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沈阳市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沈政发[2006]13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现将《沈阳市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区、各部门结合本地区或本行业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加快我市信用体系建设步伐。
二00六年七月二十八日
沈阳市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建立健全全市信用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实现建设“四位一体”和谐沈阳的目标,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辽政发[2005]21号)精神和省政府将我市确定为全省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按照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分阶段、分步骤,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制定我市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的社会诚信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政府信用为先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信用中介机构为载体,确立信用秩序,构建信用文化,全面提高信用社会化水平,加速形成社会信用体系,有力推进全市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基本原则。全市信用体系建设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完善法规”的原则进行。政府重点做好规划和规章、数据平台搭建、标准制定、市场培育、监管等项工作,积极推动全市信用体系的建立。
(三)总体目标。到2010年,初步建成全市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库,引进或发
展1-2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以评估、评级为主的信用中介机构,建立较为发达的、以信用为产品的交易市场,并健全政府、企业、个人信用激励、约束制度以及相关法律体系和监管体系,形成政府、企业、个人遵循信用规则、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二、实施步骤
按照全市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要求,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全市信用体系。
(一)基础数据库建设阶段(2006-2007年)。重点是信用信息的收集,建设信用数据库等方面信用基础设施建设。
(二)推进市场化阶段(2007-2008年)。重点是发展信用中介机构,开展信用基础数据应用,扩大全社会的信用需求,由政府主导逐步向市场主导转变。
(三)加强监管阶段(2009-2010年)。重点是进一步完善企业、个人信用信息征集、信用评估、信用查询、信用公示、信用监管等制度,积极运用激励和惩戒手段,构建起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
三、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着力打造信用政府。政府信用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健全和完善政府决策程序,建立行政决策的社会咨询机制,保证政府决策和工作的连续性;加强制度建设,推行价格听证、信息公示、公开承诺等政务公开制度以及行政监察、问责、投诉等制度;强化公务员诚信教育,建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强化内外监督,改进机关作风,规范公务员行为,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依法行政水平,建立起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创建信用政府。
此项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牵头,市政府研究室、市人事局、市政府法制办、市监察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二)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系统。企业信用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加强企业信用建设,牢固树立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意识、品牌意识、形象意识,增强企业维护自身信用的自觉性。积极创建以讲信用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使诚实守信成为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观。建立企业内部信用档案,完善企业信用管理系统。
此项工作由市中小企业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局)牵头,市工商局、国资委、经委、商业局、质监局、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三)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系统。个人信用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借鉴国内外的有效做法和经验,研究拟定包括个人信用信息数据采集、披露、评估、使用、保护、监管等方面内容的个人信用制度,逐步完善个人信用管理。
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政府金融办、市公安局、法院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配合。不断完善个人信贷征信系统的建设,做好个人信贷基础信息储备工作;支持征信机构遵照相关的征信法规征集个人信用信息,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数据库,并运用科学、现代化技术手段,加工个人信用评估产品。促进个人信用交易较快发展,消费信贷合理投放,充分发挥此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此项工作由市政府金融办牵头,市公安局、法院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四)建立和完善服务系统。建立健全各类信用服务机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制度,逐步实现信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发展专业化的信用中介机构,由其承担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用保险、信用担保、信用咨询业务,并向社会各行业提供信用方面的规范服务;由企业信用管理协会制定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资质认证标准,明确信用中介机构的责任和义务,保证信用服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此项工作由市工商局牵头,市发改委、质监局、国税局、地税局、劳动局等相
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五)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和出台相关信用法规,改善全市社会信用的法制环境。在充分调研、征求社会各方意见,并参考发达国家信用法律体系和国内已出台的信用法规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适合我市市情的政务信息公开条例以及征信管理、企业信用管理、个人信用管理、中介管理等相关信用法规,并由市人大审议通过,由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组织此项工作由市政府法制办牵头,市政府办公厅、研究室、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六)制定技术标准。成立市信用体系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和专家对建立信用体系、评估模型和数据归集等开展课题研究、规划和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成果,尽早制定出一套包括征信数据格式、数据库建设规范、行业分类编码、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等内容的信用标准体系。提高信用信息的采集和流通效率,增强信用信息的通用性、开放性和可靠性,为信用信息共享和开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实现信用信息的专业化、标准化和市场化。
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七)建立数据平台。以各行业企业征信为基础,逐步实现联合征信,加大信用信息开放力度,实现社会资源共享6力争在2-3年的时间内,依托市经济信息中心建立一个覆盖全市的信用体系管理平台和数据交换中心。将目前在政府职能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汇总和交换,实现各部门信用信息资源共享,形成全市企业、个人信用数据库。
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政府金融办、市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建委、质监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八)加强市场培育。在目前市场信用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市政府要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充分利用互联互通的信用信息网络,完善信用披露和使用机制。各监管机关、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依法全面、充分、及时、无偿地向社会公开有关政策、法律、标准等社会信用信息资源,促进信用信息资源共享。通过数据平台或部门信息网站定期向社会披露涉及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供社会各界随时查阅相关企业及个人的信用状况。此外,政府在采购、项目招投标、企业上市、债券发行审批时,企业必须出具信用评估报告,扩大社会信用需求量。
此项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工商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九)加强人才培训。建立对企业经营者定期信用教育培训制度,树立“效益
想道德教育,培养职业道德,提高公民素质,形成全社会浓厚的诚信意识和文化氛围,使讲诚信成为每一个市场主体的行为准则,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新闻媒体要认真做好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建设等方面宣传,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加速形成社会信用体系,提升信用社会化水平。
此项工作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广电局、新闻出版局、教育局、沈阳电台、电视台、报业集团等相关部门及各区、县(市)政府配合。
四、工作要求
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做好信用体系内部网络建设、外部数据传输、舆论宣传和监督管理等方面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制定专项规划。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全市信用体系建设
工作部署和责任分工,由牵头部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制定信用体系建设专项方案,并于两个月内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加强信用信息网络建设。各部门要加强内部信用数据网络建设,按照市领导小组要求,将信用数据传输到市经济信息中心。各部门要建立健全以信用信息征集、评价、披露和查询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征集和信用公示制度,并规范信用奖惩机制。
