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20:1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关于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的调研报告

支付系统作为经济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维系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市场之间的纽带,其安全稳定运行及运行效率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生活中存款货币和金融工具转账的顺利进行,关系到社会公众对于货币及货币转移机制的信心,影响一国的金融体系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的发行者、支付系统建设的组织者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者,其天然职能决定了中央银行必须高度关注支付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通过不断推进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系统效率,促进社会资金的顺利流通转移、加强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

一、关于中央银行对支付系统监督管理的国际经验

各国中央银行对支付系统安全和效率的重视由来已久。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支付系统复杂程度、集中程度的不断提高,支付交易量也迅速增长,中央银行对支付系统实施有效监管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从国际范围来看,各国中央银行均认为有必要对公共部门及私营部门运营的支付系统进行监控,并在适当的时候建立和实施相关标准。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对支付体系的监督还未形成公认的定义,十国集团中央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CPSS)在《中央银行对支付结算系统的监督》中的有关描述对于理解监督的内涵具有指导性意义,即“对支付结算系统进行监督是中央银行的一项职能,其目的是通过对正在运行的和计划建设的支付结算系统进行监控,按照安全与效率目标对这些系统进行评估,并在必要时引导系统改造,来提高支付结算系统的安全性与效率性”。

(一)监督的目标

虽然各国在监督的定义和表述方面有所差异,但中央银行对于支付系统的监督均以支付系统的安全和效率为主要目标,安全与效率孰为先又取决于一国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被监督系统与监督目标之间的关联程度。

(二)监管原则

①透明度。中央银行必须公布它们的监督政策,以便支付系统的运行者了解并遵守生效的政策要求和标准,还可向公众表明其监督方法一致性的合适程度。

②国际标准。在任何可能的条件下,中央银行都应采取国际公认的支付结算系统标准,来自多国中央银行工作经验的总结,可以强化中央银行对支付结算系统监督工作的效果。

③有效的权力及能力。中央银行应具有有效履行其监督职责的权利和能力,应努力确保获得信息的权利并能促使系统进行变革的权利与其监管职责相一致;同时应具备进行有效监管的各类资源。

④一致性。监管标准应始终如一致地应用于类似的支付结算系统,包括中央银行负责运行的系统。在中央银行自己运行支付结算系统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发布其自有系统的监督政策,并运用相同的政策要求和标准。在组织上将中央银行的监督职能和运营职能区分开来,有助于确保其政策要求和标准运用的一致性。⑤与其它管理部门的合作。为提高支付结算系统的安全与效率,中央银行应与其它相关的中央银行和管理部门合作。在必要的情况下实施合作监管,可以尽可能减少系统监管中存在的重复性工作,提高监督效率,避免单独监管时政策实施上的差异及监管空白的出现。

(三)监督的范围

监督的范围是指被中央银行依据某种形式的标准及政策进行监督的支付系统。监督范围的确定与中央银行意欲达到的公共政策目标紧密相关,在多数情况下由法律确定或受法律影响而定。各国中央银行出于安全与效率目标的权衡以及本国支付结算现状的不同,在监督范围的界定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CPSS成员中,多数国家(地区)的中央银行确定其监督范围内的系统包括支付系统、证券结算系统和中央对手,例如加拿大、香港、新加坡、荷兰、瑞士、法国和意大利。其他国家中央银行也按不同标准确定了各自监督的范畴。例如美联储把监督重点放在日处理金额50亿美元以上的系统,其中包括一些零售系统;而瑞典只有几个支付系统,这些系统重要程度很高,均属于其中央银行的监督范畴。

由于各国政府机构对证券结算系统管理的职权不一,关于对证券结算系统的监督管理还依赖于本国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一般需要证券监管部门、中央银行进行通力合作,有时还需要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参与。

大部分中央银行能够就监管范围包括支付系统、证券结算系统、中央对手达成共识。部分中央银行基于支付工具是支付体系最基本组成部分的考虑,将支付工具也纳入监管范围。最近,对大型代理银行保管机构以及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监督成为某些中央银行新的监督领域。

(四)监督活动

中央银行无论如何界定自己的监督范围,其监督一般活动按照监测、评估、引导改革三个阶段展开。

1、监测

为了实现有效监督,中央银行必须对监管对象进行充分详尽了解,最大程度地充分获取有关信息。需要获取的信息主要包括:

 有关系统设计和性能的信息

 公开发布的相关制度规章、工作流程、操作细则  发布的系统业务活动报告及业务量数据

 依据中央银行监督标准作出的自评估报告及内部审计报告  与系统运行方及参与者座谈和征询  问卷调查  合规检查  其他渠道获取信息

在CPSS成员国中,大多数国家中央银行依法拥有规定的权力,要求接受他们监督的系统提供相应的信息,并接受现场检查。

2、评估

通过监测获得的信息将用来评价估算这些系统是否达到了相关政策要求及标准,中央银行将设计评估体系,设置评估指标,运用科学的评估手段,对系统是否满足了相关政策要求以及是否达到了有关标准作出准确的评价。

