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和途径(共五则)

时间:2019-05-13 20:2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和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第一篇: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黄挺拔

2007年04月13日15:07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加紧培养大批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各级党委和政府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工作事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社会工作是现代文明必不可少的“润滑剂”、“安全阀”,发挥着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作用。从我国社会转型带来的深刻变化来看,随着各种社会问题大量涌现,复杂性、多样性明显增强,解决问题的难度不断加大,对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服务等专业化社会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必须把做好社会工作摆到和谐社会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拓宽服务范围、提高工作质量和专业化水平。

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邓小平指出,人才问题“是个战略问题,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384页)。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高层次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这对整个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培养好一个高层次、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就可以带动一个专业的人才群体;培养造就各类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就可以带动和促进整个人才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总的来讲,我国目前在培养社会工作人才方面还刚刚起步,甚至社会工作者这一职业尚未被社会各方面广泛了解,从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现状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能力素质与现实需要都存在很大差距。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从党和国家建设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切实把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摆上日程,大力培养使用社会工作人才,切实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和谐社会建设中来。

二、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应坚持高起点、树立新观念和构建大格局

始终坚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高起点。在社会人才队伍建设谋划筹划、宏观指导上,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整体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要把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因素统筹起来,通盘考虑,注意抓住重点和急需人才工作,带动和促进整个队伍的壮大与发展。要长远规划、综合安排,根据长远需要与眼前需要、总体目标与阶段要求,对人才队伍怎么建、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有什么要求,都应考虑得很周密、计划得很具体,确保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

牢固树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观念。要树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和谐社会建设主力军的观念,把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培养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以应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带来的各种挑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要树立超前培养的观念,制定社会工作人才培养选拔的目标、任务,各级党委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舍得在培养社会工作人才上出思路,下力气。要树立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切实把培养人、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统一起来,想方设法为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搭梯子、铺路子,使各类人才能够才尽其用。

努力构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大格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找准定位,明确思路,努力形成重点推进、协调发展、整体提高的局面,不断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步伐。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施所长,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形成整体合力。

三、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完善教育体系,拓宽育才渠道,努力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各级党委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学科专业齐全、课程体系完善、师资和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提高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要根据选送院校培训的具体专业、目标和单位的实际需要,切实选送那些综合素质好、有发展后劲和培养前途的人才入读深造。要积极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譬如坚持开放式育才,建立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协助区,把教育资源用足、用活、用好,逐步使育才模式向基地化、正规化、现代化发展,真正成为社会工作人才成长的摇篮。

立足本职工作,加强岗位锻炼,充分发挥实践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养的基础作用。实践证明,本职岗位是人才成长最实际、最有效的舞台。要强化在职学习,引导大家深入学习政治、历史、社会、哲学、管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提高理性、辩证和创新思维能力。要大力开展岗前培训活动,着力提高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素质。要注重实践提高,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有发展潜力的各类人才,要适时进行交叉任职和换岗锻炼,使其在工作实践中实现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

坚持正确导向,凝聚吸引人才,不断强化社会工作人才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要公正用人,坚持德才兼备,坚持五湖四海,注重工作实绩,注重群众公论,真正把那些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要注重发现、培养、宣传在本职岗位上奋发成才的典型,切实让优秀人才成长进步的步伐快起来。反之,对那些工作马虎、能力素质提高不快的,该调整的调整,该诫勉的诫勉。要不断建立健全全方位培养机制,如内容规范、方法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效能强化、配置优化的选人用人机制,氛围良好的引才聚才激励机制,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证。

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必要条件,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要优化政策环境。注意增强政策法规的科学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健全人才队伍建设的法规制度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证。要优化人文环境。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教育活动,大力加强思想道德体系建设,使社会工作人才具有科学的理想信念和良好道德素养。要优化成长环境。主动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交流、培训、服务等措施,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意识,努力营造重才爱才舆论氛围,积极为人的成才创造条件。

第二篇:加强现代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和途径(定稿)

加强现代化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和途径

加紧培养大批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现代化企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公司党支部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认真贯彻党管人才原则,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主线,以创新型技术人才、管理型人才、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加大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力度,统筹兼顾,狠抓落实,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

一、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的必然要求,邓小平指出,人才问题“是个战略问题,是决定我们命运的问题(《邓小平文选》第2卷,384页)。大力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努力造就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高层次专业化复合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这对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培养好一个高层次、专业化人才或复合化的通才,就可以带动一个人才群体。

目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数量众多的人才队伍是构建

现代化企业的当务之急。总的来说,公司在培养人才方面还刚刚起步,从公司现有的人才队伍的现状来看,无论是数量还是能力素质与现实需要都存在着很大差距。党委和各级党组织必须从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切实把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摆上日程,大力培养使用人才,切实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企业发展上来。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应坚持高起点、树立新观念和构建大格局

