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设计第八章教学评价设计
第八章 内容提要
一、重难点解析
这一章主要介绍了以下几项内容:教学评价的概念、功能和种类,教学评价的原则和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方法和步骤,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内容,档案评价的方法,多元智能评价的原则。
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评价的内容、方法和形式的确认,以及对评价活动的设计。
1.教学评价的概念、功能和种类
⑴教学评价的概念
评价是价值判断主体在先有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的引导下所进行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在评价活动中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的价值信念和价值目标会直接影响评价活动的内容、方式,以及对相同内容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教学评价指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综合结果做出科学判定,或给以价值判断。旨在为进一步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可靠依据,使教学按照一定的方向和水平有序地达到既定的目标。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评价学又是教育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在教学设计的内涵中,包括了对设计过程、成果进行评价的内容和对教学评价的设计。教学设计的评价是一种系统过程,一种特定的持续性活动,包括确定评价目标,搜集有关资料,描述并分析资料,形成价值判断,做出决策等步骤。教学设计的评价的实质是从结果和过程两个方面对教学活动给予价值上的确认,并引导教学设计工作沿着实现预定目标的方向进行。
⑵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学评价的功能分为五方面:诊断功能、改进与形成功能、区分优良和分等鉴定功能、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又可以简化成四方面:教学功能、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调控功能。
⑶教学评价的种类
依照分类标准,教学评价可作不同的划分。按评价基准的不同,可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自身评价;按评价内容的不同,可分为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按评价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照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2.教学评价的原则和评价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
⑴教学评价的原则
教学评价应贯彻以下四条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指导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⑵教学评在教学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
①评价是教学设计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活动不是独立于教学设计过程之外的,而是渗透在教学设计过程之中的,它不仅是一个设计环节,而且贯穿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在时间顺序上并没有严格的限定。教学评价实施的次数和次序是由教学设计的内容、具体过程的需要决定的,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密切联系。
②评价使教学设计及其成果更趋有效。评价活动可以为教学设计者提供决策信息。决策过程按性质分为两种:一种是初始的决策过程,另一种是优化的决策过程。每一次评价活动都可能发现存在的问题,说明教学设计方案(或教学成果)的状况,为决策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促使教学设计方案(或教学成果)达到更高的水平层次,更好的适合教学设计活动的价值基准。有了评价环节,教学设计过程就会增加一种重要的内部动力,使教学设计成果达到真正完美。
③评价能调节人的心理因素。教学设计中的评价环节是对设计者的关于工作成果的价值观念进行认同的重要措施,评价活动中表明自己的价值观念被认同的信息,是对他们最直接、最有力的奖赏,能使其在心理上获得成功感和满足的体验。没有评价的教学设计,其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得不到及时认同,会削弱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教学设计成果形成性评价的方法和步骤
⑴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方法
在教学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中,主要使用测验、调查和观察三种评价方法。这三种方法在收集资料方面各有特长。例如,测验适宜于收集认知目标的学习成绩资料;调查适宜于收集情感目标的学习成绩资料;观察适宜于收集动作技能目标的学习成绩资料。此外,调查和观察还经常被用来收集教学过程的各种资料。前者适宜于收集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对教学的反应资料,后者适宜于收集设计成果的使用是否按预先计划进行的资料。
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的基本步骤是:
①向被试者说明须知。开始试用前,应向被试师生说明试用设计成果的有关情况,像试用目的、试用活动程序和试用所需时间,被试者将参与的活动类型及其注意事项,收集哪些资料以供分析用,应该以什么态度和方式做出反应等。
②试用。试用活动一般采用一对
一、小组和班级三种教学组织形式,这样通过评价就可能获得推广的价值。为保证教学过程能重复展开,必须确使这一过程是有一定的方案可遵循的,同时,教师应该保持“教态一致”、教学活动的环境也应尽量避免过分的人为设置,以免造成为试用而试用的气氛。
③观察教学。组织评价人员在适当的地方观察教学过程,并对有关情况做好记录。尤其注意教学有没有背离设计规定的内容;学生提出的所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的性质和问题间的相关性;教师如何处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学生在课内完成的练习、作业;在教学各阶段中学生的注意力、情绪反应、主动参与性、思维活跃程度等。
