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区再次开展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管理情况巡查
我区再次开展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管理情况巡查
公益性岗位是由政府出资扶持开发的以安置就业困难群体为主的岗位,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工作的一项特殊扶持政策。为进一步规范我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管理,和保障公益性岗位人员的权益。近期我区就业局以走访的方式陆续展开对所在辖区内各街道办事处的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上岗情况的检查。
此次检查内容主要为公益性岗位中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是否在存在册不在岗、弄虚作假、冒名顶替的现象。检查范围为全区辖区内各街道办事处。
此次检查旨在全面掌握我区公益性岗位基本情况,有效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增强公益性岗位的管理意识,加大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监管力度,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使公益性岗位更能发挥其作用,合理设岗,按需设岗,确保有岗有人,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营造良好的舆论导向,健全就业援助长效机制。以及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就业专项资金的作用,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2016年10月19日
振兴区就业办
第二篇:陈村镇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
陈村镇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
考勤考核合格表
经镇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对梁安省等63名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考勤、考核,63名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第二季度考勤均是全勤,考核通过,建议向其发放第三季度公益性岗位补贴。
陈村镇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
2009年7月1日
第三篇:XX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实施方案
XX市XX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集中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根据XX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XX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X人社发〔20XX〕X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政策。
二、开发原则
公益性岗位开发的基本原则为:
(一)省统一开发与地方开发相结合;
(二)以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
(三)岗位公开、自愿申报、及时对接;
(四)实名服务、动态管理、长效机制。
三、开发岗位数量及性质
全区计划开发公益性岗位600个,岗位性质为工勤岗位。
四、开发岗位人员待遇
(一)公益性岗位人员待遇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用人单位发放的工资,二是政府就业岗位补贴。
政府就业岗位补贴一般不超过3年。(二)用人单位按月发放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资待遇,不得低于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我区低工资标准(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按小时低工资标准计算)。
(三)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按时发放公益性岗位人员就业岗位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465元。
(四)用人单位要按照规定为公益性岗位人员缴纳各项社会保险。
用人单位为公益性岗位人员缴纳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按规定分别由就业资金补贴和个人承担。五、安置范围及条件
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主要包括:
(一)享受低保的长期失业人员;
(二)大龄就业困难人员;
(三)零就业家庭成员;
(四)失地(失林)人员;
(五)家庭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六)符合相关规定的残疾人;
(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确定的其他就业援助对象。
符合以上条件的人员,需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并被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为就业援助对象。
六、公益性岗位安置申请材料
(一)就业失业登记证第2、3、5、6、7页复印件各1份;
(二)本人身份证复印件1份。
七、安置程序
(一)信息发布。
公益性岗位开发信息在XX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发布。(二)申请受理。
符合条件且有意从事公益性岗位的就业困难人员,向用人单位或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包括:《公益性岗位就业意向申请表》(见附件2)、本方案第六项规定的材料等。(三)考察聘用。
用人单位与就业困难人员达成就业意向后,由用人单位统一携带申请材料到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进行考察,确定聘用人选。(四)合同签订。
用人单位录用就业困难人员一个月之内,签订劳动合同,并报区就业服务中心备案。劳动合同一般不低于一年。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规定。就业困难人员和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解除和终止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八、开发管理
(一)按照“谁用人、谁管理”的原则,用人单位负责对使用的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日常管理工作。