始终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的高起点。在人才队伍建设谋划规划、宏观指导上,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企业实际,认真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整体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要把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因素统筹起来,通盘考虑,注意抓住重点和急需人才工作,带动和促进整个队伍的壮大与发展。要长远规划、综合安排,根据长远需要与眼前需要、总体目标与阶段要求,对人才队伍怎么建设、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有什么要求,都应考虑得很周密、计划得很具体,确保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稳步推进。

牢固树立人才队伍建设的新观念。要树立人才队伍是和谐企业建设主力军的观念,把人才队伍的培养作为一项战略

任务来抓,以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带来的各种挑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要树立超前培养的观念,制定人才培养选拔的目标、任务,各级党组织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舍得在培养人才上出思路,下力气。要树立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切实把培养人、关心人、尊重人、理解统一起来,想方设法为那些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搭梯子、铺路子,使人才在公司里能才尽其用。要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和谐企业、学习型、现代化企业建设的总体规划,找准定位,明确思路,努力形成重点推进、协调发展、整体提高的局面,不断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各施所长,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形成整体合力。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完善教育体系,拓宽育才渠道,努力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机构学科专业齐全、课程体系完善、师资和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要根据选送院校培训的具体专业、目标和单位的实际需要,切实选送那些综合素质好、有发展后劲和培养前途的人才入读继续深造。要积极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譬如坚持开放式育才,建立专业化人才培养协助区,把教育资源用足、用活、用好,逐步使育才模式向基地化、正规化、现代化发展,真正成为人才成长的摇篮。

2、立足本职工作,加强岗位锻炼,充分发挥实践对人才队伍培养的基础作用。实践证明,本职岗位是人才成长最实际、最有效的舞台。一要强化在职学习,引导大家深入学习政治、历史、社会、哲学、管理、科技方面的知识,提高理性、辩证和创新思维能力。二要大力开展岗前培训活动,着力提高胜任本职工作的能力素质。三要注重实践提高,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增长才干,提高能力。特别是对那些有发展潜力的各类人才,要适时进行交叉任职和换岗锻炼,使其在工作实践中实现能力素质的综合提高。

3、坚持正确导向,凝聚吸引人才,不断强化人才自我提高的内在动力。一要坚持德才兼备、用人唯贤原则。什么是德才兼备的标准?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所说的德,既包括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上的表现,也包括思想道德品质上的状况;我们所说的才,既是指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也是指胜任岗位职责的才能。因此,用人必须选拔品行好和学问见识高的人,也就是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人;二要注重工作实绩。必须坚决破除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等观念,打破“身份框框”、“文凭框框”、“资历框框”,树立“从实绩看德才”的用人导向;三要注重群众言论。要充分征求征求群众的意见,善于借助群众的慧眼,破除唯心、唯贿、唯吹、唯上的“四唯”不正之风,真正把那些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三要注重发现、培养、宣传在本职岗位上奋发成才的典型,切实让优秀人才成长进步的步伐快起来。反之,对那种工作马虎、能力素质提高不快的,该调整的调整,该诫勉的诫勉。

4、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必要条件,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健康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要优化政策环境。注意增强政策法律的科学性、系统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不断健全人才队伍建设的法规制度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证。要优化人文环境。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教育活动,大力加强思想道德体系建设,使人才具有科学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素养。要优化成长环境。主动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要求,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交流、培训、服务等措施,不断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意识,努力营造重才爱才舆论氛围,积极为人的成长创造条件。

5、创新机制体制,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针对各类人才的特点,规范岗位分类和职责标准,建立多元化的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大力开发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手段;二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奖励制度和福利制度,积极探索劳动、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与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式和方法,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三要不断建立健全全方位培养机制,如

效能强化、配置优化的选人用人机制,氛围良好的引才聚才激励机制。

第三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总结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总结

发布单 市民政局 位:

生成时间: 201012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引 TZ011-0501-2010-0003

文 号: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号:

【收藏】

【推荐】

【打印】

【关闭】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总结

台州市民政局

台州开展社会工作实践相对较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相应滞后。但近几年,随着台州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社会工作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断成长,并逐步成为构建和谐台州、全面建设小康台州的重要依靠力量。