④后置测验和问卷调查。前者主要收集学生的学习成绩资料;后者主要收集有关人员对教学过程的意见。测验题和问卷表可以分别印制,也可以都印在一起。这项活动通常紧接着教学设计方案试行后马上进行。如果要了解试用后对知识的保持情况,收集成绩资料的测验可适当推延一段时间进行。
⑤归纳和分析资料。根据需要将资料制成图表,以便于分析。制成图表后,评价者应对资料作一次初步分析:用各类数据与评价标准作比较,考察各种现象的相互关系。经过分析,可能会发现一些重要问题,随即应对它们尝试解释,并通过恰当的途径证实自己的解释。这种趋势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相悖时,将予以特别关注做出说明。如果有困难,可以用这些问题咨询有专家(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学科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或与被试师生进行个别面谈或集体座谈。这些访谈的目的是让各方人士对初步分析结果和改进意见加以证实。当受到激烈批评时,应耐心冷静,使所有被访者都能毫无保留地谈出意见。最后,可将访谈结果与初步分析结果综合起来,对评价资料作进一步的深入分析,如果有必要,在此基础上酝酿修改教学设计方案。
⑥报告评价结果。把试用和评价的有关情况和结论形成书面报告,报告以简明扼要为宜,具体资料如各种数据、访谈记录、分析说明等可以作为附件。评价报告的内容包括:设计成果的名称和宗旨、使用的范围和对象、试用的要求和过程、评价的项目和结果、修改的建议和措施、参评者的名单和职务,以及评价的时间等。
4.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内容
⑴学习过程的评价内容
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业绩等做出评价。评价方法是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涉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反思、学习方法、学生个性化发展等。
⑵学习结果的评价内容
结果评价主要是针对学习目标的评价。它被用于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拔划分等级、检验学习活动和教学方案、说明教学效果与价值等的评价。结果评价包括技能测试、书面测试、成绩认定等方面的内容。
5.档案评价的方法
⑴指导学生建立档案袋
档案袋包含3种类型分袋:第一种,产品档案袋,旨在收集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第二种,过程档案袋,主要反应学生的努力过程;第三种,进步档案袋,通过比较学生不同时期的同类作品,判断学生的进步。
按照不同的成果建档案袋,档案袋可以分为最佳成果型、精选成果型和过程成果型3种分袋:第一种,精选成果型分袋中的内容,用于说明广泛的学生成果。它要求学生提交他们感到最困难的成果例证,其时间往往要持续一年以上,使之成为深刻反映学生成长的概要和高度揭示学生一般成绩的证据。第二种,过程成果型分袋中的内容,用于保存发展性成果的证据,它要求学生一步一步地检查他们在一定领域中取得进步的成果。同样地,提交内容的类目也许由教师确定,但学生仍负责收集必要的成果。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成为他们自己成果和进步的积极评定者。第三种,最佳成果型分袋中包括各学科选入档案袋的内容:一是语言艺术,即一系列写作类型的最佳作品—说明的、创作的(诗歌、戏剧、短篇故事)、报刊的(报告、专栏作品、评论)、广告副本、讽刺作品或幽默┈等等。二是科学,即学生做的最佳实验室成果—开发的最佳原创假设;对教师提出的科学问题的最佳解决;对科学问题阐明自己主张的最佳论文(用那些能在科学家的讨论会上展示的风格写成);对科学杂志或期刊上的文章做的最佳评论;从学生长时间的实验中所做的最佳记录或日记。三是社会研究,即学生写的最佳历史研究论文;学生参与的一定量的最佳争议和讨论;学生提出的最佳原创历史理论;关于历史问题的最佳议论短文;关于当前事件的最佳评论;对学生所读历史传记的最佳评论。四是数学,即对教师所提问题的最佳解答;学生开发出的最佳原创数学理论;对数学期刊的最佳评论或学生写的数学家传记;对问题解决的最佳描写(描写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探究过的数学理念的一张照片、图解或概念图。
学生档案袋的设计内容也可以是对学生课内学习情况记录和课外学习情况记录。课内学习情况记录有:实验观察记录袋(包括课外)、小组(学生)评议袋,教师对我的评议袋、特殊表现袋等分类袋。课外学习情况记录包括课外科学资料的收集袋,课外学习活动的情况记载袋,采集实验物品的情况袋、课外新发现袋等分类袋。
档案袋可以按一定标准细分为专门的分袋,指导学生建立袋中袋,把情况资料分门别类地放入各个分袋中。要做到分门别类,便于今后的查找、分析。档案袋的用途主要有:一是展示,即用课外阅读档案袋展示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反映他们的进步。这个收获可以是学生读书时的摘录、感受、反思,甚至是一幅画、一个剪贴等等。二是形成性的评价,即以档案袋记录家长、教师、同学、自己对课外阅读的评价,记录学生的成长,激励学生的进步。
⑵制作评价表
为配合档案评价,应该制定每月(或单元)的评价表。评价的内容可以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表》、《知识技能评价表》、《探究评价表》等类型。
⑶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要与档案评价挂钩
应该保证(或实现)课堂教学活动与成长记录袋评价方式紧密结合,使师生便于评价、乐于评价,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动机、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学习自信心。教学中可以采用的相关方法有:一是观察与轶事记录法,即教师将观察到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对反映学生超常表现、创意、独特的见解等要及时记录在案。二是测验与考试要改变以往的知识为主的书面考试方式,注意新情境的运用。针对不同的要求,采用口试、书面考试,现场操作等方法,着重检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课后纪录,归入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三是设计评价定量表,既教师根据学生某一活动的表现,直接对其结果作出评定。它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程度或等级,表册形式可根据需要设计。四是作业法,考查学生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五是互评法,在学习小组内,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成长记录袋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评价方案。
⑷以月或半学期、学期为阶段,开展档案袋交流展示会
经常召开档案袋的交流展示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收获,介绍自己档案袋中的作品,然后由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交流,给每一个学生已展露才华的机会。
