机构扁平化设置,直接面对迅速变化的涉税信息,快速处理、分析、应用采集的信息,以流程式作业、标准化管

理改变了传统粗放型、职能型的税源管理模式,适应了信息管税的现代要求,有效优化了管理资源,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征收成本,增加了税收业务的透明度,也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促进了税收稳定增长。今年上半年,连云港市地税系统共组织各项收入61.32亿元,同比增收18.05亿元,增长41.73%。其中,税收收入34.85亿元,同比增收9.69亿元,增长38.49%,初步显现了新模式对促进税收征管的重要作用。

二是真正意义上实现管户与管事的结合,既突出了高效、协作,也充分体现了分权与制衡,有效释放了执法风险,提高了纳税遵从。流程式税源管理模式按照“重点税源管理精细化、一般税源管理规范化、零散税源管理社会化”要求,对重点税源在流程管理的基础上实行“专业化团队”管户,对一般性税源建立流程管理的基础上实行“管户不定户”,对零散税源实现社会综合治税,既改变了税收管理员直接管户、一管到底的格局,又汇聚专业人才对重点税源户进行团队式管理,强化了管户与服务的职能,实现了“管事与管户”有机结合。同时,纳税人面对的也不是某一个税务干部,面对的是税务机关的一个工作流程,这种内设机构之间互相促进、互相监督的定位实现了税务机关的科学分权,合理配置资源,也促进了干部队伍的廉洁自律,实现了阳光办税,有效解决了税收征管模式中效率与权力制约的平衡问题,降低了廉政执法风险,提高了纳税遵从。

三是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出新的组织活力。流程式税源管理模式,按照税收风险程度和专业化管理技术难度及管理的环节设岗,要求能岗匹配,改变了传统全能型税收管理员制度,既重点发挥了高素质复合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人才的核心作用,更充分发挥了一些年龄偏大、业务能力一般的同志做好信息管税基础性工作的重要作用,使人才特点适应工作需求,人力资源整体得到开发优化。

课题组负责人: 朱延彪

课题参与单位:征管处 信息处 一分局 三分局 四分局 国际税收研究会

第四篇:积极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

积极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

今年三月份,我省XX市地税局XX分局被确定为全省首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试点单位后,在省市局的正确领导下,该局积极稳步构建了以深化“大集中”系统应用为核心,领导有力,体系健全,进展有序,狠抓落实的“内分离”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格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地税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税源管理专业化管理的初步格局

(一)体系健全,制度科学,夯实试点工作基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局领导亲自督导,征管、税源、税政、计统、信息等科室多次指导试点工作。XX分局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长、各基层征收局局长为成员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业务科室分项抓的工作格局,为做好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规范岗位配置。按照省局税源专业化管理5类23个岗位的设置要求,对9个基层分局的155名税收管理员配置了相应的岗位。三是完善配套制度。研究制定了《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问题反馈制度》等6项配套制度,为做好试点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四是深化业务培训。组织召开软件上线培训会议,对全局税收管理员进行了软件应用培训,使所有人员迅速掌握了新系统的业务流程,为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深入推进奠定基础。

(二)规范流程,运转有序,“大集中”系统顺畅运行。一是全面测试工作流程。针对在“软件练习环境”流程应用测试中遇到的问题,召开了问题研讨会议,进行了现场交流、答疑,共收集问题42条,涉及12项业务流程,当场解决问题33条。并根据流程练习测试结果,重新调整人员岗位26个,进一步优化了岗位

设置。二是及时办结原系统业务。安排专人督导各单位在上线前办结“大集中”系统中的所有业务流程,审批完毕所有的待审批事项,确保新旧系统成功切换。三是注重验证反馈。“大集中”系统切换上线后,进行了岗位设置与模块功能的验证,确保岗位设置与模块功能相符;组织召开了业务研讨和答疑会,查找系统应用中的问题,交流试点经验,先后共举行问题研讨会8次,发现问题68项,并及时反馈省、市局予以解决。

(三)总结提炼,补充完善,创新“体外循环流程”模式。新的“大集中”系统按照纳税人识别号逐户下达工作任务,没有批量业务处理及文字描述下达任务的功能,XX分局采取了设置“体外”流程的方式进行解决,设置17大类44个工作事项,制定了“体外循环”工作业务流程,置于自行开发的《评估执行软件》运行,成为了“大集中”系统的有益和有效补充,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措施有力,管理科学,控管水平显著提升。

1、对税源实行分类管理。对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由分局税源管理科进行重点评估;对年纳税额50万元以下的一般税源,实行区级、基层分局双向监控,进行行业性预警式管理;对零星分散的税源,实行划片分区管理。形成了重点税源区级监控、一般税源行业预警、零星税源分片统筹管理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机制。

2、建立专业化分析互动工作机制。以组织税收收入为中心,以挖潜增收为目的,业务科室召开税源管理状况分析会议,对收入结构、税源结构状况、税源变动趋进行了全面剖析和预测。计划财务科进行税收分析预测、税收管理科进行各税种收入异常分析、法规征管科进行申报及发票情况分析,实现了各业务部门一体化专业分工协作的横向互动。

