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教集团软实力提升路径的构建
职教集团软实力提升路径的构建
摘 要:本文从职教集团软实力内涵出发,分析了目前职教集团软实力学术与理论研究的现状,探讨了提升职教集团软实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以广西经济贸易职教集团为例,提出从精神力、制度力、政治力和文化力四个方面构建了职教集团软实力提升的具体路径,以期为职教集团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职教集团 软实力 提升 路径 构建
课 题:本文为广西“十二五”教育科学重点立项课题“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职教集团的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编号:2011A0017)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一、职教集团软实力的内涵
1.职教集团的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同时,明确指出职教集团化办学仍是今后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运行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重点方向。在这种形势下,职业教育越来越强调学校与企业的融合,强调资源共享、统筹兼顾、合作共赢,走上了集团化、规模化、连锁化的道路。职教集团应运而生,蓬勃发展。
所谓的职教集团,是“以有效利用各方资源,实行优势互补,集合各方成员单位,包括政府、行业协会、职业院校、企业和社会团体组建的集教育教学、实习实训、就业等为一体的联合体,它是实现系统培养,提高职业院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有效解决企业人力资源危机,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一般而言,职教集团顺应了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自身发展需要的时代要求,是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以校企共赢为基本准则,以一所或多所职业学校为核心,以教育教学、科研为主要活动的非营利组织,具有共建、互补、共享、多赢的特征。
职教集团的组建与发展,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适应职业教育培养初、中级技能人才的本质要求,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改革,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有利于及时调整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有利于调动行业、企业、学校各方面的积极性。
2.职教集团软实力
“软实力”的概念,来自于国际政治学研究,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他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分为“软”、“硬”两种。硬实力是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体现出来的看得见的物质力量,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精神力量,统称为“软实力”。
职教集团软实力,是该职教集团生存或发展的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是该集团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集团成员在长期的实践与发展中共同形成及创造出来的非物质性成果,是职教集团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它既包括集团的办学理念、集团特色、团队精神、组织架构、集团发展模式和集团品牌,也包括了集团文化、制度、价值观等等,具体体现在精神力、制度力、政治力和文化力等方面。
二、职教集团软实力研究现状
1.学术层面
近年来,我国职教集团发展迅猛,数量与规模都不断扩大。它作为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实现共赢的综合性社会组织,不仅表现为有形的物质性资产和硬件设施,也表现为无形的精神因素及软环境氛围。但就目前职教集团发展的实际而言,绝大多数职教集团往往重视前者,忽视甚至漠视后者。如职教集团的理论研究中,学者们对职教集团的概念、性质、类型、办学机制、校企合作,均有较为深入的论述,角度涉及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但对于职教集团软实力的研究,则显得相当少,如集团制度、内涵发展,则只在职教集团实践的理论探究中稍有涉及,但当笔者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词为“职教集团软实力”时,查询无直接成果。
2.现实层面
从笔者的调研结果来看,许多职教集团运行不畅,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政策和法规不健全,集团化办学各方的合作基础不扎实,基本上都是一个松散的实体;在实际操作中,对责、权、利的规定非常模糊,各方没有建立长期、稳定、共赢的合作机制,大多是不规范、短期、低层次合作,深度、广度明显不够,成效不尽如人意;企业积极性不高;职教集团的章程的实际运作上,对集团成员普遍没有约束力,几乎没有成员可以据此向没有按照章程约定自觉履行义务的成员主张任何的权利等。同时,对于创办历史较为短暂的职教集团而言,集团文化很大程度等同于校园文化,故缺乏特色,难以体现集团的品位和社会影响力。
综合以上种种,我们不难发现:职教软实力的学术研究如此之少,是否可以理解为大多数职教集团研究的侧重点和成果不在于此呢?或者说,软实力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只是申报时的佐证材料、写总结的高大上口号,抑或是职教集团的发展过程中摆设的花瓶呢?另一方面,职教集团的不断重视及壮大,与集团的运转脱离章程,缺乏监督、缺乏激励、竞争机制和协同效果的矛盾日益激化。提升“软实力”说得容易,却难以落到实处。
三、软实力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职教集团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硬实力可以用一个相对具体的指标数字来衡量,易于认识和把握,而软实力则不易用数字化指标去衡量,它隐于内涵建设之中。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教集团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职教集团成员中许多牵头的学校成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通过三年的建设,办学硬件和办学规模等硬实力均明显增强,并以此带动职教集团其他成员在理念、品牌、制度上的更新与完善,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创造力,从而进入了内涵建设提升与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同时,软实力体现着职教集团的理想追求、价值取向和发展潜力。对于创办历史较为短暂的职教集团而言,集团文化很大程度等同于校园文化,故缺乏特色,难以体现集团的品位和社会影响力,因此,软实力建设还能沉淀集团文化,成为其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2.职教集团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提升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
职教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依靠软实力创造出来的。有竞争力的职教集团并非单纯体现在利益、权力上,还体现在她所呈现出来的文化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影响力、机遇和希望等方面。职教集团所占有的资源较丰富,但如果缺乏整合与合理的运用,无计划,无监督,即软实力不够时,硬实力也很难得以彰显。换而言之,只有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意识、特色意识、创新意识,着眼于自身独特优势的挖掘,打造和提升软实力,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3.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与增强职教集团社会影响力的需要
