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式与基本要求

时间:2019-05-13 02:10: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式与基本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式与基本要求》。

第一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式与基本要求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理念的启蒙者是美国教育研究者加涅,他在1965年出版的《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一书中,提出了“教学是对学生在教师设置的刺激环境中适当反应的强化”。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学会了,那么他们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就能表现出期待的行为。国内外学者对“教学设计”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布里格斯提出:“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统的全过程”。所谓形成传送系统指的是:教师如何收集、分析、组织、整合、编制必要的教学信息。我国教学设计的研究者也提出“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综上所述,所谓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什么(课程、内容等)和怎么教(组织、方法、传媒的使用等)进行设计。具体地说,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性地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和确定教学措施,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是将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验证,反之,我们又能从中更深刻地领悟教学理念。如果说广义上的备课是指为了进行课堂教学而进行的一切准备活动。

二、备课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教学设计可以看成属于广义的备课范畴,那么它与传统的备课有什么差别呢?

在《礼记中庸》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要想成就任何一件事,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认真的准备和周密的安排。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更是离不开精心地准备阶段,过去要我们把这种准备叫做备课,是指为了进行课堂教学而进行的一切准备活动,主要包括钻研教材,选择教法,编写教学方案和熟悉教案等环节,其中编写教案是备课工作的集中体现,大体包括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小结反思、练习和板书设计等内容;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要求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注重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揭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不仅要尊重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教学法加工,要求做到教学目标的多重性,教学过程的合理性、生动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提倡求疑、创新,有不可预见的成分,因而现在把这种准备叫做教学设计。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可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行为规范和具体的操作方案,可使教学更具科学性,可以实现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从经营者的内容看,传统的备课通常只备教材,教师凭借个人经验选择教法,实施教学,为如何传授知识并且局限于单向传授做准备,整个过程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而当代的教学设计则是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依据,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化的设计,所以不仅备教材,而且备学生,既要考虑到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让他们受到鼓舞和激励,让他们学得更好,发展得更全面,新课标的精神也在这样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2)从设计者的作用看,以往的备课把教师看成是课堂的主宰和权威,在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更多研究的是如何传授好教材的知识内容,无形中教师自己演变成了教科书的“传声筒”,因此教师的个性,教学的创造性很难体现;而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要求教师必须把自己融于教学之中,进行创造性地活动,从整体着眼,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3)从策划者的理念看,与传统的备课相比,教学设计更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强调教学情境的策划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更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学设计既关注“意料之中”的事情,即展示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学生的各种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过程;创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和环境,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过程等,同时,教学设计又能尽量预想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料之外”的事情,注重教学流程的生成性。

当教师努力在教学设计中抓住以学生为中心的这种新课程的核心思想时,通过不断地渗透,改变学生只会做现成的题,但是不善于提问题的这种现状,把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这么一种新一代的中国学生培养出来。

三、教学设计的操作程序

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结合这一目标要求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应遵循数学学与教的规律,结合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来体现新课程以学定教的教学设计理念。由此理念大致确定教学设计的操作程序。教学是一个系统,是由众多因素或环节构成的,而且是按一定程序呈现的,彼此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所以操作程序有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进行教学任务分析(教材分析),分析本节课在教材或章节中的地位,以及要完成这项任务需要那些教学条件,明确学生学习新课题时必备的知识、技能和相应的态度、情绪等; 第二、起点行为分析(学情分析),它与教学任务分析密切联系,教学任务是为实现教学目标而确定的,但具体的一项任务的实施,必须明确学生的起点行为 第三、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第四、重难点分析 第五、教学方法分析

第六、自主学习设计(教学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表现为“自主活动”与“智力参与”,“自主活动”强调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智力参与”是学生将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都参与活动。所以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作用。

自主学习设计十分重要包括:情境创设、过程设计、设计意图说明、问题设计(分析引导语言)等,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第七、教学评价与反思,高中数学教学评价具有反馈与调节、激励与促进、反思与总结、记录成长过程和积累导向的功能.既是对前段教学的监控与补充,又是新一轮循环的第一步,是对教学做出调整修正。

在教学过程,重点抓好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规划教学过程这三个关键环节。具体说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分析、自主学习设计和教学评价与反思。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众所周知,与以往的课程相比,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从改革理念、课程内容到课程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学实施是主渠道,而教学设计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前提和重要基础.