一、台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总体状况

经过几年的发展,台州在部分领域已经造就了一批初步掌握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正在向职业化和专业化方向迈进的社会工作人员。这些人员主要集中于台州市的各级民政部门、城市社区和义工、志愿者组织。台州市民政系统主要由市民政局、市辖9个县(市、区)民政局和各乡镇(街道)民政办组成,计有工作人员896人。台州目前共有城市社区155个(其中椒江区2个、黄岩区1个正在筹备中,尚未正常运行),专职社区工作者854人,兼职社区工作者206人;社会慈善、福利机构102个,工作人员600余人;县级及以上义工、志愿组织33个,固定工作人员62人,各类志愿组织注册社工28000余名。台州市近两年接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培训的人数有260人,其中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的16人,取得社会工作师资格的24人。

二、台州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做法

历经多年发展,在台州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社会工作者队伍也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主导,外部工作环境日益优越

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台州社会工作人才成长的行业环境与政策环境也越发优越。同时,在政府主导下,台州各社会部门的职能作用不断强化,社会事业得到了全面快速发展。以民政为例,目前台州已基本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制度为基础,临时救济为补充,各项救助制度相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以经常性社会捐助制度为基础,临时帮困送温暖活动为补充,社区服务相配套的社会扶助体系;以政策法规为保障、双拥共建为带动、深化改革为动力,国家抚恤与社会优待相结合的优抚安置工作体系等。民政事业的大发展,迫切需要大批熟悉社会政策、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专业人才投身其中,这也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现实依据。自2005年以来,台州以社区建设为抓手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成长提供了优良的政策环境。在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激励方面,也出台了诸多具体措施。如临海市的社区工作人员工资自2000年以来,已经由508元、608元、708元每月,提到了现在的平均年薪3.5万元(含奖金、社保);台州市已初步拟定社区工作人员的加薪制度,预计自2010年始社区主任、社区党委书记均可参加乡镇、街道基层公务员的选拔。

(二)多方协作,志愿社工队伍蓬勃发展

台州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工作队伍的努力,更离不开热衷于社会工作事业的社会各界群众。如今,志愿者已经成了台州社工队伍的最重要补充,发挥着越发重要的作用,成为台州社会工作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2003年台州慈善总会成立,至2004年,9县(市、区)已全部建立慈善总会,13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也逐步建立分会或联络员,已初步形成慈善网络。2006年5月28日台州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正式成立,志愿社工有了自己的组织。目前,台州在9个县(市、区)均建立了义工分会,各级社区志愿组织达724个,义工队伍总人数已发展到28000余人,各类义工服务队伍不断壮大。2009台州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4188次,参加人次达143695,有数十万群众享受了义工提供爱心服务。志愿社工队伍的建立与发展,已经成为台州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并与职业社会工作者队伍一道成为促进和谐的重要力量。

(三)搭建平台,帮助外来人口有声有色近年来,台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志愿社工队伍都有很大发展,并形成了较大的规模群体。从国际社会工作实践来看,帮助外来人口适应本地文化与社会生活,一直是社会工作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截止2006年6月,台州外来务工人员总量超150万,而且每年以19.64%的速率增加,通过搭建平台,社会工作者努力帮助规模庞大的外来人口融入台州社会,适应本地经济文化生活。如各县(市、区)在2006年以来纷纷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作为公安系统的下辖机构,为“新台州人”提供了一些帮助。一些帮助外来人口的民间性服务组织自2007年以来也相继出现,如2007年临海市成立的台州首家外来人口维权服务站,同年路桥区也成立了首家“新台州人”慈善医疗救助中心。

三、对台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对策

(一)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社会工作人才的准入制度。从学历教育、工作技能、方法等方面制定用人标准,社会工作岗位上岗人员需通过专业培训、专业教育或者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逐步建立持证(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上岗制度。

二是建立社会工作人才培训教育制度。对新进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入职培训,全面了解即将开始的工作。对所有在岗人员,必须按专业技术人员的有关管理规定,严格继续教育制度,建立培训档案,严格学习考勤与成绩考核,并将继续教育作为职务、职称、工资晋升的必要条件。

三是建立完备、明确的绩效考核体系。可参照新近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对全市社会工作岗位进行普查、分类、入级、定岗、定编,制定明确的岗位责任与工作任务说明,以此为依据建立完整的社会工作者绩效考核体系。最终目标是要在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完整的社会工作人才考核、晋升机制,逐步淘汰当下仅是参照公务员编制、事业单位编制进行管理,造成体系内人心不稳的机制。

四是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完善人才配套的薪资、福利体系和劳动法律关系。要根据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参照各地社会工作人才的岗位薪资标准,建立台州市社会工作人才相应的报酬体系,明确逐年增加工资待遇的规定,建立工资待遇自然增长机制。经过改革调整,最终要确保薪酬体系对内的公正性、对外的竞争性、对在岗员工的激励性、对成本的控制性,为社会工作系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二)逐步建立统筹发展机制 在部门协调方面,要确立民政部门在台州社会工作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以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建设为核心,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间运作、社工引领、志愿者服务、群众得益”的社会工作运行机制之下,逐步理顺政府各部门社会工作人才、志愿社会工作队伍、民营机构社会工作人才的关系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形成运转流畅、资源共享、和谐互动的人才工作机制。