3、引导改革

中央银行在对已收集的被监督支付系统所有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之后,如果认为该系统完全符合相关政策要求和标准,则不需要采取新的措施;如果评估结果认定该系统并没有满足应达到的政策要求和标准,则中央银行有必要推动被监管系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变革,就现存问题进行修正,以达到监管标准。具体手段如下:

①道义劝告。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与地位,对被监督系统运行机构和参与者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其进行面谈讨论,劝告其遵守监管标准,自动采取改进措施。

②公开声明。中央银行公开发布中央银行监管目标及具体政策要求和标准,将有效激励被监管系统的自我约束和评估,提高监督政策的透明度。

③自愿协议与合同。自愿协议与合同的形式包括为得到中央银行提供的结算服务而签署的专用谅解备忘录、结算账户协议和服务合同。中央银行通过签署协议与合同,可以要求被监管系统必须达到监管要求和标准,提高中央银行引导变革的能力。

④参与系统。中央银行以系统共有者身份或通过协议参与系统管理时,可以对系统产生影响,实施相应的监管标准。

⑤与其它监管部门合作。为引导系统进行改革,中央银行在某些情况下需要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监管部门开展合作监管,这些金融机构一般是系统的所有者、参与者和用户。

⑥强制执行和制裁。如系统不服从中央银行的决定,中央银行可将其送上法庭。

(五)监督标准

中央银行通常将其监督目标表述为支付系统必须满足的标准。在标准适用方面,应尽可能采用国际标准。这些标准包括CPSS《重要支付系统核心原则》、CPSS-IOSCO的《证券结算系统建议》和《中央对手建议》。《重要支付系统核心原则》提出了支付系统为避免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运行风险及系统性风险在系统设计、管理方面应遵循的十项原则,同时也是中央银行对支付系统进行监管应采用的核心的基准原则。《证券结算系统建议》则从防范法律风险、结算前风险、结算风险、运营风险、托管风险的机制设计及其它事项方面确立了对证券结算系统监管的17项原则。《中央对手建议》的15项原则,分别从法律风险、参与者要求、信用风险的衡量管理、保证金要求、财务资源、违约程序、托管和投资风险、运营风险、货币结算、实物交割、连结风险、效率、治理安排、透明度、监督和管理界定了对中央对手的监管原则。

在没有国际标准的领域,中央银行有时会自行制定一些政策要求。例如欧央行建立了自己的电子货币标准,还有一些国家对支付系统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建立了标准。

2012年4月,国际清算银行支付结算体系委员会发布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PFMI)。PFMI是在金融危机后各国中央银行普遍关注金融体系稳健性大背景下推出的更为严格的支付体系监管标准。PFMI包括24个原则,适用重要支付系统、中央证券存管机构、证券结算系统、中央对手和交易存储机构。世行和IMF推出的金融机构评估项目(FSAP)将使用新标准对系统性重要金融部门开展评估。

三、我国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现状

(一)主要成果

近几年,我国在推进支付体系建设发展的同时积极开展监督管理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明确了监督管理目标和范围。中国人民银行在推进我国支付体系建设的进程中,确立了安全和高效并重的监管目标,坚持在确保支付体系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提高支付体系运行的效率。根据监管目标,监督管理范围应当包括支付系统等基础设施的稳定运行、非现金支付工具的安全使用、支付服务市场和支付服务组织的规范运作。二是建立了监督管理的法律基础。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的法律基础日趋完善,初步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法》、《票据法》等法律为基础,《票据管理办法》、《支付结算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及支付清算系统业务管理办法等为支撑的支付体系法规制度体系。三是确立了监督管理体制框架。支付体系建设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及其分支机构一直积极履行支付体系监督管理职责,是实施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的主要力量。随着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成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公司治理、自我约束”的监督管理体制机制更加清晰完整。四是形成了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定期发布支付体系季报、年报以及《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公开披露支付体系运行情况及监管政策信息,促进了支付体系政策的贯彻落实。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有关金融基础设施的评估要求,人民银行采用《重要支付系统核心原则》,积极开展支付体系自评估工作,推动支付系统不断完善。组织开展支付结算执法检查,规范支付结算业务行为,排查业务风险,督促支付体系法规制度贯彻落实。总体来看,中国人民银行依法调整定位,更新监管理念,明确监管目标,创新监管手段,健全工作机制,支付体系监督管理体制基本确立。