为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数学素养,使学生对数学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新的课程理念对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这些要求集中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注意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关注具体数学内容的特点,一方面,在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设计和编写中,应将数学的文化价值渗透在各部分内容之中,并采取多种形式,如与具体数学内容相结合或单独设置栏目作专题介绍;列出课外阅读的参考书目及相关资料来源,以便学生自己查阅、收集整理.另一方面,要注意新理念、新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素材编写上的特殊处理.例如,算法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新内容之一.在设计教学素材时,要注意突出算法的思想,提供实例,使学生经历模仿、探索、程序框图设计、操作等过程,从而体会算法思想的本质,而不应将算法内容单纯处理成程序语言的学习和程序设计.同时,教学素材的设计还要注意在能够与算法结合的课程内容中,融入用算法解决问题的练习,不断加深学生对算法的认识.例如,可以在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内容中融入算法的内容.此外,应把“数学探究”、“数学建模”和“数学文化”等新的学习活动恰当地穿插安排在有关的教学内容中,并注意提供相关的推荐课题、背景材料和示范案例,帮助学生设计自己的学习活动,完成课题作业或专题总结报告.

2.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

(1)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教学中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如函数、空间观念、运算、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随机观念、算法等)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2)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对学好数学非常重要.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要重视运算、作图、推理、处理数据以及科学计算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训练,但应注意避免过于繁杂和技巧性过程的训练.

(3)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和数学研究的不断深化,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在发生变化,教学要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统计、概率、导数、向量、算法等内容已经成为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对原有的一些基础知识也要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例如,立体几何的教学可从不同视角展开———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而且应注意用向量方法(代数方法)处理有关问题;不等式的教学要关注它的几何背景和应用;三角恒等变形的教学应加强与向量的联系,简化相应的运算和证明.又如,口头、书面的数学表达是学好数学的基本功,在教学中也应予以关注.同时,应删减烦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克服“双基异化”的倾向.

3.教学素材的选取应注意体现数学的本质,关注与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现实,注意适度的弹性教学设计中的素材选取,首先要有助于反映相应数学内容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素材应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多样性和可接受性.事实上,高中学生已经具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科学知识,这些内容是学生进行高中的数学学习的基本出发点`.在教学设计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其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素材,现实世界中的常见现象或其他科学的实例,展现数学的概念,结论,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反映数学的应用,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例如,通过行星运动的轨迹、凸凹镜等说明圆锥曲线的意义和应用;选择具有丰富生活背景的统计案例,可以展示统计思想和方法的广泛应用;通过速度的变化率、体积的膨胀率,以及效率、密度等大量丰富的现实背景引入导数的概念.此外,在教学素材的编写时,内容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例如,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可以在高中数学教学的相关内容中安排一些引申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是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也可能是一些拓展的数学内容,或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选择和安排这些内容,要注意思想性、反映数学的本质.

4.进行教学内容组织的设计,要关注相关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和认识数学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教学素材编写时,应充分注意这些问题,不要因为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划分成了若干模块,而忽视相关内容的联系.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内容联系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须要将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相互沟通,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本质的理解.例如,可以借助二次函数的图像,比较和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比较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图像,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等.新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分不同的系列和层次展开的.对此,必须引起教学设计的足够关注.同时,处理这些内容时,还要注意明确相关内容在不同模块中的要求及其前后联系,注意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螺旋上升、逐步提高.例如,统计的内容,在必修系列课程中主要是通过尽可能多的实例,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体会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并学习一些处理数据的方法;在选修课中则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案例,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加深对统计思想及统计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

5.教学内容的呈现应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

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呈现教学内容应注意反映数学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的认识规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例如,在引入函数的一般概念时,应从学生已学过的具体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生活中常见的函数关系(如气温的变化、出租车的计价)等入手,抽象出一般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使学生逐步理解函数的概念;立体几何内容,可以用长方体内点、线、面的关系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创设恰当的情境,从具体实例出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教学素材的呈现应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留有比较充分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反思等过程;还可以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在思考、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和理解.