当职教集团准确的定位、先进的理念以及品牌等软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其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也越发明显,对内表现为向心力、凝聚力、执行力和归属感,而对外自然而然产生辐射力、扩张力和吸引力。这种良性循环,给集团赢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4.实用型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职教集团自成立之日起,就是探索、发现、总结和创造的场所;是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营造人才培养的良性“生态系统”。要运用职教集团的品牌魅力,吸引、培养一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努力构建“资源整合、有序竞争、以人为本、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如集团涵盖了职业教育的中高职教育、岗前培训、业务培训、职业资格认证、学历证书等,形成了人才培养、考证与培训的无缝链接。同时,职教集团现有的职教资源,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小批量的需求,且能对企业人才的需求进行预测,使得“私人定制”式的学习制度成为可能。
四、职教集团软实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为了职教集团更好的发展,本文以广西经济贸易职业教育集团为例,从职教集团的制度力、精神力、政治力和文化力这四个方面入手,积极寻求对策,为更好地提升职教集团软实力探索一条更为顺畅、更加开阔的道路。
1.精神力:准确定位,凸显核心的集团理念
精神力,是职教集团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也是职教集团整体精神面貌和特性的集中体现,包括集团的文化观念、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以及精神风貌等,是集团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作为软实力建设的源泉,精神力能激发职教集团成员对集团的目标、工作准则等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有益于形成强烈的凝聚力,体现出集团内个体与整体的高度一致性。同时,精神力还是衡量职教集团水平和建设发展趋势的根本尺度,是其赖以生存、发展的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广西地处祖国南疆,处于社会经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并将建设成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中国沿海经济发展新一极。广西经济贸易职业教育集团是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由广西银行学校牵头组建成立的集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实践培训、就业指导、教育科研为一体的职业教育集约化团体,实行理事会制。该集团坚持以促进广西经济贸易业快速发展为目的,以诚信为本,以中职教育为主体,以行业为支撑,以企业为依托,以项目为纽带,以教学、培训、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为主要形式,提出了以“合作交流、共赢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引领、协调、共享、服务”为工作重心,以“依靠政府、依托企业、服务社会”为工作思路,汇集和融合现有资源,构建跨区域、跨行业、多渠道的办学体系,使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为广西乃至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经济建设提供中初级技能人才资源,旨在为广西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经济腾飞做出贡献。
由于该职教集团涉及金融、财会等相关领域,因此还具有专门性、融合性、社会性和地域性等特征,所以在兼顾以上精神力建设的同时,集团理事会还必须要有经营管理的理念。也就是说,要把集团当做企业来经营,这样,不仅能解决集团运行的经费问题,还能增加集团的吸引力,促进校企合作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2.制度力:内外兼修,形成规范的集团制度
制度力,即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基础形成的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制度提供的是框架性约束,是支配整个职教集团运行的“游戏规则”和行动框架,具有预期功能、激励功能、宽容功能和妥协功能,兼顾集团理念、规则、组织和设备这四个方面。
如以章程形式组成的广西经济贸易职教集团,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磨合,克服了成立之初组织结构较为松散,入会自愿,退会自由,各方以合作项目为载体,很难实现人、财、物等的有效融合,也难实现权、责、利多方共赢的效果的弊端,完善了广西经济贸易职业教育集团章程(20100104),提出了集团组织架构,明确集团的中长期目标、发展规划以及集团文化,细化集团的规模目标、质量目标、师资目标、办学目标和就业指导等,做到成果可视化、可量化,可检验,可评估;明确各成员之间的责任、义务与地位,健全理事会,明确职教集团法律主体地位,建立一个基于社会分工协作的高效组织和管理结构,将传统的职教集团自上而下的领导和决策机构,转变为增值管理模式;建立跨职能部门,并将决策权下放至各任务组,从而形成一种灵活、自主、创新的工作模式。同时,大力发展网络化和信息化,消除集团成员之间沟通不畅、决策缓慢的缺陷,互通有无,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宣传职教集团品牌,公开使用集团品牌的统一标识和冠名,树立集团良好形象,保守集团商业秘密,维护集团合法权益;最后,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对管理内部的统筹、系统服务、资源整合、标准化建设、信息管理、资金管理等管理过程和结果随时进行监督和评价,以确保管理体系落到实处,进行顺畅。
3.政治力:与时俱进,整合人财物等多方资源
政治力包括组织力和公关力。
组织力为内因,即职教集团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密切程度。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集团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职教集团影响力越强,就越能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推动职教集团跨越式发展。因此,集团内部成员要发挥优势,增强创新能力,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狠抓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重视人才队伍建设,运用优势项目,切实加强院校合作、企业合作,资源共享,科学管理,民主决策,将职教集团做大做强。
公关力为外因,即政府、社会、企业和校友等支持的能力。职教集团规模外延、质量提升、结构优化、模式转变,都取决于集团内或集团外行业、企业乃至区域内外的参与程度和支持力度。职教集团在成立与发展的过程当中,与政府各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掌握最新的教育动态与职教政策;与社会团体之间进行必要的沟通合作,获得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兄弟院校跨校合作,跨校选课、共享师资、设备、网络与图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的合理利用;挖掘校友资源,激发校友的热情,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从而节省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4.文化力:突出特色,塑造一批职教集团品牌
职教集团软实力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塑造品牌的过程。一般来说,职教集团的发展既要遵循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也要依照职教集团理念,坚持地方特色,打造出较有声誉和影响力的职教集团品牌,辐射和带动地方经济。
