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居民收入分析报告
七星关区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 分析评估报告
国家统计局七星关调查队 2018.1 七星关区2017年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稳步上升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日趋改善
2017年是七星关区决战脱贫攻坚关键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七星关区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调整,全面落实国家各项惠民政策,实现了经济平稳发展,城乡居民收入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17年七星关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29元,同比增长8.8%,增幅全市排名第四,在18个城区方阵中增速排名第十七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11元,同比增长10.1%,增幅全市排名第六,在18个城区方阵中增速排名第六名。一、七星关区城乡居民收入构成情况
如图1,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4105元,同比增长7.48%,带动可支配收入增长3.7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7009元,同比增长1.81%,带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4个百分点;财产净收入2510元,同比增长56.55%,带动可支配收入增长3.4个百分点;转移净收入5405元,同比增长6.6%,带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收入主要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一是得益于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按季度考核,每季度发放部分考核奖。二是七星关区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250元增加到1600元,提高了350元,对于非全日制用工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每小时13元,调整为每小时17元。三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个体和私营企业用工逐年增加,员工工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
图1
如图2,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253元,同比增长24.62%,带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0.7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2728元,同比下降8.38%,拉低可支配收入3.1个百分点;财产净收入15元,带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2个百分点;转移净收入1615元,同比增长2.3%,带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3个百分点。农村工资性收入增幅较高,经营性收入下滑一方面是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农业种植减少,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种植转移到非农务工,从而导致农村工资性收入增加而经营性收入下滑。另一方面受生猪市场的影响,生猪价格下降也是导致农村经营性收入下滑的重要原因。
图2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 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数据资料显示:2017年七星关区城乡居民人居可支配收入比为3.2,同比下降0.2。在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农村创新脱贫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居民收入亦明显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加快了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三、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快速增长,消费结构不断优化 如图3,城镇居民现金消费支出为13988元,同比增长11.6%。食品烟酒消费占比36.2%,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衣着消费占比8.6%,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居住消费占比18.5%,同比下降3.7个百分点。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占比7.8%,同比增加1.5个百分点。交通通信消费占比10%,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占比11.6%,同比不变。医疗保健消费占比4.3%,同比增加0.3个百分点。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占比3%,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在对基本生活物质的需求达到一定程度后趋于平缓,转而追逐更加丰富多样的精神文化生活。
图3
如图4,农村居民现金消费支出为7939元,同比增长24.8%。食品烟酒消费占比31.1%,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衣着消费占比6.1%,同比减少0.2个百分点。居住消费占比21.1%,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占比6%,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交通通信消费占比10.7%,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占比17.7%,同比增加5.5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消费占比9.5%,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其他用品及服务消费占比1.3%,同比不变。农村居民在物质条件日益充足的情况下,逐渐对健康、子女的教育及其他投入了更多,体现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最求高品质生活的要求。
图4
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健增长的宏观因素
2017年度全区生产总值初步测算为372.1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预计增加值65.9亿元,同比增长6.6%;第二产业预计增加值118.3亿元,同比增长10.8%;第三产业预计增加值 187.9亿元,同比增长15.4%。
(一)工业生产:1-12月,48家规模2000万以上的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34.7亿元,同比增长11.6%。主要产品卷烟207.5亿支,同比下降1.2%;发电量1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原煤4.5万吨,同比下降26.3%;水泥176.5万吨,同比增长25.2%;白酒3401.6千升,同比下降3.73%;平板玻璃1125.9万重量箱,同比增长54.1%。
