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办法
北京市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办法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5)37号),规范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促进行政处罚执法水平的提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执法部门组织开展的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行政处罚案卷(以下简称案卷)是指行政执法部门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和档案管理的要求,将行政处罚实施过程中制作和收集的有关立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等执法文书和材料,整理归档而形成的卷宗材料。
第三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检查所属行政执法部门的案卷评查工作。市和区、县行政执法部门负责组织、指导、督促、检查本系统的案卷评查工作。
案卷评查的具体实施工作由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执法部门的法制机构负责。
第四条 案卷评查工作应当坚持纠正违法与防止违法相结合、实体规范与程序规范相结合、评查结果与落实执法责任相结合、层级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依照本办法建立和完善案卷评查和案卷管理等工作规范,并组织开展案卷评查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和市级行政执法部门之间应当建立案卷评查工作的信息沟通机制。
第六条 本市案卷评查工作实行统一标准。案卷标准由市政府法制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相关规定制定。
第七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开展案卷评查工作应当组织案卷评查小组,评查小组由下级人民政府和所属行政执法部门选报并经过培训、考试、择优确定的评查员组成。
第八条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执法部门开展案卷评查工作可以采取定期集中评查和不定期评查等方式进行。
第九条 定期集中评查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评查工作计划,确定组织案卷评查的安排;
(二)培训并选拔评查员,组成案卷评查小组;
(三)书面通知评查的有关事项,告知评查的步骤、范围、形式、时限、标准、调阅案卷的数量和工作要求等;
(四)评查组织者在行政执法机关报送的案卷目录内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案卷;
(五)评查员对照案卷标准审查案卷,并制作案卷评查单;案卷评查单应当注明所评案卷名称、处罚决定书文号、存在问题、判定依据、评查分数、建议等,并由两名评查员签字确认;
(六)评查小组集体讨论案卷初评结果和主要问题,并在评查单上注明复核意见;
(七)组织听取行政执法部门对案卷评查结果的意见;
(八)对案卷进行复核,对确认有误的评判予以修正,并最终确认案卷成绩;
(九)通报案卷评查结果,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十条 不定期评查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通知行政执法部门评查的时间和要求;
(二)在行政执法部门随机抽取行政处罚案卷;
(三)评查人员现场或者异地审查案卷;
(四)评查组织者于评查结束后当日或者3日内制作案卷评查单,并将案卷评查情况反馈行政执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在收到评查结果后当日或者3日内对评查出的案卷问题提出意见;
(五)案卷评查组织者针对行政执法部门的意见,对案卷进行复核,并最终确认案卷成绩;
(六)向被查部门通报案卷评查结果,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
第十一条 被评查的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如实上报案卷目录,行政处罚案件数量应当与上报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信息系统的行政处罚案件数量相符。
未按规定开展案卷评查工作,或者未按要求参加案卷评查的,应当书面说明情况。
第十二条 评查人员调取和评查案卷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案卷的整洁和完好无缺。
评查人员应当公平、公正进行案卷评查,不得隐瞒案卷问题或者篡改案卷内容。
第十三条 案卷评查成绩按百分制计算。定期集中评查和不定期评查的案卷评查成绩计入各行政执法部门的年度案卷评查综合成绩,并按照案卷评查综合成绩划分年终成绩档次。
第十四条 案卷评查结束后,评查组织者应当及时通知被评查行政执法部门取回案卷。
第十五条 案卷评查工作中的有关评查方案、通知、评查单、通报、报告、行政执法监督函等材料应当及时整理归档备查。
第十六条 案卷评查组织者如发现案卷存在不符合案卷评查标准的问题,应当通过案卷评查单的形式督促有关行政执法部门进行整改,对属于主体、法律适用、主要事实和证据以及程序的合法性问题,应当通过执法监督函的形式督促有关行政执法部门依法予以纠正。
收到执法监督函的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将整改的情况和结果向案卷评查组织者报告。
第十七条 行政执法部门违反本办法,依照本市行政执法责任追究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北京市人民政府
第二篇:北京市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评分细则
北京市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评分细则
总 则
一、评查依据。本细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及《北京市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办法》和《北京市行政处罚案卷标准》(以下简称案卷标准)制定。
二、评查原则。行政处罚案卷评查(以下简称案卷评查)依照案卷标准和本细则进行评分。案卷标准和本细则没有规定的,不列入评分范围;案卷制作违反案卷标准和本细则规定,但符合国家部委相关规定的,不列入评分范围。
三、评查方式。案卷评查分为基本要素审查和一般要求审查,基本要素审查是对案卷基本要素是否符合案卷基本标准的审查;一般要求审查是对卷内文书制作是否符合案卷一般标准的审查。
四、案卷计分方法。案卷评查采用百分制的计分方法,按照扣分余额计算案卷分数。
(一)基本要素审查的分值为100分,不设负分。凡违反案卷标准和存在本细则列举的任一基本要素问题的扣除全部分数,案卷得分为零。
(二)一般要求审查的分值按照不同文书和问题设定为10分、5分、2分、1分、0.5分。凡违反案卷基本标准和存在本细则列举的一般问题的,扣除相应分数。
(三)案卷得分按照下列公式计算:100-扣分合计=案卷分数;案卷成绩分为三个档次:90分以上的为优秀,60至89分的为合格,59分以下的为不合格。
五、单位成绩与名次排列
(一)单位成绩。按照单位参评案卷的平均得分计算,具体分为三个档次:90分以上的为优秀,60至89分的为合格,59分以下的为不合格。
(二)单位名次。原则上按照分数和档次顺序排列;成绩属于同一档次的单位,名次按照参评案卷符合规定数量的单位优先于参评案卷少于规定数量的单位顺序排列。
评分细则
一、基本要素问题。是指案卷违反案卷标准规定的基本标准,在主体资格、事实证据、适用法律和履行程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主体资格问题
1、以非法定行政主体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的。
2、以行政机关内设机构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的。
3、以非法定授权机构或者组织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的。
4、行使应当由上级行政机关行使的职权的。
5、行使应当由其他行政机关行使的职权的。
6、行政处罚决定书没有加盖行政机关印章或者印章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的。
7、行政处罚决定书加盖非法定主体印章的。
8、行政处罚决定书加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印章的。
9、行政处罚决定书中的被处罚主体与实际履行处罚的主体不一致,且无合法理由的。
10、被处罚主体模糊不清且案卷中又没有其身份证明,不能确认其身份的。
11、行政处罚决定书、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案件处理呈批表)、集体讨论记录以及强制措施、告知权利、送达执行和身份证明等文书中的被处罚主体不一致,且无合法理由的。
12、对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行政处罚的。
13、对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作出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
14、对不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分公司、分支或者内设机构等实施行政处罚的。
15、被处罚主体不是违法行为当事人的。
16、其它不符合案卷基本标准的主体问题。
事实和证据问题
17、对超过法定追溯期限的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
18、认定的违法事实与适用法律依据的表述不一致,且无有权机关正式解释的。
19、法律文书没有记载或者没有能准确记载违法的时间、地点、情节、程度和危害后果,导致违法事实不清的。
20、询问笔录中被询问人没有签署意见或者姓名,且执法人员没有说明情况,导致唯一或者主要证据失效,无法认定违法事实的。
21、文书记载同一执法人员在同一时间在两个不同地点进行调查询问,导致唯一或者主要证据失效,无法认定违法事实的。
22、询问笔录涂改或增删涉及违法事实的内容没有做技术处理,导致唯一或者主要证据失效,无法认定违法事实的。
23、调查笔录之间,或者调查笔录与行政处罚决定书、案件处理呈批表、案件集体讨论记录等文书之间事实描述相互矛盾,且无相关确认说明记载的。
24、卷内证据不符合法定形式,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导致唯一或者主要证据失效,无法认定违法事实的。
25、证据取得的方式、手段、途径不符合法定要求,导致唯一或者主要证据失效,无法认定违法事实的。
26、缺乏相关证据,不能准确判定违法事实和情节的。
27、其它不符合案卷标准的事实和证据问题。
适用法律问题
28、以尚没有生效的法律、法规、规章作为认定违法事实或者处罚依据的。
29、以废止并失效的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法条作为认定违法事实或者处罚依据的。
30、仅以规范性文件作为认定违法事实或者处罚依据的。
31、认定违法事实或者作出行政处罚没有引用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