职教集团虽然起步较晚,但它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如以三段培养、以强带弱的“海南模式”;院校合作、行业引领的“江苏模式”;城乡结合、以城带乡的“海南模式”;还有“山东模式”、“京、津、沪”地区职教集团模式等,这些均为品牌效应的典范,值得借鉴和推广。
广西经济贸易职教集团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主打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金融牌。发展过程中,该集团持续更新集团理念,树立品牌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主动适应社会要求,同时,利用好职教集团的名称或者组织机构、标志以及其所能提供的服务,这种无形的资产,不断地发挥作用,便能给职教集团带来许多实质性的附加值,形成真正的品牌效应。当然,打造品牌形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突出特色,持之以恒。
五、小结
职教集团软实力提升,既是理论问题,同时又是实践问题,它既能存在于无形之中,对集团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可以具化为管理模式和文化范式,发挥着切实而具体的作用。由于软实力形成的周期比较长,易变因素也多,各环节丝丝入扣,有机结合,因此不能靠单纯的叠加和空想取得,这也就要求职教集团本身在自身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当尽力打造和维护这一核心竞争力。只有硬实力与软实力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为职教集团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动力,才能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明.商业服务业职教集团校企合作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
[2]施培智,姚庆.大学软实力对于提升竞争力的意义[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胡颖蔓.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瓶颈”的分析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9(8).(作者单位:广西银行学校)
第二篇:企业软实力构建
探究企业竞争中软实力的有效构建途径
齐玉宇,韩静轩
济南大学管理学院 25002
2摘 要:近年来,软实力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竞争中软实力的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对指导企业积累竞争优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对企业软实力的基本内涵进行总结;其次剖析企业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企业竞争中软实力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即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塑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优化资源整合力度。最终实现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为企业的持续竞争提供战略指导。
关键词:软实力 作用机制 竞争优势 有效途径
引言
自从有了企业,如何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如何保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就成了企业家门永久追求的目标。从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概念以来,“软实力”已经成为企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课题。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性。企业的发展,不仅要重视硬实力的提高,更要注重软实力的提高,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虽然国内的企业在硬实力的建设上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在企业软实力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多数企业对“软实力”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软实力”的建设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如果想要有高水品的企业软实力,必须明确软实力的基本内涵、企业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有效建立企业软实力的途径等内容。因此,本文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软实力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为当前中国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企业软实力的概述
“软实力”(Soft Power)最初是在20世纪 80年代由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的,他认为,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价值观及外交政策。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看,“软实力”所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它不仅存在于国际政治领域,而且存在于所有竞争关系中,特别是企业竞争领域。
(一)企业软实力含义
软实力是作为一种软因素,它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国内外学者对企业软实力的理解做了如下的概括:软实力是指企业宗旨、价值观、创新机制、市场信用、社会责任意识和由此凝聚而成的社会声誉、市场信用和品牌影响力[1]。也有学者认为,企业软实力是企业主体通过对企业特定资源的占有、转化和传播,以吸引企业利益相关者等客体,获取他们的价值认同,使他们产生企业所预期的行为,最终达到企业目的的一种能力。
本文认为,既然企业存在软实力,那必定有与之对应的硬实力的存在。如果把企业设备、利润、人员、材料能看做是企业的硬实力的话,那么企业的软实力
就包括企业文化、创新能力、品牌战略等要素。
(二)企业软实力的构成对于企业软实力的构成,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企业的软实力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能力:
(1)企业社会责任力
责任力要求企业必须能够改变经营、产品、服务和活动方式,从而消除发展对环境、经济和道德所带来的风险和威胁[3]。
(2)企业文化力
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企业使命、管理理念等,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企业道德观及其行为规范。
(3)企业感召力
在企业内部,主要表现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全体员工共同奋进的原动力,它能使企业内部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愿意为企业贡献全部力量;在企业外部,主要包括企业的产品、理念、文化在公众心中造成的影响,它能给企业的品牌形象带来正面的促进。
二、企业软实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软实力已经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必然的选择,但是目前企业在提升软实力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