在行业领域,可建立台州市的社会工作者协会、社会工作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业务培训、理论研讨、工作交流、行业监督、职称评定、工作考核等方面的作用,通过社会工作者协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进一步提高全市社会工作者的素质,增强社会工作者队伍的凝聚力。

在平衡城乡、区域差距方面,要建立合理的社会工作人才流动、调配、挂职锻炼等制度,制定向农村社区、后发展地区倾斜的人才政策,鼓励优秀人才进基层、进农村,逐步实现城乡、区域社会工作事业的协调发展。

(三)走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发展之路

在专业化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高校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招录更多具有社工专业教育背景的高校毕业生,使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人员不断充实到现有的社工队伍中;对已经取得社工资格而不在岗的人员,各单位要尽量安排他们到相应的岗位上工作,为其开展专业的社会工作创造条件。其它在岗人员鼓励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加强专业技能和素养。在职业化建设方面,要尽快确立社会工作者职位体系,在岗位调查分析基础上分类、分档、分级,在行业内实现“以岗定薪,以绩定奖,按劳取酬”。

在推动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化方面,一是要加强志愿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培育,构建职业社工与志愿社工队伍的联动机制。发挥社工的职业化、专业化优势,由社工发展、指导和联系志愿者,倡导志愿者爱心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努力克服志愿服务随意性大、缺乏专业训练、资源不足等缺陷,使志愿者更广泛、更深入地推进社会服务,营造人人参与、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要逐步形成开放式的社会工作体制,鼓励民营机构进入社会工作事业,吸纳民营机构中的专业社工人才。三是要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民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为社会工作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宣传造势,转变政府工作理念,促使各级部门重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今年以来,全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两个着力”大局和“幸福资阳”建设目标,积极探索,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现将半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了资阳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分别任组长和副组长,19个市级相关部门为成员,下设办公室于市民政局,局长兼办公室主任。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在1月份召开了全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制发了《全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2011年工作要点》,作了全面、具体的安排部署。在政府机构改革中,争取在市民政局设立了社会工作科,并增加了编制,市财政安排了试点经费12万元,并由财政出钱,面向社会聘用了2名社工专业大学生从事社工工作。召开了全市民政系统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周月霞同志亲自挂帅,专题研究、确定工作计划安排,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科室密切配合。促进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着力营造社工氛围

运用媒体、简报、网络平台宣传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做到了“报纸有文、电视有影、广播有声”,在市民政局网站上开辟了“社工专栏”和“社工博客”,编发了社工信息4期。编印了《资阳市社会工作、社工人才实践指导手册》1400余册,分发给市级各部门、各县(市、区)和参加2011年社工职业资格考试的培训班学员,在普及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传播社工精神,扩大社会影响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探索出台相关制度和政策

《资阳市2011年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点》,确定了“五大工作重点”,并明确了部门责任分工,制订了《资阳市2011年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宣传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向上级申报了社工人才评价、使用、激励机制,创新奖项。着手研究起草全市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社工岗位设置办法、社工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制度,积极探索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路子,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的轨道。依托社区试点建立10个社会工作示范岗,开展“1234567”活动。

(四)加大了考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

一是组织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下发了《关于组织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的通知》,发动社会工作者和全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参加考试。在4—5月份,举办了2期社工考前培训班,邀请了省民政干校、成都理工大学社会学系的专家、教授作辅导培训。全市共有512名社会工作者报名参加了全国2011年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其中409人报名参考助理社会工作师,103人报名参考社会工作师。

二是对全市社工职业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各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及本科以上毕业生和已经取得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资格的人员统计,准确掌握我市社工人才队伍状况。并同时下发了《资阳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工作的通知》,做好社工继续教育工作。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是加大社会工作宣传培训力度。计划在下半年举办一场由市委中心学习组(扩大)人员参加的 “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专题讲座,邀请全国著名社会学家、社会工作学家或中央党校的有关社会工作方面的专家教授作专场报告,提高升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的社会管理水平。

二是筹建社会工作者协会。开展社会工作者培训、行业规范和服务、维护社会工作者权益。

三是组织对外学习考察。组织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加快我市社工工作发展进程。

四是切实抓好《全市2011年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要点》确定的重点工作的落实,抓出成效。

二○一一年七月十三日

第四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报告

2014年,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综治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履行成员单位职责,坚持把民政工作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结合起来,在抓好本部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民政职能作用,围绕市“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大局开展工作,现将工作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综治工作责任体系