(二)财政收支:1-12月,区财政总收入完成96.02亿元,同比增长7.9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7.64亿元,同比增长8.8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5亿元,同比增长5.26%;财政总支出92.03亿元,同比增长14.88%。
(三)金融业发展:1-12月,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745.4亿元,同比增长21.8%,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411.3亿元,同比增长6.5%。税收收入68.33亿元,同比增长6.06%。
(四)社会零售消费:1-12月份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放缓。至12月底,完成批发零售营业额217.9亿元,同比增长20.1%;完成零售业营业额额131.1亿元,增速为16.7%;完成住宿业营业额2.9亿元,同比增长15.1%;完成餐饮业营业额11.7亿元,同比增长24.7%。
(五)固定资产投资:1-12月,全区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3.5亿元,同比增长21.3%。
综合以上各项经济指标数据绝对值和增长幅度来看,2017年度全区经济运行良好,发展速度持续有力。
五、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健增长的微观因素
(一)异地扶贫搬迁。2017年七星关区易地扶贫搬迁给予贫困户人均2万元(非贫困户人均1.2万元)的建房补助和1.5万元的拆除旧房奖励。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安置当年免收搬迁户自来水、用电开户费和有线电视收视开户费,安置后前5年免收物业费。对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对象,区政府建立“一金三平台”,“一金”指的是易地扶贫搬迁创业资金,“三平台”就是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就业岗位信息平台、后续跟踪服务平台。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2017年七星关对25度以上的坡耕地纳入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支持,进行退耕还林。不能退耕的土地,通过土地流转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发展企业进行农业产业开发,或者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经营,暂时不能流转的土地交由村集体在政府引导下流转经营。对养殖和种植业进行补助最高100万元,经果林按照规范化种植要求,当年新增集中连片种植100亩至300亩的,按照每亩300元补助,新增300亩以上的,按照每亩500元补助。中药材按照规范化种植要求,当年新增集中连片种植100亩至300亩的,按照每亩300元补助,新增300亩以上或者种子种苗育繁基地30亩以上的,按照每亩600元补助。加快推进油用牡丹、特色经果林、玫瑰+大健康产业项目及其他农业产业融合、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全市建成320个农业产业园区。
(三)棚户区改造。2017年七星关区涉及11个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碧海片区城镇棚户区、双井市片区城镇棚户区、茶亭片区城镇棚户区等,总改造户数28899套,全部采取货币化安置。
(四)低保标准提高。2017年城市低保标准由2016年的545元/月提高到60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由2016年的3132元/年提高到3612元/年,有效的提高困难群众生活水平。
六、关于进一步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居民增收。大力发展个体经营和小微企业,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减免税费,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办好市民、农民讲习所,鼓励居民开展经营性创业投资,重点扶持、引导中低收入者自助创业,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引导、优化民间投资环境,让更多的普通居民有从事个体或私营经营的积极性,这不仅可以提高经营性收入,也可以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居民就业。
(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工资增长机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注重效率、维护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初次分配要注重效率,创造机会公平的竞争环境,维护“劳动创造收入”的主体地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同时要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尤其是采取有力措施缩小七星关区工资性收入与全省的差距。
(三)着力解决低收入家庭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的根本,提高城镇低收入居民家庭就业率,对提高城镇低收入居民的收入至关重要。同时要根据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物价变化及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四)加快现代工业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内部结构。按照区域布局、板块推进的要求,加强对农业主导产业的规划和指导;依托七星关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经济,进一步加大中药材、牡丹、天麻、烤烟、食用菌等特色经济产业的开发和支持,优化品种结构,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农村服务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扶持乡镇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合理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健全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社会救济和农户互助制度等;扩大农村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养老、医疗参合参保率,扎实做好低保、五保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统筹发展城乡教育卫生文化事业,推进城乡教育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医疗卫生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国家统计局七星关调查队
2018年1月29日
第二篇: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浅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摘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既是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今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并予以妥善解决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在论述阐述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意义后,着重从纵向差距,横向差距和基尼系数等方 面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关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差距;收入差距;基尼系数;社会公平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加,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由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不断变化和收入渠道的不断拓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虽经多次曲折但总体态势是不断扩大的。