实施档案评价的原则包括:科学性、现实性、多元化、易于操作性和全面性。
6.多元智能评价的原则
多元智能评价的五条指导原则:第一条,评价应是长期的。学习档案是一种可以对学生作品长期观察的有效工具,可以鼓励学生对学习作持续的反省。第二条,评价是多维方式的。可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和教师评价;除等级或分数之外,应使用描述性的评语,兼顾认知、情意和技能的评价。第三条,评价为教学提供信息,让学生、家长和教师了解被评价者哪些方面表现很好,哪些方面需再加强。第四条,重视非正式评价。教师可利用简易的检验表记录学生平日的生活表现,也可举行讨论会让学生评论作品的好坏。第五条,学生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教师应提供让学生管理自己的学习并评价自己的成就。
二、典型例题
1.自身评价(或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既是学习过程的出发点,又是学习过程的归宿。人本主义主张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认为自我估计表达了一种赞同或不赞同的态度,表明了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重要性、成功性和价值的程度,它反对所谓客观测验,认为要采取开卷的办法。要使学生真正明白了自己学的怎样,有没有达到预定目的,应该怎样努力上劲。平等对待学生、理解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使学生愉快地学习。
2.诊断性评价
这种评价也称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智力和体力,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摸底”,通过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准备状况,判断他们是否具有实现新的教学目标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使教学活动适合学生的需要和背景。
教育中的“诊断”是一个范围较大的概念,除了辨认缺陷和问题,还包括对各种优点和特殊才能禀赋的识别。因此,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设计出可以满足不同起点水平和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所需的教学方案,并分别将学生置于最有益的教学程序中。
3.形成性评价
这种评价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以便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形成性评价进行得比较频繁,如一个章节或一个单元后的小测验。形成性评价一般又是绝对评价,即着重于判断前期工作的达标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例如,评价新的教学方案,通常是在该方案的试行过程中进行的,目的是为修改该方案收集有力的数据和资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重视形成性评价与重视总结性评价相比更有实际意义。
4.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这是使用不同评价分析方法的两类评价方式。
定性评价是对评价作“质”的分析,是运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取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分析的结果一种是描述性材料,数量化水平较低甚至没有数量化,而另一种是与定量分析密切结合的定性分析。一般情况下定性评价不仅用于对成果或产品的评价分析,更重视对过程和相互关系的动态分析,以评价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
定量评价则是从量的角度运用统计分析、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从复杂纷乱的评价数据中总结出规律性的结论,由于教学活动涉及人的因素、变量关系等比较复杂,因此为了揭示数据的特征和规律性,定量评价的方向、范围必须由定性评价来规定。
总之,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是密不可分的,二者互为基础、互相补充、切不可片面强调一方面而偏废另一方。
第二篇: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设计
课结束时,教师对本内容和目标完成情况加以总结后,让学生在评价表中进行自我评价(知识评价、态度评价),以及同桌进行互评。课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出评价反馈,并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具体的评价内容包括:知识掌握情况:知道了光的三种现象。知识应用:会结合生活实例,知道其原因。
表现情况:认真思考,课堂上发言,表现积极。
学习方法:对其他类似性质的教学内容,能够迁移学法。
教学方面: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完成情况、教学效果等。(1)学生自评表:
知道了光的三种现象 知道□ 基本知道□ 不知道□
知道了现实中各个实例是光的哪种现象 知道□ 基本知道□ 不知道□
掌握了基本的实验研究方法 掌握□ 基本掌握□ 没掌握□
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很好□ 好□ 待改进□
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很好□ 好□ 待改进□
(2)同桌学习互评表
同桌姓名:
等次:优、良、中、差
积极参与实验研究的分析,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她)踊跃参与 表现积极,举手发言
他(她)的意见总是对我很有帮助 他她经常鼓励/督促我
我对他(她)的表现满意程度(3)教师评价表
全体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中参与教学 非常好()很好()一般(教法的安排是否恰当
非常好()很好()一般(学生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发言
非常好()很好()一般(教学目标完成情况如何
非常好()很好()一般(学生在学习中有愉悦的体验,每一名学生是否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非常好(()一般()
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
非常好()很好()一般(学生学习本节课还存在的问题:
想法:
学生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很好))
第三篇:怎么评价教学设计
篇一:如何评价教学设计的好坏
