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单位节能降耗高效管理机制
建立机关单位节能降耗高效管理机制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新时期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要建设节约型机关。建设节约型机关,是机关后勤工作部门----机关事务管理局当前要抓好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机关事务工作者,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政府机构节约资源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是加强政府机构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机关事务管理局带头抓好资源节约工作,对于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成本,密切干群关系,树立良好形象,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机关资源消费的现状
近几年,我县很重视对各级机关部门节约资源方面的管理工作:办公室的“长明灯”、“白昼灯”不见了,冬天尽量不开空调,夏天空调不低于26摄氏度,减少公务接待等等。绝大部分的机关干部都有着极高的节约意识,但仍有少数的“双面人”:上班时,宽宽大大的办公桌,一排照明灯,大功率空调保持着常温,电脑、打印机随时处于待机状态,有时电脑开机连续几天“忘了关”;更有甚者,为了下午上班凉快点,上午上班时也“忘了”关空调。而一旦回到家时就像换了一个人,随手关灯,一水多用,少用空调,合看电视等等。此种现象在党政机关,部门、单位时有发现。近几年来,我国政府行政管理费用的快速增长令人担忧。从1986年到2005年我国人均负担的年度行政管理费用由20.5元到498元,增长23倍,而同期人均gdp增长14.6倍。
二、机关资源消费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造成党政机关浪费的原因有多方面:
一是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增长迅猛,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日益提高,铺张浪费之风日益趋盛,党政机关并非真空,也难以避免,遭受影响;
二是机关工作人员节约意识淡薄。个别机关干部职工认为反正是公家的财物,“不用白不用,不花白不花”,浪费与否和自己无关,何必“自找苦吃,对不起自己”,缺乏爱单位如家的美德,就更谈不上节约意识;
三是机关内部疏于管理。有的单位没有完善的物资管理规章制度,即使有也很少涉及到资源节约方面的内容,而在管理上又很不到位,所以造成资源管理上的漏洞;
四是相关制度还不健全。目前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做保障,相关制度还不健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薄弱环节。
三、建设节约型机关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当前,创建节约型机关,应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加强宣传培养自觉节约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建设节约型机关,关键是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上要树立勤俭节约、勤俭建国、勤俭办公的自觉意识。要认真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机关的政策规定,广泛宣传创建节约型机关的重要意义,教育干部职工把节约资源当作促进社会发展、建设文明机关、提高个人素质的大事来对待,坚决克服“家大业大、浪费没啥”的错误思想,树立艰苦创业处处节约的节俭意识。要倡导各级机关、事业单位要采取多种手段,深入开展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教育,倡导艰苦创业、厉行节约、善用资源、珍惜民力,反对不计成本、大手大脚、随意浪费,坚决纠正比排场、摆阔气、挥霍浪费的行为;要教育全体机关工作人员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珍惜公物的良好习惯,做资源节约的表率,让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党政机关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要把创建节约型机关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和巩固成果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在机关工作人员中逐渐培养起节约意识和节约习惯,努力营造资源节约的良好氛围,形成崇尚节约的良好风气。
(二)认真学习普及节约科技知识
创建节约型机关,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政府机关要针对本单位需要消耗的资源类别,积极引进先进技术,降低资源的用量。有条件的地区,应努力开发和运用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源。要大力推广和使用节约能源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采用节能型照明、供热、空调设备和系统,积极开发废物利用或再生资源利用的技术,对耗能高和污染环境的设备、电器、车辆要改造或淘汰。通过剪报、黑板报等各种宣传方式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各种节能科技知识,如用普通管径的自来水清洗车辆,比用高压水龙头直接冲洗车辆要节俭;绿地养护,采取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比用自来水管涌灌更能节省水资源;推广各地节能先进经验,如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车管处的司机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减少“两急”(即:减少急刹车、急加速),做到“两少”(即:尽量减少后备箱重量、尽量少用空调)等,是安全行驶,节约用油的好方法。进一步加快政府机关内部的信息网络建设,努力推行网上办公,早日全面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机关的工作效率;要进一步加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网上教育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信息。