(三)建立会议制度。采取工作例会、工作协调会等形式,及时发现并解决遇到的问题。工作例会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不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对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随时召开市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加以解决。
(四)建立报告制度。按照职责分工,各牵头部门要将承担的分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及时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办公室随时向市领导小组报告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五)建立奖惩制度。市领导小组对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和奖励;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造成失误或不良影响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对情节严重者将追究其行政责任。
发布部门:沈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年07月28日 实施日期:2006年07月28日(地方法规)
第二篇:信用体系建设
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是关于社会信用信息传输、使用、维护的制度体系。社会信用一般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三类。政府信用主要是指政府依法行政、政府对自身行使权力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落实状况;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则主要是指企业和个人在市场交易活动中遵守诺言、信守合约、履行义务的诚信状态。
在我国,信用体系建设仍存在许多的问题。2002年7月下旬《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浮出;“十六大”第一次把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写入了党的文件。全国各地建设诚信省市乡村的声浪高涨;国内征信机构正象“久旱逢甘霖”般地迎接征信业“春天”的到来;外资征信机构也加紧了在华设立机构的步伐。信用体系建设的大潮正在中国大地上涌动。然而,我国欲建设的信用体系也正在孕育着新的问题。在此也谈谈个人的看法,以共同探讨。
《征信管理条例》是一部征信业的基本法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应将征信定义清楚,才能具有可操作性。《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对征信的定义为:对信用信息进行采集、调查、加工、使用等商业性活动。从广义的征信业务的范围来说,征信至少应包括:企业和个人信用调查、资信评级、信用管理和咨询、信用担保、保理、商账催收等业务;从事这些征信业务,必需通过信用信息的采集、调查、加工和使用等手段;最终出售征信产品和服务,获得收益。广义的征信定义应为:征信机构在依法(规)从事企业和个人信用调查、资信评级、信用管理和咨询、信用担保、保理、商账催收等征信业务时,通过对征信对象的信用信息进行采集、调查、加工、分析、使用等手段,为特定的用户提供商业性服务的活动。
信用体系的建立,仅靠《征信管理条例》是不够的,需要国家立法的保障。目前,国家的一些现行法律与建立信用体系和WTO规则不一致的应修改。同时,国家在立法时,也应把市场的培育结合起来才具有可操作性。如: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哪些信用信息须被纳入基本信用信息库;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哪些经济活动须经征信机构的征信和评级;哪些经济活动必须出具征信或评级报告后才能实施;征信机构在从事征信活动时应遵守哪些规范;等等。这样,征信平台才可能建立,才能培育出真正的征信市场需求,信用体系的建立才有基础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信用体系在防范信用风险和惩戒不诚信者的机制作用。
1、关于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问题。信用信息数据库,是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征信机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信用信息数据库包括基本信用信息库和特定信用信息库。
国家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如央行、工商、税务、海关、商检、质检、司法、公共服务等掌握着大量的基本信用信息,这些基本信用信息是国家行使管理职能而产生的。国家在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中,可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将这些国家机关的基本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政府基本信用信息平台即公共(政府)信用信息数据库,供符合准入条件的机构廉价使用。这是最经济、公平、公正的办法。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兴起建立“诚信省、市、乡、村”热。由各地政府和经济管理部门在建立“诚信省、市、乡、村”中花巨资建立“信用数据中心” 的做法,难免带来重复建设、资源“私有化”、垄断和分隔。因各地的“信用数据中心” 数据有限、功能不一,日后难以并轨形成全国统一的政府基本信用信息库的问题也不可小视。这种由各地政府牵头搞的模式,只能短期、局部有效。从长期、全局看,无疑是政府资财的浪费;征信机构需花巨资购买和整合后才能使用;征信的社会成本高企。
由各征信机构向国家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或各地的“信用数据中心”购买,自己建立基本信用信息库。这种模式则意味着国家对用国家的力量建立信用体系的放弃。基本信用信
息的集中若不是靠国家的立法和财力而完全靠征信机构的力量是难以做到的。目前,没有哪个国家采用这种模式。这也是造成目前国内征信机构发展慢、水平不高的最重要原因。特定信用信息库如何建立?特定信用信息库具有差异性特征,是各征信机构根据各自征信业务的需要而建立的专门化数据库。它是扩展了的信息资料,如国际市场信息。基本信用信息库和特定信用信息库两者的数据库资料范围不同;数据库资料搜集的方式也不同。特定信用信息库的建立只能由各征信机构根据各自征信业务的需要来建立。
2、关于资信评级机构集约化的问题。资信评级是一种以智力资本型为主导的经济活动。目前,我国的评信机构几经治理整顿、脱钩后仍有不下30家,货币(注册)资本普遍不多,业务不足且各自为营,人才资源分散,使原本整体素质就不高的状况十几年来无大改善。《征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和《证券资信评级业务管理办法---修改稿》中拟将征信(评信)机构的注册资本提高到几千万至一个亿。可见,管理层有意要将小而分散的评信机构进行重新整合,以达到集约化经营的目的。这是件有远见的做法!
但对于苦苦经营了十几年而无大多积累的“老”机构来说,如此高的注册资本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现有“老”机构加在一起的货币资本也不过一亿左右。诚然,货币资本大,可以体现经济实力,可建立自己的大型数据库采集更多的重要信息。但毕竟智力资本、人才资源才是评级机构更重要的内部资源。
因此,适当的抬高注册资本门槛以达到集约化经营的目的是必要的。但国家在设定注册资本门槛时应考虑内资控股与外资控股有别;老机构业内增资(老机构业内增资可规定年限分步达标)与新机构业外增资有别;“全能型”机构与“分业型”机构有别。
3、关于“违约率”的问题。资信评级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风险管理的工具。而“违约率”是检验资信评级质量的工具,它可以检验不同的评级机构对同一评级对象在相同等级时质量上的优劣差异。“违约率”是资信等级可操作性的灵魂。评级机构避开严谨科学的违约率统计而片面追求评级指标体系的建设和评级方法的完善,将无法达到评级产品的质的飞跃。因此,评级机构应建立违约率模型。
很显然,由于我国信用制度尚未建立,目前的评信机构虽经多则十几年、少则几年的惨淡经营,但绝大多数都未建立评级对象的违约数据库,只是侧重于对评级对象未来风险的主观预测。尽管厦门金融咨询评信公司引入了违约率概念(全国唯一),连续六年进行了违约率计算,也仅仅是停留在“金融债务违约率”(包括贷款、信用证、票据贴现)的水平上。可见,要真正使用“违约率”来检验资信评级的质量,有赖于评级机构的努力和数据库的积累。目前的条件尚不具备。在实施“违约率”作为检验资信评级质量的工具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4、关于征信立法和市场需求培育的问题。信用体系的建立,仅靠《征信管理条例》是不够的,需要国家立法的保障。目前,国家的一些现行法律与建立信用体系和WTO规则不一致的应修改。同时,国家在立法时,也应把市场的培育结合起来才具有可操作性。如: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哪些信用信息须被纳入基本信用信息库;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哪些经济活动须经征信机构的征信和评级;哪些经济活动必须出具征信或评级报告后才能实施;征信机构在从事征信活动时应遵守哪些规范;等等。这样,征信平台才可能建立,才能培育出真正的征信市场需求,信用体系的建立才有基础才能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发挥信用体系在防范信用风险和惩戒不诚信者的机制作用。
回顾我国评信业艰辛的发展历程,八十年代中至九三年治理整顿前,曾经也是银行对企业进行热火朝天评级(信)的时期,结果出现了如上的消极影响。治理整顿后至当前,我国较规范的评信业才刚刚步入起步阶段,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按国际惯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已探索出了一条对授信企业由社会专业评信机构与商业银行“联合评信”的路子。十五年来,既有沉重的教训,也有近五年来可贵的经验。为了不重蹈过去的覆辙以利于评信
业的健康发展,在商业银行也从事企业信用评级业务后,一定要兴利除弊针对以上的问题作出具体的安排。因此,对授信企业评级,要有“合”有“分”、“两条腿走路”,应外部评级和内部评级相结合:在有评信中介机构的地方,对在两家以上的银行授信的企业和虽只在一家银行授信但授信金额超过一定数额的大户,实行商业银行和评信中介机构“联合评信”的办法;对只在一家银行授信和授信金额未超过一定数额的企业,则由授信银行单独评信,“内部掌握”。在目前暂没有评信中介机构的地方,只要市场需求培育起来了,实现集约化经营的大机构自然会设立分支机构或按市场规律与商业银行合作运作。
一个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应该包括哪些东西呢?美国是世界公认的信用制度最完善的国家,其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市场主体信用意识较强。美国信用交易十分普遍,缺乏信用记录或信用记录历史很差的企业很难在业界生存和发展,而信用记录差的个人在信用消费、求职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很大制约。从某种意义上说,消费信用成了在宏观上左右美国经济景气的重要因素,美国短期消费信贷5年以内余额从1946年的98亿美元上升到1998年的13010.44亿美元,当年美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余额达到47378.23亿美元。第二,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发达。美国有许多专门从事征信、信用评级、商账追收、信用管理等业务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这些中介机构都是完全的市场化运营,能保持相当高的独立性,能够为各种信息需求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产品,从而满足美国社会了解社会成员信用状况的需求。独立的信用中介机构是美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支柱。
第二,信用法律制度相对完善。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美国在原有信用管理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经过不断完善,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框架体系。1970年《公平信用报告法》是美国信用立法的代表,该法专门对个人征信机构的设立、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用信息报告的使用,消费者个人的权利,征信机构的违法责任等方面作了清楚的规定。