(一)企业软实力建设的形式主义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对软实力的建设还只停留在形式上,还没有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虽然众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加强软式力的重要性,也采取了措施提
升企业软实力,但是由于这样的企业往往缺乏深入的研究,对软实力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因此就会出现以下情况:一是过分夸大企业软实力的作用,而忽视了企业硬实力,事实上两个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软实力是硬实力发展的保证。二是注重软实力的形式而轻视它真正的实效。
(二)将企业软实力等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它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能够使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正因为这样,很多企业领导和员工就认为企业软实力就是企业文化。事实上他们往往忽略了一点:企业文化是每个企业都有的,而企业软实力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的。事实上企业文化只是企业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构成因素,而不能代表软实力的全部。这表明在企业对软实力还存在着误解,对于软实力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还是模糊不清[2]。
(三)企业软实力建设的阻力
虽然现阶段大多数企业建设软实力的意识不断增强,阻力重重。一方面,企业的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前,部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大,创新力量分散,创新评价制度不完善。另一方面,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积累了一些不良做法,并使非正常行为常态化。主要表现为:员工缺乏工作激情和热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各部门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决策层难以听到或不愿听到员工的真实想法,不能掌握企业真实生产经营情况等等。
三、企业软实力的有效构建途径
企业软实力的提升是一个不断增强包容性与吸引力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软实力成为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要的驱动力了。每个企业都具有其独具特色的软实力,所以如何提升企业软实力就是企业提高竞争实力的重中之重,谁的企业软实力提升的快,提升的早,提升的力度强,谁就掌握了制胜的秘密武器,就在长期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升企业软实力的重点工作,我们要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一个企业短期的成长或许可以靠经济实力去造就,但长期成长必须靠企业软实力去维护。企业文化力对于企业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保持企业长盛不衰。因此,企业在不断适应市场环境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必须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软实力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凝聚力量,促进企业软实力的提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首先,要树立明确的核心价值观,并把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4]。其次,企业要有长远规划的企业愿景,要有科学的企业方针。最后,要把各种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二)塑造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发挥企业的影响力,打造出良好的公众形象。良好的形象对于对于企业开辟市场、赢得合作、吸引优秀人才都有很强的作用。
作为一个企业,在形象塑造方面,首先要注重企业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发展潜力等方面的形象;其次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品牌是企业在顾客心目中的企业形象缩影,是企业最重要的营销软实力的体现;最后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声望,通过优质的服务水准,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完美的品牌效应,树立业界口碑。
(三)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与动力,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保持活力,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企业的创新能力,本身就是企业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在企业软实力建设过程中,要普及创新理念,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一是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强化企业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拓展知识领域,尊重个性培养,释放个人潜能,实现优势互补;二是建立独具魅力的企业管理体系,释放机制与制度创新的能力,使企业充满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活力;三是要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以体制机制创新促使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四是要实现团队内部知识和经验的共享,营造创新氛围,提升企业创新竞争力。
(四)优化资源整合力度
资源整合力是企业软实力作用于硬实力的落脚点,是企业战略与战术相结合 的契合点,也是企业在基本生存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在企业软实力建设过程中,就要求企业能够按照一定的文化理念把相关资源要素整合起来,即将企业软实力与硬实力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核心竞争能力,从而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生存力的目的。
企业在优化资源整合力度时,一方面,要符合效率原则,就是要明白是否正确的进行资源整合。另一方面,要符合效用原则,就是要明白资源整合是否能够 获得正确的成效和作用。资源效益与资源代价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比例关系。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企业软实力主要是企业的柔性无形资源,企业社会责任力、文化力、感召力、公共关系力、资源整合力等这些无形的精神力量是软实力的重要组织部分。
通过分析企业软实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企业在提升企业软实力的进程中,要以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发展理念,逐步形成和完善先进的企业文化,全面塑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优化企业资源整合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促使企业永葆持续发展之动力。
参考文献
[1]陈清泰.中国企业的“软实力”成“短腿”[R].跨国公司中国论坛,2006,(2).[2]江帆.探究国有企业软实力建设的有效途径[J].现代商业,2010(5):84-85.[3]李小鹤.浅析企业与社会责任[J].中国商界,2010(2):283.[4]朱玲琳.提升企业“软实力”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07(12):54-55.
