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县域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若干思考

时间:2019-05-14 17:4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索县域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若干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索县域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若干思考》。

第一篇:探索县域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若干思考

探索县域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若干思考

2011年06月20日

上杭县国税局 傅林清

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传统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税收工作的要求,当务之急,要更新理念,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这给新时期的税收工作赋予了新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税收管理模式的变革正悄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开。上杭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底子薄,经济总量少且发展不平衡,税源零散且结构复杂,税收工作本身富有挑战性。上杭县局将按照龙岩市局提出的“克服畏难情绪,不等不靠,先试先试,积极稳妥地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变革”的工作要求,立足实际,探索适合老区上杭实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

一、在县域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信息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企业经营活动也日趋复杂。特别是当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大量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这些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给税收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迫切要求税收工作提高征管水平,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而专业化的征管模式,则以大型数据库和广域网为依托,实现数据的高度集中处理和共享,更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征管质量,堵塞征管漏洞,提高征管质效,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二)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剖解现有税收管理员制度缺陷的有效办法

2005年,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税收管理员制度,赋予了税收管理员除税务稽查、税款征收、税务处罚以外的税收管理职责。这一制度,对于强化税源管理,提高监管质量和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过几年来的运行,在加强税源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日益发展,税收征管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税收管理员制度开始暴露出的问题,逐渐显现出其与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税收管理员队伍素质和能力与现实管理要求差距较大。从上杭县局的情况看,税收管理员队伍人员老化(平均年龄达45周岁)、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知识更新等现实问题,致使基层征管普遍存在“不会管、管不了”的现象。在基层分局50.65%的税收管理员不能独立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导致只有少部分税收管理员能够胜任纳税评估工作,致使一线的纳税评估工作流于形式,收效不大。

2.税收管理员职责过于繁杂。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股份制经济、民营经济增长较快,税务机关管辖户籍量激增,税收管理员的人均管户数越来越多(上杭县局人均管户85户以上),漏征漏管的情况不免发生。加之,税收信息化进程速度快,致使税务系统中的信息系统数目繁多,种类各异,不能互通兼容。由此带来的是数据重复采集、功能相关交*等系列问题,导致税收管理员无所适从、疲于应付。

3.加大了税收管理员的执法风险。一是政策因素引起的执法风险。政策性风险主要表现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上。目前,各级税务部门为了更好地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往往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更加详细、更加具体的操作办法和规定。在执行过程中,一旦出了问题,司法机关将依据这些办法和规定直接追究税收管理员的责任。二是自身因素引起的执法风险。如:管理员业务不熟,违反执法程序引起的执法风险;对税法及相关法律的理解偏差、执法质量不高引起的执法风险;管理员随意执法留下的执法风险;因惰性引起的不作为而产生的风险;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带来的风险。三是外部因素引发的执法风险。少数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搞活地方经济,擅自出台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干预税收执法,增加了税收管理员的执法风险。四是缺乏科学考核机制引发的执法风险。那些能胜任各项税收管理工作的管理员,既要承担大部分税收管理和税收执法等外部工作,又要从事大多数税务部门内部行政工作,而工作越多,考核的项目就多,出错的机率就大,面临的执法风险也大,出现了所谓的“岗位陷阱”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肯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依法治税的需要

税收管理员制度,使管理员的执法权形成相对集中,虽然针对管理员有一些监督制约制度,但由于管理员和所管理的企业实际上已形成了点对点的“保姆式”关系。因此,对其管理越位、滥用职权和以情代法等违法违规行为,难以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监督。而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一方面,可以在内部执法程序上对税收执法权力进行分解制约,加强权力监督,减少执法随意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税务执法队伍的专业化执法技能,从而推进依法治税的进程。

二、推行县域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目标

最近,上杭县局根据上级局要求“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显然,这是我们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无法回避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所谓管理模式,就是按某种管理理念和规则,有机整合管理诸要素而形成的某项管理活动的标准样式。当今在我国税源生态日趋复杂、税源管理难度不断提升的情势下,更有必要按专业化理念和规则来探索和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之模式。

所谓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指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准确把握管理规律,科学划分管理对象,积极实施专业方法,优化配置资源管理,努力实现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的目标。税收专业化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税收专业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不可能一蹴而就。关键之一:是要强化专业化理念,特别是要提高各级领导对专业化管理必要性的认知度;关键之二:是要明确专业化管理规则;关键之三:是要边探索边实践,边实践边总结,边总结边完善。因此,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必须始终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有利于税收收入的持续稳步增长;二是有利于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有利于实现税收目标管理的有效性;四是有利于纳税服务质量的提升;五是有利于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从而实现以下工作目标:管理理念向管理型征管转变,管理方式由简单粗放向集约精细转变,管理方法向数字化管理转变,管理环境向社会化治税转变,管理手段由手工操作向信息化全面支撑转变。

三、推行县域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制约因素

(一)观念因素

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是一项制度性的职能调整,是对传统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理念和工作手段的一次全面变革,通过“分权制衡、信息推送”直接改变了全能型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使长期形成的“管理纳税人”为主导的传统观念面临挑战,且面临着变革的阻力。一些税收管理员、甚至少数基层分局长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致使工作开展不均衡,个别地方业务流转仍然“换汤不换药”,用老套路、老办法看待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二)地域因素

笔者所处的上杭县地域范围辽阔(全县总面积2860平方公里,22个乡镇、331个行政村、11个社区居委会)、大宗税源不多且分散(靠紫金矿业、金艺铜业等资源型企业支撑),虽然近几年新上了20万吨铜冶炼等大型项目,但其经济效益尚未显现。各个乡镇、村组点多线长面广,且彼此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按统一的部署来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困难很大。

(三)征管因素

近几年,税收工作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税收管理信息化手段日臻完善,但在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支撑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基础信息质量不高,信息加工能力不强,专业性软件性能不稳,其功能尚不能完全满足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工作需求。

(四)人才因素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只有真正把“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能保证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然而在上杭县局现有106名干部职工中,虽然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总数的91%以上,但48.96%的干部不太熟悉综合征管软件的应用,45.95%的干部不能独立看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表,新录用的近50%的公务员无法较快适应国税工作的需要,无形中降低了县级单位的人才使用效率。

四、构建税源专业化管理体系的努力方向

目前税源专业化的征管体系,在许多环节还仅仅是征管形式的改变,未能实现根本性飞跃。要建立专业化的税源征管新模式,必须立足上杭县局自身的工作实际,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更新管理与服务理念