第三,信用行业管理到位。在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下,美国政府对信用行业的干预并不多,主要是监督市场主体,尤其是征信机构和信息使用者的守法状况。联邦贸易委员会是对信用管理行业的主要监管部门,司法部、财政部货币监理局和联邦储备系统等在监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美国信用管理协会、信用报告协会、美国收账协会等一些民间机构,在信用行业的自律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见,社会信用体系是与所有社会成员(包括个人、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信用活动有关的制度性社会工程,包括所有个人和组织的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征信服务运作机制、信用法律制度、社会失信惩戒机制以及有关信用管理的职业教育和道德建设。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全可以借鉴信用制度完善的国家的经验,从信用文化宣传、信用中介机构培育、信用法制完善、信用行业监管等方面入手,尽快为社会构建一个有效的信用服务机制。
第三篇:大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现将《大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五年九月二十六日 大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和规范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工作步骤,根据《大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体规划》(大政发〔2003〕98号文件印发),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快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指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和市委九届十次全会在建设和谐社会有关决议中也提出建设诚信社会的要求。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准,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互信互利的社会氛围;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府管理方式,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有利于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有利于优化投资和贸易环境,促进交易正常发展,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扩大对外开放,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加快推进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创建文明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市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循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加速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现代社会信用制度。以建设“诚信大连”、构建和谐社会和搭建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为基础,综合抓好宣传教育、信用立法、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培育信用市场等工作,整合资源,齐抓共建,切实加快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为大连市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二)基本原则
要按照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一是政府引导推动、创造环境。政府推动信用体系建设的着力点是搞好规划、制定标准和规则、营造环境、培育需求、协调监督、提供服务,不参与商业化的信用服务活动。要统筹协调,加强信用监管。实行市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搭建信用监管技术平台,整合信用资源,实现信用数据资源共享和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二是推动信用服务市场化运作,实行特许经营、专业服务,在促进信用服务行业发展的同时,依法规范和监管信用服务行业的经营行为。
(三)总体目标
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社会公民的道德水准、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显著提高,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基本形成;信用制度体系基本完善;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发布平台;制定统一的企业、个人信用评估标准和方法;按照“失信惩戒”和“守法便利”的原则,建立失信惩戒、守信激励机制;信用服务行业监督管理体制基本形成;面向企业和个人,覆盖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建立。
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完善制度
出台《大连市社会信用信息征集、披露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我市信用制度和信用相关标准,制定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用查询、信用公示、信用监管等管理制度。
责任单位:大连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软环境建设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办
(二)大力开展“诚信大连”宣传教育 组织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整规办会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司法部、教育部、全国总工会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的工作意见》(整规办发〔2003〕25号)、《关于开展“共铸诚信”活动的通知》(文明办〔2003〕7号)以及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和其他宣传方式加强对全社会的诚信教育。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精神文明办、市直机关工委、市教育局
(三)建立诚信政府
在各级政府机关中广泛开展以诚信机关为主题、以“诚信服务、执政为民”为内容的诚信机关创建活动,加大市级机关诚信体系建设,形成社会对机关部门承诺的监督网络,促进机关公开、公平、公正地行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提高市民对机关诚信的满意度。继续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行政执法公示制,建立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
提高政府公信力,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实行公务员信用承诺制度,建立政府信用数据库(公务员数据库,政府机构数据库,机构职能数据库,社会对政府各职能部门评定记录数据库等)。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拍卖、建设工程项目公开招投标、产权交易进入市场等 “阳光工程”。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完成党政内网二期工程,建设口岸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软件测评中心和网上报税、网上工商监管、网上公安系统及企业诚信平台。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直机关工委、市政府法制办、市工商局、市公安局、市港口口岸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国资委、市建委、市人事局
(四)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
我市企业信用体系作为全市诚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规划建设了企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科学构架了全市企业六大系统,即:企业信用信息数据系统、企业信用管理系统、企业信用档案管理系统、企业信用监控系统、企业信用评价系统和企业信用公示系统。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数据库、建立个体工商户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用体系、改进和完善企业信用公示系统。1.研究企业信用信息发布披露、社会咨询、网络链接、信息共享的法律依据和基本要求,整合相关部门有关企业信用信息,建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诚信评价体系,建立、完善企业信用法规体系。
2.建立健全企业税收信用奖惩机制。深入探索在税收信用等级评定中的奖惩机制,加强对纳税人的管理。在法定的范围内,依法建立对A级信用等级企业的税收优待政策和对C级信用等级企业的监控制度,规范纳税人主动遵守税收法律、法规,激励纳税人依法纳税、诚信纳税。
3.开展企业质量诚信建设。一是组织专家制定质量诚信等级评价管理办法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对评价的内容和标准、从事评价工作的中介机构、评审的组织和程序、监督管理、审批和公告等事项作出明确规定。二是进一步完善企业产品质量档案,为建立质量诚信评价体系奠定基础。三是大力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激发企业争创名牌产品的内在动力。四是扎实做好市场准入管理,对87种主要工业产品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对米、面、酱油等关系人身健康的食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并加贴“QS”标志,引导正确消费。
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质监局、市经委、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商业局、市卫生局、市信息产业局、市农委、市劳动保障局、大连银监局、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大连海关
(五)开展“诚信兴商”活动
开展“诚信兴商”宣传,组织反商业欺诈专项整治,制定出台《大连市商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大连市商业局的网络平台,建立商会、行业协会会员企业信用档案,加快实现与税务、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劳动保障、卫生、公检法等部门信用信息互联互通。以全国商业信用中心和北京商业联合会制定的《全国商业企业信用等级分类标准》和《全国商业信用等级行业评估管理办法》为依据,评定大连市商业信用企业和推荐全国商业信用企业。
责任单位:市商业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六)加快金融信用体系建设
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大连外汇管理局、大连银监局、大连证监局、大连保监局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根据日常监管需要和业务特点,分别建立和完善信贷、外汇、证券、保险、期货等各项信用管理制度。商业银行、涉汇主体、证券机构、保险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之间要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对失信行为进行联防。
率先在保险行业进行信用体系建设试点,以监管者信用为先导,以保险从业人员诚信建设为基础,以保险机构信用建设为重点,以被保险人信用建设为依托,加快推进“保险监管信用、保险主体信用、被保险人信用”三位一体的保险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保险业从业人员的信用意识和道德水准,培育保险信用文化,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行业风尚,促进保险机构诚信经营,实现我市保险信用状况的根本好转。
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大连外汇管理局、大连银监局、大连证监局、大连保监局
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步骤(2005—2010年)