32、认定违法事实或者作出行政处罚引用法律、法规、规章名称错误的。
33、认定违法事实或者作出行政处罚引用法律、法规、规章条、款、项、目错误的。
34、认定违法事实或者作出行政处罚引用法律、法规、规章,没有准确到条、款、项、目,并可能引起歧义的。
35、做出行政处罚决定超出法定处罚种类范围的。
36、做出行政处罚决定超出法定幅度范围的。
37、做出行政处罚决定违反自由裁量权规范标准的。
38、其它不符合案卷标准的适用法律问题。
履行程序问题
39、作出处罚决定时间在前,调查取证时间在后的。40、作出处罚决定时间在前,审查批准时间在后的。
41、作出处罚决定时间在前,履行法定事前告知时间在后的。
42、履行法定程序无相应文书记载,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要件的。
43、卷中没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共同进行调查取证记载的。
44、卷中没有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记载的。
45、卷中没有告知当事人陈述、申辩权利记载的。
46、符合法定听证条件,卷中没有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要求举行听证权利记载的。
47、当事人要求听证,卷中没有听证程序履行情况记载的。
48、卷中没有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审批程序记载的。
49、依法应当进行集体讨论,卷中无集体讨论记载的。50、案件处理呈批表或集体讨论记录中记载的违法事实与行政处罚决定书不一致的。
51、案件处理呈批表或者集体讨论记录中记载的决定内容与行政处罚决定书不一致的。
52、依法应当报上级机关审批,卷中无上报审批记载的。
53、依法应当送达的法律文书,卷中无送达情况记载的。
54、卷中没有相关物品处理记载的。
55、其它不符合案卷标准的履行程序问题。二、一般要求问题。是指案卷违反案卷标准规定的一般标准,在案卷和文书制作与使用规范上存在的问题。
立案审批文书
(一)立案审批表
1、应当立案而没有立案文书的(5分)
2、没有记载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批意见或者姓名的(5分)
3、没有记载执法人员意见的(2分)
4、没有记载执法人员姓名或者申请立案时间的(2分)
5、没有记载批准立案时间的(2分)
6、没有记载案件来源的(1分)
7、没有记载案件情况的(1分)
8、上述内容虽有记载,但模糊不清的(每处)(0.5分)
9、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0.5分)
调查笔录
(二)询问笔录
10、一份笔录同时询问两名以上被询问人的(此份笔录的缺失不影响违法事实和情节认定)(10分)
11、被询问人拒绝签署姓名,执法人员没有说明情况的(此 份笔录的缺失不影响违法事实和情节认定)(5分)
12、笔录中主要事实(包括姓名、地点、时间、行为、数量等)涂改处未做按压指印、加盖印章等技术处理的(此份笔录的缺失不影响违法事实和情节认定)(每处)(5分)
13、执法人员没有签名或者只有一人签名的(此份笔录的缺失不影响违法事实和情节认定)(2分)
14、被询问人没有签署“记录属实”等意思表示的(2分)
15、没有记载询问时间或者地点的(2分)
16、被询问人没有逐页签名的(每处)(2分)
17、被询问人基本情况填写不全的(每处)(0.5分)
18、询问时间或者地点填写不规范的(0.5分)
19、笔录内容涂改未做技术处理的(每处)(0.5分)
20、文书空白处未注明以下空白等处理的(每处)(0.5分)
21、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0.5分)
(三)检查(勘验)笔录
22、被检查人拒绝签署姓名,执法人员没有说明情况的(此份笔录的缺失不影响违法事实和情节认定)(5分)
23、检查(勘验)人员没有签署姓名的(2分)
24、没有记载检查(勘验)时间或者地点的(2分)
25、被检查人没有注明“情况属实”等意思表示的(2分)
26、检查(勘验)的内容记载不规范的(1分)
27、被检查人基本情况记载不全的(每处)(0.5分)
28、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0.5分)
抽样取证和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文书
(四)抽样取证或者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审批表
29、没有先行登记保存证据审批表的(5分)30、行政机关负责人没有签署意见或者姓名的(5分)
31、没有记载取证理由的(2分)
32、没有注明取证内容的(2分)
33、没有记载取证批准时间的。(2分)
34、没有注明案件调查基本情况的(1分)
35、没有注明承办人意见的(1分)
36、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0.5分)
(五)抽样取证或者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
37、没有抽样取证或者先行登记保存证据通知书的(5分)
38、没有或者没有准确记载当事人名称(姓名)的(5分)
39、没有记载并说明取证理由的(2分)40、没有加盖行政机关印章的(2分)
41、没有记载取证时间或者地点的(1分)
42、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0.5分)
(六)物品清单
43、没有取证或者先行登记保存证据物品清单的(5分)
44、没有或者没有准确记载物品名称、数量、品种、品级、规格、型号、形态等无法准确判定实际物品及其价值的
(5分)
45、没有两名执法人员签署姓名或盖章的(2分)
46、当事人没有签名或者盖章,执法人员没有说明情况的
(2分)
47、没有记载先行登记保存物品保存地点和方式的(1分)
48、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0.5分)
(七)物品处理通知书
49、没有物品处理通知书的(10分)50、先行登记保存物品超过7日做出处理决定的(10分)
51、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处理意见不明确的(5分)
52、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部分没有作出处理决定的(5分)
53、当事人名称(姓名)记载有误的(1分)
54、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0.5分)
相关证明文书
(八)鉴定结论或者相关说明
55、依法应当进行鉴定而卷中无鉴定文书的(5分)
56、鉴定结论由无资质鉴定机构或人员做出的(2分)
57、应当有结论性意见或者相关说明而没有的(2分)
58、鉴定结论无鉴定机构印章的(2分)
59、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0.5分)
(九)授权委托书
60、当事人委托他人代理但无授权委托书的61、委托人没有签名或盖章的 62、委托事项、权限或时间不明确、不具体的 63、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
听证文书
(十)听证告知书
64、举行了听证卷中无听证告知书的 65、没有注明违法事实和认定依据的 66、没有加盖行政机关印章的 67、没有注明拟作出行政处罚的种类和幅度的 68、没有注明当事人要求听证的3日期限的 69、没有注明告知日期的 70、没有或没有准确记载当事人姓名或名称的 11
(5分)(5分)(2分)(0.5分)
(5分)(5分)(2分)
(2分)
(2分)(2分)(1分)
71、没有注明行政机关名称或者地址的(1分)72、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0.5分)
(十一)听证通知书
73、举行了听证卷中没有听证通知书的(5分)74、没有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要求主持人或者记录人回避权利的(2分)
75、没有告知当事人无故不按时参加听证,视为放弃听证权的(2分)
76、没有加盖行政机关印章的(2分)77、没有注明行政机关名称或者通知日期的(1分)78、没有注明举行听证的具体地点的(1分)79、没有记载举行听证的具体时间的(1分)80、没有告知听证主持人姓名的(1分)81、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0.5分)
(十二)听证公告
82、举行了听证卷中没有听证公告的(5分)83、没有记载举行听证的具体时间或地点的(2分)84、没有加盖行政机关印章的(2分)
85、没有记载公告日期的(1分)86、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0.5分)
(十三)听证笔录
87、举行了听证卷中没有听证笔录的(5分)88、没有记载当事人陈述申辩主要理由的(2分)89、当事人或者代理人没有签字且没有注明原因的(2分)90、案件调查人案情介绍表述不清的(2分)91、没有记载举行听证的时间或地点的 92、听证参加人情况记载不全的(每处)93、听证参加人情况记载不全的(每处)94、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
(十四)听证报告
95、举行了听证而没有听证报告的 96、没有记载听证主持人意见的 97、没有说明当事人陈述、申辩理由和证据的 98、案件调查认定基本情况记载不清的 99、没有记载举行听证的时间或地点的 100、听证参加人情况记载不全的(每处)101、听证主持人没有签署姓名的 102、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
审批和决定文书
(1分)(1分)0.5分)0.5分)(5分)(2分)(2分)(1分)
(1分)
0.5分)0.5分)0.5分)
((((((十五)案件处理呈批表
103、没有注明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批时间的(10分)104、承办人意见不具体、不明确的(5分)105、行政机关负责人审批意见不明确的(5分)106、没有注明违法事实、情节、后果、依据的(每处)
(2分)
107、承办人没有签名的(2分)108、没有注明案件来源的(0.5分)109、当事人基本情况记载不全的(每处)(0.5分)
110、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0.5分)
(十六)行政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记录
111、集体讨论结论不明确的(10分)112、没有记载参加人员意见或者签名的(5分)113、没有记载集体讨论时间的(2分)114、出席人员基本情况记载不全的(每处)(2分)115、案件来源、违法事实、情节后果、法律依据、当事人意见等有关情况记载不清的(每处)(2分)
116、没有记载集体讨论的地点的(1分)
117、列席和记录人员基本情况记载不全的(每处)(1分)118、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0.5分)(十七)行政处罚决定书
119、决定书无日期或日期无法辨认的(10分)120、决定书涂改的(10分)121、告知听证后未满三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10分)122、两个处罚种类依法应当并处而没有并处的(10分)123、没有注明复议期限、复议机关或者告知错误的(10分)124、没有注明诉讼期限及诉讼法院或者告知错误的(10分)125、违法事实表述不清的(5分)126、认定违法事实或作出行政处罚引用法律依据没有写全称的(5分)
127、把非行政处罚种类作为行政处罚表述的(5分)128、没有注明行政处罚履行方式、期限或者告知错误
(5分)