第三篇:企业文化提升软实力
浅谈如何全面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有效提升水务企业整体软实力
对于水务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铸就其生存并且不断发展状大的灵魂,是推动其良好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文化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供水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这其中就包括了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这些内容不仅仅是企业文化的主要表现载体,从另一种角度上讲,也是提升企业整体软实力的重要因素。
水务企业涉及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等众多企业,是最重要的城市基本服务行业之一,其生产运营均涉及国计民生。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在确保当前硬实力处于高水平的同时,不断提升供水企业整体软实力就显的尤其重要。
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明确建设工作目标
首先,要对水务企业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度与层次要有充分的认识。从理论上讲,企业文化由表面层的物质文化、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构成。
1、表面层的物质文化,称为企业的“硬文化”。包括厂容、厂貌、机械设备,产品造型、外观、质量等;
2、中间层次的制度文化,包括领导体制、人际关系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等;
3、核心层的精神文化,称为“企业软文化”。包括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企业的群体意识、职工素质和优良传统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被称为企业精神。
水务企业成立至今,企业在这三个层次的建设上均下了功夫。在物质文化层面,不断完善并加强对相关基础建设与设备设施的投入,对原水、供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水资源回收利用质量的精益求精;在制度文化层面,不断充实与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使其不断趋于正规化、合理化,逐步推进ISO标准管理,通过“对标”、“对表”、“对照”确保对标管理工作的落实;在精神文化层次方面逐步充实其内核建设,不断填补相关短板与不足。
此次,在充分认识当前水务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后,就要了解当前企业中所要提升的软实力有那些。企业软实力是相对硬实力而言的非物化要素,软实力是整合和使用硬实力的能力,是作为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要素,试想,作为水务企业即便人力、资金、设备等硬实力再雄厚,如果没有通过软实力进行合理的整合与使用,是必造成资源的严格浪费,严重的会对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软实力虽说是无形的,但是它却与企业的硬实力是互相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软实力的提升也会带动硬实力的良性发展。
现有的企业软实力主要表现为源动力、感召力、规划力、共识力、执行力、管控力六大能力的协调联动。只有从这六个内容入手,逐一与企业文化建设内容进行对照,寻找其中不足的那一环,以反复而有效的实践工作,不断深化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从而达到提升水务企业软实力水平,进而达到最终目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要确保普遍认同性
本文所指的企业文化通常是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的部分。如果只是企业领导层认同,那么它只能称为领导文化;如果只是企业中某个部门中的员工普遍认同,那么它只能称为该部门的文化。如果企业文化对企业不具备普遍认同性,那么如何谈的上深化建设,更不要说提升企业软实力了。
以企业文化激发每个员工的使命感。不管是什么企业都有它的责任和使命,水务企业更是如此,企业使命感既是全体员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也是企业不断发展或前进的动力之源,作为水务企业目标和方向更是一致和明确的。
以企业文化凝聚每个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追求同一个梦想,水务企业当前人数众多,大家都怀揣着各自的梦想来到这个岗位,如何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增加每个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让大家在各自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企业文化加强员工的责任感。水务企业要通过大量的资料和文件宣传员工责任感的重要性,管理人员要给全体员工灌输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危机意识和团队意识,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企业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企业,只有让员工具备这种意识,才能让大家团结在一起,为了水务企业的共同目标而不断前进。以企业文化能实现员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一个企业的繁荣昌盛关系到每一个公司员工的生存,企业繁荣了,员工们就会引以为豪,会更积极努力的进取,荣耀越高,成就感就越大,越明显。与此同时,每个人都会以实现成就感为驱动力,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或工作领域,多做贡献,多出成绩,多追求荣誉感。
三、建设过程容易形成的误区与正确理解
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误区,这难免会给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不便。
误区一:企业文化政治化。这是就常见的一种误区。在企业的走廊、办公室、车间的墙上四处可见形形色色,措词铿锵的标语口号,如“团结”、“求实”、“拼搏”、“奉献”等。这些已经被滥用的词汇无法真实地反映该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更容易在员工对本企业文化的概念上造成严重的混乱,甚至是对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造成歧义。
误区二:企业文化口号化。另一种常见的误区情况,就是把企业文化等同于空洞的口号,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企业的缺乏个性特色,更有甚者连企业的决策者本身都说不清楚其所代表的具象表现,这样对员工根本无法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即使企业拥有再多的人力、资金、设备等硬件资,工作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与展开,并消耗大量资源。
误区三:企业文化文体化。这是最容易生产也是最普遍的一种误区。将企业文化单纯的看成是唱歌、跳舞、打球。于是纷纷成立音乐队、球队,并规定每月活动的次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这是对企业文化的浅化认识。虽然说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中包含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但文体活动并不是企业文化中的唯一成份,而且片面的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执行,到最后再好的运行机制也会变成走过场的形式。