按照5年左右建成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的设想,具体实施分为4个阶段:
启动阶段。2005年9月底前,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完成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方案设计。2005年10月底前,出台《大连市社会信用信息征集、披露管理暂行办法》,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宣传和动员。
具体实施阶段。2006年年底前,建立健全我市信用制度和信用相关标准,出台信用征集、信用评估、信用查询、信用公示、信用监管等有关管理制度,初步建成同业征信、联合征信信息平台,开展行业和个人征信试点工作,政府信用体系基础工作取得进展,根据信用市场的发育状况,开展企业和个人信用评级试点。
全面推进阶段。2007年年底前,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提高信用行业的监管水平,推进诚信政府建设工作,整合有关部门的信息,基本建成全市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数据库,搭建信用信息监管平台,开始联网运行,培育信用产品市场需求,促进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完善阶段。到2010年年底前,初步构建起覆盖政府、企业及个人的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完善政府、企业、个人信用平台,建立信用综合网站,构建起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组织保障。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由大连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负责研究拟定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规划和相关的标准、制度、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以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为基础,建立全市的信用信息发布平台,监管全市社会信用系统的运行和信用行业的规范发展。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职能分工负责。各地区、各部门也应明确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
(二)制度保障。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和工作分工,制定各自的具体工作落实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投入保障。各级政府及部门要进行人力、财力、物力投入,为该项工作正常推进提供必要的资源保证。
(四)监督保障。一是各相关责任单位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作;二是要将该项工作纳入部门目标考核和开门评议中统一考评;三是加强督促检查,保证工作落实。
第四篇:巢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巢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推进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形成诚信建设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着力推进诚信建设规范化长效化,现结合我市发展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合肥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巢湖实际,以健全信用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为基础,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重点,以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地方信用建设和信用服务市场发展为支撑,以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改善经济社会运行环境为目的,全面推进“信用巢湖”建设。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按照国家、省和合肥市统一部署,结合巢湖市实际,针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长期性、系统性和复杂性,优化顶层设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全局,系统规划,围绕发展需要,选择重点领域和典型地区率先开展信用建设,抓住关键环节,形成工作示范,有序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保障和示范引导作用,制定实施发展规划,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带头使用信用产品,加强信用服务市场培育和监管,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协调并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形成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力。
——健全法制,规范发展。按照有关制度效力循序推进的思路,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管理与应用、失信行为惩戒、信用服务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制度与标准体系,保障信用信息安全,维护信息主体权益,不断提升信用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打破“条块分割”,加强和规范信用记录建设,不断推进社会成员信用记录全覆盖;整合信用信息资源,建设统一的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交换共享。
——试点示范,强化应用。广泛开展各类综合性、行业性的信用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以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应用信用信息产品、培育发展信用服务机构为重点,开展综合性试点;以法院执行、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税收征缴等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的领域为重点,以完善行业信用记录、建立联合奖惩机制、探索建立市场退出和行业禁入制度为内容,开展行业性试点。
(三)主要目标
——近期目标。到2017年,社会信用基础性制度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全市的联合征信系统框架初步形成,各层次信用信息库建设逐步完善,信用监管体系基本确立,信用服务市场初具规模,奖惩机制有效运行,初步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主要信用主体、体现巢湖特色、具有示范意义的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
——中长期目标。到2020年,信用制度体系较为完善,公共联合征信系统运行良好,信用服务市场体系规范有序,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有效运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政府的公信力、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诚信水平、社会公众的诚信道德水准显著提升,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氛围基本形成,“信用巢湖”的良好商业和社会环境初步建立。
二、主要建设任务
(一)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巢湖实际,在信用信息采集、加工、管理和披露,信用评级、信用奖惩和信用服务市场等方面,加快制定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清理、修改与诚信巢湖建设要求不相适应的规范性文件,逐步建立和完善涵盖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管理、披露和信用产品的生产、使用等活动以及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制度体系,为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运行提供制度保障。责任单位:市法制办、发改委(二)加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
1、推进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一信息标准、技术规范和安全等级,重点建设以“信用巢湖网”、巢湖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巢湖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巢湖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公共信用信息综合平台为内容的巢湖市“一网三库一平台”信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网三库一平台”开展信用信息查询服务,支撑企业诚信创建和信用文化宣传,开发信用机构和信用产品服务应用栏目,增强服务应用功能;加强企业信用监管,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经信委、市场监管局、人行巢湖中支
2、完善金融业征信平台。以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为切入点,进一步健全证券、保险及外汇管理、担保、小额贷款公司等的信用信息系统,加强金融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逐步建立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建设形成巢湖市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探索建立巢湖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金融征信平台的信息共享机制。
责任单位:市金融办、人行巢湖中支、银监分局
3、推进信用信息共享和归集工作。研究制定我市个人信用信息共享和归集目录,推进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鼓励各部门依托现有业务管理系统,建立完善信用信息系统和信用制度,加强本行业、本系统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和整合,建立行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并以推进商事登记、税收缴纳、社保缴费等信用信息为重点,推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和归集工作。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场监管局、人社局、国税局、地税局、人行巢湖中支
(三)积极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
1、发展各类信用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商业征信、资信调查、信用咨询、信用评级等各类信用服务机构发展,创造条件吸引市外信用服务机构来我市落户发展,逐步建立公共信用服务机构和社会信用服务机构互为补充,信用信息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相辅相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信用服务组织体系,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市场认同度和影响力的信用服务机构。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人行巢湖中支、各相关单位
2、培育信用服务市场需求。推动公共信用信息有序开放,支持公共信用信息资源依法使用。大力推进政府在行政事务中使用信用产品,引导金融、税务、资质认定、招标采购、劳动和食品安全等领域率先使用信用产品。提倡企业和个人在交易活动中使用信用产品。鼓励信用服务机构开发和创新信用产品,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信用服务需求。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人行巢湖中支、各相关单位