第二篇:建立有效地教学管理机制
建立有效地教学管理机制
推进我校素质教育
降河流中学
一、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
1、办学思想:
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确立我校办学思想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学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受教育者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而且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能力。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德育是核心,一切工作服务于教学工作。
2、办学目标:
(1)近期目标:把我校办成全县先进学校。校园环境整洁、舒适,硬件设施达到市级标准,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全县农村中学前列。
(2)远期目标:把我校办成我县一流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一流,师资队伍一流,教育教研一流,教育教学质量一流,并在素质教育方面创出特色。
二、建立规范有序、科学的学校管理机制
人是管理的核心,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挖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尤其在新世纪里教学管理更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和时代的发展要求,建立了科学、规范、有序的教学管理机制。
1、逐步建立校务公开制度,使学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学校的大事、要事的决策,严格按照依法治校的原则,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民主参与意识,发挥教代会议事参政的作用,发挥党支部监督保证作用。实行学校重大事项向全体教职工通报制度,形成了依法行政、依法治校的良好氛围。
2、健全完善学校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学校从依法治校、依法治教,提高教育水准、提高教学质量出发,健全完善学校规章制度,逐步修订、健全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包括学校内部改革、教职工职责和考核、班主任工作职责与考核、教研组年级组工作职责与考核等等,形成了职责到岗,责任到人,分层量化,科学考核的机制。深化学校内部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转换了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建立学生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学生行为,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学校从学生的实际和学校的发展出发,制定了《降河流中学学生须知》,确定了校训、校风、学风,设立了 制度、规则、条例和要求,全方位全过程规范学生的学习、生活。强化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与训练,开展了行为规范示范员与示范班的评比以及“规范学生行为,创建“ 文明校园”的活动。培养学生文明习惯。对行为不良学生,采取学校领导人员结对帮教措施。学校还制订了期中,期末学生成绩优胜奖、进步奖评选制度。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狠抓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以有序管理为基础,常规管理是有序管理的根本。因此教学常规管理必须常抓不懈,必须科学规范,同时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管理,特别注重课堂教学环节,重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1、制订各年级学科教学责任目标。学校根据起始年级实际情况,以合格率为总目标,优秀率为主目标,遵循“抓两头,促中间”的指导思想,在提高合格率的基础上提高优秀率,使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落实基础和能力双差学生的帮教措施,做好补缺补差工作。
2、狠抓教学全过程管理中的检查和指导。
(1)对教师的“备、上、改”检查和管理,学校规定两次定期,两次不定时的检查。给教师修订适应素质教育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的评价指标要求。在检查和评比中,发现问题,及时分析解决、及时指导,发现好的及时总结表扬,鼓励教师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对平时考查和期中期末考试,管理严格有序规范。特别注重每个阶段,每次考试的质量分析,了解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掌握平时教学动态,分析现状,讨论并制定有效措施。同时我校十分重视对学习困难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因为学生在知识基础、接受能力上有差异性,为了不放弃一个学生,要求教师关心困难学生,课外个别辅导困难学生,建立帮教制度,做好帮教记录卡,做好帮教过程记录,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总之,学校建立了规范、有序、科学的管理机制,特别是重视了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因此,近二年来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生的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我们认为要推进素质教育,创办农村中学一流教育,除了硬件建设以外,最关键的是师资队伍建设和领导干部素质的提高。因而我校十分重视师干训工作,在“九五”期间,初步建立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作