误区四:企业文化表象化。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创造优美的企业环境,注重企业外观色彩的统一协调,花草树木的整齐茂盛,衣冠服饰的整洁大方,设备摆放的流线优美。但这种表面的繁荣并不能掩盖企业精神内核的苍白。因此,加强企业精神的内核建设工作,特别是加强普通员工企业文化的普及与建设就显的格外重要,也就是在上文所说的,通过企业文化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成就感,让企业文化对员工形成良性导向;凝聚人心;规范行为并能代替部分的正规约束;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并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误区五:企业文化僵化。这种误区主要体现在制度层次的建设过程中。过度片面强调井然有序的工作纪律,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盲目将对员工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等同于企业文化建设,造成组织内部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创造力、活力和凝聚力,这就把企业文化带到了僵化的误区。
误区六:企业文化营销化。企业在树立自身企业文化时最容易犯的错误是一种对外的文化。这种文化更多的被当成营销的一种手段,企业文化实际上是目标、价值、信念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企业行为的基本核心和指导思想,仅仅流于企业文化外表上的概念而忽略其核心价值,那么企业文化对企业没有丝毫的协助。
为了有效避免以上工作中出现的误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理解方式就显的尤其重要:
首先,文化总是相对于一定时间段而言。本文所指的企业文化通常是现阶段的文化,而不是指企业过去的历史文化,也不是指将来企业可能形成的新文化;
其次,只有达成共识的要素才能称为文化。企业新提出的东西,如果没有达成共识,就不能称之为文化,只能说是将来有可能成为文化的文化种子。企业文化代表企业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即多数员工的共识。当然,共识通常是相对而言的。在现实生活中,通常很难想象一个企业所有员工都只有一种思想、一个判断。由于人的素质参差不齐,人的追求呈现多元化,人的观念更是复杂多样,因此,企业文化通常只能是相对的共识,即多数人的共识;
再次,文化总是相对于一定范围而言。本文所指的企业文化通常是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的部分。如果只是企业领导层认同,那么它只能称为领导文化;如果只是企业中某个部门中的员工普遍认同,那么它只能称为该部门的文化。依据认同的范围不同,企业中的文化通常可以分为领导文化、中层管理者文化、基层管理者文化,或部门文化、分公司文化、子公司文化、企业文化。
最后,企业文化必定具有内在性。企业所倡导的理念和行为方式一旦达成普遍的共识,成为企业的文化,则这些理念和行为方式必将得到广大员工的自觉遵循。
综上所述,要全面深化企业文化建设从而有效提升水务企业整体软实力,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文化管理要与水务企业整体战略管理相结合;企业文化要面向未来并体现整个水务行业特点和水务企业个性;要充分发挥企业领导群体的核心作用,通过表率与引领,带领水务企业整体发展;在注重形象管理的同时,加强文化内核建设,使文化管理与形象管理相互促进;文化体系的建立要反映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望,并与全体员工达成共识。
第四篇:如何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李耀光
如果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企业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推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把提高企业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壮大企业文化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作为现代管理理论,当前,已经成为企业的普遍共识,企业文化建设更是方兴未艾。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应该把握以下三点。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
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靠什么统一人们的思想、凝聚人们的力量?靠的就是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必须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大文化下的亚文化,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从创立、发展、壮大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发展观、社会责任感、企业制度等的复合体。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简言之,即对事物的判断标准。因为有了这一判断标准,所以员工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可有可无的;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可贵的,什么是要抛弃的。表现为行为,即企业的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责任感、自豪感、精神面貌和职业化行为规范。在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价值观必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才能够更好地统一广大职工的思想和意志,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够进一步调动职工队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凝聚一切力量,焕发出创新的激情,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才能够树立起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新风尚。总之,企业的价值观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才能达到“以文化人”的要求,否则,就会导致人心涣散,企业无法健康发展,甚至会造成社会混乱。
企业文化必须继承优良传统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都是在既有文化传统基础上进行的文化传承、变革与创新。如果离开传统,割断血脉,就会迷失自我、丧失根本。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不仅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而且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样,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中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息,将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它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势或是灵活——这些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规范,管理人员身体力行,把这些规范灌输给员工并代代相传。企业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品质积淀,必须坚持以优良传统和精神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引领,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大力弘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才能够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比如,胜利油田胜利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综合甲级勘察设计单位,在近40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艰苦创业、精心设计、诚信经营、开拓创新、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全国勘察设计和工程总承包“双百强”企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胜利设计人发扬“求实创新、敬业奉献、争创一流”的新时期胜利设计精神,要在“十一五”后三年实现公司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才开发、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建设同国际型工程公司接轨,跻身全国勘察设计单位百强前50名的目标。胜利设计的优良传统已深深地融入到胜利设计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了胜利设计特有的文化基因。