当务之急是要尽快界定服务与管理的职责,彻底还权、还责予纳税人,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和遵从度。一是税务机关不得随意进行税务检查和稽查,税收管理员不得以纳税辅导或服务之名行调查、检查之实。二是依纳税人申请的所有事项都应划归纳税服务中心办理,也就是要认真落实市局提出的:“2011年1月1日起,由纳税人主动发起的涉项事项,要全部

前移至办税服务厅统一受理。”以后纳税人有事找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涉税事宜,只找纳税服务中心就可以了,以此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二)优化机构设置

税务机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是否适应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直接决定着税收征管的效率和质量。科学的组织结构,要求明确界定构成组织各部门的权力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就上杭县局来说,在机构设置上拟提出以下工作思路:

1.构建扁平化的职能机能。内设机构的设置不必采取垂直分级体制模式,也就是说县域内设机构不与上级局各科室一一对应。即:设立纳税服务中心,与纳税服务科合署办公,主要职责是为全县纳税人提供面上的税收服务,包括税法宣传、政务公开、政策咨询、纳税辅导、税收风险预警提示等工作;设立纳税评估中心,主要职责是分区域、分行业、分税种、分规模,对税源管理中心指定企业的纳税风险适时进行具体评析和估价,主要是承担上级下达的纳税评估任务的完成和反馈;设立税源管理机构,即按纳税人规模来设置大企业税收、中小企业税收和个体税收管理机构,其内设机构按行业分类设置。保留按税种设置的车辆购置税机构。税源管理派出机构重置后,除赋予税源管理全职能的大企业或个体税收管理机构外,主要从事调查巡查(含机外数据收集),对外执行“零”距离的纳税服务和管理区内税源分析等工作。

2.突出专业控管,集中优势,成立高效率、低成本的税务组织。县级局是征管的基础单位,要直接面向纳税人,直接负责一些管理事项的具体工作。上杭县局将打破地域、分局界限,在保持现有机构名称、数量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能力匹配、能力互补的原则,将专业人才、业务骨干调整充实到相应的岗位,回撤中都、溪口、白砂等3个基层分局与临江分局整合为3个税源管理科和1个纳税评估机构;保留古田、才溪、庐丰等3个基层分局,采取内分模式设岗;全县设立1个办税服务厅,3个纳税申报点。

(三)创新税收管理员工作制度

全面启动税收征管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征管流程各环节、各岗位专业化管理;按照因地制宜、因事制宜、因人制宜的原则,大胆探索按纳税人规模、行业、区域、性质等形式的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充分发挥税收管理员在税源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构建分工协作,相互制约的税收管理员新模式。

(四)突出风险应对,加强行业控管

按照税收专业化管理要求,根据高、中、低三级税收风险发生的类型和特征,对不同行业采取个案化的管理办法。一是对铜冶炼(铜加工)等金属行业,采取物耗配比控制法。通过摸清企业主要原材料和产成品之间的投入产出比例,将企业进、销、存相关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查找管理漏洞,实施针对性管理。二是对机砖(机制砖)、采石、林产、房地产和药品零售等行业,采取多方数据测算法。重点是多方采集涉税数据进行多维分析,进而确定管理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举措。三是对领用收购发票的农产品收购与加工企业,实行产能倒推控票法。重点是建立产能耗用资料库,以原料耗用最大值倒推出开票数量上限,对超过上限的开票操作强制锁定,从而有效防止虚开收购发票的行为。目前,上杭县局大胆试点,探索建立铜冶炼(铜加工)、药品零售行业纳税评估模型,作为行业建模工作的试点,要求承建单位务必在3月底前如期完成此项工作。下步,上杭县局将分两批对高危行业、特色行业和重点行业建立纳税评估模型,研发纳税评估分析监控系统,提高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针对性。

(五)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根据不同层级的税收管理岗位,结合干部队伍的整体状况和个人特点,激活用人机制,对现有的税收管理员进行重新组合,根据工作难易程度和税收管理员的能力差异分配任务,明晰管理责任,实现人力资源最优配置;多层面建立专业团队,为执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积蓄中坚力量,尽可能把税收管理人才、财务管理行家、第一学历是本科的税收管理员,以及取得“三师”(注册税务师、会计师、律师)资格的人员配置到风险等级高、业务复杂程度高和综合技术应用要求高的机构、团队与岗位上;要不断探索和完善专业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从长远上为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的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篇:税源专业化管理思考与探索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思考和探索

税源是税收的源泉,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内容。本文根据经济结构、税源结构的变化,结合宁夏税源管理的实践,探索研究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全面提高税源管理能力的路径,以期实现税源管理新跨越,促进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促进纳税人遵从度的提高。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内涵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税收专业管理人员的专业分工与纳税人的专业分类相统一的一种税源管理模式,它是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对税源实施科学分类,精细管理,合理调整征管机构职责,整合优化各部门管理资源,建立纵向互动、横向联动、内外协作、综合管理的专业化机制的立体化税源管理体系,在统一协调、分类管理、整体协作、监督制约的原则下,形成税源管理合力,以实现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和促进纳税遵从的目标。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经济结构、税源结构变化的新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大背景下,宁夏的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有了显著变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第一、二、三产业税收比重由2005年的0.4:75.7:23.9调整到2010年的0.1:69.5:30.4,第一产业税收比重下降,税收收入减少,第二产业税收收入稳中有降,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增长明显;第二、三产业企业的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呈多样化发展,跨地区、跨行业的总分机构、母子公司、关联公司等企业集团大量涌现。例如神华宁煤集团由最初在一个省内跨3个县市下属3个分支机构开展经营活动,发展为目前跨5个省20多个县市拥有47个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由最初的只从事煤炭开采单一产业,形成了以煤炭采掘业为主,煤化工、电力、冶金、房地产、服务业等多种行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企业核算体制也由当初的两级核算调整为五级核算,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组织结构变化复杂,财务核算呈现多层次,成立了财务、律师、税务智囊团队来加强企业管理,应对外部监管。企业的这些变化给税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像这样大的企业集团仅靠传统的单一由税收管理员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只有建立一个专业化团队才能应对。因此,改革税收征管模式,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已势在必行。