如何评价教学设计的好坏
对教学设计的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常规教学活动。评价的直接目的有两方面:一是对课堂教学的优劣作出鉴定,二是对课堂教学成败的原因作出评析,帮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高教学认识。经常开展评课,有利于教学问题准确诊断、正确决策和引导,有利于激励教师苦练内功、加快知识更新、优化教学艺术,有助于教师间相互学习、切磋技艺、交流经验。评课对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评课方法:
1、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评课首先要评教学目标。首先,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全面,指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确定;具体,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适宜,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评教材处理。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
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授课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我们在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得是否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要看,教学目的的确定是否明确、全面,有针对性、导向性。教学重点是否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是否做到突出重点。教学难点是否把握准确并得到突破。教材的组织、处理是否精心。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必然、教学目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心理特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整充实与处理,重新组织、科学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好合理的教学方法,使教材系统转化为教学系统。
3、评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要在教学程序中完成,教学目标能不能实现要看教师教学程序的设计和运作。因此,评课就必须要对教学程序做出评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看教学思路设计
1.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我们评教学思路,一是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合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能不能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是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我们平时听课,有时看到有些老师课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等造成的。所以评课,必须注重对教学思路的评析。(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则侧重教法设计,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课堂结构的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效果。可见课堂结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节好课的结构是: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时间分配合理,密度适中,效率高。
评教师教学基本功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评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通常,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看板书:好的板书,首先,设计科学合理,依纲扣本。其次,言简意赅,有艺术性,再次,条理性强,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
(2)看教态:据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表达靠55%的面部表情+38%的声音+7%的言词。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融洽。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首先,要准确清楚,说普通话,精当简炼,生动形象,有启发性。其次,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 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等熟练程度。有的还要看在课堂上,教师对实验的演示时机、位置把握得当,照顾到全体学生。课上演示和实验操作熟练准确,并达到良好效果。
端正教学思想、严肃教学态度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学基本功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保证。所谓教学基本功,笼统地讲,是指教师从事教学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教学只要是有准备、有计划地进行,就必然存在一定的基本阶段和格局的顺序,存在一定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优化课堂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衡量:一是体现启发性原则。因为它主张的是意义学习,反对机械学习,这是现代教学模式的一个起码标准。二是体现目标性原则,即模式的选择要与教学目标要求相符。