6.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整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何使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是教学设计值得关注的问题.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是有利于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教学设计在处理某些内容时,提倡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结论,还应鼓励学生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处理繁杂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以取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规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可以发挥巨大的潜力,而且可以渗透到数学的课程内容中来,教学素材应注意这些资源的整合.例如,可以把算法融入有关数学课程内容中;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研究数学的文化,体会数学的人文价值.此外,在教学设计中,也要注意恰当使用信息技术,以便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有关数学内容,探索、研究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第二篇:高中数学在新形式下教学设计特点及基本要求

高中数学在新形式下教学设计特点及基本要求

摘要:在新的形式下高中数学课堂改革是我们数学教育改革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时代对我们的一次考验。创新是我们时代发展的原动力,那么人才有是我们支柱,所以怎么能让他们在课堂上接受我们的知识,激发创造型思维,课堂上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新颖而又符合客观实际。关键词:创新;激发;实践;超越

(一)在新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特点

在新课程实施中,新理念指导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具有如下突出特点: 1.问题情境体现文化底蕴

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体现数学在实践中的巨大作用;通过深层次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展示,体现数学学习对自然、历史文化及人类自身的关注和热爱;通过数学故事或数学史的讲述,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对科学研究,特别是数学研究工作中的伟大人物介绍,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个性;通过揭示数学知识结构内在的魅力,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的美、严谨对称、逻辑性等.问题情境的展示,可以充分体现数学教师深厚的人文底蕴,对形成学生终身受益的认知结构、学生人格的塑造、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2教学设计体现现代教育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教育规律的基础规律和基本观点.在反映数学教学观念的案例中,执教者抓住其中能说明问题的“亮点”展开,并加以分析,进行教学设计.实际上,这个“亮点”完全可以反映出执教者的教育教学观念,并展现出他的教学设计水平.教师在激起认知动因、安排认知方法、组织认知内容和利用认知结果等方面采用的策略,应突出地展现出现代数学教学的一个或几个基本教学观念.

3.学习过程的设计体现自主精神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和自主发展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精神的充分发挥,改变传统教学过程的“讲———学———练”模式,强化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的“学———讲———练”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事实上,学生的自主精神是通过课堂上的交流活动来体现的,可采用实验、尝试、猜测、讨论等方式进行.交流活动是通过“会话”来实现的,交流的对象除师生交流外,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交流的内容是广泛的,可以交流知识、交流方法、交流信息、交流体会等,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形成学生自我寻求发展的愿望,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精神.

4.知识建构体现渐进过程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的认识程度的深入,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知识并不能绝对准确无误地概括世界的法则,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适用的方法.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应针对具体问题的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真正的理解只能通过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不叫理解,而叫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是被动的复制式学习.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应依据实际情况安排好学生的认知过程,支持、帮助学生逐步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因此,这个过程的安排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通过反馈和调控的操作来安排好这一过程.

(二)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众所周知,与以往的课程相比,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从改革理念、课程内容到课程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学实施是主渠道,而教学设计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前提和重要基础.

为此,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数学素养,使学生对数学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为未来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新的课程理念对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1.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关注数学内容的特点

要注意新理念、新内容在高中数学教学素材编写上的特殊处理.例如,算法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新内容之一.在设计教学素材时,要注意突出算法的思想,提供实例,使学生经历模仿、探索、程序框图设计、操作等过程,从而体会算法思想的本质,而不应将算法内容单纯处理成程序语言的学习和程序设计.同时,教学素材的设计还要注意在能够与算法结合的课程内容中,融入用算法解决问题的练习,不断加深学生对算法的认识.例如,可以在求一元二次不等式解的内容中融入算法的内容.