129、决定书有印章但无落款的(有单位文头的除外)(2分)130、认定事实和作出处罚引用法律依据没有准确到条、款、项、目(不会引起歧义)的(2分)
131、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表述不清的(每处)(1分)132、认定事实和作出处罚引用法律依据的条、款、项、目表述不规范(不会引起歧义)的(每处)(1分)
133、行政处罚履行方式或者期限告知不规范的(0.5分)134、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0.5分)(十八)责令改正通知书
135、没有注明责令改正内容的(10分)136、认定事实或作出决定引用法律依据没有写全称(不会引起歧义)的(5分)
137、应当注明责令改正期限而没有注明期限的(5分)138、没有加盖行政机关印章的(5分)139、无文书制作日期的(2分)140、认定事实和作出决定引用法律依据没有准确到条、款、项、目(不会引起歧义)的(2分)
141、违法事实表述不清的(2分)142、责令改正情况应当复核,而无复核记录的(2分)143、认定事实和作出处罚引用法律依据的条、款、项、目表述不规范的(每处)(1分)
144、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0.5分)
送达执行文书
(十九)送达回证
145、履行了法定送达程序但无送达文书的(10分)146、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超过法定时限的(10分)147、送达回证没有加盖行政机关印章的(5分)148、送达回证中送达人、受送达人、送达时间、送达地点、送达方式等要素不全的(每处)(2分)
149、公告送达,没有将公告文书归档入卷的(2分)150、邮寄送达,没有将挂号信回执归档入卷的(2分)151、送达回证中受送达人、送达人、送达时间、送达地点、送达方式等要素表述不清的(每处)(1分)
152、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0.5分)
(二十)行政处罚缴款书和违法物品监销单
153、缴款书中的缴款金额与处罚决定书中的金额不符,且无合法说明的(10分)
154、使用非法定罚没票据的(5分)155、统一监销的罚没物品无违法物品监销单的(5分)156、缴款书的缴款期限填写错误的(2分)157、缴款书注明决定书文号和实际决定书文号不一致的
(1分)
158、缴款书填写不规范的(每处)(0.5分)159、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0.5分)
(二十一)延期、分期缴纳罚款审批表
160、无分期、延期缴纳罚没款审批文书的(5分)161、分期、延期缴纳罚没款无当事人申请的(2分)162、审批人没有签署姓名或没有注明审批时间的(2分)163、没有记载延期、分期交纳罚没款理由的(2分)164、没有注明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名称的(1分)165、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0.5分)
(二十二)加处罚款文书
166、超过法定款期限没有加处罚款且没有说明原因的
(5分)
167、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0.5分)
(二十三)查封、扣押、冻结等文书(扣分内容同本标准抽样取证、先行登记保存证据文书所列内容)
(二十四)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文书
168、申请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错误或者不准确的(5分)169、申请执行项目不明确的(5分)170、案件事实叙述不清楚的(5分)171、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0.5分)
(二十五)结案审批文书。
172、无结案审批文书的(5分)173、没有记载行政处罚决定执行结果的(5分)174、没有明确结案审批意见的(5分)175、实施相关强制措施没有记载执行结果的(2分)176、对行政处罚没有执行部分没有说明情况的(2分)177、承办人意见表述不清的(1分)178、审批人没有签署姓名或时间的(1分)179、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0.5分)
(二十六)案件移送文书
180、移送理由不明确的(5分)181、没有加盖移送机关印章的(5分)182、移送内容不明确的(2分)183、没有注明移送时间的(2分)184、当事人基本情况填写不全的(每处)(1分)185、移送清单填写不全的(每处)(1分)186、没有注明移送机关以及机构名称的(1分)187、当事人基本情况填写不规范的(每处)(1分)188、其它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0.5分)
案卷中非特定文书存在的规范性问题
189、没有执法人员出示证件和表明身份记载的(10分)190、卷中记载当事人对事实有异议,没有说明的(10分)191、卷中记载两次以上告知当事人事实、理由、依据不一 致,且没有确认说明的(10分)
192、对复印件等传来证据没有确认说明的(5分)193、处罚决定和责令改正文书以外的法律文书中引用法律文书的条、款、项、目表述不规范的(每处)(0.5分)
194、法律文书中执法人员签名为打印的(由于卷中执法人员签名均为打印,无法证明两人调查取证的除外)(0.5分)
195、对作为证据的照片等没有说明(但不影响违法事实和情节的确认)的(每处)(0.5分)
立卷归档的规范性问题
(每处0.5分)
196、应当另卷保存的文书,没有分正卷、副卷分装的。197、卷内法律文书使用铅笔(除页码外)、圆珠笔或红笔填制的。
198、不能随卷保存的证据,没有放入证据袋随卷归档的。199、不能随卷保存的证据,没有在备考表注明内容、数量、时间、责任人和存放地点的。
200、没有按顺序(行政处罚决定书和送达回证在首页,其余按办案时间顺序。或者行政处罚决定书和送达回证在首页,其余按文书种类顺序)装订文书的。
201、破损文书没有修补、复制。小文书没有衬纸粘贴、大 文书没有折叠整齐的。
202、卷内文书没有按格式(正页在右上角、反页在左上角)逐页编写页码的。
203、卷内目录和备考表填写缺项或不规范的。
204、卷内发现金属物的。205、不符合档案管理其它要求的。
第三篇:四川省国土资源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办法修改稿
四川省国土资源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严格依法行政,规范全省国土资源行政处罚行为,提高办案质量,加强行政处罚案卷管理,根据省政府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安排和有关健全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的要求,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行政处罚案卷是指四川省范围内省、市(州)、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适用非简易程序办结的行政处罚案卷。
第三条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局负责牵头组织全省国土资源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工作。
第四条全省国土资源行政处罚案卷评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自查、交叉评查和抽查的方式进行。各市(州)国土资源局每年上半年定期组织对上本辖区内内行政处罚案卷自查,省国土资源厅每年第三季度组织全省交叉评查。在此基础上,省国土资源厅及市(州)国土资源局不定期组织抽查。
第五条案卷评查采用百分制的评分方法,依据行政处罚的合法性、规范性要求,按程序和文书种类设置评查标准项目及分值。评查时根据案卷实际情况,对照标准中各项加减分因素,计算具体分数。
不符合行政处罚行为合法成立的基本要求时,直接判定案卷为不合格案卷。
第六条各市(州)国土资源局组织开展本辖区范围内行政处罚案卷自查、完善工作。自查工作结束后应填报《行政处罚案卷自查明细表》并完成自查报告,包含下列内容:自查时间,自查案件数量、类别、档次等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整改完善情况。《行政处罚案卷自查明细表》及自查报告应于每年二季度末上报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局。
第七条省国土资源厅每年二季度末制定交叉评查方案,组织开展全省国土资源行政处罚案卷交叉评查工作。交叉评查时,评查小组从各单位填报的《行政处罚案卷自查明细表》中随机抽取案卷评查。评查案卷中应包含市(州)国土资源局直接查处的案卷及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分别查处的案卷。原则上抽取数量不低于总数的40%且不少于40件;案卷总数不足40件的,所有案卷均参加评查。
第八条评查人员按照本办法及《四川省国土资源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表》,分别对所抽取的案卷进行评查打分,必要时,评查人员可以询问案件承办人。评查结束后,评查小组组长予以复核,被评查单位应对评查结果予以确认。
第九条评查总分在70分以下的为不合格案卷,70分(含)至85分(不含)为合格案卷,85分(含)至95分(不含)为良好案卷,95分及以上的为优秀案卷。
复议机关决定变更、撤销或者确认行政处罚决定违法以及人民法院判决变更、撤销或者确认行政处罚决定违法的案件,该案卷判定为不合格案卷。
评查人员抽取但被评查单位不能提供的行政处罚案卷,判定为不合格案卷。
第十条交叉评查结束后,评查小组应当根据评查情况,形成交叉评查报告,包含下列内容:评查对象,评查时间,评查案卷总数、类型及比例,评查结果及比例,判定不合格案卷的原因,主要经验和问题等。交叉评查报告及《四川省国土资源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表》、交叉评查记录均应交组织评查单位归档保存。
第十一条各市(州)国土资源局对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自查的案卷要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予以抽查。省国土资源厅对交叉评查的案卷,要区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四类档次,分别予以抽查。
第十二条根据自查、交叉评查及抽查情况,省国土资源厅综合判定各市(州)国土资源局行政处罚案卷评查结果,并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予以通报。评查结果作为工作目标考核及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第十三条案卷评查工作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确保评查工作质量和效果。案卷评查过程中发现错案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十四条本办法及《四川省国土资源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表》由省国土资源厅执法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北京市行政处罚案卷标准和评查评分细则(2016版)
北京市行政处罚案卷标准和评查评分细则(2016 版)
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政
处
处罚案板
罚
案
卷
标
卷评查评分 附
录
准
细则A