(二)存在的问题

1.监督管理法规制度有待完善。在立法形式方面,目前的法规制度普遍存在立法层级偏低、内容分散等问题,亟待梳理整合。在法规内容方面,现有支付体系法规制度主要规范支付工具和支付系统相关业务行为,并集中体现为业务流程、业务操作等内容的具体规定,而关于新型支付业务、确定结算最终性、指定重要支付系统等可能引发各类风险的关键问题尚未进行明确法律界定。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我国的FSAP评估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我国支付体系法律基础不完善。此外,关于强化中央银行支付体系监督管理职责的法律制度存在缺失,现有法律法规关于监管职责的界定比较笼统,并没有对监管范畴、监管程序和监管要求进行详细规定,实际工作中监管主体交叉或重复监管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导致中央银行实际履行的支付体系监管职责与法律赋予的监管权力严重不对等,不利于中央银行主动、准确、全面地履行职能。

2.监督管理工作重点有待明确。尽管我国已将支付系统等基础设施、非现金支付工具、支付服务市场和支付服务组织等四个重要方面纳入中央银行监管范围,但目前仅对银行结算账户、部分非现金支付工具和人民银行运行管理的支付系统等几个方面实施了相对有效的监管,而对新兴支付工具、支付机构特别是其他可能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支付系统的监管还未付诸实施。面对多项监管任务,如何有重点、高效率组织实施监管范围内的各项监管活动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3.监督管理方式有待改进。总的来看,现场检查方法有待优化,非现场监管方式运用不足,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监管的结合互动欠缺。现场检查方面,一是检查实施仍然停留在一事一查阶段,制度化常规化工作机制亟待建立;二是检查前对有关支付体系和风险事件数据信息的分析、筛选和运用不够,检查中对业务合规性与合理性的把握和判断不够灵活,缺乏系统科学的检查方法;三是检查主要以国内法规制度为依据,对国际监管原则和标准的运用不够。非现场监管方面,一是有关支付工具和支付服务主体的非现场监管主要依靠案件报送产生线索并通过事后调查研究的方式实现,非现场监管信息化建设滞后,非现场监管的事前控制功能缺失。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如收费政策)的非现场监管手段运用不够。

4.监管工作机制有待优化。目前的支付体系监督管理主要由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具体实施,人员不足、资源紧张的情况突出。与此同时,人民银行和其他金融监管部门合作监管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随着支付清算协会成立、银行机构协助监管支付机构备付金工作思路的确定以及跨部门合作监管工作机制的完善,行业自律组织、银行机构以及其他金融监管部门也将成为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的重要力量,各方面监管资源需要有效整合配置,监管职责边界需要尽快确定,监管合作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

四、强化监督管理的主要措施

按照法规制度与监督管理并重的工作思路,以监管型服务向服务型监管转变为方向,通过完善监督管理制度,确定监督管理重点,提升监管工作效率,建立健全有利于规范管理和风险防范、促进市场竞争和金融创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支付清算结算法律法规与监督管理体系。

(一)完善支付体系监管的法律基础

支付体系监管法规制度是中央银行履行监管职责的法律基础。目前来看,实现途径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正在制定和计划修订的法规制度明确中央银行监管要求、监管职责和监管权力权力。人民银行正在制定的《银行卡条例》作为规范银行卡业务活动的法规,可以赋予中央银行监管银行卡清算市场职责;正在制定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暂行办法》、《支付机构预付卡业务管理办法》和《支付机构互联网业务管理办法》在规范支付机构业务行为的同时,应明确和细化中央银行具体监管职责和权力;拟制定出台的《支付系统监管条例》应重点解决零点法则、结算最终性以及中央银行指定支付系统并纳入监管的权力;计划修订的《票据法》、《票据实施管理办法》和《支付结算办法》可以根据业务发展和监管工作目标,对不适用的业务制度和中央银行履行监管职责的内容进行调整。二是通过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确认中央银行对支付体系的监督管理职责。目前,人民银行已经启动修订《中国人民银行法》,强化支付体系监管职责是此次修订的重要内容。人民银行将根据多年支付体系履职实践,结合中央银行强化支付体系监管确保金融稳定的发展趋势,重新确立中央银行在支付体系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明确统筹支付体系发展、实施支付体系监管的监管职责,赋予实现监管职责所必须的监管手段。