企业文化必须体现先进文化
企业文化不是孤立的,它与企业战略是相互融合的,与外部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作为亚文化,企业文化虽有其个性,但必须以社会主流文化为引领才不致偏离方向。良好的主流文化会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反之就影响和制约企业文化的健康发展;同样,良好的企业文化会对社会产生辐射作用,不良的企业文化也会对社会主流文化产生破坏作用。社会主义企业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如果企业价值观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会破坏社会风气,影响职工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仰和坚持。
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一个有机整体,涵盖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关系,涉及人生态度、公共行为、社会风尚,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既符合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道德理念,是企业的理想信念和支撑,也是企业人共同追求的社会责任,更是干部职工的道德行为规范和人生指南。
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是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社会方面来讲,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间的合作,有利于企业的社会效益的发挥。就企业具体而言,和谐企业文化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企业发展氛围。和谐企业文化能够体现职工群众的共同愿望,体现团结、合作的企业精神,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能够强化职工队伍建设,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推动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稳定、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和谐企业文化强调的是求同存异、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同心同德。具有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沟通感情、增进融合等功能,能够起到化解矛盾、整和关系的作用。当前,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受各种影响,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特点,这就更需要发挥文化的调节和整合作用。用和谐文化引导广大职工用
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事物,培养职工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有助于避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形成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道德风尚。
综上所述,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为胜利油田胜利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书记)
第五篇:浅谈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浅谈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意义上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抗几近消失。今天,我们看到的争夺和对抗更多和更广泛的表现形式是非热战式的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文化产品的侵入。这种新型的以文化软实力为核心的对抗方式取代了硝烟弥漫的传统战争,借助信息化时代的狂飙列车,各国纷纷挖掘自己文化传统里那些曾经貌似朴实的价值观、生活态度、文化视角、思维方式等等,积极介入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中。“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新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一、文化软实力及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
(一)中外关于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先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约瑟夫•奈认为国家综合实力是由硬实力和软实力两部分构成的。在他看来,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都是有形的硬实力,国家通过硬实力来诱惑或者逼迫他人顺从本国意志;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是文化、意识形态和国际制度,它的实现是通过一个国家的公民的有意无意的、感情的和理性的,强制的和习惯的、宗教的和世俗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作用,以此展现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整体形象、民族特征和精神风貌。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导向力、吸引力,如果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具有吸引力,其他国家就会乐于效仿。
虽然约瑟夫·奈首先提出来软实力的概念,但是对软实力的强调不是今天才有的战略思想。中国古代兵家之集大成者孙子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略思想,体现的就是依靠文化感召力使民心归附的和平征服,较之武力赤裸裸的逼迫,人们更愿意通过主动寻求适合自身的文化土壤找到安全感并给予充分的信任。“它强调与人合作而不是强迫某人或某国的意志,是一种能够影响他人喜好的能力。”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指的是一国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在周边国家或世界范围内吸引大量的追随者,这些追随者接受和模仿该国的行为,以该国的文化框架修整和构建本国的文化,进而形成文化心理和文化表征上的相似性。
(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分析