(三)现行征管体制很难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 1.现行税收征管体制机制与税源专业化管理不相适应。一是税源专业化管理最终目标是促进纳税遵从,但目前以促进税法遵从作为税收征管根本目标的理念尚未形成共识,“以收入论英雄”,把完成收入任务指标作为征管主要目标的观念依然较为突出。二是征管程序不完善,纳税评估不规范且相对弱化,定位不够准确、程序不够规范,与税务稽查存在工作交叉,未能有效发挥引导和促进遵从的作用。三是征管方式、组织机构不适应专业化、信息化要求,仍存在着各部门自行多头设置调查审批事项、多头要求基层和纳税人填报报表、多头下达评估和检查任务等现象,职能交叉,效率不高;征管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不适应发展需要。四是县以上税务局主要以行政管理为主,很少直接从事税源管理;基层分局(所)的税源管理依然停留在税收管理员属地划片管户的方式上,不适应专业化管理需要。五是大企业划分标准不统一,各部门设置不同标准,不利于分级分类专业化管理。六是征管信息口径不统一,多头、重复采集,数据质量不高,第三方信息难以获取,缺乏统一、系统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风险识别、应对的准确性、有效性不高。七是大征管格局尚未形成,税源管理缺乏主动性,税源管理工作反应迟缓,行动滞后,手段落后。

2.税收征管力量与税源专业化管理不相适应。一是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与税收管理员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要求全面反映出可控税源底数及重点税源情况,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税收管理员因人数有限、专业基础薄弱、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低,总体力量相对薄弱造成了管户不深、不细、不透的问题,使税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难以到位。从宁夏来看,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增长过快,2000年全区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62户,2010年人均管户增至166户,10年间人均管户增加了1.5倍,年均增长15%,而税收管理员年均增长只有0.87%。全日制财税专业人员仅占14.1%,全系统能够熟练掌握税收征管等应用系统的税收管理员不到一半,加之各地经济发展、税源结构、人员状况的不均衡,造成一些税收管理员的工作量过大。二是税收管理员管户形式和内容不完全统一,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现象。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实行“管户与管事、管理与服务、属地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功能不突出,面临“横管不到边,纵管不到底”的现状,税收管理员管户针对性不强,不能准确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及财务管理状况,对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掌握分析不透,了解不深不全。税源管理重点不突出,在实际管户中,占税收收入比重小的纳税户是大量的,税收管理员的管户量大面广,则难以对区域内的大企业实施重点管理,由此造成了重点企业不能重点管理的被动局面。三是税收管理员管户方式落后,缺乏监督,增加了执法风险。现行税收管理员管户制度虽经过三次改革与完善,但仍未完全脱离计划经济时期“保姆式”管理的色彩,纳税人税收政策执行中的尺度把握、纳税遵从、纳税项目扣除、资产处理、亏损弥补、税收减免资格审查等等,一切涉税事项均由税收管理员一人担负,无形中形成了个人的“责任田”。这种反应迟缓,手段落后的税源管理方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同时,所办理的一切涉税事项缺乏有效监管,从而加大了税收管理员的税收执法风险。

二、税源专业化管理初步实践

宁夏国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从2010年开始推行,主要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以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核查申报纳税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以规范税收征管程序和完善运行机制为保障的基础上,通过创新信息管税手段,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强化税源监控,不断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努力实了税源科学管理目标。

(一)规范税收征管工作程序

宁夏把规范税收征管程序作为税源管理的基础。按照明确岗位职责,理顺工作程序,防范执法风险,落实管理责任的要求,集中时间对税务管理、申报征收、税务稽查、税收法制、纳税服务等5个方面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对196项税收征管业务重新进行了规范,明确了税收征管各部门、各岗位、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和业务流程,建立了环环相扣的征管工作程序,使税收征管行为更加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使税源管理的下游渠道更加顺畅。宁夏还以税收执法责任制为基础,将税收风险管理融入税源管理之中,把税收收入、发票管理、减免税管理、延期类审批、税款解缴提退5个业务事项的合法性、及时性、规范性作为执法风险防范重点内容,设置126个风险点,根据不同风险对象,采取“风险教育”、“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措施,从政策依据、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工作时限、执法文书等方面进行监督,促使税务人员注重自身风险防范,规范了执法行为。2010年全区国税系统税收执法过错率比上年下降了36.1%,实施纳税评估2749户,评估补税8382万元,共检查纳税人1290户,查补税款及罚款3.4亿元。

(二)创新信息管税手段

信息管税是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有力抓手,是提高税源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为此,宁夏区国税局开发推行了税收征管辅助系统,该系统以税收综合征管软件为依托,包括数据处理、税收管理和税务稽查3个子系统,强化税源数据监控分析和应用,实现税源管理上下联动、征管查横向互动信息化、立体化。1.组织研发了数据处理子系统。该系统以区局集中数据为基础,以各级局按职责处理数据信息为模式,分流转税综合分析、所得税综合分析、发票管理分析、数据质量监控、税务稽查信息、征管质量考核等8个功能模块,基本涵盖所有税收业务,实现了自治区、市、县、分局(所)、税收管理员5级税源数据分析与监控联动,有效解决税源管理数据来源渠道不畅、共享程度低、利用率低的问题。2.组织开发了税收管理子系统。该系统主要以数据处理子系统提供的数据处理结果为预警指标,重点解决税务人员在税源管理中“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么样”的问题,引导和督促税收管理员正确履行税源管理职责。该系统包括预警监控、工作任务、工作事项、纳税评估、互动平台、重点税源、绩效考核、发票管理等13个模块。借助这些模块功能,各级管理部门协调联动,特别是上级局能够根据税源监控情况和工作重点直接对基层派发工作任务,并随时监控工作完成情况。这些模块功能还支持跨区域税源数据交换和跨平台业务数据共享,使关联企业数据交换、涉税信息联合协查,以及综合征管软件、防伪税控系统、出口退税、数据处理系统等跨平台系统的业务数据自动产生相应的预警信息和工作事项,并可自动按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派发工作任务,并自动提示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

3.开发运行了税务稽查子系统。该系统与其他子系统数据共享,互为补充,实现了征管查3个环节的信息互动。即稽查辅助子系统以数据链路的方式与综合征管软件、税收管理子系统共享交换数据。税收管理子系统中预警和经纳税评估后发现的纳税人疑点信息,通过税收管理子系统移交稽查后,可以直接进入稽查辅助子系统稽查案源库。稽查部门对纳税人的检查信息、移交案源查处情况以及开展稽查综合分析、提出稽查建议等,都可以通过该系统回复征管部门,从而使管查互动具有技术支持平台,形成了更为畅通便捷的税源信息共享体系,进一步加强了征管查互动衔接,达到了以查促管的目的。