3、规范信用服务活动。加强征信监管,完善个人征信特许经营、企业征信备案管理和日常监管机制。推进服务机构自身建设,强化信用服务行业自律,建立信用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制定信用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和公信力。严厉查处非法违法信用服务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责任单位:人行巢湖中支、市公安局、各相关单位
(四)建立健全信用联合奖惩机制
1、加大对守信主体的奖励和激励。按规定对诚信企业和模范个人给予表彰,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营造守信光荣的舆论氛围。逐步建立行政许可申请人信用承诺制度,并开展申请人信用审查,确保申请人在政府推荐的征信机构中有信用记录。发改、财政、金融、环保、住建、交通、商务、市场监管、安监、科技等部门,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过程中,要深化信用信息和信用产品的应用,对诚实守信者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支持激励政策。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财政局、金融办、环保局、住建局、交通局、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安监局、科技局、人行巢湖中支
2、加强对失信主体的约束和惩戒。在现有行政处罚措施的基础上,健全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各行业黑名单制度和市场退出机制,结合监管对象的失信类别和程度,使失信者受到惩戒。制定信用基准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完善失信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使失信者在市场交易中受到制约。通过行业协会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并监督会员遵守。对违规的失信者,按照情节轻重,对机构会员和个人会员实行警告、行业内通报批评、公开谴责等惩戒措施。完善社会舆论监督机制,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披露和曝光,发挥群众评议讨论、批评报道等作用,通过社会的道德谴责,形成社会震慑力,约束社会成员的失信行为。建立失信行为有奖举报制度。切实落实对举报人的奖励,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单位
3、建立多部门、跨地区信用联合奖惩机制。通过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实现多部门、跨地区信用奖惩联动,使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人行巢湖中支、各相关单位
(五)大力推动重点领域信用建设
1、政务诚信建设
(1)加强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设。推进建立行政决策的社会咨询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决策程序,提高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克服行政行为的随意性,加强政务监督,进一步提高政府公信力。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
(2)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继续推进行政审批、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保障性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价格和收费、土地及房屋征收和以教育为重点的公共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工作,方便群众了解政府工作和监督政府工作。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市政务公开办
(3)加强公务员诚信教育。大力开展信用知识学习和培训,着力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公务员的政治意识、法纪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促使公务员自觉践行遵纪守法和履职尽责的承诺。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
2、商务诚信建设
(1)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市场主体注册制度便利化,统筹准入管理与事中、事后管理,对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进行清理,创新市场监管方式,抓紧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完善信用披露制度和信用约束机制。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经信委
(2)金融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强化金融机构诚信意识,促进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诚信经营,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严厉打击金融欺诈、内幕交易、虚假信息披露、地下钱庄、逃套骗汇等行为,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推进民间金融领域信用建设,引导规范民间投融资行为。
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公安局、人行巢湖中支、银监分局
(3)食品安全信用建设。统筹规划建设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统一追溯编码,确保追溯链条的完整性和兼容性,重点加快乳制品、肉类、酒类、保健食品、粮食、蔬菜、食用油电子追溯系统建设。加快建设食品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各类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档案,完善执法检查记录,实施分类监管。建立完善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和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监管标准,加大信用信息公开力度,加强各部门信息共享,构建联合惩戒工作机制。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经信委、农委、商务局(4)药品安全信用建设。建设全市药品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完善药品、医疗器械企业信用档案,加强信用分类监管和失信行为惩戒。建立完善药品领域严重违法企业与相关责任人员重点监管及“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大不良信用信息的共享力度,在资质许可、招标采购等环节实施失信惩戒措施。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卫计委
(5)建设领域信用建设。严格市场准入与清出制度,建立企业资质动态检查、注册人员执业资格注册审查制度,规范不良行为采集录入管理,完善信用管理系统,逐步建立企业、个人、工程项目信息库和诚信评价体系。实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凡在我市从事建筑工程、市政工程、装修工程、交通道路、水利兴修的建筑业企业,均应在建设项目开工前按规定向指定的专户存入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建立企业失信惩戒制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住建部门与市场监管、税务、金融、国土、人社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建立联合惩戒机制。对有不良行为记录的企业,严格按照2%的上限规定缴纳;对在三年内无拖欠行为也无任何举报投诉的守信企业可按照单项工程合同造价的比例适当减免缴纳。对被评为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诚信示范企业的,分别给予三年、二年、一年免交农民工工资保障金的奖励。但在此期间如发生拖欠工资行为的,立即取消此奖励政策。责任单位:市住建局、人社局、市场监管局、交通局、水务局
(6)交通运输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出租汽车、公路、水路等运输企业的质量信誉考核,完善企业考核机制和相关信息系统,加大分级分类监管力度。加强交通运输行业驾驶员诚信建设和诚信教育,探索建立驾驶员信用评价制度,做好从业人员不良行为信息的归集与共享,加大交通运输领域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公安局
(7)产品质量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企业质量信用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数据库。以物品编码为溯源手段,建立产品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加强企业质量信用分类管理,积极推进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级,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加大质量失信惩处力度。推动企业建立质量诚信体系,加快行业质量诚信自律机制建设。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
(8)安全生产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安全生产诚信评价和管理制度。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定的等级作为安全生产诚信等级。加强分级分类管理,巩固一级、促进二级、激励三级。建立安全生产不良信用记录制度和安全生产诚信“黑名单”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公开行政处罚信息。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动惩戒机制,加大信用奖惩力度。责任单位:市安监局
(9)价格领域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价格诚信建设,规范和引导企业、经营者价格行为,实行经营者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度,着力推行“明码实价”。建立完善价格诚信制度,做好价格失信行为的记录、整合和共享工作,加强信息披露,推动实施奖惩制度。强化价格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捏造和散布涨价信息、价格欺诈等价格失信行为,对典型案例予以公开曝光,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责任单位:市物价局
(10)税收领域诚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税收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信用评价和公示制度,加强纳税信用等级管理,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联合评定工作。加大纳税诚信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纳税服务水平,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社会环境。
责任单位:市国税局、地税局
(11)政府采购领域信用建设。加强政府采购信用管理,强化联动惩戒,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供应商、评审专家、政府采购代理机构以及相关从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完善政府采购市场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充分利用相关部门提供的信用信息,加强对政府采购当事人和相关人员的信用管理。依法建立政府采购供应商不良行为记录名单。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
(12)招投标领域信用建设。建立涵盖招标投标情况的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体系,健全招标投标信用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贯彻落实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制度,推动完善奖惩联动机制。依托电子招标投标系统及其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招标投标和合同履行等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实时交换和整合共享。鼓励市场主体运用基本信用信息和第三方信用评价结果,并将其作为投标人资格审查和合同签订的重要依据。