(2016
(2016(—
北京市行政处罚案卷标准
(2016版)
第一部分 总则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行政处罚案卷的内容和文书要素。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各级行政执法主体按照一般程序实施的行政处罚案卷。2 依据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及市政府的有关规定制定。3 基本术语 3.1 主体
3.1.1 处罚主体
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实施行政处罚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3.1.2 被处罚主体
作出违反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依法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3.1.2.1 公民
包括自然人、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等。3.1.2.2 法人
包括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3.1.2.3 其他组织
合法成立(登记取得营业证照)、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但又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包括:
a)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个人独资企业; b)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合伙企业;
c)依法登记领取我国营业执照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 d)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 e)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法人的分支机构;
f)依法设立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
g)经依法登记领取营业执照的乡镇企业、街道企业; h)其他符合本条规定条件的组织。3.2 行政执法人员
行政机关中取得行政执法资格,并在特定权限内行使行政执法权力的人员。
3.3 行政机关负责人
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或者主管负责人;相对集中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所属执法机构负责人和受委托执法组织的负责人也可视为“行政机关负责人”,但应在行政机关内部执法程序或者执法委托书中明确规定,并向市、区政府法制办备案。3.4 法律依据
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政府规章。3.4.1 违法行为依据:行政机关认定被处罚主体行为违法所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条、款、项、目。
3.4.2 处罚依据: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条、款、项、目。
3.11 案件审批表的合并处理
本标准中有关案件办理过程中的审批表格,除立案、作出处罚决定环节需要使用单独格式的《立案审批表》、《案件处理呈批表》外,其他环节的审批均可合并为通用审批表格,采取不同审批事项前加“□”进行勾选的方式明确需要审批的事项,并按照本标准中不同审批表的要素要求进行填制和签发。
第二部分 基本标准 主体资格 4.1 处罚主体
4.1.1 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具有法定资格。4.1.2 实施行政处罚符合法定权限。4.1.3 印章使用符合法律规定。
注:1)行政机关印章可在执法文书套印,也可在电脑中预置与行政机关印章一致的电子印章并打印至文书。
2)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回证文书、证据先行登记保存通知书必须使用行政机关印章,其他需要盖章的外部文书,建议使用行政机关印章。
4.2 被处罚主体
4.2.1 被处罚主体确认清楚。
4.2.2 被处罚主体是依法能够独立行使权利、承担法律责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4.2.3 被处罚主体是违法行为的当事人。4.3 执法人员
4.3.1 已取得行政执法资格。4.3.2 已取得行政执法证件。
4.3.3 已在北京市行政执法信息服务平台注册。5 事实证据
a)文书名称:现场检查笔录 b)基本情况记载:
1)检查的起止时间和地点; 2)被检查人的姓名(名称); 3)现场人员的姓名和身份。c)检查情况及确认:
1)检查事项及内容清楚,记录准确、客观、全面; 2)有两名执法人员出示证件、表明身份的记载;
3)照片和摄像、录音等资料应当注明时间、地点、证明的内容、拍摄(录制)人员姓名和身份等;
4)被检查人核对后,应逐页签署姓名,并在最后一页签署确认笔录内容属实的意思表示及姓名和日期;
5)被检查人拒绝签名或者盖章的,由执法人员在笔录中予以注明; 6)两名执法人员的签名; 7)执法人员签署日期。
d)涂改处、空格处、空白处应做技术处理。注:1)一份笔录只能记录一个涉嫌违法的现场。
2)同一时间相同的执法人员只能检查一个涉嫌违法现场。3)签名必须为手签。9.1.2 现场勘验笔录
行政执法人员对涉嫌违法行为现场或者有关物证进行分析、检验、勘查所制作的文书。文书要素:
a)文书名称:现场勘验笔录
b)基本情况记载:(要素同现场检查笔录)。
c)勘验内容及确认:现场绘制的勘验图应当注明绘制时间、方位、绘制人姓名等信息(其他要素同现场检查笔录)。d)涂改处、空格处、空白处应做技术处理。9.1.3 询问笔录
记录执法人员围绕违法事实向当事人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询问的过程及内容的文书。文书要素:
10f)两名执法人员的签名。g)执法人员签署日期。
h)涂改处、空格处、空白处应做技术处理。9.2.4 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处理文书
行政机关告知当事人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处理意见的文书。文书要素: a)文书名称: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处理决定书 b)当事人姓名(名称)。c)物品处理决定及法律依据。
注:1)依法不需要没收的物品,退还当事人。
2)需要进行技术检验或者鉴定的,送交检验或者鉴定。3)依法查封或者扣押。4)依法予以没收。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处理方式。
d)处理物品的名称、规格及数量等信息,须与先行登记保存物品一致。如抽样物品做破坏性检测或鉴定,须注明送检物品数量及无法返还的原因。
e)退还当事人物品,需注明退还时间、退还地点。当事人签署确认清单内容属实并已接收的意思表示和姓名。f)涂改处、空格处、空白处应做技术处理。9.3 抽样取证文书
行政机关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调取检验鉴定的样本或留存证据过程中使用的文书。
主要文书:抽样取证通知书、物品清单、物品处理通知书等。9.3.1 抽样取证通知文书(如抽样取证后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可与先行登记保存文书合并)
行政机关采取抽样取证措施时通知当事人的文书。文书要素: a)文书名称:抽样取证通知书 b)抽样的单位和抽样人的姓名。c)抽样取证的日期和地点。d)当事人姓名(名称)。
e)抽样取证依据。
f)物品的名称和数量,抽样方法、比例或数量。g)行政机关名称、印章和落款日期。h)涂改处、空格处、空白处应做技术处理。
9.3.2 抽样取证物品清单(可与抽样取证通知书合并)记录抽样取证物品名称、规格、数量等内容的文书。文书要素: a)文书名称:抽样取证物品清单
b)基本情况记载:(要素同证据先行登记保存物品清单)。9.3.3 抽样取证物品处理通知文书
行政机关告知当事人抽样物品处理意见的文书。文书要素: a)文书名称:抽样取证物品处理通知书
b)基本情况记载:(要素同证据先行登记保存通知书)。9.4 其他证明和证据材料
9.4.1 其他证明材料
其他相关证明材料是指用以证明某种身份或者资格的材料。包括身份证明、相关说明、授权委托书等材料。
9.4.1.1 身份证明
用以证明相关人员、单位的身份或资格情况的材料。基本要求: a)中国公民应当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影印件)。如涉及经营行为且属于个体工商户,还应同时提供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及与之相关的证件复印件(影印件)。
b)外国公民应当提供护照或者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复印件(影印件)。c)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提供工商营业执照、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复印件(影印件)。如违法行为对应的是取得相关许可后的具体行为规范(即:不属于未经许可擅自经营行为),还应提供相关许可证复印件(影印件)。d)1)当事人同时提供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影印件)的,或者当事人只提供身份证明原件,执法人员进行复印(影印)的,由执法人员与原件核对后,在复印件(影印件)不遮挡重要信息处手
314证明手续。
c)当事人提供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形成的证据,应当具有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的证明手续。9.5 事先告知文书
事先告知是行政机关为确保违法事实认定准确,处罚依据适用正确,处罚裁量客观公正,在完成主动收集证据、即将调查终结前,一次性书面告知当事人法定事项的程序。
主要文书:行政处罚事先告知文书。
行政机关一次性告知当事人涉嫌违法的事实和证据、拟实施行政处罚的理由和依据、以及当事人享有的相关权利的文书。文书要素:
a)文书名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b)当事人姓名(名称)。
c)查明的涉嫌违法的事实、情节及证据。d)违法行为依据的名称、条、款、项、目。e)处罚依据的名称、条、款、项、目。f)拟作出行政处罚的意思表示。
g)告知当事人如无进一步陈述、申辩的意见,行政机关将调查终结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如有进一步陈述、申辩的意见请于××日内(应不少于3日)提出。h)行政机关名称、地址、印章和落款日期。
注:1)当事人可以书面形式向行政机关提出陈述、申辩意见。当事人以口头形式提出陈述、申辩意见的,行政机关应当如实记录,由当事人核对后,签署确认记录内容属实的意思表示,并逐页签署姓名和日期。
2)当事人明确表示放弃陈述、申辩或者没有陈述、申辩意见的,由当事人签署自愿放弃陈述、申辩权利或者没有陈述、申辩意见的意思表示,并签署姓名和日期。
3)当事人逾期既未提出陈述、申辩意见,又未明示自愿放弃陈述、申辩权利的,行政机关可以调查终结并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但行政机关调查终结前,当事人仍可向行政机关提出陈述、申辩意见,行政机关不得拒绝。