此外,应把“数学探究”、“数学建模”和“数学文化”等新的学习活动恰当地穿插安排在有关的教学内容中,并注意提供相关的推荐课题、背景材料和示范案例,帮助学生设计自己的学习活动,完成课题作业或专题总结报告.

2.教学内容的选取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

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

(1)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教学中应强调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如函数、空间观念、运算、数形结合、向量、导数、统计、随机观念、算法等)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2)重视基本技能的训练.熟练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对学好数学非常重要.在高中数学课程中,要重视运算、作图、推理、处理数据以及科学计算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训练,但应注意避免过于繁杂和技巧性过程的训练.

3.教学素材的选取应注意体现数学的本质,关注与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现实,注意适度的弹性

教学设计中的素材选取,首先要有助于反映相应数学内容的本质,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素材应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多样性和可接受性.

事实上,高中学生已经具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科学知识,这些内容是学生进行高中的数学学习的基本出发点`.在教学设计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其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素材,现实世界中的常见现象或其他科学的实例,展现数学的概念,结论,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反映数学的应用,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的应用无处不在.例如,通过行星运动的轨迹、凸凹镜等说明圆锥曲线的意义和应用;选择具有丰富生活背景的统计案例,可以展示统计思想和方法的广泛应用;通过速度的变化率、体积的膨胀率,以及效率、密度等大量丰富的现实背景引入导数的概念.

此外,在教学素材的编写时,内容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例如,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可以在高中数学教学的相关内容中安排一些引申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是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也可能是一些拓展的数学内容,或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选择和安排这些内容,要注意思想性、反映数学的本质.

4.进行教学内容组织的设计,要关注相关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和认识数学

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循序渐进、逐步发展的.教学素材编写时,应充分注意这些问题,不要因为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划分成了若干模块,而忽视相关内容的联系.

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内容联系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须要将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相互沟通,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本质的理解.例如,可以借助二次函数的图像,比较和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比较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图像,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等.

新的高中数学教学内容是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分不同的系列和层次展开的.对此,必须引起教学设计的足够关注.同时,处理这些内容时,还要注意明确相关内容在不同模块中的要求及其前后联系,注意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螺旋上升、逐步提高.例如,统计的内容,在必修系列课程中主要是通过尽可能多的实例,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体会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统计思想,并学习一些处理数据的方法;在选修课中则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案例,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加深对统计思想及统计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

5.教学内容的呈现应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

在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呈现教学内容应注意反映数学发展的规律,以及人们的认识规律,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例如,在引入函数的一般概念时,应从学生已学过的具体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生活中常见的函数关系(如气温的变化、出租车的计价)等入手,抽象出一般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使学生逐步理解函数的概念;立体几何内容,可以用长方体内的点、线、面的关系为载体,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认识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创设恰当的情境,从具体实例出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6.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整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如何使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是教学设计值得关注的问题.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原则是有利于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教学设计在处理某些内容时,提倡使用计算器或计算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结论,还应鼓励学生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处理繁杂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以取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和发现数学的规律,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可以发挥巨大的潜力,而且可以渗透到数学的课程内容中来,教学素材应注意这些资源的整合.例如,可以把算法融入有关数学课程内容中;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研究数学的文化,体会数学的人文价值.此外,在教学设计中,也要注意恰当使用信息技术,以便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学习有关数学内容,探索、研究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时代教育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对创新教育的一些思考》 《浅议数学创新教育》

第三篇:教学设计与反思基本要求

教学设计与反思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

(1)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握学科教学特点,体现师生共同成长。

(2)要对所选的教材内容(包括教学重点与难点)和学习者特征进行分析,说明教学中所用资源(硬件环境、教学平台、学习工具或软件等),阐述使用新技术的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重点突出如何使技术与教学内容及教学各个环节有机融合、浑然一体。

(3)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体现教学环境应用创新、学与教的策略和方法,体现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4)建议在教学设计中使用教学流程图。

(5)要明确说明所使用的教学平台,如:红山区教育资源应用平台、赤峰市教育云平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