(三)建立税务机关内部税源专业化分级管理机制

宁夏区国税局本着“分解职能、明确责任、科学管理”的要求,积极推进税务机关内部税源专业化管理机制建设,建立了自治区、市、县、税务分局四级税源专业化分级管理模式。一是区局主要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及组织实施总局定点联系企业、跨地市企业、本级重点税源的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和纳税评估工作,实施企业的反避税工作。二是地市局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及组织实施跨县(区)经营、本级确定的重点税源的税收征管状况监控分析和纳税评估工作。三是县级局落实管户日常管理责任,对税源推行分类管理,负责本级风险管理及组织实施本级重点税源、中小企业、个体户的税收征管状况分析和纳税评估以及查账征收企业注销检查等工作,审核和办理企业出口退税业务。四是税务分局(所)具体承担纳税人的登记认定、调查核实、发票核定、催报催缴等日常工作,不再承担纳税评估、出口退税、反避税、查账征收企业注销检查等职责。五是重新对税收管理员作用进行定位,调整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改变目前税收管理员“分户到人,各事统管”的办法,各职能部门依职权按照分级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工作后,税收管理员不再承担所管业户相关业务。

(四)建全纳税人分类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 分类管理税源是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关键。为此,宁夏区国税局因地制宜,对税源科学分类,实施差别化管理。

1.按规模分类,强化重点税源管理。根据税源结构及其风险特点,按照规模划分为重点税源和中小税源,对重点税源设置重点税源管理组织实行集中管理,对中小税源按照特定纳税人、行业和属地的方式进行分类管理。对重点税源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特点,设立专业组集中管理,重在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强化税收分析,加强评估监控,力求管深管细管透,并全方位开通纳税服务绿色通道。对中小税源根据管理职责和业务事项实行专业化管理,强化职责岗位分工,重在对内部明晰职责、划分事项、岗位分工基础上的效能提高。对个体户采取分片包户管理,对大型封闭式商场、市场采取委托代征的管理方式,并尝试走社会化管理的新路子。

2.按行业分类,强化行业税收管理。根据纳税人所从事的不同经营行业,将其分为若干个行业进行管理。各级局根据行业特点确定本地区行业类型的划分,并按照纳税人所从事的行业不同,掌握其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税源管理部门深入实地调查了解,摸清产品的工艺流程,找准主导行业的管理特点,总结行业管理规律,实施有针对性管理。有的管理局打破现有属地管理模式,将特定的行业交由一个税源管理部门或专业组管理,突出行业分类管理特点。

3.按纳税人类别分类,强化一般税源管理。按纳税人管理类型的不同,将税源分为一般纳税人、查账征收小规模纳税人、核定征收纳税人、免税纳税人四类进行区别管理。对一般纳税人在一个县级局内实行由一个税务分局或在一个税务分局内由指定税收管理员集中管理。对查账征收小规模纳税人在落实税收管理员分片包户的基础上,实行按季交叉巡查的管理方法,重点抓好纳税申报、税款征收、普票比对等工作。对核定征收纳税人按达到起征点和不达起征点分别进行管理。对达到起征点的纳税人实行税收管理员属地分户管理,着重做好纳税申报、定额核定、发票管理等工作;对未达起征点的纳税人实行税收管理员包片管理。

三、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深入思考

(一)切实增强税源专业化管理风险意识

风险管理是深化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要将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不同类型企业、不同事项管理的全过程。科学界定各层级税务机关的风险管理职能。地(市)以上税务机关主要承担税收风险战略规划、风险分析识别、风险等级评定、风险应对业务技术支持等工作,为基层税务机关开展风险应对提供目标、指导和支撑,同时对预约定价谈签、成本分摊协议磋商等重要复杂事项进行风险应对,提高专业化管理层次;县(区)税务机关主要是根据上级规划部署和风险识别排序结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风险应对工作,推进县(区)局税收管理实体化,逐步让机关的业务人才承担从税收管理员职能中分解上收的部分风险监控职能。要科学分解税收管理职责,深化管事与管户有机结合的体制建设,把风险应对的主要职责从税收管理员职责中分离出来,让办税人员从事制度性安排的审核、调查、核查以及日常纳税服务等工作。

(二)认真落实税源管理“五化”措施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方式,要努力做到“五个方面”:

1.管理方式专业化。推行专业化管理,就要打破现有征管模式,建立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根据纳税人特点,按照“抓大、控中、规范小”的原则科学划分税源,对特大型税源企业提供个性化管理,对其他税源企业实行差别化管理。同时结合税源实际和管理现状,实施以分规模、分行业、分税种或分管理事项为重点的分类管理,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建立相应的专业化管理模式,突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对税收管理的重要方式——纳税评估,要彻底改变税收管理员个人直接评估的模式,在县级以上税务局设置纳税评估专门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开展专业化的纳税评估,杜绝以查代评。

2.管理机构扁平化。由于我国税务机构实行的是金子塔式的管理机构,基本都是按行政区划来设置税务机构,且每级税务机构在功能上都是全职能型的。在外部社会环境快速变化、内部信息事项高度集中的形式下,这种机构已经无法适应专业化发展需要。因此,需要调整现有征管机构设置模式,实行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要逐步撤销税务分局和税务所建制,将原来由税务分局承担的职责交由机关职能部门履行;要取消税收管理员制度,将税收管理员所承担的职责进行分解,把日常事务性的审核、调查、催报催缴等工作交由办税服务厅承担;将税务行政审批、资格认定等工作交由县级以上局职能科室承担;要把县级局作为税源管理基础单位,直接面向纳税人,直接负责税源管理的具体工作,包括减免税审核审批、免抵退税审核管理、欠税清理工作等。同时,要进行税务机关内部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将税政、征管、进出口、所得税等业务职能部门进行归并,成立综合业务部门,实行大业务部门制,具体承担税源管理责任,彻底实现机关职能科室税源管理实体化。

3.管理主体团队化。在现有的税收管理员制度下,各个税收管理员单兵作战,势单力薄,管理效率不高,像上市公司、规模大的企业,靠税收管理员单个力量根本无法管理到位,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去管理。在取消税收管理员制度由业务职能部门承担税源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建立纳税辅导员、办税服务员、分析评估员、反避税员、税务稽查员等专业化管理团队,专司上收的重大、复杂事项的税收风险分析和应对工作,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服务。4.管理手段信息化。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使税收征管方式发生了变革,实行专业化管理变为可能。一方面要加强现有征管系统数据的分析应用,另一方面要拓展外部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利用,通过对内外信息数据的分析,及时掌握税源管理状况,找准税源管理的风险点和风险源,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要开发使用联动机制管理系统,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各单项软件以及税收管理员工作台整合到一个工作平台,形成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动,使税收分析发现的纳税异常情况和疑点问题通过任务分配给主管科室直至税收管理人员,顺畅地流转到纳税评估和日常管理环节,实施有效的管理,对评估和管理发现的偷逃税线索转到稽查环节实施稽查,并通过评估和稽查发现税源管理薄弱环节,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5.管理机制协作化。从税收征管的角度看,专业化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从整体上把握纳税人经营、核算特点,掌握其财务税收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但税务机关内部按照职能和流程进行分工,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人员根据自身职责获取相关信息,开展相关工作。可以说,没有哪一个部门可以仅凭自身的力量就能获取某一纳税人的全部信息。这就需要完善各管理环节的协作机制,包括与外部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同时要着力优化信息化应用平台,让运转流畅的丰富信息成为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支撑。专业化离开协作就如一盘散沙,协作是决定专业化管理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要在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基础上,建立运行顺畅的税源管理协作机制。税务部门要建立各个部门围绕税源的协作机制,这种协作包括内部各个管理环节之间的协作、上下级单位之间的协作,也包括税务部门与外部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要积极开展有关部门的税收保障办法,形成良好的部门协作机制。要强化社会综合治税,由政府推进涉税信息交换平台建设,使各种第三方信息成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借助中介力量加强税源管理。