②教学组织能力。模式的选择只决定教学的基本形式和框架,而要使教学过程“活”起来,关键要看有效的教学组织。教学组织分为教与学的组织,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组织。对于课堂教学组织,目前尤其要注重学生学的组织。因为学生的“学”未组织起来,教学活动就不可能按照既定的目标进入“状态”,教学目标就不可能较好地达成。③教授行为策略。教授行为策略主要是指课堂提问的策略、处理学生回答问题的策略、激发学习动机的策略、提示信息的策略(包括板书、演示、视听方法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策略、引出见解的策略、作出结论的策略等等。孔子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记》中讲“道而弗牵,开而弗达”,以及西方古代教育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等,都强调在启发引导和作出解答上,要把握“火候”,讲究教授行为策略。教师的教授行为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学组织的效果。并且,教师只有讲究教授行为策略,教学工作才可能达到艺术般的高度,给人以艺术般的享受。要特别提出来的是,有些课堂教学自始至终一问一答,热热闹闹,问题频繁而肤浅,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这种看似“启发式”教学的“有序”开展,其实不仅不能真正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还将导致学生日后更大、更深刻的思维混乱。
④教学机智与表现力。教学机智即教学活动中的应变力和即时组织力,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能否因势利导而又使教学活动不越轨。教学表现力即教师运用各种教学工具的能力,它包括语言表达力、情感表达力及运用教学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等。教师只有做到身心一体化的表达,教学要求和教学影响才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可以说,这是教师的“演技”。
⑤理论功底与知识面:教师的理论功底,一方面表现在课堂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实用,另一方面表现在课后自己说课的理性分析,能否据理“自圆其说”。教师的知识面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根据当时的教学需要,信手拈来相关知识充实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课堂教学更加丰满。教师表现知识面广,还有利于“博学多才”形象的建立,为教师多增添几份教学魅力。
篇二: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评价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如何评价教学设计的好坏,一般应该看教学过程中是否强调了下面四个基本要素,是否解决了三个重要问题? 这四个基本要素是: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制约着教学活动的每一个局部和环节,又是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首先必须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信息,完成教学任务。2.学习特征
分析教学对象的初始能力和教学起点。3对教学资源的分析 4 对教学评价的分析。
此点必须周密考虑,做出评价设计。做到确定评价对象和目的明确,评价内容和目标必须具体,制定出评价标准。还要充分的获取定性,定量的资料,最后进行价值评判。
三个主要问题:
1.学生必须学习到什么?
2.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即根据教学目标的分析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根据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策略,教学方法)。3检查和评价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节好课的特征必须照顾到教学的十个教学环节:确定学习需要和学习目的;选择课题和任务;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科内容;阐明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活动;利用教学资源;提供辅助性服务;进行教学评价;预测学生的准备情况。
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育心理学和教学论专门研究了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1、诊断功能
2、激励功能
评价对教学过程有监督和控制作用,对教师和学生则是一种促进和强化。通过评价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经验和研究都表明,在—定限度内,经常进行记录成绩的测验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这是因为,较高的评价能给教师。学生以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鼓舞,可激发他们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即使评价较低,也能催人深思,激起师生奋进的情绪,起到推动和督促作用。3.调控功能
评价的结果必然是一种反馈信息,这种信息可以使教师及时知道自己的教学情况,也可以使学生得到学习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从而为师生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供客观依据。教师据此修订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指导;学生据此变更学习策略、改
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教学评价有利于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随时得到反馈调节的可控系统,使教学效果越来越接近预期的目标。4.教学功能
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数学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学生的知识、技能将获得长进,甚至产生飞跃。如测验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经验,它要求学生事先对教材进行复习,巩固和整合已学到的知识技能,事后对试题进行分析,又可以确认、澄清和纠正—些观念。另外,教师可以在估计学生水平的前提下,将有关学习内容用测试题形式呈现,使题目包含某些有意义的启示,让学生自己探索、领悟,获得额的学习经验或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谈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评价