4)以上三种当事人履行陈述、申辩权利的情况,行政机关应当在案件调查终结报告中予以记载。i)涂改处、空格处、空白处应做技术处理。
注:1)除处罚依据中规定的罚款为固定金额且不分情节裁量之外,不得在文书中告知当事人具体处罚金额;可以依据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告知当事人处罚种类和幅度。
2)该文书送达日期应当在《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或《案件处理呈批表》“承办人”签署意见的日期之前。
9.6 听证文书
听证是行政机关在主要证据收集完毕,调查终结之前,对符合听证条件的案件,告知当事人听证权利并应当事人要求组织进行听证的程序。
主要文书:听证告知书、听证通知书、听证公告、听证记录、听证报告等。
9.6.1 听证告知书
行政机关告知当事人有关听证事项的文书。文书要素: a)文书名称:听证告知书 b)当事人姓名(名称)。
c)查明的涉嫌违法的事实、情节及证据。d)违法行为依据的名称、条、款、项、目。
e)处罚依据的名称、条、款、项、目和与裁量基准对应的处罚种类和幅度。
f)告知当事人要求听证的权利、期限和方式。g)行政机关的名称、地址、印章及落款日期。h)涂改处、空格处、空白处应做技术处理。9.6.2 听证通知书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在听证举行7日前告知当事人听证有关事项的文书。文书要素:
a)文书名称:听证通知书 b)当事人姓名(名称)。
718k)禁止涂改。空格处、空白处应做技术处理。10 审查决定
案件调查终结后,案件承办人报请行政机关负责人对案件进行全面审查并承报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程序。
主要文书:案件处理审批文书、集体讨论记录、行政处罚决定书。10.1 案件处理审批文书(可与案件调查终结报告合并)
案件调查终结后,承办人员承报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文书。文书要素:
a)文书名称:案件处理呈批表 b)当事人姓名(名称)。c)违法行为依据。
d)是否有从轻、减轻或者从重的情形及依据。e)案件调查终结的意思表示。f)处罚依据。
g)承办人员的处理建议。
注:1)不需要集体讨论的案件,罚款应明确具体金额和计算过程或者具体幅度;没收违法所得的应明确具体金额;没收违法物品应明确名称、规格和数量等物品信息;行政拘留、暂扣执照或许可证应明确时限。
2)需要集体讨论的案件,除包含上述内容外,有建议提交集体讨论的意思表示。h)承办人员签名和日期。
i)法制机构负责人的审核意见、签名和日期。(属于重大执法决定的填写)
j)行政机关负责人的审批意见:
注:1)不需要集体讨论的,签署同意或不同意承办人处理意见的意思表示。承办人员没有明确罚款具体金额的,负责人还应当进一步写明具体金额。
2)需要集体讨论的,签署同意或不同意提交集体讨论决定的意思表示。
k)行政机关负责人签署姓名和日期。l)涂改处、空格处、空白处应做技术处理。
注:符合集体讨论条件的案件,还应按照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的规定,由法制机构审核后再提交集体讨论。
10.2 集体讨论记录
记载行政机关负责人对行政处罚案件进行集体讨论的过程及讨论结果的文书。文书要素:
a)文书名称:集体讨论记录 b)集体讨论的起止时间和地点。
c)主持人、记录人、出席人员、缺席人员、列席人员的姓名和职务。d)案件承办人介绍案情和处罚建议的记录。(包括当事人基本情况、案件调查过程、查明的违法事实、情节、后果、相关证据、法律依据;当事人履行陈述、申辩权利情况及陈述、申辩意见采纳情况,符合听证条件的应包含听证相关事项、建议处罚的内容)e)法制机构负责人介绍审核意见的记录。f)全部出席人员发表意见的记录。
g)集体讨论结束后,主要领导最终确定的结论性意见。h)主要领导、记录人签署签名和日期。i)涂改处、空格处、空白处应做技术处理。
注:1)出席人员为参加讨论人员,应以部门行政主要领导和分管执法的领导为主,参加集体讨论的领导不少于部门领导职数的3/4。2)部门内已实施相对集中处罚权并设置执法机构的,可授权相对集中处罚权的执法机构行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执法的负责人实施集体讨论,参加人数不得少于负责人职数的3/4。列席人员应为案件承办人、法制机构负责人和其他相关人员。
3)集体讨论应由专人负责会议记录,入卷应为集体讨论记录的原件,不得使用复印件替代。
4)以会议纪要替代集体讨论记录的,应当有相应的会议记录,参加会议的主要领导和记录人应当在会议记录上签署姓名和日期。
122况(姓名、性别、身份、身份证号、联系方式)。j)涂改处、空格处、空白处应做技术处理。
注:1)送达方式的选择,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
2)留置送达,应在送达回证上记载拒收事由和日期,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
3)邮寄送达,应通过国家邮政机构采取挂号信或者EMS的方式邮寄,优先按照受送达人填写的送达信息确认书选择受送达人和地址,以相关邮寄及签收单据或证明材料作为送达回证附件。4)公告送达,以公告正式文本和媒体刊登公告文本作为送达回证(公告文本需要显示媒体名称、刊登时间及所在版面等要素)。执行
执行是行政机关依法保障行政处罚决定得以履行的程序。行政处罚执行的主要文书:行政处罚缴款书、延期(分期)缴纳罚款审批文书、终止(中止)执行审批文书、没收物品处置审批文书、违法物品监销文书等。12.1 缴款书
由财政部门统一监制、行政机关签发的用于当事人缴纳罚款、银行收取罚款以及确认缴纳国库的专用文书。文书要素:
a)行政机关名称。b)填制日期。
c)行政处罚决定书编号。d)缴款金额。
e)被处罚人姓名(名称)。f)缴款期限(付款期)。g)行政机关印章。
h)禁止涂改。空格处、空白处应做技术处理。
注:1)罚款金额大小写均应填写,大写空位用ⓧ标注,小写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且开头以¥符号封头。
2)使用行政处罚缴款书(五联单)的,缴款期限为当事人收到处罚决定书的次日起后延15日。
3)使用北京市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的,付款期为“15”天。4)缴款书内容应统一手写或统一机打,不许混用。
5)缴款书为财政部门统一出具,一式多联,应分别由缴款人、银行和行政机关(执收单位)留存。当事人履行完毕后,行政机关应将对应的缴款书(回执)原件入卷,禁止使用存根联、被处罚人回执联或者复印件(影印件)入卷。
12.2 分期(延期)缴纳罚款审批文书
文书要素:
a)文书名称:分期(延期)缴纳罚款审批表 b)当事人姓名(名称)。
c)行政处罚书编号及处罚决定的内容。d)被处罚人的申请理由、事项和日期。e)承办人的意见、签名和日期。
f)行政机关负责人的审批意见、签名和日期。g)被处罚人分期(延期)缴纳罚款的申请。h)涂改处、空格处、空白处应做技术处理。
注:1)被处罚人的分期(延期)缴纳申请可以在收到缴款书后15日内提出书面申请。
2)行政机关履行审批手续并同意被处罚人分期、延期缴纳罚款的,应当依据已作出的处罚决定书向当事人制作延期、分期执行的决定书和分期(延期)缴款书。
3)被处罚人的分期(延期)缴纳罚款申请应一并入卷归档。
12.3 终止(中止)执行审批文书
文书要素:
a)文书名称:案件终止(中止)执行审批表 b)当事人姓名(名称)。
c)行政处罚决定书编号、行政处罚决定内容。d)申请终止(中止)执行的理由。
5262728密、个人隐私的案件,可以一案一号正副卷。案卷应使用档案部门统一规格的封皮。
16.3 文书填制。卷内文书可使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签字笔或者毛笔书写,可使用电脑打印,确保字迹清晰,页面整洁。涂改处应做技术处理。
16.4 证据保存。不能随文书装订立卷的证据,应放入证据袋中,随卷归档,并在证据袋上注明证据的名称、数量、拍摄时间、地点等内容;不能随文书立卷装订的录音、录像或实物证据,需在备考表中注明录制的内容、数量、时间、地点、责任人及其存放地点等内容。
16.5 文书装订顺序。卷内文书可选择下列两种顺序排列:第一种顺序是行政处罚决定书和送达回证在前,其余文书按照办案时间顺序排列;第二种顺序是行政处罚决定书和送达回证在前,其余文书按照法律文书、证据文书、其他文书设置分类按序排列。涉及多个被处罚主体共同违法的案件,可采用共同证据集中排列、个性证据按被处罚主体分散排列的方式装订文书。
16.6 卷内文书页码。采用阿拉伯数字逐页编写页码,正页在右上角、反页在左上角。
16.7 破损文书应修补或者复制。文书过小的应衬纸粘贴,文书过大的应折叠整齐。
16.8 案卷内无金属物,案卷装订应打孔后采用可拆解的活页装订。16.9 案卷封皮、卷内文件目录和备考表填写规范,涂改处、空格处、空白处应做技术处理。卷内文件目录项目包括:顺序号、文号、责任者、题名、日期、页号、备注。
注:行政机关制作的文书责任者为该行政机关,其他文书的责任者为提供该文书的单位或者个人。
北京市行政处罚案卷评查评分细则
(2016版)
第一部分 总则 依据
本细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及《北京市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办法》和《北京市行政处罚案卷标准》(以下简称案卷标准)制定。2 原则
行政处罚案卷评查(以下简称案卷评查)依照案卷标准和本细则进行评分。案卷标准和本细则没有规定的,不列入评分范围;
统一执行国家部委行政处罚案卷标准的单位,其文书要素应同时符合本市案卷标准;国家部委规定的行政处罚程序与本市不一致且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相抵触的,应依据本市案卷标准和本细则评分。3 评查方式和计分方法
3.1 评查方式
案卷评查分为基本要素审查和一般要求审查,基本要素审查是对案卷基本要素是否符合案卷基本标准的审查;一般要求审查是对卷内文书制作是否符合案卷一般标准的审查。3.2 评分方式
3.2.1 案卷评查采用百分制的计分方法,按照扣分余额计算案卷分数。3.2.2 基本要素审查分值为100分,不设负分。违反案卷标准和存在本细则所列任一基本要素问题的扣除全部分数,案卷得分为零。
3.2.3 一般要求审查的分值按照不同文书和问题设定为10分、5分、3分、2分、1分。凡违反案卷基本标准和存在本细则列举的一般问题的,扣除相应分数。
3.2.4 案卷得分按照下列公式计算:100-扣分合计=案卷分数;案卷成绩分为三个档次:90分以上的为优秀,60至89分的为合格,59分以下的为不合格。
第二部分 基本标准问题
基本标准问题是指违反案卷标准规定的基本标准,在主体资格、事实证据、适用法律和履行程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4 主体资格问题
4.1 以非法定行政主体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的。4.2 以行政机关内设机构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的。4.3 以非法定授权机构或者组织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的。4.4 行使应当由上级行政机关行使的职权的。4.5 行使应当由其他行政机关行使的职权的。
4.6 行政处罚决定书没有加盖行政机关印章或者印章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的。
4.7 行政处罚决定书加盖非法定主体印章的。
4.8 行政处罚决定书加盖两个以上行政机关印章的。4.9 全卷被处罚主体的姓名或者名称书写错误的。
4.10 被处罚主体身份认定不清且卷中没有其身份证明材料的。4.11 被处罚主体没有身份证明材料或者身份证明材料无法证明被处罚主体身份的。