用人单位要制定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日常管理。(二)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将公益性岗位开发、招录和补助资金发放情况全部录入就业失业和劳动用工备案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
(三)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对用人单位和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进行跟踪管理,对存在挂岗、冒名顶替等行为的,一经查实立即取消用人单位使用公益性岗位人员资格,用人单位3年内不得再申报享受各项就业资金。
(四)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公益性岗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截留、挪用和虚报、冒领财政资金的行为。
九、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本次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在区政府领导下,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其他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确保岗位开发工作健康、有序进行。(二)明确工作纪律。
为保障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顺利完成,要明确工作职责,严明工作纪律,严把审核关,提高透明度。第四篇:2016年武汉市硚口区公益性岗位及参照管理工作人员招聘简章
2016年武汉市硚口区公益性岗位及参照管理工作人员招聘简章
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区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现根据《硚口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硚政规【2012】3号)文件精神,我区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1名公益性岗位及参照管理工作人员,其中:古田街3名;宗关街2名;汉水桥街1名;宝丰街3名;汉中街5名(含残疾专干2名);六角亭街4名(含残疾专干1名);区监察协理员3名,招聘简章如下:
一、报考条件
1、具有本市户籍,高中(或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属于硚政规【2012】3号文件规定的10类就业困难人员。
2、热爱社区工作,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工作踏实、责任心强、安心基层工作,具有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精神和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3、报考区监察协理员岗位的人员,年龄应当在35岁以下(1981年1月1日后出生)。报考其他岗位的人员,年龄应在45岁以下(1971年1月1日后出生)。报考残疾专干岗位的人员,应持有武汉市颁发的第二代《残疾人证》,且能胜任本岗位工作要求。
4、身体健康。
二、招聘方式和程序
考务工作由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硚政规【2012】3号文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按照个人报名、笔试、面试、体检、政审、公示、聘用等程序进行。
(一)个人报名
11月8日,在硚口信息网上发布招考公告,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报名时须携带户口簿(或户籍证明)、身份证、学历证书等有关有效证明的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二寸近期免冠彩照两张等资料,到区劳动就业管理局进行报名并接受资格审查,合格者由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加盖公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章后发放准考证。报名人数达到岗位数比例的2:1方能开考,如达不到2:1比例,则依报名人数核减或取消岗位数。
报名时间:2016年11月9、10、11、14、15日等5个工作日 工作日上午8:30—12:00;下午:14:30—17:00 报名地点:区人力资源局(建设大道142号)510室(二)笔试
笔试采取闭卷方式,由第三方机构组织命题、阅卷。笔试时间:11月16日(星期三)上午9:00-11:00;考试地点:硚口区人力资源局(建设大道142号)三楼。考生须凭身份证和准考证原件入场参加笔试。
(三)面试
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以招聘计划1:2的比例确定参加面试的人员。11月17日上午,在硚口信息网上公布进入面试的人员名单。
参加面试人员于2016年11月18日(上午8:30—12:00;下午:14:30—17:00)持身份证和笔试准考证到区人力资源局509室领取面试通知书,并于2016年11月22日(星期二)上午8:15前携带身份证原件和笔试准考证及面试通知书到区人力资源局四楼参加面试。迟到超过规定时间视作自动放弃。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方式进行,面试成绩当场公布。
(四)体检
应试人员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按4:6比例计入综合成绩,同时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1:1确定体检人员名单,综合成绩和体检人员名单将在面试当天在硚口信息网上予以公示。
体检工作由各街负责组织,体检标准参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执行。体检不合格将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依次递补体检。体检合格后进行政审。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五)政审。
政审由各街组织实施,重点考察入围考生有无黄、赌、毒及犯罪纪录。政审考察材料盖街工委印章后,报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存档备查。
(六)公示。
经政审合格,拟聘用人员名单于2016年11月下旬在硚口信息网上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
三、聘用管理
拟聘人员,经体检、政审、公示等环节无异议后,按有关规定办理聘用手续,纳入基层社会管理类公益性岗位人员管理。
硚口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招聘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11月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查看湖北中公教育
第五篇:公益性岗位管理问题
公益性岗位管理问题
公益性岗位是指由政府主导开发的以安置就业困难群体为主要目的,提供的符合公共利益的社会公益性工作岗位。是我们国家近几年实行的一项重要的就业援助政策,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公益性岗位可避免直接资金援助形成的依赖性,也可提高就业困难人员的劳动技能,增强其就业能力。自食其力,劳有所得,也提高了劳动者的社会归属感。目前,这一措施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也积累了非常丰富和有效的管理经验,各地做法也都各有特色,笔者根据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各级部门参考。
