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关于印发《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20:18: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部关于印发《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部关于印发《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教育部关于印发《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教育部

【发布文号】教体艺〔2017〕7号 【发布日期】2017-10-08 【生效日期】2017-10-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体艺〔2017〕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切实提高学校体育美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推进学校体育美育改革发展,现将我部制定的《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遵照执行。

教育部

2017年10月8日

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提高体育美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推进学校体育美育改革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选聘体育美育兼职教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必要举措,是破解现阶段学校体育美育教师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整合各方资源充实体育美育教学力量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的迫切要求。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体育兼职教师是指被选聘兼职担任学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特定运动技能与项目的教学训练等工作的人员;美育兼职教师是指被选聘兼职担任学校美育课程教学、课外美育活动指导、学生艺术社团训练、学生艺术教育实践工作坊教学与建设等工作的人员。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第二章 选聘条件

第五条 体育兼职教师的选聘对象应是其他学校专业体育教师,校外教育机构、体育运动团体与体育系统的有关体育工作者;美育兼职教师的选聘对象应是其他学校专业艺术教师,校外教育机构、宣传文化系统与社会文化团体的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或能工巧匠等,以及符合资质的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

第六条 鼓励体育美育专职教师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下,以“走教”方式到农村及其他师资紧缺的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鼓励普通高校体育艺术专业教师担任中小学兼职教师;鼓励学校选聘承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艺术传承项目教学与指导的兼职教师。第七条 体育美育兼职教师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遵纪守法,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身心健康,举止文明。

(二)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具有较高的体育艺术专业技能水平,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在相关体育、艺术领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士,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有一定造诣的民间艺人、能工巧匠。

(四)兼职教师原则上不超过65岁,身体健康且条件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第三章 聘任程序

第八条 聘任体育美育兼职教师要因地制宜,可采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渠道进行。

第九条 聘任体育美育兼职教师应按照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严格考察、遴选和聘用程序。第十条 聘用的基本程序:

(一)学校根据需要上报兼职教师岗位和任职条件。

(二)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招聘信息。

(三)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应聘人员或者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进行资格审查。

(四)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岗位人选或者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并予以公示。

(五)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学校与拟聘用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第十一条 在职人员在应聘兼职教师前,须事先征得所在单位同意。

第十二条 体育美育兼职教师上岗任教前,学校应对其进行教育理论、学科课程与教学法、教育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等内容的岗前培训。第四章 组织管理

第十三条 学校要加强对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的管理,将兼职教师纳入学校教师队伍管理之中,制订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明确权利义务,规范从教行为,细化业绩考核。第十四条 学校应当为体育美育兼职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专任教师与兼职体育美育教师结对帮扶机制,支持兼职教师与专任教师联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专职教师在其他学校兼职的工作量不应超过本校的工作量。

第十五条 体育美育兼职教师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杜绝借教学与活动之名推销体育、艺术器材设备、有偿补课等行为。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体育美育兼职教师行为规范。

第十六条 体育美育兼职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给予奖励表彰:

(一)坚持在农村及偏远学校任教的。

(二)在体育美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深受学生喜爱,并取得成绩的。

(三)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与艺术方面作出贡献的。

(四)有其他突出业绩的。第五章 保障措施

第十七条 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以专任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原则,统筹加强体育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将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纳入教师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将学校聘请兼职教师工作纳入人事管理监督检查范围,建立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资源库,统筹区域内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的调配与管理。

第十八条 各地应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选聘体育美育兼职教师工作,并合理支付相应报酬。

第十九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加强对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的培训,设立体育美育兼职教师培训项目,提升其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订本地区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增强体育美育师资力量,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教师队伍管理中的重要内容。通过选聘体育美育兼职教师,充分整合、有效调动区域内体育美育教师资源,对缓解学校体育美育师资紧缺现状、推进学校体育美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条

本细则所指体育兼职教师是指被选聘兼职担任学校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特定运动技能与项目的教学训练等工作的人员;美育兼职教师是指被选聘兼职担任学校美育课程教学、课外美育活动指导、学生艺术社团训练、学生艺术教育实践工作坊教学与建设等工作的人员。