1、纵向差距
纵向差距包括绝对收人差距和相对收入差距。绝对收入差距和相对收入差距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都可以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指标。
教据来潭:《中国统计年鉴2007》...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1980年一2006年间,随着经济的增长,我国城乡居民的收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l980年的47...6元上升到2006年的11759.5元,绝对额增长11281.9元,增长了大约24.62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1980年的l91.3元上升到2006年的3587.0元,绝对额增长3395.7元,增长了大约l8.75倍,相对于城镇
来说,增长明显缓慢得多。再从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数据来看,我们发现,从1980年到2006年这27年问。绝对差距从1980年的286.3元上升到2006年的8172元,增长了大约28.54 倍;相对差距从1980年的2.5O倍上升到205年的3.28 倍,虽然农村改革开始后这一比例有所降低,在1985年达到最小值1.86,但进入2O世纪9O年代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又有扩大,近年来更是呈现加速扩大的态势,到2006年更是达到了3.28,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不到1.5的水平。
2、横 向差距
数据来源:根括《中国境计年鉴 2007》数据 整理计算 .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各地区间城乡差距最大的是贵州省,城乡居民收入比达4.59,城乡差距最小的是上海,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6,两个省(市)份的城乡差距值的比为2.O3。同时,我们可以发现,东、中、西部地区城乡差距的差异也比较明显,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包括天津、北京、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上海、海南、河北十省市,其城乡收入差距比相对较小,平均为2.63;而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包括新疆、宁夏、西藏、陕西、内蒙古、青海、甘肃、四JIl、重庆、云南、广西、贵州十二个省市,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比平均为3。77;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江西、安徽、湖南,湖北六省,收入比为3.03,介于东西部之间。
3、基尼系数
数据来源:1980-2 004年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教据库’.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基尼系数由1980 年的0.1813增加到20 06年的0.321,4扩大了77.96%,农村从1978年的0.2124增加到2006年的0.3561,扩大了67.66%,..而全国的基尼系数则从0.298增加到了0.47,也扩大了57.72%。从数值上看,我国早在1987年就突破了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化,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城镇及农村的收入差距必将进一步的扩大。[1]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主要原因探究
1、不统一的户籍制度和不平等的就业政策。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分割体制,中国人从一出生起就注定了今后的人生中将有不同的福利待遇,出生在城市的人生来就比出生在农村的人条件优越,这种差异和不平等导致种种特权愈演愈烈。众多的分析都认为,正是由于户籍制度等体制性障碍,造成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大中城市直接动用行政手段来限制农民工进入城市就业,或从事较好行业、工种的工作,人为地阻碍了人口和劳动力在不同地区间的合理流动,使得城乡之间出现了两个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两种不同的工资率、两种不同的福利性收入、两种不同的就业政策。这就造成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由于户口性质不同,许多市民能享受的待遇农民都无法享受,即使长期在城里生活、务工的农民,也难以取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这种由户口的不平等性所带来的待遇上的不平等,特别是由农村户口所受到的限制性规定,严重
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已经转移到城里的农民工也只能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而存在,这一切都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难以缩小。[2]
2、城乡改革不平衡也制约了农村的发展,拉大了城乡的发展差距。众多研究都指出,我国2O世纪70年代末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曾缩小了城乡收入的差距,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在8O年代中期由农村转向城市,农村改革从1984年起就明显不再有强力推进,并逐渐滞后于城市改革,在城乡分割的体制下,城市发展获得了优于农村的政策支持平台,也为主要基于城市利益的权衡来取舍改革的重点和路径提供了便利。随着国家政策对城市改革的倾斜和集中,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农村发展相形见细,城乡收入差距日渐扩大。尤其是农村土地产权不完善,限制了农民手中土地的补偿、就业、社会保障的完善,甚至导致城市政府可以按照机会主义的原则,灵活取舍对计划和市场手段的运用,.为资源加快向城市集中增开了~道闸门。使得农民成为了城市改革的廉价成本承担者和利益受损者,造成了不仅仅是城乡收入差距甚至于是部分农民的生存危机。
二、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政策建议
1、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一方面要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使农业向现代农业、高附加值农业、市场农业和二三产业转化;另一方面要增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传授科学技术和增产门路,提高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从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此外,还要加大对农业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等政策措施。
2、统一城乡财税制度