(三)加速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使用

各级税务部门重点要在提高税源实战能力上下功夫。要创新培训手段和方法,建立相对固定的培训实践基地,注重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方式,增强干部的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要加强与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交流沟通,聘请富有审计、会计、税务筹划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士担任兼职教师,促进信息资源及工作技能的共享。要尽早推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打通税务人员专业等级发展渠道,切实调动广大税务干部的积极性。要制定并分步实施差别化培训计划,根据不同岗位特点和要求,开展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重点加强分行业税收管理人才、风险分析人才、信息化人才、纳税评估人才的培训,不断培养适应专业化管理需要的各类人才。要大力推进组织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通过文化讲坛、专业培训等多种实践活动,激发税务干部的主体意识,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27日 信息来源:连云港市地方税务局课题组 字 体:【大 中 小】访问次数:173

在当前税收征管实现省级数据大集中的技术条件下,如何构建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税源管理模式,把总局提出的税源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要求落实到位,实现技术与业务的完美融合,建立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严密的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是各地税务工作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点课题。今年以来,连云港市地税系统从强化全省数据大集中后的“信息管税”出发,创新构建了税源管理新模式,并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为新时期优化税源管理探求了一条新路子。

一、充分认识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是适应税收发展趋势,实行扁平化管理提升征管质效的客观要求。流程管理是实行扁平化管理的业务条件,从税收管理成功的国家看,其税收管理大都机构少、层次少、人员少、但征管质量和效率高,而我国基层税务管理部门境况恰恰相反,面临很大管理压力。以连云港市地税局为例,2009年,全市地税系统共管理纳税户71875户,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为268户,是1994年机构成立之初的10多倍;同时各种新组织形态的纳税人不断涌现,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及经营核算方式日趋复杂,税源分布更趋广泛。管理环境的日趋困难,税收任务压力的日益加大与管理状态的分散粗放形成强烈反差,特别是在重点税源企业的所得税评估以及业务部门的协同管理上,税源管理的能力与水平明显滞后于形势的发展需求,迫切需要优化管理机制,整合管理资源,汇集高素质人员发挥规模效应,强化税源管理。同时,我国“宽税基、低税率”的简税制取向税制改革,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符合现代税收制度扁平化的发展趋势;而发自以信息化为依托、以标准化为基础、以学习力为支持的税收管理能力的提升,为实施现代税收管理扁平化奠定了基础。

二是适应税源管理内在规律,实施信息管税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税源管理实质上是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管理,税源控管的内在要求是最大限度地获取真实、完整的涉税信息和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涉税信息,实现对纳税人纳税状况的全面掌控,其发展方向是实现“信息强税”。当前全能型职权式管理与快速的税源变化已不相适应,在信息的采集及深度应用上存在瓶颈,需要从根本上建立流程式管理,即扁平化的横向管理。从许多发达国家的征管状况看,其基本的管理模式是依托信息化实现税收数据的集中共享和处理应用,集中业务精英对有问题的纳税人进行税务审计,发现税收异常后做出相应处理,这已成为税收征管达到高效能、高水平的必然选择。从连云港市实际情况看,近年来,全系统征管基础日益牢固,信息化建设应用不断深入,特别是省级数据大集中工程的顺利实施,实现了数据的高度集中,实行“信息强税”的数据条件和技术环境也逐渐成熟,迫切需要各级各部门遵循税源管理的内在规律,以流程管理为工具,树立风险意识,健全税源管理体系,强化数据采集、分析、应用,强化纳税评估,为“信息强税”效能更好发挥,实现税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根本性提升提供坚实支撑。

三是适应税源专业化管理新要求,优化税收管理员制度的重要手段。现行税收管理员制

度的中心思想是“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管事与管户不分离”,以实现税收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但在基层实践中同样面临着两个管理困境:一是一个税收管理员往往分管几百户甚至上千户或者几个行业企业的税收征管,税收管理员既管事又管户,既要管理又要服务,这种不合理的工作职能分配,直接导致税收管理员整日忙于应付,管理工作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入,“淡化责任、疏于管理”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二是税收管理权力制约与效率问题。一方面管理质量与效率仍不尽人意,另一方面仍然存在因为管理员权力过大、与企业接触过于密切而出现违法违纪的现象,税收管理员制度管事与管户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为权力滥用提供了客观环境上的可能,这说明税收管理员制度仍然没有摆脱税收专管员制度最根本的弱点,并没有有效地解决税收征管模式中效率与权力制约的平衡问题。对此,总局提出税源管理专业化的指导意见,一些地方分别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而流程式税源管理,就是在专业管理与属地管理的框架下,基于大集中系统的要求,按照相互制衡、相互服务原则优化工作流程,按照简明、清晰、扁平、高效原则设置组织机构,有效优化了税收管理员制度。

为全面构建“以3.0系统为依托,以信息管税为取向,以流程优化为主线,以分类管理为核心,以绩效考核为保障,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纳税评估”的流程式税源管理新模式,连云港市地税部门在认真学习借鉴广东、山东以及上海等地税收征管改革经验做法,本着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原则,在选择有代表性的市区第三税务分局、赣榆县局先行试点,探索经验基础上,3月5日下发了《关于实施税源管理新模式的工作意见》,将流程式税源管理新模式从试点单位向全系统复制推广,通过税收征管方式变革,不断提升全系统税收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再造业务流程,调整征管职能,构建“权责清晰、高效运转”的专业化分工岗责体系