第二章

适用范围及选聘条件

第三条

本细则适用于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兼职教师的选聘对象应是其他学校专业体育教师,校外教育机构、体育运动团体与体育系统的有关体育工作者;美育兼职教师的选聘对象应是其他学校专业艺术教师,校外教育机构、宣传文化系统与社会文化团体的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或能工巧匠等,以及符合资质的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本校内的其他学科教师或人员“兼任“不列入体育美育兼职教师聘任范围。

第四条

体育美育兼职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1.基本条件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爱岗敬业。

(2)模范贯彻执行法律法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身心健康,举止文明。认真执行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决定,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勇于教学创新,承担教学重任。

(3)具有较高的体育美育专业技能水平,能了解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现工作岗位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素养。

2.资格条件

(1)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5岁,身体健康且条件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年龄限制。

(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在相关体育、艺术领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或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方面有一定造诣的民间艺人、能工巧匠。

(3)有荣誉称号和相关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者同等条件下优先聘任。

3.有以下情形的,不具备聘任资格:

(1)在职人员无法事先取得所在单位同意。

(2)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

(3)受党纪、政纪、校级处分,尚未解除或在规定时效内的。

(4)伪造荣誉及教学研究成果人员。

(5)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得聘任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

选聘方式及程序

第五条

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师配置,鼓励体育美育专职教师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下,以“走教“方式到农村及其他师资紧缺的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鼓励普通高校体育艺术专业教师担任中小学兼职教师;鼓励学校选聘承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艺术传承项目教学与指导的兼职教师。

第六条

聘任体育美育兼职教师可采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渠道进行,各县(市、区)和学校根据本地或本校实际进行选择。

第七条

聘任体育美育兼职教师应按照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严格考察、遴选和聘用程序,并遵循如下聘任程序:

(一)学校根据需要确定兼职教师岗位和任职条件,并将岗位需求及方案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

(二)教育主管部门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招聘信息,学校根据岗位需求和任职条件,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初审和初步考核。

(三)教育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聘用人员或者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进行资格审查。

(四)教育主管部门确定岗位人选或者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并予以公示。

(五)教育主管部门指导学校与拟聘用人员签订合同,专职教师在其他学校兼职工作量不应超过本校的工作量。

(六)在体育美育兼职教师上岗任教前,学校组织其进行教育理论、学科课程与教学法、教育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等内容的岗前培训。

第四章

日常管理

第八条

聘用学校应将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纳入学校教师队伍管理中,并制订具体管理办法,细化业绩考核,明确权利义务,规范从教行为。对考核优秀者,可优先予以续聘。对考核不合格的兼职教师学校经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可解除与兼职教师的教学聘任合同。

第九条

鼓励学校专任教师与兼职体育美育教师进行结对帮扶、开展联合教育教学活动。聘任学校应为体育美育兼职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对学生、兼职教师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听取,按需采纳。

第十条

实行一票否决,对借教学与活动之名推销体育、艺术器材设备、有偿补课等有违反师德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县(市、区)和聘任学校应健全体育美育兼职教师行为规范,建立师德承诺制度,将兼职体育美育教师纳入师德考核体系。

第十一条

体育美育兼职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县(市、区)和聘用学校可结合本地或本校实际,给予奖励表彰:

(一)坚持在农村及偏远学校任教的。

(二)在体育美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深受学生喜爱,并取得成绩的。

(三)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育与艺术方面作出贡献的。

(四)有其他突出业绩的。

第四章

组织保障

第十二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把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统一管理,坚持以专任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原则,合理统筹、科学规划,建立本地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资源库,将学校聘请兼职教师工作纳入人事管理监督检查范围。

第十三条

各地各校可发挥基金会或其他社会资源优势,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选聘体育美育兼职教师工作,并合理支付相应报酬。

第十四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加强对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的培养培训,设立体育美育兼职教师培训项目,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

第五章

其他

第十五条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订具体实施细则。

第十六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教育部

【发布文号】教基一[2013]7号 【发布日期】2013-08-11 【生效日期】2013-08-1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基一[201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现将《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贯彻落实工作通知如下。

一、建立统一规范的学籍信息管理制度。出台《办法》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是转变管理方式、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内容。要按照《办法》要求加快建设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全国统一、规范的学籍信息管理制度,提高学籍管理服务工作水平。学生学籍号是学籍信息的核心要素,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从幼儿园入园或小学入学初次采集学籍信息后开始使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有机衔接,终身不变。