责任单位:市公管局
3、社会诚信建设
(1)劳动社会保障领域诚信建设。规范单位用工行为,依照《和谐劳动关系单位评价规范》标准,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单位评价工作,建立完善奖惩机制。对三年内无举报投诉、无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的企业在企业社会保险补贴、小额贴息担保贷款、岗前技能培训补贴等方面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建立覆盖全市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信用库,实施严重失信行为“黑名单”制度。对于连续两年存在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行为的,列入重点监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每年不少于两次巡查。对连续两年存在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相关行为的企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将列为重点监督检查的企业目录,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每季度巡查一次,对其发生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依法从重处罚。在救灾、救助、低保、养老、慈善、彩票、收养等方面建立诚信制度,打击各类骗保、诈捐、骗捐等行为。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分配、使用、管理、退出等环节的信用管理制度,将骗取和违规使用保障房的个人纳入信用“黑名单”。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民政局、卫计委、住建局、房产局
(2)劳动用工领域信用建设。推进制度建设,建立完善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公示制度和“黑名单”制度,建立健全劳动保障信用等级评价办法。建立健全用人单位守法诚信档案。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备案、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费缴纳、劳动监察、劳动争议调处等劳动保障领域信用信息的记录和整合。实施劳动保障信用分类监管,开展劳动保障信用等级评价。开展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引导企业提高劳动保障诚信意识。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
(3)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领域信用建设。全面建立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公示制度,开展诚信医院和诚信药店创建活动。健全医护人员信用评价标准体系,开展医德综合考核评价,惩戒收受贿赂、过度诊疗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诚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参合人员违规、欺诈、骗取报补等行为的惩戒力度;加大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定点医院、定点药店及其工作人员、各类参保人员的违规、欺诈、骗保等行为的惩戒力度。推进计生诚信建设。加强计生诚信制度建设,探索建立计划生育信用信息平台,将公民违反计划生育情况纳入信用档案。通过签订诚信计生协议等方式,推行计生诚信公开承诺制度。推动计生信用信息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管理中的应用,对计生失信者进行惩戒。
责任单位:市卫计委、人社局、市场监管局
(4)教育科研领域信用建设。加强教育和科研领域诚信教育,培育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的诚信意识,建立健全诚信档案。探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教育机构、教师、学生和有关科研机构、人员信用评价制度,将诚信记录与综合素质评价管理、评优表彰、职务评聘、科研经费分配等挂钩,严厉打击学历造假、学术不端、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行为。
责任单位:市教体局、科技局、人社局
(5)文化、体育、旅游、会展和广告领域信用建设。建立健全各领域市场主体信用档案。开展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探索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开展文化、体育、旅游、会展和广告业经营主体及从业人员信用评价,建立规范的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机制。加强信用分类监管。将信用评价结果作为分类监管的重要依据,规范文化、体育、旅游、会展和广告市场从业人员资质认定、职业培训和管理、评级评优等活动,加强联动执法,加大对违法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
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教体局、旅游局、商务局、城管局、市场监管局
(6)环境保护领域信用建设。大力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定期向社会公布企业环境信用等级和重大环境违法行为,有效实施分类监督。大力推进环境管理和监测信息公开,完善环保信用信息记录和环境信息公开目录。建立环评、监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评估专家诚信档案数据库,探索推进环评、监测报告责任制度。完善企业环境行为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部门联动。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7)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建立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大力推进社会组织的登记审批、日常监管、税务稽查、违法审查、行政处罚等信息的共享、归集和披露力度。对信用良好的社会组织,探索实行在政策扶持、资金资助、购买服务、承接政府授权和委托事项中重点支持等激励措施,推进社会组织诚信自律建设,提升社会组织的公信力。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
(8)自然人信用建设。加强重点人群职业信用建设,建立公务员、企业法定代表人、律师、会计从业人员、注册会计师、统计从业人员、注册税务师、审计师、评估从业人员、认证和检验检测从业人员、上市公司高管人员、保险经纪人、医务人员、教师、科研人员、项目经理、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导游等人员信用记录,推广使用职业信用报告,引导职业道德建设与行为规范。
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单位
4、司法公信建设
(1)大力推进司法公开工作。研究制定司法公信建设工作方案。不断推进法院系统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实现审判信息、审判结果、管理制度公开,提高司法透明度。不断推进检察机关进一步深化检务公开,严格执行诉讼参与人权利义务告知制度,完善新闻发布制度。不断推进警务公开范围,及时公开执法办案制度规范、程序时限、办案进展等公示信息,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2)加强司法执法人员和法律服务人员信用体系建设。归集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人员的信用信息,推进建立司法执法工作人员信用档案。进一步推进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人员、司法鉴定人员等法律服务工作者依法诚信规范执业。
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
三、对策和措施
(一)加大组织协调力度。成立巢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吸收、整合信用巢湖、信用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职能,充实信用管理和技术支撑人员。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安排部署重大事项,加强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及时研究协调解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各种问题。适时建立全市性信用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发改委、民政局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和网络的宣传引导作用,大力开展信用宣传普及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活动,营造“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氛围。开展道德讲堂、群众道德评议活动,对诚信缺失、不讲信用现象进行分析评议。在相关行业开展“人民满意窗口”、“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等诚信创建主题活动。结合开展“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公益活动,有效发挥相关单位特色宣传活动作用,全面系统宣传信用政策,普及信用文化知识,推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和经验。加强诚信典型宣传和失信典型披露,积极倡导诚信自律。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要面向社会开展诚信服务承诺,公开相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着力营造具有社会自律机制和道德评判机制的信用社会和信用市场经济环境。在窗口行业开展“人民满意”主题创建活动,建立健全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完善投诉高效处理机制,确保窗口行业服务规范、诚信守法。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纪委监察局、市总工会、文明办、文行办、纠风办、各相关单位
(三)拓宽资金支持渠道。要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在积极争取国家、省和合肥市资金支持的同时,将应由本级政府负担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加大对信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创新示范工程等方面的资金支持。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国家优先发展的信用行业或产品。探索引入风险资本,完善信用风险投资体系。责任单位:市财政局(投融资办)
(四)加快信用人才培养。广泛深入地开展对公务员、企业经营管理者、城乡居民、在校学生等各个层面群体的教育。重点针对党政领导、金融机构负责人、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开展教育培训,提高领导干部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信用认知水平。依托巢湖市高校、研究机构和社会组织,建立诚信教育体系,鼓励域内院校开设信用管理课程,加强信用理论与应用研究和学术交流,为信用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开展信用管理职业资格培训,培养信用管理专业化队伍。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教体局
(五)实施示范专项工程。开展乡镇政府信用评级试点工作,促进乡镇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政务诚信建设之路。在企业债券发行、环境和资源保护、安全生产管理、食品药品管理和质量管理、政府招投标管理、中央省市财政资金申请等重点领域开展信用信息应用示范,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施优先突破。广泛开展诚信示范单位创建和评定的工作,不断提高全市各类社会主体的诚信意识。以政务信息公开、诚信文化建设、信用信息应用、信用服务机构培育、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和重要支撑,以点带面,加快推动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突破。