风优良,勇于开拓创新的师资队伍,因而保证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建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管理网络。
建立由校长、教导主任和人事干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以教研组长具体负责指导。学校将师德好,业务精、有较强指导能力和知名度的教师聘为指导教师。他们在校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新教师的指导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2、定期召开师训工作会议,研究师训工作计划、实施、检查等工作环节,提高师训工作质量。
凡是参加师训和专升本以及骨干教师培训的,学校全力支持。教导处尽量安排好教师的教学工作和进修,使教学进修两不误,学校全力支持教师高一层次学习。
对新教师培养,安排教育教学指导教师,严格要求新教师。以教研组为培训基地,加强新教师基本功训练,重视对新教师备课、上课检查与指导,使他们尽快成为合格教师。同时学校努力培养校级骨干教师,建立校级导师制。一是指导和组织教师学习理论;二是对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指导,使他们能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能手;三是教育科研方面指导,使他们具备教科研能力,提高教科研水平。
3、建立考核评估制度,激励教师参加进修,并使进修卓有成效。学校对教师进修,实行开放式。教师的学历进修作为学校评优、职务晋升的重要条件,并在学考核。考核、年终奖励中也充分体现出来。
2010年9月
第三篇:建立人本管理机制
本汇宝官网:www.xiexiebang.com
建立人本管理机制
实践证明,人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中最根本的力量。因此,科学技术越发展,越要重视人的因素,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潜在能力,才能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迫切要求。
一、现代企业实现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一)实现人本管理是人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所决定的。现代企业资源主要是人、财、物、信息四种要素,但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的因素。因此,现代企业只有重视人才的培训,才能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有了人才,企业才能实现效益、增产、增收,做到企业和人才的“双赢”。杰克·韦尔奇说:“我们始终信奉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相信:人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
(二)实现人本管理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里,原来的经济要素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代替资本、资源,在生产过程中起决定因素,人才成为21世纪最宝贵的财富,并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现代企业要想在行业中稳步前进,必须在拥有资金、设备的前提下,具有高素质新型人才并留住人才。因此,现代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管理方式将“以物为主”转变为“以人为主”的人本管理模式,人本管理成为现代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三)实现人本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企业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讲就是人才的竞争,对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树立人本管理理念将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随着经济竞争力的不断加强,有些缺乏设备、技术、人才的企业面临停产、转产、甚至破产。究其原因有种种,但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缺乏现代化管理经验,不能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潜能,甚至出现大量人才流失。因此,有些企业没有活力,人本管理更无从谈起。只有企业实行了科学有效的人本管理,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企业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抗风险的能力,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和活力。
二、人本管理的机制
有效地进行人本管理,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环境。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是对企业员工进行较高层次的管理,在企业运行的活动中,始终把员工放在核心位置,为员工提供有利的企业体制环境、文化氛围,使员工全面、健康地发展,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有利于员工追求自身价值,使员工的潜能发挥达到最大,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人本管理主要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一些机制:
(一)激励机制。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人本管理的实践首先是激励。激励机制,就是通过激发企业内部的利益动机而形成企业经济运行所需的激励机制。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激励机制的实质就是通过一定的经济利益机制,充分调动与发挥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激励可分为目标激励和强化激励。目标激励是激励员工在工作中的力量和动机,取决于达到目的的个人所需的可能估计;强化激励是对行为不断地肯定和鼓励。激励可以通过强化