根据市委、市政府和市综治委的要求,我局始终把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局党委对综治工作高度重视,把综治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局工作规划,统筹安排。根据局领导班子调整,及时调整局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局长张炜为组长、局党委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处室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综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局督查办,明确局纪委书记为分管领导、一名副调研员协管、一名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做到了“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局领导把加强综合治理工作作为涉及全局的大事来看,经常性在的各类会议上强调综治工作。局领导班子以党委会或局长办公会形式每季度一次研究综治维稳工作,并作为一项制度来落实。年初,局领导与局属事业单位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将目标责任更进一步地明确和细化,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是本单位综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副职分管,坚持综治岗位“一岗双责”,严格落实综治工作“一票否决制”。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苗头,主要领导能靠前指挥,主动化解。做好综治工作部署和落实,年初印发《关于民政系统进一步加强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年中,定期由局督查办对综治工作进行督查,建立领导干部综治实绩档案,使综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做好民政系统内部管理,确保单位和谐稳定

民政部门管理和服务的对象众多,因此我局更加注重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治安防范等工作。一是加强单位内部管理。在综治工作中要求各单位全面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网格和工作制度,维护单位稳定。市民政系统共有18家事业单位,在编和编外职工共计有600多人,2014年全年局系统未发生刑事案件、违法犯罪,各单位班子成员没有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各单位未发生安全事故,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有力。二是加强普法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队伍素质。积极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各类培训,及时办理执法证件,不断规范执法行为。三是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参与街道社区各项活动,自觉接受所在地街道社区对单位的监督与管理,认真完成布置的各项综治任务。四是充分发挥了信访工作的“减压阀”作用。我局先后安排局领导接访活动37次,接访时间、名单和地点定期在市民政局网站进行公开公示,并及时上报局领导干部接访各类情况统计表。此项工作多次被市信访局通报表彰。在接访过程中,我局将信访工作责任层层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高效优质的完成信访事件的处理。在工作中紧抓“双重点”,及时化解矛盾。“双重点”即:重要时间节点和重点人群。我局在各个重要敏感时期,尤其是每年的“春节”、“两会”、“清明”等时段及各类民政政策调整和具体实施过程中,安排局领导做好重点接访、下访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在萌芽状态。

三、切实落实职责分工,创新发展社会管理服务

(一)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夯实社会管理基础。一是推进社区网格化建设。今年以来,我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通知》,同时,就网格化管理在基层落实情况开展了专项督查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于11月12日在包河区召开了高规格的全市社区建设暨网格化管理现场会,张庆军市长、程瀚副市长等市领导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我市社区建设及网格化管理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推进社区组织化建设。制定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指导意见》,目前全市登记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63个。稳妥开展减少管理层级试点。在包河区探索开展以区直管社区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成立了全市首个街道级社区—滨湖世纪社区。三是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有一半以上的社区建立了社区信息平台(含社区网站、QQ群、博客等),各区结合社区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社区“智能化便民服务亭”民生工程建设,2014年共建成200个服务亭。四是推进社区服务化建设。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在全省属首创编制完成《市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2014-2020)》。圆满完成2014年200个社区“老少活动家园”建设任务,项目绩效评价为优秀。在全市社区开展“幸福社区、温馨家园”服务品牌创建工作,全面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和居民幸福指数。五是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作用。我市普遍建立了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逐步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网格(楼宇)党支部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把居民自治作为基层民主的主要内容,纳入社区建设的重要考核指标。六是推进公共资源向社区下沉。要求各区按照《市社区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将人员下沉到社区,将经费投入到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中,并做好新建住宅区的社区管理和服务用房的专项验收。七是完善社会化参与机制。指导社区结合实际组建居民自治团体,动员社区成员广泛参与社区社会化管理服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建立共驻共建制度,各社区100%与辖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书。八是推进城乡标准化示范社区建设。今年4月,我局召开全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全面启动23个示范单位创建工作。并会同市财政局将390万元社区建设“以奖代补”资金拨付到各县(市)区、开发区,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二)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慈善事业。一是政策先行,引导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布局。依据区划调整调整《市养老设施布局规划》,“十二五”期间形成“9064”养老格局,即:90%居家养老,6%社区养老,4%机构养老。二是突出重点,构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平台。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市政府“18140”工程实施方案》,强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程建设,计划建设18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4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目前,在全市范围内已建设20个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07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建成并运营推动“2460”为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即“24小时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服务”。三是政府扶持,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健康发展。积极探索政府引导资助,社会力量兴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模式,出台了《市养老福利机构考核标准(试行)》,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机构,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对新、扩建床位的民办养老福利机构,给予一次性开办补助;对征地自建养老机构的,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对运营一年以上的养老机构,给予运营补助。四是创新模式,实现五保供养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我市组织实施“515敬老工程”共实施项目71个,实现乡镇全覆盖。市、县区、乡镇总投资2.25亿元,五保床位总数达14193张,其中新增10644张,占75%。全市集中供养能力由2007年8%提高到52%。五是孵化培育,推动专业社会组织进入养老服务。我市十分重视和培育发展专业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出台了登记管理和政策扶持等方面的措施,为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以及承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做准备。目前,全市已培育发展5家专业社工服务机构和3家养老服务中心,全部介入养老服务领域。六是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不断加强慈善组织建设。市慈善协会顺利完成换届工作。引导12家企业建立慈善基金会,县区慈善组织逐步完善。积极开展募捐救助活动,市慈善协会各项捐赠和项目总金额达6289.62万元。通过开展“元旦、春节送温暖”、“慈善情暖万家”、“慈善圆梦大学”等一系列活动和项目,支出善款865.02万元,发放爱心药品、物资价值人民币5200.45万元,约11305(户)人(不含雅安捐款)和980名贫困家庭的大学生得到了及时的帮助。较好地发挥了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的补充作用。