(二)明确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的重点。由于监管对象与监管目标关联程度不一,各国中央银行监督管理范围不尽一致,但将重要支付系统纳入监管范围并作为监管重点已形成普遍共识。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经济体对金融体系实施了更加严格的监管,并特别注重加强支付体系监管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支付体系发展处于基础设施基本健全、非现金支付工具和支付服务主体迅速发展不断丰富的特定阶段。总体来说,保障系统稳健和规范市场发展是安全高效监管目标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方面,但从重要性、可替代性以及风险关联性等方面看,支付体系内的重要基础设施应该作为中央银行监督管理重点。依据国际经验来看,一个支付系统只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就被认为是重要支付系统:第一,是该国唯一的支付系统,或者就支付总额来说,是该国的主要系统;第二,该系统主要处理的单笔支付金额很大;第三,该系统为金融市场交易或为其他支付系统提供资金结算。此外,系统的不可替代性也应成为重要支付系统的判断标准之一。

(三)强化支付体系监督管理措施。为适应监管规模不断扩大形势对监管工作的要求,应分开设置支付体系监管部门和政策部门,不断充实业务、管理等方面的人员,保证监管资源充足有效。加快研究PFMI相关标准,制定实施策略和推广计划,适时组织开展系统自评估工作。灵活高效应用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等监管手段,形成制度建设与监督管理相互支撑的良性机制。

(四)完善支付体系监管机制。探索建立机构分类监管工作机制,根据支付业务规模、备付金规模和风险权重等因素对银行机构、支付机构进行分类,通过整合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和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等各方面资源,定向实施现场检查等监督管理活动;抓紧建立完善非现金支付工具及支付机构非现场监管系统,通过建立非现场监管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为日常监管工作搭建信息工作平台;建立健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行业监管部门的监管协调机制,推广应用PFMI等国际监管标准,形成支付体系监管合力。

第二篇: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

央行发布《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8》(全文)2009-04-03 17:34:26 来源: 中国网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据中国央行网站今日发布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今天发布《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8)》。《报告》称各类支付系统高效平稳运行,业务量继续保持上升趋势。《报告》全文如下:

中国人民银行今天发布《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8)》。《报告》全面反映了2008年我国支付体系发展取得的重大进展,展望了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支付体系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报告》凸显了“大支付”的理念,即《报告》在内容上不仅涵盖传统银行业支付结算服务,也包括债券、股票、外汇等金融市场的登记、托管、清算与结算服务,以及银行卡等专业化清算服务,同时介绍了服务于中小金融机构的专业化支付清算机构的情况,从而更加全面地反映了2008中国整个支付结算领域的最新进展。

《报告》指出,2008年,面对国内特大自然灾害和国外金融危机爆发等不利因素,我国支付体系依然运行平稳、安全与高效,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支付体系在畅通货币政策传导,维护金融稳定,改善金融服务,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和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方面,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各类支付系统高效平稳运行,业务量继续保持上升趋势。

全年各类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93.82亿笔,金额1131.04万亿元;是当年GDP的37.62倍,有力地支持了我国金融市场和经济的较快发展。特别是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作为我国支付体系的核心基础设施,全年共处理支付业务2.14亿笔,金额640.2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42%和20.14%;日均处理支付业务80万笔,金额2.4万亿元,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服务;银行业金融机构行内支付系统全年共处理支付业务28.82亿笔,金额408.54万亿元,满足了广大客户的多样化支付结算需求,在我国支付服务市场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是中国证券结算系统运行稳定,有力地支持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系统分别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证券市场提供了安全高效的登记、托管、清算和结算服务。全年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结算量达到104.6万亿元,同比增长66.03%;交易所证券交易虽然受市场低迷等不利因素影响业务量有所减少,但交易过户总笔数和金额仍然达到了39.17亿笔和64.45万亿元;结算总金额和结算净额分别达到了184.52万亿元和6.26万亿元。

三是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更加广泛。

2008年,我国使用票据、银行卡、汇兑等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支付业务183.27亿笔,全年人均发起非现金支付13.8笔,同比增长18.1%;流通中现金(M0)与GDP之比继续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为11.31%,较2007年下降了0.79个百分点。2001年至2008年流通中现金与GDP之比年均下降0.77个百分点,表明非现金支付对现金支付的替代作用日益显现。其中,虽然受新兴的电子支付业务快速增长的影响,传统的票据使用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支票仍是最受欢迎和使用最广泛的票据种类,2008年支票占全部票据业务笔数和金额的97.5%和93.0%;而银行卡成为社会公众消费最频繁使用的非现金支付工具。截至2008年年末,银行卡发卡总量18亿张,人均持卡1.36张,城镇人口人均持卡2.97张,同比分别增长19.3%和17.4%;银行卡持卡消费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达24.2%,比2007年提高2.3个百分点,社会公众用卡意识明显增强,已初步形成持卡消费的习惯。银联卡已在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ATM网络、30个国家和地区的POS网络实现受理,便利了境内居民出境公务和旅游消费需要。

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9)》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9)》(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是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对外发布的、全面系统介绍中国支付体系发展状况的报告,详细披露了2009年中国支付体系的发展情况、相关数据,并提出支付体系未来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取向。