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相应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认为评价教学设计好坏应看是否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教师主导下的教学,而新课标提倡的教学观念是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教师角色的转变应从原来以自己为中心的“讲解者”转变为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学生地位的转变是将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课、被动接收的地位转变为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发现的主体地位,两方面转变所引起的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2、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结构模式,形式单一,只重知识的传递,只能使学生处于机械训练,被动参与之中。新课标下课堂教学应由传统的教授学生记诵什么,思考什么,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考、如何交往、如何发现,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使数学生活化;从实践中“做”数学,使数学活动化;在游戏中“玩”数学,使数学趣味化。
3、课堂教学过程的转变
传统的教学过程是逻辑分析—讲解说明式的进程,它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气氛窒息,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活动的空间,丧失了自己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新课程下的教学过程,应是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教学情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理解知识,发现知识,并通过有意义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新知。
4、课堂教学评价的改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侧重于终结性评价,而新课标下的教学评价更侧重于形式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要关注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篇三:如何评价课程教学设计
如何评价课程教学设计
摘要: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员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要求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课程教学设计为教员展示其才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评价课程教学设计一定要有整体思路,掌握好“评”的角度,用系统、整体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组织实施。既要评方案本身,也要考察设计思想,还要进行必要的延伸,以期达到以评促建、重在引导的目的。
关键词:课程;教学;设计;评价
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员实施课程教学前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对教学组织实施活动的整体筹划。对教员来讲,课程教学设计最能体现教员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教员教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如何评价课程教学设计,对于促进课程教学设计工作的开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评价课程教学设计的整体把握
(一)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员个体劳动成果的结晶
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员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要求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从实施主体来讲,可以是教员个体来完成,也可以由一定范围内的教员群体来完成,比如,教研室、教研组等。但是无论谁来完成,都不应该强调形式上的完全一致性。从教学活动的本质来讲,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员处于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的实施反映了教员的教学理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教学风格、个性等。这种追求必然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上。正因为如此,同一门课程,不同的设计者,会有不同的设计方案。作为评价者,不应拿一把尺子来衡量设计的好与差,优与劣。(二)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员在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准备活动
理念指导行动。以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从事教学设计,不仅反映设计者的教育理论素养,也决定着能否设计出符合时代特点,适应学员认知需要的教学实施方案。因此,设计者在实施教学设计时应首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并且贯彻设计始终。以学员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理论重要的观点,教是为了学,教服务于学是我们实施教学设计应把握的一个基本原则。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使学习者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第四篇:教学设计及评价
资料三: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及评价
一、有效地理教学方法的评价标准
1、教学方法选择适当,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运用灵活,各种方法配合得当。
2、教学活动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三方面结合自然,并运用启发式完成以上教学目的。