为以风险管理为导向重构专业化岗责体系,将税源专业化管理职能在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和不同岗位进行分解,连云港市局按照总局“信息管税”和建立健全信息化、专业化、立体化税源管理体系的要求,按照省级大集中系统要求,“依事项设流程、依流程设岗位、依岗位定职责”,对原有征管要素进行科学整合,在市局机关成立数据分析中心,负责收集外部门涉税信息,并建立本级预警指标体系和风险特征库,下达风险预警指标数据和纳税评估重点,组织、监督、考核本地税源管理工作,使机关直接融入到信息管税的大流程格局中;在县局,以推进县局机关实体化和创新机构设置为重点,按征管流程重要节点设置工作分工,设立税源管理分局、纳税评估分局、稽核执行分局、纳税服务分局和稽查局;在市区管理分局,按征管流程重要节点设置工作岗位,设立五个类型的业务性部门:税源管理科、综合业务科、信息采集科、纳税评估科和稽核执行科。如税源管理部门负责纳税人基础数据的维护、适时更新工作,收入预测和税收分析等事务性工作;纳税评估部门负责纳税评估的实施,纳税评估案例的制作等;稽核执行部门负责注销检查、日常检查以及行政处罚、税收保全、强制执行等工作;综合部门负责纳税评估计划制定、委托代征、协税护税等具体工作,通过内设机构调整,为推进“信息管税”和流程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固化业务流程,导入信息系统,推进税源管理方式从个人管理向专业化团队管理转变

为贯彻落实税源管理新思路,进一步优化税收管理员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规范流程操

作,强化内控机制,建立起“专业、专类、专人”税源分类管理新机制,连云港市局以“管户不下户,管事不定户”为理念,以分权制衡、信息推送为主线,根据《江苏省地方税收业务管理规程(试行)》,结合连云港市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有关规定,研究制定了《关于印发税源管理新模式下税收业务流程操作规范(试行)的通知》,确立了“数据采集→分析评估→派工核实→结果反馈→评估讲评→移交稽查→评价考核→征管建议”税源管理流程,明确规定将原有征管流程中管理核查、纳税评估及日常检查权限由某一管理员分送到某一类税务人员,在信息流程推送上由“一户所有事”的推送改为“一事所有户”的推送,在工作方式上推进税源管理从传统“单兵保姆式”向现代“团队流程化”转变,编制了与税源管理新模式相适应同时也与省局3.0系统相衔接的新的机构代码、税务人员管理区域代码及岗位配置代码,共编写了新机构代码、税务人员管理区域代码500多个,清洗作废数据2万多条,补充采集数据1万多项,调整数据2千余项,完成岗位配置近300个,配置功能角色1万余项(次),组合应用工作流240多条,将全市所有地方税收的纳税(费)人基础信息,通过《大集中系统》配置数据的全局性调整,使全局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提升,业务制度得到了优化创新,征管流程得到了规范统一,涉税数据得到了整合共享,调整后的《大集中系统》实现了全面平稳运行,推进连云港地税新型税源管理模式迈入崭新阶段。

(三)科学分类税源,实施“三化管理”,构建税源管理多层次管理网络

根据 “重点税源管理精细化、一般税源管理规范化、零散税源管理社会化”总体要求,在重点税源管理方面,为了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不断提高重点税源监控和管理水平,努力实现重点税源管理的精细化、专业化、科学化,连云港市局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有关规定,制定《连云港市地方税务局重点税源管理办法》,对重点税源,按户开展税源日常管理,建立健全重点税源局长挂钩联系和调查研究制度、重点税源多维分析制度、涉税信息综合采集制度、重点税源风险预警管理制度、涉税数据综合分析和推送制度以及重点税源管理专业化制度、重点税源重大经济事项双向报告制度、重点税源重点服务制度等8项制度,并在大企业税源管理中建立起涉税风险的评价控制、涉税诉求的快速响应和大企业税源的深度管理“三位一体”机制;对于一般税源,根据税收风险程度和征管环节,按税源管理事项实施专业化岗位分工管理,通过流程式作业,使原来一个人管多户不胜其累的状况变为数据分析、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新的管理格局,促进了一般税源管理的规范化;在个体税收和社会零散税源管理方面,以《江苏省地方税收保障办法》为指导,出台了《连云港市地方税务局个体及零散税源社会化管理工作意见》,构建了“地税牵头、部门参与、乡镇(街)共管”的零散税源社会化管理新格局,切实提高社会化协税护税水平。

(四)依托信息管税,突出预警分析,以涉税信息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强化税收征管监控

完成了综合治税信息数据库建设,逐步规范外部信息质量标准,实现了政府部门海量数据与大集中系统的横向整合,用较为统一的标准将散居于政府各部门的有效数据规范、高效、有序接入进行利用,促进内外部信息双向流动、实时共享和综合比对,夯实数据应用基础;整合征管、计财、税政、稽查等各部门的税源管理职能,成立专门的数据分析加工部门,在全省率先建立了部分征管质量监控分析体系,到目前为止连云港市局已经建立了三项数据评估模型,即城市建设维护税评估模型、发票管理风险评估模型和个人所得税申报评估模型;强化税收数据管理,建立基础数据质量及征管指标定期通报制度,下发了《连云港市地方税

务局大集中系统数据标准(试行)》,规范了156项数据标准审计规则,确立了连云港市基础数据和征管风险监控状况发布月制度,目前已发布四期质量通报和一期征管风险监控报告。全市基础数据质量明显提高,征管风险显著降低,基础数据质量和征管风险状况在全省名列前茅。

(五)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保证,建立均衡合理,能岗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按照税收风险管理的不同要求和不同环节设岗,合理配备人力资源,通过“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及技能考试把精通税收、财务及计算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选拔出来组成专业团队,负责重点税源、纳税评估、税收分析等专业化管理;而一般税源及零散税源管理中的调查核查,辅导服务,协查巡查,信息采集等制度性安排的事务性管理工作,则依托流程管理,交派具有一般管理能力的人员负责。

(六)注重效能发挥,坚持动态优化,以绩效考核、标杆管理为保障持续优化流程管理

新税源模式推行涉及面广、牵动力强,需要作为一项全员工程来抓,连云港市地税局拓展传统行政管理的理念和做法,把广大纳税人的根本利益作为税务行政的最高伦理标准,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市地税系统行政伦理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全市地税系统“心系大局、明德为公、勤勉敬业、清正廉洁、依法行政、务实创新、团结协作、品行端正”行政伦理基本规范要求,与此同时,还加强干部“德、能、勤、绩、廉”综合考核,以绩效考核、标杆管理为手段,深入开展“全员创标·提升绩效”主题实践活动,为模式推行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保障各岗责职能落实到位,依托《江苏省地税省级大集中税收管理信息系统》,自主开发了《连云港市地方税务局公共行政绩效考核及电子监察系统》,将全系统不同类别人员对应建立不同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市县局机关行政综合人员指标体系,市区分局、县局税收管理员指标体系,市、县办税服务厅人员指标体系以及