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发改委,各相关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六)强化信用责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内容丰富、涉及单位多,本方案在任务落实时明确了责任单位,具体工作落实中,由责任单位确定其他配合完成单位。各地各单位要按照本实施意见的要求提出工作要点,根据职责分工和工作实际,制定具体落实方案。要建立健全主要目标任务实施跟踪反馈机制,定期对本地、本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针对监测评估发现的问题,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确保完成各项建设目标任务。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监督检查。及时公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信息,增进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互动,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各相关单位
附件:巢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附件:
巢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副
组 成 长:罗兆好
市委副书记、市长 长:张受海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员:市委组织部分管负责人
市委宣传部分管负责人
市委政法委分管负责人
市纪委监察局分管负责人
市政府办主要负责人 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 市经信委主要负责人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负责人 市农委主要负责人 市住建局主要负责人 市教体局主要负责人
市科技局主要负责人 市公安局分管负责人 市法院主要负责人 市检察院主要负责人 市司法局主要负责人 市民政局主要负责人 市财政局主要负责人 市人社局主要负责人 市国土资源局主要负责人 市公管局主要负责人 市重点局主要负责人 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人 市水务局主要负责人 市林业局主要负责人 市商务局主要负责人 市文广新局主要负责人 市卫计委主要负责人
市审计局主要负责人 市规划局主要负责人 市城市管理局主要负责人 市环保局主要负责人 市房产局主要负责人 市统计局主要负责人 市安监局主要负责人 市物价局主要负责人 市旅游局主要负责人 市粮食局主要负责人 市招商局主要负责人 市金融办主要负责人 市残联主要负责人 市档案局主要负责人 市总工会主要负责人 团市委主要负责人 市妇联主要负责人
市科协主要负责人 市法制办主要负责人 市文明办主要负责人 市民宗外侨局主要负责人 市国税局主要负责人 市地税局主要负责人 人行巢湖中支分管负责人 市发改委分管负责人 市政务公开办主要负责人 市文行办主要负责人 市纠风办主要负责人
居巢经开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发改委分管负责人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第五篇:社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桂政办发〔2018〕
号
桂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桂东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省市驻桂各单位:
《加快推进桂东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桂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6月26日
-1-
加快推进桂东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33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湘政发〔2017〕5号)、《郴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郴政发〔2017〕1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政务诚信、个人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为主要内容,建立健全信用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信息平台,着力推进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的应用。按照“按照“褒扬诚信、惩戒失信,部门联动、社会协同,依法依规、保护权益,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原则,加快构建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积极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
(二)主要原则
1、政府推动。强化政务诚信体系建设,提升政府公信力,-2- 使政府成为诚实守信的表率。努力打通信用信息的采集渠道,带头使用信用产品,构建信用监管联动机制,使政府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推动者。加强诚信宣传和失信曝光,推动信用文化建设,使政府成为营造诚信和谐氛围的倡导者。
2、平台支撑。加快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丰富信用信息记录,努力提高信用信息质量。推进社会信用信息的发布和查询工作,实现信用信息的合法公开。按照省、市政府部门具体要求,加快全县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实现跨部门、跨层级信用信息的充分汇聚与对比应用,实现区域信用信息联动。
3、部门联动。充分调动政府各级部门信用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整合工作力量、丰富工作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加强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信用建设的联系与协调,做好工作对接,及时了解掌握各类信用信息。
(三)工作目标
到2018年底,初步建立覆盖全县企业、自然人、社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基本构成比较完善的信用信息记录、整合和应用机制,为实现信用联合奖惩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在政务、个人及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发挥作用。到2020年,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建成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发挥作用,信用信息得到广泛应用,区域信用共享体系
-3- 持续深化,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在全社会形成共识。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诚信建设
1、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将依法行政贯穿于决策、执行、监督和服务的全过程,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在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大力推进权力清单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裁量权,拓宽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社会监督和约束。建立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完善政务诚信约束和问责机制。建立公职人员诚信档案,将其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2、加强商务诚信建设。着重围绕工程建设、工商管理、交通运输、生产安全、食品药品、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和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加强企业诚信管理制度建设,大力推进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共享和应用,加快完善市场主体失信惩戒机制和严重失信淘汰机制。建立“宽进严管”的市场主体准入监管体系;完善以企业法定代表人任职限制为核心内容的失信惩戒机制。
3、加强社会诚信建设。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围绕医疗卫生和食品药品、社会保障、劳动用工、交通安全、教育科研、文化体育旅游、知识产权、生态环境等领域,创新社会治理 -4- 和公共服务方式,建立信用信息“红黑名单”制度。
4、加强司法公信建设。严格司法程序,规范司法行为,做好司法信息依法公开工作,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司法活动,提升司法透明度。完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制度,建立健全行贿犯罪档案查询与应用的社会联动机制。大力推进司法行政信息公开,进一步规范和创新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考试、司法鉴定等信息管理和披露手段,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建立各级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工作人员信用记录。
5、加强个人诚信建设。逐步建立以个人信用数据收集、使用、披露为主要内容的个人信用系统。以公务员、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相关责任人、律师、教师、医师、评估师、税务师、注册消防工程师、建造师、造价师等技术人员、会计审计人员、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认证人员、金融从业人员等职业人群为主要对象,各有关部门加快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形成的信用信息,实现个人公共信用信息的共享交换。建立重点领域个人诚信记录,对重点领域严重失信个人实行联合惩戒。
(二)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建设
6、推动在行政管理事项中使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等信用产品,重点在招标投标、政府采购、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招商引资、药品采购、产权交易、矿业权交易、食品药品监督、环境保护、产品质量等领域取得突破。在知识产权、机动车驾驶、环境保护、节能监察等领域制定出台专门制度,逐步形成覆盖相关
-5- 行业领域的信用信息管理应用制度体系。重点在政务诚信、个人诚信、电子商务诚信等领域取得突破。研究制定行业信用分类监管办法,明确监管事项、奖惩措施、操作流程、公示渠道等。
(三)完善社会信用信息系统
7、构建信用信息报送清单编制和更新机制。县发展和改革局会同相关单位编制完善桂东县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数据报送清单,明确信用信息记录主体及责任,实现信用信息规范化记录、电子化储存。各相关部门负责编制、维护本部门政务信用信息数据报送清单,并在有关法律法规作出修订或行政管理职能发生变化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更新本部门信用信息数据报送清单。强化信用信息数据报送清单编制和更新工作的监督考核,各有关部门更新完成的信用信息数据报送清单按要求报县发展和改革局备案汇总。
8、完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系统。加快完善涵盖市县两级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立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归集整合行业信用信息,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强化县级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与市级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互联互通。进一步规范信息报送内容、拓展信息报送单位,更好发挥县级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在共享查询、公开公示、联合奖惩等方面的核心作用。