《报告》指出,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受重大考验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支付体系继续保持平稳、高效运行。全年各类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112.63亿笔,金额达1208.06万亿元,有效搭建了资金支付的“高速公路”;非现金支付工具日益普及,极大便利了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日常支付,全年共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办理支付业务214.14亿笔,金额715.75万亿元;证券结算系统运行稳定,积极推动了证券市场的快速平稳发展。在居民个人零售支付领域,银行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年银行卡消费交易额34.91亿笔,金额6.86万亿元,银行卡消费额(剔除房地产、汽车销售及批发类交易)占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32.0%,有效促进了零售消费品市场的蓬勃发展。2009年,我国支付体系在畅通资金汇划、改善金融服务、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支持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整体经济回升向好。

《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2009年我国支付体系的发展成就,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2009年我国支付体系的运行状况,第三部分对我国支付体系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第四部分就支付结算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第五部分为附录。与以前相比,《报告》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突出展示了我国支付结算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取得的新进展;二是增加了中国人民银行目前关注的重大研究课题,以引导支付结算领域的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三是附录增加了支付体系发展核心指标,以数据形式更加直观地反映我国支付体系的整体情况。

《报告》提供了大量关于中国支付体系运行情况的数据、图表、统计资料,有助于社会各界人士对中国支付体系的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同时也为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支付体系的认识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

附件:

1.《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9)》.part1.rar

2.《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9)》.part2.rar

3.《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9)》.part3.rar

4.《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09)》.part4.rar

第三篇:农村支付结算体系的调研思考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决策,这是实现农村发展战略目标,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人总行也提出了改善农村支付环境、构建新农村支付结算畅通工程的宏伟蓝图。因此,基层金融部门如何组织贯彻落实,改革现有的服务模式,加快农村金融的支付结算体系

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课题之一。

一、当前农村金融支付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农业人口11.59万人,占总人口的78.7%,共有13个乡镇、110个自然村。现有农村金融营业网点20家,其中:农业银行2家、农村信用社12家、邮政储蓄6家。目前,农村金融机构能办理的支付结算方式主要有:现金收付、转账、电子汇兑、委托收款,主要的支付结算工具为:银行卡(借记卡、贷记卡)、个人通存通兑业务以及连接全国人民银行大额和小额支付系统,没有其他的支付结算工具。据调查,当前农村金融支付结算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金融机构绝对数量偏少。近年来的金融体制改革,使商业银行大部分退出农村金融市场,只留农村信用社孤军奋战,农村的金融服务机构严重不足。据调查:全县是平均每3874人拥有1家金融营业网点,城区是每1668人拥有1家金融营业网点,而农村是5795人才拥有1家金融营业网点。

2、农村金融支付结算工具不足。从农村金融机构的结构看,除了信用社、邮政储蓄和农业银行的少量网点外,别无其他的商业银行,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网上银行、电话(手机)银行、全国支票影像系统等结算支付工具在农村都是空白。农村信用社虽然是农村支付结算的主力军,但长期以来积存的亏损难以弥补,导致前期金融科技投入不足,支付结算工具偏少,其支付手段还主要停留在传统的方式上。由于没有自助设备和刷卡设备(全县乡镇无atm机或pos机),农村银行卡的推广使用面较小,现金支付仍是最主要的支付手段。且结算服务只能在营业时间办理,与城关的自助设备24小时服务相比,相对比较落后。

3、农村支付结算安全防范薄弱。一是支付结算知识缺乏,对支付结算方式不了解,不知道支付安全防范,根本无法使用和接受各类票据结算;二是现金支付结算安全性较低,主要表现为保管安全无保障,假币的识别能力也较差,现金结算给农户造成的损失时有发生。

4、“三农”特色支付工具缺乏。目前除“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项目外,别无什么其他的特色支农支付工具,且“农民工银行卡”的受惠对象只是外出的农民工,真正服务于“三农”的特色服务还是个空白。

二、成因分析

1、结算方式偏好。长期以来,无论是农民还是城市居民都形成了现金结算的偏好习惯,现金看得见、摸得着,能够瞬间完成结算,没有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因此倍受人们青睐。相比之下,票据和银行卡等支付工具具有专业性强、手续繁琐的特点,再加上农村地区对此类工具认识不足,金融知识相对缺乏,因而应用程度较低。另外,银行卡的年费和工本费,以及农村地区刷卡手续费率和城市的一致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商户对刷卡消费的热情和农民办卡的积极性。