(三)孤儿保障制度日益完善,不断推进适度普惠型未成年人福利制度建设。一是孤儿保障范围逐步拓展。目前我市共有各类孤儿及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范围的困境儿童按照机构养育孤儿每人每月不低于1000元,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不低于600元的养育标准,实现了孤儿及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范围的困境儿童应保尽保有目标。二是稳步扩大保障范围,推进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建立。认真落实孤独保障政策,在一些问题上做出创新和突破,推进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体系建立。三是不断规范资金管理和发放程序,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提供平台和载体。新建、扩建、、、4个功能完善的社会(儿童)福利中心,基本满足孤残儿童集中供养需求。五是推进救助场所和未保中心建设。2014年我市在四个县各新建一个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场所。四县政府高度重视,在较短时间,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工程前期的各项工作,有力确保了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占地199亩土地,总建筑面积4000㎡,设200张床位,总造价660万元。该项目计划于2014年投入使用。届时将成为我市流浪未成年人生活救助和教育矫治的专门场所,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创建“平安”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边界沿线群众生活安定。年初,我局将平安边界建设作为重点工作进行专门部署,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三轮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的通知》,对边界线联检和创建平安边界建设提出要求,年中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人员确定,责任落实,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年底印发《关于开展2014全市平安边界创建工作考评的通知》,组织对县区进行考评。做到年初有布置、年中有活动、年底有考评。与毗邻市及市内毗邻县(区)间都签订了共建平安边界协议书,实现了市级界线和县级界线签订共建平安边界协议书全覆盖的目标。建立健全了边界管理的各项工作机制和边界纠纷应急处理方案。一年来,我们先后赴芜湖、滁州、淮南、安庆、六安等地开展创建互访活动,组织县(市)区对边界线巡查,认真组织边界线联检工作,全面完成20142条市级界线、3条市内县级界线的联检工作任务。通过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一年来没有发生因边界不清而引发恶性刑事案件、群体性械斗事件和集体上访事件,边界沿线群众生活安定,经济社会秩序稳定。

(五)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扶持和引导社会组织发展。

一是加大社会组织监督管理力度。落实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机关“双重负责、分级登记管理”体制,对于非法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开展敏感活动及涉外活动的情况等予以重点关注,及时查处。认真开展市级社会组织年检工作,年检结束后,依据有关规定开展了社会组织清理整顿工作。二是创制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政策。出台《市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办法(试行)》等社会服务“1+4”政策从社会组织的界定、放宽社会组织备案登记管理、政策推动社会组织发展、兑现财税奖补政策入手,创新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制定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指导意见》,重点培育发展社区服务类、社会事务类、文化体育类、慈善救助类、法律维权类等五类社区社会组织。三是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品牌建设,培育和组建了一批品牌行业协会(商会),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如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10月份承办了第三届中国餐饮产业大会,市龙虾协会今年承办了第十二届中国龙虾节。四是开展行业协会自律与诚信创建。要求全市行业协会要根据行业发展要求,制定行规行约并组织实施;要主动向社会公开信息,增加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力;要为会员、行业、社会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要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逐步实现行业协会自我运作、自聘人员、自理会务。五是指导行业协会商会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印发了管理制度示范文本,指导行业协会商会建立健全章程、民主选举、会员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财务、印章和文件、重大活动备案报告、信息披露、分支机构及法定代表人述职等系列管理制度,促进行业协会商会规范化建设。