本汇宝官网:www.xiexiebang.com
员工的进取心,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培养员工顽强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开拓进取的作风,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美国企业家巨子艾柯卡说:“企业管理无非就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正是管理机制的主要功能。
(二)沟通机制。管理者跟员工进行有效沟通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沟通可以了解员工的需求,改善劳资关系,从而使员工自觉地努力工作。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孔茨认为:“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既然如此,为了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为了使人在群体中能够高效地工作,就需要沟通。沟通机制是企业人在一定的企业文化背景下,相互之间进行思想和意识双向传递的过程。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海曼对沟通的定义是:“传递思想,使别人理解自己的过程。”有效的沟通就是为了活动的启动、协调、反馈及中间流程的纠正等目的而互相交换思想和看法。沟通是一门艺术。沟通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沟通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正日益发挥出强大的作用。就现代企业而言,人们愈来愈强调团队的合作精神,因此有效的沟通交流是成功的关键;培养管理者和员工建立良好的管理沟通意识,逐渐养成在任何场合下都能够有意识地进行有效的沟通,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环境机制。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力。主要指两种环境因素:一是指人际关系。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会使员工心情舒畅,在友好合作、互相关怀中愉快地进行工作;反之,则会影响工作情绪和干劲;二是指员工工作本身的条件和环境。提高工作条件和环境质量,工作场所的宽敞、洁净、明亮、舒适程度,以及厂区的绿化、美化、整洁程度等,创造良好的职工人际关系环境和工作条件环境,让所有员工在欢畅、快乐的心境中工作和生活,不仅会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也会促进员工文明程度的提高。
(四)选择机制。主要指员工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有应聘和辞职、选择新职业的权利,以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与此同时,企业也有选择和解聘的权利。实际上这也是一种竞争机制,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优化组合,有利于建立企业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群体。
三、实现人本管理的途径
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人为中心,尊重员工,信任员工。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关心人。要把员工置于组织中最重要资源的地位。这是人本管理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的最大区别,它意味着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围绕如何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而展开。人成为企业最核心的资源和竞争力的源泉,而企业的其他资源(如资金、技术、土地)都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人这一核心资源,如何服务于人而展开。
另外,企业组织由于劳动分工的不同,客观上存在着上下级、管理人员与一般人员的职位差别,这种差别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企业内部成员感情的对立和协调的障碍,导致整体组织的不团结、不配合,集体意识和凝聚力的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为了避免这种不良现象的发生,企业倡导上下级保持平等及密切联系的原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工作上,上级不能只用行政命令或严格的纪律、制度等效率逻辑来管理下属,而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多用感情逻辑来解决工作问题。
本汇宝官网:www.xiexiebang.com
(二)适当授予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的权力。在实行人本管理的企业中,每位员工都是真正的主人,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是一种合作分工关系。在工作秩序上鼓励全体员工都对工作进行策略思考,视工作质量为己任,形成自下而上的自主工作秩序。对企业经营者来讲,重要的是把授权搞好,让每位员工都享受权利、信息、知识和酬劳,从而使人人都有授权赋能的感觉。只有尊重员工、信任员工,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使他们竭尽全力为公司服务。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奋斗才是企业前进的真正原动力。授予员工一定的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的权利效果非常显著。
(三)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制度.在企业中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彻底打破靠金钱及惩罚的“胡萝卜加大棒”的传统管理思想和模式,不仅强调物质形式的激励,也强调精神形式的激励。