有报告显示,尽管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增强,但中国在亚洲的软实力综合指数,依然落后于美国和日本。这意味着,中国持续增长的经济和军力,并没有充分转换成软实力,去帮助提升中国在亚洲和世界中的间接影响。大国崛起是综合国力的崛起。中国要成就其大国地位,不仅仅只是GDP 的快速增长、国家军事力量的逐步强大,同时也需要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国家形象的改善、全球责任的担当等软实力因素发展,因为软实力不仅能助推中国国力的迅速提升,也能为日益崛起的中国赢得世界的认可、接受乃至欢迎。从经济总量、军事实力等硬实力方面计算,我们已经具备了一个大国应有的实力,可是相对于硬实力的“硬”,软实力的滞后和萎缩会逐渐把中国的发展带入歧途。中国拥有令世人羡慕的漫长历史,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中国文化曾一度是东方文化的典范和楷模。但是时至今日,我们每年却从国外进口大量的书籍和影像制品,年轻人喜欢看美国的大片和日本的动画片,而我们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远远不及进口电
影。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建设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软实力的强弱是塑造一国国际形象的核心因素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实质上就是运用非暴力和非强制性的手段,潜移默化地塑造本国的国际形象。国际形象是一个国家的外部公众对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自然要素的一种综合认识与评价,是一个国家过去的所作所为给国际社会留下的关于该国的意志、决心和能力的印象,国际社会中的其他国家正是根据这一印象来回应该国的行为并藉此预测其未来行为。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形象制胜的时代,国际形象的形成主要依靠该国文化传播的信息来体现,各主要大国均将国际形象视为软实力的核心要素并加以塑造。
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硬实力的显性对抗,在和平年代里,文化软实力的渗透和侵蚀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
(二)文化软实力决定一国的凝聚力
目前世界上有二百多个独立主权的国家,除了像日本和韩国这样民族成分比较单一的国家,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中国同样属于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影响,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把这么多民族凝聚在一起的核心力量就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特质是追求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中国人自古以来尊重差异,笃信“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对不同文化持宽容和吸纳态度,世界三大宗教在中国这片沃土上都得到了应有的发展和尊重,并最终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
三、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坦白说,在当下西方文化广泛渗透的境况下,如何在国际竞争中为中国文化占据应有的位置和发挥该有的作用,成为当下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国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相比,差距最大的不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军事实力,而是各种软力量。在各国日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今天,探索出一条基于效率的提升文化软实力之路,已成为中国振兴民族、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伟大复兴的当务之急。
(一)大力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古代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居于世界强国、文化大国的地位。所以,在西方国家汹涌的文化攻势下,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和信心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让国人从西方虚伪的民主论调中清醒过来,立足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扎根于本国文化,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气候。
(二)重视和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已成为潮流与趋势。西方文化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发展,也与其高度的文化产业化密切相关。中国应当借鉴国外经验,通过文化产业集群以及文化产业链条的延伸,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有更强的关联性,因而文化产业集群化是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这也是被国外文化产业实践所证实了的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如美国闻名于世的好莱坞影视娱乐业集群等就是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范例。
(三)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
我们要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包括巡演巡展、汉语教学、学术交流和互办文化年等,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积极主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中国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负责中国文化在外的推广的机构;加大中文输出力度;在世界重要城市树立带有民族文化标志性的景观;通过国内一流大
学的访学活动、留学生交流制度、学术作品等途径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文化走出去不仅仅局限在对外宣传和友好交流的框架内,更重要的是按照市场法则进行文化产品的国际贸易,在竞争中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注重文化产品输出、大力扩展国际文化市场,是发达国家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文化的品牌效应能更好的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美国的电影产业、法国的出版产业、韩国的电视产业、日本的动漫产业、英国的音乐产业都形成了各自的标志性品牌。实施品牌战略,从自身文化资源的特点出发,进行明确的战略定位,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题中之义。
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是当下我们文化事业的核心工作之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只有增强文化的吸附力和凝聚力,才能给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才能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沿着正确的道路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