市、县稽查人员指标体系,重点从征管质量、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工作强度、社会评价等10个指标类别、30项考核项目进行量化考核,以绩效考核软件自动生成为主,手工台帐及其他方式为辅,引导干部有针对性地进行对标改进,促进征管绩效持续提升,实现了业务工作运行与干部绩效考评同机、同步管理,有效激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内生动力,使“尽心就是完美,到位就是至善”、“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以及“有效执行、高效落实”等理念深入人心。

三、构建税源管理新模式的主要收获及成效

一是适应信息管税下,信息真实性、及时性、海量性、共享性、互动性的管理要求,通过加强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有效提升了征管质效。流程式税源管理新模式确立“信息采集→纳税评估→核查稽查→增值应用”为主线的信息管税流程,组织机构扁平化设置,直接面对迅速变化的涉税信息,快速处理、分析、应用采集的信息,以流程式作业、标准化管

理改变了传统粗放型、职能型的税源管理模式,适应了信息管税的现代要求,有效优化了管理资源,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征收成本,增加了税收业务的透明度,也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促进了税收稳定增长。今年上半年,连云港市地税系统共组织各项收入61.32亿元,同比增收18.05亿元,增长41.73%。其中,税收收入34.85亿元,同比增收9.69亿元,增长38.49%,初步显现了新模式对促进税收征管的重要作用。

二是真正意义上实现管户与管事的结合,既突出了高效、协作,也充分体现了分权与制衡,有效释放了执法风险,提高了纳税遵从。流程式税源管理模式按照“重点税源管理精细化、一般税源管理规范化、零散税源管理社会化”要求,对重点税源在流程管理的基础上实行“专业化团队”管户,对一般性税源建立流程管理的基础上实行“管户不定户”,对零散税源实现社会综合治税,既改变了税收管理员直接管户、一管到底的格局,又汇聚专业人才对重点税源户进行团队式管理,强化了管户与服务的职能,实现了“管事与管户”有机结合。同时,纳税人面对的也不是某一个税务干部,面对的是税务机关的一个工作流程,这种内设机构之间互相促进、互相监督的定位实现了税务机关的科学分权,合理配置资源,也促进了干部队伍的廉洁自律,实现了阳光办税,有效解决了税收征管模式中效率与权力制约的平衡问题,降低了廉政执法风险,提高了纳税遵从。

三是用好用活各类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出新的组织活力。流程式税源管理模式,按照税收风险程度和专业化管理技术难度及管理的环节设岗,要求能岗匹配,改变了传统全能型税收管理员制度,既重点发挥了高素质复合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人才的核心作用,更充分发挥了一些年龄偏大、业务能力一般的同志做好信息管税基础性工作的重要作用,使人才特点适应工作需求,人力资源整体得到开发优化。

课题组负责人: 朱延彪

课题参与单位:征管处 信息处 一分局 三分局 四分局 国际税收研究会

第四篇: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当前,积极探索税收专业化分工的管理模式,寻找一条适应自身管理税收专业化之路,成为各级税务机关的重要课题和实践任务,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税源专业化管理。近日,结合市地税直属分局税收专业化管理的现状,对目前税收专业化管理做了一些肤浅思考,认识尚待进一步深化。

一、关于市地税直属分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现状

市直属分局现设有两个税源管理科,有税管员10名,直接从事对所辖企业的税源及日常涉税事项的管理工作,这从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符合专业化。其次,分局自2007末实现向重点税源管理职能转变以来,现有89个纳税户,在具体管理中,按照企业行业划分了石化卷烟、电信、交通运输、饮食住所、其他服务业等实行分类管理,这从管理方式上体现了专业化。对纳税人的分类管理和税源管理内部的分工管理,使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例如管理二科在对市级重大工程项目管理中,实行一条链控税,由专人负责,实现专业化管理,与有关部门建立了信息传递制度,共享重大项目有关信息,并将核查的相关信息数据录入一户式档案,实行一条链控税。通过重大项目管理的立项、登记等信息,及时掌握投资规模、建设工期等,对重大项目的各项税收实现全面监控,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得到了加强。

二、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定位应当准确把握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定位及深刻内涵,税收专业化管理,就是根据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通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收管理专业人才队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探索实施以分行业管理和分规模

管理为重点的分类管理,达到加大管理力度和拓展管理深度的目的。从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定位及内涵来看,专业化管理主要有两种方式:

(1)分行业管理,即在一定范围内打破地区界限,按照行业系统和隶属关系,设立专业管理岗位,明确税收管理员,进行税收征管的一种管理形式。

(2)分规模管理,即在一定范围内打破地区界限,按纳税人的经营规模,设立税收专业管理岗位,明确税收管理员,进行税收征管的一种管理形式。

除此还有其他一些方式,比如:

(1)分税种管理;(2)分涉税事务管理。

税收专业化管理有多种方式,但每种方式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应该相互结合,科学选用,尽量扬长避短。比如,把分行业管理与分规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在对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实行分类管理的基础上,再按各行业内不同企业的规模进行进一步细分,进一步提高税收专业化管理水平。

三、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今后工作思路

(一)要增强税收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首先,加强税收专业化管理是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方法。其次,加强税收专业化管理是强化各类税源管理、推进依法治税的有效举措。第三,加强税收专业化管理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推进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实践。

(二)要积极探索适合本局实际的税收专业化管理方式。

各地税源结构、人员配置有着明显差异,因此,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逐步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税收专业化管理方式。

从延安市区调研情况分析来看,市区税源结构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户数

较多,大企业集中,基本集中了全市大型的工业和商业企业;二是行业齐全,每个行业都有几十户甚至上几百户纳税人,每个行业的税收管理方法、管理重点不尽相同;三是涉税事务比较繁杂,有时出现整体资产转让、债务重组、关联交易等重大涉税事项。针对这些特点,市区可以实行以分行业为主,分规模、分税种为辅的专业化管理方式。

(三)要增强税收专业化管理队伍素质。

这是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关键。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税收专业管理岗位,结合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试点,对现有的税收管理人员进行重新组合,进一步把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好,把广大干部的潜能发挥好;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税收专业知识的培训,不仅要普及税收业务知识,更要掌握各行业、各类别专业管理技能,加强行业性税收问题的学习和研究,尽快提高干部的专业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数量精干、类别齐全的税收专业人才队伍。