3、突出重点深化专项评估。依托省局税收预警系统和大集中核心征管系统,日常分析预警与专项纳税评估相结合,及时捕捉疑点以评促管,2010年上半年对33户重点税源纳税人2008-2010年财务资料、申报资料进行评估分析。如对胜利油田某有限责任公司评估中,运用纵向分析法和合理性分析法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企业整体税负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后,发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异常变动、整体税负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等纳税疑点6处,经直属征收局核查落实,该企业自查补交税款。

4、实行重点行业动态监控管理。5月份开展的房地产行业项目追踪动态管理,对92户房地产46个项目摸底清查,分立项审批环节、建设施工环节、竣工验收环节、开盘销售环节、清盘环节等重点环节实施税源总量监控,并每个环节适时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二、税源管理专业化管理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提高思想认识是基础。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打破了原来的运作模式和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习惯,推行之初肯定有一些阻力和困难,通过开展深入广泛的思想教育活动,形成了上有各级领导的决心及支持、中有各科室的信心与配合、下有工作人员的贯彻执行的工作落实格局,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合力,确保了税源管理新模式的顺利推进。

(二)优化岗位配置是前提。XX分局每个基层分局只有7至12名税务干部,而新系统中岗位设置有5类20个岗位,为有效缓解人力不足的困难,采取了一人合理兼并同类别的几个岗位的办法,并且按需实施针对性业务培训,定期进行岗位培训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各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形成了“以人定岗,以岗定责,岗岗有人,人人有责”的优化体系。

(三)稳步提高效率是关键。税收管理员由“管户”向“管事”的转变后权力受限,容易造成个别人员工作积极性差、责任心不强、“拨一拨、转一转”的问题。一是推行税官能级管理评定制度,按照组织动员、民主评议、资格审查、业务能力测试、拟定能级、公示等程序,将税官能级设定为8等20级,固定能级一年一评定,浮动能级一季一评定,实行有差别的待遇,完善了以能配岗、以能定级、以能计酬的新型管理体制。二是规范工作日志记录,明确记录事项、记录标准,按周展示,月评审,以此评价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三是强化日常考核,日常管理组长按月对税收管理员工作量、工作完成率及完成质量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能级管理相挂钩。充分激发了税收管理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工作质量的有效提升。

(四)强化协调配合是基础。任务重复、运行无序和岗位“扎堆”是新旧运行机制转换中的三大突出问题,而解决的关键在能否充分发挥税源管理科的中枢作用。在工作中,一是横向统筹有效加强部门协调。每周一牵头召开联席会议,制定《税源(分析)任务计划书》,做到税源管理任务统筹,一口对外,统一下达,缓解了下户重复问题。二是纵向统筹有效加强上下协调。在下发《税源(分析)任务计划书》的同时,下发《基层分局税源管理任务指导书》,对基层单位的税源分析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便于基层统筹好本单位的分析工作计划,避免税源管理科、基层单位的税源管理组长、日常管理组长创建下达任务“撞车”。三是系统协调有效强化任务分配。目前系统限制不严,税源管理组长可以跨组给日常管理组成员下达任务,而预警任务只能由审核审批岗一次性分派,不能由各组长再次分派。对此,通过规范任务分配机制,对需跨组分配的,必须先发送组长岗,再由组长分派具体核实人员。进一步解决了岗位间协调配合难的问题。

(五)强化数据管理是核心。及时、准确、真实和完整的税收数据是信息管税的根基所在,是进行税收分析的生命线,通过制定严格的数据质量标准及数据采集规范,加强前期数据质量整改,强化数据质量考核,健全数据质量责任追究机制等措施,确保了数据质量,保证评估分析结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六)深化纳税服务是保障。随着税收管理员“管户”制度的消亡,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定点”沟通也随之消失,带来了企业咨询的盲目性,通过在纳税服务大厅设置了专门的政策咨询岗、加强纳税申报提醒、丰富外网服务功能、与中介机构建立联动机制等措施,为纳税人答疑解惑、出谋划策,全面深化了纳税服务。

三、结束语

XX分局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的稳步推行,对全局性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了良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征管质效显著提升,税收收入稳步增长;人力资源资源配置优化,干部队伍活力四射。纳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征纳关系和谐有序。XX分局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市局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XX分局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兄弟单位好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推动试点工作日趋完善,促进税源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第五篇: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在税源管理上突破现有按属地、划片管户的单一方式,根据税源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行对外按纳税人属地、规模、行业、管理风险等分类,对内在坚持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同时探索按重要事项、环节等分工,组织形式上实行个人和团队相结合的一种管理模式。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国家税务总局“十二五”税收征管创新的重点,其实质是对原有管制型税源管理体系的再造,形成先进性加中国特色的专业化税源管理体系,必将在推进国家税收管理体系创新变革的同时,引发税源企业(纳税人)税务管理相应的创新和变革。