9、建立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市、县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枢纽作用,凡新建的需要跨部门共享信用信息的业务信息系统,必须通过各级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原有 -6- 跨部门信息共享交换系统应逐步迁移到共享平台。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共享和应用机制。推动个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信用信息披露制度。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发起响应、信息推送、执行反馈、信用修复、异议处理等动态协同功能。按照国家、省、市和我县关于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要求,切实做好“7天双公示”工作,严格进度要求,各相关单位将本单位的“双公示”数据归集且报送到信用平台,数据统计时间从2018年1月起,2018年1月1至2018年6月30日止的“双公示”数据于2018年6月30日前必须报送完毕,2018年7月1日起产生的数据须在数据产生之目起7天内报送完毕。
10、深化“信用郴州”网站服务功能。各相关单位每月至少在“信用郴州”网站中报送一篇新闻,确保所报送的新闻真实可靠,稿件反应的内容必须符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且具有意义,严禁抄袭、编造新闻稿件。单位负责人要对所报送的宣传稿件严格审核把关,避免出现信息失真或引起歧义,确保新闻内容、文字表达准确。时间跨度过大、时效性已无的新闻不得发布。
(四)加快推进信用信息应用
11、发挥政府示范带头作用,各部门将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信用信息查询使用嵌入到项目许可、资质认定、财政资金拨付、招标投标等审批、监管工作流程中,覆盖全部行政管理事项,确保“应查必查”、“奖惩到位”。并鼓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7- 在金融服务、市场交易、经济合同、合资合作、劳动用工等经济社会活动中查询应用相关市场主体的信用记录或信用报告。
(五)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12、不断完善诚信典型“红名单”制度和严重失信主体“黑名单”制度,依法依规规范各领域红黑名单产生和发布行为,建立健全退出机制。各部门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过程中,根据信用“红黑名单”,对诚实守信者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支持激励政策。健全约束和联合惩戒失信行为机制,全面推动重点领域联合惩戒、行政监管性惩戒、市场性惩戒、行业性惩戒和社会性惩戒,鼓励市场主体、行业协会、舆论媒体在市场交易、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方面发挥对失信行为的约束作用。
(六)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
13、联合惩戒发起部门和实施部门应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确定各类失信行为的联合惩戒期限,明确信用修复规则和办理程序。对在规定期限内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的,不再作为联合惩戒对象。建立有利于自我纠错、主动自新的社会鼓励与关爱机制,支持有失信行为的个人通过社会公益服务等方式修复个人信用,经相关部门认定后,适度调整联合惩戒期限。
(七)建立健全信用主体权益保护机制
14、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异议处理、投诉办理、诉讼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有关部门和单位在执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时主动发现、经市场主体提出异议申请或投诉发现信息不实的,应及时告知信息提供单位核实,信息提供单位要在收到核查通知之日起 -8- 20个工作日内核实,经核实信息有误的应及时更正或撤销,核实无误的继续执行。联合惩戒措施在信息核实期间暂不执行。因错误采取联合惩戒措施损害有关主体合法权益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积极采取措施恢复其信誉、消除不良影响。支持有关主体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八)加强诚信文化建设
15、以社会成员为对象,以诚信宣传为手段,以诚信教育为载体,大力倡导诚信道德规范,弘扬中华民族积极向善、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风尚。
充分发挥电视、网络、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宣传引导作用,结合道德模范评选和各行业诚信创建活动,树立社会诚信典范,使社会成员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使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桂东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及工作制度见附件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开展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作为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建立健全体制机制,落实人员力量、经费等保障,确保各项联合激励和联合惩戒措施落实到位。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落实方案或措施,明确工作目标、落实任务、完成时限等,报送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并定期汇总报送工作落实进展情况。
-9-
(二)强化宣传教育。各有关部门要围绕诚信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使诚信价值准则深入人心,形成崇尚诚信、践行诚信的社会风尚。要加大对守信典型的宣传和对失信典型的曝光力度。加强重点人群的职业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公务员诚信守法和道德教育。引导广大市场主体依法诚信经营,树立“诚信兴商”理念,在全社会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社会环境。教育机构和共青团组织等要加强对学生和青年群体的诚信教育,提高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广泛开展信用教育培训。
(三)加大技术支撑。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设计和落实“双公示”工作的现实需要,加快推进各类网站、平台等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省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信用郴州”网站互联互通,确保各类信用信息数据准确、高效、便捷地实现交换共享与公开公示。“信用郴州”网站将开辟专栏按时公示有关信息。
(四)完善评估考核。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方案落实工作的监督检查,按照“谁产生、谁提供、谁负责”的原则,将公示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和考核依据,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考核工作。县人民政府将对社会体系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附件:1.桂东县社会信用信息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制度
-10- 附件1:
桂东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制度
一、领导机制
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伍志平担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刘真担任常务副组长,县政府副处级干部黄嘉荣担任副组长。
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委编办、县政府办、县综治办、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发展和改革局、县经济和科技商务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环境保护局、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县统计局、县档案局、县审计局、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县人防办、县房产管理局、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县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县地方税务局、县国家税务局、县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县政府办(法制办)、县电子政务信息中心、县工商业联合会、共青团桂东县委员会、县政府办(金融办)、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桂东县分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桂东县支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郴州桂东支行、湖南桂东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桂东县支行等46个部门和
-11- 单位组成。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由县政府分管副主任担任办公室主任,县发改局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县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县电子政务信息中心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副主任。
领导小组成员为各部门、各单位分管领导。领导小组成员因工作变动需调整的,由相应人员自然递补。
二、主要职责
(一)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履行以下职责:
1、统筹协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工作,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
2、研究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
3、推进建立信用标准和联合征信技术规范;
4、协调推进政府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和交换,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推动信用信息的开放和应用工作;
5、指导、督促、检查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
6、协调推进信用文化建设和诚信宣传工作;
7、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的组织、联络和协调;根据领导小组成员的提议或成员单位的建议,研究提出相关工作议题;以简报形式汇总并通报成员单位有关工作情况;协调、督促成员单位履行工作职责和落 -12- 实领导小组决定事项;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联络员,由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科室负责同志担任。
三、工作要求
各成员单位要统一认识,按照职责分工,主动研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有关问题,积极参加领导小组会议,认真落实领导小组布置的工作任务。要加强沟通配合和信息共享,相互支持,认真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关工作。对工作推进不力的予以问责或追责。
-13-
抄送:县委各部门,县人武部,县人大各办委,县政协各办委,县人民法院,县人民检察院,县工商联,各人民团体。
桂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6月26日印发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