分类管理建议:就业困难群体构成比较复杂,分布比较广泛,目前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省将就业困难人员分为了十类,这十类人员年龄、性别、学历、劳动技能、失业原因等等情况千差万别,用一个统一的管理办法管理是不合适的,因此有必要进行分类管理。笔者建议分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和公益工勤三类,根据岗位特点进行规范化管理。建议由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不定期发布岗位分类指引,对不同部门的岗位名称、岗位要求、岗位职能等进行统一,分期分批进行有序开发。不同类别设置不同准入门槛,待遇和管理办法也应有所区别。公共服务岗位重点解决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问题,社会管理岗位可根据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精神,由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布局、统一规划,公益工勤岗位主要面向大龄失业人员和缺乏劳动技能人员。
公共服务类的岗位特点: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主要职能,公共服务类岗位是政府职能向基层的延伸,因此这一类岗位标准可高一些,要求可严一些。比如可要求专科以上学历,由省级人社部门组织考试按成绩录取;上岗前需经过系统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培训;岗位补贴可与职业等级挂钩等等。例如:人社部门的劳动保障协理员、民政部门办理低保人员、残疾人就业服务人员。
社会管理类的岗位特点:社会化管理涉及面比较广,情况比较复杂,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加强和创新的一些政策和措施。由于这一类岗位具备一定的管理职能,因此应具备初中学历,并且需要学习一些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例如:治安协管员、交通协管员、城市管理协管、公共设施维护、社区服务人员(法律、文化、教育、体育、保健、托老、托幼等)。
公益工勤类的岗位特点:非营利性组织或单位可开发一些以体力劳动为主的辅助性岗位,这一类岗位不必做学历要求,只要具备劳动能力就可以胜任。例如:保洁、保绿、停车看管、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收发、门卫、驾驶、食堂、清洁等)。
岗位开发建议
建议公共服务岗位由省级人社部门开发,社会管理岗位和公益工勤岗位由地方开发,报省级人社部门审批、备案。由省级人社部门根据各地方人口数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控制开发总量,实施分期分批配额制开发。地方人社部门负责开发、审核、备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审查、公示、录入。
社会管理和公益工勤岗位的建议开发程序:
1、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由地方人社部门审核用人单位是否具备开发资格,审定岗位名称、岗位要求、数量;
2、每年年初地方人社部门将用人单位的申请汇总后制定开发计划,报省级人社部门审批;
3、省级人社部门审批通过后由地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名额分配给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根据平时登记的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台帐筛选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按登记的先后次序依据“平等、自愿”的原则上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数不足的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其他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调剂或公开招聘。
4、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负责审查以下事项:
a、所报人员是否符合岗位要求;
b、登录金保工程网查看拟录用人员接受就业援助情况(享受公益岗位补贴已满3年的和以前在公益岗位被辞退的不再录用);
c、查看就业失业登记证信息与金保工程网是否相符;
d、查验身份证、毕业证、职业资格证等原件。
5、审查通过后,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同时公示一周,公示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困难人员类别、所在社区;
6、无异议的通知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录入金保工程网并报人社部门备案,有异议的需调查清楚并公布结果。
开发公益性岗位是解决残疾人就业非常有效、非常有力的措施,各地方人社部门可根据用人单位岗位性质及工作内容优先安排录取一定比例的残疾人。
岗位管理建议
公益性岗位作为一项重要的就业援助政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在公益性岗位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由于用人单位没有出资或出资很少,用人单位只管进人,只管用人,疏于管理或管理不到位成为普遍现象。为了有效落实这一就业援助政策,避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可以积极探索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双重管理的模式。
管理: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成立专门股室,对公益性岗位实行集中、规范化管理。用人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制定考勤、工作纪律等制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该参与和监督用人单位考核,可以协助用人单位建立和完善考勤考核制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根据用人单位每月报送的考勤考核情况制作补贴表报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根据补贴表核发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