2、设施配备滞后。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相对落后,现代化的atm机和pos机主要集中在县城和个别重点集镇,大部分集镇及广大乡村则几乎没有机具的投放,农业银行的自动柜员机、pos机的配备率近乎零,农村金融服务全部集中在营业柜台,还有很多网点仅一台计算机,要用来办理储蓄、贷款、结算、账户管理等多种业务,造成顾客等候时间长,既降低顾客使用结算工具的积极性,也影响了金融机构人力资源效益的发挥。调查显示,截止2008年底,我县金融机构共有atm机、pos、商易通等支付结算工具386台,但真正在农村使用的机具才124台。

3、人员素质偏低。目前农村基层金融机构大都只配备了2-3名的一线临柜人员,而且大都没有经过系统的金融业务培训,操作人员专业素质的缺乏,使现代化支付工具不能物尽其用。例如大额支付系统下,一笔支付业务的平均处理时间不到一分钟,这种快速清算模式要求每一笔发送的支付业务都必须准确无误,否则将可能导致发起行垫付资金,而相当一部分柜员对该项操作不熟悉,或不遵守业务操作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业务的正常办理或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改进农村金融结算支付体系的几点建议

1、积极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支付结算体系。

一是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农村信用状况和农村的习惯、农民的意愿,加速开发和使用适应农村支付结算需要的支付结算工具。对城乡金融机构已经推广和使用而农村金融机构没有推广和使用的支付结算工具,金融机构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不断丰富农

村地区支付结算的品种;对农村已经使用的支付结算工具,农村金融机构要引导农村经济组织、农户等积极使用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支付结算服务能力;二是建立以现代支付系统为核心,以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内部支付系统为基础,以网上银行、银行卡、电子支付等非现金支付工具为发展方向的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帮助乡镇农村信用社普及和应用现代

支付系统,协助邮政储蓄机构接入支付系统,直接办理跨系统资金汇划;三是在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推广和运用支票影像系统,实现乡镇金融机构之间、乡镇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资金即时清算,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2、加强基础设施的硬件投入。

一是加大力度支持银行卡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银联信息处理系统, 建立全国统一、高效的银行卡信息处理系统,全面实现银行卡之间实时转账,方便持卡人的资金结算;二是针对农村地区的实际,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扩大银行卡受理范围,推进农村地区银行卡联网通用工作,加大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营销力度,积极支持农村地区银行卡产业的发展;三是积极鼓励增加atm和pos机具的布放,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村镇安装atm机、pos机等支付结算工具。考虑atm机投资成本较大,建议国家财政给子适当支持。在农村地区推广银行卡的最初几年,可通过免费办卡、开展刷卡有奖活动、加强银联与农家超市的合作等营销策略鼓励农民刷卡消费,减少现金使用。另外,依托农村地区的互联网,积极开发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新型服务体系,以推广各类支付结算业务。

3、加大农村支付结算知识宣传。

金融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支付结算知识在农村地区普及和应用的长期性和重要性。在宣传支付结算知识时,要把握好宣传形式、宣传内容和宣传对象三个方面。在宣传形式上可通过新闻媒体、支付结算知识展览,通过宣传板、宣传栏、宣传单、服务公示等形式,使农村各阶层喜闻乐见、易于接受、便于了解;在宣传内容上,要宣传支付结算的一般知识,包括支付结算种类、手段、程序等;要宣传支付结算工具的使用及其规定,支付结算中的风险防范等,使农村能够了解和使用安全、高效、多层次、低成本的支付结算工具。同时,配合开展的宣传活动,制定一些优惠措施,鼓励使用非现金结算。如:免除年费和小额账户管理费、降低“特色银行卡”手续费标准等,并积极与社会劳动保障、劳务中介机构等部门建立联系机制,让众多的农民工熟悉进而乐于使用银行卡。

4、提高结算人员素质,增强结算服务意识。

农村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各种优势,努力提升支付结算服务水平。通过采取免费试用支付系统业务、制订城乡有别的支付结算收费标准等措施,积极鼓励农村企业和农民应用现代支付系统,减少现金使用。同时,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机构要结合支付结算业务的发展形势与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轮训和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一线人员对金融业务知识的宣传不能仅仅局限于对产品功能的介绍,必须更注重对使用支付结算工具和结算手段的常识及现实意义进行介绍宣传,提高农村中小企业、农户、农民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和接受水平。在现代支付系统应用过程中,采取上岗培训、业务培训等多种措施,提升员工支付结算应用能力和业务操作水平,防范结算风险能力。

第四篇:支付清算体系建设调研思考

支付清算是支持经济、金融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体系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执行效率,有利于通过控制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有利于社会公众保持对货币及其转移机制的信心,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为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提供基础。