二、抓紧制订或完善《办法》实施细则。《办法》确定了省级统筹、属地管理的基本原则。已出台省级学籍管理办法的省份要按照《办法》的规定进行完善和调整,尚未出台省级学籍管理办法的省份要根据《办法》要求抓紧研究出台实施细则,明确各类学籍变动的具体条件和操作办法。

三、有效开展《办法》教育培训。要按照职责划分组织对学籍管理人员和学籍系统技术支持人员进行培训。主要内容是,加强学籍管理的重要意义、《办法》的基本内容、学籍系统的基本功能、学籍信息采集的基本要求、学籍变动操作办法等。对省级培训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实施。

四、建立加强学籍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加快制订实施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工作任务和时间表。要建立学籍核准制度、信息保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严肃追究违反规定人员的责任。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对《办法》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我部安排教育管理信息化经费和其他经费时将与《办法》实施情况和成效挂钩。

五、营造实施《办法》的良好舆论环境。要利用报纸、电视、互联网、家长通知书等多种方式进行政策解读和宣传,重点介绍必要性、重要性和预期成果。要取得家长理解和支持,使《办法》家喻户晓。要让教育部门认识到《办法》对于科学决策的价值,让学校感受到对于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作用,让家长和社会体会到教育部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服务水平的坚定决心。

有关进展情况请及时报我部基础教育一司。

教育部

2013年8月11日

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提高新形势下基础教育科学管理水平,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法律,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国所有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和在这些学校就读的学生(以下简称学生)。

第三条 学生学籍管理采用信息化方式,实行分级负责、省级统筹、属地管理、学校实施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宏观指导各地学生学籍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建设全国联网的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电子学籍系统),制订相关技术标准和实施办法。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本行政区域内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制订本省(区、市)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指导、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内各地和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建设电子学籍系统运行环境和学生数据库,确保正常运行和数据交换;作为学籍主管部门指导其直管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并应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相应管理。

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督促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和本省(区、市)关于学生学籍管理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作为学籍主管部门指导其直管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并应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相应管理。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学校的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应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相应管理;督促学校做好学生学籍的日常管理工作。

学校负责学籍信息收集、汇总、校验、上报,应用电子学籍系统开展日常学籍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第二章 学籍建立

第四条 学生初次办理入学注册手续后,学校应为其采集录入学籍信息,建立学籍档案,通过电子学籍系统申请学籍号。

学籍主管部门应通过电子学籍系统及时核准学生学籍。

第五条 学籍号以学生居民身份证号为基础生成,一人一号,终身不变。学籍号具体生成规则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另行制订。

逐步推行包含学生学籍信息的免费学生卡。

第六条 学校不得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生学籍,不得重复建立学籍。学籍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利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查重。

学籍管理实行“籍随人走”。除普通学校接收特殊学校学生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外,学校不接收未按规定办理转学手续的学生入学。残疾程度较重、无法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由承担送教上门的学校建立学籍。

第七条 学校应当从学生入学之日起1个月内为其建立学籍档案。

学生学籍档案内容包括:

一、学籍基础信息及信息变动情况;

二、学籍信息证明材料(户籍证明、转学申请、休学申请等);

三、综合素质发展报告(含学业考试信息、体育运动技能与艺术特长、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情况等);

四、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体检信息、预防接种信息等;

五、在校期间的获奖信息;

六、享受资助信息;

七、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信息和材料。

学籍基础信息表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制订。

第八条 学籍档案分为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电子档案纳入电子学籍系统管理,纸质档案由学校学籍管理员负责管理。

逐步推进学籍档案电子化,同时保留必要的纸质档案。

第九条 学生转学或在基础教育阶段升学时,学籍档案应当转至转入学校或升入学校,转出学校或毕业学校应保留电子档案备份,同时保留必要的纸质档案复印件。学生最后终止学业的学校应当归档永久保存学生的学籍档案,或按相关规定办理。

学校合并的,其学籍档案移交并入的学校管理。

学校撤销的,其学籍档案移交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管理。

第十条 如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出修改学生基础信息的,凭《居民户口簿》或其他证明文件向学校提出申请,并附《居民户口簿》复印件或其他证明复印件,由学校核准变更学籍信息,并报学籍主管部门核准。第三章 学籍变动管理