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对在工作中积极肯干、业绩突出的人员,用人单位可筹措奖励资金,进行物质奖励,年终可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对考核优秀人员进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公共服务类人员可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签订劳动合同,工作档案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立(包括人员登记表、相关证件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当需要其基层工作经历时根据档案情况和考核情况为其提供证明。社会管理类和公益工勤类人员工作档案可由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建立,记载其每月考核及奖惩情况。
公益性岗位人员离职后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金保工程网和《就业失业登记证》上记载其在公益岗位的工作时限,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管理公益性岗位人员应有登录金保工程网权限,省级人社部门应组织相关人员丰富和细化金保工程网中公益性岗位管理模块功能。
公共服务类和社会管理类人员必须参加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用人单位组织的上岗前培训,成绩合格者持证上岗。公益性岗位人员工作时间必须佩戴胸牌(可由省级人社部门统一样式,标注“公益性岗位”字样)。
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每年对公益性岗位人员组织至少一次劳动技能培训,有创业愿望的可参加SYB培训,并为其提供不少于两次的职业介绍,增强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愿望,避免形成依赖心理。
就业困难群体中有极少数人劳动技能非常缺乏,就业竞争力很弱,如果没有政府部门的帮助甚至终生都难以实现有效就业。因此有必要对就业困难群体中的零就业家庭和残疾人实行特别就业援助计划:在公益性岗位工作满三年后依然无法正常就业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社区管理人员、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和5名社区居民代表共同组成审查小组对其家庭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并签署审查意见,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审批,通过后公示一周,无异议的可在公益工勤岗位延长一年,以后可通过同样程序每次延长一年。特别就业援助计划只提供第三类公益工勤岗位,原公共服务类和社会管理类人员只能调整到公益工勤岗位。
在公益性岗位工作满三年后,距离退休年龄不足一年的应该延长到退休。
待遇:
公益性岗位人员岗位补贴实行与最低工资挂钩制度,跟随最低工资的调整形成增长机制,公益性岗位人员应按职工身份参加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公共服务类岗位补贴不应超过最低工资的150%,由省级就业资金全额承担岗位补贴和社保单位应缴部分,取得四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岗位补贴每月可增加100元,取得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岗位补贴每月可增加150元;社会管理类和公益工勤类由省级就业资金承担最低工资70%的岗位补贴和单位应缴部分的社保补贴,其余30%的岗位补贴由地方就业资金或用人单位补齐。地方政府或用人单位有权根据岗位性质和工作内容给予社会管理类中的部分岗位不高于最低工资20%的额外补贴。
在公益性岗位上工作满三年的高校毕业生可享受“三支一扶”的优惠政策。
动态管理建议
公益性岗位是政府出资购买的短期的工作机会,其目的是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一个过渡性的救助,从而缓解就业困难人员的生活压力。由于工作岗位和就业资金都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建立一个有效的退出机制就会造成另外一些就业困难人员无法得到救助,形成了社会不公,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省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了分类管理,总计划分了十类,其他省市也多数规定了认定条件,可以针对每一类别具体设置退出条件。比如零就业家庭其他成员实现就业的,其劳动合同过了试用期后本人就不应该再享受就业援助政策(除非还符合其他条件);单亲抚养未成年子女的,再婚或子女已成年并参加工作的应适时退出公益性岗位。
为便于动态管理,建议劳动合同一年一签。年中签的只签到年底,每年1月集中签全年的合同,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对相关人员就业困难情况进行重新审查、公示,对情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条件的终止劳动合同。建议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工作时间按月计算,记载到《就业失业登记证》和金保工程网,累计满36个月的不再享受公益性岗位就业援助政策。在公益性岗位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的应予以辞退或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调整到其他岗位。建议在金保工程网中设立黑名单制度,凡在工作中玩忽职守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辞退以后永不录用。
人员补充机制:公共服务类人员被辞退或其他原因产生空缺后,由最近一次省级人社部门考试未录取人员按成绩排序,按空缺1:3比例由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成绩靠前者组织面试,择优录取。社会管理和公益工勤类人员空缺后由用人单位向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出申请,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优先安排零就业家庭人员并按正常程序进行审查、公示。
监督检查建议
由人社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组成检查小组,对用人单位的公益性岗位开发及管理情况每年组织不少于4次的检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可组织不定期检查。对公益性岗位人员上岗情况、工作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考勤考核、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发放情况、社保办理情况、《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执行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建议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立举报电话,对弄虚作假不符合条件的、不上班吃空饷等违规情况给予撤销岗位、追回补贴等处罚。情节严重的由人社部门给予用人单位警告或撤销开发资格等处罚。
建立巡查制度:由基层劳动保障服务站轮流选派两人每月对辖区内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在岗及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