2.教学反思

(1)突出教学活动的创新点及教与学效果。

(2)总结应用信息技术等新技术新媒体在解决教学活动中关键问题的策略效果与思考、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思考等。

(3)提出对新技术教学适用性的建议

注:信息技术应用教育教学的基本类别

1、移动终端类

在学生使用移动学习设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的环境下开展的教学活动。

2、交互式电子设备类

在具有交互式电子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交互式液晶书写屏等)的环境下开展的教学活动。

3、云课堂计算机教室类

在采用了云计算或桌面虚拟化等技术的计算机教室(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环境下开展的各学科教学活动。

4、虚拟/增强/混合现实类

运用虚拟现实(VR)技术、增强现实(AR)或混合现实(MR)技术开展的学科教学活动。

5、创客教育类

信息技术与其他加工制作技术结合,学生以项目的形式进行设计、制作、展示和评价自己的创意产品(智能设备或互动装置)的教学活动。

6、STEAM教育类

信息技术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课程。

第四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预设与生成进行分析和反思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要充分揭示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因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验证解决方法”为主,主要采用观察、启发、类比、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则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使教学目标体现的更加完美。二.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四,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其主要内容是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中的公式

(二)至公式

(六).本节是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为公式

(二)、(三)、(四).教材要求通过学生在已经掌握的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和诱导公式

(一)的基础上,利用对称思想发现任意角 与、、终边的对称关系,发现他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之间关系,进而发现他们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即发现、掌握、应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

(二)、(三)、(四).同时教材渗透了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节内容在三角函数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本校高一(10)班全体同学,本班学生水平处于中等偏下,但本班学生具有善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采用发现的教学方法应该能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过程,掌握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

(2).能力训练目标:能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以及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求值与化简;

(3).创新素质目标:通过对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提高三角恒等变形的能力和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个性品质目标:通过诱导公式的学习和应用,感受事物之间的普通联系规律,运用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2.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三角函数式.六.教法学法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鱼”,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 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者苦心钻研、认真探究.下面我从教法、学法、预期效果等三个方面做如下分析.1.教法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数学知识,更主要作用是为了训练人的思维技能,提高人的思维品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以学生为主题,以发现为主线,尽力渗透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共同探究、综合应用等教学模式,还给学生“时间”、“空间”,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尽力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2.学法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很多课堂教学常常以高起点、大容量、快推进的做法,以便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点,却忽略了学生接受知识需要时间消化,进而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

趣与热情.如何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消化知识,提高学习热情是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人引导学生的学法为思考问题 共同探讨 解决问题 简单应用 重现探索过程 练习巩固.让学生参与探索的全部过程,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使之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的自主学习.3.预期效果

本节课预期让学生能正确理解诱导公式的发现、证明过程,掌握诱导公式,并能熟练应用诱导公式了解一些简单的化简问题.七.教学流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

1.复习锐角300,450,600的三角函数值; 2.复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

3.问题:由,你能否知道sin2100的值吗?引如新课.设计意图

自信的鼓励是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简单易做的题加强了每个学生学习的热情,具体数据问题的出现,让学生既有好像会做的心理但又有迷惑的茫然,去发掘潜力期待寻找机会证明我能行,从而思考解决的办法.(二)新知探究

1.让学生发现30角的终边与210角的终边之间有什么关系; 2.让学生发现300角的终边和2100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的坐标有什么关系;

3.Sin2100与sin300之间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

由特殊问题的引入,使学生容易了解,实现教学过程的平淡过度,为同学们探究发现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做好铺垫.(三)问题一般化 探究一

1.探究发现任意角 的终边与 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

2.探究发现任意角 的终边和 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关于原点对称;

3.探究发现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设计意图

首先应用单位圆,并以对称为载体,用联系的观点,把单位圆的性质与三角函数联系起来,数形结合,问题的设计提问从特殊到一般,从线对称到

0

0

点对称到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逐步上升,一气呵成诱导公式二.同时也为学生将要自主发现、探索公式三和四起到示范作用,下面练习设计为了熟悉公式一,让学生感知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敢于挑战,敢于前进 学生自主探究