1、税源管理的涵义。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对税收收入的来源渠道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规范的、现代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全方位的信息跟踪和纳税控制,保证税收收入实现的一系列税收管理活动。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核心。而企业作为税收来源的最主要渠道,必然成为税源管理的重心。

2、专业化管理的内涵。专业化管理通常具备以下特征:管理职能专业分工与管理组织机构的专业分工相契合。税源管理要上升为税源专业化管理,必须满足专业化管理的上述条件。具体而言,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内容:一是税源的分类管理专业化;二是税务机构设置专业化;三是岗位设置与业务流程专业化;四是纳税服务专业化。所以,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源管理与专业化管理内涵的有机集合,其目的是集中有限的税收管理资源投入到最能产生税源管理效益的活动中去,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以及更强竞争力。

3、税收专业化与税源专业化的相互关系。从税源与税收关系角度看,税源归属税收范畴,税收隐含着税源。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基础,税收管理的核心是税源管理。税收和税源这两者的相互关系将固化成一项基本理念,成为今后税收工作的长期指导思想,引发税收管理体制持续而深入的变革创新,必将对税收管理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

与传统的税源管理模式相比,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在管理理念上,传统模式侧重于组织收入为中心的税收征收职能,而税源专业化侧重于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的税收缴纳职能。

二是在管理方式上,传统模式侧重于单户式、一站式管理的税收管理员管户方式,而税源专业化侧重于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税源管理方式。

三是在管理机制上,传统模式侧重于属地管理和税收管理员制度为基础的征管查相分离的模式,而税源专业化侧重于信息管税方式下涉税事项推送的流程管理模式。

四是在管理的资源配置上,传统模式侧重于税收管理员单户管理的均衡配置管理资源的方式,而税源专业化侧重于有区别、有重点地配置管理资源。

税源专业化管理已成为税务机构强化税收管理、提升税收管理综合水平的重要之举。全国各级税务机关都争先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研究和改革工作,按照新模式的要求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税源专业化管理总体要求是以纳税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支撑,以专业化分工体制为保障,以分级分类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征管程序和运行机制,加快税务机构专业化团队建设,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新体系。这一总体要求客观上对企业适应新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挑战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纳税遵从为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客观上要求企业积极主动纳税、主动进行税务风险分析和评估等工作。与传统税收管理模式比较,企业偷税漏税、侥幸心理及疏于风险分析和评估的管理状况所面临税务机构多方力量监管、税务信息重复申报、企业税务工作负担加重、企业遭遇税务罚款、财税主管人员遭遇行政处罚甚至羁押等诸多风险明显增大。

挑战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信息管税为支撑。对企业税务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可能加大企业日常税务信息管理及报送的工作量。传统模式下依靠简易信息工具进行税务信息搜集和处理的做法将难以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

挑战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专业化分工体制为保障,以分级分类为基础。这一模式将逐渐形成企业税务征管由税务人员个人专管转向团队管理,专管机构由单一机构转向多层级、跨区域机构监管,将大大增加企业与各级税务机构、税务机构各环节人员工作交流的工作量与成本,并易受税务征管机构和人员执法素质、责任心等因素的影响。

挑战

四、分级分类的专业化管理模式,以及税务机构专业化团队建设,将使税务机构越来越熟悉分类企业的业务特性及税务管理状况,企业业务经营中的各项税源将充分暴露在税务机构的监管之下,从而加大企业税务管理的风险和税收成本。

挑战

五、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要求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征管程序和运行机制。按照这一要求建立的税收征管体系将更加注重程序的完善化、规范化,运行机制将更加严格和成熟。对企业税务管理的要求将更加严格和精细化,从而进一步加大企业进行税务管理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同时,完善和规范的税收征管程序有可能在无形中成为企业与税务机构间的沟通障碍。

下载广东地税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地税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税源专业化管理浅析

    税源专业化管理浅析 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跨世纪发展,对税收征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政府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要求税收征管必须严......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践及探索来源: 日期:2011-12-31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多必然带来税源结构的变化和税收征管的改革。税源管......

    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印发《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饶地税发〔2011〕13号 2011-02-16 上饶市地方税务局 有效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市局直属各单位、市局机关......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主要内容) 一、为什么要探索税源管理新模式 二、我国税源管理模式的实践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四、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条件和指导思想 五、我......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乔帅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以信息共享为基础,分类分级管理为主要方法,采取纳税评估的手段,依托税收专管员为载体的管理方式。是今后税务管理的主流方......

    全县地税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座谈会材料

    全县地税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座谈会材料 今年来,我园克服严峻经济形势和化工企业专项整治等诸多客观不利因素影响,合力同心、攻坚克难,顺利完成财税“开门红”、“双过半”等工......

    探索县域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若干思考

    探索县域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若干思考2011年06月20日上杭县国税局 傅林清 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传统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税收工作的要求,当务之急,要更新理念,探索税......

    开发地税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汇报(草稿)

    开发市地方税务局 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汇报 开发市地税局近期顺利完成税源专业化改革任务,本次改革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先搭架构、稳中求进、程序标准、务求实效。先搭架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