通过加强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奖惩激励、机遇激励、升职激励、情感激励等,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四)完善劳动福利保障体系。员工要求在干净、安全、有秩序的环境中从事工作,并免除职业病的危害,要求摆脱失业的威胁,希望在生病及年老时生活有保障等,这些都是正当、合理的要求。因此,企业建立和完善劳动福利保障体系来满足员工的要求,以换取员工对企业的好感,把企业作为可信赖、可依托之家是应该、也是值得的。虽然这样做企业要支出更多的成本,损失了一些眼前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能换来员工用优异成绩“加倍偿还”企业的知遇之恩,企业的投资回报却是无法衡量的。
(五)摒弃论资排辈陋习,任人唯贤。摒弃论资排辈陋习,任人唯贤,提高员工职业素养是激发企业员工活力的根本保证。改革人事制度,实行竞争上岗,让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青年员工走上中层管理岗位,这将不仅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进一步需求,而且给全体员工传达特定信息,即任何一位有能力并干出突出成绩的员工都将得到晋升。
(六)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在新经济时代,员工迫切需要所在企业能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在一个岗位工作连续3~5年后,80%已被利用,其才干已表现无遗,如果不及时充电,他的知识就会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而且工作中也不会有什么创造性。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对人才进行有计划的学习与培训。通过学习与培训,一方面可以帮助人才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以适应新的挑战和要求,满足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学习和掌握行业的先进技术,持续保持创新能力,以获取竞争优势。总的来说,企业内部要建立一套包括动力、压力、约束、保证、选择等机制在内的完善的人本管理机制,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以培养出富有参与意识和责任感的员工队伍,从而使员工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培养他们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使他们努力为组织的目标而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1世纪是一个新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强者更强的时代。一些成功企业特别是一些高科技企业充分认识到在未来竞争中要成为强者,关键在人,从而广泛实行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的关键在于凝聚人心,而不是简单地靠物质和金钱刺激。单纯靠奖金刺激,只能激起更大的物欲,靠“炒鱿鱼”的办法亦不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潜能,只有靠现代先进
本汇宝官网:www.xiexiebang.com 的企业理念,着力培养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把全体员工的利益、荣誉和企业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培养“厂兴我荣,厂衰我耻”、“企业为我,我为企业”的良好团队精神,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丰富内涵。
第四篇:建立标准化管理机制打造样板工程
建立标准化管理机制打造样板工程
[摘 要]针对供电所实际运营中存在的基础管理不规范、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不明确、线路供电半径大线损较高、缴费形式单一等问题,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开展标准化示范供电所创建工作的通知》和《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乡镇供电所同业对标实施细则》,结合工作实际,选取涉及供电所基础管理、线损管理、营销管理、电费回收、安全管理、供电服务的相关评价指标进行同业对标,完善考评机制,建立长效机制,逐步实现供电所基础管理信息化、工作流程标准化、作业组织专业化,全面推进供电服务标准化管理、精益化建设的步伐,打造同业对标样板工程,为我公司北部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关键词]管理、体制、电网。
中图分类号:F5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123-01
一、具体问题描述
乡镇供电所是县域电网稳定运行的“咽喉”,为“三农”工作提供着强大的动力支撑,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乡镇供电所在实际运营中,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辖区面积大,人员编制少,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完善;二是线路供电半径大,线损一直高居不下;三是电费缴费方式单一,用户缴费不方便;四是电网规划建设落后,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二、主要思路和做法
(一)主要思路
1)积极推进供电所标准化建设。
我所紧紧围绕“制度体系标准化、管理流程标准化、作业组织专业化、现场作业标准化、营销管理精细化、优质服务常态化”的“六化”建设,按照“引导创新、示范先行、注重实效、扎实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标准化标杆供电所创建工作。