3、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有机结合,体现正确的教学思想。
4、课堂教学符合地理教学原则,体现地理学科特点。
5、教学效率高,效果明显。
6、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是反映教师功底、检验教师教学能力和特长的方法。
二、设计地理教学方法的一般步骤
1、钻研教材是设计教法的基础。
——钻研地理课程标准
——钻研教材的科学内容和内部联系
——钻研教材中的“双基”构成及重点、难点和关键 ——钻研教材的层次结构
——认真钻研插图、插画、表格、注释、作业
2、分析学生是设计教法的依据。
3、安排教法的实施细则。
4、确定总体的教学方法结构。
三、钻研地理教材的步骤及范围
1、熟悉教材:通读教材,深入掌握章节教材的知识内容,熟知教材体系与组成结构,理解有关地理概念及原理,理清知识系统与层次,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对教材中的文字、图象、作业等都认真体会,这是钻研教材的第一步,作到一个“懂”字。
2、分析教材:
① 分析概念,掌握其内涵、外延与应用。
② 分析重点、难点,掌握教材的深度广度及层次。③ 分析内部结构,掌握知识系统。
④ 分析知识联系,认识局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⑤ 分析知识的性质,确定教学目的。
3、组织教材:
组织教材要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章节教材内容、学生认识规律等理清教材层次,编好纲目,作到重点突出,把握关键,使教材条理化、系统化。其原则是:依主次决定取舍,依难易定祥略;补充不喧宾夺主,删减不遗漏重点,丰富充实不致臃肿繁杂,简化合并不致干巴空洞;调整顺序要适当,其中叙述或分撒说明处理要慎重,集中不孤立,分散不割裂;对前后顺序安排也要多思考,既不机械重复又不致逻辑混乱,作到一个“活”字。
四、教案的内容
1、教材的章节课题:公开课或研究课的教案还应该注明教科书全名、出版年月、章节页次,授课班级。
2、教学目的:包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教育三方面的具体目的。资料三: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4、课的类型:即本节课的基本教学任务,如综合课、学习新教材课、练习课、复习课等。
5、教学方法:本节课在组织方法和认识方法方拟采用的具体方法。
6、地理教具:本节课使用的教具名称,如教学挂图、模型、仪器、电化教学手段等。
7、教学过程:为教案的核心部分,包括本节课师生活动方案和知识内容,一般从引入新课开始,以教学环节为单元,每部分包括讲授提纲,教法运用,承转小节,师生主要活动,最后到巩固新教材环节。
8、作业及要求:所布置作业的主要内容或所在的课本页次及思考练习题号。
9、课后分析:即教案实施后的简单小结。
五、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1、组织教学
2、检查与复习
3、引入新课
4、学习新教材
5、巩固新教材
6、布置作业。
六、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认真备课
2、教学语言要准确
3、充分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4、讲授的内容宜具体形象,联系旧知
5、讲授过程中要结合板书与直观教具
观摩课的评议
(一)听课记录的整理
说明是否达到教学目的 指出教者的主要优缺点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教者的自我分析
简述备课思路及教学设计 说明执行教案的实际过程 检查教学效果
(三)评议人员发言的基本要求
相互交换意见,提高评议质量 要有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
与人为善,不强加于人,发言要有根据 要熟悉地理教材,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第五篇: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一、教学设计方案
整个教学设计方案格式规范、清晰。具体来讲:
1.概述部分清楚地说明了该课的年级、主要的内容,以及该课学习内容的特征和上课的时间,但缺少教材版本的信息。
2.设计者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学习目标,操作性强。
3.针对本课所要求的学习内容,设计者简单分析了学习者已具备一些知识基础,同时也说明了学习者对本课所采用的活动的态度;学习者特征分析比较清晰。
4.设计者虽然列出了本课所要采用的教学策略,但不够详细,没有很好地说明具体怎么开展活动的方法,以及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策略。
5.对于整个教学过程部分,有如下优缺点: 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较为流畅;
运用各种策略使得识字变得有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文的基础上扩展阅读,以及最后一环节的创新写作,都对课标起着拓展和深化的作用,使得学生的眼界开阔、思维活跃;
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写得过于简单,从而导致无法预料到实际教学开展情况,无法判断师生的实际活动,这个课在教学设计流程图中较好地反映了教学过程的详细情况,建议再描述得详细一些。
整个教学设计方案除缺少媒体选择和教学评价两部分内容。
二、课件
1.内容基本能够辅助教师教和学生学,利用形象的图片直观地说明尾巴长短,利于学生的理解。
2.界面设计不够美观,尤其是一些背景比较花哨,干扰文字,在大屏幕投影下,学生可能很难看清楚。
教学设计成果《In the fast food》评价
优点:
1. 教学内容部分对课的教材、知识背景、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清晰、明了。
2. 对整课的设计理念进行了清晰的说明,教师牢牢把握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思想。
3. 从知识、能力、方法等角度来描述学习目标,清晰明了,可操作性强。
4. 综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卡片、实物、黑板等多种媒体,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言语交际活动,突出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体现出英语教学的基本特色。5. 教学过程部分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进行了清晰的说明,教学环节连贯、目标清晰,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6. 以课件为主的多媒体资源呈现了本课所需的视听材料,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不足:
教学设计方案中没有说明学习者特征,教学策略分析和教学评价也没有单独说明,课件资源没有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