一、支付清算体系建设情况

我国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已经初具

规模,形成了一个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包括大、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及支付管理信息系统两个辅助支持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资金汇划系统为基础,各地同城实时票据交换系统并存的中国支付清算系统架构。它是支撑各种支付结算工具的应用和社会资金运动的大动脉,可以促进各种经济活动,方便市场交易,减少使用现金,维护市场次序,规范结算行为,防止支付风险,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

二、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汇划体系重复建设,资源不能共享,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影响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方向。

二是现行支付系统缺乏一定的抗击风险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虽然现有应急备份系统在保障系统业务连续性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应急备份系统的恢复能力有限,不能满足主备系统随时切换和业务连续性处理的要求,存在支付风险隐患。

三是不能有效地满足金融机构灵活接入的需求,目前许多商业银行为实现集约化经营和扁平化管理的目标,提出了多种接入支付系统新需求,支付系统尚不能有效地满足银行业金融机构灵活接入的需求。

四是信息反馈渠道不畅,制约支付系统效能进一步发挥。人民银行作为支付系统的维护者和管理者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不能及时掌握和了解各金融机构在支付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以及风险防范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不便于人民银行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和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稳定运行。

五是支付清算的应用系统繁多,缺少有效联结,且清算账户繁多,无法及时、全面地了解清算账户和大小额支付往来账务实时传递的信息,不利于多种支付业务和资金清算的顺畅进行。

六是流动性管理功能不足,人民银行无法实时获取所管辖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情况,系统在流动性监测预警机制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七是随着经济形式的发展和业务的变化,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对一些具有突发性、关联性和不可逆转性的风险控制,存在不足之处。

八是中国的支付清算体系与国际支付清算系统(swift)尚未连接,这使得中国支付清算体系还不能成为世界支付清算体系的组成部分。

三、加强支付清算体系建设的建议

㈠加强央行支付清算组织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高素质的清算队伍是保证支付清算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因此,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在荣誉和责任面前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和业务。

㈡分清职责,理顺管理机制。支付清算系统作为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其安全稳定运行关系到社会资金的高效运转,关系到金融稳定和社会安定。支付运行工作量大、层次多、涉及人员广,需要建立统一高效的支付系统运行维护体系,这是确保支付清算系统高效、安全、稳定运行的重中之重。目前,由于各方面原因,人民银行的支付清算管理都是由相关部门兼任,作为支付清算系统具体运行的执行部门在管理职能和体制上存在着职责不清和模式多样化的状态,容易造成管理力度不够,对防范支付系统可能出现的风险极其不利。因此,应尽快理顺支付清算管理体制,为适应中国现代化支付体系的发展,建议成立清算部门,全面负责支付清算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

㈢强化人民银行参与支付清算体系的力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支付清算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设施地位越来越明显,经济发展对支付清算系统的依赖性随之加大。人民银行作为支付清算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社会资金的最终清算者,在支付清算体系建设中人民银行应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全盘考虑,科学、系统地研究支付清算体系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建设全国性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体系;同时,研究探索科学的管理体制,防范和化解资金汇划过程中的风险。

㈣高度重视支付清算体系的风险防范。支付清算系统应用网络技术在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时,也给资金清算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为了有效地防范、化解支付清算风险,人民银行支付清算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一是建立起以完善和落实规章制度为基础,以强化监督检查为保障的约束和调控机制,在建立各自风险防范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整体的风险防范体系。二是建立支付清算日常

信息沟通与风险动态预警制度,人民银行支付清算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沟通机制,及时收集有关意见和建议,将其中好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提高支付清算系统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三是建立支付清算体系风险监控和评估制度,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建立覆盖所有支付结算单位、所有业务环节的风险监控

和评估制度,设计风险考核指标体系,按照风险系数分类管理,对风险系数较高的清算单位早期预警,达到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支付清算资金的安全。四是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利用现代化手段监测银行的资金流动,及时掌握市场主体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

㈤不断完善支付清算体系,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安全、高效的支付结算体系对于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密切各金融市场有机联系、加速社会资金周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为构建安全、高效的支付结算体系,人民银行应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考虑经济金融的长远发展趋势,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积极稳妥地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增强中外支付结算体系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能体现国情和国际惯例相结合、现实性和前瞻性相结合、市场竞争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的完善的支付结算法规体系;建立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的,各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票据交换系统、卡基支付系统等并存的支付清算体系;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支付清算体系建设调研思考

支付清算体系建设调研思考免费文

秘网免费公文网

支付清算体系建设调研思考2010-06-29 18:56:3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支付清算体系建设调研思考支付清算体系建设调研思考(2)

支付清算是支持经济、金融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体系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执行效率,有利于通过控制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有利于社会公众保持对货币及其转移机制的信心,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为中央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提供基础。

一、支付清算体系建设情况

我国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个以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