(四)要建立健全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制度保障。

税收专业化管理必须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保障,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建立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适合于税收专业化管理的新的岗位职责体系至关重要。岗责体系是由机构设立、岗位设置、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及其与软件应用系统的对照关系等组成,它是税收征管机制得以正常运行的制度保障。可以《税收征管业务规程》为基础,围绕秦税工程等税收管理信息结构及功能,按照“法治、分权、制约、规范、效率”的原则,制定《税收专业化管理岗位职责体系》形成了上下统一、分工合理、运作有序的税收征管工作新格局。

第五篇: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征管处发布于: 2010年11月24日访问次数:168

5实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国家税务总局根据税收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的促进税源管理,推动税源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有效方法,是新形势下税收征管工作的迫切需要。当前,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分工的管理模式,寻找一条适应自身管理税源专业化之路,成为各级税务机关的重要课题和实践任务,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相当程度上依赖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一、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深入发展,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多,企业经济性质、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呈现多样化,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和人少户多的矛盾日益突出,税源管理的复杂性、艰巨性不断加大,传统的单一由税收管理员管户的税源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只有通过税源管理专业化,落实信息管税要求,才能逐步解决上述问题,促进税收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实现。因此,大力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优化纳税服务,强化税源管理,提高征管质效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二、我省地税系统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情况 西宁市城中区地税局、海东地区互助县地税局、海西州格尔木市地税局率先开展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在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确定了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总体思路:深入贯彻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管理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和“信息管税”的征管思路,构建以纳税评估为抓手,以信息化为支撑,以征管流程为导向,优化纳税服务,构建分工协作、相互制约的专业化税

源管理新模式。提出符合实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方案,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启动了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

城中区地税局实行了外分离模式,设置了税源管理科、纳税评估科、办税服务厅和四个分局(一分局为重点税源管理,二、三分局为一般税源管理,四分局为个体零散税源管理)等税源管理机构。互助县地税局实行了内分离模式,设置了税源管理科、纳税评估科、办税服务厅和威远分局等税源管理机构,在威远分局内设置了三个专业化管理小组(重点税源管理组,一般税源管理组,个体零散税源管理组)。根据税源管理专业化的需要,合理设置纳税评估、综合管理、纳税服务等岗位,对现有的税源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分类、合理配置了人力资源,逐步形成了协调配合、相互监督、职责清晰、衔接顺畅的全方位税收征管新模式。试点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重点税源管理得到加强;税源管理的权力得到合理分解、相互制约,化解了执法风险;人力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发挥了每个人的作用;岗位职责更加明确;征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普遍提高。

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此项工作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部分干部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理解还不够,思想上还不够重视,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作不深、不细、不实;二是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信息化支撑还跟不上,目前的征管系统还有许多与之不相适应的地方尚未解决;三是按税种实施专业化管理的难度较大。各税种计税依据和征管要求各异,税源结构的多重性、复杂性给实施全省范围内总体格局上的专业化税收征管带来麻烦,完全按税种实施专业化管理的难度较大;四是实施税源专业

化管理模式后对于税收管理员的工作岗责体系和执法责任考核都还不完善;五是税收管理力量不够强。税收管理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重点税源重点管理不突出,造成税源专业化管理上的空档。

三、加强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更新税源专业化管理理念。提高对专业化管理理念的认识,在推进专业化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融合其他先进理念,树立流程再造、风险管理、减负增效、还责于纳税人、全面优化纳税服务、全面绩效管理的理念,确立税源管理目标,通过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手段审核申报纳税的真实性、合法性,促进纳税遵从,提高税收征收率。

(二)完善分类管理与层级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在属地管理的基础上,按照纳税人规模、行业,兼顾特定业务,根据“抓大、控中、规范小”的分类分层管理的原则,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对重点税源,可根据行业生产经营特点及规律,按户开展税源日常管理,根据风险预警开展纳税评估;对一般税源,可根据税收风险程度和征管环节,按税源管理事项实施专业化岗位分工管理。

(三)实施信息管税。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应用为主线,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大力推进信息管税。拓展数据采集渠道,及时、完整、准确地采集纳税人申报信息和第三方信息。严格数据录入审核,加强数据整理、存储、交换、校验等方面管理,提高数据管理质量。

(四)规范管理制度。适应专业化管理的新要求,重新规范管理工作制度,制定详细的行业税收管理办法、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发票管理办法、税务稽查管

理办法、纳税服务实施办法,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强化检查考核,明确内部分工和岗位职责,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完善考核办法,细化考核过程,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考核标准,完善自动化、人机、人工考核操作流程,加大考核力度,严格兑现奖惩,并将税收执法考核作为年终目标考核的重点,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意识,规范执法行为,为专业化管理提供保障和动力。

(五)完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各级税务机关之间、税务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税务机关与外部门之间的纵横结合、内外协作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完善纵向互动机制,合理调整划分各层级间税源管理职责,强化纵向配合。完善横向联动机制,加强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环节以及国、地税之间的合作。建立外部协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沟通协作,推进信息共享、综合治税和协税护税。

(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税源专业化管理队伍。要注重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和技能的提高,针对岗位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逐步健全专业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税源管理专业人才能级管理制度,努力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

下载探索县域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若干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索县域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的若干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王忠年03月22日 2012当前,积极探索税收专业化分工的管理模式,寻找一条适应自身管理税收专业化之路,成为各级税务机关的重要课题和实践任务。更加......

    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几点思考

    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几点思考 税源是税收的基础,对我们基层税务机关而言,税源的基础就是我们每天与之打交道的千千万万的纳税人。税源管理是征管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

    广东地税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

    中国税务报电子版 2010年3月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中国税网首页>>中国税务报电子版 广东地税构建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 www.xiexiebang.com2010.02.10 ■赵永清李友乔 为......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在税源管理上突破现有按属地、划片管户的单一方式,根据税源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实行对外按纳税人属地、规模、行业、管理风险等分类......

    税源专业化管理浅析

    税源专业化管理浅析 我国政治经济形势的跨世纪发展,对税收征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政府职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要求税收征管必须严......

    税源专业化管理

    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践及探索来源: 日期:2011-12-31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多必然带来税源结构的变化和税收征管的改革。税源管......

    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印发《上饶市地方税务局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 饶地税发〔2011〕13号 2011-02-16 上饶市地方税务局 有效 各县(市、区)地方税务局、市局直属各单位、市局机关......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关于税源专业化管理 (主要内容) 一、为什么要探索税源管理新模式 二、我国税源管理模式的实践 三、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本内涵 四、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条件和指导思想 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