2)打造同业对标样板工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指标评价体系,涉及供电所基础管理、线损管理、营销管理、电费回收、安全管理、供电服务,明确各岗位须掌握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相关工作要求,用指标评价各岗位,用业绩考核个岗位,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担子,我们秉承“精诚服务,满意无限”的服务理念,采取多种便民措施,丰富供电服务新内涵,做好用户的电保姆,努力架起与用户之间的“连心桥”、“服务桥”,全力打造“政府放心、企业理解、群众满意”的供电所。
(二)主要做法
1)推进综合管理营业环境标准化建设。我们在供电所营业厅建设过程中严格标准,目标明确,按照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设立了规范的营业大厅,显著位置公布了工作人员的姓名、岗位、工号和照片以及服务质量监督员姓名、职务,现行电价及收费标准,服务内容和标准;在所务公开栏内公布了全部业务工作流程,设置了现场评议台,及时收集客户对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建立了整改台帐,还在营业大厅设置了客户休息座位,备有饮水用具、便民服务箱(柜)、客户意见薄。这些人性化的设施充分体现了对客户的尊重,使客户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
2)大力改造线路,实现节能降耗。2016年迎峰度夏期间博望村、艾庄村、孟河村解决低电压问题,白庄村台区原200KVA平配变增容为315KVA配变,艾庄村中1台区原100KVA配变增容为160KVA,为孟河村台区新架线路0.65km,改造线路0.58Km.此次改造解决了80余户的低电压问题。根据节能降损工作要求为司洼村、朱庄村、秦王庙村、付村解决线路迂回问题,对白河村、包庄村、前刘庄村线路进行改造,根据我所辖区内抗旱浇地的情况,为新打机井架设线路3.4km,缩短配电台区供电半径有效的降低了台区线损。结合电气化村建设工作为艾庄村、包庄村改造下户线154条,更换表箱154个,角担69套。根据公司工作要求开展线路登杆检修工作,共开展线路登杆检修5次,积极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多处,更换台区跌落熔断器6组,更换分支隔离开关2台,更换针式瓶48只,导线185公斤。
3)推进综合管理行为标准化建设。供电所工作人员均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农电工实现了由一人多职散兵状向一岗专职专业化过渡。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服务宗旨教育、爱岗敬业教育,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接待客户主动、礼貌、耐心、热情,全面推行了客户首??负责制和电话首接负责制。上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主动出示证件,严格尊重客户的风俗和习惯,工作完成后,做到现场设备两清理,并主动向客户发放“征求意见书”,征求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服务质量。
4)创新缴费形式,提高客户体验满意度。我所从7月开始大力开展邮政代收工作,共开设邮政代售点29个,为用户缴费提供了便利。
三、效果和经验
通过积极开展供电所标准化建设和实施同业对标,我所的工作职责、管理方法和目标更加明确,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进一步增强,供电线路进一步实现节能降耗,电费缴费更加便捷,用户满意度大幅提升,管理漏洞得到有效地堵塞,服务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让供电所综合管理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的良性发展轨道,最大程度上实现开展同业对标工作的预期目标,开创了供电所综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以上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点工作经验:一是积极推进供电所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了各项业务,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深入实施同业对标,完善业务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明确考核监督标准;三是坚持标准化创建与同业对标相结合,用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完成各项工作指标,用同业对标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相辅相成,持续改进,打造供电所同业对标样板工程,为服务新农村、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第五篇: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我市创新社会管理纪实之五
2008年8月,鹰潭率先在全省建立在村党支部领导下、以党小组为核心、以党员为骨干的新型村民自治组织--村民事务理事会制度,组织开展了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新路子。通过实施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最大限度地激活了农民的主体地位、提升了村民的自治能力、夯实了农村基层组织,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民群众的卫生陋习和居住环境,呈现出“三个明显改变和三个明显改善”,即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变,垃圾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户的卫生习俗明显改变,垃圾分类处理得到广泛认同;乡、村干部作风明显改变,工作绩效得到群众好评;干群关系明显改善,相互融洽了;邻里关系明显改善,相处更好了;城乡关系明显改善,相互贴近了。这是多年来农村没有过的喜人景象。模式:一次对农村垃圾处理的全新探索
在推进农村“卫生清洁”工程中,我市确定了一个基本思路:根据“原态垃圾”中的各种物质属性进行分类,用一种合理的方法处理,将其充分利用,变废为宝,使“垃圾”不成为污染物,而成为可利用的再生资源。农村垃圾处理“2+5”模式、集镇垃圾处理“三三六”方式就是基于这种理念和思路而被提出的。在农村推行“2+5”垃圾处理模式,“2”就是落实农户和保洁员两个操作主体,“5”就是指对垃圾进行就地无害化处理的5种方法。在集镇实行“三三六”垃圾处理模式,就是落实居民、保洁员和垃圾处理工三个操作主体,通过三个处理环节、六种方法对垃圾进行就地无害化处理。