(包括大、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及支付管理信息系统两个辅助支持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资金汇划系统为基础,各地同城实时票据交换系统并存的中国支付清算系统架构。它是支撑各种支付结算工具的应用和社会资金运动的大动脉,可以促进各种经济活动,方便市场交易,减少使用现金,维护市场次序,规范结算行为,防止支付风险,加快资金周转,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

二、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金汇划体系重复建设,资源不能共享,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影响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方向。

二是现行支付系统缺乏一定的抗击风险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虽然现有应急备份系统在保障系统业务连续性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应急备份系统的恢复能力有限,不能满足主

备系统随时切换和业务连续性处理的要求,存在支付风险隐患。

三是不能有效地满足金融机构灵活接入的需求,目前许多商业银行为实现集约化经营和扁平化管理的目标,提出了多种接入支付系统新需求,支付系统尚不能有效地满足银行业金融机构灵活接入的需求。

四是信息反馈渠道不畅,制约支付系统效能进一步发挥。人民银行作为支付系统的维护者和管理者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不能及时掌握和了解各金融机构在支付系统的运行和维护以及风险防范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不便于人民银行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和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稳定运行。

五是支付清算的应用系统繁多,缺少有效联结,且清算账户繁多,无法及时、全面地了解清算账户和大小额支付往来账务实时传递的信息,不利于多种支付业务和资金清算的顺畅进行。

六是流动性管理功能不足,人民

银行无法实时获取所管辖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情况,系统在流动性监测预警机制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七是随着经济形式的发展和业务的变化,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对一些具有突发性、关联性和不可逆转性的风险控制,存在不足之处。

八是中国的支付清算体系与国际支付清算系统(swift)尚未连接,这使得中国支付清算体系还不能成为世界支付清算体系的组成部分。

三、加强支付清算体系建设的建议

㈠加强央行支付清算组织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高素质的清算队伍是保证支付清算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因此,要不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扬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在荣誉和责任面前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遵守职业道德,认真对待每一

项工作和业务。

㈡分清职责,理顺管理机制。支付清算系统作为国家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其安全稳定运行关系到社会资金的高效运转,关系到金融稳定和社会安定。支付运行工作量大、层次多、涉及人员广,需要建立统一高效的支付系统运行维护体系,这是确保支付清算系统高效、安全、稳定运行的重中之重。目前,由于各方面原因,人民银行的支付清算管理都是由相关部门兼任,作为支付清算系统具体运行的执行部门在管理职能和体制上存在着职责不清和模式多样化的状态,容易造成管理力度不够,对防范支付系统可能出现的风险极其不利。因此,应尽快理顺支付清算管理体制,为适应中国现代化支付体系的发展,建议成立清算部门,全面负责支付清算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㈢强化人民银行参与支付清算体系的力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支付清算体系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设施地位越来越明显,经济发展对支付清算系统 的依赖性随之加大。人民银行作为支付清算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社会资金的最终清算者,在支付清算体系建设中人民银行应站在全局的角度,进行全盘考虑,科学、系统地研究支付清算体系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建设全国性安全、高效的支付清算体系;同时,研究探索科学的管理体制,防范和化解资金汇划过程中的风险。

㈣高度重视支付清算体系的风险防范。支付清算系统应用网络技术在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时,也给资金清算带来不同程度的风险,为了有效地防范、化解支付清算风险,人民银行支付清算部门和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一是建立起以完善和落实规章制度为基础,以强化监督检查为保障的约束和调控机制,在建立各自风险防范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整体的风险防范体系。二是建立支付清算日常

下载关于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支付体系监督管理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财政内部监督管理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近年来,**区财政管理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会计集中核算、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这些财政管理的改革,与领导和全体干部锐意进取、努力创新分不开的,也是......

    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监督管理调研报告

    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监督管理调研报告 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监督管理调研报告 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监督管理调研报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就是一个单......

    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监督管理调研报告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就是一个单位的“火车头”。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是保证一个单位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近两年来,我局在加强干部队伍......

    支付宝支付的调研报告

    支付宝 支付的调研报告 一、支付宝的介绍: 支付宝(alipay),即浙江支付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由阿里巴巴公司于2004年创办。支付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独立第三方支付平......

    政府间转移支付调研报告

    关于进一步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的若干思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

    HSE体系推进和监督管理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企业HSE体系管理与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关系 作者刘洋(一厂四矿保卫队)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和HSE体系的指导思想以“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都......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调研定稿

    关于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情况 调 研 报 告 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8月10日至11日,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夏荣恩的带领下,调研组深入市中心医院、市药检所、德州制药厂和平原县制药......

    《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0)》分析报告110729

    《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0)》分析报告以下结合我司业务对《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报告(2010)》进行分析一、 2010年中国支付体系发展成就1. 法规制度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为促进支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