第五篇: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2011年2月19日上午中央党校举行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当前,如何实现社会管理的创新,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也在从不同学科对社会管理创新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深刻理解社会管理内涵,找准切入点,才是关键。大力推进发展现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工作,是提高我省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

一、社会工作的定义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它帮助社会上的贫困者、老弱者、身心残障者和其他不幸者;预防和解决部分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不良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开展社区服务,完善社会功能,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和社会生活素质,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一致,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我国社会工作不仅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还包括移风易俗等社会改造方面的工作。

二、发展社会工作对于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意义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职业,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

社会工作的社会管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协调社会资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安全提供物质、心理支持,维护合法权益,减少社会不平等;二是提供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日常需求,促进人的能力发展,改善并增进人们的福祉;三是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帮助有困难人士解决问题,防止因问题激化而可能对社会秩序的冲击,降低社会问题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四是参与社区生活过程,组织并强化社区生活,恢复和加强社区与社会基层组织的功能,稳定社会基础;缓解人际关系紧张,防止各种人际冲突或社会冲突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五是通过政策倡导和服务传递,充当国家与个人、政府与社会连接的桥梁,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

胡锦涛总书记在2月19日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

由此可见,加大力度发展社会工作,促使社会工作职业化,加强社会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福建社会和谐、加快海西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对此,如何促使社会工作职业化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必将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明确中国社会工作面临的普遍问题,提出发展海西社会工作的建议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教育专业和社会职业,学界认为从1988年开始恢复和重建,至今经历了专业社会工作的恢复和拓展、社会工作实务和职业化探索、推进社会工作制度和体制建设等主要发展阶段,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职业领域尚未明确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职业,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大众熟悉的专门职业,社会工作者与律师、医生并称为三大热门职业,被誉为“社会工程师”或“社会医生”。目前我国主要的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包括:学校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老人社会工作、矫治社会工作、社会行政、社区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等。由于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角色具有“多重性”,我国理论界对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领域界定一直存在争议,从未得到清晰的界定。从实践角度看,由于我国的职业社会工作刚刚起步,与政府机构的关系定位仍未确定,造成了社会工作者身份的尴尬局面:一是把社会工作看成是民政工作的延伸,从而把社会工作“泛 民政工作化”;二是把社会工作视为自发的志愿帮困济贫行为。由此可见,职业领域定位不清不仅会造成社会工作者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社会工作的职能与其他部门重叠或工作覆盖面不到位、产生工作冲突等情况,既影响工作效率、浪费人力资源,又损害社会工作职业的权威性。

(二)工作模式单

一、工作机制不健全

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社会工作机构长期将其内部的人事管理工作视作一种准行政工作,缺乏科学管理意识,缺少对人力资源工作的全局性和战略性把握。具体表现在:一是人才战略决策机制不健全。不少社区和社会工作机构不能准确把握人才战略的理论实质和实现机制,无法适时依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科学的人才决策;二是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按需设岗、以岗定薪、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的新型用人制度,在实践上还未能在社会工作人事管理中真正建立;三是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社会工作者考核中,难以准确把握量与质的关系,既重数量又重质量的双重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尚未完善;四是薪酬管理机制不健全。社会工作者整体薪酬水平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通过薪酬竞争优势引进优秀人才为社会工作服务,更难以维系现有社会工作者队伍的稳定;五是社会工作者培养培训机制不健全。社会工作业务量繁杂,社会工作机构不能及时安排员工参加继续教育等方式的培训;六是激励机制不健全。重视物质激励、工资激励的多,而对精神激励、社区组织文化建设和人才环境的优化重视不够。

(三)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尚未完善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重要保证,它不仅关系到社会工作发展水平的高低,而且对其能否持之以恒深人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国家劳动保障部颁布的《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仅仅是关于社会工作岗位要求的技术标准,仅限于部门规章,还未上升到国家法律法规地位,其权威性可想而知。同时,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标准》的实施缺乏相关部门的共识和配合。由于没有相关部门共同签署文件来推动社会工作职业化,导致执行《国家职业标准》变成了一场没有对象的“宣战”。

当前,我省正处于如火如荼的海西建设过程中,如何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对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因此,我省社会工作职业化建设应根据社会的需求,加强特色塑造和专业宣传,增强人们对社会工作的认识,寻求政府与社会的广泛支持,使其得到更大的发展。有鉴于此,对我省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问题谨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明确社会工作的职业领域