4.12 行政处罚决定书、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案件处理呈批表)、集体讨论记录以及强制措施、告知权利、送达执行和身份证明材料等文书中的被处罚主体不一致,且无合法理由的。4.13 对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行政处罚的。
4.14 对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作出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
4.15 对不符合被处罚主体资格的内设机构或办事处等实施行政处罚的。4.16 被处罚主体不是违法行为当事人的。
4.17行政处罚决定书中的被处罚主体与实际履行处罚的主体不一致,且无合法理由的。
4.18其他不符合案卷基本标准的主体问题。5 事实和证据问题
5.1 对超过法定追溯期限的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
5.2 认定的违法事实与适用法律依据的表述不一致,且没有有权机关正式解释的。
5.3 证据要素缺失导致无法认定违法事实或者认定违法事实错误的。5.4 法律文书没有或者没有准确记载违法的时间、地点、情节、程度和危害后果,导致违法事实认定不清的。
5.5 询问笔录中被询问人没有签署意见或者姓名,且执法人员没有说明情况,导致唯一或者主要证据失效,无法认定违法事实的。5.6 文书记载同一执法人员在同一时间在两个不同地点进行调查询问,导致唯一或者主要证据失效,无法认定违法事实的。
5.7 文书记载同一执法人员在同一时间对两个人进行调查询问的,导致唯一或者主要证据失效,无法认定违法事实的。
5.8 询问笔录涂改或增删涉及主要违法事实的内容没有做技术处理,导致唯一或者主要证据失效,无法认定违法事实的。
5.9 调查笔录之间,或者调查笔录与行政处罚决定书、案件处理呈批表、案件集体讨论记录等文书之间事实描述相互矛盾,且没有在案件调查终结或者审查决定环节对矛盾之处进行核实并确认说明的。5.10 卷内证据不符合法定形式,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导致唯一或者主要证据失效,无法认定违法事实的。
5.11 以案件调查终结后取得的证据为主要证据,造成主要证据失效的。5.12 证据取得的方式、手段、途径不符合法定要求,导致唯一或者主要证据失效,无法认定违法事实的。
5.13 缺乏相关证据无法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不能准确判定违法事实和情节的。
5.14 其他不符合案卷标准,直接影响违法事实和情节认定的问题。6 适用法律问题
6.1 以尚未生效的法律、法规、规章作为认定违法事实或者处罚依据的。6.2 以废止并失效的法律、法规、规章或者法条作为认定违法事实或者处罚依据的。
6.3 仅以规范性文件作为认定违法事实或者处罚依据的。
6.4 认定违法事实或者作出行政处罚没有引用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6.5 认定违法事实或者作出行政处罚引用法律、法规、规章名称错误的(表述不规范的除外)。
6.6 认定违法事实或者作出行政处罚引用法律、法规、规章条、款、项、目错误的。
6.7 认定违法事实或者作出行政处罚引用法律、法规、规章,没有准确到条、款、项、目,并可能引起歧义的。6.8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超出法定处罚种类范围的。
6.9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遗漏或者减少应当合并实施的处罚种类的。
6.10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超出法定幅度范围的。
6.11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超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定幅度的。
6.12 将责令改正等不属于行政处罚种类的管理措施作为行政处罚种类实施的。
6.13 其他不符合案卷标准并造成适用法律错误的问题。7 履行程序问题
7.1 调查取证时间在前,立案时间在后的(现场检查除外)。7.2 作出处罚决定时间在前,调查取证时间在后的。
7.3 作出处罚决定时间在前,审查批准时间在后的。7.4 作出处罚决定时间在前,履行法定事前告知时间在后的。7.5 履行法定程序无相应文书记载,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要件的。7.6 卷中没有两名以上执法人员共同进行调查取证记载的。7.7 卷中没有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记载的。7.8 卷中没有告知当事人陈述、申辩权利记载的。
7.9 符合法定听证条件,卷中没有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要求举行听证权利记载的。
7.10 行政机关告知对象错误,导致没有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7.11 当事人要求听证,卷中没有听证程序履行情况记载的。7.12 履行行政处罚事先告知程序时,告知当事人具体处罚金额的。7.13 卷中没有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审批程序记载的。
7.14 应当履行法制审核程序,卷中没有法制机构审核意见的。7.15 依法应当进行集体讨论,卷中没有集体讨论记录的。7.16 集体讨论时间在案件调查终结之前的。
7.17 案件处理呈批表或者集体讨论记录中记载的决定内容与行政处罚决定书不一致的。
7.18案件处理呈批表或集体讨论记录中记载的违法事实与行政处罚决定书不一致的。
7.19 依法应当报上级机关审批,卷中无上报审批记载的。7.20 依法应当送达的法律文书,卷中无送达情况记载的。7.21 卷中没有相关物品处理记载的。
7.22 其他不符合案卷标准并造成行政处罚程序错误的问题。
第三部分 一般标准问题
是指案卷违反案卷标准规定的一般标准,在案卷和文书制作与使用规范上存在的问题。
立案审批文书 立案审批表
8.1 没有立案审批文书的(10分)8.2 补办立案手续超过48小时的(5分)8.3 没有记载当事人情况的(已初步核实情况的)(5分)8.4 没有记载案件初步情况的(5分)8.5 行政机关负责人没有签署审批意见或者姓名的(5分)8.6 没有记载批准立案时间的(5分)8.7 没有记载涉嫌违法行为的基本情况或者记载不明确的(3分)8.8 没有记载涉嫌违反的法律依据或者不明确的(3分)8.9 没有记载承办人员具体意见或者记载不明确的(2分)8.10 没有记载承办人员姓名或者申请立案时间的(2分)8.11 没有记载案件来源或者记载不明确的(1分)8.12 涂改处、空格处、空白处未做技术处理的(1分)8.13 其他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1分)
调查取证文书 现场检查(勘验)笔录
9.1 同一执法人员同一时间检查(勘验)两个以上涉嫌违法的现场(此份笔录的缺失不影响违法事实和情节认定)(10分)9.2 一份笔录记录两个以上涉嫌违法的现场(此份笔录的缺失不影响违法事实和情节认定)(10分)9.3 笔录最后一页被检查人或者现场人员没有签署确认笔录内容属实的意思表示和姓名(非手写视同没有),执法人员没有注明情况的(此份笔录缺失不影响违法事实和情节认定)(10分)9.4 两名执法人员没有签名或者只有一人签名的(非手写视同没有)(此份笔录缺失不影响违法事实和情节认定)(10分)9.5 记载的检查(勘验)主要内容(包括涉嫌违法行为及涉嫌违法物品数量等)涂改处没有做技术处理的(此份笔录缺失不影响违法事实和情节认定)(5分)9.6 笔录最后一页被检查人或者现场人员没有签署确认笔录内容属实的意思表示,执法人员没有注明情况的(非手写视同没有)(5分)9.7 没有两名执法人员出示证件、表明身份记载的(3分)9.8 没有记载检查(勘验)的起止时间或者记载不明确的(2分)9.9 没有记载检查(勘验)地点或者记载不明确的(2分)9.10 被检查人或者现场人员没有逐页签名的(非手写视同没有)(2分)9.11 照片、摄像、录音等资料未注明拍摄时间、地点、证明的内容、拍摄(录制)人员姓名和身份等信息,现场绘制的勘验图没有注明绘制时间、方位、绘制人姓名等信息的(每项)(2分)9.12 检查(勘验)的内容记载不规范的(1分)9.13 没有记载被检查人姓名(名称)的(1分)9.14 非主要内容涂改处、空格处、空白处没有做技术处理的(1分)9.15 其他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1分)10 询问笔录
10.1 同一执法人员同一时间询问两名以上被询问人的(此份笔录缺失不
73812.7 抽样取证通知书没有或者没有准确记载抽样方法、比例或者数量的 13.2 两名执法人员没有签名或者只有一人签名的(非手写视同没有)
(10分)
13.3 当事人没有签署确认清单内容属实的意思表示和姓名(非手写视同没有),执法人员没有注明情况的(10分)13.4 没有或者没有准确记载物品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导致无法判定实际物品及其价值的(5分)13.5 没有加盖行政机关印章的(与通知书合并的除外)(5分)13.6 当事人没有签署确认清单内容属实的意思表示的(非手写视同没有)(5分)13.7 当事人没有逐页签名的(非手写视同没有)(2分)13.8 执法人员没有签署日期的(1分)13.9 涂改处、空格处、空白处未做技术处理的(1分)13.10其他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1分)14 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处理决定书
14.1 没有物品处理决定书的(10分)14.2 先行登记保存物品超过7日作出处理决定的(10分)14.3 退还物品,当事人没有签署确认清单内容属实并已接收的意思表示和姓名(非手写视同没有),执法人员没有注明情况的(10分)14.4 没有加盖行政机关印章的(5分)14.5 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处理决定不明确的(5分)14.6 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部分没有作出处理决定的(5分)14.7 处理物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与先行登记保存(抽样取证)物品不一致的,且没有说明原因的(5分)14.8 作出处理决定没有引用法律依据(5分)14.9 退还物品没有注明退还时间或者退还地点的(5分)14.10 退还物品没有当事人签署确认清单内容属实并已接收的意思表示的(非手写视同没有)(5分)14.11 没有记载当事人姓名(名称)或者记载有误的(3分)
14.12 退还物品当事人没有逐页签署姓名的(2分)14.13 涂改处、空格处、空白处未做技术处理的(1分)14.14 其他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1分)15 身份证明
15.1 除案件当事人外,卷内没有其他与案件有关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身份证明材料,且没有说明原因的(10分)15.2 身份证明材料不全的(5分)
(5分)
15.4 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影印件)核对确认的意思表示不规范的
(3分)
15.5 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影印件)核对人没有签名的(3分)15.6 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影印件)核对人没有签署日期的(1分)15.7 其他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1分)16 相关说明