1.探究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又有什么关系; 2.探究任意角 与 的三角函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过程的再现是深刻记忆的重要途径,在经历思考问题-观察发现-到一般化结论的探索过程,从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深入脑中,此时以类同问题的提出,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重现了探索的整个过程,加深了知识的深刻记忆,对学生无形中鼓舞了气势,增强了自信,加大了挑战.而新知识点的自主探讨,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充满了极大的挑战.彼此相信,彼此信任,产生了师生的默契,师生共同进步.展示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 诱导公式

(三)、(四)给出本节课的课题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设计意图

标题的后出,让学生在经历整个探索过程后,还回味在探索,发现的成功喜悦中,猛然回头,哦,原来知识点已经轻松掌握,同时也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小结.课后反思

对本节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本人反复阅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针对教材的内容,编排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积极投入到思维活动中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在逐渐展开中,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方法予以解决,并获得知识体系的更新与拓展,收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尤其是练习的处理,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感受“观察——归纳——概括——应用”等环节,在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展开思维,逐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合作意识,达到了设计中所预想的目标。

然而还有一些缺憾:对本节内容,难度不高,本人认为,教师的干预(讲解)还是太多。

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内容,应放手让学生多一些探究与合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在不断更新,作为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

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使教学过程更加切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用全新的理论来武装自己,让自己的课堂更有效。

第五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兰州四中谢平

一、课题: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上)《2.7对数》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把数学的应用自然地融合在平常的教学中.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总有它的现实或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都应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发展背景或数学发展历史上的背景,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显得自然和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加于人,从而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的价值.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在课程实施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以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学习对数的概念及其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它属于函数领域的知识.而对数的概念是对数函数部分教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而函数的思想方法贯穿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通过对数的学习,可以解决数学中知道底数和幂值求指数的问题,以及对数函数的相关问题。

四、学情分析:在ab=N(a>0,a≠1)中,知道底数和指数可以求幂值,那么知道底数和幂值如何求求指数,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自然就产生了这样的需要。因此,在前面学习指数的基础上学习对数的概念是水到渠成的事。

五、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1.对数的概念.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二)能力目标:1.理解对数的概念.2.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三)德育渗透目标:1.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对数定义,难点是对数概念的理解.七、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八、教学流程:

问题情景(复习引入)——实例分析、形成概念(导入新课)——深刻认识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变式分析、深化认识(对数的性质、对数恒等式,介绍自然

对数及常用对数)——练习小结、形成反思(例题,小结)

对本节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本人反复阅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材内容的处理收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尤其是练习的处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合作意识,达到了设计中所预想的目标。然而还有一些缺憾:对本节内容,难度不高,本人认为,教师的干预(讲解)还是太多。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内容,应放手让学生多一些探究与合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在不断更新,作为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使教学过程更加切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于本教学设计,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期待与各位同仁交流。

下载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式与基本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式与基本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在学生为主......

    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一、 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1)说明教材版本,学科年段(册),单元(章、节); (2)分析本课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知识的前后联系(关联性); (3)分析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重点分析......

    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教 学 设 计 基 本 要 素 1.教学内容分析 说明教材使用版本、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等;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其地位和教育功能。(要将课标要求写到此条目中,不要分开,可柔在......

    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参赛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学科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以教学目标统领教学过程,整体把握教学活动的结构,关注学生生活,体现时代特色,坚持正确的价值引导和学生探究体验......

    教学设计基本要求[最终定稿]

    教学设计基本要求 1、教材分析 分析本课教材内容在教材、学期教学或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 2、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即对学生有什么的分析)。 (2)分析......

    教学设计的特点与基本要求是什么(推荐)

    教学设计的特点与基本要求是什么? 教学设计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各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

    教学设计的特点与基本要求是什么

    教学设计的特点与基本要求是什么? 教学设计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以各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理念、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

    教学设计的特点与基本要求是什么

    教学设计的特点与基本要求是什么? 教学设计,是面向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的设计活动。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