这两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对农村的有机垃圾、无机垃圾、灰土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和医疗卫生垃圾,实行统一管理、分类处理,在操作中做到了“乡镇组织,能承受、做得到;农民主体,能接受、做得好;自然村为单元,好操作、坚持得下”。实践证明,实行“2+5”和“三三六”垃圾处理模式,可以有效做到处理无害化、利用资源化、运作一体化、成本节俭化。处理无害化,就是对“原态垃圾”实行日产、日清、日处理,做到不出村庄、就地消化,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利用资源化,就是对非有机垃圾中的废旧塑料、橡胶等进行回收利用,将有机垃圾处理与沤制农家肥和开发沼气池结合起来,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运作一体化,就是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或回收利用,或密封储存,或用炉焚烧,相互衔接,过程连贯;成本节俭化,就是缩短了工作链条,减少了处理环节,有效降低了设施建造、工作运行、劳力投入、组织管理的成本。做法:建立体制机制,激活农民主体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工作,把农村“卫生清洁”工程作为全市三大基础性工作之一。为此,我市将农村“卫生清洁”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认真执行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调度、挂点督导、责任追究、考核激励等制度。33位市级领导挂点督导乡镇工作,经常深入基层指导开展“卫生清洁”工程。
全市各相关部门积极跟进,形成了协作联动机制。教育部门广泛开展学生“三项活动”和教师“两项活动”;卫生部门在全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推行了农村医疗机构的生活垃圾分别纳入自然村、集镇统一处理;交通部门在县乡村道路沿线公共区域进行了垃圾治理试点;公路部门在境内所有国道、省道、县道和高速公路连接线建立长效保洁制度;农业部门着重抓了垃圾处理工场大型沼气池的使用试点示范;供销部门加强垃圾废品回收网络建设;民政部门积极落实低保户与保洁员对接对象,每人每月安排低保补助;各级妇联组织农村妇女开展“卫生清洁”工程巾帼行动。
治理农村垃圾没有农民的支持和参与,单靠政府号召、政府投入是不能持久的,只有把农民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让农民发挥主体作用,把农村“卫生清洁”工程当作自己的事,自己动手,积极配合,全民参与,才能事半功倍,才能从根本上为治理农村垃圾提供不竭动力。
为此,我市以自然村为单元,结合农村特有的亲缘、血缘、地缘的实际,建立村民事务理事会,让村民中威望高、能干事、有热情的“核心人物”进入村民事务理事会,引导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充分调动了村民参与垃圾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做好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延伸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手臂。成效:实现三个改变,改善三种关系
人能改变环境,环境同样也能改变人。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我市农村干群、村民邻里、机关干部与农民的关系,农民的观念,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等等,都随着“卫生清洁”工程的开展得到重大的改善和转变。鹰潭掀起的这场卫生革命,奏响了一首文明新曲。
通过开展农村垃圾集中治理、宣传教育及周检查、月评比等活动,我市的农村卫生体系实现了三个明显的改变。农村卫生面貌发生了明显改变,彻底清理了沉积多年的陈年垃圾,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垃圾的污染问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卫生习惯发生了明显改变,农民基本上告别了千百年来形成的不良卫生习惯,讲卫生的多了,不讲卫生的少了。“讲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环境好,身体好”、“比卫生、比健康”、“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等观念正在形成并不断加强,不乱扔乱倒垃圾、合理处理垃圾和维护居室、庭院、村落、田园清洁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拣垃圾、扫庭院、爱干净、勤洗晒蔚然成风;农民以前对垃圾不进行处理的习惯发生了明显改变,每家每户自备了装有机垃圾、非有机垃圾的两个桶和袋子,对当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自觉及时分类,为保洁员统一进行二次分拣提供了便利。我市开展的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把干部的视线和精力引向了农村。市、县、乡干部深入农村上门宣讲、包村挂点、督查调研,和群众零距离接触,帮助他们开展“卫生清洁”工程,增进了干群感情,融洽了干群关系。同时,由于普遍成立了群众信任,由村组干部、党员、优秀中青年、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组成的理事会,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培养和造就了戴明良等一批有公心、有才干、有威信的土生土长的村民理事会理事长,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再造,使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推动了农村“两委”换届、新农村建设、控访维稳、综治计生和村民事务民主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开展,使一批“告状村”、“宗族派姓村”、“治安不稳定村”等所谓的“老大难村”,重新焕发了生机,成为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领头羊”。如今,鹰潭市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惠及千家万户,它让鹰潭农村大地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