第十一条 各学段各类学籍变动的具体条件和要求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当地实际统筹制定。

第十二条 正常升级学生的学籍信息更新,由电子学籍系统完成。

第十三条 学生学籍信息发生变化,学籍进行转接或学生毕业(结业、肄业)时,学校应及时维护电子学籍系统中的有关信息,并将证明材料归入学生学籍档案。学籍主管部门应及时对学生学籍变动信息进行更新。

第十四条 学生转学或升学的,转入学校应通过电子学籍系统启动学籍转接手续,转出学校及双方学校学籍主管部门予以核办。

转入、转出学校和双方学校学籍主管部门应当分别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学生学籍转接。

第十五条 学生办理学籍转接手续后,转出学校应及时转出学籍档案,并在1个月内办结。

第十六条 学生转学或升学后,转入学校应当以收到的学籍档案为基础为学生接续档案。

第十七条 特教学校学生转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或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残疾学生转入特教学校就读的,其学籍可以转入新学校,也可保留在原学校。

进入工读学校就读的学生,其学籍是否转入工读学校,由原学校与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商定。

第十八条 省(区、市)直管学校、设区的市直管学校学生的转入转出情况,由学校每学期书面告知所在地县(区)教育行政部门。

第十九条 学生休学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学校审核同意后,通过电子学籍系统报学籍主管部门登记。复学时,学校应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学生休学期间学校应为其保留学籍。

第二十条 学生到境外就读的,应当凭有效证件到现就读学校办理相关手续。回到境内后仍接受基础教育的,应接续原来的学籍档案。第二十一条 学生死亡,学校应当凭相关证明在10个工作日内通过电子学籍系统报学籍主管部门注销其学籍。

第二十二条 学校应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依法及时书面上报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籍主管部门,在义务教育年限内为其保留学籍,并利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管理。

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辍学的,就读学校的学籍主管部门应于每学期末将学生学籍档案转交其户籍所在地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三条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为学籍管理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配备或指定学籍管理员,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工作机制。

对学籍管理员当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并保持相对稳定。各级学籍管理员的基本信息须报送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

第二十四条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每学期复核学生学籍,确保学籍变动手续完备、学生基本信息和学籍变动信息准确。

第二十五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非经学籍主管部门书面批准,学籍信息一律不得向外提供,严防学籍信息外泄和滥用。

第二十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违反本办法的规定,由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 学校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校长和相关人员责任:

一、不为已接收学生建立学籍档案的;

二、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籍或学籍档案的;

三、不及时把学籍变动信息纳入学籍档案的;

四、不及时报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的;

五、接收学生不为其办理转学手续的;

六、不按规定为学生转接学籍档案的;

七、泄露或非法使用学生学籍信息的;

八、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其他行为。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学校的外籍学生和港澳台学生学籍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订或完善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13年9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关于印发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有关管理办法等的通知.doc

北京市体育局 文件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体育局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印发《北京市体育传统

项目学校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的通知

各区县体育局、教委:

1994年5月,原市体委、市教育局共同制定并下发了《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试行办法》。根据多年执行情况及工作实际,对《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试行办法》进行了修订,更名为《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同时制订了《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定办法》和《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定标准及评分》。现将以上三个文件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组织研制本区县的评分细则,并按比例申报市、区县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京体群字„2009‟33号(申报截止时间为2009年11月25日之前)。从2010年开始,市体育局、市教委将每两年评选命名一次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并进行表彰奖励。

附件:1.《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 2.《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定办法》 3.《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定标准及评分》 4.《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申报汇总表、申报统计表(市级、区县级)》

二 ○ ○ 九 年 十一 月 十日

主题词:体育 传统校 管理 办法

通知

北京市体育局办公室

2009年11月11日印发 附件1:

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以下简称传统校)的建设和管理,更好地为北京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体育后备人才,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传统校是指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形成传统,并至少有一个体育运动项目具有特色的中小学校。

第三条 传统校应在广泛普及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开展特色项目训练,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等方面发挥骨干示范作用。

第四条 市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传统校进行管理。区县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传统校进行管理。体育行政部门负责传统校的体育业务指导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传统校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 我市的体育传统项目为田径、足球、篮球、排球、游泳、乒乓球、棒垒球、武术、健美操、艺术体操、跆拳道、射击、射箭、定向越野、手球、网球、羽毛球等,中、小学传统校的比例原则上应为1:4。