16.1 没有记载说明单位名称或者个人姓名的(3分)16.2 没有说明单位印章或个人签名的(3分)16.3 说明内容与说明事由不符的(2分)16.4 没有说明日期的(2分)16.5 报表、图纸、会记账册、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等书证没有附说明材料的(2分)16.6 报表、图纸、会记账册、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等书证或者其说明材料没有提供人(制作人、制作单位)的签名(盖章)或者日期的(2分)16.7 没有记载说明事由的(1分)16.8 其他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1分)15.3 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影印件)核对人没有核对确认的意思表示的 授权委托书
17.1 当事人委托他人代理但无授权委托书的(10分)17.2 委托书中没有委托人签名或盖章的(5分)17.3 没有记载委托人、受托人基本情况的(3分)17.4 委托人、受托人基本情况记载不全的(2分)17.5 委托事项、权限或者期限不明确、不具体,且没有签署授权委托内容确认单的(2分)17.6 授权委托书仅有单位公章而没有法定代表人签名(签章),且没有签署授权委托内容确认单的(2分)17.7 委托书没有签署日期的(2分)17.8 其他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1分)18 鉴定意见或者检验(检测)报告
18.1 依法应当进行鉴定或者检验(检测)而卷中无相关文书的(该文件的缺失不影响案件主要事实的认定)(10分)18.2 鉴定意见或者检验(检测)报告由无资质机构或人员作出的(该文件的缺失不影响案件主要事实的认定)(10分)
(5分)
18.4 鉴定或者检验(检测)的时间、地点、物品信息、鉴定或者检验(检测)方法不明确的(5分)18.5 没有记载鉴定或者检验(检测)结果且没有相关说明的(5分)18.6 没有鉴定或者检验(检测)机构印章或者鉴定人签名的(5分)18.7 委托第三方检验或鉴定没有送检交接回证的(3分)18.8 其他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1分)19 视听资料
19.1 没有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或者证明对象等内容的 18.3 送交鉴定或者检验(检测)的时间、事项、物品信息不明确的
(5分)
19.2 复制件没有提取人或者提供人确认复制内容与原始内容一致的意思表示的(5分)19.3 声音资料没有附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的(3分)19.4 上述内容虽有记载但记载不全的(1分)19.5 其他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1分)20 域外证据
20.1 没有经证据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中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未履行中国与证据所在国订立条约规定的证明手续的(5分)20.2 没有按规定办理港、澳、台地区内相关证据证明手续的(5分)20.3 没有说明证据来源的(5分)21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21.1 履行了事先告知程序卷中没有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的(10分)21.2 没有告知涉嫌违法的事实、理由、依据或者告知错误的(10分)21.3 没有告知当事人陈述、申辩的3日期限或者告知少于3日的(5分)21.4 告知拟处罚内容与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处罚裁量基准的规定不一致的(5分)21.5 告知涉嫌违法的事实、理由、依据不完整的(5分)21.6 没有加盖行政机关印章的(5分)21.7 没有记载当事人姓名(名称),但未造成当事人权利损害的(3分)21.8 告知当事人违法行为依据或者处罚依据表述不规范的(2分)21.9 没有拟作出行政处罚的意思表示的(1分)21.10 没有准确记载当事人姓名(名称),但未造成当事人权利损害的(有错别字或者没写全称)(1分)21.11 没有或者没有准确记载行政机关名称、地址、落款日期的(1分)21.12 涂改处、空格处、空白处未做技术处理的(1分)21.13 其他违反案卷标准的不规范问题(每处)(1分)
-***0-
第五篇: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1
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标准
此次案卷评查将从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定性是否准确、适用依据是否正确,处罚是否适当,程序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备,强制措施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案件文书及归档是否规范等六大方面155小项进行考评,总分为100分,如存在问题则按照本《评查标准》扣除相应分数,扣满为止;如符合加分条件,则按照《评查标准》加上相应分数,最后得出该本案卷的总得分。每个地市的20本案卷总得分相加就是该地市的总得分,由此排出该地市的名次。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一、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
(一)被处罚主体认定是否准确
(1)被处罚主体基本情况不清;(扣2分)
(2)共同违法中漏处同案人或单位违法中漏处直接责任人。(扣2分)
(二)证据收集是否全面、案件事实是否清楚(3)主要证据不足或无效,导致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缺失;(扣20分)
(4)主要违法事实成立,部分相关证据不足或无效,导致与案件相关的时间、地点、方式(手段)、对象、后果、涉案财物或违法所得等情况不清,对处罚内容造成影响;(扣10分)
(5)主要违法事实成立,部分相关证据不足或无效,导致与案件相关的时间、地点、方式(手段)、对象、后果、涉案财物或违法所得等情况不清,未对处罚内容造成影响;(扣5分)
(6)从重、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的事实不清;(扣4分)
(7)其他违法事实不清的情形。(每一项扣2分)
(三)证据收集是否合法 1.告知被询问人权利
(8)首次向当事人收集、调取证据,未告知其有申请办案人员回避的权利;(扣5分)
(9)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时,未告知其有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扣1分)
2.询问(调查)笔录
(10)一份询问(调查)笔录对应了多个被询问(调查)人;(扣8分)
(11)在同一时间段的数份笔录出现了同一执法人员;(扣3分)
(12)未收集被询问(调查)人的身份证明材料;(扣1 分)
(13)询问笔录未记明表明身份、出示执法证件等内容;(扣1分)
(14)询问笔录不能反映违法行为的基本情形,如违法行为人、行为涉及的物品及行为时间、地点、方式等;(扣2分)
(15)同一被询问(调查)人笔录中或多份询问(调查)笔录之间陈述内容前后不一致,矛盾未消除;(扣3分)
(16)询问(调查)笔录中有指名问供、诱供情形;(扣4分)
(17)询问(调查)笔录涂改部分无被询问人签名、盖章或以其他方式确认;(扣1分)
(18)被询问(调查)人未对笔录逐页签名、盖章或以其他方式确认,被询问(调查)人拒绝签字确认的未在笔录中注明;(扣4分)
(19)无两名以上办案人员在询问笔录上签名;(扣3分)
(20)询问(调查)笔录有其他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
3.现场笔录
(21)应制作而未制作现场笔录;(扣5分)(22)在同一时间段的数份现场笔录出现了同一执法人 员;(扣3分)
(23)现场笔录未记明表明身份,出示执法证件等内容;(扣1分)
(24)现场笔录未反映违法行为的基本情形或现场基本情况;(扣3分)
(25)当事人不在现场的,未邀请第三方证明人参加;(扣2分)
(26)现场笔录涂改部分无当事人签名、盖章或以其他方式确认;(扣1分)
(27)当事人或第三人未对笔录签名、盖章或以其他方式确认,当事人拒绝签字确认的未在笔录中注明;(扣2分)
(28)无两名以上办案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扣3分)
(29)现场笔录有填写不规范等其他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4.书证、物证
(30)对于书证、物证应当提取原物的未提取原物;提取原物确有困难,提取书证、物证复制件、影印件、抄录本的,未由证据提供人标明“经核对与原件无误”字样,并注明出证日期、证据出处;对其进行拍照的,未对照片反映的有关情况进行说明;(扣2分)
(31)书证、物证提供人未在提供的证据上签名或盖章,或提供人拒绝签名或盖章,未予以注明;(扣2分)
(32)书证提取人未在提取的证据上签名或盖章;(扣1分)
(33)域外证据未经认证或未按相关规定办理证明手续;(扣1分)
(34)书证、物证提取有其他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
5.抽样取证
(35)抽样方式、样品加封不符合相关规定;(扣3分)(36)未制作抽样取证记录;(扣5分)
(37)抽样取证记录未体现抽取样品数量、抽检物品基础数量以及两者之间关系;(扣2分)
(38)抽样取证记录未体现抽样时间、抽样地点、抽样人;(扣1分)
(39)抽样取证记录未体现抽样过程以及抽样物品的规格、型号、外观颜色、包装、装潢等特征;(扣2分)
(40)抽样取证记录未体现抽取样品加封情况;(扣1分)
(41)提取人、当事人(或见证人)未在抽样取证记录及封条上签字;(扣1分)
(42)抽样取证有其他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6.委托鉴定
(43)送检时,未制作鉴定委托书;(扣3分)(44)鉴定结论无鉴定人的签名(盖章)或鉴定机构的印章;(扣3分)
(45)无鉴定人或鉴定机构的资质证明材料;(扣1分)(46)未向当事人送达鉴定结论;(扣2分)
(47)未给当事人留足法定的申请复检期;(扣1分)(48)委托鉴定有其他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
7.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
(49)对于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应当提取原始载体的,未提取原始载体;提取原始载体确有困难,提取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复制件的,未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等情况;(扣2分)
(50)声音资料未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扣1分)
(51)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的收集有其他不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
二、定性是否准确,适用法律依据是否正确