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政策和现代税收政策,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一城乡税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统一城乡财政加大农业投入,应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原则,逐步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支持的力度,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和购买力,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并逐步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3]
3、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非均衡发展,使得社会保障待遇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分配很不公平因此,应通过建立全社会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把农民纳入整个社会保障制度范
围,特别是在农民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方面,要积极探索农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排除农村居民的后顾之忧。
4、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各种分配制度
通过政府的强制性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改变不合理的制度设置,体现社会公正的原则。继续深化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收入分配机制。具体而言,对于农村来说,应该缩减基层组织的冗员,规范农村税费,减轻农民负担;对于企业来说,要探索职工绩效和劳动分红等模式,积极试行企业领导人、科技骨干年薪制和股权分配制度。同时,逐步取消户籍制度的限制,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加快中国的城市化过程[5]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近年来已经成为了国家高度重视,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个社会问题不可能一时半刻,一两年就可以解决。但是只要我们国家在方向上把握住了这个问题,再加上社会各界人士献言建策,人民的奋发向上的努力,全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水平一定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1]陈云.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演变及“十一五”趋势分析[J].经济经纬,2008 [2]李锦.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制度解析与矫正l-J].知识经济2008,[3]张晶.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 [4]王敏玉.缩小收入差距。构建和谐社会[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5]牛苏林.和谐发展要重视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刀.学习论坛,..2007
第三篇: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差异比较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浙江省农村居民收入差异比较分析
作者:胡 鹏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9期
[摘要]居民收入分配差异一直是经济学家和社会改革者关心的一个话题,文章使用浙江省2000~2003年农村居民家庭按人均纯收入等级分组的收入数据对浙江省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及收入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浙江省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拉大的趋势。
[关键词]收入;差异;结构;比较
[中图分类号]F213.4
[文献标识码]A
第四篇:城乡居民收入现状分析和影响
城乡居民收入现状分析和影响
根据假期调查发现,城县与乡村的收入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会影响到经济的增长,不利于全国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拉大,会导致发展极不平衡。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大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来
(一)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
城乡人均收入比为2:1,1995年为2.72:1,2001年为2.92:1,2003年进一步扩大为3.23:1,2005年约为3.22:1.这不仅仅是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仅从我们所居住的城乡而言,这也是一直存在的问题。
(二)从基尼系数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程度严重失衡。1978年前我国城乡
居民收入的综合基尼系数约在0.20~0.24之间。但此后城乡居民收入的综合基尼系数开始拉大……
(三)从城乡居民人就生活消费支出来看,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拉大,也表明收
入差距的扩大。
(四)从恩格尔系数看,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距很大。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拉大。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较快,与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逐渐接近,但是在90年代中后期,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的速度比农村居民更快一些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差距逐渐拉大,高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
我县附近的居民收入现状总体也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我县发展缓慢。
那引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
第五篇:居民收入分配个案调查分析
居民收入分配个案调查分析
---关于农村的经济调查 信息学院 :2011级
社会实践时间 :2013.08.01—08.10
社会实践地点:河北省保定市唐县十八渡村
改革开放以来,保定市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广大农民的人均收入也随之增加,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农村居民收入来源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进而引起其分配方案的变动。为了深入了解社会发展带给农民的巨大效益及生活条件的深远影响,我利用暑假的机会对我的家乡---保定市唐县十八渡村的居民收入分配个案进行了一番调查与分析。
唐县十八渡村是保定市东部的一个偏远落后的村落,全村总面积达4000亩,其中耕地700余亩,三千多人,最令村民引以为傲的是它位于太行山脉,恒山脚下,通天河末端,西大洋水库最西头,且这里坐落的一座座山峰为这里的农家人提供了不少的乐趣。