第二章 命名与审定

第六条 传统校分为国家、市、区县级,实行审定命名制度。第七条 区县级传统校的命名条件是:

(一)学校重视学生体育工作,有健全的体育组织管理机。

(二)学校必须具备开展特色项目课余训练的场地、器材及师资。

(三)学校必须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体学生必须学会一至二项体育健身手段与方法,并初步掌握本校普及的特色项目运动技能。

(四)学校有特色项目运动代表队,全校运动会形成制度,并将特色项目列为运动会比赛项目。

(五)学校特色项目代表队课余训练经费有保证,代表队每周训练不少于三次,每次训练不少于一个半小时。

第八条 凡符合区县级传统校命名条件的学校,可以向所在区县体育、教育行政部门书面申报,经审核批准并报市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后,由所在区县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命名。

第九条 市传统校由区县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向市体育、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报,市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审核并命名。具体标准和评定办法,由市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制订。

第十条 国家级传统校由市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共同向国家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申报。第三章 体育活动、训练、竞赛

第十一条 传统校应当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并坚持群众性、广泛性、趣味性。第十二条 传统校特色项目课余训练,必须遵循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系统训练,严禁超负荷。

第十三条 传统校竞赛应当坚持小型多样、就近比赛的原则,广泛组织班级、年级、校际之间的比赛,并形成制度。传统校代表队应当积极参加上一级体育、教育部门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

第四章 物质保障

第十四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传统校应当根据学校体育工作和特色项目训练的实际需要,把所需的体育经费列入核定的教育经费预算中,保证学校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的正常开展。

第十五条 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对传统校的特色项目课余训练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给予业务指导和经费支持。

第十六条 学校体育老师指导校代表队课余训练的时数应当计算为工作量,按学校计算体育课时方式计入教师结构工资序列。运动员训练补助可以参照原国家体委、财政部、原商业部发布的《关于优秀运动员、专职教练员和其他人员伙食标准的规定》(„1985‟体计字464号)四类灶标准执行。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七条 各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对于在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培养后备人才做出显著成绩的传统校及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八条 传统校申报审核工作中有弄虚作假现象,经查实一律取消传统校命名。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原市体委、教育局发布的《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试行办法》同时废止。附件2:

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定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促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健康发展,根据《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体育、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共同制订的《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评定并命名“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各区县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初步审定工作。年进行一次。

第四条 符合标准要求的各区县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可以书面形式向本区县体育、教育行政部门提交评定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申请。

第五条 各区县体育、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标准,进行初步审定,并将符合标准的学校作为“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备选学校向市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申报。

第六条 市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评审组,对上报的“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备选学校进行审核评定。

第七条 通过审核评定的备选学校,由市体育、教育行政部门命名为“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并予以表彰奖励。

第八条 已被评定为“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经复查不再符合标准的,取消其称号。

第三条 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定工作、复查工作,每两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3:

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定标准及评分

一、基本条件(20分)

(一)领导重视(4分)

1.学校领导重视体育传统项目工作,列入学校议事日程。建立由校领导直接负责的管理机构,并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1分)

2.学校把体育传统项目工作业绩纳入年终考核内容。(2分)

3.学校制定的体育传统项目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应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并列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1分)

(二)师资配备(3分)

1.按国家规定配齐体育教师。(1分)2.有专职的体育传统项目训练教师。(2分)

(三)场地器材设施(5分)

1.学校体育器材必须符合国家体育器材配备的标准。(2分)2.根据开展的体育传统项目配有能够满足教学、专项训练和正式比赛要求的场地器材设施。(3分)

(四)经费保障(5分)

1.学校体育经费必须按国家规定由学校教育事业费列支,其比例不低于已定的教育经费预算总量的2%。(2分)

2.学校必须保证体育传统项目训练、竞赛及带训教师的补贴经费,做到专款专用。(3分)

(五)招生政策(3分)保证体育传统项目的招生生源,具有体育特长生特招政策。(3分)

二、工作要求(30分)

(一)普及性体育活动(10分)

1.按照北京市课程计划规定,课外活动开齐课时,做到有计划、有组织,科学、合理、有序,并不断提高质量。保证学生每天 1小时体育活动。(2分)