(52)定性错误(包括将法律未规定为违法的行为定性为违法行为予以处罚,以及将此违法行为定性为彼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的情形);(扣20分)(53)违反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殊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后法优于先法的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的;(扣5分)
(54)根据案件客观事实作出的定性正确,但所引用的法律依据不准确;(扣3分)
(55)引用法律依据的条、款、项不完整或款、项表述不准确。(扣2分)
三、处罚是否适当
(56)擅自创设罚种;(扣8分)
(57)同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后果和主观故意等因素基本相同的同类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畸轻畸重,显失公平;(扣8分)
(58)法律规定应当先责令改正,逾期不改再予以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未经责令改正直接予以行政处罚;(扣6分)
(59)依据法律法规以及总局关于规范自由裁量权的有关规定,应当从重、从轻或减轻处罚未予从重、从轻或减轻处罚;或相反。(扣4分)
(60)其他处罚不适当情形。(每一项扣4分)
四、程序是否合法、手续是否完备
(一)内部审批手续是否完备、所需材料是否齐全、立结案是否规范(61)无立(销)案审批手续;(扣5分)
(62)依职权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行为未及时进行立案,或者自收到投诉、申诉、举报、其他机关移送、上级机关交办的材料之日起超过十五个工作日才立案;(扣3分)
(63)未附上案件来源登记表、举报材料等立案相关材料;(扣1分)
(64)无行政处罚决定审批手续;(扣5分)(65)先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后进行处罚决定审批;(扣5分)
(66)超过规定的办案时限,无相关延期手续;(扣3分)
(67)拟作出减轻或从重处罚的,未经案件审批机构集体讨论;(扣3分)
(68)其他内部审批手续不完备、所需材料不齐全、立结案不规范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
(二)告知程序是否合法规范
(69)作出处罚决定前未履行行政处罚告知义务;(扣20分)
(70)告知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罚种、幅度、陈述申辩或要求听证的时限等事项不全或不准确;(扣2分)
(71)采用口头形式告知的,未将告知情况记入笔录,并由当事人签名或盖章;(扣2分)
(72)以直接送达或口头方式告知当事人陈述、申辩权利的,自当事人签收之日起,未给当事人留足三个工作日陈述、申辩时间,以邮寄或公告方式告知的,自告知书寄出之日起或自公告之日起不满十五日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但当事人明确放弃陈述、申辩权利的除外;(扣3分)
(73)以直接送达或口头方式告知当事人听证权利的,自当事人签收之日起,未给当事人留足三个工作日要求听证时间,以邮寄或公告方式告知的,自告知书寄出之日起或自公告之日起不满十五日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扣3分)
(74)告知程序有其他不合法、不规范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
(三)听证程序是否合法规范
(75)符合听证条件的,在作出处罚决定前未告知当事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或当事人依法要求听证未举行听证;(扣20分)
(76)无听证笔录;(扣5分)
(77)听证参加人未在听证笔录上签名或盖章,听证参加人拒绝签名的未在听证笔录中注明;(扣1分)
(78)未制作听证报告;(扣5分)
(79)听证报告上未明确体现听证主持人的意见或建议;(扣1分)(80)听证程序有其他不合法、不规范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
(四)是否依法进行案件核审
(81)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前,未依法进行核审;(扣5分)
(82)核审人员未对案件违法事实、适用法律法规、证据、程序、处罚适当性等提出明确的意见和建议;(扣1分)
(83)案件核审有其他不合法、不规范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
(五)送达程序是否合法规范
(84)未送达除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强制措施文书、处罚告知文书以外的其他应送达的相关法律文书;(每一项扣1分)
(85)送达方式不符合法律规定;(扣2分)(86)收件人与受送达当事人不一致的,无委托书或送达回证未注明收件人与受送达当事人之间的关系;(2分)
(87)未在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7日内送达处罚决定书;(扣1分)
(88)送达回证填写不准确、不完整;(扣1分)(89)送达程序有其他不合法、不规范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
(六)执行程序是否合法规范(90)尚未送达处罚决定书即先予执行;(扣5分)(91)未附或未足额附具罚没收据;(扣2分)(92)未说明涉案物资处理情况;(扣5分)(93)当事人申请延期或分期缴纳罚款,办案机关同意的,未书面告知其延期或分期缴纳罚款的期限;(扣5分)
(94)超过法定期限未申请强制执行;(扣5分)(95)执行程序有其他不合法、不规范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
五、强制措施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96)未按照法定程序办理采取强制措施(或解除,下同)的相关审批手续;(扣8分)
(97)无法律依据采取强制措施;(扣7分)(98)没有必要的书证、物证和检查记录等证据来证明当事人有涉嫌违反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可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的行为;(扣5分)
(99)强制措施针对的主体错误;(扣7分)(100)采取强制措施的财物与当事人违法行为无直接关系;(扣5分)
(101)无必要采取强制措施而采取;(扣5分)(102)应采取强制措施而未采取;(扣5分)(103)超过法定期限未对强制措施依法作出处理;(扣2分)(104)强制措施文书未告知或未准确告知救济途径和期限;(2分)
(105)强制措施文书未送达;(扣8分)
(106)强制措施文书引用法律法规不完整、不准确;(扣2分)
(107)强制措施审批表内容与强制措施通知书内容不对应;(扣5分)
(108)已解除或应解除而无解除强制措施审批手续;(扣1分)
(109)已解除或应解除而无解除行政强制措施通知书;(扣1分)
(110)解除强制措施内容与采取强制措施内容不对应;(扣1分)
(111)财物清单不能准确反映采取强制措施的财物名称、数量、规格、型号等特征;(扣5分)
(112)财物清单无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无当事人、保管人签名或盖章;当事人、保管人拒绝签字或盖章的,未作说明;(扣5分)
(113)采取先行登记保存措施不符合规定的条件;(扣3分)
(114)先行登记保存未在七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扣2分)(115)先行处理的物品不属于容易腐烂、变质的物品;(扣1分)
(116)没有法律、法规规定或未经当事人同意对物品直接先行处理;(扣1分)
(117)采取强制措施的财物去向不明;(扣2分)(118)强制措施有其他不合法、不规范的情形。(每一项扣1分)
六、案件文书及归档是否规范
(一)处罚决定书内容是否完整、叙述是否准确、制作是否规范
(119)处罚决定书的决定内容与处罚决定审批内容不一致;(扣2分)
(120)未写明当事人基本情况;(扣1分)
(121)未清楚写明经调查核实的案件客观事实;(扣5分)
(122)未列明相关证据;(扣1分)
(123)未写明定性处罚的法律事实;(扣5分)(124)未写明对当事人从重、从轻或减轻处罚的理由及法律依据;(扣2分)
(125)未对违法行为明确定性;(扣2分)
(126)未表述对当事人违法行为定性处罚的法律依据;(扣5分)(127)未写明采纳当事人陈述、申辩的情况及理由;(扣2分)
(128)未写明行政处罚的履行方式及期限;(扣2分)(129)未写明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罚的救济途径和期限,或者途径及期限交待错误;(扣2分)
(130)未写明作出处罚决定的日期,未加盖处罚机关印章;(扣2分)
(131)落款机关名称与印章名称不一致;(扣5分)(132)处罚决定书叙事不清楚,语言文字不规范。(扣1分)
(二)案件调查终结报告内容是否完整、制作是否规范(133)未附终结报告或所附终结报告与案件事实无关;(扣5分)
(134)未写明案件由来、立案时间、调查经过及调查终结时间;(扣1分)
(135)未写明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扣1分)(136)未清楚写明经调查核实的案件客观事实;(扣2分)
(137)未写明相关证据及其证明事项;(扣1分)(138)未写明定性处罚的法律事实;(扣2分)(139)未写明对当事人从重、从轻或减轻处罚的理由及法律依据;(扣1分)(140)未对违法行为明确定性;(扣1分)
(141)未写明定性、处罚适用的法律依据及处罚建议;(扣1分)
(142)未写明采纳当事人陈述、申辩的情况及理由;(扣1分)
(143)无办案人员和办案机构负责人签名及报告形成时间;(扣1分)
(144)终结报告结构层次不清晰、叙事条理不清楚。(扣1分)
(三)立(销)案审批表填写是否规范
(145)立案未写明案件线索来源、当事人的行为涉嫌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名称及条目以及立案建议;(扣2分)
(146)销案未写明调查取证的情况、销案的理由及建议。(扣2分)
(四)行政处罚决定审批表填写是否规范(147)当事人名称填写不准确;(扣1分)
(148)案件性质、立案时间填写不准确;(扣1分)(149)当事人的主要违法事实、拟作出的处罚决定的理由、依据及内容填写不清,相关意见栏目内只有签字没有具体意见。(扣2分)
(五)有关事项审批表填写是否规范(150)案件名称填写不规范;(扣1分)(151)审批事项不具体明确;(扣1分)
(152)审批理由及依据表述不清楚,未写明简单的案件事实、法律适用的理由及法律依据(强制措施依据未具体到条、款、项)。(扣1分)
(六)其他
(153)未使用统一格式的办案文书;(扣1分)(154)文书填写制作有其他不规范的情形;(扣1分)(155)案卷封面书写不规范,案件材料正卷、副卷归档不规范,装订顺序不符合有关规定等。(扣1分)
七、加分项目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每案加5—10分
1、案件涉及众多的调查取证对象,取证难度大,运用了多种取证方法和手段,收集了大量的证据,合法有效并为案件所必需。
2、属于新型、疑难、重大、复杂案件,定性难度大,能够通过分析作出准确定性和处罚。
3、案件调查终结报告和处罚决定书说理性强,表述精确的。
八、补充说明
如在评查中发现有违反法定依据和程序的其他情形,该标准中又没有对应的扣分项的情况,评卷人可结合实际提出 自己的扣分依据及应扣分数的建议,报请省局法制处决定。在案卷评查过程中的其他异议亦应报请省局法制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