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首要的任务是要明确社会工作的职业领域。目前这个任务应由政府、专业协会以及社会工作机构三个层次的管理体系共同承担。首先,政府是社会工作职业领域合法地位的确认者。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来确定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领域、职业地位和职业标准,为这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权威性的基础。同时在相关法律基础之上,有关部门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出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其次,社会工作专业协会是社会工作职业领域界定的指导者。专业协会除了有义务和责任保障社会工作者享有相应的权利之外,还要担负起制定职业守则、职业操行、颁发职业证照等职责,把社会工作的职业领域界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再次,社会工作机构是提高社会工作职业领域认同度的践行者。社会工作机构要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工作,要把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吸引并保留到机构中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社会工作机构应通过各种管理手段使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相互关系达到最佳状态,最大限度地释放社会工作者潜在的能力,使其产生职业成就感,更加积极地投人工作,以提高民众对社会工作的重视和职业认同度。

(二)健全社会工作机构的管理体制

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社会工作机构应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人事管理方面,要大力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把优秀人才推选到合适的岗位上;在考核评价方面,改革现有的政绩评价制度,以工作业绩、工作能力、专业知识、工作态度、合作精神等方面为主要考核内容,建立科学的社会工作者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实施绩效管理,从而激励社会工作者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薪酬方面,制定从事社会工作类专业技术人员政府指导标准价位下的协议薪酬制。参照香港经验,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薪酬待遇不低于同等条件的国家公务员;在培训方面,着力发展社工教育,通过优化教材、选派优秀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在岗的社会工作者及管理者进行系统的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在激励方面,除采取物质激励的之外,还应采用职位轮调、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提供参与决策过程的机会、完善考核升迁制度、为社会工作者提供培训发展机会以及组织文化娱乐活动等方式增加他们的职业满意度,使其安心积极地工作。

(三)完善社会工作的法律制度体系

法律制度建设应是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重点。具体来说,一是为适应当前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制定一部类似《教师法》的《社会工作者法》,从法律上确定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社会工作立法,不仅是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要求,也是人事部在社会工作行业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重要条件。民政部及其有关部门要在今后的相关立法中增加有关社会工作的内容,引导社会福利机构、社会事务机构和民间组织团体开展社会工作,逐步从法律上规范社会工作职业的发展。二是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制定职业资格标准,以及能力要素条件和行业准人资格制度,建立岗位技能考试实施办法和考核认定制度。可选择若干地区先行试点,由地方政府制定条例或相关政策对社会工作进行职业定位,比如核定编制、划分职称等级、明确待遇等,以促进社会工作职业定位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整合社会资源以扩大社会工作的辐射面

整合社会资源,意味着社会工作者并非单兵作战,而是和其他的社会机构与专业人员结成联盟共同来帮助案主。社会工作者有时承担的不仅是直接提供辅导或治疗,还需要扮演个案管理者的角色。个案管理就是协调和管理与案主相关的各种社会服务提供者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一种联盟共同帮助案主解决问题。现实中,弱势群体通常需要全面的服务与资源,如医疗、教育、住宿、就业等等。由于案主多方面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很难靠一己之力来完成工作任务,需要联系各种资源,才能把最好的服务传递给案主。由社会工作者来承担个案管理的角色,协调各种社会资源之间的关系,共同讨论个案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不仅可以有效地协助案主获得所需的资源,避免服务的缺失和重复而且可以培养社会工作者协调社会资源的能力,使社会工作者自身的职业辐射面得到相应的扩展。我们应该认识到,整合现有社会资源对案主提供帮助可以有效弘扬社会工作宗旨,对提高社会工作职业的认同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总结

社会工作专业作为“舶来品”,在很多地方仍不成熟,但笔者认为,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不应该因其不成熟而忽视它,而更应该重视它,发展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工作的知名度和社会认可度,完善相关法律,使社会工作的发展有坚实的后盾,积极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促进社工专业队伍的壮大发展,同时借鉴外国及我国香港、台湾两省的先进经验,立足省情,加快脚步促使社会工作本土化和职业化,使其成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化的中坚力量,为推动我省海西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下载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和途径(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义和途径(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2016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查报告一、2016年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回顾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我们逐步走出了'党政主导......

    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5篇范文

    大力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2010-06-13 09:27:46 来源: 人民网(北京)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党的十七大......

    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5则范文

    加快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打牢和谐社会的人才基础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在为......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

    黑龙江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黑龙江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09—2020年) 中国的社会工作在20世纪80年代有了实质性的发展,然而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却始终存在发育迟缓问题。近几年,一些省市积极探......

    关于社会工作和社会人才队伍建设几点思考

    关于社会工作和社会人才队伍建设几点思考WWW.WJGQT.ORG 作者:团区委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05 更新时间:2007-6-12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提纲

    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提纲 一、全面调研提纲 1、基本情况。各地级市和各部门社会工作发展现状;社会管理体制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主要经验;社会工作人才的分布......

    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专门职业。社会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