2.学校必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适龄学生合格率占学校学生总数的95%以上。(2分)

3.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体育活动,并坚持群众性、广泛性、趣味性。有计划地把传统项目活动纳入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2分)

4.学校学生参加体育传统项目活动的人数占学校学生总数的80%以上。(2分)

5.学校场馆设施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向社会开放。(2分)

(二)课余训练(8分)

1.遵循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系统训练。(2分)

2.必须建立不同年龄体育传统项目代表队。(2分)3.校代表队具有训练工作计划。保证每周训练3次以上,每次训练不少于90分钟。(2分)

4.充分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组织集中训练。(2分)

(三)竞赛(7分)

1.有计划地开展体育传统项目竞赛活动。班级、年级、校际之间比赛形成制度。(2分)

2.学校每举办1次以上以体育传统项目为主的运动会。(2分)3.校级代表队积极参加上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竞赛活动。(3分)

(四)学生运动员的管理(5分)

1.认真抓好学生运动员思想品德和文化学习工作。(2分)2.建立校级代表队档案库。对学生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技术水平等情况进行储存,并对其跟踪调查。(3分)

三、工作成效(50分)

(一)学校体育工作处于所在区县示范地位。(3分)

(二)全体学生必须掌握本校传统项目的知识和技能。(2分)

(三)培养与输送(20分)

学校必须注重体育人才的培养,保证每年向上一级体育项目传统学校、业余体校、运动学校、优秀运动队、大专院校等输送体育后备人才。(20分)

(四)运动成绩(20分)

1.校代表队在本区县体育项目比赛中成绩名列前茅,并在全市及全国比赛中成绩优秀。(12分)

2.不断提高学生运动员技术水平,每年要培养出等级运动员。(8分)

(五)表彰与奖励(2分)

学校和个人在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等方面受到过各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表彰。(2分)

(六)科研成果(3分)

第五篇: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的通知

【有 效 性】有效

【法规名称】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 件 号】新出联[2001]8号 【颁布部门】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 【颁布日期】2001年06月07日 【实施日期】2001年06月07日 【正

文】

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改办等部门关于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深化教材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4号)精神,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已报请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新闻出版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办法的规定,对教辅材料的出版、发行和使用等环节认真进行一次清理整顿。清理整顿情况,请于2001年底前分别报送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

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办法 

为加强对中小学教辅材料的管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改办等部门关于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深化教材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34号)的精神,依照《出版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中小学教辅材料是指供中小学生使用的各种学习辅导、考试辅导等方面的图书。

禁止将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编入《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强迫学校订购、中小学校不得组织学生购买、发行部门不得向学校征订或随教材搭售一切形式的教辅材料。 教辅材料的出版实行总量控制。教辅材料出版单位每年须向新闻出版总署提出选题计划,经批准后方可出版。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不定期对社会流通的教辅材料联合进行抽查(必要时可授权省级新闻出版和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抽查),对质量低劣的教辅材料坚决予以取缔并向社会公布。

教辅材料的出版坚持专业分工的原则,除出书范围含教辅材料的出版单位外,其他出版单位一律不得出版教辅材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编印、出版、发行供学生有偿使用的教辅材料。

教辅材料由国家或省级书刊定点印刷单位印刷,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印刷的教辅材料,出版单位必须到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开具出省、自治区、直辖市印刷证明,注明教辅 材料的名称、作者、出版者、书号、出版方式、印数、定价及批准文件等,经印刷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同意后方可安排印刷。印刷单位在承接教辅材料时,必须事先核查出版单位的手续是否齐全有效,否则不得承接。

对违反本办法的出版、发行单位,由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并追究当事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及省级新闻出版和教育行政部门设立社会监督电话,接受学生、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对群众反映的有关教辅材料出版、发行和使用中的问题,新闻出版 总署和教育部根据本办法并按各自的管理权限调查处理。

对违反本办法的教育行政部门,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责令其纠正,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当事人和有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对违反本办法的中小学校,由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当事人和学校负责人的行政责任。

对非法从事教辅材料出版、印刷、发行活动的,新闻出版和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坚决予以取缔和打击。

本办法由新闻出版总署和教育部负责解释。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下载教育部关于印发《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部关于印发《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