本次调查以本村中我的家庭及我熟悉的人或家庭为主进行调查,并以其它村民为辅助调查对象,以个人访谈方式进行调查。此次调查历时7天,调查了居民40余户,年龄从20岁到75岁。在被访者中,新婚夫妇占30%,中年夫妇占60%,老年占10%。被访者的性别、年龄及家庭等各项指标的分布基本符合本村居民的总体状况。因此,这次调查的样本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代表性。
在此次调查中,当问到“您对您收入的来源及多少满意吗”时,绝大多数村民表示不满。原来村民的收入主要源于三个方面:务农、打工和捕鱼。只有极少数的村民具有固定工作,且绝大部分已搬迁出去或者在工作的地方另外购置了新房。而务农和捕鱼的主要负责人均为留守在家的老人及小孩,由于本村的人均耕地面积稀少,此种来源方式仅能为家庭带来两三千的收入,仅能满足留守老人、小孩的日常生活费用,因此打工成为了本村大多数村民的主要收入。此种工作不但工作机会少,而且安全系数及工资到位情况不能得到保障。绝大多数村民的年平均家庭收入仅为两三万元。这种收入境况使得村民的年收入得不到稳定的保障,进而影响村民的生活水平。
在调查过程中还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可以看出村民对待生活及金钱的关系态度,就是“在生活中您是如何分配您的家庭收入的”。在所有被访者中,绝大多数村民选择把家庭的年收入中的70%存入银行而30%则用于日常生活和节假日的费用。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勤俭节约、节衣缩食,为家庭的收入而尽力的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当问到他们“存入银行的钱有什么打算”时,村民们无一例外的把家庭收入的40%用于孩子的学习费用,40%则用于孩子未来结婚、房子等的费用,而剩下的20%则作为活期资金补贴生活费用,另外医疗、养老虽然是村民们众多花销中的两项,但大多数村民却表示并没有留出部分资金作为固定储蓄来以备不时之需,因此生病成为了居民生活的最大隐患。
在本次调查完毕后,通过对此次调查的分析,我发现:近几年来,由于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实施,我村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年胜一年,对资料深入分析发现村民们推陈出新,一改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模式,发展多项经营的商品农业,另外农民思想也发生了改变,不再固守土地,离乡务工也推动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虽然粮食产量不能带给农民很大的经济效益,渔业发展也只能带给农民些微的收入,但由于消费水平低,两种经济收入还是能使村民支付部分生活费用。
农民增加收入的另一个主要途径是外出务工。据××年年统计,本村长年外出务工劳动力高达300人,约占总人口7.5%,从调查情况来看,外出务工劳动力每年为家庭增收平均两万元左右,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保障。
在本村村民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弱势。当前农民的消费开支负担仍然过重,据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支出于农业生产、医疗费、学费等,由于农业生产数据的价格有较大程度的增长,农业生产的费用仍然要占农民收入相当大的比例;另外是医疗费用的支出,农民一旦生病住院,医疗费用支出比重就大幅度上升,尤其是主要劳动力生病后,致使该家庭劳动力缺乏,常常很快就会返贫。
另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虽然乡党委、政府加大了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主要体现在文化科学素质和观念意识等方面,影响了劳动力的转移,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只能做苦力和劳动密度高的行业,未能以劳动力产生带动价值,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优势不能显现。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化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中心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非凡,“农业兴,农村富;农业稳,农村稳”。可见“三农”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紧迫而繁重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对于十八渡村来说,要实现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化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抓好农民的增收、农业增效,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和新举措,采取综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转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这样做:
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人有我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产业结构,不能盲目跟随,形成“人优我特”的格局,促进农业增收;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强化宣传,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管道,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强化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对于农民的消费水平,确实有待提高:努力增强村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居民后顾之忧,提高消费水平;加强小城镇建设,拓宽农民居民的消费空间;减轻居民教育、医疗支出负担,促进热点消费健康发展;完善并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理顺收入分配关系。
此次调查,让我深入了解了老百姓的快乐与忧愁,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村民与政府共同努力,共同建设美丽新农村,让大家共享社会发展的美好果实!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个案调查研究》调查问卷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的年龄是()
A.20-30B.30-40C.40-50D.50以上
3.您家庭去年的月平均收入为()
A.500元以下B.500-2000元C.2000-4000元D.4000-10000元E.10000元以上
4.您觉得您所在地区上半年的物价波动是否较大()
A.是B.否
5.您家庭的消费占收入的比例是怎样的()
A.不到三分之一B.三分之一C.二分之一D.超过二分之一
6.您的收入来源是()(可多选)
A.打工B.务农C.正式职工工资D.其它
7.您认为近年来您家庭的生活过得()
A.越来越好B.略有好转C.没什么变化D.越来越差
8.食品及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占您家庭收入的百分比()
A.10-30B.30-40C.40-50D.50以上
9.您的文化消费有哪些(可多选)()
A.旅游消费B.购买书籍、音像制品C.农村居民自由组织活动消费
D.其他
10.从目前的收入情况来看,如果您有余钱的话,您倾向于下面哪个方面(可多选)()
A.购房建房B.生活消费C.储蓄D.服务性消费
11.您家庭每个月收入支出最多的是在哪个方面()
A.食品及生活必需品B.教育及自身进修消费C.文化消费D.购买保险E.医疗消费F.其他
12.您家当前医疗保险方面是否有保障()
A.完全没有B.有部分比如所在地政府会提供一些保障C.有保障
D.不清楚
13.对现在的收入情况是否满意()
A.非常满意B.满意C.一般D.不满意E.非常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